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新闻资料

2024-05-14

报社新闻资料(精选6篇)

报社新闻资料 篇1

当前,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完善, 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中,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逐渐出现了数字化报纸、杂志、资料库等, 数字化技术为人们的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报社作为新闻出版行业更应该及时更新理念, 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新闻资料的利用性与传播效率。

一、数字化资源建设对报社新闻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新闻资料整理与收集过程中, 人工作业的方式面对大量的新闻资料与信息使得工作效率较低, 同时也无法保证资料内容的准确性, 人为的失误直接影响着新闻资料的整体水平。而数字化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对新闻资料进行处理和加工, 不仅有效避免了人工整理导致的错误, 先进的处理软件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与整理速度, 有效节约了工作时间与人员。

新闻资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纸质介质的形式存在的, 这使得资料的保存面临着时间推移带来的老化、腐烂等问题, 使得具有珍贵价值等重要的资料无法妥善保存, 对报社自身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数字化技术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直接解决了这一问题, 数字信息的保存方式完全弥补了纸质介质的不足。[1]

由于报社过去是以纸质介质的方式保存和管理新闻资料的, 这使得查阅工作也需要由人工的方式进行, 而大量的新闻资料无疑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无法提高查阅的准确性。对于一些保存时间较长的资料人为操作不当也会直接导致资料损毁。数字化资源建设通过将新闻资料信息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 彻底避免了这一问题, 在资源库中查阅资料不仅效率高, 准确性高, 同时也不会出现损毁资料的情况。

二、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具体步骤

首先, 应确定新闻资料数据要保存的最终形式, 然后再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报社以往在保存新闻资料时采取直接将其存入资源数据库的方式, 但由于这种方式存在不足, 如对图片信息无法进行存储等, 近年来大部分报社均利用PDF技术对新闻资料进行保存。PDF技术即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是由Adobe公司开发推出的一种电子文件显示格式, 当前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子文档格式。该技术能够直接对新闻资料的原版面信息进行保存, 有效提高了资料的真实性, 能够对不同源文件的格式、字体及图形等内容进行真实地保存, 并且不受源文件应用平台的影响。PDF文件标准开发、跨平台、自由授权以及保存原文件格式等优势使其得到了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利用Adobe Acrobat Reader免费软件可以对其进行查看、浏览、共享及打印, 版面清晰度很高, 能够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2]

其次, 在确定保存方式后对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 在这一流程可以利用扫描仪设备对新闻资料进行扫描, 然后利用OCR自动识别程序、版式还原及数据标引等步骤完成新闻资料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在加工过程中, 首先以文本格式将新闻资料的信息数据进行转化, 接着对所有文章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标引等, 对信息进行规整后将其转化为XML格式, 最后全部归入资源数据库的检索系统。使用者可以将日期、作者、栏目、版次及标题等内容作为关键词, 在检索系统中对新闻资料进行查询和阅读, 同时还可以对新闻资料进行编辑、保存、复制及打印等。数字化的资源数据库还具有一大优点, 即读者可以通过利用PDF格式, 实现报纸原版面布局的还原, 文章与版面之间的对应与关联为读者营造了熟悉的报纸阅读氛围, 读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下载和打印, 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阅读环境。

三、提高数字化资源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 提高新闻资料数据的共享性、开放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时代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信息的重要性在各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工作的报社来说, 信息的利用更加突显出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报社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提高信息的共享性与利用性, 从而将信息所产生的价值最大化。

(二)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料的数据质量

在新闻资料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 数据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新闻资料的使用结果, 同时对报社新闻资料向信息数字化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大量以纸质介质呈现的新闻资料在进行数字化数据加工的工程中需要报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工作量巨大无法实现校正每个文字, 因而报社应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数据加工质量, 同时还可以与专业的数据处理公司合作。[3]

(三) 加强对珍贵原始资料的保护

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对报社长期保存的珍贵原始纸质介质的新闻资料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很多年代较长的新闻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报社应制定相应完善的保护方案, 通过利用先进的扫描设备等方法最大程度降低数字化加工对原始资料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趋势下, 报社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新闻资料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强数字化建设, 以实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摘要: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对促进报社新闻资料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字化资源建设对报社新闻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着手, 对其建设流程进行分析, 并就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提供可借鉴价值。

关键词:报社新闻资料,数字化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益.网络时代的新闻资料数据库与新闻网站之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6) .

[2]麦亚军.应对传媒多元化强化新闻资料软实力[J].新闻知识, 2014 (1) .

[3]宋居文.探析新闻采编中新闻资料作用[J].企业文化 (中旬刊) , 2015 (1) .

报社新闻资料 篇2

7月19日

今天的采访可谓历经奔波却无收获,意外相遇却获头条呢。本来去采访几家公司的纠纷问题,但由于社会的阴暗元素,以及中国这个注重人际关系的基本国情,此问题以一个“高层”之间的通话而被埋没了,折腾了一整天,跑了三个单位的采访迫于压力而不得报道了,社会黑暗啊!!!不过今天值得欣慰的是中午休息时在途中收获了一条要闻。顶着烈日去采访一个女子携子跳塔的事件,当时消防队正在救援,拉了警戒线,我穿越警戒线而后面围观的群众被拦住了,他们问:“她怎么能进。”警察说:“人家是记者”这句话倒是让我很激动开心的。

人民铁道报社新闻业务楼消防设计 篇3

人民铁道报社新闻业务楼为人民铁道报社和铁道部影视音像中心办公楼, 位于北京西客站东, 莲花池东路北侧。该建筑物地上8层, 地下2层, 总建筑高度28.80 m, 总建筑面积12 000 m2。该建筑包含地下人防物资库、地下全封闭机械车库、演播厅、报告厅、办公室和餐厅等。

2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2.1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简介

该建筑内影视音像中心有大、小演播厅两个, 其中大演播厅高度跨3层, 层高10.8 m, 面积365.31 m2;小演播厅高度跨2层, 层高7.2 m, 面积103.2 m2。小演播厅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演播厅属于高大空间, 演播设备昂贵, 可燃物较多, 火灾不易扑救。因此, 大演播厅我们采用了新型智能化的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和适用于大空间。智能化表现在该产品将红外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能够完成探测火灾、判定火源、启动系统、射水灭火、持续喷水和停止射水等全进程的控制。该装置能够全天候检测保护范围内的一切火情。一旦发生火灾, 喷头保护范围内的探测器及时通过红外传感技术探测到火源, 在确定火源后探测器打开电磁阀并输出信号给联动柜, 同时启动水泵使火灾区域内的喷头喷水进行灭火。扑灭火源后, 探测器再发出信号关闭电磁阀, 喷头停止喷水。若有新火源系统重复上述动作。

2.2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系统设计

根据DBJ 15-34-2004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 大演播厅设计为2行6列布置喷头, 系统最大设计流量按8个喷头同时喷水计算, 每个喷头的出水量5 L/s, 系统设计流量Q=40 L/s。火灾延续时间按60 min计算, 一次消防用水量V=144 m3。喷头入口处压力为P=40 m水柱压力。

本工程采用该系统的灭火装置ZSD探测器和ZSD-40A喷头。ZSD探测器及ZSD-40A技术参数:工作电压24 V;射水流量5 L/s;工作压力0.25 MPa;保护半径6 m;安装高度6 m~25 m。每个喷头前设有电磁阀, 电磁阀应水平安装。

系统中设有水流指示器与信号阀。本工程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与自动喷水系统合用一套消防供水系统, 独立设置水流指示器, 在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前将管道分开。在管网末端最不利点处设置模拟末端试水装置或试水阀。模拟末端试水装置与试水阀宜装设在卫生间或楼梯间等便于操作测试的地方, 且与排水管连接。该系统利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的高位水箱。高位水箱的容积应不小于1 m3, 且应高于最高一个灭火装置的高度1 m。高位水箱自流出水并设置逆止阀及检修阀, 出水管的管径不小于50 mm。

2.3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优点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解决了以往雨淋系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尽可能减少因灭火造成的财物损失和火灾后的消防水灾。演播厅的各种设备通常都很昂贵, 一次消防火灾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严重, 甚至全部报废。由于雨淋灭火系统在灭火时开式喷头全面喷水, 容易造成没有着火地区的设备损毁。而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能精确的判定火源, 并定向喷水, 火源扑灭后自动关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灭火用水量, 减少了设备的损毁, 也不易造成灭火后的消防水灾。

另外, 大演播厅有时要表演一些杂技之类的节目会用到火, 这使通常的烟感温感探测器可能会出现误报的情况, 引起雨淋系统喷水,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采用智能灭火系统, 在表演这类节目时就可以把控制开关切换到手动控制, 待节目结束后再回到自动控制。手动和自动控制切换非常灵活。

3 全封闭地下机械车库消防系统

本建筑地下2层设有全封闭地下机械车库, 与地下人防工程贴邻, 面积为891.52 m2, 层高6.0 m, 双层停车位66个。平时停车完全依赖建筑物东北角处的机械车库升降井运输车辆。机械车库升降井内设有两个升降平台, 其中一个升降平台用于汽车入库, 另一个用于汽车出库。汽车要入库时, 司机把汽车开到入库升降平台, 由升降台的升降机将车带入机械车库内, 并由机械停车系统自动选择适当的停车位停入其中, 司机不必进入机械车库内。取车操作亦然。平时运行管理人员在地面上的升降井管理室进行管理值守, 地下车库内无人值守。

根据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停车数量在51辆~150辆的停车库为Ⅲ类防火等级。本停车库的耐火等级设为一级。汽车库设有两个消防疏散出口, 并通过人防的地面出入通道直通室外。火灾时, 消防队员能进入地下车库进行灭火;平时维修人员可通过地下车库的消防疏散出口进入车库内进行维修。因本停车库为地下停车库, 且停车数量超过50辆, 因此, 本停车库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 采用防火墙和耐火等级为3.00 h以上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防火卷帘不设喷头保护。

本停车库内设有消火栓系统和喷淋系统, 并相应地配置了移动式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5 L/s, 火灾延续时间为3 h, 一次用水量270 m3。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支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地下车库采用减压消火栓。地下2层车库设有采暖系统, 保证车库内温度不低于5 ℃, 因此室内消火栓管道无需电伴热措施。同时, 喷淋系统我们也选用了湿式系统。地下车库按中危险Ⅱ级考虑, 喷水强度8 L/ (min·m2) , 作用面积160 m2;设计流量为21.4 L/s, 火灾延续时间1 h, 一次用水量76.8 m3。地下车库喷淋喷头应设置在停车位的上方, 要保证每个停车位上有两个喷头保护。上层停车位采用直立型喷头, 并在下层停车的托板位置设置侧喷喷头, 喷头上方设置集热板当通风管道的宽度超过1.2 m时, 其下方应增设喷头。风管下方喷头和机械停车位侧喷喷头不计入管道所带的喷头数。按地下车库两个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排水沟, 火灾时消防水可通过排水沟进入集水坑通过污水泵排走, 避免灭火后造成消防水灾。

4人防工程消防系统

本建筑地下2层设有6级人防工程, 与地下车库、地下消防泵房和地下2层电梯厅贴邻并设有两个出入口直通室外。人防工程面积为649.44 m2, 战时和平时为戊类物资库, 单独设置为一个防火分区。根据GB 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2001年版) 规定, 同时使用水枪数量为1支,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5.0 L/s, 与地下车库组成平面的消火栓给水环管。喷淋系统按中危险Ⅰ级考虑, 喷水强度6 L/ (min·m2) , 作用面积160 m2, 单独设置水流指示器和信号蝶阀。在人防工程内设置独立的消防排水用的集水坑和污水提升泵。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的建筑设计趋向于大空间、大体量和多种功能综合在一起, 复杂性越来越大。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大空间、大体量消防设计的一个很好的消防解决方案。全封闭地下机械车库能够节约面积, 增加停车位, 越来越受到业主的欢迎。但是, 全封闭地下机械式停车库功能复杂, 火灾危险性非常高, 扑救非常困难, 容易造成人民群众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 在进行此类场所的消防设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切实做到安全可靠。

摘要:根据人民铁道报社新闻业务楼消防设计的特殊性, 主要介绍了人民铁道报社新闻业务楼的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全封闭地下机械车库消防系统和地下人防工程消防系统的设计参数及特点, 以完善该类建筑物的消防设计。

关键词:综合办公楼,消防,大空间,灭火系统,全封闭地下车库,人防工程

参考文献

[1]DBJ15-34-2004,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2]全怀涛, 吴恬, 刘超.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探讨[J].西南给排水, 2005, 27 (4) :49-50.

[3]刘光胜.浅析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J].四川建筑, 2008 (2) :59-60.

[4]董建昆.汽车库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 :55-56.

[5]王士荣.地下汽车库消防给水设计[J].200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 2001 (3) :35-37.

新闻报社实习总结 篇4

三、保持高度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新闻事业

实习回来后,听到很多同学说通过实习他们对新闻行业都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还有同学说以后绝不从事新闻工作。听到这样的说法,心里怪怪的。从自己整个一个多月的实习来看,我不并觉得新闻媒体如此不堪,也没有同学们那么强烈的想法。

还记得当初选择这样专业的时候,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直到现在我依然喜欢。即使听到过很多关于这个行业不好的传言,但我仍然深深的爱着这个领域。我喜欢去实习,这样我可以看见更多社会上的美好与不堪、了解到更多的有用的没用的信息、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的方法。这些都使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会了全方位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而言,这些经历和经验是多么的宝贵,也许它可以为我扫扫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办公室里,所有记者的笑脸和认真工作的神情鼓励着我,他们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累,盯着烈日冒着大雨的出去采访,这样的职业素质值得我学习。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只有这样才可能真实的感受新闻媒体的魅力,才会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产生敬意。这个暑假下来黑了好多好多,但是这是值得的。

有所收获当然也会有所欠缺的地方,经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与不成熟。一是自主挖掘新闻线索的能力不强。因为指导老师是负责特刊,每个星期才出一次,所以忙完老师分配的任务后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在这段空闲时间内,自己没有去主动挖掘新闻线索而是坐在办公室看报纸、浏览网页或者跟着其他记者出去跑跑,没有全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动手能力及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平时在学校写的新闻很少,加之锻炼的机会少,并且要撰写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的新闻是有难度的,但也是由于平时的不积累、不锻炼才会造成此种现象在实习期间出现。这些体会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将会是我以后人生路上的重要的课程。

热门阅读文章:

医院实习总结

语文 教育实习总结">小学语文 教育实习总结

报社新闻资料 篇5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分析

现如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 新媒体环境逐渐形成, 并且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进步与更新, 使我国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媒体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媒体, 成为当今进行优秀新闻传播与宣传的主要文化阵地, 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更良好的活动内容, 并且可以让广大的社会公民亲身经历和体验新闻传播。与此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新闻传播的方式日渐增多, 并且其方式逐渐朝着更加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1 目前报社新闻传播的主要状况

1) 新闻内容过于陈旧, 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侧重于对独家新闻的报道。

我国的报社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大多数的传统媒体功能,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成熟, 报社本身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 这在很大程度上告诫了我国报社的相关部门要多从根本上找原因, 通过对自身问题的不断有效分析, 尽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报社的传播效率, 并且能够始终在主流媒体中保留一定的话语权。尽管如此, 目前我国大多数报社中普遍存在着新闻内容过于陈旧, 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只侧重于对独家新闻进行报道的现象。但是, 在当今信息化发展的社会, 信息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大致相同, 并且报道的内容相似度极高。因此, 报社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占领一席之地, 就必须要有好的策划方案, 所报道的新闻内容除了贴近实际之外, 还要有特色、有一定的创新性, 足够吸引社会大众,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受众的关注度。

2) 报社与受众之间缺乏实际的互动和交流。

在报社中, 报社是进行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 报纸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将所要传播的新闻报道出来, 方便受众了解社会上发生的相关新闻。但是, 在大多数报社中报纸的传播大多是单向的报道, 受众往往也只能被动的接受报纸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报社与受众之间缺乏实际的互动和交流, 使得受众对于报社新闻报道的反馈少之又少, 从而极易导致报社关注度逐渐下滑的状况出现。因此, 报社要通过适当的调整, 选择良好的方式, 与广大受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报社新闻关注度的有效提升。

3) 单一的报社新闻传播渠道。

同当代新媒体的传播媒体而言, 报社新闻的传播渠道相对来说十分单一, 同时单一的报社新闻传播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新闻传播的作用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报纸数量过多, 会造成许多新闻内容没有被受众看到就被湮没的现象。另外, 单一的新闻传播渠道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受众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需求, 严重阻碍了当今报社的发展。因此, 报社新闻需要实现对传播渠道的丰富, 使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受众对于信息获取的需要。

4) 受周期的影响, 报社新闻的传播时效性差。

报纸新闻的传播极易受到出版周期的影响, 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传播的速度。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微博等多种途径及时的获取到各方面的信息, 报纸深受出版周期的影响, 极易导致报道的新闻内容过时, 因受众已经提前从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知相关的新闻的内容, 便不会再对报纸引起广泛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报纸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 减缓了报纸新闻的传播速度。因此, 报社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其存在着的相关问题和内容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 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提高受众的关注度, 并且促进传播速度的显著提升。

2 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分析

1) 对传播渠道进行重新整理, 逐渐扩大受众的范围。

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大多数报社所面临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劣, 报纸急需要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来实现新渠道的拓展。生产新闻内容的能力原本是报纸最明显的优势所在, 但是在新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原本的优势逐渐成为劣势, 传播渠道的单一化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利于报社的可持续发展, 报纸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 在新环境下, 报社要基于自身出发, 对传播渠道进行重新整理, 逐渐扩大受众的范围, 并且建立良好的新闻传播平台, 逐渐扩大报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如面对同一份报道, 报社可以在报纸上发布, 亦可以采取其他渠道发布, 运用多种媒介进行传播, 就可以使得受众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 便于更多的受众接收。同时, 报社还可以利于多种终端载体实现对新闻内容的分流, 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这样一来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少和降低新闻媒体对于资源的重复生产和利用, 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源的浪费, 并且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

2) 创新报社新闻的报道策划, 促进传播力度的有效提升。

新闻内容作为新闻传播的根本, 现阶段新闻内容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独家新闻进行追求, 更多的是新闻策划能力的对比, 而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还是与消息的来源大致相同以及内容上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新闻报道策划能力的高低是报社在激烈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 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 报社还要在充分尊重新闻本体的基础上, 更加侧重于对新闻的评论、解析和认识, 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待采制的新闻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与解读, 从而逐渐增加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 有利于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扩大报社新闻媒体在公众之间的影响力。

3) 提高传播的互动性, 不断丰富传播的内容。

现阶段, 提高传播的互动性, 不断丰富传播的内容是新闻报道得以创新的主要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新闻内容的生产不再只是被传统的媒介组织单独的占有, 而是逐渐由单向的传统媒介逐渐朝着专业媒介和普通公民能够同时参与的方向不断地发展。这样一来, 便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 受众可以广泛的参与到新闻媒体的报道中, 通过对新闻线索和相关内容了解, 可以发表一些看法,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内容;另一方面, 提高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 丰富了传播的内容, 使得新闻的影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大。

4) 通过嫁接一定的数字技术, 加快传播速度。

由于报纸传播速度深受生产周期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的获取和掌握各方面的信息, 因此当报纸到达受众手里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是过时的信息了。因此, 报社通过嫁接一定的数学技术就能够完美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电子报纸是近年来传统媒介一直发展的主要方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 电子报纸在印刷和出版方面确实起到了简化手续的显著效果, 出版率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基于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 电子报纸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 通过对信息的整理进行专题报道, 或者通过加入一定的视频和音频, 增加所报道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 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加的生动和形象, 更重要的是真实性、时效性都得到了保证, 这从根本上能够极大地改变报社新闻的传播, 有利于报社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并且逐渐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正在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持续的更新发展中, 丰富了传播的内容, 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真实性、时效性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施建华.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 2016 (6) :31-32.

[2]岳山, 张静.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转变[J].新闻大学, 2015 (2) :106-113.

[3]孙越.新媒体背景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探讨[J].新闻传播, 2014 (10) :166.

[4]白伟.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分析[J].科技传播, 2015 (14) :1-2.

[5]陶韶菁.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党报传播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4.

[6]李静.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功能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潘世瑾.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媒体公众账号中的“去媒体化”现象研究[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 2015.

报社新闻资料 篇6

一、重新整理了传播渠道, 受众范围扩大

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报纸需要用数字化的形式来拓宽新的生存渠道。新闻内容生产的能力是报纸的优势所在, 但是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传播的渠道过于单一, 自然就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如果没有其他的措施, 报纸传播新闻的影响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是冲击。所以在新的环境下, 报社新闻首先要从自身出发, 整理传播渠道, 建立新的传播平台, 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比如, 一份报道,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发布, 同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渠道, 运用多种媒介进行新闻的传播, 这样一来, 可以使新闻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可以使更多的受众接收。这种整合传播的理念从实际的情况来讲是以更强大的生产平台来采集新闻, 进而进一步的对新闻进行整合, 与此同时, 又运用多种终端载体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分流, 这样就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新闻的选择, 而且,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媒体对资源的重复生产以及对资源的浪费, 并且达到了满足群众需求的目的。

二、报道的策划进一步创新, 传播力度提高

新闻传播的根本就在于它的内容。就目前而言, 新闻内容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比拼策划能力的层面, 而不再是仅仅单纯的追求独家新闻这么简单。原因在于, 现在的消息来源区别不大, 而且内容又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报道的策划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 它关系到新闻发出后对受众产生何种程度上的影响, 还有就是新闻作品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新闻报道后产生何种效果产生影响。众多的相同必然会产生竞争, 而媒体的竞争起点在于策划, 结果在与发行。在尊重新闻本体的前提下, 我们还可以对新闻加以评析和认识, 对待采制的新闻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分析, 这样一来, 发布出来的新闻就会更加的客观, 更加的全面而又具有一定的权威。通过这种报道策划的创新, 一方面可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力。

三、传播互动性加强, 传播的内容极大丰富

就目前而言, 新闻报道的创新是以传授互动和内容共同创造为主的一种主流趋势。同时, 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导致新闻内容的生产不再是被媒介组织所占为己有, 而是使单向式的传统媒介转变为专业媒介和普通公民一起来参与的方式。这样一来, 就使大众的传播和人际传播得到了更好的结合, 这是技术创新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这样的传播方式, 可以促使受众更加的主动参与, 不仅对新闻有了更加详尽的线索和与之有关的信息, 而且还可以对记者的报道加以评析, 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大众想看到“记者是如何让说的”、“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还要想了解“其他人怎么说怎么看待的”, 甚至有的大众有着“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见解”的想法, 这时, 报纸媒体如果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那么很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达到了传播新闻内容的目的, 而且增强了新闻的影响力。比如, 现在一些报社建立了相关的网页, 给公众创建平台, 方便的是, 大众在看完后可以直接对问题进行评析, 表达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反映问题, 最后甚至还可以查看处理的最终结果。这种互动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 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 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工和成本去整理。

四、嫁接数字技术, 传播速度加快

一种新技术的出现, 就代表着一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报纸的出版受到周期的限制,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 当报纸中新闻到达读者手中的时候可能已经成为过时的新闻, 不再引起读者的注意, 那么新闻的价值就一定会有所下降。那么, 嫁接数字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保证最新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及时的展现在大众的面前。近些年, 传统的媒介一直发展的是电子报纸, 电子号外作为一种尝试, 因为减少了印刷、发行的步骤, 出版率大幅度得到提高, 甚至当事件发生20分钟以后就可以出版发行。在此之前的号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例如出版的容量, 所以不容易深度挖掘。相反, 电子号外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 对信息进行整理然后进行专题的报道。除此之外, 电子号外中可以加入音频和视频, 这使传播的内容更加充实, 甚至是更生动更具体, 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真实度, 这使报社新闻的传播在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曾在描述媒介形态时说:“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 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讲和适应”。就目前的发展形势, 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是向着“整合共融, 共存共荣”的方向发展, 尊重已有的规律, 顺应着当前的发展趋势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报社新闻传播不得不面对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改变了原有的传媒环境, 逐步的形成了一种信息来源多元化的格局。这一变化, 对报社新闻的传播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对新媒体下的报社新闻的传播功能加以较为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报社,新闻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白桦芝.报社经营发展创新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 (19)

上一篇:最小功率下一篇:小区配套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