报社记者论文

2024-06-27

报社记者论文(精选6篇)

报社记者论文 篇1

作为市级电台的记者, 从2010年起, 笔者长期被借调到承德市委宣传部, 负责对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报纸的对上宣传报道工作。为了提高对上报道的针对性, 期间, 曾被派往河北报业集团河北日报社进行实习。在这里, 长期的报道方式与思维方式受到了冲击, 省报媒体记者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下面谈几点突出的感受:

一、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培养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的采编队伍是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近距离感受省报的体会

河北11个地级市中有7个是北京和天津的“卫星城”, 由于京、津强大的经济、文化辐射力, 把整个河北报业市场分割得七零八落。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区域要想立足, 不坚持新闻立报, 不打造品牌强报, 不增强报业核心竞争力, 要想生存下来很难。在河北日报我亲身感受到, 为了把报纸办得精彩生动, 兼顾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记者们总是以严谨敬业的精神对待新闻事件, 报社对没有“分量”的稿件根本不予刊发。在压力面前, 记者们采写的稿件必须经过反复锤炼、加工才能上交。在编辑出版中心, 编辑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版面, 不到出版印刷的最后一刻, 第二天的报纸“长”什么样都是未知数, 特别是被称为报“眼”的头版, 大家一定是反复推敲斟酌, 自己不满意绝对不能排版印刷, 这种较真已经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思考河北日报的成功经验, 培养热爱新闻事业和富有责任心的人才队伍是关键。近几年, 河北日报大胆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实施一系列“能者上、庸者下”的考核奖惩办法, 使该报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充满活力, 成为河北省最具权威性且发行量最大、覆盖面积最广、权威性和指导性最强的大型综合性日报。

二、大胆改革创新, 关注社会热点, 贴近群众生活, 力求鲜活生动——新闻立报和新闻立台的平行思考

河北日报是河北省的机关报, 是名副其实的党报。但我注意到, 河北日报并没有多少反映领导行踪和讲话的报道, 更多的版面刊登的是可看可读的消息及深度报道, 力求以权威性和指导性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一般的、泛泛的消息或报道不予刊发。相比之下, 省内的部分市级电台却仍然在“等”新闻, 领导出门就是新闻式的报道还屡见不鲜, 真正鲜活可听的消息及深度报道寥寥无几。

据了解, 河北日报在改版前也曾不招人待见, 观念陈旧, 版面老套、缺乏创意, 但通过新闻改革的探索, 确立了以党委满意、群众爱看、有市场竞争力为工作目标, 坚持新闻立报, 让记者24小时都睁大眼睛, 观四海风云、察社会变化, 重点报道突出, 精短新闻密集, 评论深刻有力。作为党报, 河北日报很少直截了当、平铺直叙地报道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都是通过挖掘新闻“点”用具体的事例说话, 让报道深刻、全面,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2010年4月10号河北日报头版刊发的《一粒小麦的不断升值之旅》就是最好的例证。这篇报道以新闻为依据, 以探寻河南食品工业崛起的路径来反映河北省食品工业现状并用“对标启示”的方法回答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报道不仅读者爱看, 同时也能为领导或者相关企业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河北日报刊登的讨论员文章就曾被省委书记压在玻璃板下成为其执政的座右铭。反观市级电台这样的报道或评论真是少之又少。有的台领导片面认为, 办节目不可能兼顾领导与普通受众,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就是改也应该“顾”前者, 不要让领导挑出毛病。因为忽视了受众期盼得到的那部分精神需求, 忙了半天结果谁都不买账, 有些电台的广告收入长年停滞不前甚至前景堪忧就是评判。

既然河北日报都下决心改头换面, 为什么我们市级电台不能尝试一下呢?其实我们只要坚持新闻“立”台这个硬道理, 就能博得受众的欢心, 得到领导的肯定。尽管改可能会遭遇暂时的挫折, 但不改永远都不会成功, 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三、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新闻资源, 扩大宣传覆盖面——利用新闻资源的纵向对比

河北日报的宣传面覆盖京、津、晋、冀、鲁、豫、辽、内蒙等省、自治区, 内容包括国际国内及省内的多个方面, 尤其对省内的新闻更是“一网打尽”不留“盲区”, 这一点我感受最深, 以该报设在承德的记者站为例, 承德本地媒体记者的“嗅觉”还不如记者站的灵, 有时河北日报驻承德记者站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刊发后, 承德本地记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特别是一些典型报道出来后, 领导阅报做出批示让市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才回过神儿来再报道但新闻已成“旧”闻。

反思近年来部分市级电台的报道, 直接就是领导讲什么我“说”什么, 还有就是县区的GDP及部门的成绩拿来一“播”了事, 反正就是什么稿容易得到我就编什么稿, 特别是所在中心区的稿人家一送我就给上, 不容易得到的稿我就不去采, 结果几年下来, 原来“ⅹⅹ市新闻”功能逐渐萎缩, 一定意义上成了“ⅹⅹ区新闻”。部分县区的新闻资源因为没有很好地挖掘, 结果这里就成为新闻“盲区”。相比之下, 河北日报的记者不管是送什么稿或送稿多少, 都要反复甄别、重新采访, 力求让稿件深刻、鲜活。以该报刊登的《廊坊大厂县小剧团登上“大舞台”》为例, 最早当地送来的稿与现在相差很大, 后来记者重新采访加工才成了很有影响力的报道。

目前, 省级媒体包括省报的要求普遍要比市级媒体的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 新闻制度改革迟早会影响到市级电台等新闻媒体。现在我们还能凑合着播点领导讲话和全市及县区的GDP, 转变一下报道方式我们可以说“不会”, 但新闻制度改革真要“改”到我们头上的时候, 你还能说“不会”吗?看来“改”势在必行, 这不仅是记者的事, 包括市级电台的领导在内, 都要为“改”营造氛围, 刺激记者必须拿出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报道才能在这里安身立命。

摘要:本文以电台记者“逛”报社为由头, 着重从三个方面谈了市级电台与省报在观念上存在的差距。第一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省报培养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采编队伍非常值得市级媒体学习。第二是省报大胆改革创新, 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同样值得市级媒体借鉴。第三是省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新闻资源, 扩大宣传覆盖面的成功经验, 同样是市级媒体安身立命的“法宝”。

关键词:电台记者,对照省报,转变观念,促提高

报社记者论文 篇2

新闻记者是我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第一站。感谢贵报为我提供这一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我更广泛而深入地认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情冷暖。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培养下,努力工作,基本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各项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领导的肯定,本人表示十分感谢。但由于自己感觉业务素质急需充电和提高,特此申请辞去我现在的职务。

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新闻事业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神圣的事情。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做于他人有意义的事,也就越来越缺乏工作的激情,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工作。这与自己的初衷及目标都是尽不相同的。

感谢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勉励,在此我忠心的道声“谢谢”。今天我想好了,辞去现在的职位,想要继续去学习充实自己的才干!

此致

敬礼!

报社记者论文 篇3

一、寻找“有效”的采访对象

有效的采访对象,实际上就是指报社记者在寻找采访对象时,以贴近事件真实情况的相关者、参与者,或者就是事件当事人、目击者为宜,这些都是直接的知情人。对这些人进行采访,有利于采访与报道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拟报道事件本身来讲,上述人员可以针对发生的某件事进行详细、准确的阐述,他们对人物、时间、事件发生的地点和主要起因等都比较清楚,而且可以描述和说明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这些都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手材料。

报社记者还应当善于通过对知情者进行初步判断,从知情者中挑选出最权威、最客观以及最公正和理性的知情人员。由于这类采访对象对事件比较清楚,而且距离事件最近,有较为理性和清晰的分析判断,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年龄、身份以及谈吐和表达的逻辑性等,来提高采访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对整个事件有更贴近实际的把握。同时,报社记者还应当善于寻找具有主动配合心理或者倾向的采访对象,尤其以愿意和能够提供线索的人为主要采访对象,以便有效减少采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

二、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报社记者在采访时,应当事先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这样可以有效推动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分析和研究拟采访对象,可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一些基本信息、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而且记者可以快速切入话题,与被采访者进行情感交流,大大提高了采访效率。对采访对象深入研究以及对比分析,是报社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必做的功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判断。报社记者在决定对某一或某些人、事采访时,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平台,或者通过实地调查以及翻阅档案等手段,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如采访对象的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为人处事和邻里关系等。并针对上述信息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采访问题,把握采访工作的技巧、方式和方法。

第二,与采访对象加强情感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报社记者应当结合事件本身,与采访对象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进入采访对象的生活和内心,进而展开全面的调查和采访。例如,在采访工作开展前,报社记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接触目标对象,仔细观察其行为,并且主动与之交谈,先以一个非记者的身份和目标对象做朋友。值得一提的是,在接触目标对象时,确有必要时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免在采访过程中使采访对象感到“有目的地接近”。同时,报社记者还应当在采访过程中借助情感、情绪等感染采访对象,进而引起采访对象的表达欲望和心灵共鸣,这有利于深挖采访内容。

三、借助心理展开采访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报社记者的采访工作可直接归类于采访对象、记者之间的心理角逐。在采访过程中,二者会针对某一问题对对方心理进行猜测,努力探知对方的想法和目的。报社记者毕竟是想获得信息的主体,若想进行高效采访,必须善于把握对方心理,借助心理优势来打赢采访心理角逐战。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记者应当充分调查被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在采访之前,应基于心理视角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其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和性格等因素,并且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大胆的猜想,以此来疏通各个关节,确保采访工作顺利展开。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心理状况都非常的复杂,而且差异性比较大,报社记者应当保证冷静。报社记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应当对专业心理学以及采访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学习。在采访过程中,应当集中精力,仔细地观察和预测对象的表现和行为,然后进行心理猜测。

第二,报社记者在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采访时,应当注意换位思考。实践中,记者应当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加深对采访对象及其角色的全面认知,然后设身处地地以一个采访对象的身份去感受采访方式是否合适。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适时地提出采访对象不反感的问题,逐步引导对象顺着自己预设的采访思路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该种方式,有利于提高采访配合度,提高采访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报社记者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采访思路和采访方式,优选采访对象,善于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提升采访质量和效率,还应当对采访对象有全面的了解,做好采访前的功课,并且与采访对象进行情感交流。

摘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新时期报社记者在寻找与亲近采访对象时,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实践中,如何全面推动报社记者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报道质量和效率,改进和创新采访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报社记者,寻找与亲近,采访对象

参考文献

[1]张丽.如何让采访对象打开话匣子——浅谈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新闻与写作,2014(01):86-88.

报社记者实习报告 篇4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

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习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习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 ,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MP4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 ,知识面要广。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看点书,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 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中国福建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报社记者论文 篇5

1 过硬的政治素养

对于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 一张新闻图片要体现自身的价值, 能有效的吸引读者, 达到一定社会效应。新闻图片能否达到既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记者的政治素养和文化审美水平, 新闻图片不是简简单单事物复制化的写照, 而是作者一定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政治理念的渗透。作为报社摄影记者理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 反映并引导舆论, 为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良好的文化素养

真正的摄影记者应该明白, 拥有一定的摄影技术只是开展新闻工作的基础, 而摄影工作的指导思想才是工作的精髓, 而一张照片要有思想, 有内涵, 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必须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作为摄影记者应该在学习摄影基础的同时, 多阅读中国古代文学, 比如论语、道德经、世界名著等。新闻摄影追求的是新闻事实, 真实客观的反映新闻事实才是新闻摄影的立足之本。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图片也不例外, 这里所说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是希望摄影记者在保持新闻照片的真实性的同时兼得图片在视觉上的美感, 特别是如果拥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是摄影记者能够拍出优秀照片的充分条件。而且知识不是那么表象的东西, 记者有深厚的知识积累, 有厚重的文学艺术修养, 博览各方面知识, 汲取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长处, 对摄影记者表现出新闻价值, 选择感人的新闻形象, 以壮观的气势、动人的情节、新颖的目光和构图来表现新闻题材, 都是大有帮助的。知识可以推动摄影记者的摄影作品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助于摄影记者开阔视野, 强化摄影记者对事物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度, 加强思想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而且,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摄影记者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 而且要把那些值得报道的人和事真实、具体、生动地反映出来, 因此, 对摄影记者来说, 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就显得极为重要。

3 强烈的新闻嗅觉

善于捕捉新闻现场形象就要求摄影记者能够把握住全局的能力, 具有形象思维和形象捕捉的能力。社会千变万化, 每天都有事情在发生, 哪个事件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事件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反映才能够成为一个好新闻, 市民在特定的时期关注的焦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需要摄影记者在记录照片的瞬间的时候能够有所侧重, 从全局考虑作出判断分析, 找出事件的共性和个性, 找出事物的特点、特征、特性, 从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将一个新闻事件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新闻摄影是用生动活泼的可视形象反映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在拍摄的时候首先摄影记者应该对某一新闻事件做一个前期准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 以及对可能将要出现的画面都要做一个客观的判断, 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寻找出表达主体的一些侧面, 在分析这些侧面可能出现的某些生动的场景。当然捕捉新闻现场也需要摄影记者具有专业的摄影知识和先进的摄影设备。总而言之, 摄影记者要脑勤、手勤、耳勤、眼勤。要多听、多想、多看、多动手。脑勤即摄影记者要多思考, 多学习;耳勤即指摄影记者要多听, 多深入群众生活中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眼勤即要多看, 不仅是要求摄影记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件, 同时还要求摄影记者在到达新闻现场后从多种角度观察事发现场;手勤是指在多角度观察的前提下千万别手懒, 不管有没有用, 在经过自己筛选过后的某些认为值得记录的场景, 应该立马拍下来, 特别是某些变化特别快的新闻场景, 更是需要摄影记者能够手快, 不然错过了某一场景就再也回不去了, 就比如拍摄体育新闻, 如果摄影记者不能够手快, 某些精彩的瞬间很有可能就在一刹那间错过。

4 强壮的体魄条件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特别是在媒体工作的人们更应该有强健的体魄来迎接每一天都处于高负荷压力下的挑战。摄影记者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敲打键盘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摄影记者需要无论在烈日下还是寒雪中都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 奔赴事件发生的第一线。特别是在采访一些突发新闻的时候, 不仅仅需要记者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 大而重的摄影器材要求摄影记者必须要身体素质好才能够完成工作量。许多优秀的摄影照片, 读者看到的只是一张照片, 其实在照片的背后不知道有着多少摄影记者的血汗在里面, 爬山涉水, 徒步前行, 这是一个摄影记者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就拿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很多记者是连夜奔赴灾区现场, 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把灾区的最新情况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来, 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动画产业是一个具有庞大利润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 全球动漫产业总产值达7228亿美元, 与动画相关的衍生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作为动画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动画衍生品的利润空间最大, 发展潜力也最高。今天, 动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无论是在人们的玩具、日用品、服装, 还是装饰物、文具, 甚至食品中都能够看到动画衍生品的身影。动画衍生品的高利润和高回报必然会吸引很多优秀的企业加入到衍生品行业中, 目前, 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明显不及美日等国, 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动画衍生品的差别, 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为中国动画衍生品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国内动画衍生品现状

动画衍生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与国际其他动画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近十年中, 我国衍生品市场拓展的规模不断扩大, 衍生品所获得的利润也在逐年增加。总的来说, 我国目前动画衍生品的现状主要有如下几点。

1.1国外动画衍生品占据国内主流市场

我国动漫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动漫受众人数庞大, 是国际重要的动画衍生品市场。但是, 目前我国主流的动画衍生品基本上以美日韩三国为主, 国内本土原创动画衍生品市场有限。2005年以来, 随着国际市场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众多知名动画企业纷纷进驻国内, 如迪斯尼、Happy Show、Small World Toys、华纳兄弟、泡泡堂等动漫品牌都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专柜, 进行动画衍生品的营销。众多大品牌的进驻占领了国内衍生品市场中的绝大份额, 可以说, 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外国品牌垄断。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是

中外动画衍生品分析与比较

文丨段俐敏

摘要:动画产业是一个具有庞大利润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其中, 动画衍生品是动画产业的终端, 也是利润空间最大的部分。目前, 我国还是动画产品的输入国, 在动画衍生品方面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动画衍生品的差别, 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为中国动画衍生品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动画衍生品;中外分析比较;潜力

都让我们震撼, 但对于摄影师来说, 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很难做到这些, 甚至连续好几天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都是处于失眠状态, 但仍然得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与灾区人民同在。在这种情形下工作, 就需要摄影记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以应对恶劣工作环境的挑战。

5 精湛的照片处理技术

在新形势下, 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全能的社会人员, 必须具备娴熟的图片处理技术, 掌握照相机、电脑、通讯设备等相关的机械使用技术。就拿数码相机来说,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相比, 数码相机可以在不需要胶片的情况下就可以拍摄, 只要有一台相机, 有一台电脑就可以立马把最新拍摄的图片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报社, 而传统相机在这一点上就存有相当的缺陷。作为摄影记者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6 娴熟的文字表达能力

以前报社在招聘摄影记者的时候可能对摄影记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并不着重要求, 但就最近一两年, 在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得到重视, 甚至目前报社都在向这方面转型, 摄影记者不光会拍, 而且还要会写。由于文字记者是逻辑思维, 摄影记者是瞬间思维, 因此, 两者到新闻现场后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和把握有所偏重。往往摄影记者在注重了图片拍摄的同时, 却忽略了非常必要的文字采访。培养出一批既能够摄影, 又有深厚的文字功底的摄影记者已经成为未来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一张好的照片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可能很难让读者对这一新闻事件有个清楚的了解, 但如果配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就可以让读者既能够欣赏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 又可以从简短的文字介绍中了解新闻事件。以前报社为解决图片和文字的问题, 会派一个摄影记者和一个文字记者同时去采访一个新闻事件, 如果摄影记者具备了文字写作的能力, 就可以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得到极大的优化。特别是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图片市场环境下, 虽然摄影已经得到了普及, 但是他们离专业的摄影师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 高质量的图片需求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况且普通的民众拍出来的照片往往不具备新闻敏感性, 他们在拍摄角度上还是不及专业的摄影师, 因此摄影记者还是具有相当的市场需求, 但摄影记者仍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不光是在摄影技术上。为了不被社会迅速淘汰, 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摄影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相信这也将成为新闻摄影机构在选拔摄影人才方面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江林.谈现代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传播, 2011 (10) .

报社记者论文 篇6

一次次采访, 一次次历练, 大兴安岭日报记者部副主任鞠春艳牢记新闻记者神圣使命, 坚持与责任与正义同行, 凭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她把新闻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15年来累计采写发表新闻作品上百万字, 她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回报———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 大兴安岭地区十佳新闻工作者, 大兴安岭地区“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提名、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工会表彰的先进女职工, 她均榜上有名。2011年, 她被评为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为自己的新闻人生点亮了一颗耀眼的辰星。

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 她选择了前者

记者职业表面风光, 背后却有着无数的艰辛。作为一名女性, 鞠春艳和男同志一样在新闻采编一线摸爬滚打, 一干就是15年。其中的酸甜苦辣, 唯有她的心里最清楚。

2001年, 加格达奇对生猪市场私屠滥宰进行清理整顿, 鞠春艳受命跟踪报道。那几天, 当警察的丈夫刚刚被省公安厅抽调去办案, 一走就是几个月, 她独自领着年仅两岁的儿子在家。由于屠宰生猪一般都在凌晨三四点钟进行, 所以她不到两点就得起床, 看着窗外一片漆黑, 想着一会儿不仅要独自摸黑走下七楼, 还要和见利忘义的黑心商贩面对面, 那一刻, 她多么希望爱人能在身边壮壮胆儿呀!第一天出发时, 看着甜蜜梦乡中的儿子她犹豫再三, 想到很快就能回来, 咬咬牙走出了家门。两个小时后, 心急如焚的鞠春艳推开门时大吃一惊, 儿子正光着小脚丫站在地上哭, 脸上的泪痕哭干了一道又添一道。她心疼地一把搂过儿子, 和儿子一起哭起来。作为母亲, 她可能不称职, 但想到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吃上放心肉, 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值得的。她擦干眼泪, 安顿好孩子, 又坐在灯下, 饱含着对私自屠宰生猪不合法行为给百姓生活造成的伤害, 以及对不法屠宰户在检查人员面前比画着锋利屠刀的嚣张气焰的义愤, 全部宣泄在纸上, 等收笔时, 外面已大亮了。新闻稿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 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从此, 大兴安岭地区杜绝了私自屠宰生猪现象。

在安逸和忙碌中, 她选择了后者

新闻的力量源自于用事实说话。鞠春艳牢记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俯下身子常年奔波一线采访, 笔端流出的新闻真实厚重, 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对实际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5年, 大兴安岭适逢蓝莓丰收年, 但破坏性采集、无序性收购令人忧心。了解这一情况后, 正休假在家的鞠春艳沉不住气了, 自掏腰包乘车赶赴几个蓝莓重点产区开展采访调查, 由于连夜赶路, 汽车司机又困又乏, 后半夜决定把车停在路边休息。尽管当时是夏季, 大兴安岭的夜晚却寒如冷秋, 车里的温度很快越降越低, 虽然难挨寒冷, 又累又困的鞠春艳也蜷缩在车里睡着了, 天亮醒来时腿脚已冻得僵硬麻木, 只好一点点地捏才慢慢恢复了知觉。正是通过现场的采访, 鞠春艳亲眼看到一些人采摘蓝莓时用铁撮子连果带叶强行撸下, 看到各路收购商为了各自利益哄抬价格, 更有甚者, 还有人利用在林场防火办工作的职权威胁人们, “不把蓝莓卖给我就别想拿到进山的许可证!”面对这一切, 鞠春艳忘记了疲倦, 顾不上危险, 拿着笔和相机记录下目睹的每一幕, 很快撰写了深度报道《亟待规范管理的蓝莓市场》, 并配发多张图片, 深刻有力地展示了蓝莓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 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 为推动林区蓝莓产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

2006年6月2日, 大兴安岭遭遇多年不见的森林地下火, 看到男同事们一个接一个地奔赴前线, 曾经多次参加扑火采访的鞠春艳主动请战, 随同气象部门紧急赶赴火场前沿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雨车队半夜出发, 第二天中午才到达作业地点。走在余烟未尽的过火林地里, 身边不时有小火苗蹿起, 还要忍着蚊子小咬的轮番袭击。在连夜返回报社赶写稿件的途中, 由于遭遇大雾, 汽车三次出现险情。凌晨到家顾不上休息, 她撰写了《火场喜降人工雨》的新闻, 又与《中国气象报》记者合作完成了《决战, 在今夜打响》的外宣稿件, 待她拖着灌铅似的双脚回家时, 已是第三天晚上了。

在新闻的选择上, 她更加关注热点难点

作为时政记者, 鞠春艳从不满足于跟着大大小小的会议跑, 而是善于从会议或领导活动中捕捉细微的小事, 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正是凭着强烈的新闻敏感, 多年来, 鞠春艳对许多细心捕捉到的线索紧追不舍, 变成了《老肖犯急》、《掌声为科技人才响起》、《今冬, 大兴安岭旅游业淡季不淡》、《以退为进天地宽》、《山里娃娃圆了奥运梦》等数十篇新闻精品。一篇篇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稿件, 真实地记下了鞠春艳勤奋耕耘的脚步, 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她勤于采访, 勤于思考, 善于选取角度, 提炼新闻作品主题和思想深度的能力, 这使她成了大兴安岭日报社发展的中坚, 挑起了大梁。

十几年的记者生涯, 鞠春艳体验到了艰辛, 也收获了快乐。她用笔帮助百姓“说”他们不敢说的话, 写过《公路设卡—要想从此过, 留下买路钱》, 客观报道防火戒严期内乱设收费卡现象;写过《净了自家门前, 脏了大家环境》, 批评一些居民乱设厕所、乱倒垃圾的不文明现象;写过《不要让环卫工人的汗水白流》, 呼唤人们尊重劳动者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写过《政府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 建议政府要让普通百姓也能看到红头文件……每一次执笔激清扬浊, 每一次赢得读者好评, 鞠春艳都忘记了曾经的累, 收获的却是丰收的喜悦。

上一篇:焦化企业生产下一篇:老年心律失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