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2024-08-19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共10篇)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1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由于人们对学生评价的`误读,导致了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怪圈.而传统评价的评价标准一元化、评价视域窄化、评价功能畸形化、评价结果异化、评价主体虚假化等弊端继续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危害.需要对评价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方法以及评价功能等加以改革.

作 者:苏强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0(5)分类号:G40-058.1关键词:学生评价 弊端 改革方向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2

一、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田径教学内容的单调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的积极性。

单调的技术动作练习是田径教学的一个特点, 这也是学生最感“头疼”的问题, 教学内容既无多变性, 也无趣味性, 更无娱乐性, 对一系列的技术动作, 除了练习还是反复练习。一些田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学生练习抛掷实心球, 在抛掷了三组之后就感到索然无味, 再也无心练习了。田径教学内容的单调迫使学生对田径课堂望而生畏, 长此以往, 形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初中田径教学缺少生气和活力。

2.竞技化倾向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健体强身的目的。

竞技化倾向在当前的田径教学中比较突出, 很多的学校将竞技运动作为田径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些教师把完善技术和提高成绩置于田径教学的首位, 而忽视了田径运动对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和长远意义。他们把普通的学生当作“田径特长生”或“专业田径运动员”来进行教学与训练, 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都突出了竞技化, 使学生觉得上田径课太难、太累、太苦, 从而失去兴趣, 不愿意参加田径活动。

3.单一化的教学目标严重偏离了初中田径教学的目标。

很多的学校为了使体育中考中的田径项目能达到满分, 大量地占用体育课时, 不厌其烦地练习短跑、抛掷实心球、立定跳远等项目, 而且乐此不疲。殊不知, 这种为了体育中考而实施的单一化的田径教学目标, 尽管其短期的“分数取向”效果比较明显, 但田径运动其长期的“健康功能”却难见成效。

二、提高初中田径教学效率的改革方向

1.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作为田径教学内容选择的前提。

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田径教学与活动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选择田径教学内容时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切入点。田径运动与初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有了丰富多彩的、适合初中学生的田径教学内容, 加之教师的积极开发和引导, 他们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就会激情四溢地投入到田径教学中去, 他们的体能就会有显著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田径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意识和对田径项目的兴趣作为主要内容, 把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为导向, 从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入手, 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喜爱上田径活动, 并积极投入到田径教学活动中去。

2.把确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作为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要把“健康第一”作为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 田径是基础体育课程, 开展田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几个运动技巧, 或者是在比赛中拿几个奖项, 而是在田径教学中充分凸显“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 把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健康作为田径教学的归宿。只有这样田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提高, 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在田径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把“健康第一”的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田径运动对激发自信, 磨砺意志, 战胜自我, 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教师必须学习新理论, 研究新观点, 拓展新思路, 实现田径教学的新突破。让灿烂的“健康第一”之花, 结出丰硕的田径教学之果。

3.把突出田径教学强身健体属性作为初中田径教学的主流。

竞技和健 身是田径 教学的双 重属性 , 对于初中田径教学而言, 应该重点彰显强身健体的属性, 更好地发挥跑动、跳跃、投掷等项目在强身健体中的全面价值。《体育新课程标准》给了体育教师更多的田径教学创新的空间, 因此体育教师要摒弃田径教学中片面强调竞技化的做法, 开发设计一些融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益智性于其中的田径教学内容, 使学生真正对这些田径活动内容“喜动乐做”。例如, 可以将跑变为两腿放在麻袋里面双脚跳跃跑, 还可以将投掷实心球改为向篮筐投掷篮球等。

4.把创新田径教学方法作为改革初中田径教学的关键。

体育教师应研究和掌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在田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 以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吸引学生参与田径教学,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曾经, 很多的体育教师囿于讲解示范、重复练习等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墨守成规, 缺少创意和创新, 难觅趣味和活力。例如:将一些可以在游戏中练习的项目, 强制学生始终练习;取消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项目, 规定学生统一练习同一个项目;缺乏随机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形成了固定套路;对学生动则训斥、罚做动作, 缺少赞赏和鼓励。凡此种种, 使原本对田径教学兴趣不高的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积极性消失殆尽, 使田径教学改革难见成效。因此, 体育教师应把田径教学方法的创新放在首位, 从根本上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状与问题 改革

语文学科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科目,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科的启蒙教育,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学科的基础奠基状况,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诸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状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首先,教师的教学。在教育不断面向现代化、面向现实的情况下,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自身的认识也越发清晰,不断根据现实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进入高校深造等多种方式进行弥补,包括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次,学生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体,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通过主动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逐渐改变这种状况,相比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高涨,学习成绩提高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与生活现实脱离、形式化严重、评价体系落后等,亟待解决。

1.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识字、读文、表达,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极其有限,处在对社会、事物认知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生活引导学习,将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很多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并不相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描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无家可归,饥寒交迫,最终被冻死在街头,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穷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的不满之情。文章选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话题过于沉重、压抑,与小学生生活的美好童年现实并不相符合,对他们的成长来说,益处不大,并且以他们的经历很难体会出其中的真实感情。

2.教学组织的形式化倾向严重。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很多教师根据要求,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了诸多努力,逐渐改善了传统的单一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形式化倾向较严重,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如在《凡卡》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凡卡向爷爷哭诉现实的悲惨”“凡卡的悲惨命运”……教师一直摇头,说:“正确答案应该是沙皇统治下,俄国现实社会上穷人家的孩子的悲惨命运。”其实不难看出,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是相当接近的,但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无法走出束缚,一定要要求学生应该按照这种模板回答,按照那个要求写作等等,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式化严重。

3.教学评价体系落后。新课改的深化,教师针对教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评价标准仍未得到改变,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成效的唯一目标。这种教学使得教师、学生、家长追求的目标明晰,但并未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作出考虑。如语文考试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汉字拼写、造句、阅读、写作上的能力,而且各个部分的分值并不相同,教师、学生很可能对某些分值不太高的部分如写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长而久之,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便未得到足够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二、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选择合适素材,教学回归现实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贴近生活,在实际教学中,选择的教材中难免会出现与学生现实生活不相干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积极向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而避开那些陈旧、沉重的教学素材,利用身边的素材、网络资源等有效挑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的素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提高教师素养,切实落实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完全的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时尚未领会教学方法的真谛,因而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素养,切实落实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其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如进行教学专业培训、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增强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三)多样化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的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因而,语文教学的评价目标不能仅限于考试的分数上。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固然具有其现实意义,但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而也要适当采取应用型的评价形式,如举行辩论赛、作文比赛等方式,多样化评价,加强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在学生的人生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教学与现实相结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评价方式多样化,全面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4

及对策建议思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代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的现代管理要求。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行政文化和行政手段重要性,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弥补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文章将重点分析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应用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推动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在不断变化,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现代化手段能够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还能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随着党的十九大会议隆重召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明确,通过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转变,当前政府职能使政府机关单位的内部机构得以优化,有效地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通过对当前管理现代化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利用更加科学明确的行政手段和管理体系来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行政管理的根本含义及其属性

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通过法律的规则为基本依据,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加系统的服务。通过制定的约束和标准,能够让行政相关群众的活动可以限制在探究行政管理内,各级政府需要对管理的主体进行明确,对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如何管理是其中最关键的点。首先,管理的主体就是行政管理主体,行政主体一般是政府、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关部门通过实际管理能够加强法律上政府和部门的工作,将其统称为行政机关。管理的对象一般是指行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对行政管理人和行為人进行控制,从管理的角度上按照法律表现方式,对整个行为标准和行政主体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同时也要通过相关的依据、程序、法律机制等来对管理进行细化,在当今的法制社会中通过对管理与行政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等明确应该由法律来进行。

二、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角色定位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我国政府在当前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在经历了数次体制改革后,并没有发生十分彻底的转变。当前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政府仍干涉过多,没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改革进程很困难。同时,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虽然基本建立,但是在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也会推迟,加大干预,审批和考核手段过于繁杂。当前政府对社会市场干预过多,导致政府的传统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然运用行政权力来使社会资源得到配置,这样能够使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质量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和需求。近年来,各种协会机构和社会组织通过相关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政府主导的特点,但部分还具有官方背景、政府色彩严重,所以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政府运行的监督仍不到位

民主意识的觉醒,带动了人们民主政治观念的提升,当前,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十分高涨,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大与群众的沟通,通过增强政府透明度来增加政府公信力。但是部分政府的监督措施流于形式,在表面上没有形成制度化、法制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在整个监督过程中,人为因素依然起的主导,并且当前监督渠道单一、人才素质不一、缺乏必要的刚性等使得当前政府运行的监督不到位,相关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不够也使政府监督管理的透明度不高。

(三)行政管理方式落后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我国目前应用的管理办法依旧相对落后,在行政审批过程中项目比较多,办事繁琐,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很多部门权责不一,出现问题互相推诿。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也导致行政成本过高,群众办事费时、费力。多年来我国采用大部门制的方式已经将相关小部门进行了整合,但从整体上看,效果依然有限,在很多地区依然有不合理的部门设置问题,特别是在管理经济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依然受到很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整合管理形式。

三、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一)实现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在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行政管理的各种活动、各个行政环节以及行动行为都要在法律的调控之下进行,通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等要求来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法治化能够对当前行政管理的流程进行明确,也能使其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提高,使当前行政管理更加有保证。当前需要应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让政府中部分相互推诿、腐败、滥用职权的现象彻底铲除。所以,要实行行政管理法治化,必须要通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才能实现现代管理的有效性。

(二)实现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社会的主人。中华民族风云激荡500年,我们从乌托邦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砥砺前行,不畏艰难,运用有效地行政管理途径来实现的。所以需要进一步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实现行政管理民主化,满足当代行政管理的要求。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合适的行政管理手段,通过对人民民主权利的尊重,在行政决策中积极听取民意,让群众参与到行政决策中来,让我国行政管理更加人性化,也能够借助群众的支持来使当前行政管理的效率得以提升,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目标。

(三)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范围十分广泛,要实现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将行政管理科学化,清除一些僵化的、落后的管理手段,通过对每个管理方式和管理办法进行细化,才能使国家的政府职能明确。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的行政关系体系,使我国现代行政管理全面性可以提升,通过与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法律学家等综合进行探讨来制定新的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也要结合西方国家成功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制定适合我国的行政管理手段,采用各种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动,使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得以建成。

(四)实现行政管理的效率化

行现代化行政管理的核心是指当前行政管理的效率得提升,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也是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内系统的优化,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来制定与实际发展情况相贴合的行政管理体系,必须要实现效率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一定要提升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更加高效、精准、细致的工作使办事流程减少,让群众少跑路信息多沟通,这样才能满足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四、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原则

(一)掌握财政资金合理分配的原则

在行政管理中,财政管理是其中的重点,很多部门并没有重视财政管理的有效性,在其分配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不但造成了财政的浪费,也降低了相关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想实现当前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就要明确当前财政分配的原则。要从公益事业、公共事务、人员薪金等多方面来明确如何花、该不该花、能否达到理想的收益等角度来进行综合的审查,并且要提前进行相关财政支出信息预算,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实处。通过建立相关的财政监督部门和审核部门,使当前财政的分配使用原则得以明确,也使我国财政资金管理更加科学。

(二)运用电子行政的原则

随着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已经广泛使用各行各业,通过网络信息的全面性和智能性能够提高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我国行政管理也要运用电子行政的原则,将互联网技术与政府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决策和民主手段来让更多的民意被执政者听到,这样才能进一步使当前行政管理得到有效性提升。同时,政府也需要开辟相关的公共平台,加强群众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不断根據民众的意见进行变化,来将当前政务公开,也让行政管理的效率化提升。所以需要加强电子系统和网络行政的投入,通过树立多种现代化管理方式来使电子行政的有效性提升。

(三)遵循民主化的行政理念

我国必须要遵循民主化的行政理念,按照民主化的现代管理原则来进行相关行政工作,按照人民的理念来管理才能维护群众的基本利益,也才能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性的行政管理体系才是当前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需要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支持行政管理,推动行政管理向前发展。如果我们忽视群众的声音,只重视自己职能的使用和发挥,忽视决策的透明化和系统化,这样会使得我们失去民意,长此以往,政府的公信力将会丧失。所以,当前一定要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让群众自己参与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中,来使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得以提升。

(四)树立开放的行政原则

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还需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即围绕政府组织部门的内部机构建立适应性强、功能齐全的组织机构,做好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减少职能重复的部门,重视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引导部门积极参与各项决策的讨论中,以开放性的态度进行现代化行政管理。开放性的原则还体现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坚定广言纳谏的原则,来对当前政府行政措施进行明确优化,让每一个部门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全面性提升,促进我国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满足我国当前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管理需求。

五、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式

(一)合理划分现代行政管理范围

我国地域广阔,在全国范围内中有数十个省,还有100多个市县,这就使我国行政管理体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正在建立时需要更加高效和简明。科学的行政管理划分能够加强我国国家和地方之间的联系,政策传达更加明确。所以,需要对当前行政管理的范围进行合理划分,让国家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得以保持,也是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主,让其行使行政权力更加轻松。在进行管理范围划分时,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政府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让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通过这种手段,能够使当前政府的权责更加明确,避免权责交叉和职能不一的情况,使当前政府部门的管理作用发挥,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

(二)合理设置行政部门,提高行政效率

我国信息管理系统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权威的决策机构,促进当前行政执行机构的效率提升,通过合理设置行政部门,能够使当前行政的效率增强。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已经不是难事,但为了避免过多行政部门交叉,出现无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工作习惯,需要通过合理设置行政部门的方式使其提升,同时也要在当前建立起自动化的办公环境,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使行政效率提升,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群众相关事宜,也能使我国行政管理更加科学。通过技术的有效支持能够满足当前的基本需求,也能使我国现代化管理的行政手段得以明确。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民主观念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能够使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效率提升,也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对各级政府的职责进行划分,促进政府职能关系转变的速度加快。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不能主导市场,而是需要让政府引领市场,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也需要将职能下放给各个企事业单位,让群众和社会组织有决策权和自主权,积极地进行参政议政,满足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需求。在内部政府的上下级权力的使用,要对不同级别和不同部门的需求制定灵活的部门条例,通过建立符合当前现代化行政的问责条例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让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应用于整个现代化行政管理过程中。

(四)建立科学和有序的行政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涉及到我国多个部门的方方面面,范围比较大,种类比较多,所以汇总过程十分复杂,必须要使用相应的制度和准则对其进行约束。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混乱,可能会降低行政管理的效果,所以需要明确行政管理的制度,通过协商、奖惩、监督、决策等多方面进行有效地改革。国家和地区成熟的行政管理理念相結合,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建立现代化行政管理体系,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必须要朝着法制化、制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行政矛盾和纠纷,一定要加强人民群众和行政管理有效性,通过科学的制度引领使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发挥,也能够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增强。

(五)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服务观念,实现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的一面镜子,其工作素质与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政府的形象,所以当前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通过多种措施来使阳光、诚信、亲民的政府形象得以凸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自己的管理专业技能,遇到群众要细心耐心的服务,重视与其他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联系,通过有效的措施促进整体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明显的改变我国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增加考核制度来进行奖惩,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要重视人民群众监督的力量,采用多种监督渠道来加大信息收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更加透明化。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需要把自己和人民置于相同位置,要重视了解到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也要返还给人民,所以有效的监督和行政管理手段能够推动我国廉洁政府的目标达成。

六、结语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5

梁德亮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学风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院学风状况,与前两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来说差强人意。比如各年级到课率参差不齐,这是一个显性问题,也是至今为止尚未完全解决好的问题。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不得不让人去思考。

首先,到课的学生中不听课的大有人在,不带书的为数不少,不做笔记或没有一个完整笔记本的乃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上微机课时,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屡禁不止。

其次,各年级每学期课程量安排松紧不一,在相当空闲的时间内,学生中自觉学习、复习、预习者较少,独立完成作业的的能力较弱,一个班级中作业雷同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学生甚至连一次作业都没有交过。无论白天或晚间真正去图书馆学习学生比例比较低。图书借出率特别是专业书籍的借出率低。

再者,实验实训环节是增强学生动手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学生独立完成或正确完成实验项目的并不多,对平时的动手训练机会不重视、不珍惜。

另外,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意识薄弱,未能学会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提高和完善自我,为今后工作、生活做准备。常见的就是活动参与意识差,活动后的反思改进多虚化,活动效果多归零化,即每年活动差不多都一个样。

上述诸多现象,应该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风问题。

二、原因分析

通过与学生谈心、家长交流以及较长时间工作观察,总结产生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第一,学生自身行为与方法的问题。

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因素,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切实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学习基础,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好学风建设工作。

1.因生源层次的关系,我院学生在进校初的管理中就容易暴露出一些“先天不足”,如学习自觉性不高、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基础文明素养欠缺等。进入我院后,学生不能及时调整更新在中学教育环境里形成的一些学习、生活、发展的观念。他们在圆了大学梦后,缺少及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的意识,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放松懈怠,不会主动地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他们往往会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遇到问题不会主动寻求解决,遇到挫折不能积极应对等等。时间一长,学生的惰性思想意识就形成了。如,04级的学生知道只要过了c语言课程就不影响拿毕业证书,所以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2.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时对专业不了解,选择专业不恰当(多半系家长所为),更何况有的原高中学文科却报考理科,原高中学理科却报考文科,为的是今后好找工作。但进入专业教学后,发现实在跟不上了,逐渐丧失对专业的兴趣,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设臵及前后的衔接不了解,感觉学无目标,不知学有何用,同时对实验实训课程不重视,不乐意动手,认为所做的东西没用,没意思。再加上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动手培训不知所为,主动放弃。我们04级计算机专业,进行了一次组装电脑技能比赛前的调查,两个班70人只有5名男生自信的将手举了起来。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不免为他们的就业担心,毕竟就业市场是现实而残酷的。

3.部分学生从众心理很强,只要有人逃课、迟到、早退,就随之而去,对自己要求不严。

第二,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的问题。

少数家长的心态是:现在家庭经济不愁,孩子今后的工作不愁,唯独担心孩子进一步学“坏”,并为此而犯愁。他们希望学校管理严一点,孩子能学得好点就学,比放在家里自己管要好得多。这种思想对学生影响极大。同时,社会不良风气也对学生发生着相当消极的影响。没关系,无所谓,不负责任等现象在这部分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第三,教学环节与教风的问题。

从教学环节入手,我们是否应当审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问题是否解决?效果怎么样?教与学的互动性如何?不能忽视的是,现在教与学脱离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注重学习结果多了一些(关注及格率),而关注教学过程的质量以及学生掌握实际理论或动手技能高低少了一些。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为“主动”,学为“从动”。应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被动的事、补救的事多了,而主动性作用的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里所说的“主动”就是:应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改革和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将一些好的教学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简单降低教学要求,去被动迎合“学生基础差,自觉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等现实情况。

同时,学风与教风相互之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从本三层次客观需要出发,虽然降低了一些课程的理论难度,但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监控力度不应降低,对学生课余作业完成质量的要求不应降低,对学生实验实训内容、效果的检查力度和对实验报告规范化指导要求不应降低。而且,这种监控、检查和要求,需要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进程中。

但是,在教学中,还有不少课程的作业批改量不足(甚至不改),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要求不高(一张纸也可),作业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寻找到正确答案。

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不注重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以自己为中心满堂灌,或者因备课不充分而“读书”,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答疑和辅导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有的教师在考试前,将已经多次模拟练习的例题再次明确化,或者清晰点化了相应的考试重点。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日常学习过程,迟到、早退、旷课,寄希望于考前透题、圈题,突击背题,满足于“60分万岁”。这种现象与个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严格要求不无关系。

第四,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与能力问题。

1.有的辅导员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表面号召多,工作不落实,缺乏针对性,不善于总结或吸取他人经验,工作方法简单,威信差,没有号召力,对问题学生的触动性不大。

2.有的辅导员思想认识有误区,认为这部分厌学的学生只要不犯事就行了,得过且过,甚至原则性不强,处理学生违纪等问题不及时(或不处理),无意识地助长了不良习气。

三、思考与对策

优良教风是良好学风的基础和保证,教师是教风建设的主导。教师除了遵循教学规律、规范教学环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外,如何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课题。

从许多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示范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为人师表,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关键;敬业精神,是感召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丰富的知识面,是吸引学生兴趣的源泉;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调动学生情绪的有力武器;亲和力,是保持与学生良好交流基础;严肃性,是规范学生学习的原则;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证。总之,教师和政治思想工作者的一言一行,是潜移默化地教育、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十分重要的因素。

作为民办院校教师和辅导员,需要真正了解我们学生各方面状况的参差不齐,需要在提高授课质量和授课效果上下功夫,需要在加强自身内涵和素质上下功夫。我们学院有不少学生高考入学分数并不高,但学习目的性明确。通过不懈

努力,他们不仅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综合素质培养上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入学成绩很好,却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滑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

所以,辅导员和所有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要加大感情投入,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把普遍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把坚持原则和人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教师职责;要加强课堂的监控力度和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力度;要不辞辛劳,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改善教学方法;不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而且会找到适应本三层次的教学途径和有效管理方法。

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以及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风对学风的辐射、引导和示范作用不但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往往也是决定性的。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6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通过科学的治疗途径,正面应对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尤为敏感。教育部在2003年曾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并召开主题为“心系校园,呵护心灵,全面发展,共同成长”的研讨会,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校园杀人案”,给人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就要求全社会找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1.环境与角色不适应。

大学新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中学迈进大学,由于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改变。新生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生活到相对对立的集体生活,一部分学生入学后表现出对生活环境及角色变化的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大学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喜悦感和失落感、新鲜感和无意义感和盲目感的交织,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忧郁和焦虑。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大学生对未来有自己的设想,且一般理想比较高,希望将来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没有克服的信心和方法。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不喜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想做大事而一鸣惊人;有的学生因为家长的专制或成绩、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运气等的因素,没有如愿地来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这就必然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学习与生活压力。

一些新生刚进入校园,还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上仍沿袭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有些大学生如果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感兴趣的,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更不用说预备考研,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等等带来的应试压力了。一些新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采取应付的态度;还有些学生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热衷于社会工作,学习受到较大的影响,并因此引发自卑等心理困惑。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少同学个人约束力差,自制力弱,学习成绩也差了。

4.自尊与自卑。

大学生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因此容易产生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大学里人才济济,许多高中时期的尖子优势不再明显,他们失去了往日的荣耀,易产生心理失衡。有的同学因此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了自卑感、挫折感和焦虑感。一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实践,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时机。

5.恋爱的烦恼。

爱情作为人类美好的情感被大学生所向往和体验,而大学生的恋爱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恋爱引发的心理困扰、矛盾、冲突与挫折也在大学生中自然存在着。经过了高中严酷的学习生活,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们不再受到过多的限制,学校也不像以前那样明文规定不准学生谈恋爱。所以,当在校园中看到一些学长学姐们的潇洒身影时,为了摆脱空虚和寂寞,也萌生了谈一场恋爱的愿望。而大学生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交往程度, 易冲动,好走极端,很可能出现一些伤害他人或伤了自己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有的大学生在失恋后陷入痛苦、消沉、不能自拔的境地,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6.人际关系。

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们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他们常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的 2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少数同学甚至产生社交恐惧。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比较严重,在人际交往中经常表现为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唯我独尊,猜疑心理很重,嫉妒心强。与此同时,又因为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或矛盾,不会处理而十分苦恼。

7.择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莘莘学子早早就开始了择业求职,他们奔波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择业观念、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求职,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并因此引发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归因

1.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认知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发展都和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和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以家庭为核心的的传统的“家庭本位”教化,已在他们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影响,他们的心理行为无处不显家庭教育的影子。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2.贫富差距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城乡差别以及社会分配不公而产生的收入悬殊问题在高校学生中也表现出来。就高校的贫困生而言,尽管谁也不愿插上“贫困生”的标签,但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却是:在生活条件方面,从吃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大城市来的学生有很大的反差,他们除了参与学业竞争外,还得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少贫困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极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学生个体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因为自身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内向、心胸狭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来越差。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制度。

高校要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首先在新生入学时就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跟踪关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个心理状态,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指导,为他们开启倾吐心声、辩明问题、磋商对策、平衡情绪、健康发展的渠道。其次,了解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健康信箱、心理健康指南等形式,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苦恼、挫折、冲突等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困忧进行适应性咨询,开辟一些心理咨询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使学生建立起自我心理和精神保健的概念,预防或消除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防患于未然。

2.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保建工作

家长的言行举止、家庭生活的各种问题,都会给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家长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之一,一般来说,多年来对儿女的抚养和共同相处使他们对儿女的了解胜于其他人,他们是影响儿的行为最强有力的因素。因此,教育部门应积极动员学生家长通过各渠道,参加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让他们在学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的作用。推行民主、平等、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摒弃家长制,注重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保建工作

3.高校开展心理知识普及活动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校内外传媒,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强化自助,寻求帮助,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积极缓解排除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面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紧密围绕常见的心理问题分阶段进行教育,让学生从一进校门就能接受系统的心理教育,不仅能够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而且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人际交往的方法等,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缓解和消除心理困惑和压力,增强预防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校报、櫉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4.大学生自我调节

首先,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对这一缺陷,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

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最后,还要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以及就业的抉择,背负着较重的心理负担,适当地宣泄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郝东。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救治”误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7

1.1、目前的教学大纲严重过时

经过调查发现, 不少的高等学校的体育的教学的教材依然还是采用以往的老式教材的内容, 这样的方式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当前的田径教学办法以及相关的考核的办法最后在实际中都会严重的脱离中小学的实际的需要, 这样的话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都严重的偏离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出发点, 使得学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用武之地。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对于教学的教材有了一些修改, 但是修改的效果也都不能做到尽入人意, 在内容上还有精神上也都并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与新课标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鉴于这种情况来说的话, 大部分的高校所使用的关于体育专业的教材也都需要进行重新的编写而达到新的标准的要求。

1.2、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陈旧不堪

目前而言不少的高校所使用的还是以往的那些教学的办法, 一般就是示范, 练习, 提高, 游戏这些办法了, 这些办法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占据了大量的教学的时间, 而且在实践中也都形成了一套体系, 在过去的实践中也有很大的贡献。在一些基本的技术为教学的总的目标的追求下确实是比较可以起到一定多个作用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如今学生们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体育课的时间有所减少而且目前的体育的教育的目标也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那么传统的教学的办法的落后性以及局限性也都一一的显现出来了。

1.3、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不足

要认识到体育教育专业最后的目标还是为了可以为广大的中小学的学校培养出足够的合格的教师的人才, 不过经过多年实践发现, 不少高校的培养的人才在实际的走上工作的岗位之后发现实际的教学的能力实在是较差。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不难发现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中存在着偏重于知识的传播而已, 并没有很好地运用知识的指导。这样的教学现状显然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的目标。而且在旧的教学的理念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们, 由于在学习中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思维的培训, 所以在实际中不少的学生的普遍的表现就是只会带着学生进行训练, 完全不会讲解理论, 而且一些其他的进阶的要求也都不能够满足。

2、对于田径课程完善的建议

2.1、修订新的教学的大纲

目前随着时代的变化, 很多的以往的标准也都不再适用于新的历史阶段了, 所以对于有关的方面就要进行相关的改革。但是新课标中的要求仅仅是对于田径教学的一些主要的大体的方向有了一些具体地要求, 所以传统的体育专业的田径的教学的大纲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与此同时, 为了有效的适应社会体育的有效的开展, 也可以考虑适当的增加相应的一些户外的运动的项目, 而且对于一些进阶的要求也都可以考虑开设第二课堂来对学生的日常的健身需要。

2.2、改革以往的教学的模式

在新的时期也都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的方式跟方法, 彻底的改变以前的那种主要以单纯的运动技巧的传授为主的体育的教学的模式, 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要进行平等的交流,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相关的教学的能力, 能够彻底的明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指导的关系, 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来理解教师的思路的基础上再来深度的明白一些技术上的动作, 在课下的话, 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活动。

3、采用新的考核的办法

目前的体育专业田径的课程的考核中主要还是使用的试卷加实际考试这两个方面。虽然传统的考试的方式与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都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和进步, 但是这种较为落后的方式还是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实际的从业的技能的实力。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以下的两个方式来进行完善:第一就是重点考察学生讲的能力, 毕竟课程的讲授一定是要有一定的表达的能力的, 对于他们的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的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技术的细节的讲解。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做到尊重每一次的训练的机会来最大的锻炼自己。第二种就是考察讲课的能力以及教授基本的动作技术的能力, 按照抽签的规则, 然后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考核, 当然最后也都需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之后教师们在根据相关的情况来进行打分。

4、结语

综上所述, 鉴于目前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做到正确的对待, 不要忽视困难, 不要逃避困难, 而要采取科学的办法来进行有效的解决, 对于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的地方尽量做到最好,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对未来的田径课程有着较好的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贺等.学校体育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徐有安.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教学, 2003, (5) .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8

关键词:教师评价;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66-02

一、教育评价的意义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本文拟从学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浅谈,以求指正!

二、现行学校教师评价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很多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总是围绕课堂教学、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特别是过分片面强调了结果评价,这种评价基本上是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简化为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对教师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评价都被弱化,对教师评价的内容集中于短期的教育行为。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师行为的引导完全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只重视钻研教材、考点、考题,而忽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2)能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这会使部分教师丧失自我发展的信心;(3)形成不正当的竞争心态,影响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

三、改进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关于教师评价的探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然而笔者认为,无论何种评价方式,我们决不能仅仅把它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成绩、工作表现的手段,而应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引导、激励教师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因为这才是一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1、教师评价应尊重教师的差异,实现多层次评价标准

教师工作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系统,教师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客观上存在差异。评价标准既要强调统一、客观的标准,又要重视教师的差异,根据教师成长规律,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的教师,其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多样性,使每一位教师既要遵守学校的基本要求,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达到标准的具体方式、时间和途径。具体操作如下:

(1)将教师评价分为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2)关于基础性评价。

该部分考核内容为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常规要求,以及根据不同岗位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

(3)关于发展性评价。

一是学校应根据本校师资现状,制订师资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二是每位教师确定个人发展的目标以及年度实施计划。

三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四是提出多个层面的工作要求,供不同的老师自订为发展目标。比如:论文数量及获奖等级、学习进修情况、优质课获奖、教育科研等。

2、教师评价应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做到定性评价定量统计

教师评价的内容,应以教师发展为基点,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业务能力,敬业精神,情感态度等诸方面,客观反映教师在工作和发展中的需求,发掘其潜能。要引导教师全面发展,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而且要评价教师的德;不仅要评价教师在知识、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素质,而且要评价情感、人格等非认知因素。说到这里,可能我们有同志要想呢,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容易量化,好办!然而要求教师心胸宽阔,不计较个人得失等方面,这些内容一是不好确认,二是怎么量化?

(1)评价主体。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不管什么样的评价机制,评价主体肯定是人,其次我们要分析哪些人可能会对教师工作期间的表现产生了解。通过这样的分析,我想答案已经出来了:这些内容应该交给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以及教师自己去评价。

①学生评价

要推行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制度,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有利于教师科学地改进教学,而不是无原则地取悦学生。其次在运用评价结果时,对学校来说,应重在改进学校管理策略;对教师来说,应重在对照、反思、完善、提高。

②家长评价

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也是教师工作上的伙伴,他们也在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是教育作为一项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③同事评价

同事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同事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④领导评价

领导参与教师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整合,激励教师拓展自身的潜能,在自我的不断超越中推动学校的发展。同时,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有的放矢的指导,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增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

⑤教师自我评价

在教师评价中强调教师的自我认同非常必要。一是有助于保证教师评价的公正,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二是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三是把评价活动和过程作为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可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四是有助于教师进行反思。

(2)定性评价、定量统计。

以上五种评价方式,仅仅解决了教师工作中不易量化因素评价的主体问题,即由谁来评价。然而怎么评价,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定量统计”的方法,对教师在工作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等因素进行评价。

①在以上五种主体评价方式中,均采用“满意”、“喜欢”、“信任”等间接指标评价,代替“师德高尚”、“能力强”等直接评价指标,将价值判断权交给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易于感悟、接受,从而敢于评价。

②用“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这些等级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定性评价。

③给不同的等级指标赋分,将评价结果量化汇总,实现“定性评价、定量统计”。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9

本问卷旨在调查当前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真实情况,问卷采用全匿名方式,请您放心地、真实地填写,谢谢您真诚的合作!

1、你的专业类别是()

A文科

B理工科

C生物、医学类

D农学类

E艺术类

2、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兴趣吗?()

A非常感兴趣

B感兴趣

C一般

D不感兴趣

3、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师生互动重要吗?

A重要,交流可以产生思想的火花

B没影响,交不交流都一样

C无所谓,没参加过讨论

D没有,浪费时间

4、你上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经常看其他书或者玩手机吗?

A不玩

B偶尔玩

C经常玩

D几乎没听过课

5、你翘过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吗?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6、你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

A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

B完全的科学

C完全的意识形态

D 说不清楚

7、你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代生活中还能生存下去吗?/

A能,因为它蕴含着很多不变的真理

B不能,更新速度赶不上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

C不知道,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太了解

D无所谓,不关心它的发展

8、你心中理想的马克思主义课是什么样的?

A老师讲,学生听

B增加多媒体技术辅助,如多播放点视频

C老师尽量让理论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D其他

9、你觉得有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吗?

A有,因为其引导意义很大

B有,考试要求,被逼无奈

C没有,对自己的发展没有用处

D没有,没有兴趣

10、为了马克思主义课程更好的发展,你认为应该()(多选)

A多组织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活动,如“马克思主义知多少”演讲大赛

B多组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演讲

C每学期举办一个马克思学习周,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氛围

D老师能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E增加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时

F其他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篇10

内容摘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已成为全球问题。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30多年,对控制污染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了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字:排污收费 理论基础 问题 改革

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对于控制污染、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日趋完善,这项制度在立法上已经落后,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众多的不足之处。对于此,大部分人认为排污收费制度已经不适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需求,应当全面的改为排污税收制度。然而,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目前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继续实施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国实行排污税的时机还尚未成熟,况且排污税收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注定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并继续保证该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同时,对个别收费项目进行排污收税的试验,是适应我国国情并且不乏前瞻性的正确做法。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含义

排污收费制度,也被称为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一定的费用的一套管理制度。它是运用经济手段有效地促进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的发展,使污染者承担一定污染防治费用的法律制度,是“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资源。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获取越来越大,因而,环境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得日益突出。虽然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但在人们环境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毫无节制的。超出环境承受能力地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就会形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受到环境的惩罚。环境资源是归国家所有的公共物品。因此,它不能严格地划分所有权或使用权,只能为在这个环境生存的群体所共有。基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这种公共物品应实行有偿使用。

(二)外部不经济性

在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活动主体对他人和环境造成了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或价格之中。例如,空气是公共物品,工厂向其排放污染物而排污并未构成生产成本,被污染的个人和企业却蒙受了损失,这样就形成了生产企业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没有反映在生产企业的成本上,便构成了私人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即外部不经济性,它是排污者忽视环境保护即不愿意在环境保护方面投资的内在原因。将外部性概念引入环境领域,是为了寻找促使其外部成本内在化的有效方式,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污染损害的补偿理论

环境恶化实际上是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其原因是环境资源的使用费未进入生产成本核算。私利的个体行为不会去保护这种公共物品,而是任意滥用。因为没有任何使用者会主动限制自己使用这些免费的环境资源或改善资源状态。尽管收费不能真正反映补偿环境资源的价值,但这种补偿作用可使环境资源使用者改变排污行为,有效利用资源。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环境资源的补偿费用,让生产者在选择自己利益的时候,将环境资源的费用考虑进去,使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内部化。三.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时期、基本国情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因素,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征收标准仍然偏低,征收阻力大。现行标准普遍低于正常的污染处理费,因而产生了用交排污费购买“污染权”或“破坏权”,企业重生产轻污染治理的不正常现象。这主要是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对仍处于主体地位,制定的排污费用标准要相应地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要顾全经济发展,这就给环境保护工作留下了隐患。

2.征收标准缺乏灵活性。统一排污收费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整体上维护我国的环境状况,出发点是好的。由于我国东、西部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一味地坚持一个标准或者规定地方只能制定更严格的收费标准,可能会导致有的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收费难;发达的地区收费相对又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制定出符合东西部实际发展情况的收费标准是正确的选择。3.征收项目不全。虽然2003年出台的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增加了污染因子数,但是仍有一些常见的污染物没有被纳入征费的范围内。比如,汽车尾气污染、家庭生活污水、放射性污染物等等。

4.征收程序复杂,征收成本高。现行排污费征收条例规定,排污费征收程序是每个月或每季都要分别向排污者送达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通知书和缴费通知单。大的城市须收取上万家单位的排污费,如果全部按程序发送通知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多数通知书要通过邮政部门挂号、特快送达,即使部分小单位每季度的排污费只有十几元也要开销同样的邮费,大大增加了收费成本开支。四.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建议

(一)改革的目标

1.改善环境质量

改善环境质量是首要和根本的目标,因为排污收费政策的实施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动机就是改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否改善及改善的程度,是评价排污收费制度是否完善的基本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促进税制改革

环境税首要的功能是调节功能,即从经济手段的角度为在短期内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的数量,促进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使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提供经济动力。而引入环境税一定会影响到现在的税收体制,为税制改革起到示范和促进的作用。

3.提高政府效率

我们进行排污收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为了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效率。而效率是通过收益与成本的对比来衡量的,成本中政府的管理成本以及企业和个人的奉行成本是两个重要的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效率的提高与政策工具的选择息息相关。政府只需要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在制度实施中让市场机制自动发挥作用,来达到政府预先设定的目标。较之以往大量使用行政管制手段、政府面面俱到的做法,这本身就体现了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二)改革的建议

现实证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问题的出现有很大的相关性,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压力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应当从环境保护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使之逐步适应发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1.创新改革排污收费理论。创新改革排污收费理论应明确排污收费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延伸,征收排污费主要目标是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技术革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积极治理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必须科学把握其经济调整职能和监管职能的协调统一。2.完善环境管理制度。首先实行排放污染物总量申请收费制度。该项制度的改革,其核心就是排污单位通过排放污染物总量申请,同时缴纳相应费用,取得环境容量或资源的使用权,也就是根据本地区环境容量、污染控制目标核定本地区或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向社会、排污单位发布公告。排污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环保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环保部门根据各排污单位申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审查、核定、分配、批准、发证,同时收取核定许可排放总量的开户费和排污费,不足部分及增减变更可以通过市场运作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交易。其次,由被动征收转变为主动纳费。由于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总量或环境容量使用权时即缴纳排污费,否则排污者将得不到环境容量使用权,无法投入运行,污染物也就不得进入环境,这使排污费从被动征收转变为排污者主动缴纳。环保部门只要设立一个排污收费服务窗口,只需几个人,通过坐地办公即可解决大量收费问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繁杂的征收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效地解决了行政执法成本高的问题。

(三)科学制定和规范标准。收费标准不是不变的常数,应该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不断摸索科学决策,建立适应市场机制适应治理成本的排污费征收标准。通过对各类主要污染物的治理进行成本调查,确定排污收费的费率,并兼顾地区差异,根据环境容量和管理效果及企业的承受能力逐步实施到位,实现排污收费从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的转变。

(四)建立排污核算、效能评查体系。要以减排量为约束性目标,实行污染总量控制、限额排放和配额交易,引入排放绩效指标,实现对环境容量资源的有效配置。在采取基本收费的同时,实行附加收费。对于超标排放和超总量排污实行附加费政策;对新增或超总量申请实行附加费政策;对重点保护区域、流域实行附加费政策;对未完成总量削减任务或控制地区实行附加费政策等。通过效能评查和收费的双轨制来规范排污工作。

(五)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一方面要扩大排污费实际征收面,在继续重视废水、废气排污费征收的同时,加强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的征收;另一方面要健全排污费征收稽查制度,坚决杜绝重复收费,堵塞在排污申报、核定、收缴过程中的征收漏洞,确保排污费及时足额征收;同时要规范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确保排污费专款专用。

(六)加强预算监督管理。由于排污总量申请收费制度实现了源头管理,排污单位在申请时考虑到发展需要,不愿意少申请,尽可能自觉主动地如实申报,同时由于对总量申请的担心,会主动地向环保管理部门提出或提供说明或账目审查,并能有计划地纳入到生产经营成本核算,做到事前按计划设置,自动、公平发挥作用,转变了事后按情节决定收费额造成的无序混乱现象,也从制度上彻底地、有效地转变事后收取排污费是罚款的错误理解,环保管理部门也便于总量管理的统计和预测,排污单位和管理部门对排污总量都能说得准、说得清,道得明。同时,也能做到公平、公正、透明,便于公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形成有效地监督体系,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五.结语

上一篇:酒店后厨承包合同协议书下一篇:贵州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