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共8篇)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 篇1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全程优化课堂练习。训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重要形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通过训练。对初中生来说,做练习题是训练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因此,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现结合近几年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就如何提高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作些探索。
1 从学生出发设计练习
1.1 练习设计对学生要有启发性和创新性。课堂练习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学会独立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密切联系工作、生活中实际事例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完成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设计的课堂练习应能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化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失时机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的习题,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引发创新思维。
1.2 练习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且内容要适度。课堂练习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须注意形式灵活多样,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头、板画、书面练习和实际操作等练习相结合的形式,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所以,课堂练习要多样化,首先是课堂练习本身的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如文字表达,结合图像表达,利用实验、利用多媒体表达等。其次是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学生在下面的练习的同时,请几个同学上黑板练习(或将学生的练习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以便对共性问题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反馈。有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分别做不同的练习,练后进行分析比较。有些思考、判断、讨论类练习不需要学生详细书写,可通过提问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有些课堂练习需要通过实验的形式(或实验结合板书)进行。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差生“吃得了”,优生又“吃得饱”,使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训练。
2 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效率意识
2.1 设计练习时目标要明确。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首先在于练习目标是否明确,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熟练计算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本班的实际,设计练习,确定练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既要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又要能针对学生的疑点和弱点,同时还应根据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认真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
例如有些课堂练习是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而设计的,旨在使学生学会初步的解题方法及解题的基本书写格式,有些课堂练习是训练学生解题思路的,有些课堂练习是训练学生灵活处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有些课堂练习是为了矫正学生的错误而设计的。
2.2 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实效性。实效性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在设计和选择练习题时,教师要把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把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落到实处。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力求做到既看到“全班学生”这个面,又要照顾“个别学生”这个点,特别是对学困生,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练习要有一定的典型性、针对性和示范性,应少而精。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要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相适应。
3 根据课型特点设计练习
3.1 新授课的课堂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化学知识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在设计练习时应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因此,在实际练习时应从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到融会贯通的层次去设计,同时联系生产生活设计与课堂例题相关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课堂练习归纳小结新学的知识,进行信息反馈,巩固所学的内容或检查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3.2 复习课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目标,首先要精选例题和习题。在教学中,通过对各个基础知识的回顾,然后将其整合,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3.3 实验探究课的课堂练习。例如:将“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分解成几个题:
①通过实验判断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硫酸铜、铁粉、____(自选)等物质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哪一种效果较好?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分解后的残余固体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③如何较准确地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做催化剂时反应速率的快慢?
④设计实验室或以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选择上述某一课题或自己另选课题展开探究活动;而
后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考虑到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是极其肤浅的,如果让学生去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原理,则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会感到科学深奥、空洞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另外经过课题的分解,学生在课堂就有较充足的时间对课题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学生认识新知,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只有解答与该阶段一致的练习题,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设计好每一堂课堂练习题,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面临的共同目标。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 篇2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练习是一个重要环节, 不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 巩固知识形成技巧, 而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课堂练习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课堂练习未经设计只求题量;题型的难度脱离学生实际;还有满堂灌式的讲解, 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难点不能及时消化等。这样靠大量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练习和那种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都不是有效的, 这些误区导致化学课堂练习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制约了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 提高练习教学的有效性是化学教师应当认真对待、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教材和初中化学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实践, 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科学设计课堂练习
1、钻研教材, 了解学情, 精心选题
设计课堂练习前,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 弄清楚各单元、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对练习的目的、作用和功能有清楚的认识, 教师才能在练习的设计、讲评中切实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对不同的班级应了解学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课堂练习, 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 突出班级教学特色。练习要有基础题, 也要有发展题, 还要有提高题, 以适应不同层次, 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2、在教学中不拘泥于课本, 联系实际生活, 大胆创新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中经常运用到化学知识。课堂练习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中的化学学科知识与教材的联系, 使生活和化学教学融为一体。
例1: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烫发用的定型剂主要成分是溴酸钠 (Na Br O3) ,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2)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和水
(3) 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的方法是____
(4) 要除去热水瓶里的水垢, 可选用厨房中的_____
[设计意图]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 可展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增强学习兴趣。
3、由于受时间限制, 随堂练习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但一定是选择覆盖重点内容的典型练习
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的练习,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 调控课堂练习的量, 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注重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强调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课堂练习可以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借助实验来进行分析, 达到趣味, 直观地掌握化学知识。
例2:小明在探究CO2和Na OH是否发生反应时, 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 b___。
(2) 以上三个实验中, (1) (3) 有明显现象, 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 (1) ___。实验 (3) ___。
(3) 实验 (2) 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广口瓶, 以使实验取得成功, 你将选用的物品是___,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设计和学生的实验探索,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有关二氧化的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的问题, 这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分析讨论, 得出不管实验装置如何改变, 都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这一反应原理。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设计了更加新颖的实验, 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练习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必须注意形式灵活多样, 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头、板画、书面练习和实际操作等练习相结合的形式, 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在设计多样练习的同时, 还可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 适时调控, 变换练习形式。如有时独立练习改为小组竞赛性练习, 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等。变换练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控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进行课堂练习时注重培养多种思维
化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常规思维, 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 还必须有拓展性习题, 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激活思路, 让学生“跳一跳, 才能摘到果子”, 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学生不但需要聚合思维, 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同时需要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 利用发散式思维和创造思维解决问题。因此, 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注意变换练习的内容、方法, 和方式, 实现“一题多变”, 力求“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例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 写出A、B、C的化学式:A___;B___;C___。
(2) 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
[设计意图]本题巧妙地融合了酸的化学性质, 帮助学生熟悉酸、碱、盐、氧化物、金属间的相互关系, 建构物质分类的知识网络, 有利于学生发散式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应注意教学评价
在教学时, 有时教师关注了课堂练习的设计, 却忽略了对课堂练习的评价。实际上, 对课堂练习的评价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途径。许多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评价常常是对答案的方式, 似乎有效节约时间, 但这样的评价方法枯燥乏味, 缺乏指导性。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和品质等各方面都不能在评价中得到应有培养, 所以课堂练习的评价应以讲解为核心。
讲解前, 教师可以通过当堂学生互批、抽样检查或课后批改了解练习的解答情况, 这样讲解起来就有的放矢。有效的讲解,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的考查知识, 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会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 同时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导意义, 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 教师也可以从讲解过程中可以得到反馈信息, 了解学情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例4:某市濒江临海, 有较长的海岸线,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2) 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 Cl2、KCl和Mg SO4等物质, 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1) 设t1℃时Mg Cl2、KCl和Mg 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a、b、c,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2) 将卤水加热到t2℃以上, 根据溶解度曲线, 首先析出的晶体是。
[讲解]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 暴露了其对溶解度的含义和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存在不足, 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 并发现Mg Cl2、KCl和Mg 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同变化规律, 从而总结出结晶的两种方法。通过这种讲解方式, 学生强化了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理解, 并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逐渐形成了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
最后, 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 一定要留点时间让学生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反思哪些知识还不是很理解, 以及刚学到的新方法、新思想如何应用到新的题目等等。通过有效的反思, 可以让学生学到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尤其是思维方法, 从而真正实现新“学会学习”的目标, 体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课后反思也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 找出成功与不足, 使课堂练习不断优化成熟。
总之, 课堂练习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有效环节和决定途径。因此, 设计好每一堂课堂练习题, 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不断钻研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史育萌.提高化学课堂练习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 (中学) , 2007 (12) .
[2]黄种发.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功 (教育) , 2011 (02) .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本文就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来进行研究。
一、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从而帮助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更要关注“两能”,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
1.知识本身的层次。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分为基础性知识、理解性知识,运用性知识。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分段落实。在上《实验装置的选择》复习课时,设计的课堂练习如下:
(1)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下图所示,用编号填空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则应该选取的装置组合是。
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想利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不能用。
(2)下列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填写编号)
(3)若要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其反应后的生成物的实验,
则在右图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哪些改动?
2.学生水平的层次
除了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新授课《酸和碱组成及分类》一课中,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1.下列酸中,既属于二元酸,又属于无氧酸的是(?摇?摇?摇)
A、H2SO4?摇?摇B、HNO3?摇?摇C、H2S?摇?摇D、H2SO3
2.下列酸中属于有机酸的是(?摇?摇?摇)
A、碳酸?摇?摇B、硝酸?摇?摇C、氢硫酸?摇?摇D、乳酸(C3H6O3)
3.下列属于难溶性碱的是(?摇?摇?摇)
A、氢氧化钠?摇?摇B、氢氧化钾?摇?摇C、氢氧化钙?摇?摇D、氢氧化铁
4.下列各类物质中,一般都应含有原子团的是(?摇?摇?摇)
A、酸?摇?摇B、碱?摇?摇C、氧化物?摇?摇D、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摇?摇?摇)
A、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摇?摇B、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含有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的化合物一定是碱?摇?摇D、酸和碱中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6.从氢、氧、氮、硫、钠、铜、铁七种元素中,选出有关元素,按下列要求组成填空(用化学式表示)
①黑色的固体 ;②不溶性的碱 ;
③一元含氧酸 ;④二元无氧酸 ;⑤能够引起酸雨的气体 ;⑥金属氧化物 ;⑦气态的非金属单质 。
(二)关注基本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的实验态度是研究实验的重要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情感价值观。
在复习物质的检验和提纯时,我以氢氧化钠为载体,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
1.实验室在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和溶液时,为何要密封?
2.为了验证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发生变质,三个同学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小黄同学取样,加水溶解并滴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于是得出结论:该样品已经发生变质;小雪同学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放出,于是得出结论:该样品尚未变质;小真同学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于是得出结论:该样品已经发生变质。三个同学的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3.为了除去某烧碱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甲:取样,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盐酸,并将所得溶液蒸发;乙:取样,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后并将所得滤液蒸发。这两个同学的方案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改进?
(三)关注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受到启示,掌握方法或悟出规律。
在关于催化剂知识的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几道练习:
1.实验室在采用氯酸钾制氧的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目的是______。它的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锌粉和碘粉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加入几滴水后很快就出现紫红色气体,加水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
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是作为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氧化铜也能作为氯酸钾制氧实验中的催化剂。
(四)关注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化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化学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新授课《食品中的营养素》一课中,结合大量儿童因为饮食不均衡造成肥胖和缺乏适当的锻炼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新闻报道,我出了这样两道练习:
1.小王要参加中考了,妈妈为她制订了如下食谱:主食:米饭;副食:红烧肉、清蒸鱼、花生米;饮料:牛奶。为使营养均衡,你建议她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烧鸡块 B、炒青菜 C、糖醋鱼 D、烧豆腐
2.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下图是维生素C泡腾片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
请参与小芳同学的探究:
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贮藏条件,请说明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实施的有效性
1.课堂练习实施的类型
一般来说,我们安排课堂练习有三种形式,即授课前安排一次短暂的练习,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授课过程中安排一次针对性的练习,检查新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控教学节奏;授课完毕后来一次总的检验,为下一节课的备课提供依据。
2.课堂练习实施的选择和评价。在反馈实施时,教师必须预先估计习题的难度,对于难度较低的题目可采用随机提问式或黑板书写式;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可采用预约提问式,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以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要有评价和分析,只有及时地反馈,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进行指导。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除了要严格按照学科的课堂标准外,还要充分考虑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从教材、教法、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我们的课堂练习才会有效,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校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EB/OL].www.mathsedu.com.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 篇4
冯德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达到学语文——做语文——会语文——用语文的目的。在当前减负增效,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的大背景下,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练习的预设、实施、反馈、矫正,提高其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清醒认识当前语文课堂练习的现状,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前提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个方面。对于以上六点,我们认为,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在对前三者的教与学的反复实践中,达成对后三者的培养目标。而知识、语言材料、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都离不开训练,也就是练习。可是,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多种理念急剧交汇,使得很多教师无所适从,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对练习的认识,就曾一度迷失,谈“练”色变,认为练习就是应试教育,练习就是“题海战术”,练习就是机械、重复、刻板教条,练习就是不人文等等。所以,在教师内心对练习的重视不够,为创新而反传统,彻底与传统决裂,致使传统中合理的、优秀的成分也得不到继承与发扬。在实际的操作中,更是不断弱化练习,不断挤压、蚕食练习的空间,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充斥着形式至上和虚浮的情绪,“泛人文”盛行,语文教学走向了“消解语文”的误区,语文不像语文,学生不愿意学语文。
二、准确理解,科学定位,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基础
其实,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决不是它的附庸。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储备知识,理解与巩固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训练思维,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化认识,升华素养。科学的、有效的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20世纪语文教学“低效”的“百年难题”。我们学校将“练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就是想通过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从练习的层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练习应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练习。传统的练习仅是对教学的补充,对知识的机械的强化训练,方式陈旧、呆板以及大量无味的重复练习的因素,更多要求的是规范、统一,结果是学生缺少一种灵性、活泼、有趣的学习,倍感语文学习的枯燥,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而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的课堂练习,不是为难学生,不是为了考学生的薄弱环节,而应重在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生成性、发展性训练。形式上,应从传统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转向多样化,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层次上,因人而异,体现差异,分层要求,尽量知识性、趣味性并重,力求人人都有信心“动”起来;内容上应从侧重“温故”转向“探究创新”,“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活用知识,培养能力,体现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
在诸因素中,练习内容的选择、确定与框架构建,直接决定了练习的含金量,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三、积极创新语文课堂练习的预设策略,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关键
(一)、基础性练习预设
要完成语文课程积累的任务,基础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其预设首先要体现针对性,这需要教师做大量的整理工作,从浩繁的材料中筛选出重点、难点、关键点,如从“读一读,写一写”和课文注释中筛选出重点生字、词,要求学生当堂练习注音,解释,完成识记,积累;在学习应背诵的经典名篇时,探讨或直接教给方法,要求学生练习背诵,当堂完成积累;有意识地选择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点,或正面强化,或反面设陷,强化印象,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如形似字、同音字、同义词辨析、成语运用、朗读节奏划分等;其次,与教材紧扣的基础练习要力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体现出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样的练习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做好记。教师要处理好基础性练习的预设,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还需要博览群书,2 注重积累,掌握丰富的练习素材,这样才能优化组合,推陈出新。面,应注意涵盖语音、字形、词义、成语积累与运用、句子、朗读、文言文常用实虚词积累及句子翻译、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等。好的内容需要科学多样的形式来突破,如同样是语音练习,可以变换成三种形式: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项;如成语的积累,可以设计为明出处、讲故事、同义比较、接龙等;枯燥的知识还可以以猜谜、对联、编故事和编顺口溜等形式来完成,如标调口诀、“而”字的用法与含义用故事的形式展示等。学生为能求“解”,愿意去讨论,去寻求答案,学习就非常主动、有效。
(二)、渗透发展阅读能力的练习预设
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占有较大比重。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可见,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所以,强化渗透阅读能力的练习,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1、以教材文本为例子的阅读练习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师生通过学习教材提供的文本,与文本对话,悟法,得法,从而达成目标。练习在这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如教读《杨修之死》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概括“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情时,就可以将练习设计为:用编回目的方式,为这几件事情各加一回目,交代事件原委,凸显人物性格。再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种练习的好处在于既有一定的深度,也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有积极性。教者选择较为精当的回目板书下来,整个故事情节就一目了然了,分析情节结构也就变得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板书,可顺利理出小说线索,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下一步深入解读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后来的教学变得轻车熟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些练习其实就是在培养和训练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筛选信息、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长久坚持,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在教一些比较枯燥的文章时,更应把练习看作是深化文 3 本阅读的有效载体。如在学习《不求甚解》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初步接触驳论文,对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引导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通过这样的练习方式,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比泛泛的讲解要来得直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举多得,兴味盎然。2、拓展、延伸阅读练习
“教材无非是例子”,用教材教,最终要从走进文本到跳出文本。因此,要拓展思路,把对学生的语文训练适时延伸、拓展到课外。一般说来,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布置拓展练习,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提高语文学习的深度。如学习了《雨说》一诗,就可以以“雨”为话题,让会写诗的写几行小诗,擅长写散文的写一个散文片段„„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参与面与参与效益;二是安排延伸阅读练习,设计、推荐、要求完成阅读体同法异的文章,这是一条帮助学生走向广博与精深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前,由于这是初中阶段单独安排的唯一一个议论文单元,学生所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很少,或很不成体系,教师就可以在新课学习之前安排一次阅读拓展练习,选取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将议论文知识融合到习题中去,学生通过练习,通过全班的交流,教师的引导、订正,将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等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就储备了有关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学习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可以为学生推荐《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一文,设计一组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深化,形成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要说明的是,拓展阅读练习的功效不是即时的、显性的,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全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它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气馁甚至放弃。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5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4〕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
2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 篇6
苏翰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与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措施与策略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无中生有”、“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2、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有个性差异的。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
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化学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有效性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至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
所谓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是指教师课前要做到一方面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甚至要能做到超越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要让在同一堂上的不同学生各有所获。教学内容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认真备学生,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态度、班级学生基础分层情况等等,才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仍然具有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
所谓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是指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精心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精心设计与学生互动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推进。还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过程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过程设计中还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 篇7
一、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少教师在教授化学课时, 都喜欢把实验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在农村一些中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 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 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多媒体课件综合了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文本,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使学生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都相对地处于最佳状态, 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也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为化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和事, 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爱科学、献身科学, 投身于探索真理的热情, 也使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二、借助多媒体演示时间长、危险性大的实验, 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有的演示实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在课堂的45分钟内不可能完成, 那么可以采用摄像、剪辑技术, 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剪辑, 将不必要的部分切去, 上课时播放实验的主体现象演变。例如:在探究金属锈蚀的实验中, 有一个铁钉生锈的比较实验, 实验中用到五支试管, 整个实验完成一般需要四五天的时间。通过采用摄像、剪辑技术, 学生可以在几分钟内将实验主体现象的演变看完, 事实上利用放像的快、慢、倒等功能, 不仅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和快速的反应变化, 还能让学生反复观看,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中, 还有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 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 只能借助于录像教学。例如:在讲解浓硫酸性质时, 如何稀释浓硫酸是一个实验操作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稀释的步骤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我们可以课前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实验环境中进行课前录像:把浓硫酸滴入水中, 稀释产生的大量热, 使酸液四处飞溅。然后在课堂上播放, 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 学生就对这个实验的正确操作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加深了印象。
三、模拟实验, 突破重点、难点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课件, 采用化小为大、化微观为宏观、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顺利完成认知目标的实现。例如我们在讲述“水分解”时分子与原子之间分解与合成的动画模拟使学生对化学变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再例如我们在讲述“原子”“离子”时, 对于原子的构成和离子键的形成往往很难用语言描述, 即使用实物也无法看清内部结构。如果我们采用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原子的构成以及钠原子和氯原子怎样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阴、阳离子, 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方式直观、生动, 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四、丰富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 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 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得快, 记得牢, 加快教学进度。利用多媒体课件所进行的教学, 可以更加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的文字存储和图形处理、复制、缩放、剪贴等功能, 将教学的有关内容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进行灵活多样的演示。特别是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化学实验, 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观粒子, 可以通过课件模拟出来, 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 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 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教学便于引导学生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联系, 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接受信息的条件,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总之, 适当利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的教学对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的教学, 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 同时也对教师特别向我们农村的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 篇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做到避免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化学学习的乏味和困难,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设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和定向的作用。如在教学“分子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就设置了这样三个情境:课前,在教室洒上花露水,引导学生闻香并设疑“我们的鼻子并没有和它接触但是却能闻到,这是为什么呢?”引入,学生猜想可能原因将课堂活跃起来;讲到“分子间的间隔”时,演示将一体积的黄豆和一体积的小米混合不等于两体积,学生针对这现象讨论、分析得出小米跑到黄豆的间隙里了。
虽然每节课上的创设情境只有简短的几分钟,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并且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自然学科,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充满积极性,变被动的课堂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确定每个学生的可行的目标
教师充分了解、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阶段和困难,有效地洞察和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及思维途径,秉承一直以来所倡导的“跳一跳,摘得到”的力所能及的教学原则,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时,首先回顾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变化及探讨是什么使溶液变色,然后师生共同得出是碳酸改变了溶液的颜色,类推出使用石蕊试液可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另外在习题精选方面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不要千篇一律,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只留基础题,让他想一想可以做出来,这样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有用武之地。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留些拔高题。只有这样使学生跳一跳摘个桃,教学才有效率。
三、强化理解,指导记忆
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理科比较,需要记忆的内容特别多。有些内容不仅要弄清楚,反复理解,而且要设法记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应用记忆。化学学习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记忆。死记硬背是机械记忆,容易遗忘,经过思考的理解记忆,才能经久不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教导学生学会理解记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例如,在讲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时,为便于学生记忆,可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理解了这七个字后,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理解就深刻,记得住,记得牢;对元素符号要让学生通过对比、形象等记忆方法,让学生牢记。
四、以励激学,维持兴趣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使其看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比如在讲解时我总是以充满信任的目光环顾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答错或“卡壳”时,不打断错误的回答,不让其直接坐下,而是提出几个辅助性问题加以启发,使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来,答对了要用力点头、微笑给学生鼓励,使他产生学习的动力;若从学生的眼神动作中发现其上课走神了,这时用提问的方法,和风细雨地提醒他,就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做“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实验中,先设疑该反应没有任何明显现象可以证明其已反应了,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得出借用酚酞指示剂进行,然后请了一位并没有上过讲台进行实验的女生出来进行实验。当她按要求完成实验后,对全班学生夸她:“你做的很好!大家给点掌声谢谢她!”这句话给了她自信心,也改变了她的学习态度。在以后的学习中她变的积极起来,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五、重视随堂检测,及时反馈
随堂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练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听课效率、学习成果。随堂检测可以让学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可设计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比如,讲溶解度概念这一内容,先提出概念里的四大要素,然后让学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10℃时,NH4C1的溶解度为33克,表示NH4C1在10℃时只有33克溶于100克水中,才能配成NH4C1溶液。(3)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8克食盐,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8克。学生在解答时常常缺这漏那的,但是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到溶解度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如此通过随堂检测,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及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解难,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从而实现高校课堂。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学模式,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制定可行性目标,指导学生有规律记忆,以励激学,及时纠错反馈,查缺补漏,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课堂会因此而活力四射。
【提高初中化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浅谈论文】推荐阅读: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07-11
提高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08-26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08-27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11-3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的写作12-16
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研究08-12
黑龙江省青冈县兴华镇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写作实效性09-25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论文05-21
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