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力教学

2024-08-25

基本能力教学(精选12篇)

基本能力教学 篇1

第一步:拥有专业技能,让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明晰“方向”

音乐靠听觉,美术靠视觉,体育靠动觉,体育课上学生动觉系统的激发与维持,与教师技术动作的规范、专业技能的优劣息息相关。因此,兼职体育教师要想适应专业发展,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就必须拥有几项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自身的体能和掌握的技能,体能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所具备的身体条件,技能则是完成教材的技术动作,它包括基础专业技能(口令、队列操练、广播体操等)和特长运动技能(篮球、足球、武术和民族民间体育传统项目等)。做到拥有专业技能,一是自己有基础、有条件、有特长;二是通过岗前基本功培训或依靠师徒结对习得技能;三是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基本功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代练。

第二步:学会教学设计,让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快速“起步”

1. 解读教材文本。

学会教学设计,是对兼职体育教师提出的第二步要求,也是他们学会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熟悉教材是做好教学设计的第一要素,必须解读好教材文本,吃透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材重难点,设置好教学目标,才能成为课堂的领导者和教材的驾驭者。如,对指定的教材文本进行口头或书面解读,形成一份解读文本,以充分考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为课堂教学设计做好铺垫。

2.做好教学设计。对教材的解读到位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完成和优化教学设计。体育学科的教学设计,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除了要依据课程纲要的理念,善于把“运动参与、身心健康、情感体验”等目标有机地融合,还要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和相应的体育教学规律,努力体现体育学科固有的性质和特点。只有兼职体育教师学科理论明确,学科素养优良,掌握了设计原理、教学规律,才能科学地设计教案,做到教学流程清晰明了、目的明确。如,本校每学年都会组织体育组教师,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与教学设计大赛,充分给予兼职、专职教师交流展示的平台。

第三步:学会上课,让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渐入“佳境”

1. 会讲解示范。

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学特有的环节。让兼职体育教师根据某一动作技术,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表现出来,是检验兼职体育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的关键点,也是提高他们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突破口。兼职体育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学练,学会体育专业的术语,动作学练要请教研组成员指导,以便及时改进。

2. 无生上课。

利用无生上课,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临摹上课、定格教学,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工作,初步感受和体验体育课的性质特点,熟悉体育课的流程和操作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为顺利过渡到有生上课打下扎实的教学基础。

3. 片段教学。

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慢慢积累和升格,先从有生上课、片段教学抓起,最主要的是要抓住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和重要环节,展现兼职体育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当教师能够顺利完成“三位一体”(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片段教学环节之后,基本上就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了,再让其完成完整的课堂教学就自然、轻松许多。

4.看课、上课。常规课积累和获得教学经验,研究课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要坚持相互多看课,每月要有针对性地规定兼职体育教师看课节数,让其参与集体研课;每学期安排上1~2节研究课,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帮助其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本校要求新到校、新转岗的教师必须上好见面课,直至“入格”为止。

第四步:学会研究,让兼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渐定“风格”

1.课前教研。教研,是兼职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能手的有效助力手段,体育教研活动、体育教学论坛研讨、网络教研、体育Q Q群交流等都是很好的教研形式。教师要研读好教材、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专职体育教师交流,互换认识和看法,通过专职教师的指点,进一步理清思路,解疑化难。

2.课后反思。精心组织课堂,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度思考,做教学上的有心人。积极撰写课后教学反思,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课堂成熟起来、丰富起来,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教学风格的体育教师。

3. 评课议课。

熟悉了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后,可以通过各种看、评课活动,对课堂教学加以深入研究。如,看录像课评课、观摩现场课评课等,根据观课情况,写出评课意见、发表个人见解,对课堂教学加以探讨、分析和研究,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 撰写论文。

兼职体育教师从“入格”到“合格”,从“定格”到“出格”,再从“升格”到“风格”,能力不断提升,这也赋予了兼职体育教师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任务,除了在教学上显示自身功底之外,还要积极撰写体育论文和教育故事,努力通过文字或书面材料等有形的东西,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成长为专家型、科研型的教师,如,每学期撰写1~2篇教育教学论文,完成读书报告等。

基本能力教学 篇2

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大门类。2.美术按其语言方式或美术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抽象艺术的特点是首先是它的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特点是艺术形象的

____________,第三特点就是____________,又称叙事性。

4.艺术家的____________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5.《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荷兰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他属于¬____________。

6.山水有三远:自下而上仰山巅谓之____________,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 ____________,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____________。7.《巴尔扎克》是法国雕塑家____________的作品。8.《开国大典》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____________的代表作。9.《戴金盔的男子》是荷兰画家____________的作品。10.欧洲绘画按描绘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到牛奶的女佣》是荷兰____________的作品。

12.18、19世纪欧洲画坛流彩纷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作者是____________。

14.《纺织女》是____________的作品。

15.雕塑按形态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西汉时期伏虎是____________墓刻石。

17.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动力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被誉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之父”。

19.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逐渐建立起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的科学写

实的美术体系。20.野兽派代表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

21.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蛙声十里出山泉》是____________的绘画作品。

23.融合型的中国画是指融合中西绘画之长的中国画,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2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是将动物装饰与实用几何造型相结合的典型作品。

26.《人面鱼纹盆》属于____________仰韶文化半坡氏族类型

27.民间美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29.建筑艺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30.建筑艺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汇来表现个性。

二、选择题 1.《夜巡》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______

A委拉斯凯兹 B拉斐尔 C维米尔 D伦勃朗

2.艺术家李思训父子所创立的水墨作品风格被称为:______

A浅绛山水 B青绿山水 C水墨山水 D院体画

3.下列哪一时期的肖像雕刻特别注意写实性的记录形貌及其社会角色______ A古埃及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古罗马时期 D中世纪时期

4.西方近代画家中常以垂直线和水平线构成画面为其特色的是:______

A高更 B蒙德里安 C康定斯基 D塞尚

5.佣是雕塑艺术的一种,它的功能是:______ A装饰 B纪念 C祭祀 D陪葬

6.近代西方艺术流派中,主张在绘画中纳入时间的要素,以表现行动和速度感觉的是:______ A象议 B立体主义 C超现实主义 D未来主义 7.《亚威农少女》是哪位艺术家所作:______ A毕加索 B莫奈 C凡高 D哥雅

8.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圆顶的建筑师是:______ 1 A米凯朗基罗 B帕拉迪欧 C布鲁内勒斯基 D高蒂 9.罗丹的作品《吻》取材自:______

A浮士德 B神曲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包杰利夫人

10.创作著名雕刻作品《太极》的艺术家是:______

A施慧 B朱铭 C黄土水 D陈夏雨 11.下列哪一幅中国古画对于街市招幌的描绘最细致:______ A郭熙的《早春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夏圭的《长江万里图》 D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

12.中国传统仕女画的“三白法”,通常用白粉涂在脸上的那一个部位?______

A额头、鼻梁、下巴 B额头、鼻梁、脸颊 C鼻梁、脸颊、下巴 D额头、鼻尖、颧骨 13.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常被认为是何种艺术的开山之作?______ A浪漫主义 B野兽主义 C立体主义 D超现实主义

14.一件艺术品若只是为了纯粹的艺术性视觉体验,而无功能性,称之为:______

A纯艺术 B装饰艺术品 C工艺美术 D实用美术 15.关于“大地艺术”,下列何种叙述正确?______ A把大自然完全改观 B对大自然予以润饰 C重视自然生态 D以户外空间为舞台

16.《溪山行旅图》是何人所作?______ A范宽 B梁楷 C齐白石 D米芾

17.下列何人可称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雕刻家?______ A米凯朗基罗 B贝尼尼 C卡诺瓦 D罗丹

18.写在中国书籍、字画、碑帖前面的文字叫“题”,而后面的文字叫:______

A款 B策 C跋 D序

19.在下列美术的形式规则中,哪一种规则引起心理与情绪的波动?______ A比例 B和谐 C韵律 D平衡 20.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使用的艺术语言是:______ A具象 B抽象 C意象 D表象 21.油画《开国大典》一画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者是:______ A徐悲鸿 B罗中立 C董希文 D卫天霖 22.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是:______ A连环画 B素描 C水墨画 D帛画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一幅油画作品之一是:______ A《开国大典》 B《父亲》 C《毛主席去安源》 D《狼牙山五壮士》 24.《芙蓉锦鸡图》是宋代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其作者是:______ A佚名 B范宽 C马远 D赵佶 25.《司母戊鼎》是什么时期的青铜器?______ A夏朝 B殷商 C周朝 D春秋 26.《星月夜》作者是荷兰杰出的画家:______ A塞尚 B蒙克 C梵高 D高更

27.《掷铁饼者》的作者是:______

A菲狄亚斯 B米隆 C可帕斯 D留西波斯

28.《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谁的代表作品?______

A顾恺之 B曹不兴 C谢赫 D吴道子 29.《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谁的代表作品之一?______ A蒙德里安 B康定斯基 C克兰 D尼金斯基 31.敦煌莫高窟的《鹿王本生图》彩绘壁画,使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______ A汉代 B秦代 C春秋战国 D北魏

三:多选题 1.以下对《文人画》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______ A王维被誉为“文人画之祖” B属于宫廷绘画的一种 C“岁寒三友”与“四君子”为常见题材 D元代为文人画的高峰期

2.公共艺术品设置的目的是:______ A美化环境 B使艺术生活化 C经济发达的表现 D作为政府宣传的工具

3.依世界博物馆联合会的定义,博物馆设置的目的是:______ A研究 B教育 C欣赏 D盈利

4.艺术作品的三个主要属性是:______

A主题 B 形式 C价格 _ D内容 四:判断题

1.所谓波普艺术,就是即兴的,用后即丢的艺术。()

2.卢梭曾经说过,“我要把印象主义改造成一种永恒的艺术,一种博物馆的艺术。”()

3.法国画家高更被誉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之父”。()

4.批评家沃塞列斯称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上的一批画家为野兽群。野兽派因此得名。()

5.西方现代艺术笼统的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末以来的艺术,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

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人们一般称之为现代主义艺术。()6.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其动力之一包括宗教的衰落。()7.油画《亚威农少女》是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8.毕加索、梵高都是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

9.对新艺术的实验和对创新本身的追求推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弊端发展,但同时也把艺术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10.形式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之一。()

11.融合型的中国画是指融合中西绘画之长的中国画,如黄宾虹、李可染等人。()12.中国现代美术,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的美术。()

13.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人。()14.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权》的作者是张大千。()

15.传统型画家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16.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将西方版画引进到中国,使其在国内得到空前发展。()17.在中国现代雕塑中,潘鹤的《艰苦岁月》可视为架上雕塑的一件力作。()

18.刘海粟的《群马图》,将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与西方绘画的写实画法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画新的艺术境界。()

19.李铁夫是我国第一位赴西方学油画的人。()

20.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吴作人的《齐白石像》是中国现代油画具有典范性的作品。()21.《三彩骆驼载乐俑》是宋代雕塑中的杰作。()

22.《饲养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江东五壮士与实用器皿相结合的典型作品。()

23.新时期时代有一种表面不施釉绘有黑色和赭红色纹样的陶器,我们称之为黑陶。()

24.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代表品种有青铜器、丝绸、陶器、漆器、玉器等。()

25.中国古代的丝绸、陶瓷曾大量销往亚、非、欧、拉诸国,赢得普遍赞誉,中国因而被称为丝绸之国、陶瓷之国。()

26.唐代瓷器日臻完善,制品花样翻新,不胜枚举,尤以五大名窑为最。()27.我国玉的产地很多,以陕西的和田玉品质最佳。()

28.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多样,形体完整,纹样多变,以其单纯质朴的美感而声蜚世界。()

29.彩陶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它是中华民族童年的艺术明珠。()

30.《连珠骑士猎狮文瑾》是宋代生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丝织品,图案布局严谨,色彩绚丽,现存日本。()

31.在现代民间美术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32.我国的民间美术品类广博而丰富,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33.年画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34.寓意性,象征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35.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36.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和世代相传,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37.民间雕塑包括石雕、砖刻、泥人、面人、面塑等。()38.《白蛇传盗仙草》是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39.《渔家乐》是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

40.民间美术遍及全国各地的农村、牧区、和渔区,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五:论述题

1.评述我国四大名窟的艺术特征。

2.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是由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谈谈你的理解。

3.怎样对待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

4.请鉴赏以下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5.什么叫融合型中国画,代表画家有谁,他们有什么特点?

6.说出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7.说出你最喜欢的两处建筑及其特点?

一、填空题

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等六大门类。5.《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荷兰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他属于冷抽象艺术。

6.山水有三远:自下而上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 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7.《巴尔扎克》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

8.《开国大典》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董希文的代表作。9.《戴金盔的男子》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

10.欧洲绘画按描绘内容分为静物画、风景画、人物画、人体画。11.《到牛奶的女佣》是荷兰维米尔的作品。

13.《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作者是达芬奇。14.《纺织女》是17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15.雕塑按形态可分为三种圆雕、浮雕和透雕。16.西汉时期伏虎是霍去病墓刻石。

18.塞尚被誉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之父”。20.野兽派代表人物主要是马蒂斯。

21.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哲学性、理论性、形式主义、创新意识。22.《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绘画作品。

23.融合型的中国画是指融合中西绘画之长的中国画,代表人物有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人。2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5.鸮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是将动物装饰与实用几何造型相结合的典型作品。26.《人面鱼纹盆》属于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半坡氏族类型。27.民间美术主要有剪纸、泥塑、年华、刺绣。28.实用性、工艺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29.建筑艺术有科学、适用、艺术、文化等特征。

基本能力教学 篇3

【关键词】职高信息技术 兴趣激发 实践能力 网络

职高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一定时期、已经阶段的学习,从而了解和掌握关于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基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为今后跨入信息化社会奠定厚实的根基。

近些年来,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同样,新课程标准对职高信息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即使学校成为传授基础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教会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机能的场所。而作为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根本场所,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在认识、运用信息技术素质的场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科学技术热爱与关注程度的场所,是为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社会的场所。因此在新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职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挖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增加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坚持不懈进行探索的永恒的课题。

一、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并不是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而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可以玩游戏。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上网。于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甚至有时候为了方便演示,控制了学生的计算机。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通过反控制手段,使计算机脱离教师的控制,进而干自己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缺乏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成为职高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首要重点。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特殊性,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方法可以很多。众所周知,当前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等是年轻人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这些学生较为关注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比如,在讲授“人与信息时代”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播放当前流行于网络的视频《草船借箭》搞笑版,使学生在欢笑中学到知识。另外在教授PPT的基本操作方法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精美的PPT,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此外,知识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与生活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他们所喜好的、所引以为乐的课程。

二、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任何话语的描述都不如亲自实践更能检测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实践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的方法。但是在当前的职高信息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一个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识记动手操作能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喜欢采用一些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程的控制,通过教学广播软件对新知识的操作进行一个演示,这种做法仍然是“教师为本”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应该与其他课堂区分开来。相比于知识讲授,信息技术课堂更为重视的应该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则充当引导者的地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师尽量不引导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师尽量不代替学生的操作。比如在讲授打包演示文稿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看课本的相关操作,进行实际操作。对那些无法独立完成的同学,教师再实施给与一定的指导。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尽量不加以干涉,不打断学生的操作进程。

三、重视网络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网络挂念

很多职高生对于上网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当前网络信息错综复杂,为了使学生不受或少受垃圾信息、垃圾网络的毒害,很多教师会选择将学校网络切断,阻绝学生上网。这种做法是极不恰当的。职高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对于教师不让做的事情,往往更希望能够亲身实践。同时网络是当前社会的主流,因此在职高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一些网络知识和网络操作是必须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健康上网。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常识,培养学生接发网络邮件、收集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给相关任课教师发送咨询问题的邮件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总之,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网络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社会,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一种工具

基本能力教学 篇4

一、注重基础, 抓好学生知识素质

抓好知识素质教学, 一是要抓好三基。即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技巧训练、基本思维方法培养。如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律、基本方法, 加、减、乘、除一步计算题和应用题等都属于“三基”内容, 教师必须准确传授, 让学生牢固掌握。学生牢固掌握了“三基”, 就能进行迁移推理, 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二是要抓好两个关键教学环节。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是知识的形成和知识的应用等两个环节。在知识的形成环节,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预习、认识、思考、讨论、答问、质疑、分析、尝试、小结等多个步骤来学习新知识。知识形成以后,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练习, 使学生掌握新知, 并运用新知。三要加强教学效果的检查。知识形成以后, 要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个人答问或小组全班的答问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也可请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先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检查全班的学习效果, 以此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情况, 还可随意抽查一些学生检查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材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素质

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主要是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和“三爱”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等。例如, 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及数学家祖冲之,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 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渗透爱祖国, 爱科学的教育。同时, 在讲授知识时, 教师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通过自然数、分数的产生, 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通过正比例与反比例、加与减、乘与除的变化, 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彼此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 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素质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 不是知识传递过程, 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教授过程, 而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 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如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并让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如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学习, 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 找出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有计划地逐步教给学生。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明确要找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写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 都能被2整除。教师再通过枚举法, 验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另外,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还要教会学生”想“的方法和”做“的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考虑, 理清思路, 使问题的解决更快、更合理、更准确。

四、注重教学氛围,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为此,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 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 又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可应用适当的比喻、适度的夸张、风趣的实例、得体的手势、丰富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 通过反馈、矫正, 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达到教学要求, 教师可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内巡视、课堂演板、作业批改等途径, 及时搜集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 力争保证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另外, 新颖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手段, 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可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 创设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尽量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中领悟知识。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 我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然后算出三角形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 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 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 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 通过剪、拼, 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 其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 学生至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 教师应遵循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 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能力教学 篇5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能力测评办法和标准

为做好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工作,根据《安徽省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测评标准和办法。

一、测评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内容包括:

1、申请人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此项内容的考察可通过面试进行,也可结合听课一并进行。

2、申请人的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项内容通过考评申请人的教案、听课和对申请人提问进行测评,也可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

3、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课程实施、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使用普通话讲解、提问及板书的技巧等。此项内容通过考评申请人的教案和听课进行测评。

二、测评指标及分值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主要从实现教学目的能力、掌握课程教材内容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基本素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能力、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考察。测评的指标及分值规定如下:

1、实现教学目的的能力。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目的、贯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分值15分。

2、掌握课程教材内容的能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分值20分。

3、教学组织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安排与调控、师生互动及教学民主等方面的要求,分值20分。

4、教学基本素养。包括口语表达、体态表达、板书、讲解技巧等方面的要求,分值20分。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能力。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演示、教具和学具的运用等方面的要求,分值15分。

6、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气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分值10分。

具体测评指标及评分标准分别按《安徽省教师资格申请人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表》(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执行。

三、测评方式

1、测评工作由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的专家组进行现场评价。

2、对在职教师的测评,由申请人提交近一学期的教案,专家组从教案中选择一课,申请人适当准备后,进行试讲。

3、对社会人员的测评,每次申报 工作结束后,由专家委员会拟出各学科10课时的内容,由认定机构提前1周予以公布。测评时,申请人通过抽签,确定试讲次序和内容,并将教案提交专家小组。

四、测评的实施与判定

1、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各项材料进行审查后,确定测试人员名单及测评时间,予以公布并通知本人。

2、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评,以测试标准为依据,逐项评分。

3、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试讲,试讲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4、各专家根据听课、查阅教案和提问的情况独立进行测评,最后由专家组汇总各专家测评结果,并由组长签署评价意见。

5、对试讲结果的判定,以参加测评的所有专家总平均分作为依据,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总平均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6、专家审查委员会对专家组报送的测评结果进行评议,并签署评议意见。

附件2:

安徽省教师资格申请人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表

申请人

姓名

测评指标

序号项目

1实现教学目的的能力

(15分)掌握课程教材内容的能力(20分)3 教学组织能力(20分)

(初级中学教师)

学测科

评年月日

时间

评 价 标 准

一般

少量

达测试完

基到方法全本或 达

部分达到

全到

未达到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具体适度。符合教学大纲查教(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案 和人格培养。

听课158--13--

以14

11--9 下

教学内容正确,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重视能力培查教养。教材处理得当,层次清楚。

案 听课

1提问201--17--18

14--12

以下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态自然、亲切,注意教学民主。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学秩序良好。听课测评得分

4教学基本素养

(20分)

运用现代教

5育技术和教

具的能力(15分)

6教学效果

(10分)

总 评

申请

人注意课堂信息反馈,有应变能力。

120--17--118

14--12

以下

课堂语言规范、准确、简洁。说话有条理。使用普

通话。非语言表达得当。板书工整、规范,设计合听课

理,无错别字。讲解内容恰当、层次清晰,教学环节紧凑。

1201--17--以18

14--12

能使用直观教具,演示操作规范。注意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辅助教学。能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

听课

容。

158--13--11--9

以14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绪高,思维活跃。目标达成听课

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专家 讨论

105--8--7

以9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 安徽省教师资格申请人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表

(小学教师)

学测科

评年月日

姓名

评 价 标 准

测评指标

序号项目

1实现教学目的的能力

(15分)

2掌握课程教材内容的能力(20分)

3教学组织能力

(20分)优

一般

少量达完基到全本达

部分达到

或全到

未达到

教学目的明确,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具体适当,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

15138――――111――9

以下14

能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意能力培养。

20171――1――114――12

以18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民主,教学秩序好,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注意课堂信息反馈。

20171――1――114――12

以18

测测试 评 方法

得分

查教案

听课

查教案

听课 提问

听课 课堂语言规范、准确、亲切自然,说话有条理,普通

话标准、流利。体态端庄。板书工整、清楚,设计合听课

理,无错别字。讲解深入浅出、层次清晰,教学环节紧凑。

4教学基本素养

(20分)20171――1――114――12

以18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教具辅助教学,演示直观、可

见度好。能运用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听课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能力 15138(15分)――以――111――9

下14

注意学生的参与,学习情绪高,思维活跃。完成教学听课 计划,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专家 6教学效果 讨论

105(10分)―8―以――7

下9

总 评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 安徽省教师资格申请人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表

(幼儿园教师)

申请测人

评姓科

时年月日

评 价 标 准

测评指标

一般

测试差方式

测评得

序号项目

1实现教学目的的能力(15分)

2掌握教材内容的能力(20分)

3教学组织能力

(20分)

4教学基本素养

(20分)

少分量

完基到全本或达达部分达到

全到

未达到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具体适度。符合幼儿的知识查备课

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注意幼儿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资料、习惯的养成目标。

听课

15138――以―1―111――9

下4

教学内容正确,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体现保教结合

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查备课

20171资料、――1听课、―1―114――12

以提问

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性和求

知欲。教态自然、亲切,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灵听课

活。有随机调控能力。

20171――1―1―114――12

以8

课堂语言规范、准确、生动,条理清晰,普通话标准。

体态端庄。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无错别字。能弹、听课

唱、跳、绘画等。讲解深入浅出、形象有趣,教学紧凑、环节衔接自然。20

14――12

1――18

――15

1以下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玩具。能运用教具、学具帮助幼儿理解知识内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 的能力(15分)

容。15――14

13――12

11――9

8以下

听课

听课

注意幼儿的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完成好。教学效果(10分)

10――9

8――7

以下

专家 讨论

总 评

附件3: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 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汇总表

申请人姓名

资格种类

学科

测评项目

实现教学 目的能力

掌握课程教材 内容能力

教学组织 能力 教学基本 素养

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和

教具能力 教学效果

专家评分汇总

总平均分

专 家 组

意 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___________

基本能力教学 篇6

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反思能力搜集材料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注重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培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教师却忽略了阅读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反思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培养那些高级能力的想法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怎样培养这些基本的能力呢?下面分而述之。

一、阅读理解能力

1.阅读能力,举足轻重

一提到阅读,仿佛就是语文教师的事情似的。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因此,阅读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阅读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归纳、分析等都是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可以说,阅读是分析、归纳能力的载体。

2.提高能力,有章可循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认真看,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则是蜻蜓点水、甚至根本就不看。这样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具体方法如下:

(1)阅读提问互相渗透

在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繁杂,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知识,也有经过、意义、作用等重点强化的知识。因此,初读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繁杂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归纳的过程。这样,既能使知识线条清晰,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关联阅读触类旁通

历史教材中的很多的历史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这些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的方式既是教学方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比如,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我们在学习其中一个的时候,就可以与另外两个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明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能够触类旁通。

(3)阅读归纳齐头并进

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分三步:第一步,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第二步,找出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三步,列出内容的提纲。这种方式,把历史的知识性和规律性结合,学生就可以对学习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二、反思能力

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古代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对知识的反思。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中学阶段正是锻炼学习能力的最好时间,只有搞好反思,才能真正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沟通——分享——反思

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不足。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发现别人的缺点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很难。而课堂交流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因为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多种观点的倾听、分享、沟通、整合、思维的过程。格瑞伍斯认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都知道什么,当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或者别人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的时候,对于听者和说者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2.纠错——探源——反思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有时候是精力不集中出现错误,但是不管哪种原因,作为教师来说,绝对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对与错,而是要深刻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个知识点,而是慢慢形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的方式很多,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反思的方式,作为教师来说,既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绝对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随心所欲。

三、搜集材料的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搜集材料,也是一个锻炼培养能力的过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来搜集材料,就能够把历史教学的教学过程由原来的传授结论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探究、分析的过程。这样能使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三位一体。

但是,搜集材料并不是简简单单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的指导更是不可或缺的。怎么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呢?

1.明确主题,有的放矢

在学习某一章节的时候,如果让学生搜集跟教材有关的材料,学生肯定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因此,一定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比如,如果告诉学生搜集跟台湾有关的材料,学生就有可能搜集到很多的相关材料。但是,这些材料怎么运用呢?哪些才算是跟主题紧密相关的呢?所以,这个主题就显得有点宽泛了。因此要有更加细化的主题。我们可以把台湾这个主题更加细化成: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③台湾与祖国的分离;④战后台湾与大陆的交往等。通过这些小的主题,学生就能把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归纳到相关的主题之中。

2.明晰途径,学会方法

搜集材料的途径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网络、电视、生活中的“道听途说”等不一而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途径就是学生之间的资料共享,这样既可以丰富各自的资料,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还可以根据资料作者的背景、资料的参考文獻来引申等方法搜集。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只要是跟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可以搜集。

3.分析归纳,鉴别整理

漫长的历史,决定了材料的复杂。作为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历史材料毕竟是有人来写的,虽然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历史材料却是复杂的。因为立场观点的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同时,还要告知学生,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有材料,也不是所有的所谓的“正史”都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历史事实,稗官野史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历史事实。

即使根据主题来搜集材料,但材料的错综复杂,也可能使学生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及时指导、及时总结。要把搜集的片断、零乱的资料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性质核实、鉴定,鉴别其真实性、科学性等,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把同类的材料登记保管,以备使用,进行加工整理。

学生的基本能力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迁移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填鸭式”地传输知识、死记硬背的考高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切勿把这些基础能力视作虱胫虮肝、一丁至微。

参考文献:

[1]徐武汉.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2]黄杏芳.浅谈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4).

基本能力教学 篇7

关键词: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计算,空间观念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 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 觉得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加强基本的计算训练, 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算, 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 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 那么, 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的说, 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 计算的基本能力也有所不同。例如: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本能力是通分;多位数乘、除法计算的基本能力是一位乘两位数和估商;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能力是约分。所以, 培养计算能力, 必须加强这种基本能力的训练。现在小学生的作业量异常繁重, 计算又是费时费力的题型, 因此, 学生为了更快地完成作业, 经常在计算上出现错误, 而且是普遍现象。后果是即没有省时间, 又养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作为教师, 应在低年级开始, 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态度。

二、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 经常出现各种类型的思考题, 这种略超出教学范畴的思考题, 往往给学生一种压力, 只要见到思考题字样, 学生就会犯愁, 觉得无法凭自己的能力进行解答, 因而, 多数学生会求助家长。对于小学生来说, 首先通过观察、比较, 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 这是一种基本能力, 应当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与示范下, 逐步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提出自己的见解。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算法或解法, 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 在丰富的感知中形成表象, 有助于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不能只是照本宣科, 让学生凭空想象而在头脑中形成模糊的图像。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想的是对是错, 又如何进行判断、进行分析解答。因此, 要多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多动手, 多观察, 使一些知识概念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真实的记忆, 准确地反映出具体事物, 而不是猜想和推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新的知识。

山东省高三基本能力教学模式初探 篇8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 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 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 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基本能力的涵义

基本能力, 英文是basic ability, 这源自于教育学博士,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庆玉, 他所主持的全国新课标高考 (山东卷) 首创科目“基本能力”测试项目的研究成果, 获得教育部批准并付诸实施, 该项研究被誉为“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20日报道) 。山东高考于2007年新添加了这一科目的考试, 2008、2009、2010年高考相同。基本能力是山东省最近刚增加的高考科目, 而这个科目与其他高考科目不同的是, 它不是单纯的某科知识与技能, 而是各科知识的综合。如果高中不再分文理, 那么考试这一科目是很合适的, 因为它更像文综和理综的综合, 一个文理兼有的科目。对基本能力的定义不好下, 百度百科对基本能力的定义是这样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

“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是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 借助一定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 限时120分钟, 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 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 由若干题组构成, 共30小题, 每小题1分, 分值共30分;第Ⅱ卷由若干题组构成, 根据考查需要, 在每个题组内部设计多种题型, 包括单项选择、填空、问答、识图、绘图、判断、列表、设计、归类、连线 (匹配) 等, 分值共70分。

三、高三基本能力学科教学模式

通过调查与访谈, 笔者了解到, 当前的基本能力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种:

1. 专题讲座的形式:

不开设“基本能力课”, 一学期只举行几次专题讲座, 比如与疾病有关的知识讲座、音乐鉴赏讲座、美术鉴赏讲座等, 每周做几套专门练习题。试题的讲解由各专业老师通过班级扩音设备, 进行统一讲解。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校是市区的一些好学校, 因为他们的课开得全, 教师专业素质高, 学生的素质也高, 且家长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从小学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 最后的学习效果当然是不错的。

2. 设立专职教师进行授课。

大部分学校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但又不尽相同, 大致有三种情形。

(1) 包科制。因为基本能力测试涵盖了六个学习领域, 所以设立了至少六个专职教师来教这六个科目。每周两节课, 一个科目一节课, 这六个科目轮流上,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不在少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老师专业素质好, 讲课内容充实、专业, 对于学生的问题能给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而且教师备课、上课比较轻松。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同一个科目, 第一次课与第二次课间隔的时间太长, 几乎为一个月, 学生所学的知识遗忘得非常快, 而且多, 不利于学生集中学习, 学习效果很差。

(2) 包班制。把基本能力当作一门学科, 像历史、地理一样来教, 一开始就由几名教师来专门教三到四个班的所有科目, 一直到毕业。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 比如:美术老师不懂音乐怎么教?这很好办, 首先这些老师至少有六个, 是六个领域的专业老师, 上课所用的学案由这六个专业老师来制定, 然后集体备课、集体教研, 不懂的地方, 非专业老师需向专业老师请教, 最后再去上课。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上课连续性强, 学生所学知识不易遗忘, 而且有利于老师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缺点是有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知识点讲不透彻, 有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答, 但这并无大碍, 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3) 包科与包班融合制。上学期采用包科制, 下学期采用包班制, 这种教学模式兼有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效果较包班制稍差一些。

四、高三基本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1. 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 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 学生是靠机械地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片面强调灌输方式, 但这是必需的。因为任何能力的体现都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量之后, 才能在能力上有质的飞跃。大部分乡镇中学一般采用这种传授式教学模式, 就最近几年的教学效果看, 无论是平常的测试还是大型的测试, 基本能力好的班级, 高考成绩都是不错的。

2.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17世纪, 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 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 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 并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一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以题带讲, 以题带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 效果不是很好。

总之, 要想更好地推进山东的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 学校开设“基本能力”这一学科是很有效的, 教学模式也已经基本成形和成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师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2) .

基本能力教学 篇9

那么, 怎样培养这些基本的能力呢? 下面分而述之。

一、阅读理解能力

1. 阅读能力, 举足轻重

一提到阅读, 仿佛就是语文教师的事情似的。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 因此, 阅读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 阅读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归纳、分析等都是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 可以说, 阅读是分析、归纳能力的载体。

2. 提高能力, 有章可循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有的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认真看, 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则是蜻蜓点水、甚至根本就不看。这样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具体方法如下:

( 1) 阅读提问互相渗透

在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繁杂, 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知识, 也有经过、意义、作用等重点强化的知识。因此, 初读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 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 甚至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 在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把这些繁杂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的小问题, 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归纳的过程。这样, 既能使知识线条清晰, 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2) 关联阅读触类旁通

历史教材中的很多的历史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这些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的方式既是教学方法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比如, 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我们在学习其中一个的时候, 就可以与另外两个进行对比, 使学生能够明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能够触类旁通。

( 3) 阅读归纳齐头并进

在阅读的时候, 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 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第二步, 找出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 列出内容的提纲。这种方式, 把历史的知识性和规律性结合, 学生就可以对学习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二、反思能力

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古代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对知识的反思。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 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中学阶段正是锻炼学习能力的最好时间, 只有搞好反思, 才能真正发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 沟通———分享———反思

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不足。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 发现别人的缺点容易, 找到自己的不足很难。而课堂交流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因为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多种观点的倾听、分享、沟通、整合、思维的过程。格瑞伍斯认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都知道什么, 当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 或者别人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的时候, 对于听者和说者而言, 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2. 纠错———探源———反思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有时候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 有时候是精力不集中出现错误, 但是不管哪种原因, 作为教师来说, 绝对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对与错, 而是要深刻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找出相应的对策。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个知识点, 而是慢慢形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的方式很多, 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反思的方式, 作为教师来说, 既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 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 绝对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随心所欲。

三、搜集材料的能力

历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搜集材料, 也是一个锻炼培养能力的过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来搜集材料, 就能够把历史教学的教学过程由原来的传授结论变成学生主动参与,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探究、分析的过程。这样能使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三位一体。

但是, 搜集材料并不是简简单单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的指导更是不可或缺的。怎么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呢?

1. 明确主题, 有的放矢

在学习某一章节的时候, 如果让学生搜集跟教材有关的材料, 学生肯定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因此, 一定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比如, 如果告诉学生搜集跟台湾有关的材料, 学生就有可能搜集到很多的相关材料。但是, 这些材料怎么运用呢? 哪些才算是跟主题紧密相关的呢? 所以, 这个主题就显得有点宽泛了。因此要有更加细化的主题。我们可以把台湾这个主题更加细化成: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 ③台湾与祖国的分离; ④战后台湾与大陆的交往等。通过这些小的主题, 学生就能把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归纳到相关的主题之中。

2. 明晰途径, 学会方法

搜集材料的途径多种多样, 课外阅读、网络、电视、生活中的“道听途说”等不一而足,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途径就是学生之间的资料共享, 这样既可以丰富各自的资料, 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 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还可以根据资料作者的背景、资料的参考文献来引申等方法搜集。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 要告诉学生, 只要是跟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可以搜集。

3. 分析归纳, 鉴别整理

漫长的历史, 决定了材料的复杂。作为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历史材料毕竟是有人来写的, 虽然历史是不能改变的, 但是历史材料却是复杂的。因为立场观点的不同, 所以, 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同时, 还要告知学生, 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有材料, 也不是所有的所谓的“正史”都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稗官野史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历史事实。

即使根据主题来搜集材料, 但材料的错综复杂, 也可能使学生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 因此, 作为教师, 要在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及时指导、及时总结。要把搜集的片断、零乱的资料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性质核实、鉴定, 鉴别其真实性、科学性等, 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 把同类的材料登记保管, 以备使用, 进行加工整理。

学生的基本能力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迁移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足够重视, 因为教育的目的, 不是简单的“填鸭式”地传输知识、死记硬背的考高分, 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 切勿把这些基础能力视作虱胫虮肝、一丁至微。

摘要:在教学中, 往往存在着重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所谓高级能力的培养, 而忽略了诸如阅读能力、反思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这种做法使培养能力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所以, 我们要对这些基本能力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 要掌握培养这些基本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反思能力,搜集材料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武汉.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10) .

基本能力教学 篇10

关键词:创新,策略,高中物理

一、建立学生正确的成败观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失败才会成功。我们在探索创新过程中, 遇到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心态,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用一些伟人的事例来激发和感染学生。比如,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在他发明灯泡的背后是几百次乃至上千次失败中改进摸索再实验而成功的。

高中物理的学习也会一次次地遇到困难, 因为任何创新的过程中都没有平坦的大路。如我任教班有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平时特别喜欢动手动脑, 实验的操作能力特别强。有一次当我们学习了电磁学知识后, 这位同学突发奇想, 想自己制作一个门铃。然后去商场买了一些制作门铃的元件, 但是花了很长时间, 费了很大力气就是无声音。后来他气馁想放弃制作, 当我了解这个情况后及时找到他谈话, 给他讲了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 鼓励他坚持下去,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久心然后耐心细致地寻找原因。没几天, 他高兴地跑来告诉我成功了!经过这一次磨练, 更激起了他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的心态。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学生要想去创新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 创新的动力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这门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教师在课堂上讲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身边的事例, 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整个课堂当中,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电在你家中”“菜刀中的力学知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等, 这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多动手的能力, 当讲完一堂课后要让学生发现我们身边与课堂知识相联系的现象。不断地去分析和探究。只有这样肯去钻研, 才会有所创新。

三、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普遍, 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学科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不管哪种教学方法, 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 都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只有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借助一些实验的方法, 物理教学大多数和实验都是有关系的。实验可以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这样也可以消除学生对课本的疲劳感。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同时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做到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效果。总之, 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在这里专门提到了实验的效果, 高中物理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 是我们广大学生都感兴趣的活动。做实验不是一件简单的动手能力活动, 而是要求我们学生要结合课本中的知识, 把课本知识用实验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以后成功的。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思考, 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 高一学生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 教师可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 只给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 请学生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素。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加固课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演示一些实验, 让所有的同学都参加进来。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得出结论。

五、要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要求观念现代化

广大教师的教育方式要改变, 要培养全面的人才而不是“书呆子”。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决非全部,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素养,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目的。有句古语:“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单追求结果和成绩。如果教师只能充当养猪能手, 将知识如同饲料绞碎调配好去喂学生,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懒猪”而非“雄狮”, 你可曾见过家养的猪呼啸山林?母狮在捕到猎物以后并不立即杀死, 而是让小狮子撕咬猎物, 让它们在实践中培养生存的本领, 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应如此。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获取知识。

基本能力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改革 基本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升,以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除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外,教师能力水平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下面对教学教改中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行探讨。

1.教师的素质能力无疑是教学教改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若教师仅仅满足于用以前获取的经验,而非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其教学水平必将无法提升,更谈不上得到发展了。在高等教育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下,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通过努力学习,对长期工作实践所积累起的宝贵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开发,才能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行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教师无不感到肩头上担子更重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个性健康的发展,是高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这而也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发展新的动态,还要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使之更好地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素质能力,才能推动教学教改的顺利开展。这体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性要更强。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及时充电,才能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解决学生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首先,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单单精通所讲授的那一门学科知识,以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调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通过借鉴其它学科知识,透彻地分析和讲解专业学科知识,这样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教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教学教改的实施和推进,使得高校教师普遍感到失去了外在权威性,师道尊严和对学生控制能力进一步降低。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素质能力,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营造出平等、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且,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了,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和威信,从而激发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高校教师在教学教改中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探讨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条件,只有从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升入手,使其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下面对高校教师教学教改中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行分析。

2.1 高校教师在教学教改中需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

高校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相处的更加融洽,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管理组织,使自己能够平衡教学活动中的严厉与平等,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活跃学习氛围的同时,使课堂纪律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是大有帮助的。对于教学活动中的管理,在教学教改背景下的课堂中,高校教师必须要做到收放自如。首先,树立教师威信是做好课堂管理的基础。教师威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凝聚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采用适当的学生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律性。需注意的是:管理学生应以表扬激励为主,适当结合奖惩的形式进行;再镒,教师的课堂准备必须要充分。想要维持好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而教学准备充足,教学内容精彩,必然能够吸引学生更好的注意力。

2.2 高校教师在教学教改中需具备能够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

教学手段作为教学辅助用具和传递信息的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机、收录机、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台等或现代或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生对讲授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跃他们学习思维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适当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对于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强化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记忆效率,以及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思维的养成均大有裨益。例如,强化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能以逼真的动态画面和声响效果,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其学习欲望和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学生们获取、掌握和有效运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

2.3 高校教师在教学教改中需具备适应变化的基本能力

回望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变化是一种常态形式,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重要的基本条件。而教改则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具体化体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高校的各办学层次当中,教改的具体化体现于教学的理念、方法、模式和质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正因为如此,在高等院校教育活动中,是否有能力適应不断变化的科学理念、方法和规范,已然成为衡量高校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基本标准之一。由于教学教改处于不断更新变化当中,使部分高校教师不太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具备适应变化的基本能力,才能推动高校教学教改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4 高校教师在教学教改中还需具备培养和改变习惯的能力

人人都会有一些习惯,无论好球均可能伴我们一生。好的习惯能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适应各种变化、解决各种问题、走出各种困境,取得预期发展。高校教师要想更好地推进教学教改工作,就应当培养自身的良好惯,这能帮助教师建立并唯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还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人生规划目标,体现独特的人生价值。可以说,培养好习惯和改变坏习惯的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教改中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3.结语

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对高校老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教学教改中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能力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艳茹.高校教师在教学教改中不可或缺的几种基本能力[J].黄河之声,2011(8).

[2]田运芳.教改对教师提出的几点要求[J].品牌(理论月刊),2011(2).

基本能力教学 篇12

一、初中数学进行创新教学的基本策略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必须有开放性、挑战性, 能驱动学生探索思考, 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基本策略有:

1、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生活教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手脑相长”的论点, 认为脑与手联合起来才能产生学习的力量。因此,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要尽量从生活中的数学原理与方法上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展示他们的创造智慧。可以说,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系列行为表现获得肯定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 给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 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教学立体图形时, 可以开展设计包装盒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活动小组, 分别设计一种物品的外包装盒, 这种主题活动可以整合学生的语文、数学、美术等多种学科知识, 他们的劳动成果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再如“函数”过程中,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通信微波塔的高度, 这种充满探究性的问题解决, 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个结论, 一种方法, 而且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数学的优越性, 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学法指导,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实践证明,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 用创造与内心的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时, 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如创设情景, 层层铺垫引导学生会学, 可采取比较新的引入方式, 有教师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 引用了李白的一首诗写在黑板上:1、2、3、4、5 (1白日依山尽, 2黄河入海流。3欲穷千里目, 4更上一层楼) , 然后说“同学们这首诗里有一句成语很有名, 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顿时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引发探究的导火索, 接下来再把学生往坐标上引, 结果学生很多的奇思妙想就在这里被激发。

3、引导探究, 步步深入。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是由问题引起的, 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 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台阶, 设置成一个个的问题,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 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2x+1=0, 求x。学生很快地求出x=-1/2;紧接着我又问:ax-3=0, 求x.。学生也很快求出x=3/a。此时, 教师没有马上指出错误, 而是提问:你觉得这两道题有区别吗?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回答, 然后教师选择正确的让学生回答:a=0时, 方程无解, 乘胜追击, 教师又问:ax-b=0, 怎么求x?又一次把学生引入更深的探索层次。

4、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就是在交给学生很难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新教材在处理乘法公式时,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不是直接抛给学生, 而是通过面积分割的方法, 从几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教师先给出公式, 只叫学生背下来的话, 这无疑是剥夺思考机会的教育。所以, 教师应该让学生联系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进行思考, 动手进行图形的分割和拼凑, 像做游戏一样不断地开动脑筋, 不断地创新。

5、在课外拓展时让学生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家庭有了电脑, 需要上网, 于是他们到电信局去调查, 结果有两种上网收费方式:一种是包月式, 每月65元, 上网时间不限制;另一种是计时式, 每小时3元。采用哪种上网方式更适合呢?学生经过研究, 将两种收费方式整理成“Y元与X小时”的函数:Y= (0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建议

数学创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 教师如何提高创新教学的能力, 总结出一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道路, 让学生在创新教学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才, 需要教师具备爱心, 用爱去感动学生, 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去学习, 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1、教师应该学会思考, 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习者角度设计教学。

学生和教师之间, 总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代沟, 尽量减少这些代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更乐于地去接受新知识。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往往更容易, 是因为他们的心态、想法都很接近。现在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年龄不是问题, 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每个教师都保持着学生的心态, 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教学, 那课堂教学质量会得到本质的提高。在这里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做到什么, 而是要思考自己要做到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自己需要什么”, 进而努力地去适合学生的需要。

2、教师要学会带给学生梦想。

“带到过去的是回忆, 带到未来的是梦想”。教师要带给学生梦想, 学生的梦想是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源泉, 教师不能制止学生的梦想, 应该引导学生朝积极、正确、客观的方向去梦想。不切实际的想象是妄想;有目的的, 能够实现的想象才是梦想。实行创新教学, 教师就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梦想, 让他们在梦想中学习, 在梦想中成长。

3、教师需要有积极、良好的心态。

用充满激情的态度去教学, 去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 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本着宽容, 理解、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发表的自己的观点, 进行自已独特的体验, 即使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意见是错误的, 语言可能是不太连贯, 或者在书写中不太通顺的地方, 教师仍要理解和欣赏。

4、教师要让自已的课堂能感动学生。

上一篇:胆囊癌患者下一篇:落地监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