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中学作文

2024-06-04

马树中学作文(精选6篇)

马树中学作文 篇1

巧家县马树中学关于2014年中学生作文竞赛实情说明 我校教科主任李武鸿,利用职务之便把学校各班交上来的学生作文都在前面加上自己的大名作为改作文的辅导教师,并把原来辅导教师的名字删了,在本校发表的三篇作文中八十四班同学李红仙的《我的世界因您而亮丽》辅导教师实际是谭朝稳,谭大才,而他把谭大才删了换成李武鸿。八十五班学生许全粉同学的《因为有爱,生活更加充实》他也莫名其妙地加上他的大名,经查看他把此次我校各班交上来的学生作文都做了手脚,使得评定后有的辅导教师的名字不在。在此我慎重地向你处提出,望还原文章一个真实,像李武鸿老师这种利用职务之便摘起别人的成果的人可否要得,他的所作所为在我们教师队伍里是否可以信任。

望巧家县教育局办公室给核实,还辅导教师一个公道吧!

马树中学作文 篇2

关键词:作文互评,前提,关键,注意点,步骤

作文评价是指对学生作文活动中学生写作的动机、情感、习惯、行为现象及成果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作文评价是为了促进写作教学的教学评价, 因此作文评价必须要有明确的表现标准, 只有这样, 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学生的写作预期和后续改进才能有明晰的方向。作文评价并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评判, 而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文字交流和精神对话, 所以其评价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国内的作文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几种方式, 但由于家长水平不均衡、精力有限等的几个因素, 故而这种方式应避免采取。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评和学生自评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不如学生互评作文方式有效。

一.明确教师角色是作文互评的前提

学生互评作文固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教师在互评过程中并非无所事事, 而是扮演着多重角色。

1. 创造和谐交流氛围———组织者

互评作文前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评改环境, 避免出现不愉快现象。在互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 可针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论, 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是平等的, 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制定评改标准———引导者

引导学生制定评改标准, 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该关注哪些方面, 包括语言、结构、中心、材料等。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商量每一方面的分值, 可将每一方面分为几个层次, 每一层次占几分, 在互评过程中酌情扣分。同时还有告知学生如何使用评改符号, 让学生明白删除号、增添号、对调号、改正号、重点号、提示号等分别是什么以及应用于何时。

3.参与者——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学生互评作文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教师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改时, 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允许学生相互争辩, 让学生在争辩中挖掘各自超越平时自我的灵感。注意提醒学生在评改中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 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要及时的下组查看评改情况, 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

4.合作者——对学生的评改进行二次评价

学生互评完后教师要收齐作文本浏览学生评改情况, 写出相应的点评。对评改好的予以鼓励, 对评改中还有问题的文章给予相应的点拨性的语言。

二.确定评改标准是作文互评的关键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 在作文互评之前教师应合理分组, 有条件的话可将评改标准及与之相配套的范文评改印发给学生。

1. 学生搭配要有层次

作文互评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文化知识素养作大致了解, 利用课前几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层次搭配, 力求每个小组中都包含上中下三种层次的学生。

2. 评改内容要明确

拿到别的同学的作文不可乱改一通, 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改语言。主要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以及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等;二改结构。主要是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等;三改中心。主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主题是否突出等;四改材料。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

3.评语要规范

评语要求有旁批和总评两种。如若所评作文中有较精彩的地方可将其划出, 以兹鼓励;若有不当之处亦可将其划出, 以期警惕, 此为旁批。而总评通常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但不要求面面俱到, 不苛求学生将所评作文中的缺点和优点一一写出, 涉及两三个即可。亦可要求学生写自己对所评作文的真实感受, 但要以鼓励为主。

三.教师在互评后的注意点

学生作文互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已完成, 相反教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1.运用特殊符号进行二次评价

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要收齐所有作文本并在课后要浏览互评情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运用一些图示、符号进行评价。针对小学或初中低年段的学生, 教师在二评时可运用一些图示或符号诸如一颗五角星、一面小红旗、一张笑脸等进行鼓励和表扬。做旁批时可在对某一点的肯定和建议时加一张小笑脸以显示教师对学生进步的欣慰。对于字迹工整, 页面干净整洁的作文, 教师可奖励一颗五角星。这些奖励虽小, 但对于低年段的学生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2. 作文评讲应从整体入手

作文评讲时要从整体入手, 通过典型引路。评讲时教师先对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做一个整体的评述, 既肯定本次习作的成绩, 又指出不足之处, 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情况有个总体的了解。然后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习作进行仔细讲评, 让学生明白典型例文到底好在哪儿, 差在哪儿, 从而领悟到自己的作文该怎样写怎样改。

3. 针对后进生多捕捉其闪光点

对于后进生不可做优劣权衡, 更不可严加斥责, 而应采用“横比纵比”的方法, 即以后次比前次, 看进步了多少, 哪怕只进步了一点点也要加以表扬;以现在比以前, 看提高的程度,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以这种方式逐步消除后进生对习作的恐惧感。

四.作文互评的具体实践

作文互评的具体实践可分为评前、评时和评后三个部分。

1.评前

在作文互评之前教师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以保互评工作顺利、高效。这些工作力争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完成。

(1) 分组。在学生互评作文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搭配, 每四道留任为一组, 由语文能力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2) 明确评改的标准。包括思想标准 (题目是否准确新颖、中心是否正确独特) 、情感标准 (情感是否真挚动人) 、材料标准 (选材是否典型真实) 、语言标准 (语言是否规范生动) 、技巧标准 (表达方式是否灵活多变) 、思路标准 (结构是否严谨流畅) 、整体标准 (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字数是否足够、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到位) 。

(3) 明确评改符号。作文互评前教师可讲一些较为常用的评改符号极其用法写在黑板上或印发给学生。譬如:改正号:将错误的文字和符号改为正确的;删除号:将多余的字、词、句、段删除;增添号:将确实的文字或符号添加于文中;对调号:将顺序颠倒了的字、词、句或短语调换位置;重点号:将写得好的词、句、段标识出来等。

(4) 明确评语内容。要求有旁批和总评两种。旁批即写在文章右边空白处, 主要对文中的词、句、段等精彩之处或不当之处加以批注。总评即写在最后的评语, 要求按照字迹、卷面、错别字、标点符号、字数、句子、材料、思路、段落层次、结构的顺序写评语。

(5) 明确评分标准。可将所有作文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曰基础等级, 即符合文体、符合题意、思想健康、语句通顺、结构完整、, 以百分制计, 此等作文为65-75;二曰发展等级, 即在基础等级上做到题目新颖、语句优美、材料真实、富有创新, 以百分制计, 此等级75-85;三曰优秀等级, 即在发展等级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材料新鲜、文采丰富、见解独特, 以百分制计, 此等作文85-95。除此之外, 若字迹工整、卷面整洁、错别字较少、标点使用基本正确者可酌情加1-5分。

2.评时

评改别人作文要按一定的步骤进行, 并非只是通篇看一遍然后给个评语即可。按步骤进行才能保证评改的完全性和严谨性, 保证评改的切实有效。这是作文互评的重点, 应确保时间充足, 以三十分钟为宜。

第一步, 认真阅读作文, 重点是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和病句, 并在原文中进行修改。

第二步, 再次认真阅读作文, 除了继续纠正错别字、标点符号和病句外, 重点看文章的选材和思路, 即看材料能否充分有效地表现中心, 看所选的材料是否准确典型, 看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严谨, 看思路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流畅。

第三步, 写评语。评语要求客观公正、积极向上、用于委婉。

第四步, 组内交换复查。复查时要认真仔细, 重点是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及评语是否合理。

第五步,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推荐优秀作文并上台评讲评改意见。

第六步, 组长收齐作文本, 并在记录成员的评语到指定的小组作文评改记录册后将作文本上交老师。

3. 评后

收齐学生作文本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评改情况大致浏览一下, 在评讲时对习作中出现的共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对作文写的好以及评改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作文写的不好和评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要求学生根据组员的评语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写出自己的修改心得。教师可将好作文和评改较好的作文分别装订成册, 在期末的时候分发给学生以起到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

学生互评作文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因此,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学生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切实保证作文评价的高效和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中学作文教学四法 篇3

一.课文实例, 提供写作示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活水”。阅读对于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重要, 不仅表现在提供资料等方面, 更在于提供了写作技巧的典范。每教一篇课文, 我都向学生强调, 它只是一个例子, 读者可以从其中悟到有助于写作的一些东西。例如在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 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在一篇散文里写到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 有什么必要或好处?读完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也应想一想:这篇小说为什么会选取“最后一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又为什么能把人们的“不觉悟”展现得那么充分?面对和平宁静的生活, 我们可以怎样表现爱国情怀呢?进入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自然会碰上一个问题:小说里为什么要采用那么多的心理描写, 对表现环境有什么作用?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力求解决问题, 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获得许多写作上的能力, 增强许多写作技巧。

二.课外练笔, 获得成就感

课外练笔是写作教学中的一项常规作业, 如果利用得好, 那么将对作文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方面, 我运用了以下方法:

1.多找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的习作不论质量如何, 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作为教师, 理应尊重学生的劳动, 要坚持正面教育, 以鼓励为主, 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给学生练笔下评语时, 多找其优点和长处, 并加以表扬;对学生创新的构思和新颖的立意, 尤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每次作文讲评时选几篇优秀的或至少有某一方面长处的文章作为范文, 推荐给全体学生, 并且让覆盖面尽量大一点, 让更多学生享受到写作的成就感。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能得到及时肯定, 便会产生一种成功心态, 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从而不断地进取和追求。

2.指导学生发表作品。写作不像解题那样容易检验对错, 也很难有成就感, 学生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不见成效, 就容易放弃。我经常指导学生在校刊和其他语文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 激发其写作兴趣。同时, 还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向外投稿, 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兴趣依赖于成功, 人们在尝到成功的甜头后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如上所述, 在作文教学中, 尽可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成果都有一种“成功的快感”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与陶醉的心理, 享受创作的快乐, 从而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这样他们在写作中就会经常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写作思路就更畅通, 写作水平也就容易得到提高。

三.合作评改, 培养多种能力

作文写好后, 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可以互评互改。这样, 既能把老师从繁重低效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 又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和积极性, 促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首先要确立本次作文的评改重点及评分标准, 如:文章的格式是否正确、选材是否典型、结构安排是否合理、中心是否鲜明突出、表达方式是否准确、语言是否通顺、简练, 然后每组指定一个语文能力强的组长, 一人念其他人评, 意见分歧时, 可问老师, 也可在班内讨论。这是训练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和听说能力的好机会。最后互相传阅, 由书写工整的同学把讨论好的评语写在文后, 并选出向全班推荐的文章。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改作文时的盲目性, 又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 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 开放的机会。经过多次评改实践, 学生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 不应该怎样写, 跟以前的“学生写, 老师改”的老办法比, 在同样的时间内, 加大了训练的密度, 增加了学生听说读写活动的机会, 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整个评改过程,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有更独立的思考, 我还在课堂上尝试了开放讲评。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由同学推荐几篇优秀作品, 再由被推荐的同学在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自述构思过程;批阅该文的同学上讲台评讲;同学自由评价;老师总评。这样, 课堂时而平静如水, 时而争辩如涛, 时而又掌声四起……一堂课经常是在学生的热情交流里结束, 学生意犹未尽地走出教室, 盼望着下一次作文课、讲评课的到来。

四.反复修改, 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评改后, 还应让学生重写。如果时间允许, 应进行多次修改, 直到发挥出学生最好的水平。修改是构思的再深入、再创造的过程。俗话说:学无止境。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 文章作为这种精神劳动的成品在这方面体现得尤其突出。写作的构思过程不仅发生在写作动笔之前, 活跃在写作进行之中, 还继续在写作修改阶段。构思是为了完成对作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各种考虑安排, 而这些考虑安排往往不是通过一两次构思就能圆满解决的, 认真严肃的修改, 就是构思的再深入再创造的过程, 修改的次数愈多, 只要方法得当, 对写作产品质量的把关就愈严。“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即在此。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 篇4

一、教会学生观察

教会学生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街上的人流, 校园内的温馨, 父母的慈爱, 老师的关心, 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都是活生生的材料, 都能引起无限联想和感慨。只要留心观察, 仔细揣摩,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可论;师长、同学、父母、亲朋, 桩桩可叙。这样, 下笔的时候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学生只有养成了勤观察, 多思考, 善于感知的良好习惯, 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

二、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是习作的最重要的素材源泉之一。中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在学校, 经历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家里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社会上, 目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 可是, 学生对这些素材熟视无睹, 或者写作中轻描淡写。因此,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与现象, 关注身边的生活, 以此积累生活素材。

三、引导学生“从我写起”

学生作文就是学生自己对思想、情感的即时展现。首先引导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纳入写作内容, 写自己的学习与劳动, 写自己的烦恼与欢乐。其次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对自我的每一次新发现, 新感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学生对自我的每一次新发现, 就是一次新的跨越, 就会迎来新的成长。时刻审视自我, 发现自我, 改善自我, 是每个人永远的主题, 也是写不完的话题。

四、强化课前的练笔

“课前练笔”就是利用上课前八分钟, 要求学生写有关课文与生活的内容, 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等, 教师课前确定目标, 提前一周布置, 让学生深入生活, 观察生活, 获得第一手写作的材料。如在上古诗《望岳》时, 我就布置了一个课前练笔:望飞泉山。要求学习《望岳》的写法, 从远望、近望、细望三方面写出秋天的景象。很多学生都写出绿中带黄的秋天的基调, 却没有较好的体现出层次来。但这也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角度写景, 不仅有俯视、仰视, 还可以从远至近的角度写。通过课前的练笔,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正确发挥日 (周) 记的作用

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日 (周) 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观念和方式的原因, 往往事倍功半者众。为此, 教师务必转变对待学生日 (周) 记的传统观念, 切不可把学生日 (周) 记当作习作一样来要求, 一定要还日记的本来面目:只为记录发生的事情, 不为写成文章;只为宣泄情感, 不为表达“主题”;只为记事传情, 不为字斟句酌等等。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在逐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解决“习作写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纠正对待日 (周) 记的传统做法, 切忌以“检查”的名义了解学生日 (周) 记, 更要避免对学生日 (周) 记“字斟句酌”式的批阅, 而应重在以欣赏的眼光加强对学生日记所录内容的引导, 努力使其更宽泛、更丰富、更有童趣, 建立起“生活材料仓库”, 从而为学生积累习作内容。

六、运用媒体讲评作文

在传统的学生作文评讲中, 总是教师指出学生的存在问题, 拿一两篇学生的优秀的习作在班中读一遍, 这样评讲作文, 没有针对性, 效率太低, 而且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没有让全班学生直观的了解。对于学生中一些优秀的作文, 没有在课堂中让学生全面品析。现在, 我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评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作文讲评课之前, 我把学生中的优秀例文和有毛病的作文输入电脑, 上课时, 利用投影机将其播放出来, 和学生们一起阅读, 既可开阔学生作文思路, 更有利于差生的学习。这样, 学生在以后自己写作文时, 就可以取长补短, 而对于作文优秀的学生则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中学作文教学之浅见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人反思,意见

我觉得, 作文教学的“混沌不清”是导致部分老师“无从下手”的主要原因。要廓清这“混沌不清的一团”, 我们还得从写作学的角度, 拿起科学的剪刀, 剪能断理还清。结合课程标准, 笔者认为把文章写作分成三个维度:写作能力、写作技法和写作内容, 有助于让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澄明。

一.写作能力方面:方式多样, 趣味盎然, 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

从能力与任务关系的角度来说,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从写作来说, 写作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必须的前提条件。这点我相信不需赘述。

依据中学生的写作心理, 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主要指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中, 观察能力, 主要在小学及初中低年级得到锻炼。形象思维主要指想象、联想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或说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更是需要我们在高中阶段加以重视。在写作活动中, 主题的确定、材料的筛选、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 哪项不需要理性的参与?正所谓“作者不仅是生活的观察者, 情感的抒发者, 还应是理性的思索者”。在写作活动中, 理性思维总是与感性思维结合在一起的。只不过感性显于表, 而理性隐于其内。

因此, 我们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采取多样的方式, 不拘泥于课堂模式, 不着痕迹, 趣味盎然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

想象联想是作文的“双翼”。想象和联想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精鹜八极、神游四方, 产生由此及彼的思想飞跃。

手拿一束花进课堂, 就让学生眼前“满园春色”;让学生既想到“春意闹”, 也闻到“淡泊的味道”, 悟出“闹与静的矛盾”。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形、正方形、立方体等为原型,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 找到与它们形似或神似的人、事。学生想到了“张三像三角形一样棱角毕现, 处处好出风头。”于是趁机让学生了解:就两种不同的事物, 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 此所谓相似联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相似联想的能力。事物总是辩证统一的, 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反的的方向去解读它们, 教会学生由事物的相反特点去引发联想, 体会相反联想。比如就三角形, 学生想到“三角形是那敢于表达自我见解的代表”。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 更紧一步由事物联想到另一种意义, 或者联想到一种哲理, 这便是训练了学生的引申联想能力, 让他们在写作中表达更为深刻的道理。于是就有学生想到:“三角形是一种极其简单的图形, 简单却也富有内涵。也许简单的才是最幸福的。简单的幸福就是一首极富魅力、感染力的诗。”

二.写作技法方面:结合实例, 扎实练笔, 传授学生写作技法

写作技法, 包括写作的程序技法, 比如如何审题立意、安排结构;以及表达的技法, 如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中华是诗文的国度”, 泱泱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 流传下来, 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更主要的是, 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 抒情的, 明志的, 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夸张写实……分门别类, 各具特色。” (《诵古诗, 学作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实例, 扎实细致, 授以学生写法与技巧。读了《种树郭橐驼传》我们当不遗余力地教授它那“对比类比”的说理方法。学了《老王》, 我们当引领学生体会“智者的讲述”。

当然, 决不能蜻蜓点水, 讲过了事。否则, 学生虽然明了选材、布局、中心主题、表达手法等写作知识及其重要性, 却难以付诸于写作行为。应该多样练笔、扎实训练。比如, 通过学习古诗文而进行练笔。如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语言高度浓缩、概括, 情节跨度大, 具有跳跃性, 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为此,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 把跳跃的情节补充出来, 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其中“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写的是山。同学们很容易理解到。但山何来“献愁供恨”?又献的是“何恨”?同学们疑惑不解。通过点拨, 同学们知道, 作者此处运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到此, 我觉得还是蜻蜓点水而已。于是要求同学们依据辛弃疾介绍、结合登临时的情景, 发挥想象, 提笔补白:放眼望去, 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 有的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 有的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北望是江淮前线, 我效力无由。远望是中原旧疆, 收复无日;南望山河虽好, 无奈仅存半壁。朝廷那些无耻鼠辈, 不思进取。可怜我等志士, 不得其位,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怎不让人愁煞恨煞?通过这一番练笔, 学生对移情及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有时间, 再可让学生也来仿写一段“移情及物”:今天, 数学成绩下来, 刺目的得分, 让人心碎。抬眼窗外, 往日娇艳的粉霞梅却也无精打采、枯焦无色。

程序技法, 更是需要扎实的训练, 不能只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讲解层面。拿《老王》来说吧。文章第二自然段叙述了“解放了, 老王的境遇并没有什么改变的事实。”杨绛先生却没有延续第一段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 而是直接引用老王自己说的话, 让老王自己说“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 就“进不去了”。为什么要让他自己说?我们当然不能只解读为“为了强调真实性”, 还应该再伸展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对原文改动的方法来比较。这一段的前半部分就改成这样:“北京解放后, 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 但老王并没有被组织进去。”这样的言说会产生什么效果?通过比较, 同学们很快就体会到:这样,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老王, 是一个没有任何怨言的老实人, 他谁也不怪, 他只怪自己。直接引用突出的是老王的“自责”式善良。更可贵的是, 同学们体会到这两种叙述方式的不同效果:在这看似客观冷静的引述中, 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我们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老王成为一个“惶恐”的单干户。我们从文字表面上读到的, 似乎是老王自责与愧怍, 其实真正自责的是谁?真正要愧怍的是谁?引人入胜, 发人深省!而采用第三人称的言说, 便是作者站出来介绍了, 虽然似乎有矛头指向有关部门的意味, 却反而少了发人深省的力量。

三.写作内容方面:关注现实生活, 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写作内容不仅仅包含写作素材, 更包含写作者内在的素养, 或曰精神支撑。因为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也是一种人格和处世态度的体现。我们的作文教学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 不仅在写法上引导, 还要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 思想上成长起来。

在生活中, 让学生知古明今。中华上下五千年, 优秀民族文化如河海浩荡。自古英才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处世的理想。因此弘扬主旋律, 宣扬优秀民族文化能使学生胸怀天下, 摒弃小我。作文时不至于只是小家之气, 无病呻吟, 而是大气盈然, 胸怀天下。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文史不分家”, 让学生了解历史, 以古鉴近, 以史明志。中华民族曾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 这些可以增加他们的民族荣誉感;也有一段受压迫和受屈辱的历史, 这又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危机感。要让学生清楚现在、了解时事。清楚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的位置:中国的崛起应该成为他们的自傲;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应该成为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许多教师在此方面有不少宝贵的经验:“时事点评”、“我为历史事件盖棺定论”还有“微博评议”等等, 不一而足。

同时, 在阅读教学中, 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语言附载着文化, 附载着精神, 一个民族的语言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是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 (《语文教学要着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语文课文中富含丰富的民族精神, 如《沁园春·长沙》中“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中“保持生命本色”;《边城》的“淳朴民风” (传统美德) ;《合欢树》中“深沉的母爱”;“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儒家的执着仁厚扑面而来;“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的王维告诉我们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价值取向;“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汉魏风骨在我们灵魂深处铮铮作响;《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等等都是陶冶学生情操, 丰富学生胸怀的肥沃养料。

如何搞好中学作文教学 篇6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 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远“观”近“察”, 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 养成一种习惯。

记得2013年冬天下第一场雪时, 我正给学生上作文课, 学生被漫天的雪花吸引了, 心思早就不在教室了。这时, 一名学生说:“老师, 您能让我们去打雪仗吗?”我灵机一动, 说:“好!”教室里立刻沸腾了, 学生摩拳擦掌准备往外冲。这时, 我却不紧不慢地说:“大家先别急, 先听我朗读一段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描写景色的片段, 再去好好玩, 好吗?”学生立刻安静下来, 接着我激情昂扬地朗读起来。朗读结束, 我说:“现在我们就走出教室, 去尽情玩吧!玩够了我们写篇有关雪的文章, 好吗?”“好!”学生齐声回答。那次习作非常成功。

二、关注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 作文评改应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让每一次作文评改成为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次写作练习的加油站,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理会”甚至是“领会”教师评价性的指导;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积极自主地修改作文, 从而达到在修改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那么, 教师该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呢?

(一) 评中有“激”

在学生作文的旁批和总评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要以赞赏的语言夸奖学生, 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 哪怕就只是一个字、一句话, 或一个精彩的修辞, 教师也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以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 评中有“法”

无论是文章的整体布局, 还是段落的条理, 或是语言的修饰, 甚至一个标点的运用, 都要精益求精。作文评改时, 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把文章修改的原则指明, 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出了问题, 这样学生修改起来就好很顺利。

(三) 评中有“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 教师的评语应是一篇精短的小作文, 它应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教师应让自己的评语既简短生动, 又富有启发性、指导性, 使学生心领之, 神会之, 心慕之, 手追之。

当学生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后, 教师就要组织和指导学生采用自改和互改的方式自主修改作文。

三、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

大部分学生往往拿起笔却是不知道写什么, 这种现象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现象。头脑里没有丰富的素材, 当然就写不出成文的东西。根据我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我认为观察是学生获得丰富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 观察的多了就形成各种各样的表象, 写作的材料就积累起来了。所以, 我就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事件和生活。在去年的国庆节前夕, 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可是我却发现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动力, 原来是学生对学校这样的安排不感兴趣。于是, 我抓住这次机会,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命题是“国庆节是这样庆祝的”。由于我的命题符合了同学们的心里想法, 所以学生以很高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 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心里的自然反应, 我心里感觉很是高兴, 原来学生的文笔可没有这么出色。只有平时注重对生活和事物的细心观察, 才能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作为素材。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件小事, 身边的任何景物都会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积累的东西多了, 慢慢的就会改变提笔无字的现象。“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四、传授写作技巧, 让学生能写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 课文的安排都是以单元为单位的, 单元里面的文章基本上文体相同, 这样的编排体系能够以单元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使单元中的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文。那么, 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 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促教的习作指导策略, 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即“学生初学—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与互改”。“用我眼看世界, 以我手写我心, 以我文抒我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他们的作文自然能够写得扎扎实实, 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自改、互改, 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点评方案, 这样学生就乐于接受, 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状况。

五、课堂上加强口语作文训练

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文主题、谈论所选题材以及行文构思, 都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口语训练当是口头作文, 通过口头作文, 可以帮助学生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文采地进行口头表达。另外, 作文课上进行的讲评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分别选择一些好的和美的文章读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发现文章的优劣, 然后再让学生发表见解, 口头进行修改和评议, 这样就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

日记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往往有一些想法, 不愿与教师当面讲, 而在日记中便少一些这样的顾虑。班级中的很多问题我都是从日记中发现的。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向我反映情况, 还不忘嘱咐一句:老师, 可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所以, 写日记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还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帮手。我很重视与学生在日记中的沟通, 遇到问题我会马上解决, 还要给他们写上热情洋溢的、充满鼓励的话语。同时我也指导学生经常在日记中进行反思, 从而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另外我搜集了一些身处逆境却能奋发向上的人物事迹讲给他们听, 告诉他们暂时的失利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永远失去斗志, 那才会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 搞好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中笔者从六个方面就搞好中学作文教学进行了论述。

上一篇:音色在故事中的运用下一篇:淄角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