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的耐挫能力

2024-05-24

当前大学生的耐挫能力(通用4篇)

当前大学生的耐挫能力 篇1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河南郸城县 钱超

挫折,既可把人压得粉碎,也可让人百炼成钢。因为自身的缺陷或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将会激发一个人产生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的着力点将很稳定地集中到一个方向上来,即通过改变并创造条件实现最佳效果。

我们都知道张海迪、海伦-凯勒以及保尔的故事,他们拥有不屈的精神和坚苦卓绝的意志,克服无数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事实上所有的成功者,都须经历孤独、屈辱、失败,这一切在考验着他们的耐挫能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么所谓耐挫力是什么?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

孩子心理耐挫力的高低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就此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

爱迪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最终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如今孩子耐挫能力不断下滑!究其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总想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奉献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留给自己,为孩子铺设好了一条条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阳光大道,让他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为何物,结果孩一子在家长的精心保护下丧失了经历风雨的机会。在家里孩子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世事艰难,也不会去照顾他人的感受。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每每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孩子就会等待家长来帮助。孩子没有经历挫折的体验,就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成为知识的勇者,人格的懦夫。最后,经不起生活的检验和摔打而成为彻底的弱者,彻底的失败者。

巴西有一个小孩叫桑托斯,他和巴西的其他小孩一样,从小酷爱足球。不幸的是他得了小儿麻痹症,6次手术之后,虽然免于一死,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他的左膝盖骨变形,脚尖向外撇,肌肉发育不全,右腿也是严重的崎形,他不能站立,只能坐在轮持上行动。

他看到街上的小伙伴们踢球,真是羡慕极了,有时候看得入迷,自己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可是当他的脚碰到轮持上的档板而疼痛难忍时,他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

正是依赖心中美好的愿望,他经常去顽强地锻炼,后来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丢开轮待,能跑能跳,学会了踢球,而且成为国家连获两届冠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个桑托斯,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加查林。加查林是火箭鸟的意思,由于他比赛时满场飞快地奔跑,使人想起巴西最常见的飞得最快的火箭鸟。加查林创造的奇迹,首先在于他克制了自己的痛苦,他没有坐在轮椅上向隅而泣,而是积极行动,积极地进行顽强的锻炼。其次,在于他看清楚了问题。他看出失败并未成为定局,只要努力,还有胜利的希望,身体的残缺都不算什么。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利用自己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特点,练出了在快速奔跑中灵活地突然转身变向的绝招,同时,利用左脚外撇的缺陷来做假动作,快速转身切入,成为世界足球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件孩子在挫折中发奋的经典案例。当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愤愤不平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等待着孩子自己去领会,然后去发奋,最好是与孩子共同分析,挫折的真正原因通常是准备不足,不是天赋或者人情世故。要孩子明白,努力去创造条件、改变条件;争取胜利要有理由,要有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改变条件达到最佳效果,这是发奋的核心。

告诉孩子要忍受孤独,因为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帮助自己的人,人要有出息,必须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寂寞,在孤独与寂寞中才能卓尔不群。

告诉孩子要忍受屈辱,因为暂时的屈辱与苦难是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的,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可以坦然应对出现在面前的不幸,关键是我们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告诉孩子要忍受失败,因为机会的发生都存在于对失败的清醒认识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立即去做。这些都是发奋的思想前提,简而言之,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霜寒的蔬果不甜。”生命只有在不断经受挫折训练,不断经历挫折打击,才能使失败成为进身之阶、成为无价之宝、成为成功之母。

当前大学生的耐挫能力 篇2

关键词:耐挫能力,心理,情绪,学生

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 耐挫能力对个人成长和培养的重要性。挫折, 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 一些青少年因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社会或家庭悲剧, 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学生这个群体当中。因为家长一句呵斥而愤然出走者不少, 因为老师一句批评而夺门而出者不少, 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沉溺网吧彻夜不归的不少……为什么身边时刻发生的颇不起眼的摩擦和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以引起难以预料的结果呢?要找到答案, 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耐挫能力。

一、耐挫折能力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挫折是指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造成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 如人为的因素、外在的因素等;二是主观上的, 如主体的各方面条件和情绪、思想影响等。挫折可分为:①需求挫折, 即不能满足需要时引起的;②行动挫折, 行动不能实现时引起的;③目标挫折, 达不到既定目标时引起的;④损失挫折, 失去个人所有时引起的。人的一生都要持续面对挫折, 只要正确地对待并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 让个体创造性的认识和理解挫折, 就能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挫折无时无刻存在和发生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和其他活动中, 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甚者导致不良的行为出现, 严重地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这就突显了为青少年减轻挫折所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性, 减少焦虑和不安, 摆脱痛苦和艰辛, 以便及时恢复心理平衡, 提高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 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教育。耐受挫折的能力也可称为挫折承受力, 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后, 能够经受压力、摆脱困境和避免行为失常的心理调节能力, 即个体适应挫折、抵御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产生挫折的原因及其表现

1.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成长发育期间, 主要任务是学习, 主体生活是生活在学生群体中, 因此, 从总的情况看, 青少年挫折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 个人成长经历不够“丰富多彩”。当今学生的成长经历大多是“一条直线”: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或职高等, 而生活中所接触群体无非是父母、亲友和师生, 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久而久之, 在“和风细雨”的亲情照顾下, 在“品学兼优”的评价光环下, 在“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中, 无形助长了学生的骄横思想, 使他们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 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变得十分脆弱。

(2) 家庭教育引导缺乏“严慈相济”。现在的独生子女问题早已凸显, 父母和四位老人围着“小宝贝”转, 再加上攀比心理的作祟, 使得家长一味追求实现小孩物质上的满足和弱小心灵的慰藉。而且, 因为子女学业繁重, 家长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孩子创造绝对安全、稳定和一成不变的学习环境中, 管它狂风暴雨还是磨难挫折, 统统都越俎代庖的挡之于外。更有甚者, 将子女的错误一味包容, 决不舍得批评和严厉对待孩子, 从而使得子女是非观念混淆, 认知能力弱化, 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变得“不堪一击”。

(3) 生理心理影响导致“轻重失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动荡和成熟期, 情感稳定性较差, “率性而为”, 理性控制力不强, 会将一些“若有似无”“旁敲侧击”的事件和话语不加过滤地纳入自己的情感范畴, 情感触觉过于敏锐, 导致心理失衡, 触发过激事件。而生理上的成熟更将他们的心理状况表露无遗, 爱出风头, 喜欢表现, 渴望认同, 都让他们高姿态地、高频率地曝光于大众目光之下, 随之而来的就是处于“风口浪尖”的学子们需要面对更加突变的环境。

(4) 情绪不稳定。青少年是一个情绪发展相对不稳定的时期, 表现为情绪的可变性和情绪的固执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时期, 还经常会出现不良的情绪, 比如焦虑、抑郁、恐怖等, 这些情绪状态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挫折感。

(5) 对他人评价关注度的增强。青少年时期, 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迅速增强, 不善于也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但与此同时, 学生又高度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对别人的意见过度敏感和在意, 这种矛盾导致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

2.挫折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遭受挫折是难免的, 在遭受挫折后, 由于耐受挫折能力水平不同, 加上性格的差异, 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1) 攻击行为:

有的学生遭受严重挫折后, 往往会激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出现攻击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可能包括批评他的老师、嘲笑他的同学, 甚至是叮嘱他的亲人。如果刺激对象过于强大, 有时候攻击对象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 比如考试失败时撕碎试卷、打球失败时怒摔球拍, 等等, 也有的时候将攻击转向自身, 以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表达情绪。

(2) 逃避行为:

有的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采用隐瞒真相的行为来避免受到惩罚。

(3) 冷漠和抑郁行为:

有的学生在遭受长期的挫折后或者感到摆脱挫折没有希望时, 往往表现为冷漠和排外, 对老师、同学和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意志消沉甚至表现出悲观、沮丧的情绪。

(4) 固执行为:

有的学生在遭受挫折后, 对老师、同学的意见置之不理, 依然自行其是, 固执己见, 我行我素, 即使遭到再次挫折明知错误也不改变, 导致挫折感愈演愈烈。

(5) 极端或者狂躁行为:

有些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的学生, 在遭受强烈挫折后, 往往会产生行为失控的问题, 表现出极端或狂躁行为, 比如离家出走、自我伤害、暴躁、狂怒等。

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挫折不可避免。它可能会造成人的失望、痛苦、烦恼甚至愤怒, 但对于人的心理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使人增长阅历、磨砺意志。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受到挫折时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在挫折中奋发图强、不断进取。

三、学校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方法路子

1.提示学生在认同挫折存在的同时, 辩证看待挫折

没有人是一辈子一帆风顺, 毫无风浪的。人在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观或客观上的错误, 这样必然就会遇到挫折或困苦。挫折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和打击, 但也能使人在困苦中奋起、在磨难中成熟, 变得坚强起来。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样的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当乌云布满天空之时,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如著名的“屡败屡战”典故, 就是换个角度来看自己的挫折。乔纳斯说:“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200次失败, 实际上是我做了201次发现, 没有前200次的学习, 我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人生在世, 拥有积极向前的心态非常重要, 对挫折的心态也应是乐观向上的。

一位成功者说过:“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 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但就是这一点差别, 使得对待挫折的态度完全不同:在挫折面前究竟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退缩。从这个意义来说, 成功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始终能以积极的心态驾驭挫折。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承认现实

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自己对自己应该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自己, 有哪些优点、缺点, 应当心中有数, 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量力而行, 切不可拿己之不足来比人之长, 不要事事尽求完美。比如有的同学为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一碰到考题偏难或发挥不好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 甚至承认失败、失去信心, 或者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行为, 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承认接受现实中的自我, 要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思考问题, 确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把目标定在“跳一跳, 够得着”的水平上, 如果目标不合适就要加以调整, 使之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及客观条件相符合。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在一个个成功的经历中树立起自信。再如:同一个宿舍的学生, 有的来自农村, 有的来自城市, 有的贫穷, 有的富有, 有的成绩好些, 有的成绩差些, 在某些方面, 有的学生很有可能通过对比会产生自卑感, 针对这些现象, 教师要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正确面对, 那将会是“风雨过后见彩虹”。青年要把挫折当作检验自己的试金石, 把困难当作走向成功的阶梯。

3.开展耐挫训练, 增强学生耐挫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通过课堂、班会和个别谈话, 及时、适当地渗透挫折教育, 或者有意设置挫折情境, 有针对性地进行耐挫力的培养和训练。如:班级有计划地开展行为训练, 学习磨炼, 锻炼体质和意志, 组织学生登山野炊、郊游野营, 社会实践活动等, 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从室内的“坐而改道”扩展到室外的“起而立行”, 让学生在一些困难、脏乱、无助的环境中自讨苦吃、碰钉子, 以磨砺其志, 增强学生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意志。并且经过集体活动, 还可以增长学生集体观念、群体意识、主人公意识。再者, 各课教师都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耐挫力的培养。例如:数学老师多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 语文老师多布置几篇自主创新的作文, 体育老师多组织几次拔河比赛……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磨炼了学生的意志。

4.创设受挫情境, 体验挫折

实践证明, 越是成功人士, 遭遇挫折和失败就越多, 对待挫折的心态就越平和、冷静, 思考就越合理。教师要通过创设受挫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挫折, 达到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目的。

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 不遇着岛屿和暗礁, 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各种挫折转化成自己锻炼成长的肥料和催化剂的观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创造各种各样的艰苦和不平等的条件, 对学生实施耐挫教育。比如有名学生一贯自以为演讲水平很高, 可是参加普通话演讲却名落孙山, 可抓住这件事, 开展主题活动, 使大家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 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 也要准备“败走麦城”。这样日积月累, 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 从而做到宠辱不惊, 将胜利、失利都作为零的起点。

5.耐心疏导, 教会学生释放情绪

由于挫折常常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反应, 或精神消沉不振, 或行为易带攻击性。这些反应会带来许多问题, 对这些问题处理得当与否, 往往会影响受挫者转变方向和群体功能的发挥, 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处理。因为学生受挫后, 心里充满委屈, 总想找个机会一吐为快, 找个对象发泄出来。只有委屈得到发泄, 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恢复理智的状态。如果长期闷在心里, 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恶果, 所以问题一出现, 及时找出原因, 尽快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度发泄, 如可以把自己作为受挫学生的朋友, 静听其言, 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委屈, 把牢骚、委屈全部倒出;也可以让受挫者大哭一场, 宣泄内心的苦闷;或者举办各种文体活动, 引导受挫者积极参与, 使他们的情绪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释放,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 还可以开设心理窗口, 让学生随时倾吐心中的不快, 直至情绪恢复到常态, 让学生学会转移坏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挫折暂时搁置, 忘掉不愉快事, 远离所厌烦的情境, 让时间抚平不平静的心, 把思想感情移到其他的内容上, “忘我”地热衷于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比如绘画、写作、打球等。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对别人要宽容大度, 不要让别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 凡事拿得起, 放得下, 钻得进, 出得来, 放得开, 收得拢。除此之外, 自我调节的方法还有幽默、抑制、补偿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弱化挫折的强度, 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6.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

教学中, 如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就能使他们不断增强成功的渴望, 增强自信, 即使遭到失败也不会被压倒, 相反还会从挫败中吸取教训, 但是个体都有自己的承受限度, 如果屡次失败, 又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备, 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以致对学习、学校和教师产生极度的反感和对抗, 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恶果。

因此, 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要合理, 不能过高亦不能过低, 应有点高度, 即“跳跳能摘到果子”, 但又要因人而异, 不能强求一律。同时要强调素质教育, 不以分数论成败,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拿捏好批评的技巧和分寸, 善用“糖衣良药”, 少用“苦口良药”,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可用“优点轰炸”的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同伴, 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 当今社会, 时时处处充满竞争、挑战,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职生, 没有适应时代的能力, 没有不怕挫折的意志, 很难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站稳脚跟, 成为强者, 所以对中职生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驾驭对挫折的能力, 为自己明天的幸福生活创造好条件, 这也是时代、社会的需要, 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学生的耐挫力, 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美) A.班尼.教育社会心理学[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6.

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篇3

挫折,既可把人压得粉碎,也可让人百炼成钢。我们都知道张海迪、海伦·凯勒以及保尔的故事,他们拥有不屈的精神和坚苦卓绝的意志,克服无数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事实上所有的成功者,都须经历孤独、屈辱、失败,这一切在考验着他们的耐挫能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么所谓耐挫力是什么?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

孩子心理耐挫力的高低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就此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呢?

专家支招:

如今孩子耐挫能力不断下滑!究其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总想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奉献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留给自己,为孩子铺设好了一条条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阳光大道,让他们看不到失败,不知道烦恼、苦难为何物,结果孩子在家长的精心保护下丧失了经历风雨的机会。在家里孩子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世事艰难,也不会去照顾他人的感受。

当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愤愤不平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等待着孩子自己去领会,然后去发奋,最好是与孩子共同分析,挫折的真正原因通常是准备不足,不是天赋或者人情世故。要孩子明白,努力去创造条件、改变条件;争取胜利要有理由,要有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改变条件达到最佳效果,这是发奋的核心。

告诉孩子要忍受孤独,因为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帮助自己的人,人要有出息,必须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与寂寞,在孤独与寂寞中才能卓尔不群。告诉孩子要忍受屈辱,因为暂时的屈辱与苦难是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的,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可以坦然应对出现在面前的不幸,关键是我们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告诉孩子要忍受失败,因为机会的发生都存在于对失败的清醒认识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立即去做。这些都是发奋的思想前提,简而言之,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只有在不断经受挫折训练,不断经历挫折打击,才能使失败成为进身之阶、成为无价之宝、成为成功之母。

河南郸城县教体局基础教研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 篇4

俗话说:“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确,任何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现代的中学生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就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轻生。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度过的时间占他们学习时间的90%以上,学生的挫折也大多来自学习,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挫折,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耐挫心理教育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让学生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

中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在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都可能出现挫折。例如,当我在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先介绍她的生活经历及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宗璞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就是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她和弟弟从小就在清华园中长大,本以为扎根在这片沃土里的种子应该顺利地发芽开花,谁知道生命的风雨来了,家庭遭受迫害,正当他们风华正茂的时候,却失去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好不容易熬过了生命的苦难,几经雪欺霜冻,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可是有谁想到,弟弟这个才华横溢的科技工作者,正当要施展抱负绽放自己生命花朵的时候,却发现身患癌症,已经无法医治,死亡之神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作者在欣赏紫藤萝之前心情是相当焦虑痛楚的,后来在欣赏紫藤萝之后明白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随后心情变得很宁静和喜悦。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这是客观存在的。

2. 课堂中因势利导,让学生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挫折的结果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二是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例如,我在教名著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了解其在人生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但是他却非常坚强和乐观。挫折和困难给作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但是让他变得更坚强、更勇敢,并且从中受到教益,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保尔亦是如此。

3. 课堂中科学引导,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因此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所以,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就能从逆境中奋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就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文章。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此外,科学引导,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渔夫桑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通过学习一系列的课文,学生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与挫折。

4. 通过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让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

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精神失常。“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满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例如,我班一位男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父母离异了,我很痛苦,为什么他们不考虑我的感受,我恨,恨,恨……当看着别的同学每天都有父母的陪伴,我好心痛,痛,痛……”针对这种‘迹象’,我决心打开这位学生的心结,于是深入了解他的心迹,并对症下药,开出好药方,帮助他摆脱困惑,走出那片可能陷入而不能自拔的沼泽地。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为心理保健筑起一道有效的“预防线”。

上一篇:西和三中团委申报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下一篇:中国梦征文:百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