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批改问题

2024-11-09

中学作文批改问题(共7篇)

中学作文批改问题 篇1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应该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者之间的相遇过程和相互对话过程。作文批改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应该是教师、学生、作文三者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综观现在的作文教学, 大多处于这样的模式:先由教师布置作文题目, 然后稍加点拨, 要求学生迅速作文, 当堂完成, 接下来教师花一周或两周时间伏案工作, 详细批阅。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

做语文老师的最大乐趣在于能与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心灵沟通, 也正是为了这份“沟通”, 语文老师被“批改”作文占据了大部分工作甚至业余时间。我们不妨算一笔小账:一般来说, 一学期 “大作文” (课堂作文) 至少有8篇, 加上期中与期末考的就是10篇, 还有每周一次的“小练笔”。就算一个老师带一个班, 每班平均50人, 一篇文章算600字, 一位语文教师一学期仅作文一项的“批阅”量就不少于20万字, 若是带两个班, 每班人数又不止50人, 那就可想而知了。通常说来, 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学期在学生作文上的批阅量不会低于50万字。关键是批改完毕, 作文本发下去,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翻一下, 就放一边去了。

二、作文批改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这样做有没有效果呢?遗憾的是, 尽管教师如此“卖力”, 却往往看不到多少效果。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师“独家包办”造成的。作为作文的主体——学生竟然缺席。我们的批阅更多的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是单向操作, 对学生来说只是接受, 他们没有主动参与;即使是与教师“笔谈”, 也要等个十天半月才会看到回复;就算是“面批”, 一学期每个同学都轮到一次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而且, 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 教师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 学生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 也都以教师的眼光来衡量,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脱离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能力范围, 学生一旦失去自主性、主体性, 就可能失去写作的自信心。

所以, 无论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从学生的角度看, 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作文批改的权利尽可能地下放给学生。叶圣陶老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一文中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那么, 如何在作文批改中回归学生的主体性呢?

三、作文批改中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1.为学生确立批改要求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 批改作文也是一样。作文批改教学应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阶段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次批改的目标、内容、实施时间的长短;完成一项后再进行另一项, 从易到难, 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制定的目标、内容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既有难度, 又能够解决。能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乐趣,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制定的目标、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就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太难或者太简单。太简单, 会让学生掉以轻心,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难了, 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不利的。

怎样批改作文呢?我从易到难, 列出八条要求, 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 大家觉得很简单, 会做了。第二次, 再提第二条要求, 这样十几篇文章批下来, 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 从八个方面写出批语了。具体要求如下:

(1) 卷面是否整洁。显然这一条学生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生批改别人作文, 指出卷面不整洁时, 下次自己写作文也能注意卷面了。 (2) 错别字有多少。发现错字, 要在错字的上方打上“√”标记, 并且写到批语处。一开始只要求学生在批语部分打“√”, 并让作者自己修改, 然后逐步要求批改者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 怎么办?我就实行流水作业:每人要批两篇作文, 甲批出6个错别字, 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 而是7个, 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 教师还要抽查, 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 批改的时候, 手里抱着汉语字典, 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 每两个字扣1分, 最多扣5分。 (3) 病句有几处。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 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横线, 写出病在何处, 再在文后批语中, 写清病句几处 。每处病句减1分, 减至5分, 不再多减。 (4) 标点符号的运用。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 有1处扣0.5分, 超过5处, 不再多扣。

以上四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 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 就能够掌握。接下来, 掌握得比较熟练了, 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5) 分析作文的题目与中心。学生批改之前, 教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 在进行批改指导时, 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 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 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 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判断出题目是否新颖、有吸引力, 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6) 分析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题目、中心。②是否取舍得当。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7)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结构而言, 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8) 分析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分析文章是否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了恰当的表达方式。如写记叙文《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 要求记叙与抒情相结合, 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我的卧室》, 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分, 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 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后四条要求, 每条5分, 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 由批改人酌情处理。由于我讲课用的时间极少, 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 教师指导, 学生互批, 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八个方面的批语, 一篇作文的批语一般在百字以上。

2.自改与互批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进行批改方法的指导后, 学生基本能明白修改的要求。接下来就应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 作文批改主要有自改与互改两种形式。

(1) 自改

自我批改, 也是对自己作文的一种反思过程, 同时更是一个再提高过程。每次作文练习完成后, 可选择让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八条要求, 边读边批改。有的错别字、漏字、笔误等, 只要学生多读几遍, 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自改作文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 能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学生熟悉自己的写作内容, 依据自己的判断能力, 对自己的作文批改, 毫无拔高之嫌, 也不会再让学生感到难以实现老师的目标。

(2) 互改

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 也可是几人小组互改。改者竭尽全力, 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 细心修改, 这样, 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互改后可用一定的时间分组讨论, 然后请学生重点谈精心选材, 反复推敲, 认真修改的经过。每次谈的内容要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 既要总结经验, 也可吸取教训。

开始正式批改时, 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由一名同学批改本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 二是再由两位组长把关, 复改自己以外的作文, 不只对作者而且还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中难以定夺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 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 积累材料, 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 三是互谈体会。这是作文批改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交流, 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操作时可分两个步骤。先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 复评者以及教师“对话”, 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 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接着是小组外交流。统一安排时间, 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交流, 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四是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 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 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 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 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 更应予以“关爱”, 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誊写或打印前, 习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 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誊写或打印后, 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

当然, 把作文批改权回归给学生, 并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 使作文批改形成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写作能力, 也让他们学会了求知的方法。

中学作文批改问题 篇2

龙感湖中学陈宏文张志明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沿袭的是学生作文、教师修改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又存在着一些弊端。在此背景下便形成了许多令师生头疼的尴尬事。

其一,教师作文批改繁重与评讲作文的及时性之间的尴尬。一个语文教师,除了每天正常要上两节课外,还有早读辅导、自习辅导、备课、写教案、批改语文作业(包括单元测验试卷);除了参加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年级组活动外,还要参加学校正常的开会、报告、活动等;除了搞好月考周考、加班阅卷、分析考试分数数据外,还有继续教育培训、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等。在此情况下,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的又是全收全改,详批详改,精批细改。有眉批、总批,有错别字、病句修改,可谓面面俱到。教师每次作文的批阅量之大是显而易见的。等老师批完作文再和学生交流评价时,许多细小的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已记得不太清楚了,又何谈及时的反馈呢?

其二,提高作文水平与学生习作数量之间的尴尬。众所周知,多练习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而教师批阅作文的困难,必然影响到学生作文写作的数量,每学期也只能勉强达到大纲的最低规定篇数。这对于指导学生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其三,教师作文评语的雷同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之间的尴尬。由于批改作文的繁重,于是每次批改作文便是对语文教师一次意志与耐力的挑战。遇到赏心悦目的文章教师还能为之一振,写上几句发自肺腑的批语;但看到千人一面的文章,教师很自然地就会千“批”一面,诸如:内容不够切题,材料不够新颖,构思不够合理,文字不够优美。这诸多的“不够”,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审视起来不知孰重孰轻,修改起来更不知孰先孰后,对其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久而久之,只能挫伤学生作文的兴趣而适得其反。其四,教师作文讲评的程式化与学生反馈苍白之间的尴尬。因作文能力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因作文比重于语文考试的重要性,使得语文教师不得不重视作文讲评。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作文讲评课大致过程不过是“讲要点——读范文——谈优劣”,教师每次罗列的优缺点基本雷同,不能完全针对某一目标或问题进行讲授。因此这样的讲评,学生只是洗耳恭听,却无法参与其中,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自然也就没有了兴趣。下了课学生更是很难有热情去交流文章了,致使作文讲评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试想,这样的作文批改、讲评对学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乎,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一种奢望。这不仅失去了作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使教师的辛苦劳作的价值降至最低,教师便也心灰意冷。而这恰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作文批改、讲评的模式已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那么该如何改革作文批改、讲评的模式呢?

我们认为应该遵循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加强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

首先,语文教学系统理论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批改作为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交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会大大促进构思与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也就是达到以改促写作。

其次,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中重点指出:重视在引导学生的自我评改和互相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学生自我评改能力的培养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因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两翼——阅读与写作,总是灵犀互启,密切相关。写作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往往又是阅读中所要考查的重点。因此,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实际上解决的不仅是作文批改的问题,也是在锻炼、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加强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省自查、自我提高、自我超越和精益求精的良好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认为改革作文批改、讲评课的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便是以人为本。它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我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健康的发展。因而要求每一个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及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而在现行的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下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此,改革作文批改、讲评课并取得实效,必须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一线语文教师,从上到下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形成合力。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笔者借鉴众前辈、同仁、同行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窃以为作文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师评师改、面评面改、全收轮改、全收抽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都应随机采用。将传统批阅方法与新的批改方法结合起来,以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兴趣,体会快乐——快乐作文、快乐批改,让其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要求。

3、制定标准,措施到位

对于教师亲自批改的作文自不待言;而对于有学生参与的作文评改形式,若要保证评改的质量,收到评改的实效,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切实受益,仅有灵活的评改形式还不够,尚需让学生掌握一套作文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在评改时能做到有章可循。

至于作文的评价标准,可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并结合中、高考的作文的评分标准及文体特点,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线索、详略、扣题、点题、过渡、语言、书写等方面逐一划定,并给出各项的满分分值及评价尺度,以便于学生操作。

因此,若是采取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等作文评改形式,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评改完后,应在评语后面签上姓名,以示对被评改学生作文的负责。

其次,对于优秀的习作,可向老师推荐或自荐,再由师生共同评改一次,以达到由点带面、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若出现被评改学生不赞同评改学生的意见时,允许其申辩。教师可成立一个由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的仲裁小组,对此类情况进行仲裁、说明;若被评改学生还不理解,可再向教师申诉,由教师作出判定,以尊重被评改学生作文内容的原创性、情感抒发的独特性,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第四,每次评改完之后,应由评改学生代替教师督促、协助其评改的对象对本次评改的作文进行修改,以求彻底改变传统作法中的只评不改或重评轻改之流弊。

第五,每次评改,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作为学生评改的侧重点,并要求学生就此写出评语,而不必面面俱到。

第六,待学生评改、修订完后,再由教师课下复查,对本次评改查缺、纠偏,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评改能力。

第七,在评改时间的安排上,以两节相连的课为宜。第一节课的上半节,以学生评改为主,下半节以佳作赏析或学生申诉为主;第二节课则交给学生作评改后的修订。

浅析中学生作文批改策略 篇3

一、以欣赏的眼光,寻找学生习作中的美

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作文看作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必须抱着尊重、理解、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作文。有人说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那么回事,有什么好欣赏的?这样的心理是要不得的。中学生的习作当然不能与“大家”的文章相媲美,但倘若以中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去看他们的习作,就会发现其中不乏“美”。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来确定“好作文”的标准。教师要时时记得:中学生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缺少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当然和那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成人会有所不同,他们的作文是利用有限的学识和情感体验在进行“粗放”式的创作。这样,就能从学生作文中找到“美”了。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中学生的作文批改中也需要语文教师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明眸善睐地把学生习作中的“美”找到。当然,不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也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地提高,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更“美”的方式来说。也就是说,文批改要热情鼓励,委婉揭短。语文教师在评价每一篇作文时,都要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地激励学生,对于优秀作文要极力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优美的描写、贴切的修辞自然会被美丽的波浪线衬托;学生有意无意的一处铺垫,一处真情的流露,一处生活哲理的感悟,教师都要找出来以相应的符号和文字加以肯定。这样一寻找,你就会觉得一篇篇文章就此变得优美了。

二、真诚对话,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之美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表扬要不吝溢美之辞,但必须注意批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角度,注意这种鼓励赞扬是发自内心的,让学生既感受到教师对他作文的关注,更能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简单来说,作文是人写的。作文的灵动是因为写的人的灵气,作文的细腻感人源自于作者的丰富情感。所以,批改作文其实是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受学生的人格和文学修养之“美”。也就是说,作文批改要针对学生,而不是针对眼前的这一篇习作。

“作文中心明确”,“作文语句不够通顺”等评语让学生感觉与己无关,所以漠不关心。而如果把它改成“你能把事情说清楚了”,“你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直指学生本人的评语,会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和巨大震撼力,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仔细读这个评语,去关注自己作文的成败得失。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

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利用晨读、鉴赏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时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朗读时,着力营造一种隆重的氛围,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学生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学生猜一猜,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发给学生传阅,做到“奇文共欣赏”。这样做不仅能提供同学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另外,对学生作文的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作文这样一件“苦事”,原来可以变成学生期盼的“美事”。

三、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向往美

因为知识结构、生活体验的不同,学生的作文层次也不同,如果我们以每个人都一样的统一目标或一成不变的固定目标来衡量,有一部分学生恐怕永远不会被关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语文教师要满怀爱心地注视学生的成长。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预期目标。因为对一个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强、语文感悟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和一个语文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一篇成功作文的含义是不同的。

教师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有连续性地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这次较上一次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进步,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你尝试着运用修辞了,这令你的作文增色不少”等,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这足以使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写出“美文”心生向往,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在写作上越走越远,创作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总之,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仅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品,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关怀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温暖中感受写作的愉悦,进而写好作文。

学生参与下的中学英语作文的批改 篇4

本文将以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探讨中学英语作文的批改策略。根据本文的研究,为了能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写作课堂, 并能通过亲身体验掌握英语写作的要点,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中学英语作文的批改环节。笔者认为, 学生参与下的中学英语作文的批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在批改之前对“小老师”进行培训

大体上来看,批改之前的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也是决定学生参与的作文批改活动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批改之前,教师应该对班里的每一位“小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主要有如下两个重要目的:

1. 通过培训,教师树立每一个学生的“老师”意识, 以一名小老师的身份来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并且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发现同伴作文中的闪光点和有欠缺的地方。

2. 通过培训,教师使学生明确作文批改的标准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具体来看,作文批改的标准包括作文的格式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选材是否切题、内容是否丰富、结构是否清晰、中心思想是否突出等等。另外,除了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些批改标准以外,教师还应明确告诉学生每一个标准所占的分值。例如,待学生完成Module 2Making discoveries中Unit 3 Amazing people的习作之后,在对“小老师”进行培训的环节,教师可以具体这样指导学生:

“Now, you are the teachers and you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is activity. I am sure all of you will have a good job. In addition, you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riterion I have listed here in the pro-cess of correcting compositions. So, you must read the criterion carefully and remember them. If you still have some questions, you can ask me for help.”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可以在批改之前树立信心, 并能明确了解自己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方面,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

第二、在批改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

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降低作文批改难度,并且使学生之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互相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具体的批改环节,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具体来看,在分组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每个组中都安排有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从而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写作课中将学生的习作随机分发到各组中,先由组内各位学生参照作文批改的标准进行商议,并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全组学生对修改意见再次商议,并由各组小组长对每篇作文写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和评语。然后,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反馈活动的顺利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还应该在自己所批改的作文上面进行署名。例如,待学生完成第一模块Teenage experience中的Unit 2 Growing pains的习作之后,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Boys and girls, now, you are required to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have a discussion on your opinions on the composition in your group. In this process, you must follow the correction criterion I have given you and give correct comments.”

第三、在批改之后进行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这一活动收获更多,待每一小组批改完之后,教师还应该安排生生交流活动和师生交流活动。在生生交流环节,教师应该安排作者本人和为其批改作文的小组进行交流,了解该作文的闪光点以及欠佳的地方,以便以后改正。具体来看,生生交流的环节主要完成如下两个任务:

1. 学生之间对作文的修改意见和批语进行讨论, 看是否合理和真切,是否存在失误,哪点不符合写作要求,之后该如何改正等等。

2. 在生生交流环节,学生还应该对相关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进一步剖析和学习,从而有效起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另外,如果在生生交流环节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学生还可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帮忙解答。教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立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批改标准,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核对,并和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结语:

教师批改作文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篇5

李加瑞

作文是初中阶段的一大任务,抓好作文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各学校也特别强调作文的量:两周一篇。伴随这种要求,出现了一个问题:老师怎么在短时间内批改完一百五六十名同学的作文?要知道,老师还要上课、备课、写教案、、、、、、因此,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就是把作文交给学生批改,它不仅能让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本人认为只要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良策。

下面我将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浅谈: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不例外。评改一篇作文,也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一篇习作,中心一旦确定之后,就要看习作是不是围绕中心选材。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内容立不住脚,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什么地方记叙,什么地方议论都要恰当。同时,中心确定之后,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一般来说,记叙文最好把握;说明文主要以说明和记叙为;议论文则主要以议论和记叙为主。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在学生的作文中,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在作文的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材料的详略,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当然,这一要求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教师就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在学生作文上,不少学生基础差,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语言毛病比较普遍。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不好的地方,不通顺的语句最哈送能改正过来;当然好的地方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五,形式方面,看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应该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但是就有学生标点使用极不规范、书写简直不堪入目,这是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单独指导,不必面前全体学生了。

以上这五点是就作文评改的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的评改,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内容要单

一、重点要突出,以便使学生的注意力的指向比较集中,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中学作文批改问题 篇6

一、作文评价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 我校语文学科组织了24位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作文批改竞赛, 以期发现小学作文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可行的对策。作文选用了本校一位六年级学生所写的题为《学包饺子》的记叙文。比赛结束后, 本人反复仔细阅读了每位教师的批改卷, 在被教师们认真、精彩的点评感染之余, 也发现了批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作文评分尺度把握不一

经汇总, 24位教师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所给出的分数如表1:

经计算得出, 该文平均分为76.71分, 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18分。按照小学毕业考试作文批改规定, 以平均分为基础, 两位阅卷人判定的分数与平均分相比不超过3分。参考这一依据, 这次作文批改分数应该在73—79之间浮动。但这次的分数汇总表明有四位教师评定的分数过高, 三位教师评定的分数过低, 出现了教师对作文评分尺度的把握松紧不一的情况。

分数测量作为一种量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若失去了一致的衡量标准, 作文评价就不再具有可靠性。此外, 作文分数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分数过高, 学生容易骄傲自满, 不再重视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 降低了进一步提高的积极性;分数过低, 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丧失信心, 更怕写作文。

2. 批改符号欠规范统一

作文批改符号包括错别字符号、删除号、增添号、起段号、重点号等, 但教师在批改的时候使用符号不够统一规范。有的在错别字的左上角打“×”, 有的在右上角打“×”, 有的把这个字画个圈儿再打“×”……诸多类似不规范统一的现象不一而足。在评点学生作文的佳句时, 有教师使用圈号标出, 有的用横线, 还有的用波浪线等等。

3. 眉批和总批缺乏启示性

眉批和总批存在如不到位、缺乏启发性, 未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等种种问题。以下摘录学生作文中的两个问题句, 探讨教师在实际批改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句 (1) :

“‘哦, 太好了, 妈妈, 妈妈。快去包饺子。’我一边拿着日历一边欢呼。”

这是学生作文第二小节的内容, 与第一小节内容相脱节, 语言跳跃、不连贯, 读了之后会产生很多疑问, 令人费解。

有一位教师用横线画出“我一边拿着日历一边欢呼”后, 眉批:“可以改成我迫不及待地催促着妈妈。”这样一改, 语义的确明确, 但还是与第一小节连接不上。教师写出来的例句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精品。

另一位教师的眉批则是:“此处描写有些突兀, 不妨改为这样:‘又到周末了, 我拿着日历边看边想, 妈妈今天会包饺子吗?我带着疑问来到厨房。’”这种点评方式不能让学生在修改中发挥主体作用。这位学生已进入六年级下半年, 他的语言功底扎实, 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独立完成修改。教师需要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空间, 不能越俎代庖。

第三位教师的眉批为:“‘一边拿着日历一边欢呼’让人不禁有些疑问, 文章前后都没有交代日历的事情, 题目为《学包饺子》, 那就把写作中心放在‘学’与‘包’上。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 一些琐碎的东西不一定要写进去。”这段眉批共78个字, 批示太长, 不符合眉批的要求, 眉批的用语应力求简洁精当。

第四位教师的眉批:“如果在前面加上一些铺垫就更好了, 突出就喊出来一句话显得很突兀, 可点明为什么一边拿着日历一边欢呼。”这位教师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给学生点明了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但是漏了一个字, 应该是“突然就喊出来”。眉批写完后, 一定要复查, 千万不能有错, 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句 (2) :

“只见妈妈拿着一块皮儿, 再在两边抹上水, 再放馅儿, 然后把皮儿对折, 手再一绕, 一捏, 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便包好了。”

对于上面这句话, 有的教师给出的评价有失偏颇, 如“一系列连续的动词, 准确”“动作描写到位, 不会包饺子的人一看就会了”。这样的评价没能指出学生的问题。

有的教师说:“绕, 这是个什么动作, 能讲通俗些吗?”“绕”一字很通俗啊, 因此这并不是通俗不通俗的问题, 而是在于表达得准确与否。

有的说:“绕, 这个动词用得似乎不太妥帖。”“似乎”这个词表明教师自己也没把握。眉批措辞要准确、明朗, 不能语言模糊, 指令不明。

总批中, 很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提醒学生“要写具体”。“写具体”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 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能意识到, 关键是他们不知道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在批改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这种“公式化”的词语, 而是给学生指条明路, 明确具体修改的方向, 这样他才能继续向前走。

二、解决作文评价问题的可行对策

1. 教师的评价尺度要一致

首先, 教师要把握好作文评分尺度。作文评价要体现出相对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就须严格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所提出的要求。如对于第三学段的写作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多种评价, 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教师需要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至少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书写和达意。

2. 教师的评价符号要规范

对于批改符号欠规范统一问题, 学科小组需要对教师重申批改要求, 并进行专项培训。学校的语文学科应该下发统一的批改要求, 使规范的提倡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批改过程中去, 从而使批改的规范性要求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批改习惯。教师在批改时应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既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 也便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师的用意。总批与眉批的字要工整, 不要潦草, 更不能出现错误。批改时不要随意涂画, 要注意整洁。总批写完后, 另起一行在右下角写日期, 注意一个字一格, 日期写完空一格写“阅”字。

3. 教师的批示语要有启发性

眉批和总批是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常用手段, 应从字、词、句、篇章结构、立意等方面对学生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眉批和总批应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启发性, 须切中要害、点拨到位, 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该改正或补充。

对于学生作文的问题和不足, 教师在眉批中可以直接点明或启发思考。如“缺少过渡, 文章就不连贯了”, 这样直接向学生指明过渡的重要性;再如“为什么要拿日历, 最好交待一下。加上一个过渡, 如‘今天是大年三十’,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这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之路, 并提供了一个范例;或者提醒小作者“拿日历与包饺子有什么联系”, 一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一边拿日历, 一边欢呼包饺子呢?这顿饺子是为了庆祝什么事, 应该交待清楚呀!”透过这段眉批,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正循循善诱, 娓娓道来。

对于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教师应大加赞赏。该篇学生作文中“小巧玲珑”这个词用得好, 有教师在下面画上小圆圈, 眉批写道“把饺子的可爱模样写出来了!妈妈包的饺子多好看啊!”教师以学生作文第一读者的身份进行点评, 评价语言没有让人感到疏离, 读起来亲切、自然, 可以想象学生读到这处眉批的时候该是怎样一副得意劲儿。

相比眉批, 总批侧重于学生作文的全面诊断和激励。教师总批中有如:“你忽略了心理描写, 在叙述学包饺子的过程时要穿插心情的变化, 如忐忑——兴奋——羞愧——得意。认真修改, 可以获得质的飞跃!”这样教师既指出了问题所在, 又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再如:“学包饺子中难免会遇到失败, 你写到了自己不成功的教训, 不过相信你也有成功的经验, 希望你把自己的成功经历也告诉大家”, 这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事例, 进一步充实文章内容。

中学英语作业批改之我见 篇7

一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及其弊端

在教学实践中, 由于大部分学校班级容量大, 平均每个班级学生达四五十人, 有的班级多达五六十人。每个英语教师一般都担任两三个班的英语课教学, 每天要批改几百份练习, 很难做到精批细改。因此批改作业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对作业的处理普遍采取这样两种批改方式:一是全批全改, 二是只做不改。这两种批改作业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

1. 全批全改的作业批改方式

凡是学生作业本上出现的错误一处不漏地指出来, 并且还要一处不漏地改正过来。这种传统的全批全改的方式迫使教师不得不整天陷入作业批改中, 因而挤掉了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的时间, 无暇顾及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学习, 更不用说花时间去搞教学研究了。这与当前提倡的从“教书匠型”的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目标不相符。

2. 只做不改的作业批改方式

这种方式会让一部分学生养成偷懒的习惯, 学生往往会从平时教师的批改方式中找到投机取巧的方法, 把做作业看成是在完成一种应付式的任务。学生不是为巩固所学知识而做作业, 是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这样也达不到布置作业的目的。

二改进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践

针对目前的这些情况, 教师必须对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进行改革。为此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四种批改法。

1. 分组批改法

这种批改法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几次测验 (或作业) 成绩的平均值排定他们在班级中的名次, 再在这个名次中确定一个中间的学生, 以这个中间学生为准, 前后各排出约20名学生 (以每班50名学生计算) , 把他们划为一组, 即中等水平的B组, 高于B组的前15名属于优秀水平的A组, 低于B组的后15名属于较低水平的C组。实践中, 根据他们的测验成绩来调整组别, 或升或降, 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对不同组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批改C组学生的作业时, 除了指出错误所在外, 还做出必要的分析, 并指出改正的方法;对B组学生的作业, 也指出错误所在, 但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改正;对A组学生的作业, 如有错误则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只告诉他们作业有错或有几处错误, 然后要求他们自己去分析和改正错误。

2. 当面批改法

当面批改法简称面批,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中下等成绩的B、C组同学来说, 面批是一种富有成效的辅导活动。通过面批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 通过谈话和提问, 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 了解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和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 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品质、思想品德的培养。因为一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体现在心理素养和道德素养两个方面, 而培养和创造个体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环境,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有学习和亲师的心向, 但这一切非常脆弱, 容易打碎。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个别的、面对面的批改和辅导作业时, 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感情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 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和亲师心向, 使学生知学, 好学, 最后达到乐学的境界, 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

面批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面批的气氛应温和, 切忌张口指责。应让学生一进办公室就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获得一种安全感、善意感, 对个别羞怯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去接触。其次, 面批时应避免教师坐着边讲边改, 学生站着洗耳恭听。应多让学生发表看法, 听听他们的思路, 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及应如何改正。总之, 切忌把面批变成知识讲座。

3. 抽样批改法

抽样批改, 每次抽查A、B、C组同学的作业各10本左右。将三个层次的作业情况一一记在“作业批改本”上, 然后进行讲评, 剩下未批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订正。有时也可采取小组订正。讲评时, 教师还可以依照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设计出同类型的改错题, 写在黑板上, 让错误的“主人”来改。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错误, 教师帮助学生重温此项语法的要点和难点, 然后再进行高密度的操练。

4. 组织差生批改法

虽然这种方法在许多学校被禁止, 认为这是教师在偷懒, 也有人说这种做法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 笔者认为, 组织学生尤其是差生批改作业可以有两大好处:一是增强差生的心理优势。差生总是整天被自卑感压得抬不起头, 他们似乎已习惯于坐“冷板凳”。但当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在班上并没有被遗忘, 反而奇迹般地当起“小老师”来, 他们便获得了一种说不出的安慰和满足感。二是, 让学生批改作业, 无形中帮他们增加了知识的复现机会, 强化了某些语言点。需注意的是在批改前, 教师应对差生进行逐题讲评, 待他们完全弄懂后再动笔改。

此外, 教师还应建立错题库。教师在每次作业批改时,

一取其精华的传统继承

讲授法、谈话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以谈话法为例, 谈话是要求教师通过与学生以对话问答的形式传递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比较传统, 但其优点还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教师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二是通过谈话能够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而及时地修正和调整课堂教学;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四是具有启发学生甚至启发教师的作用。由此可见, 在新课程语境的背景之下, 传统的师生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开拓创新。笔者认为, 对传统教学方法取其精华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 抛弃传统的创新必然走进教学改革的“死胡同”。以高中教材《经济生活》为例, 教材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 问题直接面对学生的生活, 而师生对话的教学方法就比较适合这样的场景。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例, 结合当下的经济现实, 设立如“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目前的高房价问题”这样的充满开放性的问题, 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和课堂气氛, 师生之间可以展开对话交流。在交流中把生活问题引向课本理论, 让同学们在与教师的对话中,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看到市场经济存在的弊端, 由此基础再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师生对话的教学方式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并未被消解意义, 而是历久弥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从传统中汲取精华, 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终身学习的第一步——人本对话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和各类辅助阅读材料。目前的课堂教学时间紧、节奏快。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客观的限制就是45分钟课堂时间的硬性规定, 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就不能仅仅依靠师生对话交流的方式。为了弥补师生对话这一交流的缺点和弊端,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还必须注重另外一种途径的对话方式——人本对话。

所谓人本对话, 即注重学生与教材的交流, 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正前所未有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获得知识的总量空前激增, 知识爆炸与更新的速度促使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因此终身学习也就成为现代社会成员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中学课堂抓起。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设置容量大, 涉及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以及当代国际社会等知识。教学的环节和教学的周期比较长。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

把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题, 编入错题库。就其内容可分为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和理解等方面的错题题材集。教师在教完一个系列的教学内容后, 把这些平时作业中易出错的题型印发给学生, 再次让学生操练, 最后教师逐项评讲。这不仅是一次公开批改作业的过程, 又是指导学生如何摆脱困境的过程。

堂的效率, 也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本之间的对话可以有多种形式的表现, 可以是教师自身的课前准备和查阅资料, 也可以表现为学生课上阅读教材或是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甚至是考试的形式。人本对话的侧重点在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因此必须注意通过材料的变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这个角度看, 目前在江苏地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具有这种人本对话的特征。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好的效果,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变式知识, 把原本战线很长的中学政治课教学相当部分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对话方式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 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三社会生活的微格模拟——生生对话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层次目标是,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最大化程度地模拟社会。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应注意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还应注意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即生生对话形式的课堂教学。

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是信息的不对称性, 这种不对称有可能带来对话教学方式的障碍, 弥补这种对话的不足可以采用生生对话的方式。班集体中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区, 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生生对话的交流方式, 即课堂讨论课。政治课的教学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生生对话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 学生在对话交流之中将视野从课本走向社会、将理论引向生活、将深奥转向浅显。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 课堂讨论“价格变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如果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就会充满学术氛围, 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的心智发展角度来讲, 这种教学方法会显得刻板、枯燥, 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课程的三维目标角度来讲, 教学效果会止步于知识目标的落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 不妨在课堂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生对话的学习方式, 把知识的传授从课堂走向生活, 进而走向社会, 把学习的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来体现。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家庭背景给学生在本堂课的讨论带来了大量鲜活的资料。

生生对话的方式, 究其本质来讲, 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微格模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生交流中从课堂走向社会, 观念的碰撞重新组合成新的认知,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效果, 也在很大程度上模拟了社会生活, 为学生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庞远燕]

三结束语

总之, 作业批改只要指导得法, 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正视错误的态度, 从作业批改中学习好的方法, 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少数民族休闲下一篇:语法教学归纳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