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2024-07-26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共9篇)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1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和对策

宜君县棋盘中学——陈建平

说到学生辍学,我们可能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是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经济方面的原因应有所缓解。可为什么许多农村初中的学生巩固率仍远远达不到98%呢?事实上,许多学生走出校门的主要原因是厌学。那么这些孩子们在学校为什么会感到厌学呢?我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依旧停留在口号阶段。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可现实中我们的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们的呢?农村中学的教师仍以灌输、管教、批评主线,教师仍是神圣的说教者、权威者。教育形式还是教学生怎样接受压抑,怎样接受别人对自己强制。学校说什么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不厌其烦的讲解,反复读背、一张接一张的习题„„而学生面对这些枯燥的说教和反复乏味的刺激,很难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感觉、对很难活跃他们思维的教学活动失去了兴趣。看到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全力讲解中打着瞌睡,就知道我们的学生有多么的厌学。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就与学生斗智斗勇。如果学生很不听话,他就有可能遭到教师的变相体罚甚至打骂。违纪学生的人格尊严就得不到尊重,心灵得不到关爱,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由此形成。于是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

二是学校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淡化,学习兴趣在不经意间流失。

学生进入初中后,就要面对五大主科,八年级就是六大主科,而每一科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好的。但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特别是所谓的体、音、美、劳、生、地等小科教师更是珍宝,同时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又是非常僵乏,甚至连录音机都难得有几台好的。一学年下来,那些特色的“小科”很难看到老师上一节课,也很难开一组学生的分组实验,尽管实验报告上填写得慢慢的。学校图书室一般也是摆设,有旧书无新书,有制度无人管理,自然学生就难得借到几本书。使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严重的限制,也很自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在最该产生兴趣的年龄阶段却失去了兴趣、再最喜欢动手的年龄没有动手,在最该了解世界形成人生观的时候没有看到几本好的课外书。于是兴趣在单调中平淡,在平淡中流失,在流失中寻找刺激。于是游戏机、网吧、甚至早恋等不该他们接触的东西进入他们的生活。我在这儿不是怪我们的教师,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每天的课程是很重的,一般正科加早中晚辅导,一周有二十节课左右。换药精心备课、批改作业,还要写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作业批改记录、教后记、学困生转化记录、各种计划、总结„„教师的口和手闲着的时候本来就少。我们可以设想每一堂课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合作和探究,不花点心思备课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重负下,教师们整天就像只陀螺在转,哪有精力和心思去精心准备呢?只有带着一脸的疲惫走进课堂,这哪有激情去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焰呢?

三是考试和升学也让学生的身心倍受煎熬。面对学校的考试评比,面对社会对孩子升学的关注。我们的各科教师迫于这些压力就必

然地会将这些压力转化给学生。而考试后的成绩呢?如果英语平均二十几分、物理平均二三十分„„总分,除了语文、政治、历史外,其他科目平均分是很难及格。每位学生心中就加重对学习的厌倦。所以学生的累也是双重的,在身体方面,我们农村学生一天含早中晚辅导在内要上10节课;在心理方面,不少学生花了那么大的劲学习,那么拼命的努力,如果考试的分数却是失败。再加上如果有的老师将成绩的排名写在后面的黑板上。我想,排在最后的学生是很怕进这个教室的,更害怕看到这块黑板的。身心的双倍煎熬让不少学生选择了逃避,最后就很难面地产生厌学。我常想,这些过早离开校园的孩子们就从没有想过要好好读书奔个好点前途吗?我们的学校又给了他们多少机会呢?他们心中阴影太多,以致他们中间少数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就丧失了求学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考试科目能少一点,升学的压力小一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一点,他们还会选择离开吗?

当然,他们厌学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留守孩子隔代教育的问题、农村中的家长的认识、还有农村中教育环境等问题。可这些问题短期内也是难以改变的。那么,针对以上学校中出现的现象,我们学校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呢?我认为:

1、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以一颗平常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如何事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多关爱一些他们;在教学中少一些灌输多一点交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漠视多一份赏识。让学生意识到是自己主动要学,而不是被动接受。

初中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青春期,学校和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终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学习一些习惯性、品质性的东西,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更有动力、有后劲。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确立明确的、高尚的学习目的。开展多样多彩的活动,培植学生学习兴趣的幼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习的记忆力,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如果能将这些方面做好,相信他们一定会受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当学生违纪违规后,教师要冷噤不要冲动,要有耐心,要从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从对本班大多数人负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引导教育。如果一定需要惩罚,就要在学生信服口服的前提下进行,不要做出有损学生人格尊严的处罚。要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他擅长的事去让他去做,给他一个表现自我优点的机会。并趁机鼓励他想这方面努力,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校园生活应丰富多姿,充满志趣,点燃学生求学的热情。校园的生活应是宽松的、有趣的,不能搞“管住了学生的时间就管住了学生”这样有碍学生身心发展的做法。学生在学校应该有充分放松身心的时间。首先,上述的“小课”课不能随意占,这至少能起到放松一下学生的作用,如果能上好美术、音乐课就更能增强学生多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我们还要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运动会、球赛、艺术节、讲演赛、社会劳动实践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营造一种“天

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校园氛围。对那些在学习上不成功的学生,我们教师尤其要鼓励他们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的评价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元的,“事业没有高低,成功没有标准”只要能焕发出他们生命活力的活动,都是要参加和努力的。

学校应该将现在现有的各种教学设备都毫不犹豫地用到教学和学生身上,并要尽量提高其使用率,不能再让教师们总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也不能让学生在学校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让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引到学生愉悦身心上来。一个个在校园生活中一脸阳光,充满各种良好的兴趣,让有成就感的孩子远离游戏厅和网吧、远离不良习气。

3、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让教育资源投入的重心偏向农村中学。这几年我们国家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可这些投入的教育资源绝大多数地向城市集中。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加上不少优秀教师也因为耐不住农村的清贫和单调而调往城区。更使得农村初中的教育举步维艰。优秀教师外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下降导致生源减少;而生源减少又反过来影响学校经费;经费不足又影响教师待遇,待遇不好又使教师人心思浮,这样恶性循环形成了。

我们国家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在教育方面,我们企盼农村教育的教学设备能得到大的改善,让我们农村的学生和成立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一样做实验、一样能有很好的课外阅读书刊。同时我们企盼城里的优秀教师能正真下到农村中学来支教。更希望农村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真正留得住优秀教师,同

时培养更多自己的优秀教师。我记得有一首歌的结尾是这样的“山谷里的野百合也会有春天”。我再也不想看见孩子们走出校门时失落的背影和他们这样走进社会后四处碰壁的无奈,我期待着农村教育早日迎来属于她的春天。

2008年6月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2

关键词:农村,辍学,教育

一、农村辍学问题的严重性

农村小学生辍学问题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小学生辍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进行探究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就成了全社会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大事。

二、农村小学生的辍学原因

1、经济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庭负担相对较重。在甘肃民勤县家中有一个小学生,家里的大多收入都要的交了学生的学费供其继续念书。土地少一点的人家这个比例会更高,谁家如果有了孩子上大学很快就可能变成贫困户。

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外出务工农民很难承担城市优质教育的费用,很多人只能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在性格、社会交往、习惯等方面常常表现异常,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业,也是导致农村小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2、农村的教育质量差,政府对于农村教育投入少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显著,一些地区交通不便,一些经济基础薄弱地区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80%以上,但由于其财政收入基数小,尽管当地政府把财政这块蛋糕的绝大部分切给教育,仍然很难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要做到面面俱到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贫困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县一级政府教育经费的划拨也多倾向一些办学条件好的小学。县、乡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压力之下,经常会出现挪用国家拨付的教育经费的现象。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也是影响农村小学生辍学的因素之一。

3、学校、教师、个人原因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地区学龄儿童不断减少,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源严重短缺。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但在实施的11年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教育成本增高,农民家庭无力承担骤增的教育费用;农村寄宿学校安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中心学校班额陡增,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障。

农村教师的学历基本上是通过函授进修以及自学考试获得的,在农村中小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低职称低,学历含金量低是普遍现象,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差。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农村小学的一些教师,缺乏对教育以及学生的爱心,教育、教学方法十分简单,甚至体罚学生,使学生感受不到温暖,产生厌学心理。教师仅仅将理论浅显的教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农村学生受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加之学校的课业繁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的压力过大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了放弃或逃避学习的想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得性学习无能,最终走上了辍学之路。

三、解决农村小学生辍学的建议和对策

农村小学生的辍学率居高不下,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使得一代又一代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低下。针对这些辍学后形成的严重后果,为此我提出以下的建议和对策:

1、政府加强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管

义务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并建立相应的法治体系,建立省地为中心的义务教育财政体系使贫困县及乡镇从教育财政危机中解放出来。扩大和确保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保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投资上应明确各自的责任比例,通过立法来保障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同时要发挥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教育投入法律监督力度,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到位和合法使用、高效利用。

2、进行农村小学教材和课程改革

进行农村中小学教材和课程改革,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才能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要开展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科目,从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学生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他们的绝大多数只能回乡务农、创业或者外出打工,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建构适应农村地区学生发展需要的现代化课程。农村小学要努力贯彻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认真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加强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争取一村一名“大学生”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统筹城乡教师资源,是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动性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因此还需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满足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

4、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政府有义务对于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教育。公民也有义务送子女上学,全民性、免费性、强迫性是其主要特点。各地要加强舆论宣传。是每位家长意识到送孩子入学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于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没让自己的子女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从一线教师的研究到教育领域以外的多个学科专业的参与研究,以及研究地区涉及国内中西部多个省份,可见本问题的复杂性和受关注程度。

四、结语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3

一、辍学原因

第一,招生并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本是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真正技能的好措施,但新的“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不上学无所谓,没有了“铁饭碗”,不如早做其它打算。加上大学学费昂贵,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较低,很多家长只着眼前利益,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部分学生被迫早早离开课堂。

第二,近年来。我县农民到外地打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出开拉面馆的越来越多,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管理出现空缺,学习后进的容易掉队,产生厌学情绪,易造成流失;有些孩子随父母到外地后是否上学,学校无法监管;有的饭馆经营者为减少开支,专招未成年孩子到饭馆打工;未到法定年龄提前结婚;男孩子进寺院念经等,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三。制止辍学的力度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的,以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护人辍学的,在城市由市或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实际工作中,宣传教育,调查摸底,发催学通知,上门动员,大部分工作要靠学校教师去做,除了说服教育外没别的抓手,而政府职责履行不是很到位。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在家长。要制止学生辍学,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第四。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就推进素质教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群众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仍是盯住学校的升学成绩,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拿升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也就拿学生考试成绩给教师排队,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依据。这就势必刺激教师把目光盯在考试成绩上。题海战术,对后进生的歧视,给一些学生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辍学也就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二、学生流失的主要环节

学生流失一是在六年级升七年级这个环节。六年级学生升入七年级,学校目前还无法解决住宿问题,有的学生每天往返要走好几公里,同时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和家长感到没有上小学方便,这不愿上学;二是在八年级升九年级这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在14~15周岁之间,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有些家长便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或务农、经商。

三、主要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全面协调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特长,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整洁、文明、美丽的校容校貌陶冶学生,以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吸引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给学校排名、给教师排队,全面科学地评估学校、评价教师。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驱赶后进生。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因材施教,防止学生因学习困难而辍学。

第二,重视法制教育,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向学生和家长做耐心细致的讲解,使家长认识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利用家长学校或其他形式对家长进行社会形势教育。让家长了解,当今社会用人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要想将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具有实际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合理引导学生及家长转变观念,认清形势,积极选择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学生辍学问题,进一步加大政府行为,依法行政,对未让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及时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有效措施,促使辍学学生尽快返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学校的学籍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生流失报告制度,建立并完善学生流动跟踪制度,要认真执行学生转学证明制度,了解流出学生的去向。

第四,把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工作。落实留守孩子教育管理措施。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经常找他们谈话,多交流多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同学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和同学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鼓励和温暖,防止这部分学生流失。

第五,“控辍保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民族乡,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杜绝学龄少年到寺院念经,到饭馆、摊点或工厂打工,杜绝早婚现象发生,为在校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4

谢泽源 何平谢梅林

摘要:笔者调研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外围拉动力,农村教育的贫困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内部外推力,学习的贫困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断乳期”的躁动及对独立、自由、成长的渴望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心理原因。控辍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力解决,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眼光去审视和研究。行政责任控辍、加大投入控辍、提高教师水平控辍,教学改革控辍,健全机制控辍,突破关键环节控辍,构建亲情校园控辍是解决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原因分析;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问题的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O9YB001:,主持人:谢泽源

作者简介:谢泽源(1967-),男,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中学高级教师,赣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赣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届中小学教育学科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谢梅林(1983-),男,江西省兴国城岗中学教务主任,中学一级教师。何平(1982-),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干部。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发展转型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初中办学面临着新背景、新任务。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农村初中出现了较为严重学生辍学现象,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基础教育正常发展和义务教育成果巩固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笔者选择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的某县进行了调查,初步分析研究了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分析

① 1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外部拉动力

目前有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研究,大多强调地方经济落后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经济负担原因。我们调研发现,农民经济负担的确是导致子女初中辍学的原因,但已不是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摆脱贫困,并逐步走向富裕、小康生活,大多农民家庭完全可以支持子女读完义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后,经济负担已经不再成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了。在问卷调查中,回答‚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子女辍学的重要原因的仅占15.86%%,一般原因的25.86%。相反,‚打工潮‛、‚用工荒‛重要原因的占到30.83%,一般原因的43.61%。可见,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逐步成为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座谈中会同志较一致反映,当前劳动密集型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类型,这种经济类型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也可以适应大多数的工种。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的出现,对农村初中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不少初中生正是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中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才纷纷主动弃学闯入‚打工潮‛行列。

过去,在家长看来,子女辍学在家‚没事可做‛,如今子女辍学后不仅能够找到相应的工作,而且能给家庭带来一定收益。这样,不少家长对子女辍学便由以前反对转变为现在的容忍,甚至支持。

(二)农村教育的贫困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内部外推力

所谓农村教育的贫困,是指农村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等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政策上的城市取向,远离农村教育和学生实际。教育政策上的城市取向是初中生辍学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将眼光集中在城市的发展上,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虽然,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城市取向的思路已有较大的改变,并不断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但作为一种心理与行为定势它仍有较大的惯性,依然潜存在各项社会决策之中。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主要表现在:无视城市和农村孩子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课程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农村教育只是城市教育的翻版,远离农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在座谈中,许多辍学学生及其家长都反映,农村初中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明显城市化,不顾及农村学生见识少,智力开发较迟、发展基础较差的特点以及农村学校师资和教学条件比城市学校差的实际,使许多学生感到难以学会,即使能升上高中,考大学也无望,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倒不如早点回家。这和问卷中辍学原因回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导致占70.87%,‚读书无望‛90.68%的结论基本一致。可见,这种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教育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上学的积极性,直接诱发了学生厌学,为他们日后辍学埋下了的不良的种子的重要原因。

2.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条件落后。问卷中,回答‚学校条件差,设备设施不足‛ 导致辍学的占79.54%。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农村初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等方面与城市初中相差甚远,绝大多数学校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开设课程所必备的设施标准。就教学而言,教师讲的和学生看的除了教科书还是教科书,枯燥乏味的教学对学生几乎失去了吸引力。

3.学校管理僵化、单一,不顾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辍学原因问卷中,回答‚学习生活单调,无吸引力‛占50.37%,回答‚学校管理不好、管得过死‛占80.45%。在与辍学学生及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学校管理过严、过死。学生感到‚就象天天被关在监狱里一样,不得越雷池半步‛。有的学生形象地描述说,‚周一开始路漫漫,周二开始走向深渊,…周四是黎明前的黑暗,周五是胜利大逃亡‛。这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积怨多深,他们打心底里就不愿学,即便不辍学往往也是在学校混过剩下的日子。

4.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机械,教育情感冷漠。在辍学原因问卷中,回答‚后进生被忽视‛的占79.7%,‚和老师关系紧张的占69.17%‛,‚和同学关系紧张的占58.65%‛。座谈中,学生也较普遍反映,课堂教学‚满堂灌‛,缺乏启发性,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偏爱‚尖子生‛,对‚尖子生‛百般呵护,悉心‚开小灶‛。对后进生缺乏爱心,或放任自流,有时甚至歧视、讽刺、挖苦等现象在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的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好,成绩较差,到初中后学习跟不上,便经常遭教师的白眼,受同学的冷漠。久而久之他们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读书无望自卑心态,从而诱发辍学的念 4

头。

5.教育评价标准单一,使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各界一直以文化课考试成绩标准和应试选拔思路来评价一所学校,学校也以此标准来评价一位教师,教师便以此标准来考察和培养学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常被忽略。这种单纯以应试选拔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使得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周围同学的应有重视、理解和尊重,甚至受到歧视。例如不给他们相应的辅导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等。这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常常受到严重打击,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萌生主动退学动机。‚初二年级辍学高峰期‛的出现就反映了这一点。因为从初二开始,学校中的中考氛围开始越来越浓厚,学校这时主要的精力都是集中在那些中考‚有希望‛的学生身上,管理上一切都要以中考有希望的学生为中心,有些学校干脆就把‚好生‛和‚差生‛进行临时分班管理,这无疑严重削弱了‚差生‛继续学习至初中毕业的愿望。

(三)学习的贫困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

教的贫困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是学生辍学的诱发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辍学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学生的手中。调研表明,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的学习贫困才是导致他们辍学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问卷中,回答导致辍学的原因时,认为‚学习基础差、厌学‛的占91.73%、‚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占93.98%,‚读书无望‛的占90.68%。可见,在一定意义上说,后进生就是准辍学生。这和有关学者的研 5

究结果‚辍学生,我的名字叫差生‛完全一致。

学生学习的贫困是指学生在自我认识、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后进。这是促成农村初中生辍学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认识上的后进,导致学生形成‚读书无望‛的心态。后进生由于学业成绩长期较落后,加上不良的评价,容易逐渐形成一个十分糟糕的自我镜像:‚我笨,我脑子不行,我学不好了‛。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好课程的时候,他很难产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和愿望,接着而来的行动,常常是放弃,直至辍学。一位辍学生说:‚其实我也总想学好,将来能考上大学。但无论我怎么努力学习,由于学习基础很差,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慢慢地使我感到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不如早点回家去外地打工。这样还可以替父母减轻一点经济压力。‛从‚读书无用‛变为‚读书无望‛ 是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一个新特点。

2.行为上的后进,导致学生厌学。有的学生并非学习天资不好,只是比较活泼好动,比较调皮,常常‚无事生事‛、‚招惹是非‛,上课管不住自己,加上学业成绩又不好,常常挨老师的批评,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受同学的冷眼,从而丧失学校生活的温暖,导致厌烦学校的一切,最终辍学。有位辍学生说,‚开初我的学习还是有中上,只是贪玩,以至于经常违背班规校规,经常受老师的处罚。也记不清老师当众‘羞辱’了多少次、体罚了多少回。后来我的成绩也就慢慢下去了。现在我看到老师就怕,惟恐自己又出事了,我真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个学校。‛‚不是所有的差生都马上辍学,他得达到讨人嫌(被人厌烦)的程度‛才辍学。这是初中生辍学的一种重要规律。

3.学业上的后进,导致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有些学生对某些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厌烦、害怕。例如,有的学生一提到学英语就头痛,有的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学生害怕解应用题。他们自身缺乏想学的愿望,只是在教师和家长强迫约束下才皱着眉头干着‚苦差事‛。许多学生辍学的原因,常常是动机、兴趣和学习困难交织在一起的。学业成绩不好→得到的评价不好→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下降→不好好学→得到的评价更差→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更下降→更不好好学→破罐破摔放弃,直至逃学、辍学。这已成为初中生辍学的最基本的规律。

(四)‚断乳期‛的躁动及对独立、自由、成长的渴望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心理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断乳期,他们渴望独立、自由,群体归属感特别强。对长辈具有明显的反抗和叛逆心理,对摆脱长辈的约束有强烈的愿望。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尤其是外出打工,往往能满足初中生渴望独立和长大成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调研发现,辍学生选择外出打工占98.23%。调研也表明,初中生辍学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不是经济收入,更多的是满足一种自由、独立和成熟的心理需要。一方面,打工使辍学学生挣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束缚,逃离了家务和学业的樊篱,他们可以在外地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活动,从根本上获得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再加上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能满足自己特定的消费需要,在他们看来真是自由得潇洒。另一方面,通过打工期间的社会锻炼,这些学生似乎一夜之间完成了一种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进入了成人的角色,例如学会了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他们从内心获得了一种成熟感、成就感和自豪感,真是乐得嘻嘻,7

何乐不为?

五、控辍的几点建议

农村初中生辍学是在大的社会背景外因以及学生主观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学校教的贫困和学生学的贫困产生的厌学情绪和青春期心理需要等内部因素是学生离开学校的向外动力,而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等外部因素则是学生离开学校的外部拉动力,家长、学校等方面对学生任意辍学的容忍和默许态度是学生辍学的‚润滑剂‛和‚心理稳定器‛。学生正是由于‚心理稳定器‛的缺失在 一‚推‛一‚拉‛中辍学了。控辍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力解决,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眼光去审视和研究。

1.行政责任控辍---明确部门责任,形成控辍合力,实行综合治理。控辍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都要将控辍工作列入乡(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要实行乡(镇)‚一把手‛负责制,不断强化乡(镇)人民政府对保学控辍工作的领导。要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校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乡、村、组干部,达不到控辍目标任务乡(镇),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做好保学控辍工作。工商、劳动保障、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违规使用童工、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做工经商的业主、‚流生‛的家长的处罚力度,做到有案必接,违法必究。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做到闻警必动、常抓不懈。教育、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要联合力量为经济困难学生多方争取各种社会援助,为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减少学生贫困性辍学。教育、司法、法制等部门要 8

密切配合,加强法制宣传,浓厚保学控辍工作氛围。通过《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律的宣传,让家长、社会清楚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明白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大投入控辍---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学校差异。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综合考虑各地和学校的实际,倾斜投入政策,因校制宜地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增添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着力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存环境,不断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异。要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政策和经费到位。从长远来看,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调整义务教育负担的比例,由县级统筹为主逐步转向省和中央为主,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

3.提高教师水平控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对学生缺乏爱心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1)建立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支持组织,进一步完善县级教研机构、学校、教研组和全体教师共同组成的横到边、竖到底的立体校本教研网络,不断提高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实效性。(2)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机制,引导教师立足常态的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小课题(专题)研究,重点在学校特色、学科特色、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所突破。(3)建立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输血‛机制。要建立健全农村初中教学帮扶制度,组织专家和 ‚名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送教上门,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现场直播‛。(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情 9

感控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要更注重育人,对学习困难学生、弱势群体子女以及有缺陷的学生给予应有及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冷漠和放弃,坚决杜绝歧视和排挤差生的现象。

4.教学改革控辍---转变观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评价制度。调研表明,很多学生辍学是因为承受不住学校根据考试成绩把他们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的心理压力而致。为此,要重新审视、改革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师业绩考评制度。要变只看考试分数的惯用做法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多元化发展。除了学业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其他的特质和潜质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评价,关注形成性过程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纸笔测验,而是运用日常观察、访谈、记录、作业、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成长记录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唯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个体的尊重、成功的体验和进步的喜悦。(2)适应农村需求,推进农村教学改革。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一个面向全体,平等和谐、活泼轻松、双向互动、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3)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在保证完成课程计划前提下,调整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能教育,既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又为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

5.健全机制控辍---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实施全面目标管理。(1)健全发现流生的机制。调研表明,有不少学校的经验 10

值得总结推广,如:有的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制度,校长和班主任之间签订控制流生责任状,学校规定全校教职工对任何一名学生都有管理教育的责任,要求全体教职工不管是否是自己所教所管的学生,一旦发现有旷课在外的,都要及时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劝其回校上课,并及时向有关班主任通报;有的学校还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家访制度,一经发现有辍学的苗头、现象,就及时进行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使学生安心学习;有的学校还建立了控辍目标责任制和控辍工作责任制,分别制定从校长到任课教师的控辍目标责任,每学年初都由校长代表学校与班主任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并且把工作情况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这些措施和机制确保了控辍工作落到实处。(2)健全解决流生的机制。严格手续,切实规范学籍管理;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贫困生、学困生活动。(3)健全政府问责机制。对控辍工作不力的乡(镇),提出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因乡(镇)人民政府不认真履行控辍责任造成工作损失的,责令改正;对学校和教师不积极履行职责,不严格按程序操作,造成工作失误的追究责任,违反法律法规的追究法律责任。开展 ‚无流生学校、班级‛的评比制度,把控辍工作与评选优秀班主任和班主任津贴的发放等次挂钩,与任课教师的津贴发放挂钩。

6.针对性控辍---摸清辍学规律,采取相应措施,突破关键环节。一是主抓重点区域。把辍学率高的区域或学校列为重点,集中人力,打主动战。对辍学重点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控,给校长念‚紧箍咒‛;对辍学率高的重点村组,校长应亲自蹲点,11

联合乡(镇)政府有关人员以及村委会干部等集中力量攻关,各个击破;对辍学率高的重点班级,应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班级的办法,组织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动员,反复抓、抓反复。县(市、区)教育局领导干部应分工合作,蹲好一个点,抓好一条线,管好一片子。二是主抓重点学段。初

二、初三年级是辍学高发年级。控辍工作的重点是初二第二学期,关键是初三年级。学校要建立领导干部和教师控辍联系制度,校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年级,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初

二、初三的一个班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联系若干名学生。通过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等形式,在班级设立‚值日生‛,专门负责登记班级日志,留心一些行为反常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立流生预测预报的信息渠道,把握控流工作的时效。三是抓重点时段。每年春季开学、每学期开学初的一周左右时间是学生辍学的高发期。因此,每年春季开学、每学期开学初的一周左右时间也是控流工作的重要时段。学校在这些时间要及时动员师生,主动出击,把厌学、逃学、辍学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抓重点人群。要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离异、流动人口子女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跟踪分析。学校班主任要熟知本班级这类学生,主动了解情况,发现苗头,及时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妥善解决。

7.构建亲情校园控辍---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打造亲情校园,整合教育影响。(1)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2)打造‚亲情校园‛,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增强学校的吸引力,班级的凝聚力和教师的亲和力入手,积极营造‚亲情校园‛,打造控辍的首道心理 12

防线。学校要对每个学生的经济状况、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变化等方面展开调查,建立有辍学倾向学生的资料档案。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人人寻找关怀对象,经济困难的,捐助一点,学习困难的多关爱一点,在一件衣物、一顿饭菜、一次个别辅导、一次促膝长谈的‚亲情校园‛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促成勤学,乐学的氛围,克服辍学逃避的消极思想。(3)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农村落后的经济、文化状态决定了家长落后的生存理念。家长学校和家长会是沟通家校联系的桥梁,是给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重要载体和保学控辍的重要平台。

注释:

① 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51万,初中学生2.96万。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根据该县乡(镇)人口规模、学校规模、教育发展等实际情况,选择了具有较明显代表性的3个乡(镇)初中。采用“听”、“查”、“问”、“谈” 相结合的方法,即听取县教育局领导和乡(镇)初中学校辍学情况介绍,查看县教育局和3所初中学校档案材料,对学生进行和辍学生家长问卷,召开小型座谈会等。

参考文献:

[1]谢泽源,谢梅林.教与学的贫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J].基础教育研究2004,(10).[2] 欧贤才,王凯.自愿性辍学:新时期农村初中教育的一个新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5).[3] 杨润勇,王颖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调查和规律研究——小康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研究之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8.[4]刘正亚,梁新友.关于合肥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01).作者档案:

谢泽源(1967-),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省赣州市教科所教育理论教研员,综合教育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赣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赣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届中小学教育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作者俱乐部会员。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经验

总结100余篇,其中在《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探索》、《上海教育科研》、《教育学术月刊》、《基础教育课程》、《基础教育参考》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2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材料》全文转载、摘载、索引。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篇5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保学工作,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辍学;兴趣教育;爱心教育;抗挫折能力

我校地处山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一些,初中学生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后,我对初中学生的辍学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做一总结。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

我在一所镇中学任教,以我所任的年级为例:在初一时有4个班。学生大约有200人,平均每个班约50人;升入初二时就流失30多人,平均每个班流失7至8人;而升入初三以后,全年级的流失人数竟达到了80多人,每班仅剩下30多人。一进入教室,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流失现象仍在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辍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境贫困,导致辍学。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比较落后,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导致辍学的情况最为普遍。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刘芳芳。品学兼优,但就在升入初三时不幸发生了。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大笔债务,母亲也体弱多病不能干活,面临着辍学的危险。终于有一天,她的座位空了,在了解其原因后,我和几位任课老师几经周折,家访、谈心、做工作,并全力资助,才使芳芳重返校园……这只是一个例子,但和芳芳一样家庭贫困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因此而辍学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2,“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辍学。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想比较流行,许多人盲目追求金钱,不择一切手段谋取金钱,唯利是图,有些家长特别信奉这个“哲理”,即“金钱万能论”、“知识无用论”,他们竟然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也有些学生受到这些不良环境的“熏染”,也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前途,进而辍学去打工。这些消极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所以,这也是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导致辍学。有些学生成绩挺好,头脑也聪明,但就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究其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再发展下去,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导致辍学,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学生刘凤霞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在初二时是佼佼者,期末时还发了奖,但就在升入初三时突然就不来了。经了解,原来是别人给他找了一份工作,而她自己也早就不想上了,正好有了这份工作,就毫不犹豫的去了。这种厌学的学生,一旦有了适当的“诱因”,就很容易放弃学业而转投其他。

4,成绩差而导致自暴自弃,进而辍学。还有一些学生,内心也想上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没面子,有时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辍学在家。陈培培在刚升入初三时突然找到我说“老师,我不想上了。”“为什么?”我很惊讶。她虽然成绩一般,但遵守纪律,品行很好,我挺喜欢她的。“反正我成绩又不好……”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她又坚持上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来还是辍学了。像这样,由于成绩差而辍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5,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而导致辍学。以我校去年的初三班为例。去年,我镇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我原先任教的初中点被撤销,合并到了镇中学,也就是我现在任教的学校。当时下来的初三学生有30多人,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竟然流失了20多人。领导和老师积极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许多学生在刚来到这个新的环境时就面临着许多实际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人际关系、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尤其是男同学之间的摩擦问题更是关键所在。总之,是由于对新的环境缺乏积极地适应,而自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比较低,进而导致辍学。由于这种原因导致辍学的也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针对辍学现象的相应对策

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上述五种,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作为补助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专项资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辍学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政策在这方面已有所体现,我们期望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更强,惠及的对象更广。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思想偏差而导致辍学的学生。

3,加强兴趣教育,从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读书有兴趣,对学习有兴趣,能做到“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杜绝学生因厌学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4,提倡爱心教学,和学生交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后进生,要多多发现其闪光点,多和他们沟通,这样,对控辍保学来说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 篇6

张朝鹏

摘要:农村中学出现较多的厌学辍学,是因为升级制度;是因为单调的校园环境;是因为单调的课堂、教师;是因为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是因为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要振兴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就要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文化。

关键词:农村辍学升级制度农村文化

试看我们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情况吧!一个年级的学生120人以上,单文化课门门及格的学生不超过6人,全科几格率不超过5%。这样的学校比比皆是,诸君想一下,有多少学生跟不上,有多少学生只是在“熬”日子,调查学生,无非两个原因:“跟不上!”“没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农村教育出现什么问题?是谁抛弃我们的原本可爱的学生呢?

是谁?是我们的应付性的形式大于内容的中小学升级制度。当今的中小学校中,一年级入学后,不论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一律大推大拥升入高一年级,直到初中毕业。我想这是有违班级授课创立的本意的。没有基本的合格升级制度,学生没有合格意识,没有合理的留级制度,部分学生就没有“补牢”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部分学生因为种种情况没能完成学习任务,却被形式的推入高一年级,而这些学生越学越吃力,再升级就更跟不上,越跟上越没有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便使“上学”成为“熬学”。同时,农村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培养孩子 1的意识淡薄,且又忙于生计,不能够辅导这部分学生,以至于他们无能力也无兴趣深入学习,最终辍学。即使有部分留下也是迫于家长压力熬至毕业。一批批本可造就的学生就这样被我们实施的“义务教育”挤出校门。古语有云“不以无过而为贵,贵为有错而改之”但我们的孩子却没有补过的机会,这是谁的过错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执行的某些制度所造成的恶果吗?

是人文环境差,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校园。

学校是育人之所,万紫千红才是她的真模样,它本应是集文化、道德、梦想于一身,却有着各自特色品味的人文家园。农村本来有着有不错的自然条件,但由于某些为政者的漠视乃至无知,学校只有水泥楼房、黄土路,花园式的校园只是师生的空中楼阁;学校是书香校园,然而这只是某些领导的口头禅,偌大的一个学校没有图书室、图书馆,甚至一个阅报栏都没有,即便有两三个书架子,摆了一些教辅书和教师学生上交的过期刊,也只是应付检查人员的摆设,打扫卫生时学生和老师才会去转转。实验室形同虚设,学生进入的次数极少,去自由做实验更是不可能的。大黑板确实不少,但大都是政策的传声筒,文化快餐式的只会加快了学校的浮躁气氛。电教室是有,但干了什么呢?满满的课堂哪有“时间”呢?去食堂看又如何呢?老师一般是不愿去的,能回家吃饭的学生跑四五里路也要回去,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是喜欢的。商店往往有好几个,课间也会挤满了人,麻辣食品搞坏不少学生的肚子,学校很少供应茶水,“非典”时期除外,因此商店的利润往往很高。寝室更是住不的人的,臭气熏天,这是没有

水的供应,因此怨不得学生。夏热冬冷,学生很是受罪,也许比以前好多了,但这是21世纪的大多是独生子的孩子呀!休育设施有篮球场和乒乓台,但学生一天十一节课,大量的作业,楼上楼下的跑,已使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了。况且还有考试和老师的眼睛呢。

学校又有什么文体活动呢?不知道,只知道没有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没有什么校庆国庆活动,更不用说什么朗诵和演讲比赛,歌唱和运动会早已销声匿迹,一周的升旗活**乱的,不知玷污了多少人心中的神圣情感,这是个可悲的场面。考试总结会倒是主任讲教师讲学生讲,然后散场,留给一部分学生依然是心灵空白。与大自然接触的春游秋游早已因安全原因消失了。学校的生活乐趣在哪儿呢?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喜欢文化课的学生是找不到自己的。

我们的课堂又是如何呢。音乐美术在农村学校是不正常上的课,文化课才是主体,考试是当家作主者,绩效考核和聘任更强化它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况且在农村学校,没有什么活动,这些能力更少了用武之地,跟着流行歌曲倒可打发无聊。不种庄稼的土地就是野草的乐园。但有谁愿意关注这里的这些呢?文化课是学校的中心,自然很受重视,只是考试评比使教师和学生成了奴隶。新课程改革似乎吹进一阵春风。只是很快便成为了急功近利者的牺牲品。归其根源,这是一场没有根的改革

教师是一副穷酸相,没有个性,常谈的是重复的陈知旧闻:封闭的校园,经济的穷困使他们很少有可能深造或到远方游历,没有源头活水,哪有池塘清如许?教师辛苦工作,只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考试

之后很快就遗忘的知识,学生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换取自身的最佳的发展,而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看重的考试成绩。由于教育工具化的压迫,由于社会的评价机制和考试机制的制约,我们的教师对这种教育的弊病无能为力的遵照,并且自觉的维护。没有灵魂,缺少品格,缺少人文关怀,只是可能会丢掉的饭碗、差事。教师自己就被生活庸俗化,何谈培养高尚的人呢?有人说,教育应该是一项伟大事业,抑或是一种虔诚的宗教。因此,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教育需要抗争种种疏远自然、脱离生活和缺乏诗意的弊端,如此才能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激活其野性思维和原始生命力量。然而,在物质至上的今天,这只是一个梦!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近年来,教师的工资有所提高,但这并未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政治地位低下的境况。在多数教师走处在人群中,与人交往,多多少少是有些自渐形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今,教育仍是行政附庸的体制下,教师缺少社会应当给予的尊重。教师不是学校的主人翁,几乎没有什么决策权利,却要承担众多神圣的责任。实际上,教师很多时候,也是工具,甚至在有些,教师需牺牲个人人格尊严去做有违诚信之事。(个中滋味,非足为外人体会得了)因此有相当部分教师厌教情绪严重,留在教育岗位,只是笼内圈久了,出不了罢了,但实际已成了衣食的奴隶,工作的机械设备了。当然,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和道德的代表,是社会的良心,教师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低下,更导致了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漠视,对知识的漠视,对道德的漠视。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中处处用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实和道德。一部分学生就更忍受不住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就看不到更远的未来,就远离了梦想,厌学辍学就是自然之事了。

对比之下,学校之外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一、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

当前农村未上满初中的大有人在,(某些官方统计数字假的太多)与上满初中者的生活没多大区别。男人往往在外打工,女人农活之余,搓麻将说闲话。青年人一部分靠金钱、关系上了岗、当了兵,还有一部分在家混生活,这部分人父母没办法,社会管不着,是所谓的二流子。在部分农民和学生的心目中,有没有文都吃饭,有没有知识都挣钱。在大部分农村,几人读书看报,触目可见的是麻将场!这里没有什么文化场所,成人文化教育几乎是空白,当然检查时数据是详尽的。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来造假,大家参与大家喜!

二、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

不知什么时候网吧布满了学校的周围,尽管有法律重重封锁,尽管有教师的谆谆教诲,尽管有家长的围追堵截,但网吧的依然生意兴隆灯火不息。网上世界自由自在,可以聊天,可以游戏,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里不必一本正经的读那些书了,看电影哟,听音乐,几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要可以不做。而我们的校园呢,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做。于是不少的学生有了QQ号,不少学生翻墙钻窗户也要进网吧,不少的学生看到了《坏蛋是怎样练成的》!

是走出校园,还是留在校园呢?

在农村,一所学校好比冬天的一炉火,它所散播的光和热可使整个村庄充满喜气和生气,使整村的群众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多办一所教堂,就是少办几所监狱。那么现在当今的中国,多办好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所监狱。处在变革中的城市和农村,旧道德死灰复燃,新道德尚在萌芽,学校作为传播文明,传播道德的根据地,其作用岂容忽视!

鲁迅先生以为,欲拯救国民,必先拯救其灵魂。但如今的教育又如何能拯救学生的灵魂呢?然而谁来救救我们的农村教育呢?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缘由及思考 篇7

一、“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无望”

首先, 我认为, “读书无用论”并不符合农民真实的对文化教育的客观态度。今天的广大农村, 农民都很重视文化知识。随便去问任何一个农民, 没有几个从主观认识上说读书没有用、知识不值钱的, 想让子女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想法, 才是当今绝大多数农民的真实思想和心态。

其次, “读书无用论”直接把农村教育问题的责任, 推到了农民的思想认识这一“表面”原因上, 无形中转移了人们对传统教育体制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这一“根本”原因的视线。因此, 我认为, 与其说是“读书无用论”, 还不如说是“读书无望论”促成了农村学生辍学。

二、是“经济所迫”还是“经济所惑”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是, 劳动密集型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类型, 这种经济类型在我国目前得到了快速发展, 它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 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也可以适应大多数的工种。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给农村青少年 (包括没有读完初中的) 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机会, 不少初中生正是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中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才纷纷主动弃学进入社会寻找工作机会的。另外, 在家长看来, 如今只要孩子辍学后能够找到相应的工作, 给家庭带来一定收益, 他们对子女辍学的反对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而是具有更高的容忍度。所以, 我认为, 经济所迫年代早已过去, 现如今的孩子不想读书而导致辍学, 绝不是教育费用投资高承担不起的原因, 而是为当前经济模式诱惑所致。

三、社会环境对青春期孩子的诱惑

首先, 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尤其是外出打工, 它满足了农村青少年的渴望独立和长大成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一方面, 打工使辍学学生挣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束缚, 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满足自己特定的消费需要, 从根本上获得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另一方面, 通过打工期间的社会锻炼, 这些学生似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成人的角色, 例如, 学会了抽烟、喝酒、谈恋爱等。此外, 以打工锻炼为辍学理由, 不少父母也持默许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断乳期。青少年对长辈具有反抗和叛逆心理, 对摆脱长辈的约束有强烈的愿望, 他们的群体归属感特别强。所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自愿性辍学的农村初中生大多是“成群结队”的。

四、农村孩子厌恶学习谁之过

首先, 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单一, 容易使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差异, 使得农村中学中的教师专业结构单一, 素质教育在农村缺乏施行的相应条件。

再次, 城市取向的教材内容和课程难度偏大以及实用性不强, 这也是导致农村初中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

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研究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学;辍学;研究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城乡差异不断增大,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劣势显现,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农村中学的学生辍学状况令人担忧,我在农村工作二十多年,目睹农村中学辍学情况并做了原因分析研究。

一、素质教育的缺撼

素质教育是针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目前农村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尤以小学为甚。通过分析发现,基层小学的素质教育究竟出现以下问题。

(1)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当。素质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全不当,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抓抓思想教育,或就是抓抓学生的文体素质,或就是抓抓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偏概全,走向极端。老师的误导让学生走入“岐途”:学生成绩差强人意,进入中学,面对升学压力,他们力不从心,很快自悲失望,成了易辍学生。

(2)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不足。农村基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先天不足的“软件”和“硬件”。“软件”不足表现在: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偏弱。“硬件”不足表现在:学校办学条件不完善,教育资源严重缺乏。“软硬件”条件的限制,致使农村小学不能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使部分学生掉入素质教育“美丽的谎言”中,既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感到茫然,无所适从,进入中学后很快掉队,使他们辍学。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中学生的教育与成长不仅仅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农村大量家长外出务工,他们把子女抛在家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孩子”。他们成为辍学的“易感”人群,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1)亲属缺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可信赖和可依靠的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任何东西所不可替代的。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变得或孤僻、或任性、或自卑……,偏离了青少年正常的心态。

(2)心理影响。青少年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喜悦、烦恼不能与父母沟通交流,他们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得不到满足,心理状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理变得脆弱,缺乏“免疫力”。

三、学校教育的缺漏

为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为了“良好”的声誉,农村中学不可避免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品德,学校教育存在着“一脚长、一脚短”的不平衡状态,学校德育教育被“轻视”,青少年思想品德令人担忧,由此而引发新的辍学现象,值得深思。

(1)应试教育作怪。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就业路子少,许多家长就把应试升学作为让孩子走出农村,走向更加宽广就业天地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学不得不顺应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大搞“应试教育”,围绕着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转,拚命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学生忙于题海战术,学习压力可想而知,个别学生不堪重负,随之辍学。

(2)德育教育存在问题。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形式单一、活动较少、德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这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德育教育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是不得不开展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是青少年学生不喜欢枯燥无味的德育教育。其后果是无法唤起青少年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不但不能快乐地接受,甚至反感德育教育,个别学生进而厌恶学校教育,从而把自己推出了学校的教育。

四、社会因素的冲击

农村与城市相比,像是一片净土。其实不然,农村的社会因素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这些因素根深蒂固,无法清除。它们存在于学校周边环境之中或学生群体之中,冲击着青少年学生,对他们造成极大的伤害。

(1)“读书无用论”抬头。每到春节,农村出外务工人员“衣锦还乡”,“潇洒”消费,一片“繁荣”景象,这种现象给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孩子”一个错觉,以为家长赚钱容易,何况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甚至“目不识丁”。农村孩子的一个想法是:读书何用?“读书无用论”在家长和青少年学生中重新抬头,给青少年沉学生造成了可怕的辍学后果。

(2)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农村地区缺少高雅文化阵地的占领,甚至是文化的沙漠,社会不良风气应运而生,其中以赌博、迷信活动冲击最大。博和迷信活动让一些学生耳闻目染,使他们逐渐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以及虚无飘缈的精神寄托,久而久之使一小部分学生厌学,甚至辍学。

(3)“黑网吧”的诱惑。据调查,农村地区特别是学校周边地区“黑网吧”广泛存在,虽经打击,但由于力度不够,“黑网吧”又极力表现其“黑”的特点:色情、暴力、堕落……,对青少年学生极具诱惑力,影响学生的思想,进而影响学习成绩,,使他们很快辍学。

对于我这样一个老教师,看到学生辍学,我心理总是感慨万千,我们有愧于家长,有愧于学生,有愧于社会,我感到的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我不求每个孩子都能读书,但总希望他们经过学校的教育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的合格公民,我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杜明娟.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和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篇9

(研究论文)

徐集一中课题组

[摘要]要有效控制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必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全方位,多层次地采取措施,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控辍保学思考与对策

初中学生的辍学是当前影响我国义务教育成果巩固与提高、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大问题。据专家分析,即使每年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全国一年也有100多万人辍学,如果按照30%计,则高达1000多万,数以百万计的没有接受义务教育的人进入劳动者行列,将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南京大学张玉林教授调查后说,“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离开学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对教育公平的讽刺和否定。”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50%,这说明农村受教育者的权利受到严重损害。(见《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发布的《农村教育盛世危言》一文)。据2004-10-26《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其中初二学生流失最多。我县于1995年底依法宣布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十多年来,“普九”成果如何,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初中学生普及率和巩固率的高低。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初中学生的普及率是比较高的,达到国家要求,但巩固率却达不到要求,初中学生的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初中学生的辍学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许多地方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各地的学生辍学原因不尽相同,解决的办法也有各种各样,外地研究成果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因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全面而具体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拿出切合本县实际的办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根据调查材料及由此做出的基本结论,我们认为,梁山县要有效控制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必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全方位,多层次地采取措施,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策之一: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广泛开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活动,营造义务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家长虽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一定了解,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送自己的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自己的责任。有部分家长认为,送不送子女读完初中是家长的自由,谁也不能干涉。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广泛开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家长明确并履行自身的法律责任,自学地、积极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学业。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和会议、标语、墙报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让广大家长真正认识到,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是法律赋予家长的职责,从而使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督促子女积极上学,安心学习,认真完成学业。二是大力宣传履行义务教育职责,积极送子女读书的优秀家庭和优秀家长,大力宣传关心支持义务教育的单位、集体和个人。三是通过媒体暴光那些不准子女读书、干扰义务教育不良现象和行为。

对策之二:各级政府要明确和履行自身在控辍保学工作方面的工作职责。梁山县的“两基”工作虽然通过了国家级的检查评估,但控辍保学仍然是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艰巨任务,所以,要各级政府按照“双线目标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与教育部门和学校一起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尤其各乡镇人民政府切实负起责任来,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教师积极深入村庄,发动流失的学生重返课堂。同时,对控辍保学工作实行问责制,根据《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渎职、失职者严肃追究责任。

对策之三: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的长效机制,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教育、引导和管理不力造成的,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负主要责任。一是要通过会议、报刊、墙报、标语、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控辍保学,让适龄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是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法律赋予的职责;让家长认识到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二是要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的规章制度,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范畴,加强督查力度,层层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来。三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扶助,不让一位学生因贫穷而失学。

对策之四: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一位学生负责。

从此次课题问卷调查和平时我们了解的情况年,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如力学思想不端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等,这些问题都对控辍保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只重智育,轻德育;不能只抓升学教育,不抓就业教育;不能只抓尖子学生,不抓后进学生。二是要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那种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现象:“现在我们的许多弊端,其根源就在于表现片面性。在许多学校,学生表现的唯一领域就是分数,以致形成一种习惯观点,得了好分数,那他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那他毫无出息。”(转引自《评析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见锦州教师进修学院网)。三是班主任要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就谴责。四是各科教师也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相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中下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学有信心,学有进步,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表扬。实践证明,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学习成绩差又经常被批评的同学最容易辍学。

对策之五:大力打造温馨校园和快乐校园,营造人人都关心学困生的良好氛围。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信心,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学校对这些学生又缺乏关心和爱护。因此,各学校大力打造温馨校园和快乐校园,营造人人都关心学困生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多组织开展“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人生”等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摈弃“读书无用论”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激发他们为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二是加强对有辍学苗头的学习的教育引导,引导他们打消辍学思想。调查显示,现在的初中在校生中有过半学生对能否坚持完成初中学业信心不足,他们在近期或以后一段时间可能辍学。对这些学生,我们不能等他们辍学了再去做工作,要把工作做在前,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三是打造温馨校园,人人都关心、帮助学困生,用温情,用关爱来留住他们,感动他们,激起他们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四是打造快乐校园,让美好的校园文化和宽松而快乐的校园氛围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对学校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从而坚持下来,完成学业。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和学科课外活动,让学困生能够有机会施展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和才华,有机会尝试成功,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他们战胜困难,坚持下去,夺取更多、更大的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对策之六:开展教育转化学困生工作的课题研究,探索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成功之路。

调查数据显示,大量事实也证明,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随着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免费教育,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的主要原因已经不再是家庭困难了,而是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思想,失去学习信心。这是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让学困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是初中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认真探索总结出一条成功的路子来。

对策之七:重视并加强家访工作,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

梁山县邻近沿海,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多,留守儿童和少年数量很大。这也是初中控辍保学工作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课题组成员与学校领导、教师一起深入某村学生返校时,到了3个自然村,走访了5个家庭,发现这5位学生的家长全部外出打了,这5位学生都是学习差的留守少年。因此,各学校必须加强、改进和创新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密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把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做好。一是要建立健全班主任上门家访制度,志学生家长或他们监护人多接触,多沟通。二是建立健全学生情况书面汇报制度,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向学生家长及或其监护人汇报。三建立健全家长会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汇报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家长教育辅导。同时,还要创新家长会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四是针留守儿童少年的特殊情况,构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外出务工家长新的联系渠道,如通信、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有些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和少年与家长的亲情热线,让学生与外出务工的家长说说心里话,效果很好。五是学校要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引导,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有些家长认为子女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情了,与家长没有关系了,有些家长从来没有参加过子女的家长会。这种观点和表现都是错误的。家长永远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因此,要教育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主动与学位领导、班主任和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苗头,共同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特别对有辍学苗头的子女,家长全体成员要达成共识,与学校一起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尽快打消辍学念头,坚持下去,完成学业。

对策之八:家长要加强和改进子女管教工作,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责任在于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学生学习困难,不想读书,有学校的责任,也有家长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和督查子女上学读书,完成学业。为什么留守儿童、少年中的学习困难学生辍学特别严重,就是因为缺乏家长的督促。同时,作为学生家长,要注意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太过苛刻。要耐心倾听子女心声,要善于解开子女的心结。这样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

对策之九:强化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坚决打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调查显示,梁山县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后,大部分都是到沿海等地的工厂、企业打工了。这是初中学生辍学后的主要“出路”,如果堵截了这一“出路”,辍学生还会有一部分重返课堂,继续完成学业。因此,我们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该从这方面多采取措施。一是要加大对工厂、企业的义务教育执法力度,严禁非法招收未完成义务教育学业的学生打工。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像“两基”迎国检时那样,营造大气候,出台大政策,采取大措施,强化对工厂、企业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严禁任何工厂、企业招收未完成义务教育学生的学生打工,否则,坚决依法查处。二是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在校学校学生到工厂、企业进行非教育教学活动性质的打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三是政法部门与教育部门联手,以法律手段打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如起诉一些不准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学业、侵犯子女合法教育权利的家长,起诉一些非法招收未完成义务教育学业的企业主。

对策之十:各级政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营造良好村风民风。

调查数据显示,大量的事实也证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与村风民风有很大关系。梁山县有不少这样的村庄,人人尊师重教,以读书为荣,以不读书为耻,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家长积极送子女读书,子女也自学上学,积极完成学业,所以这些村庄,年年有学生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而有些村庄,解放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出过一名大学生,有些甚至没有一人读完高中,很多学生都是初中都没有毕业,这与这些村庄不良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因此,各级政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良好的村风民风建设,大力营造“读书光荣,不读书可耻”“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良好风气。

“两基”工作是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普九”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努力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教育部《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因此,要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推进义务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彻底解决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教育部《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4.《评析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5.梁山县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

上一篇:街道党工委书记述责述德述廉报告下一篇:后进生转化计划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