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2024-09-27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共12篇)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篇1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方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 而自愿地结合一起, 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包括言语和行为) 而实现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 , 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 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 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因此,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使之长大以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成为有用之人是十分重要的。

一、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没有兴趣强制性地让幼儿学习将会扼杀他们求知的欲望。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 就是要珍视幼儿的好奇心, 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 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如, 可通过讲述故事《金色的房子》来激发幼儿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 让他们觉得只有和大家一起玩, 才能感觉到快乐。另外, 也可通过体育游戏和建构区等活动来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 培养合作意识, 为进一步培养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二、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幼儿年龄小, 其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 大多数的行为是在模仿成人。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在进行一日活动及游戏时, 要注重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刻意去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这不是一日之功, 而是要日积月累的。在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游戏中, 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 将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先给幼儿树立起好的合作榜样, 让幼儿慢慢意识到合作的好处。比如, 在做游戏时, 一位老师讲解如何做这个游戏, 另外一位老师可去分发游戏的道具;在开展音乐活动时, 一位老师弹琴, 可以让另外一位老师带领孩子们唱歌跳舞。孩子们长期在这样有合作意识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就会慢慢培养出合作的意识。

学校中老师是榜样, 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家里, 爸爸妈妈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 家长们也要学会培养孩子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例如,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分工完成一些家务事, 如让孩子帮忙分发碗筷、打扫卫生等, 进一步给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

三、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父母的娇惯、溺爱使部分幼儿缺乏与其他幼儿交流合作的能力, 且在交往中攻击行为较多。所以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学习和游戏中, 应该利用每一次机会, 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事情。例如, 在画画时, 可以把幼儿随机分成二人或三人一组, 给幼儿说明这次画画的内容, 并要求幼儿一起来画, 共同完成这幅画。最早孩子们画的可能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不能组成一幅画, 这时老师就要教他们怎么去画, 比如, 一个幼儿画树和草地, 另一个幼儿画房子和画小鸟等, 这样就共同完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在一日生活中, 还可以让幼儿互扣纽扣、共同整理玩具, 等等。还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合作的机会, 并随时教会他们合作的技巧。

四、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幼儿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 在交往中能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因而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 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所以, 教师要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快乐。例如, 可展示幼儿合作绘画的作品, 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 产生愉快情绪;也可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 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给予指导和激励, 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心理学认为, 一种行为无论好坏, 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 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让其自觉地做出更多的合作行为。

总之, 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一个长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 教会幼儿合作的技巧, 并逐渐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 为幼儿长大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篇2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家长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明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 合作意识 培养

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其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在孩子们中间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唯我独尊”,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能分享等等作为老师应如何帮助改善这种现象呢?首先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合作意识现状分析

现在的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心理,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投资,孩子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他们的合作交往发展状况却另人忧虑: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家人对孩子关爱有加溺爱过渡但缺少行为要求。

他们只一味地给孩子爱,却很少教孩子与同伴合作、很少去主动的爱人、关心人,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生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担心孩子与别人合作交往时会受欺负或学坏,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等等,多种因素使得孩子在家中“唯我独尊”,他们不需与他人合作玩玩具,分享食物,更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因此在幼儿园孩子们常会因为争抢玩具而打人、哭闹等等。

(二)不同的家庭教育导致幼儿的个体差异。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受家庭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用商量的口吻请求别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而有些家长却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也打他一下,甚至会对孩子说:不要和×××一块玩等等,这样势必导致孩子不能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三)教师对幼儿的合作技能的培养不够。

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利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的点点滴滴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那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来提高合作能力呢?

二、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一)发挥各种榜样的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其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工作中两位教师要很好地做到保教配合,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布置活动室时,两位教师共同贴花等,在合作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氛围,加深他们的印象。又如,主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副班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如我班晨间劳动时,我用抹布擦柜子、桌子,而张老师就整理活动区的物品的摆放,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行为,因此教师在这里成为幼儿榜样的重要角色。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在玩开锁的科学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开锁前观察锁的特征,找一找大、中、小号锁各有几把,再把大、中、小号钥匙分开,可以根据幼儿的人数进行合理分工,安排大、中、小号锁由不同的幼儿负责开,也可以告诉幼儿试过的钥匙要单独放置等,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合作的方法后,他们会感到合作的愉快。

我还教给幼儿一些十分必要的交往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的说话,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如何统一当前的意见等。教会幼儿解决好合作中遇到的小纠纷,只要没有危险,就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

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减少限制性的要求,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使大家玩得更愉快。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1.利用游戏活动,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儿童对于游戏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强烈。”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无疑,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合作交往的最重要途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因此,我们在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外,还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性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2.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为了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学习合作的兴趣,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让幼儿直接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如开展“小手拉小手”的系列活动,要幼儿“发现一件同伴互相合作的好人好事”,“做一次与同伴互相合作的事情”,“做一次与同伴互相合作的游戏活动”等。在美术活动“动物世界”中,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绘画水平不一,有喜爱折纸、剪纸的,有擅长捏橡皮泥的,有的喜画人物,有的好画动物、植物,让孩子合作组画,就能取长补短,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剪、贴、折、画、商量分工,共同创设一幅美丽的“动物世界”,幼儿不仅学会了美术活动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又如:角色表演“猫医生过河”,我请幼儿自由商量组合,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即发展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教育幼儿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在体育游戏“摘运秋天的水果”活动中,我班幼儿互相穿围裙,戴套袖,商量着推小车过树林,当取得了胜利后拥抱在一起欢庆的情景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里。更重要的是我还设立了“合作区”,为幼儿提高丰富多彩的材料,创造多种合作机会,引导幼儿与同伴两人合作走大鞋,拼图板,做数字接龙,他们一起说、一起想、一起学,学习合作,分享合作的成果。

3.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不一样,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让幼儿模仿合作行为,而且让他们在合作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我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碰到幼儿换衣服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时,我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经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而在玩沙活动中,幼儿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当要用别人的铲子时说“请”,而不是去抢,别人借了工具时要说“谢谢”,从而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让每个孩子从自己家里带一个动物玩具来,孩子们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玩具的名称、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并互换玩具玩,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在自由活动中,二人结伴玩“翻绳”“划龙舟”,三人玩“套圈”的游戏等,这种幼儿自由结合的“合作组”活动比教师安排的“合作组”玩的时间更长,效果更好,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合作质量,活动过程中幼儿也能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共享合作的成果。

4.尝试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高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幼儿的合作交往范围,教师要创造条件,开辟空间,充分开发和利用父母和社区里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到社区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强化,如:请父母来园参加我们的区角活动、亲子活动,请爷爷奶奶来园和幼儿一起合作制作环保布袋子,带幼儿到邻近的菜场、公园、工厂参观,去社区与爷爷奶奶一起表演文艺节目,去超市购物等,每次外出都能学到许多在幼儿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其次在家长的支持下,幼儿园要鼓励幼儿间适当地互相交往、适当串门、共同游戏,努力促使幼儿在不断的交往中产生合作行为,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这样他们的社会合作交往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5.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亲子活动、博客、电话、面谈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请家长们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为家长们提供家教经验交流平台。如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交流借鉴成功的经验,在“家园联系栏”中粘贴家长们所写的“家教经验”等,家长们互相学习,相互分享孩子们进步的喜悦。请家长多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一些交往语言,懂得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我”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交往习惯。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宽松的精神环境。家长买来孩子喜欢的东西时,不能让孩子独享,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买来新玩具,可带到幼儿园与伙伴分享,孩子们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时,家长之间不应该发生冲突,更不能去教训别的孩子,家长应本着协调、商量的原则进行劝诫,在不会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最好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来解决矛盾,不能因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不准他和别的孩子交往等。

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幼儿思维方式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性,观察在先,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达成教师、家园间的一致性。我班的王准小朋友,平时在家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任性,自私,在幼儿园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哭,在班上没有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先从家庭教育入手,与他爷爷奶奶联系,介绍他的不良个性行为,与他们一起商量,解决的方法,他爷爷也表示赞同愿意配合幼儿园做好他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我鼓励他带好玩的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让小朋友看到王准的进步,改变了小朋友对他的不良印象,接着我进一步鼓励王准与小朋友一起搭积木,玩活动区游戏,并耐心地鼓励他主动交往,然后尝试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学习合作的方法来解决困难,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培养下,王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四)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如果幼儿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他就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就会产生继续合作的需要,从而持有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在看到幼儿与同伴一起友好的玩耍和协调时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另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为争夺一盒拼图而争吵起来,结果拼图撒了一地,看到这一情景,我马上上前去捡,在我的带动下他俩也捡了起来,这时我就跟他们说:“两人都想玩同一盒玩具,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一块儿拼吧!”我马上表示赞同,对孩子亲切地点点头,向他们翘起了大拇指,同时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合作,一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在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合作得很愉快。学期结束时我开展了学习叠被子的活动,当有的小朋友不会叠时,有幼儿主动找小朋友协助,当我问那位帮助别人的小朋友,“教XX小朋友叠被子,心里感到怎么样?”“我很高兴!”“为什么?”“因为我帮助了别人。”“因为我和好朋友一起学会了叠被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合作性行为,使幼儿产生了强烈愉快体验。

三、结语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时和立足社会补课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做为老师,在各种活动中都应该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乙凤。对“蚂蚁王国”的教学反思和认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04)

[2]杨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魅力中国。2010(。09)。

[3]沈佳萍。应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J]。给幼儿教师的建议。2010(。03)。

[4]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篇3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合作是幼兒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具有爱模仿的特点,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所致。电视节目中有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一些卡通片也带有暴力的情绪,幼儿分辨是非能力差,爱模仿,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幼儿所处的环境,不能因为自身的喜好使幼儿产生不良的模仿。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三、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反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四、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五、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

今天的儿童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倍受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能打动父母心弦的一句话,那就是:“让你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健康,聪明的孩子的确惹人喜爱。但是我们怎样理解“健康”的含义呢?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比较完整,具有概括性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性行为方面。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能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有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发展的理论,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 从而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学会合作, 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 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我园开展了“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研究”的专项课题。通过开展活动, 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

开展各种活动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如:可组织幼儿观看各类文艺节目, 让他们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为什么他们的表演能这么精彩?”经过讨论后他们明白:只有演员相互协调、配合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才能完成。还可利用亲子运动会、合作游戏、日常生活等活动让幼儿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并了解合作的意义。

二、在日常生活中, 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一)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 幼儿通过玩耍相互熟悉并获得交往经验。因此,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空间,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交流, 达到合作的目的。如:在大班幼儿活动时, 可让他们自由结伴二人一组玩“步调一致”游戏, 三人一组玩“套圈”游戏。幼儿自由组合的“合作组”玩的效果很好, 因此, 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作质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学会了自己去解决矛盾, 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共享合作的成果。

(二) 创设合作的情境, 让幼儿共同参与合作。

首先, 充分挖掘各类游戏的优势因素, 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角色游戏:过家家、开医院、美食城中, 幼儿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 交往的对象、方式也明显增多。通过材料的投放、主题的商定、教师适当的指导等多种方式, 可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合作行为,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其次, 精心创设良好的游戏和环境, 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游戏“造房子”活动中, 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共建家园。刚开始时, 大多数幼儿都是各干各的, 后来发现这个任务自己不能独立完成, 便有几个幼儿开始合作, 并取得了游戏的成功。在下次的活动中, 大多数的幼儿都能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 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好处。

三、利用文学作品和言传身教进行合作教育

首先, 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如:《金色的房子》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快乐;《谁的本领大》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只有互相合作, 才能取长补短, 赢得最后的胜利。其次, 由于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 因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做到保教配合, 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布置活动室时, 我和三位教师共同挂拉花、粘贴字画等, 并在合作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 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氛围, 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练习合作

如:在区角活动“分豆豆”中, 教大家一起商量怎样分配角色、怎样分工、怎样合作;当遇到矛盾时, 怎样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如何相互谦让, 轮流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怎样去帮助他们;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怎样主动找朋友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境, 使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 强化他们合作的行为。

五、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篇5

市妇联幼儿园

教师

黄燕

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幼儿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幼儿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幼儿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2、将幼儿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中。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实验,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幼儿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幼儿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幼儿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

幼儿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篇6

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任性、霸道等行为。例如:在玩游戏时,有的孩子轮不到这个角色就会不高兴,也有的孩子不肯与别人交换角色。而帮助幼儿协商分配角色,是合作游戏的前提。我在组织幼儿玩民间游戏时,就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的意识;其次,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互相商量:“这一次你来做大灰狼,我来做小白兔好吗?”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分配。但也有个别任性的孩子明显不受大家的欢迎。例如:黄钰翔,他总喜欢挑自认为本领大的那些角色,而不愿扮演一些弱小的角色。也许黄钰翔尝到了小朋友都不理会他的滋味,因此,当我说了一句:“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应该和小朋友好好商量。”他就点点头,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起来。

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据。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所以,合作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在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有的明知道游戏规则,但就是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于是,其他幼儿会接二连三来向老师告状,游戏也因此无奈地停下来。

我就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例如:游戏“老鼠笼”的规则应该是:大部分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扮演老鼠笼,有几个小朋友扮演老鼠在老鼠笼里钻来钻去,当听到最后两个字:“咔嚓”时,扮演小老鼠的小朋友就不能钻出老鼠笼,就算被抓住了,被抓住的幼儿再去换人。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如:姚虹宇和朱佳宇,他们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咔嚓”声就停在老鼠笼外不愿意钻进老鼠笼了,这样他们就不用去换别的小朋友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们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使他们体会到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数学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篇7

1. 活动设计中突出合作的需求, 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 在平时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 我会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有合作要求的内容, 要求幼儿去合作, 并从中体验到乐趣。比如, 引导、组织幼儿进行了分组合作的游戏活动:数字快乐阶梯。每个孩子手中只有10个小方块, 每一个方块只能表示一个数字;而且方块要涂上漂亮颜色, 要从至少从1拼到10。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 互相配合, 分工合作,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涂色、剪贴、拼贴等、我把孩子们完成的作品放到展示区, 孩子们兴奋地向同伴、家长将自己在这个作品中做了什么工作, 还有谁和自己一起做了什么,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2. 积极创造合作机会, 让幼儿乐于参与。

我们开展了区域活动, 在数学区域投放活动材料时, 多考虑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如:在我经常会投放数字找朋友、剪贴数块、扎气球等需要合作的活动材料。在活动区自由、宽松、理解、合作的人际环境中, 他们可以在同一活动区与同一组小朋友进行交往, 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区与不同的小朋友交往。有时是幼儿与老师的交往, 交往的方式是自由变化的。在游戏中, 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 幼儿间必须共同协商、友好合作、互相配合,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数学活动中的分组活动, 合作拼贴、找朋友等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我尽量不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同时还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 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做数学区域活动时, 选定活动后, 应该先商量, 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 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 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 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 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4. 及时引导、鼓励, 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 事情做成, 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 因此, 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 或协商, 或询问, 或建议, 或共享, 或给以帮助, 或求助时, 应注意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 体验合作的愉快, 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 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如, “你们俩一起做的, 真棒!”“能商量着、合作着搭, 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 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 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 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 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无形之中教师榜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被激起, 并开始逐步地萌发。另外,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 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因此,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 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篇8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安全意识

在当今社会,幼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不仅承担着祖国未来的重任,也紧密关联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因此对于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学校承担着教导幼儿的责任,家庭也必须参与其中,双方携手合作,才能为幼儿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一、建立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重要之举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分开活动的单位,所以当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家长是无法时刻得知的,同样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归到家庭,教师也无法得知幼儿在家里所发生的一切言行。而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方面的思想和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会得不到及时沟通。因此对于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必须搭建一个相互合作的平台,通过家园合作,双方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支持,让孩子能够在家园合作的模式下迅速建立起安全意识,避免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给幼儿自己心理造成影响,给家庭带来伤害。

幼儿教育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一方面从幼儿本身出发,幼儿的身体机能还处在一个非常脆弱的环境中,听觉和视觉以及思考方面等各项综合能力还较差,对于事件的发生和认识达不到一定深度。而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又使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冲动,总想着去触目和尝试。所以很多时候幼儿对危险的事物无法进行正确判断辨别。比如,幼儿在看到电线插座时,对插孔感到好奇,就会用手指去戳插孔,这样就会导致幼儿触电的危险发生。另一方面,这是家庭和幼儿园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胜任的,因为幼儿经常在这两个单位之间轮流活动学习,这样转变不能使幼儿教育得到一个全面的统一。对于这两个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需要建立共同合作的关系,使幼儿的安全教育连贯、统一、互补。所以在幼儿安全教育中家园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首先,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的东西,在回归家庭后能得到很好的延续,而幼儿在家庭中所学习的东西,在进入幼儿园后通过教师的帮助得到扩展和提升。

其次,通过家园合作,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上会有沟通和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到关于孩子的更多信息,家长从教师那里也可以学到更多教育理念和方法,这样的合作对于建立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更加全面。

最后,家长和教师双方面的教导与培养让孩子对于安全意识

二、通过开展多种家园合作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1.开展安全教育亲子活动

在父母陪伴参与下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孩子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恰当或不恰当行为,父母能够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制订开展一个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比如,在安全教育亲子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和家长做一个关于交通安全的游戏。首先,准备好红绿灯等交通道具,以及跟孩子普及行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让幼儿懂得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过马路走行人斑马线等交通规则。然后让幼儿扮演小交警,让家长扮演行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红灯的时候就故意穿行马路,给幼儿一个纠正家长交通安全错误的机会,让幼儿对交通规则有个更深刻的记忆。当然,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游戏,比如马路上你追我赶的危险,爬窗户的危险等。通过幼儿和家长在活动中的亲自体验和感受,让幼儿了解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危险行为,达到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目的。

2.在家园间建立交流平台,实现幼儿信息共享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家庭和幼儿园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胜任的。所以,这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建立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以便于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所有行为,以便及时给予幼儿在安全教育方面正确的指导。其实,家园沟通协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江西省的一家幼儿园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江西某幼儿园教师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园鼓励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创建了一个以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为主的微信群,将班级中的家长都拉入了此群,通过这个微信群,家长和教师不仅可以相互反馈幼儿信息,大家也可以在此群中相互交流经验,让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得到了一个全面的集中性和统一性。通过这一方法,这家幼儿园对于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效果。

总之,建立家园合作模式,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任重而道远, 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探索、学习和积累,才能使家园合作更成熟和丰富,使幼儿的安全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睿彤.家园合作中父亲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谈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篇9

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会一起游戏、学习, 如一起玩桌面游戏、搭积木、画画、看书、玩区域游戏, 等等。于是我有意识地利用这样的机会, 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促使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 碰到幼儿鞋子掉了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的情况, 我就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忙”;在进行语言活动时, 我让幼儿间结伴进行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科学活动时, 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承担角色, 交换材料, 相互检查、相互协作;体育活动时, 开展各种相互合作的活动, 如接力比 赛、拔河比 赛等 ;艺术活动 中的歌舞 表演、节奏 乐等, 都是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合作能力的好途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中, 幼儿可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在日常活动中, 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互系扣子 、互叠被子 , 还有大带 小等交往 活动 , 为幼儿提 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合作。

二、通过活动, 教会幼儿如何合作

3~6岁的幼儿不知如何合作 , 遇到需要合作的情景时 , 不会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如何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如在玩点心店的游戏前, 我先让幼儿一起商量, 分配角色, 谁当营业员, 谁负责做点心等, 然后分工合作。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矛盾时, 引导他们如何解决;当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让他们学会相互谦让、轮流或者一起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鼓励他们用语言、行动帮助他人;当自己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 能够主动向其他小朋友寻求帮助, 等等。同时教师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如教他们怎样倾听别人说话, 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向他人说谢谢和抱歉, 如何向他人提出请求, 当然要学会统一当前不同意见等。只要没有危险, 我们就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矛盾与冲突, 让幼儿学会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小矛盾, 在适当的对话中, 帮助幼儿学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教师应减少限制性要求,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促进幼儿相互间友好相处。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 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 学会更好地合作。

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 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教师应充分挖掘游戏本身的优势因素, 多途径培养幼儿合作行为。幼儿通过游戏中的合作, 往往会产生很多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的成功, 事情的顺利完成, 彼此之间友谊的增进。这对巩固和强化幼儿合作行为, 进而产生更多合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 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身往往不会明显地感受到, 因此, 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相互配合时, 如相互间友好配合地玩耍或者协商问题, 抑或者给予他人帮助时, 就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 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 让幼儿知道这样的开心是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得到的, 从而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稳定、更自觉化。

四、在一日活动中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我注意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能表现出较好的合作行为, 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口头赞美“你们俩配合得真棒”。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神情, 以及对孩子亲切的点头, 摸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竖起大拇指等, 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能够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合作动机, 愿意自觉地、更多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于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 给予适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如“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啊! ”“你们都想当妈妈, 没有爸爸, 不能玩了, 怎么办? ”“一个娃娃, 两个人都想要, 该怎么办? ”“你也想玩这个玩具啊, 那你和她说说, 咱俩一起玩, 看看她会不会答应! ”“你可以帮他一起搭!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仔细观察幼儿, 对幼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 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五、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 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幼儿家长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1.克服幼儿 的攻击性 习惯。在幼儿园进行游戏的时候 , 经常有幼儿间发生矛盾, 如打架和争吵等。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 就向孩子灌输“别人欺负你, 你一定要欺负回来”等意识。这样导致发生矛盾时, 幼儿只会用打架解决。因此, 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 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 要与同伴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幼儿间打架行为的产生, 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 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对待突变环境的能力, 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 成长为一个宽容、有修养的人。

2.克服幼儿 “以我为中心 ”的心理特点。 如有意识地让孩子拿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在玩游戏时, 提醒孩子邀请他人一起游戏;家长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 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3.用规则游戏引导 幼儿形成 规则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孩子在与大人的交往中, 经常表现得很任性, 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成人和孩子游戏时, 要特别注意按规则进行, 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 减少在与同伴合作交往中的冲突。

4.家长鼓励 幼儿多与 他人交往。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 , 要多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多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刺激正确行 为 , 强化幼儿良好 的交往技能、合作 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幼儿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行为和合作, 家长可运用如抚摸、拥抱、奖励等方式鼓励孩子。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的良好行为, 以及教会幼儿如何自我表扬, 以刺激正确行为, 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篇10

【案例描述】在一次游戏活动中, 我让幼儿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记录表———记录将3个积木分成两份的结果。在活动时, 小组长蓉蓉像以往那样包揽了笔和纸, 小组内另外一个比较“强势”的幼儿将积木一把抓在自己的手上开始分了起来, 无所事事的幼儿就在一旁无聊地玩着。看到这样的情况, 我对幼儿说:“小组长在记的时候其他小朋友也要参与其中, 看一看小组长记得是否对。”话音刚落, 便有幼儿喊:“老师, 蓉蓉不给我们看, 我们看不到。”“老师, 他在玩积木, 不让我分。”……

【分析与对策】混乱的合作场面使我不得不思考在教学环节和组织上的漏洞, 主要存在这以下问题:

一是材料供应不足。我班每组大概有5名~6名幼儿, 而每个小组可操作的材料只有一份, 按照一名幼儿记、一名幼儿操作的人数来算, 就有3名~4名幼儿要做旁观者, 如果幼儿的自控力不足就很容易出现混乱现象。二是小组长权力过于集中, 往往独揽小组主要任务, 时间长了其他幼儿就有了依赖和懒惰心理, 也就无所谓参与或不参与了。三是幼儿的合作意识薄弱, 出现不会合作、不愿合作的现象。显然,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名不副实, 仍是“个人学习”。那么, 如何将“个人学习”转换为“小组合作学习”, 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呢?

1. 材料准备要充分。

根据小组合作的形式和人数, 我及时调整了材料数量, 为每个小组增加了一份材料, 这样2名~3名幼儿就可以操作一份材料, 减少了幼儿无事可做的现象。

2. 小组长轮流当。

为了造就平等机会, 避免出现小组长独揽小组任务的现象, 我在此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幼儿轮流当小组长。我组织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小朋友可以担任小组长?”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应该怎么做?”等。通过讨论, 师幼共同制定出担当小组长的要求及其参与活动的规则。

3. 教会合作方法。

幼儿很难在需要合作的情境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大多表现为“不知该如何去做”。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我采取树立榜样、开展合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将合作意识迁移到实践活动之中。比如, 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 应大家一起商量, 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 要协商解决;当玩具或积木材料不够时, 要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要主动帮助他;等等。

4. 强化合作行为。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商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这就是合作。由于幼儿缺乏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针对班级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种种表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合作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应以情感和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精神方面,我们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萌发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并体会成功是一种快乐。在物质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空间及墙壁,营造合作的气氛。如:在图书角选择许多反映合作行为的图书,墙上张贴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建构角提供各种积木让幼儿合作搭建高楼大厦、公园。我们还可以根据主题与孩子共同布置活动室。如“美丽的海底世界”墙饰就充分体现了师生合作的结果。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幼儿学会了美术活动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求知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幼儿交往合作。例如,用故事《大象家的房子》和看图讲述《等明天》以及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要向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样,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三、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幼儿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为重要了。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如,共同完成一幅画或采取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为幼儿的合作创造机会。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二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融入进去,这时二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其次,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各个环节当中,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经过这样与人商量、讨论的锻炼,合作能力大大加强。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四、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想法。这时,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②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的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具有促进作用。③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兒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五、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在分发物品时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来分发;当自己有了快乐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和你一起分享快乐;当看到幼儿在玩玩具时,老师可有意识地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教师的示范使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与同伴分享合作的愿望,同时教师要在幼儿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激发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石化公司二十五街区幼儿园)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 篇12

关键词:利用,户外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和阳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纲要》还规定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小时。可见把幼儿体质的发展放在首位,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现状分析

1.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游戏材料单一,教师自制材料积极性不高;

3.角色游戏材料的调整不能适应幼儿游戏的需要;

4.教师总考虑安全问题限制幼儿,幼儿游戏自主性受到教师的限制。

5.幼儿游戏时跟随教师一起游戏没和同伴建立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理论的依据

我国幼教专家对游戏材料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89年指出,幼儿园应从儿童游戏的需要出发,为开展各种游戏设置必要的玩具。玩具的数量最少应能供给一小组(6个左右)儿童玩的需要;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1998年研究表明,游戏材料的搭配对儿童的游戏具有定向作用。

三、利用户外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满足幼儿合作的需求

1. 原始材料、半成品材料、辅助材料等位幼儿提供合作的空间

幼儿园在固定一个区角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材料,如圆木桩、长木条、长短不一的长方形板块、废旧的油桶、轮胎、沙子等,幼儿可利用这些材料合作进行拼搭,有的搭成小房子,有的搭成跷跷板,还有的搭成小桥,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2. 教师与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制道具,充分体验“做”与“玩”的成就感

幼儿通过参与制作玩具和玩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聪明才智,教师和幼儿利用收集来的饮料瓶、纸箱、纸盒、薯片筒、做成形象生动的幼儿可操作的游戏道具,有龙舟、保龄球、投篮筐、大小鞋、爬爬卷、小推车、彩条瓶等。

3. 幼儿园购置的材料为幼儿合作游戏提供保障

我们为幼儿投放了攀爬架、海绵棒、手推车、风火轮、大滚筒、跳绳、口袋、球等,幼儿之间互相商讨分工,创新各种玩法。如幼儿把海绵棒搭成彩虹桥,练习钻、爬能力,又把海绵棒拼搭成小桥,合作练习跨越、蹦跳能力等,幼儿在一起游戏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以幼儿为主体自主选择伙伴与材料进行自主游戏

为了改变传统游戏中老师说玩什么就是什么的现状,我们给幼儿一定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建立了合作的意识并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三)混龄游戏以大带小重视合作能力培养

游戏中年龄大的孩子通过帮助年龄小的孩子获得快乐的体验,而年龄小的孩子在游戏中有更多机会模仿大龄幼儿游戏,得到大龄儿童的帮助,在活动中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丰富多彩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意志,激发幼儿合作潜能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把有限的场地进行分工,各班有固定的区域,另外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恰当地安排室内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提供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喜欢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各取所需,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玩具、活动方式,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为完成一定的任务,需要遵守游戏规则,需要控制、协调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和责任感都得到增强,同伴之间友好交往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如游戏活动《赛龙舟》,培养了幼儿动作的连贯协调性、需要有集体观念,以及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游戏《打保龄球》,合作分工明确,动作协调、手眼一致,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各种能力及意志品质都得到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教师做的多,幼儿参与制作的少,今后我们会逐渐增加幼儿的参与量,多为幼儿提供制作的机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随自己的意愿制作各种玩具。

2.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能力。游戏过程中教师管住嘴,管住手、睁开眼睛、竖起耳朵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

3.以点带面发动家长参与收集与制作游戏材料,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把家长请进来与幼儿共同游戏,更能体现亲子合作游戏带给幼儿更多的成功与愉悦。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89年.

上一篇:叙事技巧下一篇:喷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