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创新论文

2024-05-29

乐理教学创新论文(精选12篇)

乐理教学创新论文 篇1

基本乐理作为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 系统地讲授音乐理论基础, 涵盖了诸多的音乐基础知识, 是具有很强科学性的音乐知识体系,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最基本工具, 是培养学生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深化音乐理论的根基所在。但在现行的音乐教学中, 专人专课、按部就班的课堂音乐理论的教学方法, 内容体系庞杂、概念晦涩抽象且与视唱练耳课的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 加之教师和学生对乐理课普遍抱有“小儿科”的忽视, 而偏重于声乐、器乐唱奏技能技巧的认识误区, 增加了乐理的学习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为音乐基本乐理的授课教师, 有责任、有义务在教学实践中,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完成乐理的教学计划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素养和技能, 为学生的深化学习和日后发展做好坚实基础。

一、乐理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基本乐理是音乐理论教育科目的基础理论课程, 其有着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的教育任务, 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 培养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目标, 不仅为学生的表演实践提供可遵循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依据, 还为后续的音乐理论学习如和声、趋势分析等打好基础, 被喻为“通往音乐殿堂的钥匙”,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基础学科, 帮助学生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炼概括成理论知识, 进而用完善的理论知识指导音乐实践, 建立起审美价值观, 从而产生音乐创新力。

二、乐理教育的教学创新

1. 教学理念的调整转变: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基本乐理教学缺乏系统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一直以教师的理论和概念灌输为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 仅凭教学经验来引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不厌其烦地讲解音乐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来通过考试和掌握知识,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也绝非乐理教学课堂的个别现象。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和沟通, 教师无法确切掌握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容易造成学生对声乐知识片面性理解偏差, 这种知识信息的单向灌输与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学生为本”早已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 因此, 必须摒弃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深切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 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发展学生个性,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尝试, 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接受性学习,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让学生“学会”“会学”, 而且让学生“乐学”, 体会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乐趣。

另外, 在考核评价方面, 也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将班级学生分组的形式, 建立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考核模式, 将学生对音乐感知理解程度、个体表现力、团队合作力列入考评范围, 定期进行小组竞赛, 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用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对乐理的学习产生自发兴趣, 让一度枯燥的乐理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

1.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同为音乐专业的基本学科, 基本乐理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对听辨各种旋律, 和声音程, 常用节拍节奏, 三、七和旋原位和转位及其解决, 听辨大、小调式、听唱、视唱等音乐基本概念和常识的掌握, 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知识储备, 视唱练耳侧重于对音乐感性认识, 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和音乐美学观念, 训练学生积极地将音乐听觉语汇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二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同服务于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 从而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教育目的。

视唱练耳为基本乐理提供实践基础, 基本乐理为视唱练耳提供理论指导, 基本乐理将视唱练耳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视唱练耳又将基本乐理回归到感性认识。比如, 仅凭“节奏就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这样文字概念, 使学生只能从理论的角度明白“节奏”这一知识概念内涵, 难以建立感性认识, 而通过视唱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的击拍练习便能迅速的对节奏建立起感性的直观认识。换而言之, 如果学生仅能在书面上正确回答了节奏的相关概念, 而不能准确唱出, 那么所掌握的乐理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 无法对音乐实践进行理论指导, 对音乐只有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 而无法掌握其内在的联系, 只有掌握了坚实的乐理基础, 才能将视唱练耳更好的应用于音乐实践中。

2.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合并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是相互独立的两门科目, 两者由专人专课的形式进行, 往往存在教学进度不一致的情况, 在教学上难以配合, 更遑论很好的结合, 视唱练耳中的提及的基本乐理知识, 经常被学生遗忘或还没有接触到, 视唱练耳又有着与基本乐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因此只能在授课过程中简单提及教学中涉及的乐理知识, 学生经常有“乐理难学”的感叹。将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合并为一门课程, 通过课程的整合就可以解决上文提及的问题,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互为补充, 相互完善,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视唱练耳带动乐理的学习, 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掌握理解和运用基本乐理, 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在牢固掌握乐理知识的基础上, 获得如读谱、记谱、视唱、听辨等准确的音乐要素把握能力, 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立体化:音乐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基本乐理教学发展的瓶颈, 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乐理和声乐、器乐、音乐欣赏最大限度的进行有机结合, 多媒体音乐课件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图表等表现形式使学生对乐理知识有了直观的视、听结合的感性认识, 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转为音乐形象以立体化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而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不便于展示的难点、重点可以更为细腻的反复播放和对比, 逐小节、逐句的反复播放, 并可随时调整播放的速度、音调、音色, 减轻了教师反复伴奏和范唱的教学工作强度, 同时避免了因伴奏乐器造成的音律不准, 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其对知识的印象。

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乐理教学与多学科相互借鉴结合,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 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实现了协作化教学, 克服了教师为中心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了增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帮助他们将理论转化为音乐实践能力。

另外,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的上传, 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丰富了乐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网络的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也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使不同知识接受能力的学生有目的的、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的获取、温习和巩固, 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五、教育目的的深层次化:多学科渗透提升艺术修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与宗教、文学、舞蹈、戏剧、美术及数学等学科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科间的相互交叉, 使音乐具有了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共鸣的独特魅力。因此, 音乐人才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的艺术修养提升,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知识广泛、具备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和的高水平音乐人才。音乐专业学生由于音乐专业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时间而造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艺术修养的薄弱必定会限制学生音乐才华的发展和发挥, 在乐理教学中, 更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深化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目的, 不仅将视唱练耳、键盘、和声等音乐相关学科与基本乐理教学相融合,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基本乐理不是孤立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存在, 而是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来加强的理论认识的体验。而且要加强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联系, 将其他艺术学科知识渗透到基础乐理教学中, 帮助学生建立审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音乐美学价值的理解力和敏感力,

如讲解节拍和节奏时, 举例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让学生体味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律美;通过对建筑学学中洛可可风格的介绍来了解这一时期“崇尚华丽和纤巧”的音乐风格特征;通过音乐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的介绍, 来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进而解读音乐的力度对作品感情的表现。

摘要:基本乐理作为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的最基本工具, 是培养学生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深化音乐理论的根基所在。但在现行的音乐教学中,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 再及教学内容, 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增加了乐理的学习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正是基于对上述乐理教学工作实践存在问题的分析,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乐理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基本乐理,乐理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宋飞, 王冰.浅谈对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J].大众文艺, 2012年, 18期:232

[2]杨婷, 张义瑶.多媒体音乐课件在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第10卷第一期:205

[3][美]格劳特, 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乐理教学创新论文 篇2

1、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著的教科书《乐理》,共8单元,分两个学期授完。本学期主要内容有音、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调式及各种常用的记号等。

基本乐理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通过引导、教学,使学生知道学习乐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以后的声乐课、钢琴课、创作等后续理论课以及表演、演奏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前教育幼师班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舞蹈兴趣浓,喜欢流行歌曲、网络MP3、DJ舞曲,但音乐基础知识较差,不喜欢学习乐理,2、7两音唱名不准,节奏不稳,掌握乐器少,个别学生缺泛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主要任务)

1、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乐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独立认谱、视谱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具体要求

知识掌握方面(重点)

1、集中讲解,适可示范,分散练习,重视辅导。

2、通过实践、观察、体验,迅速而有效的取得理性认识。

3、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相互交流。

能力培养方面(难点)

1、技能技巧训练与乐理、视唱、声乐、器乐、欣赏结合起来。

2、纠正发声训练时音准、音量、音色等问题上常见的错误。

3、考虑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和兴趣的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措施

1、教学中因势利导,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资禀赋、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2、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亮点发扬广大,发挥其潜力。

3、建立音乐网站、博客,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优化课堂教学。

浅谈乐理教学 篇3

关键词:乐理;教学

一、教授乐理的重要性

乐理是接触音乐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之一。包括读谱、记谱以及音阶、音程、和弦、节奏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理性思维的运用,可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提高在音乐学习中对乐谱思维的理解能力。它关系到以后的学到的和声、视唱练耳、曲式…等等。学习好基本乐理对于音乐素养有一定提高,不仅使学生对乐曲快速读谱和音乐感情初步把握以及演奏运用中更加灵活,也使得老师教学更加轻松方便,学生也能容易理解。

二、如何有效的教习乐理

1调整教学与学习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地交流与互动以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课堂自由,学生可以发表学习见解和进行创作,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并且将学生的个体表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乐感的理解程度纳入考核的范围,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趣味化基础乐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趣味化基础乐理知识的教授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取猜谜语,如在讲解反复记号时可以出谜语,通过边念边在黑板画使学生在猜谜中学习知识。还有在讲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及其时值时,通过在黑板上画上这些音符的形象,并鼓励学生描述他们的形象使学生在歌唱中牢记音符的形状。或者可以用到些生活中的例子和有趣的新闻事实来结合乐理知识来讲解,这样学生接受理解能力将会加强,也能方便学生记住不会忘。

3结合现在科学技术,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提供了技术基础,实现了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结合。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音乐课件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方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视听方面对乐理知识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乐理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学好基本理论知识,再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实践能力,要将具体的音乐作品与阅历教学相结合,避免乐理的过于理论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客观的事实作为论证,提供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

三、乐理在演奏教学的运用

乐理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相反如果乐理知识学习不好也会对专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演奏能力与音乐素养能力严重不对等的现象。以器乐专业学生为例,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会出现学生识谱慢,识谱错误率高,对音乐内涵不能领会,致使练琴效率低,学琴压力增大,兴趣减少。比如大提琴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乐谱看不懂,最基础的练习曲及乐曲就难以进行。还有学习舞蹈中,舞者用身体展现音乐表达,他们在舞台上所展示的的美,直接取决于舞蹈者本身的音乐素养,如果舞者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就会使自己的表演成为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感,难以展现出真正的舞蹈之美。因此,我们说一个学生如果由于基础知识障碍对作品背景与谱面理解不清楚,那么他的表演、创作就很难得到提高。

总之乐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相信只要引导正确,让学生充分认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音乐人才会更加符合社会需要,才能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浅谈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 篇4

一、乐理课程的重要性

乐理知识是对于高校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读谱、音程、和弦、节奏等基础教学内容,概言之,乐理课程的学习主要服务于高校学生积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音乐素养,甚至是奠定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基调,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影响层面主要可分为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两大部分:

(一)个人发展层面。音乐理论是高校音乐学习的基本功,乐理课程对培养个人音乐修养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高校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且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在日后融会贯通地运用至艺术实践中去,所以在早期理论教育时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音乐认知、培养有正面价值取向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为其自身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发展层面。无论是经典音乐的延续或再创新,还是现代音乐的革新或颠覆传统,追根溯源,乐理知识都是音乐学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只有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乐理课程,深入、内化地理解乐理知识才能在现有的音乐学科上做出有理有据的、有创造力的改变,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白日梦,这将对整个学科发展产生巨大意义。从现实角度,再言之,高校音乐教育输出的多为未来的音乐教师人才,巩固并加强这些“指导性人物”的基础性教育,对该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具有潜在且深远的影响,不得不引起高校音乐教育人士的重视。

二、高校乐理教学的创新应用

(一)融合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课程。传统的乐理课程主要由专业指导老师单向传授音乐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教学内容,但由于高校音乐学习是一种需要较强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学科,若只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空洞的理论灌输,是难以领会其精髓意义的,学生们更难以将其运用于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去,只有将理论知识具象化,而不只是局限于概念化的描述,才能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分为视唱和听觉训练两大部分,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所有以乐理学习课程为出发点所衍生而成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创新性乐理教学可以适当融入视唱和练耳环节,不仅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乐理知识。比如,在乐理课程的读谱教学内容完成后,可将“视唱”作为课程小结的实践环节,不仅能清楚掌握学生对于五线谱的熟悉程度,更能为日后的教程设置做出合理规划。再如,在音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小段音频,通过“练耳”以测试学生对于音阶、音域的掌握程度。融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优化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专业老师的创新理念。专业老师是高校学生通往音乐艺术大门的重要桥梁,如何正确引导和传授乐理知识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若是连专业老师都不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课程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综合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指导老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理念,才能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其次,只有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挑战,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缺乏实质内容的音乐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必定需要真实案例来进行实证分析和解读。据此,高校可邀请具有创新精神或现代影响力的音乐人担任客座教授或定期举办相关讲座,生动活泼的实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从而了解经典音乐之所以源远流长的深层原因,并摸索现代音乐表现形式诞生的雏形,为将来的音乐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乐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愈加发达,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外在音乐艺术上的沟通愈加频繁和深入,高校学生较以往拥有更多渠道和机会去接触尽可能多的音乐资源。因此,乐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空洞的理论化知识通过诸如视听结合、音画同步等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或类似于亲临现场近距离观摩这样的多维度体验为学生创造具象的理论环境,都不仅能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其学习热情的产生,更能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中逐步消化晦涩难懂的乐理课程知识。

三、结语

高校音乐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不可与普通学科一概而论,作为学科发展本源的乐理学习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关键作用,因此其教学模式和方式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对于高校乐理教学创新主要有三大应用形式:一是将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相结合,在丰富教学内容之余促进高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二是力邀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专业指导老师以生动的实例促进高校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或学习资源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满足式教学环境,激发学习热情并促进他们对于乐理知识的吸收和内化。综上所述,高校乐理教学任重而道远,如何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推陈出新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官理解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摘要: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高校音乐学习的基础和重点课程之一,乐理教学对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乐理课程对个人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做简单探讨,以正视高校创新教学的发展趋势。

乐理课教学大纲 篇5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基本乐理是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所有学生,授课年限为三年。乐理课是音乐入门学习的基础理论课,无论是音乐中的哪一门专业,都必须从基本乐理开始学习,该课程系统讲授音乐最基本的知识和儿歌伴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本专业其它音乐技能课——舞蹈、键盘、声乐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学前教育所必需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认识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设计组织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乐理教学要求学生在五线谱,简谱记谱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础知识,并学会简单的儿歌伴奏。

2、视唱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听辩能力,五线谱的视唱与简谱的儿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识谱并歌唱。通过乐理与视唱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歌唱能力。

四、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音的高低

1、基本要求:

学习音的有关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符号的书写要求。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音的产生与分类、音的物理属性、音名及其分组、唱名及唱名法、半音、全音、变化音、五线谱记谱法、简谱记谱法。

3、教学重难点:

规范书写各种符号,常用记号的记忆。

4、教学小结:

各种音的属性、唱法和记谱法。

第二章 音的长短

1、基本要求:

学习各种音符与休止符,掌握各种符号的书写要求。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音符与休止符的时值、写法、以及附点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规范各种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会计算各种音符与休止符的时值。

4、教学小结

音符、休止符

第三章 节奏与节拍

1、教学基本要求

体验各种节奏与节拍的表现力,正确掌握各种节奏节拍。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节奏、节拍、切分音、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3、教学重难点

体验各种常用节奏和节拍的表现形式和记忆音符均分的各种形式。

4、教学小结

节奏、节拍、切分音。

第四章

速度 力度以及谱中的各种记号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速度和力度的表现意义,识记常见符号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装饰音与常用符号〔力度记号、反复记号和省略记号〕。

3、教学重难点

体验速度力度的表现意义。

4、教学小结

装饰音与常用符号。

第五章 音程

1、教学基本要求

从不用角度理解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音程的名称、自然音程.变化音程、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的转位、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怎样识别音程。

3、教学重难点

音程的识别与构成。

4、教学小结

各种音程以及如何识别音程。

第六章

调 调式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有关调、调式的表现特征与意义。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调式、音阶、大调音阶与大调式、小调音阶与小调式、调、调号。

3、教学重难点

调、调式、音阶的异同。

4、教学小结

调式、音阶和调号。

第七章 三和弦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三和弦的类别,掌握建立和弦的基本方法。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三和弦、三和弦的常用四种类型,三和弦的性质、三和弦的转位、调式中的三和弦。

3、教学重难点

如何快速准确建立和弦和熟练准确识别和弹奏各种常用三和弦。

4、教学小结 三和弦

第八章 少儿歌曲伴奏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并掌握歌曲伴奏的正确连接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正三和弦、副三和弦、正三和弦的几种常用连接、少儿歌曲伴奏的三种基本类型、怎样选择合适的伴奏类型、挑选各种少儿歌曲练习。

3、教学重难点

如何快速准确的选择合适的歌曲伴奏。

4、教学小结

各种少儿歌曲伴奏

五、教材及参考书1、2、《音乐》谢莉莉 高等教育出版社3、4、六、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1、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线,学生体验为基础,音响感受为辅助,多媒体视听为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2、媒体要求:多媒体教学系统(录音,DVD,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七、考核形式

1、平时考核:作业、章节测试

乐理教学与音乐文化传承 篇6

关键词:乐理教学;音乐文化;传承

引.言:如果把音乐文化比喻成一个结构精密、内容丰富的乐器,而乐理教学内容所涵盖的大量专业用语、定义及规范就好比在这个乐器上各自发挥自身功能的部件,延伸到各个方面。以下透过几类对立统一的音乐元素探讨一下“乐理教学与音乐文化传承”的关联。

一、和声音程的“和谐度”同多声音乐的关联

欧洲处在共性写作时期时的多声音乐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称为主调,是以和声的方法通过骨干旋律进行的多声写作的音乐方式;一种称为复调,是以两种或多种旋律方式经过对比、模仿的方式进行交错式的音乐形式。

不管是主调还是复调,和声音程都是它的纵向综合的重要元素。教学中把音程讲解为“两个音级处于音高上的相互联系”,和声音程是指“两个音共同结合共响”。根据两音是不是融合,把和声音程归类为和谐音程及不和谐音程;和谐音程再通过两音的配合程度,划分成极完全和谐音程、完全和谐音程、不完全和谐音程三种类型;不和谐音程根据两音的不配合程度,划分成柔和的不和谐音程、尖锐的不和谐音程以及调性游弋的不和谐音程三种类型。这样的划分在音乐里是怎样表现的呢?这主要关乎多声体裁里的音响结构。用四声部和声进行里的“平行八、五度”现象举例说明,纵向排列里的四个声部任何两声部的结合可以组成六对关系,某个和弦在进行纵向排列里的任何一对声部组合成纯八度音程进入到另一和弦相同一组声部的纯八度音程,称之为平行八度。在用“和谐且饱满”音响作为审美原则的“共性”音乐当中,纯八度及纯五度这样被称作极完全和谐或完全和谐的音程,展现出来的由于高度融合导致音响不够充分的现象,这便是传统和声同对位写作中为何要有条件运用纯八度和纯五度的原因所在。另外,一旦带有某个艺术目的地运用完全和谐音程的平行进行,就是作曲家下意识里的音响构造。通过一音一拍的四声部柱式和声的序进里,下方的声部不断运用纯五度平行音程,音乐在某层意思上讲是一个三声部的序曲。可是这又有何不好呢?这恰恰可以证明成型于某一种特殊时期里的某类音乐写作“成规”,都不会像“自然定理”似地具备永恒的客观性和稳定性,它会同作曲家特有的审美观念及特殊的音响创意进行着不同的变异及组合。也可以称之为,使用或不使用某类材料或技术,要靠作曲者对于音响造型的追求而论,一切定律都不是静止和独立的。从这层意义上讲,透过乐理课程出现的各种“部件”,比如说,传统多声写作里的对大小三、六度这中充分和谐音程的持续运用,或这说针对不和谐音响向和谐音响的处理,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掌握其丰富的外在表现,还应当更加注意怎样让学生悟到这些外显因素通过音乐文化里的实际表现功能。

二、“泛音”現象同和弦组建

在18世纪初期,法国的音乐声学家索弗尔创建了overtone原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泛音原理。一条琴弦在进行发声时,除了琴弦全长通过震动发音之外,并行的处在其二等分处、三等分处、四等分处等部位出现更多的比基音高且微弱的音。乐理课上讲解这类知识时,可以把处在最下端的低音叫做基音,把音体不同等分处通过震动所发出的比基音高且微弱的音称之为泛音,基音和泛音共同结合成“复合音”。为了有利于讲解,将融合在“复合音”里的基音及泛音用“分音”进行统称。

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都会用四部合唱方式的纵向和弦排列和横向和弦连接进行最初的和声练习,可是不论什么样结构的和弦,它的和弦排列在纵向空间里更多的灰呈现出“下疏上密”的形式。在这个“下疏上密”的方式里,和弦排列还有密集排列的形式——上三声部每个连续的一对声部的音高融合在四度音程里面,多声音响更加融合、厚实;开放排列的形式——上三声部每个连续的一对声部的音高融合在五度音程之外,多声结合的不同声部更加独立、线条走向更加明朗。

从某个层面上讲,泛音的现象包含了自然的客观因素,可是这个自然因素同人的听觉意识在某层意义上又会有机地联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有条件说,音乐文化里的素材是通过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相结合的。从这个层面,教师可以获取到的启迪是,乐理课程通过某一理念,或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对于某类风格音乐的技术要点学习,不是独立的或人为想象的,而是同自然的属性、人的心理体会以及综合原因共同影响下的审美方向,都是具有相互关联的。

三、八度与十二平均律

什么是“律”?“律”就是通常讲到的律学,是通过数理的方向进行研制的各类定义的载体和方式的学科,也就是乐音体系里的各种音的绝对正确的高度和其相互联系,也可称之为把一个八度划分成的部分。

通过讲解一个八度划分成十二个半音的方式,证明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不一样的生律方式可以在一个纯八度的结构里获取不一样的十二音划分。并且,把一个八度等比律划分成十二个分组,可以获取十二个距离等同的音(半音),称作十二平均律。并且,还有用创建纯五度旋律音程获取十二个音高的方法,叫做五度相生律,和创建大三和弦获取十二个音高的形式,称作纯律。值得关注的是,在三个律制里,仅仅是十二平均律里的十二个半音距离是相同的;而其他两种律里的十二个半音距离确实不相同的,属于十二不平均律。而这里面的五度相生律获取的半音比平均值要小很多,可是纯律获取的半音要比平均值大很多。

结束语:纵观全球范围内的音乐进展,不论是复调名师巴赫还是瓦格纳用自身乐剧的创新把古典调性和声的展现潜力完全表现出来,用共性写作作为重要方式的普及和探索,比如和弦、音程、转调、离调等相关的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法的使用及创新,它的律制的根据是十二平均律,一直到20世纪,出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不同类型的多调性、泛调性甚至无调性,这里面多数没有让这个潜在的音乐形式存在的基础出现任何的改变。(作者单位: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2.商丘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林媛媛.同构与交融、嬗变与发展——试论闽南音乐、台湾客家音乐文化的异同[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1).

[2]赵红梅.蒙古族长调专业对民族院校音乐改革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09.

[3]姚秀梅.河北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8).

浅谈高考乐理教学 篇7

一、在上乐理课中力求使名词、术语、概念更为规范化, 更富有鲜明性和逻辑性。

数代音乐理论家经过实践探索、丰富完善,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基础理论。近年来, 又有理论学家结合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及语言特点, 在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 故称之为“新音乐基础理论”。新音乐基础理论既延续传统, 又在各种理论问题的阐述上有所创新和提升, 力求使概念更明确, 更好地指导实践。比如, 关于单、复音程的划分, 国内公开出版的教科书中大多指出:“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 超过八度的音程为复音程。”由于没有明确提出纯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 纯八度以外的音程包含增八度、倍增八度为复音程, 因而不少学生和自学者对“增八度转位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这个问题产生了理解上的障碍。根据复音程往往使用单音程的名称这一点, 增八度实际上是增一度, 增一度转位后当然就是减八度了, 这自然符合音程转位的规律原则:“增变减、一变八”。音乐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师面对的是基础薄弱的音乐理论初学者, 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困惑。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 力求各个章节条理缜密, 富有逻辑性, 避免概念模糊, 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教师要学会学习与思索, 并关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逐步完善教学,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在教学中需要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

乐理是作曲技术基础理论的“实践”课程, 因而在教学中要避免重理性轻感性, 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笔者发现, 将声音听觉融入到乐理知识当中, 使抽象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这样的确优于缺乏感性认识的纯理论教学。例如, “节奏与节拍”一章只讲述概念, 学生很难真正明白和区分各种拍子。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一些不同类型拍子的“视唱练习”, 让学生在唱与练当中领会各种拍子的精髓,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分清和记住概念。可以想象, 尽管一个学生能用语言说明调式的种类, 但是如果不能从听觉上分析调式调性, 那么他还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三、乐理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师深入浅出而又条理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 学生透彻理解和深刻领会教材所阐述的原理是学好乐理课程的前提。因为, “理论最具有生命力的是它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在阐释原理时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做到触类旁通, 这是教学重点之所在。例如, 写“调式音阶”这种题需要链接多个知识点, 且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在解题过程中, 考生除了要掌握相关知识点, 还要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 do音和主音, 它们均用音名来表示, 但对它们要有区分, 调号是根据do音的高度位置确定的。此外, 还要掌握音阶结构内部的“调式变音”在不同调内的表现形式, 等等。解题要领清晰了, 关键性的问题弄清楚了, 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同一理论、同一概念反映在试题上可能是多种类型的, 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适应不同题型的综合能力。任何难题其实都是多种概念的综合性运用。乐理题型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写作题、问答题等, 平时通过大量实用型的练习与模拟试题积累解题经验, 是乐理教学的重要方面, 也是考得高分所必需的。

四、把哲学观点渗透到乐理教学中。

1. 乐理教学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使学生

对学的知识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如:由于十二平均律的产生而产生了等音, 由于等音的出现, 在音程中有等音程, 在和弦中有等和弦, 在调式中有等音调。教师将知识前后串起来讲, 可使学生既懂得知识的横向联系, 又知道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道理。又如乐理与视唱练耳课交叉渗透:乐理视练课程都包含诸如记谱法、音程与和弦、调式、节奏与节拍、速度与力度等多方面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 前者注重理论, 后者注重实践。总之, 视唱练耳教学要培养学生在音高、速度、节奏及调式等方面的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音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基本乐理的内容和作用。

2. 掌握规律, 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

辩证法告诉我们, 一切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因此, 只有掌握教与学的规律, 采用准确、形象、生动的方法,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讲音符时值关系时, 目的就是搞清楚各种音符之间的比例关系。自制教具、采用时钟指针的移动加以说明, 这样就将面积、长度、时间结合在一起了。再如:讲节奏、节拍时, 用列队行进中的整齐步伐比喻节拍, 用千变万化的鼓点比喻节奏, 突出强弱和时间的概念, 在拍子的分类中, 根据“单”、“复”、“混合”、“交错”这些词的含义, 说明各种拍子的不同特点, 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让学生选修所喜欢的一、两种乐器, 参加乐队合奏, 运用自己所学的乐理知识写一些小型器乐曲, 经历一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过程, 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

在高考乐理教学中老师运用适合的方法, 付出耐心,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乐理肯定可以学得很好。

参考文献

[1]刘永福.新音乐基础理论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高效乐理教学方法微探 篇8

面对学生音乐素质低, 对乐理知识难理解。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顺利地学习乐理知识, 要在教学中将理论性, 实践性, 欣赏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 使乐理教学更生动, 更吸引人。

一、乐理教学存在的误区

1.对于中小学的音乐课, 很多老师都会注重课堂的学习气氛, 为了活跃课堂, 想了很多的办法帮助学生学习。可是面对着专业班的乐理学习, 有些老师却认为学生不需要为了兴趣而学, 因为这是高考的必考课, 只要按照高考的教学大纲灌输知识给学生就行了。因为老师的不重视, 学生们也更偏重于声乐、器乐演奏技能技巧的锻炼, 认为乐理知识只是“小儿科”。这是第一个误区。

乐理是理论比较强的基础理论课, 其中的某些概念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 本来考生就不喜欢学, 觉得难, 学起来枯燥。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知道所有的学习动力在于兴趣, 要让学生用心去学, 每堂课都要有“新鲜感”。我觉得课前的组织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前, 用2分钟进行与音乐有关的小游戏、听辨、竞赛、表演等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情绪。

乐理教学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把它过于简单化, 有些老师没有好好地学习高考的考试大纲, 认为乐理都是相通的, 讲到哪里是哪里, 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训练计划。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 我把乐理知识的学习计划为两个学年, 最后一个学期就进入系统的复习当中。备考紧扣考纲, 训练狠抓重点。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有轻微的变化, 《考试大纲》规定的乐理考试内容包括: (1) 音与音高; (2) 音律; (3) 记谱法; (4) 节奏; (5) 音程; (6) 和弦; (7) 西洋大小调式; (8) 中国民族调式; (9) 各种常用省略记号、演奏法记号、速度力度标记、装饰音及其他术语; (10) 五线谱与简谱的互译。从《考试大纲》的试卷题型结构可以看出, 构成音阶占的比重最多, 构成和弦、音程、译谱、音值组合等次之, 这些都是重点内容, 它在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并同时与其他非重点的部分相关联。熟练地掌握这些重点内容是考生考出好成绩的关键。笔者就是抓住这些重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备考工作的, 因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讲究准确性, 方法要多样

知识的准确性、正确性, 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首先对教学内容的每一个概念、定义都要掌握准确。比如根音与低音这两个名词学生比较容易混淆, 有人把它当成一个名词, 说根音就是低音, 这是不对的, 在原位和弦中, 根音也是低音, 在转位和弦中, 根音就不再是低音了。对待乐理中的一切名词、概念都要认真研究, 仔细推敲, 要准确讲解, 绝不能马虎从事。

对概念相似的内容, 可以对比讲。在基本乐理中有些名词概念极易混淆, 如音列与音阶、根音与低音、节拍与拍子、稳定音程与协和音程、变化音级与调式变音、宫调式与大调式等, 对这些易混难分的概念, 最好用对比的方法来讲授, 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及相异点。如稳定音程与协和音程, 凡稳定音程必是协和音程 (1-5, 1-3) , 但协和音程不一定是稳定音程 (如1-4, 3-7) 。

由于高考的试卷题量多, 时间短, 不少考生做题速度太慢, 因为完成试卷时间不够, 或者来不及检查。要提高解题速度, 必须有高效的解题方法。

如, 快速分辨音程。音程的名称是由两个音之间所包含的度数和音数决定的, 二者缺一不可, 但如果在确定音程名称时, 都要算清它的音数才能确定名称, 也是件颇麻烦的事。我总结一个窍门, 叫“抛开音数辨音程”。具体讲就是, 确认音程不用计算音数, 只要弄清该音程包含几个半音级即可知晓。对六、七度音程来讲, 包含一个半音级的是大音程, 包含两个半音级的是小音程。如1-6、2-7等包含一个半音级, 是大六度;3-i, 6-4包含两个半音级, 是小六度。再如1-7, 4-3包含一个半音级, 是大七度;2-i, 3-2等包含两个半音级, 是小七度。二、三度音程的大小极易辨认, 似乎不需多讲。但给学生讲时, 赘言一句也有必要, 即“包含一个半音级的是小音程, 不包含半音级的是大音程。”对于四、五度音程来讲, 包含一个半音级的是纯音程, 如5-i, 5-2;包含两个半音级的是减音程如7-4, 不包含半音级的是增音程, 如4-7, 运用抛开音数辨音程的方法教学, 易教易懂, 简便快捷, 效果较好。

又如, 迅速写出“以某音作为某一级音, 写出调式的音阶”。解决这类问题的窍门在于找主音。

例如, 以C作为调式的Ⅵ级音, 写出自然大调与和声大调的音阶。

写出自然大调音阶的步骤:首先找出主音:C作为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 主音必然是它上方的小三度, 即bE。再次, 主音是bE, 即bE自然大调, 写出bE自然大调的音阶即可。

三、指导学生学习要加强各种不同题型的训练, 以全面提高应考能力

同一理论、同一概念, 反映在习题或试题上, 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即我们常说的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真正全面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 对于各种题型都要准确地完成, 这是每位考生必须努力做到的。如果考生只会做这种形式的题, 而不会完成那种形式的题, 这是不适应音乐高考需要的。在我们的实践当中, 就出现过解题方法一样, 但是问法不相同, 结果有很多学生就理解不了了, 以为自己不会做了。根据我省《考试大纲》精神, 高考乐理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还有分析题等, 所以要让学生做到, 不管哪一题型都要有把握做好。在教学中, 同一问题我常让学生完成不同题型的训练。

近年来, 音乐类高考生呈上升的趋势, 竞争日趋激烈。过去, 许多考生对基础乐理的学习重视不够, 使许多专业非常优秀的学生, 因为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成绩不理想, 而与他们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基础乐理是衡量学生综合音乐理论知识的基本标尺, 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 学校对学生的选拔日趋严格。乐理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理论课程的基础, 是音乐专业人士基础的音乐技能要求中的重要一环。在英国即便是业余音乐考级, 参加器乐、声乐考级的学生也必须先通过所报考级别的乐理考试, 没有通过乐理考试就没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专业考试。

试论基本乐理教学新模式 篇9

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音乐乐理的基本能力, 音乐乐理的学习一向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我们自始至终地力求达到两个方面完美结合:一是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乐理知识传授获得最好的效果。二是需要解决如何去激发学生喜欢学习, 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因此, 就如何创新基本乐理教学,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 注重内在联系

基本乐理知识包括记谱法、节奏节拍、乐音体系、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及调式变音、转调和移调、旋律等方面。视唱练耳的学习包括三个升、降号内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和声及旋律小调、多声部等各种曲调的视唱, 各种音程及和弦的听辨与单声部、多声部旋律的听写、基本节奏与节拍的练习。

学习乐理就好比打地基, 基础打得越深就越牢固, 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比如学习变化音级之前, 必须搞懂什么是基本音级;要学习调式中的和弦, 必须先掌握有关调式和和弦的知识, 否则无法学习。基础知识越牢固, 后面的学习就会更加顺利, 否则学生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甚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再如“不稳定音程与和弦的解决”、“调、调式、调性等概念的区别”、“如何判别旋律的调性”等都是令许多学生感到学起来吃力的问题, 那么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问题, 避免不积极的教学因素, 就只有注重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 不断巩固“新旧”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本乐理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结合

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 它主要给音乐学习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是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知识的科目。视唱练耳课也一直作为音乐基础课而存在着, 包括视唱、听写和听觉分析三个环节。在听觉分析、听写环节中注重音响的听觉辨认, 这种对音响效果的听辨, 又离不开基本乐理的理论指导。

笔者在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中, 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 其目的是使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 使教学效果更理想。

在基本乐理课的教学过程中, 乐音体系章节有音的分组这个内容, 在基本乐理课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各音的音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会做题是基本乐理教学的初步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 让学生将键盘图与音名一一对应起来, 让音名与在五线谱上的记谱位置一一对应起来, 在结合视唱练耳听写环节中的旋律音程听写, 让学生将音名、五线谱的记谱位置、音色三者联系起来。旋律音程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在基本乐理教学中, 音的分组中融入音色这个内容, 无疑给视唱练耳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视唱练耳课中, 听写环节中少不了音程的具体音听写。对于听觉能力较好地学生来讲, 可以借助基本乐理课中学到的音程的名称或者说是音程的性质来检查自己所写的具体音准确与否。对于听觉能力一般的或者听觉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 可以借助老师在听写环节中所讲到的方法, 先写出和声音程的低音, 然后借助音程的性质, 结合基本乐理课的内容, 就能很快地判断出冠音的唱名。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基本乐理基础要好, 而且对音程这部分内容应该相当熟练。否则, 在有限的听写遍数内完成上面的工作是很难的。

总之,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它们二者的融合, 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才能让学生在理性上感性上全面认识音乐、理解音乐。

三、基本乐理教学对象应注重因材施教

目前音乐类学生乐理基础知识不均衡也是制约基本乐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类学生在进校之前, 绝大多数都学习过一些音乐知识, 有的是从小就开始学习, 有的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甚至有的只是参加了考前辅导, 因此, 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 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接受能力也明显不同。基本乐理教学中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差别, 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特别薄弱的, 应强化基本概念的认知, 甚至要采取个别辅导来强化其乐理知识;对于音乐基础知识较好的, 主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 力求使学生的基本功达成统一, 这样才有利于其后续专业方向的学习。

在教材的选择上,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第一, 对于基本乐理课上的概念以及定义, 在语言的组织上要精练, 用词要准确, 不要让学生产生歧义。第二, 基本乐理教材在内容上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在学完音程后再去学习三和弦和七和弦。学懂了和弦, 后面调式的内容就有一定的基础了。第三, 基本乐理教材在内容上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律学、中古调式等等就可以按照学生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办法, 因为这些内容完全是根据学生专业需要来安排授课内容。作曲系、音乐学系等专业就可以当作重点来讲授;表演系的学生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当作了解性内容了。

摘要:基本乐理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理论课, 对学生系统的音乐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在基本乐理的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基本乐理教学环节中注重相互衔接, 在基本乐理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结合, 基本乐理教学对象应注重因材施教。基本乐理教学涉及诸多因素,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基本乐理,教学,课程,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莫祎.李重光版《音乐理论基础》与童忠良版《基本乐理教程》比较分析[J].大舞台2010年03期

浅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乐理教学 篇10

职业教育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 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中提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改革职业学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开、课程内容与职业任务脱离的现状,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向导。加强立体化的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质量标准, 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完善质量评估和管理体系。使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实际岗位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可见,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 需要尽快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尤其是乐理方面, 因为乐理是学好其他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它与其他科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 在音乐理论课的讲授中不能只是停留在学会概念和练习习题就可以了, 而是要将音乐理论与音乐欣赏、曲式分析、视唱练耳等其他音乐理论科目相结合, 让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随着对音乐的欣赏等教学过程变得易懂易记。音乐理论知识是歌唱、音乐欣赏、舞蹈练习等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如果掌握得不好, 必将会对音乐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产生严重的影响。

但是, 在一些音乐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部分, 即使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 都会对理论部分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觉得这些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不容易记忆, 难以理解。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有兴趣呢?教师在教学时怎样才能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变得易记易懂呢?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笔者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 要全面客观地审视学生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内容要求,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首先, 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能够树立正确儿童观、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教师观。其次, 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面要博、要广。幼儿园教师要有组织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等。

二、能够全面正确地分析教材, 对教材的知识点及授课内容可作出及时的调整

乐理这门学科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音乐理论不仅能够为学习钢琴奠定基础, 更能使学生对舞蹈的节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给今后的幼儿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奠定了基础。

目前,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组编的《基本乐理》一书, 该教材编写精细, 教学方法独特, 循序渐进, 适用全面。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我对书中的模块进行编排, 大部分保留, 对于幼师专业实用性不强的模块仅作为了解, 尤其是对于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模块我会详细讲解, 不断练习, 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学习乐理的乐趣。

我将教材中的应用部分分为几个基本模块:乐音体系、记谱法、旋律、节奏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及中国民族调式。以音程为例, 音程的音数并不需要死记硬背, 我在教学中归纳了几点以便于判断音程的名称。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看mi、fa和si、do这两组在音程中是否出现来判断, 例如, 二度、三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小音程, fa———sol没有mi、fa也没有si、do就是大二度音程。四度, 五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纯音程, fa———si没有mi、fa也没有si、do, 就是大二度音程。四度, 五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纯音程, fa———si没有mi、fa也没有si、do就是增四度音程, 有两个 (就是有mi、fa也有si、do) 就是减音程。六度, 七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大音程, 没有 (是不存在的) 就是增音程, 有两个就是小音程。带升降记号的可以先不看升降号, 算好再看升降记号。这样学生就不用死记硬背纯一度为0大二度音数为1等。

三、音乐课中引入现代音乐教学法,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近代最科学先进, 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教育方法之一。它通过音乐教育来达到开发智力和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 以训练节奏为基础, 集音乐和歌唱、动作、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为一体, 进行综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知、参与、体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 广大的音乐教育者从认识到接受, 逐渐地运用并推广。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 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推广迅速、需求广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适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 因此,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奥尔夫音乐带来的乐趣, 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互动及即兴创作, 才能让她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真正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奥秘。以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体现出他们的能力。

小学乐理知识趣味化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乐理知识;趣味化教学

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乐理知识本身带有抽象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面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许多小学生都会“敬而远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小学阶段的乐理知识教学难度非常大。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乐理知识,需要进行趣味化教学,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一、设计游戏教学,让乐理知识教学充满乐趣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游戏的热爱程度非常高,不管是哪个学科,采用游戏教学法必然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乐理知识教学来说,如果仅凭教师讲、学生听,就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丧失,学生不愿意听、不想听,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所以,小学音乐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对乐理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讲授音符及其时值时,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教师在黑板上先将各种音符画出来,让学生描述一下音符的形象,很快学生就能了解到各个音符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用歌谣的方式来描述音符:“全音符像鸡蛋,二分音符加条棍,四分音符是黑心,八分音符多条尾,十六分音符双尾巴”。对于小学生来说,充满律动和节奏的歌谣更容易理解和识记,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描述,学生很快就能牢牢掌握音符的形状。再如,关于慢速、渐强、渐弱、原速的变化教学中,可以采用“坐火车”的游戏,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火车,进行“启动、飞驰、渐慢、到站”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很快就理解了关于一系列速度、力度标记的含义。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快乐的乐理教学情境

如今,多媒体已成为现代化课堂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小学阶段的乐理知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多媒体具有让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的功能,从而创造有利于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乐理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演绎出来。例如,在关于各种音符及休止符的名称、形状、时值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因过多的音符知识而倍感压力,教师就可以将所有音符比喻成一个大家族,并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在这个音符大家族里,有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及自己等。爷爷年纪最大,头发掉光了,走路说话都比较慢,就像一个圆圆的全音符,音的时值最长,其他音符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一一介绍,将文字讲解和动画效果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像在听故事和看动画片,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教学效果自然明显。再如,关于切分音节奏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这样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能够轻松认识和理解切分音节奏的意义。

三、采用交叉式教学,让乐理知识教学更加灵活

近年来,新课标一直提倡学科之间的整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综合应用多学科的教学方法,学会交叉式教学,提高教学的厚度和广度。在小学乐理知识教学中,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适当地引用其他学科的教学元素。例如,在感受乐曲喜悦、悲伤、纯朴等情绪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美术的色彩教学法,红色代表喜悦、灰色代表悲伤、白色代表淳朴等,很容易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乐曲中的情绪。同时,针对乐曲中的加花,教师可以采用语文教学中的扩句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认识和理解。再如,关于切分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舞蹈教学,让学生通过跳舞来感受节奏的魅力,从而很快就能掌握切分节奏的要领。可以说,在乐理知识教学中,通过引用其他学科的特点,往往能够借助交叉教学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乐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教学占据的部分非常小,但是,学习乐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教师长时间采用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在小学乐理知识实际教学中,趣味化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巧妙设计和合理安排。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采用趣味十足的游戏、生动形象的动画、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易学、乐学、善学中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参考文献:

[1]贾俊.让小学乐理知识教学生动有趣[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

[2]金艳.激发小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能动性[J].北方音乐,2015.

浅谈乐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篇12

关键词:动态教学,音乐理解,多元思维

乐理是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 是声乐、器乐、音乐欣赏及其他音乐活动的基础, 也是各类音乐艺术院校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掌握好乐理知识, 对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增强音乐理解力都会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实施乐理教学, 让乐理知识学为所用, 我个人有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 运用多种形式丰富乐理教学实践

(一) 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对乐理学习的兴趣

1.乐理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最基本内容,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实际上建立在他对乐理理解多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声、乐、图、文等, 调动多种感官的功能, 使学生能在直观、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还可以运用动态的教学观念重新构建课堂教学。

2.乐理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东西, 教师要注意把抽象的乐理变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激励学生更加喜爱音乐, 对学习乐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在各种理论问题的阐述上有所创新和提升, 力求使概念更明确, 更好地去指导实践。

3.面对基础薄弱的初学者, 应当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给予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困惑。与此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 力求各个章节条理缜密, 富有逻辑性, 避免概念模糊导致学生们一知半解。教师要学会学习与思索, 并关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 乐理教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要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紧密相结合

乐理并不是纯理论学科, 它只是作为一种理论基础应用在作曲、复调、配器等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因而在教学中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例如, 在“记谱法”一章中, 对于种类繁多的记号学生经常混淆不清。这时, 教师可在钢琴曲以及声乐曲中, 选择一些含有不同记号的典型曲例让学生弹和唱, 比如《我的祖国》中反复记号的用法, 《车尔尼299》中省略记号的用法, 流行歌曲中延长记号的用法等。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含有各种演奏法记号的谱例, 并进行介绍和说明, 有的放矢地学与练, 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乐理课堂“唱起来”

将MIDI电脑音乐制作应用到乐理教学中, 已渐渐成为当代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单一讲解的枯燥问题, 另一方面, 也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在学习调式分析知识过程中, 通过音乐课件, 直观的将调式风格和音高标记展现出来, 方便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今后的其他音乐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使乐理学习得到应用

为了更好地学习乐理知识使乐理知识活学活用, 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将音乐创作融入乐理教学, 在创作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创作实践活动在乐理教学中是一项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创作过程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 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便于形成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一) 为歌曲配即兴伴奏

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弹琴, 模仿流行音乐的曲调弹奏, 但是对和弦功能、和弦的转位与分解等知识。教师要利用学生这样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能力。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熟悉的流行音乐鼓励学生为其配伴奏, 可以运用多种伴奏音型如分解与半分解式音型、琶音式音型等, 这时教师再向学生教授和弦功能等知识,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二) 即兴创作简短旋律

在即兴创作简短旋律时,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 引导他们思考, 鼓励他们创造。在这一过程中, 同学们善于动脑, 勤于思考, 善于创造性地运用乐理知识。其次, 根据乡土音乐特点改编创作音乐旋律。东北地区民歌戏种类繁多, 有伴随大家长大的《摇篮曲》, 每个学生都会哼唱, 还有红遍全国的“二人转”等, 用同学们经常演唱、经常听到的民歌片段改编创作一些音乐短句。

三、结语

上一篇:写人记叙文的写法下一篇:术后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