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2024-09-22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共10篇)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1

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健康 成长

摘要: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人心。因此,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一、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一:3-4岁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是他们乐于操作、探索,于是我们教师安排了认识“冰”的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盘冰,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等方法探索冰的特征。孩子们在玩一玩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容易碎”、“滑滑的”。

游戏设计二:春天来了,我们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踏青,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孩子们在公园中奔跑玩耍,捉迷藏。

教师问:“那你们说春天来了吗?”幼儿说:“春天来了。” 教师问:“谁能说说春天在哪儿?”有的说:“小草变绿了,小树上长出叶子了。”有的说:“迎春花开了。”有的说:“天气不冷了。”有的说:“我看书上说燕子在春天会飞回来。”有的说:“在冬天睡觉的动物会醒来。”有的说:“那叫冬眠。” 教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哪些冬眠的动物在春天醒来吗?”有的说:“有青蛙、有熊、有蛇。”有的说:“还有乌龟。”有的说:“我上动物园时看见很多的小动物从它的房子里出来了。” 教师接着问:“我们出去玩时,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说:“不用穿棉衣了。”还有的说:“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反思与体会:在谈话中没想到孩子们把春天说的这么具体,并且情绪高涨,可见家长已经带孩子进行了观察或者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进行此项活动的信心。游戏设计三:玩色玩纸系列游戏,团纸拓印—小树开花了的游戏。开始我只是把它设计成“玩纸系列”之一,可当我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花”印在“黄花”上,花的颜色就变了感兴趣时,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设想,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去,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我添加了“变色纸”,“会跳舞、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感受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在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导。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游戏中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时,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的玩具,教师必须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幼儿在游戏中有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如两名幼儿同时要玩同一游戏角色或玩具互不相让,请教师给予裁决等。我们真正感受到: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其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等消极状态,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方式、方法,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体游戏活动为载体,要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2

一、在“自由”的游戏中形成规则意识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给孩子们自由, 并不意味着放任他们。当儿童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 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但她同时又认为:“纪律必须通过自由来获得。”这种纪律表现在秩序性方面, 自由也并非指对孩子的放纵。即在孩子的活动中要遵守自由制度, 避免限制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而只限于纠正孩子的那些不规矩的举动。

二、在有序的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蒙氏日常教育中的“关爱环境”, 主要是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周围那些有生命、无生命物体的美好品格, 从小养成美化环境、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有序摆放游戏材料, 给游戏材料进行归类, 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 还可以培养幼儿关爱周围学习环境的习惯, 符合蒙氏日常教育的理念。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养成按顺序摆放物品的良好习惯, 笔者做了一些材料的标记贴在游戏柜上, 比如将材料拍成照片, 有秩序地贴在游戏柜上, 这样不仅便于幼儿归纳收放游戏材料, 还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 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受家庭的影响, 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因此, 教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 教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 做好幼儿的表率, 有序地摆放物品、遵守公共秩序。

三、在互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游戏时的互动为幼儿提供了礼貌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 有些交往技能是儿童必须学会的。游戏时幼儿可根据时间、场所、对象的不同, 随时随地使用不同的问候语进行问候, 逐渐养成礼貌问候的习惯。如, 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游戏中, 教育幼儿作客时鞠躬问好, 离开时招手再见;学会正确向他人道歉, 逐步形成谦让、尊重、理解的品质。教师还可根据幼儿与家长、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 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 教师可请家长配合, 在家和孩子做“互换洗脚丫”的亲子游戏, 让幼儿在温馨的亲子互动中养成每天洗脚换袜子的卫生习惯;又如, 吃完饭由值日生用布袋布偶做“小老鼠偷油”的游戏, 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养成擦嘴的习惯。

四、在操作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幼儿阶段是使双手更灵活的关键阶段, 他们从各种材料的使用中, 锻炼手指肌肉、协调手眼发展。”幼儿是喜欢摆弄的, 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选择合适的操作游戏材料能不同程度地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如, 在操作中让幼儿仔细倾听材料发出细小的声音,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在剪字活动中让幼儿寻找已经认识的字, 比比谁找得多、认得多, 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识字的积极性。在平时的课余时间, 笔者常常会引导幼儿制作小动物识字卡, 让幼儿动手、动脑, 试着反复摆弄卡片组合词语或短句, 以丰富其思维并对词汇的理解逐渐准确, 为幼儿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同时将幼儿对图片讲述中的理解记录下来, 不做任何改动地贴在墙上, 和幼儿一同动手制作“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主题墙, 并把故事原文讲给孩子们听, 同样的话可以讲出许多不同而有趣的故事, 幼儿对此很感兴趣。

总之, 游戏是幼儿的挚爱, 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游戏,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体验到快乐。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采取适合孩子的方式将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孩子需要的轻松有趣的活动, 避免了无味的说教, 这种快乐教育会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3

一、游戏关注孩子生理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他们疲劳和厌烦,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变换姿势,开心地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动作,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在自由、开心的游戏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了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躯体感到舒适和愉快。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题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种民间游戏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零散间隙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游戏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总之,游戏锻炼了孩子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了四肢的协调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游戏关注孩子心理发展

《纲要》中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把孩子的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的同时,独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等这些终身受益的品质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教育I作者应从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母子游戏”是成人与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在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孩子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过家家”则完全是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角色游戏,在当妈妈、当爸爸、当孩子的感觉中形成了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使孩子们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促进了互相谦让、协调、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关注孩子智力发展

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应包括一日游戏的各个环节。不断提供游戏的机会,使幼儿能在动作表征、形象表征、概念表征等三种层次水平上得到操作练习,要创造条件。使幼儿在每个游戏活动过程中都能够积极游戏起来,使幼儿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游戏中接受教育影响,寓教育于一日游戏之中,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比如在认识沉浮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如:泡沫、钥匙、石子、木头、苹果、土豆等,让幼儿在玩水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亲自感受、体验,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也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中扩展和加深了孩子们对周国事物的认识。如在各种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表白,而玩得更开心的欲望能激发他们用在其他场合难以说出来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身份互相对话,诸如模仿医生的耐心、病人的痛苦、老人的苍老,在孩子稚嫩的口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通过生动具体的游戏行为,感知和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了智力。

四、游戏体现孩子生活气息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纲要》中也指出,应该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在设计幼儿游戏时应体现生活与兴趣相结合、经验与好奇现心相融合的原则,以激发幼儿探完的积极性和欲望的为前提,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探究活动,促进孩子运用他们原有的经验深入探讨,从而获取知识与能力新的提高。

“七十多来西,八十小弟弟,九十不稀奇”——到过江苏如皋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了让幼儿从小了解家乡,懂得长寿的秘笈,我们组织带领幼儿来到农民家中开展了“从小学粥油”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初步懂得了到优质的粥油的方法。在冬天,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搓脸搓耳”的游戏,在幼儿先将双手搓热的基础上,然后通过老师的指令,让幼儿用搓热的双手去搓脸,有时从上向下,有时从下向上,每次都把下颌、嘴巴、鼻子、眼睛、额头、两鬓、面颊全部搓到,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同时也从小掌握了如皋长寿的知识。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开展说儿歌比赛的游戏,让幼儿懂得了“萝卜干咯嘣脆,常吃活到百岁”,“玉米糁打个底。活到九十底”的道理。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4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开展了小型多样、开放、任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认为大多数孩子都有一种玩具——球,因此球类游戏格外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要创造空间,创造条件开展球类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在园的孩子运动起来,健康起来。球类游戏原本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但当游戏与掌握技能、练习基本动作、完成教育目标等联系在一起时,就不一定快乐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球类游戏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让游戏成为快乐的体育运动。

一、游戏中创建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

1.营造氛围,游戏处处充满快乐。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模仿、善于发现,但由于知识经验的匮乏,动作发展的不协调,对老师提供的活动材料兴趣不高,时常出现抱着一个大皮球到处跑,有的甚至不愿意参与活动,独坐一旁。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我们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激发他们对球类游戏的兴趣。首先在每次活动中,我们应根据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音乐,在幼儿练习过程中配播轻快乐曲,这样除了能活跃活动气氛外,还能减轻幼儿运动的疲劳。其次创设活动情境,如“森林运动会”中,我布置了大树、草地,让小朋友扮成小动物;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铁丝网”,用自制球作“炸弹”;用五颜六色小气球挂在横杆上,让“小海狮”练习顶球。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孩子们累得满头大汗,但他们游戏时兴趣不减。从孩子们欢快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快乐运动的渴求和满足。

2.激活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我们在球类活动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器具,如:羊角球、按摩球、小足球、小篮球、投篮筐等,还有我们自制的水果球、五彩球、毛毛球、橄榄球、保龄球、流星球等。为了让小班孩子爱上玩球,小班的老师和阿姨还专门为孩子们制作了动物布球,有熊猫球、小猪球,还有可爱的青蛙球;更有专门为幼儿球类游戏制作的辅助材料,如手球棒、过山洞、大口袋、梅花桩等。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适宜的玩具、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如体育运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球类玩具,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两人一起玩淘淘乐抛接球;对足球感兴趣选择足球;不太会拍皮球的幼儿就可以选择卡通皮球,因为卡通皮球不仅漂亮,弹跳性也好一些。这样,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器具,还玩出不同的玩法,兴趣越来越高,思路越玩越广,自信心越玩越强,身心也越玩越健康。

二、游戏中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1.体验快乐,变统一为自主。

做想做的事就会快乐,被迫做不想做的事或不会做的事就不快乐。球类游戏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正是通过各种游戏,才使运动器具“活”了起来,使孩子在球类游戏中从模仿走向探索,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抛抛乐”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青蛙捉虫的游戏,把青蛙球往上抛,让它去捉网上的小青虫。幼儿主动探索怎样让“青蛙”“跳”得高的方法,兴致勃勃,每每青蛙球碰到小虫发出铃铃的响声时更是欢呼雀跃。如果把幼儿学习玩球比作航船,那么真正的舵手不是教师,而是幼儿自己。在指导幼儿玩球的实践中,我们变“以集体游戏为主”为“以分散活动为主”,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机会,使幼儿在与周围的人或物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同时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羊角球、小篮球、流星球让幼儿自由选择,先让幼儿分散自由玩,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玩法。当幼儿尽情地玩了以后,教师再让玩得好的幼儿来介绍他们的方法,并组织幼儿集体练习。这样分散集中交替进行不仅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

2.和谐互动,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指导。

教师、幼儿是游戏中的两个角色,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教师还是幼儿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我们提倡老师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动作,这样对幼儿的积极参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指导开展活动:

教师提供、创设活动材料与情境,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玩法,并通过幼儿的实践、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指导练习并巩固,从而使幼儿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参与,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展,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主动探索法,比如中班游戏“让球动起来”,老师出示刺猬球,引导幼儿想出办法:“怎样不用手使刺猬球动起来?”幼儿在自由尝试、探索、实践过程中“用脚、用肩膀、膝盖、头”等部分让球动起来,老师提供垫板、勺子、盒子等辅助材料,幼儿通过再次实践,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然后老师总结,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经验,内化为新的经验。

让幼儿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产生对运动快乐的体验,并逐步养成运动的习惯,这便是很受孩子们喜欢的体验教学法。比如在玩卡通皮球游戏中,我组织了森林音乐会,让孩子们扮演小动物,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之中。在滚球碰铃铛的过程中,幼儿体验趣味,体验乐趣,提高兴趣。

把球类动作的要领、规则变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学习球类基本动作和技能时结合儿歌的朗诵,使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同时记忆动作要领或游戏规则,这种形象生动的方法叫儿歌辅助法,它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尤其有效。比如和毛毛球玩游戏时,教师编了儿歌:“毛毛球,真调皮,变成小马跳一跳;毛毛球,玩累了,牵着小手摇一摇;毛毛球,睡着了,背着身上轻轻走。”

三、让游戏活动延伸到各个角落

随着球类游戏的开展,孩子们对球类游戏的兴趣与日俱增,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非常注重游戏活动的延伸。

1.天天有乐——游戏延伸到每天的户外活动中。

每天的户外活动,操场上球类玩具满场开花,小班宝宝拿着可爱的小猪球、青蛙球、熊猫球在玩你追我赶的滚球游戏;中班的孩子对小篮球有浓厚的兴趣,正玩“勇闯三关”的球类游戏;大班的花样拍球玩得有声有色,快慢变速拍、双手交替拍、转圈拍、两两合作拍„„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孩子们获得新的玩球方法和经验,促进幼儿动作及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2.家长参与——球类游戏进入家庭。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球类游戏的浓厚兴趣,幼儿园开展了球类游戏亲子运动会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羊角球接力、推车运球、双棍夹球、袋鼠投球等游戏,这些具有趣味性、合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玩球的乐趣,更激发了孩子与家长的亲情,同时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我们开展球类活动的意义和做法,掌握了家庭开展亲子球类游戏的方法,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择的玩具中多了皮球,有的家长还自制了不同的球类玩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使球类游戏从幼儿园走向家庭。

四、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智能

为了让幼儿开阔更广阔大游戏空间,除了注重球类游戏外,还应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提供了纸板上的跳舞衣、外套、儿童头型等,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准备了旧纸板、废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钮扣、缝衣裤等游戏;提供了布娃娃,孩子们有的给布娃娃穿衣服,有的为布娃娃绣花被,有的织围巾;通过这些游戏,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游戏时,我们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做电动玩具;从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孩子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编制皮带、窗帘、桌布、手风琴;用火柴盒制作火车、小船;用玉米、高梁杆制作各种交通工具、日用品;用红萝卜切成各种形体,组合成房屋、汽车、轮船;用蛋壳制作各种动物头具,灯笼;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供舞蹈、表演用的花帽子和各种形状的书签;制作简易木偶,用于各种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5

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

临泽县板桥镇西柳小学:刘建华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幼

悉的道

力的目

标。

内容摘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去指导幼儿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他们去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本文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利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 激发、1、我们共同认为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孩子对新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时,我们就拿孩子不感兴趣的那些玩具和游戏去让他们玩,这样就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

2、如:中、大班幼儿,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我们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诸如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发挥游戏的有效性,不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按成人规定的或演示的方式方法来操作。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自身能力和经验的表现,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牵制而言,游戏是幼儿独立驾驭的世界,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为好玩而玩,幼儿有权决定在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提高游戏有效性的关键。、一、让幼儿成为区角环境的主人

1.让环境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日渐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与利用,逐渐由美化功能走向前台,成为“第三位老师”,通过与幼儿直接对话,发挥着显性的指导作用。

当我们发现幼儿对折纸、剪纸等活动充满兴趣与探究欲望时,因势利导,在创设区角时,把“美工创意区”一分为二,设立了两个小区角:“纸的魔术”和“创意长廊”。在 “纸的魔术”区角墙面上除了展示幼儿的作品外,还张贴了许多幼儿感兴趣的折纸、剪纸、手工制作等步骤示意图,让孩子们随时能“看图作业”。这些步骤图除了美化区角环境外,更充当着“指导教师”的角色。“数字小火车”既是数学区环境的一部分,更是可供幼儿操作的墙面游戏材料。墙面上的小火车造型可爱、色彩活泼,每节车厢之间由红、蓝两色箭头连接(红色箭头表示逐一增多,蓝色箭头表示逐一减少),火车头里的小司机笑脸盈盈,仿佛在邀请小朋友快去参与游戏。这一游戏有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两名以上的幼儿共同操作一列小火车,孩子们先猜拳,赢的一方获得一次插卡的机会,如果插卡正确则获得一颗星,游戏结束后根据统计结果评出优胜者;第二种玩法是两名幼儿各操作一列小火车,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赛谁“载”的“乘客”(数卡)多。

“数字小火车”游戏让孩子们在紧张、有趣的比赛氛围中,巩固了数概念(顺数与倒数),更从中体会到无数的快乐和挑战成功的满足感。在多人游戏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积累着倾听同伴的需要,关注同伴的游戏行为,检查游戏的结果等

2.重视幼儿反作用于环境的自主性。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只注重“让环境说话,让环境作用于幼儿的行为,而不重视幼儿反作用于环境的自主性,结果未能使幼儿与环境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主题活动“拥抱春天”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对用柳条编花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老师提出“我们也想编”,我们在满足孩子们愿望的基础上,提出“还有什么可以编?”“你想怎样编?”等问题挑战幼儿,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可供穿、编的材料,如:柳条、稻草、窗纱、鱼网等,我们又陆续投放了彩色纸条、花绷、针线、皱纹纸条、竹篱笆、娃娃头、小动物等材料,和孩子们一起生成了新的区角:“五彩编编梦”。孩子们在自己创设的新区角中愉快地游戏:有的用稻草编轿子;有的用皱纹纸条给娃娃编小辫,给小老鼠编尾巴;有的用吹塑纸条编彩席;还有的在用鱼网做成的大绷子上穿彩色卡纸条„„

经验。

一、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

比如:在玩“坐火车”的游戏中,一开始我有意不强调“坐火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停下来。这时,我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能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的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人们乘公共汽车时不排队,没有秩序会怎么样? 幼儿有的说:“大家挤来挤去,谁也上不去”。有的说:“会上得很慢。”还有的说:“会挤伤人”。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

针对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并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有些 幼儿天性好动,坐不住,责任感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有意地让他们扮演责任性强的角色,如医生、交通警察等角色,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性,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的优良品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到交往的本领。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互相协作;其次,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战士、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他人交往。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处理问题,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体验着过程与结果,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印证自己,求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着自己人格的内涵,学习并尝试进行交往。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趣味性加强。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比如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语言活动——“记得牢”一课,开头时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作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 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效果非常好。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它活动。

比如在我设计执教的“5的序数”一课,采用“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去,既然是“裁判”,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非常好。

同样的,不管在哪门学科中,只要能恰当地使用游戏的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差,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有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三、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2、学习贯彻新《纲要》推进幼教改革进程 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江苏省幼教研究会 2002年12月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6

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说老师们陪着孩子嘻嘻哈哈玩玩乐乐就足够了的。有名话说的好:“幼儿园里无小事,处处彰示大教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处处与我园养成教育密不可分。而我园提出在“生活中养行”则在一日生活中处处体现,如厕、喝水、进餐、午睡,最重要的一个养成教育环节则体现在我一放角色区域——爱心育婴房。

自本学期育婴房“开业”以来,深得幼儿们的喜爱,对“育婴师”的`角色向往一天高似一天。每逢区域活动开放时,孩子们都会以划拳形式分配角色,育婴师有二名,常常会为一个婴儿推车争执不下。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中都是“唯我独尊,以我为大。”导致了幼儿自我意识强烈,不能与同伴良好地合作、交往、互助、分享。这种争抢、独霸玩具的行为屡见不鲜,与我园现行开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可是相违背、也是矛盾的。

《指南》中社会领域对幼儿规则意识也提到:“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角色区域活动,如绘本馆、手工坊、育婴房,这些都是为幼儿模拟了一个社会环境,幼儿在这些区域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了各项规则的养成教育。

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我决定选择一个让孩子们能自觉遵守和有事关功倍的解决方案。思来想去,我决定从区域的活动设计出发,在角色区设定一个角色榜样——爱心育婴师。使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我向孩子介绍了爱心育婴师的评选标准:1、育婴师要说文明用语。2、育婴师对宝宝呵护有佳,关怀备至。3、育婴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学习分工协作。活动最后让“客人”们评选一名爱心育婴师,并说出评选理由。以这种榜样的正能量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7

一、聆听童声, 激发探索意识

许多研究表明,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 是教师不能替代, 但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细心聆听、理解支持、积极互动是培养幼儿探索意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次, 在班级开展《抓小偷》游戏中, 身穿一身武警服装的乐乐爸爸来到了幼儿园, 孩子们似乎来了劲, 围在他的身边问长问短乐乐爸爸高兴地说:“欢迎小朋友到部队来。”孩子们马上议论起有关武警的事来, 我就让孩子们说说最想知道武警叔叔的什么事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多多说:“武警叔叔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衣服是怎样的?”甜甜说。“他们的帽子上有五角星吗?”俊忠说。兴林最关心的是枪, 他说:“那儿有什么样的枪?”“能不能给我们看枪?”……问题还真不少呢!我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对他们说:“你们都想知道武警叔叔的情况, 老师也正想知道呢, 下回我们就一起到武警部队去看看吧。但我们要想办法把今天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下回才好一起弄清楚这些问题, 好吗?”孩子们一下欢呼起来。于是, 我们生成了《勇敢的武警叔叔》这一主题活动, 并激发了幼儿探索有关武警叔叔情况的愿望。

通过活动我想:只有深入孩子, 聆听和关注每一个寻常时刻, 分析行为产生的内在诱因, 尊重他们的需要和个性发展, 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导建构者, 更好地萌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二、抓住兴趣, 支持探索行为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机, 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 它在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教材, 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以保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

1.情感激趣。契诃夫说过:“教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活动中去, 注重双边情感的交流, 对思维过程给予肯定与热情的评价, 从而触及学生的情绪与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所以积极的情感可促进师幼双方的同频共振, 促进情感共鸣, 从而形成积极的移情, 产生探索的心向。

2.情境激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 创造成功的情绪。在活动中, 教师要使幼儿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后, 及时将幼儿的认知、注意等心理活动引导到主动探索上去。

3.评价激趣。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中幽默一些, 对幼儿的成果给予富有情感和动力的评价, 那么在活动过程中也可增强不少妙趣。在活动中渗透教与学的激情, 从而教学双方积极参与、有效互动, 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巧设“路标”, 指导探索方法

探索活动中的路标, 实际上指的就是我指导幼儿探索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经验的金钥匙, 幼儿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 我们不但要帮助幼儿“学会”, 更要指导幼儿“会学”。在活动中, 我主要在“观”议”“思”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教会幼儿“观”

“观”是指“观察”。观察是对事物的一种感知, 它可以使幼儿在直接的观察中,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 探索并发现事物的特征, 找出一些规律, 得出一些结论。因此,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探索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学习一些内容, 使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规律与联系, 从而进行恰当的判断、合理的推理, 从而获得相应的结论。如果我们经常这样做, 就可以使幼儿增强探索的能力。

2.鼓励幼儿“议”

“议”指的是“讨论”。从本质上说, 讨论是一种研究活动, 是探索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讨论可以使幼儿在小组或群体中对问题进行探讨、辩论, 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使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展示, 这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会探索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方法, 学会在与他人讨论、交流中探索和学习。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结论, 就积极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使他们对于问题有不断的探索欲望, 并通过探索使真理愈议愈明, 疑点愈理愈清。对于讨论中出现的不足, 教师则积极鼓励幼儿通过探索不断求证。

3.引导幼儿“思”

“思”则指的是思考。从人类的发展来看, 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幼儿对问题认识的提高过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能够使幼儿自己发现与之有关的一些新问题, 这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因此, 我们要积极引导幼儿勤于思考, 让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 以求主动解决一些问题。

四、延伸活动, 拓展探索结果

引导幼儿将探索的结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不断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并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实际问题的决策者和主动者, 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部诱因,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在记录总结中拓展

在活动中, 幼儿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和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探索, 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这对于幼儿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十分有益。幼儿的自我总结, 有助于幼儿加深理解和认识。幼儿在总结时, 需要不断回忆探索过程, 这是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总结, 它能促进幼儿进一步的思考。集体交流有助于幼儿学会合作学习, 主动地再现每一个幼儿的探索过程, 使幼儿从同伴的活动中受到启发, 学到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促进幼儿互相学习。

2.在实际生活中拓展

活动中结合幼儿身边的事物或者探索的结果引出问题, 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 从而有兴趣去参与问题探索研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联想—证明—抽象—认知这一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发展探索能力。

总之, 作为教师要明确目标, 真正走进童心世界, 尊重幼儿,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支持幼儿的探索, 让幼儿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8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用游戏来整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可以唤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发展。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整理床铺、擦桌子等活动,孩子们都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的参与活动,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又如,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可以教孩子们利用废旧的纸盒制作小火车、小船;用冰棍杆、吸管制作各种交通工具;用纸杯、蛋壳制作各种小动物、花草;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或美丽的画和各种形状的书签等;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游戏,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手脑并用能力,而且使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游戏是幼儿认识事物的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捕捉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我们发现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例如,通过玩水的游戏,幼儿不仅认识了水的流动性,还了解到水是、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水还有浮力等。 教师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用小瓶子,勺子,瓶盖盛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教师讲解,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通过游戏幼儿认识了喷壶、盆、水桶等盛水工具。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围绕“水”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一起探討,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水的探索性游戏活动。如:幼儿在游戏《吹泡泡》的活动中,“泡泡”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已探究什么东西可以制作泡泡水、如何制作泡泡水,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记录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得”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和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对生活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

三、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美感,拓展视野

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篇9

许多家长对于“游戏”的意义感到混淆――有家长认为:游戏只是玩而不是学习;而对早期教育稍有认识的家长也产生误解,认为幼儿游戏里只有学习而没有玩耍。

当然,“游戏”可有多方面的诠释。当成人在玩游戏的时候,“游戏”代表着需要体能、心智技巧,或是使用乐器等的消遣活动。而当幼儿在玩的时候,“游戏”是一项欢悦、随意的、有目的及自主的`选择活动。它也是创造性的活动,能帮助解决问题,并学习新的语言、新的社会及体能技巧。游戏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在游戏中他可以将学到的新事物加以消化,帮助幼儿适应及克服情绪障碍。幼儿是爱游戏的,幼儿在游戏中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要,所以幼儿很快乐。游戏既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家长用以教育幼儿的最有效的手段。一位有游戏意识的家长能够随时随地运用游戏或游戏形式的口吻影响幼儿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在愉快的活动中为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游戏活跃在课堂中 篇10

摘要:英语课堂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有助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本主中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去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关键词:英语游戏、学习环境、兴趣、英语课堂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认识结构是逐步建起来的,它的发生起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唯一可能的联结点─—活动,而不是知觉。活动教学法内容形式多样,其中英语游戏是针对学生年龄偏小,注意集中不够持久,兴趣易失的特点而科学合理采用的方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玩得开心,又轻轻松松复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了愉悦甚至兴奋的心情和体验,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合理安排游戏?采用什么方式?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愉悦环境,学生乐于学习

中学生这个年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边沿用传统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向他们灌输那些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

是英语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极大。

愉快教育就是通过创设愉悦的育人情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教书育人的思路。它的实质是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更加有效地贯彻启发式的教育原则。教师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育氛围。首先,必须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其次,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应当培养和保持一颗“童心”。教师只有真诚地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愉快的教学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学生们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亲切、尊敬和感激之情,进而产生师生共鸣,逐渐开启自己的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做到“寓教于乐”,“学用结合”,“师生配合。”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而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因此,我们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二、采用多种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Lindgren的研究结果表明:兴趣比智力对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的影响更大。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有量25%。缺乏兴趣对失败的影响占有率35%,智力却等于零。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的认识过程,老师是“引导者”、“助学者”,起指导作用。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动作的真正执行者。用英语的“行语”来说,英语学习是“主动语态”,而不是“被动语态”。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

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让游戏活跃在课堂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哪种游戏,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而确定。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游戏方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

1、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中学生的心理特殊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人的心理机制表明,大脑左半球善于处理言词、数理、逻辑类的信息;右半球是记忆、识别文字和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在英语教学中, 很好地利用唱歌这种形式,可以将大脑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因此,教师在课前,运用具有优美旋律、轻快节奏且紧扣主题歌词的英语歌谣,容易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情感的陶冶,知识的感知,从而焕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生动有趣的单词教学游戏

中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中学生贪玩,尤其是男同学,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忆单词上,我在教英语单词时,辅以各种游戏,主要是测试学生记忆如何。要求每个学生自制大红花,老师为每大组准备大红星或者其他的小奖品,在单词游戏中获得胜利的大组奖大红星,对于个人胜利者奖红花和其他奖品,从而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1找邻居:在教学英语字母时,让学生各自拿着字母卡片,比一比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前后伙伴。

2.2抢读单词:用单词卡和图片练习所学水果类单词,学生边读老师边把卡片和图片贴在黑板上。将全班分组后,每组选一名选手,老师给学生下指令Run to the pear,各组的选手要快速跑到pear的图片,用手取下并大声读出,哪一组最快者为胜利者。

上一篇:给领导的感谢信下一篇:品格证据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