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共12篇)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1
关键词:幼儿育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 从而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学会合作, 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 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我园开展了“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研究”的专项课题。通过开展活动, 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
开展各种活动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如:可组织幼儿观看各类文艺节目, 让他们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为什么他们的表演能这么精彩?”经过讨论后他们明白:只有演员相互协调、配合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才能完成。还可利用亲子运动会、合作游戏、日常生活等活动让幼儿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并了解合作的意义。
二、在日常生活中, 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一)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 幼儿通过玩耍相互熟悉并获得交往经验。因此,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空间,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交流, 达到合作的目的。如:在大班幼儿活动时, 可让他们自由结伴二人一组玩“步调一致”游戏, 三人一组玩“套圈”游戏。幼儿自由组合的“合作组”玩的效果很好, 因此, 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作质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学会了自己去解决矛盾, 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共享合作的成果。
(二) 创设合作的情境, 让幼儿共同参与合作。
首先, 充分挖掘各类游戏的优势因素, 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角色游戏:过家家、开医院、美食城中, 幼儿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 交往的对象、方式也明显增多。通过材料的投放、主题的商定、教师适当的指导等多种方式, 可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合作行为,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其次, 精心创设良好的游戏和环境, 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游戏“造房子”活动中, 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共建家园。刚开始时, 大多数幼儿都是各干各的, 后来发现这个任务自己不能独立完成, 便有几个幼儿开始合作, 并取得了游戏的成功。在下次的活动中, 大多数的幼儿都能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 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好处。
三、利用文学作品和言传身教进行合作教育
首先, 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如:《金色的房子》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快乐;《谁的本领大》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只有互相合作, 才能取长补短, 赢得最后的胜利。其次, 由于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 因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做到保教配合, 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布置活动室时, 我和三位教师共同挂拉花、粘贴字画等, 并在合作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 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氛围, 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练习合作
如:在区角活动“分豆豆”中, 教大家一起商量怎样分配角色、怎样分工、怎样合作;当遇到矛盾时, 怎样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如何相互谦让, 轮流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怎样去帮助他们;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怎样主动找朋友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境, 使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 强化他们合作的行为。
五、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开展幼儿合作的教育中, 坚持家园一致的原则, 才能取得最强的实效性。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通过“家园联系栏”、“幼儿在园手册”、家长会、亲子活动、家访等方式, 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请家长们与幼儿园密切配合, 为家长提供家教经验交流平台, 使合作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中, 力求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2
转载▼
标签:分类: 幼儿教育
杂谈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但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纲要》中也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许多幼儿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还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翻阅几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文章较多,但大多数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合作的意义,涉及具体操作措施、策略研究的则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比较笼统、零碎,而从各类游戏入手系统地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更是不多。因此,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的空缺,并对我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意义。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理论假设
通过教师对幼儿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区域自选游戏活动中合作意识的研究,达到有效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目的。
1、“合作意识”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2、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和发展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3、独生子女中的“合作能力缺失”,不仅是社会现象,更是刻不容缓的教育问题,面对幼儿合作行为不容乐观的现状,我们认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势在必行。
4、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探索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在以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注意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继续和发展的同时,重点研究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1、分析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各种因素。
2、探索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3、增强3-6岁幼儿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合作行为方式,体验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角色游戏中具有哪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优势,从中合理利用各种优势因素,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研究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策略。
2、研究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表演游戏的角色分配、道具制作、表演游戏进行等环节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3、研究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音乐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4、研究幼儿在智力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研究幼儿智力游戏的特点,探索如何在智力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在智力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5、研究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行为的方法、途径、手段。如何选择与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合作性体育游戏。
6、研究幼儿在区域自选游戏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要点:分析研究在区域自选游戏游戏中影响幼儿合作行为产生的因素,如: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个性品质、合作的人数、材料的种类与数量等,探索在区域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途径、手段。
五、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园3-6岁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各种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有关的论文、论著、图片资料,了解最新合作教育的研究动态,汲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了解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正确理解“合作”的含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观察法:
通过在自然情境和教师有意创设的情境下对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强调观察时的记录,除教师书写的观察记录外,侧重观察工具的使用,如照片、录像资料等的收集整理,让更多的人通过资料共同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来,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共同为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
3、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诊断、加以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4、个案分析法:
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对个案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具体细致的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个性良好发展。此外,运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辅之研究。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成立课题小组。
2、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具体分工。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教育的理论,领会“合作能力”的内涵和实质,把握当前有关幼儿合作教育方面研究的动态;学习一些科研方法,定期学习、交流的制度。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方案开题论证。
阶段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每人每周至少实施一次与课题有关的活动;每月集中交流或活动观摩一次;每学期完成一篇经验总结(论文),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研究计划做及时调整。
3、写好活动实录、个案记录、效果,分析等,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成果形式:写出相关论文和阶段总结,召开中期汇报会,活动展示。
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2、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4、成果汇编,成果运用与推广。
成果形式: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结集出版相关的论文,文字、图片及有关的影像资料。
七、保障机制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园教师对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题组成员10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各有专长,由领导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并形成和落实了层级管理、逐级负责、相互交流、定期汇报的科研网络和各项制度。
八、预期成果
幼儿园预计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在幼儿合作意识培养方面有较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发展方面:
1、幼儿懂得合作对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2、幼儿了解达成合作的常见方法;
3、幼儿能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4、幼儿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
5、幼儿知道常见的合作技巧,能够表达合作的愿望;
6、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同伴或成人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师素质方面:
1、丰富和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
2、重视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其他相关的交往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3、能对课题实施情况作阶段性总结;
4、能撰写课题实施报告;
5、能独立设计合作性游戏;
6、有科研意识,能主动参与科研工作;
(三)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2、论文:《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与教师专业成长》《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
3、案例、影像资料。
九、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组长:杨永仙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3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合作是幼兒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具有爱模仿的特点,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所致。电视节目中有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一些卡通片也带有暴力的情绪,幼儿分辨是非能力差,爱模仿,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幼儿所处的环境,不能因为自身的喜好使幼儿产生不良的模仿。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三、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反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四、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五、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今天的儿童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倍受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能打动父母心弦的一句话,那就是:“让你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健康,聪明的孩子的确惹人喜爱。但是我们怎样理解“健康”的含义呢?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比较完整,具有概括性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性行为方面。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能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有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发展的理论,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篇4
1. 活动设计中突出合作的需求, 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 在平时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 我会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有合作要求的内容, 要求幼儿去合作, 并从中体验到乐趣。比如, 引导、组织幼儿进行了分组合作的游戏活动:数字快乐阶梯。每个孩子手中只有10个小方块, 每一个方块只能表示一个数字;而且方块要涂上漂亮颜色, 要从至少从1拼到10。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 互相配合, 分工合作,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涂色、剪贴、拼贴等、我把孩子们完成的作品放到展示区, 孩子们兴奋地向同伴、家长将自己在这个作品中做了什么工作, 还有谁和自己一起做了什么,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2. 积极创造合作机会, 让幼儿乐于参与。
我们开展了区域活动, 在数学区域投放活动材料时, 多考虑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如:在我经常会投放数字找朋友、剪贴数块、扎气球等需要合作的活动材料。在活动区自由、宽松、理解、合作的人际环境中, 他们可以在同一活动区与同一组小朋友进行交往, 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区与不同的小朋友交往。有时是幼儿与老师的交往, 交往的方式是自由变化的。在游戏中, 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 幼儿间必须共同协商、友好合作、互相配合,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数学活动中的分组活动, 合作拼贴、找朋友等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我尽量不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同时还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 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做数学区域活动时, 选定活动后, 应该先商量, 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 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 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 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 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4. 及时引导、鼓励, 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 事情做成, 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 因此, 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 或协商, 或询问, 或建议, 或共享, 或给以帮助, 或求助时, 应注意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 体验合作的愉快, 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 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如, “你们俩一起做的, 真棒!”“能商量着、合作着搭, 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 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 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 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 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无形之中教师榜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被激起, 并开始逐步地萌发。另外,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 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因此,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 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5
三、在打击乐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打击乐器可能是最古老的乐器。有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产生节奏,还能作出旋律和合声的效果。
中班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喜欢敲敲打打。为此我设计了《春天在哪里》《粉刷匠》等活动,例如《春天在哪里》我将孩子们分成四组分别用自制的沙锤、梆子、铃鼓、双响筒进行击打。在击打时为了更好的配合其他幼儿,使乐曲听起来更优美动听,我除了要求幼儿看着图谱感情投入外更强调幼儿要关注和倾听其他幼儿的乐器击打声,使幼儿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能只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把自己的兴趣服从整体的要求。让幼儿在打击乐器活动的形式中充分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人类美的结晶,它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也陶冶着人们的审美情操和艺术趣味。
中班幼儿听到美的音乐,喜欢随音乐手舞足蹈。为此我设计了《狐狸和兔子》、《喜洋洋》《狮王进行曲》等活动让孩子欣赏,使孩子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以及孩子的听力。例如在《狮王进行曲》中我先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然后请幼儿仔细听狮子大王出来时都有谁出来了,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他们是怎样出来的。在孩子们欣赏完各个乐段乐器的独奏后请幼儿欣赏乐器的合奏,即乐器的合作表演。使孩子们明白乐器合作起来会奏出更优美的音乐,能诉说一个故事,小朋友合作起来力量也很大。最后请孩子们边欣赏音乐边合作表演,使孩子们变换形式再次欣赏乐曲并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浅议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6
具备合作精神是合作素质形成的前提,就是让幼儿产生合作愿望和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能让整体活动得以进行,并不是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若想集体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需要每个人向同一方向努力,学会考虑如何做才能使集体活动得到最好的保护。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行为由于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很多东西都是靠模仿得来的,所以老师或父母的身体力行对其行为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如若幼儿所在班里两名老师配合不默契,经常发生争执,通常会给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与他人合作的心理障碍。同样在家里,如若父母经常为小事争吵或当着孩子的面直接教唆孩子不准与××游戏,不准将玩具拿到幼儿园与小朋友玩,只会使幼儿形成自私等不良品质,而这种不良品质与正常的社会交往需要的合作精神是相悖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教师及家长应深刻认识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遇上困难。那就可以让他们请教边上会的同学,让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和相互帮助来学会技能,解决困难,鼓励幼儿多相互帮助。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很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机会,我们充分地利用这些机会,使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如在指导幼儿做值日生时,可以让小朋友两人一组擦桌椅,分碗筷;午睡起床时,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差的幼儿结对,让他们合作叠被整理床铺等,比一比哪组快,哪组好;在开展庆祝活动时,可让幼彼此互相商讨什么样的节目好,怎样布置环境,让他们学着自己分组,安排程序,选择方法,再给予适当的指导,作为幼儿的家长,则应敞开家庭封闭的门,在平日里多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如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作客,为他们合作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实的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和体验。
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放在集体教学上,区域活动同样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将一些内容放在区域中让幼儿去操作。在没有教师的干涉下,幼儿能更好的进行交流,而能力的培养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作为教师,即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2.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合作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帮助,在进行合作教育前,幼儿碰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家长或老师。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我们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这些都属于合作的范畴。记得我刚接中班时,孩子们合作意识较差,如户外活动后换衣服时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这时,我会不断提醒幼儿之间要互相帮助,请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初步感受合作的快乐。再如午睡后要叠被子,幼儿一个人很难完成。这时,我也会通过引导、暗示,让幼儿通过合作来完成工作。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任务,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从中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一次,孩子们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都很感兴趣,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我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把这块这么大的食物搬回家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3.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深化合作精神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时幼儿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调,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
在活动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有点滴进步便及时鼓励,强化反馈机制。例如,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让大家来讲故事,在表演区进行表演。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摄下“友好的一幕”,并进行展览。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幼儿合作行为,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快体验,为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矫治不良行为提供了动力。
谈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会一起游戏、学习, 如一起玩桌面游戏、搭积木、画画、看书、玩区域游戏, 等等。于是我有意识地利用这样的机会, 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促使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 碰到幼儿鞋子掉了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的情况, 我就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忙”;在进行语言活动时, 我让幼儿间结伴进行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科学活动时, 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承担角色, 交换材料, 相互检查、相互协作;体育活动时, 开展各种相互合作的活动, 如接力比 赛、拔河比 赛等 ;艺术活动 中的歌舞 表演、节奏 乐等, 都是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合作能力的好途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中, 幼儿可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在日常活动中, 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互系扣子 、互叠被子 , 还有大带 小等交往 活动 , 为幼儿提 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合作。
二、通过活动, 教会幼儿如何合作
3~6岁的幼儿不知如何合作 , 遇到需要合作的情景时 , 不会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如何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如在玩点心店的游戏前, 我先让幼儿一起商量, 分配角色, 谁当营业员, 谁负责做点心等, 然后分工合作。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矛盾时, 引导他们如何解决;当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让他们学会相互谦让、轮流或者一起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鼓励他们用语言、行动帮助他人;当自己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 能够主动向其他小朋友寻求帮助, 等等。同时教师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如教他们怎样倾听别人说话, 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向他人说谢谢和抱歉, 如何向他人提出请求, 当然要学会统一当前不同意见等。只要没有危险, 我们就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矛盾与冲突, 让幼儿学会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小矛盾, 在适当的对话中, 帮助幼儿学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教师应减少限制性要求,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促进幼儿相互间友好相处。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 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 学会更好地合作。
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 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教师应充分挖掘游戏本身的优势因素, 多途径培养幼儿合作行为。幼儿通过游戏中的合作, 往往会产生很多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的成功, 事情的顺利完成, 彼此之间友谊的增进。这对巩固和强化幼儿合作行为, 进而产生更多合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 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身往往不会明显地感受到, 因此, 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相互配合时, 如相互间友好配合地玩耍或者协商问题, 抑或者给予他人帮助时, 就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 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 让幼儿知道这样的开心是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得到的, 从而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稳定、更自觉化。
四、在一日活动中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我注意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能表现出较好的合作行为, 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口头赞美“你们俩配合得真棒”。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神情, 以及对孩子亲切的点头, 摸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竖起大拇指等, 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能够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合作动机, 愿意自觉地、更多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于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 给予适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如“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啊! ”“你们都想当妈妈, 没有爸爸, 不能玩了, 怎么办? ”“一个娃娃, 两个人都想要, 该怎么办? ”“你也想玩这个玩具啊, 那你和她说说, 咱俩一起玩, 看看她会不会答应! ”“你可以帮他一起搭!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仔细观察幼儿, 对幼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 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五、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 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幼儿家长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1.克服幼儿 的攻击性 习惯。在幼儿园进行游戏的时候 , 经常有幼儿间发生矛盾, 如打架和争吵等。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 就向孩子灌输“别人欺负你, 你一定要欺负回来”等意识。这样导致发生矛盾时, 幼儿只会用打架解决。因此, 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 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 要与同伴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幼儿间打架行为的产生, 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 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对待突变环境的能力, 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 成长为一个宽容、有修养的人。
2.克服幼儿 “以我为中心 ”的心理特点。 如有意识地让孩子拿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在玩游戏时, 提醒孩子邀请他人一起游戏;家长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 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3.用规则游戏引导 幼儿形成 规则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孩子在与大人的交往中, 经常表现得很任性, 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成人和孩子游戏时, 要特别注意按规则进行, 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 减少在与同伴合作交往中的冲突。
4.家长鼓励 幼儿多与 他人交往。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 , 要多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多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刺激正确行 为 , 强化幼儿良好 的交往技能、合作 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幼儿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行为和合作, 家长可运用如抚摸、拥抱、奖励等方式鼓励孩子。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的良好行为, 以及教会幼儿如何自我表扬, 以刺激正确行为, 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8
【案例描述】在一次游戏活动中, 我让幼儿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记录表———记录将3个积木分成两份的结果。在活动时, 小组长蓉蓉像以往那样包揽了笔和纸, 小组内另外一个比较“强势”的幼儿将积木一把抓在自己的手上开始分了起来, 无所事事的幼儿就在一旁无聊地玩着。看到这样的情况, 我对幼儿说:“小组长在记的时候其他小朋友也要参与其中, 看一看小组长记得是否对。”话音刚落, 便有幼儿喊:“老师, 蓉蓉不给我们看, 我们看不到。”“老师, 他在玩积木, 不让我分。”……
【分析与对策】混乱的合作场面使我不得不思考在教学环节和组织上的漏洞, 主要存在这以下问题:
一是材料供应不足。我班每组大概有5名~6名幼儿, 而每个小组可操作的材料只有一份, 按照一名幼儿记、一名幼儿操作的人数来算, 就有3名~4名幼儿要做旁观者, 如果幼儿的自控力不足就很容易出现混乱现象。二是小组长权力过于集中, 往往独揽小组主要任务, 时间长了其他幼儿就有了依赖和懒惰心理, 也就无所谓参与或不参与了。三是幼儿的合作意识薄弱, 出现不会合作、不愿合作的现象。显然,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名不副实, 仍是“个人学习”。那么, 如何将“个人学习”转换为“小组合作学习”, 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呢?
1. 材料准备要充分。
根据小组合作的形式和人数, 我及时调整了材料数量, 为每个小组增加了一份材料, 这样2名~3名幼儿就可以操作一份材料, 减少了幼儿无事可做的现象。
2. 小组长轮流当。
为了造就平等机会, 避免出现小组长独揽小组任务的现象, 我在此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幼儿轮流当小组长。我组织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小朋友可以担任小组长?”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应该怎么做?”等。通过讨论, 师幼共同制定出担当小组长的要求及其参与活动的规则。
3. 教会合作方法。
幼儿很难在需要合作的情境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大多表现为“不知该如何去做”。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我采取树立榜样、开展合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将合作意识迁移到实践活动之中。比如, 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 应大家一起商量, 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 要协商解决;当玩具或积木材料不够时, 要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要主动帮助他;等等。
4. 强化合作行为。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四法” 篇9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 而自愿地结合一起, 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包括言语和行为) 而实现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 , 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 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 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因此,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使之长大以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成为有用之人是十分重要的。
一、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没有兴趣强制性地让幼儿学习将会扼杀他们求知的欲望。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 就是要珍视幼儿的好奇心, 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 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如, 可通过讲述故事《金色的房子》来激发幼儿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 让他们觉得只有和大家一起玩, 才能感觉到快乐。另外, 也可通过体育游戏和建构区等活动来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 培养合作意识, 为进一步培养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二、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幼儿年龄小, 其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 大多数的行为是在模仿成人。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在进行一日活动及游戏时, 要注重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刻意去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这不是一日之功, 而是要日积月累的。在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游戏中, 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 将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先给幼儿树立起好的合作榜样, 让幼儿慢慢意识到合作的好处。比如, 在做游戏时, 一位老师讲解如何做这个游戏, 另外一位老师可去分发游戏的道具;在开展音乐活动时, 一位老师弹琴, 可以让另外一位老师带领孩子们唱歌跳舞。孩子们长期在这样有合作意识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就会慢慢培养出合作的意识。
学校中老师是榜样, 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家里, 爸爸妈妈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 家长们也要学会培养孩子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例如,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分工完成一些家务事, 如让孩子帮忙分发碗筷、打扫卫生等, 进一步给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
三、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父母的娇惯、溺爱使部分幼儿缺乏与其他幼儿交流合作的能力, 且在交往中攻击行为较多。所以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学习和游戏中, 应该利用每一次机会, 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事情。例如, 在画画时, 可以把幼儿随机分成二人或三人一组, 给幼儿说明这次画画的内容, 并要求幼儿一起来画, 共同完成这幅画。最早孩子们画的可能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不能组成一幅画, 这时老师就要教他们怎么去画, 比如, 一个幼儿画树和草地, 另一个幼儿画房子和画小鸟等, 这样就共同完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在一日生活中, 还可以让幼儿互扣纽扣、共同整理玩具, 等等。还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合作的机会, 并随时教会他们合作的技巧。
四、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幼儿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 在交往中能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因而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 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所以, 教师要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快乐。例如, 可展示幼儿合作绘画的作品, 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 产生愉快情绪;也可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 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给予指导和激励, 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心理学认为, 一种行为无论好坏, 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 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让其自觉地做出更多的合作行为。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10
现状二:很多的家长在配合幼儿完成一些收集、观察等的任务时, 都是以工夫忙为借口, 有的家长是一拖再拖, 有的家长是应付了事。
现状三: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三年, 即将进入小学了, 还是不会整理书包, 不会保管学习用品, 不知道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任务。
……
以上都是幼儿缺乏任务意识的一些具体表现, 由于缺失任务意识, 幼儿在学习上也没有目标意识,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 是典型的“知难而退”, 由于缺失任务意识, 这些幼儿还没有责任感, 没有时间观念, 没有……, 可见对于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 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让幼儿收益终生。但是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仅仅依靠幼儿教师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获得孩子启蒙老师———家长的配合, 下面简单说说我是如何搭建家园合作的桥梁, 最佳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的。
一、使家长认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性
从以上几个现状中可以看到, 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性, 他们总认为孩子太小, 能够学到一点知识就非常不错了, 等孩子长大后, 他们的任务意识自然会形成。其实不然, 正如农村的一句俗语所言, 大树从小育, 幼儿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任务意识, 会使得幼儿长大后形成很多的坏毛病, 如没有责任感, 做事情没有时间观念, 无论是学习还是玩耍都没有恒心坚持, 等等。所以在搭建家园合作的桥梁时, 我首先采取了一些措施去让家长去认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性。我通过家园栏、家访、家校联系单等等的形式跟家长进行沟通, 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在家长会上让家长看班上典型的案例, 有正面的, 有反面的, 让家长在对比中感悟;我还对每天坚持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 也对坚持协助和督促的家长进行及时的表扬, 我的任务本上有两栏评分栏, 一个是评幼儿的, 一个是评家长的。多管齐下, 家长们慢慢认识到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性了, 而且家长从幼儿的一些表现中也尝到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甜头了, 因此, 那种家园的配合也越来越协调, 同时班上幼儿每天完成任务的人数越来越多, 帮助孩子找没有完成任务的理由的家长却越来越少, 可以说让家长认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性的举措为搭建家园合作桥梁开了一个好头。
二、借助合理的计划去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才比较好, 一般完成任务都是在成人的指导下完成, 缺失自主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一点, 我常常借助合理的计划去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幼儿在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自身的任务意识。如在开展“认识四季轮换”的主题活动时, 孩子们经过讨论觉得需要创设一个天气预报站, 天气预报站大致完成三个基本任务, 第一是收集一些常见天气资料, 如气温、风向等, 第二是记录每天的天气预报, 第三是统计每个阶段的天气情况, 最后根据一个阶段的天气情况的变化去判断四季的轮换。孩子们制定完计划后立即行动起来, 有的孩子主动向家长请教有关天气现象的知识, 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多个渠道开始收集常见的关于天气的图示, 有的孩子学着中央气象台的播音员的样子口述每天的天气情况, 班上还有一个孩子从哥哥是书上学着用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等等, 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看到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班上的大部分家长都和孩子一起执行起这个计划, 有了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孩子们执行计划快捷了很多, 同时也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从而更加努力的去完成计划。幼儿本不能主动完成任务, 但是计划的步骤和条理性能够增加幼儿主动积极的去完成任务。该活动的开展让家长觅到了一条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不错的途径, 那就是借助合理的计划, 家长在家中也制定一些合理的计划, 如作息计划、去游乐场所的出行计划等, 逐渐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三、家园互动信息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家园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的过程中, 家园必须要互通信息, 这样家园双方才能够对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了如指掌, 同样教师也能够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发现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收获或者是困惑。以前刚工作时我们一般是利用任务本进行记录, 幼儿散学后把任务本带回家, 家长从任务本上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现在我们充分利用网络, 把每天的任务发到家园互动网上, 任务的内容、要求、完成时间、完成注意点等都可以写得清清楚楚, 我同时鼓励家长把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后面跟帖, 家长们有的介绍好的做法, 有的介绍失败的体会, 这些信息作用不仅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情况, 也能够给其他家长提供帮助, 家园的信息互通, 让孩子任务意识的培养获得了质的突破。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11
关键词:幼儿;传统游戏;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27-01
传统游戏,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灵活自由。它一般不受空间限制,特别是所需玩具,材料,器械等简便,花费低廉;同时传统游戏易学易玩,有角色情节,儿童在游戏中情绪高涨,乐而不厌。因此,我们将诸多的传统游戏活动引入幼儿园的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祖国文化丰富与优秀的同时,培养孩子爱祖国文化的民族意识。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相互合作,在宽松的氛围中,活动兴趣自然而然的被充分调动起来,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我们发现它的教育价值后,就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重视情绪智力的发展,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活动氛围
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其情绪变化往往受到游戏活动的制约,幼儿情绪常是随着游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游戏活动通过假设情境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情绪体验。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情绪智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参与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如游戏《我是木头人》,又如娃娃医院的“医生”和“病人”,都需要有很强的自控力。在幼儿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但在游戏中能长时间注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控制力。因此在游戏中幼儿会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模仿和学到的行为习惯、经验通过游戏表现出来。
二、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日常生活中的合作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合作行为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如午睡后整理衣服,翻出领子,拉拉链等孩子一个人往往很难完成,我经常让幼儿互相检查并整理,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了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
2、让孩子多玩合作性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时,合作的机会很多。例如(类似石头、剪子、布)我们把幼儿分成红蓝两组,每组推选一位队长商量自己这个组准备当什么,然后听口令一起做动作,双方根据规则确定谁抓谁。在这个游戏中,要求每组幼儿做的动作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就输了,所以他们必须与小组成员进行很好的协商与合作。在这个游戏中,每一位幼儿都很清楚他们在为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结果成败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在商量时,他们会自觉围成一圈,为了保密大家把头靠在一起,小声的商讨,还不忘问一句“我们组当什么都知道了吗?”在活动中他们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时也都全力以赴。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倾听他人、容忍不同的意见,接纳他人想法、轮流参与以及向他人表达胜利的喜悦等。
3、在解决困难中学习合作
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分工与交流,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常以攻击性行为或者告状的形式来解决,遇到困难总是来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所以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制造一些矛盾,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的能力。
三、在游戏中挖掘幼儿的潜力是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有力保证
结合不同年龄班的实际状况,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从小班到大班每个孩子所处环境不同,结果导致了创造想象程度的差异。我建议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小班幼儿想象力发展水平很低,我们应从记忆表象的积累入手,启发幼儿多看、多摸、多动,积累感性经验。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创造的潜能也在提高,为此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变式,启发幼儿发散思维,促进其创造想象的发展。中班阶段是创造潜能发展的最佳阶段,思维最活跃,没有思想负担。大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将游戏赋予了一定的情节,想象的逻辑性、独立性、新异性均有明显发展,教师应不断给予引导。
四、建立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亲子关系
父母、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们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父母、老师不失时机地以赞美、鼓励的语言同孩子说话,孩子会感到很亲切,从而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只要孩子对老师、父母产生信任感,彼此间的合作就会顺畅得多。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篇12
关键词:利用,户外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和阳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纲要》还规定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小时。可见把幼儿体质的发展放在首位,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现状分析
1.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游戏材料单一,教师自制材料积极性不高;
3.角色游戏材料的调整不能适应幼儿游戏的需要;
4.教师总考虑安全问题限制幼儿,幼儿游戏自主性受到教师的限制。
5.幼儿游戏时跟随教师一起游戏没和同伴建立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理论的依据
我国幼教专家对游戏材料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89年指出,幼儿园应从儿童游戏的需要出发,为开展各种游戏设置必要的玩具。玩具的数量最少应能供给一小组(6个左右)儿童玩的需要;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1998年研究表明,游戏材料的搭配对儿童的游戏具有定向作用。
三、利用户外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满足幼儿合作的需求
1. 原始材料、半成品材料、辅助材料等位幼儿提供合作的空间
幼儿园在固定一个区角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材料,如圆木桩、长木条、长短不一的长方形板块、废旧的油桶、轮胎、沙子等,幼儿可利用这些材料合作进行拼搭,有的搭成小房子,有的搭成跷跷板,还有的搭成小桥,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2. 教师与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制道具,充分体验“做”与“玩”的成就感
幼儿通过参与制作玩具和玩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聪明才智,教师和幼儿利用收集来的饮料瓶、纸箱、纸盒、薯片筒、做成形象生动的幼儿可操作的游戏道具,有龙舟、保龄球、投篮筐、大小鞋、爬爬卷、小推车、彩条瓶等。
3. 幼儿园购置的材料为幼儿合作游戏提供保障
我们为幼儿投放了攀爬架、海绵棒、手推车、风火轮、大滚筒、跳绳、口袋、球等,幼儿之间互相商讨分工,创新各种玩法。如幼儿把海绵棒搭成彩虹桥,练习钻、爬能力,又把海绵棒拼搭成小桥,合作练习跨越、蹦跳能力等,幼儿在一起游戏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以幼儿为主体自主选择伙伴与材料进行自主游戏
为了改变传统游戏中老师说玩什么就是什么的现状,我们给幼儿一定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建立了合作的意识并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三)混龄游戏以大带小重视合作能力培养
游戏中年龄大的孩子通过帮助年龄小的孩子获得快乐的体验,而年龄小的孩子在游戏中有更多机会模仿大龄幼儿游戏,得到大龄儿童的帮助,在活动中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丰富多彩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意志,激发幼儿合作潜能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把有限的场地进行分工,各班有固定的区域,另外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恰当地安排室内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提供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喜欢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各取所需,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玩具、活动方式,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为完成一定的任务,需要遵守游戏规则,需要控制、协调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和责任感都得到增强,同伴之间友好交往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如游戏活动《赛龙舟》,培养了幼儿动作的连贯协调性、需要有集体观念,以及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游戏《打保龄球》,合作分工明确,动作协调、手眼一致,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各种能力及意志品质都得到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教师做的多,幼儿参与制作的少,今后我们会逐渐增加幼儿的参与量,多为幼儿提供制作的机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随自己的意愿制作各种玩具。
2.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能力。游戏过程中教师管住嘴,管住手、睁开眼睛、竖起耳朵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
3.以点带面发动家长参与收集与制作游戏材料,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把家长请进来与幼儿共同游戏,更能体现亲子合作游戏带给幼儿更多的成功与愉悦。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89年.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推荐阅读: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09-27
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09-20
幼儿竞争意识的培养08-21
幼儿集体意识培养07-12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07-22
幼儿探究意识培养10-25
幼儿创新意识培养10-26
幼儿分享意识培养策略06-07
怎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07-10
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研究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