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专业(通用12篇)
土建类专业 篇1
摘要:土力学是工科院校建筑工程本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土力学类课程的改革受到教育部及各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土力学教改的现状,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指出力学教改应从教材、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三方面去实现力学教学内容的工程实用性、先进性和趣味性;通过持之以恒的投入、积累和创新,实现土力学教师知识结构及能力的综合化、现代化。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自主性
0 《土力学》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建类专业课程《土力学》包括理论基础和实验两部分内容。目前,在教学内容上,理论基础36课时,实验12课时,其中,并未包含实践部分。在教学方法上,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当然有时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内容上,土力学的核心内容是应力计算、沉降计算、有效应力原理分析、地基承载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理论内容。实验课程有辅助作用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室内一部分。长期以来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基本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后则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由于土力学是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经验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收到积极良好的效果。土力学是之前所学的力学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而我们大多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与之前的力学没有明显区别,更是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虽然有时用多媒体或工程图片来说明工程应用,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感性认识,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课下与学生交流,大部分似懂非懂,更谈不上举一反三。比如有时讲到地基处理或基坑支护时,很多内容很难用图片或语言说明,就好比学骑自行车,别人怎么说要点,你自己不上车实践是永远不行,其实这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
1《土力学》课程教改思路探讨
1.1 精选教学内容
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应着力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实用、适度[1]。要实现土力学教学内容的工程实用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应从教材内容及课堂教学内容两方面去加以实施。首先要有适应现代土力学教育需要的特色教材或精品化教材,其次教师授课内容应有丰富的内涵。教材的精品化体现在按照新的培养计划,一方面要进一步精选传统内容,压缩课程教学时数;另一方面保证教材内容有最新的力学成果,向当代前沿适当开设窗口与接口等。结合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梳理,通过适当的增删,精选教学内容。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讲基本概念。如力、应力、变形、有效应力原理、固结及其承载力等一定要讲清讲透。(2)删去教学难度大而实用性不大的内容或只简单提及与力学重复的一些内容。如功、功率等。(3)淡化一些力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如简化地基附加应力的推导、固结度计算公式的理论推导等。
1.2 更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积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突出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可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采用案例式教学,从工程实例出发,导出问题,引入相关理论,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授课中应充分和灵活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通过听觉和视觉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对问题分析理解。如讲授土压力和地基变形时可通过仿真演示或多媒体课件利用动感画面,将土受力时变形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应力分布规律等与直观动感的图形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等,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尝试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系列改革。每个能力训练模块采用“项目教学法”。《土力学》课程项目教学是要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具体任务。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改革考核形式及评价标准
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土力学》课程的考核形式及标准可作以下调整。考试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进行,闭卷试卷重于对基础识点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考查,开卷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两者各占40%左右。实验考核侧重能力考核,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应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及时记录学生平时实验操作能力、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等情况,以充分反映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2]。这种考核形式能够准确地、比较客观地实现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核,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4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生产一线真实的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依据,尤其是工科专业,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必须达到的目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的教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一起讨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等,使专业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校企联手合作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是靠办学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来反映和保证的,这就要求高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互相学习,资源共享,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对培养模式的对照比较,横向合作,共同进行教学改革,促进专业的发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由之路。
1.5 促进教师深入一线,提高“双师”素质
由于过去相当长时期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的影响,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理论有余,实践不足,高校的教师亦如此[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校企合作,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个极好的舞台。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和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工程技术实践素质,也可及时调整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1.6 教改的保证机制
(1)组织保障。成立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高校学术专家以及本院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小组,指导、监督教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2)经费保障。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每年应对教改试点专业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
(3)师资保障。没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高等教育。教学单位应及时改革用人机制,建立自己培养和从企业引进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满足“零距离上岗”的高等教育对教师的需求。
(4)实习实训条件保障。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二者各具优势,不可偏废。校内实训基地的优点是能在极短时间内模拟生产现场的各种运行状态(包括各种可能的故障),而在生产现场实习或工作则根本达不到该效果;反之,生产现场那种特定的工作氛围、环境、要求也不是校内实训基地能模拟出来的。因此,按照“零距离”上岗教育理念的要求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与生产经营企业合作,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4]。
2 结束语
大学的教学必须遵循大学学习的本质特性。第一,大学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学习的素质是学生的终生财富,要培养学生爱学习的素质,善于把握方向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二,大学学习的高效性。大学应当是学习的圣地,学生在其中能学得更快、更广、更新。第三,大学学习方法的多维性。大学总是通过提供多种媒介与方式满足人们学习的需求,通过听课、实验、练习等方式系统性学习;通过研究、竞赛、实践等环节研究性学习;通过讨论、社团活动等途径交流性学习;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索性学习;通过环境熏陶、朋友交流、激发兴趣等展开陶冶性学习;通过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促使开放性学习。第四,大学学习的前沿性。大学不但能不断创造新知识,也能将这些新知识集成为新系统、课程、专业,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这种创造与集成的方法。第五,大学学习的比较性。大学是知识和创新的海洋,学生通过各种比较,才能更深刻地知己知彼、知文知理、知洋知中[5]。
抓住大学学习的本质,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现状,今后《土力学》课程教改应从四个重点方向着手:一是自主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实施学分制、导师制和开设自学课程。二是高效化。提高课程的广度、深度、前沿性和吸引力,实施精品课程、交叉性课程和开展合作授课等。三是研究化。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增加项目课程,参加科研,竞赛和社会活动。四是国际化。即加强学生国际竞争力,开展双语教学,暑期访问,学生交流等。
参考文献
[1]芦保国.机械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初探[J].山西科技,2007,(5):81-82..
[2]唐保华.工程测量专业教改思路分析[J].太原科技,2008,(2):92-93.
[3]沈晓玲,平学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2):175-176.
[4]吴琪琦.土建类专业《工程制图》教改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221-222.
[5]郑峻.对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8-62.
土建类专业 篇2
个人信息
姓名: 刘小姐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86-09-25
民族: 汉族
身高: 155
体重: 45
籍贯: 山西省
目前所在地: 湖北省
学历: 大专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时间: 20xx年6月
所学专业类别: 土建类
专业名称: 工程造价
教育背景/培训经历
1. .9 考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2. .5 在武汉嘉禾装饰装修公司做兼职
3. .3 在本校参加预算员培训,并获得预算员证书
4. 2007.5 参加计算机CAD辅助培训,并获得计算机CAD辅助四级证书
5. 2005.10- 在学校期间,曾担认两年学生会工作能较快的熟悉适应环境,注重团体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6. 2007.7-2007.9 在山西省长治市基建公司实习工程造价
7. 2007.9- 目前正在武汉新邦科技电脑公司实习电脑主装及系统维修
专业情况及特长: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良好
计算机能力: 优秀 普通话程度: 标准
专业介绍及其他专长
1.主修工程造价,AutoCAD
2.选修电脑Dreamwever,3DX,PhotoShop,经济学
3.辅修日语
4.我在校学习成绩良好,没有受过任何处分。专业成绩比较优秀,获得预算员,及电脑CAD证书。
5.擅长写作,打篮球,电脑,尤其在数字,计算方面有一定天赋,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及实战经验
个人实践、工作经验
2006.5在武汉嘉禾装饰装修公司做兼职,介绍设计方面及材料选择
2006.7-9在长治市好记星公司做市场调查
2007.5在武汉市久久隆酒店做服务员,磨砺吃苦耐劳的意志
2007.7-9在长治市基建总局实习工程预算,能做一些简单的预算
2007.9-在武汉市新邦科技电脑公司实习,学习电脑主装及系统维修,并在实践中逐步上手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应聘的岗位: 工程预决算 应聘的`其它岗位: 工程管理
希望工作地点: 湖北省 其它工作地点: 湖南,江苏,山东
个人自传
土建类专业 篇3
[关键词]高职土建专业 创学结合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29-02
所谓“创学结合”,是指将专业岗位知识、专业技能、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放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达到“教学做合一”的一种创业教育方法。[1]
高职土建类专业是典型的工科性专业,创业难度大,我们必须结合专业实际,在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的整合设计,构建独具特色的创学融合式教学体系,达到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专业创业启蒙教育两不误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2]
一、教学改革总体策略
从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出发,以建筑施工作业的基本技能为基础,岗位关键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土建类专业“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基地运行机制、管理办法,构建“创学结合”的教学体系。这是高职土建类专业在创业理念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总体策略。
二、土建类专业“创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一)人才培养模式
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3年时间分为“1+1+0.5+0.5”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同:第一阶段(第1学年)培养基本创业意识,第二阶段(第2学年)全面积累创业知识,第三阶段(第3学年第1学期)实施专业创业行为,第四阶段(第3学年第2学期)通过创业实战提升专业创业能力 。[2]
(二)创学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兴趣,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创业理念训练。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创业思维训练,大二学生主要进行创业理论知识积累,大三学生主要进行专业创业模拟和实战训练。整合原有的专业岗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增设创业类课程模块。专业岗位课程模块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综合实践等模块。创业课程模块主要以创业理念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依据,包括创业思维、创业理论、创业实践等模块。根据课程模块的不同性质,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综合平台”,通过这三个平台的建设,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达到既培养专业岗位能力,又培养专业创业能力的“目标平台”,实现土建专业大学生“创学结合”的成长目标。图1为“创学结合”的“四平台”架构。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根据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特点,将施工过程分为承接施工任务、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物资材料准备、施工放线、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生产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技术资料整编、工程预(结)算等工作任务,分析每项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选取《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CAD》、《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筑主体工程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本专业“创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高职土建类其他专业可参照执行。
(三)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完善建材检测室、测量实训室、施工内业实训室、施工现场实训场、造价实训室、创业孵化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寻找水平高、业务广、技术精的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创业孵化中心,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四) 教学团队建设
从现有专业教师队伍和建筑施工企业中选拔和引进副高以上职称、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教师1-2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下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研讨等途径进行培养。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3-5名骨干教师,通过国内进修、学位教育、以考促教、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教研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开展社会服务等途径进行培养,使之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能掌握建筑最新技术发展成果,能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特色课件开发和教学。聘请来自建筑企业生产一线富有实际经验和技术的名家能手、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兼职教师,改善“双师”结构。安排青年教师到建筑施工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施工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要制定详细具体的锻炼计划,锻炼过程中定期汇报所从事的工程实践工作,工程实践结束后进行总结,与教研室全体教师交流工程实践的情况和体会。建立长期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完善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校企对接机制。
(五)教学运行保障
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把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严密组织起来,规定各自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从而使组织系统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有机体。基于“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订单培养、因材施教等要求。根据预期目的,编制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同一学期的课程齐头并进式的上课模式,对文化素质课主要实行按学期开设、每周固定学时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就业竞争力课程以及创业渐进性课程,主要采取分阶段、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就业实习、创业实践课程,将采取在学校有实训、在企业有教学的“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教学组织形式。
三、 结语
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没有学生的“做”和“练”,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创业教育。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找“创”与“学”的最佳融合点,这样才能实现“创学结合”的创业教育目标。完善的“创学结合”教学理念,是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成功创业的坚强后盾,我们必须将创业教育层次化、制度化。[3]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玉成.高职院校创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2-55.
[2] 许名标,彭德红.基于“四阶段”创业理念的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2,(7):152-153.
[3] 彭德红,许名标.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构建[J].大学教育,2012,(8):92-93.
谈土建类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 篇4
一土建类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目前我院土建类专业实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放式实习, 即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教师根据实习大纲提出具体要求、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验收, 这种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 由于施工现场学生人数少, 学生可以直接参加施工第一线的工作。缺点是学生第一次单独接触实际工程, 没有实践经验, 有点无所适从, 特别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监督而可能完不成实习任务。二是集中实习, 即采取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集中在某一些施工现场实习的方式, 它的优点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能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业务和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和管理, 实习安排有现场观摩、现场实训、工程技术人员专题讲座, 通过指导教师随时检查指导实习进程, 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缺点是施工现场学生人数多, 工地接待存在一定困难, 造成学生单独参加工程实训的机会不多;一切由指导教师操办, 学生独立意识和社交能力缺乏锻炼。
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 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对在生产现场实习这种学习方式表现出不适应, 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2) 实习工地多而分散, 需要相当多的指导老师, 有时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同时, 工地技术人员因没有指导学生实习的义务, 如果责任心不强就会导致少数学生因为缺乏指导教师的监督, 实习任务完成不好。 (3) 实习时间短, 实习内容不充实不完整。在集中实习期间, 学生只能实习几个分项工程施工过程, 无法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实习, 因而实习内容无法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 (4) 多数企业不愿接纳实习生。即使企业勉强同意学生进场实习, 往往只是走马观花的参观实习, 学生无法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其原因是, 一方面学生缺乏工作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很难直接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甚至有时还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麻烦, 最后是有可能为他人做了嫁衣, 还会泄露商业机密。另一方面是担心实习生不好管理, 一旦出现事故, 负不起安全责任。 (5) 实习经费短缺, 实习内容难以保证。由于经费不足就难以选择最优的实习地点, 也很难保证有充足的实习时间和较好的实习效果。
二土建类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基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精神, 针对土建类专业的特色, 结合我校特点和实际, 对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不断探索创建新的专业实习教学模式
将土木工程专业和给水与排水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调整到暑期进行。一方面, 教师假期没有其它教学任务, 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充足, 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实习。另一方面, 暑期是工程施工旺季, 工地较多, 选择实习点有足够大的空间。学生3~4人一组分别安排到各工地施工现场, 实习内容由工地技术员具体指导, 学校指导教师主要是到各工地检查学生实习进展并和工地技术员进行沟通协调, 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后, 根据各工地的项目施工情况对实习小组进行轮流交换, 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完成各工种实习任务, 有效地保证了实习效果。
对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认识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美术写生实习, 我们采取和旅行社或实习基地联合组织的方式进行, 将实习的行程安排、食宿安排、人生安全保险等全都承包给旅行社或实习基地办理, 教师只一心一意地指导学生实习, 减轻了以往教师既要联系学生安排食宿, 又要查找行车路线等负担, 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实习。
实习期间, 集中为在工地实习的学生办理人身安全保险, 消除了实习单位安全责任的后顾之忧, 使实习单位乐意接受学生实习。
2加强校内外企业合作与交流,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 已有二十几家企业成为我校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其范围拓宽到了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市政公司、设计院、监理公司、路桥公司、古建筑测绘及美术写生基地等。这些企业大多拥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大大节约实习经费, 同时指导教师能及时和学生交流, 学生由公司直接派往施工现场, 避开了施工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难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搞好实习的重要保证, 学校同相关企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这样不仅能实现实践教学的综合改革, 又能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 达到双赢的效果。已建成的校外基地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北京等地。学生除在这些企业进行真刀真枪演练之外, 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践, 待实习结束后, 企业择优录用部分实习生上岗就业。真正达到了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对整个实习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在实习中收获的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为确保实习教学质量, 提高实习效果, 我院大力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兼职, 很多教师在设计院、规划院、监理公司担任兼职, 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各种技术工作, 以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造就了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拥有一批注册结构师、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同时还聘请一些实践技能较强的工程师到学校进行示范教学和技能培训, 以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根据岗位需要聘请生产现场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当导师, 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数量和经验的不足,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 保证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真正起到作用, 我院组织编写了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 对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性质、作用、方式、安排、要求、内容、考核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使得实践性教学教材化、具体化、规范化, 克服了从前实践性教学无章可循、随意性大的缺点。
4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建立良好的实习合作机制
利用学校的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建筑设计院和规划设计院等资源优势给社会一定服务, 而利用社会力量来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的部分事务性工作, 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及实践环节的指导上。
城市规划设计院承接的村镇规划项目中的测量, 大部分是由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实习完成的, 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开支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此项工程实践, 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先进测量仪器的操作技术和平面图测绘工作的整个程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机会, 也形成了一种实践教学体系的良性循环。
与课堂教学相比, 实践教学环节是经费需求量较大的教学过程。不解决经费保证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电化教育、计算机模拟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尝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代替一些传统的教学过程。把校内实习基地的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和科研项目试验录制下来在课堂放映, 再经过教师讲解, 比学生再去现场观察效果会更好。这对于用较少的费用达到一定的实践教学目的是必要的, 已成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内容之一。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 学生可以参与部分工程项目的设计、研发和施工等过程, 这样便于观察、记录、实训, 使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学院领导重视是搞好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2) 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3) 重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 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 (4) 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才能有效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5) 建立良性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 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 (6) 实现“产、学、研”三结合, 能够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波, 刘进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5) :80-81.
[2]胡秀兰, 刘锡军, 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6 (1) :90-93.
土建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5
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绘制建筑施工图,其中手工绘制3-4张,成果形式及要求:建筑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1:200)、一层平面图(1:100~200)、其他层平面图(1:100~200)、屋顶平面图(1:100~200)、正立面图(1:100~200)、侧立面图(1:100~200)、剖面图1个(1个主楼梯剖面)、节点详图2个(1:10~30檐口、泛水、阳台扶手等)、门窗表、表现图、功能分析图、其他特征平与立面(1:100~200)、单元放大平面图(1:50;含设施家具布置)。
3.2、结构设计
(1)确定结构方案,合理选型
根据建筑设计、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合理的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完成结构布置草图。
(2)结构计算
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对现浇连续梁、板进行计算,并选取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及柱下基础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包括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组合、配筋计算等),须有详细的设计计算步骤。框架设计计算时,要求分别进行手算和电算,并对两者的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构施工图绘制及深度要求
结构施工图按照手算设计计算结果,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绘制,其中手工绘制2张,成果形式要求:基础平面结构布置图(1:100)、基础大样图(1:20~50)、标准层结构布置图(1:100)、屋面结构布置图(1:100)、框架模板配筋图(1:20~100)、现浇楼梯配筋图(1:20~50)、现浇雨棚配筋图(1:20~50)、连续梁、现浇板配筋图(1:20~50)。
3.3、施工组织设计
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一个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施工部署;拟定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步骤,制定施工技术措施。
(2)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选作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计算工程量;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和步骤,制定施工技术措施;分部工程施工平面图;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对主要材料要编制材料、半成品和零件的消费进度计划(钢材、水泥、木材、砌体材料、门窗等)
(3)成果形式及要求
按《建筑制图标准》绘制: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主体施工阶段施工平面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并附说明、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并附说明。
4、计算书内容及格式要求
计算书内容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前言、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结论与思考、致谢、参考文献等。采用学院的统一格式,要求打印并按要求装订成册。
5、主要参考资料
1、所学教材: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地基基础等;
2、图集:建筑标准图集、中南地区标准图集等;
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制图标准等。
四、本课题的设计步骤
1、建筑设计
(1)总平面图 (2)各层平面图
(3)剖面图(1~2个) (4)立面图(1~2个)
(5)节点详图(1~3个) (6)简要设计说明
2、结构设计
(1)根据房屋基本情况确定结构设计基本参数
(2)进行结构平面布置
(3)手算一榀代表性框架
(3.1)选取计算框架并确定该榀框架在各种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3.2)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恒、活)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水平荷载(风、地震)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
(3.3)控制截面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抗震组合内力级差调整
(3.4)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
(4)基础设计
(5)楼梯设计
(6)计算机分析与设计
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的PMCAD建立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对标准层及屋面层楼板进行配筋;
用PK对手算框架进行建模分析,对比分析手算结果和PK结果;
用TAT进行结构整体空间分析与设计。
(7)整理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
3、施工组织设计
(1)确定施工方案
(2)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绘制横道图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五、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
毕业实习:3周(第1-3周);包括开题报告、实习报告的完成;
建筑设计:3周(第4-8周);其中建筑方案1周、建筑施工图4周;
结构设计:4周(第9-12周);其中结构方案1周、结构施工图3周;
施工组织:1周(第13周);
成果整理:2周(第14-15周);
土建类专业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土建类专业 核心能力培养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素质,使高职学生满足企业需要,并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当前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来看,只有全面开展核心能力培养,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基于这一认识,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做好核心能力培养工作,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满足用人企业需要,最终达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
二、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应重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而言,要想做好核心能力的培养,就要认真分析教学特点,并根据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同时要从社会实践入手,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实际,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满足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实习教学
虽然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教学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毕竟存在必然的差异。要想消除这种差异,高职院校就要选择和土建类专业相关的企业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所学知识,并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2.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特色教学计划
考虑到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鉴于当前高职学生个性特点较为突出的特点,只有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特色教学计划,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实效。
3.提高专业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土建类专业知识有足够的兴趣,才能降低土建类专业教学难度,提升土建类专业教学效果,满足土建类专业教学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只有提高专业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应明确就业岗位情况
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应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只有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与企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实效。为此,在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只有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才能提高教育针对性,满足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需要。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在土建类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基于这一认识,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并以此为出发点重点推动教学活动全面有效进行,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在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实效。为此,明确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2.制定具体的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计划
明确了教学目的之后,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是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当前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具体的教学计划不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制定具体的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3.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人才,并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只有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才能以此为依据做好专业教学工作,并保证专业教学和学生素质培养取得积极效果,满足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需要。
四、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应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是由独立的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造成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的脱节,导致学生活动重形式、轻效果,重数量、轻质量。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社团的建设,注重发扬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基于这个特点,在内涵建设上应将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融合起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构建活动体验教学模式。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在学校社团建设的基础上,每个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并实行竞争上岗制,对指导教师进行有偿服务,提高教师参与社团建设的积极性。社团建设必须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提高个性化服务,为职业素养个性化教育模式提供良好的平台。
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活动的模式进行开展,将枯燥的课堂教育变为开放的活动体验模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的职业技能。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的开展必须有针对性,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某项技能,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个性化的形成,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使学生个性化得到突出表现,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规划,使学生在活动体验教学模式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效果,就要从重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明确就业岗位情况以及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确保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职教育改革面临“拐点”[DB/OL].光明网,2013-12-08.
[2]皇甫静.“双主体”高职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素养改革与实践——基于职业的忠诚视角[J].中国市场,2013,(40):158-160.
[3]李坤凤.高职高专学生活动体验价值观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148-150.
土建类专业 篇7
城市建设的立体化、结构体系及工程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 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土建类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对土建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具有宽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 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为社会培养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土建类专业教育属高等工科教育, 实践教学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必要的试验、实习、工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训练, 可以更加巩固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育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完善的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
由于1998年新的专业设置涵盖面非常宽广, 如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部分专业内容, 建筑学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工业设计等部分专业内容, 这使得课程体系的设置成为教学改革中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此后的教学改革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这一方面, 目前这方面研究已取得了相对完善的成果, 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基本延续一些老的教学模式, 部分高校由于理论课程教学的繁重或经费投入的有限, 实践教学环节还有所削弱, 这与土建类这类工科专业的教学极不相称, 严重制约了土建类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土建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目前工科教育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对目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土建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方法
2.1 构建了全新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 试验教学
传统的试验教学项目主要是一些验证性试验, 这些实验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却显不足。在实验教学中需增设一定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要求试验报告以论文形式提交, 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引入QC (质量) 控制的方法[1], 不断改进实验质量。
(2) 实习教学
专业实习对土建类专业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为了达到实习应有的目的, 应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观察, 更重要的是能够亲自参加工程建设过程, 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应增加了指导老师数量, 要求设计题目具有一定的发散性, 使学生自己选择设计的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方案进行个别指导, 并指导学生分析其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2~3]。
(4)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应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程项目或精心设计的课题, 同时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和深度应满足培养要求[4]。毕业设计过程应有详细的工作计划, 同时在设计工程中应加强进度检查, 以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5) 课外实践活动
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 通过有效的引导措施, 使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 则课外实践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2 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指导性文件
根据当前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结合一些土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用人要求以及各土建类学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试验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等文件。土建类实践教学文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5]:
(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2) 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3)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4)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5) 建筑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6)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7) 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大纲;
(8) 结构试验教学大纲;
(9)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大纲。
2.3 制定了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管理文件
为了保障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 应制定配套的教学管理条例[5], 如:
(1) 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条例;
(2) 土建类专业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及管理条例。
3. 土建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推广应用
作者所在的学校, 通过实践类教学体系改革的推广应用, 达到了改革的目的, 具体来说:
(1) 教学科研双长、双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有力促进了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为学院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创造了条件。近年来, 我们在许多学术期刊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多篇有关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促进了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土建类专业教学的良性循环, 形成了土建类专业教育的特色。
(3) 为土建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实践教学改革取得的优异成绩, 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起到了示范、激励的作用, 我们的经验得到同行的赏识。
(4) 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应用专业知识的兴趣、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6]。
(5) 为土建类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土建类专业学科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刘清山等.利用PDCA循环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山西建筑, 2009.
[2]渠滔.浅谈建筑学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渠滔, 李丽.关于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研究, 2010.
[4]鲍鹏, 刘汉洲.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M].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鲍鹏, 李丽, 刘清山等.河南省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编号:2009SJGLX098)
土建类专业 篇8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十二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 “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 加快建筑信息模型 ( BIM) 、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1]。国内, 在奥运和世博项目中都可以看到BIM的身影, 特别是上海中信大厦宣布全面应用BIM技术打造绿色、人文都市标志性建筑, 使BIM的知名度产生了质的飞跃[1]。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BIM给建设行业带来的影响和价值都越来越大。在高校中, 美国的BIM的推广非常快, 学校一般会由针对性的培养学生, 使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BIM, 毕业生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其社会认可度高[2], 在国内, BIM的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 伴随着它在建筑行业的影响力也在逐步的提升。
2 高职土建类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2. 1 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一般特点: 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 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会使他们感觉枯燥, 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 通常都是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讲, 学生听, 面对抽象的知识, 如建筑工程制图, 其中画法几何部分, 知识点抽象, 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 再如建筑工程施工,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 很难使学生能够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其他课程也是如此, 针对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 采用较为单一的理论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2. 2 学生实践能力弱
国家现在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的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的更高, 但是现阶段, 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三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工作后却不能直接胜任工作, 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归根结底还是在校期间没有锻炼出足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这个问题当中, 我们也发现了在校期间简单的进行实验实训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员工所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 如何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 融入BIM后展现的优越性
3. 1 激发学生兴趣
BIM的应用是以计算机为载体, 运用更加形象的表现方法, 让学生学的更有乐趣, 如通过欧特克公司开发的Revit建立土建的三维模型, 给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建筑物, 让学生直观的对建筑物进行了解, 梁、板、柱等结构构件以及散水、女儿墙等建筑的构造就可以不出教室门进行学习, 并且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 在Revit中实现漫游, 生动有趣, 学生在玩中学, 这对学生学习建筑工程制图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帮助很大。BIM的实施需要团队, 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 采用分组教学, 且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 这也可以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加到教学互动环节当中, 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
3. 2 将课程融为整体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 在校期间很多课程都是单独授课, 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 很难将学习各门课程贯穿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专业知识织成一张网, 符合记忆理解的规律, 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 BIM融入到教学中, 通过建模、施工模拟、碰撞检测等, 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将建筑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预算等课程串联起来。
3. 3 将工地实训“搬到”教室
对于土建类专业, 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工地现场, 老师通常会带领学生到工地进行参观或生产实习, 这里边就隐藏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去之前就要给学生讲好所有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然后“提着心”带着学生去工地, BIM技术的出现, 可以有效的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可以在BIM实训室进行施工场地布置、模板脚手架施工以及整个施工过程模拟等, 可以安全高效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3. 4 增加就业途径
学生通过学习BIM相关的课程, 以及对和BIM里相关软件的学习,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就业时可以有较明显的优势。据统计, 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也在提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作为传统行业的建筑工程, 它的出路在哪里呢?BIM属于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创新点, 是实现“互联网+ 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具[3], 也是目前土建类学生的就业的一个途径, 那么学生在校期间, 掌握好BIM就显得非常必要。
4 融入BIM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4. 1 存在的困难
( 1) 缺乏系统的教材。学习BIM需要系统的且权威的教材, 如从BIM的整体实施战略和计划服务到具体的软件操作使用的图书等, 方便教师对于BIM相关理论的教学, 但是由于BIM在国内的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 相关的书籍也不是很多, 甚至有些人错误的认为学习BIM就是学软件, 我们学习BIM时, 既应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又要学习相关的软件, 同时还要侧重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市面上关于BIM的书籍一类学校和科研机构撰写了教材类书籍, 还有软件厂商和用户撰写的各种软件使用指南, 这些书籍对于BIM系统的教学或者学生自学还不是特别充足, 相关的教材亟待更加完善。
( 2) 师资不足。BIM技术还比较新, 企业是BIM发挥其价值的地方, 对BIM能够非常熟练掌握的技术性人才大多集中在企业当中, 在高校当中BIM人才还非常匮乏。由于BIM的学习涉及的面也比较广, 教师通过简单的学习相关的书籍, 已不能有效的对BIM有非常深入的认知, 这就要求教师要到企业项目当中进行好好的磨练, 从真正意义上对BIM的应用有所掌握, 只有这样, 才能教出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生。
( 3) 耗费资金大。对于高校而言, 需要投资的主要有这两个方面:①BIM实训室建设, 涵盖了BIM软件及对应硬件的购买和升级, 软件是驱动BIM的工具, 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也必须配套有和软件匹配的硬件; ②BIM培训, BIM作为建筑行业新的信息化工具, 很多高校教师也都是在摸索过程当中, 为了更为深刻的对BIM进行理解和运用, 就需要积极参加行业相关培训。这两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大, 对于BIM在高校当中的普及也是一个不可回避问题。
4. 2 应对措施
( 1) 师资力量的培养。高校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 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老师对于BIM的应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这就要求高校需重视BIM相关师资的培养。令人欣慰的是, 现在随着BIM在国内热度的高涨, 各类培训顺势涌现出来了很多, 青年教师应该多走出校门, 多参与相关方面的培训讲座, 最好能与企业进行合作, 到企业当中锻炼, 掌握BIM的最新动态。
( 2)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BIM最终是运用到了项目当中, 真正对BIM技术熟练掌握的也是企业, 企业在BIM方面最具有话语权, 开展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可以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 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真实工程的BIM“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回到学校后, 学生通可以更有目标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对应的知识, 实现事半功倍, 有助于学生毕业时, 顺利的进入工作角色。同时, 可以聘请企业当中的BIM技术人员来高校进行兼职讲课, 可以弥补高校当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 企业中来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讲授做项目时需要注意的要点难点, 更有实用价值。
5 结束语
国家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作为应用性人才的主要输出地, 更应该培养技术能力过硬的人才, 与行业相适应的人才。BIM作为建筑行业的新技术, 是建筑实现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职院校应该引起重视, 在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改革上加大BIM教学的力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何关培, 李刚.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张华英, 杨振英.高职院校BIM教学思路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1) .
土建类专业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素质,使高职学生满足企业需要,并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当前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来看,只有全面开展核心能力培养,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基于这一认识,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做好核心能力培养工作,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满足用人企业需要,最终达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
二、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应重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而言,要想做好核心能力的培养,就要认真分析教学特点,并根据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同时要从社会实践入手,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实际,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满足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选择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实习教学
虽然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教学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毕竟存在必然的差异。要想消除这种差异,高职院校就要选择和土建类专业相关的企业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所学知识,并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2. 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特色教学计划
考虑到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鉴于当前高职学生个性特点较为突出的特点,只有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特色教学计划,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实效。
3. 提高专业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土建类专业知识有足够的兴趣,才能降低土建类专业教学难度,提升土建类专业教学效果,满足土建类专业教学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只有提高专业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应明确就业岗位情况
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应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只有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与企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实效。为此,在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只有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才能提高教育针对性,满足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需要。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明确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在土建类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基于这一认识,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并以此为出发点重点推动教学活动全面有效进行,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在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实效。为此,明确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2. 制定具体的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计划
明确了教学目的之后,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是保证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当前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具体的教学计划不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制定具体的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3. 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人才,并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只有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才能以此为依据做好专业教学工作,并保证专业教学和学生素质培养取得积极效果,满足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需要。
四、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应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是由独立的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造成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的脱节,导致学生活动重形式、轻效果,重数量、轻质量。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社团的建设,注重发扬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基于这个特点,在内涵建设上应将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融合起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构建活动体验教学模式。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在学校社团建设的基础上,每个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并实行竞争上岗制,对指导教师进行有偿服务,提高教师参与社团建设的积极性。社团建设必须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提高个性化服务,为职业素养个性化教育模式提供良好的平台。
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活动的模式进行开展,将枯燥的课堂教育变为开放的活动体验模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的职业技能。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的开展必须有针对性,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某项技能,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个性化的形成,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使学生个性化得到突出表现,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规划,使学生在活动体验教学模式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五、结论
土建类专业 篇10
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土建工程应用型人才, 其实践教学应该体现土建工程施工环节内容, 给学生一定的施工意识, 培养学生成为土建工程师的潜在素质。目前, 土建类专业实践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已成为共识, 但因建筑物体量大、生产成本高、工期长, 组织实践教学困难大, 建筑企业对学生实践积极性不高, 实践教学效果低下, 导致许多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要跟师傅很长一段时间, 短则两三年, 多则四五年才能胜任岗位[1]。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譬如企业参与意愿不强、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等, 其中实践教学效率低下、能力培养难以达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2]。如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以及土建工程的特点, 切实提高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效率, 并找到契合企业利益需求和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教学方式, 值得探讨。
1 龙元班实践教学探索
1.1 龙元班介绍
自2011年秋季起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以下简称宁波电大) 与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龙元集团) 合作办学, 采用类似于“订单式”的合作机制, 设立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龙元班”, 符合毕业条件后发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历证书。学生与龙元集团签订相关协议, 学费由龙元集团支付, 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在龙元集团工作3年~5年, 也可以自谋职业并退回企业为其支付的学费。学生录取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 高考成绩一般不低于高职上线分, 校企双方对初步录取的学生进行面试, 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择优录取, 对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每届龙元班入学初, 都会有一堂独具风格的讲座, 内容主要包括介绍企业相关情况、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刻苦用功等, 一般由龙元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主讲。不仅如此, 在前两年的课程表里安排了每周一次的企业专题讲座, 学生未进企业就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业务有了相当的了解。
1.2“龙元班”实践教学情况
合作开始, 校企双方就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尤其针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开展了多次的磋商与讨论, 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1.2.1 龙元班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改进完善
首届龙元班的实践计划包含了假期见习和最后阶段实岗挂职实践。学生在寒暑假, 除需要完成一些理论学习任务外, 都必须按照安排进入工程施工现场见习, 见习时间为寒假大约三周, 暑假大约五周, 主要是让学生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对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作业方法有一个直观的感知。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实岗挂职实践, 实岗挂职开始前, 学校根据学生两年来在校的表现, 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并反馈给企业, 龙元集团在学生实践开始前集中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企业文化、技术与管理等, 培训结束后, 龙元集团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综合表现安排实践的工程项目, 实践中若出现问题, 由校企双方共同解决。
在校企两端的努力下, 首届毕业生整体素质得到龙元集团的肯定, 学生与龙元集团的企业文化能快速融合, 交流沟通能力较强, 集团对首届毕业生2011秋龙元班反馈时同时指出, 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包括识图、翻样、放线等) 不够强, 有的甚至没有什么进步。为此, 校企双方进行了专题研讨, 肯定了以下几点:如学生对企业文化认识比较到位;实践的时间比较充分;项目部安排的岗位也比较合理。同时指出了几方面问题, 如各项目部重视程度不一, 有的缺乏必要的关心;有的项目部除指定一名师傅给学生外, 没有安排实岗锻炼;个别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弱。
汲取前面的经验, 2012秋龙元班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班级微信群, 在校学习阶段加强了图纸识读训练和测量放线实操训练, 打好实践基础。各个项目部采取了对师傅的激励措施, 激发师傅的积极性。不仅如此, 企业还随机抽查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 学校专业教师动态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以及实践学生的即时状况,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使用施工规范等工具书。该班级的整体施工实践能力比前一届有所提高, 但毕业前期出现了学生毁约的现象, 原因是少数几个学生感觉实践安排有一些不公平的地方, 加上前一届毕业生占得先机, 觉得自己在企业出路渺茫, 于是私自离职。学校和企业都注意到学生思想工作没有及时做好, 实践安排应该让学生体会公平公正。随后, 在校企数次沟通下, 明确了龙元集团在时间安排中的主导地位, 宁波电大相关教师配合, 共同制定实践细则、监督实践实施、评估实践效果。
2013秋龙元班自8月初开始进入实岗挂职实践阶段, 此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对土建工程施工进行了反复感知训练, 进一步强化识图训练和施工放线实操训练, 为实岗实践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岗实践前统一思想成为重头戏, 首先, 企业将可以安排的岗位及数量列出清单, 学生做出单项选择, 其次, 所有项目部统一考核细则, 每月反馈, 做到公平公正。集团上海总部集中培训一周后, 35位学生被派遣到16个项目部, 事前与每位学生做了充分的沟通, 3个月以来, 学生思想稳定。
1.2.2 龙元班毕业生调查及其分析
调查目的:龙元班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实践阶段收获、对实践教学的建议等。
调查方法:特定对象调查, 问卷调查、电话问询和面谈相结合。
调查范围:全面调查, 2011秋龙元班施工专业毕业生41人, 2012秋龙元班施工专业毕业生38人, 共计79人, 全部接受了问卷调查或电话问询。
调查数据及其分析:两届学生中72人在龙元集团工作, 6人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工作, 1人转行, 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的78人调查数据统计见表1。
%
调查数据显示, 经过校企共同努力, 学生对项目现场指导师傅更加满意, 感受到企业的正能量, 有更大的上进愿望。这说明校企共同组织实施的实践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2 有效实施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世界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对实习生的管理, 一般都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实训制度, 保证学生熟练掌握某种特定技能的同时, 使其自身权益也得到保障, 比如德国、日本、美国等。政府对于实践环节的管理, 也许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3]。
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应是“政府支持、企业主导、行业协调、社会认同”, 其中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缺乏积极性、合作缺乏规范。但问题的本质是企业的利益问题没有解决,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没有很好地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因此政府应该做到:加大政府主导、支持力度, 解决政策的操作性;制定相关财政政策, 使企业“有利可图”, 调动企业积极性。
在我国多地的招标细则中, 把企业是否与相关职业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合作作为投标人得分项之一就是不错的例子, 倘若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扶持力度, 制定校企合作的评估措施, 相信对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热情和参与度会起更好的激励作用。
2.2 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教学
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指大学末尾阶段的在岗挂职实践教学 (也称毕业实习) , 而是包含日常假期组织的见习和观摩在内的, 即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的实践教学。
假期见习或观摩与一般的实践学习有所不同, 这里的见习或观摩指学生不挂职仅仅是在现场观看施工作业的过程。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因其工期长、安全隐患较多的特点, 一般不允许与施工无关人员进入项目现场, 尤其是作业中心, 但是对于近乎白纸一样的学生, 经常在相对安全的区域观看施工作业的过程, 对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现场识图、直观看见建筑实体材料和施工材料、支模、搭设脚手架等等, 除此以外, 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现场的环境和氛围。龙元班见习或观摩采取就近原则, 一律安排在宁波地区的项目部, 方便有效, 有必要一提的是, 全过程实践学习都应采取灵活措施注重实践过程,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知和工程实践能力。
实岗挂职实践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且能锻炼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无论是从认知差距、环境的适应还是人际关系上, 对学生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和平台。
2.3 实践安排需要校企的尊重与服务
实质上, 实践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学校和企业是学生实践的服务者、监督者、考核者。因此, 在安排时间岗位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择岗意愿, 是否“愿意且适合”实践岗位的主体在学生, 不在校企。
充分尊重学生的择岗意愿是提高实践效果的前提。影响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 选择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 基本选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但是具体岗位以及不同岗位所需的能力学生不一定知晓, 这将造成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内容主方向不明确, 甚至背离学生本人的意愿。
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还是比较宽泛的, 一般有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测量员、预算员、材料员、资料员等等, 上述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也有所不同, 有的差异比较大, 譬如施工员与预算员能力要求与工作职责差异比较大, 这是首先需要跟学生沟通的地方, 或者说需要给学生普及的知识, 其次不同企业有不同企业的文化, 作为校企合作方的企业, 其内部文化有必要让实践学习的学生提前知道, 以适应实践学习的环境以及氛围。
前面提到, 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 要使毕业生迅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最佳途径是实践岗位与工作岗位一致, 校企共同为每一名学生安排实践学习的工程项目和实践岗位, 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同时, 实践工作应统筹安排。众所周知, 已经动工的在建工程项目要辟出空缺岗位提供给学生, 所能辟出的岗位是极少的, 即使只有一个实践班级, 即使是大型企业, 每年在合适的在建项目中辟出几十个岗位, 的确需要好好统筹, 否则, 把学生随便扔到一个项目部去, 将会成为项目部的鸡肋, 实岗挂职就成了子虚乌有。
2.4 引导学生考证强化理实一体
土建类的岗位证书比较多, 如“建筑八大员”等。以考证为平台, 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拿到一张证书, 而是通过考证这个过程, 进一步了解土建类专业知识, 特别是把当前实践的内容和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 理实一体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领悟, 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为此, 学校和企业引导学生考证, 选择权在学生。比如龙元班两届毕业生已经取得施工员证书的有37人, 质检员证书的有24人, 材料员证书3人, 安全员证书1人, 资料员证书2人, 以考证为契机, 促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对实践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3 结语
龙元班两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 普遍反映学生上手比较快, 对施工工序熟悉, 不少已经走上技术骨干岗位, 通过局部调整一些做法后, 正处于实践阶段的第三届龙元班目前各方面表现均好于前两届, 由此可见, 通过假期见习、感知训练、实岗挂职等方式, 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效果。
摘要:以宁波电大与龙元集团合作开办的“龙元班”为例, 结合实践教学情况, 分析了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有效实施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并通过对“龙元班”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指出校企合作组织实施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合作机制,教学效果,土建类专业
参考文献
[1]陈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对策探讨[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2]于丽.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0) :71-73.
土建类专业 篇11
[摘 要]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的状况到底怎样,弱在哪里,如何推进?建立土建类专业校企之间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能真正提升实训技能水平,同时,大力倡导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产教创的重要工作。应该充分分析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机制包括机制保障、合作模式、双向兼职、双向培训、柔性定岗、订单培养、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高职土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30-0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是在当今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倡导创业教育,以完善制度标准为重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线推动继续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土建类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建筑企业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企业因素主要有:建筑企业的规模、企业性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的需求等。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和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就越高,投入力度也更大。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建筑企业所处的土建行业性质及其培训传统、创业就业制度、政府培训政策、国际市场的竞争、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发达程度、创业氛围营造、创业理念形成等都是外部影响因素。
(三)高职院校的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有高职院校类型、内部机制(驱动、沟通和分配机制等)是否健全、院校对需求的研究、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与要求等。
(四)师生观念的固化因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还有很多老师、很多学生的思想观念固化,认为进入大学,学好专业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创业是一种高质量就业,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其他大学生创造就业岗位和机会。
二、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一)政府发挥职能,提供机制保障
在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体系,立法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国目前还没出台强制企业参与教育的法律法规,大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学费,学生是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学生完成学业后进入企业,而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投入,属于无偿行为。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应当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制定政策带动企业参与教育,将税收与企业参与教育的贡献大小相结合。学校作为受益方,应敦促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深度融合。
(二)“校、企、政”三位一体,共创合作新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的作用很关键,要主动与企业、兄弟院校组建资源、利益联营体。除了校企之间联营以外,企业之间、企业政府之间,也应建立联系,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营体中,政府可以促进院校、企业的互惠共赢,院校则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校企、校校联合,互利互补,提高联营体抗风险能力。
(三)校企双向兼职,打造双师团队
教师可以为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持,参与企业项目,可以加快“理实一体”教改进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零对接。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能手共同制定岗位标准,参与专业建设,主持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实训课程,指导学生实践,举行专题技术讲座等。
(四)校企双向培训,提升双师素质
目前,企业产品换代、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而员工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很难跟上,这是限制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高校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弥补企业员工技术知识不足问题。高职青年教师大多从高校到高校,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让他们下到企业一线,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实践锻炼,不仅是企业技术培训职能的体现,也是高职双师素质提升的保障。
(五)柔性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高职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而顶岗实习则是实现工学交替的重要策略。高校要深入剖析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依据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实行“分段轮流、交替穿插、边工边读”的柔性顶岗实习,实现顶岗实习和理论学习轮换递进,达到“企业人才不间断,学校教学不中断,就业实践不冲突”。
(六)深化订单培养,实现对口就业
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满足技术要求的人才则是企业更新换代的基本保障,订单培养二者合一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根据企业技术要求,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应企业实现对口就业。当然,企业人才需求周期短,而学生学习周期为三年,这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订单培养具有一定的风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订单培养周期不能过长,教学内容也不能过专。应在大一实行常规专业教学,大二开始针对性培养,大三就进入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这样既能解决订单企业实际需求,又能保证学生的对口就业问题。
(七)完善课程体系,达到创学结合
在电子商务盛行的年代,专业学习已经不是唯一的目的。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浙江省已经要求所有的高校必须成立创业学院,大力鼓励学生创业。因此,结合专业创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话题。应调整常规的职业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增设创业类课程模块。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综合实践等。创业课程模块包括创业思维、创业理论、创业实践等。根据课程模块的不同性质,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综合平台”,通过这三个平台的建设,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达到既培养专业岗位能力,又培养电子商务创业、专业创业能力的“目标平台”,实现高职土建类专业“创学结合”的教育目标。
(八)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创学共赢
高校应出台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创业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构筑创业型大学建设梦。
第一,完善创业考核体系。学校要从制度层面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创业。每学年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下发创业达标率任务,将指导学生创业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实行诱人的激励机制。对创业指导优秀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在晋升职称、发放福利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创业指导业绩较差的教师实行“黄牌警告”,对同年级各班之间创业率末位的指导老师实行“末位淘汰”。
第二,完善创业激励机制。高校要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一是建立方便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请销假制度,当学生创业与课堂教学冲突时,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任课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方便,允许学生适当请假从事创业活动。二是要实行弹性学分制或可替代学分制,根据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业绩,分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替代,减小学生因创业而存在的专业学习方面的压力。三是适当调整常规教学时间和考试安排,针对创业的学生,可利用节假日补课、单独辅导、网上交流学习、单独出卷考试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四是打破常规学生评价体系,摒弃学习成绩唯一评价指标论,增设创业绩效考核指标。另外,加大鼓励创业力度,对创业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评奖评优、入党优先。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土建类专业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核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模型,提出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中若干核心问题的解决措施,为我国高职土建专业校企合作顶层设计、政策完善等提出对策与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邓志辉,王兆奇,赵明威.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0(4).
[2] 赵燕萍,王爱心,姜旭霞.校企合作如何做到真正的“互利共赢”[J].科技与企业,2012(9).
[3] 许孔联,舒大松,胡素云,等.机电类专业“校企深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
[4] 王增春,李刚峰.校企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
[5] 蔡彬.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3).
[6] 彭德红.高职土建类专业“创学结合”教学理念探索[J].大学教育,2013(13).
土建类专业 篇12
1 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高等工程教育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各方面。
1.1 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脱节,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 实践教学的改革大大滞后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整体优化与独立性, 实践内容陈旧, 工程训练强度不够, 教学条件经费投入不足, 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受到严重的削弱, 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强, 与社会需求和国际认证的标准相比显现出较大差距。[4]
1.2 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 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
我们的专业课程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 总体上比较陈旧, 有的课程内容几十年不变。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否则, 就会在世界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于工科专业来说尤其如此, 及时更新工科的专业课程内容, 要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紧密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调整制度, 在课程体系设置和调整时充分考虑行业和产业的需求, 要有行业、企业界人士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3 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 严重影响工程教育质量
一些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意义上“教”的概念, 只注重传授知识, 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多数青年教师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 缺少工程实际经验或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对生产现场的设备、技术改造、更新的信息情况不能及时了解掌握, 难以胜任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 采取的改革措施
目前国内的高等工程教育要培养学生丰富的工程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验能力的提高, 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回归工程实践, 满足现代工程的发展对工程师的要求。[1]
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土建类专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主要采取“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回归实践”模式,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 在课程教学上进行创新, 明确课程要求和目标, 尽量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进行教学, 实现理论与应用并举, 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所需学时占总学时30%以上。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
2.1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加强实践教学,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心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上, 能力来自于实践, 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重要。因此, 对于以工科为主的大学来说,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已势在必行。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划分为“四大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模块”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块”, [5]这四个模块及相对独立, 又互相联系, 构建成了一个集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见图1所示。
2.2 深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适应社会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培养面向工程一线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整体优化设计培养计划。主要采取的措施有:首先, 增加了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工程素质类课程, 如:《监理理论》、《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软件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等;其次, 对教学计划的总学时进行压缩, 增加实践性环节教学内容, 如:将《工程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等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的理论教学内容缩短相应增加实训、综合实验、设计环节等;第三, 加强学科基础课程, 开展注册师培养教育, 开设造价、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课程, 如:《监理理论》、《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等;第四, 注重课内、课外, 校内、校外及产学研相结合, 初步构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体系,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3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 所以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 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一方面通过专业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 有计划地派出青年教师轮流到有关企业去挂职锻炼一段时间, 参加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 且应规定教师从事工程实践的最少期限。鼓励教师获得各类培训、认证资格证书, 快速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 积极培养熟悉产业发展、教学水平高, 既有基础理论功底, 又长于实践操作、掌握最新应用技术的, 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企业工程师在构建工程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优势, 促成企业工程师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来源, 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一线专家为兼职教师, 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结构体系。目前我系的专职教师数共有37人, 专职教师中具有工程系列职称或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25人次, 而且还聘请了设计院、施工企业等单位的11名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我系的特聘教师, 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 积极参与工程实践, 这些实践经验和工程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 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 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毕业设计的选题源于教师的工程实践, 学生深人现场进行设计, 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更切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措施之一。为此已选择十多个福建省内效益好的大、中型建筑及其相关企业成为我系“产学研”实习基地。
2.4 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在很短时间内满足工程单位的需求, 在校时对其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及认证很有必要。[6]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方案中, 增加了学生考证的相应课程, 并在假期等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斯维尔”等工程预算软件培训, 使得造价专业的学生从今年开始08级、09级学生已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造价员证书考试, 考试通过率08级、09级分别为75.33%、74.51% (全省平均20%多) 。从2011年起我系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二届、第三届“斯维尔”杯BIM全国竞赛, 我系学生每届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3 结语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地实施, 我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在今年第五届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有两组获得二等奖 (其中一组还获得最佳创意奖) , 有两组获得三等奖;工程造价专业两队学生参加今年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设计大赛, 有一对获得:“建模大赛《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专项》一等奖”、“建模大赛《建筑设计专项》二等奖”、“建模大赛《结构设计与结构分析专项》二等奖”、“建模大赛团队全能二等奖”、“建模大赛《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专项》三等奖”、“建模大赛《项目管理与投标工具箱专项》三等奖”、“建模大赛《设备设计与暖通负荷专项》三等奖”、“建模大赛《节能设计与日照分析专项》三等奖”;另一对获得:“建模大赛《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专项》特等奖”、“建模大赛团队全能二等奖”、“建模大赛《结构设计与结构分析专项》三等奖”、“建模大赛《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专项》三等奖”、“建模大赛《项目管理与投标工具箱专项》三等奖”;还有其他的省级以上“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测量竞赛”等活动中今年的成绩不俗。今年我系学生有37项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校级立项, 利用暑期进行“建筑知识送下乡”活动, 开展科普宣传, 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应将重点放到工程的实质上来, 提倡“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回归实践”。本文针对莆田学院土建系在工程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的一些改革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建虹, 岳鲁锋.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和实践的理论分析及改革措施[J].科技资讯, 2007 (13) :160-161.
[2]滕国仁, 王久和, 张昔平.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2 (4) :75-77.
[3]时铭显.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回归工程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2) :14-16.
[4]吕玉铬, 王虎奇.地方性工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8) :18-20.
[5]张秀成.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土建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 (4) :52-53.
【土建类专业】推荐阅读:
土建类专业群07-25
土建类专业教学08-14
土建专业09-12
土建专业技术08-13
土建专业求职信08-26
土建工程专业简历08-18
土建专业工程师论文08-20
土建工程专业自荐书格式07-24
土建预算员专业知识模拟试卷08-13
土建类院系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