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

2024-08-15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共9篇)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 篇1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基础乐理》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授课对象是该专业全体一年级学生。该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实践和理论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学习基础乐理是为学好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打基础的。它不仅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支持,而且也为声乐、器乐等表演课提供技术支持和思想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纲的修订是在总结教学实践情况基本乐理教学近几年来的发展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相应的乐理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熟练掌握相关乐理知识的实践运用;

(3)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

(4)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

(5)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完成科际联系学习模式在其他课程中所要求的综合内容;(6)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7)形成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基本乐理的教学能力。

3、教学时数:

总学时: 72学时 周学时:2学时 开课学期 : 第一、二学期

4、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把书本知识拓宽,拓深到最大限度,并要求学生把所学理论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常用的的教学法有,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学时分配与实践要求。遵照精讲多练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音及音高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音及音高、乐音体系、音的分组、音域与音区的基础知识。基本要求: 学生能准确分清音的分组和钢琴与五线谱的对应位置。教学要点:

了解音乐的四大要素。教学时数:

4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及音高

第二节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第三节

音的分组

第四节 音域及音区

第二章 音律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中的三种音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别。基本要求:

初步辨别三种律制及三种律制的差别和用途。准确判断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教学要点:

三种律制在音乐实际的应用。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十二平均律

第二节

五度相生律

第三节

纯律

第四节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第五节

等音

第三章

记谱法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正确记谱对音乐的学习及创作和表演有着积极的重要性。基本要求:

区分五线谱的各种正确记法。教学要点:

了解各种记谱法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符与休止符

第二节 五线谱

第三节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第四节 谱号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 变音记号 省略记号 演奏法的记号

第四章

节奏

节拍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节奏、节拍以及各种拍子。熟练掌握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歌曲、乐曲辨别各种拍子以及它们在音乐的表现意义。教学要点: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奏

节奏型

第二节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

第三节 重音 节拍 拍子

小节

第四节 切分音

第五节 单节拍和单拍子 单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六节 复节拍和复拍子 强拍与次强拍

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七节 混合复节拍及混合复拍子

混合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八节 变换节拍和变换拍子

第九节 交错节拍 自由节拍 1/4拍子 板眼及板眼符号

第十节 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及组合法中的例外情况

第十一节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五章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了解音乐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教学要点:

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在速度、力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速度的标记

第二节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 力度的标记

第四节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六章 装饰音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基本要求:

初步辨别四种装饰音。教学要点:

四种装饰音在音乐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倚音

第二节 波音

第三节 回音

第四节 颤音

第七章 音程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音程的度数与音数、了解音程的性质。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识别和构成音程。以及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要点:

准确和识别音程的度数与音数。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第二节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第三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第四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

第五节 音程的转位

第六节 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

第七节 等音程

第八节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第九节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第十节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十一节 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二学期

第八章 调式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式、音阶、调性以及调式在音乐的表现意义。基本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讲解了解调式的特性。以及调式的多样性。教学要点:

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调式、音阶、调、调性

第二节 调式音级及其特性

第三节 多声部音乐中的调式关系

第四节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第九章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以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应用及其表现特性。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辨别歌曲、乐曲的调式以及特性。教学要点:

熟练掌握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特性以及调的五度循环。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五声调式

第二节 同主音调、五种五声调式的比较

第三节 五声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四节 六声调式

第五节 七声调式

第六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级的名称和标记

第七节 同宫系统各调

第八节 包含升号的调、包含降号的调、调的五度循环

第九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十章 大调式和小调式

作品中的明确法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调式、小调式大、小调式的特性以种自然大小调式。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大、小调式的三种形式;大小调式的名称和标记以及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特种自然大小调、及其它们的表现特性。教学要点:

分析歌、乐曲的调式、以及表现特性。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调式 第二节 小调式

第三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四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五节 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 第六节 同主音大小调、大小调的比较 第七节 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八节 特种自然大小调 第九节 作品中的明确法

第十一章

和弦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构成和识别三和弦、七和弦。以及三和弦、七和弦的转位。

基本要求:

了解和弦在多声部音乐中的作用以及构成和弦的方法。教学要点:

熟练掌握各种三和弦、七和弦、在大小调式中属七和弦、导七和弦的解决。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 和弦 第二节 三和弦 第三节 七和弦

第四节 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第五节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第六节 等和弦 第七节 调式中的和弦

第八节 和弦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十二章

转调及交替调式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转调的意义和调的关系。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辨别歌曲、乐曲在音乐中,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教学要点: 调的关系、(远近)准确分析歌、乐曲的转调。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转调的总概念

第二节 转调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 转调的类别 第四节 调的关系

第十三章

调式半音与半音阶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式半音(辅助音、经过音)以及半音阶和半音阶的上、下行的写法。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准确判断经过音、和辅助音;以及在任何一个音上写出大、小调式的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教学要点:

调式半音与辅助音及经过音的密切关系。半音阶上行与下行的写法。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调式变音 第二节 半音阶

第十四章

移调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移调的作用和方法,准确把歌、乐曲移调。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移调。教学要点:

介绍移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移调的练习。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移调的应用 第二节 移调的方法

三、考试考核

1.考试目的

乐理学习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的量化检验和评估。旨在对师生的教和学起到双向的促进作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促进,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检验。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乐理的掌握情况,即使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的改进。同时,学生也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考试的范围与内容

乐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适应,主要包括音高、五线谱、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转调、移调等。教师在出题时,既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又要有所侧重。

基础乐理的考试内容: 音、音名、音律; 记谱法、常用记号; 节奏、节拍、音值组合法;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音程、分类、标记、识别、构成; 调、调式、民族调式; 调式中的音程; 调式中的和弦; 调式变音、半音音阶、调关系 转调、移调; 装饰音等

3.考试考核的时间和方式

学期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命题,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密封阅卷。

4.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方式有两种

(一)平时考察;包括个别抽查、集体测验、检查作业。

(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性检查的方法。教师评分要拟定评分标准,防止主观片面,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三、教材及参考书 :

1.李重光编 《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年10月出版

2. 钱仁平、江海宁 编著 《基本乐理强化训练》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年11月出版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 篇2

一、乐理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基本乐理是音乐理论教育科目的基础理论课程, 其有着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的教育任务, 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 培养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目标, 不仅为学生的表演实践提供可遵循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依据, 还为后续的音乐理论学习如和声、趋势分析等打好基础, 被喻为“通往音乐殿堂的钥匙”,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基础学科, 帮助学生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炼概括成理论知识, 进而用完善的理论知识指导音乐实践, 建立起审美价值观, 从而产生音乐创新力。

二、乐理教育的教学创新

1. 教学理念的调整转变: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基本乐理教学缺乏系统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一直以教师的理论和概念灌输为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 仅凭教学经验来引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不厌其烦地讲解音乐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来通过考试和掌握知识,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也绝非乐理教学课堂的个别现象。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和沟通, 教师无法确切掌握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容易造成学生对声乐知识片面性理解偏差, 这种知识信息的单向灌输与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学生为本”早已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 因此, 必须摒弃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深切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 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发展学生个性,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尝试, 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接受性学习,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让学生“学会”“会学”, 而且让学生“乐学”, 体会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乐趣。

另外, 在考核评价方面, 也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将班级学生分组的形式, 建立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考核模式, 将学生对音乐感知理解程度、个体表现力、团队合作力列入考评范围, 定期进行小组竞赛, 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用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对乐理的学习产生自发兴趣, 让一度枯燥的乐理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

1.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同为音乐专业的基本学科, 基本乐理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对听辨各种旋律, 和声音程, 常用节拍节奏, 三、七和旋原位和转位及其解决, 听辨大、小调式、听唱、视唱等音乐基本概念和常识的掌握, 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知识储备, 视唱练耳侧重于对音乐感性认识, 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和音乐美学观念, 训练学生积极地将音乐听觉语汇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二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同服务于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 从而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教育目的。

视唱练耳为基本乐理提供实践基础, 基本乐理为视唱练耳提供理论指导, 基本乐理将视唱练耳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视唱练耳又将基本乐理回归到感性认识。比如, 仅凭“节奏就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这样文字概念, 使学生只能从理论的角度明白“节奏”这一知识概念内涵, 难以建立感性认识, 而通过视唱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的击拍练习便能迅速的对节奏建立起感性的直观认识。换而言之, 如果学生仅能在书面上正确回答了节奏的相关概念, 而不能准确唱出, 那么所掌握的乐理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 无法对音乐实践进行理论指导, 对音乐只有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 而无法掌握其内在的联系, 只有掌握了坚实的乐理基础, 才能将视唱练耳更好的应用于音乐实践中。

2.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合并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是相互独立的两门科目, 两者由专人专课的形式进行, 往往存在教学进度不一致的情况, 在教学上难以配合, 更遑论很好的结合, 视唱练耳中的提及的基本乐理知识, 经常被学生遗忘或还没有接触到, 视唱练耳又有着与基本乐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因此只能在授课过程中简单提及教学中涉及的乐理知识, 学生经常有“乐理难学”的感叹。将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合并为一门课程, 通过课程的整合就可以解决上文提及的问题,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互为补充, 相互完善,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视唱练耳带动乐理的学习, 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掌握理解和运用基本乐理, 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在牢固掌握乐理知识的基础上, 获得如读谱、记谱、视唱、听辨等准确的音乐要素把握能力, 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立体化:音乐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基本乐理教学发展的瓶颈, 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乐理和声乐、器乐、音乐欣赏最大限度的进行有机结合, 多媒体音乐课件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图表等表现形式使学生对乐理知识有了直观的视、听结合的感性认识, 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转为音乐形象以立体化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而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不便于展示的难点、重点可以更为细腻的反复播放和对比, 逐小节、逐句的反复播放, 并可随时调整播放的速度、音调、音色, 减轻了教师反复伴奏和范唱的教学工作强度, 同时避免了因伴奏乐器造成的音律不准, 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其对知识的印象。

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乐理教学与多学科相互借鉴结合,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 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实现了协作化教学, 克服了教师为中心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了增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帮助他们将理论转化为音乐实践能力。

另外,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的上传, 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丰富了乐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网络的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也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使不同知识接受能力的学生有目的的、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的获取、温习和巩固, 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五、教育目的的深层次化:多学科渗透提升艺术修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与宗教、文学、舞蹈、戏剧、美术及数学等学科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科间的相互交叉, 使音乐具有了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共鸣的独特魅力。因此, 音乐人才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的艺术修养提升,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知识广泛、具备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和的高水平音乐人才。音乐专业学生由于音乐专业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时间而造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艺术修养的薄弱必定会限制学生音乐才华的发展和发挥, 在乐理教学中, 更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深化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目的, 不仅将视唱练耳、键盘、和声等音乐相关学科与基本乐理教学相融合,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基本乐理不是孤立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存在, 而是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来加强的理论认识的体验。而且要加强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联系, 将其他艺术学科知识渗透到基础乐理教学中, 帮助学生建立审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音乐美学价值的理解力和敏感力,

如讲解节拍和节奏时, 举例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让学生体味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律美;通过对建筑学学中洛可可风格的介绍来了解这一时期“崇尚华丽和纤巧”的音乐风格特征;通过音乐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的介绍, 来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进而解读音乐的力度对作品感情的表现。

摘要:基本乐理作为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 是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不可或缺的的最基本工具, 是培养学生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深化音乐理论的根基所在。但在现行的音乐教学中,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 再及教学内容, 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增加了乐理的学习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正是基于对上述乐理教学工作实践存在问题的分析,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乐理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基本乐理,乐理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宋飞, 王冰.浅谈对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J].大众文艺, 2012年, 18期:232

[2]杨婷, 张义瑶.多媒体音乐课件在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第10卷第一期:205

谈谈如何进行高考基本乐理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考 基本乐理 教学方法

所谓基本乐理就是音乐理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是音乐的依附和支撑。基本乐理是音乐各种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理论课,同时也是高考中的一门必考科目。那么,如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高考音乐考试中取得高分,就成了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基本乐理教学实践,谈谈基本乐理高考教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教师深入研究高考、精心备课,是上好基本乐理课的前提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能够胜任高考音乐教学的老师,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了解高考基本乐理所考内容,知道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在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备课,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基本乐理内容和知识全面、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多年的基本乐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的。但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仅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不同高等院校基本乐理考核内容都不尽相同(广度和深浅度不同),专业音乐学院和普通院校不同(专业音乐学院比普通院校基本乐理考试内容难),同一所音乐院校的不同专业对基本乐理考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理论专业和作曲专业比其他专业要求高)。因此,从事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高考,根据不同高等院校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去向,科学、恰当地把握好基本乐理教学的“度”。 基本乐理教师不仅要研究音乐考试大纲,领悟大纲精神,还要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历年高考基本乐理试题,抓住高考的重点和易考点,紧紧围绕高考组织基本乐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仔细研究历年基本乐理考试内容,就会发现:基本乐理主要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所学音乐基本理论去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音乐中常用的记号和常用的术语”几乎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此外,音程、和弦、调式调性分析和写调式音阶等这些内容也都是每年高考音乐试题中的必考的项目。当然,虽然考题变化多端,而且灵活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大都是在声乐作品演唱和器乐演奏时常见的一些知识。

二、基本乐理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讲授的效果可能出现很大差别。因此,好的基本乐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将乐理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和基本乐理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够根据所学乐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乐理知识,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高考中做“调式音阶”这种题,需要学生联系许多知识点,而且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具体解题过程中,除了要求考生掌握乐理相关知识点外,还要求考生能够在其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do音和主音均用音名来表示,但它们也有区别,因为调号是根据do音的高度位置来确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和关键点,只要学生把关键问题弄清楚了,把解题要领搞清晰了,高考中音乐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要让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多做不同题型的试题,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因为同一概念、同一理论具体反映在高考试题上都可能会出现多种类型的试题,而且大多试题都是多种概念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三、善于归类和总结教学内容,将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许多乐理知识都是分述的,但它们之间大多数都有内在的联系,这些联系有章节之间的联系,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在学生看来,这些乐理知识却是孤立的、分散的。基本乐理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分述的知识及时加以归类总结,把知识化零为整,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整体把握,从总体上去理解和驾驭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时,教师可以总结为:相邻的都是自然的,不是相邻的都是变化的。教师这样一总结,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而且将“相邻”与“不相邻”作为判断标准,既简单,又易记。再如装饰音记号,尽管回音、波音、倚音、颤音属于不同的装饰音,其在具体音乐活动中的唱(奏)效果也不同,但彼此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密切联系。音乐老师如果能总结归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部分,将相关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定会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解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音乐问题能力。

此外,从事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主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基本乐理知识点众多,项目烦杂,有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要及时复习和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和“熟能生巧”,学生只有多复习、多巩固、多练习,才能熟记于心,胸有成竹,在高考中有条不紊地做好各种类型试题,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奎.浅谈高考乐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2,(37).

[2]李胜杰.应对高考基本乐理教学的三个措施[J].中国音乐教育,2010,(06).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 篇4

摘 要: 现如今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不断开展、深入,各高校就音乐教学资源展开全面推进整合举措,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便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其能够极大地摆脱单门学科教学所处的局限性,促进学生音乐基本素质、审美能力的系统提升。

关键词:文学论文发表-文史哲地理历史化学物理语言论文投稿

引言

现如今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不断开展、深入,各高校就音乐教学资源展开全面推进整合举措,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便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其能够极大地摆脱单门学科教学所处的局限性,促进学生音乐基本素质、审美能力的系统提升。

1.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概述

1.1基本乐理

基本乐理,即音乐基本理论,是由音乐美学、音乐史学、和声学等基本内容构成。音乐理论相关基础教材编写过程中,人们为了有效区分深浅不一的音乐理论知识,基本乐理应运而生[1]。广义而言,基本乐理被理解为是源于音乐理论系统中的一种音乐基础知识,高校通常会设立基本乐理基础课程,基本乐理课程与曲式、和声等重要相关,通过对基本乐理的有效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逻辑思维,培养起学生一定的音乐才能,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道路构筑起牢固的理论基础。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分别包括记谱法、乐音体系、和弦、旋律及调式等,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则包括讨论法、互动法、演练法等。

1.2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同样是一门常规音乐课程,也是一类音乐技能的基础训练技术,是由发声练习、读谱唱歌等基本内容构成。当前我国国内视唱练耳仍旧属于发展初期,大部分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内容都是借鉴或引进国际专业音乐教育经验的。通常情况下,可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划分成视唱训练、听觉训练两部分,具体细分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分别包括:对单声部及多声部等相关内容的视唱音乐作品进行视唱、对不同类型的和声旋律及音程进行听辨、对相关常规音乐节拍及节奏进行听辨、对各类曲风的单声部及双声部音乐旋律进行听写、对大小七和弦进行听辨等[2]。

2.现阶段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现阶段高校音乐课程设立中,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通常是两两“保持距离”的,两门课程均在高校均有属于自身的固定课时,固定学习时间。这一课程设立方法能够便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展开综合、系统地学习,但另一方面会削弱对学生音乐理解结合实践能力的塑造,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3]。

2.1基本乐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本乐理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系统知识的学习,在基本乐理教学特征的制约下,现阶段基本乐理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在高校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教授音乐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导致学生虽然就诸多音乐理论有了自身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音乐的感性认识缺不足;并且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的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类似,使得学习基本学习需求很受到一定的制约;此外,基本乐理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计划与学生实际情况相悖的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4]。

2.2视唱练耳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视唱练耳教学有着很强的技法性,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现阶段,视唱练耳教学教材繁多,各所高校相互并没有统一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教授音响内容,而不重视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的学习关注度通常偏向于音高知识上,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必要性

伴随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持续开展、深入,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教学相关教学实践呈现出,经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有效整合,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该学科学习渗透水平;并且,经将基本乐理有效地渗透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培养起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结合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5]。出现前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基本乐理教学课程过多的关注众多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而一定程度地疏忽了实际音响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基本乐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只能够学习到单纯的音乐基本理论,而无法领会音响的真实效果。视唱练耳课程则能够通过对音响的`有效运用,以帮助学生在得以学习英语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感受其中的深层次内容,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有机整合,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音乐辨识能力,一方面能够塑造学生泛唱精唱水平、音乐思维能力,使学生于音响意境中更深层次的对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展开领会、巩固。

4.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措施

4.1强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教学,实施渗透教学

强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教学,通过对渗透教学的有利实施,加深对音乐教学内容重难点认识程度,将音乐基本理论与音乐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以塑造起学生良好的音乐领悟能力,树立起学生完备的音乐审美观。就好比,高校开展音程的度数教学期间,一方面应当自音程的度数基本理论内容方面出发,讲述、介绍音程的度数相关知识概念,并选取视唱练耳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经对钢琴银色展开听辨的手段,对音程的度数相关知识进行深刻的解读。还有就大音程大小三度教学过程来说,自基本音乐理论内容方面出发,指引学生以音数方面作为出发点,经对音数相关知识概念的有效了解,应用辨听音色的手段,对大音程大小三度展开明确区分,同时还可应用相关的音乐作品对该音程展开巩固训练。强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教学,实施渗透教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基本乐理的认识程度,一方面增强学生基本乐理与音乐技能的实践结合能力,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4.2规范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受基本乐理课程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及强指导性等特征影响,基本乐理教学往往会给学生造成枯燥的印象;而受视唱练耳课程强技术性特征影响,视唱练耳教学通常存在自单音至和弦、音程等繁琐的转变;因此,在高校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开展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对教学方法进行规范,选取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促使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此外,在高校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开展过程中,在对音乐教学内容重难点取得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经选取相关教学内容意外的高品质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辨听、解读,有利地补充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4.3自实际情况出发,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高校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务必要有机结合各方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实际情况、教师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等,秉承理论结合实践基础原则,促使学生在取得对基本乐理知识掌握的同时,于视唱练耳技能实践环节中,善于对基本乐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激发学生音乐灵感度,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6]。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开展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高校务必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专研、找寻现阶段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必要性,以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强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教学,实施渗透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自实际情况出发,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明.调依均而成均依律而定——论中国传统乐理之“均”的音阶取向[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03):215-217.

[2]杨婷,张义瑶.多媒体音乐课件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78-181.

[3]黄琼瑶.在变化中发展的高师基本乐科——以高师教改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为例[J].音乐创作,,(7):161-163.

[4]杨大恩.高师视唱练耳课“问题一解决”教学模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论文之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223-231.

[5]Legutki,AllenR.MusicEducationResearch:IsThereanAppforThat[J].IllinoisMusicEducator,2012.

基本乐理教案4 篇5

一、什么是音程

在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音程。

音程中,高的音叫“冠音”,低的音叫“根音”。音程中的两个音先后发声,叫做“旋律音程”,分“上行、平行、下行、”三种。音程中的两音,同时发声,叫做“和声音程”。

旋律音程书写时,两个音按先后次序分别记写,和声音程书写时,两个音上下要对齐。但二度音程例外,必须错开,低音在左、高音在右。

音程的读法:和声音程,上行旋律音程、都由根音读至冠音;平行、下行旋律音程,读时必须说明方向。

一、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音程同样也有一个度量单位,这就是“度”,也叫做“度数”。其中还包含着“音”也叫做“音数”。音程的大小名称都是由“度数”和“音数”决定的。

五线谱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是一度。两个音同在一条线上,或者同在一个间里的时候,这两个音的音程关系叫做“一度”,或者叫做:“同度”。

如果两个音,一个在线上,另一个音在紧挨这个音的间里,那末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叫做:“二度”。

如果两个音都在线上,而且是最近的两条线上,或者是两个音同样在两条最近的间里,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就叫做:“三度”。就是音程的度数。也就是两个音中间相距有多少个音级。

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与“音数”而决定的。

音程在五线谱上所包括的线与间的数目,叫做音程的“度数”。音程中两音间所包含全音半音的数目,叫做音程的“音数”。音数用整数,分数和带分数来标记,表示半音,1表示全音。

识别音程,必须根据音程的“度数”和“音数”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现将基本音级所构成的各种音程的度数,音数和名称,列示如下

音数为0的一度,叫“纯一度”。

音数为 的二度,叫“小二度”;音数为1的二度叫“大二度”。音数为 的三度,叫“小三度”;音数为2的三度,叫“大三度”。音数为 的四度,叫“纯四度”;音数为3的四度叫“增四度”。音数为3的五度,叫“减五度”;音数为 的五度叫“纯五度”。音数为4的六度,叫“小六度”;音数为 的六度,叫“大六度”。音数为5的七度,叫“小七度”;音数为 的七度,叫“大七度”。增四度和减五度,由于它们都包含三个全音,故又叫做“三全音”。从以上这些音程,还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即一、四、五、八度,没有大小;二、三、六、七度、没有纯。

音程的度数要用阿拉伯数字标写。音数用大、小、增、减、纯、倍增、倍减来标写。比如:大六度就要写程“大6”,小二度要写成“小2”,纯五度就写成“纯5”,依次类推有这样一个规律:凡是二度、三度、六度音程,都用“大”“小”两个字来区分;而一度、四度、五度都用“纯”字。

三、单音程与复音程

八度以内(包括八度)的音程,叫做“单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做复音程。

复音程就是在单音程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或几个八度而成。如隔一个八度的大二度,隔开两个八度的纯四度。

不超过两个八度的复音程,还有它们各自独立的名称。这些音程的名称是根据它们所包含的度数而来的,表示音程式的大、小、增、减、纯等,则按照单音程的名称不变。

四、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叫做“自然音程”。自然音程可以在基本音级上构成,也要以在变化音级上构成。

除了增四度和减五度,一切增、减、培增、倍减音程,都叫做“变化音程”。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

将音程的冠音升高,或将根音降低,可使音程的音数增加,反之,将冠音降低,将根音升高,可使音程音数减少。

现将度数相同而音不同的各种音程相互关系到表如下:

倍减

---减 {

} 增

---

倍增

→每进一级增加半音。←每进一级减少半音。

五、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音乐在人听起来由舒服和不舒服的区分。这是由于同时出现的音(也就是和声音程)有协和与不协和之分。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很难听,有一种压迫感。听起来悦耳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听起来是刺耳的、不融和的音程就叫做不协和音程。

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纯八度、协和音程 { 完全协和音程:纯四度、纯五度、音程 ﹛ 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不协和音程 :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

以上这三种音程的音响效果各有不同:

极完全协和的音程,听起来是一个音,或者是几乎是一个音的效果。(纯八度有一点空洞的感觉)。

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是互相包容的,很舒服的感觉.(不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有一点跳的感觉,虽然如此却还可以容忍,所以也算在协和音程之内)。

不协和音程使人的听觉受到刺激。但是在特定的情绪和条件时经常使用到这种不协和音程的,我们在音乐作品会常常听到它们。

六、音程的转位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的转位”。音程转位时,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可以超过八度。可以移动冠音或根音,也以根音、冠音一齐移动。

音程转位时有以下规律:

一度转位后,成为八度音程,八度音程转位后,成为一度音程;二度音程转位后,成为七度音程。七度音程转位后,成为二度音程;三度音程;四度音程转位后,成为五度音程,五度音成转位后,成为四度音程。

大立音程转位后,成为小音程。小音程后转位后,成为大音程;增音程转位后,成为减音程,减音程转位后。成为增音程;倍增音程转后,成为倍减音程,倍减音程转后,成为倍增音程,纯音程转位后,仍为纯音程。

自然音程转位后,仍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转位后,仍为变化音程;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不协和音程;单音程转位后,可能是单音程,也可能是复音程,复音程转位后,可能是复音程,也可能是单音程。

音程转位以后出现的现象:

(一)音程通过转位以后,除了改变它们之间的度数以外,还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种类。首先是大音程经过转位以后,都变成了小音程,而小音程却成为了大音程。2 增音程和倍增音程经过转位都变成了减音程和倍减音程。

(二)音程转位以后改变了度数,计算的方法如下:

原位音程的度数和转位音程的度数的总和相加起来是九度。要计算转位音程的度数只要在九度里将原位音程的度数减掉,就是转位音程的度数。

还有一个办法是反过来。将原位的度数与转位的度数相加等于九,也是可以的。

(三)音程转位以后不改变它们的性质,也就是说:协和音程经过转位仍然是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还是不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同样也是依旧。

(四)音程经过转位以后,单音程变成了复音程,而复音程则变成了单音程。

七、等音程

两个音程孤立听起来,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乐曲中的意义和写法不同,叫做“等音程”。

等音程是由于等音变化面产生的,有两种:

1、度数相同、2、度数不同。

课后习题:

一、思考题:

1、什么是音程?音程中包括那两种数值?

2、列举各种由几本音构成的音程?

3、怎样扩大和缩小音程?

4、什么是协和音程?什么是不协和音程?

5、什么是音程的转位?音程转位后如何变化?

6、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

7、音程在音乐作品中有哪些表现功能?

二、书写题:

1、由d1开始向上写出八度以内的所有自然音程。

2、写出下列音程的名称。

3、在下列各音的上方加音,使之成为指定的音程。

小三度 纯五度 大三度 纯十一度 增九度 减六度 大七度 增四度

纯四度 增四度 小七度 纯五度 小六度 增二度 减七度 减五度

4、在下列各音的下方加音,使之成为指定的音程。

增六度 减五度 增二度 减七度 减三度 纯十一度 增九度 减十度

大十度 减七度 增二度 减三度 增四度 增六度 增五度 减五度

5、以小字一组c为下方音,向上写出由基本音构成的各种音程。

6、以小字二组d为上方音,向上写出八度以内的所有协和音程。

基本乐理 第一单元各种记号上 篇6

第四讲 各种记号

在音乐中单靠音符来记录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许多的记号来加以补充。常用的记号可以分为演奏法记号、省略记号、变音记号、装饰音记号、速度记号、力度记号、表情记号„„等等。下面就分别来讲解各类记号。

第一节

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是为了将基本音级升高、降低或恢复原状而使用的一种记号。一共有五种:升号、降号、重升号、重降号、还原号。

变音记号的用法分为两种:一种用法是调号,是将变音记号集中记写在谱表的前方,以表示出该旋律的准确音高(调高),这种用法我们将在以后“调及调式”的单元详细讲解。

另 一种用法,是临时的升降记号,指将变音记号记写在音符的前方,以表示该音临时升高或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临时变音记号只对该声部中这个变音记号之后的、本 小节内的、同音高的音符有效。这句话的意思包括四个方面:

1、变音记号只管束着它之后的音,在这个变音记号之前的音是不受该变音记号的约束;

2、不在本小 节之内的音是不受该变音记号的约束,但延音线之内的音不在此例;

3、这个变音记号只对相同音高的音有作用,而对高八度、低八度的同名音不起作用;

4、在多 声部音乐中,变音记号只对本声部有用,并不对其它的声部的音起作用。

野蜂飞舞

天鹅

另外,如果变音记号与调号有所冲突,则要视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理,这部分内容将在以后的章节讲解(简谱中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下面就分别对升号、降号、重升号、重降号、还原号这五种变音记号进行详细介绍:

4.1.1 升号 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所使用的记号叫做“升号”,用“#”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该音升高半音。如 # C,读作“升C”。

在五线谱中,升号要写在音符的左方,并且要与音符在同一线间位置,不能记在其它的位置,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1.2 降号 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所使用的记号叫做“降号”,用“b”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该音降低半音。

如bD, 读作“降D”。

在五线谱中,降号像升号一样,要写在音符的左方,并且要与音符在同一线间位置,不能记在其它的位置,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1.3 重升号 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所使用的记号叫做“重升号”,用“×”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该音升高全音。

如×E,读作“重升E”。

在五线谱中,重升号要像升号、降号一样,写在音符的左方,并且要与音符在同一线间位置,不能记在其它的位置,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1.4 重降号 将基本音级降低全音所使用的记号叫做“重降号”,用“bb”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该音降低全音。如bbF,读作“重降F”。

在五线谱中,重降号要像升号、降号一样,写在音符的左方,并且要与音符在同一线间位置,不能记在其它的位置,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1.5 还原号 将变化音级恢复为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还原号”,用“n”记写在音符的左上方来表示。

如 n G,读作“还原G”。

在五线谱中,还原号也像升号、降号一样,写在音符的左方,并且要与音符在同一线间位置,不能记在其它的位置,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注意:还原号是将变化的音级还原为基本音级,即无论该音级是升、降、重升、重降,只要有还原号,就一下子回到了基本音级,而不管它升高或降低的是半音与全音!

为了能使大家在五线谱中准确地使用好变音记号,可能互为升高或降低半音的变音记号分为上下两组:如果想要将上面的音降低半音时,就使用下面一组中相对应的变音记号;如果想要将下面的音升高半音时,就使用上面一组中相对应的变音记号。

× # b n # n bb b

第二节

演奏记号

演奏记号是指在音乐的演奏中常用的一些记号和标记,它们是为了让音乐的演奏更加精确,或是为了要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而采用的演奏方法,由于音乐所使用的乐器众多,每种乐器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演奏方法,所以针对不同的演奏方法就有许许多多各类繁多的记号。我们基本乐理中所讲的只是平时常用的一些演奏记号,并不是针对某一种乐器而言的,因此上只讲授许多演奏记号中的一少部分。

4.2.1 连音记号 连音记号(Legato)又称圆滑线、连音线,用连线标记,一般记写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表示连线内的音要唱、奏得连贯、流畅。

在器乐曲中用连线来划分乐句:弦乐曲中表示用一弓拉完连线内的乐句;管乐曲中表示用一口气吹奏完连线内的乐句。在声乐曲中连线表示一字多音。

在较长的乐段一直有圆滑流畅的要求,则用Legato字样来标记出来。

弦乐小夜曲

4.2.2 跳音记号 跳音记号(Stagato)又称顿音、断音,用小圆点、倒三角来标记,一般记写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相互分离、短促、跳跃。

根据不同的记号,可分为长跳音和短跳音两种。长跳音用小圆点来标记,演奏该音符的一半时值;短跳音用倒三角来标记,演奏该音符的四分之一。

在简谱中跳音记号用倒三角来标记,记写在音符的上方。其中长跳音用空心小三角标记;短跳音用实心小三角来标记。

袋鼠

小星星变奏曲

4.2.3 保持音记号 保持音记号(Sostenuto),用短横线来标记,一般记写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饱满、时值保持充分,同时要稍稍加强一些力度。

4.2.4 滑音记号 滑音记号多用于民间音乐中,用斜波线滑向另一音。

或弯曲的箭头来标记,表示该音在唱、奏时要有向下或向上的滑音,或者是从该音

在钢琴、手风琴、竖琴、木琴等乐器上所用的滑奏(也称刮奏),也是类似于滑音的奏法,刮奏标记用glissando(简写为gliss)来表示。

寒鸦戏水(古筝)

4.2.5 琶音记号 琶音记号(Arpeggio),用竖直的波线来标记,一般记写在音符的左方,是钢琴、竖琴等乐器的常用奏法,只用在和弦上,表示该和弦中的音由下向下逐个奏响、并保持到该和弦的结束。也可以在其正文加上箭头,表示该和弦中的音是由上向下逐个奏响。

第三节

反复记号

反复记号是为了节省乐谱的记写而采取的一种省略方法。

4.3.1 段落反复记号

段落反复记号是指两段或两段以上的音乐完全相同,或者是当音乐中的某一片段的重复时,为了节省乐谱的记写而采取的一种省略方法。它用前反复记号和后反复记号来表示。

标记即可。如果是从头反复,一般只在最后写上

如果是乐曲中间的重复片段,则要在其前后标记出段落反复记号。

4.3.2 D.C.记号 D.C.记号是外语Da Capo 的缩写,意思是“从头反复”或“再来一次”。在乐谱中见到D.C.的标记时就要从头开始演奏,或或直到乐曲的结束、或到Fine处或结束。它一般写在段落结束处。

4.3.3 D.S.记号 D.S.记号是外语Da Segno的缩写,意思是“从有记号处反复”。在乐谱中见到D.S.标记时就要从有乐曲的结束。有时D.S.记号也可用

记号来代替。

记号处开始演奏,直到该记号一般写在段落结束处。或标记写在谱表的正文。而前面的记号一般写在谱表的上方。

4.3.4 反复跳越记号 反复跳越记号是段落反复记号的一种补充。当音乐中两段音乐不同时,就要用反复跳越记号来标记出不同的段落,并在演奏第二段时跨过标记有第一段的那部分,而直接演奏第二段的那部分音乐。

如: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 篇7

由于民办院校的自身特点, 大多数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 在乐理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学生可以轻松的把音符在各种谱表的位置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可是连基本音级都唱不准;可以把音程的音数、度数计算的很正确, 却无法在实际音响效果中识别音程的类别; 可以把三和弦的协和与不协和概念背的滚瓜烂熟, 可在听觉上却没有分辨和弦的协和与不协和的能力。反过来,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则能看到另一种现象, 学生在进行视觉和听觉的训练时, 由于对相关理论概念的阐释不清楚, 学生在视唱时不会分析旋律的调式调性, 不知道音级之间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运动规律, 必然会对他们视唱的音准造成影响。究其原因, 这些问题的根源, 就在于学生没有很好的将基本乐理中的知识点与实践融会贯通。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比较单一,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理论学习, 同时还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就成了从事乐理教学老师们应该始终去研究的课题。

基本乐理的最大特点是音乐理论性与指导性强, 但纯理论的讲授往往会导致课程内容显得空洞、缺少教学的互动性, 学生无法直接感受音乐。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 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好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 成为了势在必行的趋势。

在人类认知规律中, 对于新事物、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是以感知开始的, 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乐理教学。笔者认为基本乐理内容与视唱练耳的结合是最行之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与视唱练耳的有机结合, 学生能够通过音响直接领会理论所阐述的音乐内容, 填补了纯理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的缺陷, 运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及其观察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初步了解基本乐理中的基本知识点, 然后从音响出发进行分析, 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受, 将所感知的音乐现象迅速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同时进行辨别、分析和归纳、记忆, 从而获得完整的音乐印象。接下来, 将通过一些具体事例阐述教授方法。

在近代乐音列的知识讲解中, 通过理论简单了解五线谱的概念, 和音符在高音、低音、中音、次中音谱表中的位置后, 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进行感性的认识。通过听唱单音的高低走向, 看到五线谱里的基本音级的上行和下行, 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统一, 直观地感受音符在不同音组中的不同音效, 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 并加深对乐音列的理解。

一段旋律包含节拍节奏、音高、调性等音乐元素, 提供几个风格不同的谱例, 进行听觉分析, 让学生做听觉对比, 和一些不同声部的配合练习, 使他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调性, 所产生的音响效果, 帮助理解乐理中所阐述的有关调性色彩的概念。反过来, 通过对基本乐理概念的掌握, 也可以促进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在听记旋律时, 学生可以通过强弱循环有规律地反复, 做出节拍的判断; 通过对大小调的理论认识, 结合音响效果做出准确的调性判断。

综上所述, 在民办院校的基本乐理教学中, 将理论与视唱练耳相融合, 通过对音乐语汇、音乐表现元素的学习和训练, 能够更好地扩大学生的横向思维, 加强音乐相关学科 ( 如: 音乐欣赏、声乐、器乐等) 的结合, 运用多学科渗透教学,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促进音乐潜能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 理性与感性、理论与音响相结合, 是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现行的基本乐理教学方式不断探索与创新, 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正在逐步得到改进, 基本乐理教学除了纯理论授课, 还会与视唱练耳、和声、钢琴伴奏和多媒体设备等相结合, 使乐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本文着重阐述民办院校基本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在实践中的整合与探索。

音乐高考不该冷落基本乐理 篇8

音乐表演专业中,主试项目所占比例为70%,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常识只占30%,这其中基本乐理所占分

今年的高考落幕,新一年的高考随即启动。许多有志于攻读音乐专业的考生正全力以赴明年的音乐专业加试。作为一个连续几年参与考试的高校教师,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基本乐理”这一重要的基础专业,不知什么时候被边缘化,不仅分值越占越少,更是渐渐地被广大考生忽视,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担忧。

基本乐理几乎不考

以笔者工作的江西省为例,据统计,2008年外省到江西设点考试的学校有89所,其中要求考生进行基本乐理考试的学校只有8所,其它81所高校都不需要进行基本乐理加试。江西省今年也有10多所高校在全国各地设点进行音乐专业招生考试,没有一所高校加试基本乐理。更为遗憾的是许多省份在音乐统考中,基本乐理所占分数比例极小,到了几乎不需考试的地步。以2008江西省统考中,音乐学方向为例,声乐、钢琴、器乐等主试项目占音乐专业部分的60%,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常识占40%。在这40%的分数结构、共200分的分值中,笔试听音40分,音乐欣赏常识40分,面试视唱练耳80分,基本乐理只占微小的40分。而在音乐表演专业中,主试项目所占比例为70%,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常识只占30%,这其中基本乐理所占分值比例就更少了,近乎可以忽略不记。

笔者今年有幸参加了江西某一邻省的音乐专业全省统考,在监考中发现该省的命题状况、考试内容、分值比例与江西省基本一致——基本乐理的分值也是少得可以忽略不计。在江西省音乐统考中,考生除主试专业外,还可以加试一门加考科目,即主专业成绩为声乐或器乐中得分最高的一科,另一科则按加考科目成绩计入专业成绩,60分加1分,每增加1分再加0.1分计入专业成绩,60分以下不加分。按此方法计算,考生基本乐理考满分有可能还不如加试一项加试科目。面对以上状况,笔者不禁发出感叹:基本乐理到底怎么了?基本乐理就这样一文不值吗?基本乐理为什么会在音乐高考中处于如此尴尬的地位呢?

在高考指挥棒下失衡

或许有人会说,在外省设点进行专业加试,基本乐理因为要出题目,要笔试,要用大教室,要改卷,操作起来不方便,麻烦。或许有人也会说,有的考生主试专业不怎么样,可是他们狠狠地钻研一下乐理,乐理成绩一下考得很好,专业总分也就上去了,而这种人进入大学后专业不好甚至没有主专业,很难教。或许有人更会说,反正进入大学后基本乐理要从零开始学,高考考不考无所谓。以上的想法或说法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们从更深层次的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想法说法是欠妥的,这种作法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其一,基本乐理作为中小学阶段音乐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它的课时设计量是比较大的。高考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连高考都几乎不考基本乐理,那中小学音乐教育教什么呢?难道只教演唱、演奏技巧,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音乐常识吗?我们经常说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课程设计等要和中小学教育接轨,这在音乐高考中怎么没有体现呢?其二,任何学科都要以理论来支撑,否则这门学科是没有发展的,音乐学科也不例外。我们经常说高校音乐专业重技轻理严重,我们也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如果我们不能从高考这一源头做起的话,那重技轻理的现象又如何能改变呢?

重技轻理误人误乐

根据笔者调查,现在高校的音乐院、系中,基本乐理挂科的大有人在:有的学生大三、大四了,有哪些调用3个升号、哪些调用3个降号都不知道,要他用简谱的形式书写出附点二分休止符也不会写……那么这些学生怎能学好和声、曲式分析和配器等课程呢?现在有些学生只知道“三大男高音”,知道时下活跃在荧屏的歌唱家,却从不知道李重光、缪天瑞、杨荫浏等音乐理论家。重技轻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除了几所专门的音乐院校之外,全国大部分地方高校的音乐系、音乐学院培养的不应仅仅是少数的歌唱家、演奏家,而培养的应是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辅导的多功能人材,这些人如果基本乐理都不能学通,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吗?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和音乐高考学生都说现在考音乐,只要你天生的嗓音条件好,再好好补一补视唱练耳,然后再上培训班“抓住”音乐欣赏和音乐常识的题目,专业通过就不成问题了。乐理所占比分那么少,学不学无所谓。我们国家的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考什么学什么,高考都不考乐理,考生有这种想法,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可是,难道我们的音乐高考只是为考试而考试吗?这样的音乐高考能和众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办学宗旨相吻合吗?

笔者认为,在省级音乐统考以及省与省之间设点音乐考试中,基本乐理考试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应该加大其比分分值和考试内容的宽度、深度、广度和难度,其分值比例决不能低于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这样,首先不仅是音乐高考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接轨,而且更可以使广大音乐考生增加对音乐理论的兴趣,为进入大学后学习和声、复调、曲式分析、配器等更深层音乐理论课程打下基础,音乐学科理论领域才不会产生断层;如果从高考源头就重视乐理,“逼”中学老师教乐理,学生学乐理,那学生进入大学后乐理课程教学就可以大大缩短课时,让学生重点学习中学时期接触不到的专业知识,那样不是更好吗?

《基本乐理》课程定位之探微 篇9

1.从深层次完善对《基本乐理》课程的性质的认识

《基本乐理》的课程性质, 就是“催化剂”式的音乐理论, 与实践技能相辅相成、互相融合、赋有“生命”的辅助平台, 它是一种能力性培养, 而绝非单一的“理论一刀切”。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 应彻底摒弃“理论一刀切”的教学理念, 充分突出理论的指导性、辅助性、实用性以及与实践的内在关联性, 既重视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 又重视实践技能的应用, 使理论与实践技能达到相对的和谐与统一。

2.进一步明确《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本课程领域的理论和提供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素养。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

(1) 知识目标。

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 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 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

(2) 能力目标。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其教育目标, 即职业教育力图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 使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工作能力。强调理论必须能应用于实践技能,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 积极地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3) 情感价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

“知识”是一种“催化剂”, 它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绝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来获得, 它是在与相关技能课互惠互溶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谓“能力”, 更多的是强调《基本乐理》课程的实用性, 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其中的“使用价值”, 真正地应用于实践技能课, 否则, 空谈理论, 不能用于指导实践, 就会失去这门课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情感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 就是对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与其老师被动去教, 不如学生主动去学。所以, 应从教学理念上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要位置,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基本乐理》课是必需的、必要的、具有乐趣的。诚然, 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学方法的相关话题, 但不管怎样, 兴趣始终是学习的前提, 能力提高的保证。

可见, 不能仅仅把“知识目标”放在首位, 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而是应该把三者有机地融合, 突出课程本身的“能力”和“价值”, 这一点必须加以明确和注重。

二、做好课程定位, 摈弃“教条化”的教学思想, 以体现其实际应用价值为导向

1.《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这是一个课程定位问题, 所有的理论内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不能把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培养成“华罗庚”、“毕达哥拉斯”, 而是要通过这些辅助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潜质和才能, 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融为一体, 真正做到“做、学、用”一体化。所以, 如何使《基本乐理》课程与其他诸如《视唱练耳》、《键盘》等课程紧密的结合, 切实做到《基本乐理》为辅, 使之更好的为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理论给养”, 作为音乐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这也是《基本乐理》这门课程的价值体现所在。

2.《基本乐理》课程应是一门“有声化”课程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脱离了声音的音乐理论就仿佛失去了“生命”, 给人的魅力就会黯然失色。试想《键盘》、《视唱练耳》、《声乐》等专业技能课为什么一直会保持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散发鲜活的生命气息?重要的原因之一莫过于这些课程都是“有声化”的课程, 都包含着能带给人愉悦的物质元素——“乐音”, 在“乐音”的作用下, 音乐的功能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陶冶了人的情操, 激发人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反观《基本乐理》课程, “一度创作”几乎占据我们的全部视野, 通篇累牍的五线谱、音符、和弦, 大量文字性的表述看上去与实际的音乐毫不相关, 所有这些音符都是“无声化”的, 毫无生命力的, 很难与“二度创作”中的学生产生共鸣, 因为它们之间缺少感情传输的“纽带”——声音。

笔者做过调查, 90%以上的学生普遍认为, 《基本乐理》课就如同数学课, 课堂上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 除了计算还是计算, 与他们向往中的音乐理论课大相径庭, 相去甚远。“无声化”元素占据了他们的脑海, 提不起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以致造成厌学的不良心态。针对上述现象, 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包括把键盘、民乐等乐器引入课堂, 把音乐中的“有声化”元素传达给学生, 注意在讲解理论的同时穿插系统的实践讲解, 把“无声化”化的理论与“有声化”的音乐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感受音乐对自身心灵的洗礼, 这样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实践证明, 《基本乐理》课程应是一门“有声化”课程。“有声化”教学是在明确本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使学生认识到《基本乐理》课应该是一门“有声化”的而非“无声化”的、“理论化”的音乐课程, 这门课程同样有“血”有“肉”, 具有生命力。所以, 积极探索“有声”的教学法对《基本乐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基本乐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应做好课程定位。应从根本上纠正本课程传统教学理念中对本课程歪曲化、片面化的认识, 应进一步完善《基本乐理》课程的性质、目标、方法和规律, 抛弃“教条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单纯的“为学理论而教理论”的教学理念, 做好学科定位, 尝试探索“有声”方法和手段, 促进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摘要:《基本乐理》是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音乐理论基础课。长期以来, 《基本乐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性质不明确、目标不完善、定位不准确等诸多不妥之处, 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在对《基本乐理》课程性质和目标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 对本课程的学科定位重新做一下界定, 以求更好地促进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基本乐理,课程定位,“有声化”

参考文献

[1]袁枚, 周海燕, 马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0) :31-32.

上一篇:保安服务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大学生大合唱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