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共12篇)
立体 篇1
关键技术:本项目提供了一种易于实现, 价格低廉, 观看舒适, 立体呈现性能出色的三维立体显示系统。该系统采用立体分光原理, 以两台上下普通液晶显示器分别提供左眼和右眼影像, 使用时观众只需佩戴偏光眼镜进行观看, 就能欣赏到高质量的三维立体显示效果。为了便于该项技术的产业化, 我们同时提出了与硬件显示系统配套的软件媒体解决方案, 使得该项目可以在二维和三维显示之间自由切换, 使该项目更具有市场投资潜力。
应用领域:家庭影院, 三维游戏, 互动教学, 医疗显示, 地理空间显示, 等对立图像和复杂数据显示效果要求较高的领域。
合作方式:商业融资, 技术入股
项目负责人简介:孙小卫, 1998年于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 现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院。主要研究项目包括氧化锌以及显示技术。并任南洋理工大学微电子中心副主任,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新加坡/马来西亚分会主席。
摘要:本期的“国际合作项目推荐”栏目主要向广大读者推荐由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是新加坡华人科技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 他们真诚希望将自己在国外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祖国, 将新加坡先进的科学技术移植到中国。
立体 篇2
2、相贯线的画法3、相贯线的特殊情况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介绍相贯线的概念2、讲解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3、讲解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教学要求:1、了解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求曲面立体相贯线的方法,即求两个曲面立体表面上共有点的投影,然后把各点的同名投影依次光滑连接起来教学重点:利用立体投影的积聚性求作两个圆柱体相贯的相贯线的画法教学难点:相贯线上特殊点的确定教 具:模型:圆柱与圆柱相贯的模型、圆柱垂直开孔形成相贯线的模型、空心圆柱与空心圆柱相贯的模型教学方法: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线的实质就是求它们表面的共有点,
机械制图教程第18讲-立体与立体相交
立体 篇3
关键词:立体模型;立体几何;高中数学
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由于立体几何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大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就如何运用立体模型提升几何教学水平做了一些探索。
一、运用模型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高中立体几何时,一般以口述方式讲解教学内容,即使一些学校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讲课,也不能将立体几何图形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因此,高中立体几何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运用多媒体进行立体几何教学,虽然收到了一定成效,可时间一长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立体模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将抽象的立体图形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观察立体几何图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立体几何习题。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运用立体模型教学理念来进行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以提高立体几何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如果单纯运用口述方式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显示立体几何图形,提高学生听课兴趣,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这样就会造成数学教师把立体几何图形展现完成后,学生没有对立体几何图形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如果运用真实的立体模型进行课堂教学,将各种立体几何模型放在教室,让全班学生直接观察图形,增强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学习的抽象感,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性认识,强化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图形三视图的理解。
二、运用模型解题,提升质量和效率
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两类基本模型为正方体模型和三棱锥模型。(1)对正方体模型的运用。正方体是对称立方图形,学生通过观看就能理解和掌握它所具有的性质特点,而且正方体通过衍化能得到平行六面体和棱柱等立体图形。在目前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立体模型的运用,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立体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够从立方体模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概念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如果无法从立体图形中发现点、线、面的关系,都可以运用正方体模型来进行观察,以找到其关系。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正方体模型,就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立方体几何的质量和水平。(2)对三棱锥模型的运用。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内容中三棱锥也是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它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是因为:以三棱锥为基本立体图形可以创设许多其他的立体几何图形或立体几何问题,另外,在解答其他类型的棱锥立体图形问题时,经常要以三棱锥为主要的参考模型来寻找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对于四棱锥立方体图形,可以运用两个三棱锥的方法来解答这样的问题,以此类推,五棱锥就可用三个三棱锥来进行解答或计算。因此,运用三棱锥能解答立体几何中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学生制作模型,加深理解掌握
在学习高中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教学模型的制作,使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进行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如果仅靠多媒体课件讲解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这种直观形象的图形展示虽然能暂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却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刻认识,学习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些立体模型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模型,就可以从中清楚地理解各种立体图形中的点、线、面的关系,就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大多数立体模型的设计都比较简单,学生凭借能力完全可以进行制作,在制作、构思和设计立体模型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可以运用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作为制作模型的素材,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研究、分析和学习立体几何知识,为解决立体几何习题提供便捷方式。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运用立体模型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提升素质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模型能有效提高立体几何教学效率,尤其是能提高学生解决立体几何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时,应积极运用立体模型进行教学,教师要主动指导学生制作和利用立体模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高中数学教学提升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熊寿曾.高中立体几何课本一个例子的商榷[J].中学数学教学,1986(5).
[2]吴晓娜.立体模型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
立体 篇4
该系统可应用于家庭影院, 三维游戏, 互动教学, 医疗显示, 地理空间显示, 等对立图像和复杂数据显示效果要求较高的领域。
项目负责人简介:王颖博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院微电子专业在读博士, 现主要从事微型显示技术及其它相关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研究兴趣包括硅上液晶显示技术 (LCo S) , 有激发光器件显示技术 (OLED) 以及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3D display) 等。
田鹏学士, 于2003年通过新加坡政府考核获得全额奖学金, 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院。在校期间研究并改善了LISN电路系统。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实习期间掌握了目前半导体新技术SONOS。目前正与孙小卫教授着手开发并推广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并希望借助此机会深入研究各种显示技术, 为将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体 篇5
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黑龙江省华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哈尔滨市静态交通现状
二、哈尔滨市静态交通问题
三、哈尔滨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对策 第三章 适合哈市的全自动仓储式立体机械停车场(库)分析
一、优点
二、类型 第四章 承建单位简况
一、企业能力
二、项目运作能力
三、后期维护
四、管理模式 第五章 哈尔滨市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规划
一、建议使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分布方案规划表
二、项目进度安排 第六章 投资建造形式 第七章 投资经营模式与风险分析 第八章 社会效益
概概概概
要要要要
承建单位:黑龙江省华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全自动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库)
包括:巷道堆垛类、、、、平面移动类智能仓储式车库、电梯
式停车塔、、、、新型垂直升降停车塔
建设地点:在哈尔滨市商业繁华地带和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地
段,建设地上、地下、见缝插针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建设目的:在23个地块建造泊车位9200个,缓解静态交通停车难
题。
建设时间:2011年-2012设计开工项目11个,增加泊车位5190 个。
投资方式:华赢科技自建、与开发商联建、承接老城区改造、新建
筑配建停车场等项目。
经营管理:组建专业立体机械停车场管理公司,企业自主经营。按照华赢科技对哈尔滨部分存量停车资源的规划,两年内将至少为哈尔滨增加泊车位近万个,同时在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吸引人员就业、引进民营资本、改造哈市建筑景观、规范老城区改造、节能环保、带动消费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哈尔滨市建设全自动仓储式机械
立体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前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车辆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中国成为一个汽车大国已经是一个必然的事实。停车难的问题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并且会衍生出了许多社会矛盾,而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哈尔滨这样一个副省级省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很快,汽车保有量以每天增加几百辆的速度急速扩大,土地资料更加缺乏,停车难更加突出。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全国的重点旅游城市,具有众多风格各异的旅游风景区,旅游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每逢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期间,进入各大商圈、景区的游客数量剧增;其周边的停车场负荷极大,基本都出现停车位短缺现象。可以说,静态交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机动车发展速度。“停车难”问题不仅成为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难点之一,而且也成为影响投资环境和制约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应用经济、美观、实用的新型停车设施,充分利用有限的地面和空间,大幅度增加停车位数目,在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停车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立体机械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而应
运而生,其应用前景已被广大业内人士所关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第二章
项目背景 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城市停车事业,搞好停车场所及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制订停车场所用地政策、投资鼓励政策及相应标准,实现城市停车事业市场化、产业化。哈尔滨市2009年11月出台《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对全市停车场建设作出具体规定。一一一一、、、、哈尔滨市静态交通现状哈尔滨市静态交通现状哈尔滨市静态交通现状哈尔滨市静态交通现状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哈尔滨这座发展中的现代化大都市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一样,相继出现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据统计,哈市目前拥有机动车82万辆,且正以每年约13%的速度增长,有关部门预测,2年后哈市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100万辆。交通拥堵日益尖锐,违章停车随处可见,城市交通难以为序。单以停车论,一方面,中心区停车密度不断上升,尤其是南岗秋林地区、道里中央商圈和大医院等周边停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人口稠密住宅小区由于停车位规划不足,频频引发业主与管理方矛盾。据统计,哈市目前拥有路内停车位2万多个,路外停车场和小区停车位近13万个,远远不能满足82万台车的停放要求,繁华商圈、医院、学校更是一位(停车位)难求。二二二二、、、、哈尔滨市静态交通问题哈尔滨市静态交通问题哈尔滨市静态交通问题哈尔滨市静态交通问题
1、道路拥堵经常出现,道路(人行道)通行效率严重下降。在我国家庭小轿车数量飞数增加和土地价格大幅攀升的今天,哈尔滨市的私家车也随着潮流越来越多。由于地面的停车位无法满足更多的停车需求,部分汽车侵占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使本不宽敞的机动车道变得更为狭窄,造成交通拥挤、车数下降,并带来诸多不安全的因素。
2、小区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无车族”与“有车族”矛盾加剧。
随着大量汽车进入居民小区,现已车满为患,尤其是早期建设的小区,情况更加严重,导致为停车而占据小区绿化等公共设施,使得“无车族”与“有车族”矛盾加剧,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3、现在的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利用。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地面的停车很拥挤,可是一些大型的库车却时座有虚席。这样,不仅浪费了车库所占的空间,阻碍了原可用车可这个空间来发展其他商务大厦的寸金之地,又对地面环境造成了压力。极大程度造成了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
4、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投资环境遭到影响。一是由于车位稀缺,停车困难,人们购买汽车的欲望被束缚,导致汽车化进程变缓,汽车作为国家未来的主导产业将受到影响,进而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一些商业网点如宾馆、饭店、商场和娱乐场所因受停车场所的制约,造成客户流失、痛失商机,企业效益受到影响;货物配送等方面也受到时空的限制,工作效率下降,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消弱。三是为寻找车位汽车无效形式的历程大大增加,浪费能源、时间、破换环境。四是停车难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外地客商对城市投资环境的信息。三三三三、、、、哈尔滨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对策哈尔滨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对策哈尔滨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对策哈尔滨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对策
哈市解决静态交通问题的办法需要“两手抓”,一方面,对违章停车实行严管,将静态车辆送进停车场(库);另一方面,加强对繁华商业区、集中办公区、公众服务和人口稠密区有限停车空间的集约使用,提高停车密度,增加有效停车位供给。黑龙江省华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对哈市停车场现状进行多次了解考察,认为哈尔滨建设占地面积小、停车密度高、存取车速度快、运行安全可靠的全自动智能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库)势在必行。
第三章
适合哈市的全自动仓储式立体机械停
车场(库)分析
一一一一、、、、优点
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运用电控机械等手段存取车辆,具有全封闭结构、无人化运行模式等特点。一是占地少。约为平面停车场(库)面积的1/3~1/25。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根据资料统计,传统平面自走停车场停50辆车至少需要1650平方米,而采用电梯塔式立体停车只需60平方米,也就是说,可以达到每1平方米左右即停放一辆小车。
二是投资少。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投资约2~10万元,而自行式平面停车场(库)每个泊位的造价约为20万元以上。从工程造价方面来比较,同样以50个车位计算,传统建设需约750万元,立体停车建设造价仅400万元。三是使用方便。按设计要求,一般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00秒,不会出现存取车排队的现象。四是减少因路边停车而引起的交通事故。五是安全性高,增加了汽车的防盗性和防护性,改善了市容环境。二二二二、、、、类型介绍类型介绍类型介绍类型介绍
((((一一一一))))巷道堆垛类和平面移动类仓储式全自动立体车库巷道堆垛类和平面移动类仓储式全自动立体车库巷道堆垛类和平面移动类仓储式全自动立体车库巷道堆垛类和平面移动类仓储式全自动立体车库
采用与立体仓库类似的结构和原理,用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或者横移车),将车辆水平且垂直移动到存车位,并用存取机构存取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AAAA、、、、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多适用大容量地下机械车库建设(可实现成百上千台存车位规模),和个别地上机械车库建设。能够有效降低整个建筑地下深度;方便车辆停放(汽车出入口设在地面),节省出大量的建筑面积用于商业等。以下说明基于无坡道以下说明基于无坡道以下说明基于无坡道以下说明基于无坡道,,出入口均在地面出入口均在地面出入口均在地面出入口均在地面,,无特殊土建构造设计无特殊土建构造设计无特殊土建构造设计无特殊土建构造设计等的理想状况等的理想状况等的理想状况等的理想状况
BBBB、、、、具体设计具体设计具体设计具体设计参数参数参数参数
序号 名 称 参数 1 设备型号 PXD800D-YF(按车位数800举例说明。)PPY800D-YF(按车位数800举例说明。)2 停车尺寸 小轿车Max.5200X1950X1550mm(长、宽、高)吉普车Max.5200X1950X1950mm(长、宽、高)单车位土建尺寸 小轿车5800X2200X1950mm(长、宽、高)吉普车5800X2200X2350mm(长、宽、高)
整体建筑面积(按每车位20-25平米计)1.6—1.65万平米 3 停车重量 2200kg 4 停车层数 七层及以下 5 总停车位数 800 6 停车方式 梳型交换 7 连续运行平均存取时间 约90秒 8 控制方式 PLC自动控制 9 操作方式 IC卡自动/触摸屏自动/手动 10 电源 AC380V±10%,50HZ三相五线制((((二二二二))))电梯式停车塔电梯式停车塔电梯式停车塔电梯式停车塔
采用与电梯类似的原理与结构采用与电梯类似的原理与结构采用与电梯类似的原理与结构采用与电梯类似的原理与结构,,司机只需将车辆停到出入口司机只需将车辆停到出入口司机只需将车辆停到出入口司机只需将车辆停到出入口,,利用升利用升利用升利用升降机提升并摆放车辆的机械停车形式降机提升并摆放车辆的机械停车形式降机提升并摆放车辆的机械停车形式降机提升并摆放车辆的机械停车形式。。标准结构标准结构标准结构标准结构,,形式固定形式固定形式固定形式固定,,多建于多建于多建于多建于地上地上地上地上。。
AAAA、、、、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1、存取车速度快:采用独特的“梳型交换”搬运存取车辆方式(专利技术),较之一般的车台板搬运方式,速度更快,连续存取车平均等候时间约60秒。
2、占地小:占地大约六十平米,满塔高度约50米,单塔满塔存车50台,最高能够达到平均一辆车仅占一平米面积。可做全地上或半地上。符合现代社会要求节地、环保的政策方向。
3、管理智能化:计费、监控、检测和身份识别等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4、快捷舒适:操 作
简便,无倒车、调头等动作;车辆在车库出入口处刷卡存取即可。
5、安全运行:针对人员和车辆,设置多重安全保护装置。杜绝安全隐患。
6、美观环保:车库外观简约,可与附近建筑风格融合一体。消灭拥堵,减少尾气排放((((三三三三))))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
A、、、、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该类型车库为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沈阳电力局等多个项目上成功应用。该种设备除具备电梯式停车塔的特点外,还具有:
1、布置灵活:可根据场地的长宽,空间高低,充分组合 三维空间,灵活建造车库。
2、性价比更高:一套设备可以至多服务120个左右的车位,相当与两座电梯式停车塔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承建单位简况承建单位简况承建单位简况承建单位简况
一一一一、、、、企业能力企业能力企业能力企业能力
黑龙江省华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开发、建设和后期维护哈尔滨市静态交通停车库工作。华赢科技是黑龙江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省内中小企业中唯一的院士工作站,我公司产品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应用奖、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紧紧围绕铁路部门技术改造需求,依托产学研的合作方式,为铁路、电力、七0三研究所,大庆力神泵业等提供了节能环保设备产品高效真空滤油机产品.铁路内燃机车无触点程序控制系统,以及正在研发中的卫星导航铁路机车应用物联网系统等产品。曾为铁路系统供应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的仓储设备。具有极强的机电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在2009年曾与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大连市希望大厦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并与在2011年大连中心裕景(东北第一高楼)签署二期塔式立体车库建设协议。
二二二二、、、、项目运作能力项目运作能力项目运作能力项目运作能力
确定新建、改建项目后,根据项目案址实际情况,尊重政府管理部门的意见,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由华赢科技联合有关设计院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关键设备采用国际顶尖公司产品,深圳龙岗基地及苏州基地进行构件生产加工,运抵哈市安装调试,并负责最终的报检验收交钥匙工程。
三三三三、、、、后期维护后期维护后期维护后期维护
各类立体停车库维保期间,将免费提供一定数量易损配件,并帮助免费培训当地维修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长期派驻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帮助培训停车场(库)管理公司工作人员。
四四四四、、、、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管理模式
智能化仓储式停车场使用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依托高新技,以人为本,采用图形人机界面操作方式,提供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促进了人文环境的健康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高度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控设备以及智能IC卡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智能程序化引导系统实现脱机运行并提供—种高效管理服务的功能。实现严格的收费管理制度,由车位显示功能、防盗功能、自动道闸功能、系统管理组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避免人为错误损失。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哈市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规划哈市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规划哈市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规划哈市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规划
通过对哈市内繁华商圈和停车矛盾突出的公用停车线状实地调查,做出应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规划,至少在23个地块可以建造泊车位9200个,可以极大缓解静态交通停车难题。二、、、、项目进项目进项目进项目进度安排度安排度安排度安排1111、、、、以建造以建造以建造以建造500500500500个车位的巷道堆垛为例个车位的巷道堆垛为例个车位的巷道堆垛为例个车位的巷道堆垛为例,,建设工期七个月建设工期七个月建设工期七个月建设工期七个月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第五月 第六月 第七月 第八月 设计
设备生产
土建工程施工
设备安装调试
外部装修
报验2222、、、、以建造以建造以建造以建造50505050个车位的停车塔为例个车位的停车塔为例个车位的停车塔为例个车位的停车塔为例,,建设工期六个建设工期六个建设工期六个建设工期六个月月月月
第10天 第40天 第70天 第100天 第130天 第160天 第180天 设计
设备生产
土建工程施工
设备安装调试
外部装修
报验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投资建造形式投资建造形式投资建造形式投资建造形式
利用社会资金,采取自建、联建停车场(库)项目、承接哈市旧城区改造、新项目配建、公用停车场等静态交通任务。争取全部自筹资金投入。主要形式有:
1、在商业繁华地带:华赢科技自建或联合投资商承建电梯塔类机械车库,并拥有地面建筑所有权,政府批准企业在停车设备中设置广告位,并给予承建企业无限期的广告经营管理权,停车费和广告位收入归承建企业。
2、改造某些公用停车场: 因地制宜规划相应的仓储机械停车库。华赢科技联合投资商承建,并拥有停车库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3、做好智囊、参谋: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已建和在建项目的静态交通评估和建设工作。
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
社会效社会效社会效社会效益益益益
一一一一、、、、投资经营立体车库的几种形式投资经营立体车库的几种形式投资经营立体车库的几种形式投资经营立体车库的几种形式
(1)自主投资经营,出租车位。(2)与以有地面车位合作开发经营(3)帮助现有小区改造、出售车位。(4)为心开发小区城建立体车位(5)为建成车库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二二二二、、、、未来经营预测分析未来经营预测分析未来经营预测分析未来经营预测分析 对于商家而言,停车难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目前,都市停车难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住宅小区、繁华商业区、写字楼。要在短时间内缓解以上三大区域的停车费,最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造立体停车库。
在日本等国土面积小,汽车数量众多的国家,立体停车设备应急占据了70%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在我国,目前机械式车位所占比例仅为2%至3%,有关专家预测,立体停车设备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停车场的主流。
据分析,目前国内国际多数城市均已寸土寸金,交通压力正逐步从动态向静态转化,“停车费”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公共性难题。据测算,到2010年中国轿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停车位估计需要增加480万个,平均每年需求96万个。而目前,全国已建成的立体停车位才3万多个。因此,立体停车将由广阔的市场前景。
实际上,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已成为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在香港一个停车位的售价比一辆高级轿车还有贵,如今,无论是在城市中心商业区,还是在新建繁华地段,建设足够的停车位已成为规划者的重要手笔。业内专家指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将是未来几年内停车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商家投资的重点。
三三三三、、、、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1、车库成本平均4.5-5.5万/车位。
2、营运费:车库管理人员2名,按每人每月1200元计,年支出2.88万;电费,在连续出入情况下,存取一辆车平均耗电0.2度,假设每个车位每天存取8次,63车位一年的电费指出约需2.88万元;车位保养,年支出5.67万元。正常的车库年营运费用约需11.43万元/年
3、各类税收 初定3.6万/年收益
市中心50车位以平均每天50左右车位的利用率、每天使用12小时(晚上不计,算作损耗)、一年350天计,西安市中心车位收费在没小时4-8元不等,取每小时每车4元计算,总收益为84万元/年。
四四四四、、、、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风险
(1)受资金困扰(2)前期投入资金庞大。(3)禁止在路边停车的交通规范还未出台。
市民形成按章停车意识的时间长短选侧是构成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专家表示,由于哈尔滨市车辆乱放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市民没有按章停车的习惯,没有意识到车辆应该停放在规定位置。而相关管理部门又没有一个特别严格的整治办法,这些都直接影响立体车库投资前景,随西安市交通的发展,此项规范的出台指日可待。(4)回报周期长。
从资金估算看,若自主投资经营,5-8年后进入存盈利状态(5)(5)与合作方合作所产生的合作风险。
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全自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作为解决哈尔滨市静态交通问题,规划科学、节约土地资源,使用合理便捷,能够极大缓解静态交通,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1、充分发挥我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自动化机械式立体停车库项目属于发展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机械深加工、劳动密集型的机电一体化整机产品,符合加快振兴机械制造业,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目的。
2、节约土地 繁华商业中心区的地价已寸土寸金,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可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和利用空间,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停车难的一个有效手段。未来几年内,立体停车将是停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制造与建设蕴藏着商机,同样也是开发运营商投资的重点。
3、规范老城区改造和现有停车场改造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哈市老城区包含商业密集区改造,大拆大建的模式不适合哈市这座建筑名城。因此,利用老城区寸土寸金的有限土地,建设占地面积小、停车效率高的塔式垂直升降停车库和向地下发展的全自动平面移动停车库、巷道堆垛类停车库成为必然之选。
4、能带动周边消费。一个便利的大型立体停车场不仅能为商家吸引财富,还能带动停车场周边商圈的繁荣。5555、、、、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
大量汽车在路面上行驶,长时间低速运转,等候停车位,都会带来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剧增。立体停车场(库)的车位增长,存取速度加快,必将减少大气污染,促进哈尔滨环保城市发展。6666、、、、创造和谐景观创造和谐景观创造和谐景观创造和谐景观
钩沉出新 立体呈现 篇6
2012年1月,作为会议后续重要学术成果的《谭小麟百年诞辰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编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文集共261页,32万5千字,包含“谭小麟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历年谭小麟研究论文选”、“谭小麟作品手稿选”、“谭小麟艺术歌曲与室内乐作品选”、“谭小麟文字作品”、“谭小麟艺术档案图片”等。特别重要而有意义的是文集还附有研讨会期间举行的谭小麟作品音乐会实况CD。这是一部积淀深厚、内容全面,既有音乐学理论又有乐谱文字档案整理汇编,既有表演艺术实践又有作曲理论研究的综合性、立体化的研究文集。文集的内容、相关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当代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乃至音乐表演艺术的教学与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一、对中国新音乐史研究的丰富与更新
谭小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特别是新音乐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1940年代他从海外学成归国,将新作品、新思维、新技术带入中国音乐界,为中国新音乐争光添彩、注入动力。文集在汇集会议论文的基础上,还特别遴选、编入了该领域多年来的上乘论文,这样可以前后关照、相得益彰,既能全面体现谭小麟研究领域的态势,又能全面体现谭小麟的艺术贡献。
文集中沈知白先生的《谭小麟先生传略》、瞿希贤先生的《追念谭小麟师》、桑桐先生的《纪念谭小麟——在谭小麟教授逝世4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的讲话》、汪毓和先生的《为“东西音乐文化交融和发展”毕生奋斗的杰出作曲家谭小麟——纪念谭小麟教授百年诞辰有感》、王勇教授的《谭小麟与他的三位美国老师》等文章从谭小麟的生平、赴美求学经历、回国后任职国立音专的经历及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文集中钱仁平教授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与作为后记的《谭小麟研究之研究:补遗与更新》,撰写时间跨度近十年,全面体现了研讨会及其文集出版的前期文献基础与谭小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长期错讹的作曲家出生日期等信息进行了考订与更正。
当下史学界多有重写音乐史的呼声,这个呼声也进一步加强了进行大量前提性、基础性、专题性研究工作的迫切性。此次会议及论文集的正式出版既是对既往已有资料的发现、挖掘与运用,又是立足当下对现存史实的抢救。论文集中的研究成果立体呈现了谭小麟先生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新音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把谭小麟研究推向了最新的层面。
二、关于中国作曲家手稿的保存与研究
乐谱手稿是作曲家用相应符号对所要表达音乐内容的记录。相对于公开出版的乐谱,手稿特别是过程草稿,更能透露作曲家创作的心路历程。音乐手稿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校勘价值,更是一种值得保存的重要文化资源。在西方,对作曲家音乐手稿的保存与研究,一直较为兴盛,而我国由于诸多原因,相关工作及学术研究几无开展。这次研讨会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界第一次以手稿展的方式呈现、研究一位杰出作曲家的艺术成就。文集也专设栏目收入这些难得一见的谭小麟乐谱手稿,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谭小麟的创作过程,并使阶段性、地域性的手稿展能在更广泛、更长久的时空范围内被分享。文集还以这些手稿以及早前出版的作品版本为基础,重新校对、选编了谭小麟的大部分优秀作品:室内乐《弦乐三重奏——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而作》《浪漫曲——为中提琴和竖琴而作》与《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八首艺术歌曲及无伴奏合唱作品:《自君之出矣——女声独唱及钢琴》《别离——男声独唱及钢琴》《彭浪矶——男声独唱及钢琴》《小路——女声独唱及钢琴》《正气歌——男声独唱及钢琴》《正气歌——无伴奏混声合唱》《春雨春风——男声独唱及钢琴》《清平调——无伴奏女声合唱》等。这对进一步推广中国优秀作曲家特别是被历史所遮蔽的优秀作曲家的作品,对丰富中国音乐表演学科的曲目都有着实实在在的贡献。论文集还首次挖掘、发表了作为作曲家的谭小麟中学时代的一篇文字作品,颇具文献、学术与纪念价值。
三、中国作曲家研究的立体化呈现:音乐表演与音乐分析学科的深度介入
文集所附音乐会实况CD,使文集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声情并茂,更符合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研究之本质,又促成了中国作曲家研究的立体化呈现。这得益于学术研讨会筹备阶段上海音乐学院表演学科的大力支持与深度介入。声乐艺术家周小燕教授亲自指导排练声乐系青年学生演绎谭小麟先生的优秀艺术歌曲,兰汉成教授组织排练并亲自参与演奏谭小麟先生的室内乐杰作,既使学术研讨会锦上添花,又保证了后续音像出版工作的学术含量,并对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结合起到长久的潜移默化作用。
文集所收作曲技术理论的论文,对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先驱者之一的谭小麟的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入细微的分析研究,对了解和把握谭小麟的音乐创作技术与风格,促进当代音乐创作的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刘涓涓的《沟通与引领——从三首艺术歌曲管窥谭小麟的音乐创作》、罗忠镕先生的《谭小麟艺术歌曲的和声》、唐吟的《兼收并蓄羽化新声——谭小麟艺术歌曲研究》、熊欣的《谭小麟艺术歌曲(彭浪矶)分析研究》等学者专家的文章分别从谭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的歌词与曲调的融合、创作体裁、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人声旋律、钢琴织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晓江在他的《谭小麟作品的调域分析》一文中,以调域分析为专题,对谭小麟作品中的调域特点做了相应的梳理和总结。徐玺宝、杨春晖所写的《谭小麟(小提琴及中提琴二重奏)的创作特点》从作品的结构特性、和声特征、旋律特征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细部分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铭志先生对谭小麟教授当年讲授的对位课的回忆文章《回忆谭小麟先生讲授的对位课纪要》,述及谭先生当年讲课是语言精炼,重点突出,分类清晰,明确易懂,从不照本宣读。体现了谭先生逻辑性强,思维缜密,以及毫无保留地传播自己在国外所学知识的敬业精神。
《谭小麟百年诞辰研究文集》的正式出版,对于丰富和促进我国音乐史学、作曲理论、表演艺术的教学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集对谭小麟研究的深入与完善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作为作曲家、教育家谭小麟的生平,厘清了作曲家的出生时间;完善了《谭小麟作品目录》,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对谭小麟的音乐创作观念,音乐创作与社会、家庭背景的关联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与论述;在作曲理论方面我们可喜地看到,很多学者对谭小麟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室内乐、艺术歌曲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谭小麟珍贵手稿及其音乐会实况演奏CD的收录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立体 篇7
为了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人们从未间断对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1]。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是目前最主要的立体显示方式之一[2,3],它无须配戴任何立体眼镜就能呈现视差图像,从而获得深度信息[4,5,6],以其方便舒适的特点成为研究热点[7]。
人眼能感觉到景物的立体感是因为景物分别在左右眼视网膜上成像。所有类型的立体显示系统都是模拟人眼观察物体的方式拍摄片源,然后通过各种分光技术分别投射视差片源到人的左右眼。不同于其他视差立体显示系统,自由立体显示系统靠正视差来显示凹陷屏幕的场景,靠负视差显示突出屏幕的场景,故只能采用基于旋转相机光轴的汇聚式拍摄方法。
2 立体实景拍摄的基本步骤
自由立体实景拍摄的基本原理是围绕场景中心进行多次或多机拍摄。普通双目双机立体拍摄使用直线滑轨来引导并定位相机,而多机位的自由立体拍摄如采用直线滑轨会引起拍摄场景画面大小及多人观看的不一致,降低立体效果。故自由立体实景拍摄需要圆形滑轨。由于场景大小的变化,每次拍摄的机位与场景中心距离H不同,即圆形滑轨的半径H每次需调整,需要制作各种尺寸的滑轨,并且拍摄大场景的滑轨较长、携带更是不便。自由立体拍摄较双目立体拍摄精度要求高、难度大,因此笔者提出无需滑轨并能获得精确定位的实景拍摄方法。
拍摄器材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立体效果,首先讨论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论是消费级、专业单反数码相机或家用摄像机,都可以在广角、标准、长焦段进行拍摄。广角镜头通常指焦距小于35 mm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景深大,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拍摄得清晰,并且广角镜头强调透视效果,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都很强。对于消费级半专业相机和摄像机,广角端的焦距是固定的,而通过马达变焦获得的焦距并不是每次都和变焦倍数值相等,故拍摄立体片源通常使用器材的广角端。感光度(ISO)值越低,所拍摄的画质越细腻、清晰,但需较长时间曝光,快门较慢。由于立体片源的拍摄通常使用三脚架和相机遥控器,无须过多考虑快门速度,故拍摄时选择相机的最低档感光度以达到最优画质。一般可采用手动M档进行拍摄,消费级相机可采用中心对焦,其对焦速度较快、较准确。不要使用单反相机的9点自动对焦方式,因为多次拍摄的自动对焦点不会保持一致。比如第一次拍摄的对焦点在左上方,第二次可能出现在右上方,引起景深的不一致,极大降低立体感。单反数码相机可使用中心对焦,也可使用手动对焦方式。手动对焦方式可使所有对焦点都一致,这样就更接近理想的立体视觉效果。手动对焦可对焦点的位置进行设置,可对前景进行对焦,这样便可自由地展现立体艺术。立体拍摄中对镜头光圈的控制也是重要步骤,因为光圈值可以影响到景深效果和成像质量。图1为不同光圈下拍摄的前后场景画面。立体照片需清晰的前景、中景、背景,从而获得更强烈的立体感。在较小光圈的条件下前后景深增大,可获得清晰的各层次图像。缩小光圈获得的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且景深的范围广,焦点涵盖的面积大,有泛焦点的效果,各层次都能清晰表现。因此获得大景深是增强立体感的关键步骤,缩小光圈则带来了曝光时间的延长。
在平面拍摄中的构图技巧与光线运用也同样适合立体摄影。由于立体显示中的画面独立于各亚屏幕,亚屏幕的实际分辨力较低,故立体片源更要以主题突出、画面简洁为主。
各机位围绕场景中心等间隔布置,定位点(xn,yn)满足
机位之间的间隔就是拍摄间距。无导轨拍摄放弃使用物理导轨,但需把相机定位在虚拟的圆弧导轨上。首先在实验室绑定激光测距仪和相机三脚架,让激光线和相机光轴重合,这样在拍摄时能利用激光线让相机光轴与场景中心重合。其次需在平整的表面上架设相机,这样可消除对俯仰、横滚自由度的调节,减少定位工作量。最后,让激光线和相机光轴对准场景中心,并从激光测距仪上读取机位和中心的距离,当满足距离为预定的H后确定1号机位。确定1号和2号机位的间距△PLACEs12。同样按以上步骤在1号机位左侧安排2号机位,在2号机左侧安排3号机,在3号机左侧安排4号机。采用激光校准的方法可保证各机光轴在场景中心相交,各机之间间距△PLACEsn(n+1)相等,各机与场景中心距离也相等,即
式中:n=1,2,3,4。
3 场景范围计算与最小场景畸变
如图2所示,场景中心前方Q2点通过立体拍摄和分光显示后右眼观察到的R2位于左眼观察到的L2左侧,此物点具有负视差点并成为立体前景,相反其Q1点具有正视差,通过立体显示器能看到Q2突出屏幕、Q1凹陷屏幕。如果超越了前后景的景深则会在自由立体显示器上出现重影,观众不能获得立体感。
立体场景景深范围的计算是立体片源获取的基础。首先需将世界坐标系中的点转换到相机视口的二维坐标。如图3所示,设镜头光圈与场景中心O的距离为H,1号机与2号机的距离为△PLACEs12,1号机位透镜光轴通过场景中心O,方程为
点P(x0,y0)到光心直线的距离D为
点P(x0,y0)到镜头中心的距离R为
点P在光心直线上的投影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S为
实测试验用镜头的广角端为31.763 mm,视野角度T为59.08°,距离S位置对应垂直光心的直线长度L为
自主研发的基于投影立体显示器靠多机拼接来获得更大屏幕尺寸,其屏幕越大分辨力也越高。1 m宽屏幕的分辨力m×n设定为1 920×1 080即为高清。垂直光轴直线上的任意物理点P对应唯一的照片图像点,即点P在1号相机上的水平投影像素位置为
点P在1号、2号这两个相邻拍摄位置投影值相减,可获得两眼视差值
针对自制立体显示器屏幕大小和光栅尺寸l,在5 m左右距离观看150 in(1 in=2.54 cm)屏幕,大部分人能融合视差为-25~+25 pixel的立体画面。按式(9)以视差门限为±ρ(单位pixel)为例,计算世界坐标点P对应2台相机拍摄的位差值。大于ρ的像素归为ρ,小于-ρ的像素归为-ρ。图4为相机间距△PLACEs12与门限不同的4种情况的位差全图(单椭圆的横纵坐标比为10∶6)。可以看出门限越宽,允许的包容范围越大,而间距△PLACEs12越大,允许的包容范围越小。多次拍摄的视差包容范围是各位移包容范围的交集,即
国内有文献指出场景的包容范围是球体模型,如图5a所示。而基于LCD自由立体显示器专业厂商提供的包容范围如图5b所示。通过本文的计算,修正了场景包容范围,如图5c所示。相比厂商的模型,主要增加了后景的包容范围,说明按照厂商提供的模型所拍摄或制作的片源损失了部分景深,并没有发挥出显示器的所有性能。图6为各尺寸屏幕在不同机位距离时的前后景极限范围。
机位与场景中心的距离为H,在相同H情况下,相机间距越大,前景越是突出屏幕,后景越是凹陷屏幕,间距过大而超出ρ会引起人眼不能融合的视差图像。同时立体显示器显示的场景画面不能够失真,这就要求所拍摄的实物与显示器显示的三维图像满足等比例缩放关系,即实物与三维图像在XY平面上的放大倍数要与Z方向上的放大倍数一致,否则会引起三维图像某种程度上的畸变[8],如图7所示。因此,应针对各尺寸显示器给出最优的机位间距△PLACEs12。
在观看150 in屏幕时,大多数人站立在最佳观察距离5 m处可融合-25~+25 pixel的视差,即s=25×l/4=13.23 mm以内的视差。最大负视差可获得突出屏幕的距离为
最大正视差可获得凹陷屏幕的距离为
如图7所示,实物空间点a的物理深度Zextrude与过场景中心点O的拍摄宽度比值等于突出屏幕距离Dextrude与屏幕宽度Ws比值才能保证Z方向上的放大倍数和XY平面上的放大倍数较接近,即
同理,实物空间点b的物理深度Zsunken满足
按图6中3 m宽屏幕极限位置曲线,求出2个机位的对应前景和后景的最佳间距
前后景机位最佳间距并不一致,说明空间比例缩放关系不完全相同,只能减小畸变的影响。选择最佳间距中较小值作为最终拍摄参考量,保证整个场景能展现畸变较小的立体画面。150 in屏幕的最佳拍摄间距为
机位的变化影响了过场景中心O直线的斜率k,最终影响了视差大小。如图6所示。对于相同大小的屏幕,随着机位距离增大,其前后极限范围缩小;对于相同机位距离,屏幕越大,其前后极限范围越小。在最佳观察距离3.5 m处观看100 in屏幕,大多数人可融合-18~+18 pixel,即s=18×l/4=9.525 6 mm以内的位差;在最佳观察距离2m处观看46 in屏幕,s=12×l/4=6.350 4 mm(12×l/4)以内的位差。100 in和46 in屏幕最佳拍摄间距为
实景拍摄时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相机与场景中心的距离H,根据屏幕的大小确定相机间距。笔者论述的实景拍摄方法较成熟,已在课题组开发的自由立体显示器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图8为按照以上原理拍摄的实景立体场景。
4 小结
无导轨立体实景拍摄,适合任意大小场景的立体摄影。特别针对无法布置导轨的户外大型场景,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了拍摄立体场景的步骤和方法,计算了相机间距与立体场景前后极限位置之间的关系,修正了立体包容范围,给出了满足场景较小变形的位移量参数,对实景拍摄有实际指导作用。可根据本文的场景极限位置和实景拍摄方法来制作计算机立体动画和立体游戏,扩展了课题组立体显示器的应用范围。本文成果已和基于DMD的立体显示系统一起投入到展会布展上。
参考文献
[1]汪洋,王元庆.多用户自由立体显示技术[J].液晶与显示,2009,24(3):434.
[2]张超,王琼华.从平面图生成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视差图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09,23(2):258.
[3]田丰,廖薇,刘锦高.基于DLP的自由立体显示系统构建[J].电视技术,2010,34(3):31-34.
[4]TRAVIS A R L.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J].Optics InfoBase,1990,29(29):4341-4342.
[5]CHATTERJEE M R,CHEN S T.Autostereoscopic,partial pixel,spatiallymultiplexed,and other 3D display technologies[M].[S.l.]:Springer US,2006.
[6]LEE B,CHOI H,KIM J,et al.Status and prospects of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technologies[C]//Proc.IEEE Conference on Lasers andElectro-optics Society Annual Meeting,[S.l.]:IEEE Press,2007:354-355.
[7]武维生,张海.裸眼立体显示中3D模型多视点影像提取[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8,13(1):38.
立体 篇8
关键词:三维重建,机器视觉,全自动,三维立体模型拼接
摄影测量是从摄影影像和其他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取所研究物体,并对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与应用表达的科学和技术[1]。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是地理空间信息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数字地球提供实时、动态、全球、廉价而且其他方法都无法取代的空间框架图像及从中导入语义与非语义信息的唯一技术手段[2]。作为基于影像的空间信息科学, 摄影测量除了将继续在影像城市、虚拟数字地球和地理环境中得到应用之外,还有很大的潜力用于工业制造、医学诊断、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3]。本文就是973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中,针对建立完整的敦煌莫高窟三维立体模型提出的解决办法。
三维重建是建立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的前期过程。对真实场景的三维重建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三维扫描设备的三维重建技术; 二是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4]。由于利用激光扫描费时费力, 而且对周围环境的光照要求很高,通常选用第二种方法。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依此要经过相机标定、 三维点云数据获取和简化、曲面重构以及纹理映射这几个步骤[5]。
目前,专业人士已经通过综合利用3S技术以及摄影测量技术,将卫星传输的数据形成数字式三维地球。但是由于地球范围广,卫星数据传输的延迟性,三维地球模型拼接时的精度只能停留在米( m) 级[6]。而本文是针对某些具体的小范围场景的三维重建,旨在实现快速地、高精度地、全自动拼接出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
只要研究出两个三维立体模型拼接的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实现多个三维立体模型的拼接。本文主要介绍两个三维立体模型的自动拼接方法。
三维立体模型的自动拼接体现在自动地提取特征点、自动地匹配特征点、自动地计算RT矩阵。图1为两个三维立体模型拼接流程图。
1特征点的自动提取
三维立体模型是具有图像纹理的,三维立体模型特征点的提取就利用上了图像特征。图像特征有很多,通常是提取图像角点。首先在三维立体模型对应的左右两幅图像上提取角点,再将左右图像上的角点匹配起来,计算出该点的空间坐标,也就得到了需要的特征点。
1.1图像的角点提取
图像上角点的检测算法历史悠久,且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完善。较早的有1977年Moravec提出利用灰度方差的Moravec算法[7],1995年由牛津大学的S. M. Smith和J. M. Brady提出的SUSAN算法[8],接着Harris等人在Moravec的基础上改进的Harris算法[9,10],最新崛起的也有SIFT算法[11]等等。虽然SIFT算法有着尺度不变、稳定等优势[12]; 但是由于Harris算法检测速度快,抗噪声抗干扰能力强、检测效果好,而且有函数可以直接调用等等的优点,足够满足本文角点提取的要求,最终选择选择Harris算法。
1.2图像的角点匹配
角点匹配的精度直接影响了特征点提取的好坏。为了使得左右图像上角点快速地自动匹配,充分利用上了三维立体模型的点云数据。三维点云数据包括各个点分别在左右两幅图像上的图像坐标以及它的三维空间坐标。若左图像的某个角点附近有点云数据,则其在右图像的匹配点必定也在这些点云附近。确定图像上一个角点的匹配点在另一图像上的搜索区域后,对该区域里的所有角点利用区域相关法计算相似度[13]。
式( 1) 中是相关窗口内所有像素灰度值的平均值:
取相似度Ni,j最大的点,而且Ni,j大于一定域值的点为最终的匹配点。
1.3特征点空间坐标计算
将一个三维立体模型的左右图像的角点与匹配之后,离该模型特征点的获取就差计算特征点的空间坐标了。当已知了同一个点在左右两幅图像上的图像坐标,根据相机标定的知识[14],可以列出以下方程:
根据方程可求出点的空间坐标 ( X,Y,Z) 。
2特征点的自动匹配
通过特征点的获取得到两个三维立体模型的特征点点集,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可以将这两组特征点一一匹配起来。
2.1粗匹配
粗匹配与特征点获取时的角点匹配一样,都是根据图像的灰度信息进行区域相关法匹配,称之为平面约束。不同的地方是此处不能在利用三维点云数据确定匹配点的搜索区域,因为两个三维立体模型的三维点云数据都是不相关的。只能采用遍历法寻找匹配点,这就大大增加了计算时间。粗匹配之后得到两组点集{ pi} { qi} ,两点集中的点都是一一对应的。
2.2精匹配
粗匹配不仅耗时,匹配精度也值得怀疑。精匹配就是将粗匹配后误匹配点剔除。精匹配利用的是空间两点距离客观不变这一条件,也称为空间约束法。
点集{ pi} 里第i点与j点的距离dpipj对应于点集 { qi} 里两点距离dqiqj误差最小的两对匹配点,即可认为它们分别真实代表着同一个点,当做参考点 { pa,pb} 、{ qa,qb} 。经过实验证明: 此处的距离误差用绝对误差较相对误差科学,点的匹配精度只和点的位置有关,与两点距离无关。
判断pi和qi为正确的匹配点的方法是: 参考图2,记pi到pj的距离与qi到qj距离误差为| dpipj- dqiqj| , 当| dpipa- dqiqa|和| dpipb- dqiqb|同时小于一定的域值时,则认为pi和qi为正确的匹配点; 否则当做误匹配点,从点集{ pi} { qi} 中剔除。
2.3匹配精度
为了直观检验两种匹配方法的匹配效果,拟定了一个验证某种方法的匹配精度的表达式:
Δ 表达的意思是在两个模型上,任意两对匹配点之间的空间距离的绝对误差。由于距离dpipj、dqiqj的单位均为米( m) ,Δ 的单位也为米( m) 。Δ 越小,精度越高。
3RT矩阵计算
计算空间坐标变换系数时,理论上已知四对匹配点对即可。而此时,已知了远远超过四对匹配点, 那是因为每对匹配点都是存在误差的。传统的方式是利用 所有的匹 配点对数 据,在利用最 小二乘[15,16]、四元组等数学算法,计算出RT矩阵。在这里提出一种大胆的想法,在所有的匹配点对里,挑选出最合适的四对匹配点来计算RT矩阵。所谓最合适,得满足三个要求: 1四对匹配点匹配精度要高; 2四对匹配点在各自的空间坐标系里分布不能太紧密; 3四对匹配点在各自的空间坐标系里不能共面。
如何描述匹配点对的匹配精度,这是个问题。 每个点的真实匹配点均是未知的,无法将算法寻找的匹配点与真实点作比较,算出误差,得到精度。在这里,继续利用上特征点精匹配时的两对参考点 { pa,pb} 、{ qa,qb} ,它们之间的距离误差在任意两点中是最小的,认为这两对点是匹配正确的点。匹配点对的精度可以利用精匹配的判定标准,某对匹配点的匹配精度:
Δi越小,表示匹配精度越高。
如果四对匹配点在各自空间坐标系分布太密集,坐标系变换时旋转误差将被放大,这并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这时候就得考虑四个点的分布问题。将点集{ pi} 与{ qi} 中的匹配点对按以上匹配精度排序之后,在精度靠前50对匹配点中,组合四对匹配点。最终取四点最小间距最大的一组用作RT矩阵计算。
对于要求3,四点不能共面。四点共面概率是很小的,如若真的遇上,RT矩阵是计算不出来的。
同样的,为了直观检验RT矩阵计算出来之后拼接的效果,拟定了一个拼接精度的表达式:
这里不考虑三维立体模型特征点匹配时的误差,认为匹配点对都代表着同一个空间点。Δ拼越小, 拼接精度越高,其单位为米( m) 。
4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的硬件环境都是物理内存为2 G、32位Win7系统、奔腾处理器的三星台式电脑,软件环境均为Visual C++ 6. 0平台,利用Open Cv1. 0的库函数。
4.1Harris角点提取
实验处理的是四目测量系统在同一个视角下不同相机拍摄的两幅图像,两图像的像素为6 016 × 4 000,大小为7 M左右,格式为JPG文件。
匹配的精度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受特征点提取的影响。没有必要把不在公共区域的角点掺合进来。 在提取角点前,先选定区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点提取函数cv Good Features To Track( ) 的参数quality_level设定的是0. 06,min_distance设定的是20个像素。图3是图像上的角点提取结果。
图3提取出的角点效果还是比较可观的,像佛像眼角、眉角、嘴角等地方的角点提取的都比较准确。
4.2角点匹配
在角点提取的基础上,进行角点匹配。
区域相关法的矩形窗口大小为15 × 15个像素, 相似度域值设定为0. 8。图4为二维图像角点匹配结果。图4中红色的叉点为利用cv Good Features ToTrack( ) 提取出的的特征点,白色叉点为利用三维点云数据匹配好的角点。
从图4可以看出,利用三维点云数据很成功的把两幅图像的角点匹配起来。肉眼几乎挑不出错误。
4.3特征点匹配
实验处理的是四目测量系统在不同视角下同一个相机拍摄的两幅图像,两图像的像素为6 016 × 4 000,大小为7 M左右,格式为JPG文件。
粗匹配时用区域相关法时的窗口大小是15 × 15,设定的域值是0. 8。
图5为利用平面约束和空间约束后特征点的匹配的结果: 绿色叉点是导入的三维立体模型的特征点,而且是未匹配上特征点的,红色叉点为平面约束后的粗匹配点,白色叉点为空间约束后的精匹配点。
肉眼可以定性地看出精匹配精度高于 粗匹配,为了进一步 定量描述 精匹配与 粗匹配的 差距,在两个三维立体模型提取了三组不同的特征点来匹配,计算式( 4) 的匹配精度 Δ,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精匹配精度达到了mm,比粗匹配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4.4三维立体模型拼接
为了具有比较性,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四元组法、四点法三种方法计算RT矩阵,进行三维立体模型拼接。图6为两个独立的三维立体模型的点云、三角网格、3D图; 图7为两个模型拼接之后的完整模型。
三种方法计算出的RT矩阵拼接效果用肉眼是看不出差别的。同样的,分别计算出三种方法的拼接精度[式( 6) 的 Δ拼],实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三种方法的拼接精度顺序由高至低是: 四点法、四元组法、最小二乘法。在此,可能便会产生疑问,最小二乘法和四元组法的计算原理就是让误差最小,为什么拼接精度却比不上只用四对点来计算的四点法。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走进的误区。 最小二乘 和四元组 法让误差 最小是也就最小,这和拼接精度并不一样。所以最后从拼接精度上考虑,选择用四对高精度匹配点对计算RT矩阵完成拼接。
5结束语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对中小范围的真实场景的三维立体模型快速、高精度、全自动的拼接方法。
( 1) 特征点提取过程中的角点匹配利用三维点云数据,提高速度以及精度。
( 2) 特征点匹配时利用两点空间距离客观存在条件有效剔除误匹配点,保证匹配精度。
( 3) RT矩阵计算时,仅仅利用四对匹配点对, 突破常规。
立体 篇9
在立体电视中,电视画面由2D电视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2个维度增加到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深度方向3个维度,人眼在深度方向上分辨物体的能力称为立体视锐度。在国际电信联盟的ITU-R BT.2021-1[6]中,分析了在适当的观看距离下,人眼能够分辨当前立体系统所呈现的最小视差。然而,这一研究结果并未考虑辐凑与调节的矛盾对人眼立体视锐度造成的影响,也未考虑不同人立体视锐度的差异。医学眼科研究中虽然有大量对立体视锐度的研究[7,8],然而医学眼科研究所使用的刺激源与双路立体电视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辐凑与调节的矛盾可能对人眼立体视锐度造成影响这一问题,研究了人眼在观看双路立体电视时,在不同视差平面上立体视锐度的差异。
1 试验素材
1.1 双路立体电视上的立体视锐度测试素材
在ITU-R BT.2021-1[6]《立体电视系统主观评价方法》的“6评价员”—“6.2视觉筛选”中,给出了包括立体视锐度检查在内的评价员视觉筛选方法。本文采用了ITU-R BT.2021-1附件1中图9的原理进行评价员立体视锐度的测试,基本测试图像如图1所示。
在左、右眼图像中,均有9个大圆,每个大圆内有4个小圆,在大圆中心处有数字“1”至数字“9”的标识。对于左、右眼图像中相同位置的大圆,大圆内的4个小圆里有3个小圆在左、右眼图像中完全相同,只有1个小圆在左、右眼图像中存在水平方向上的视差。当采用立体手段观看上述测试图像时,拥有正常视功能(包括立体视功能)的评价员将能够通过视差线索辨别出存在水平方向视差的小圆。
在9个大圆中,水平方向上存在视差的小圆拥有不同大小的视差。在大圆“1”至“9”中,小圆水平方向上的视差大小如表1所示。
应注意,当在3倍屏幕高度下观看分辨率为1 920×1 080的双路立体电视时,序号8大圆中60″的视差角相当于高清立体电视系统中1个像素的视差,这也是高清立体电视系统所能呈现的最小视差。
1.2 不同视差平面上的立体视锐度测试
由于人眼在观看双路立体电视时存在辐凑与调节的矛盾,视差平面的位置可能会影响人眼的立体视锐度。对于本试验的研究目的而言,1.1节中的基本试验素材存在如下问题:
1)视差平面单一
原始测试图像中,每个大圆的视差均为0°。因此,原始测试图像只能反应评价员在观看0°视差平面附近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而不能反应评价员在观看其他视差平面上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
2)可重复性差
原始测试图像中,9个大圆中存在视差小圆的位置是一定的。在进行重复试验时,评价员的记忆将很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根据以上两点,本试验对原始素材进行了如下改进:
1)调整视差平面位置
参考Yano S等人对立体电视画面中不同视差大小物体的观看舒适度研究结果[3]以及当前立体电视系统的实际视差范围[5],本试验选取-2°,-1°,0°,1°,2°共5个视差平面,分别研究各个视差平面上人眼的立体视锐度。
2)随机安排测试图像
对于不同的视差平面以及同一视差平面的不同的测试组,均随机地安排大圆中存在视差小圆的位置。
1.3 实际试验素材
一组视差平面为0°的试验素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白色区域表示凸出的小圆)。
图2中,每一排的5个大圆作为一组测试(编号“1”~“5”为一组、编号“6”~“10”为一组),同一排的5个大圆中存在视差的小圆的视差相同。在一组测试中,会随机安排1到2个小圆均不存在视差的大圆作为干扰项。
在第一排大圆中,编号“2”、“3”、“5”的大圆中突出小圆的视差为480″,编号“1”、“4”的大圆中小圆的视差均为0°;在第二排大圆中,编号“6”、“8”、“9”、“10”的大圆中突出小圆的视差为420″,编号“7”的大圆中小圆的视差均为0°。此素材对应于下文表2试验素材编排中的1A。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素材编排
试验素材按照表2中编排的顺序进行播放。
表2中,对于大圆的视差平面,负视差表示视差平面出屏,正视差表示视差平面入屏。小圆视差大小表示存在视差小圆相对于大圆视差的差值。例如:
1)对于编号为1E的立体图像,画面中大圆的视差值为0°,凸出的小圆的绝对视差值为-60″;
2)对于编号为2E的立体图像,画面中大圆的视差值为-1°,凸出的小圆的绝对视差值为-1°-60″,即-1°1';
3)对于编号为4E的立体图像,画面中大圆的视差值为1°,凸出的小圆的绝对视差值为1°-60″,即59'。
不同组间,视差平面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如果这种视差改变是突然的,可能会导致评价员出现不适,甚至无法融合当前所观看的立体图像。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本试验在每组试验素材之间加入组间视差平面的平滑过渡,使两组测试图像间不会出现视差的跳变。
此外,根据医学眼科经验以及本试验经验,评价员通常在判断较小的视差时会出现分辨困难的情况。因此,本试验在测试120″,60″的视差时,采用10个大圆作为一组测试,以增加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员被要求观看如表2中的一组3D视频序列。试验员会随机从每排5个大圆中选取3~5个,并要求评价员判断大圆中的4个小圆哪一个有“凸出来”的感觉。评价员应给出“上”、“下”、“左”、“右”或“无法辨别”的评价结果。
2.2 试验环境
将双路全高清立体电视图像序列按照“3.1试验素材编排”中的方式编排后,采用Mistika非编工作站通过双路HD-SDI信号输出,使用SONY高清立体电视专业监视器(SONY LMD-4251TD,42 in)进行评价。
国际电信联盟在ITU-R BT.2021-1建议书中,规定立体电视观看条件(包括屏幕亮度、对比度、背景照明度、观看距离等)应与ITU-R BT.2022建议书(6/20号文件)[9]中SDTV/HDTV平板显示设备的主观质量评价观看条件保持一致。本试验依照ITU-R BT.2022建议书搭建试验室环境。
3 试验结果
3.1 评价员
考虑到国外类似工作一般采用的评价员数量在5~10人,而ITU对2D视频的评价员数量要求为15人。本试验共选取了15名评价员。评价员年龄在23岁到42岁之间。经远视力表与Titmus立体图检查,参加试验的评价员均具有正常的矫正视力与立体视功能。
3.2 数据统计
评价完成后,试验员根据评价员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给出判别结果。试验采用与远视力检查时类似的方式给出评价员立体视锐度判别结果,即:当评价员判断正确率超过2/3时,认为评价员可辨别该大小的立体视锐度。
3.3 试验结果
将15名评价员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绘制如图3所示。
3.4 试验结果分析
由图3的试验结果可知:
1)对比-2°,-1°,0°,1°,2°视差平面上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在0°视差平面上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最高。
2)对于出屏物体(视差平面为-1°,-2°时),随着视差平面靠近评价员,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逐渐下降。在视差平面-1°位置上,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与在0°视差平面上的相比降低了8″;在视差平面-2°位置上,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与在0°视差平面上的相比降低了32″。
3)对于入屏物体(视差平面为1°,2°时),随着视差平面远离评价员,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逐渐下降。在视差平面1°位置上,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与在0°视差平面上的相比降低了20″;在视差平面2°位置上,评价员的平均立体视锐度与在0°视差平面上的相比降低了80″。
4)评价员在观看出屏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要显著高于观看入屏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具体地,评价员在视差平面-1°位置上的平均立体视锐度比在视差平面1°位置上的高12″;评价员在视差平面-2°位置上的平均立体视锐度比在视差平面2°位置上的高48″。
5)评价员在观看视差1°内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要显著高于观看视差1°外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具体的,评价员在视差平面±1°位置上的平均立体视锐度比视差平面±2°位置上的高42″。
4 试验结论及建议
4.1 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1)在观看双路立体电视图像时,人眼在0°视差平面上有最佳的立体视锐度;2)随着画面中物体视差逐渐增大,人眼在观看该出/入屏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将逐渐下降;3)人眼在观看视差在±1°内的物体时,立体视锐度变化不显著;当所观看物体视差超出±1°时,立体视锐度将有较明显的下降;4)相比入屏物体而言,人眼在观看具有相同大小视差的出屏物体时有着更佳的立体视锐度。
4.2 关于在双路立体电视系统中呈现良好深度质量的建议
ITU-R BT.2021-1将立体电视图像的基本质量分为图像质量、深度质量、观看舒适度三个维度。立体视锐度反应了人眼分辨深度细节的能力,立体视锐度的下降将会影响观众对立体电视图像深度质量的主观感知。根据本试验结果,为保证立体电视系统能够为观众呈现出良好的深度质量,建议:
1)为保证画面主体的深度质量,建议将画面主体控制在0°视差平面附近;2)为保证画面整体的深度质量,建议将画面整体的视差范围控制在±1°内;3)如因艺术创作需求,需要表现强烈的立体效果,建议以出屏(负视差)方式呈现画面主体,以保证画面主体的深度质量。
参考文献
[1]LAMBOOIJ M,IJSSELSTEIJN W.Visual discomfort and visual fatigue of stereoscopic displays:a review[J].Journal of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3(3):1-14.
[2]YANO S,IDE S,MITSUHASHI T.A study of visual fatigue and visual comfort for 3D HDTV/HDTV images[J].Displays,2002,23(4):191-201.
[3]YANO S,EMOTOA M,MITSUHASHI T.Two factors in visual fatigue caused by stereoscopic HDTV images[J].Displays,2004,25(4):141-150.
[4]Report ITU-R BT.2293-1,Principles for the comfortable viewing of stereoscopic three-dimensional television(3DTV)images[R].[S.l.]:ITU,2014.
[5]GD/J 054-2014,立体电视制播技术要求[S].2014.
[6]ITU-R BT.2021-1,Subjective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tereoscopic 3DTV systems[S].2015.
[7]刘海峰,许澍翔,李维宁,等.不同年龄人群的立体视觉检查与比较[J].眼视光学杂志,2001,3(1):30-31.
[8]韩爱军,孙卫锋,赵平.静态立体图视差图形与立体视锐度相关关系探讨[J].山东医药,2011(26):15-20.
立体 篇10
一、准备素材
首先我们使用的素材如下, 是上海陆家嘴的外拍照片 (见图1) 。
在准备过程中, 我们用PS先将场景分层:
前景是玻璃质感的建筑, 后一层为外白渡桥, 背景为东方明珠和高楼群。
二、建立场景
将素材导入A E, 制作有三维层的动画合成“cityscape”, 1920*1080, frame rate:25, 时间就设10秒 (见图4) 。
将各素材层变为3d层, 拉开Z轴坐标。
三、建立左右眼, 建立红绿效果合成
再建立两个composite, 分别为左右眼层, 取名为left_eye和right_eye。各自加入cityscape, 转3d, 并塌陷, 其中各加两个Camera, 分别名为左右眼摄像机left_cam, right_cam。使摄像机位置X轴相反移动10。
然后再建立合成stereo, 将左右眼层加入, 分别加SET CHANNEL, 左眼把绿色蓝色点OFF, 右眼把红色点OFF, 再把上层的左眼叠加方式变为ADD, 即可用红蓝眼镜在AE中见到三维效果 (见图5) 。
由于左右眼的交错会造成边缘的损失, 所以, 我们把left_eye, right_eye的大小调成2000*1080, 保证原始cityscape和stereo, 还是1920 (见图6) 。
四、建立视差控制杆zero paralla
在stereo合成中新建NULL层, 取名controls.
在c o n t r o l s.层上加s l i d e r control, 在left_eye上按住ALT点POSTION, 出表达式, 写入
[-t h i s C o m p.layer (“controls”) .effect (“Slider Control”) (1) +960, 540]表明本合成的左眼合成的位置参数由controls层中slider control滑杆控制, 并且基准位置为960, 540, 由于左眼的调整一般向右, 所以在表达式开头加上“-”, 反向控制。同时, 在右眼合成上加上POSTION的表达式[thisComp.layer (“controls”) .e f f e c t (“S l i d e r C o n t r o l”) (1) +960, 540]
这样就完成了左右眼的水平位移滑竿控制。将slider control的名字改为zero paralla (零视差) 即可调整会聚面 (见图7) 。
五、建立分离控制滑竿separation
在left_eye, right_eye合成中分别建立NULL层, 将摄像机绑定父层为NULL层。各改名为left_dolly, right_dolly。
回到stereo合成在controls层上加slider control, 取名为separation。
在左眼的left_dolly层中ALT点ANCHER POSITION表达式:
[comp (“stereo”) .layer (“controls”) .effect (“separation”) (1) /2, 0, 0]
在右眼的NULL层中ALT点ANCHER POSITION表达式:
[-comp (“stereo”) .layer (“controls”) .effect (“separation”) (1) /2, 0, 0]
这样, 控制滑竿separation可以同时直接控制左右眼摄像机的轴距 (注意, 轴距不可小于零) 。
六、用虚拟中心摄像机控制左右眼摄像机
由于cityscape在引入左右眼合成时已经塌陷, 所以cityscape中的摄像机变化不会影响到左右眼合成中的画面。这样操控摄像机极为不便, 所以可以使用表达式将左右眼中的摄像机绑定到中心摄像机上 (见图8) 。
在原始cityscape合成中新建camera, 取名center_cam, 再建NULL层, 取名center_dolly, 绑父子。
左右眼left_dolly, right_dolly加:4种属性
comp (“cityscape”) .layer (“center_dolly”) .transform.position
comp (“Cityscape”) .layer (“center_dolly”) .transform.orientation
comp (“Cityscape”) .layer (“center_dolly”) .transform.xRotation
comp (“Cityscape”) .layer (“center_dolly”) .transform.yRotation
comp (“Cityscape”) .layer (“center_dolly”) .transform.zRotation
但此时, 由于原始cityscape的宽度为1920和左右眼合成宽度2000的数值不同, 所以绑定摄像机后的中心位置也会变化, 差了40个像素点, 所以我们要把左右眼的left_dolly, right_dolly的position表达式应该改为
centerTrans=comp (“cityscape”) .layer (“center_dolly”) .transform.position;
[centerTrans[0]+40, centerTrans[1], centerTrans[2]]
这样可以用中心摄像机的位置, 旋转属性控制左右眼摄像机。
七、建立左右眼渲染合成
将stereo复制两次, 改名为render_l, render_r。
然后将左眼渲染合成render_l中的left_eye层position表达式改为
[-comp ('stereo') .layer (“controls”) .effect (“zero paralla”) (1) +960, 540]
将right_eye层position表达式改为
[comp ('stereo') .layer (“controls”) .effect (“zero paralla”) (1) +960, 540]
right_eye隐藏, 并将l e f t_e y e中的s e t channel效果隐藏, 反之同理调整右眼渲染合成render_r。这样就可以单独渲染左右眼了。
八、视差安全参数
我们以55寸电视屏幕来做参考, 电视机的高度为68cm, 人眼瞳距为6.5cm视差角为1°时, 观影距离为201cm为佳。由于人的观影视差角为1°时最舒服, 如图9所示。
实像角为2°, 虚像角为3°, 得公式:204/ (6.5-x) =tan88.6
得x=1.48, 得BC为3.6cm。
相当于在屏幕上的左右眼视差小于高清电视水平画面的2.9%, 约57个像素。所以我们可以在AE中标尺进行测量视差幅度。
由于摄像机的轴距, ZOOM推拉, 会聚面调整, 以及最远端, 最近端被摄物体离摄像机的距离都会影响到视差的最终大小, 所以, 57个像素点 (即3%出入屏效果) 是个极限, 有些保守的审片方式甚至提出出屏控制在1.5%左右, 所以尺度可适当进行调整。
九、小结
以上介绍了在AE软件中, 架设立体摄像机的方法, 可以直观的使用红青眼镜在普通的电脑屏幕上观看效果, 并且可以调整汇聚面, 轴距, 摄像机运动, 还可以分别渲染左右眼, 应该说已经很真实的模拟了现实中的立体支架摄像机。但其中怎样避免超标, 怎样的运动方式适合立体电视的观影习惯, 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面部立体裁剪师 篇11
拥有滨崎步的大眼睛,安吉丽娜·茱莉的翘唇,妮可.基德曼的完美轮廓……可惜,现实残酷,我们的脸部总有些瑕疵在等待完美。其实,即使不动整形手术,也能透过彩妆来达到“微整形”效果。所以,赶快做自己的面部立体“裁剪师”,用一点色彩来完美你的容颜,增加人气值与亲和力。
光感浑然美肌×含情美目
眼妆:黑色眼线绝对是魅力的必备武器之一,想让眼神迷蒙深邃又不至于太夸张靠它就对了!而深沉却蕴藏活力的黄色,甚至是带点透明光泽感,没有沉重感,交织成浪漫又活力的冬季眼妆。
底妆:自然光泽、柔润质感和健康肤色成为完美底妆的关键词。除了妆前保湿外,底妆步骤更不能随便。先利用妆前乳修饰,提亮整体肤色明亮度,接着,在毛孔粗大、斑点等位置加强修饰,让瑕疵全“隐形”,最后再选择质地清爽、服帖的底妆产品,矫正整体肤色和气色,使妆感呈现粉雾又薄透的质感,完美的底妆就完成了!
Tips:
Point1:沿着上下眼睫毛根部画约2mm宽的粗眼线,在下眼尾处再轻轻画上内眼线。以眼线刷蘸取眼线膏,从眼尾后端往太阳穴处稍微拉长晕开,能让眼神瞬间变深邃。
Point2:从耳朵前方开始,以放射状方式往笑肌方向刷上腮红,范围不要刷到笑肌最高处,让红晕效果更自然。
轻盈高雅唇妆×雾眼朦胧
眼妆:大大的圆眼睛,固然可爱十足,却让工作中的你少了些干练……其实,你可以用眼线笔从眼头到眼尾描绘之后,刻意加强下限尾1/3处,然后,搭配清晰的眉骨线条,以及由内向外色彩层层淡化的眼影,让眼睛深邃迷人。
脸部:想要打造名模般的小脸绝非难事。应该将修容饼轻轻刷在两颊下腭外侧,就能达到缩小脸形的视觉效果。
唇妆:想要增加典雅的女人味,并非只能选择浓烈红唇。建议选择金属质感唇蜜,其饱满光影使美唇在日光下更闪耀、在夜晚时更立体,魅力无限!
Tips:
Point1:色泽饱满度高,且带有金属光泽的蓝色系微烟熏妆感。技巧上,先上深色,再用浅色将眼影与肤色自然融合,即可展现透明感的眼妆。
Point2:将唇蜜涂抹于上下唇处,让唇膏颜色均匀黏附于唇上,并且利用唇刷修饰唇形即可。唇部即刻呈现出柔和细腻如丝的华丽光泽。
适度闪耀眼妆×混搭腮红
眼妆:以高透明感色彩结合闪耀珠光的双重效果,紫与银灰的配色渐层处理可令眼眸鲜明且深邃有神,搭配同色调的紫色眼线液,叫人目眩神迷。
唇妆:唇色也是绚烂无比,粉色系的粉质唇膏,让淡彩唇妆典雅而又夺人目光。
腮红:两腮呈现出淡淡玫瑰红色并融进一点橙色,并不太艳。因为,你需要的是健康而柔和的颜色,这样能使你的脸颊看起来像充满了自然的血色。切记应将色彩涂抹在脸颊的下半处,并靠近太阳穴。
Tips:
Point1:睫毛夹将睫毛夹翘后,用睫毛膏由睫毛根部以“提拉”方式,“Z字形”往上刷(提拉可保持睫毛挺立,Z字形手势可避免睫毛纠结)。
立体水墨头像 篇12
本课是六年级自编教材,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 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 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表达思想与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艺术特点, 运用分解、组合的方法设计出立体头像造型, 并运用块面化的墨色和多样化的线条进行装饰, 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立体水墨头像。
二、学情材分析
学生乐于接触新鲜的事物, 喜欢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 有学习的兴趣。在本课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察世界的方式, 运用立体主义的思维方式进行立体头像造型设计, 还需要运用构成的方法进行头像装饰, 更需要运用东方水墨的方法进行表现, 彰显水墨独特的韵味, 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体验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图片赏析、学具探究和尝试体验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突破学习难点, 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立体主义, 能尝试运用分解、组合的方法设计出富有几何美感的立体头像;学习运用块面化的墨色、多样化的线条装饰头像, 创作出富有节奏感的画面, 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2.在视觉感知、动手操作和创作表现的过程中感受立体主义的独特魅力, 理解立体主义的创作特点, 学习用水墨的方法创作立体头像。
3.喜爱立体主义绘画, 乐于运用立体主义的思想和方法玩创意水墨, 拥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尝试运用分解、组合的方法设计出富有几何美感的立体头像, 并运用块面化的墨色、多样化的线条装饰头像。
难点:运用分解、组合的方法设计出富有几何美感的立体头像。
五、教学过程
(一) 了解什么是立体主义
1.出示范作, 问题: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我的大作, 猜猜他是谁?
2.动画演示, 问题:下面看老师变魔术, 与刚才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是怎么变的?如果要你变, 你会怎样变?
3.简介毕加索: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最喜欢玩这样的游戏了, 他是享誉世界的立体画派创始人。
4.组织欣赏, 问题:看来老师的变, 欣赏了大师的作品, 你认为什么是立体主义?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5.动画演示, 小结:立体主义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然后将观察到的结果组合在同一画面之上, 创造出了新的形象。这是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 颠覆了传统艺术, 震惊了全世界。
(二) 学习头像分解组合的方法
1.出示学具1, 问题:老师对不同角度时的脸型和五官进行了分解, 你能把它们组合成一个立体头像吗? (图3)
演示小结:可以通过交叉组合、大小组合和横竖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2.出示学具2, 问题:老师把脸型剪成了许多不规则的形状, 谁能组合成一个立体头像? (图4)
3.组织欣赏, 问题:从大师的作品中你又获得了什么灵感?
4.组织尝试, 要求:用线条勾勒的方法一个立体头像。 (图5)
5.作业展评。
(三) 学习头像装饰的方法
1.组织欣赏, 问题:毕加索虽然是西方绘画的代表, 但他的作品中也蕴藏了神秘的中国画符号, 你发现了吗?
小结:先进行分割, 然后画上不同层次的墨色, 通过块面化的墨色使人物脸部产生了丰富的变化。 (图6)
2.组织欣赏, 问题:作品采用了怎样的线条, 使画面产了生浓淡的变化?
小结: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交叉重叠使画面产生丰富的浓淡变化, 富有节奏的美感。
3.示范, 明确创作要求:让我们像毕加索一样去创造, 尝试用块面化的墨色或多样化的线条装饰立体头像和背景, 注意画面墨色的变化。
4.作品展评。
(四) 拓展延伸
教师导语:这些作品不仅带给我们独特的视觉感受, 更打开了我们看待事物的另一扇大门。立体主义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方式, 对设计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图8) 。
附学生作品和创作感言
附上课照片:
摘要:本课是六年级自编教材,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艺术特点, 运用分解、组合的方法设计出立体头像造型, 并运用块面化的墨色和多样化的线条进行装饰, 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立体水墨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