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共12篇)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 篇1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中, 激发学生自发性学习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树立对学习英语的信心, 建立学习英语的感觉与运用能力。首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要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做到这些, 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 而且应该拥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其次,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 基础能力参差不齐, 如何让学生由“跟我学”变为“我要学”, 这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 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再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多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深有感触, 下面谈一下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技巧。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个体差异, 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 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自主发现, 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这样设计:请把课文内容归纳成若干学习问题, 并解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 努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总之, 一定要想办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来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发挥主体作用, 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 让学生发现和解决疑点, 大力营造和选择是学生处于“悱”“愤”———心里想学而弄不明白, 口欲言而表达不清楚的心理状态。把新知讲解与观察学情, 抓反馈调控紧密联系在一起, 选择最佳时期讲授最重要的知识, 这也是新知讲授课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解决了难题。
二、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最关键一步, 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状态, 此时学生的兴奋点很容易捕捉到, 通常使用的新课导入步骤为:1.明确预习的教学目标, 借助新知的预习, 指导掌握预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功感。2.让学生弄清本节课想要学懂学会哪些新知, 期望解决什么问题, 有什么新发现新收获, 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激发学习动机与期待感, 调动学习新知的情趣与自我效能感, 发射出一种“求知欲”的心理能量。3.采用了直观导入法, 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形象生动地唤起学生的的联想。总之,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有所渴望有所需求, 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合适的努力目标, 所以课堂的新课引入就如同找到一个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寓教于乐, 培养兴趣, 增强创新意识
通过创设语境与情景,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与热情, 设计合理的教学法, 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引起学生共鸣, 深受学生的喜欢, 兴趣的培养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特别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创造热情。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 我们必须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因此, 努力创设语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语言,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语言, 学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 我多采用的课型为“情境探究课, 体验活动课。”通过让学生操作、探究、思考、综合等基本活动, 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了创新意识, 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基本学习能力。
同样是活动创新课, 在基础较差的班, 可以设计“绘制, 体验交流, 反思评价”活动来激发创造欲望, 在程度较好的班, 可以设计“自主探究, PK竞赛, 梳理反思”等活动程序。
四、通过创设悬念和讨论质疑,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基础。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创造灵感的闪现,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选择, 综合, 归纳, 感悟并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保护其积极性,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保证。让学生通过眼、耳、口、心等多种器官, 从情景事实去捕捉信息, 发现问题, 形成问题, 提出问题。
五、构建团结协作集体, 培养发散性思维, 呵护创新精神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学生的课堂教育参与度成正比, 参与度越高, 则成绩越好, 反之则越差。同时, 英语课堂上常常需要师生间、学生间的协作创造, 并且, 英语教材中也安排了此类练习, “work in pairs”等, 通过协作创造,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 组织与合做能力, 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能主动开口, 表现自我;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羞于开口, 我们要给予学习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 同样的关心爱护, 让学生在感受到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在学习上吃力的, 同组成员和我会坚持给予帮助, 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 逐步赶上大多数学生, 同时, 激励优秀生更上一层楼。
六、以优带差, 赶超比拼
发动学生之间互通互学, 成立帮学小组, 使全班出现学生优秀赶优秀的局面, 班级内形成一种共同提高英语成绩的良好风气, 选出小组长, 实行组长承包责任制, 每次的周测和月考成绩出来以后, 进行小组比拼, 评出进步显著组, 优秀帮学组, 进步显著组员, 并给予一定奖励。我们还可以利用英语教育平台, 额外辅助学生提高英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学时最长奖, 学习内容最多奖, 学习效果最佳奖等。总之这样可以减轻后进生的学习压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对更大成功的追求, 形成新的良性循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游刃有余的课堂结尾, 指导学生学会梳理反思
1.指导梳理课堂学习笔记, 留给学生梳理, 补充, 整理课堂学习笔记的时间, 巡查指导不同差异的学生梳理课堂笔记, 提高学生反思学习的水平。
2.引导多角度反思, 除了课堂笔记反思, 还有课前与课后反思。
3.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反思, 提倡鼓励学生学写反思日记, 随时记录自己的反思体会, 让反思日记成为思想爬坡和推动学习的一面镜子, 成为学习上台阶的加油站。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 师生必须首先实现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知识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的转变”。英语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 时刻贯穿创新教学, 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让英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 篇2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心任务.中学政治教育一直承担着这一重要职责.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已枯燥乏味至极.在当今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如何改变现状而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新颖化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作 者:谢程程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刊 名:教育界 英文刊名:JIAOYUJ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政治教学 创新意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初探 篇3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害教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有创造意识,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要把握教育和教学的艺术,懂得怎样组织和进行教学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习惯。
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思维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供创新环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创新思维也轻易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根据其内在联系,自我构建;对于过程性知识的发生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产生问题,自己去获得结果,教师与学生始终是共同探讨各种可能变化与发展的合作者。即使是那些一时不能得到正确结果的问题,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思考,留待进一步研究。如:SB1AUnit15Afamousdetective中的叔叔为何吹长长低沉的whistle。虽然教参说吹口哨是叫蛇返回,而课文中并未有解释。学生们都认为吹口哨是练习蛇向前去攻击人。而蛇被赶回叔叔房间后,又为何袭击养它的人而使其丧命呢?这些问题无现成的答案,让学生共同讨论后,得出许多不同的猜想,给故事设置了许多有趣的结尾。
2、寓创新思维于英语教学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词汇、句型、语篇教学等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词汇教学中,SEFCBOOK1A,Lesson37,主题是关于sports,我让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体育用语,同时写在黑板上,如:tennis,badminton,relayrace,wrestling,bal-
Ancebeam,shooting,trackandfield等。由于学生大多年轻活泼,爱好运动,结果大家都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许多知识。句型教学方面教师应经常出些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各种回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WouldyoumindifIsmokeintheoffice?学生可以用多种说法回答:No,Goahead./Notatall./Certainlynot./I’msorry,it’snotallowed./I’mafraidnot.Youcansmokeoutside.这种练习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求得问题的解答。教授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某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如:在分析Attheshop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hopowner and his assistant?
②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有些学生会就事论事地回答:“店主和店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当我再问及“Why did they change the attitude to the customer after he showed them the million-poundnote?”时这些学生便无言以对。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以貌取人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来看问题,进而揭示出故事的中心“Moneyiseverything”。同时就“Does Money Mean everything?”为题组织一场辩论,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学生们纷纷发掘新奇思路,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言之有理的见解。
3、开设多彩多姿的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拓展文化知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意活动场所。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演讲比赛、英语角、单词接力赛、角色和短剧表演、英语晚会、英语国家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能有所创造。如:学习SB1BUnit15Healthyeating,我让学生每人预备两种食物,要求他们从食物的味道、营养含量等方面用英语加以介绍。我提前给一些专用名词,如:fat,sugar,salt,fiber,calory……并加以引导,学生爱好昂然,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才能,展示才华,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创新教育“步履维艰”
1. 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不少英语教育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 大都要求上进, 且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只是未得到正确的引导、有效的挖掘而已。
2.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
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 以教师为主, 以学生为辅, 教学过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 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关于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规定: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1.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 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经常在课堂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 要注意发现其闪光点,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身心愉悦, 有安全感,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 他们才会自主学习, 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2. 培养自立探究,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 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 更富有情境性, 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 锐意创新。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 要加强课堂讨论,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用英语讨论。再次, 将英浯游戏引入课堂,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参与意识。
4. 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再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 编写新的内容。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探索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5. 设疑布阵, 激发求知, 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敢于逾越常规, 敢于想像猜测, 敢言别人所未言, 敢做别人所未做, 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 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
6. 重视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 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 产生联想、灵感, 增添创造意向, 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 篇5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 “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 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篇6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如:学习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前,我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增大或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来到前面表演,有的捧着书站在那儿增大压强,有的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有的既捧着书又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演示减小压强的同学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匆忙脱外套,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把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上面……课堂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生命之活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并且在探索中获取了增大、减小压强方法的新知识。
策略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质疑,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因为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评价,不一定求得统一的认识。你觉得没有道理的,也不能轻易否定。例如:在学过声音发生原理和特性之后,有同学提出:“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制作一件能弹出三个音以上的小乐器?”我说:“可以啊”并要求他们每人制作一件。有的同学用笔筒、棉签做的口哨,当棉签在笔筒里上下滑动时就能吹出不同的声音;有的利用瓶子中装水做的水瓶琴;有的是用橡皮筋制成的“吉他”;还有的是用竹子削成的笛子。结果并不重要,这个过程却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行动,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策略三:精心设计课外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在物理教学中,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我们应充分加以应用,要求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课堂学习的物理规律或者应用物理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完电路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寝室的电路,进门时开灯,然后到书桌边使用台灯,同时第一个灯熄灭,这样既节约用电,又使用方便。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有的采用局部短路法,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单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达到设计要求。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人性化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策略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只一个,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发散,与课堂教学中能不能进行合理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例如:学习了惯性、惯性现象以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的。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任意写出两条。”同学们很快地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否定前面事物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例如:哥白尼排除了地球为中心的错觉代之以日心说、才建立起新的宇宙观;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的时空观代替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才使近代物理面目一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前人的经验和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比较,以求更高层次的解决问题。
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要有创新,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甚至可以让学生执教。对学生的个性思维成果应充分的鼓励和引导。比如求解100、50和20的三个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时,我们可以把50认为是2个100的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把20认为是5个100的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这样就成了100的8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了,即100/8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等效方法,却包含了许多的独特之处,无疑是思维独特性的最好体现,我们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策略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活动。例如:给学生一支削好的长铅笔,请用它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学生经过思考后,设计出各种实验,有的用两手指顶住铅笔两端,根据手指的感觉可验证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有的用手指用力压铅笔尖,手指会有疼痛感,可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的将铅笔立于阳光下,出现影子,可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有的两手指捏住铅笔使之竖直静止,可验证静摩擦力的存在;有的将铅笔托在手中,使之静止,可说明二力平衡……再比如:你在家倒了一杯十分烫的开水,要使这杯水冷却得快些,你主要采用的物理方法,涉及的物理知识或原理是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具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育论 篇7
一、合作互动, 活化课文插图, 拓展创新思维
现在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大量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情景, 使语言与生活实际情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易于掌握并充分刺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凭借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加以合理的创造来使用教材, 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扩展知识面, 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活”教科书,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创设声、光、色、图俱佳的交互式教学环境, 使学生感到新鲜, 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向学生展现全新的视听效果, 把教材中的情景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于眼前, 又或是把时间的起始、发生、发展乃至结果整个过程一一再现。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 寓教于乐得以落到实处。
2、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 拓展新的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能力, 从而激活教材, 激活学生。
比如在字母教学中, 可以扩展各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缩写词, 特别是生活中的热点, 如KFC, CCTV, PRC, GPS, WTO, PC, KTV, DIY等等,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练习了字母的发音, 而且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活跃了思维, 课后积极搜寻自己身边的英语缩写词,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为增强。
词汇是构成英语大厦的基石, 而词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因此, 在教学中, 在学生充分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后, 教师应适当的扩展词汇的外延, 比较词汇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 在动物词汇教学中, 适当的扩展在中西文化中对dog, tiger与dragon, sheep与goat等不同的看法和用法。“dog”在外国被视为与人一样尊贵的动物, 因而有“Love me, love my dog”之说, 而且有很多与dog有关的谚语, 而“dragon”在中国被视为吉祥之物, 但在外国却是邪恶的化身;“sheep”在英语中表示好人, 能干的人, 而“goat”表示坏人, 不能干的人。
3、利用俚语、谚语、小诗来扩展语法点教学, 激活教材, 激活学生思维。
谚语和俚语朗朗上口, 精选带有语法点的地道英语谚语或俚语让学生练习说, 不仅使学生记住了语法点, 而且也学到了地道的英语, 了解了异国文化, 增强了英语交际能力。例如:在讲述比较级的时, 让学生练习“Eyes are bigger than stomach”, 让学生讨论和思考其含义, 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这是中国人常说的“眼大肚小”。在学习better的过程中, 让学生说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在学习比较级、最高级good, better和best时, 让学生说小诗: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becomes better, better becomes best.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精心设置学案, 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环境如何,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 仪表要端庄, 精神要饱满, 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 态度要和蔼, 举止要大方、文雅, 言辞要简洁, 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 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书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要做到“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 可根据教学内容, 由教师讲一个幽默笑话, 或一个谜语等,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导入新课时, 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 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 还可以直接从教具和演示开始。上课时,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设置情景, 要注意在实践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提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 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情趣大振, 热情倍增。下课前, 可根据不同的情况, 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 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放一遍课文录音, 或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的主要内容, 唱一首歌曲等。总之, 一课堂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 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要始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培养竞争意识, 不断改进教法, 开发创新思维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 也充满了竞争, 这种竞争的意识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起来, 成为习惯性意识。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 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 并身体力行的发动学生, 促成他们充满活力, 积极向上, 勇于表现, 不怕竞争, 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为小组竞赛、男女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 可竞赛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 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 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 学生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 学习自觉性加强,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英语是学会的, 不是教会的, 所以要改变一部分学生把英语学习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的依赖心理, 对学生强调要做学习的“主人”, 不要做学习的“奴隶”。教师要给学生送金子, 更要教学生点金术, 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调整学习策略, 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变“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的猎取知识”。只有“会学”, 才能学好, 才能创新, 才能有所作为。
同时, 教师还要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 尽可能的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 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 产生联想、灵感, 增添创造意向, 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 在潜意识和信念的推动下, 支配自学探索活动, 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 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创设想象情境, 鼓励创新思维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当中, 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人的想象力, 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想象的空间, 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 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 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独创性, 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遇到比尔·盖茨、爱迪生等名人传记, 就要尽量引导学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个性和成功因素, 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因素与伟人们在平凡工作和劳动中善于联想才有创造发明的关系, 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发明创造, 世界将会如何?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写出相关短文供学生讨论、评价。对那些思想意义较深的课文, 一定要设计一些讨论题, 使学生在整体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得出语篇中不曾明显表达但蕴含在其中的意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Reading for pleasure and amusement) , 又可以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而开发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8
一、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意义
加强中学音乐教育创新, 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
1.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可以让学生的大脑得以有效调节, 服务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效率的提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生乐于活动, 乐于模仿, 也容易进行幻想。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在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走神的问题。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长期进行注意力的集中, 帮助学生调节紧张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因此, 创新的中学音乐教育活动,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 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及记忆能力进行培养, 让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受传统观念影响, 许多教师与家长都认为音乐学习无用, 影响了学生正常的音乐观, 创新的音乐教育, 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形成, 有利于稳定音乐学科的地位。
3. 音乐教学的创新开展, 会让学生的精神人格得到自然地塑造。
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会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理想, 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度的提高, 会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成为一个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上去了解更多的优秀作品, 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特点
创新教育就是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同, 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特点如下。
1.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参与性。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 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参与, 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利用集体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 让学生通过参与性地练习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音乐学习一般是通过参与练习完成的, 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参与质量。创新教育鼓励、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融入到练习与交流中。
2.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自主性。
以学生为中心, 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是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认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是一位创新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认可自己的能力, 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知识, 找到音乐学习的成就感。
3. 合作, 也是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个特点。
合作学习, 对于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交流与讨论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相互交流, 共同协作, 开发有效的音乐知识。合作学习, 会让学生习惯集体活动, 掌握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三、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方法
加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 应当得到每一位教育相关者的关注。我们就来对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
1. 开发学生音乐潜能, 加强音乐创新教育。
在长期的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一直较为传统, 在课堂活动中,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加强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是进行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之举。促进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需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对于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及智慧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更会陶冶学生情趣。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利用一些具有内涵意义的音乐作品,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力量, 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音乐学习给他们更多的力量。
像在期末冲刺学习阶段, 教师可以利用“西方音乐作品欣赏”这样的主题, 让学生接触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作品,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旋律的同时, 感受到音乐中所传达的力量。音乐教学活动一旦让学生的身心舒畅起来, 他们会乐于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 产生较高的音乐学习欲望, 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理性化。
2. 加强音乐教学创新,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更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当代中学音乐教师, 需要在音乐课堂中, 给学生更多想象的机会,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大胆想象, 能够异想天开。中学生, 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阶段。面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化想法, 教师不能给学生泼冷水, 也不应该指责学生, 而要利用正确的引导以及表扬, 让学生认识发挥想象。想象力是人类一项伟大的能力,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 学生可在头脑中想象相关的画面, 实际上是在试着去从自己的角度理解音乐作品, 与音乐作品进行互动。在音乐创新教育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让想象力的有效发挥, 成为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因素。
在音乐教学中, 对于同一作品, 学生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具体的感受也会不同。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而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感受。比如在学习《阿里郎》的时候, 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去绘画,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些学生会画出优美的风景, 一些学生会画一线复杂的线条, 一些学生会画人物。不同的绘画作品,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也让音乐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有利于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
3. 培养自我意识, 加强音乐教学创新。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 才能让学生具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意识。要实现中学音乐教学创新, 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应当在音乐课堂中有所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发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活动, 给学生一个表现的平台。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个歌唱比赛, 让具有歌唱特长的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做一些音乐创作类的活动, 让学生运用音乐课堂所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促进其应用音乐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创新教育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传统教育体制的突破以及教学活动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在创新教育活动中, 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与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与获取过程中, 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音乐知识学习, 享受音乐过程, 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与发展。因此, 创新教育应当得到每一位教师的关注与应用, 从而让其发挥积极教育意义。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模式。笔者以试论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题, 对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意义、特点与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韩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 2013 (3) .
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创新 篇9
一创新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生动性
查阅有关学校体育学, 合作学习理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和电子期刊网上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时代在呼唤人才,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 担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分析与讨论
1. 在体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合作学习的思想内容及应用实践, 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一, 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完成学习和认识中, 师生在兴趣、情绪、目的和努力方向的一致性, 同时它也是师生 (生生) 交往的一种形式, 又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
第二, 要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三种类型: (1) 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它是两个好学生之间的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 其特点是易于组织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一般应用于广播体操、体操、舞蹈、武术等学习项目。 (2)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如按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进行稳定分组。按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爱好不同进行阶段性分组。根据学习项目及学生素质存在的差异进行灵活分组组织教学。 (3) 全员合作教学。它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其特点是以教学班全体成员为合作对象, 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一般应用在教材难度较大的新授课的教学中采用。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理论依据中学生从年龄上正处在青春时期, 正是身体发育较快、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达, 灵活性较大思维活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比较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但形象思维仍占很大比重。他们性格广泛、活泼、好动, 正是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 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是不稳定的。条件的变化较容易引起主观意志即注意力的转移, 并且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无意注意是自然流露的, 往往与刺激性的性质、强度有关;而有意注意则往往需要提醒, 有时甚至需要强制。
2.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由个人意愿、感觉、情感、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总和, 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是合作的重要因素, 如果合作有意义, 就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自然就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呢?要强化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方法善于观察分析每个学生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情感教育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 它能促使人奋发, 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 促进人的成功。我们应把情感教育作为新的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开展, 这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 因为“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 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可见态度情感因素在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价值。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发掘教学中能体现真、善、美的态度情感因素, 并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部分,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价值体验, 关注参与意识的培养。
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的合作学习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 如何才能营造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课堂气氛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不同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指导。改变以往学生枯燥、单调的活动方式, 丰富学生的活动学习内容, 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亲切和谐, 激发了学生创造进取的动机。提高学生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动作质量比赛、比快、比高、比远, 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使学生在乐中发展, 在乐中提高。通过游戏、球类学习内容及开展合作学习教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改革的不同, 并从中找到体育的乐趣。
四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
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从小学到高中, 有70%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有50%的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室里度过;有30%的学生由于场地器材的短缺, 无法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参与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 从而放弃课外体育锻炼。只有加大体育场所、器材投资的投放力度, 才能满足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才能调动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筹措资金, 根据课程需要规划落实足球场地, 安置篮球架, 设置排球场地, 购置一些球类、操类等最基本的硬件, 让学生的体育课有实物、有场地可练习。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 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 很多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合作学习的方式, 只要是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应用的理解不够, 因此要加强学习和理解。
第二, 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要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安排组织丰富的合作学习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必须创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积极探索, 努力实践, 把体育新课程的理念、思想、目标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过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培养
目前, 创新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可能的, 更是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从素质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必要, 笔者结合自身从教经历, 在本文谈几点体会。
一、发现和引导学生兴趣为创新创造条件
兴趣对求知和创新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激励他们的强大内动力, 也是影响他们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了想弄明白和学习欲望, 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发现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必须的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定要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本体, 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 把他们从被动接受的地位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 和教师融为一体, 这就会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打下好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把创新思维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发挥性, 没有很好地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教授一篇课文往往是分为几大块:背景、作者、段落、中心和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也就谈不上创新性教育了。这种固定呆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接近于封闭和僵化, 缺乏应具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这样的课堂会出现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 但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合理培养和锻炼的情况。因此,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急需改进。
(一) 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 引导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阵地。事实证明:一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自己的课教“活”了, 把师生关系变化为朋友关系, 把“讲台”搬到学生之间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 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 使学生敢于创新, 要激励学生提出自己哪怕是不太成熟的看法, 而教师对学生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点点滴滴创新性看法, 也要给予适度的肯定, 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二)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为创新打好基础
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要有自己的独特教学特点, 有的还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越是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师, 他的课堂教学方式越丰富多彩, 他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有“惊喜”的新感觉。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以具备丰富的知识为前提。其次,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还要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启发联想, 联想的越快表示思维越畅通无阻, 联想的越多表示语言的运用越丰富多彩。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充分理解, 才能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学生们对问题理解得越深入、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 体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越好。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 还应当拟定出具有很多种答案的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提出很多种的正确答案, 让他们创新思维更活跃。
(三)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激发他们创新
提出问题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再进行适度的指导, 避免形成学生纯粹为了分数而学, 教师纯粹为了分数而教的局面。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照本宣科和模仿, 忽视了创新教学。因此, 在中学生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确, 不可随便提出问题, 要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求学生在提问题时不要呆板无力, 思维要灵活多变, 应具有自己合理的开拓和创新意识。否则, 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会使他们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另外,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自己教与学生学, 基础问题和发展性问题要设计得科学合理, 缜密而又趣味多变, 避免过于呆板与枯燥。最后, 问题还要有适合的难度。所谓的难度, 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 要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的流畅性, 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从而激发和引导学生追求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 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创设提问的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善问, 使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发创新思维, 让创新现象活跃课堂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中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包括我国的古诗词, 这些佳作在内容上有自然美和艺术美, 形式上有结构美和语言美, 所以教师可以在授课中提出适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去欣赏和品味这些名篇佳作, 这样学生的思维不仅会局限于课文的丰富内容上, 会拓宽到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探索上。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创新性思维, 创造性学习和思考对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并让他们从中理解和体会出由此带来的巨大成功的喜悦, 给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插上美丽的翅膀。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篇11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1.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能够依其能力与兴趣学习。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因为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接纳其意见,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另外,实现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必须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必须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转变,进而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用课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当观念自觉地体现在教学行动中,变成教师的精神追求时,才能发挥其指导教学实践的功能。”
2.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按照课程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配合课程,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其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及周密的思维能力。而且教师应该知道,创新性思维教学并非特殊的或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冲突,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教师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成功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最后,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多媒体的应用技术,掌握一些创造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信息科学及脑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讲究有主有次,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必须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因为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样的,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积累”“注重语文实践”为目的的新型课堂,倡导互动教学,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角色,不但自身要具备创新的能力,还要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仅仅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在培养的基础上做好引导的工作
1.引向思维目标
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漫游”时,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放任不顾。在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很多教师能够做到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但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地引导。教师的引导就是要让学生避免出现思维走向的偏差,并采用强化思维目的等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既定的目标。
2.引入思维正轨
思维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有时候这条“线”似乎是时断时续的,但实质上它是连续不断的,总包含一定的前因后果,具有鲜明的层次,并合乎逻辑规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但这不等于说思维可以处于无序的混乱状况。尽管它在思维的角度上可以不同一般,在思维的过程上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又必须有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尤其是结论和过程应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时候学生的思维会出现思路混乱不清、因果牵强的情况,要及时地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有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之中,必要时还要介绍逻辑思维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用理论指导他们的思维实践。
3.引入思维纵深
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 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思维常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相机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 篇12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模式,中学,计算机教学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与理念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传统模式与思维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需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 贯彻创新理念, 为中学计算机教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一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原则
1. 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新教学的指引
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为核心, 局限于理论教学, 乏味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有些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对管理的要求不严格, 对计算机教学不够重视, 使得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仅存在于电脑游戏。因此,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中, 课堂教学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友好合作的氛围能让学生置身于活跃的环境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支持创新计算机教学的实施。
2.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主阵地
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 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与模型的固有模式, 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应当是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关键点, 将实践中的收获在教学实施中应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课堂演示, 学生进行模仿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丰富内容不符合, 教学有效性较低。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分组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教学思路进行探索, 能够在教学内容的实践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同时, 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
3. 在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以理论为教学基础的学科, 同时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性较强, 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教学内容中的抽象概念与操作程序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 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疑问中学习,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相符合。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的创新
当前的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存在着实践环节少、理论内容多的问题, 缺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在当前计算机教学环境下, 课堂教学需要满足培养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思维的要求, 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 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教学思维的创新。
1. 课堂环境的创新
创新型课堂环境是思维活跃的空间, 也是学生开发兴趣与展开想象的维度。需要进行教学教育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需求, 成为特长突出且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杜绝教学过程中的歧视与伤害。尽可能以因材施教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向小组教学、个体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转变;传统的基于教师中心的知识归纳与演绎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向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转变。
3.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需要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激发, 并保持这种创新思想使之成为学生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创造力的期望与兴趣, 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较为丰富, 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制定学习与创新的目标。其次, 增加竞争氛围, 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 以竞赛性的活动与多种鼓励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造力并主动培养。
4. 在创新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
教学模式与思维的创新, 归根结底是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的。在综合素质中, 思想品德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教育。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问题层出不穷, 中学生正处于人格成型的时期, 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 在计算机创新教学中, 应将德育融入到教学思想中, 鼓励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结束语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效率低下、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差等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育工作者需在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推荐阅读:
我国中学英语创新教育08-23
中学英语作业创新例谈07-29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05-09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07-08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浅析09-03
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11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1-14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07-14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