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共12篇)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 篇1
怎样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一、初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转折点。
学生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这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转折。在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新的班级以及新的学习任务时,学生的反应可能是复杂的,心理上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为了引导学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得高兴和祝贺的事情,从而使学生对新的学习阶段充满好奇和热情,编织新的梦想和期待,并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这个新的阶段有新的发展。因此,以“笑迎”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新生活,它完全不同于消极、被动适应。“笑”表达了乐观、积极、主动,还表示了有信心。这里用“迎”而不用“应”,因为“迎”表达了主动、积极的心态,而“应”是“适应”、“应对”,含消极、被动的意思。
二、新的教育生活场所,面对一个新生活的起点。
初中生活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新的学校和班级是学生进入初中首先面对的环境。如何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新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对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产生热爱与归属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以后的生活,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
学习是学生各种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在新的学习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与难度的增大,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可能会由小学时代的优秀生成为初中时代的后进生。因此,如何认识新阶段学习的新特点,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初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是学生能否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信心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争取进步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一个人的情绪与一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联。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达到改变自己的情绪的目的,有些学生一个学科成绩不好,往往自己不喜欢这个学科,自己从情绪上都没有接受这个学科、都不喜欢,又怎么能学好呢?所以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自己“喜欢”上它!既改变对它的情绪或心理定势,一旦我们改变了态度,其实做起来是件很快乐的事,快乐的就能学好;其次,积极的情绪、态度、兴趣能开发和激发一个人的潜能,着是发掘学生潜能的好方法。
五、成功与乐观的心态紧密相联。
在毛泽东看来,当年农民的农民运动“好的很”,而反动派却认为“糟透了”;林彪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旗能打多久”;毛泽东却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会学生乐观地看问题,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人生。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明天比今天会更好!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 篇2
关键词:中职生,中职学校,学习态度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情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在校年龄一般在十六岁至十九岁, 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 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 随着普高热的升温,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 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中职学校, 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和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 学习态度不端, 学习成绩不佳的现状, 因此在关心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同时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就成了中职教师更为关注的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 中职生今后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 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中职生的学习又存在一些特殊性, 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学习专业技能。如何能做到即提高文化水平又学得一技之长呢?这就要求中职生必须首先明确目标、端正态度, 以一个正确的心理去学习。但是,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就是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 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只求能够过得去, 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 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 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 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 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 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 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 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 在家中瞒着父母, 在学校应付老师, 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 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 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如何改变这些问题
如何让中职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针对以上分析的五种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我们该从何处入手又该如何解决。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大部分中职生, 在初中时都是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 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 一些中职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 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 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 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 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 形成对立情绪, 出现逆反行为, 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呢?这就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与耐心, 真正的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体味学生。所谓“走近”, 就是真正融入学生中去, 不仅仅停留在教室里、课堂上, 应该更近一步的融入学生的课间生活、文体活动甚至是校外课余生活, 真正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身边。只有这样的“走近”, 才能在近距离中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言行、兴趣、家庭。而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真正的以学生的角度去体味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这样才能更好的沟通。并且,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当尽量充分肯定他们, 哪怕只是极细微的一个优点也要尽量去发现、去肯定。学生会逐渐改变对老师的态度, 进而更愿意与老师亲近、交流从而产生信任感。老师关爱学生, 学生信任老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
其次, 帮助学生确定目标, 建立动机。不少中职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 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只求能够过得去, 甚至是得过且过。并且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 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 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 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 还不如不学, 这些都是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不明确的表现。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确定学习目标呢?要让学生了解, 职业学校确实是以学专业技术为主, 但并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 武装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名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现代技能型人才。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呢?那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 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文化知识, 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 那专业技术也不会学得很好。如果专业技术是宝剑, 那文化知识就是剑谱, 只有宝剑而没有剑谱, 那跟拿着菜刀没有什么区别。拥有宝剑并能运用自如的人, 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 搏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再者, 教师应把知识扩展化。中职学校教师, 特别是基础课教师, 往往容易把讲授的知识内容局限在教材上, 教材上写什么老师就讲什么, 照本宣科的教学。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甚至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我认为应当把教材上的知识提炼出来, 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对知识加以扩展和延伸。这样, 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也更容易接受, 进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目的。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态度;中职学生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的原因初探
1.师生关系不协调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的性质不但直接地影响着教学效率,而且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智力发展水平。从方方面面来说,师生关系状况对学生的思想、知趣乃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都会产生影响。师生关系不协调,表扬,学生会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惩罚。表扬和批评在学生的眼里就都成了让人生厌的东西,成了教育的障碍。师生关系不协调,学生对教师抵触心理就越强,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也渐渐失去兴趣,这是形成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之一。
2.家庭对孩子辅助教育的缺失
中职学校现阶段的学生大都是“90后”,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父母手中的宝。“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是现在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真实写照。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通常只是停留在物质方面的,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人格方面的教育。笔者所任教班级50%以上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谋生,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托付亲戚照看,过着长期无人管束的生活。这一部分学生中就很少有积极认真地学习的学生。还有的学生家长乐意做学生的反面教材,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学习无用论”思想作怪
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听别人说我们所学的专业在工作中与实际的需要相差很远啊,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一点用也没有啊?”“据报道称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是710多万。而作为中职生,面对大学毕业生这么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将来怎么办?”“听说×××没多少的文化知识,却仍然能腰缠万贯,而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研究生、学者们,却只能为他们打工。”“有没有知识无关紧要,只要有钱就能上大学,拿文凭”。学生所说的这些社会现象都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正确认识,甚至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或受此影响变得目光短浅,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习好与坏都一个样”,因而学习态度变得消极,常常是人在校,心在校外,学习被动,考试作弊,整天混日子。
4.对职业学校错误的认识
我曾在与学生聊天时,无意中得知,学生在还没来上职业学校的时候就听别人说职业学校对学习是没有要求的,学与不学都能拿到毕业证书,上职校傻瓜才学习等之类的言论。他们在来上学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认为上职业学校就不用学习,甚至有部分家长把职业学校当成了“托儿所”,送孩子来就是为了他不乱混,其他的不做要求。这些家长的不正确认识,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意识淡薄。
二、如何端正中职学生的學习态度
1.“盯”出学习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需要不断地督促。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最初阶段就是要“盯”,让学生慢慢地习惯被教师“盯”,逐渐养成坐得住的习惯,最终让习惯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另外,教师要多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教师长时间的行为影响,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改变学生“学习无用论”思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是为他人学”的正确认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只图眼前实惠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教育学生放眼未来。引导他们纠正目光短浅的行为,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或实证材料,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比如,给学生讲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的事迹),以转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3.教学艺术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学艺术高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学习的注意力会集中,而相反的情况在教学中也会出现。鉴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课堂的热情。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艺术,以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才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当然,教学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和不断地学习。
4.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给学生提要求,要求学生把握住学习的几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方法对路,学习起来得心应手,良好的学习态度自然水到渠成般的形成。
端正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浅谈如何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篇4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方法三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带双班数学和班主任的优势,在学校举行的家长会上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讨论,就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达成如下共识:
①家长在家中不当孩子的面,谈论有关对孩子学习不利的话题;尽量不在家中开展娱乐活动,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家庭发生矛盾时,不当孩子的面进行争吵,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等。
②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加,对待事物的变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他们的认识比较幼稚、肤浅,但家长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采取恰当的方法与他们交流。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态度粗暴,简单行事,造成孩子跟你无话可说。
③不要采取过分偏激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胡乱批评一通,更不应该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走上极端。
④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过,这时家长应该关心孩子,千万不要挖苦、讽刺,帮助分析失利的原因,如果是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则应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必要时请求老师的帮忙。
⑤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孩子是天真烂漫的,有着充沛的精力,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应当明确拒绝。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 篇5
佛子岭中心校李勇
学生作业是学生对课堂听课效果的一种反馈,同时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一种体现。它能够体现学生多方面的,如:书写能力、审美能力、答题能力、分析能力、审查能力等方面。
今年所带班级中有一个班级里有几位学生的作业总是不交,表明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当然他们的学习能力肯定是不好的。体现了他们对学习无所谓的样子。对待学生的不交作业也不能强行采取打骂等手段,他们会更加无所谓,以后会有更多的学生效仿他们,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让他们改变。
端正学习态度 篇6
随着秋风的卸去,我们迎来了令我们最为紧张激动的期中考试。经过半学期的洗礼,半个学期的磨练,已经使我们每一人的脸上退去了稚气,多了一分面对考试时的安然自若,信心十足。但是究竟怎么才能使我们每个人在这次考试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呢? 我想每一个人也一定思考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只有六个字,不过是意义非常的六个字,那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可能你会说这似乎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需要我们很大的付出。记得清代文学家黄宗羲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今日学者,少有所得,则欣然以天地之美尽在己,自以为至足,则自暴自弃。”可能你不大明白这句话在说些什么.这其实是在讲的是:我们学习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务实的态度,精神,这个其实也就是“端正学习态度”所讲的真谛了!面对考试。
首先,我们应该做到踏踏实实的去做好我们最关键的复习工作,那么就一定要做到四个字:务求甚解。我们应该让踏实做条件,务实作基础,勤奋做最终获得成功的途径。
其次,我们就是要有一个良好,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考试所带给我们的压力.无论你在这次考试中失败与否,你只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它,你就取得胜利了。
可能对于其他学校九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而言,现在是最为宝贵的时间段。面对无数的模拟考试,你们都做的那么从容不迫,那么出色。也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在这次期中考试上同样取得令自己满意的骄人成绩。七年级的同学面对的虽然不想九年级的那么紧张,但是希望你们能够以同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用好成绩来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七年级的同学也不例外,要不断的向前前进,再前进!请努力,全校的同学们,你们肩上扛负着的不仅仅是老师,家长的期望,更有我们自己的汗水与希望。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 篇7
中国水泥产能“过剩”可能没有人会对此产生疑义, 但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 全国总产量已达到惊人的20.9亿t, 全行业却创纪录地实现了1020亿元的利润, 1t水泥平均盈利50元以上, 是史无前例的“丰收之年”, 着实令人“目瞪口呆”。谁都清楚中国水泥“过剩”绝不是2012年刚刚出现的“新病”, 2011年产能同样也“非常过剩”, 但水泥的的确确地“非常赚钱”。
是因为我们找到了战胜“过剩”的办法, 还是因为水泥产能根本就没有“过剩”, 这是值得认真思考并需要澄清的问题, 若是前者, 只要不断总结经验, 把成功的做法继续发扬光大, 水泥行业以后的日子自然不会差到哪里, 若是后者, 当前产能增加的步伐没有得到根本扼制看起来也没有什么, 因为2011年续建和2012年新建产能大约只有3.05亿t, 产能全部发挥, 也只是在2011年29亿t产能基础上增长了10%左右, 而与水泥需求密切相关的政策、投资规模、城镇化步伐都没有减弱或减少, 若再能淘汰些落后产能, 供求矛盾有所加剧, 但也不会有实质性变化, 续写2011年的辉煌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会是如此吗?从目前所听到、看到及掌握的情况, 前景绝不会是以上分析那么乐观, 因为以上两种判断都不符合中国水泥的实际, 换句话说我们既没有找到战胜“过剩”的有效办法, “过剩”甚至“更加过剩”是水泥行业所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而2011年只是一个非常 (态) 之年, 各种有利需求的因素都偶然地叠加在了一起, 尤其是四万亿内需拉动政策的最后“翘尾”, 造成了需求的非正常增长, 暂时掩盖了产能本已“过剩”甚至“严重过剩”的真相, 一旦形势回归正常, 其“狰狞”的面孔就会暴露无遗。
弄清病症只是治病的第一步, 若要彻底康复, 最重要的是要弄清得病的原因, 治标不治本, 必然会不断地“按下葫芦起来瓢”, 而且还会因为错失最佳诊疗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因为到目前为止, 水泥“过剩”到底是谁之过, 即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大家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首先, 肯定不是国家政策或政策导向有误, 这不是替国家和政府推脱责任, 而是有充分的证据, 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政策导向不只是“十二五”新推出, 五年前甚至十年的相关政策中都可能找到这些字眼, 可以负责任地讲水泥行业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发展规划都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说有问题也只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监督不够、监督不力。
其次, 企业盲目扩张也很难让人接受, 因为在所有增加的产能中, 绝大部分都是日产2 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 属于政策支持、鼓励的技术, 而且在现阶段水泥企业除了规模扩张之外, 谁还能找到或指出更有效的发展路径?尤其是水泥还能大赚其钱的情况下, 企业不扩大产能反而不正常了, 退一步讲,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本身也无可厚非, 在2011年全年新增水泥熟料产能2.05亿t之中, 前22家大型水泥企业 (集团) 新增的熟料就占了1.3亿t, 有些项目不合时宜, 但2/3以上的项目都不对恐怕也难以成立。
第三, 体制因素, 责任主要是各地政府为了增加GDP, 无原则的招商引资所致, 各地政府确实存在着不管市场条件如何, 都希望更多企业来本地投资兴业的现象,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土地上, 都受统一的政策制约, 而且建设的主体大部分都是现有的大中型水泥企业, 地方政府也许不清楚水泥行业是怎么回事, 但水泥企业不会不清楚水泥行业的水到底有多深, 有谁会明知是个火坑, 还闭着眼睛往里跳, 这样看待问题也太低估广大水泥企业的智商了。
第四、资本的力量, 无论是产业资本, 还是金融资本, 应该说他们为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到今天的局面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水泥是个低附加值产业, 单靠自身积累不可能会有如此快的速度发展, 资本逐利天经地义, 而且资本也不是完全独立行动而是与水泥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指责或埋怨各种资本参与水泥行业的发展, 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感谢才是我们最应有的态度。
最后, 唯一没有争议的观点是落后的生产能力没有及时退出, 这自然也是一个原因, 但落后工艺的水泥产能在不断减少、比例在不断降低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 换句话说即使把目前所有的落后工艺全部取缔, 同样无法改变水泥行业“过剩”的局面, 这也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基本事实, 把一个已经弱化到不值得再提及的原因还死死抓住不放, 是因为大家想找一个“出气”的靶子, 还是有其它方面的考虑变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种认识基础上, 破解“过剩”这道难题, 无论心情多么迫切, 投入热情多大, 结果都可想而知, 因为所采取的措施、运用的手段不外乎:
产业整合 (优化存量) ———这种想法的逻辑就是要把企业总数减少、减少、再减少, 使少部分企业规模做大、做大、再做大, 这无疑会避免或减少行业的无序竞争, 但若是产能总量不减少, 提高效益的唯一办法就是价格保护,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很有效、很实用的手段, 实质上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和企业效率为代价的“昏招”, 在某一时段、在某一地区也许会起作用, 但从整体上或长远角度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这不仅有违公正、公开、平等、自由的市场原则, 而且也不符合水泥行业的实际, 纵观中国水泥企业的布局版图, 地理上真正能构成相对独立市场的地区则少之又少, 换句话说, 中国水泥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除非彻底回归一统天下的计划经济体制, 否则, 任何企业在任何区域都难以垄断市场、控制市场, 竞争是其唯一选择。
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延伸可以提升一个产业、企业的经济实力与竞争力, 但决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最有力手段与方法, 因为无论向上游还是向下游延伸, 也不论是自我扩张, 还是兼并重组, 企业或产业的实力、势力范围会增长或扩大, 但市场及需求并不会因此而同步增长, 因为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机制, 同时, 产业链延伸也不完全都是正面效应, 若企业不是以能力与实力为基础, 只是把此作为回避竞争的手段就有问题了, 试想在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都没有把企业做好, 再另外开辟一个新战场, 与新的对手进行一场新的竞争, 局面将会怎样, 结果也不用讨论。
技术升级与创新———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水泥企业可能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是水泥这类同质化非常明显的传统产业, 靠“一招鲜、吃遍天”几乎不存在这种可能, 而行业的共性技术如余热发电、窑外分解及其它各种先进技术、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往往只是对行业整体“水涨船高”起推动作用, 尽管意义很重大, 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因为大家的成本、排放、效率普遍都降低了, 只是换了另外一个新的平台, 竞争并没因此而发生实质改变, 相信未来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 历史在前进, 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 水泥的地位和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动摇, 依然会继续存在并进一步发展, 如何走出眼下的“过剩”困境, 一句话, 解铃还须系铃人:
首先, 更新“行业”观念。目前的行业只是行政划分, 但并不代表行业的全部, 一个完整的行业必然包括供、需双方及其它相关者, 这是必须要建立的一个重要观念, 也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因为企业即构成行业的供方, 同时也属于另外一个行业的需方, 我们需要站在供方的角度来维护行业与企业利益, 同时也要站在需方的立场上来保护自身权益, 这些年水泥企业饱受能源价格垄断之苦, 用“深恶痛绝”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是希望完全放开煤、电市场, 还是继续提高其集中度, 何去何从尽人皆知,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因为你如何要求别人、怎样对待别人, 别人同样也会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其次, 端正“企业”态度。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 但仔细想想又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问题, 因为既然“过剩”就必然有企业需要承担责任, 但到目前为止, 从没有企业坦承自己扩能是在“火上浇油”, 听到最多的都是在指责别人在“无理”地扩张, 而现实中也确实无法厘定 (相关部门多次清查项目, 仍不能阻止过剩步伐就是例证) , 其实, 这才是真正的“行殇”, 试想一个行业出现如此“过剩”局面, 企业个个都还“理直气壮”, 最后把责任推向一个与此并没有直接关系的“假想敌”岂不怪哉!如果企业不能端正态度、从我做起, 行业将无法走出困境。
第三, 转变“产业”方向。长期以来, 完全按照“做事”能力与水平来界定企业, 唯大是求、唯大是美代表着行业与企业的主流思潮, 完全忽视了在“事业”层面上来研究企业、发展企业、认定企业与指导企业, 优劣不是以境界、理想、追求的高下为依据, 强弱只是按照规模、效益、座次来简单划分, 殊不知, 产品 (或服务) 只是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载体或媒介, 企业的根本目的、奋斗目标是否纯洁、是否高尚、是否是真正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做贡献才最为关键, 表面上三鹿奶粉的管理水平、企业效率、实体规模无疑都是同行的佼佼者, 但一个企业若到了见利忘义甚至无视生命的道德水平, 根本用不着别人出手, 必然会遭到应得的报应。
对于绝大多数水泥企业, 还没有到连最其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的程度, 但必须承认互相之间还有着很大不同, 而且这种不同已很难从工艺、技术、规模、经营水平等“硬实力”上分出高下, 其区别主要在于企业的精神、风尚、境界等“软实力”上各有不同, 换句话说, 靠硬碰硬的拼争谁都难以成为最后的胜者, 唯有营造并保持能够更适应环境、适应市场的生命力才最有重要, 决定胜败荣衰的力量即非企业也非行业, 而是完全掌控在客观、公正的市场或环境之中, 这如同健康、寿命并不取决于你的身高、体重、地位、财富等一样, 不管你是谁, 只要有违“天人合一”的基本原则, 你的健康、寿命就要打折, 企业同样也要抱定这种态度。
按照“软实力”、“健康”的尺度来审示企业, 即把评价体系从行业平台转移到“生态环境”之中, 水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可能不只是横向上向左、向右的问题, 纵向上如何提升将成为主要矛盾, 从平面思维改为立体思维将是行业上下目前最需要转变的观念, 因为今天的企业不再是如何做大、做强, 如何“长高”才最为重要与关键, 若“身高”不变, 发展的空间只能是“横向拓展”, 大与强就成了体重的代名词, 这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端正看病的态度 篇8
怎样才是一个准确的治疗,怎样的诊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着急的病人
王女士是第三次来我的门诊了,经过调理后胃口逐渐好转,面色也红润了些,于是在我的门诊,她不再皱着眉头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而是虔诚地看着我,希望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多快好省的治好她的疾病。
记得初次门诊的时候,从胃镜的结果来看,仅仅是一个浅表性胃炎,没有食管返流,也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但是对于身体的过度关注,让王女士时刻处于焦虑状态,夸大了病情,以至于根本听不进我的劝告,或者,说了好几遍都没有记住。在门诊不停地说,她的病已经好长好长时间了,快点给她看病,看病太慢了,她等了这么久。
面对门诊的繁杂局面,和病人的焦虑情绪,也让我一度努力平静内心的浮躁,不过,无论如何,医生无论面对怎样的病人,都需要冷静。
由于王女士的催促和焦虑情绪的表现,已经影响了好几个病人情绪,他们反复走进我的诊室开始看着我,明显的意味就是,期待着我能一分钟就做好前面患者的问诊、诊断以及处方治疗。我觉得有必要再普及一下如何快速而且事半功倍的诊疗。
“慢”就是“快”
我给病人解释说,我看病比较慢,因为慢慢的看病就是快速而且事半功倍的诊疗。几个新病人都瞪大了眼睛,而我的老病人则心领神会的微微一笑。为什么说慢慢看病反而是“快速”的事半功倍的诊疗呢?
第一,疾病的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点,很多患者并不清楚。我的病人经常问,我的胃痛吃什么药可以好?就这个胃痛,就会分为好多个情况,有多个系统疾病的可能,也潜伏着心脏病的危险,根据年龄大小情况也不同,而判断问题究竟在哪里,需要根据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一分钟怎么可能搞清楚?
第二,疾病的诊断永远都有个概率问题。再正规医院的诊断都不会是100%的完全正确,医生们都是尽最大的职责来保证最大的诊断正确性,确诊病例都是少数。即使很有把握的诊断,医生都不敢说你肯定是这个疾病,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见微知著,更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才会不遗漏信息,全面的问诊和检查,更多的时间医患交流,才是快速事半功倍的诊断。
第三,治疗的有效性也永远是概率问题。再有名的专家,也是治好的可能性大一些,而不是包治百病。所以,有些大专家没有治好的,小医生给治好了,一点也不奇怪。这不是大专家的失误,也不是小医生水平比大专家高,而是治疗的复杂性决定的。考虑如何的治疗方案,是医生们深思熟虑的过程(除了门诊开药或是明确的简单疾病),合理思考,尤其是中医辨证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四,反言之,我顺从病人的意见,快速处理,两分钟打发一个患者,到头来只能回头再来看病,无形中,耽误了各种时间:医生门诊时间,患者路程及等待时间。好像当下是快了很多,但是终究是事倍功半。
第五,很多疾病,都是源于着急生气,如果,能够转变一下,到平静的心态,疾病就会有更快更好的方式恢复到健康。而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和患者沟通的。要建立充分的信任和依从性,就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和疏导。
从各个方面来看,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平静的心态,慢慢地进行沟通,才是最快的诊疗方法,才会有更多的彼此信任和交流。由此,医生更好的把握病人的病情,患者可以更好的听清楚,记得住医生的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端正看病的态度。才是事半功倍诊疗的基石,才能让诊疗充分而具体的实现最大的价值。
端正学习态度(资料) 篇9
一、正确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一是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对学习充满热情;三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仍能满怀信心、坚强不屈。俄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切记,科学是需要人的毕生精力的。假如你们能有两个生命,这对你们来说还是不够的。科学是需要高度的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希望大家在工作和探讨中都能热情澎湃。”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充分地发挥他们智力效应,使他们学的东西牢靠,基础打得好,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无疑会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态度与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因素。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价值判断,即为什么学;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情绪反映;从行为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外显行为。
三、学习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学习态度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类型。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虚心求教、勤奋进取、全面学习、循序渐进、坚韧不拔、学以致用。做到有雄心、决心、信心、恒心、爱心、责任心。消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厌学的情绪,学习行为消极被动,缺乏热情、信心、恒心。
四、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 篇10
有一位研究多年“如何进行英语学习更有效”的英语工作者在他的学术文稿里总结说,学习英语,最主要的是学习老外的思维能力。细想,确实如此,假设用两个中国人的交往来做比喻,如果这两个人的思维和知识面不同,相信他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观点、看法以及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可能就会存在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与他们是否都讲普通话没太大关系,关键是他们思维上的差异。
英语,本来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把她当作知识来学,学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到头来却不能开口交流。这种现象很常见。语言和交流是两个层次的问题。语言为表达意义提供了基本的“板块”,但它并不等于交流本身。学语言不是终极目的,因为语言并不是确定“意义”的惟一场所。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以为:我知道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在交流中就能运用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语言层面上,我们只是对词义进行了大范围内的界定,但意义的真正理解只有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才能实现。
其实,学了很多年却不能开口交流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了很多英语知识,认为每一个词或短语对应着惟一一个意思,但忽略了在实际交流中意义的变化无穷,这种变化包括感情、情景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当需要用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场景表达不同意义时,很多学生无法灵活运用已有词汇,当然也就说不出来了。这有点类似一部已经谱写好的交响曲,不同的指挥家指挥同一首乐曲定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和效果。在这里,语言就是乐谱,而交流就是指挥下的现场演奏,关键是看现场指挥者如何阐释乐谱。学英语,你是否把握住了她的核心?是否把她当作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在学习?这两个问题,对你进行英语学习很关键。
首先,学英语一定要具备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意思的能力。这和我们说汉语的道理一样。比如,当我们用汉语表述某一事物或正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观点时,突然措辞出现问题,我们就会选择“换句话说”,用另一种方式继续表述我们的观点。英语交流也如此,如果对方对你所讲内容不太明白时,你完全可以换另一种方式对她解释,相信总有一种方法能让她明白你的阐述。在英语交流中,只要表达意思相同,使用哪些单词或句法并没有太大关系。这让我想起了有关背单词的一些问题。背单词,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照着单词表机械地背词汇拼写和中文意思,而应该在记一个单词的同时
还要记住它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相关内容。机械地记单词并没有把单词学活并用起来,只是简单地把它复制到大脑里,这样做,失去了学习语言的真正意义。
其次,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英文描述不同事物。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描述和按空间顺序描述。从时间上来说,英国人习惯“开门见山”:从自我出发,描述时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先点出来,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们从不考虑这个东西在时间上按什么顺序发生。而中国人则习惯“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强调压轴,往往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后,正所谓画龙点睛之笔。这样一来,假如按中国人的叙述方式,即: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给英国人描述一件事情,我想,很快英国人就对你的描述失去兴趣,因为他难以确定这一描述中的重点。从空间上来说,英国人总是习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的表述,而中国人总是习惯先从远处的某一个点开始铺叙,一步步贴近文章主题的表述方式。如果不能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表达方式,很可能就无法理解英文语法的组织结构。另外,还应该做到熟练使用英语中习惯用语。我们应该明白,习惯用语可以显示出某一国家或地区风格的特征。通俗地说,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通过学习英文中的习语,可以使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英国文化;而如果能在适当的场合加以运用,相信能为你的口语添色不少。因此,积累相当数量的有效的习语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要平衡把握英语与汉语的关系。由于民族文化和思维习惯等内在因素的差异 ,英汉语在意义形成模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别。一般来说,中国人具有典型的东方思维模式,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却具有与之截然不同的典型的西方思维模式。伊莎贝尔·卡普兰曾经做过实证研究,认为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大致具有4到5种不同的逻辑思维习惯。他认为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模式是直线性的,而东方人的逻辑理念却是迂回曲折的。为此,他得出结论:中西方人在逻辑思维模式上存在着两极对应关系,即中国人具有归纳型思维特征 ,西方人具有演绎型思维特征。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反映在语言上,意义中所蕴含的东西就多一点,意义表达模式对语言结构本身的依赖性就相对弱一些 ,那些削弱的部分就加在非语言因素上来表达,比如体态、手势、眼神等;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历史相对较短,导致其意义表达模式往往要依赖较为具体的显性语言结构,才能充分把意义阐释清楚。事实上,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比如汉语和英语的主谓结构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定语、状语的位置,汉语的定语都在所要修饰的词之前,英语往
往是将最重要的定语放在所要修饰的词前,其余的都在该词的后面。所以,学习英语与汉语时既要把握他们的不同点又要了解他们的相似性,最终使这两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平衡。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的关系 篇11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态度。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一般说来,学习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调节作用,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学习态度对学习挫折的耐受力的提高作用。
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调节作用。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调节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学习对象的选择上。对此心理学家琼斯(E.E.Jones)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他们以两组美国南部的白人大学生为被试者,第一组平时所表现的态度是反对种族歧视,反对黑白人分校。第二组为种族歧视者,主张黑白人分校。实验过程是,让被试者朗读十一篇反对黑白人分校为主题的文章。然后请被试者将所读过文章的内容尽力完整地写出来。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即学习材料与自己的态度一致者,成绩明显优于第二组。由此可见,态度具有某种过滤的作用。
学习态度调节学习行为,还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应上。当学生在学习态度与教学环境上保持一致时,就积极努力地学习。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对学习环境(如教师、学校等)产生不良态度时,则会回避学习环境并产生不利于学习的不良行为,如逃学、反抗等。
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已被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近些年来曾对小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
学习态度对学习挫折的耐受力的提高作用。所谓耐受力,是指一个人受到某种挫折时,能摆脱其困扰而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个体能经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例如,一个认为学习很有意义、喜爱学习的学生,当他(她)在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力,即遇到挫折时,耐受力就高,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认为读书无用、对学习本来不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时,耐受力就低,往往表现出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家长,教师,教学过程和社会风气等。
家长。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人态度总会受到社会上他人的态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态度的形成要受到他人态度的影响。如一个孩子对艺术或体育活动的态度,常常受其父母对艺术或体育活动态度的影响;二是个人固有的态度也可因他人态度的影响而加强或减弱,抑制或改变。例如 ,通过学习雷锋等先进人物的活动,也可能使人们旧有的人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就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来说,首先受其家长态度的影响。家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对待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子女的学习态度。那些关心子女的学习进展情况的家长,促进了孩子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相反,在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很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教师。学生的学习态度,除受其家长影响外,更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因而他们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 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研究表明,以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或改变其学习态度。
社会风气。青少年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所以他们的学习态度除主要受家长、教师、教学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念等正处于形成过程中,所以他们既容易接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也容易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态度有三个途径: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创造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正确的认识观。通过谈话法,座谈法或者班级活动等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因此,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种种错误认识。
创造学习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消除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体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育实践表明,有些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学习中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
要转变上述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就要正确对待他们:当他们学习上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忌进行谴责和奚落,以防止其消极情绪体验的产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失败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除上面所说的认识与情绪原因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因此,教师改革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必要途径之一。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 篇12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教师改变角色。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关爱他。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抚摸学生头的动作, 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穿着打扮简洁明快, 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 语言语调要标准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微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面带微笑, 从容而自信地走上讲台, 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 价值百万美元。”的确, 人与人相逢时, 各种表情中, 只有微笑才最动人, 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 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 多赞美, 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总之, 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二、通过多种途径,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在英语教学中, 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需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1) 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的交流方式———时间, 场合。有些情感沟通可以面向全体, 有些需要个别沟通。比如:有的学生自尊心特强, 平时学习好, 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若他偶尔犯错, 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 他感到没面子, 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会很长时间不开口讲英语。还有当学生发言答错时, 别的同学讥笑他, 教师应立即制止这种现象。否则, 有的胆小又缺乏自信的同学就更不敢开口发言了。
(2)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肯定, 所以要想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学生的语言, 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当学生答对时,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Great/Wond e rful/we ll d one/……即使学生回答错了, 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 并给予鼓励:Try again/Think it over/……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
(3) 多采用合作学习, 培养合作精神。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运用pair-work, group-work或team-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这样小组内优劣互补, 互相帮助, 有利于共同提高。他们共同努力, 完成学习任务, 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 由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受, 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课标》指出, 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 必须与英语教学本身相结合。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
(1) 采用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动机的英语学习, 学习效果好, 而无动机的英语学习, 学习往往成为一种负担, 学习效果不佳。所以,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采用游戏法来满足小孩子喜欢玩的天性, 采用“猜猜看”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采用TPR教法来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的特性。总之, 创造各种有利于他们学习英语的活动让他们参与, 使他们乐学, 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英语教学欲达到良好的效果, 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借鉴: (1) 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 诱发他们的兴趣, 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确的概念, 以便牢固记忆。在英语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有: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如教授pen、book、pencil、ruler等单词时, 可直接演示实物, 而对于某些知识, 迅速在黑板上画上寥寥几笔, 既形象生动, 又能使学生很快掌握。 (2) 不断变换操练方法。无论何种教学手段, 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 学生也会厌烦。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练, 才能吸引学生。诸如, 两人操练、多人操练、小游戏、猜谜、唱歌等活动, 都能产生这种效果。有些简单的句型, 可以布置学生下去备课, 让他们来讲, 老师适当给予帮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当高, 十分投入, 好多学生争着跟老师预定要讲下一课。此类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推荐阅读:
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演讲稿12-19
态度端正的学生检讨书11-24
学习态度不端正检讨08-26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气氛10-28
让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作文07-03
家长谈如何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07-22
大学生找工作从端正态度开始 择业必读08-15
尊重理解学困生 端正其学习态度08-01
端正文化课学习态度的保证书10-20
端正工作态度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