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教学(精选12篇)
基本乐理教学 篇1
基本乐理作为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 系统地讲授音乐理论基础, 涵盖了诸多的音乐基础知识, 是具有很强科学性的音乐知识体系,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最基本工具, 是培养学生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深化音乐理论的根基所在。但在现行的音乐教学中, 专人专课、按部就班的课堂音乐理论的教学方法, 内容体系庞杂、概念晦涩抽象且与视唱练耳课的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 加之教师和学生对乐理课普遍抱有“小儿科”的忽视, 而偏重于声乐、器乐唱奏技能技巧的认识误区, 增加了乐理的学习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为音乐基本乐理的授课教师, 有责任、有义务在教学实践中,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完成乐理的教学计划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素养和技能, 为学生的深化学习和日后发展做好坚实基础。
一、乐理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基本乐理是音乐理论教育科目的基础理论课程, 其有着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的教育任务, 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 培养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目标, 不仅为学生的表演实践提供可遵循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依据, 还为后续的音乐理论学习如和声、趋势分析等打好基础, 被喻为“通往音乐殿堂的钥匙”,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基础学科, 帮助学生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炼概括成理论知识, 进而用完善的理论知识指导音乐实践, 建立起审美价值观, 从而产生音乐创新力。
二、乐理教育的教学创新
1. 教学理念的调整转变: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基本乐理教学缺乏系统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一直以教师的理论和概念灌输为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 仅凭教学经验来引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不厌其烦地讲解音乐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来通过考试和掌握知识,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也绝非乐理教学课堂的个别现象。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和沟通, 教师无法确切掌握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容易造成学生对声乐知识片面性理解偏差, 这种知识信息的单向灌输与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学生为本”早已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 因此, 必须摒弃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深切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 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发展学生个性,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尝试, 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接受性学习,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让学生“学会”“会学”, 而且让学生“乐学”, 体会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乐趣。
另外, 在考核评价方面, 也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将班级学生分组的形式, 建立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考核模式, 将学生对音乐感知理解程度、个体表现力、团队合作力列入考评范围, 定期进行小组竞赛, 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用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对乐理的学习产生自发兴趣, 让一度枯燥的乐理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
1.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同为音乐专业的基本学科, 基本乐理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对听辨各种旋律, 和声音程, 常用节拍节奏, 三、七和旋原位和转位及其解决, 听辨大、小调式、听唱、视唱等音乐基本概念和常识的掌握, 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知识储备, 视唱练耳侧重于对音乐感性认识, 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和音乐美学观念, 训练学生积极地将音乐听觉语汇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二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同服务于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 从而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教育目的。
视唱练耳为基本乐理提供实践基础, 基本乐理为视唱练耳提供理论指导, 基本乐理将视唱练耳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视唱练耳又将基本乐理回归到感性认识。比如, 仅凭“节奏就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这样文字概念, 使学生只能从理论的角度明白“节奏”这一知识概念内涵, 难以建立感性认识, 而通过视唱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的击拍练习便能迅速的对节奏建立起感性的直观认识。换而言之, 如果学生仅能在书面上正确回答了节奏的相关概念, 而不能准确唱出, 那么所掌握的乐理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 无法对音乐实践进行理论指导, 对音乐只有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 而无法掌握其内在的联系, 只有掌握了坚实的乐理基础, 才能将视唱练耳更好的应用于音乐实践中。
2.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合并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是相互独立的两门科目, 两者由专人专课的形式进行, 往往存在教学进度不一致的情况, 在教学上难以配合, 更遑论很好的结合, 视唱练耳中的提及的基本乐理知识, 经常被学生遗忘或还没有接触到, 视唱练耳又有着与基本乐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因此只能在授课过程中简单提及教学中涉及的乐理知识, 学生经常有“乐理难学”的感叹。将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合并为一门课程, 通过课程的整合就可以解决上文提及的问题,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互为补充, 相互完善,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视唱练耳带动乐理的学习, 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掌握理解和运用基本乐理, 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在牢固掌握乐理知识的基础上, 获得如读谱、记谱、视唱、听辨等准确的音乐要素把握能力, 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立体化:音乐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基本乐理教学发展的瓶颈, 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乐理和声乐、器乐、音乐欣赏最大限度的进行有机结合, 多媒体音乐课件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图表等表现形式使学生对乐理知识有了直观的视、听结合的感性认识, 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转为音乐形象以立体化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而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不便于展示的难点、重点可以更为细腻的反复播放和对比, 逐小节、逐句的反复播放, 并可随时调整播放的速度、音调、音色, 减轻了教师反复伴奏和范唱的教学工作强度, 同时避免了因伴奏乐器造成的音律不准, 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其对知识的印象。
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乐理教学与多学科相互借鉴结合,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 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实现了协作化教学, 克服了教师为中心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了增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帮助他们将理论转化为音乐实践能力。
另外,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的上传, 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丰富了乐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网络的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也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使不同知识接受能力的学生有目的的、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的获取、温习和巩固, 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五、教育目的的深层次化:多学科渗透提升艺术修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与宗教、文学、舞蹈、戏剧、美术及数学等学科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科间的相互交叉, 使音乐具有了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共鸣的独特魅力。因此, 音乐人才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的艺术修养提升,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知识广泛、具备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和的高水平音乐人才。音乐专业学生由于音乐专业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时间而造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艺术修养的薄弱必定会限制学生音乐才华的发展和发挥, 在乐理教学中, 更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深化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目的, 不仅将视唱练耳、键盘、和声等音乐相关学科与基本乐理教学相融合,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基本乐理不是孤立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存在, 而是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来加强的理论认识的体验。而且要加强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联系, 将其他艺术学科知识渗透到基础乐理教学中, 帮助学生建立审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音乐美学价值的理解力和敏感力,
如讲解节拍和节奏时, 举例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让学生体味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律美;通过对建筑学学中洛可可风格的介绍来了解这一时期“崇尚华丽和纤巧”的音乐风格特征;通过音乐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的介绍, 来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进而解读音乐的力度对作品感情的表现。
摘要:基本乐理作为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的最基本工具, 是培养学生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深化音乐理论的根基所在。但在现行的音乐教学中,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 再及教学内容, 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增加了乐理的学习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正是基于对上述乐理教学工作实践存在问题的分析,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乐理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基本乐理,乐理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宋飞, 王冰.浅谈对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J].大众文艺, 2012年, 18期:232
[2]杨婷, 张义瑶.多媒体音乐课件在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第10卷第一期:205
[3][美]格劳特, 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基本乐理教学 篇2
宝塔区南泥湾镇松树林小学
吴 亚 倩
《基本乐理》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二年级 【课 型】:教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音符》
【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认识音符,能够准确的辨别各种音符。2.掌握各种音符的书写方法,能够准确书写。
【教材分析】:基本乐理是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是整个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使初学音乐者获得理解音乐表现方法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为了能使初学者能够进一步学习其它音乐课程,发展音乐才能,在专业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音符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各种音符容易混淆,书写不规范。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抓住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的两个环节双管齐下,再加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同步进行。
【教学准备】:鸡蛋、铅笔 【教学过程】
1、导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吃什么菜呢? 学生:芹菜、菠菜等。
老师:那有没有同学喜欢吃豆芽菜呢? 学生:有。
老师:那么同学们觉得豆芽菜像什么呢? 学生:小刀、小虫子、小蝌蚪等。
老师:好,那么老师今天就教大家新的知识,它更像豆芽菜,并且在音乐中有着重要意义,那就是音符。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音符?
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音符呢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符头(分为空心和实心)、符干(可朝上或朝下)、符尾。
2、开始讲第一个音符之前,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可以吗?拿出一个鸡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喜欢吃鸡蛋吗?请同学上来把鸡蛋的形状画出来。这个叫什么呢?学生:圆圈,老师:对,这就是音符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叫符头,也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一个音符有关,那就是全音符,老师书写,它的形状像鸡蛋,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书写格式,它是一个左高右低的空心符头,告诉同学们,以后见到像鸡蛋形状的空心符头就叫它全音符。强调书写一定是左高右低。
3、第二个音符,老师再给大家变个魔术可以吗?拿出一只笔,问同学这是什么?请同学上来画出笔的形状,这就是音符的第二个组成部分符干,它和我们今天讲的第二个音符有关,强调符干一定是笔直的,把笔和鸡蛋画在一起,各种形状,问同学喜欢那种?告诉同学所要学习的第二个音符,就是鸡蛋和铅笔的组合,引进二分音符。老师书写正确的二分音符,告诉同学们,以后见到像一支铅笔和鸡蛋组合起来的音符就叫二分音符。画出符干朝上和朝下的二分音符,告诉同学们像上向下的位置,让同学对比记忆。
4、那么老师刚说过,符头是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把空心符头的二分音符涂实,告诉同学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音符,四分音符,强调它的书写和二分音符的书写对比,加入八分音符。给音符画个小尾巴,和四分音符对比,熟记各种音符。(课后小游戏猜谜题
1、一个音符像鸡蛋,见到它叫它全音符,2、一个音符像豆芽,空心符头加符干,见它就叫二分音符,3、一个音符像豆芽,实心符头加符干,见它就叫四分音符,4、一个音符更形象,加了尾巴变了样,见它就叫八分音符。)
三、教师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现在认识了这几种音符了吧,音符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活学活用,记住各种音符的形状以及书写格式,为将来学习更多的音乐课程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
基本乐理教学 篇3
關键词:基本乐理教学 理解 记忆 方法
众所周知,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理论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入门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作为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的课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形成阶段,具有丰富的课程内容。而面对这样一门音乐基础课程,很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却并不是那么乐观,通常表现为对乐理的记忆困难、思维混乱以及容易遗忘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很多乐理教师的问题。因此,如何才能在基本的乐理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不必花费太大的精力,而又能够获得丰富的乐理知识,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以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正是本文即将探讨的内容。
一、基本乐理教学中常见的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学校中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而随着学生之间基本乐理知识水平的差异化进一步提高,就更需要教师在基本乐理教学课堂中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其快速理解。当然,不同的教师都有着不同的基本乐理理解与记忆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通过对多个基本乐理课堂教学中的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进行调研后发现,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无外乎是口诀方法、游戏方法以及图表方法三种。首先,口诀法即是把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的方法编成口诀,利用押韵等特点来达到快速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游戏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其能够通过在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快速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知识。而图表法就是利用图表来快速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该种方法有着清晰、直观的感觉,目前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
二、基本乐理教学中常见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的运用
(一)口诀方法的运用
对于基本乐理教学中运用的口诀方法来说,其主要是将基本乐理内容编成押韵的口诀,这些口诀的编制和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从实践中进行提取,在提取归纳时还需要找到贴切的字词准确表达意思并达到押韵。可见,该种方法对归纳者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在学习《音程、和弦基本乐理教学记忆术——乐理教学记忆秘笈之二》时,有学者就将介绍音程及和弦协和性规律时其归纳为“纯一纯八极协和,纯四纯五全融合;大小三六能凑合,大小二七动干戈。”明显可以看出,通过该种总结,仅仅需要简短的几句话,便让我们很轻易地对极完全协和、完全协和、不完全协和与不协和音程进行了牢固的记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时刻留意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口诀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理解还能快速记忆。
(二)游戏方法的运用
在上文中已经论述,游戏方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能够将枯燥的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学习知识,并能牢牢地记住。比如:在学习基本乐理课程中“音名与唱名”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做出14张卡片,并将选出来的14名学生按照每组7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手拿着一个音名,另一组人手拿着一个唱名,让他们通过某种游戏的方式找到各自对应的音名或唱名。通过一通游戏玩下来之后,学生也能够充分掌握了同一音级有音名和唱名两种记法,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在游戏中快速理解和记忆乐理知识。
(三)图表方法的运用
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图表的方法,最为直接的效果便是清晰、直观,而且学生最为容易接受,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比如在对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和记忆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相互关系,可以向他们展示下图:
可见,通过把这些音程简要列出后只要将图中括号内的文字提醒学生,也即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白了相邻两种音程间的关系为半音,向左为减少半音,向右为增加半音,就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取得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能够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这门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有效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的运用,再加上教师的总结、引领,一定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并在日常学习中形成一种理念和思维上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姜秦丰.谈乐理教学中的“举一反三”[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
[2]李金玲.浅论基本乐理教学中调式调性的分析方法[J].音乐时空,2013,(08).
[3]蔡梦.乐理教学与音乐文化传承[J].人民音乐,2011,(08).
试论基本乐理教学新模式 篇4
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音乐乐理的基本能力, 音乐乐理的学习一向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我们自始至终地力求达到两个方面完美结合:一是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乐理知识传授获得最好的效果。二是需要解决如何去激发学生喜欢学习, 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因此, 就如何创新基本乐理教学,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 注重内在联系
基本乐理知识包括记谱法、节奏节拍、乐音体系、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及调式变音、转调和移调、旋律等方面。视唱练耳的学习包括三个升、降号内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和声及旋律小调、多声部等各种曲调的视唱, 各种音程及和弦的听辨与单声部、多声部旋律的听写、基本节奏与节拍的练习。
学习乐理就好比打地基, 基础打得越深就越牢固, 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比如学习变化音级之前, 必须搞懂什么是基本音级;要学习调式中的和弦, 必须先掌握有关调式和和弦的知识, 否则无法学习。基础知识越牢固, 后面的学习就会更加顺利, 否则学生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甚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再如“不稳定音程与和弦的解决”、“调、调式、调性等概念的区别”、“如何判别旋律的调性”等都是令许多学生感到学起来吃力的问题, 那么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问题, 避免不积极的教学因素, 就只有注重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 不断巩固“新旧”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本乐理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结合
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 它主要给音乐学习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是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知识的科目。视唱练耳课也一直作为音乐基础课而存在着, 包括视唱、听写和听觉分析三个环节。在听觉分析、听写环节中注重音响的听觉辨认, 这种对音响效果的听辨, 又离不开基本乐理的理论指导。
笔者在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中, 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 其目的是使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 使教学效果更理想。
在基本乐理课的教学过程中, 乐音体系章节有音的分组这个内容, 在基本乐理课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各音的音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会做题是基本乐理教学的初步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 让学生将键盘图与音名一一对应起来, 让音名与在五线谱上的记谱位置一一对应起来, 在结合视唱练耳听写环节中的旋律音程听写, 让学生将音名、五线谱的记谱位置、音色三者联系起来。旋律音程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在基本乐理教学中, 音的分组中融入音色这个内容, 无疑给视唱练耳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视唱练耳课中, 听写环节中少不了音程的具体音听写。对于听觉能力较好地学生来讲, 可以借助基本乐理课中学到的音程的名称或者说是音程的性质来检查自己所写的具体音准确与否。对于听觉能力一般的或者听觉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 可以借助老师在听写环节中所讲到的方法, 先写出和声音程的低音, 然后借助音程的性质, 结合基本乐理课的内容, 就能很快地判断出冠音的唱名。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基本乐理基础要好, 而且对音程这部分内容应该相当熟练。否则, 在有限的听写遍数内完成上面的工作是很难的。
总之,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它们二者的融合, 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才能让学生在理性上感性上全面认识音乐、理解音乐。
三、基本乐理教学对象应注重因材施教
目前音乐类学生乐理基础知识不均衡也是制约基本乐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类学生在进校之前, 绝大多数都学习过一些音乐知识, 有的是从小就开始学习, 有的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甚至有的只是参加了考前辅导, 因此, 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 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接受能力也明显不同。基本乐理教学中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差别, 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特别薄弱的, 应强化基本概念的认知, 甚至要采取个别辅导来强化其乐理知识;对于音乐基础知识较好的, 主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 力求使学生的基本功达成统一, 这样才有利于其后续专业方向的学习。
在教材的选择上,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第一, 对于基本乐理课上的概念以及定义, 在语言的组织上要精练, 用词要准确, 不要让学生产生歧义。第二, 基本乐理教材在内容上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在学完音程后再去学习三和弦和七和弦。学懂了和弦, 后面调式的内容就有一定的基础了。第三, 基本乐理教材在内容上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律学、中古调式等等就可以按照学生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办法, 因为这些内容完全是根据学生专业需要来安排授课内容。作曲系、音乐学系等专业就可以当作重点来讲授;表演系的学生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当作了解性内容了。
摘要:基本乐理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理论课, 对学生系统的音乐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在基本乐理的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基本乐理教学环节中注重相互衔接, 在基本乐理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结合, 基本乐理教学对象应注重因材施教。基本乐理教学涉及诸多因素,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基本乐理,教学,课程,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莫祎.李重光版《音乐理论基础》与童忠良版《基本乐理教程》比较分析[J].大舞台2010年03期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篇5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适用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专科)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学 时:48学时
四、教材选用: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五、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并注重活学活用,不仅学会将其与其他音乐理论课程融会贯通,而且还要将其运用的声乐与器乐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讲述与音乐习题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下课习题的训练与教师的讲解并重。
(二)教学要求:了解乐音体系、记谱法、各种拍子、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记号;理解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掌握音及音名、音律、记谱法、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大调式、音程、和弦等知识,使学生获得理解音乐表现方法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内容
第一讲 为什么要学基本乐理 0.5学时
第二讲 音及音名 0.5学时 音是怎样产生的 音的性质 乐音体系 音名 音组
标准音和中央C
第三讲 音律 0.5学时 复合音与分音列 十二平均律 五度相生律 纯律
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第四讲 记谱法
(一)0.5学时 什么是记谱法
简谱、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长短
简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
第五讲 记谱法
(二)0.5学时 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 变音记号 休止符
第六讲 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 2学时
1、演奏法方面的记号(1)连音记号(2)跳音记号(3)保持音记号(4)琶音记号(5)滑音记号 省略记号 移高八度记号 2 移低八度记号 高八度重复4 记号 5 低八度重复6 记号 7 震8 音记号 9 反复10 记号 其他记号 ⑴ 延长记号 ⑵ 换气记号
第七讲 乐谱的正确写法 1学时
1、怎样书写五线谱(1)谱号的写法(2)音符的写法(3)休止符的写法(4)附点的写法(5)连谱号的写法
2、怎样书写简谱
3、音符排列的横列式与纵列式
4、五线谱、简谱的书写格式
第八讲 节奏节拍 1学时 节奏 节拍 节奏型
小节 小节线 弱起小节
第九讲 各种拍子 1.5学时
单拍子 复拍子 混合拍子 变换拍子 交错拍子 散拍子 一拍子
第十讲 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3学时 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 音值组合的例外
第十一讲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1学时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 切分音
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第十二讲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1学时
第十三讲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记号 2学时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速度标记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力度标记
第十四讲 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 1学时 什么是音程
音程的写法与读法 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第十五讲 音程的分类 3 学时
1、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2、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
3、单音程与复音程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音程的转位 等音程
第十六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 2学时
第十七讲 三和弦与七和弦 2 学时
什么是和弦 三和弦 七和弦
第十八讲 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2学时 原位和弦 转位和弦 等和弦
第十九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
(一)2学时 怎样识别和构成大三和弦 怎样识别和构成小三和弦 怎样识别和构成减三和弦 怎样识别和构成增三和弦
第二十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
(二)2 学时 大小七和弦 小七和弦 减小七和弦 小七和弦
第二十一讲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 1 学时 什么是调
升号调与降号调 调的五度循环 等音调
第二十二讲 大调式 2学时 什么是调式 大调式
调式音级的名称、标记与特性 调与调式
七、主要教学教参
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1992年6月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通用教程》,200年9月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基本乐理教学 篇6
《五线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教程》原名《五线谱读法基础教程》,是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音乐共同基础课合二为一的教程。
该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该社继“李重光音乐理论知识普及读本”系列之后推出的“李重光音乐理论系列教程”中的第一本。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音乐共同基础课从来都是有分有合,分分合合,各有利弊。到底怎样为好,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从教育方针、教育法则到课程设置、师资水平、课时分配,都与之有着直接关系。
将两者合而为一,最大的好处,就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单纯讲理论的枯燥、单调、乏味,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节省了时间。学得活,用得上,记得牢。特别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就会领会得更深、更透。
这就是李重光先生编写这本教程的初衷。
该教程的编写,充分利用了首调唱名法的有利条件,将十五个调、七种音的位置,简化为一种关系,可以同时学习七种谱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五种C谱表),使复杂的读谱变得异常简单,也很容易掌握。本书每课都分为四部分:乐理知识,读谱提要,听觉训练,视唱练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能训练,都遵循简单明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讲,有练,有说明,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也可以自学。
作为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二为一的音乐基础课教材,该书值得期待。
李重光音乐理论知识普及读本系列
《基本乐理书面作业习题集》
《键盘上的乐理知识》
《新编通俗基本乐理》
《基本乐理600问》
《儿童视唱入门》
《怎样读五线谱》
《新法读谱速成》
《怎样练视唱》
《怎样读简谱》
李重光儿童钢琴系列
《小鼓响咚咚——儿歌改编的钢琴曲集》
《儿童趣味钢琴练习曲》
李重光音乐理论系列教程
《五线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教程》
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教学发展方向 篇7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发展方向
一、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有关乐理教程的教材百花齐放,各个高校所选用的乐理教材各不相同。许多基本乐理教材的内容以西方五线谱认知为主,虽然有涉及到中国的民族调式和欧洲十七世纪前的中古调式, 但编著内容不系统,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讲解。教材内容相对较全面并且选择最多的是以欧洲传统音乐为主李重光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10月北京第一版)和童忠良编著的《基本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上海第1版)。这两本教材也是高考基本乐理的常用教材。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根据招生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选用的是陈雅先编著的《乐理与视唱练耳》(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10月上海第一版)。《乐理与视唱练耳》是一本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相结合的教材,基础乐理部分除了欧洲传统音乐基础还充分结合了我国五声调式和音阶等中国传统音乐知识,而且在每一章节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视唱练耳的方法加深对所学乐理知识的印象。不过这样的教材也有弊端,由于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结合过密,编写乐理知识就可能不够系统调理,加上视唱练耳和乐理的教学重点不同,很容易是学生产生记忆知识点混乱等误区。云南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之一,云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选用结合我国五声调式和音阶等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的教材是有明确的教学方向。但现阶段我国基本乐理教学还比较局限,所以我国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特点和优势,在借鉴国外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符合我国新的教学需求。
二、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问题及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日益崛起, 不仅被受现代化教育的孩子接受,也逐渐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普及日趋浓烈。音乐作为世界的语言,我国首先把中国民族音乐向世界展示,随后我国的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但是,现在开设音乐专业的高校很多都以西方乐器和欧洲传统音乐教学为主,忽略了我国民族音乐和器乐的教学。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只有6%是民乐方向。在云南这民族音乐资源丰富的地区,师范类高校学习民族音乐的人数少到让人惊讶,可想而知在他省份的师范类高校民族音乐的学习情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要重视高校培养方向的选择,既要顺应潮流,有要继承发展传统。从现在世界音乐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发扬本国本土音乐文化已经成为了主流。学习和发扬本过本民族文化本来就是国家发展所必须的,而师范类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提倡推广民族文化。作为师范类高校中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专业,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需要有先锋代表作用。而中国传统基本乐理的学习应该加入现在基本乐理的教学课程中,这也是我国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师范类高校基本乐理教学发展方向
基本乐理教学 篇8
一、乐理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不分国界的一种特别的交流方式,在世界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音乐所带给大家的乐趣,正确的音乐传播不仅充满向上的力量,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还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上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样的,基础乐理知识的传播,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充分、正面的认识,从而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和创造能力。
(一)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基本乐理知识利用乐器的演奏和流行歌曲填补了这一空缺。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的各个器官提高活跃度,提高学生对学习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缺失。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情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基本乐理知识作为音乐的基础传播手段,能让高职学生从根本上了解音乐,在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发挥个人才能及个性,利用创作或表演,促进了音乐才能的发展,学生的情趣得到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也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促进高职学生审美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以为社会输送生产第一线的人员为基准,往往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在生命成长时期的追求,调查显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喜欢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积极向上、广泛的乐理知识能充分填补广大高职学生对于审美的心灵空缺。
(四)基础乐理知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心健康。高职校为国家生产事业搭起重要的桥梁,成为祖国发展的主力军。高职院作为职业人的输送要道,必须以培养职业人身心健康为首要任务,基本乐理知识教育就是音乐教育,作为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增强了高职学生内在的情操与素质,发展了学生外在的沟通与交际能力。
二、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现状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界一直提倡却又难以实施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作为针对职业人的院校,对于学历方面很难控制,所以往往出现学生机构复杂、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高职院校往往又忽视了对于乐理知识的教育,所以乐理教师往往是进行系统的、形式化的讲授,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学习状态懒散,很难对基本乐理知识进行掌握与发挥。
高职院校的乐理教师首先对自己责任的不重视,乐理教师们首先认为,高职类院校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不能很好的认识到乐理知识对于学生再教育与人格培养的重大意义,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给乐理教师队伍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作为一个高职院校的乐理教师,首先应认清自身所在职位的重要责任,并利用基本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校乐理知识教学的策略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促使现代的职业人应具备多角度的认知能力,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多方面的职业人才,就要抓好高职校学生的身心教育,乐理教育对于学生记忆性、审美能力以及积极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发展好高职校的乐理教育事业,是每个高职院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界的新型模式,成为各大院校推崇的宠儿,基本乐理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与视频相结合,充分的讲解了乐理知识和问题,帮助同学对乐理知识的了解,深化学生对乐理知识的记忆。
(二)对乐理知识进行分块学习。基础乐理知识中的视、唱、练、耳拆分开来,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利用他们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与搭配,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锻炼沟通能力与情感的表达。
四、结语
基本乐理教学 篇9
基本乐理知识包含音律属性、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记谱等,是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中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好基本乐理知识对学生音乐知识掌握和巩固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音乐旋律的基本理论知识, 学会对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的界别,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为学生音乐感悟和创造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因此,基本乐理课对高师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的基本乐理课教学形式较死板,教学理念显得较陈旧。课堂理论教学以“师授生学”为主,教师讲解以乐理知识灌输和概念剖析为主旋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乐理知识,并通过被动的技能考试掌握知识。因此,很多高师基本乐理课堂呈现出“教师津津有味,学生不知所谓”的状态,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变得“高耗低效”。
综上所述,在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敢于创新教学形式,不断革新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体验感、探究感、兴趣感”作为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前提,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要素, 创设多元化、立体化、创新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体会课堂学习乐趣和快感,真正做到“享受课堂”。以下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创新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
二、“乐理+视听”组合教学,构建“层次性+探究性”课堂
基本乐理主要是对音乐理论方面知识的讲解课程, 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环节中以乐理知识讲解、乐理习题训练为主,上述教学流程是一种最普遍的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授课质量得到保证。然而,如此“简单粗暴”式的教学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长远看,反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设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流程时不应将该课程作为一种单独知识体系,引入“交互融合”的教学理念,构建“组合式”教学课堂, 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立体化的课堂体验感。我认为,将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视听技能锻炼结合在一起,通过循循善诱、问题引导等策略,构建“层次式+探究性”综合课堂,不失为高师基本乐理课程“组合教学”的一种良好的实践策略
层次一:创设听觉训练情境,探究初级乐理知识。
探究环节一: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和音响设备播放一条旋律,并提出以下基础性乐理问题:设问1:你从刚才旋律中能体会出何种情感? 设问2: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接下来, 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中心则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展开, 由于设问1属于“个人情感发挥”类题目,因此得到全班同学的“偏爱”,大家纷纷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探究环节二:其次,利用多媒体和音响设备,再次播放上述旋律,并提出以下深入性乐理问题:设问3:你能否打出上述旋律节拍?设问4:你认为上述旋律的节奏是怎样的? 上述两个问题涉及基本乐理知识中的节拍和节奏,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沟通能力,课堂氛围更活跃。
层次二:创设动手训练情境,探究深度乐理知识。
探究环节三:再一次进行乐曲播放,完成后对该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一些难度较高的乐理知识问题:设问5:该首歌曲主题节奏的进入方式是什么? 设问6:该首歌曲的段落如何划分? 设问7:该首歌曲旋律中的主要节奏动机为? 上述三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用“全班团体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收集完大家答案后,对他们的回答一一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探究环节四:通过前面一系列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聆听探究基本掌握该首歌曲的乐理知识。接下来,我便展开动手技能训练, 要求学生根据所听所想, 使用钢琴弹奏出歌曲的旋律,并将乐谱中的主题旋律和主要音律记录出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升华。
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将基本乐理与视听练耳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层层组织、分类设问的手段,构建组合式乐理知识教学课堂。整合授课环节中,教师没有进行“生搬硬套式”的纯理论化教学,而采用设问引导、自主探究、层次构建、实践训练等多种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牢牢“锁”在课堂中,多元化训练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技能,整堂课逻辑组织严密、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充分展现。
三、“乐理+趣味”渗透教学,构建“交互性+愉悦性”课堂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兴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愉悦与光明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途径。”两位教育界前辈的话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理, 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构建饶有兴趣的课堂,强化与学生的交互沟通,以形式多样的乐理实践活动使基本乐理课变得愉悦丛生,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人性化、直观化。
我认为“趣味性”乐理课堂构建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不拘一格”的原则结合班级学生具体情况,采用游戏教学、肢体动态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流程设计与实践。
在讲解基本乐理知识《节奏》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节奏感和动态感,我便应用“肢体动态教学法”。在具体操作中,我结合“体态律动”教育体系相关内容,分别播放舒缓型、快速型、中速型等节奏感鲜明的不同旋律,并让学生以走、跑、跳、摆动等肢体动作与手部拍打相结合的形式,感受不同音乐节奏带来的动态感和生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与他们一起进行“动态体验”,课堂教学趣味异常浓厚,让学生充分感受基本乐理课程的趣味性。
当整个课堂气氛被带动起来后,我“趁热打铁”引进游戏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节奏感在音乐表现形式中的魅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敲钟》游戏。首先,我将班上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其中一人扮演钟,另一人则扮演敲钟的人 ; 其次 , 我为他们提供钢琴伴奏,此时,扮演钟的学生需要根据我提供的节奏用双手表示钟所处的高低或左右等不同位置, 而扮演敲钟人的学生则根据钟所处位置适时完成击打过程。最后,我根据各小组节奏演绎成绩,分别评判出一、二、三名,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
【教学效应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构建“肢体动态+游戏体验”的双轮驱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理念。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物质奖励、分组游戏等形式丰富教学实践过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这一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交互感, 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得到提升,“乐理+趣味”的教学效果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基本乐理教学 篇10
关键词:整合教学,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一直以来, 乐理教学与视听练耳长期分离, 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两门课程的融合, 不利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渗透, 最终不利于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自高校音乐课程改革后, 对基本乐理和视听练耳课程的整合也日渐受到重视。以下则对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整合课程教学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探讨。
一、重视审美教育
在进行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时, 涉及的音乐表现要素及语言材料较多, 这些与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感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 或是只对其音乐节奏进行训练, 学生很难产生共鸣, 更不利于其音乐情感的培养。反之, 若教师能够根据旋律的长短、高低特点进行排列, 学生则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独有魅力, 并从心里真正热爱音乐。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情感及审美能力教育,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多样化
在音乐教学中, 注重音乐教育的多样化, 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还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扩展, 使其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音乐, 从而有利于学生音乐适应能力、情感态度及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所以, 教师在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整合课程中, 应灵活转变教学模式, 除了教授音乐理论外与音乐技能外, 还应让学生接触更多形式的音乐, 丰富其音乐思维模式, 不断提高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进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也会影响到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知识框架及教学重难点,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与合理安排。同时, 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适当安排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对教学内容起到补充作用, 也有利于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另外,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考虑内容的新颖性与吸引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另外, 在编排教学内容时, 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能力等因素, 做到既能丰富学生音乐知识, 又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
基本乐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若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可能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含义的理解与掌握, 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及信心, 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视唱练耳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故必须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训练, 如视听训练, 让学生多次学习无升降号和多个升降号;又如练耳训练, 让学生学习单音知识、旋律、因程、和弦等音乐知识。在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后, 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比如, 利用多媒体手段, 可在课堂中插入声情并茂及图文共存的课件,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 对于单调的基础乐理理论知识, 可将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以吸引学生。
学生在练习高音时, 教师还可适当使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注意引导学生对音节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多声部的学习时, 应让学生加强对律学知识的学习, 以利于自身声部融合度及平衡感、音乐立体感的增强。在进行听记训练时, 教师还应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学生从简单视唱、默唱逐渐过渡到更深层次。在遇到模进式乐句时, 练习单音;在遇到音节式乐句时, 则重点记忆两头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节拍时, 教师还应让学生对节奏及节拍基本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接着将不同节拍音乐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 使学生对音乐情绪及节拍有更好的了解。为此, 教师在讲解乐理知识的同时, 也应适当加强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 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 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音乐评价机制作为教师评价与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一项指标, 其合理性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一般来说, 音乐评价机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艺术情操、音乐素质、审美情感及审美能力等。然而, 在以往的高校音乐教学评价机制中, 教师只是过多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为此, 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评价模式, 不能只看考试成绩, 还要做到对学生整个音乐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可采取的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 如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多元性评价等。通过这样, 教师既能了解到学生的整个音乐学习过程, 又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及时对其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不但能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还有效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由上述可知,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是两门重要的音乐课程, 对学生音乐素质及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实际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并为学生全面认识音乐、感知音乐提供了更多渠道, 对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天宏.论高校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整合及教学[J].大舞台.2012 (08) :225-226.
乐理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 乐理课程 新音乐基础理论 实践能力
乐理是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是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各类音乐艺术院校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可以说,乐理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课程,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领域,因为它与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支持作用,不懂音乐知识就无法准确细腻地表现音乐作品。此外,要进一步学习和声、曲式、歌曲创作等课程,也都离不开乐理课程的牢固理论基础。
第一,在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上融进新音乐基础理论,力求使名词、术语、概念更为规范化,更富有鲜明性和逻辑性。
西方传统音乐理论自传入我国后,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经过数代音乐理论家的实践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基础理论。近年来,又有理论学家结合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几语言特点,在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故称之为:“新音乐基础理论”。新音乐理论既延续传统,又在各种理论问题的阐述上有所创新和提升,力求使概念更明确,更好地去指导实践。笔者尝试运用了“新音乐基础理论”指导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音乐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师,面对的是基础薄弱的音乐理论初学者,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困惑。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力求各个章节条例缜密,富有逻辑性。教师要学会学习与思索,并关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第二,音乐基本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可见,民主的方式是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具体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歌舞表演、音乐游戏中,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抑感。其次,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有学生在律动和歌表演中,动作笨拙、呆板,老师要及时制止其他学生的取笑行为,并给予耐心辅导,纠正动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再次,老师要能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要用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要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老师少一份居高临下,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
乐理并非纯理论学科,它是作曲技术基础理论的“实践”课程。因而在教学中要避免重理性轻感性,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笔者发现,将声音听觉融入到乐理知识当中,使抽象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这样的确优于缺乏感性认识的纯理论性教学。例如,在“记谱法”一章中,对于种类繁多的记号学生经常混淆不清。这时,教师可在钢琴曲以及声乐曲中,选择一些含有不同记号的典型曲例让学生弹和唱,并要求他们自己去寻找含有各种演奏法记号的谱例,有的放矢地学与练,这样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如,“节奏与节拍”一章只讲述概念,学生很难真正明白和区分各种拍子。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结合一些不同类型拍子的精髓,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分清和记住概念了。可以想象,尽管一个学生能用语言来说明调式的种类,但是如果不能从听觉上分析调式调性,那么他还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另外先让学生听琴模唱,可以听旋律音程、音组,简单的乐句,先把唱名唱清楚,随后要求学生写出来,逐渐扩大到4小节~6小节,教师要多次在黑板上核对,使学生能正确的组合、表达、书写。这样音准能够迅速得以提高。以及填空练习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琴声下,把强拍音写出来,把弱拍音用( )留着,让学生听琴后把音补写出来;?另一种,把学生熟悉的歌曲,有意将曲调写不完整,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填写,其他学生校正,提高书写能力,使会唱的能写出来,学生认为自己有音乐细胞,愿意同教师配合,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这一点上看,教师的工作要在细微处见功夫,不厌其烦地大量收集各种音乐资料,以供讲述概念时所需。
第三,着力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结合教材以外的知识,系统地概括总结教学原理,深入浅出而又条理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作为学生,透彻理解和深刻领会教材所阐述的原理是学好乐理课程的前提。因为“理论具有生命力的是它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阐释原理时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实践当中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从中发现知识的延伸性和规律性,做到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这是教学重点之所在。例如,“ B---#G”一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却包含了:音程的识别、半音和全音的类别、音数的计算、变化音程及不协和音程的概念等几个知识点。再如,写“调式音阶”这种题需要多个知识点的链接,且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在解题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外,关键要求学生找出会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do音和主音,他们均用音名来表示,但对它们要有区分,调号是根据do音的高度位置确定的;另外,音阶结构内部的“调式变音”在不同调内的表现形式问题弄清楚了,题目也就迎韧而解。同一理论、同一概念反映在试题上可能是多种类型的,在讲“音程”这个概念时,我就利用了学生本学期学会的《送别》这首歌。由于学生这首歌唱的好,也能用口琴吹出二声部,又曾受过老师的表扬,所以,很愿意复习。于是,我让学生边演边唱(奏),边聆听和体会“旋律音程”是如何串接成一条单旋律的,以及“和声音程”在合唱部分的立体效果。由于选对了学生所爱,所以,学生学习情绪好、效果佳。在同一课时内,还学了一些常用记号,如强音、保持音、顿音、延长音、D。C、D。S等。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不同题型的综合能力。针对难题,应教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冷静思考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列出解题步骤,难题也就不难了。要知道任何难题,其实都是多种概念的综合性运用。乐理题型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写作题、问答题等,平时通过大量实用型的练习与模拟试题积累解题经验,是乐理教学的重要方面。
托尔斯泰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习。”简而言之,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音乐知识之门的钥匙,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统性、延续性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的创造能力和习惯,学生这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将为其其它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福.新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基本乐理中的等概念 篇12
关键词:基本乐理,概念,等概念
教师在讲解基本乐理的某一章节时, 首先应该讲清楚的就是这一章节的概念。学生在做乐理习题或视唱练耳时, 乐理概念应该清晰。乐理概念在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在讲某一概念时, 经常会遇到“关系大小调也叫做平行调”这类概念, 学生参加音乐高考也会遇到类似试题。例如, 1999年河北省乐理高考试题中就有“同名大小调又叫做 () ”, 2010年河北省乐理高考试题中也有“高音谱号又叫做 () ”。在教学过程中, 我把这种同一个概念的两个不同的名称叫做等概念, 并把等概念当做课题加以研究, 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提高了教学质量。
等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历史原因
从古至今, 中国并没有一本自己的“基本乐理”类的乐理著作。现在通用的“基本乐理”, 最初都是民国年间在外国“基本乐理”的基础上译编而成。如丰子恺1934年10月编的《开明音乐讲义》, 其材料大部分取自日本伊庭孝著的《音乐读本》;再如朱稣典1932年编的《小学教师应用手册》一书, 书中“间有采用东西诸学者的著作或高论”。由于这些书籍是在70多年前编译而成, 因此, 有些概念的名称与现在不一致。例如, 现在的“大七度”, 过去叫“长七度”;现在的“音程的转位”, 过去叫“音程的回转”……乐理概念的新旧名称就构成了等概念。虽然乐理概念中的原有名称早已不用, 但高考乐理试题中不时地会出现一些旧的名称。不了解这些等概念, 就无法把这些乐理试题做出来。例如, 上海音乐学院招生乐理试题中就有:“写出下列音阶中各音的阶名。”一般的乐理教科书及音乐词典中, 均无“阶名”一词。经查证, 在过去, 阶名=唱名 (朱稣典《小学教师应用音乐》) 。在当代的基本乐理中, 阶名=调式音级的名称=音级名称。在《音乐》《音乐理论基础》等教科书中, 宫、商、角、徵、羽叫做五声调式的阶名。这一叫法虽不多见, 却十分合理。显然, 上海音乐学院乐理试题中的“阶名”指的就是调式音级的名称。再如, 在武汉音乐学院招生乐理试题中, 有“以大字组E为基音写出1-16号谐音”的试题, 虽然许多乐理书籍和音乐词典上均无“谐音”一词, 但在这里“谐音”明显与“分音”是同一概念, 也就是说, “谐音”与“分音”构成等概念。
二、翻译的不同
不同的翻译也会造成一个概念有两个以上的名称。如李重光把“混合利底亚调式”也译成“米索利底亚调式”, 二者实际上是一种调式。因此, 二者构成等概念。再如, 朱稣典1932年编的《小学教师应用音乐》一书中:“长音阶英名major scale亦可译成大音阶。”在这里, 长音阶=大音阶, 二者构成了等概念。由此可见, 等概念在7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三、因简写或简称而形成的等概念
简称与简化字一样, 给学习乐理的人带来方便。但是乐理概念不能随意简化。例如, 把“音级名称”简化为“音名”, 那就错了。因为“音级名称”与“音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不能够成等概念。“音级名称”是指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等, 而“音名”专指C、D、E、F、G、A、B等有固定音高的音, 二者不能等同。
四、由中西方乐理概念相对照而产生的等概念
例如,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中的“无板无眼”与现代乐理中的“自由节拍”“散拍子”“散板”构成等概念, “有板无眼”相当于1/4拍子, “一板一眼”相当于2/4拍子……在这里, “板”表示强拍, “眼”表示弱拍。它们都是等概念的表现形式。
五、某些等概念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同一事物的本质
例如, 减小七和弦又叫半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是从和弦的结构上来说明, 此和弦是减三和弦与小七度音程的结合;半减七和弦则是相对减减七和弦而言, 只减了一半的意思。类似的概念还有:等音又叫同音异名, 关系大小调又叫做平行调, 同主音大小调又叫做同名调……这一类现在应用的最多, 是最典型的等概念。
六、“基本乐理”也在与时俱进
一些音乐理论工作者针对乐理概念, 常会提出一些新观点、新看法, 创造出一些新的乐理概念和名称。这些新名称与原有名称交相辉映, 构成等概念, 使基本乐理的概念丰富多彩。等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一概念。例如, 燕乐音阶中的“闰”, 在袁丽蓉编著的《基础乐理教程》 (南开大学2004年版) 中, 称作“清羽”, 这样, “闰”与“清羽”就构成了等概念。“清羽”即表示羽上方小二度之意, 是从“清角是角音上方小二度”推理而来。中国民族调式并无“清羽”之说, 但“清羽”这一概念的出现, 使人感到既合理又新鲜, 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等概念实际上并不相等。但高考试卷上这样出题, 时间长了, 就成了约定俗成的等概念。以2010年河北省音乐高考的乐理试卷为例:“高音谱号又叫做 () 。”括号中只能填G谱号, 因为G谱号包括高音谱号与古法国式高音谱号两种, 高音谱号是G谱号中的一种, 因此高音谱号与G谱号并不完全相等。再如, 将“分音”与“泛音”等同, 把“分音列”叫做“泛音列”都是不妥的。因为“分音”包括“基音”与“泛音”两种, 所以“分音”与“泛音”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等概念, 从而“分音列”与“泛音列”也就无法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等概念了。
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名称, 但一个名称绝不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事物。例如,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8月第10次印刷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乐理、视唱、练耳》第一册中, 在第3—4页上, 把C、D、E、F、G、A、B叫做音名是对的。但在本书第53页上, 又把宫、商、角、徵、羽叫做音名。这样叫实在不妥, 不如把宫、商、角、徵、羽叫做阶名或叫做音级名称更合适。否则考试时要求写出音名, 学生是写C、D、E、F、G、A、B还是写宫、商、角、徵、羽呢?
总之, 等概念是基本乐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乐理时应该格外关注的理论问题之一。因为等概念经常出现在音乐高考时的乐理试卷之中, 所以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千万要注意等概念这一现象, 不要因为忽视了等概念而影响了乐理成绩。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
[2]李重光.基本乐理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乐理视唱练耳.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4]全国中等艺术师范学校教材编写组.乐理视唱练耳.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5]夏野.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6]丰子恺.开明音乐讲义.开明函授学校, 1934.
【基本乐理教学】推荐阅读: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06-04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08-15
初中音乐基本乐理11-07
最基本乐理考试试题09-10
乐理教学09-24
乐理教学创新论文05-29
实施乐理知识教学11-05
小学乐理教学反思05-19
如何灵活地进行乐理教学07-12
乐理知识简要总结学前专业乐理知识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