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通用15篇)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1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市妇联幼儿园
教师
黄燕
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幼儿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幼儿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幼儿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2、将幼儿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中。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实验,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幼儿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幼儿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幼儿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
3.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2
一、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合作策略完成合作目标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怎样学会与他人相处,如何学会与别人合作等等都是在游戏中成功地进行社会性交往的关键。很多传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和同伴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并且很多游戏是合作性游戏,而且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又有合作,幼儿在合作与竞争中还要遵守规则。如,“网小鱼”要求拿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而扮演“小鱼”的幼儿们行动要迅速,以免被抓。随着幼儿对游戏熟练程度的提高,游戏相应的难度也提高了。鱼网加大加长,拿鱼网的幼儿由两个增加到四个。这时就需要拿鱼网的幼儿商量好,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步调更要一致。
二、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引导幼儿学会使用适宜的合作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让幼儿玩一玩、乐一乐就可以了,游戏教学还肩负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训练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以往我们都把这些寄托于书本上那些时髦的新游戏身上,而这些游戏往往需要很多辅助材料,以至于一些游戏在农村根本无法开展。其实我们的传统游戏也能帮我们完成这个任务。例如,“跳皮筋”、“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吹羽毛”、“挑棍棍”、“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可见,传统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也能够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三、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指导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相关的合作策略
在游戏中,有的幼儿总是先掌握游戏的规则,并能快速地进入游戏中。他们的出色表现会成为其他幼儿观察与模仿的对象,激发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游戏中的规则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然而规则并非是单纯的限制、约束,而是为幼儿游戏服务的,是积极的约束。在活动中,幼儿为了玩得好,能够在活动中用规则自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的内在规则具有自然的约束力。如,“网鱼”游戏就要求捕鱼的幼儿要遵守规则,必须说到最后一个字时才能捉,否则捉住也不能算。一组玩后换另外一组,后一组会在前一组技巧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技巧。久而久之,幼儿渐渐形成了与别人合作、观察以及遵守规则的习惯,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习惯也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重视幼儿的移情训练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驱使他们要去理解和驾驭周围的环境。幼儿通过操作游戏中具体的形象和可知性的材料物品,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产生新的联想或学会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在指导幼儿“跳房子”过程中,笔者画出要跳的格子,并教给幼儿跳的方法,讲清活动规则。幼儿在掌握了游戏规则和方法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数字的顺序,当他们了解到无论怎样排数,只要能将1-9连起来,并保证能按顺序跳完就不违反规则时,就开动了他们的小脑筋,想出了许多和老师不一样的画格子方法。
幼儿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篇3
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任性、霸道等行为。例如:在玩游戏时,有的孩子轮不到这个角色就会不高兴,也有的孩子不肯与别人交换角色。而帮助幼儿协商分配角色,是合作游戏的前提。我在组织幼儿玩民间游戏时,就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培养幼儿轮流扮演角色的意识;其次,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互相商量:“这一次你来做大灰狼,我来做小白兔好吗?”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分配。但也有个别任性的孩子明显不受大家的欢迎。例如:黄钰翔,他总喜欢挑自认为本领大的那些角色,而不愿扮演一些弱小的角色。也许黄钰翔尝到了小朋友都不理会他的滋味,因此,当我说了一句:“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应该和小朋友好好商量。”他就点点头,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起来。
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据。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所以,合作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在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有的明知道游戏规则,但就是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于是,其他幼儿会接二连三来向老师告状,游戏也因此无奈地停下来。
我就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例如:游戏“老鼠笼”的规则应该是:大部分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扮演老鼠笼,有几个小朋友扮演老鼠在老鼠笼里钻来钻去,当听到最后两个字:“咔嚓”时,扮演小老鼠的小朋友就不能钻出老鼠笼,就算被抓住了,被抓住的幼儿再去换人。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如:姚虹宇和朱佳宇,他们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咔嚓”声就停在老鼠笼外不愿意钻进老鼠笼了,这样他们就不用去换别的小朋友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们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使他们体会到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4
我们教研组从2011年3月开始展开《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工作,本教研组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从我们农场中学史地教学角度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小课题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全体成员分工合作,协同参与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我校教研室负责了小课题的安排工作,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展开教研小课题研究,本教研组课题研究以课题为主线,采用学科分工的课题研究方式。课题负责人:刘江平
课题成员:郭绵成、胡英、李桂荣
地理读图、用图能力的研究成员:刘江平、郭绵成 历史读图、用图能力的研究成员:胡英、李桂荣
二、开题以来的研究过程
(一)课题提出
地图是地理历史学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1、学生常常在学习时总是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图来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
2、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很多同学,特别是一些女生,最头疼的就是读图,并且缺少读图意识,没有用图习惯。
(二)课题研究设计(1)、研究的基本思路
根据史地学科有特点,史地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史地学科的第二语言,培养地图识读能力是地理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正确阅读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进一步分析地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2)、研究目标
中学地理学习阶段用到的图像很多,千差万别,形式多样,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读图常识,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读图、析图活动,建立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糸、空间组合的空间概念,而且在阅读地图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和记忆地图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能熟悉读图步骤,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形成地图思维,也就丰富了读图经验。(3)、研究内容
1、研究分析七八年级学生地理历史读图用图能力的现状。
2、研究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目标,采用各种读图用图方法进行课堂实践渗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优化。(4)、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查阅资料法、课堂实践法。
(三)、实施过程
(1)开展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地图教学能力。
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地图教学能力,可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的革新起到了促进与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史地教学中地图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实施。要完成《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这个课题研究,必须要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课题间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教研热情,努力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课题研究的整体品质。在史地教学中渗透强化地图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到教学诸多方面,如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为了促使和加强以上方面的研究,课题组也相应的在组内进行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课堂实施和研讨评课等教研活动。
(2)深入学生当中,进行问卷调查
在2011年3月期间,我课题组对初一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咨询调查等获得第一手资料。以期了解学生对地图的认知程度,掌握他们在读图、用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他们对于现行教材中关于地图的评价以及对教师使用地图和传授地图知识的现状加以改进等。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目前地理历史教学中的地图教学得失,并撰写了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
(3)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目标,采用各种读图用图方法进行课堂渗透。
如读图能力训练,填图训练,板图讲解,分析地图,绘制简单地图,多媒体地图的运用等等,以培养读图基本能力、提升图文互换能力、养成读图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研组每个成员都根据了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各种读图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并撰写了课题论文。
(四)、研究成果
1、学生的地图认知能力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就有意识的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多看地图,帮助他们初步掌握看图读图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读图学习地理历史的重要方法,从而逐渐养成了读图的习惯。
2、教研组教师读图教学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是地图教学应用水平大有提高;二是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设计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存在问题
1、不了解各种分类地图
地理地图可以分成几种大类型:景观图片、示意略图、统计数量图,但学生在初中时对这些类型的图理解不深,所以当看到一些不太熟悉的地理图时,学生无从下手,因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地图。
2、不能将图和课本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将图和课本的知识点分离了,学生仅是看图,由于不能和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所以看图也毫无头绪。看到一张图,不知道这幅图要表达什么,或者说知道了这张图的大概内容,但是具体图上的细节表示什么却联系不起来,这也和学生对课本不熟悉有很大关系。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强认识地图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2.平常地理历史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很好的使用。3.多引领学生使用身边的地图
从身边熟悉的地图读起,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帮助地理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为学习、生活服务。
二十七团中学史地政教研组:刘江平(组长)、郭绵成、胡英、李桂荣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5
写字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世界上其它文字相比,汉字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无比的优势,加强写字教学的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规范地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是小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我们对学生必须从小学起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写字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培训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
一、确定研究目标及任务
1、纠正执笔姿势。小学生的写字姿势,特别是执笔姿势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学生写字质量、写字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改进措施,解决小学生握笔姿势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习字兴趣。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既是小学生汉字学习的起步,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从机械的写字中解脱出来,变为愿意写字并能写好字。
3、提高学生写字水平与考试成绩。改善学生在学习或考试时出现不规范字、错字、别字等,影响了实际掌握知识水平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4、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写字教育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到了创设情境、优化过程、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重要作用。力求将其应用于写字教学,发挥其优势为写字教学服务。
二、强化课题研究师资力量
1、我们努力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规范写字教学和评价研究活动,提高我校师生写字教学质量,以课题组长亲自抓,副组长重点抓,全体课题组成员具体抓写字教学,紧紧围绕“硬笔字宜首重结构再及点画”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2、加强教师的写字业务能力培养。自我校开展写字教学课题以来,写字教学已成为我校特色之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写字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各项写字教育活动,本着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的创新理念,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多次写字展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与科研理论水平。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交流与提高,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书写能力得到了提升,整个学校的书法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
三、合理安排写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初入学,即使是学习一种简单的执笔姿势,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困难的,更何况是要长期坚持下来。所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如:识字
(一)《一去二三里》出现了笔画横的书写,紧接着出现了“一”、“二”、“三”这三个生字,而在第二课中紧接着出现了笔画竖、撇和捺的书写,继而出现了“十”、“木”、“禾”这三个生字,难度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禾”字,无论是间架结构还是笔画,书写难度对于一个刚刚学习书写汉字几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本课只讲笔画竖和“十”的书写,并且把第三课中出现的相关生字提到本节课学习。这样不仅从数量完成了学会书写三个生字的教学任务,还进行了笔画归类的识字方法,降低了书写难度,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汉字,增强里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各年级写字教学结合本班实际,安排在学生身心放松的时间段来进行,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厌烦心理的产生,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写字中去。
四、规范写字基础从低段入手
学生写字姿势与初入学时的习惯息息相关,长期的习惯一经养成,很难纠正。因此,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从低段入手,抓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杜绝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强化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即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2、严格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三要抓“小”,即从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读书写字时必须坚持用“三个一”的标准提醒和督促学生;四要抓“严”。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时,也不能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督促。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我校教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五、在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硬”轻“软”现象突出 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生不仅要练习铅笔字、钢笔字,还要练习毛笔字。但一些学校或一些班级的写字教学重“硬”轻“软”现象突出,毛笔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生有责任了解并继承,教师也有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职责,而且,实践证明,软硬结合,可互相促进。所以,写字教学也应改变这种重“硬”轻“软”的现象,要从观念上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加强训练,教学生“学会写”,为今后毛笔字的书写打下一定的基础。、重“点”轻“面”后果堪忧
写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应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然而,写字教学中只注意抓特长生,淡化面的提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班级,仅靠写字尖子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或奖来撑门面,张声势,写字困难生和写字水平一般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很难得到指导,致使他们的写字水平不能提高,有甚者,干脆我行我素,对老师交给的写字任务敷衍了事,养成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憧憬美好未来:
当然,对照开题时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今后我们计划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这一课题的深化研究:
1、加强常规管理
学校领导加强写字课堂常规的督查:课前,看教师的备课情况,师生的准备情况;课中,随时随堂听课;课后,查学生的作业书写情况及作业的批改反馈情况。确保了把写字时间用好,用足,用出最高效果。
2、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使全体师生从心底里“要写字”、“好练字”。评选书法小能手,以积极推动我校写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写字课题的深化研究,努力出好成果。
3、加强评价研究
在平时作业和竞赛活动中,让教师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6
课题编号: JXKT-ZY-04-0
43本学期课题组主要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理论学习,同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培养教师机动灵活的教学机智和温馨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自我水平,不断总结经验。现将阶段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一、坚持学习教育理论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通过这些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我们从思想上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研究重点,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研究工作
1、学校教科室定期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课题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使所有参与的课题教师明确了课题方向、目标和任务,并积极改进完善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2、聘请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专家适时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诊断性的指导。
3、以学校英语教研组为龙头,组织课题组教师观看优质课光盘。同时还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堂听课、评课等活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4、学校教科室对英语课题研究极其重视,以学科教研为阵地,组织课题教师从教研中获得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
5、狠抓学生的英语晨读活动。根据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建议,教务处做出了具体的安排:每天早上8:00--8:30为全校学生的英语晨读时间,由各位英语教师负责,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6、10月29日,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课题中期指导报告会。会上,课题组组长介绍了我校英语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聆听了自治区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对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
平时我们注重收集课题研究活动过程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等。从教学资料、学习资料、研究资料、反思资料和评价资料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在档案袋的设计上尽量体现教师的特色。学校教科室经常对课题研究加以督促,并在学期末对档案袋资料进行验收检查,有效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扎扎实实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1、本学期我们将课题研究与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密切联合起来,利用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了课堂流程。
2、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教师 工作的创造性。课题组青年教师韩蓉、杨虎等在学校优质课大赛中获得英语组第一、二名。
五、存在问题
认真反思如何在农村中学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实验中继续探讨。
1、教师的积极性并不是都很高,也许是个别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太累的缘故。
2、研究方法的探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经过一年半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措施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六、下一步打算
根据阶段反思,课题组对下一个阶段研究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1、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强教师间的有效合作,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3、确实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为教师的课题研究和高效课堂改革排忧解难,设法排除教师的困惑,关注和分享教师的经验。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7
一、为幼儿树立交往和合作的榜样
现在刚入园的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约占到一个班的90%,他们在家里都是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天天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就会有太多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从零开始,以己为榜样,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教师榜样是标杆
教师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榜样的树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比如孩子表现不好时、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能训斥孩子,而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改正错误的最有效方式。无形中也对孩子进行了一次交往的教育,那就是要与人为善,不可刻意指责。同时对于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让孩子意识到在合作中共赢,在合作中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孩子体会到合作的重要,从而树立起合作的意识。
2.习惯养成最重要
一个人的习惯都是在幼儿园养成的。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让他们懂礼貌、懂谦让。
如在每天学生到园时老师的问好,每一节上课时的师生问好,别人帮助时的谢谢,离园时的再见,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懂得了问好,懂得了规矩,也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二、为幼儿创造交往和合作的环境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们要在一起玩耍、做游戏、画画、看书,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营造好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和合作环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如冬天在教室内做游戏时,孩子的鞋带开了,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自己根本就没法去系。这时我就问其他小朋友,谁愿意帮他系上,好多小朋友都乐意去帮忙,这就体现了孩子合作的意识。
在一次中午就餐前,我还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天堂和地狱里一个大锅前都围着好多等待吃饭的人,锅里煮着美味的粥,但是只有把很长的勺子,但见天堂里的人一个个都吃得白白胖胖,而地狱里的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这是为什么呢?这时我将两个勺子把用绳子绑着加长了两根筷子的长度,让孩子表演一下,结果用勺子往自己嘴里吃的无一例外都掉到了地上,而有的组的小朋友是你喂给我吃,我喂给你吃就都能吃得到。这样孩子就能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情感的教育。
三、为幼儿指导交往和合作的方法
幼儿园的孩子根本不懂“合作”是什么意思,在遇到需要合作的时候也不懂该如何去做,这就需要老师做详细的指导,并且渐渐把“你帮我,我帮你”的意识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分好小组以后,要引导他们分别“担任”什么角色,“负责”什么任务。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谁做“老鹰”,谁做“鸡妈妈”,谁做“鸡宝宝”。第一轮次老师帮着分配,第二轮游戏中要让他们自己商量分配决定。这样,在以后的游戏中,他们就知道怎么合作去玩了。
再有在美术制作活动中,要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老师要分好任务。如我们要用纸盒、橡皮泥、水彩笔等做一个大飞机,小朋友们就可以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做好以后,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这是我们的“合作号飞机”,是我们共同努力“建造”成功的,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互相帮助才能做得最好。
四、让幼儿体验交往与合作的快乐
合作的快乐主要体现在游戏中。孩子通过游戏中的合作,都会产生积极愉快的结果。一项游戏的顺利进行,本身就体现了“合作”,只要能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就会更加喜欢友好合作。
如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布娃娃”,互不相让时,我就告诉他们,这个“娃娃”更喜欢你们一起玩,那你们商量一下怎样一起玩更有意思呢?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们已经不亦乐乎了。仔细观察,原来他们一个当“妈妈”,一个当“爸爸”,正带着“娃娃”逛公园呢。孩子体验到一起玩的乐趣,以后还会继续“合作”去玩的。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8
关键词:合作意识;教育活动;性格
合作,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然而,我国“6+1”①的家庭模式使很多幼儿养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与其他玩伴发生矛盾时,他们不会协商解决,而是以告状或攻击性动作来解决,缺乏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一、开展集体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
要想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得为其提供具有支持性的条件和环境,这是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开展集体教育活动,以为幼儿提供可以合作的机会,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合作、乐于合作。
比如,在教幼儿画画时,我设定了一个“海洋世界”的主题,并在黑板上画了几条小鱼,然后说道:“同学们,海洋世界里如果光有这几条小鱼是不是显得很孤独啊,那么你们能不能多为它寻找一些朋友呢?”听罢,幼儿纷纷举手,都想上来为这几条小鱼添加一些朋友。于是,我借助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了合理分工,有添加动物的,有为动物涂色的,有勾线的……这样,通过幼儿的分工合作,不一会儿,美丽的海底世界就出现了,幼儿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仅尝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甜头,还树立了基本的合作意识,达到了我们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良好目的。
二、利用偶然事件,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教育
在我脑海中有这样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上课时,我让班里两位学生把玩具筐抬过来,但是,在抬的过程中,其中一位小朋友脚下一滑,玩具筐里面的玩具顿时散落一地,那些球状玩具更是滚出去好远,于是,这两位小朋友都慌了,急忙去捡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其他幼儿则一动不动地坐在原位,用无辜的眼神望着他们。这时,我有意识地对大家说:“哎呀,你们看,玩具都撒了,光是他们两个人捡得多慢啊,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要帮帮忙?”听完我的话,其他幼儿也都站了起来,争着将地上的玩具捡回了筐里。待幼儿重新坐在座位上之后,我抓住这个时机,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孩子们,你们看,经过大家的一起行动、一起努力,那些撒落在地上的玩具很快回到了筐里,大家也能及时玩耍,这就是合作的力量,人多力量才大啊,是不是!”这样,我通过这次偶然的即发性事件,使幼儿受到了深刻的合作意识的启发,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养成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三、教会幼儿合作技能,使幼儿掌握合作方法
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一定认知能力,对于不同场景和活动,他们可能无法表现出合作行为,也不知该如何去与他人进行合作,这就需要身为课堂引导者和指挥者的我们充分发挥作用,指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合作,使他们逐渐掌握合作方法与技能。
比如,在幼儿搭积木或者玩集体游戏时,我们可指导幼儿进行商量,并合理分工;在玩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和纠纷时,不可以告状和攻击性行为来解决,而是大家一起协商、共同解决;如果人数较多、玩具不够,大家不可互相抢夺,而是互相谦让;在自己小伙伴遇到困难时,大家要一起去鼓励他、帮助他,这样他的困难在大家的帮助下就会轻松解决……这样,通过向幼儿传授一些交往技巧和合作技能,幼儿并在日后生活、学习实践中加以利用,就能很快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并体会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总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绝非朝夕之功,它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和实践。希望广大幼儿教师能够将对幼儿的合作培养贯穿于幼儿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幼儿能够产生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态度,从而使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真正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郭华健.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9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幼儿安全教育时时牢记在胸,安全警钟长鸣。特制订本学期月安全工作计划。
: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技能训练,提高教职员工和幼儿防范事故的能力以及在紧急状态下自救、互救能力。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意识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幼儿园活动安全教育、防触电、防溺水教育及各类生活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以幼儿为主,让幼儿了解在幼儿园和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在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熟悉常用的报警、救助电话以及日常安全标记,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对幼儿进行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自救、自护的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幼儿园有5套资料供各班教师参考)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10
课题实施方案
兰西县北安乡中心幼儿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加速更新的现在与未来,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自主独立拼搏创造等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但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目前幼儿素质发展中有部分孩子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不足:(1)自信心不足;(2)自卑感较强;(3)交往能力弱;(4)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劣势在我们地处农村孩子身上表现更甚,急切需要改变现状,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因此,自主意识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占据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游戏中,幼儿精神状态轻松投入,能力强的孩子自选角色自主交往,还能克服各种困难,大胆提出建议,这些都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大胆选择游戏,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事事跟在别人的后面,不能或不愿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缺乏信心,主动性差。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目前极为迫切的任务,直接关系着幼儿现在和将来的发展。
二.课题的含义及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含义
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具体包括: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首先,认真分析教育目标,自觉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真正作为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一。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手段,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其次,充分认识其可能性,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有效的游戏中能逐步得到发展。
2.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
专家实验表明,完全决定一切,严格控制监督幼儿活动的专制型教师会使幼儿形成严肃呆板,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而尊重幼儿、和幼儿互相协商、互相帮助、协调行动的民主型教师则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3.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空间和时间。
游戏活动是幼儿随时可能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合里利用来园、自由活动时间、餐后等开放游戏角,让幼儿尽情游戏。
4.重视游戏过程的指导,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
研究表明: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儿童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因此,游戏时我们将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以角色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等间接指导方法,这样有利于启发幼儿的主动性。
5.鼓励幼儿大胆参与讲评,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评活动是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活动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并找出存在问题,为下次游戏活动开展作好准备。在讲评中既可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又可体现幼儿的合作性,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幼儿游戏教学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幼儿的选择,尊重幼儿的人格,培养幼儿广泛地社会交往能力。
四.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 全体幼儿;
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行动研究法;
3.文献资料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时间为 :从 2018年 4月至 2018年 5 月
(一)、研究准备阶段
(二)、研究实施阶段
(三)、研究总结阶段
六.研究成果。
1.经验总结法;
2.观察记录;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11
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纲要》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在孩子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我有以下见解。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教师在與幼儿的合作中,更应根据需要灵活地变换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当合作者的角色。如:用积木搭建房子时,有的幼儿搭建的不整齐,很容易就塌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先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分别组合,尝试失败后;当他们丧失信心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试一试,每个人搭一层,会怎样?”幼儿再次尝试,结果非常牢固。教师灵活地把握教育角度,随时转换角色,自觉充当平等对话人,并以合作群体之一的身份,积极参与、提出建议和分担责任,或切磋学习的感受。在与幼儿平等对话的同时,教师与幼儿发挥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造型,为幼儿的合作创造机会。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二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二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提供的活动应是幼儿感兴趣的,合作者是幼儿自愿组合的。
三、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比如,搭积木或玩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四、学会使用交流的语言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用语言解决各种矛盾。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与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同时也能丰富、发展幼儿的词汇。因此,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语言并让幼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更好的交流。如邀请语:“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请你参加我们的游戏,好吗?”“谁愿意和我一起玩?” “能借我一下吗?”…… 还有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等等。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们总是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和同伴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想法多了、交流多了,争执的少了、协商讨论的多了,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孩子们学到了同伴好的合作经验,从而提高了合作技能。
五、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协商、询问、共享、帮助、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六、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鸡妈妈”,没人当“小鸡”,怎么玩呀?“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合理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也要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12
课题实施内容:
开展“读书会”活动,激发读的兴趣。召开“读书会”,在教室里设一个读书角,开展“奉献一本书,阅读百本书”的活动,做到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优美生动的文章,把自己阅读到的最动听的故事、最有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不仅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这样由读到讲,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读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地从书本中寻找乐趣,去体会阅读中得到的愉悦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
以课文为范例,大量阅读课外书。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内容分别用圈、点、钩、划作记号及用旁注、批语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这些都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揣摩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这样,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掌握精彩语句片断,将来为已所用。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周周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抽一定时间互相检查。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
加强方法训练,养成阅读“四步”和“五动”的习惯。阅读是有方法的,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这里我们所说的两大习惯是:“四步”读书的习惯(“四步”是指“一粗、二细、三精、四记”。“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二细”指第二个步骤是细读理清脉络,搞懂词句。“三精”指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四记”指把读完一篇文章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成为以后写作的素
材。)和“五动”的习惯(“五动”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眼看、口读、耳听、手写、脑想”有机结合的习惯。)。
多方实施,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基础。
重视语感培养,奠定阅读基础。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能领会含义,识别优劣,并能引起各种思考、联想和想象。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
培养语感有下面一些做法:
①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
②在积累词汇中增强语感;
③重视朗读对促进语感的作用;
④在写作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
⑤组织各种有利于发展语感的听说活动。
培养学生专心读书的意志品质。小学生年龄小,好奇,爱动,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意志薄弱,注意力不够稳定,常常随情绪的变化和外界的刺激而转移。这对于培养专心读书的习惯,是一
个不利的因素。针对这一点,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善始善终的意志,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
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1、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加强。
2、根据实施方案,首先探索阅读指导策略(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和阅读指导课的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等)。
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思考:
由于本人理论基础较弱。在探究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与其他学科知识融汇贯通,出现为读而读现象,误入一种形式主义,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下阶段要把如何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自主化、自觉化品质作为一个探索重点。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总结三阶段 篇13
根据当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学生对语文失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语文学习成为了偏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愈发感到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屡屡出现,教师的力不从心,学生的心不在“焉”,最终导致了语文处在了现今的尴尬境地。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课题组成员推出了《联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问题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力图从转变教学方法,寻求合适学法上,为教师的教学找到更高效的契合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找到更灵活,更易操作的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切入,最终形成人人学语文,人人爱学语文的良好局面。
一、更新观念,改变方法。
我们之前的教学基本上属于知识的传授阶段,特别是只重视于“授之以鱼”,虽曾想过“授之以渔”更加重要,但具体实践却少之又少,以致于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背书,教师教学就只是在“满堂灌”“填鸭式”。长此以往,语文教学与学习就造成了如今人人不重视,甚至人人喜欢不上的尴尬局面。如何扭转?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要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越来越强调重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学好语文、掌握好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尤为重要。有了这份意识,有了这一观念的认识,再改变方法,运用教师和学生适合的联想法去进行语文教学与学习,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习好相关的理念知识,掌握好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收集好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来自各方的意见,制定好 课题开展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学生要求做的事情布置下去,把教师要准备的任务安排好来。借鉴好前人的课题研究经验,收集好课题研究所需的工具及手段,协调好各成员之间,各参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一切为了课题的完美开局作好充分准备。
三、工作重点: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联想法,以及通过联想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初步改变语文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四、具体工作安排表:
1、收集好资料,做好课题立项工作;
2、制定好课题的实施方案;
3、完成好课题的开题报告;
4、进行好师生协调工作,开好课题开展初期会议;
5、让学生做好各项需要配合的工作,为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6、上好第一阶段的演示课,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
7、协调好各方安排,为第二阶段能更好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实施阶段计划
课题已经步入了正轨,各项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学生也收到了联想法所带来的初步效果,教师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把联想法渗透在其中。联想的前景也现出了它的前景与曙光。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得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为此制定第二阶段的计划。
1、课题的策略不断调整。
因为学生对于联想法的认识已经有所完善了,运用思维的能力有所提高了,所以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注重学生的练习反馈,让学生在理念指导下,实现经验上的总结。所以指导学生的策略要变成以学生为主动方,以方法实施贯彻为主线,把学生如何运用联想法这一“渔”在实践中进行检测,这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方向。
2、教师的职能要相应转变。
在第一阶段,我们老师主要是教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联想法,让学生初步认识联想法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能有意识地改变当下语文学习的落后面貌,而现在第二阶段就是要学生在运用联想法中不断地实践总结,除了懂得一般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变通的运用,并用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联想法运用规律来。所以我们教师的角色主要是起辅助作用,为学生在联想法实践中起到一个启明灯之效果。
3、承前启后,做好总结计划工作。
首先,做好第一阶段的总结工作,把前期联想法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加以归纳总结,不断完善联想法的实施过程。同样做到联想法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联想法的实施过程,完成第一阶段所有计划。与全体参与实验研究的师生一道制定好下一阶段计划。也上课这一阶段的汇报课,完成好相关论文写作工作,让课题研究更好地进去到第三个总结阶段。第三阶段计划
我们的课题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虽然它在实施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也出现了不少机遇,让我们知道课题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我们课题的断续前行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为了更好的结题,为了让课题继续传承下去,现制定如下计划: 继续完善课题的要求,让学生不得在课题收获阶段有所松懈,要知道“一百里半九十”的道理;
做好前期阶段的总结工作,写好中期研究工作汇报。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4.8—2015.4)的计划
为确保我校课题顺利开展研究工作,现对下期研究工作制定以下计划:
1.课题组成员于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小结,相关教育教学论文交到负责人处。
课题成员对课题各阶段内容:对于前期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系统的小结(包括活动过程回顾、研究进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或方法,对第二阶段研究的方向,研究活动的设想),在这份小结中,对课题的进一步理解,今后研究的课题调整计划。2.课题组成员做好教学设计后的随课反思记录,学习笔记,听课笔记的记录和评议。
继续围绕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研讨备案。本学期预计在课题组内开展2~3次集体备课活动,在3~4次研讨活动。
3、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工作
要求课题组成员要做好阶段性总结,及时查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反思纠正,使研究卓有实效。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对问卷和心理量表等知识积极探索,也请上级专家给予我们培训指导。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4.8—2015.4)的总结
自2014.8—2015.4,本课题一学期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制定出课题阶段性计划。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3、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了学生课堂的问题意识
4.课题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课题方案。5.各课题成员根据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通过上网、逛书店、请教他人等多种途径搜集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6.各课题成员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14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激发探究兴趣。创设一个自然、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大胆质疑。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课堂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分子运动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演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任何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总是缩小的?有没有增大的情况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虽然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但体现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闪烁着学生求异创新的思想,作为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激发和带动更多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2营造课后的班级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了大气压强以后,要求学生自制一个很简易的抽水机,课后同学们进行积极思考,为什么抽水机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呢?怎样才能做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结合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启发,首先要形成一个低气压处,利用大气压能把水压上来。怎样才能形成一个低气压处?同学们有的说通过抽气形成一个低气压处,有的说使水运动起来没有了空气,就形成一个低气压处……组织学生交流创新体会,引导合作和交流,理解和宽容,做到相互竞争,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
二、多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实事求是、锲而不舍、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训练后养成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了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缺乏自主对知识的探究和建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巧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强化好奇心,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有位哈佛校长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远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此,应在教学中巧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时,不是通过受力分析探寻物体的浮沉条件,而是先做一个实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创设一个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为什么一大块橡皮泥放在水中会下沉,而把橡皮泥做成碗状就浮在水面,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创设动手机会,强化自主探究意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球绕日自转中“杆影长短与方向”的教学中,仅教师的讲述几乎难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而要求每人一只地球仪,几根火柴棒,一个手电筒,自己动手来做这个实验,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纬度越高杆影越长,北半球的影子方向向北。这样,在后面的“地球绕日公转”的一节内容中,学生能主动运用自制的模型和地球仪去探究,把知识的代传授变成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3增强实验探究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它不仅要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而且要有良好的实验和动手制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后成功的。需要通过探究问题,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例如,在“机械能”这一章,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概念容易混淆,可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每个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把五块砖从一楼搬到四楼,测出自己做的功和功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写数据。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确切数据分析、对比,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强化“处处留心皆学问”,养成“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观察、多分析,随时联系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或解决遇到的问题,主动探究其中的道理,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学习兴趣,还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思考,从而促进他们去探索,增强探究氛围。
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例如,冬天人们讲话时,会看到自己嘴里冒出的“白气”,那为什么夏天看不到呢?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会蒙上白雾,导致看不清东西呢?还有夏天吃棒冰,棒冰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会冒“白气”呢?其实都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总是在雨后才看到彩虹”,“为什么粉刷在墙上的石灰浆出汗之后会变得又白又硬”。这些问题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遇事敢问为什么,敢思考,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养成了“自主的合作探究”创新意识。
四、注重质疑,挖掘求异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求异,指对知识和技能的标新立异,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使学生对于同一问题,具有多种解决的思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复习“热学”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夏天,一人呆在暴露在阳光下的一栋二层楼房的二楼室内,感觉很闷热,请你想办法使室温降低一些。这个问题有多个答案,当然各种方法各有优劣,有的还不实际,甚至达不到目的,但能想出一些办法,还是应该赞赏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善于动脑筋,想象丰富的一面,也要分析指出他们想法的不切实际之处。还可以让学生回家亲自动手,付诸实践,探索出最适合的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挖掘。
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性地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训练。例如,当你在森林中迷路了,你是如何来判断方向,走出森林的?有的学生会说是看树冠的疏密,有的会说苔藓的生长方位。通过引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也从被动接受变成自主探究。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15
《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关键词:角色游戏 培养 幼儿 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角色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儿自我意识强,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意识,不会和同伴分享、在游戏中不懂得谦让合作等。而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资源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
2、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超市、点心店等资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幼儿之间共同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多变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对象
我主要选择4岁的小班幼儿 共 36 人 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1、资料搜集法;我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不同角色游戏对于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深刻了解,小班幼儿最为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小班幼儿能够从刚开始的争抢玩具,到最后分工合作,一起游戏。小班幼儿能够有一个明显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我将一些比较典型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出现的个案,进行跟踪、分析,然后进行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游戏指导。最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行为研究法;我将多种游戏(不仅仅是角色游戏)安排到小班幼儿的游戏中,然后进行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察、分析、反思,再行动,发现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起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观察法;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与评价都以此为依据。我们在角色游戏中等够清楚地看出,孩子的社会性水平如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排角色游戏活动。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制定活动方案
2、实施阶段:结合日常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进行研究。
3、结题阶段:整理资料,钻写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对每一个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都做了观察、分析整理,发现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合理分配角色,并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合作,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从零交流到难得交流到如今的正常交流合作,进步很大。
九、反思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推荐阅读: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11-17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09-27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06-11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08-24
试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08-27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11-20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10-21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