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2024-06-19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通用12篇)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1

中职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探索研究

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要求的变化和中职教育的发展,对我们职业学校老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单纯的英语教学与教育,而应将英语教学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以下是本人对此问题的几点经验,在此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灵活使用教材,努力与专业特点结合

在中专英语教学中,为了保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吻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来确定适当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应看其整体编排是否符合螺旋式,其内容体现是否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逻辑规律,其内涵本质是否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校特点,自己编写专业所需的教材。例如,作为汽修专业的学生就应该选择《汽车维修专业英语》,其中的英语知识主要针对汽车构造及设备,如汽车(automobile)、方向盘(steering wheel)、离合器(coupling)、发动机(engine)、轮毂(wheel hub)、刹车(brakes)、轮胎(tire)、火花塞(spark plug)、时速(speed)、润滑油(lubricating oil)、汽油(gasoline)、烤漆(baking varnish)等词汇,当学生就业后将会在查看各种汽车说明书或材料说明书时频繁使用,着重对这些词汇进行教学将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工作。对于酒店、秘书、旅游英语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应选择有利于提高他们交际能力的英语

教材,便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与人交流和沟通。很多学生选择中专院校的主因就是希望能在此学会一项技能,毕业后能学有所用,对未来的发展有帮助。最后,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教师在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教材的同时,还要针对专业内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的中专生来说,其英语教学可主要针对本专业进行,注重简化英语教材,着重强调在以后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英语词汇或句型即可。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专业术语的学习,则应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

1、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就基本明确了将来所从事的行业范围,如:旅游导游、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前厅服务、培养旅游市场所需要的人员等,根据这一就业导向,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应做出相应调整,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等交际能力。由于大部分中专生来自于农村,在以往学习中因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所以造成了他们“哑巴英语”的现象。作为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交际交流法、视听学说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音频效果来调动学生的视听神经,更直观的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其中,在情境教学法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生所感兴趣的、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的内容。

2、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应注重教学专业性较强的英语知识

针对中专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这一现象,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做出了较大调整,例如,大幅度缩减了课文篇幅;低水平控制词汇量;注重强调实用性词汇等,基本原则是使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最大限度的适应目前中专生的现状。如强调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词汇:monitor、mainframe、many peripherals such as disk drive、keyboard、printer and mouse等,以及文字处理软件和交流工具:word、wps、office、e-mail等。

3、电子商务等专业应注重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英语词汇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学会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理解电子商务实践操作中的提示信息和说明书,能看明白基本的屏幕信息,以及网上支付、法律法规、物流、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常用英文术语,如:purchase order、electronic fund transfer、shipping document、trading partners等;并熟悉电子商务的英文模式:b2b、b2c、c2c、c2b、as in b2b exchanges等等。

除上述专业外,数控、机电、模具、烹饪、会计、服装等专业的学生,都应加强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例如,对机电专业学生而言,带学生到车间认识各个部件的英文名称,与机械制图课相结合,把机械制图的题目英文化,学生根据英文题目绘制图纸。在机械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融入专业,能改变目前机械专业中学生学英语难的状况,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岗位,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打下良好 的基础。

三、改进评价机制,发挥学生专业素质

在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中,还是采用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我们必须实施多元评价。要能体现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英语专业应用水平的提高,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是否能为今后的专业发展起到辅助的作用。首先,我们可以给出一份重在考查学生英语基本知识和英语文化素质类型的试题,以笔试的形式加以作答,并给予评分。其次,注重英语知识与专业应用的考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专业以及基础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测评方式来考查。例如:把学生划分成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用英语写一份职业规划书,或介绍一款与专业相关的作品。如果是导游专业的学生,让他们设计出一个接待国外游客的行程安排表,也可以把一个景点的导游词拿来作为考评的内容。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专业相结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总之,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让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相互结合,使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互促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可促进英语能力的发展,又可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2

一、目前中职语文的现状

目前, 由于高校扩招的冲击,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困境, 表现在招生难、生源差、就业难。中职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为基础的, 也是职教相比普教的优势, 中职教育为抓住这根生命线, 侧重于技能培养, 而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 一再压缩语文课时总量。一些学生及其家长认为选择了职业学校, 学好专业技能非常重要, 而语文课只是读读书、练练字、写写作文, 对以后从事技能工作, 没有多大帮助, 学得好不好无所谓。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性, 专业课程的评价机制由于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 也成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 而文化基础课由于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评价过程是又较宽松的, 考核质量不过关, 使文化课程的考核流于形式, 起不到激励作用。有些中职教师效仿的普高的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时无论面对哪个专业的学生, 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对教材的处理都是相同的, 一间教室“坐到底”, 靠一本教案“打通关”, 结果是教师越来越难教, 学生越来越厌学。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语文教学中, 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在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载体, 明确地为专业教育服务,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语文学科内在规律的必然要素。

二、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一) 可以改变语文在中职教育中的“次要”地位

由于中职教学相比普高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加之学校不重视, 教师观念旧, 学生没兴趣, 语文在中职学校成了“副科”。中职语文教学要走出这种“困境”, 改变这种尴尬地位就必须突出专业特色, 只有具备鲜明的专业特色, 中职语文才能紧跟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才能在中职教育中有一席之地。因为中职语文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将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割裂开的现象, 更好地形成一种与专业交叉, 向专业辐射的教学模式, 这将改变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改变管理部门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进而可以引起更多人关注中职语文教学, 确立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地位的改变可以扫除许多制约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因素, 进一步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二)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中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学已较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而语文课作为中职文化课的基础课程, 更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 对文化课学习有一种畏惧心理,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关注他们的特点, 而仍然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与应试教育相似的教学内容, 定会加剧学生的这种心理,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 语文课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能使学生在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中认识到专业技能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 学生能认识到这种教学是适合他们特点的, 这门课程他们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驾驭和掌握的,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三) 突出职教特色, 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需要

2009年修订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而中职语文教学的这种职业特色正是强调了语文能力培养的“职业化”导向, 突出了实用性, 有助于实现大纲中规定的语文能力的要求。有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具有见效快、操作性强的特点。由于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差、时间紧的局面, 中职语文课一般只有一年的在校学习时间,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突出职业特色可以针对学生能力培养需要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教学, 中职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也能在这种有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得到实现。通过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 有助于把职业意识清晰、能力结构全面的中职毕业生推到用人单位的面前, 这样的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就比纯粹的“书生型”或纯粹的“动手型”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种专业嵌入的教学方式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摘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 这特殊性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中语文教学, 它有其固有的特点和教学规律, 在教学中要把“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 突出专业性,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此, 本文从中职语文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必要性、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嵌入专业教学等几个方面,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 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专业化”导向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的一些思考。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25

随着社会发展形式的转变,人们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国民的素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中职语文作为中职教育中做基本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从当前职业教育中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语文教学过分的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让中职语文和专业教学不能实现融合,不仅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也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停滞不前,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中职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显著下降。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较,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主要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随着高校扩招和规模的扩大,让高职教育受到了极大挑战,高职教育不得不加强中职教育的技能培训。所以,中职语文在教育中主要面临地位下降、课时缩短和教学单一等现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职教育很难体现语文教学地位。

二、中职语文教学和专业相结合的策略分析

(一)改变观点、重视语文教学

思想决定行为。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的很多学生不重视语文教学,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语文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清楚学习语文对自己以后的帮助,不知道学习语文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追求有什么好处。教育的本身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而不是用强有力的说辞说服学生学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知识对自己将来的用处,将语文知识合理运用到以后的岗位中。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学生的心里都扮演着神圣的角色,学生经常认为教师神圣不可侵犯。在教师面前总是扮演者“乖乖孩”的形象,在背后又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明确学生存在的现状,改变观点,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自己,帮助学生改变自己身上的恶习,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中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没有養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文化知识比较薄弱。中职教师应该及时的改变教学方法,运用诗词、词句等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品德、情操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教学的进步。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母亲的热爱,将自己生活中对母亲的印象进行描述,写成小短文。在课堂上选出个别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度,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语文知识和专业的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候,必须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巩固学生专业知识。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合理的布置一些PPT课件制作,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内容的讲解,此项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对《红楼梦》这本书产生强烈的兴趣。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如果遇到美术专业的问题,可以及时与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美术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熟悉,也能让学生对贾府的建筑布局和人物服饰设计出来,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巩固,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相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语文课程的难易程度合理划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比较大的语文课程,再适当的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给这些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学习;对于动手能力要求较严格的汽车维修专业,可以安排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语文课程,布置一些学生在以后求职可以用上的语文知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地进行语文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扎实、有文化、有素养的全面性人才。

(五)实战演练,体现语文的价值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学形式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电脑、多媒体等辅助性教学材料,根据职场的交际状况,让学生对职场的岗位情况进行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在角色的扮演中,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求职职位进行明确,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明白能力性人才必须在实际中多加磨炼才能胜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培养全面型综合人才。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4

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实验

结合校园环境质量调查,应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针对渤海大学人工湖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调查的实验课题.学生自组实验小组,通过创新实验的模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对人工湖水质的`不间断检测.通过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同时,学生小组自行设计监测方案,对校园人工湖水进行了适当的监测,对受损的人工湖提出了简易修复的建议.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实验科学与技术 英文刊名: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7(4) 分类号:G642・423 X832 关键词:创新   教学模式   环境质量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5

我校以开展课外阅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在开展课外活动之前,80%的学生读书不会勾点画圈,现在有80%以上的学生真正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边勾点画圈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读书,高尚的情操、完整的人格正向着教育者所努力企盼的方向发展。我是这样开展课外活动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从而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检。而学到的知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我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选择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促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阅读目标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是不同的,对于阅读水平较高,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来说,课外阅读的首要目标是扩大知识面,获取各方面信息。对阅读能力还需发展的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参与阅读的积极态度则是首要目标。

三、引导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活动需要学生自觉参与,亲身实践。学生的实践应贯穿阅读活动的始终。学生从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到获得新知识和信息,各方面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实践锻炼,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获得了真正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语文教学和阅读指导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了实践,从而促进了课内课外的同步提高。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又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所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扩展阅读、知识的存量就会由量的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读与写相结合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6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重视高等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研究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材的编写。期望能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以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等数学;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类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育层次,是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产生的一种办学模式。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专业与高等数学的结合更加广泛和深入,数学的思维品质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及数学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如何创新高职高专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是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探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

从学生方面来看,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听懂课,能熟练地解数学题,但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仅把高等数学课当做纯粹的一门基础课,考试过关、拿得学分,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更不知道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近几年,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造成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不高,甚至有不少学生有抵触情绪。

从教师方面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都是数学专业毕业,有着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研究能力,过去从事数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习惯于学科式教学,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知识,授课时往往从纯粹的数学专业的角度讲授,不能用与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案例作为教学的背景或实例。高数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各专业课教师只是在需要用到数学的地方才会去引用某些公式或结论。使得学生学习的高数知识和专业知识始终处于分离状态,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高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很难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

从教材建设方面来看,纵观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普通本科教材基础上压缩,删减而来。还是沿用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理论部分基本面面俱到,仅仅降低了深度与难度,重理论,轻实践,只强调高等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没有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缺乏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更谈不上很好地与高职高专专业相结合,应用数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了。这就造成了教材本身与高职高专各专业的联系不紧密,学生体会不出高等数学对专业的影响,感觉不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也就使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

二、高等数学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构思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广泛征求了各专业负责人、专业任课教师和各专业学生的意见,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本院教学的实际需求,开展《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使《高等数学》课程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教师是教学改革一线的具体操作者,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人,其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教学首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高等数学教育区别开来,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不应过多地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重视其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完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

(二)结合专业需求,确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完成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的需要,进行了专业建设和调整,加强了课程建设与改革。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许多专业参照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并且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许多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担任高等数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到相应的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在对相应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构建必须够用的高等数学新框架,打破高等数学的固有系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将那些支撑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讲深、讲透,而将那些与该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在不影响高等数学课程连续性的情况下则可以删去不讲,充分体现基础课程够用为度的原则。例如,经济类专业可以不讲空间向量的知识,而土木类专业则对空间向量的知识有较强的需求。再如,土木工程、机械类的专业对曲线的凹凸、函数图形的描绘、曲率及变力作功、液体的压力等知识点有较高的要求,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与这些问题很少接触,因此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学习这些内容,而应把重点放在与今后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触的单利、复利,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上。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我们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强调高等数学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促使高等数学与相关专业有机的结合。

(三)编写合适教材,促进高等数学与专业的有机结合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施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是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学方法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双方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确定后,教材建设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淡化理论的完整性、严密性,注重数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淡化数学的逻辑论证,繁杂的计算过程,强化数学的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在体现上述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本着结合专业内容,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现“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大胆尝试了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改革,采用案例驱动模式,以淡化理论,突出应用为主线,与省内几所高职院校一起共同编写了《高等数学》(经管类)和《高等数学》教材,这两本教材分别于2008年8月与2010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采用专业或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例,提出问题,引出数学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然后精选例题和习题,尽量多地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与实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在介绍导数概念时,除采用传统的路程关于时间的变化率——速度作为引例之外,还选择了产品总成本关于产量的变化率——边际成本,非恒定电流量关于时间的变化率——电流强度等作为引例、例题或习题,以方便不同专业的需要。用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出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数学与专业结合的重要步骤。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与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1、突出“启发”式教学,善用“对比”法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既充分利用高等数学特有的逻辑性,又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启发、组织和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使学生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教师还应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高等数学的各种矛盾(如:数与形、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等)做文章,采用对比法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对比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牢固掌握知识。

2、淡化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数学案例教学法。高等数学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由于其概念的抽象性、理论的复杂性,思想的深刻性,往往困难很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精心选取并设计与专业实际或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典型案例,使其直观化、简单化、生动化。例如,在给公路专业学生讲解极限概念时,除了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外,还可以给出如下案例:在铺设路面时,将130C左右的沥青摊铺在环境温度为30C的路基上,沥青的温度将会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温度会越来接近环境温度30C,通过对这个专业案例的分析,引出极限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专业技术案例,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增强高等数学与专业的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文字、图形等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它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立体图形或动态图形的展示,更有利于将专业知识与高等数学有机的结合。例如,在讲解二次曲面、二元函数微积分时,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费时、费力,且不易将图形作的准确。通过多媒体对图形进行分析演示,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学生极易接受,同时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的板书教学条理性强,计算和推理过程清晰,与学生互动性比较灵活。因此,必须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使高等数学为专业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五)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应用的专题,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建模。例如,对汽车保险专业的学生,可设计汽车保险

000费额度的确定的模型;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可设计多商品的配送问题的模型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求解方法,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没有规定的数学工具与手段,所以,从数学模型建立初始就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刻苦研究,亲身体验一下数学的发现与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对数学建模全过程的参与尝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专业学科的联系,增强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结语

高等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需要教师们长期摸索、不懈努力并进行实践的艰巨任务。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原来的不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跟踪数学发展前沿,并将数学的最新发展适时引入到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课程的改革。我们应围绕高数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将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专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7

首先,虽然现在的教学体制在发生着变化,但是还是注重理论,学习内容,而教学的专业特点却体现得不够突出,没有很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使学生感受不到所学知识的用途,所以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无所用,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在应用方面的开展。其次,现在很多的普通高中实行了扩招政策,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学生,降低了招生要求,这就导致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大大降低。这种情势下,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对数学有了较强的心理抗拒。最后,现在一些中职院校实施的办学模式是这样的: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第三年去企业进行实习。因为学习的时间很短,所以在安排教学时主要是专业课程,数学的学习时间较少,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中职数学的学习,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因素,中职院校的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情境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与专业相结合的情境式教学的策略

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情境式教学不仅仅需要学生做出努力,同样需要教师做出改变。本文从三个方面讲述学生的努力方向,从四个角度阐述教师的具体做法,真正实现情境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一)创设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

现代教学并不是“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索的过程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掌握专业技能。当然,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充分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操作

中职院校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创设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情境,充分帮助学生体验操作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知识。

(三)创设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中职教育很重要的一项目标要求。通过创设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情境,可以充分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团队的优点。

(四)教师要通晓数学知识,并深入研究教材

中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数学知识了如指掌,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通过仔细钻研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并掌握每章的重点、难点,就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

要对数学进行与专业相结合的情境式教学方法,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正确、有效地实施情境式教学。比如,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在学习书序内容与专业知识之间是否存在先后顺序。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就可以对该学生进行专业情境的引入。

(六)教师深入了解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

中职院校主要是给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所以专业性很强。要想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数学情境式教学,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与专业知识,根据特点设计不同的情境方法。教师最起码应该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可能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本专业的学生最起码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如果一位电力专业的数学老师,连什么叫电流、电阻都不知道的话,那他只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求文化课老师进行第二专业的培训。

(七)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

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想很好地进行与专业结合的数学情境式教学,就要求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专业课对数学的要求程度,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商量,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会更有效。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情境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数学知识可以成为学生今后解决工作问题的一种实用工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让数学更好地为专业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玲娟.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学习服务[J].成功(教育),2010(10).

[2]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74-79.

中职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思考 篇8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必要性;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13-01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组织实施教学的,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中职数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数学的发展与应用,决定着其他学科的发展。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素质合格、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是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中职数学的智力开发功能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中职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学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情况。中职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其中数学成绩尤其差。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更有甚者,他们之所以选择技校,是以为在这里不需要学习文化理论课。

2、教师情况。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基本上都是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毕业,数学知识丰富,对传统的知识体系非常了解,教学上很多都是按照基础教育的模式上数学课,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色不太相符。

3、教材情况。针对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底子差的特点,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大都调整了知识结构,降低了难度。然而,大都还是按照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编写的,数学与专业知识没有有机结合,没有做到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

三、实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策略分析

1、创设与专业相结合的情景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创设与专业结合的情境,更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认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要尽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与职业特征,以角色扮演与任务下达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他们在惊疑、困惑、愉快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教师要走进专业系,加强沟通

数学教学要想服务专业学习,前提就是要了解专业教学。数学组老师可以分成几个专业方向,分组进入专业系。主要工作是:了解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与专业课程,寻找专业与数学的结合点;与专业加强沟通,从专业老师口中了解专业教学对数学的需求;了解专业教学的特点与专业工种的职业特征,以便移植到数学教学中去。

3、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

必须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点。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3.1梳理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了解各专业课程运用到的数学知识。

3.2根据专业特色制订针对性数学教学计划。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根据专业课需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3.3提取专业课中数学知识应用的典型案例。老师应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应用提炼为具有专业背景的典型案例。

3.4按专业需要,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可分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基础模块由数学老师编写,适合本校所有专业数学教学需要。专业模块可以让数学老师与专业课老师组成编写团队,双方配合共同完成编写,目的就是让数学为专业课服务。

四、实现中职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尝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是密切关联的,或者某部分数学知识在专业课某章节中应用较多,可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打开专业课本,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这样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必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应用型转化;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学习的专业以及实际工作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素养。所以,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正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改革,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中文.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中国学术研究.2007(3)

[2]陈艳兰.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J].中学生数理化.2011(12)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9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满足不同类型的.高职人才对英语不同需求的关键.当前,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英语教学”,因缺乏职业针对性,疏于强化培训学生使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已无法很好地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作为大学英语老师的我们,面临着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目标的考验.

作 者:肖民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0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3)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教育 专业知识 实用型人才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10

------------------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6日出处:科技经济市场 2007/06作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卫萍已经有142位读者读过此文

[摘要]“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探索,“大学语文”才有出路。

[关键词] 专业;大学语文;改革

一、与专业结合是现实的要求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以提升综合人文素养为目的,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正是由于开放性,什么都包括,天文地理都可以在里边,于是造成了该课程自身内涵、学科定位的不确定性。而当下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也不必学习所有的知识,更不可能通过某一门课来了解所有的知识,于是“大学语文”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处境,它的学科存在合理性受到质疑,不仅不断地被边缘化,甚至部分高校取消了这门课程,或者以应用文写作这样的课程来取而代之,而在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的一些高校里,也有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没有给他们提供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1]这真是“大学语文”的悲哀。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悲哀之余,我们是否该彻底地进行反省呢?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专业化,于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具体的专业技能和实用课程的学习,“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想法变得非常突出。于是有人就责怪学生急功近利,忽视精神纬度的建设等等[2]。而我认为与其一味地批评指责,还不如想办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认可这门学科,喜欢这门学科。如果说“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3]那么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认识到这门学科如何可以从“无用,达到“有用”。

尤其是职业类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直接指向就业。我从来不想否认教育的本质是不断地完善人,但是在这个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社会背景下,满足学生的就业生存需求才是第一位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真正地替学生着想,给予他们最渴望的。另外从理论上看,马斯洛已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阐述得非常明确,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具体落实到教学改革中,就是要想办法将“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也许有人会问,这样与专业结合,会不会削弱这门课的人文精神内涵。对此,我想说的是,将“大学语文”与专业结合不仅不会弱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反,只有这样做,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才真正遵循了教学规律,才能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塑造,否则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只会落空。

二、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结合进行改革

要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本学科中选取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来补充完善学生与专业就业有关的知识学养和技能。下面我就以商务贸易类专业为例来阐述教学内容上的改革与尝试。

1、解读名篇考虑到专业

在教授大学语文时肯定会讲一些经典名篇,但是选取经典名篇中的什么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讲《周易》,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其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安时处顺”的生存智慧,如果考虑与专业结合我们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周易》的取名艺术呢?如果学生能汲取其中的智慧,在将来的商战中能给自己的商店、商品取个好名字,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再比如在介绍《史记》时,如果考虑与学生的商务贸易专业结合,教师就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同学吸取项羽失败的教训,并指导学生如何辨证地看待刘邦并学习借鉴他的成功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取得商战中的胜利。再比如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在讲《三国演义》时,为什么不可以多讲讲其中的智慧和策略呢?毕竟商场如战场啊!再比如讲《红楼梦》时,是否可以专门谈谈王熙凤与探春的管理能力呢?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贴近,能直接给学生有益的启发,因此很受同学喜欢。

2、联系专业背景,贯通中西

我教的学生不少学的是对外商务贸易,他们很多人以后面临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时,特意补充了西方的文化思潮、先进理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这样贯通中西的视野,不仅可以使学生“知己知彼”,有助于他们将来事业的发展,而且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境界也获得了提升,当然与此同时这也给我的“大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

3、依据专业需要,落实好工具性任务

工具性是“大学语文”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专门开辟了相应的写作教学单元。学生走向社会,需要撰写求职信、调查报告、专业论文、文艺评论等应用文体,而我就尽量结合他们的专业需要教给他们相关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格式规范。当然有的学院除了开设《大学语文》外,还开设《应用文写作》这样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则需要两门课的教师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免授课内容的重复。

4、突出专业优势,启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比如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木兰辞》时,我专门结合学生学商的专业背景与他们谈美国迪斯尼公司投资改编拍摄《木兰辞》并从中挣足钱的后文学产业链情况。我的介绍让学生看到,美国是文化产业强国,牛气冲天地将生意做到我们家门口来了,而我们却只能眼见“肥水枉湿他人田”。这对学商的同学不能不说是个有力的刺激。很多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等于就是文化产业强国,其中一些学生看到了文学文化中的商机.甚至想毕业后从事精神文化生产领域的工作,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学生的这些反应

让我很激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改革之路。

三、在教学方法上与专业结合进行探索

专业是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因此在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利用专业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利用好有相似专业背景的人物

比如在介绍孔子思想时,我专门选取与学生专业背景有关的人物——孔子的高徒子贡为突破口进行讲授,因为他是彪炳千秋的儒商典范。子贡十七岁拜孔子为师,深得孔子学说真谛和儒家思想精髓,他以其齐家治国之气魄,勤奋好学之精神,博济广施之胸怀,谦逊至孝之美德,垂名百世,成为历代儒商推崇效仿的楷模。他不仅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商人,后来他还长期担任鲁、卫二国宰相之职,成为儒家第一代弟子中至富与贵者。到今天还专门召开国际子贡儒商文化节,以此表达后世商人对这位儒商鼻祖的景仰和尊崇。有了这样一个导人,学生被吸引住了,产生了学习孔子思想的浓厚兴趣。

2、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教的学生所学专业是商务贸易类,其中不少学的是对外商务贸易,因此他们都比较“洋”—对“知彼”比较感兴趣,对我这门要从先秦讲起的公共文化课一开始不予重视。我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启发他们认识,在对外商战中“知彼”固然重要.但“知已”更不可少。在介绍古典文学部分时,我力求以专题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精华介绍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认识“越是民族的,越能引起世界的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国文化的价值所在。如此,学生不仅愿意“知已”了,而且还越来越“爱已”“惜已”。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根据专业需要,采用有助于相关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

商务贸易类的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授课时我尽量想办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锻炼。比如我安排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进行专题研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组合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己进行分工合作,找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登台进行汇报,并解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等等。这样综合性的实践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被上“活”了,学生也感到受益匪浅。

当然强调与专业结合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过去,原先教材中好的教学内容要继续保持,原先一些好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继续使用。提出“与专业结合”,旨在提醒,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大学语文”教学应考虑时代发展的需要,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庄子的“以天合天”,根据规律办事的思想我们不陌生,孔子的“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思想我们更是熟悉,现在的关键就是看我们如何将先贤的这些宝贵思想认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我期待着“大学语文”能被更多同学的喜欢,能被更多的人认可。

参考文献

[1][2] 黄越华,杨宏.对大学语文定位及教学现状的思考[J].北京教育.2006.06(高教)第41页、第41页。

[3] 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第20页。

陈卫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11

【关键词】园林专业 实践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5-01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免学费,园林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薄弱,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提高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城镇园林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已迫在眉睫,成为中职园林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中职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出几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

1、根据岗位需要,确立培养目标 社会的需求,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立人与自然融合的人居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园林绿化第一线融园林植物栽培与管护、园林环境改造、园林植物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懂施工、会管理、精于绿地养护”人才的需求。加之中职学校生源大多数为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美学基础和审美能力薄弱,学生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方式。因此,中职园林专业区别于本科和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会施工管理、精于园林植物栽植养护、懂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的高素质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上。一方面满足农村学生毕业后较强的就业要求,另一方面考虑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想和方法,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课程新体系。公共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如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等。基础理论课按专业特点开设,整合教材内容,实用、够用即可。专业课强调应用性,针对能力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化”教材,每一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并考虑模块间的有机结合。如鲜切花栽培、草坪建植、绿地养护等多个方向模块,将土壤肥料、植物生理、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知识压缩穿插于模块教材中。实践课强调岗位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加大课时比重,培养技能。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园林行业岗位人才培养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动态,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渗透到教材中,促使课程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促证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相协调。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实践训练体系

中职园林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 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式、案例式、任务和模块教学方法,配合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突出园林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让实践性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以大赛促技能上水平。

2、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将知识内化成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实现中职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依托实训基地,改过去分散实习为集中生产实习,真题真作,采用项目教学、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方法。比如绿化树种栽植,采用项目教学,从图纸设计、场地测量、树种配置、放样、定植、检查验收,由学生亲自完成,提高实践能力,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大树移栽、名贵树木保护,进行专题教学。园林植物的修剪、扦插、嫁接,进行现场教学,理论和示范相结合,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得以巩固。花卉从播种到采收的全过程,组织学生到园林绿化企业集中生产实习,得到职业氛围的熏陶,获得就业和创业本领。同时,丰富课外实践,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

3、实施技能考核评价,训练与考证相结合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是实施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由实践训练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与评价结果组成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引入社会评价体系,技术操作专业化、标准化要求。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实行“双证制”和“多证制”,要求学生毕业前通过园艺工中级考试,至少取得一张专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证书,实现实践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增强就业优势和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园林实训校园化 园林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条件。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功能专业实验室。其次,校园是一个典型的园林区,校园绿化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教学及实习场所,以培养学生园林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的,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与园林建设、管理要求相统一,形成真实的园林职业环境,有意识的增加树种及设计类型,突出实用性,成为集教学、科研、实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实训基地。园林规划设计、施工、植物造景等课程实践教学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园林绿地养护与校园绿化美化相结合。与此同时,结合第二课堂,成立花草树木识别、花卉种植、绿地养护等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实践教学,使之真实化、生产化、多元化,以校园四季景观效果作为学生养护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评定依据,考核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创造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既稳定又贴近现实社会需求的实践平台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联合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本着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行工学交替,有偿实习,创建双赢模式,实现培养过程与生产实际的“对接”,学校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对接”的良性循环。

与专业相结合的中职语文论文 篇12

1 实践探索的背景, 科学依据及现实意义

1.1 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和技能竞赛参与情况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 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调查显示 (蒋乃平, 2008) , 38.63%的入学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 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对英语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习得性无助感。显而易见, 在中职学校里很多同学不但对各种英语考试存在恐惧情绪, 同时也会对英语技能竞赛敬而远之。技能竞赛似乎成了少数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英语基础好的同学的专利。但实际上, 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不是最终目的, 笔者和同行们一直在研究的是如何把技能竞赛的要求真正融入面对全部学生的英语日常教学。

1.2 近年来中职英语技能竞赛的主要项目设置

笔者调查了近五年来各级各类英语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 例举如下 (主要范围为广东省内和全国级别的竞赛) :2006年广东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商务杯”英语口语技能竞赛比赛项目设为主题演讲和即兴朗诵;2009年广东省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亚龙杯”英语口语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为主题演讲、情景描述和现场回答;2010年广东省第三届中等职业学校“科信杯”英语技能竞赛比赛项目为主题演讲、情景描述、现场答问和英文听打;2011年首届“高教社杯"全国中职学校学生英语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为:主题演讲、图片描述和英语才艺表演;2009年到201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技能竞赛比赛项目均为:主题演讲和情景描述。

以上项目设置的共同特点为:首先, 技能竞赛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和时间限制, 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于英语听说能力的比拼。同时, 竞赛项目的设置符合中职英语课程改革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以活动为基础”的原则。

1.3 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日常有效教学相结合的相关理论

1.3.1 CBI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教学理念

包括主题演讲、图片描述、情境描述、英文听打在内的竞赛项目都体现了“情景内容依托”的理念。这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CBI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内容依托教学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就是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在CBI理念指导下的中职英语日常教学中, 各种语言习得任务都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这恰恰与技能竞赛的项目相呼应。因此CBI教学理念下指导的日常教学是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取得成绩的前提, 而技能竞赛的开展同样也促进了CBI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1.3.2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 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通过教师切实有效地“教”促进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在中职英语日常教学中, 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有效的英语语言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教师要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于英语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品格素质和心理素质, 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技能竞赛正是一个考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的平台, 即是检测有效教学策略实施效果的手段之一。因此, 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日常有效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有效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笔者主要以本人在中职学校里的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 并借鉴和研究了同行们的一些经验, 探索并总结出将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有效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2.1 充分利用教材, 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目前包括笔者所在学校的广州市很多中职学校在公共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英语》基础模块。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主题展开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学习目标 (Goals) ;主题图 (Picture Dictionary-style Chapter Opener) ;课文 (Text) 。总体来说, 这套教材的编写符合CBI的教学理念, 也非常适合被用于开展各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的课堂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主体图和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中对话所配的插图在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看图说话情景描述甚至英文听打的训练, 并且在难度设计上遵循“由易到难, 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可在课堂中穿插各种难度和各种形式的“brainstorming”任务, 将教材上的图片直接拍下来或者进行组合加工后放到投影上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说出或者写有联系的单词和词组, 编出句子、对话甚至短文。这些任务可以看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完成、成对或分组完成。对任务完成的评价可以由老师来进行, 也可以采用分组完成成不同任务之后将完成的结果进行传递学习和互相评价的形式。具体来说, 这里的不同任务不但可以指针对不同的图片完成任务, 也可以指对同一图片进行分工, 有学生负责听, 有学生负责写或者在电脑上将文字打出来等。

同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家庭作业 (Homework) 、文化注释 (Culture Tip) 、网上冲浪 (Internet Idea) 等特色栏目, 在课堂内使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任务和活动更多样化的同时布置课外扩展任务, 将主题演讲、情景描述、现场问答等项目的训练穿插其中。例如我们可以巧妙设立讨论话题让学生课余独立或者分组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文化注释的内容, 进行图片展示、内容总结和上台分享、复述出所听到的自己喜爱的内容或者对内容进行一些评价和提出自己的意见等。这些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训练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 中职学校的同行们应技能竞赛的要求, 积极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例如有教师尝试在计算机房利用网络进行互动教学;教师们积极参加教研会举办的游戏设计比赛、特色课型说课比赛等。

2.2 在CBI理念的基础上, 开发校本教材和选修课程。

作为常规教材和必修课的补充, 许多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都进行了校本教材与选修课程的开发

以进一步将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日常有效教学相结合。

以本人所在学校为例, 我们教研组在CBI“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的理念基础上开发了《视听说》、《实用英语教材》等校本教材。《视听说》的教材编写是完全围绕不同主题图片来进行的;《实用英语教材》中分为日常英语, 医药英语, 和商务英语几个部分, 其中医药英语和商务英语的章节中提供了包括药店销售、阅读药品说明书、办公室对话等场景。这两部校本教材的内容不但可以用于选修课程的教学, 还可以用于必修课程中的常规教学的补充。例如在进行基础版Shopping (购物) 这一章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本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 补充基于药品销售和购买场景的听说读写训练。

在选修课程方面, 我们教研组开发了英语系列视听说、英美文化、趣味实用英语、商务英语会话、听歌学英语、医药英语等课程供, 供英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和尚有余力的同学选择。这其实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也是某种程度上分层教学的尝试。例如在视听说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景描述、看图说话、主题演讲等多种专项训练。

2.3 通过各种途径在整个校园内尽量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除了课内外的教学外, 我们应该在整个校园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为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日常有效教学相结合创造有利条件。经过总结, 主要途径如下:

1) 在各种重大场合设立了双语主持人。同时我们还可以在部分班级和部分场合尝试召开英语主题晚会。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德国法兰克福教育交流团的学生来学校参观的时候, 在欢迎仪式后准备了一个英语主题晚会,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也极大了激发了学生们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热情。

2) 有计划有规律开展校园英语角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 中职校园内的英语角的组织、策划和主持可以由学生分组或者轮流担任。为了给学生提高成就感并鼓励学生开口练习, 建议将英语角的话题与日常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各种交际场景, 避免部分同学对于话题感到陌生不敢开口或者无法可说最终不愿意参与英语角的局面。

3) 通过各种学生组织开展和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和竞赛。例如围绕制定主题的英文手抄报比赛, 中英文演讲比赛, 英语歌曲演唱大赛, 英语写作比赛等等。这些比赛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造英语学习氛围, 还能为学生参加主题演讲、情境描述等项目积累了训练素材和经验。

4) 在校内技能竞赛项目中设立相应项目, 并鼓励学生大范围参赛。笔者所在学校在每年一度的技能竞赛中, 设置了看图写单词、英语演讲、看说说话、医药英语等不同项目。这些不同难度的比赛不但可以检验日常有效教学的效果, 也可以为更高等级的技能竞赛选拔人才。

5) 对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的同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宣传, 起到榜样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4 建立对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以上课出勤和纪律情况、作业、测验和卷面考试的成绩进行综合的传统评价方式显然是值得改进的。除了传统评价方式里包括的几方面外, 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独立或者分组完成各项课内外拓展任务的表现、参加包括英语角在内的各种和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都纳入评价标准内。值得注意的, 上述三条中的表现和情况除了具体的成绩和分数之外, 还必须包括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态度的评估。多元评价体系的建议正是为了英语技能竞赛与日常有效教学相结合打下良好基础。

3 实践探索的反思与建议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日常的有效教学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在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日常教学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本校学生在广州市甚至更高级别的学生技能竞赛中学生还未能名列前矛, 这证明在日常教学中和竞赛的指导环节上还需要下功夫继续研究。其次, 针对基础非常差的同学的教学还需要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同时, 由于本人经验不足, 没有做大范围的具体调研环节, 对于各个中职学校实施的具体效果欠缺了直观的数字反馈。也希望各个学校能互相交流教改成果和竞赛指导经验, 共同为如何将中职英语技能竞赛与有效教学相结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201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英语技能竞赛规程[S].2010.

[2]张连仲.求实、踏实、扎实、落实的中职外语教育[M].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9.

[3]陈莉.CBI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9) .

[4]崔允漷.有效教学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S].2009.

[5]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英语》基础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池旭明.谈中职英语的有效教学[J].科技信息, 2011 (5) .

上一篇:铁总建设14-168号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下一篇:31岁人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