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2024-10-15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共12篇)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1

有人说:“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抱憾就是学生小小年纪就厌学了。”希腊教育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了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所以不能说教师给学生“水”, 而应该说教师要点燃学生的“火炬”, 让它自己燃烧、永远燃烧, 也就是让学生自主、自觉地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教育学家总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不光是要求学生学习一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态度。”心理学家特别强调:“与其说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知识, 不如说是学习态度。”因此, 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是一项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呢?

一、言传

首先要晓之以理。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 一般来说, 有什么样的认知, 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 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倾向。学生认为这门学科重要, 他就重视这门学科, 于是就努力学习这门学科, 如果教师留这门学科作业, 学生就会认真完成;反之, 如果学生认为这门学科没有什么用, 他就不重视这门学科, 不喜欢这门学科, 所以上课他就会干点别的。因此, 科任教师要充分阐述本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使学生对本门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

当然, 这三个成分也有不协调一致的时候, 也就是说, 有的时候, 学生似乎能认识到, 但情感上却没能跟上, 譬如说, 学生觉得英语重要, 可是觉得英语太枯燥, 他不喜欢;学理科的学生觉得历史不重要, 不要高考, 可是觉得历史课挺好玩, 所以他喜欢上历史课, 就像学生虽然知道上网太多, 影响学习, 但上网好玩, 所以总想偷偷上网一样。这就是有人为什么“说的是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 情感决定行为倾向。那么, 怎样让认知和情感统一呢?那就是让认知变成信念。只有教师晓之以理, 使学生树立了坚定的信念, 学生才会克服困难, 抵抗住诱惑, 坚持不懈地学好这门学科。

其次是约法三章。部分学生自制力欠缺, 科任教师必须根据本门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制定有利于学习进步的集体规范来约束学生, 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新课改提倡分组合作学习, 对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 可以实行“一人不交, 全组受罚”, 利用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来约束学生。学生不交作业, 个人受罚可能无所触动, 但是, 如果影响到组内其他同学, 他就会觉得影响了小集体, 没面子, 于是自觉完成作业。同时, 组内其他同学也会负起“合作”的责任, 相互督促。

二、身教

一方面是热爱学问。教师的态度是学生态度的榜样。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 教师必须自己热爱这门学科。教师要始终如一、热情饱满地传授本门学科知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讲课全神贯注、神采飞扬, 很少去组织教学, 学生却不开小差、专心听讲, 就是学生被教师的热情吸引住了。

教师还得有虚心好学、终身探究的精神。课堂上, 教师难免不出错, 学生一旦指出教师的错误, 教师不要觉得没面子而加以搪塞, 更不能以“我故意搞错, 看你们是不是用心听讲”来给学生倒打一耙, 而应该虚心接受学生意见, 诚心感谢学生的指正。时代在飞速发展, 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 知识面越来越广, 随时有可能提出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 这时, 教师更应该放下架子, 与学生共同探讨, 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约定和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予以解决, 切忌以“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好好想想, 明天再说”来掩饰自己的不解。教师虚心好学、不断求学的精神不但不会使教师失去威信, 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使学问在师生共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无穷的魅力, 也有助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另一方面是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是一项艰辛漫长的工作, 一个对学生没有爱的教师, 不可能会尽力用自己的心智汗水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热爱学生, 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跟科任教师关系好, 就会把对教师的友好、亲近迁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 从而转化为对这门学科学习的热爱, 主动学好这门学科;反之, 学生会因为看不顺眼教师而不听他讲课, 以致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二是要潜心执教。为人师表, 不迟到, 不早退, 不缺课, 不把自己生活、工作中不顺心的烦闷心情带进课堂, 潜心钻研教法、学法, 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堂课, 以自己的工作态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常常看到, 一个教师坚持带病上课, 学生听课就会鸦雀无声, 用心听讲, 其缘由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学生。

三、体验

少数学生由于厌学而产生走上社会的念头, 教师应该配合家长, 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利用假期让学生外出打工或参观, 感受没有知识学问务工的艰辛, 见识“高知识, 高收入, 低劳动强度;低知识, 低收入, 高劳动强度”的社会现实。很多学生都能通过体验, 重返校园。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2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性学习、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学习情境就是合作性学习,因为这种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班级范围太大,学生个体往往被淹没,因此就学习交往而言,小组合作比较适合,这里既有集体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动参与,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许多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见解比全班范围内要积极的多,因为相对稳定的组间成员关系比较友好,合作的气氛更让他们喜欢。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间互补优势,各尽所能,从而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被这种学习情境诱发出来。

仔细研究教材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诱发学生兴趣,逐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归一应用题”,如果直接出示例题,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尝试将准备题改编成归一应用题。通过启发比较,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解决验证。最后学生由教师帮助归纳变题思路(变条件、变问题),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进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使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创设买三套衣服(分别知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需多少钱的生活情景,学生在求总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解法其结果一样的情况,接着再让学生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数学事实。然后再在众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新知。这样,学生头脑中的“乘法分配律”就不再是抽象的数与符号构成的,而是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建构和呈现的 例如:教学“归总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总量不变”这一特征,我举了学生做操排队的例子:每排24人,可以排2队;如果每排6人,可以排几队?再改编其中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理解不管每队人数怎样变化,总人数不变。这样,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知识过程中,兴趣盎然地、不自觉的积极主动地掌握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习效果好。

加强实际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师教学时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学生爱玩、好玩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通过数、摆、画、量、拆、拼等实际操作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促使学生理解、研究知识。

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个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不同的学生都产生了学习兴趣,促使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

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

根据小学生“好强、争胜”的心理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的比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应当渗透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一、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在我国的德育工作中流行一种“政治淡化论”,主张在德育中淡化政治教育,甚至有人一听到政治就反感,把学习政治理论当作政治运动的产物,因而放弃了对学生政治学习态度培养的研究。

2.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所有这些给学生学习政治带来严重的障碍。甚至有的政治教师“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政治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不但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还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3.教材滞后

现行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虽经过多次修改并引入了一些新内容,但教材与大变革的社会现实、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严重脱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以冲破旧的观念意识为鲜明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相对于社会变革,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显然落后于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需求,突出表现为教学内容在剖析社会、解释现实上错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缺乏深刻的说服力,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策略

1.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有正确的认识,良好的态度才能形成。态度是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持肯定态度;需要受到阻碍,则持否定态度。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同时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得到满足和乐趣。

2.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

学习态度是人们内在的倾向,这种倾向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需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现在他对学习的行为方式上,态度端正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能及时消化内容。因此,教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应通过教学评价给予不同的信号刺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施反馈和调整,使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步得到强化和巩固,不良的学习态度逐渐消失。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兴趣的东西总是持积极态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能从学习中得到一种乐趣和满足,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内容和含义,使之态度恒定。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教师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根据实际可以改变教材的教学顺序,甚至改变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发现教学法、环节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和条件,让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大课堂中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的研究,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端正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4

一、教师评价风格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认为, 对不同事情的归因及解释风格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把好的、成功的事归因于自身普遍性、永久性及人格化的特质上, 及把坏的、失败的事解释为特定的、暂时性的、外在的原因上。拥有这种乐观解释风格的人大多都对事情比较自信、积极, 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反, 把好事看成是暂时性、特定性的及把坏事解释成永久性、普遍性的人则比较悲观, 拥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则比较容易放弃。

同时, 积极心理学指出, 乐观积极的解释风格是可以习得的。孩子的解释风格有一部分就是从老师那里习得的, 他们听老师如何评价他们, 同时也吸取了老师的评价方式, 所以, 教师的评价方式及对事情的解释风格是可以传染给学生的。如果今天你批评某个学生懒惰, 而不是批评他不够努力, 那么学生不仅会相信他是懒惰的, 同时他也会相信他的失败来自永久的、不可改变的因素。如果老师是个悲观解释风格的人, 那么学生会直接从老师身上习得悲观的风格, 从而影响自身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老师的评价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老师评价孩子或者当着学生的面评价自己时, 必须十分谨慎, 因为你在塑造学生自己的解释风格。我们要遵循两项原则:第一是要准确。第二是要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应该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评价学生。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学生有错时, 如果事情允许, 那么应注重于特定及暂时性的个人原因, 避免批评学生的个性或能力。

二、教学评价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我们的教学评价大多是作为界定学生学习程度、学校教育效果的工具, 忽视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没有发挥其学习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的教学评价应该以增强学生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

心理实验证明, 只要自己和周围的人确信你是优秀的, 你就会真的变优秀。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要善于赏识学生, 学会赞美学生, 从而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窗边的小豆豆》相信很多老师都看过, 主人公小豆豆本名叫黑柳彻子, 在老师眼中, 这是个无理取闹的“坏”学生。忍无可忍之下, 小豆豆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被学校劝退, 她妈妈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没有告诉她是被劝退的, 而把她送到巴学园。在巴学园小林校长的积极引导及培养下, 小豆豆成长为日本最负盛名的女性之一。所以, 我们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 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教师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三、利用评价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心态

1. 批评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面对挑战

评价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失败的悲观解释会使孩子害怕尝试, 在面对失败时, 会造成他们无助及消极, 而乐观的解释是以将失败视为挑战, 用行动来反映与制造希望为基础的。

老师以不同的方式批评不同的学生, 有时批评反映事实, 但是有时它们也反映了老师的偏见和坏习惯。比如当学生的写作成绩不好时, 有的老师批评他没有能力, 被批评的孩子将它内化, 就好像说:“我的写作是不行, 大概是像我爸爸, 他在写作方面也不行。”这是十分悲观的。因为能力是永久性的, 而一个才上小学的孩子, 总不停地被批评能力差是十分可怕的。相反, 学生成绩不好时, 老师批评他们不用功、吵闹、不专心, 这类评价一般无害, 努力、注意力及行为都是暂时的及可改变的。

2. 注意表扬的方式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态度 篇5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 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教学活动须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

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二、愉悦感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培养学生愉悦感的重要途径有:

1.各抒己见,在课内展开争论,从而强化学习气氛,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我让学生相互评议,双方展开热烈地争议,前者谓化小数计算简便,后者说化作分数计算简便,我鼓励学生双方举例验证,并将举出的例题给全班练习。每个人得到鼓舞,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2.解题活动中,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魅力。

3.利用数学的简捷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诱发学生的愉悦感。

三、严谨感

严谨感是指人们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心理学告诉人们:严谨作风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数学教学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报导过程。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不能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并重视解题后的回顾。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本,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6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具有调节功能,对认识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三者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低于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如何培养幼师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我认为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成功与失败感,因而他们往往把失败归结于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和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学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把这些制度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于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提高幼师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还可以帮助幼儿师范学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不甚科学妥当,对见实习认识不足,缺乏指导等等。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逐步了解幼师工作的意义,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

笔者认为还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见、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指导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观察、加深思考、提高实习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

总之,幼师院校应强化对幼师生正确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使幼师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条件知识和技能,才能不断给幼教事业输送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以适应幼教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7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应当渗透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一、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 在我国的德育工作中流行一种“政治淡化论”, 主张在德育中淡化政治教育, 甚至有人一听到政治就反感, 把学习政治理论当作政治运动的产物, 因而放弃了对学生政治学习态度培养的研究。

2.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政治课堂上, 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 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性、轻感性, 重结论、轻过程, 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变得机械、沉闷, 缺乏生机和乐趣。所有这些给学生学习政治带来严重的障碍。甚至有的政治教师“照本宣科”,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使政治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不但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还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3.教材滞后

现行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虽经过多次修改并引入了一些新内容, 但教材与大变革的社会现实、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严重脱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以冲破旧的观念意识为鲜明特征, 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相对于社会变革,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显然落后于社会现实, 落后于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需求, 突出表现为教学内容在剖析社会、解释现实上错位, 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缺乏深刻的说服力, 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策略

1.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有正确的认识, 良好的态度才能形成。态度是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得到满足, 持肯定态度;需要受到阻碍, 则持否定态度。因此,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同时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知识的积极性, 使学生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从而得到满足和乐趣。

2.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

学习态度是人们内在的倾向, 这种倾向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都需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表现在他对学习的行为方式上, 态度端正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课后能及时消化内容。因此, 教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应通过教学评价给予不同的信号刺激,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施反馈和调整, 使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步得到强化和巩固, 不良的学习态度逐渐消失。一般来说, 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兴趣的东西总是持积极态度,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 让学生喜欢学习, 热爱学习, 能从学习中得到一种乐趣和满足, 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体验角色的内容和含义, 使之态度恒定。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教师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根据实际可以改变教材的教学顺序, 甚至改变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 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发现教学法、环节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和条件, 让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大课堂中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浅谈对小学生音乐学习态度的培养 篇8

一、主观方面

(一) 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接受音乐的动力

首先, 音乐的兴趣在发现和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愉悦, 更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小提琴演奏并陶醉时, 你是否想去学习它, 将来自己也能演奏呢?这是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在, 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其次, 音乐兴趣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 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

(二) 个性和差异是儿童接受音乐心理的显著特征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每个儿童的认识、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在音乐教学中过于强调共性和统一是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的, 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

二、客观方面

在认知很不成熟和很不完善的儿童中形成对音乐的看法和态度与外界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这个外界包含社会和家庭。

首先, 音乐教学形式单一,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显得十分呆板和无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单方面地灌输知识, 使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 一味地让孩子学唱学奏, 只能导致他们找不到学音乐的目的及兴趣。

其次,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被忽视。现在有些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除了高质量的满足孩子表象的要求外, 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孩子,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 孩子们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分辨能力, 非常容易步入歧途。

三、教学改革方案

音乐教育要符合儿童的音乐接受心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虽然有它正确的一面, 但也有许多不理想的地方, 如枯燥的技能训练、顽固的思维定势、缺乏创造性的教学等都不符合儿童接受音乐的心理, 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 培养品德, 却将知识、品德强加到儿童身上, 任何这样的企图只会破坏儿童健康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基础, 破坏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的基础。”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就是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创造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 先学后教法

这种方法是对先教后学或是只教不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先让学生自学, 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一般模式为: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探索讨论─结论评价。其中, 探索讨论是中心环节, 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 愉悦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创造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 小组合作学习法

这种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 共同解决问题, 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激励竞争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其一般模式为:初步参与—独立参与—合作参与—拓展参与。

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渗透的。“以人为本”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一次革命, 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从兴趣和感性入手,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指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 为贯彻这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音乐接受心理改革教学方法, 走出以音乐学科为中心的误区, 实施全面的、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心理学—基础理论及教育应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

[2]赵鹏程.教育学[M].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8-08.

[3]邵主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3-03.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9

针对《绵延两千年的错误》这部分内容,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了解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吗?他在古希腊是一个具有什么身份和地位的人物?他关于物体下落的观点是怎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是什么原因使这一观点让古希腊的人们奉为经典?为什么能够在古希腊延续两千年?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当时的条件下,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符合当时人们的认知常识, 由于条件的限制亚里士多德犯错也是正常的, 我们应客观地评价一个人或事件, 我们要有宽容待人的心。

针对《逻辑的力量》这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与讨论要使学生明白:在16世纪末, 作为一个年青的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上述结论产生了怀疑, 他要挑战被世人奉为圣人 (理论权威) 的亚里士多德。 (1) 伽利略要有多大的勇气; (2) 伽利略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客观事实。因此, 伽利略便从逻辑推理上推断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并推出了正确的结论: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结论的正确性, 让伽利略时代的人无不佩服。

该段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力量美, 也向我们展现了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针对《猜想与假说》这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与讨论, 我们了解到伽利略并没有仅限于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而是再接再厉地进一步通过实验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也说明作为一位科学家不能只满足于现状, 要有责任心, 要知难而进。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伽利略创造性地建立了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 如,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

伽利略凭借对自然界的理解, 确信自然界的规律是简洁明了的, 大胆猜想:最简洁的变速运动, 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在此基础上他思考怎样才算是“均匀”变化的问题, 于是就提出了两种假说, 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

该段启示我们:科学家并不满足于现状, 具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 要敢于想象, 大胆猜想。有想法才会有动力, 才会去进取。

《实验验证》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

1.研究物理, 方法多么重要。方法可以改变条件, 把无法直接测量的事件变得可以测量。

2.数学推理在物理研究上的应用是多么重要, 解决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 但是数学又不能代替物理。我们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3.在物理研究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懂得重视什么, 有时, 懂得忽视什么与懂得重视什么同等重要。这就是物理思想:抓住关键问题, 忽略次要因素;找准研究对象, 排除干扰, 集中精力攻克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

1.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 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科学工作者, 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还要有坚定不移的毅力, 才能取得成就。

3.研究物理的核心是:逻辑推理和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 这也显示了物理学的严密性。

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欣赏到:

1.物理学的严谨性和简洁美。

2.物理思维与实验结合的力量美和震撼美。

3.物理研究方法的巧妙美和趣味美。

4.物理学家的人格魅力美。

进而达到教学三维目标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之目的。

态度:认真、严谨、缜密。

情感:喜欢、热爱、执著。

价值观:追求真理, 献身事业。

摘要: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本节内容, 强调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本节中只是介绍伽利略是如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 没有新的概念和规律等内容, 但是我们通过对该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精髓——物理思想, 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感受物理学家的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10

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和人生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形成客服困难的意志, 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情感态度中的应用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呢?

1.动机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 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例如在必修3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这个模块的教学时, 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没有深刻的认识, 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播放一些新闻视频或电影片段, 学生就能深入其境般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此时, 教师再用感人的导语, 引入课文, 学生的注意力已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有些学生竟然已热泪盈眶了。然后再将一幅幅富有视觉冲击的电子图片配上相关词汇和读音, 如洪水 (Flood) 、飓风 (hurricane) 、龙卷风 (tornado) 、台风 (typhoon) 、海啸 (tsunami) 、火山爆发 (volcanic eruption) 等呈现给学生。

(2) 化静为动, 激发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寓教于乐, 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安装一些词汇检测软件, 这些软件还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 如果学生答对了就有鲜花和掌声, 答错了也有充满关心的鼓励。

2.自信意志。自信, 是指自己相信自己。意志, 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例如在必修2 Module 3 No Drugs (远离毒品) 这个模块的教学时, 就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 “What is Drug (什么是毒品,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含义) →Kinds of drugs (毒品种类, 让学生熟悉各种毒品) →The harm of taking drugs (毒品的危害, 通过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吸毒带来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 →The stars who had ever taken drugs (吸毒的明星, 引导学生思考明星吸毒的原因) →How to fight against drugs (如何抵制毒品, 通过漫画或动画的形式教会学生远离毒品的方法) 。

3.合作精神。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 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 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那么,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呢?

例如在进行必修2 Module 6 Films and TV Programmes这个模块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 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每组选定一类电影 (romantic film/thriller/martial arts film/comedy/adventure film) , 然后每个成员在网上收集每一类电影的代表作 (海报) 、著名导演、著名演员、影片简介和影评等素材并制作成课件, 然后分组展示, 分类设奖。然后还可以让获奖的小组和个人谈一谈小组合作的过程和收获。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 提高合作效率, 培养学生良好合作精神。因此, 要正确处理好下三个关系。 (1) 要教育学生在集体中明确自己的位置, 身为领头人要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 扬长避短, 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身为合作成员要顾全大局, 以集体的利益为重。 (2) 要教育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能有一定的牺牲精神, 决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破坏合作整体。 (3) 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摆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4.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世界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融合, 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丰富多样的海量信息, 如何有效避免被误导, 失去理性和客观判断, 是高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 如果按照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chalk + talk” (粉笔+谈话) 进行, 我们很难让学生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进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而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 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和新闻, 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世界, 更真切地感受祖国的伟大!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各个学科都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M].华东范大学出版.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11

[关键词]美术教育主动性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80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及否定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的词典解释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地学习。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可以后天通过家庭、通过学校的培养而获得。

一、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原因

1.传统态度的影响

传统上,大家都认为美术课是副科,美术课是非高考科目,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一种课。甚至,很多家长认为,高中上美术课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自己的孩子进重点中学就是为了拼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家长、社会上的这些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导致开学第一堂美术课,就有学生做其他课程的作业。在期中、期末考试前这些复习紧张的时段,会有学生旷课,不到美术教室上课。

2.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术课。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这个问题虽然会回答得很精彩,因为多年的培养,让他们早已训练出了完美的答题技巧。事实上,他们对上美术课这件事,觉得没用,或者纯粹是觉得好玩,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很多学生一开始对新学校、新教师有强烈的兴趣,带着好奇走入美术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可是,不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被教师扼杀了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理解,毫不顾及学生的喜好,用读书或者讲座的形式上课,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此一点点消失殆尽。

4.知识基础薄弱

由于一开始说到社会上的部分人,对美术课看不起,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到高中,都没有经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甚至少部分学生基本就没上过美术课,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用来上其他课了。面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概念、作品、技巧,一片茫然,很难引起共鸣。

二、从学生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情况

高中学生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初中学校,进入高中后最好先做份问卷调查。2015年9月的调查问卷显示,50%的学生基本系统完成初中阶段的美术基础教学,这其中2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得到了良好的美术教育,美术素养很高,他们可以独立完成藏书票、泥塑、水墨画等一系列创作,对各种名画也有认识。但还有20%左右的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

2.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

基础好的、基础差的学生尽量每组平均分配,这样分组学习、分组讨论时可以相互帮助。避免出现原来一个学校的学生挤在一个小组里,组与组之间水平落差太大,导致没有经过系统美术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 从教师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引入“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兴趣为基础,倡导实践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越强烈,其行为也越明显。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老观念,让他们从为老师学习、为家长学习、为分数学习,转变成为自己学习,对于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学,这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的一步。

2.把课堂搬上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承载知识的海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给学生自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信息资源。我们美术组设立了一个自己的新浪微博,学生和教师互粉,微博内容以转载为主,保持经常更新。有作品介绍、博物馆介绍、画家介绍,还有最新的美术方面的动态,时下流行的水彩画技法,漫画欣赏各种各样的内容。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期间,要特别安排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链接。学生会转载我们的微博,也会把他们认为合适的内容@我们,微博是作为教师给学生推开的一扇窗,通过微博,展示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微博,去思考一些问题,联系一些知识,然后从一个点想起另外一个点,追求发现“知识”。

网络是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不管是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是与网上的陌生人,都可以相互交流。线上交流比线下交流更受学生欢迎,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结识不同的朋友,在聊天中见识到很多有趣的东西,丰富阅历。通过组合使用评论、转发、收藏等一系列功能,轻松解决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问题,串联起每位参与者(包括教师),建立蜘蛛网状的交流模式,促进信息的分享、传播和获取,极大地调动参与者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微博中形成讨论组,在其中讨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共享所具有的学习资源,并把这种线上的团队合作延伸到线下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进行开放式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仅在课堂上,并且延伸到互联网上,让学生养成习惯,用互联网及时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并发表出来,等候各方反馈,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或者调整方向。

学生用开展研究的过程、在开展过程中的体会、最后得出的分析、结论,以及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交流,也能发布到学校的网站上或自己的博客中。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人分享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对成果的一种开放性评价。评价来自各方面,既有指导教师的,也有学生自己的和学生相互的,还有家长的。有时也会把学生的想法和作品,放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让大家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碰到挫折,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能让其恢复自信、获得认同感、成就感。

4.让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课堂

花边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常熟农村妇女基本人人会绣制花边。很多学生家庭中都有当年留下的一些实物,比如桌布、靠垫套等,学生对此熟悉又陌生,很容易就勾起他们的兴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让学生觉得非常“高大上”,离自己很遥远,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坐在他们中间,给大家做绣花边示范时,学生觉得特别新奇有趣。女学生选择学习绣制,试图把花边和自己的时代结合起来,做出一些新东西。男学生则更多地选择去考察花边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为什么花边会远离我们的生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

在这样一次次多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慢慢培养出主动性学习的态度,同时也掌握了主动性学习的方法。这不仅仅有利于美术教学本身,同时又可以反哺主课教学。真正做到苏格拉底说的,教师的任务是做一名“知识的助产妇”,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辅助教学。

以上是本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做出的一些尝试和总结。探索的道路漫长,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学生学习态度培养 篇12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动机

1.形式单一或极其呆板的课堂教学与乏味沉重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时,为了使孩子能够明白并体验过新年时朋友间要互致问候,以及“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的情感,我在第一课时的新授环节结束之后,就安排了一个学生互赠礼物的巩固运用环节。学生在欢快的“Happy New Year!”歌曲声中,与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拥抱祝贺“Happy New Year!”,并赠送给对方一个小小的礼物,然后围绕这个礼物展开对话:“What’s this?”“It’s a...”“How nice!/It’s great.Thank you.”孩子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进行交际。

2.学习任务或作业的布置要适当,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没有过多的困难,以维护学生的自信心。我在教学完新授内容进行拓展练习时,往往会同时呈现几个难度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由选择任务进行练习。如,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在教完新授内容进入巩固拓展环节时,我出示了三个任务:能熟练朗读课文。能与搭档生动表演课文对话。家里来了一个朋友,你如何招待他/她呢?和你的搭档演一演吧。我给的这三个任务难度不一样,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任务,在朗读或表演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会使孩子们的信心倍增。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坚强学生意志力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者必须具有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我们要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以及在语言学习中勇于实践和探索,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培养不怕说错的精神和敢于遭遇交际尴尬局面的勇气。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毅力。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巨大力量,才会有付诸实践的行动,所以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去鼓励、帮助他们,才能使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力。

三、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面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因为语言习得和语言的使用都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而这种交往过程就是从自我走向他人的过程,所以与情感密切相关。如《public signs》一课,就告诉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Holidays》一课,讲述了中国的中秋节与春节,告诉学生这两个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也间接教育了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牛津小学4B第八单元《Open Day》,教学There is /are...以及否定句There isn’t/aren’t ...,我在教完新授内容后,出示了贫困山区的学校教室等照片,将我们的学校与教室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用新学的句子进行比较,刚一呈现时,我们班的调皮大王陈亮就大笑,可不是么?那一个个黑黑红红的小脸蛋,身上脏得看不出眼睛鼻子的棉衣,一张张破烂的课桌椅,教室里空荡荡的,没有电视机,没有投影,没有电脑,没有书架,学生的面前只有一本薄薄的书与短短的铅笔......可是,随着学生的句子“There isn’ta computer .”“There aren’t any new desks and chairs in theclassroom.”“There isn’t a TV in the classroom.”“Therearen’t any books in the classroom.”“...”陈亮笑不出来了,脸上出现了深思的表情。这些令人震撼的照片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而那些孩子则太需要帮助了。第二天,陈亮一见到我就问:“张老师,那些贫穷山区的同学太可怜了,这么寒冷的冬天他们连厚的棉袄都没有,我们能不能将我们不能穿的衣服给那些同学寄过去啊?”我欣然应允。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大大表扬了陈亮的助人为乐,并且在我的号召下,全班同学纷纷动员起来,将自己穿小的但仍然比较新的衣服与自己闲置的课外书都拿来,我们用大大的纸箱子将物品包装了整整两箱子,然后送到邮政局寄给了甘孜藏区的一所福利学校。

总而言之,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如果我们教师能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即使实施情感态度目标非常困难,我们也能有所作为,最终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让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祖国意识和拓展国际视野。

摘要:新《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对情感因素的忽略成为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是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任务。

上一篇:联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下一篇:现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