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知识学习心得

2024-09-03

乐理知识学习心得(精选12篇)

乐理知识学习心得 篇1

小学音乐课乐理知识的教学心得

我在几年时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了解相关知识的学习,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不能正确的运用与理解。尤其是四年级的同学,接触了音符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不够好。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音乐知识是一种枯燥、难记、易忘的知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也不够重视,在平日的音乐学习中不懂得

加以运用与巩固。

我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解决方法。1,抓住四年级同学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烈的特点,在加深感情认识的基

础上,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

比如编一些小故事,这个方法非常好用。如:在讲四分音符(5)时:在奇妙的音乐王国里,一个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听,大家都夸她,于是她骄傲了,也瞧不起小伙伴,后来大家因为她的骄傲都不理她了,于是她一个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单调的音。小伙伴给她编了一段顺口流:“四分音符太骄傲,伙伴朋友全不要,光杆司令一个音,唱完一拍哈哈笑。”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和顺口流能容易的记住四分音符的形状是光杆司令,时值是一拍。

2、编一些顺口溜:顿音记号可编顺口流:“头戴三角帽,活泼又灵巧,唱得快而轻,短促又跳跃。”学生就可以记住顿音记号是在一个音符头上顶着一个三角,演唱时短而又跳跃。渐强: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渐弱:渐弱喇叭倒着拿,声音越来越小了。

3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他们情感体验,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乐理知识学习心得 篇2

如果不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和绊脚石;如果不懂一定的乐理知识, 在学习音乐专业的过程中就不会识谱, 或识谱较慢;如果不懂一定的乐理知识, 那么只会唱谱、演奏乐谱, 就变变成了一个演奏音乐的机器, 没有内涵、没有韵味, 没有深度, 那么表现出来的音乐就成了没血没肉、没人欣赏, 激不起共鸣的空壳子。

针对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自己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寻找好的学习方法, 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学习方法, 能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感受到玩的乐趣, 让本身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识变成简单的、有趣的游戏, 不需要死记硬背, 只需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下面我就举一些例子来讲解说明一下。

先从学习音乐最需要了解的识谱知识说起。初学音乐的人往往都是对简谱比较熟悉, 因为1、2、3、4、5、6、7这七个数字式的乐谱直观、简单, 很容易就能唱出来, 但是对于五线谱来说, 很多初学者就像在看外语, 看天书, 谁也不认识谁, 识起来很头疼。其实很多人在最初认识五线谱时, 看到各种各样的音符、符号时很好奇, 很有想要了解它的愿望, 觉得很好玩。很好, 那么这样的好奇感我们为什么不让它继续保持下去呢?不是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其实, 我们在一开始看到五线谱时可以暂且不要把它想象得过于神秘, 过于复杂, 我们可以试着伸出自己的左手或者右手, 因为每个人的手都有五个手指, 伸出来放在自己面前是不是很像一个五线谱呢?从小指往上依次可以当做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 而两个手指之间就可以看做是“间”, 数的时候要“线—间—线—间”挨着数。但是有的学习者很容易连着数“线”或“间”, 如果这样的话, 也大可不必强迫自己去挨着数,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我个人觉得“线—线—线”或“间—间—间”间隔开去数也不失为一种识谱的简便方法, 为什么呢?大家都学过数学, 在1、2、3、4、5、6、7这七个数字中, 有奇数和偶数, 即1、3、5、7 (奇数) 和2、4、6 (偶数) , 那么在识五线谱的时候, 大家有没有发现只要是“线—线—线”或“间—间—间”间隔开去数的话肯定音也是间隔开唱的, 这样识起谱来反倒还要比“线—间—线—间”挨着数来的快。总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甚至可以一起来探讨有没有更好、更快的识谱方法, 这样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在我的授课过程中, 希望学生能大胆地摆脱课本去举一反三, 发现规律, 找到学习的窍门, 这样就能使厚厚的一本书变成薄薄的一张纸。基础乐理中学生们普遍对“调与调性”相关的章节感到头疼, 不好理解, 比如说在五线谱中, 升号调有哪些?降号调有哪些?这些调号靠死记硬背可以记住, 但是耗费的时间长不说, 还缺乏趣味性, 容易感到枯燥, 而且在实际运用中遇到一段乐曲, 想要知道是什么调性, 死记硬背保存到脑子里的东西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回忆、搜索, 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忘记或者记错, 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在我经授课的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性的东西。现举例说明供学习者参考:升号调和降号调都是按照“纯五度”的关系排列的, 所谓“纯五度”,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钢琴上的白键部分, 弹出五个音, 或者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数一下自己的五个手指。从C调 (没有升降号) 开始, 若想知道一个升号是什么调?那么从C大调的主音“1”开始上行数到第五个音“5”, 所对应的音名为G, 这样就得出一个升号为G调;接下来两个升号什么是调?同样运用前面的方法从G大调的主音“5”开始数到第五个音“2”, 所对应的唱名为D, 这样得出两个升号为D调, 以此类推, 就能得出七个升号调, G—D—A—E—B--#F--#C。

同样, 降号调也是按照纯五度的关系排列的, 只不过是按照下行纯五度关系排列。如一个降号什么调?那么我们就从“1”开始下行方向数到第五个音“4”后, 那么一个降号就是F调;接下来两个降号什么调?同样, 我们从“4”开始向下数纯五度得到“b7”, 那么两个降号就是降B调, 以此类推得到七个降号调。F—bB—bE—bA—bD—bG—bC。这样一来, 当我们遇到乐谱或者学习曲式分析, 分析判断调式、调性等知识时就能够很快分析出几个升号 (或降号) 是什么调。

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方法, 也能很快地判断出调性, 那就是看五线谱上最后一个升号所对应的是什么音, 然后把这个音向上数一个小二度, 所得到的音对应的音名即为这段音乐的调性。例如:如果想要知道三个升号是什么调, 除了上述第一种纯五度数法外, 三个升号先后代表的是#4、#1、#5, 那么最后一个音是#5, #5向上数一个小二度是6, 6所对应的音名是A, 因此三个升号的调性是A调;又如:两个升号先后代表的是#4、#1, 那么最后一个音是#1, #1向上数一个小二度是2, 2所对应的音名是D, 因此两个升号的调性是D调。其余的几个升号调用同样的方法即可快速得出。下面再来说下降号调, 降号调与升号调的推算方法不同, 它是要看倒数第二个降号所代表的是哪个音, 即为什么调。例如两个降号先后降的是b7、b3, 那么倒数第二个音为b7, 因此两个降号的调性就是bB调;再比如四个降号先后降的是b7、b3、b6、b2, 倒数第二个音是b6, 因此四个降号的调是bA调, 以此类推, 其他几个降号也就不难推算出来。

以上两种推算调性的方法, 大家可以灵活运用到识谱当中, 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运用速度会更快。这样一来, 头疼的死记硬背就会变得非常轻松而简单, 同时也可以调动学习者发现探索的积极性。大家如果能够很熟练地掌握推算调性的方法以后, 细心的人还能够发现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同一个音名所归属的升号调个数与降号调个数相加等于“7”。例如:C调没有升降号, 那么bC调就有7个降号, #C调就有7个升号, 这也是唯一一个升号调个数与降号调个数相加不等于“7”的特殊例子, 因为C调本身没有任何升降号, 所以#C调与bC调都是以C调为标准的, 即为0+7=7。其他的调性都是严格遵循相加等于“7”这个规律的。如:一个升号为G调, 而1+6=7, 因此, 6个降号就是bG调;同样, 4个升号为E调, 4+3=7, 因此, 3个降号即为bE调, 以此类推, 这样, 只需要推算出升号调或者降号调其中的一种, 就可以反算出同音名升号调或降号调的调性了。这样一来,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都会轻而易举地玩转各种调性, 把枯燥的乐理知识变成游戏。

说了这么多, 大家现在是否觉得乐理知识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吧!其实作为教师来讲, 书面概念性的东西需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对于专业术语,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不用死记条条框框, 因为乐理基础知识本来就是为音乐爱好者和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音乐知识而引入的最基本的东西,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音乐专业学习中去, 如果光是死记硬背概念而不会运用, 就好像是拿着筷子不知道该做什么一样, 这就失去了学习这一基础知识的目的和意义。让我们一同去探索书本里面的秘密, 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吧!■

摘要:音乐教学在中职音乐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乐理课的教学是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 它是学习演奏、演唱的基础, 因此是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没有乐理基础的学生是无法完成音乐专业学习的。但是往往讲授乐理知识很让老师感到头疼, 同样, 学生们也不大喜欢学习乐理, 甚至讨厌这门课程, 觉得枯燥、乏味, 怎么能让一个对乐理知识完全不懂的人轻松并且愉快地掌握呢?

关键词:乐理,课堂,游戏,互动

参考文献

走进乐理知识的教学 篇3

不禁要问:我们的音乐教学到底教给了学生些什么?难道就只是教孩子会唱歌曲就行了吗?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如果学生缺乏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积累,如何提高演唱水平及音乐欣赏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

一、运用故事激发学生认识唱名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重复,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知识的逆反心理。为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我根据学生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在学生刚接触唱名时,我把《音体美》报上一篇文章里的一个小故事改了一下讲给学生听:在美丽的大山中,有一幢非常漂亮的楼房,里面住着很多动物。一楼住着小老鼠do;二楼住着小花猫re;三楼住着小狗mi……楼房越高,里面的动物就越大,嗓门也越高。这些动物住在一起,发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加形象,我还专门绘制了标有唱名的图片,在讲故事过程中,我讲到哪个动物就拿出图片让学生唱出上面的唱名。这样教学形象、生动,学生乐于接受,在愉悦的情绪中记住了唱名的名称,并为以后识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更不是简单的重复。”“音乐是从心灵到心灵的艺术”,如何让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只要教师用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智慧。

二、多媒体创设意境,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音乐里的各种记号多的不胜枚举,要掌握这么多的记号,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很大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知识教学,增强课题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乐理知识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件能够有效的缩短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感知时间。

我编排了这样一个小游戏:我把各种记号制成课件和卡片,多媒体出现那个符号,佩戴相应符号卡片的同学起立,并准确无误的说出该符号的名字,全对得分,反之不得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特强,为了不拖本组的后腿,当然会把这些记号牢记在心里。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充分运用网络游戏《快乐的音符》,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操作游戏,掌握音符的时值和一些基本的音乐符号,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音乐潜力,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三、创设教学情境,用律动激励掌握时值

音乐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并不神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想象来达到理解音乐的目的。为了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我们不妨从学生所熟悉的、理解的身边事情入手,以近求远,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让他们走进音乐。

时值在一首歌(乐)曲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时值的分类比较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等等,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通常容易混淆,晕头转向。针对这些,我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用身体律动来表现时值的长短。如:学习x x x x时,找出四人组成一组,其他学生读节奏,这四人依次起立击打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快也不能慢。由于学生击打身体时笑料百出,学生乐的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记住了八分音符的时值。

再比如学习“前十六后八”节奏时让学生模仿小鸭子走路并学小鸭子叫“嘎嘎嘎”;学“x—”时模仿青蛙跳并学青蛙叫“呱—”;在学习附点四分音符时,让学生模仿夏天知了的叫声等,这样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效果也出奇的好。

四、运用熟悉事物提高乐理的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但完全脱手让他们识谱,还有一定难度。这时,我就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把乐谱抄下来挂在黑板上,一小节一小节分析给学生听:2/4拍是什么含义?什么是小节线?什么是附点节奏?旋律线是怎样运行的?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经过老师一分析,学生恍然大悟。这时,我再拿出另一首歌曲让学生分析,学生便会分析的头头是道,还不时会有“小惊喜”出现。

再如:在学唱歌曲《中国娃》时,由于学生对歌曲非常熟悉,学唱的很快,我鼓励学生对歌曲的伴奏运用学过的乐理知识分组创编节奏型。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敲敲打打的声音,这时,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我很快发现了4组的秘密:他们用自己的餐盒、文具盒等手边的物品当起了打击乐器。拍子很准,遗憾的是只做了简单的强拍打击,所以噪音大,效果差。看着学生愉悦地表情,怎么办?我悄悄地走过去,首先肯定他们用手边的物品对歌曲进行节奏创编的形式,同时鼓励他们不光要创编强拍还要有弱拍,强弱结合才能让节奏更具有美感与欣赏力。通过我的指导,学生很快创编出一组明快流畅、强弱分明的伴奏,并且使各“乐器”间既富有个性又相互和谐。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乐理知识并不是不能逾越的鸿沟,而是一条轻松就能趟过的小河。只要我们多学习、多动脑、多研究,用一双慧眼来发现切入点,将困难问题生活化,用爱心触摸学生的心灵,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共鸣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鉴赏所要学的新曲,一定会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及音乐欣赏能力。

乐理知识介绍 篇4

1、在学习乐理知识中,音及音高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而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在这里,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四种性质的特点、不同。然后我们要知道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 c d e f g a be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

2、前面已经讲过,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3、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子四组、小子五组。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其他各组以此类推。

4、音域有总的音域和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两种。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小字三组、小子四组和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

5、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而在这其中包括“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

6、将八度分成十二的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定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帧0胍羰鞘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7、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8、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

9、有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

乐理基础知识试题 篇5

#f旋律小调上下行

五、用正确的记谱方法,重新组合下列不正确的音值组合。(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2.

六、移谱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用按照音程的移调方法,将下列旋律向上移高大二度记谱。

将下列简谱旋律移成五线谱。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下列旋律的调式,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   )

(   )

2.分析下列乐谱,将正确的拍号、节奏类型和强弱规律写在括号内。

(   )

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的好处 篇6

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作为两门音乐基础课,对学习钢琴非常重要。许多学生和家长常常忽视学习视唱练耳和基础乐理,这是不利于儿童综合音乐素质和钢琴演奏能力发展的。那么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对学钢琴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1、河南省中招艺术考试制度的要求。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政策,计划从2017年新生开始实施中招艺术考试制度,音乐、美术将纳入中考考试。音乐以初中阶段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考试范围。视唱为必考项目,选考项目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从声乐、器乐、舞蹈中任选一项。

2、中国音乐学院的考级要求。为提高考级质量,中国音乐学院决定从2018年暑假开始把音乐基础知识与所报专业进行挂靠,凡报考专业4——10级者,必须分别出示中国音乐学院乐科一二三级证书。

3、学习乐理能让孩子逐步学会识谱,加快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4、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全面提高音乐的才能和素养。

5、通过学习乐理,学生会懂得和声语言的规律,从而能把和声弹奏得更有逻辑性,更有说服力,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6、学习乐理后,学生开始会分析和总结乐曲的规律性,不再是茫然地重复性练习,会觉得老师所教的曲子简单了很多。

7、视唱练耳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儿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还能加强对音乐的节拍、曲调、调性和结构的复合感觉和辨别能力,建立对音高、音值、音色的敏锐感知能力。

8、学习乐理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节省家长一大笔学琴费用。钢琴的练习中必须运用到乐理,如果孩子在这方面缺乏系统的训练,那钢琴老师就不得不占用一部分上课时间来讲授,有时可能要讲解一节课也不见得能完全掌握,这从经济角度分析无疑是不合算的。

浅谈新课程下的乐理知识教学 篇7

关键词: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引导参与;拓展内容

新课改以来,把大部分的乐理常识都删掉了,有些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忽视了对乐理教学,以至于学生在完成小学音乐学习后,连简单的1(do)、2(re)、3(mi)都不认识。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乐理知识的有效掌握及准确运用是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体现,是检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

一、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1.运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的积极性

孩子天性是爱玩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认、唱、听、记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如数字与唱名的游戏,针对学生不能快速把1、2、3、4、5、6、7反映成do、re、mi、fa、sol、la、si,我就和学生玩这么一个游戏:我说数字或用手势法,学生讲唱名,反过来,我唱唱名,学生说数字,看看谁的反应快。结果,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2.运用比赛的方式,强化乐理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喜欢比赛,它不仅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还会活跃课堂气氛。我们把每月的最后一节课作为乐理知识竞赛课,具体做法:课前将比赛的有关要求布置下去,将学生分组进行抢答赛,最后记总分,看哪一组获胜,获胜的一组可以在网上点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乐理知识的记忆力,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二、合理安排,有效讲解

1.教师在乐理知识内容安排上应做到

(l)由少渐多,递增积累。应将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安排,并结合试唱和唱歌进行,使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逐步积累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2)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教师在安排内容时应有计划地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在一定的时候予以复习和巩固。

2.教师讲解乐理知识时应做到

(l)准确简明,生动形象。乐理知识很多书对其解释及阐述过于深奥,这些不利于小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因而准确简明地进行乐理知识讲述是教师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2)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小学生对感性具体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而教师的教学要善于从感性的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入手,通过分析、比较、概括,逐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有关乐理知识。

三、引导参与,体验成功

1.结合节奏参与,感受成功乐趣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歌曲的灵魂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加入乐理知识中的节奏型训练,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2.利用器乐参与,体验成功愉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经常用乐器演奏的手法,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了解新知识。这样利用器乐的参与既符合高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通过舞蹈参与,成功展示学生艺术素养

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舞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主题音乐。学生在对音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以后,可以运用已掌握的乐理知识,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立体。如欣赏舞蹈《看秧歌》和《小放驴》的同时,师设问:“这两个舞蹈的风格有变化吗?如果要你来选择,会用哪种表情术语来形容这两个舞蹈?并用舞蹈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一下你优美的舞姿?”学生通过已学过的风趣、泼辣、粗犷、平静等表情术语,运用到表现舞蹈的主题中,小小舞蹈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精彩的舞蹈。通过把乐理知识运用到舞蹈表现,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参与的积极性,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

四、拓展内容,课外实践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多种方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理解、感受、表演音乐的实践中去。各大网站和网页中都有内容极为丰富和专业的乐理知识的专栏,因此,我们将乐理知识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使学生通过网络上各种音乐站点的搜索和寻找,对所学的乐理知识进行选择、收集、分析、整理,全面接触乐理概念,这一过程对延伸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会原来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吴文漪.音乐教学新视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5.

乐理知识学习心得 篇8

节奏和节拍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节 节奏、节拍

一、节奏

节奏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这里概括了拍子、小节、循环周期和重音的位置。

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按着音乐的强弱、长短,使它们有序的进行着,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不成其为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它无所不在,它体现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小节线,每一个重音和速度的标记中……

二、节拍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有很多有强有弱的音,在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例如:每隔一个弱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是一种节拍,而每当有两个弱拍或有三个弱拍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些又是另外的一些节拍,它运用了小节线和拍子号标记出来,看起来很具体。在有强有弱,一定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着一定的长短次序,由小节线划分,反复的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这就是节拍的作用。

“强”与“弱”看似简单,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强”与“弱”变化出很多种拍子来,从而形成各种情绪,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来。因此“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于是音乐大厦的基石,必须是有规律并且是有秩序的。在节拍中出现一个名词叫“拍子”,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拍子”。

第二节 拍子 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来讲,什么是拍子。

“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图示:

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打起拍子来是这样的:用手掌拍击一下,这样称为“板”,再用食指点一下,这样称作“眼”。象京剧里常说“慢三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三眼”表示有三个弱拍,加上一个强拍,实际就是指4/4拍。如果平时说一个人唱歌“没板没眼”的,也就是说明这个人的节奏不好,拍子不准确。

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为二分之一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的时候,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后面讲速度一节中我们还会讲到),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4拍,二分音符相当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则是1/4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拍里有一个四分音符,有两个八分音符,有4个16分音符。再比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两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这样,当拍子的时值确定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连在一起。如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谱例1:

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3拍,叫做3/4拍。也就是一小节有一个强拍和两个弱拍出现,每小节重复出现,第一拍是强拍,第二三拍是弱拍,这就是3/4拍。这种节奏很适合旋转,因此常常用在圆舞曲里(华尔兹)。象大家熟悉的圆舞曲之王 — 约翰·斯特劳斯,他的作品有大部分是三拍子的。谱例2:

下面介绍4/4拍,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4拍,叫作4/4拍,在4/4拍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为次强拍,第四拍又是弱拍。谱例3:

6/8拍与 2/4 3/4拍不同的是: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这样在每小节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第三拍是弱拍,第四拍是次强拍,第五拍和第六拍又是两个弱拍,这样每小节6拍,反复出现。谱例4:

在音乐作品中,单位拍并不是固定在一种音符上。它可以使用各种音符作为单位拍。比较常用来作单位拍的有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长短音符交替进行。

第三节 拍号和拍号的画法 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标画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分子表示每一小节里有几拍,前面说过了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

拍号要写成分数的形式,是因为在五线谱中把全音符作为整数1看待。全音符是1,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一半,自然是1/2,四分音符的时值就是1/4,以四分音符为例,每小节有2拍,(两个四分音符)时,拍号就要写为2/4,如果每小节有三拍(三个四分音符)就标画成3/4,这样以此类推。

下面举例看看拍号与音符时值的关系: 谱例1:

拍号要标画在乐曲开始的地方,画在乐曲第一行谱表的后面,(但如果有调号,要先画调号再画拍号)顺序是这样的:谱号调号拍号。在谱表上标画拍号时要以三线(五线谱中间的那条线)当作分数的横线,不必另外再画横线。如果乐曲在中途不改变拍子的话,只在开始的地方写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中途变化拍子,还需要标画新的拍号。

第四节 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一、小节

音乐总是跌宕起伏,强弱交替出现,这种交替出现不能是杂乱无章的、随意的,必须按着旋律的结构,组织成最小的、有规律的组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才可以。这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小节。规律是这样的,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每当一个强拍出来,不管后面跟不跟弱拍(1/4的就没有弱拍跟在后面)或是有几个弱拍,在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前这即构成了一个小节,当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后,又形成第二个小节,这样循环往复。比如,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一个弱拍,这就是“二拍子”,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两个弱拍,那么这就是“三拍子”,强拍后面出现三个弱拍子,那就是“四拍子”,以此类推,总之,在一小节里是不能出现两个强拍的。除非在弱拍上,特别标上了强音记号。

二、小节线

每一个小节之间是由小节线来划分的,小节线是一条条与谱表相垂直的坚线,上面顶到第五线,下面画到第一线,(上下两边切记不可出线,以免与音符混洧。)这样一条条的纵线就叫“小节线”,小节线把谱表分成一节一节的,从而形成了小节。

三、终止线

终止线是在乐曲最后,将要结束的地方,这里就不能单纯的画小节线,而是要区别一般的小节线来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是用两条竖线,其中一条细线,一条粗线并行,细的一条在前,粗的一条在后,这叫“终止线”,表明乐曲终了。(终止线的上下两端也是不可以出线的,要与第一线和第五线对齐)。谱例1:

有时,一个段落结束,或者在一个段落内,但需要转调的时候,也画两条小节线(但是两条细线,以区别终止线)。谱例2:

四、弱起小节 一般情况下,乐曲开头部分都是从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的,这种叫“强拍起小节”,也就是从第一小节的强拍开始。但是还有一种起拍不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而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或者是第一小节的末一拍开始,或别的拍开始,总之不是第一小节的正拍开始,都叫“弱起小节”,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国际歌》,就是从弱起小节。

谱例1:

再比如我们国家的《国歌》也是弱起小节,请看谱例: 谱例2:

这种弱起小节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完整的小节结束(也叫完全小节),还有一种是不完整的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结束,不完全小节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拍子与第一小节的拍子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小节。谱例3:

注释: 在计算小节数时,应该以完整小节开始计算

第五节 单拍子和复拍子

单拍子:是指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强拍,而后面有固定的一个弱拍、两个弱拍或者几个弱拍,但从头到尾都是很规律的,每小节反复重复,这种拍子叫“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例如每小节有两拍,或者有三拍的这种拍子,都叫单拍子。下面我们举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例子:

一、单拍子

比如2/4,这个符号叫做四分之二拍。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两拍,也即把四分音符看成是一拍,(如果打拍子就是一上、一下)每一小节打两下,第一下是重拍(也就是板)第二下是弱拍(也就是眼)。谱例1:

下面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如果在一小节内,只有强拍,而没有弱拍的话,这种不叫单拍子,而叫“一拍子”(以后会讲到)。

2、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音的时候,唱出来也是应该从强到弱,虽然只有一个音符,但在音乐表现中要体现这种感觉,把强弱变化唱出来。

二、复拍子

复拍子的概念就是在一小节之内,包括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强拍子,(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的拍子,)叫做复拍子。但是这种强拍在力度上是有区别的,在这中复拍子中一般第二个出现的强拍叫做次强拍。因为是次强拍,因此在力度上要区别于第一拍,要比第一个强拍弱一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比如4/4拍,就是复拍子。它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谱例1 2、6/8拍,也是复拍子。它是由两个3/8拍组成的。谱例2

单拍子和复拍子在记谱的时候,必须要按着拍子号,把散音符有机的、按着拍子连起来记,形成一个音组,这种有规则的记谱法也叫音符组合法,怎么来形成有规律的音组呢?首先我们把复拍子拆成单拍子以单拍子为单位来进行音符组合。比如,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四拍,它也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而2/4拍也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这样在写谱子的时候,应该以四分音符为单位,这样既有规律,而且在视谱时也比较清楚、简单易读。谱例3:

再比如6/8拍也是复拍子,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6拍,也可以拆成两个3/8拍。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仍然是以八分音符为一单位形成两组。谱例4

现在我们认识了单拍子和复拍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混合拍子。

第六节 混合拍子

混合拍子,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类的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所谓不同类是指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拍子出现在同一小节内。叫做混合拍子。这种拍子是每小节由强弱等数交替和强弱不等数交替出现,也就是相同单位拍,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加在一起形成的拍子,比如2/4+3/4=5/4拍,那么这个5/4拍就是混合拍子。谱例1:

还有一种组合方法是反过来,3/4+2/4=5/4拍。

基本乐理教案9 篇9

一、调式变音

在自然调式中,将调式的自然音级加以半音变化,叫做“调式变音”。调式变音实质在于调式的某些音向另一些音倾向的加剧和尖锐化。升高的音级向上倾向,降低的音级向下倾向。

二、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调式变音可以在任一音级上产生。只是相邻小二度的两个音级,高的音级不能降低,低的音级不能升高。

虽说调式变音可以在任一音级上产生,但以小二度音程关系倾于稳定音的调式变音,最具有典型意义,也是用得最多的。大调中有#Ⅱ级、Ⅱ级、#Ⅳ级、Ⅵ级。小调中有:Ⅱ级、Ⅳ级、(或#Ⅶ)、#Ⅳ级、#Ⅶ。

在自然调式中,由于调式变音固定化,因而便产生许多新的独立的调式。

三、半音音阶

由半音构成的音阶,叫“半音音阶”。

半音音阶不是一种独立的音阶,虽都由半音构成,但由于其产生的调式基础不同,半音阶分为大调音音阶和小调半音音阶两种。

根据导音形成、解决与消失的理论,将调式某一自然音级升高半音时,一般在二度之间升高下方音,反之,若将某一调式音级降低半音时,则形成向下的导音,然后解决。因此,在音阶下行时,一般大二度之间降低上方音。但有时为了保持自然调式原来导音的倾向性。则需进行特殊处理。

大调半音音阶上行:

1、#

1、2、#2、3、4、#

4、5、#5、6、7、7、1、大调半音音阶下行: 1、7、7、6、6、5、#4、4、3、3、2、2、1、关于小调半音音阶记谱比较简单,大二度之间除了Ⅰ→Ⅱ之间用Ⅱ级,其它都用升高下方音,上、下行完全一样。

小调半音音阶上行: 6、7、7、1、#

1、2、#2、3、4、#

4、5、#

5、6、小调半音音阶下行:

6、#

5、5、#4、4、3、#

2、2、#1、1、7、7、6、课后习题: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变化音系?

2、什么是半音音阶?

3、半音音阶在记法上有哪几种?

4、变化音、半音音阶在音乐作品中有哪些表现功能?

二、书写题:

乐理知识学习心得 篇10

【关键词】基本乐理;课程;理论知识;实践性

在音乐教学中,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与其它课程,诸如音乐欣赏、歌唱、器乐、视唱练耳等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其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所不能替代的。音乐学科与别的学科相同,也具有延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就是这门学科的基本乐理知识。但是,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中只是纯粹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导致学生只是枯燥地、被动地学习,主动性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乐理知识实践性概述

音乐理论是从实践中获得又应用到实践之中,这是乐理知识实践性的最为直观的一个体现。具体而言,基本乐理知识的实践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知识来源

乐理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音乐作为而孤立存在,它是与音乐作品密切联系的,是对音乐艺术中规律的总结,因此不能仅仅将乐理作为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对于节拍节奏的理解,3/4拍绝对不是数学教学中的四分之三,而是音乐旋律中的强弱规律,它既包含音的长短,也包含音的强弱,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再比如在管弦乐四季歌中分为四段主题,乐曲采取了不同的力度来表现,在教学中就可以加入听辨音强弱的游戏,让学生会肢体语言对听到的音的强弱变化进行表达,如果是强音就将身体舒展的强烈,是弱音就将身体蜷缩的强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理解节拍和节奏,就必须要将其融入到相应的音乐作品中去,这样才能真实地体会不同的音乐节奏和节拍所产生的不同的音乐体验,而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

(二)回归实践

乐理知识的学习最终必须要回到音乐实践中去,只有将乐理知识融入音乐学习的过程之中,学习者才能真正体会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的意义所在,才能让自己学习到的这些知识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从而对音乐作品和实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进行乐音的四种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强弱关系、不同的乐器演奏让学生体会同样的旋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一些。

二、基本乐理教学要做到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音乐实践包括对音乐的认识、音乐表演与创作等几类活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之中,音乐实践主要有声乐、器乐的学习,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理解等。在这些音乐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恰恰可以表现基本乐理知识的基础性原则。

(一)指导音乐认识实践活动的学习

对音乐艺术的认识,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乐理中的基础知识会对这些音乐的风格把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符”,是构成音乐的一个要素。它是音乐作品音乐形象和情绪的重要表现手段。歌曲的节奏赋予曲调鲜明的性格,蕴藏着丰富的表现力,不同的节奏具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如《大海啊,故乡》,这首优美而深情的歌曲,采用了强弱拍不对称的3/4拍,颇似海浪涌动时骤起慢落的波浪感,并使用了一个主导节奏型贯穿全曲,运用切分、附点等手法使音乐具有海的性格和内涵。在演唱时就要把握歌曲的这一个节奏特点,充分地运用其表现力,唱出“大海就是我故乡”的主题思想。演唱者要对歌曲的节奏认真领会,把握情绪脉搏的节奏律动,从而在演唱中充分地掌握和运用节奏的推动力和表现力,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将节奏通过具体的乐曲表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有非常有帮助的。

(二)进行音乐创作实践的意义

为使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习的基本乐理知识,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词汇,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应用乐理,就必须通过音乐创作进行实践。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调式感、试唱能力,音乐语汇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让他们再重复性的进行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感兴趣,因此进行创造的实践活动可以提升他们音乐学习的境界。

音乐创作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在进步,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的学习则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创作的大门。音乐教学,特别是创作教学,对于学生发散能力的培养、想象力、联想能力的培养都是极为有利的,尤其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直觉的创造力。

(三)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教师,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能够自觉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来感受音乐。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涨,那么他对音乐的感受就更加充分,从而更加助于他们继续在音乐实践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表现音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在进行基本乐理的教学使,既不能脱离了音乐实践与感受,单纯、枯燥地去讲解各种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能再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只让学生实践,而忽视多各种音乐现象、乐理知识的分析、比较以及概括。我们要做的,是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的课堂会始终生动活泼并且充满情趣,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更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基本乐理知识所有音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最为基本的音乐方面的理论基础课程,在音乐学习中是第一门向学生全面传授音乐知识的课程。扎实学好这门课程,将会为学习者进行其它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是提高人们审美追求的一种体现。基本乐理的学习不能简单、枯燥的讲解,要将其放在活动中学、放在歌曲中学、放在游戏中学,放在欣赏中学,这就是基本乐理知识的实践性。这样的学习,学生不感到枯燥,完全是在一种兴趣盎然的过程中接受这些乐理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亚利: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J].大舞台,2011(02)

[2] 许澄:浅谈基本乐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邢台学院学报,2010(03)

[3] 罗丽娜:基本乐理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西安音乐学院,2011(07)

[4] 赵小平:基本乐理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05)

乐理教案 篇11

主讲人:刘杉 2013

第六章 自然大小调式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自然大小调式的音程结构、调式特征等。

2、了解西方音乐史中不同时期大小调式的应用及功能性在调式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调式、大调式、调的五度循环、等音、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唱名法。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 10课时

大小调体系,大调式、小调式,以及两者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调式总和。教学内容:

1、调式及音阶的概念

(1)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列,并以一个音为“中心音”,这样便形成了调式。(2)音阶:调式中的各个音按照音高关系从主音到相邻八度主音的排列叫音阶。

2、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1)自然大调的结构(2)自然大调的音阶特征(3)正音级与副音级

3、调与调号

(1)调:调式音阶中主音的高度。

(2)调号:音乐中用来标明调的记号叫调号。(3)升号调(4)降号调

4、等音调与调的五度循环

(1)等音调:两个调所有的音级都是等音,而且具有同样的的调式意义,称为等音调。(2)调的五度循环:将七个升降号以内的各调,按照纯五度关系排列,就构成了调的五度循环。

5、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

(1)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六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

(2)旋律大调:在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在下行时第六第七级降低半音,这样的称为“旋律大调”。

6、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1)稳定音级:I

III V(2)不稳定音级:II

IV VI VII(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扩大),减音程向内(缩小)。

7、唱名法

(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法。(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首调唱法、固定调唱法。

8、自然小调

(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2)自然小调的基本特征(3)正音级与副音级

① 正音级:I

IV

V

(调式骨干音级)② 副音级:II

III

VI

VII(调式非骨干音级)

(4)平行调:在自然调式中调号相同,音列相同的大小调,互为平行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

9、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

(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七级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2)旋律小调:降自然小调的第六级第七级都升高半音,即旋律小调。

10、小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1)稳定音级:I

III

V(2)不稳定音级:II

IV

VI

VII

11、辨明各种大小调的要点(1)看调号和临时升降号。

(2)注意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注意旋律调式中的临时升降音级。(3)旋律的结束音往往是主音,(4)将旋律中的音按音阶排列,便于分析。

第八章 中华民族调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宫系统各调及中华民族五声调式、七声调式的音阶结构及特征。

2、了解三种七声调式的渊源,在我国民族调式主要指的是何种民族及区域的音乐。重点难点:

五声调式、七声调式、同宫系统调、民族调式的分析方法、中古调式。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内容:

1、五声调式:由按照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称为五声调式。

2、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1)没有半音、即没有小二度。

(2)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是大二度或者小三度。

(3)仅有一个大三度宫——角,可看做是五声调式的特征。(4)五声调式的骨干音,I

VI

V 级。(5)五声音阶的音级标记:同七声音阶相同。

3、五声调式的扩大:清角、变宫、变徵、闰。

4、七声调式

(1)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偏音所构成的调式叫七声调式。(2)我国传统的其声音阶

① 清乐音阶:加入清角和变宫 ② 雅乐音阶:加入变徵和变宫 ③ 燕乐音阶:加入清角和闰

5、同宫系统调及其调号

(1)同宫系统调:宫音相同的诸调式称为“同宫系统调”。

(2)同宫系统调的特征:主音不同、调式结构不同;宫音相同、调号相同、音列相同。

6、判别各种民族调式的要点

(1)按照宫角之间的大三度关系找到宫音。(2)根据结束因为主音来确定调式。

(3)注意调式中有无偏音,判断是否为五声调式的扩大。

7、中古调式

(1)中古调式:中古调式又称教会调式,源于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七声调式。(2)中古调式: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弗里几亚、多利亚等

第十章 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掌握调性的远近关系。

2、了解西方音乐在不同时期创作中调性的运用。重点难点:

大小调的近关系调、同主音大小调的骨干和弦、同宫系统各调及近关系调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1、近关系调

(1)近关系调:调号相同或调号相差一个升降号的各个调,都称其为近关系调。(2)调号相同的两个调(关系大小调或平行大小调)(3)调号相差一个升号的两个调(4)调号相差一个降号的两个调

2、同主音大小调的骨干和弦

(1)同主音大小调:主音音高相同的大调和小调称之为同主音大小调。

(2)同主音大小调中主音、属音、和下属音上所建立的三和弦称为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

(3)骨干和弦:在第 I

IV

V级上构成的和弦都成为骨干和弦。

3、自然小调及变体各调的特点

(1)自然小调:有三个特征音与小三和弦。

(2)和声小调:有两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和弦;一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和弦。(3)旋律小调:有一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和弦;两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和弦。(4)同主音大调:没有小调特征音与小三和弦;三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和弦。

4、自然大调的及变体各调的特点

(1)自然大调:有三个大调特征音与三个大三和弦。

(2)和声大调:有两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和弦;一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和弦。(3)旋律大调:有一个大调特征音与大三和弦;两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和弦。(4)同主音小调:没有大调特征音与大三和弦;三个小调特征音与小三和弦。

5、同主音五声调式

(1)同主音五声调式:凡主音音高完全相同的各个五声调式,均称为同主音五声调式。

① 主音相同:表现在各调式虽不同,但他们的主音都一样 ② 宫音各异:表现在相邻的两个调式都是角音与宫音的互换。③ 调号不同:宫音不同其调号就不相同,调号是以宫音来决定的。

第十一章 调式变音及调的交替与转换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移调、移谱的四种方法,能熟练对转调做出清楚的判断。

2、了解调式变音、半音阶的定义及实际应用。重点难点:

转调、离调、调式交替、移调。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内容:

1、转调

(1)转调的概念:由前一个调进入到后一个调,并在后一个调上结束,称为转调。(2)近关系转调:

① 相同调号转调

② 相差一个降号转调 ③ 相差一个升号转调(3)远关系转调:

① 同主音关系转调 ② 相差两个升降号的转调(4)中华民族调式的转调

①近关系转调 ② 远关系转调

2、离调

(1)离调的概念:由主调临时转换到副调,在副调上既不做巩固,又不作停留,只是短暂的、过渡性质的,并且很快又回到主调,称之为离调。(2)离调举例

3、调式交替

(1)调式交替的概念:音乐中两个不同的调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称之为调式交替。(2)大小调式交替:在大小调体系中,由于同主音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并存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调式转换。

4、移调

(1)移调的概念:在调关系中,将某一作品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从一个调移到另一个调叫做移调。

(2)移调的应用:主要应用在声乐作品,器乐作品中。(3)移调的主要方法:

① 同名移调:通过改变调号,将调的音名保持不变的移调。

乐理论文 篇12

《音乐之声》又叫《仙乐飘飘处处闻》,是最经典英文电影之一。片如其名,音乐贯穿了整部电影,悦耳的音乐配之优美的景色,流畅的画面,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上都是一种享受。这部英语电影从歌曲、人物个性及景观等层面论述了该电影的魅力所在,它长达174分钟,但整体的叙事流程绝不拖沓,丝毫不会让人想打瞌睡。故事的脉络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但整个讲述的过程既充实饱满,又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这样,她来到奥地利当上了退役军官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特拉普为人正直,心爱的妻子不幸去世后,特拉普就用军人的方式管教孩子,家里死气沉沉。

孩子们一开始对新来的玛丽亚有着很重的抵触情绪,想了种种的古怪方法捉弄她,玛丽亚毫不介意,她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教她们唱歌、跳舞,很快博得了孩子们的喜爱。特拉普刚开始对此很生气,但当他看到孩子们个个生气勃勃,家庭重又充满了欢乐温馨的气氛时,渐渐地接受了玛丽亚,他自己也变随和了,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加密切。而特拉普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发现自己也已经不知不觉的爱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两人幸福的结合了。

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纳粹分子将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朋友们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抵达瑞士。

电影一开始,音乐带着我们掠过奥地利的山脉,河流,民居和草愿,最后来到那片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上,幽幽绿草地,修女玛丽亚远远地奔来,展开双臂唱出那首《THE SOUND OF MUSIC》,“我的心像小鸟一样,从湖边向森林中展翅飞翔,我像小雀日日夜夜在高声歌唱,当寂寞时候我就来到山岗~”。音乐与自然美景的呼应衬托,充分抒发了主人公玛利亚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开场的音乐唱出了这部电影的内在意义。“你一定要让她幸福,要幸福得如同在山脉上高声歌唱的玛丽亚一般。”让人不由地想起电影《第六感》中,母亲在女儿的婚礼上对那个许诺给其女儿一生幸福的男人的祝福。灵动的画面,悦耳的歌声,可爱纯真的玛丽亚,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首歌曲、一段音乐的精彩而感受出一部电影的经典。多年

以后,也许我们对那些电影的情节、内容已不再持有清晰的记忆,但想起它们中一些出色的乐曲,总能使人产生往复的回味。这部音乐剧看了很多遍,每次观看都有新感觉,让人心情愉快。

近似或完全等同于许多人的感受,电影《音乐之声》最令我观时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比如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以及对祖国充满深情和眷恋的《Edelweiss》,其中尤以机智诙谐的《DO RE MI》为最。影片中,玛利亚抱着吉他、带着七个孩子雀跃在蓝天白云绿地间,背后是宁静和睦的阿尔卑斯山脉。单单是这样一个场景就足以令人陶醉,况且还有那段饶富童真逸趣的歌曲,更把观众带入了似曾遭逢的幻境:在早已远去的某个时候,我们也在用自己的理解来阐释一切,我们也在用自己的美丽心情感染周边的人和事。《DO RE MI》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或者表达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的同时,也告诉了人们描述事物实际上是一件简单易行而又充满了美丽和未知的事情。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场景是上校带着他的未婚妻——来自维也纳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忽然发现在自己不在家的这段时间,玛利亚竟然没有按照自己的嘱咐管教孩子,而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四处玩耍,甚至还用旧窗帘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上校非常愤怒,在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他与玛利亚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当场解雇了玛利亚。就在这时,房间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孩子们正用玛利亚教的歌在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自从上校的妻子,也就是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再也没有歌声了。最难忘的就是这段戏中上校眼神的变化,当上校听到这曾经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时,那刚刚还对玛利亚怒目而视的眼光,一下子转为听到歌声时的疑惑,再转为知道这竟是孩子们的歌声时的惊讶,再到当他快步走到客厅时亲眼看到孩子们唱歌时的温柔和慈祥。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看到这个男人作为一个父亲,隐藏在心底的对孩子们深深的爱;还有当他情不自禁与孩子们一起歌唱的时候,有一瞬间的目光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也让我间接感受到他对逝去妻子的爱和妻子去世时他深埋在心底的巨大痛苦。每次看这一段场景,都会让人深深地为这种爱而感动。而之后他向玛利亚道歉,并习惯性的以命令的语气让玛利亚留下,再而转到以谦和的语气请求玛利亚留下时,那恳切而充满感激的目光,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个男人那坦诚而真挚的心灵。这段戏应该算是上校对玛利亚态度的转折点。

在我以为,不论是从迫近的功利角度还是其他的一些根据出发,毋庸置疑的是,人类需要音乐的滋养和拯救。音乐能够记载和描绘出任何一种情感,并直指人的内心,这正是艺术的突出的特质。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我们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用音乐来抒发性情。不过,音乐最崇高的精神还不仅于此,具有引导人们追寻生活之美、探求人生希望的指示性才是它的更为精深之处。

《音乐之声》的剧情并不复杂,也没有所谓的宏大和壮观,但却更能走进人们的心灵。每次聆听观赏,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被许许多多的爱所包围。诗歌般的音乐、音乐般的语言,倾诉和展示着那些来自于七十年前一个遥远国度的人们对爱的表达:长者对晚辈,孩子对父母,子民对祖国,人类对自然,这其中的一切言行思想,都包含了和谐的爱意。在剧中,施奈德夫人这样概述:爱情的经典,全在于共同面对困境时的无惧。实际上所有的爱无不如此,面临危难的拼搏力量能够轻易地显示出爱的精神和生命的真谛。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玛利亚刚一来到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就对七个孩子流露出了可贵也可敬的母爱。尽管他们喜欢恶作剧,而且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缺点,但心灵如音乐般美丽的玛利亚却用爱

接纳、包容、转化了一切,并让特拉普上校发现到自己孩子并非他印象中的不驯和顽皮。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泰戈尔在《法官》中写到的:“你想说他什么就尽情地说吧但我了解我孩子的缺点我不是因为他好才爱他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宝贝……”

或许我们终究会淡忘那些曾经的惊心动魄,终究会遗弃那些曾有的屈辱时光,但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不堪割舍的回忆,被我们时常捡出来品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竟然都充满了音乐的精神和品质。确然如此,音乐承载了我们的生命,音乐记录了我们的人生。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从古至今,真善美是人们所歌颂所赞扬的主题之一,社会的平等、公正、和谐等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如果全世界有一天真的都飘满了如此纯净的仙乐,那么我们也许就再也不需要那些无谓的猜测、避忌、功利与政治了吧。这是一个美丽的愿望,大概也是音乐之所以流行的本来意义吧。我想这部音乐剧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真的是很真诚地在给观众传递一些美好、快乐和正义的信息,并且是毫无保留地、亦没有丝毫的强迫观念,显示出完全、彻底的友好的善意。

上一篇:如何保持军人党员先进性下一篇:后勤工作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