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2024-06-16

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精选8篇)

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篇1

新一轮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可纵观其时效性, 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高耗低效现象。许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 而不是因为语文自身的因素而不喜欢语文。其实, 语文课堂, 不在于你教授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你是否教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是否培养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怎能败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岂不是自毁墙基!时代呼唤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注文本, 关注学生, 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从而学会探究性地阅读学习。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我们语文教师受自身求学经历的影响, 觉得学教材就是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其次就是从读写结合入手, 把对文本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指导。这种教学法是对阅读教学法的曲解。笔者认为阅读是以准确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 阅读不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 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笔者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笔者对课内课外文本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对于课内教材的探究课, 教师的主导性多一点, 主要是教师设计开放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有方向地探讨, 这种做法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注重探究方法的授予, 为学生的课外自行探究提供思维参照;而对于课外阅读教材的探究课, 学生的主体性则大大突出, 教师只起点拨引导作用。

下面就教学实效性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巧设问题导学生, 不搞“一言堂”

就目标的达成意识而言, 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教师根据自身对文本的解读,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设计出难易适当、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设置注意难易度, 由浅入深。同时, 教师应时刻关注课堂的瞬息变化, 适时调控, 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道路。

在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之后, 笔者通常运用以下方法设计问题, 问题解决了,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

(一) 从主旨出发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对文本纲要性知识进行讨论分析, 主干问题解决了, 枝叶性问题往往随之而解, 优化了课堂结构。

如教《醉翁亭记》时, 可以如此设问:“作为一个被贬之人, 何来之‘乐’?”这个问题思考空间很大。在对这一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对话中, 师生引出并解决了如人物形象品析、写景、涵咏品读等一系列很厚重的问题, 最后得出结论: (1) 游人之乐; (2) 太守之乐; (3) 禽鸟之乐……由浅入深地体会写作特色。

(二) 站在知识迁移的角度设计问题

联系所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些比较阅读型题目, 促使学生回顾旧学, 结合新学, 融会贯通, 完成知识迁移。

教《爸爸的花谢了》一文时,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创作动机, 可联系冰心的《荷叶》中雨后荷叶的意象, 启发学生思考家庭亲情伦理道德对于成长的作用。在对两篇文章比较探究中, 学生发现了问题:所有的爱中, 唯有亲情最朴实最无私最博大。在与旧知比较中,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 站在能力提升的角度设计问题

在解决教材的知识传授之余, 笔者常以某一关键词或关键内容切入进行拓展延伸, 引出其他相关联的有深度的问题的思考。这类提问, 可增强学生发散性思维, 促进他们多维度解读文本,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如教《谈生命》时, 我以“生命像什么”为关键点, 发散引申出其他值得探究的问题: (1) 为什么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 我要说生命像什么? (2) 该如何理解生命的比喻义, 诸如流水、小树?借助问题, 师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理解了《谈生命》的内涵,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有些问题虽然答案就在课文里, 但不去寻找是不知道的, 因此也是离不开探究的。就初中生而言, 能从书中找到现成答案的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是必须的, 虽然是浅层次的探究, 却也是深层次探究的基础。

总之, 一节课围绕着主干问题对课文进行品读, 能让学生读得有趣、想得自由、悟得充分, 然后师生交流评价, 使得语文课堂上人人有话说成为可能, 也打破了语文课堂“教师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二、注重教学实效, 避免形式主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初中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 在进行抽象思维时, 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因此, 在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时, 就不能单调地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 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 去体会, 去发现。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采用了多种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这本是值得提倡的, 但有些教师却过分追求形式, 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有一老师教《变色龙》时, 开始就让学生讨论分角色朗读, 这样讨论朗读反反复复折腾了一节课, 也没见得有什么效果。像这样的文章, 宜着重以指导学生揣摩领悟时代背景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意义。

又如多媒体的使用。新课改之初, 凡是公开课均被要求用多媒体, 没用多媒体“一票否决”, 造成教师的误解。后来用课件也成了一些教师的习惯, 没课件就没法上课了。课件设计得很丰富, 教师忙着操作电脑鼠标, 学生一个劲地盯着屏幕, 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的板书。这样的课, 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 学生似乎兴趣盎然, 学到了很多知识, 其实整节课学生都好像在看电影, 根本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 更不要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了。

三、避免只读课本, 重视课外阅读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如果仅仅依靠课内文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 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初中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 对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 正确区分精读与泛读, 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 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却没有考虑到阅读的物质前提, 阅读也就成了空谈了。面对农村中学文化氛围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 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如果觅书过程艰难, 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殆尽。为此, 应集众人之力量, 上则建议学校完善图书馆建设, 下则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 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源之水, 让学生的阅读愿望有地方实现。另外我们知道“开卷”未必都有益, 因此, 设置图书角时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品味。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又要教育学生拒绝“毒品”的诱惑, 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延伸的需要去设计课外阅读目标, 初中学生知识积累有限, 认知思维能力不够, 所以要求不宜过深过难, 应切合学生实际。问题要多样化, 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可自行组合小组, 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如名著《水浒传》导读, 笔者以李逵为切入点, 在分析了李逵形象特征后, 给学生设计了《李逵与鲁智深性格异同》这一延伸课题。让学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 通过各种阅读渠道查看有关《水浒传》中重点写李逵与鲁智深的章节, 并在课外与小组成员讨论, 得出李逵的鲁莽单纯、疾恶如仇的性格与鲁智深行侠仗义、粗中有细的性格截然不同, 并能简要引述相关情节。如果设计成《从李逵这一形象看〈水浒传〉的人物刻画艺术》, 则让学生摸不着边际,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我们要做的是最可能实现的, 而不是最有价值的。当然, 也可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阅读取向。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阶段性检查。及时督促, 及时鼓励,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代教学观认为,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互动, 就不存在或未发生实质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从而达到共识、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才能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 才能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程坤.用好教材, 教活语文——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09) .

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篇2

①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教授阿兰?魏德尔与美国陆军士兵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一种新型碳纳米管纤维。该碳纳米管纤维上最脆弱的地方也需要1吉帕斯卡的应力才能折断,强度足以与钢铁相媲美。

②碳纳米管是一种棉线状的碳分子,带有仅一个原子厚度的壁。虽然它们具有非常强的导电性能,但可靠性难以保证。为了制作这种超强纤维,魏德尔在热炉中将碳汽化,然后吹出一股碳纳米管流。当这些碳纳米管在空中被捕获并围绕一个轴旋转时,就会形成一根由数十亿个分子组成的纤维,而这些分子沿着碳纳米管紧密排列在一起。

③研究人员认为,强度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缠绕速度,以便将碳纳米管更好地排列成线以及更紧密地包裹起来。研究人员通过调节炉温和调整缠绕速度优化制作工艺,制作出的纤维强度较其他小组制作的要高出0.3倍。为了使制作的纤维密度更大,他们还在制作工艺中增加了一个步骤,让纤维通过丙酮气体。丙酮气体可在纤维上凝结成一层液体,由于表面张力效应将纳米管拉在一起,从而增强纤维强度。

④新碳纳米纤维一般要在施以大约6吉帕斯卡的应力时才发生断裂,强度要高于制造防弹背心的常用材料芳纶,而且可与两种最高强度的商业材料——基纶和迪尼玛相抗衡。目前,研究人员已制作出一根单独的超强碳纳米管纤维,可承受9吉帕斯卡的应力,表现出具有无与伦比的超强性能,而用别的方法制作的碳纳米管纤维最多可承受3吉帕斯卡的应力。

⑤魏德尔目前能制作出的最好纤维长度仅为1毫米,这主要是因为纤维越长,包含的细微碳颗粒和其他缺陷就越有可能削弱它的强度。即便调节制作工艺,如调整缠绕速度和利用丙酮方法,都不能改变这些碳素颗粒,因此必须回到化学合成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研究人员称,这种纤维最具前景的应用也许是制作防弹衣和开采油气钻头。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新型碳纳米管纤维的制作工艺。(3分)

小题2: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3:第⑤段中划线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调节炉温,使碳在热炉中汽化,吹出碳纳米管流。(1分)②调整缠绕速度,将碳纳米管排列成线并紧密地包裹起来。(1分)③纤维通过丙酮气体时,丙酮在纤维上凝结成液体,通过表面张力将纳米管拉在一起。(1分)

小题2:作比较、列数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新型纳米纤维强度之高。(1分)

小题3:不能。“目前”限制了时间,不排除今后能制作出更好的纤维长度,如果去掉就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所以不能去掉。“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第3段中“通过调节炉温和调整缠绕速度优化制作工艺”“让纤维通过丙酮气体,丙酮气体可在纤维上凝结成一层液体,由于表面张力效应将纳米管拉在一起,从而增强纤维强度”这部分的内容来概括新型碳纳米管纤维的制作工艺。

小题:2:试题分析:通过“新碳纳米纤维的强度”与“制造防弹背心的常用材料芳纶的强度”进行对比,“大约6吉帕斯卡”“承受9吉帕斯卡的应力”“最多可承受3吉帕斯卡的应力”一系列的数据,通过这两者之间的比较以及一系列的数据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网络时代的新型阅读 篇3

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没有的影响。对网络时代下的新型阅读与传统阅读进行了分析对比,以此对新时代的读者说明,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同样重要。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互联网的产生乃至大规模地被应用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去阅读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毋庸讳言,网络的出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模式,网络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网络阅读真的能代替传统阅读还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已经有很多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本文将就传统阅读在网络时代下的生存状况做一番探讨。

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的普及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方兴未艾的网络不仅连通了世界,使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生活方式,而且越来越深刻地进入当代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的发展进程构成了一种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环境变量。在阅读方面,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周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某种程度上,阅读量的多寡是愚昧与睿智的分界线。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阅读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被阅读物的物理载体的改变上。文字和图形最早是被雕刻在石头和木头上,后来又有了竹简、帛书、直到纸张被发明出来,人类的阅读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使人类的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作为人类社会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因此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多样化,阅读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人类文明也进一步发展。

一、网络阅读的优越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自然有着其他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就网络阅读来说主要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信息的全面与搜索的便捷。网络的连通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读者之间跨越时空限制而互通信息,加之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使网络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而且计算机的存贮空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载体无法比拟的,据估计,每天网上刊载的免费阅览的新信息将近100万页,这是世界上英文图书出版产量的10倍多,而今后3年网上刊载的东西将超过自印刷机发明以来,以印刷形式出版的总和。网络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加快了读者查询资料与信息的速度,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便捷了读者的阅读,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

2.增强了读者的主体能动性。网络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优势就是互动性,每个读者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再像传统阅读那样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从而使读者思路开阔,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增强,增加读者作为主体的能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爱好。

3.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阅读自由。网络阅读的虚拟性可以使阅读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排除人们阅读过程中的种种不良心理因素,使读者可以在网络世界自由的发挥,充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网络阅读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同样如此,在具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同样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

首先,信息量大是网络阅读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太多的信息无法给人一个准确的选择,因为网络世界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并且随时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两样。杂多的信息,导致人们选择的困难,到底什么样的信息是我们所需要的,作为读者的主体有时很难去判断,因此多到最后就变成了“无”,就进入了一个阅读的悖论。正因为如此,如何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怀特海说:“一定要等到你课本都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全都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信息并不等于知识,任何信息只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之后才能算是知识。另外,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甚至各种粗俗黄色的信息资源的存在,使一些并没有多少判断力的读者反受其害,不仅不能增长知识,反而影响了读者的健康发展。所以网络并不一定能给读者带来知识,这其中还需要读者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其次,网络阅读受经济条件制约。网络阅读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拥有电脑和网络,这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另外,网络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并不是非常的理想,这也就必然造成了读者阅读的困难,所以网络阅读也只是一部分人能享受,并不能普及到每位渴求知识的读者。

再次,网络阅读对人的健康影响较大。长时间一个姿势坐在电脑前阅读,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如颈椎病、腰椎病等,特别是上网成瘾的“网虫”,眼睛长时间接受显示器的光电刺激,更容易引起近视。还有显示器也具有一定的辐射,或多或少对人都是有害的。

三、几点建议

在这个网络时代,个人获取知识的机会、能力、途径大大增加,也对人们的网络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信息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使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陈旧率”越来越高,学习已不是一个人一生中某一阶段的事,而是一种社会化、制度化和终生化行为。党员干部必须破除不学也能应付的“差不多”思想、干好工作就可以的“无所谓”思想、没时间学习的“顾不上”思想,自觉变“阶段学习”为“终生学习”,真正树立起学习“只有毕生、没有毕业”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能力渠道、精神需求、生活习惯,在学习上树立标准、作好表率。

2.要注意对网络本身的学习。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网络是一门新兴技术,包含了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网络中的各种声像文图资源具有快速传播、同步交流、对等互联、信息检索等功能,如博客、微博、播客、闪客、网络视频、网络课堂、QQ、迅雷、BT下载、E-Mail、BBS、帖吧、网络社区等传播手段,使越来越多的人随时随处成为信息享受的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认真掌握这些学习手段,努力使自己成为网络学习的行家里手。现在很多领导干部开设微博就是很好的导向,既打开了一扇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方便之门,也搭起了一条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社会呼声、帮助解决问题的连心桥梁,应该逐渐成为党员干部网上学习的重要内容。

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篇4

一、引导阅读想象,熏陶阅读情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掌握生活哲理, 促使学生深入文本,获得美的体验和人生感悟。教师要着重引发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美丽的画像,使得画面动态化,形成细致逼真的画面。通过阅读想象激发,使得学生阅读情感获得熏陶,构建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例如,教学《火烧圆明园》时,多媒体屏幕呈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浓烟滚滚的北京到处是英法联军的烧杀掠抢……伴随低沉的音乐, 画外音悲愤地叙说:“这些英法鬼子闯进了美丽的圆明园里,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抢走运走,拿不走的就把它毁坏,最后还用火把圆明园烧掉……”学生沉浸于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 大家的心情异常悲愤, 教师适时提出:“大家积极想象当年辉煌的圆明园画面, 也想象现在成为一片灰烬的圆明园,思考一下,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的罪行呢? 想说些什么? ”学生通过想象,脑海中浮现的清晰画面对比,心情沉痛地指出:“这是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的罪行, 他们是一群无耻的强盗。”“从课文中‘掠走’、‘破坏’、‘毁坏’等词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野蛮,我对这些侵略者无比的痛恨。”“东西抢了,还用一把火把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瑰宝烧成一片灰烬, 这惨痛一幕让我永远难忘, 真是一群贪婪野蛮到极点的强盗。”“这把大火让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强我中华’。”通过阅读想象,学生的阅读情感获得了升华。

二、运用个性阅读,凸显引领价值

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领作用,着重倡导个性化阅读及多元化解读文本内涵的阅读策略, 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情感,保护和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励学生在解读文本内涵的同时,放飞心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为学生提供阅读探究未知的时空,关注学生在阅读课堂中适时生成的阅读问题, 促使学生在解读文本词句过程中,凸显引领学生个性阅读的价值,让学生个性化地超越文本,发展学生阅读综合素养。

例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教师提出:“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里,体会母亲带有什么样的情感? ”生1:“母亲很珍惜这不多的钱,却让‘我’ 买书。”生2: “‘皱皱’这个词看出的母亲十分珍惜这些 钱。”生3:“‘龟裂’说明母亲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地工作,却满足了我的读书要求。”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情感:“一家人要吃、要穿,孩子要上学,母亲能不珍惜手中那点钱吗? 母亲为了满足孩子读书的强烈愿望, 却什么也没说。从母亲的‘掏’、‘数 ’的动作中体会到什么呢 ? ”生4:“从母亲对自己儿子的爱,我也体会到妈妈对我无私的爱。”生5:“文中除了‘我’与母亲的简单对话,母亲的掏钱、数钱动作,以及旁边阿姨阻止母亲给钱,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我体会到母亲十分支持‘我’买书、读书,母亲的动作、语言包含着深沉的母爱。”生6:“‘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从这段话看出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还给钱让‘我’买书,真是慈母情深啊! ”教师引领学生品悟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学生深切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 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唤起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情感体验,生成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三、侧重以读促悟,升华语言意境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立足于语文课程理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较具体地把握文本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本语言美的意境, 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 有效培养学生语感,感受文本语言文字魅力,真正获得阅读的独特体验。

例如,教学《草原》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草原秀美的景色、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及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接着,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草原美景,伴随画外音,学生沉浸在草原的美丽景色中: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像无边的绿毯,白色大花似的羊群一会上了那些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会儿又下了,蒙古族人民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接着,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在朗读与想象过程中,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草原自然风光是那么美, 那么让人陶醉。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情境、交流画面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读“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体会蒙古族风情及民族之间的团结。同时,对“依依话别”这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解读:“课文叙述蒙古兄弟到几十里外来迎接远方来的汉族客人,见了面都是紧紧地握着手,说的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在他们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该如何读好这一段话呢? 特别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呢? ”“这句诗与‘草原风光’‘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三部分又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从不同角度再一次对文本进行反复朗读、揣摩,明白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不同,朗读的感情就不同,感悟的意境也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通过朗读形式感悟文本语言的深刻内涵, 体验作者巧妙运用语言的技巧,以及语言文字的内涵美,激活了学生阅读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感经验。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篇5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

听了xxx小学黄老师的《新型玻璃》这一课,对我感触很深。个人认为做得较好的几个地方是:

1. 教案整个流程设计挺好,重难点清晰;

2. 能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3. 教师讲解详细;

4.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表扬性评价。

仍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1. 重难点不突出,未落实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学生在读一读重点的语句,体会它的好处时,说到有说明方法的句子时,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这说明方法,顺应让学生学习运用该说明方法。新老师容易犯按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走的毛病,未能随课堂情况更改思路。

2. 备课时要预设课堂。预设学生的情况、可能的回答,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落实到目标上。

3. 教师要利用发给学生的表格,让学生板书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应关注他们并给予充分时间完成板书。

4. 朗读效果不好,朗读方式太单调,注意多样化(领读、齐读、小组读等)。

5. 评价要合理,是发自内心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鼓励。

6. 缺少小组合作。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汲取黄老师的优点,锤炼教学技能,不断进步,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是充实的,充满活力的,学生学得快乐的。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2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紧紧扣住一个“新”字,以精炼的语言,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去创造更多的新型玻璃。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段落结构基本相同。我采用精讲第一自然段“夹丝网防盗玻璃”,先引导学生总结这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其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再出示“新型玻璃名称、特点、用途”的表格,让学生分小组对其他四种新型玻璃进行自主学习,边读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读课文——找出描写玻璃特点和用途的句子——归纳说明方法”等步骤学习后面的四个段落。

在学生对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再次创设情景,让学生以做广告的形式对每种新型玻璃进行一次创造性的复述。在小组合作时,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最后,请小组推荐最棒的推销员上台,给新型玻璃做广告。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中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说。通过这种形式,巧妙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表达出来,求得知识的丰满和思维的拓展。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表达、交流,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在拓展学习阶段,我启发学生打开想像的翅膀,开展“我是小小发明家”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想像,发挥创新的潜能。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还能设计出哪些更有创意的新型璃?”这时,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大家议论纷纷,设计出了许多种新型玻璃。我不得不赞叹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是大胆、新奇,他们就像破土而出的嫩芽,只要用心浇灌,每天都有新的惊喜带给你。

课文中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典型性和重要作用,所以我在适当的教学时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说明方法,并举其他的例子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是课文表达上的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去体会与感悟。如:文章开篇先从警铃骤然响起讲起,引人入胜地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可以自动报警,为下文介绍这种玻璃的用途埋下了伏笔。作者用“藕断丝连”来形容夹丝玻璃即使破碎,仍粘在一起的特点;说变色玻璃似“自动窗帘”;噪音像个“隐身人”等。

通过这课的教学让我充分意识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不过,有时是有意识的学习,有时是无意识的受到影响。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3

《新型玻璃》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将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这篇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做到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能提高其语文素质呢?我在设计时,主要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中内化语言,学习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其中有一幅“玻璃摩天大厦”图。一上课,学生就被眼前的玻璃大厦给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观察这栋大厦的外观特点,学生兴趣浓厚,语言表达富有个性。由此,教师导入新课,水到渠成,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做到了“课伊始,趣已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可课堂教学效果却没有预期的理想?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现就教学实施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教师缺乏教育机智,不善于调整教学

在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填入表格时,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我一时慌了手脚,对学生的问题缺乏有效性的点拨,造成“高耗低效”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教育机智,没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二)学情分析错误,造成课堂低效

在备课时,我认为学生通过预习,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理解并掌握,于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怎么学。课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没有深入了解,高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预习并不充分,否则,在填写表格这一环节时,就不会耗费长时间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将作为一个重点,使预习真正做到扎实、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鉴于此,教师在布置学生的预习时,可提出明确的预习任务,比如在预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完成以下几个要求:1、熟读课文,不懂的字词要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了解课文讲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3、收集课外介绍的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途。预习目标明确后,学生才能有争对性地学习,自学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已经知道要怎样来预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三)心情影响学情

上课结束后,一个同事对我说:“你怎么搞的,平时谈话风声的你怎么在课堂上一脸严肃?”“是啊,我这是怎么了?”我试问着自己。另一个同事说:“昨天你到我们班上课多好啊,笑容可亲切了,我们班学生都被你收服了,还嚷着让你再来上呢。”是的,我这是怎么了?我在心里再次问自己!

开学一个多月了,我接这个班级也有一个多月了。回想这一个多月来,除了开学第一天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我的笑容始终挂着,那种笑很甜,很美。直到今天,我对学生笑过几次?笑容还那么甜美吗?哦,那第一节课应该是我笑得最灿烂的,也是学生学得最开心的一堂课。学生在周记上表达了对我这个新班主任的接纳、认可,甚至还道出了希望成为我特别关注的对象……也许是因为新接班,对这个新的班级寄予了一个班主任新的希望、新的企盼,所以我以最佳的心态走进了这个大家庭。然而,随着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在我面前展露无疑,我渐渐收起了笑容,更多的是板着面孔的说教。在我的“苦口婆心”下,学生似乎收敛了一些。然而,我却发现课堂上听不到学生的个性话语言,看不到那曾熟悉的为某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我着急,我无奈。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一个板着面孔上课的老师怎么可能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怎么可能让思想放射出耀人的火花?怎么可能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说明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意思浅显易懂,是一篇容易掌握的说明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对于第一个教学重点的理解,我采用组织“新型玻璃产品发布会”的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合作探究。首先半扶半放学习“防盗玻璃”。

教师引领,总结学习方法:

1、读文,边读边思考;

2、划出重点句子;

3、找出关键词;

4、总结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并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接下来,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后四种新型玻璃。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利用“新型玻璃产品发布会”的形式,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从而突破了重难点,节省了学习时间。我在这一环节中由“扶”到“放”,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并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对于说明文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首次接触,可能不大容易接受。列数字举例子的方式读一读就可以理解,打比方、作比较等不太容易区分,采用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意会。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说明文,在以下几课的讲读中要相互结合、对比,让学生慢慢感悟。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5

1、课文简说。

《新型玻璃》是人教片仅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紧扣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新型玻璃。

2、教学目标。

a,正确,流利 ,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b,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 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c,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题组的课题)(教研专题)。

3、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说明方法。

5.教学措施与方法以及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研小专题以及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采运了以下教学方法。

(1)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课前,我首先深挖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了解现实生活中新型玻璃的广泛应用,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我自己也制作了相应的课件,比如: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练习的设计等,课件虽然简单,但针对性很强,每进行一个教学环节时,当展示出相应的课件时,学生便一目了然,通过课件学生很快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更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避免了没有章法的教学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而有序的进行。

(2)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在认识第一种新型玻璃时,我着重利用课前设计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的方式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用途,我又采用了“朗读“和”自述“的方式,朗读既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又借机检查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采用“自述”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充当新型玻璃的角色,以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从而感受到高科技产品在先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采用“自述”的目的之二就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才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目的之三就是让学生从小树立自我推荐的意识,从而使自己有用武之地。当进行到这个环节时,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自述的方式也不同,大部分同学语言诙谐幽默,自述的内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情丰富,动作大方,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出乎了老师得意料,可见孩子的潜能是深不可测的,只要教学方法恰当了,学生的潜能是毫无保留的被挖掘出来的。还有在学生“自述”的过程中,我以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表达和倾听,使说与听互动,讲与评结合,从而促使了学生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率有所提高,给课堂增添了色彩。

不过(当然)每讲完这样的课时,总会留下许多遗憾。比如:第一,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所以倒至自己怯场,紧张,一紧张,个人的思维首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自己的教学机智也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自身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不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更不能轻松自如的驾驭教材,驾驭学生,课堂上时不时的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教学思路不太清晰的现象,一句话很想一次就说的清楚、明白,但说了好几遍都没有说清楚的现象,板书时,手抖得厉害等现象,课下总使自己有一种尴尬而无耐的感觉。所以,在此,我要感谢学校有关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因为通过本次活动,至少找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学习了同行的教学优点,和教学经验。

第二.设计的教学内容,有一部分没有进行,下课时间就到了,这说明课前备课时,有些细节自己考虑不周密,比如:板书,完全可以制作成课件,学生交流完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以动画的形式,把板书一步一步展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大大节省了时间,在节省下来的时间里,还能搞点其他内容,比如,认时说明方法,感悟运用有关说明方法的好处: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的绮思妙想等,虽然现在不太强调完整的课堂教学,但是人和人的想法和看法都是不同的。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6

教后记这个月,师傅对我提出教学技能上的要求是:语速加快,提问精练。于是,十月份起,我尤为注意,在备课时,尽量把问题简单化。

《新型玻璃》这一课是精读课文,用时2课时。仔细备课,想出色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上课前也和师傅讨论改怎么样上该课。师傅点明该课的重点教学是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掌握,也特别指出:夹丝读jia第一声,容易念错。发现在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念错了。于是,我在正音之后,让同桌合作找出文中所有的多音字,有:粘zhan(第一声)贴、处chu(第三声)理、尽jin(第三声)管、调tiao(第二声)节等等。在字词解决后,便是自由朗读课文,接着是简单说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且完成作业本上的表格。第一课时也算顺利。

可是到了第二课时,便出现了教学错误。在开篇回顾课文、让学生简谈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便是玻璃播音员。教学时,特意强调朗读课文要有感情,能突出玻璃的特点,还让学生朗读得有声有色。和师傅讨论时,才知道说明文的朗读要求自然流利、准确清晰。

接着让学生做一回小小发明家,把自己想发明的玻璃介绍给大家,待同学们完成作业本上的小作文后,让他们上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这个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反映激烈、表演精彩,可是时间却不够。

于是,决定利用午课时间,举办一场“中国好玻璃”推销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积极,精湛的表演令我惊叹。可是,却有许多同学在介绍时,主要模仿推销广告,讲价格的实惠,却忽视了商品介绍的外观、规格、功能、使用发法等等,这个可能在我教学时未及时加以引导。

但是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同时看着他们满是微笑的脸旁,听着他们开怀爽朗的笑声,我知道他们是快乐的,而我也是!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7

《新型玻璃》这一课是属于说明类的文章。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我就让学生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四个段落,意在让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让学生当推销员、推销新型玻璃,促使他们在思考、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欣赏各种玻璃制品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让他们也来设计新型玻璃。

一、话题生活化,创设和谐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1、师生互动。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

2、生生互动。

对于时间的把握还待进一步的精心设计,由于对于时间把握不当,所以在处理后面的教学环节时明显的不透,显得过于仓促,没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在操作本节课时,我担心学生对课文讨论、理解不到位,因此在分析理解第一自然段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讲得太多了,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却搞得复杂化了,致使学生展示得不够精彩(时间不够)。其实,这本是一篇很容易理解的课文,完全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设计方案,实践也证明,老师上课时的担心是多余的。看来,老师在备课时多备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8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现阶段许多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只会

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话者,失去情境,失去感染力,失去兴趣,不愿表达交流,更不用说乐于表达交流和善于表达交流了。这是人们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不够,理解偏颇造成的。如:一方面,忽视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简单机械地理解为“听”和“说”的训练,只重口语交际的工具性,轻人文性。另一方面,忽视学科的整合和日常生活口语交际的指导,片面地认为口语交际只是口语交际课的任务,甚至认为是成人以后的事。有关专家认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途径很多,阅读教学是学生口语交际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且操作起来省时省力便捷可行,易于调控。

下面,笔者就阅读课《新型玻璃》一课的片段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的案例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二、教学

片段实录

内容:《新型玻璃》片段教学(义务教育五年制四年级第七册)

目的:创设情境,采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编演玻璃娃娃和顾客对话的课本剧;要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部分实录:

(在学生充分读通课文交流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师:同学们,为了迎接“3.15”消费者权益日,某大城市举办了一个新型玻璃大展销,玻璃家族的成员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赶到这儿,想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家庭去施展本领,为人民服务。于是,在展销会上,他们各显神通,说出自己的本领和特点,吸引前来参观购买的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呢!玻璃娃娃们一时想不出好主意,可急坏了!请你们给你自己最感兴趣的玻璃娃娃出出主意,帮他们介绍自己,好吗?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人编为一组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选派发言人。(共5组。)

(学生相互介绍,小组推选出一名最佳代表上台示范介绍。)

生:亲爱的顾客,你们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李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指名其他4组代表上台介绍,再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优秀学生的示范介绍带动后进生,评议时深入交流和指导介绍方法,有利于集体交流。同时,组与组之间的示范介绍是一种竞争,有益于组内的合作与交流。)

师:你们想的主意太棒了,玻璃娃娃们在展销会上大获成功。顾客们听了他们的介绍后,都对新型玻璃非常感兴趣,向玻璃娃娃提出了许多问题。玻璃娃娃为难了,你们好人做到底吧!根据顾客们可能提的问题,编演一出以玻璃娃娃与顾客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为情境的课本剧。

(小组长任导演,指名担当向往的角色:防盗玻璃娃娃、吸热玻璃娃娃、吃音玻璃娃娃、变色玻璃、夹丝玻璃及顾客们。分角色编排练习,上台表演。“吸热玻璃”剧组第一个出场,其他4组依次上台演出。评选出最佳主角、最佳配角。)

师:谢谢“吸热玻璃”剧组的演员给我们带来的表演。各位观众你们观看后说说谁演得最棒?

生1:我觉得顾客A演得特别很自然,像我妈妈平常去买东西时一样问这问那的,还讨价还价的,感觉很真实。

师:你的评价结合生活实际,真能干!

生2:我觉得顾客B都不说话,是不是对这种玻璃不感兴趣,还是演出不够认真、不够投入?

师:观察真细致,能够发现别人疏略的地方。

生3:“吸热玻璃”这个主角挺难演,说的话多,还要回答顾客的提问,她都说得那么完整,真不简单!

师: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好!

(其他4组表演和评选最佳主角、配角过程略)

(设计意图:要求演员感情投入,进入情境;观众注意观察比较、辨析、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交际中来,展示各自才能和特长。通过课堂这个小舞台提供锻炼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个性。)

师: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真精彩!下面,根据你家的环境,说说你家最需要哪种新型玻璃?为什么?

生1:我家的客厅朝西南,夏天时特别热,开空调很浪费电。我想我家要是装上“吸热玻璃”就好了。

师:你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生2:我家在街道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特别吵。寒假里,乡下来的姥姥难得来了,住了一天就嚷着回去,说在我们这里整天闹哄哄,吵得整夜睡不着。如果装上“吃音玻璃”的话,下回姥姥来了可以多住些天了。

师:你是个有体贴长辈的好孩子!你姥姥知道了会更疼你的!

生3:有一次,我一家人都外出不在家,结果家里被偷了。如果买了“防盗玻璃”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师:你会替大人分忧,真了不起!

(学生纷纷举手,呼之欲出,畅所欲言。他们热情洋溢,各个争着说,抢着说。)

师:同学们,你们回家再向爸爸妈妈介绍介绍各种新型玻璃,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好吗?

三、案例反思

这是一堂阅读课中的口语交际片段,构思精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这个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话题生活化,创设立体和谐的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不同于写作,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交际的话题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笔者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如“3.15”消费者权益日的新型玻璃展销会上帮助玻璃娃娃介绍自己;优秀学生声情并茂的示范介绍;玻璃娃娃与顾客之间的可能对话等情境,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进入“玻璃娃娃”的角色。后来,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课本剧表演的立体和谐的交际情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参与,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交际场景来展开。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具体说来有:小组轮流介绍,共同编演讨论课本剧等组内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还有在说说自己家最需要什么新型玻璃则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为了集体的荣誉,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将对自己以及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都希望大家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努力赢得比赛胜利。这样的设计基本上照顾了全体学生,又尽量让优秀生脱颖而出,使得后进生“能跟得上”、优秀生“能吃得饱”。然而,热闹激烈的背后却出现了后进生被忽略,而优秀生“曲高和寡”的情况。课后了解原因,后进生普遍认为自己插不上嘴、帮不上忙,怎么比结果反正也是输,优秀生说了算,不如放弃。从而暗暗滋生压抑、自卑的不良情绪;而有的优秀生则认为他们拖后腿。笔者反思着:课堂上到底要不要设计类似比赛或比赛的竞争活动呢?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如:“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各种新型玻璃,再探讨家里最需要哪种新型玻璃”的问题设计,建议学生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讲给家长听,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回到课堂上交流。这就拓展了课堂,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三) 评价规范化,提高轻松独特的交流能力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目的在于反馈情况,推动语言表达的发展。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形容,更不能用“1、2、3、4”来数字化。评价时,特别注意小孩子有爱挑毛病的特点,设计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别人。所以不管是模糊评价还是积极评价,也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如:鼓掌法、激励法——如果同学的发言中有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请为他鼓掌和鼓励;哪怕讲得不好或不发言敢举手,教师也要带头鼓掌并告诉他:你敢站起来就是进步、你讲得比以前好多了、你在努力进步呢!师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发言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正面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在交流中,才会轻松地交流,才会表达各自独特的意见、感受、体验,从而才有可能出现个性化的语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9

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新型玻璃》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点出这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后写特点,再讲用途。

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教学:

① 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我在这节课想重点介绍的所有问题。接着,再读课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生字词,将课文读流利。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此环节激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质疑。

② 教师出示“新型玻璃名称、特点、用途”的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读课文,边读边展开讨论,在书上划下相关词句。引导学生用“读课文——找出描写第一种玻璃特点和用途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

③请学生逐段读课文,读一段说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小组合作填好表格后再请学生上台填表。整体概括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

④ 布置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选择某种新型玻璃用自己的话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师生评议。设计小小发明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认识到,要想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必须做到:

1、话题生活化,创设和谐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

2、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⑴ 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

⑵ 生生互动。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具体说来有: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但是在处理时只是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所以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只是流于形式。同时,我也认识到,当课堂时间变为35分钟时,对于时间的把握还待进一步的精心设计,由于对于时间把握不当,所以在处理后面的教学环节时明显的不透,显得过于仓促。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0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下面仅以《新型玻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片段为例加以说明。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伙伴团体4人小组,以伙伴团体为基本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课题后安排初读课文的教学环节:

1.默读课文,独立划出新型玻璃的名称;

2.每一小组检查员检查每个组员是不是都划对了。

两分钟后,小组的报告员代表各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每位学生都担任一种角色。以四人组为例,他们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的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伙伴,纠正在个体学习时出现的不足,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这一过程同时也培养了检查员的分辨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组织才能的一个起点。在四人小组中,角色的位置采用轮换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

教师在检查通读课文的情况时,这样设计:

1.学生分组自由朗读课文,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读书竞赛;

2.请四个小组各推选一名成员参加比赛,组内其他成员一面给予精神支持,一面认真倾听,帮助其纠正朗读中出现的差错,使之有所提高;

3.指定一个小组齐读一个自然段;

4.所有的小组齐读最后自然段。

各合作学习小组中所有成员进行认真准备,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有的说:“你一定能读好,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有的说:“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地表现吧!”有的说:“我们组必胜!”竞赛时,学生们兴趣盎然。

【评析】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所有成员都能做到“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尽所能”。教师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几个小组集体。此间尽管有学生的个体活动,但都是代表小组。教师不进行个别评价,只评价团体成绩,用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样,小组中个别成员的活动自然会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关注。为了提高集体的竞争能力,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个人责任感得到了增强,而集体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和互助。小组的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所形成和培养的团队精神,是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重要的素养之一,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在教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电脑显示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和步骤:

1.读课文;

2.划出介绍新型玻璃特点和作用的句子;

3.从中划出概括内容的词语;

4.如果你们就是住产玻璃的厂家,请你们向用户介绍一下新型玻璃除了在建筑上的作用还有哪些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运用这一学法自学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各合作学习小组在主持人的协调下,有序地开展学习。主持人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再让大家独立划句子、核对,接着找出概括内容的.词语,最后重点思考讨论新型玻璃的其他作用。各组成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新型玻璃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上的坦克、战斗机、舰艇、装甲车、钢盔和瞭望哨,也可以广泛应用于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新型玻璃还可以用在眼镜、头盔、交通岗亭、花房、蔬菜生产基地……当本组报告员的发言得到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时,喜悦和自豪使该组同学拥抱在了一起。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减少了繁琐的提问,增大了训练频率,激活了参与热情。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了概括能力;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在小组质疑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综合大家意见,作出完整的结论。学生感到了合作的力量,觉得自己和小组不可分割。让学生充当假想角色(“如果你们就是生产玻璃的厂家,请你们向用户介绍一下新型玻璃除了在建筑上的作用还有哪些作用”)时,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思考出现了困难,这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大胆想象,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群体创新意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常将全部教学时间用在全班教学上,小组合作学习则把时间多用于小组学习上,全班教学时间尽量减少,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过程。学生既养成“自我主体”的学习态度,又学会主动争取教师、合作伙伴的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上,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适用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确定和分解一定数量的、基本等值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主要是参与学生讨论,观察小组学生的互动情况,适时而恰当地协调学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及时而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和合作的情况。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1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学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呢?在《新型玻璃》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问大家:“你们在电视中看到过广告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看过。”我接着问:“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脑白金,年轻态。”有的说:“晶晶亮,透心凉──雪碧。”有的说:“脑轻松──轻松一点,读书考试胜人一筹。”……然后我又问:“你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广告人呢?”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最后,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广告公司”,由组长担任“广告公司”的“老板”,同时提出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遇到疑难,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了解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然后讨论写广告语。

3、广告语要写得简洁、明白。

同学们在“老板”的带领下,开始认真学习、讨论、拟写广告词。

二、举行“广告发布会”

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语。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语。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语:

“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夹丝玻璃,安全可靠。”“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冬暖夏凉,吸热玻璃。”“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三、创办“加工设计公司”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又推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调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进行“自我建构”,把新知识组织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已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你觉得这些玻璃有没有什么不足呢?能否把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优点,加工成另一种更实用、更受人们欢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吸热玻璃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应该再重新设计,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设计进去,做到既能调节室内温度,又能消除噪音。”有的说:“夹丝网防盗玻璃虽然可以防盗,但如果又能有变色玻璃的功能,自动调节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那么,它一定更会受银行老板、珠宝商的喜爱。因为,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会感到舒服,同时,一些珠宝的色彩一定会更迷人。”第二个环节:由最后一段“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想像,发挥创新的潜能。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更新的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这时,学生的创造欲望又被激发出来了,通过相互讨论,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新型玻璃,有音乐玻璃、防火玻璃、谈心玻璃(由电脑控制)、净化空气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们没有感觉任务威胁,却时时迎接挑战。这样的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改革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把传授知识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科学创新的规律和科学创新的方法。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2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讲述了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文章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俗话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读课文后,孩子们对这些高科技产品十分感兴趣。在设计表格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后,我将课堂中教师讲授这一环节改成学生当推销员推销玻璃的环节。孩子们一听,马上炸开了锅,从没想到过,学习课文竟和推销员扯上了关系。我趁热打铁,提出了要求:熟读课文,对产品有个详细地了解,然后做一名出色的推销员,将它推荐给你的顾客们。

于是,教室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特色介绍出了这些玻璃。望着他们那自我陶醉的神情,听着他们那流畅的口语表达,我的喜悦油然而生。更让我惊讶的是一位同学竟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要发明的新型玻璃,想法又新奇又实用。同学们都被他深深地吸引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更有兴趣了。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求知的动力。倘若每篇课文都如此有趣,那么学生将会像磁石一样深深的吸附于文本,陶醉其中。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3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是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分明的文章,学生极易理解。我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以培训为主线,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后又告之学生要推销产品,为学生创设立体和谐的交际空间,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进入了“推销员”的角色,跃跃欲试者大有人在。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

这时,我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兴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我也就在教学中的疑问提出我的看法:

一、表扬越多越好吗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伴随着“你真棒”“棒极了”的夸奖声,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不错”“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而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不使人不想:表扬越多越好吗?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

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有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

三、小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有时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这使我感到困惑:如何处理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大班额怎么组织合作学习?讨论出现分歧怎么办?意见高度统一是不是好事?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不可否认,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新鲜血液,使教学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型玻璃》这一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2.读完一遍课文的同学请默读第二遍,把新型玻璃的名字划下来,并读一读,记住它们的名字。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理解段落中不理解的词语。

①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指名读第二段,齐读第二段。

②第一、二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这一课中说的是什么?指玻璃碎片里面的夹丝。玻璃碎了,夹丝把它连在一起。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③划出这两段中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请同学齐读这两句话。

④指名读第三段,齐读第三段。

指名读第四段,齐读第四段。

第三、四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⑤指名读第五段,理解“分贝”是什么意思。

划出这两段中的关联词语:“尽管??还是??”、“如果??就??” 。请同学齐读这两句话。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课件展示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3. 课件出示:课文中有关说明方法的句子

学生自己读句子,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4. 课件出示:“新型玻璃的自述”

“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5.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

6.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按着顺序来,先请“夹丝网防盗玻璃”来说。

7. 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

学生齐读一遍.

四、拓展延伸

放飞想象: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

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

板书设计:

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防盗

变色玻璃 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 “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不断探索

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学生初次接触说明文,这种体裁有点陌生,所以还需要继续学习。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15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我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如“3.15”消费者权益日,同学们在展销会上帮助玻璃娃娃介绍自己;优秀学生声情并茂的示范介绍;玻璃娃娃与顾客之间的可能对话等情境,很快就启迪了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进入“玻璃娃娃”的角色。举行“广告发布会”。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语。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语。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语:“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夹丝玻璃,安全可靠。”“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冬暖夏凉,吸热玻璃。”“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新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 篇6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一、异质互补,分组合作

实施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策略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前提。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首先,教师要适时调整分组策略。地理教师由于任教的班级多,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而新组建的班级。在开学伊始,一般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因此,这时的分组可采取前后桌四人组合。并选出组长的形式进行。组成这样的小组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交流、倾听、解释、思考,在分享、协商、碰撞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们都能接受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但这种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因此在运用4—5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灵活采取多种分组形式。

同桌式: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不同的页面中,寻找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翻到不同的页面。进行对照,可以减少页面的翻动。

并列式: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间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

辩论式: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人文地理部分的掌握,教材也相应增加了篇幅,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掌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分组,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精心设计,互动合作

正确实施讨论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是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学环境最为宽松自由、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三、及时评价,调控合作

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

四、强化意识,有效合作

有效实施学生的主体意识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在家里处在“小皇帝”的地位,娇生惯养、我行我素、我优越感强,缺少合作意识,往往“合”而不“作”。师要善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和彼此鼓励支持,学会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提高。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会倾听,不善讨论,“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积极的鼓励者,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篇7

1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 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还很不够。学生学习上思维欠活跃, 课堂提问少, 提问的思路狭窄, 而且学生的答问重复也多。教师教法呆板, 常以一种教学模式去套教材, 很少举一反三。教师过于受教学参考书的束缚, 考试答案极其死板, 动辄对学生的灵活答法扣分。再就是课堂很少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民主气氛, 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反而批评为出风头。

另外, 教师上课要以“导”为主, 但真正做到以“导”为主的课还不是太多, 相反, 以“牵”为主的串讲、串问课仍屡见不鲜, 如总是喜欢按课前设计的“板书提纲”来“牵”, 搞变相的灌输。教师围绕那个“提纲”设计了一串问题, 然后一一地问, 学生则一一地答, 通过学生的嘴巴, 把“提纲”中的字眼一一地说出来。学生说不出, 教师便翻来覆去地“启发”。问完了, 说完了, “提纲”板书完了, 教学任务也就完了。

2 开展创新性阅读的措施

2.1 运用创新型阅读的教学模式

创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其主要步骤是初读感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 其具体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 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增强学习效果。如在《狼和小羊》一课总结处,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环节:请两位同学上台, 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 表演出整篇课文的内容, 最后在狼扑向小羊的一瞬间, 小羊应该怎样做才能幸免于难, 请学生任意发挥想象, 在可能实现的基础上尽情表演, 这样, 既可以使学生总结出对狼这样的坏人不能光讲道理, 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反抗, 才能获胜的道理, 受到思想教育, 同时既融语言内化、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炉, 使学生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2 运用助读型主体内化的教学模式

有经验的老师说:善教者往往是围着“孩子”转, 不善教者则往往是围着“教案”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 务必由重串讲串问、重知识结论的授受型灌输给予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助读型主体内化的教学模式,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方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位老师教《早春》这首诗, 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的?不少学生感到困惑:应当是离小草越近看得越清楚, 怎么会“草色遥看近却无”呢?有个学生却能联系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我觉得这跟看报纸上的照片是一样的。从远处看, 照片上的图像很清楚, 可近看就不同了, 只是一片密密麻麻、有疏有密的小黑点儿。‘草色遥看近却无’我想也应当是这么个道理。”你看, 学生对这句诗的感悟不是颇有创意吗?

2.3 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鼓励质疑, 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 是创新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 我们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质疑并注重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发问, 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 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 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初读课文前, 可用“直入式”。开课后, 直接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这时的质疑特别要注意关照差生, 鼓励中等生, 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细读中, 运用“诱导式”, 如教学《赤壁之战》, 在学生弄清了曹操和东吴的兵力对比后, 问学生“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打败曹军的?”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 自己去寻求答案, 兴趣浓、效果好。精读后, 可用“询问式”, 如“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老师有哪些地方没讲清楚, 请你告诉我。”以此让学生回顾教学的过程, 进行信息反馈, 进行学习的再创新, 促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教师还要善于启发激疑,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 当第二次比赛, 田忌战胜齐威王之后, 是否可以提问学生:如果齐威王改变策略可以取胜吗?齐威王以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输一场, 再以上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 以中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 可胜两场。当学生想出以上对策后, 教师还可启发学生, 按以上对策, 齐威王战胜田忌, 需要一个什么条件? (即必须田忌先出马) 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既引向广阔又引向深入。

在启发学生质疑过程中, 教师要归纳释疑, 让学生提出见解。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珍视个性化阅读感受。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教学《守株待兔》时, 有学生提出:“猎人用陷阱去获取猎物不也是守株待兔吗?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样的质疑不拘泥于现成结论, 敢于反向思维, 大胆探索, 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观点。

2.4 重组文章结构的训练

重组文章结构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例如《凡卡》一课是直叙、插叙交叉进行的。可以启发学生按两条线重新安排结构, 一是选出书信内容, 二是理出插叙的几件事, 重新组织, 使学生重新探索文章结构特点, 加深理解, 使思维条理化。有的课文还可变倒叙为直叙, 或变直叙为倒叙;或改变开头、结尾;还可以改变构段的逻辑结构, 如总分变分总, 因果变果因, 连续变递进等。这样的语言训练, 实际上也是作文指导和思维训练,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作文能力。

2.5 运用改写或补写

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篇8

文章结构简单, 段式结构相似, 多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一句话、一种现象或是一个事例引出一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承载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热爱科学的教学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玻璃都非常熟悉, 同时, 他们对于学习科普类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易于感知5种新型玻璃的作用, 但难于了解这几种玻璃“新”的特点, 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结合关键文字及生活实际, 拓展相关资料, 了解每一种玻璃的特点, 同时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极”、“即使……仍然”等关键词语,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胆想象及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画面等方法, 体会新型玻璃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 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想象, 了解新型玻璃的作用。

难点:结合重点词语及相关画面,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 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课是科普类文章, 我坚持以兴趣为导向, 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科学知识本身, 更展开与文本自主对话的过程。

(一) 再现回顾, 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再现词语

窗帘 噪音 烟尘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急促 创造

调节 阻挡 () 玻璃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窗帘”的读音、“噪”的形近字对比、“尘”和“恙”的书写、“急促”、“创造”、“调节”和“阻挡”的词语搭配等方式, 从多方面再现词语, 并由“玻璃”一词, 引入本文的学习。

2. 导入新课, 了解兴趣

(1) 回顾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再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课文内容 (随机板书5种玻璃名称) 。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玻璃。

(二) 导学学法

根据课前调查学生对新型玻璃的喜好, 引导以“夹丝网防盗玻璃”为例导学学法。

1. 自由朗读1、2自然段, 说说对这种玻璃的了解多媒体出示: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 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 与自动报警器相连。罪犯划破玻璃, 碰到金属丝网, 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银行、珠宝店以及存放重要图纸或文件的建筑物都可以采用。

预计学生能感知其报警的特点, 易忽视从“极细的金属丝网”中品味其报警的原理, 难于从用途广的方面体会其作用。

(1) 抓住重点词语“极细”感受特殊。

·换词体会“极”, 读中了解“极细”。

·选择意思理解“极”, 读中感受“细到了极点”。

(1) 顶端, 最高点; (2) 地球的南北两端; (3) 最, 达到顶点; (4) 竭尽。

(2) 结合动词, 说说这种玻璃是怎样报警的 (特点) 。

接通、相连、划破、碰到、响起来

(3) 通过“可以……可以……”感受其用途广泛, 了解其作用是“防盗” (板书) 。

(4) 读中体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有趣。

2. 选定角色, 练习介绍

多媒体出示:

我是一位推销员;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设计师……

3. 小结, 回顾学法

抓住重点词语, 了解特点, 并结合相关的语句体会“作用”。

(三) 自读感悟, 合作探究

依自学提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了解学情, 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

1.默读3~5自然段, 画出能说明每种玻璃特点和作用的词句, 读一读。

2.以组为单位, 选择其中最喜欢或认为最有趣的一种玻璃, 试着填写自学表格, 并练习介绍。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注意点拨圈画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 品读课文, 思辨交流

1. 以组为单位, 推荐汇报, 组间交流

根据学生的介绍顺序, 引导学生了解其余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关注学生运用学法的情况, 落实朗读及口语表达的训练。

夹丝玻璃

预计学生能圈画出“坚硬”、“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等重点词语, 了解其特点是坚硬、不易破裂, 也能结合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但易忽视“猛击”、“仍”、“即使……仍然”等词语的作用。

多媒体出示:

它非常坚硬, 受到猛击仍会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 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 不会伤人。

(1) 自由阅读, 说说它的特点。

(2) 想象“猛击”的动作, 读出力量强。

(3) 联系实际对比“藕断丝连”, 读出不易碎裂的特点。

(4) 对比语句, 读出新奇有趣。

(5) 结合书上图片和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

夹丝玻璃 () 可以采用, () 可以采用, () 可以采用, () 也可以采用。

变色玻璃

预计学生易于结合文本语句了解, 但难于归纳出特点和作用。

(1) 角色转换, 介绍变色玻璃。 (板书:变色调节光线) 。

(2) 结合内容填空。

多媒体出示:

“变色玻璃”顾名思义具有能够 () 的特点, 我可以从文中读到, 这样, 就可以有着 () 的作用了, 所以又叫“”。

吸热玻璃

预计学生能够结合“阻挡阳光”和“把冷空气挡在室外”的语句了解其特点, 易于结合夏天和冬天的室内变化了解其作用, 难于对二者进行联系。

(1) 对比两个“挡”的对象, 了解特点——“隔热防寒”。

(2) 想象情景, 体会作用——“冬暖夏凉”。

(3) 人称转换“它”—“我”, 分角色体验朗读。

吃音玻璃

预计学生会结合“消除噪音的能手”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但难于区分, 更难于体会噪音是难以对付的“隐身人”。

(1) 结合实际说说被噪音干扰的感受。

(2) 结合资料, 体会噪音的危害。

多媒体出示:

噪音给人类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它可以损害听力、损害视力、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还能影响人的睡眠, 造成疲倦。科学证实, 噪音超过70分贝是对人体有害的。

(3) 阅读中了解是怎样消除噪音的。

(4) 出示图片, 计算中了解特点——“隔音”。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计算的方法了解吃音玻璃能够大大减少噪音, 体会数字的说明方法, 从而体会其“隔音”的特点。

(5) 朗读课文, 感受其重要的作用。

2. 结合课文及相关资料, 体会新型玻璃的作用广泛

多媒体出示:

新型玻璃可以 () , 可以 () , 可以 () , 还可以 () 。

设计意图:此句式一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二是练习课文中的句式, 三是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延续学生对新型玻璃的浓厚兴趣。

3. 整体回归, 感受科学的魅力

(1) 朗读课文, 感受科学的魅力。

(2) 修改和完善表格。

4. 了解构造特点

(1) 学生自由交流介绍每种新型玻璃的制作方法有何异同。

(2) 教师点拨:夹丝玻璃与变色玻璃写法相同:名称—特点—作用;其余3种玻璃有类似之处:开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故事、一个句子、一种现象来引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 讨论:哪种写法更容易激发你的读书兴趣。

(4) 从夹丝玻璃和变色玻璃中任选一种, 写一写生活中需要这种玻璃的情况。 (随机展示)

(五) 萌发设想, 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 你会设计什么玻璃?又会有怎样的作用呢?试着把表格的剩下一行填写完整, 可以相互交流、帮助。 (随机展示)

全文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我相信你们也被科学深深吸引着, 我更相信明天你们会用双手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作业:

(1) 朗读课文, 把表格修改完整。

(2) 展开想象, 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仿照课文中对任意一种玻璃的写法, 记录下你的科学发明。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时, 我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调动, 把对这些新型玻璃的“新奇、有趣、好奇之心”作为本课的情感基调, 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其积极性, 使学生们真正“活”起来。

1. 借平台资源, 体现“学”的主体

教学以自学表格展开, 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平台上的相关资源,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这是学生自主的体现, 这个看似简单的学习过程, 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兴趣, 是小组合作的体现, 是“议”的过程。这个“议”不仅是选择, 而更多的是填写表格, 找到特点和作用, 是学生思维的碰撞, 需要进行合作交流。

2. 以平台为载体, 引导习得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以平台为载体, 以自学表格汇报的形式为主, 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用好平台、用好文本, 并从平台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3. 以平台为支撑, 延伸读好书

上一篇:立体下一篇:建筑给排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