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

2024-05-09

教学创新(精选9篇)

教学创新 篇1

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本文将通过几则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课堂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一问”激起千层浪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多项研究证明,向学生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开展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如Book2Unit 7听录音后,我进行了以下听力测试:

T: Who called Ann’s mother?

S: Bill did.T: What was the message?

S: Bill couldn’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到此,两个问题已顺利解决,但是我不失时机地诱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T: Why will Bill not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

S1: Maybe he is ill.S2: I think his mother is busy.He has to look after his sister.S3: He may have little money,and he can’t buy anything for Ann.……

前两个问题来自课文的内容,答案基本是唯一的。而第三个问题则书上无答案,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百花齐放,只要言之有理,就投以赞许的目光及恰当的点评。

二、各抒己见,分享智慧

学习Book3 Unit 5时,我设计如下:

T: Yesterday we learned lessons 59.We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HanMei’s family and Indira’s.We also discussed yesterday.Now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S1: I’m a girl of 15.I have a small family.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both busy.They have a small company.So they help each other with work and housework.Sometimes my father does some cooking and cleaning,my mother does some washing and shopping.S2: I’m a boy of 14.I have a big family...我?φ庖黄?章式阅读的处理如下:首先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自由说,把各自家中的情况和同学一起分享。这一话题学生非常熟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很感兴趣。

三、餐桌礼仪大家读

学习Book2 Favorite Food Part3,我设计如下:

T: When do we use these sentences?

S: Talk about the favourite food or be at the table.T: 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westerns when they have dinner?

S1: They use forks in their left hands and knives in their right hands.But Chinese use chopsticks usually in their right hands.S2: They often have bread,salad,fried chicken,fish and chips,hamburgers.But we often eat dumplings and rice.……

T: That’s right.But do you know how to have meals in our school?

S1: Stand in a line to buy dishes.S2: Eat quickly and quietly.(快、静)

S3: Wash the hands and bowls before or after the meals.(饭前、后洗手、洗碗。)

中学英语交际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教育主线,所以教材中含有许多涉及到交际礼仪与行为艺术的内容。因此,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中西礼仪对比方式进行授课,甚至让学生热烈讨论我校就餐礼仪。这样,在让学生学会新知识时,也具备了一个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崇尚礼节、尊重他人的素质,具备了一个学生应有的就餐礼仪。

四、条条大路通罗马

1.快速回忆,准备听说。一开始让学生从脑海中搜索所学过的地名,采用抢答使英语进入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为以下教学环节作铺垫。

2.画地图,试着听说。老师边画边说,让学生对空间位置有感性认识,然后板书两种问路句型:“Is there a/an地点 near here?”及“Where’s the nearest+地点?”老师手指地图中的交通线路,同时板书答路句型:“Walk along this street.Take the +序数词+turning on the left/right.And then...”,让学生对这堂课所学句型做到心中有数。

3.后听对话,进行复述。为了让学生感受纯正、地道的语言,应让学生听对话录音,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复述、回忆所听的材料,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

4.设置“街道”,训练听说。把教室桌椅重新排列,排出众多街道,并给它命名“文化路”、“昆俞路”、“龙山路”等要寻找的地方(如邮局、学校、农场、医院……),另将牌子安置在某学生桌旁,让学生进行操练,其他学生评价。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觉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以活动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必须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创新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作者简介】王忠显,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中学。

教学创新 篇2

关键词:PLC技术,创新教学,生活教学,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PLC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 这也使得PLC应用这一高职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瞩目。如何提升PLC应用课程的教学效率,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PLC专业人才的需求呢?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以下,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就高职PLC创新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大多较为薄弱, 而且对照抄照搬教材进行“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方式很抵触, 因此, 高职教师在教学PLC应用技术具体知识点时, 可以立足于高职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 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寻找与所学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素材。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刻认知与理解大有裨益。

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如, 在教学“点动与长动控制电路”时涉及“按钮”这一知识点, 我就以学生所熟悉的电脑这一实物出发, 进行了生活化的教学。首先, 以电脑主机上的按钮为例, 让学生熟悉了按钮的外形结构;随后让学生进行按动按钮的亲身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抽化出了按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最后, 我还鼓励学生尝试将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物与按钮的工作原理图进行一一对应。由于这一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格外高涨, 并都踊跃且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这表明, 贴合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是创新高职PLC应用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高职学生追求新鲜、个性, 对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外界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及了解欲望。鉴于高职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需求, 教师在开展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时, 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特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阐述。这样既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较长的时间, 同时, 学生又能在高涨的学习兴趣下不知不觉地对所学的知识点产成足够深刻的印象, 而这显然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对此, 我感受颇为深刻。如, 在讲解PLC编程这一内容时, 以智能群控电梯工作过程的编程为例, 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进行了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教学步骤为:首先, 师生一起分析智能群控电梯的工作过程;然后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对智能群控电梯的工作过程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 最后再利用多媒体教辅手段对智能群控电梯的工作过程进行编程。多媒体教学设备带给了学生较强的视觉感官冲击, 在维持其学习注意力的同时, 使得他们对PLC编程这一知识点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大大优化了课堂学习效果。这表明, 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高职PLC应用技术的教学能取得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设置任务辅助开展教学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其致力于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均衡、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教给学生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 更应当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稳步发展,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职业生涯。

也正因为如此, 我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就会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设置一些与他们实际水平相符合的学习任务。学生可独立完成, 也可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同样以编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我在讲解了相关的知识点之后, 便向学生设置了一项学习任务:对舞台升降表演的过程进行编程。这一任务难度较大, 因此, 我便要求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该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就连平时很少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格外主动, 他们凭借集体智慧与能力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学习任务。虽然任务难度较大, 但学生完成的结果较为理想。如此,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之中的运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实践运用技能的发展、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创新高职PLC应用课程教学的方式及策略并不仅局限于我上述所提到的三个方面。教学有法, 贵在得法。只要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平衡发展的教学方法都能称得上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高职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 多多探索、大胆突破、积极实践。这样才能在创新PLC应用技术教学形式的同时, 保证获取效益与质量兼具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包尔锋.浅谈PLC教学与创新实习[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5) .

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3

一、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营造创新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是积极思维,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了出来,充当了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不把成绩好坏,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自由发问,比如“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让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和老师一起去发现。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励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比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否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新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这时学生的想象力最丰富,创新思维最活跃,求知欲a望最强烈。在这种状态下去掌握知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

疑开始,从解疑入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

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三、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创新意识

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思维的支柱,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积极因素的实践中勇于创新,逐步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能不能不这样做”,这些疑问提出就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活动,同时,在操作中以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并且爱创新,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彰显。

创新是与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如果由教师主宰一切,没有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敏锐地感受或意识到存在的问题,缺陷,知识差距等,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自己提出假设或小组合作解决。如用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分别计算出他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此题,教师以竞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出多种拼、解法,通过分组讨论后,学生想出:(1)长20厘米,宽1厘米。(2)长10厘米,宽2厘米。(3)长5厘米。宽4厘米。这样,学生不仅自己得出三种不同的拼法,并且懂得三种不同拼法所计算出来的周长也各不一样。这样,教师扶的少,学生创造的多。学生学会的不仅是三种拼法,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捕捉学生中不时迸发出来的创新的火花,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大有裨益。

四、创设浓厚的创新氛围,加强创新意识

孔子曰:“不愤不起,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自古就得到教育家的充分重视。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如可让学生讲故事,当小老师等,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还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张扬学生良好

个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愉悦,学生才能自由地去探索,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

五、让学生主动探究、养成创新习惯

创新活动是一种需要高度自主探索精神的活动,而这种精神萌芽于主动学习。学成于思,思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因学生学的是代表科学和真理的教科书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产生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好奇和探索的内在动力减退直至消失“新基础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提高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把平行四边形沿底边上的高分割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时,有个同学提出了疑问: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能否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呢?我没有给出结论,而是让这位学生到讲台前说出道理,并让他带领同学动手操作。最后发现,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侧边作为底,沿这条底边上的高分割拼凑后,得到的结论与这位同学所想的是一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进一步激励了创新意识。近言之,一题多思,精益求精;远言之,培养了学生敢于越出常规,探索新的方法,善于创

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于继承,必须勇于创新与突破。

六、加强小组合作,增进交流,提高创新意识

教学创新 篇4

罗山县子路中学

尹卫吉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创新。这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大全》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经过构思,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画,曲径通出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

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高考、中考都趋向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几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

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

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

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

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

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

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

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还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

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篇5

一、改革教案要求,活化教案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行为中,教案编写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传统的教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而较少设计学生的活动,忽视了如何学。这样的教案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另外,传统的教案往往过于注重书写的形式,追求“规范”和“标准”。这样一来,教案编写更多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检查评比,难免陷入被动、呆板、模式化的窠臼。因此,教案对教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除了每学期留下一本本厚厚的旧教案之外,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学◎ 龚敏(东北师大附小南校吉林长春130000)习和借鉴。以上种种,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受到教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陈旧的教学理论的不良影响。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上驾驭教材、选择资料、指导学生等方面要求较高:教学设计“以学定教”,应是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因此,教学设计不必面面俱到,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完成新内容的教学,又要筛选参考大量的课外相关资料;既要注重对结论的理解,又要注重让学生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因此我们认为:教案既是一个物化的书面计划,更是体现在教师头脑中的一个已经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思路。

我校教导部在新课改开始实施之际,就响亮地提出了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有意义的课堂”,其核心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案编写,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提倡:1.提倡创新型教案;2.提倡有个性的教案;3.提倡博采优秀教案。要求教师写教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一案多备,以彰显个性,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案的改革,教师思想上、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与创新,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就不会带来教案编写的创新。因此,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教案编写应先改革教师思想。因此,学校注重开展校本培训,不断以新课程的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这样一来,在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设计最佳教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实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教研课题。渐渐的,广大教师便逐步跨入了学习者、研究者的行列。他们逐渐形成了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和实际教学效果的意识。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对于引领广大教师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反思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备课质量

吧放开教案后,对备课要求不是降低,而是大幅度地提高了。为严格把好备课质量关,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我校每周安排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省时高效,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了个体备课的封闭性、静止性。同时,我们还相应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备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做到一个统一、两个充分、三个讨论。即:统一教学目的要求;充分发挥主备者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讨论教学内容的疑难问题,讨论怎样设计最佳教学思路,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这样,在每次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中心发言人都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在此基础上,全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磋商、评议。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本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均要根据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都要发言。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 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的要义就是博采众长,拓展思路。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能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摆脱了以往备课的形式主义,使备课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新理念的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久而久之,教师的备课能力切实得到了提升。

同时,我校还积极探索和实践了电子备课活页实验,实施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备课的目的,除了继续重视预设教学过程之外,更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过程,这种生成性的内容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作课前调整。课前调整时,相对固定的内容可重复使用,调整的部分需要教师用笔在打印好的教案固定空白处修改。这样便有效地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加以整合,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钻研学,探究教法。思深方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粗糙、肤浅、零乱的教育表象经过反思的提炼,教师自身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所以,每学期,教师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尤其提倡通过主观反思和客观描述,寻找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生长点,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可以说,我们的备课改革是一次务实的尝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引领。学校教导部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备课改革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全校教师教学的正确导向。

三、常规抓实抓细,切实提高质量

只有优化的过程,才会有优化的结果;只有常规的到位和深化,才可能实现创新的突破和飞跃。为此,学校对所有教师的备课、作业、听课、上课、检测等均作出相应刚性规定。每个学期初,教导部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常规细则的学习,努力探索与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力争做到教导部、年级组、学科组层层把好常规落实关,切实发挥常规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常规调研,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把调研与教学质量的监控结合起来,把随机性调研与针对性调研结合起来;把集中性调研与分散性调研结合起来。定期抽查备课情况或作业情况,不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性质量检测,使调研与分析性检测成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教导部同年级组、学科组做好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随机调研,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深入推行领导、教研员听课制度。学校各位领导、教研员分年级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尤其注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推行的常规管理不是靠“管” “卡” “压”来实现的,而是在信任、尊重中激励人、发展人。在管理过程中,我校坚持刚柔相济,重视人性化管理,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为学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工作热情直接关乎学校成败。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要时刻体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的理念,重视教 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学校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管理方法,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法治与德治、情治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严格规范与开放自由相结合,以品德感召人,以真情团结人,以能力带动人,以事业造就人,时刻做到关注教师价值,帮助教师挖掘自身长处,创造一切条件让其展示自身潜能。

四、浓厚科研氛围,深化教学研究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常规管理要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注重积极创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精神,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我校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以课程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以此促使教师以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以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生命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适时地相应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活动的整体安排着眼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率先推出“名师工程”人员的汇报课,以充分发挥“名师工程”队伍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工作满三年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青蓝工程教师的汇报课等,都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努力做到既注重活动前的准备酝酿,又注重活动后的反思碰撞。实践证明,建立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充分挖掘校内教育研究资源,整合教导部——学科组——年级组等教研力量自主、持续、有效地进行校本教学研究。久而久之,参与、组织教研活动,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并逐步衍生为教 师的一种习惯。正是经历了一次次教研活动的体验和锻炼,我们的常规教学也越来越接近于公开教学,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日趋成熟。通过一个时期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既是一种活动、一种方法、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它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素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盘活教育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校寻求发展空间、创建办学特色拓宽了发展的途径。

朗读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教案 篇6

朗读在日常教学中一般以两种风格出现。一种是朴素的,是不借助其他手段的朗读;一种是华美的,是借用了媒体手段的朗

读。所以人们也一般地以为这种“借用了媒体手段的朗读”是创新。

其实朗读教学有着更为高远的创新境界。如:我们可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

下面举两例进行说明。

例一: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对“课型”的最为简单的解释是: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

所以,朗读课型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朗读,兼以品析、讨论、讲解等等。这种课型适用于诗歌、文言文教学,也适用于精短的散文教学。

请见《口技》“朗读课”的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第五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这里的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

例二:将朗读作为一种点拨手法来设计。

即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精细地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和鉴赏,既简化教师的讲析,又增加思维训练的力度。

如《白杨礼赞》下面这一段的朗读教学设计: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

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

师:段中的第一层次有总说与分说,请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一个节拍的停顿。同学们朗读全段,体会段中更为细腻的层次。

师:这段文字中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形象与性格,请同学们试将它们朗读出来。同学们读出: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7

一、反弹琵琶, 引发逆向思维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 适逢滂沱大雨, 寿典难以为继, 众人皆叹奈何, 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何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 旁观者嘘声四起, 板桥不以为意, 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 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 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 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创造, 这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 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 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 看似荒唐, 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 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如果, 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 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 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 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 根据范文割割补补, 拾人牙慧, 毫无新意。因此,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的束缚, 大胆地反弹琵琶, 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 写出人人心中皆有, 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其实, 这种逆向思维, 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 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 应加以强调, 不能随心所欲, 随意逆向, 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 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 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 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 画师们经过构思, 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 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 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 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 与画题无法吻合, 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 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 一股清泉飞流直下, 跳珠溅玉, 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 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 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漓尽致:和尚挑水, 不是浇菜煮饭, 就是洗衣浆衫, 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 还得自己挑水, 可见寺之破败, 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 画面尽管看不到寺, 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 称:“好, 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击, 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 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侧向思维,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 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 从侧面扩展, 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 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 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 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 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 比较隐蔽的方向去, 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 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获得新的结果, 产生新的创造。

美国著名科学家, 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 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 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 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学生作文, 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 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 产生“套板反应”, 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 写家乡的土特产, 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 但写多了, 会觉得腻味, 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 摒弃从众心理, 避开大道走小径, 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 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 体现了时代风貌, 创意新奇, 别开生面。

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 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他发散形式的综合, 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 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 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教学创新 篇8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环境

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中应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拓展想象力,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可以拓展人们的思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结论的传授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活动,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

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四、强调“交流一互动”,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交流一互动”教学突出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应注重一个小组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发展,例如,在办数学板报活动中,学生各尽所能,发挥自身优势,互相交流,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将创新教育理论与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将数学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创新 篇9

————课改与洋思理念的践行

一、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的影响,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目前最大的危机是缺乏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忽视对课堂教学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认。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力、个性乃至全体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理解与记忆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要更加注重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旨在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出发,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对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

所谓课堂教学创新是指以创新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创新性学习是相对于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来说的。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重视获取知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它重视思维过程,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不仅能吸收新信息,而且能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创新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高层次表现,它涵盖了学习的创造性、合作性和参与性,是通过学习充分发展个体潜能,使学习主体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变革现实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最终所形成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或学习的能力,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叶澜语)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并且从过程中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拓展性以及创造性的特征。

三、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创新应以发展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运用创新教育的观念和理论指导教育。通过对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程序设计、基本策略和评价改革的研究,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转变和更新教师的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努力形成融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性为一体的我校办学特色。

四、课堂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学民主是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正如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所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

2、探索性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映了教学相长,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创造能力的统一性等教学规律的要求。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

创新性教学的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变式”教学,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全面而灵活地对问题作综合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品质。

5、独创性原则。

教学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独创,而教学过程的独创性却集中在教师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上。教学中保护和培养这种品质,必然对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发展创造力有重要的作用。培养独创性,教师应当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消除盲目从师从众的心理。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进取,畅所欲言,直抒己见,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法或作法要满腔热情地支持。

6、培养非智力因素原则

教育工作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证明,学生心理品质中的智力因素,固然影响着他们创造才能的发展,但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往往发挥着更突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发挥它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五、课堂教学创新操作要点:

1、课堂创新教学的目标定位。

(1)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

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习。

(2)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目标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充分感受学习之乐,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它应是认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整合。认知目标应遵循基础性、普及性和阶段性。情感性目标应体现渗透性、趣味性。社会目标体现交往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①、合作参与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专制、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性的师生关系。其次要重视课堂结构的优化,畅通多向交流的渠道,形成群体学习的“场”效应,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导向激励,学生中个体和群体激励的有机统一,从而让每个学生参与

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再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必须要以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认知任务,达到课堂效益的提高。

②、分层激励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学生层次往往存在三个差异,即学生基础有差异,接受能力有差异,行为习惯有差异,如果对全体学生按同一目标,同一练习来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分层异步激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学习效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质量检测各方面均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课前分层设计、课中分层教学、课后分层辅导、作业分层完成、测评后分层激励。

③、创新性学习的导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初步养成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听课、作业、讨论、交流、自学、计划等学习方面的良好态度、技能和习惯,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感的领悟,割除“以讲懂为中心”的教学弊端,采用以熟练为前提,会读为基础,读懂为原则,读透为目标的“三位(即识、读、诵)同步”教学法。英语学科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教学手段,突出听说能力的养成,采用“英语六步教学法”,即A、设景;B、导读;C、操练;

D、朗读;E、归纳;F、运用;数学教学采用“导——行——知——行”的模式,即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索。其操作程序为:A、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启发导入;B、行,动手操作,多向交流,主动参与;C、知,揭示规律,形成共识,建立认知结构;D、行,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巩固深化。其中以行引知,以行促知。音乐教学采用“引——赏——评——析”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引析激趣、赏析演练、评析表达、简析评述。美术教学采用“四激”教学模式,通过“激趣——激活——激动——激励”四步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

(3)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学生。备课时,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组织形式、反馈形式,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创新的程序设计。

我们根据认知构建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及创造力的人格特征理论,从师生两个层面着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激励、控制过程,设计创新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性程序。

(1)、明确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做到明确、具体、适度、留有余地。课堂教学目标可分为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

(2)、整体感知。创造条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根据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德、审美等内容有个简约的、大概的了解。

(3)、深入探微。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对教材内容作全面的、深入细致的、纵横联系的学习与探索,使学生弄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技能,陶冶情操。

(4)、优化发展。在整体感知、深入探微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情趣、美感等方面扩展、延拓、生发开去,变换角度、方法与形式,从不同层次去分析、理解、思考、记忆。

(5)、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把一堂课的内容以恰当的形式简要地进行概括,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形成知识网络。

(6)、模拟创新。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3、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策略

(1)基础知识策略

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基础和起点。这一策略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注重展开学科知识教学的全过程:

①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②重视知识之间内部联系的教学。

③重视知识横向拓展、知识重组的教学。

④重视知识运用的教学。

⑤重视知识的掌握方法的教学。

⑥重视知识探索的教学。

(2)环境与行为策略

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高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①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有多种解题思路时。②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两点,一是热情鼓励,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二是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问质量。

③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可以把评选“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地评价。“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引入竞争机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注意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

④设计有创造因素的作业。课堂作业要有层次,允许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尽可能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围绕新知识进行引申和拓宽,进行变式性练习、强化性练习、对比性练习、开放性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思维更灵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运用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是对知识的转化、想象和创造。

(3)情感与思维策略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双方心理双向交流的动力和支柱。在课堂教学创新中,知识的学习不在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特别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走向创新学习之路铺路架桥。①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在理智闪光的同时予以情感投入,采取与学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产生情感协调效应。

②重视运用联想规律和知识迁移规律,加强对知识的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教师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意识。

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课堂教学创新的评价改革

(1)、以创新性学习标准为主的评价取代过去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

①要由过去主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

②要有过去主要注意传授和学习形成了的知识,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

③要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质量,转变为更注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评价质量。

④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变为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发展。

(2)、激励导向性的评价。

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败。

②注重发展性评价。以纵向评价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③以激励导向为主,以多元化的素质教学目标为标准。

上一篇:各景点旅游告知书下一篇:罗村镇三项整治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