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美术兴趣(共12篇)
培养美术兴趣 篇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对美术缺乏必要的重视, 导致在很多初中学校, 学生对美术学习丧失兴趣, 美术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真正让学生喜欢上美术, 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问题。本文就此略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1. 着眼课堂, 在能力培养中激发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特别是美术学科, 教学的重心更是必须落在课堂上, 课外学生不可能有较多的时间去研究美术。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还要通过不同的方法策略, 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能力为切入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 对作品欣赏课, 教师较为容易讲解, 因为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创作者的一段传奇经历。在和学生讲解作品时, 教师向学生展示画家的生平, 分析作品创作的过程, 体会作品中承载的艺术家的内在情感, 从而使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看出作品的门道, 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当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能够从作品的细枝末节体会出作者的内心变化后, 他们自然兴趣大增, 欣赏的积极性高涨。同美术欣赏课相比, 技法创作课则显得枯燥乏味, 抽象性和理论性太强, 尤其是对那些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的同学, 更是兴趣索然。此时,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尤其是对那些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 在辅导的时候对他们投入较多的时间,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关注, 给予表扬、激励, 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训练课上, 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训练描摹, 自己也要与学生一同绘画。让学生观看教师绘画过程, 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老师在黑板上画。教师与学生绘画的对象相同, 所用时间相比之下教师一定比较少, 所以教师在此间隙中还可巡视, 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给予个别指导。同时, 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群体中一起绘画, 让学生感觉教师似乎成了自己的同伴, 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此时, 学生从心理上绝不会再将课堂训练看做是完成一项任务, 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他们由表层的“我要学习”, 发展为理智上的“我应学习”, 再上升为情感上的“我爱学习”“我要画得和老师一样好, 甚至要超过老师”, 从而使得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兴趣小组, 在互帮互动中培养兴趣
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堂的延伸, 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平时的教学中, 通过组织美术兴趣小组, 利用小组成员的辐射带动作用, 能够吸引一大批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小组成员经常参与活动, 参与比赛, 因他们的作品经常获奖而受到表扬, 这一切在不断激发他们对美术兴趣的同时, 更对全班同学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班级的其他同学对美术学习的浓厚热情。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时, 对活动的内容, 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 投其所好,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如有一次我在参观一次画展时, 画展中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卡通形象让我这个成年人都流连忘返。作为童心未泯的初中学生, 他们一定更是对卡通画情有独钟。为什么我不在美术小组中安排一次“卡通画”绘画教学呢?这一定会让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高涨!有了想法后, 我立即付诸行动, 准备教材, 收集卡通画资料, 带着小组的同学开始学习。果不其然, 学生兴趣高涨, 上课异常认真, 对绘画投入了足够的热情。
3. 组织活动, 在体验价值中发展兴趣
美术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只要教师巧于引导, 善于发现, 每一个点滴都会演化成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及创造力的资源。如针对学校班级文化的营造活动, 我专门开设了“如何设计黑板报”的讲座, 学生对这样非常实用的课外讲座非常关注, 在讲座之后, 他们按照要求纷纷设计出作品, 我对其中富有创造性的作品给予奖励, 并通过学校橱窗进行展示,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同感, 感受了美术的价值;再如结合淮安市“体艺节”活动的开展, 我专门在学生中组织“什么才是美”的讨论, 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小论文, 遴选优秀作品送评。此外, 借助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展示活动, 让同学们的创造才能得以外显, 感受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不断巩固和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当然, 学生对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趣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 需要广大教师从平时的点滴抓起, 利用任何机会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教师不断通过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素养感染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变化。长此以往, 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学生对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综合素养方面所起的作用, 将会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培养美术兴趣 篇2
赵亚娟
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儿童画和剪纸兴趣小组的培养工作已经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兴趣小组工作,有收获也有不足,在这个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对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取得的成绩:
一:首先是儿童画的兴趣小组,儿童画的兴趣小组的主要目标是首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让学生在绘画原有的基础上在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通过绘画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一个主题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绘制作品,从而达到教师要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除了定时的培训还注重在每节课上也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表现美的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和线描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通过多种趣味美术活动,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在画中认识色彩对学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颜色,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了解颜色产生的过程,加深学生的色彩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能力。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涂色练习,逐步引导学生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鲜艳的色彩,但还不够注重颜色的协调。上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某种颜色统一画面,形成主色调。具有某种色彩倾向的主题画,如画“踏青”时,可让学生大面积地使用黄绿色,形成暖调,突出春天的景色。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引导幼儿运用三原色的对比色,红绿、黄紫、蓝橙,这样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用协调、对比的搭配方法上色,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鲜明、美丽。
四、本学期我还开展了剪纸的兴趣小组,成立这个小组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到达辅导地点活动。
2、学生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作品完成度不高。
3、由于本学期是在二年级二班教室活动,还没有固定的场所,所以还不能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
4、部分学生虽对美术感兴趣,可是课堂常规较差,自控力差,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同学,当我在辅导别的学生时,他们就会管不住自己,影响他人,在纪律方面需加强管理。
关于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习兴趣;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67-01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应博学、精通、文雅,热情、爽快、积极、健康,平易近人,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进而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谐愉快的氛围,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二是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课堂上,教师可以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他们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三是师生积极互动,教学相长。 现代教育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最后共同发展。课堂上多让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后与学生平等、和睦、坦诚相处,与他们一同娱乐、一同游戏,尤其是外出写生时要尽力增进友谊,培养师生感情,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直观性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如在讲人物运动规律时,我用自制的活动人物模型给学生作各种动作表演,来引导理解人物的运动规律,并利用模型活动随意性强的特点,令“模特”做出许多反常姿态。如:将头转动180度等动作。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同时认识到,掌握人的运动规律是画好人物动态的基础,绘画时要注意不能犯这类常规错误。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虽身仍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利用多媒体,可以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的历史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自由天空下翱翔。将审美教育蕴含在“弹指”之间。如漫画教学时,利用电脑展示一个形象转换成漫画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清楚了复杂的变形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是开展绘画竞赛,培养学生兴趣。根据学生好胜心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展示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利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作画兴趣,如:每节课的课堂评价时,师生一起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鼓励,并将其中一部分优秀作品贴于班上的“露一手”内,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长期这样,学生们的绘画积极性提高了,暗地里较上了劲,看看谁画得好,优秀作品可以帖在“露一手”内让别人欣赏了,多带劲呀!良性循环,学生越画越来劲,对美术是越来越感兴趣。四是赋予情感色彩,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把学生学习内容赋予感情色彩,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进入课堂就放出一段京剧录像,宣染气氛,并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然后告诉学生京剧中,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就是京剧脸谱。再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五是强化分工合作,培养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学生总是整整齐齐的面对教师,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遇到难题,不敢与他人研究,不敢寻根问底,学习兴趣悄然逝去,创造性无处谈起。在教学中,采取自由组合,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即课堂上先安排好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并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以三至五人为宜。自己分工,集体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只是点拨、启发、引导,不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如此,每节美术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民主,每次学习都能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三、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端正评价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的可塑性是相当大的。积极的评价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味地否定,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一个个天才“教”成傻瓜。我们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评价应该是积极的。二是制定合理机制,获得学生信赖。不管学生的作品完成到什么程度,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尽量做出科学、合理、积极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也传递给学生一种这样的信息——做人、处事要公正、公平。
论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 篇4
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逐步养成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首先, 教师要在思想认识上正确理解幼儿美术教育及其内涵。
一、科学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与学科美术学不同, 幼儿美术活动是在满足生理需要, 在知觉的基础上、外界事物的刺激下、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幼儿有意无意地进入游戏状态, 借助工具、材料、符号等手段, 反映客观现实、愿望和自我意象。伴随年龄增长, 在心理动力支配下, 通过具体造型操作活动激活思维, 塑造视觉形象 (具体可辨形象或不可辨形象) , 引起情绪律动、情感共鸣, 获得简约的审美心理建构和经验。基于此, 幼儿美术教育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指导下, 在精心创设的愉悦氛围和相关环境中, 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借助工具材料、绘画符号、造型手段来反映客观现实和自我, 并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 开发智慧, 形成初步美感, 树立创造意识的系统工程。由此可见,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 至少包含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操作教育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具有审美和非审美双重性质。其目的是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意境, 借助启发性语言、丰富的工具材料, 帮助幼儿运用多种形式和美术语言, 正确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正确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内涵, 会凸现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 使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更具方向性和科学性。
二、幼儿美术兴趣培养的指导策略
基于上述认识, 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教育规律及幼儿美术教育的内涵,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
(一) 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求, 保护幼儿已有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感觉和知觉是幼儿认识的开端, 并占据重要地位, “可以说, 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 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1]。即幼儿主要是诉诸感、知觉并通过感、知觉刺激产生探求欲望, 使认知不断发展, 并且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 逐步在兴趣活动中掌握认知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视觉是形成认知的重要来源。而美术又称视觉艺术, 其呈现方式和表现形态是运用丰富多彩的工具材料在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塑造直观形象, 并以形状、颜色、结构、空间位置等显现出具体的、可视的、可触的艺术形态。可见, 感受、触摸、观察、摆弄、听、嗅是幼儿美术活动的基本背景[2], 也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 形状、颜色、结构、空间方位等, 既是幼儿认识的依据, 又是美术的表现形态, 换言之, 幼儿认知特点和美术表现形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 幼儿与美术活动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天然的亲和关系, 而且这种自然亲和是幼儿成长中生理、心理需求, 认识的需要。
从幼儿美术活动的发生来看, 幼儿美术活动, 特别是幼儿早期的美术活动, 是一种自发自为的涂鸦行为。这种使用纸笔或不使用纸笔而运用其它工具材料的涂鸦活动, 与其说是美术活动, 倒不如说是游戏活动更加确切。“对于儿童来讲, 艺术就是一种游戏, 只有儿童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 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 并且被儿童所接纳”。[3]这种“游戏是他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4]由此看来, 美术活动是幼儿成长需要的游戏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 美术活动是幼儿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幼儿是天生的美术家。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培养兴趣, 而是尊重幼儿情感, 保护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 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 进一步激发兴趣。
“探索的好奇与欲望是游戏之心脏”。[5]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 涂鸦经验的不断丰富, 强烈的好奇心会驱动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特别是绘画以外的其它造型、搭建等动手活动。“孩子们大量地接触各种类型的原材料, 他们在使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6]好奇心和心理满足是兴趣的源动力, 也是兴趣形成的基础。幼儿对各种类型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保护, 会使幼儿及幼儿美术活动积极、愉悦地延续下去。实践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进一步激发幼儿美术兴趣的关键所在。
幼儿的美术兴趣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媒介来不断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及经过处理的无度、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操作材料。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与选择上要把握简便易得、经济实用的原则, 还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区域性、替代性和易操作性。如石子, 在我国大江南北均易取得, 它既可作幼儿地上绘画的工具, 又可作拼摆造型的材料, 还可作计算教学的学具或建构活动中的材料。“每个儿童都天生具有艺术家的素质;他们酷爱用沙和粘土造型———给孩子一支炭笔, 他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人群、羊群、马群、房屋、树木、飞鸟, 随着孩子的大胆和自信不断地从他的笔端下涌现出来。事实上, 除了书写, 所有这些表现方式从一开始就是孩子们自发地、持续不断地在运用。他唱歌、制作、造型、涂色、画画, 他用所有有关想象力描绘的形式来表现想象力”。[7]教育改革家帕克的这段话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工具材料及其操作对幼儿造型兴趣的重要意义。
必须看到, 在这一兴趣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觉———动作技能和经验, 为兴趣的持续发展和兴趣的广泛迁移奠定了良好的操作基础。
(三) 保持和稳定幼儿的兴趣, 并使之得以持续发展。
幼儿美术兴趣要得以持续、持久发展, 从一开始就要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 提供并不断创设适宜的活动内容、丰富的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活动环境。
幼儿美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是幼儿情感律动的产物。在掌握文字表达方式以前, 除言语外, 他们更多的是运用美术形式, 借助符号、线条、色彩、以物带物等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 或倾诉自己的快乐, 或发泄心中的怨屈, 或描述离奇、古怪的白日梦和幻想, 或涂抹出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图式”, 更不能自圆其说。对此, 他们却乐此不疲, 因为他们所关注的不仅仅在造型活动本身, 画面或造型活动只是一个显现出来的载体, 更多的是情绪体验、情感再现、创造力的萌芽, 所以即便是幼儿的无意创造, 甚至是天方夜谈, 教育者也要加以有意指导。这一点对幼儿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是保持和稳定幼儿美术兴趣的关键。
在组织形式上多采用宽松、愉悦、有趣的可持续激发幼儿美术活动激情的方式。譬如, 在全开纸上、报纸上、长卷纸上、地上、墙上作画, 并将其贯穿在集体合作、集体分组、自由结合、活动区及教育环境创设等活动形式中, 使孩子们在自觉自愿、潜移默化中对美的内容、形式、规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感受形式美的不同形态, 在不同层次上发展、提高个体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从而建构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为幼儿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的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 混合编班进行美术活动, 特色美术活动, 参观画展、工艺美术展, 走进大自然, 以及其它艺术种类的欣赏活动等也会起到激发和稳定幼儿兴趣的作用。
综上所述, 幼儿美术教育要从单纯的美术学科教学中解脱出来, 使幼儿在感受型、表达型等多种多样的美术教育中获得美感体验及造型能力。对绝大多数幼儿而言, 良好的美术教育易于幼儿形成兴趣中心, 扩展兴趣广度, 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去。这种自然的兴趣迁移充分展现了兴趣效能, 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个性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的审美活动, 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 任何教育目的都围绕着这个中心, 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只是要善于利用美术教育的本质、美术教育的价值及美术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以揭示幼儿美术特有的教育规律, 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操作活动, 丰富幼儿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 完善人格塑造。
摘要:幼儿美术活动需要情绪、情感及外在形式上的动因支持, 其过程凸显自由的具体操作, 具有艺术性和游戏性的审美和非审美双重性质。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美术教育及其内涵的基础上, 本文从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求, 保护幼儿已有兴趣, 满足幼儿操作需要, 进一步激发兴趣, 保持和稳定幼儿的兴趣, 并使之得以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结合幼儿教育实践, 提出了美术兴趣培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美术,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5:60.
[2]朱家雄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44.
[3]曹中平.儿童游戏论.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9.12:5.
[4]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5:14.
[5][挪威]布约克沃尔德著.王毅等译.本能的缪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4:25.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5
赵兰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550018)
随着近几年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越来越响,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自从事美术教学几年来,经过理论上的不断学习和美术教学上的实践,本人认为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此一来,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便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有所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 了解学生,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因为有些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我们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再次 改革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对美术的新鲜感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七年级的《物品上的花廊》一课,偏远的农村学生可能很少有机会去城里的公园看花卉、写生,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留心田野里、小路上的野花,画出它们的美。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再次 给学生适度的独立空间
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写生,经过多次室外写生,同学们对书本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同时也增强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技能,提高了审美,陶冶了情操,人变得了开朗了,自信了,人格也得到了锻炼。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没有了被禁锢的感觉,心胸更加开放,他们能够感觉到美术中的乐趣,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求知欲望,如此一来,更有助于我们进行自然科学及德育教学的进行。
最后 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现舞台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经常选取一些好的作业、绘画,利用课堂、课外举办小型展览,让同学们观摩、评述,增强审美意识、评价意识,促进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相信自己,表现自己,感觉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关键在于老师精心设计每一课,做好引导,做好辅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得有趣,学生的学习才有兴趣,才能多想、多练、多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础,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何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6
一、吃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上多下工夫,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事物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它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相互融合的产物,美术是学生对身边世界认识过程的一种表现。他们常将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转化为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好的作品就会被其中的感染力鼓舞。老师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利用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比如在学习人物线造型时,我们布置的作业明明是妈妈的头像绘画,可是却有部分学生在下面悄悄耳语说要画老师,有的还要画路边的警察,更有甚者,他们要画家里的宠物狗。很有可能这些同学真的会将自己所想画的头像画得很好,而我们所指定的妈妈的头像他们可能画的一般或者很差。此时我们完全不必要动怒,更不要以为他们就是在挑战老师的权威。实际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完全可以同意他们的要求,让他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绘画作业,这样既避免了以后的课堂上他们因为有自己的想法而出现随便私自讲话打乱课堂纪律的情形,也没有伤害他们的绘画热情,同样达到了熟悉了人物造型的画法。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的习作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此时我们要把握好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欣赏学生个性,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生活经历可能会造成观察事物时的不同方向与习惯,作为初中美术老师,我们一定要支持他们看起来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画法,或许这种奇妙的思想仅仅体现在绘画的一个局部,但是却能真正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感觉。在文化课学习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眼神与一句简单的表扬都可以给课堂带来轻松的气氛,也能便学生的羞涩为大胆的表达。所以,我们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想方设法让它辉煌灿烂,而是不是随意用冷水浇灭。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带着对艺术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并且在交流中吸取同学的艺术创作经验,让美术课变得有趣、生动,从而激发全体同学积极的去创造性审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如手工编织、剪纸、沙绘等行为。我们要爱护学生的不同爱好与兴趣,让他们有机会显示自己的特长,在应用中增长才艺。其实,种种艺术行为将会带来一件件精妙的作品,而这些体验过程便是进行绘画创作的素材,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学生们表现起来顺手,也因此生动活泼。
我们还要坚持让美术课适时走出课堂,让学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比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绘画,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走出美术室,让他们看看校园每天的变化,还可利用便利,走进自然区。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新世纪的学生不再是死读书的苦行僧,而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上。
三、利用教学设备,实现直观教学
我们知道,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对事物的充分感知是表象形成的前提条件。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领会美的内涵的最好方法。比如:挂图、教师示范、多媒体电教手段等,通过声音、图像、音乐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而学生也在这种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篇7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 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 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 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校级青年教师美术教学比赛时, 选定《人类的朋友》后, 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动物可爱情形的图片, 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 形象、声像兼备, 使学生在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中去感受神奇真实的动物世界。这样, 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 学生将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 争着和教师、同学讨论, 全面投入到高品质的自主学习当中,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取得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取得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身临其境, 美在其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 在绘画教学中, 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室内外活动, 通过活动或游戏培养学生根据感性认识, 在大脑之中产生稳定的表象, 并以此为出发点, 诱发学生内在的学画热情, 增强学生作画的信心,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游玩和参观博物馆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动、游戏过程的愉悦, 强化学生对活动、游戏的感性认识。比如:导入中的游戏竞赛, 使教材变得有趣;作业中的游戏竞赛, 使练习变得主动;表演中的游戏竞赛, 学生的兴趣变得更浓。因为, 这些活动、游戏本身就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再加上学生非常想将其画出来的心理作用, 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绘画欲望。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尽可能创设一些直观的、生动的和有农村特色的教学情境。例如:上雕塑课的话, 农村学生不可能都有橡皮泥做雕塑练习, 但是我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 让他们再回到童年的玩泥巴时代, 让学生自己到田野里挖泥、玩泥, 然后我在课堂上采取儿时的“捏娃娃”游戏讲解雕塑, 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 让学生在快乐中吸取和掌握技能。
三、多肯定、多鼓励,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 上美术课的积极性越高, 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一旦教师布置完作业并强调:谁先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品, 就可以将你的作品贴在前面的展示板上, 并由教师和同学们评奖。这时你会发现全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制作品, 不管水平高低, 第一个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的学生最得意、最高兴。相反, 有的教师在课上总是表扬班里那几位画得好的学生, 其他学生虽有进步也得不到肯定, 画得差的学生总是遭到批评, 长期下去, 一些学生对美术课没有了兴趣, 有的甚至上课不带任何画具, 不完成作业。
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能独立作画, 少数差生则要帮他一把, 给他修改几笔, 在关键处提醒一下, 使他能画下去,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就感, 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美术课上要达到教学目的, 需表扬好的, 抓住差的, 带动一般的。通过激励, 可使学生独立作画, 少数差生则要帮他一把, 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就感, 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 实现美术教学大丰收。
四、课内外相结合教学, 创建学习气氛
农村地区由于学习材料匮乏、信息闭塞、学生底子薄, 如果按照美术教材的要求去授课, 有些课程很难顺利完成, 同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学生喜欢的绘画基础课时加长, 如把做贺卡作为一种课外活动, 让学生课外去做, 这样既能作为学生课后的休闲娱乐, 又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能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另外, 我在每学期都举办“学生美术作业展”, 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学习美术的动力,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学校里学习美术的气氛浓了起来, 肯做作业的学生也多了。通过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然, 美术课的各方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 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 不能为改革而改革, 为设计而设计, 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只有多种多样、切合实际、精心设计出来的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 能力得到培养, 真正受到美的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8
一、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兴趣
小学生都有探索新奇现象的强烈欲望, 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饱满的好奇心理,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 放飞自己的心灵, 融入到美术所展现的课堂美感之中, 加深对课堂主题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别样荷花》这一课的导入部分,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 我一边播放诗朗诵《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一边在多媒体课件中缓缓映出《鱼戏莲叶图》这幅作品, 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双重展示, 牢牢锁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 运用白板技术, 让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 带着学生一道进入诗歌营造的优美意境, 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用趣味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玩中学、学中玩、学与娱”相结合, 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美术教育理念应突出的重点之一。通过趣味的教学方法, 多样的教学形式, 往往能要抓住小学生的眼球, 极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在快乐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在教授《奇妙的色彩》一课时, 我先给学生们欣赏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 有金灿灿的太阳、蔚蓝的大海、七色的彩虹等等。再请学生思考, 这些图片里面都有哪些颜色呀?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会儿, 就踊跃的举手发言, 说出自己能认出的颜色来。然后我开始宣布游戏规则, “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试着调和, 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 看哪个同学能最先调和出最多的颜色”。颜色的调和变化, 学生没有见到过, 觉得新奇好玩, 个个跃跃欲试, 兴趣马上被吸引到美术上来了。他们纷纷自己动手, 自发比赛, 调出了不同的颜色。最后, 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总结色彩调和的规律, 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色, 红加蓝变为紫色, 黄加蓝变为绿色。通过这一课, 他们会觉得学习美术就像做游戏, 永远是快乐有趣的, 大大激发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从多彩的生活汲取灵感滋养兴趣
多带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接触感悟,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尝试, 利用常见的材料做出各种鲜活的形象, 长久而不间断接受艺术的熏陶。让学生感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美术都无处不在, 并逐渐学会感受美、欣赏美, 产生创造美的渴望, 潜移默化中滋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变幻无穷的形象》一课, 我先让学生们在展示的图片中找出身边的生活用品, 有的找到用裤子做成的脸谱, 有的找到用咖啡豆摆成的猫头鹰, 有的找到用香蕉做成的鞋子等等。学生找的都很起劲, 我适时进行总结, “它们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品, 只是今天各个都化了妆”。同时, 揭示本次课的主题“其实, 只要开动开动脑筋, 就能让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来。今天, 我们就一起做回魔术师, 让它们变幻无穷起来吧!”于是, 孩子们利用常见的材料做出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形象, 有旧闹钟做成的卡通人, 有易拉罐做成的高跟鞋等等, 丰富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
四、通过及时恰当的鼓励浓厚兴趣
由于年龄小, 小学生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对美术的热情, 如果他们总是感觉不到自身的进步, 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肯定, 容易渐渐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地获得认同, 每一次努力都感到有所收获, 他们就会越发喜爱美术, 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投入, 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更加浓厚。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 最易于使用的最有效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例如引导学生以“你眼中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画, 课前, 我先布置同学们到自己认为家乡风光最美的地方去走一走, 看看哪一处景象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 我先讲解了一点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然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说出自己的想法。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兴趣爱好都不同, 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长满绿油油庄稼的田野最美, 有的认为鸟语花香的公园最美, 有的认为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最美, 有的认为宁静祥和的社区小街最美……我对同学们层出不穷的新奇想法和细微深刻的观察体会一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受用画笔表现出来, 回家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很多学生的家长和我反馈, 说他们的孩子现在很喜欢拿着画笔把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向他们“炫耀”。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9
在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来。如果一个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 他会对美术课感到“枯燥乏味”。反之, 如果他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 积极主动。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教学
美术教育过程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 美术习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 激发其热情。不应每节课都给学生非常固定的练习内容, 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 让学生从兴趣开始, 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同时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让学生画教师布置的作业, 使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 正确的引导, 才能培养其兴趣, 提高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成功感”的增强会让学生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 要想使学生产生美术兴趣, 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天赋参差不齐, 要想让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必然要区别对待。所以我认为应在美术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所谓分层, 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 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这是一个动态的分层,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 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尝试多个层次, 体验多个成功,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又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只起着指导和解答问题的作用, 而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解决美术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肯定性的总结和鼓励性的评价。让每组的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
三、运用多种手段实施“快乐美术”教育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实行“快乐美术”教育的宗旨是要学生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 由此产生美术兴趣。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 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 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 学生感到有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只是对教材内容讲授, 不用创造精神去感染学生, 学生必然会对美术失去兴趣。
此外,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直观形象展示课件、作画过程, 用立体声音效果、画面进行说明。欣赏美术作品时, 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直观的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青少年学生大都有活泼好动的天性, 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并加以诱导。在美术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方式常常更新, 每节课有新内容、新收获、新活动。只要教师能够做到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 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 美术课学习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 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发展和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另外, 教师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专项意识和爱好, 如有的喜爱画卡通画, 有的较爱画版画、有的喜欢到外面写生等。因此, 满足学生的专项兴趣将带动其他美术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师可以定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挥专长, 再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于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学生在练习中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五、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渴求表现自己的愿望, 作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不例外。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 提供各种竞争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比反应、比速度、比构思、比效果等, 竞赛结束时, 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和讲评, 表扬优胜者, 鼓励失败者。同时做到组织竞赛要合理, 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 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六、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美术练习
由于美术课有其特殊的一面, 有许多知识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如果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 那么会阻碍学生对美术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因此, 还需要进行课外美术练习, 提高绘画水平, 从而增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爱好, 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总之, 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在每一节美术课教学中,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时刻留心, 善于捕捉到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廷玉, 胡凌.绘画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探析 篇10
关键词:兴趣培养,美术教育,学生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教育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个目标本身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从中小学生教育抓起,美术教育是其重要的部分,只有大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中,转向自主地、积极地去学习美术,才能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一、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有了学习的兴 趣,才会自主参与学习。只要能在美术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产生、碰撞出想象和创造的火花。现在的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应让他们自主发挥,用自己的心去理解与表达美术课堂上的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回到生活式的课堂中去,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才能,挖掘潜能,因为那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创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师应创设生活 化的学习 氛围,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让美术课堂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在美术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的各方面,在美术课堂引入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情境创设。游戏、活动般地上课,让他们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自由地想象,增加了他们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才能,又可以获取新知识。除了内容选材以外还要用自身的激情去感染、激励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美术课堂的学习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接感知和思维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美术学习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动之以情、感兴趣、积极参与、快乐学习。现在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广泛运用,学生对科技的幻想与追求,运用媒体可以增强他们的兴趣,积极主动去接触和学习。
3.选择适合学生的美术教学内容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 学生好奇 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兴趣。培根曾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应是 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 教学内容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4.在美术课堂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美术知识,积极投入学习中,培养审美的意识,增加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 要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要对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和审美体验去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通过直观感知、技能 训练等方法,把教师的架子放下来,与学生平等地转换和互动,让他们带有激情地去发挥智力和潜能,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中,主动地参与学习上来。
培养美术兴趣 篇11
关键词:初中美术;培养;美术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开始慢慢地重视美术教学,而且已有很多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就目前的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初中的美术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下面我们先谈谈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问题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兴趣。
一、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入学前就开始教育自己的学生:“上学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将来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在家长传统的学习理念上,学生在学校就应该一门心思好好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等重点课程,至于美术,那只是一种娱乐学科,学生可学可不学。所以学生在家长的传统理念的熏陶下认为美术是不重要的,美术只是用来娱乐的。而且家长衡量孩子是否优秀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所以这也导致了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而只知道一味的学文化课。殊不知,学好美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美术是不被列为重点学习科目的,它只是让学生娱乐让学生玩的一门科目,而至于学生怎么玩就在于学生自己的想法了。也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导致了很多的初中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教师的影响占的比例很大。而且现在的学生为了提高升学率甚至都取消了美术课或者把美术课改为自习。这样即使有一些学生对美术感兴趣,但是没有学习环境、没有学习机会、没有学习方向,学生怎么能把自己对美术的兴趣发挥出来。学校不重视美术的教学,教师自然也不会重视。所以即使有美术课,教师也只是把书本上现成的话读一遍,把书本的作品都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欣赏。这么呆板、沉闷的美术课堂,能让充满艺术气息的美学得到发挥吗?不能,没有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是感受不到美术中的美。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兴趣
1、了解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热情。初中生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一群懵懂的少男少女,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思维很有特点,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分析初中生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说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画女学生的头像作为作业。但总会有个别的同学会提出其他的想法:有的要画男同学的头像,有的要画妈妈的头像,有的要画小动物的头像,甚至有的要画教师的头像。如果这时候教师觉得学生不听自己的话而大怒,并批评学生擾乱课堂纪律的话,这会打击学生的作画热情,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先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心理,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想法?要画男同学头像的学生可能觉得男同学的头像简单,没有女同学头上的发饰;要画妈妈的头像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对妈妈比较熟悉,自己能画得好一点;要画小动物头像的学生可能认为小小动物很可爱;想画老师头像的同学那就可能是属于青春期的叛逆了。其实要画谁的头像在课堂的教学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在画头像中学到东西。所以无论学生是画女同学的头像还是男同学的头像还是妈妈的头像还是小动物或者老师的头像都可以,只要他们愿意画,那么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作的自由。学生们有了创作的自由,他们才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产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课堂上有意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由于学校教学设施、美术教师的水平限制及美术教师个人的教学意识的差异,使得学校的美术教学参差不齐。我们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画家或者美术家,我们只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只是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能力的一个平台,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且在初中进行美术教学也不能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反的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从学生的眼中来描绘世界,那绝对和成年人所描绘的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形象那往往都是学生自身的感觉和想象相结合出来的。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他们的感觉和想象创作会变感觉和理解创作,主动创作。
三、结语
培养美术兴趣 篇12
但是,受多年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因为文化课成绩的压力,忽视了对音乐、美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合理积累,再加上学校教学条件的困难,还有家长本身认为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最好出路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孩子在上高中前,根本没有学习或者上好美术课的意识。而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新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而且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对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美术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传统教学的压力导致学生在美术课学习中,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都无从谈起,所以在我们上课之前,要静下心来,感受一下我们即将面对的学生。
从学生自身来说,好多学生曾经有过对美术学习极强的兴趣,但学习的压力导致他们没时间去了解美术课堂的魅力;再加上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学校对美术学科的安排也往往放在那些所谓的“无关紧要”的时间,导致好多美术教师自己就对本学科有歧视的心理,自己本身就不重视,上课时不投入,备课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上成了自习课,学生兴趣的日渐缺失那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在教学感情上多投入,在教学过程中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展示美术课堂的魅力和美术教师的风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同时,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对于高中阶段非艺术生的班级学生来说,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所以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既让学生感知美术课的特点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形象生动、鲜明而且直观,但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同时要更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要求,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美术课的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审美的一般规律,多让学生自我感悟艺术作品,多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展开想象,进行对比、分析。这里所说的自我感悟是指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当的情感和情绪,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思考、判断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时刻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积极合作与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体会收获的愉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学习过程中大多都出现这样的现象:最初怀着对美术课的新奇而信心满满,但随着教师单调的上课过程,慢慢兴趣下降,直至讨厌上美术课。究其原因,那就是教师讲的内容有时和学生的距离太远。我们都清楚,美术课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课堂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让学生体会美术课的内容。
通过欣赏大自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著名美术大师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
【培养美术兴趣】推荐阅读:
初中美术的兴趣培养10-10
中学生美术兴趣培养07-12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10-17
试论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及情感的培养08-28
培养美术素养08-22
幼儿美术创新培养10-17
培养幼儿美术教育07-12
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06-18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10-16
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