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创新作文技巧(精选4篇)
中学创新作文技巧 篇1
摘要:教师要通过例析, 将中学阶段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简地提出来, 以引领新课标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思维方式,技巧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活动的思维训练, 最终使学生达到“参与研究探究的体验, 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形成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不断追求的责任性”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而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 不受常规的现成的思路约束, 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然而, 人类在从事思维活动时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出现一些偏差, 阻碍了我们完成创新活动, 这种创新思维障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偏见思维, 一类是定式思维。正因如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十分重要。综观新课程高考化学考查的热点内容, 不难发现, 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考查是重点, 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尝试并体验, 觉得通过化学计算题的解题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中学化学计算题中, 最具特色的题是一题多解题, 从以下例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由于解答不同计算题时的思维方式不同, 即使同一类题型, 其解法也不完全相同。
一、求同思维
求同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或收敛思维, 就是从同一来源材料出发, 井井有条地探求正确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解答化学计算题时, 常见的“多题一解”即是此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例1:有Cu和Cu O的混合物100g, 在H2气流中充分加热后得残余物为96g, 求混合物中有氧化铜多少克?
例2:有KCl和KI的混合物2g, 制成溶液后, 通入适量氯气, 充分反应后, 将溶液蒸干, 得残渣1.65g, 求反应中用去氯气多少克?
例3: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16m L, 在盛有30m L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反应后总体积为34m L, 求混合气体中CO为多少毫升?
分析以上三个例题, 可看出反应前后都存在固体 (或气体) 质量 (或体积) 的差量, 因而可采用同一种方法, 即“差量法”求解。这就是常见的“多题一解”。
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发散思维, 就是从同一来源材料出发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有众多表现形式, 例如结构发散、因果发散、属性发散、关系发散、功能发散等多种形式。它不同于收敛思维, 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发散思维用于创造新点子和新想法, 提供更多的选择, 形成更多的方案, 经过收敛思维的加工整理, 形成最佳的方案, 两者相辅相成, 结合使用创造出更新的解决方案。常见的“一题多解”的方法解答化学计算题就是此种思维方式的最佳表现。
例4: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 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 可得沉淀物2.65g, 求此氯化物是Fe Cl2还是Fe Cl3?
此题有五种解法, 如采用比例法、代数法或十字交叉法等进行求解, 都会殊途同归, 得到同一答案。
三、转向思维
转向思维又称等效思维或迁移思维, 是一种变通思维能力, 是指在化学计算中, 依据已知条件、未知求问, 能做出恰当的等效或迁移变换, 提出不同的巧妙解法。
例5:在一定质量的Ba Cl2溶液中, 逐滴地加入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 当加入的硫酸与Ba Cl2恰好完全反应时, 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溶液的质量相等, 计算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分析:在这个计算题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 Cl2+H2SO4=BaSO4↓+HCl。当H2SO4和Ba Cl2恰好完全反应时, 所得溶液为盐酸, 依据题意存在以下关系:
Ba Cl2溶液质量=盐酸溶液质量
把上述关系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迁移变换为:
H2SO4溶液的质量=Ba SO4的沉淀质量
使已知条件和未知求问直接建立联系, 能使解题具有技巧性。此解法中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加入H2SO4溶液体积为1L, 则
四、逆向思维
从前向后的思维方法称为正向思维, 从后向前依次倒推的思维方法叫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不采用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 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通常逆向思维能出奇制胜, 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化学计算题时, 既要用正向思维, 也要用逆向思维, 这样可以培养思维的辩证性。但长期正向思维往往会导致思维定式, 因此着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会克服这一弊端。
例6:将0.8 mol CO2通入1.0 mol NaOH的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生成Na2CO3、NaHCO3各多少?
分析:运用正向思维解题的过程是:2NaOH→Na2CO3→NaHCO3
1.0mol NaOH生成0.5mol Na2CO3, 耗用0.5mol CO2, 剩余0.3mol CO2, 又耗用0.3mol Na2CO3, 生成0.6mol Na HCO3, 最后得到0.2mol Na2CO3。
若运用逆向思维, 则解题的过程为:CO2→Na HCO3→N a2CO3
0.8 mol CO2生成0.8 mol Na HCO3, 耗用Na OH 0.8 mol, 剩余0.2 mol Na OH又与0.2 mol Na HCO3反应, 生成0.2 mol Na2CO3, 最后得到0.6 mol Na HCO3。
通过以上两种不同解法对比, 可以看出, 正向思维的常规解法, 层次清晰, 但较为麻烦;逆向思维的反常解法, 计算简便, 且可迅速获得答案。
对于有些计算题, 只靠正向思维是行不通的, 这时就必须采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或以逆向思维为主的方法, 才能获得成功。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 求异才能创新;善于逆向思维, 才能找到创新的途径。长此以往, 创新思维技巧会自然形成, 这也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
中学创新作文技巧 篇2
适用对象:
八、九年级学生
学习内容:学生积累素材,熟悉并掌握作文形式创新技法。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熟悉并掌握作文形式创新技法。2.鼓励运用技巧,写作创新,张扬个性。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写作创新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技巧,写作创新。流程
一、导入新课
形式是指文章的结构样式。所谓中考作文形式的创新是相对于中学生平时写的“三段式”的“普通型”来说的。远离常式,启用变式,能让我们的文章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分外惹眼,别致脱俗。
二、介绍形式创新技法
(一)、小标题式
“小标题式结构”是指在作文中运用小标题,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美。
运用小标题可以为你打破时空界限,提供选材便利,可以让你省却很多过渡性的话语。如果小标题拟得好,还可以一展作者的文采。但应注意一篇文章中用三四个小标题就可以。如:
《美丽的西双版纳》 用五个小标题结构全文:“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概括了全文内容,使文章条理清晰。拟小标题的要求:概括、简洁、整齐、醒目、新颖。
例文欣赏 《自然之音》
(二)、日记式
日记是我们常用的形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受到的限制少,有利于作者抒写内心感受,坦露真实的情感。
采用日记体,实际上是撷取几个关键的片断来写。值得注意的是,撷取的日记一定要对表现中心有用,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来组合,每则日记不宜过长等。
例文 欣赏 《 活着,多好》
(三)、书信式
“书信式结构”是指以书信的形式,来写文章的一种方法。由于书信是作者与对象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常用第一、二人称;所以,书信便于直接抒情。用书信写作,要注意:一是写信者和读信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等因素;二是写信的目的。一般说来,写信是为了讲清一件事,或讲明一个理,或抒发一种情。三是书信格式。书信的格式比较严格,所以写作中,必须具有书信的完整格式
例文欣赏: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四)、题记式 题记,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有时文章的末尾也写一段“后记”。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中学生作文训练技巧 篇3
一.明确仿写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吕淑湘又指出“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 而且一直在模仿, ”“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模仿的重要性”。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 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就仿写来说一般可分为仿句、仿段、仿篇等形式。
第一、仿句。即模仿范文的句式特点、句子结构等, 这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形式作一段写景练习。再如仿照《木兰诗》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的场景中的“开、脱、著、理、帖”, 仿连用动词形成排比句形象描绘场景。又如仿《安塞腰鼓》从声、形、光彩和力量等不同角度描绘演奏的宏大场面的句式“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 仿从不同角度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描写感人的一刻。不过仿句时应尽量做到三个统一:一是句式要统一, 仿写前必须弄清原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 抓关键词。二是修辞要统一, 如有修辞仿写时要仔细分析原句所运用的修辞格。三是色调要统一, 色调即色彩和情调, 在这里, 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 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仿句前要指导学生仔细分析例句, 把握其特点, 再找相关的对象进行。
第二、仿段。仿段内容较多, 范文较广, 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结合阅读文本有重点训练, 如:学习了《紫藤萝瀑布》中描写紫藤萝花的片段, 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从多个角度发挥想象写景的方法, 进行小练笔。再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 仿“捕鸟”片断去写捕野兔、山鸡等活动的情景。又如仔细阅读《背影》第六段, 熟读文中父亲买橘子的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 体会作者朴实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深情, 试学习使用这样的手法, 满怀深情地描写一个人做某事的过程和情景。同时还可以选用课外有典型性的例文进行开头、结尾等专题仿写训练。
第三、仿文。仿文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如,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 着重分析组材和抓住心理活动描写等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写亲身经历感触深刻的事,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们能有意识地回忆、参照课文, 以我的心理活动为线索, 将事情的过程写得有条不紊, 详略得当, 结尾议论点题, 叙议结合。这样以课文为范文, 有重点地进行知识迁移训练, 立竿见影, 效果显著,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以读促写, 利于学生快速构思, 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以写促读, 也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遵循仿写的进程
模仿, 是能够使人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按照写作自身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规律, 写作应该是“先规矩而后出巧。”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开始写作, 先求丰厚积累, 再求积极模仿, 最后是努力创新。
第一、摘抄。有系统地宣传、推荐、指导适合学生的读物, 并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要求每位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作读书卡片, 能把好词好句摘抄在卡片上, 装订成本。利用每周互评读书摘记的方式督促学生坚持将书中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词句摘抄下来, 制作成卡片。有了适当的内容, 加之以科学的方法, 就能在攀登书山的峰峦中捷足先登, 夯实作文基础。写作文时, 随时取出“百宝囊”, 有意识地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日积月累, 作文素材丰富了, 思路也变得开阔了, 结构布局也会显得有章法起来。
第二、引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翻阅现代出版的书籍、看一看一些硕士、博士的论文、论著后面部分, 可以发现没有引用的书籍是很难找到的。从这里, 我们应该明白成人能够引用, 中小学生也应该能引用, 而中小学生引用素材并没有犯下任何错误。让中小学生读读语文课本, 也会发现许多文章中也有许多地方是引用他人的, 比如《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等。我认为“引用”是“文明抄袭”的代名词, 没有什么不道德。在文章中引用一定的素材, 实质是将摘抄的资料变活了, 是学生认识了摘抄价值的反映, 也是学生对大自然看、听、想、判、批、评的反映。引导学生背记佳句, 恰到好处的活引, 增添文章的亮色。
第三、组合。引导学生恰如其分的组合, 能使自己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章。也就是说, 在习作教学中, 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引用, 它能大面积地快速地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使全体学生想写、乐写, 感受到“写作是一种享受, 不是一种负担”。“已知知识的重组可引起质变, 产生新事物、新概念等”这个被公认的道理, 教师们应该明白。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 世界上许多发明是旧知重组的结果, 爱因斯坦并未发明关于光的能量、质量或速度的概念, 而是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把这些概念重新组合起来, 面对与其他人一样的世界, 他却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中每一个器件都是他人发明的, 是组合的产物。我们所喜欢的随身听, 就是小录音机加上耳机的组合。等等这一切可以充分说明组合的作用, 而这一切同样适应于中学生的习作。尤其能消除对写作的惧怕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把握仿写的要领
在作文中, 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 又有了写作的方法, 根据范文自然段里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 做起文章来就有了兴趣, 写出的文章就比较具体。而仿写教学的成败, 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所选范文的特点与是否真正学会了知识迁移, 做到学用结合。那么怎样才能使仿写有实效呢?
第一、仿写要有顺序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仿写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仿写“爱心”的语句, 可以氛围以下几个训练梯度:渐进练习之一:爱心是阳光, 爱心是露珠, 爱心是问候。渐进练习之二:爱心是一片阳光, 爱心是一掬露珠, 爱心是一句问候。渐进练习之三: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 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 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渐进练习之四: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 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 使心田久涸的人得到滋润;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 使奔波劳累的人感到温暖。实战演练:爱心是___清风, 使___;爱心是___晚霞, 使___;爱心是___甘露, 使___。 (附示例:爱心是一缕轻飘在天地的清风, 使浮躁不安的人得到抚慰;爱心是一幕悬挂在天际的晚霞, 使信念黯淡的人看到希望;爱心是一滴停留在叶间的甘露, 使羁旅干渴的人充满力量。)
第二、仿写要具典范性。切实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 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 用范文去引导, 扶持学生。例如学生在学完一篇写景文章后, 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其他的花草树木。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这种练习, 对教师来说, 是讲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对学生而言, 这样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 又有思路可遵循, 便于依样画葫芦。从而消除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某一篇文章写得好, 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 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 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还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提高作文水平。
第三、仿写要重创新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 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拼凑之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仿写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模仿例子去“照葫芦画瓢”, 更要注意学生由“仿”走向“创”。学生从开始时的简单模仿到逐步创新, 不可能一步到位, 要逐步提高要求, 使学生最终达到对各种写作方法的把握出神入画, 运用自如的水平。要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扶植求异心理, 使学生能借助范文打开思路, 又不受范文影响束缚思想;既抛开范文引路独立立意、构思、谋篇布局, 又在原来所学范文的启迪下写出标新立异的好文章, 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四、仿写要有持续性。做事贵持之以恒, 忌一曝十寒, 仿写训练同样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计划性、针对性, 每周要有相应的训练, 只要教师有耐心, 学生有信心, 有仿写的厚积肯定会有写作上的薄发。
作文指导:作文创新技巧 篇4
它主要通过修辞的方式来连缀展示。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递进,增强了说服力,喧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示例: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的,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又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不同的国度给了我们不同眼睛。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永远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成中国式的内敛与神秘。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
【中学创新作文技巧】推荐阅读:
中学作文创新07-25
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08-11
中学生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06-19
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10-02
中学语文教改创新05-18
中学生物创新教育09-11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09-28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考07-14
中学生物教学创新10-16
中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究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