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学模式

2024-12-02

创新型教学模式(共12篇)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1

笔者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从中得出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感悟,我现结合自身体验,对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个人观点与意见的阐述。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索和体验,所以,我们要以此理念为指导,积极对传统让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如重视学生的主体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自主创造、自主发现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节时,在教授“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点,而是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探究活动:(1)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以后,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2)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从中可以发现什么?直径呢?(3)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然后进行表达交流。这样,我通过设计让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环节,将学习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经历和探索,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这一知识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于本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二、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法,实现全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的确,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忽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这些差异而采取一锅煮的教学方法,那么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学生吃太饱,部分学生吃不了。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进行授课时,应该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全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我就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层,然后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如C层次学生(学困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B层次学生(中等生),要在达到C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A层次学生(优秀生),要在B层次目标的基础上,经历测量过程,从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如此将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全班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数学学习能力,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

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无时无刻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进有趣好玩的游戏,可以使枯燥死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比如,在学习《负数》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和玩一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你们立刻说出这句话的相反意思,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要接受惩罚哦。”一听要玩游戏,学生立刻来了兴致,个个都全神贯注,跃跃欲试。“班里转来了6名学生”,“班里转走了6名学生”,“张阿姨这个月做生意盈利1500元”,“张阿姨这个月做生意亏损1500元”,“今天的温度是零上15度”,“今天的温度是零下15度”……学生和老师你一句、我一句,配合得十分默契,学生个个都显得精神振奋。我继续说道:“如果转来6名学生记作+6,那么转走6名学生可以记作-6;做生意盈利1500元记作+1500,那么亏损1500元就可以记作-1500;温度是零上15度记作+15℃,那么零下15度就记作-15℃……同学们,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数字前面的‘-’叫什么呢?它的意义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我通过将游戏引进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传统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乐于上数学,以此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思维能力受到限制,数学教学效果也难尽如人意。因此,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师目前应重点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体探究,分层教学,游戏

参考文献

[1]孟祥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探究.延边大学,2010-04-01.

[2]储东亮.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究.华东师范大学,2012-05-01.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2

龙村镇塘湖小学林茂成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且还应该是创造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就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进而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已成为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为此,我们应倡导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创新型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型学习的能力。

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型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型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阅读教学,又应该如何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我就语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永远的歌声》一文,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五大步骤:

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和爱好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创新思维的营养。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创设各种适合教学课堂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渗 1

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才能激发气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经典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欣赏动听的歌声同时,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并同时播放一些有关于教师节学生送花给老师的图片。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学生进一步阅读新课文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就及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这首歌是唱给谁的?你喜欢这首歌吗?想不想看看课文中又是唱给谁的呢?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现代教学理念提出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办法,但我个人认为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该说的时候,想说就说,各抒已见,从而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用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持“阅读为本”的原则。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要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质疑是创新行为的举措。质疑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阅读教学中,教者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只有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永远的歌声》一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来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这样,学生

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三、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汇报,别的小组可以提出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达到交流的目的,小组筛选后,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决,重要的、难点的地方,经过学习认真筛选,提出重点,让全班同学讨论。

由于《永远的歌声》是一篇比较通俗易懂的阅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比较容易的,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出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合作讨论,很快就能理解。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句子的意思理解还不够到位,就应该由老师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师则起到点拨导思的作用。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如:文章为什么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哭了?这些问题,都要老师起到一个点拨和导思的作用。

四、归纳释疑,提出见解。

作为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外,还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谈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创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改进学习方法,以便下一课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在教学《永远的歌声》一课时,我就通过让学生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和体会等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谈自己不同的见解、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练习,拓展创新。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得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

学习目的不仅仅是“求懂”,更重要的是求发展。创新就是最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在教学《永远的歌声》这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1)摘抄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和好词好句。(2)根据课文的学习,写一篇文章来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化学;创新型;教学模式

当今时代的教育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要综合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积极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一、构建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课堂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校要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下构建新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拿瓶矿泉水(没喝新买)现场喝一口验证矿泉水是可以喝的,然后把事先设计好的变色试剂偷偷弄瓶盖面,接着在学生面前拧紧瓶盖,上下震荡发现水变色,通过“魔术”式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发挥思考能力。老师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下,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转化各物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结构记忆深刻,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提高思考能力。

二、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模式的探讨

1.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实验是必要的,初中化学的实验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求学生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要求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实验的结果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做出大胆的猜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思考中才能取得进步。

3.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学生之间分成小组讨论,提出活动的具体方案,根据要求设计方案,通过合作式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学习的意识。

三、初中化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1.教师是课堂当中的关键人物。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要与时俱进,思想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老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讲学,老师要更加深入地领悟知识并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技巧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供给初中学生方便学习,提供实验仪器设备、图书馆以及多媒体设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或者多媒体技术来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这一问题时,如果只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通过实验的方式,利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肥皂,首先在一个球形干燥管中装上碱石灰干燥剂,而且在导管口蘸一些肥皂水,并且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把肥皂泡吹大,轻轻摆动导管使得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就是肥皂泡快速上升,这就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这一问

题。利用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创设情境教学。老师要利用在实验中的一些生动鲜活的例子,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探究兴趣。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老师就要介绍多种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精于设计,并且在巧妙的结合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

4.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老师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积极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胆地想象和提问,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才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真谛。比如,在锌、铁、铝、镁这四种金属中,选择其中两种金属组成混合物12g,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问一定含有金属的混合物是什么。在这道题目中,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各金属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关系式,并且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才可以得出答案。这是在平时的课堂中只是听讲不思考所得不到的学习经验。

总之,随着科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探究性、实验性、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王勇.浅论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0(55).

作者简介:施洪林,男,1967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Shi Honglin

Abstract:Today,in the teaching of new request,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s urgently needed. In response to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sent curriculum requirements,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strive to build a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improve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requests the teacher to set up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to develop innovative chemical new education pattern.

Key words:Chemistry;innovative;teaching mode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4

2006年11月20日, 温家宝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座谈会上强调指出, 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这表明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和企业的合作, 正是贯彻落实这些要求的重要举措, 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对大学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层次都有了更高要求。但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制约, 长期以来, 我国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基本上呈封闭状态, 典型表现为高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缺乏实质性联系, 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 优势未能互补,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高校如果继续固守校园围墙内部的人才培养理念, 则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主动走出去, 把“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进行有效的外延拓展, 赋予时代内涵, 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高校与各类企业的联系, 而且形成的集约优势能够加速人才的成长,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意义深远。

2.创新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2.1共签协议, 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

高校和合作企业签订大学生培养协议, 建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完善“三大”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和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让学生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实施“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2共享资源, 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拥有教育资源和学科资源优势, 而企业拥有生产和研发资源优势。改革高校现有课程设置, 构建“基础实验—模块化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 使实验教学从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向开放性推进。建立“课内实验—实习实训—课外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坚持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训相结合。

2.3科教结合, 优化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

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任大学生导师, 参与高校本科生实验教学, 共同指导和设计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 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讲义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结合目前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 增加创新型和应用型实验项目的数量,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达到学科发展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

2.4加强监控,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与合作企业的兼职导师组成实验教学督导组, 共同对实验课的内容与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进行检查与指导, 学生网上评价实验课的质量和实习实训效果, 并提供改进建议。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 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 评价集中在基础实验上, 促使学生重视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都能得到较大提高。

2.5改革管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科研资源的限制及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 使得高校本科生参与教师项目的机会非常有限, 而企业在产品研发、品质检测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需求, 以科研合作为纽带, 通过“高校企业”的合作培养模式, 实施开放式、多功能的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新体制, 创造开放、创新的实验条件, 建立基地科研实训项目资助模式和实验教学中心支持模式, 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创新性实验设计项目, 树立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增强实验设计和实验动手能力, 增强实习实训效果。

总之, 通过建立创新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可有效发挥高校和企业的自身优势,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实践教学是工科高校学生的重要培养环节。本文对高校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创新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性,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俊英, 周永斌, 刘迪, 等.园林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 2011, 29 (4) :31-33.

[2]周瑜, 田会峰.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4, 1:53-54.

[3]谢冽.浅析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建构[J].职教论坛, 2010, 11:9-10, 13.

[4]竺柏康, 石一民.地方高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的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6:136-138.

新型教师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 篇5

郭金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教师?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教师创新意识的确立,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涉及到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等诸多方面——究竟是培养只会按指令行事的驯服而灵巧的工具,还是培养有独立人格、有鲜明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要求学生“养成记诵很广的‘活书橱’”“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还是养成具有一种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的能力”?

创新型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爱,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是儿童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量。过去,我们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变人,而今我们更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影响人。前者强调“灌输”,后者强调养成,主张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其实,这种教育就是将教育史上的两种主张融合起来,既主张“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又主张“教育是从外部进行塑造工作”。

爱的教育是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教师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使儿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价值。在爱的阳光下,消除一切烦恼、困惑、胆怯、浮躁,引发出内心深处的天真无邪的本性,从而诱发出创造的潜能。

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现在学校里的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例如发言必先举手,老师同意方能开口;发言必站立,老师不发话,不得坐下;不许在老师讲话时插话,否则会视为大不敬;坐,则要昂首挺胸,双手放膝,两眼平视,等等。如此之多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儿童训练成“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束缚儿童的思维,窒息儿童的创新精神。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发言众口一辞,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编造假话,哄骗家长和老师,使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担心。我们提倡“重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是他们的探索、求异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以此影响学生,还表现在对教学的艺术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块教学;创新教学

本文通过对模块教学内容的设置、授课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对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开展现状分析

在对高中体育课程研究时发现,很多必修的模块项目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达不到课时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被文化课占用;二是教学内容太过枯燥。而选修模块的开展状况也不容乐观。一些新兴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展。

2.授课模式现状分析

学校的授课模式主要有四种:全校选项、年级大班选项、年级选项、班内选项排课制。大部分都选择的是年级和年级大班选项排课制授课模式,之所以没有全校选项排课制,主要是因为场地小、体育器材不全等方面的影响。

二、对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1.体育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体育教学史上,提出了很多教学模式,但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完善教学。只要是能让学校的体育开展比之前好,就是好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采用“复合式教学模式”。体育课课时少、时间短,但是课外的时间却很多,我们可以将其进行结合,进行体育运动的开展。此外,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比在体育课上达到的效果更好一些。课堂内外活动的结合,可以有效开展体育工作。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2.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采取的是“放羊式”教育,往往上课的时候集合一下,就各自开始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体育课仅仅是变成了玩的时间。后来的体育课进行改革成为标准式的课堂模式,开始进行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后来,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教学,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在发展为“模块教学”,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除去一些局限性,总的方面还是好的。

主要针对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够给予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巩科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教育不断投入, 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1 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模式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 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各大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规模增长较快, 导致了教学资源相对而言较为紧缺。虽然各大高校都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基础建设, 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相对于在校生的规模, 还是显得设施不足, 尤其软设施, 如:优秀的教师资源。

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下, 对教学质量同样提出了挑战。在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 班级人数规模都比较小, 教师有足够的精力给予全体学生进行尽心指导, 但是在新形势下, 班级规模比较大, 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 这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1.2 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大学教育有别于中学教育, 大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比直接接收知识更重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 新知识不断涌现, 人才市场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实施创新性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也是教学改革迫切的要求。

1.3 新型教学技术的出现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当前, 国内高校都配有大量的计算机, 并建立了校园网, 用网络将分布在校内各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学生可以在任意地方联上校园网。基于数字校园网的网络教学模式逐渐为我们所熟悉, 它不仅有新的教育理论作为基础, 也有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持, 同时它为了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网络教学模式特点

网络教学模式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成为信息收集、加工的主体。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教学, 学生将会面对网络提供的最新动态、丰富的、图文并茂的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专业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也得以加强, 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网络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2.1教学资源丰富及时空的无限性

实施网络教学时, 教学资源可以不仅来源于本校已有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课件, 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获取分布在互联网上世界各地著名高校开放的教学资源。师生不受时空限制, 通过联网的教室、图书馆、社会甚至在家中即可迅速地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 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 向最好的专家请教。

2.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网络教学注重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学习, 因此它为学生创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主的查找课程计划, 查询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同教师、专家或其他学生直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访问网上各种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教学, 学生将不会局限于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计划,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扩大了知识层面。实施网络教学, 也将会为高校培养创造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条可借鉴路径。

2.3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现在各大高校的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置,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表现形式。学生可以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 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 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 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4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突出的优势就是有较强的交互性。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这种交流形式方便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 弥补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局限性, 大多数学生都能乐于接受此种形式。我们可以预见, 随着在数字校园下, 各类教学辅助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网络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前景将更为灿烂。

3.实施网络教学的对策

数字校园化校园, 为我们实施网络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 但是要真正把网络教学模式做好, 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3.1 加快和改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虽然校园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施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 但是运行于校园网的各类教学平台, 如:教学视频点播系统、教学媒质管理系统、师生交互平台等等, 这些平台的建设还不太成熟, 因此首先要解决网络教育的瓶颈问题, 就是要大力开发这类教学平台, 从根本上解决实现网络教学的便利性, 同时要大力鼓励、提倡教师使用网络资源, 辅助自己的教学活动, 以此来带动网络教学的普及性。

3.2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虽然我国中学教育也正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 但在当前阶段还是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 还是乐于被动接收知识。因此在大学教育中, 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从被动接收知识为主转为自主学习。学校和任课老师可以调用一些资源, 如:将答疑、课程资料、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移植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来,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真正的将网络教学投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 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才会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

3.3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基础, 丰富的资源和方便的资源获取方式也是网络教学最具特色的特点之一。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①结合教育部正在推进的“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课程计划, 积极引入特色的精品课程。现在国内各大高校都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 可以把这些教学资源纳入到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上来。

②结合国外高校开放课程计划, 有针对性引入一些经典的教学资源。如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提出OPEN COURSE WARE (OCW) 计划, 即将其全部课程材料在网上发布, 让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目前MIT上网课件达到700多门, 上网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及一些课程的课件等。2003年11月, IET基金会发起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 (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CORE) , 推进中美高校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现在, CORE已经在国内建立MIT OCW 镜像网站, 免费提供给中国高校使用。

③充分发挥本校资源, 推进校内精品课程。学校层面应该大力培养和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批精品课程, 把它纳入的本校网络教学资源网中。

3.4 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网络教学还是刚刚兴起, 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对于学生、教师在网络教学的评价、考核等各类相关的制度都还不完善。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网络教学新形势下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 利于网络教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4.总结

本文介绍了网络教学的特点以及实施网络教学对策, 阐述了在数字校园环境下, 如何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以期把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来解决当前高校面临的师资资源紧缺及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各类高校教学教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Z].2000.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顾晟.面向知识管理的网络教学系统构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1) .

[4]徐海静.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实践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1, (01) .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创新型,药学人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药学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研究能力, 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应以科学发展观指导, 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体现本校药学教育特点, 大力推进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逐步优化药学专业的学科结构, 相对合理的配置药学教育教学资源。药学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各门基础、专业课程中实验课均占了较大比例, 课堂虽然是药学类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 实验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在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药学实践教学过程中, 综合性实验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 使校内各种实验资源得到了共享[1]。

1. 实践教学在药学教育过程中的重作用

高等药学教育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 人才培养从规模上逐年扩大, 与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 建立并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药学学科群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药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对药学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2]。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 根据药学行业发展与岗位的需求有计划性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能够胜任中医药行业发展急需的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因此, 实践教学是创新性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组成的重要部分, 在我国药学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

2. 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和趋势

2.1 创新药学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的药学教育沿袭了“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当今药学人才的社会需求的改变, 药学人才培养逐渐向培养“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宽口径、重知识、重能力、重个性的素质教育。我国社会对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药学专门人才的需求方向发生了很变化, 岗位从药剂室、药房工作人员到多技能、创新强的专门人才的转变。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培养的药学人对于在校内进行的基本技能实验实训等, 以课程的形式独立开课, 各课程在教学上往往分属于不同教研室, 以各自开展本为课程的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内容联系和渗透的较少。有一些课程开展了少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但也多是在本门课程范围内, 不能联系相关多门课程, 而且时间比较短, 学生很难把所学各门课程中的知识贯穿起来[3]。

2.2 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

实践教学是药学教育培养本学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形式, 因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是一个循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创新能力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培养过程。在每个培养阶段, 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在不知不觉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从培养药学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出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 许多中医药高院校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开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有些高等中医药院校按照宽基础、增技能、重能力、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 对药学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按照以人才需求为导向, 进行药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了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4]。

3. 创新药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3.1 构建创新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加强是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关键因素。通过强调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使学生早接触生产实践各环节, 争取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增加药学综合创新实验, 打破学科壁垒, 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多带、早带本科学进科研实验室,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5]。

3.2 建立药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考核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

为了保障创新药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良好发展, 应在各实践过程中, 建立切实可行, 并适合本课程体系的考核监控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准备、实践教学的过程、实践教学的总结等环节进行监控, 确保创新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质量。课间实习应要求本科生独立完整的实践报告, 相关方向评价组专家结合报告内容给予相应评分。在创新药学人才培养的毕业实习过程中, 应根据参与实践的情况, 指导教师给予相应评分, 其毕业论文书写及答辩过程, 由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给予评分。通过各实践阶段不同的考核方式, 建立综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从而实现创新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6]。

总之, 改革药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利用自身优势培养药学创新型人才是现代药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也是创新药学人才教育的根本问题, 我们应不断探索、总结, 逐步形成和完善适合本校发展特点的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探索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等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 2004 (3) :1~5.

[2]麦熙舜, 赖莎等.药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构建[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 :116~117

[3]中国药学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药学年鉴[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20~221.

[4]郭敏杰, 闫爱春, 刘俊义.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的考核[J].药学教育, 2004, 20 (2) :44~45.

[5]郭庆梅, 周萍, 康怀兴.新形势下对药学类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3) :453~454.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9

长期以来, 我们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过多, 内容陈旧、缺乏创意。比如实验课通常是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实验步骤、观察内容、乃至实验结果等均详细说明, 而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实验步骤去操作、去验证。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发挥的余地, 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一、构建三级实验教学新体系,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实验内容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和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们打破原有微生物学科传统实验教学体系, 剔除陈旧的实验内容, 压缩验证性题目,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题目, 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一逐步深入的三级实验教学新体系。

1. 基础性实验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基础性实验重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能力, 为进入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更为重要的是, 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比如基础实验中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以前我们总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实验菌株, 而老师已经在理论课上反复讲授过金黄色葡萄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 这就剥夺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探究最终实验结果的机会, 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 有的学生即使获得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 也会在实验结果上按照预期结果进行描述。现在, 我们改进了实验内容, 为学生提供了另外两株没有标记名称的细菌, 也不告知学生其革兰氏反应的结果, 让学生自己通过革兰氏染色实验鉴别这两株细菌。学生只有通过踏实的技能训练才能取得好的实验成绩, 学习态度明显改善。这样, 虽然实验内容仍是传统的, 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农林院校,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比如我们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酸奶中乳酸细菌的分离及发酵性能研究》等综合性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4个人一组完成这些实验内容。在这些实验的开展过程中, 学生自己采集实验样品, 制备相关培养基, 完成实验内容, 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这些综合实验, 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练和提高, 能将分散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微生物学的各项基本实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于这些综合实验在内容上密切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又与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增加设计性实验, 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

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较强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后, 让他们完成的实验课题, 重在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课程老师指导下自选研究小课题, 查阅文献资料, 制定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 完成实验内容, 得出实验结果及结论, 并提交一份小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此外, 以小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是设计性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促使学生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总结, 并使之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整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资料信息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为将来撰写科技论文奠定基础。

二、以科研训练为切入点,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仅仅依靠实验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认识到给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 使他们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 接触学科前沿, 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 提高科学感悟力,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 鼓励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我校每年三月组织本科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该项目分为国家级、校重点和校一般项目, 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学生3~5人一组申报, 项目负责人须为二、三年级的学生, 项目执行时间1~2年。申请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填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上交学院, 经过学院和学校两级评审, 确定资助名单和资助金额。立项后, 申请团队进入指导教师的科研实验室, 在指导教师本人和研究生的指导下开展实验。项目结束后, 学生需要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填写《项目结题申请书》, 并制作PPT向相关专家汇报研究工作。在2012年刚刚结束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工作中, 我院《有关细菌特异性降解利用木质素的研究及其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荧光标记放线菌菌株构建及其在苹果树体内定殖规律研究》《淹水时间对水稻土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土曲霉衣康酸抗性突变株的诱变选育》等申报课题获批国家级项目, 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2万元。此外还有多项课题获批校重点和校一般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 学生的专业知识、研究技能、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为今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然而,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针对的仅仅是少数成绩优异, 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名额有限, 还有许多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为了使所有学生在本科期间都能受到良好的科研训练, 我院从2007年开始提出了本科生全程科研训练计划。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规定, 要求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均接收一些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 提出一定量的适合本科生的科研题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能力提出申请, 通过双向选择, 将学生吸收到导师的课题组中, 完成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 此类项目经费由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在完成科研训练计划后要撰写一个实验报告, 将项目的选题、研究方案、实验结果等详细汇报。学生在科研训练计划结束后将获得一个实践环节学分。几年的实践证明, 这种将科研课题融入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是激发科研兴趣、挖掘科研潜能、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举措, 深受学生欢迎。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 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在改革了实验教学体系以后,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考核体系, 否则将流于形式, 前功尽弃。目前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和创新实验学院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已经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 单独设课, 计算学分, 为考核体系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微生物学实验课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以平时成绩为主, 占总评成绩的70%, 期末考试成绩占30%。我们加大平时考核成绩比例, 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 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平时实验考核涉及到的评定因素多, 除了检查学习纪律, 实验预习情况, 能否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外, 还需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良好实验室工作习惯和作风等。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不宜过多强调结果完美, 而更应重视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TSll75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

摘要: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本校的特点, 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 建立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的三级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 以科研训练为切入点,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 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

生物技术已使其与许多行业交错密集迅猛发展, 仅靠传统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应紧迫提升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很强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特点, 然而为了培养创新性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1]。在该专业学生技能培养过程中, 实验教学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分析和解决能力, 并着重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3]。鉴于此, 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及方式形式多样性及增设开放性实验室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一、实验教学形式的选择

随着生物技术实验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 实验教学形式也要跟紧改革, 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实时更新, 以适应经济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实验内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增设综合性实验。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分篇章进行的, 各个知识点相对来说仅仅横向或者纵向学习, 缺乏系统性综合联系。通过综合性实验将理论知识纵向与横向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系统、灵活地掌握实验技术与手段, 如在基因工程实验中选择DNA重组技术实验, 该实验的动手操作特别多, 涉及的方面也较广。如合成DNA链变性、退火形成双链,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质粒DNA, 琼脂糖凝胶分离大、小片段, 凝胶回收, 连接成重组体,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筛选等, 通过学生的自学及动手操作充分了解、掌握DNA重组技术的意义及应用。

2. 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设计性实验的设置, 在系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广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归纳出当前研究现状并提出自己的思路, 把自己已掌握的实验原理与技能通过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经导师及相关专家认定可行后, 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 对于问题的出现, 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 科学面前没有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 学会尊重实验结果, 客观的分析问题, 并积极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一个研究人员基本的素养, 通过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培养, 改变当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 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希望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得以突破。

3. 增加专业实验课。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专业课程在农、牧、渔、园林、工业、环保、医药、食品等众多行业中广泛应用, 然而当前很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如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发酵工程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导致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脱节。为此, 需要足够重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可谓是“处处留痕”。现代临床中许多药物如生长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都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同时在农业方面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应用, 比如抗虫棉、抗高温水稻。而我们食用的多年传统的酸法水解工艺的味精也是利用酶工程中的双酶法糖化工艺取代。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饮料、酱油、乳酸、啤酒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的产物。在实验课程设计中应尽量包含以上工艺, 甚至开展兴趣小组, 激发学生深入研究以上工程技术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1. 拓宽实验原理理论知识。

尽管操作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 但掌握实验原理的理论知识是正确操作的保障, 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引导的方式讲解实验原理, 让学生明白实验的主要内容以及结合原理, 让学生理解及掌握实验操作的设计思路, 并能预测实验结果, 进行正确的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杜绝“灌输式”和“绑架式”教学, 学生的操作和结果不能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认定方式给予评价。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 启发求知欲望, 学生积极的思考状态是我们要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始终维护的精髓。通过拓宽实验原理, 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维护协商积极的思考状态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创造实验操作机会多分组。

每次实验的开展所用到的仪器设备为2~3种, 但实验室的人数却有25人左右, 因为实验学时的限制, 往往不能保证学生一人组进行实验, 需要多人合作, 而此时有些学生借此可以不做或者少做实验, 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主动培养。生物技术真是一个“烧钱”的专业, 所用实验仪器设备价格高、器材耗损大、试剂昂贵, 为增加每生的动手机会, 除了现有的实验室把整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 使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外, 还单独增设了实验室, 让有兴趣的学生充分、认真、仔细地自主完成整个实验操作, 尽可能提高锻炼的机会,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放实验室管理

只有上实验课时才能进实验室是目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生即使有这个积极性, 却经常遇到实验室锁门或是不知道找谁来解决操作过程中碰到的有关试剂的配制、仪器的使用等问题, 结果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学生的积极性也逐渐消失了, 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4]。通过实验室开放式的管理, 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时间上自由、实验条件充分的环境, 让学生既能在实验课内完成实验任务, 也可在实验课外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一步熟练实验操作,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自2014年夏季学期起, 我系单独设立了实验室对外开放性, 通过20天左右的时间, 让学生能独自设计较小的科研课题并实施操作, 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综上所述,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及内容的改革是基于形势发展需要, 提升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根本[5]。在此基础上, 通过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提升了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黄霞.解读《“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访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协调处处长邱宏伟[J].中国科技投资, 2012, (3) :18-20.

[2]王彦杰, 王伟东, 晏磊, 刘权, 高亚梅, 韩毅强.以校企共建工程中心为依托的生物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 2014, (1) :135-136.

[3]周立宁, 李密, 许劲松, 任安经.军医院校生物技术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2 (1) :20, 34.

[4]野津, 付双.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5) :174-176.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中学语文 创新型课堂 教学模式

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中学语文教师经过努力实践和探索,创建出多种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靠共同参与研究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人格和综合素养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发展,适应了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富有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创新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广泛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要由授知的单一角色,向组织学习、激发兴趣、点拨方向的多角色转变,采取多种手段,变教学为导学,因势利导,引发学习。目前看来,虽然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完全定型,但已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趋势,是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一、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配角。教学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配合教师教学,这种情况的典型表现就是许多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上得成功,领着学生反复操练。在教师中心论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外烁性权威的存在,学生不情愿的配合往往会在行动上表现不积极,这样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出现学生的一些反抗情况。譬如,逃学、逃课、与教师发生冲突等等。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反过来变成教师要配合学生的学习来完成教学过程。学生的一切行为和需求主导了教师行为,变成了教师围着学生转。讲听式模式和导学式模式中,教师是站在与学生对立的一面的,是对他们施力的一方,联系两者的只有教学内容。而创新型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的,师生是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学习的问题,双方在解决的问题中都提升了自己。他们是教学组织中存在差异的成员。教师是一位富有经验的伙伴,学生是一位正在成长的新手,他们的合作和对话使教学组织运转得更合理、更科学,他们在合作和对话中成长。教师仍然有帮助促进的作用,但是方式完全不一样了,教师是在动态生成中发挥作用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不再是传递现成的知识和信息,也不是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式学习知识或培养能力,教学活动变成了师生合作共同进行探究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组织中的平等成员,师生关系是合作对话的关系。总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是在平等、真诚的对话中产生,是合作对话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二、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的实质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能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及教学规律的科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人格、能力发展的重要功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富有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它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目标更具个性化

如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已经转向人的个性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这种以尊重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为教育目的的价值观,构成了当代教育的主题。我国传统教育特别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体权利,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学生个性,促进个性化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同。

2.教学内容更有开放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开放性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大语文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它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桥梁,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打破教材与生活的局限,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局限,走进广阔的现实生活;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今天的语文教学正冲破课本的樊篱,将内容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系统,如电视、报刊中的新闻、时事、文学作品、科技读物等等。

3.教学环境更呈和谐化

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活动,它是一个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多元化、交互式的信息反馈过程。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创设与之相应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过程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传播学角度看,现代教学过程乃是知识信息双向传递和多向传递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教学单向灌输所形成的封闭系统,它是基于教材和多媒体而进行的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思想情感和知识信息的多向性、立体化的交流。多种信息构成的交互式、动态化,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

4.教学手段更具技术性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将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中学语文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多功能、创造性的模式。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教学内容等要素构成的,而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形成其整体功能。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反复运行中,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段克丽.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探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2.方瑞兰.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8)

创新型教学模式 篇12

1 实验课程全面升级,课堂“搬到”实验室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利用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的方法,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及其添加成分,进而评定食品品质。本课程是难度较大、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2]。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学生能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多门学科的技术,初步具有食品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判断和表达食品分析结果的能力,并能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判断食品质量,进而为各类仪器检验在有关科研中的应用打下基础,也为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运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化学等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例如在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奶粉的检测方法为凯氏定氮法,且又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教材中并未详细介绍,但是在实验操作中会有较大不同。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采用不同的凯氏定氮仪来完成实验。另外该方法测定的是食品中的粗蛋白含量,包括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测得蛋白氮的含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印象,熟练掌握蛋白质测定的方法,同时能顺利区分蛋白氮与非蛋白氮的测定方法。达到我国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5-2003)要求,符合该要求中特别指明的国标的适用范围,即“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食品测定”。那么针对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测定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注意事项几大部分,均可以在实验操作后进行总结。这样既可解决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的矛盾问题,将部分理论课程“搬到”实验室,即在实验室完成理论教学。

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中,本校对食品分析与检测内容进行了教学效果比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行创新型实验教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级随机挑选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实验考核。考核结果见表1。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常规教学。另外在由辽宁医学院主办的学生实践技能大赛中,前三名均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实验实践水平。因此,将实验课程全面升级,课堂“搬到”实验室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走进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中实验课程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教师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均需要在实验室得到验证,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事项以及方法的优缺点。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记忆与掌握知识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食品分析行业产生浓厚兴趣[3];但是在食品分析与检测理论教学中并不能完全提供有效的实验学时与实验条件,造成了学生的理解偏差,对实验仪器的陌生以及对实验操作方法的混淆。所以要提高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鼓励和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喜欢实验室,进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由于受实验课时的限制,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只能开设4学时左右的验证性检测项目,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但却比较耗时的检测项目就无法在实验中实现。例如在理论课上讲述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需要检测甜味剂是糖精还是糖精钠。对于这种物质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学生的直观印象也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糖精的检测。实际在糖精有效提取的基础上,一般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关于薄层色谱学生没有直观概念,有的学生认为和高效液相色谱或者气相色谱一样,有的认为和柱色谱相似。这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但如果无实物讲解一样会有很大出入。同样由于实验条件有限,薄层色谱实验操作工序较繁琐,时间较长,包括铺板、活化、点样、观察等步骤,在有限的实验学时中难以完成,所以学生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面对这个问题,在实验学时不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增设实验选修课,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为带着专业一技之长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验安排上,把常见的验证性实验逐渐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转变。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例如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铅的含量,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铅元素干法灰化提取,测定样品中铅的含量。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例如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学会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理解其原理,掌握其操作要点和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设计不同种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提取方法,对比各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比对出最高维生素C含量的蔬菜水果。进而锻炼学生自主完成包括从采样、样品制备、前处理、分析方法、试剂与仪器准备、独立完成实验到实验数据处理等各实验步骤的横向的全程实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切实提升学生能力建设水平。

3 结语

2015年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指出,力求实现2020年把辽宁建成食品安全放心省份。在此条件下,食品专业学生可以有更广阔的就业天地;但是只有具备食品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严谨工作态度的毕业生,才是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综合人才[4]。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生的基础专业课,本门课程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为国家开展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执行食品行业的标准法规与基本要求,以及为维护国民食品安全健康提供保障。因此,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建设应以应用技能为主,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食品科学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建设方向。

摘要: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缺乏自主实验能力;实验内容应用性差等。笔者通过改进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设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进而来提高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力,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开放模式,实践,企业

参考文献

[1]曹凤云,陈晓宇,邵辉,等.《食品分析与检测》项目课程的思考[J].职教研究,2013,5(2):18-19,25.

[2]廖红梅.对食品分析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89.

[3]李晓文,吴苏喜,盛灿梅.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3(1):41-42.

上一篇:肉鸡腹水下一篇:企业项目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