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精选11篇)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1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子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年级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幼儿拥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理解记忆思考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在操作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功,能够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孩子自信心!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2.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动手能力。
3.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4.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观察法:
三、研究对象:
小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起讫时间:
2011.9-2012.6
五、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
1.围绕研究课题,明确实施研究的方法。
2.围绕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学习。
3.做好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从思想上让家长产生认同感,对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
1.围绕研究课题进一步进行研究,做好观察记录。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6月)
1.整理、分析、归纳研究资料。
2.总结实践活动,撰写出课题论文。
3.成果展示。
六、预设成果:
论文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2
动手能力的词源是“hands-on”,其意思有动手操作的意思,还有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意思。0~6岁是幼儿运作敏感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会自主地反复尝试和学习各种动作。孩子们通过早期的尝试操作和对物体的摆弄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动手还包括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幼儿动手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对幼儿脑功能及智力的发展;在幼儿期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在对本园六个班级的三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做了一份家长问卷后,我们发现在自我护理、自我表达、自我表现等方面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理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虽然这样的问卷不足以反映孩子整体的动手能力,但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发现幼儿动手能力还是较为欠缺的,这其中的原因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就能发现,幼儿缺乏自我动手的机会,大人的万事包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儿童自我动手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如何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更加丰富完整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且急需解决的问题,除针对动手能力薄弱儿童加强家园沟通和指导外,我们发现利用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不断思考、尝试、查阅文献,结合区域活动的具体内容,现将我们在区域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策略和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适宜的材料投放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一)材料的适龄性
区域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存在着阶段性差异。以美工区为例,绘画常被小班幼儿视作一种游戏,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绘画的材料以及绘画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在使用操作工具时尽量避免使用硬笔,取而代之的是棉签、各种拓印材料等,丰富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提高其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材料的探索性、操作性
活动材料的探索性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之间的积极有效互动。例如,给幼儿几瓶装有不同颜色水的瓶子,让幼儿自己利用各种颜色来调,观察混合后是什么颜色,并了解为什么会产生变化,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让幼儿亲自操作、动手动脑的活动的前提就是材料的可探索性,也就是说材料的探索性是促进幼儿进行动手动脑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
二、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区域环境,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一)扩大区域功能
区中区———将美工区融入各个区域中(材料)
区域中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让区域活动动起来!如角色区的“丫丫发廊”,制作各种发型;幼儿尝试给“娃娃”制作纸质的卷发,并尝试给卷发染色。还有尝试在表演区内制作一些表演的道具或者面具。与此同时,如何让幼儿的操作从被动的老师投放转变成自己主动搜集操作,成为我另一个努力和思考的方向。教师的中期引领是很重要的,老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帮助幼儿丰富操作探索的内容,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让幼儿发现问题也是促进其进一步探索操作的原动力。
(二)环境创设,还原生活,贴近生活
幼儿早期的学习往往是从对生活的模仿中习得的,幼儿喜欢真实且贴近生活的东西,比如我们在“点心店”里面投放两种操作材料,一种玩具类的仿制餐具,一套真实的餐具,我们发现仿制的玩几天就被抛至一边无人问津。总结我们在创设区域环境时,应尽量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幼儿创设真实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了外在的大环境,还包括了幼儿的操作材料。幼儿与区域环境之间很难形成长期有效的互动。
三、设立区中区
细化区域内容,完善区域设置,结合前期美工区的经验,为了在区域活动和动手能力之间做到有效地平衡,特设置了区域中的区域。以表演区为例子:生活中真正的舞台不仅仅只局限在台前,台后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于是联想到了化妆间,在原有“小戏台”的基础上分隔出一小块区域作为化妆间,每次一组幼儿进入该区域后会有1~2名幼儿进入化妆间,从事舞台的道具、物品的制作或者化妆师的工作,完成工作后或者想去表演时可以在本区域活动内部和同伴协调工作,也就是说允许幼儿在自己的区域活动进行自主的选择。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有效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途径,在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上有其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发挥区域活动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才能引领孩子们不断前行!
摘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游戏的重要途径,为幼儿有效开展“做中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的引导,加之投放适宜的材料,创设幼儿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设立“区中区”等,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幼儿,动手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浅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篇3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幼儿在游戏中最能体现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且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幼儿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前提条件。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手的动作是在大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只有大脑支配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协调,才能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孩子,可见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那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动手能力,既符合幼儿的天性又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意义
幼儿在园的教育离不开游戏,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的,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
游戏不仅仅能满足幼儿自身活动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活动,感受到愉快、兴奋,能发展各种动作能力,幼儿在游戏中摆弄各种玩具,可以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幼儿在游戏中离不开各种玩具和替代物,从中加深对一些物质性能的认识。在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要用语言进行交流,因而语言得到发展。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智慧、能力、情感、意志等,幼儿在游戏中要遵守一定规则,与伙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幼儿在游戏中有很多色彩鲜艳的玩具,并在游戏中学习布置环境,对美产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扮演角色,获得艺术的体验。游戏对幼儿美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幼儿的一日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是促进他们发展的重要活动。游戏通过为幼儿提供学习有关自我、别人和环境方面知识的机会,直接促进了幼儿全面的发展。游戏给了幼儿想象、探索和创造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可以享受游戏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和验证已有的生活。
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經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而且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幼儿玩结构游戏,如拼图游戏。让幼儿在这些游戏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实现他们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培养他的动手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能使幼儿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因而我们都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一)在幼儿园游戏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杨振宁博士在对中美学生的调查比较中,很中肯地指出,中国的幼儿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和剔除,不善于提出问题,崇拜权威。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应更加满足孩子的动手动脑的需要,在动手动脑探索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动手,养成爱动脑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来让幼儿学习相应的动手能力,如在玩户外游戏时可以训练幼儿的抓、握、倒、挤、夹、敲、剪等。创设角色游戏如穿脱和整理衣服、梳头、洗脸、洗手帕等;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可以扫地、擦桌子、切水果、分碗筷、收拾玩具、拔草、浇花等,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游戏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二)在家庭游戏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游戏活动中,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家可以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操作材料时,不但要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开发幼儿智力。积木等看起来简单的玩具,孩子百玩不厌,因为这些玩具有着无穷的组合和变化的可能,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搓、捏橡皮泥的活动,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橡皮泥在他们的小手摆弄下,可以变成千姿百态的小人和小动物。家长在孩子动手操作活动中,千万注意不要用过多的清规戒律束缚孩子,更不要包办代替,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设计、布置,自己独立思考,让孩子自己多动手。
室内游戏活动中,家长可以给幼儿准备各种积木、动物玩具等,让幼儿动手动脑操作,也可利用废旧无毒的安全物品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玩具。在室内游戏活动中,用筷子也是对幼儿动手训练的一种不错的方法。孩子天性喜欢玩沙、玩水、玩土,水和沙没有形状,可以任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去摆弄、去创造,因无穷无尽的变化而产生乐趣,可以说这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最理想的“玩具”。
幼儿活动离不开游戏,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幼儿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戏中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与学习欲望,更好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因此,让孩子学会友好交往,是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如今社会家庭模式大多是“6+1”的比例,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长们都是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让他们在一个巨大的保护伞下成长。所以,大多数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不断膨大,容不下别人,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经常与他人产生冲突,不会化解矛盾。这个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容忽视。小班的新生第一次从家庭生活步入集体生活,每个幼儿都开始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所以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小班抓起。而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特别感兴趣的活动,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运用游戏手段从小班幼儿开始加以培养,能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成熟和发展打下基础。
(一)促进幼儿交往的丰富多样的游戏类型
1.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结构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幼儿间的合作,它需要幼儿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而且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合作方式,最终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2.角色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这种以游戏中的角色进行的交往能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它为幼儿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实现。
3.体育游戏
很多体育游戏带有比赛、竞争的性质,这就需要孩子互相配合合作才能完成。
4.音乐游戏
是以唱歌、跳舞、音乐欣赏为基础设计的游戏,在不同的音乐游戏情境中以角色身份进行交往开展游戏。
5.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故事童话等作品中角色的再现,角色间要相互配合要有集体性,提升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合作能力,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
(二)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具体措施 1.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基本的礼貌用语。
幼儿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在园生活中,经常是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这种事情好像很多,也许大多数老师都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样怎么能交到朋友呢?所以基本的同伴交往要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幼儿性格上较胆怯,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也知道该说对不起,但却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所以总是不主动去说,这样如果老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永远不会获得做错事主动道歉的礼貌习惯,还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孩子的交往能力,使他没有朋友。那怎样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呢?如何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我刻意去扮演一个“冒失”的老师:组织排队时手臂“不小心”碰到孩子、给配班老师递东西时掉在地上、游戏时“故意”与孩子发生轻微碰撞。。每当“意外事件”发生时,我都第一时间微笑着主动的去道歉,在得到原谅时我都主动的跟孩子拉拉手,或者拥抱一下;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碰到自己犯错误时,已经渐渐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主动道歉,接受别人道歉时也会说“没关系”。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礼貌用语的正确运用,使我班幼儿的友好关系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趋势。
2.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交往中的良好行为
在幼儿园里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孩子间“告状”的声音总会此起彼伏的出现。有些幼儿占有心理很重,什么东西都爱往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如“他不跟我玩”、“他使劲在我耳边大声喊”、“他的玩具不借给我”等等,这是幼儿交往中最易产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而我会利用各种方法:故事、儿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
首先,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只有一个玩具,两个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游戏的玩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人一起玩”等。然后请幼儿讨论并说一说他们应该怎么做,接着请幼儿表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模仿表演活动中练习与运用商量用语。了解交往中的良好行为如轮流、互相交换、妥协等。
另外,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玩玩具时,我会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用平等友爱的笑容和语气与她们一起合作建构,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幼儿做作出了初步的分享行为后,如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生日,当“小主角”说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带来了大蛋糕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的话时,我定会给予积极的赞赏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一定的自豪感,逐渐形成内化的分享意识。早上入园、下午离园时,我也更会面带微笑主动热情的与孩子和家长问好、告别。久而久之,渐渐地带动了幼儿的热情,激发了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
最后,我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的表演角,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如:小朋友到娃娃家玩,教师扮演主人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做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了解到“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慢慢的孩子们学会了谦让,提高游戏的协作性。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到后来的合作着玩,幼儿玩得自在而融洽,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5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负责人:吴银娟
课题类别: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课题批准号:JQ(2009)G26 工作单位:酒泉市瓜州县第一幼儿园
原课题组成员:史秀玲、赵秋爱、李海燕、王春、李永艳、聂红清、吕娟、杨瑞娟
现课题组成员:赵秋爱、王春、吕娟、杨瑞娟、吴海蓉、康婷婷、杨蕊馨、郭晓雯、王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石。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能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还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翻阅几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文章较多,但大多数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合作的意义,涉及具体操作措施、策略研究的则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比较笼统、零碎,而从各类游戏入手系统地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更是不多。因此,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的空缺,并对我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 合作意识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就是让孩子学会了一种受用一生的本领。
2.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还能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
3. 精心设计合作游戏,努力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以不同的游戏内容吸引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玩与合作玩的不同感受,逐渐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才能较快达成目标,理解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
4.具备合作精神是合作素质形成的前提,就是让幼儿产生合作愿望和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能让整体活动得以进行,并不是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若想集体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需要每个人向同一方向努力,使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目标为重点研究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直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在游戏活动时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探索其有效性,尝试其研究的价值,为此课题组研究的任务是: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理论修养。
2.如何在各个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创建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意识,充分展现个性,从而提高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性。
3.在游戏活动中大胆应用园本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材料,在游戏活动中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网络,并形成一定的应用模式。
4.在教学游戏活动和日常游戏活动的组织中,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挖掘、创编游戏活动的能力,也满足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
6.通过研究,将适合大、中、小班的游戏活动,加入到园本课程中,丰富园本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各种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有关的论文、论著、图片资料,了解最新合作教育的研究动态,汲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了解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正确理解“合作”的含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观察法: 通过在自然情境和教师有意创设的情境下对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强调观察时的记录,除教师书写的合作游戏外,侧重观察工具的使用,如照片等的收集整理,让更多的人通过资料共同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来,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共同为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
3.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诊断、加以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二)研究的过程
1.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户外游戏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游戏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探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指导策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将共性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3.对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的,我们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并组织老师交流经验,不断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4.以深入班级观察、记录区角活动案例为依据,然后再对研究内容按层次、分阶段进行研究,逐步提高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从而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建构起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大、中、小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情况,我们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区域自选游戏和特色游戏活动中探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方法、途径、手段。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将合作意识的培养融入一日的教学活动,优秀课例的出现进一步充实了园本课程。
为了更好的诠释课题《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全园的老师刮起了一股只要游戏合适,就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龙卷风。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许多优秀的课例涌现出来:如:《乌鸦喝水》《喜羊羊和灰太狼》《认识时钟》《熊和石头人》《对不起,没关系》《单双数》《有趣的磁铁》等等。这些优秀的课例加入,为我们的园本课程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让园本课程更加多样化。
2.各班特色区角游戏开展有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成效显著。
区角游戏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区角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我们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活动的内容。
(1)在小班开展的“特色粘贴”活动时,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碎毛线、皱纹纸团、落在地上的花瓣开展活动。介于小班的孩子各个方面发展的情况,我们采取了2-4名幼儿粘贴一幅作品的方法。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为幼儿降低了难度。在本学期开展的“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区角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本领大”“可爱的春天”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自己粘贴桃花,集体制作一棵桃花树;两人合作粘贴蝌蚪,集体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这样既让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美化了室内环境,更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2)在中班开展的区角特色游戏有“废纸加工厂”、“神奇妙妙屋”、“玉兔京剧团”、“美食一条街”和“照照镜子”。“废纸加工厂”中我们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废纸进行再加工,制成不同的纸塑作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将全班的孩子分成四组,一组撕废纸,一组泡揉废纸,一组给废纸造型。剩下的一组给纸塑作品涂色。“神奇妙妙屋”是让幼儿合作装饰石头,一组幼儿洗石头,一组幼儿画石头,一组幼儿给石头画上色,一组幼儿在石头上刷漆。在这个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玉兔京剧团”、“美食一条街”和“照照镜子”则是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3)在大班开展的区角特色游戏有“口风琴小乐手”、“奥尔夫音乐”、“电子琴合奏”。在 音乐声中,幼儿按组拿不同的乐器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看指挥,合作起来奏出美妙的节奏乐,合作中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4)中大班有两个班开展了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绘本的区角活动——“小小绘本屋”。孩子们分组后,一组画故事中的角色,一组给画好的角色过塑,一组剪角色,一组画背景,一组在背景上粘角色,最后由老师装订成册完成绘本。
我们在区角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及能力的效果显著,成果丰硕,得到了县级部门的大力肯定,多次迎接上级观摩团和周边幼儿园教师来园参观学习。3.日常教学活动中合作游戏开展有序,提高了幼儿合作意识。有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是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不能替代的、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园本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我们提供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设计有利于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兴趣发展能力、突出个性的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内容。
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依据故事情节和诗歌内容玩角色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魅力;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对唱、合唱、表演唱等方式表现歌曲,用集体舞蹈的形式展现合作带给大家的视觉美和听觉美的享受;在体育活动中,以接力赛、小组赛、两人合作、多人合作、师生合作和家幼合作等形式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感受合作带来快乐同时提高了幼儿肌体的能力;在数学、科学和社会活动中,把小组讨论、小组操作、小组竞赛和集体合作的活动模式作为活动的首选模式,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感受的合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方便,从而发展其社会性。
4.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我们幼儿园工作的又一大亮点,也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结合国家大事、季节特点、重要节日和园内的工作行事历,不定期的组织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1)在春季举行幼儿运动会,让幼儿在激烈友好的氛围中,通过与同伴合作或与家长合作的形式参加竞赛,以自己和他人的共同努力合作完成游戏并获得奖品的方式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2)在清明节组织幼儿步行到“红军纪念塔”扫墓。在行进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只有跟好队,和上他人行进的速度才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在扫墓活动时,幼儿只有听教师的口令,按顺序献花才能让扫墓活动顺利进行。
(3)以多样的节目迎接“六一”的到来。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幼儿参加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大型团体操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节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节目的基本动作,听旋律表现音乐。在排练和表演节目的过程中,了解团体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和别的幼儿合作才能更好的达到演出的效果。
(4)在国庆节组织幼儿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合作绘画十几米长的画卷,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5)从2011年开始,我园在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全园教职工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比赛。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游戏时也有意识将游戏规则趋向于合作。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他们的合作意识有了提高。
5.提高家长认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我们充分利用每学期两次家长会,通过读文章、举实例,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2)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丰富,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公开课教学,实践活动包饺子和做杏皮、庆元旦晚会、班级组合画等。还有全园性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广播操比赛、故事表演大赛、家园同唱等。这些活动使家长逐渐意识到合作对幼儿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科研,加强家园互动,更增强家长和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成果汇集
1.大、中、小各班的教师设计的合作游戏和活动观察记录。2.大、中、小各班进行游戏活动中的图文资料。3.论文、课例发表或获奖,教师教学获奖。
(1)吴银娟:论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发表于《甘肃教育》2012年7月第13期。论文《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发表于《当代教学杂志》2013年1月第1期。论文《巧用IBM游戏,让幼儿感受音乐》发表与《酒泉教育》2012年6月第六期。
(2)王春:论文《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发表于《甘肃教育》2012年8月下第16期。
(3)杨瑞娟:论文《发挥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魅力》发表于《教育学文摘》2011年10月。
(4)吴海蓉:论文《丰富幼儿情感世界,让爱伴随幼儿成长》发表于《酒泉教育》2013年第一期。
(5)吴银娟: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在传统游戏活动中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一文,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6)赵秋爱:撰写的“两基”迎国检征文《倾心于孩子的今天,着眼于孩子的明天》荣获三等奖,论文《营造氛围 家园共促小班幼儿健康成长》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7)王春: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一文,荣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8)吕娟:撰写的《浅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2012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论文《多媒体教学在主题活动中的运用》一文,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
(9)杨瑞娟:论文《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究》一文,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论文《鼓励——促进幼儿规则教育的“棒棒糖”》一文,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评为一等奖。
(10)吴海蓉:撰写的《在美工区角中合理投放乡土材料的几点做法》获得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市级二等奖。
(11)吴银娟:课件《神奇的小火车》在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省级三等奖。
(12)吕娟:课件《小猪旅行记》在2012年第六届全国幼儿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国家级二等奖。
(13)吕娟:课件《小花籽找快乐》在2010年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甘肃赛区三等奖。
(14)吴银娟老师在2011年被评为瓜州县幼儿园音乐学科带头人、杨瑞娟老师在2012年被评为瓜州县幼儿园学科带头人。
(15)吴银娟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kidsmart小小探索者项目软件与园本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鉴定通过。
(16)吴海蓉老师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工区角活动的研究》结题。
(17)赵秋爱老师荣获2012年县级先进幼教工作者。(18)王春老师2011、2012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幼教工作者。(19)王春老师获得在河西学院举行的“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2)”的结业证书。
(20)吴海蓉老师2011年获得县级模范班主任称号,2011年获得县级语言学科带头人。(21)吴银娟老师2012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22)郭晓雯老师被评为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组联工作会议会务工作先进个人。
六、研究成果分析
1.“民主合作式”的关系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教师之间采取合作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组教师与其他教师始终保持主题式的对话关系,教师、家长及社区之间形成研究共同体,保持相互“协作”与“支持”,这种合作使整个研究制度具有“民主”的意义,“研究共同体”的关系更显和谐与默契。
2.现场观摩活动与研讨是教师普遍欢迎的且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方式。定期召开观摩与研讨,是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题组成员,我们在研究中进行具体的活动,全园老师一起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作为,对教育的理解、遇到的问题以及试图尝试的方案,一起分析问题、讨论方案,发挥集体的智慧,开拓大家的视野,提高大家的成就感。
3.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设计的游戏让幼儿的能力得到锻炼,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带动了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七、课题的反思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6
一、使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者
二、研究型教师的几点要求:
1、坦诚,是开始研究的大敌,在大家还磨不开情面时,害怕暴露问题,相互缺乏信任时,害怕别人瞧不起,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把个人的得失,反思当众说出,教师敞开心扉。
2、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倡公开交流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7
根据我班的特色和我的子课题, 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每周一下午都安排折纸活动, 使幼儿从欣赏到独立, 折出比较简单的作品, 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对折纸活动的看法。
一、折纸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开展折纸活动, 小班幼儿对纸工产生好奇:为什么一张纸经过老师的手摆弄一下就会变成小动物。在进行活动时, 有的幼儿对老师枯燥的讲解根本听不进去, 有的幼儿耐心有限, 要么折了一点没有进展就不耐烦了, 把纸一扔干别的事情了, 要么干脆撕纸, 还有的幼儿就坐在位置上等着老师帮忙。一个活动下来, 效果不理想, 因此, 一定到选择合适的素材。例如, 我第一次上折纸欣赏活动的时候, 刚开始幼儿都很好奇:一张小小的纸怎能变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宝宝, 但渐渐就失去兴趣, 于是我马上又出示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造型, 既是幼儿生活实践中常能碰到的, 又因造型奇特生动活泼, 适合幼儿的“口味”, 很受他们欢迎, 如小兔子、花朵、星星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具及言语的刺激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折小鱼时, 我说:“大海里的小鱼越来越少了, 我们一起来折些小鱼并把它们送回家吧。”如果是折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动物, 则可以运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另外, 教师还要进行生动有趣的指导, 一次, 我把对折好的三角形当成小狗的小脸, 请小朋友将三角尖朝下, 变成小狗下巴, 将两边的角往下折, 变成小狗的耳朵, 然后添上眼睛、鼻子。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指导下, 一步一步折出小狗, 虽然有的小狗耳朵大了, 有的小狗眼睛一只上一只下, 但他们还是很开心,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做的小狗,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我们要抓住孩子身边的小事, 形成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我们要在耐心、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 随时随地洞悉和了解孩子现阶段感兴趣的事情和幼儿生活中随机、偶然发生, 并伴随其浓厚兴趣的事物, 及时抓住教育的时机。
记得在一次折纸特色活动中, 我请他们对角折, 有的小朋友折来折去折了许多次还是不会, 确实是能力不够, 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地讲解, 传授技能, 一步一步地从“我不会”走向“我会”。有的小朋友不想做, 以不会为借口, 对这样的小朋友, 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只要他去做了, 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幼儿说的“我不会”, 而是要鼓励他大胆尝试。
三、注重个体差异, 促进每一位幼儿能力得到提高
每位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 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如何对角折时我发现, 大多幼儿都无从下手, 尽管老师已经示范了很多遍。这时, 个别指导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动手能力较落后的幼儿, 应当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也可以请折纸能力较强的幼儿给他们当小老师, 给予他们信任、宽容、关心、爱护, 及时发现鼓励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共同发展。
在活动中我发现, 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 适当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折三角宝宝时, 我请幼儿为三角宝宝添上眼睛和嘴巴, 先进行示范, 然后鼓励他们自己想象, 发挥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当幼儿自己创造出新的作品时, 把他的作品拿给大家看, 并给予表扬和支持。
四、注重评价, 体验成功
由于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 因此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 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 及时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如我们班的琦琦小朋友, 一有困难就产生挫败感, 以至于不敢大胆折, 我就利用其他的彩色纸示范讲解, 让他先折出简单的图形, 使之有成功感, 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当幼儿不能顺利完成作品时, 教师应首先给予鼓励和赞许, 再启发和引导, 如“你真棒”、“真了不起, 老师真佩服你”、“那你再仔细看看, 后面该怎么做”、“老师相信你肯定行的”。然后让孩子自己主动观察和思考, 完成作品, 还可以按情况给予适时帮助。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8
关键词:区域;幼儿;动手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在跟家长聊天时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共鸣:现在的小孩太聪明,但是动手能力却较弱。究竟什么是动手能力呢?
动手能力的词源是“hands-on”,其意思有动手操作的意思,还有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意思。0~6岁是幼儿运作敏感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会自主地反复尝试和学习各种动作。孩子们通过早期的尝试操作和对物体的摆弄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动手还包括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幼儿动手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对幼儿脑功能及智力的发展;在幼儿期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在对本园六个班级的三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做了一份家长问卷后,我们发现在自我护理、自我表达、自我表现等方面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理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虽然这样的问卷不足以反映孩子整体的动手能力,但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发现幼儿动手能力还是较为欠缺的,这其中的原因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就能发现,幼儿缺乏自我动手的机会,大人的万事包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儿童自我动手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如何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更加丰富完整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且急需解决的问题,除针对动手能力薄弱儿童加强家园沟通和指导外,我们发现利用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不断思考、尝试、查阅文献,结合区域活动的具体内容,现将我们在区域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策略和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适宜的材料投放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一)材料的适龄性
区域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存在着阶段性差异。以美工区为例,绘画常被小班幼儿视作一种游戏,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绘画的材料以及绘画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在使用操作工具时尽量避免使用硬笔,取而代之的是棉签、各种拓印材料等,丰富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提高其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材料的探索性、操作性
活动材料的探索性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之间的积极有效互动。例如,给幼儿几瓶装有不同颜色水的瓶子,让幼儿自己利用各种颜色来调,观察混合后是什么颜色,并了解为什么会产生变化,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让幼儿亲自操作、动手动脑的活动的前提就是材料的可探索性,也就是说材料的探索性是促进幼儿进行动手动脑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
二、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区域环境,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一)扩大区域功能
区中区——将美工区融入各个区域中(材料)
区域中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让区域活动动起来!如角色区的“丫丫发廊”,制作各种发型;幼儿尝试给“娃娃”制作纸质的卷发,并尝试给卷发染色。还有尝试在表演区内制作一些表演的道具或者面具。与此同时,如何让幼儿的操作从被动的老师投放转变成自己主动搜集操作,成为我另一个努力和思考的方向。教师的中期引领是很重要的,老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帮助幼儿丰富操作探索的内容,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让幼儿发现问题也是促进其进一步探索操作的原动力。
(二)环境创设,还原生活,贴近生活
幼儿早期的学习往往是从对生活的模仿中习得的,幼儿喜欢真实且贴近生活的东西,比如我们在“点心店”里面投放两种操作材料,一种玩具类的仿制餐具,一套真实的餐具,我们发现仿制的玩几天就被抛至一边无人问津。总结我们在创设区域环境时,应尽量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幼儿创设真实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了外在的大环境,还包括了幼儿的操作材料。幼儿与区域环境之间很难形成长期有效的互动。
三、设立区中区
细化区域内容,完善区域设置,结合前期美工区的经验,为了在区域活动和动手能力之间做到有效地平衡,特设置了区域中的区域。以表演区为例子:生活中真正的舞台不仅仅只局限在台前,台后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于是联想到了化妆间,在原有“小戏台”的基础上分隔出一小块区域作为化妆间,每次一组幼儿进入该区域后会有1~2名幼儿进入化妆间,从事舞台的道具、物品的制作或者化妆师的工作,完成工作后或者想去表演时可以在本区域活动内部和同伴协调工作,也就是说允许幼儿在自己的区域活动进行自主的选择。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有效地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途径,在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上有其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发挥区域活动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才能引领孩子们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9
导读: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班(3—4岁)幼儿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往往缺乏主动性,胆小、懦弱,做事情常常依赖于成人的帮助。这是由于3—4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这一时期又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生活环境改变了,在各方面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感到诸多不适应。除此之外,幼儿缺乏自信心,缺乏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实践证明: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忽视对幼儿包括自信心在内的心理品质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自信心培养的意义所在,但又往往缺乏具体方法,无从下手。
(二)随着幼教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已逐步树立了目标意识,注意结合幼儿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但是,如何将目标指向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活动及目标与游戏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目标与游戏活动的结合点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旨在寻找一个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二、理论依据
第一,小班(3—4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
第二,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3—4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要对幼儿实施以自我服务能力、良好卫生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等为内容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
三、实施过程
(一)观察评估幼儿最初的自信心水平。
开学初,在对班上幼儿情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评估依据。评估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是实际观察,从实际中来;二是参照借鉴有关幼儿自信心评价的指标。观察评估力求全面、准确,并具一定代表性。
试点班老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中包含自信心因素的方面进行了观察评估,对幼儿在自信心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
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具体表现在减少集体组织的活动,减少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把幼儿从束缚的空间、时间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自选玩具、自由结伴、自由交谈的活动。
(三)挖掘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
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表达或表现自我;娃娃家、小医院、美发厅等角色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与同伴交往、大胆想象;在“玩玩做做”的活动中,幼儿是否能运用材料大胆表现、创作等等。
(四)创设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1。在环境创设上,遵循把环境创设作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的原则,注重活动室环境布置与有关自信心的主题结合,突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内容。
如“好孩子自己走”、“我会吃饭、我爱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教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给幼儿粘贴小红花或幼儿熟悉的小标志及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等,增加趣味性。
2。在精神环境创设上,鼓励幼儿自选活动,以自主、自愿为原则,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活动。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应以肯定与信任的态度对待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这是形成幼儿自信心的关键。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注意运用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自我价值的积极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等无声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例如,一名幼儿偶然来到语言角,她学着别的小朋友,从布口袋里拿出几个手指偶,套在手上,不连贯地讲起来。老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就走上前去,充分鼓励她说:“你讲得真好,老师真爱听!”小女孩受到了鼓励,忽然扬起头,高兴地说:“我最喜欢讲故事啦!”幼儿的一个随意行为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便得到了强化,幼儿从这种鼓励的态度中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3。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区,投放游戏材料。
(1)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将拼插玩具当做“话筒”,举在嘴边,非常投入地“演唱”,从而了解到幼儿有表演的兴趣和愿望。于是,用皱纹纸为幼儿做成美丽、鲜艳的百褶裙、头花儿等装饰品,用废旧纸筒、布头儿制作成“话筒”,把幼儿熟悉、喜爱的歌曲和儿歌串录下来,并找来响板、撞钟、铃鼓等小乐器。这样,“小小舞台”诞生了。新增设的表演游戏角,充分给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条件。
(2)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同样是玩建筑游戏,大班幼儿能分享、合作、共同协商来建构,而小班幼儿由于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则以独立游戏、平行游戏为主。因此,在小班(尤其是第一学期),教师把积木分成几筐,用纸制的小建筑帽或小脚印等标志控制幼儿人数,使到建筑区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一份数量充足的建筑材料,并给幼儿投放小汽车、小树、花、人物、动物等辅助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3)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
开学初,一名幼儿来到穿珠组,由于他拿的线绳头部散开了,他穿了半天没穿上,扭过头对身后的老师说:“我……想回家……”这表明游戏材料与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的难度,幼儿经过努力未能完成,活动本身没有给幼儿带来快乐与满足,因而幼儿变得担忧和焦虑。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是让幼儿能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成人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感。同时,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有难易之分,如“小巧手”组,教师根据幼儿小肌肉的发展水平,投放沿直线剪“”(窗帘、拉花)、沿斜线剪“△”、“△△△”(小草),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造型简单的轮廓线,如小鸡、小鱼、小房子等,包含直线、斜线甚至弧线。教师在尊重幼儿兴趣、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适当进行引导。
四、认识体会
第一,合理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是使游戏成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基本保证;
第二,注重挖掘、分析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是使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得以落实的主要途径;
第三,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幼儿置身于丰富多采、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处在活动的主体地位,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并得到满足与愉悦,从而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10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宽阔的平台,能使幼儿从小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能力,为今后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那么,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促进小班幼儿积极交往
在小班,我们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表演游戏等。以角色游戏为例,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不同的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这种以游戏中的角色进行的交往能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它为幼儿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实现。如:我们设计的小班音乐游戏“蝴蝶和花”,就是让一部分幼儿扮演“蝴蝶”,一部分幼儿扮演“花儿”,“蝴蝶”随着乐曲的旋律变化,不断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儿”,“蝴蝶”和“花儿”在一起做抱一抱、拍一拍的动作,然后互换角色继续表演。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愉快地交流、合作,同时促进了其交往能力的提高。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也是如此,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小班幼儿找同伴或小组合作,共同商量,一起游戏,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让小班幼儿乐于交往
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好模仿等特点,他们比较喜欢玩“娃娃家”、“小医院”等角色游戏。因此,在创设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设置区角游戏的环境,既要考虑游戏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又要考虑不同游戏间的关联,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及合作。如:我们在小班就创设了娃娃家、娃娃餐厅、娃娃医院、玩具角等一系列的活动区域。活动室墙面也贴上了幼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合影,以及幼儿喜欢的动物图片,让幼儿消除紧张感,乐于去游戏。我们在设置“娃娃家”和“娃娃餐厅”时,既让两个区域相对独立,可以增加幼儿游戏的人数和机会,让幼儿游戏时能尽兴,又通过小隔断,留出让幼儿自由出入的“小门”,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随时调换角色投入到新的游戏中,从而增加新的交往机会。
三、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
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还要投放大量适宜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材料不仅要有可操作性,还要能促进幼儿交往的积极性,激发交往的兴趣。
(一)投放具有共鸣性的材料
幼儿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中,但他们仍会有一些共同的爱好。如男孩子大多都喜欢车,女孩子对洋娃娃感兴趣等。因此,虽然小班幼儿表达能力较差,不善于交流,但提供一些具有共鸣性的材料是比较容易拉近他们距离的。譬如当一个小男孩拿着一辆小汽车走进教室时,许多男孩子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过去,有的甚至还会问:“给我玩玩好吗?在哪买的啊?我也要去买。”所以,教师可以在自选区提供一些具有共鸣性的材料。
(二)投放具有合作性的材料
小班幼儿游戏时经常会随着外部环境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一般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缺少交往性。因而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则可增加一些“一个人干不了的材料”。例如一个饭兜,背后有一个搭扣,只需轻轻碰在一起就可扣好,但是一个人又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帮忙,促使幼儿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三)投放具有交流性的材料
小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对语言有着强烈的欲望,因而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更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电话机是幼儿喜爱的玩具之一,在活动中发现,只要娃娃家游戏一开始,电话机可是他们游戏的必备品,“喂,是某某吗?你在哪里啊?”“喂喂,是医院吗,我家宝宝生病啦?”等等,旁边的幼儿听了也会拿着电话或手机进行应答。虽然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整讲述,但是就连平时不愿讲话的幼儿也会在电话机旁忙个不停,可见电话、手机等玩具材料都能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交往。
四、重视游戏的指导与评价,提高小班幼儿交往的技能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幼儿的“告状声”,游戏活动时也是如此。有些幼儿占有欲很强,什么东西都爱往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如“他不跟我玩”,“他抢我的”等等,这都是幼儿在交往中最易产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重视游戏中的指导与评价,培养幼儿交往中的文明行为,让幼儿懂得谦让,提高交往的能力。
(一)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交往的钥匙,一个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孩子一定会博得众人的喜爱。如:我们设计了表演游戏《请、谢谢、对不起》,给幼儿创设“请、谢谢、对不起”三种礼貌用语的情境,使幼儿学会了简单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知道生活中常说“请、谢谢、对不起”才会受人欢迎。并且在一日生活中,老师和幼儿坚持使用礼貌用语和别人进行交流,积累幼儿的交往经验。
(二)鼓励幼儿探索和别人交往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交往时,首先要教会幼儿在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如我们设置了“走独木桥”的游戏,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了解不谦让造成的后果,在表演活动中对于有谦让行为的幼儿给予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设置两人或多人玩一个玩具的情境表演,让幼儿进行商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和别人一起玩的,什么样的办法最好,知道可以轮流玩,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体会与别人分享玩具的快乐;对幼儿游戏的过程进行现场录象,让幼儿更真实地看到自己是怎样与别人合作的,让孩子认识到蛮横无理、胆小怯懦是错误的交往方式,是不会找到好朋友的,从中总结出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我们还设计了“孔融让梨”、“小羊过桥”等表演游戏,让幼儿懂得谦让,并知道如何谦让;在玩户外游戏时,我们请幼儿先说说应该怎样玩?人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为巩固幼儿的谦让意识,还设计了“小熊请客”等游戏活动让幼儿体会到了在活动中与朋友进行交往、共同分享的快乐。
(三)重视游戏的评价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同伴间交往的快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地给予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点头,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会进一步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 篇11
关键词:日常生活;培养;动手能力
人的手指是大脑的“驻外”器官,大脑内部有与每一个手指相对应的“运动区”,幼儿手指的每一个运动都在刺激大脑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反过来,大脑的运动中枢调动了手指的运动,正是大脑活动中枢和手指动作反复作用,形成了手脑互相促进的循环。动手训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西方学者克洛韦尔曾说过:“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在动手拼拼、搭搭、拆拆活动中,能根据问题的变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条件及时地改变思维方法,并用创造性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为此,我园就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寓动手能力的培养于折纸、剪纸之类美工活动中
在折纸过程中,孩子不仅手在活动,大脑也在不断地进行活动。而且孩子开始的时候难以掌握折纸技术,只有经过反复练习,他才能从不会到会、从折不整齐到整齐、从不美观到美观。
剪纸需要灵巧精细的手部动作,学起来不是很复杂,关键是老师和家长要敢于把剪刀交给孩子,不要怕孩子剪伤自己和别人。积极的做法是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规则:3岁的孩子让他们随便剪纸片;4岁的孩子让他们按轮廓把图案剪下来……如此循序渐进。孩子学会灵活使用剪刀,不仅能使他们的手变得灵巧,也能使他们从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二、寓动手能力的培养于游戏活动中
幼儿游戏活动最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我们在给孩子选择操作材料时,不但要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击保龄球、抛接沙包、小棒夹豆等游戏,难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三、寓动手能力的培养于大自然和劳动中
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也是他们无限乐趣的源泉。幼儿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动物标本等事情而忘记吃饭。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在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培土、插花、捡花瓣、编草帽等活动。可以春天教幼儿扎风筝,并一块到野外去放;夏天教幼儿打水仗;秋天一块到野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冬天则让幼儿冻冰花、堆雪人。还可以带领孩子爬山、郊游,让孩子观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养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锻炼,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古人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正是儿童接触大自然一些活动的写照。
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要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我今年带的是中班,开学前幼儿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自己探索的欲望,遇到困难就退缩。于是,我利用小小值日生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从上学期就开始安排值日生,每组每天都有一个孩子值日。值日生在桌面游戏时,选积木、归放积木;吃点心时,拿饼干、分牛奶;操作活动前,拿操作材料;给自然角植物浇水。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不少,每个人都能自己整理玩具、叠被子、穿衣服;现在,我正在鼓励他们自己洗袜子与手绢,连家长都在感慨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飞速。
四、寓动手能力的培养于家庭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能力,还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长千万不要在有意、无意间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只有让孩子的双手受到应有的“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长应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有趣的、活泼的操作活动。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操作材料时,不但要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开发幼儿智力。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不断购买高档的新玩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其实,复杂新奇的玩具大部分只能给孩子短暂的刺激,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索然无味。可家长却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细节对幼儿的培养和锻炼:各种积木等看起来简单的玩具能使孩子百玩不厌,因为这些玩具有着无穷的组合和变化的可能,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搓、捏橡皮泥的活动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橡皮泥在他们的小手摆弄下,可以变成千姿百态的小人和小动物。家长在孩子动手操作活动中,千万注意不要用过多的清规戒律束缚孩子,更不要包办代替,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设计、布置,自己独立思考;如果孩子较小,也可提出建议,启发引导,尽量让孩子自己多多动手。
在家中,家长们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有的家长为了省事,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孩子在家要什么给什么,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其实,幼儿完全可以在家干一些生活小事,家长不必事事包办代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否则幼儿就不能明辨是非,家园表现不一,形成两面性,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有资料介绍,在美国,从婴儿一岁半起就培养其自理能力,他们的保育机构非常注重为婴幼儿提供和创设尽可能多的自我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先有动作,后有思维,过多地限制儿童运动,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也会影响孩子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实践收到了一些实效。幼儿对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但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培养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应该贯穿在其人生的整个过程中,而幼儿阶段的培养尤其重要。这需要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祖国的下一代才能“手巧心更灵”。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09-02
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06-17
在主题游戏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11-04
教学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06-03
用游戏来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能力09-12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09-27
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策略06-17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