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论文

2024-05-21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论文(精选8篇)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论文 篇1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更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初三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演示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竞争激励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设疑引导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4)实施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实施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动力。新课程要求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和心理感受。

第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发展和创新。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含义:(1)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基于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设计开放式和多样式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创新。因为开放的教学可使学生从多向的解题策略,多维的问题答案,多元的条件设置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生发出新的学习内容,使每个生命体得到发展。

第三、展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经验中感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学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第四、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发现问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反对那种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的所谓“合作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化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做好课后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基于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贯通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2.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3.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四、围绕实验探究,使课堂的氛围更融洽

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

1、开足实验

新教材中初中演示实验共有 80个左右(当然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也不大折扣的开出来),除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条件限制改为播放视频外,我都做了。除此之外,根据授课需要我还补充了某些实验。比如为了讲明熟石灰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就用新制的熟石灰配成溶液,盛放在密闭的试管中,底部加热,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部的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又变为澄清。效果出奇的好!再比如为了弥补因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的缺失而造成的遗憾,我补充做了用氢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我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2、做好实验

怎样将精心准备的实验做好也是有讲究的。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我有时会叫后面的学生凑经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公开课时一般都用实物投影仪放大。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不要只做个观众,我经常会让一两个同学上台合作完成实验,其余同学参与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共同探究的目的。同样实验课我也是认真备课,课前和实验员老师共同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开始后一直巡视检查、耐心指导、及时答疑,较好地起到了新课改所赋予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实验贯穿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整体提高。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论文 篇2

一、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式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式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标准》指出:“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冷落和贬低了发现和探究。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遵循新课程理念, 我在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式。例如, 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 为了让学生弄懂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我摈弃了讲授法, 创设了实验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 (1)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 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 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3) 用二氧化碳制干冰。通过这样的小实验, 学生就懂得了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可以用于人工降雨。之所以不使用讲授法, 是因为单纯地讲授, 学生不容易听得懂, 也难记得住。用实验法就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述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改变学生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再如, 在喷水的紫色小花在二氧化碳中变红的实验中, 我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展示一瓶可乐, 我问学生可乐中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如何证实?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我还让学生自己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联想、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总之, 通过不同的实验, 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 枯燥乏味的学习也就转变成了饶有兴趣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从此不再需要接受式学习了。接受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 学生在学习中完全抛弃它是错误的, 只有辩证地看待这两种方法才是明智正确的。

二、真正落实教师的“首席”角色

新课程标准施行已经好几年了, 到底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地进行角色转换?作为一线教师, 我很遗憾地看到, 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身体力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 依然扮演着权威的角色。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角色?《标准》中说得非常清楚:“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知道, 学生是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 因此,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又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 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还要注意自己教学行为的变化, 要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最要紧的是看学生, 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 我在课堂上主要是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讨论交流就是我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学生回答问题意见不同时讨论;实验小结看法不同时讨论;同一题目, 两人解法有异时讨论。通过讨论, 可以辨析知识、弄清答案、提高能力。实践证明, 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 这种角色的转换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好处的。相反, 处处不放心, 事事想包办, 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大教育家第斯多慧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如何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呢?我认为, 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很好的法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情境可粗分为简单型, 如故事情境、疑问情境、作业评价情境等;复杂型, 如活动情境、多媒体情境、实验情境等。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情境, 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要尽量与所教内容相融合, 能通过情境这一外因诱导学生的内因发挥积极的作用。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篇3

当然,有效教学的成功不单是教育者个体所能实现的。受教育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因素,是实现教育教学的成功之源。教材是实现教育教学有效性的要件,它既要体现教育教学部门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最终的要求(知识、能力、水平、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又要顾及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能否实现教育教学的需求,更要适应受教育者——学生。我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而学生则是这个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我们教师心里要有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再造和创造力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前后联系的节点谙熟于胸,熟悉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及软、硬件资源,再运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因素。学生已有一些有关水的一些“零星”的知识,他们对“水”比较熟悉,当老师提出他们所熟悉的水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一定很兴奋,一定会参与到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教学中已证实),一定想更深入的了解水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我先布置学生梳理各自所知道的水的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自来水的生产等等,并自己设计净化水的方法和设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真实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重要性;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成果及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事实说明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参与下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就如演播一场电影,学生只是看电影的观众,充其量只是在精彩的部分引起学生的共鸣、遐想。而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兴奋、创造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和体验,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欲望和对评价的认可等等。

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简单地向学生做演示实验,也没有给他们介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而是我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他们直接参与,所有结论由学生总结得出。

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延续学习的动力。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抑制学生思维和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判断方法,要注意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笔者认为:1.课堂练习时间以十分钟左右为宜。因为在课堂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要进行课堂练习。而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2.有效的课堂练习要实施分层练习。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按同一目标发展,必然导致有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了”。而实施分层练习可以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A层为基础层,要求必须完成;B层为提高层,要求大多数同学完成;C层为创新能力层,要求学有余力的少数同学完成。分层递进练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辅导教学的新探索。3.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个体辅导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有余力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存在。为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保持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编或找一些他们能够通过努力就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延续和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使他们也能与其他同学一同成长,教师的个别辅导是必要的。对他们,我们的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要诚心地帮助他们。他们的心理往往是很脆弱的,但他们有完全人格的权利。学习的困难,或某一方面存在不足不能代表其他方面也存在问题。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学好的决心、坚持的恒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五、过程评价的有效性

过程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堂课结束后的作业或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它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过程的评价体现方式多样、主体多元、标准多条,评价活动应该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评价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延续、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它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发展创造动力的园地,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评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判定,又要关乎学生的发展,使有效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篇4

【摘 要】 初中课堂一节课是45分钟左右,而如何利用好这45分钟,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针对当前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研究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课堂;化学;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主的获得并体验知识的形式和发展。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生初次接触一门全新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快速熟悉并掌握化学课堂的教学要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那么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合理的途径,高效的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习体验得到了强化,学习结果更好。

下面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1、掌握学生的情况

我们知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效率的高低并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吸收了多少内容。因此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提前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课堂上要把控好全局,譬如在做讨论发言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控好发言的内容,把问题设置到位,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知识上的提升。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经验和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谈教学方式和手段,才会有的放矢,不至于纸上谈兵。

2、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能够突破教材的限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传授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走弯路。教学目标明确后,就是我们对“教材”的料理了。既然需要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就无需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师、?W生的教学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章节之间的教学顺序的变换,教学内容上的扩展延伸。对不同教学章节有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分清楚重点和难点,有意识的进行强化训练。把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具体标准化,只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就算是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3、预见学生学习情况

要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事先模拟。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实现发现并解决。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学习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处理。这样才能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时候,学生关注的地方可能会和教师关注的地方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实现就做好准备,那么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就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关注的兴趣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散,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思考和参与。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必然是较好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的组织,无论通过何种精妙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就成为了课堂有效性高低的一个决定性标准。通过精心的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并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更投入的开展学习,可以说教师只要下了功夫去精心组织教学,学生一定能够看到,教学效果也一定不会太差。

如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教学难点是怎样把抽象的微粒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败就会影响这节课的效果。本节课如果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用闻到各种香味、各种饮料的味道、搜救犬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等等作为情景材料,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为这节课的所有教学作铺垫,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另外,问题的设计也是维持兴趣的一种方法。在对学生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设计一围绕重难点的问题,按一定的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就能得到进一步的维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近几年来中考就这个知识点所出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学习本课内容知识点的目的,达成教学目标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有效了。

2、有效处理突发问题

一个教师再有本领,他都有意料不到的课堂突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象《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一样,由于课堂教学的无效,可能让教师的威信和尊严受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时,一位胆大的学生质疑,说他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偏大,引发学生们哄笑。教师再次仔细观察,事实确是如此,学生们脸上疑云重重。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同学观察仔细,敢于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步骤,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们积极讨论并找到了答案:红磷点燃后,燃烧匙插入集气瓶的动作不够迅速,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太多。学生们用实验验证,结果果然如此,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就有效了。

课堂是师生互动最多的地方,是传输知识的主阵地,但由于新时代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强,问题更多,应注意处理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矫正学生的错误思维,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展开联想,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是有效的教学。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一般农村中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少。上课过程要经常注意这些学生的情绪,多同他们交流。教师可以按能力差异对这些学生进行隐性分组,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散到各学习小组中,与能力强的学生搭配为宜。同时为他们安排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按学习进度差异安排教学,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自己的学习速度、阶段循序渐进。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也应有所区分对待,教师不要基于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多元性的特点,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基于评价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当发现学生表现不佳时,不要马上下定论。否则,会引发这些学生的畏难、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体验。教师应当把一些有助于这些学生改进学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在学生有了满意表现后,教师再给予肯定评价。课堂教学中,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这些学生思考问题,他们才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充分展示出来。

综上所述,教学的方法千千万,但是殊途同归,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首先就应该要让课堂活分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全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篇5

刘宏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设计教学模式,力争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有效互动,优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途径

化学作为理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直观、生动的化学课堂。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采取传统的“题海战术”、“填鸭式”等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作为化学老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生本”教育理念。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以供同仁参考。

一、教师做引导者,实施有效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获得发展,可以说学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与否的关键点。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问题能力培养意识等等,不断地创新自我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理念,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教育机制。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中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学进行提炼,选择能够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验,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最后让学生自主总结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废液气的处理等。例如,用浓HCl和MnO₂加热制取Cl2,由于浓HCl具有挥发性,而恰恰水的沸点又不高,所以制成的Cl2混有水蒸气等,因此需要用饱和的NaCl洗涤,不能用水。笔者让学生亲自手动手实验,从而深化学生对氯气与水、氯化钠与氯化氢内容的认识和了解,熟练掌握操作中的加热、强酸的使用原则,以及如何避免化学反应产品被污染等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师生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对立面,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硬性地讲述,师生关系存在着不平等现象。新课改提倡师生关系的和谐,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相互合作、相互建构的。因此,作为初中化学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多元化的、有效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形成。我们知道,学生是检验教学有效性与否的关键,但是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可以说,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只是教与学之间的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合作的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只有平等的、公平的对待学生,与学生共同合作、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有可能推动学生全面有效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没开课之前就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化学实验来实施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酸碱指示剂”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实验“杀妖见血“;在学习“燃烧的条件”相关内容时,设计“烧不坏的手帕”等“神奇”的实验现象,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范畴,深化有效教学

化学课程资源直接关系着课堂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水平。初中化学知识点广 泛,与生活关系密切,且资源分布也较为广泛,其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与有效教学有着一定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区域、学校、学生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范畴,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有效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生某些实验器材、教学工具的欠缺,实施创新教育模式,即倡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试验,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实验设备、药品等,对废品进行二次利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常举办实验技能操作的比赛,如“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打擂台”、“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竞赛”、“家庭化学实验创新发明比赛”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总之,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学科的知识体系,忽略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匮乏,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模式,整合、优化、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浅议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 篇6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 欧 坤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纵观历年来的中考,学生在这方面得分率不高。如何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化学用语,也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这里,我就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把事情办好,而自觉性和积极性源于明确的目的。许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用语,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明确: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学好它便于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然后还结合实例指出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使学生明确用它表示物质的变化,既简单又明了。它可表示(1)反应物和生成物(2)反应条件(3)各微粒的数目之比(4)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若用文字说明需很长一段文字才能说清楚。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领会到学好化学用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自觉地下苦功夫把它学好。

二、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学习的化学用语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的许多迷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认识到:各种物质的组成,身边许多变化都离不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矿泉水瓶上的标签,说出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如钾离子在血液中含量过多会使心脏跳动速率变快,而Na+在血液中含量过多会使心脏跳动变慢;人体缺锌会影响智力发育,故有“智多锌”之说;人体摄取铝过量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钙得佝偻病„„ 这样,学生听得快乐、记得轻松。再如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会捞起可以保鲜的原因:Ca(OH)2+CO2=CaCO3↓+H2O,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分散记忆,突破难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互不关联的内容是很难的。所以各种化学用语的教学可结教学内容提前加以介绍。我在教学时,根据化学用语种类、数量繁多的特点,在进行第一单元到第二单元这一阶段的学习时,由于学习任务不重,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让学生识记3~5个元素符号,并且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初步会读会写,等到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常见的元素符号,为下一步化学式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第一单元接触物质开始,就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学生在知识储备丰富的情况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变得轻松。当学生把化学式写的很熟练时,就让其在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明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下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把化学用语的内容分散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去,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不断地根据事实识记有关化学用语,反复记忆,循序渐进,到讲授有关化学用语时,学生已有了较好的基础。

三、归纳总结,方便理解。

教材中对化学用语的安排一般比较分散,学生在学习了以后,一般感觉到特别多,有畏难的心理。这时归纳总结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按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归类,集中在一起,这样学生就感觉比较容易记忆了。再如教学“化学式的书写”,可结合实例把书写要点概括成类(元素种类)、数(原子个数)、序(排列顺序)、位(角码部位)非常简明。而把元素排列顺序进一步概括为金左氧右、顺念倒写,对号入座几个短句。对化合价的记忆可编成“化合价,用途大,金属元素显正价„„”读起来,非常顺口,既容易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加强练习,形成技能。

使用化学用语是智力技能,掌握技能,需要练习。课标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必须达到“会写、会读、会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自行订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中文名称与符号互现的方法:即练习时我说出元素或化合物的中文名称,让学生写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我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读出它们的中文名称,并说出它们的涵义。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说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有关事实。或者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制取等,这些都是练习书写、使用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在练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比较知识间的异同,培养学生求异、求同心理和严谨的学风。

例如:“2O”表示两个氧原子,“O2”表示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O ”表示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O2-”表示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He”表示两个氦原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个数字书写方位的差别,就改变了化学用语的特定涵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心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再如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CuO + H2 Cu + H2O 氢气还原氧化钨生成钨和水:3H2 + WO3 W + 3H2O

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3H2 + Fe2O3

2Fe + 3H2O

引导学生总结出“H2 + 金属氧化物—→金属 + H2O”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求同心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化学用语。

浅析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篇7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进行科学研究, 不只限于对学生头脑的开发, 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手和脑的共同作用下, 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自己的想法, 让科学探究转变为一种理念, 这点亮了新课程标准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在化学课程探究中, 教师要运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认真探究化学活动, 进行问题创设

在初中阶段, 学生对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师应把这种知识和能力作为奠基,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引导。对于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师要让学生先了解新知识, 再逐步由浅入深, 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好的认知。在问题创设方面, 教师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多对学生未知的知识进行一些设计, 这样学生会产生好奇心,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二、对有价值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对于化学问题, 学生要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 问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 要进行因材施教,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对于生动形象的化学问题, 教师要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 可以从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和方程式的推断着手, 让问题背景更为生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再现的方式, 让问题变得更有趣味性。学生从化学问题着手, 首先会被问题深深吸引住, 进而会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去。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放地进行化学探究, 对探究点要进行正确的选取。探究点可以不用那么深奥, 但也不能过于浅显, 只要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 就有探究的意义。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可以这样讲解: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密度比空气要大, 对其进行加压和降温处理, 它就会变成固体, 也就是干冰, 而干冰可以直接进行气化。这样进行讲解和分析, 就会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一个连续的了解, 还会让学生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在动脑思考的同时, 有助于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探究。

当然在化学探究方面, 语言的表达也很重要, 教师要运用适当的表达形式, 内容要趋于科学化, 表达要更为准确, 在词语运用上要精炼, 避免出现拐弯抹角的现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 化学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堂设问环境, 不能过于随意。

三、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学科, 诸多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结合学校的实验室资源, 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的机会。如在讲解有关“燃烧”的内容时, 如果我们直接讲解燃烧的条件, 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可以准备少量的白磷和红磷, 放少量白磷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杯口放上铜片, 铜片一端放上等量的红磷, 另一端是干燥的白磷, 让学生观察其现象。首先是放在烧杯外的白磷自燃, 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未发生变化, 然后我们通过空导管对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结果发现水中的白磷也燃烧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解释白磷为什么能够自燃和燃烧, 而红磷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证明了只有当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 并且充分接触到氧气后, 才可以燃烧。如此教学, 让学生不仅融入到了实验中, 而且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化学学习的方法。

构建切实有效的化学教学必须要以课堂实践为基础, 这少不了我们的探索和创新, 保证学生在充实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为有效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同时, 我们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 通过多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 认识到他们对化学教学的想法和意见, 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合现代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形式。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行有效教学, 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 又应让学生掌握知识与相应的技能, 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协调发展。在当前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 进行有效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探究,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赛珍.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2009 (06) .

[2].徐晓晖.课改进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04) .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67-02

化学教材内容多数是化学现象和基本的化学知识,学生之前没有过了解和接触过化学,在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难理解,不懂得知识堆积的越来越多,学生学起来就会很吃力,学生就不愿意去学习化学,学习过于被动,学习的效果得不到提高。为了改善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吃力的现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创新高效的学习方式,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化学,享受学习化学中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考试”是现在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通过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的价值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只会让学生变成一位追求高成绩的学习机器,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是不能正确的衡量学生的价值的,扭曲了化学教学的实际目的。学生掌握了化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是等到实际操作却不会,这种情况很常见,就算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试前些天努力学习,考试成绩也会有所提高,所以仅从考试成绩根本不能看出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化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主要是给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然后带着学生做练习题,有时会提问学生几个问题抽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状况,学习氛围过于沉闷,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不愿意听课,不去做练习题,学生的知识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知识也得不到良好的消化,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仅限于提问与回答,教师不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忽略了化学的实验教学

化学中有很多的实验,但是由于许多学校不重视化学的实验教学,没有准备充足的化学实验用品,也没有正规的化学实验室,所以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些实验不在专门环境下或者没有专业化学的用品是无法做实验的,所以教师就直接忽略掉了,变为直接给学生讲解化学实验的现象,学生只是听老师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实际观察操作,不能更好的理解,学生不实际操作,那么学生的操作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4、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教师依旧把化学课本中知识的传授当中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本中的知识仅仅是一部分化学知识,有很多的重要内容没有包括在内,如果教师知识传授学生化学课本知识的话,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所以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本的话,学生学不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学生也会觉得化学学习过于单调,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被动的去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

二、创新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措施

1、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

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更加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好奇,从而主动的到课本中寻找答案,例如, 在讲“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钻石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钻石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石墨经常被用到什么地方?石墨具有什么特点?c60都被应用在什么领域?它的化学性质是什么?石墨、金刚石和c60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谁知道它们的共同点?”,学生们就会一起讨论,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再说“那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吧!下面我们来学习碳与碳的氧化物”,学生就会认真的和教师一起学习,带着问题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化学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知道了问题的答案,知道了钻石的成分是金刚石,我们常用的铅笔芯就是石墨,也知道了它们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也知道了他们的化学性质,学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知识的存在,学生就会觉得化学的学习很有趣,想要去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学生既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也实际学到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际验证化学结论

化学课本中包括很多的化学现象,大多数都是教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化学现象得不到验证,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学校要重视化学教学的实验,加大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用品齐全并且专业的化学实验室,让学生们可以去实际的操作,自己动手去做化学实验,验证课本中的结论 ,更好的观察化学现象。例如,在给学生讲“水的组成”时,告诉学生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通过电解水就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有些学生可能不相信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他们就会想要去验证,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的调动,然后教师就带领学生们一起来操作验证结论,先准备水槽、试管、直流电和金属电极,水槽中加入适当的水,将两个试管分别连接正负两级电源放入水中,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然后连接电源,通电后会发现正负两极均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发现,正极所产生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比2之后,就要检验两种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就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在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且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 验证了水的组成是氢气和氧气,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会发现化学实验很有趣,也很神奇,学生就会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去观察化学现象和理解化学知识,学生实际参与到了化学的学习中来,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3、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上一篇: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下一篇:梨子说明文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