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共8篇)
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 篇1
2012-2013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① 国家和地方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2005 年4 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该法规的推出,为包括新文化在内的民营文化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2006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 年9 月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2009 年9 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续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领域;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影视展等国际型文化活动;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同年,文化部连续出台《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
中商情报网《2012-2016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0 年2 月,商务部等十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对于文化企业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供金融支持、提高出口便利化水平,培育出中国文化出口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2010 年3 月19 日,银监会、证监会、广电总局等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 号),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加强适合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2011 年10 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
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为包括电视剧行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上海市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试行)》、《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等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上海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升上海市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②国家综合实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文化消费的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日益改善的物质生活条件必然会带动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释放出对文化产品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能力。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 元,实际增长11.27%和14.86%。我国城乡居民对文教娱乐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类支出,从2007 年的1,329.16 元增长至2010 年的1,627.64 元,增幅达22.46%;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类支出,从2007 年的305.66 元增长至2010 年的366.72 元,增幅为19.98%居民文化消费持续稳定增长为影视剧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广告投放量的增加推动电视剧行业发展近几年来,电视广告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电视广告经营额持续增长。《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表明,我国电视广告蓬勃发展,经营额已由2004 年的291.5 亿元迅速提高至2010 年的679.8 亿元。
信息来源:中商情报网
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 篇2
一、穿越剧火爆荧屏
如果说2011年最火的电视剧题材, 那一定是非穿越剧莫属。早在2002年, 荧屏上就有一部名为《穿越时空的爱恋》的穿越剧, 讲述了女警察在追捕女飞贼的过程中两人一起穿越到明朝, 亲历了皇位的争夺, 且她们都遇上了自己生命中的男人, 演员张庭的可爱俏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却没有今年两个著名的清穿剧《宫 (锁心玉) 》和《步步惊心》火爆, 这二者收视可谓全线飘红。两部作品讲述了同一时期的故事, 都以“九子夺嫡”为背景, 一名现代的女子与阿哥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恋情。如果去掉“穿越女”的元素, 这两部剧作可以说与《雍正王朝》非常相似。
仔细比较近些年我国的宫廷穿越剧, 大多是同样的模式——爱情与宫斗。创作者与观众对此类剧痴迷的原因如下:
1. 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大
穿越剧都是虚构的作品, 而且是可以将许多元素加入其中的大虚构体, 可融入历史剧、传奇剧、言情剧以及偶像剧等多个剧作种类的元素, 这样就给予编剧一个巨大的平台, 将人物置于一个脱离现实的环境之中, 天马行空都不为过。即使有不合理的剧情, 创作者只要给观众一个能够接受的诱因或理由, 那剧情便仍然成立, 作品依旧刺激观众的各个感觉器官, 观众也就沉浸到剧中人错综复杂的情感之中。
2. 观众实现“代偿心理”
穿越剧不同于历史剧, 它对史实没有严格的要求, 有时不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历史在穿越剧中只是人们代偿心理的一个重要道具。生活在宫廷之中, 不愁吃穿, 不愁车房, 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压力都烟消云散, 经营一份自己想要的单纯至美的感情不再是奢望。这对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来说在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女主角在剧中一一实现, 给予了观众一个释放梦的合理途径。
3. 主人公的“全知视角”
穿越剧中的主人公大多通晓历史, 熟知身边人物的命运走向。《穿越时空的爱恋》中张庭饰演的小玩子知道自己的爱人朱允文和其叔朱棣之间必有大战, 便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历史, 但未果。同样在《步步惊心》中有类似的剧情安排, 若曦提醒八阿哥注意四阿哥身边的一些人, 殊不知她这善意提醒不仅没有让阿哥们的命运发生变化, 反而成了皇子夺嫡之火的助燃剂。主人公以这样的“全知视角”出现在剧情之中, 使得剧情矛盾冲突更加显现, 她们成了他人命运“先知”, 却不知自己的命途走向。
如今中国处于一个“娱乐致死”的时代, 穿越剧的火爆折射出当下人们对恶搞与虚幻的推崇。穿越剧在编排时为了使剧情复杂扣人心弦, 会将故事建立在改编历史甚至歪曲历史基础之上, 这样的历史观及价值观导向是有待商榷的。也许我们对戏说没必要太较真, 但对于当下的青少年来说, 他们观看穿越剧有时会对不现实的生活进行向往。且在穿越剧中往往伴随着宫斗剧情, 这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不利的。
二、革命战争剧突显坚定信仰
2011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又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因此大量紧扣这两大主题的主旋律献礼片应运而生, 如《宣言》《小站风云》等, 之所以将提出这两部剧作, 是因为其角度新颖, 以小的视角切入大的历史。
《宣言》再现了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的历史时期, 一个英雄村落里的人们用鲜血与生命守护在当时被看作“禁书”的《共产党宣言》的感人故事, 通过对一本书作为切入点与故事主线, 呈现出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不怕牺牲的精神, 还原一段真实的故事。同样, 9月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的《小站风云》突破了以往电视剧中通过大家族的兴衰体现国家命运的叙事方式, 通过塑造性格特征鲜明的荧屏形象展现其不同命运, 使观众触摸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剧中刘德胜和李占魁二人, 他们是中日甲午海战、小站练兵、庚子事变及护国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更是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之中。剧情围绕着刘、李二人对家庭、爱情和对革命态度展开了一个个复杂的故事, 在其中展现了天津小站的稻耕文化, 以及两位主人公的个人命运, 体现了小人物扛起民族大义, 从中折射出整个国家命运, 将动荡历史的发展脉络处理得恰如其分。1两部剧作的特点在于不过分渲染历史背景, 而是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物与人讲述一段史诗, 推崇小人物对在革命中的坚定信仰, 凝聚强烈的中华民族精神, 呈现历史沧桑感与厚重感。这是一个叙述革命题材的新方式, 以小见大更易使观众为作品所动容。
提到战争题材, 抗日战争是电视剧经久不衰的话题。由北京卫视首播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大受追捧, 它讲述了以李大本事为代表的一群“不按套路出牌”的非主力军, 共同捍卫民族尊严, 保卫国家不怕牺牲的故事。这个戏好看, 是因为剧中人物颠覆了荧屏上以往的抗日英雄形象, 民兵队长李大本事、“九路军”头目孙成海以及前国民党军官陈峰三个身份不同的人从对立到合作, 演绎了战争中的浓浓兄弟情。在兄弟情之间又穿插了几组爱情与亲情:李大本事与赛貂蝉, 陈峰与小北平, 孙成海与其妻大门子以及崔小辫对女儿崔酒窝 (小北平) 等。每一个人物情感都是丰满多元的, 全剧由诙谐幽默走向悲哀雄壮, 塑造出抗日战争中的偶像草根群生相。他们对番号的苦苦等待是荣誉感与归属感的外在表现, 番号是一个队伍是存在的证明, 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藉, 给予生者不可磨灭的记忆。但不可忽视的是, 该剧仍有其缺陷存在。文艺评论家李准表示, 《番号》如果对背景和故事情节再斟酌一点, 少一些漏洞, 可视性会更强。2
获得第28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的《中国远征军》向世人展现了一幅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壮观图景。该剧不仅刻画了独立铁血硬汉的艺术形象, 更是塑造了全面立体的军人群像。该剧的创作者力图翻开历史的尘封档案, 使观众近距离感受到那群快被忘却的战死在异国的军人。毫无疑问, 《中国远征军》是一部野心之作, 不再是凤毛麟角剑走偏锋地侧面体现整个远征军故事, 而是完全直面、完全历史, 在深度与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剖析程度, 同时又试图用虚构人物小中见大, 以家庭来带出大历史。3因此它被成为“史诗般的电视剧”。
革命战争题材不仅要体现战争血雨腥的风残酷场面, 还要蕴含战争中人们的大情怀与坚定的信仰。历史上发生的革命战争事件通过电视剧这独特的视听传播方式, 伴随着好的立意及故事情节的创新, 在电视剧同类型题材中脱颖而出。
三、经典翻拍剧组团亮相荧屏
2010年, 四大名著的翻拍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新《红楼梦》, 还未播出就已命途多舛, 北京台的红楼选秀、导演变更、剧中“雷人”的造型等一系列事件。播出之后足见布景的精致与魔幻“梦”的营造。但对于“黛玉裸死”等细节使观众在网上呈现一边倒的痛批, 认为看《红楼》如同观《聊斋》。同样《三国》中的一些穿帮与“经典”语句也成了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西游记》题材更是近30年来被翻拍得最滥的题材, 观众对新版《水浒传》也是褒贬不一。于是2011年全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年会上, 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在会议上发言表示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能再被频繁翻拍。
除四大名著外, 海岩三部曲——《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以及《一帘幽梦》等一系列被观众熟知的经典电视剧也纷纷被重新翻拍。2011年新《还珠格格》与《新亮剑》的播出又掀起一浪舆论热潮, 只要翻拍就一定要面临新老版本的比对。1997年老版《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 缔造了令人咋舌的收视神话, 俏皮的小燕子与大气温婉的紫薇捧红了赵薇与林心如, 两人演绎的角色深入人心, 而新版《还珠》演员从前期宣传到播出引来网友不断地恶搞。老版《亮剑》是近些年来电视台经过无数轮播出的经典“宠儿”, 2011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在黄金时段自选剧对老《亮剑》进行了五集连播, 其平均收视率依然创下了1.03%的成绩4。《新亮剑》虽然打着“李云龙前传”的旗号播出, 却也难逃重拍剧的“魔咒”——极端分化的观众评价。《新亮剑》里增加的感情戏受到了观众的质疑, 硬汉是否应当有过多的儿女情长?但值得肯定的是, 新《亮剑》在战争场面的塑造上运用了更新的技术, 弥补了老版的不足。
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经典剧目, 无论是对其翻拍还是重拍, 都要面对观众的批评与质疑。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虽然老版作品在制作上可能略显粗糙, 但那是观众心中的是一份怀旧感, 是对我国电视剧原创的肯定。试想这么多年过去了, 电制作方乐还在地“炒冷饭”, 难免会让观众认为我国电视剧作品缺少心意, 创作者也会有不思进取之嫌。
四、家庭伦理剧的温情回归
家庭伦理剧是最贴近百姓的电视剧种类, 它通常向人们展现家长里短, 柴米油盐, 其立意通常会影响观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一段时期内, 家庭伦理剧似乎走入一个怪圈, 剧情重点多为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与情感的扭曲。2010年收视全线飘红并获得飞天奖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成功破冰荧屏婆媳大战, 该剧意在告知当下的年轻人要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 体谅老人, 将中华传统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由《媳妇的美好时代》刮起的“温馨风”, 使编剧在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上也开始由“战火纷飞”回归到细腻的温情。
2011年, 在都市人的生活中, 裸婚、再婚及“异地”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感类流行语。于是创作者在剧本的选择上也紧跟时代情感的步伐, 力求透过荧屏向观众展示现实中“问题重重”的婚姻生活, 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 并最终回归到人与人之间“情”的珍贵。
《裸婚时代》的热播, 向人们展示了当下一些年轻人“无房无车无钻戒, 不办婚礼不蜜月, 没有婚纱没存款”的婚姻时尚。主人公刘易阳与童佳倩与父母斗智斗勇, 奉子走入婚姻的殿堂。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没有杂质的爱情让人动容, 但当真爱与现实碰撞, 小两口遇到了各种各样棘手而琐碎的问题, 开始无休止地争吵, 细节打败爱情, 最终二人以离婚收场。裸婚是一种社会现象,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情侣或夫妻因为现实而分手, 但《裸婚时代》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给予人们一丝希望, 实现了“情”的回归。
再婚是家庭的重组, 不仅牵扯到当事人, 还要顾及到双方的孩子。电视剧《家, N次方》选择了以两个单亲家庭的三次重组, 每个人物都极具个性, 戏骨宋丹丹、赵宝刚与年轻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该剧将苦情与纠结转化为青春与明快, 其中蕴含了情感、商战及社会热点等多元化模块。这样一个N次重组的家庭, 经历了从巨富到破产的噩梦, 为保护家人和来之不易的情感, 一家人不离不弃, 合力抵御外界的动荡与磨难, 寻找家的温暖。创作者在创新与大胆的同时给观众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
“异地”也是近些年来的热点话题,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的同时也产生了距离”。《双城生活》向人们展现了北京姑娘、上海男人、北京丈人和上海婆婆之间的情感磨合, 把一对小夫妻可能遇到的障碍与坎坷盘点了一番。用一些小的细节带出地域文化的碰撞, 如上海与北京不同的婚事风俗, 上海办婚礼的时间是在晚上, 但晚上结婚在北京意味着二婚, 北京讲究头婚一定要在中午之前。这一事件不仅给剧情带来了戏剧冲突, 更让观众深刻了解到南北文化的差异。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剧中的双城夫妻必须面对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 感情偶尔的游离以及为后代的奉献, 这些都引发了现实生活中的“双城家庭”以强烈的共鸣。
上述电视剧剧情紧凑, 冲突设置合理, 节奏明快, 有的还附有开放式的结局引发观众遐想。创作者用视听语言触及当下的普遍现象, 剧中人物谈论最流行的话题, 讲最时尚的台词, 融入年轻的元素造就了2011年一系列优秀的家庭伦理剧, 它们以情的回归诠释爱的真谛, 向观众传达生活的哲学。
五、青春励志彰显年轻活力
2011年,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开年大戏一改往年的风格与习惯, 由以往的传奇古装剧改为军旅青春励志剧《第五空间》, 这部戏为国家级专业频道增添了几分活力, 令观众眼前一亮。现实生活中, 经常出现一些讲述80后、90后“啃老”与娇生惯养的事件, 因此年轻人有时会被冠以“自私”、“懒惰”、“不进取”的帽子, 《第五空间》的播出为当下努力拼搏的年轻人正名。纵观近些年来荧屏上军事题材作品如《突出重围》、《DA师》及《垂直打击》, 其故事均是以军事演习为依托而展开的。《第五空间》与以上剧目有很大不同, 它是国内首部以陆军航空兵事迹为题材的电视剧, 描写了一群“80后”飞行员的成长与蜕变。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具有中国新生代军人的新风貌。在剧情设置上, 该剧每一集的情节都围绕着这些“80后”在陆航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跌宕起伏, 从互相之间竞争与嫉妒到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战友”二字的涵义, 从与教官领导“斗智斗法”到理解教官并真正融入陆航这样一个过程。该剧揉入了青春偶像剧的风格样式, 注重塑造青春励志的军人偶像, 既轻松幽默又内涵丰富。其意义在于填补了军事剧作内容上的空白, 开拓了军事题材电视剧的新视点——年轻与励志。
紧跟着《第五空间》的脚步, 情感励志大戏《野鸭子》于2011年1月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首播, 已经播出就引起强烈凡响。主人公人物形象丰满且颇具张力, 她聪明、热情、质朴、敢做敢为还有点固执, 外形与大都市有些格格不入。因为父母的分离, 野鸭子独自生活饱尝人间冷暖, 她的经历给予了观众一个“通路”, 对拆掉她养鸭场的老总且同为她亲生母亲的周丽琴的“报复”以及得知自己身世后的震惊并提出的无理要求就变得顺理成章。该剧“励志”在于杨顺作为大学生做司机后自主创业, 以及野鸭子在得知自己有个有钱的生母后, 依然选择回到农村与杨顺共同经营养鸭场, 这与时下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干起自主创业精神是相符合的。直到2011年8月, 《野鸭子》已在央视六次重播, 该剧在黄金时段的三集联播平均收视率接近3%, 5这是电视剧频道的收视神话, 该剧获得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三等奖”也是实至名归。
青春励志剧始终是充满朝气的, 片中人物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 但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冀, 这些剧作给予当下年轻人以启示, 使他们在生活中以剧中人物为榜样, 寻找到正确的人生轨迹, 勇于开拓, 扬帆起航。
六、透过工业剧作重温峥嵘岁月
工业题材作品占我国的电视剧作品总数比例却不是很大, 且在这不多的作品中, 有影响力的剧作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提到工业题材电视剧便是车间厂房文化, 现如今该类剧作的剧情模式化、单一化, 易上纲上线, 缺少真情实感, 这样观众对工人的荧屏形象也形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2011年荧屏热播出了两部工业题材电视剧, 北京卫视的开年大戏《钢铁年代》与央视电视剧频道于年末排播的《大丽家的往事》。
《钢铁年代》讲述了一群以尚铁龙和杨寿山为代表的小人物扎根鞍钢, 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顽强克服困难建设鞍钢的故事。
浅析台湾偶像剧风行的原因
张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北京100000)
摘要:近十年来, 台湾偶像剧异军突起, 成为继日剧、韩剧之后在亚洲市场内颇具分量的电视剧种之一, 受到了大量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热烈追捧, 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本文将从台湾偶像剧的制作方式和营销方式两个角度出发, 深刻剖析其风靡宝岛及大陆的原因。
关键词:台湾偶像剧;制作方式;整合营销
台湾偶像剧在定位上属于“青春偶像剧”的范畴, 在内容上多表现年轻人的爱情和友情, 通过一些或唯美或残酷、或夸张或内敛、或喜剧或悲剧的方式, 表现青年人的对于梦想的不懈追逐、对于成长的不解困惑和对于感情的美好向往。台剧的核心在于塑造青春偶像、表现时尚潮流, 收视人群也以青少年为主, 年龄大多数处于13岁至25岁之间。
日本在青春偶像剧方面起步较早, 台湾偶像剧的兴起和发展明显受到了日本的影响。早期的台湾偶像剧, 无论是灵感来源还是制作手法都与日本偶像剧较为类似, 类型也较为固定和单一。但是经过十年来的不断努力, 台湾偶像剧在保留青春偶像剧原有特点的前提之下, 已经明显地探索出了台湾本土化的发展方式, 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飞跃, 取得了不可小视的成绩, 已然成为继日剧、韩剧之后在亚洲市场内颇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剧种。台湾岛内各大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里, 都将台湾自制的偶像剧作为自己的主打王牌。并且在大陆, 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都积极购买和播放台湾偶像剧, 一些电视台也会在黄金时段进行播出。这些举措又进一步扩大了台湾偶像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促进其在中
《大丽家的往事》以沈阳某工厂响应祖国战略号召迁往大西南支持三线建设为蓝本, 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了三线工厂的兴衰与三线人工作生活的全貌。二者都呈现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 人们白手起家, 不计付出和回报, 一生为国家建设而奋斗的感人事迹。两剧中人物均具有浓浓的时代特征, 他们是中国工业发展历史进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值得一提的是《大丽家的往事》改编自贾樟柯的实验性电影《二十四城记》。因电视剧的篇幅通常比电影长很多, 所以剧情《大丽家的往事》的创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把电影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了串联与重新编排与扩容, 将原本的独立的人物在电视剧中建立出一环环复杂的联系, 制造一系列事件推动剧情的发展。它的改编是成功的, 编剧将个性丰满的、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人物置于他们赖以生存的820厂, 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在厂房发生了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样的剧作能够带动观众的心理感受, 易被更不同年轻段的受众欣赏与接受。
《钢铁年代》与《大丽家的往事》在2011年的荧屏上来了一个前后呼应, 两部工业题材剧作都进行了好的尝试, 通过对寻常百姓家的情感演绎触摸历史, 营造工业质感, 力求找寻还原父辈们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念。现实中的人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充斥在人们的脑中。工业题材电视剧作亦张亦弛, 他们出现给当下浮躁的人们带来了积极向上、不懈奋斗以及充满人们力量与凝聚的美感。观众通过这两部电视剧重温感受中国工业的峥嵘岁月。
结语
通过对上述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分析梳理, 2011年是中国电视剧的丰收年。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作为作品的审查把关部门, 这一年年出台了黄金时段禁“穿越”, 禁“宫斗”以及在短期内禁翻拍“四大名著”的口令, 这样对颇具争议的题材作品在国乃至亚洲范围内的风行。
台湾偶像剧与日剧和韩剧相比, 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甚至是全方位的改变。本文将从台湾偶像剧的制作方式和营销方式两方面着手, 对台湾偶像剧成功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制作方式的独到性
1. 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台湾的第一部自制偶像剧是2001年的《流星花园》, 讲述了贫民女杉菜在贵族学校中与四大家族的继承人 (即F4) 之间的情感纠葛, 最终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收场, 是一个典型的“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爱情故事。这部偶像剧沿袭了日剧中典型的校园爱情类型, 在台湾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流星花园》之后, 传统的校园爱情类型被保留下来, 成为了偶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类型一般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通过描述一对或多对男女主人公之间温馨、纯美而又富有离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为观众构建出如童话般的爱情天堂。男女主人公的家庭地位一般较为悬殊, 男生多出身豪门, 女生多出身贫民家庭, 两人通过偶然的事件相遇并相识。在交往的过程中男女双方会受到多方的阻挠, 有其他倾慕者的影响、也会有家长和学校的阻拦。不过男女主人公会不懈的努力下和在朋友的帮助下, 克服种种挫折, 最终携手相爱。我们熟悉的《恶作剧之吻》《黑糖玛奇朵》《公主小妹》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校园爱情剧的基础上, 台湾偶像剧不断推陈出新, 故事情节和叙事类型更加丰富多彩。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已经从单纯而又封闭的校园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例如都市职场、乡村集
电视剧市场中也得以有效调控。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及观众与市场对作品口味的变换, 2012年元旦期间各大卫视开年大戏不再在戏说历史中畅游, 而是回归到现实之中。素以娱乐闻名的湖南卫视, 2012年始推出“金芒果独播剧场”, 开年大戏推出家庭伦理剧《你是我爱人》, 对“隐离”、“裸婚”、“出轨”等话题进行探讨。该剧首播收视率1.15%、市场份额2.84%, 6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有关我国电视剧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电视剧创作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秉承国家广电总局“加大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的要求, 2012年很可能成为现实题材电视剧作的发展年。此类题材是最贴近观众的, 也是最能捕捉到生活质感元素的, 但往往现实题材作品难拍得好, 精品是要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笔者建议制作方在选择剧本时候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切忌“盲目跟风”, 力求奉献出具有艺术真实的, 能有打动人心的, 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摘自《小站风云折射大时代》.毕珍鑫.《当代电视》2011年第11期.
[2].摘自人民网.《永不磨灭的番号》热播专家批缺乏战争史实感.http://ent.people.com.cn/GB/81374/15548932.html.
[3].摘自新华网.从《中国远征军》寻找那份忘却的纪念.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1-03/16/c_121194204.htm.
[4].数据来源:中央电视台第八频道频道总监张子扬老师讲座
[5].数据来源:中央电视台第八频道频道总监张子扬老师讲座
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 篇3
【关键词】口红效应;电视剧产业发展
一、当前电视剧产业特点
1.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口红反而热卖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这种现象发生是因为口红在美国是一种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降低,人们只能购买一些相对廉价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起到心理安抚的作用。而这一现象上升到行业水平即反映出口红效应对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如雅思兰黛、欧莱雅以及资生堂都是口红效应极大的受惠企业。这一现象同时也适用于文娱行业和动漫游戏行业。
近几年,这一现象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也有体现。根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移动游戏行业报告》显示移动游戏行业人口红利趋于饱和,截至2015年Q2,接触移动游戏的累计设备规模为12.8亿,移动游戏活跃设备规模达9.1亿。2015前两季度收入超230亿元,截止2015年Q2,移动游戏CP规模达2.77万,增速放缓。同时在文娱电影行业,中国电影产业票房增速明显。据统计,中国票房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增速世界第一,占全球新增票房75% 。2015年国内票房突破440亿,观影人次12.6亿。2016 年《美人鱼》上映首日拿下2.8亿元票房,上映两星期拿下24.4亿票房, 2 月底又突破30亿元大关,不断刷新纪录,开创内地影史的新时代。可以看到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遇冷,大部分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文娱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国文娱产业发展当下,虽然机遇充分,但是竞争也是残酷的。企业家应该充分意识到必须要做消费者满意的电影、电视剧,要从客户心声出发,才能获得投资回报。
2.中国电视剧行业产生口红效应
2015年是我国电视剧产业波澜起伏的一年,原有的“一剧四星”时代结束,“一剧两星”时代开启。一方面,成本跃升、竞争加剧、政策因素左右着市场格局的调整;另一方面,网络视频用户强势增长,网络视频与电视的融合给电视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自从2015年一部电视剧最多两家电视台播放的政策改变后,电视剧的种类和题材变多了,这一政策导致的直接效果就是强势的电视剧竞争力变弱,为弱势电视剧的播出提供了机会,一部《还珠格格》连续播放十年的事件将成为历史。许许多多的名不见经传的制片人和演员得到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新的电视剧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电视剧变多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就多了。原有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制片人就要更多关注与消费者的心声,制作真正让消费者喜爱的电视剧。
3.影视题材变化
2015年中国电视剧热点现象之一是关照现实,关心民众。201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因此有关抗战的电视剧成为热点之一。IP这个词在2015年成为传媒界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部分热点网络小说改编为热点电视剧。热点电视剧的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形成良性互动。部分热点电视剧收视率高, 但是口碑不一致。主要的变化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电视剧更加关注现实,关心民众。例如《平凡世界》《二胎时代》《他来了,请闭眼》等等,这些都是紧紧贴合观众的生活题材。二是抗日战争题材力挺力作,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年份, 国家新闻办、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像《锋刃》《伪装者》《战长沙》等等都是获得了较好的影评。三是热点网络小说改编为热点电视剧,如《琅琊榜》《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四是热点电视剧与网络互动,采用网络众筹,许多电视剧都是会与观众产生互动。五是部分热点电视剧收视率高,口碑不一致,如《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等。是电视剧发展到达了瓶颈,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所致。
4.电视剧产业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我国受众的趣味出现了低俗化、娱乐化、草根化的趋势, 电视剧中人物情节也开始迎合受众口味, 对此我们需要对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思索。毋庸置疑,这种低俗的传播对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人类创造了媒介的同时,媒介也开始塑造这个社会。对于制片人传播低俗文化,牺牲社会利益而追求一己私利的行为,应当是每个观众所鄙夷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电视剧行业出发,阅读了前人学者对电视剧发展的理论研究,通过爬虫软件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假设,并提出了在当下文娱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形下,制片人制作电视剧的建设性建议。
二、基于回归分析的思考
从电视剧好评率这一因素来探寻消费者所真正关注,所接纳的电视剧的特质,以此为当下电视剧发展提出方向性意见。经过文献阅读,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假设:
假设1:电视剧的评分和电视剧播放的时间长度存在相关关系。
当人们看的电视剧集数越长,那么坚持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也许进入一种追剧的状态,自然而然会对这部电视剧的评分提高。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当人们一直看这部电视剧,那么它的一些瑕疵便会被人们所淡忘。
假设2:电视剧的好坏与电视剧邀请参演的演员存在正相关关系。
有大牌参演的电视剧,会更加吸引观众去看。常常也有粉丝并不是为了剧情,而是仅仅为了看一个自己的偶像而去看电视剧。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是通过爬虫软件从豆瓣,优酷,乐视,爱奇艺,腾讯五家网站搜集得出,搜集电视剧数目为100部,同时爬取的数据还包括:好评率,题材,集数,片长,主演数目,发布时间,拍摄地等。其中对演员这一变量进行二次爬取,爬取的数据为:年龄,性别,获奖次数,出道时间等。100部电视剧数据,导入EXCEL表整合,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处理,然后导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对影响电视剧好评率做影响因素分析,最终得出数据。
2.回归分析过程
(1) 描述统计
从加权之后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 爱情类的电视剧好评率为6.9 ,动作类为7.74 ,科幻类为5.87, 历史类为6.22,喜剧为6.28,悬疑类为8.17,战争类为6.1,韩剧为6.45 ,美剧为7.89 ,英剧为8.8 ,中国电视剧为5.86。但是并不能根据数据就断然判定中国的电视剧水平最低,因为该数据是由中国的网站所搜集的,外国的电视剧要进入中国大陆播放,就已经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初步筛选,把差的电视剧都排除在外,也就是所谓的“门槛”,然而中国拍摄的电视剧却没有这样高的门槛,所以必然导致了中国相对于他国电视剧好评率低的情况。片长均值为42.14 ,标准差为14.343,演员数目情况的均值,男女都为35。男女演员的年龄均值,男为35,女为33。男女演员获奖数目的均值方差比较,可以看出获奖数目的标准差很大,所以均值并不能很好的描述这一统计量。
(2)回归分析
接着进行多变量的回归分析,进入的变量为合计2 ,男演员人数,集數。残杀检验 DW为1.413。
回归方程为:评分 = 7.994 + 0.009*合计2 – 0.178*男演员人数 –0.01*集数
3.电视剧分析思考
由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电视剧的好评率分别与合计,男演员数,集数有着因果关系。究其原因有男演员数目、集数因素和演员因素3个原因:
(1)男演员数目
受到男演员数目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这是以前研究完全没有发现的一个因素,男演员的数目在影响因素中所占有的权重最多,高达0.178,而且是负的0.178,这就表明,男演员的数目越多,该电视剧就越不受欢迎。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a.现今男演员的表现让人不满意,男演员在很多电视剧中所表现出来的角色已经不再是阳刚,威武,雄壮的形象,在很多的电视剧中男演员做作的表演,甚至是伪娘的表现来吸引眼球,会让人们觉得难以接受。b. 现在大部分的电视剧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和视野来展开剧情的,观众会热衷于站在男演员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男演员数量上的增加会使得观众更加挑剔,而导致部分观众的流失。
(2)集数因素
受到集数的影响,且系数为—0.01,就是代表电视剧的集数越多,就越没有人看。乍一看,好像是说拍电视要让集数少一点,其实不然。归根其本质原因,如今电视剧的集数较多是剧情托节奏,剧本粗制滥造。导演为了博取较高的片额报酬,拉长电视剧的情节,该表现的主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不该表现的就是一直在反复的拖着。
(3)演员因素
受到演员知名度,演技,拍摄效果等,因为电视剧中的主演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性的影响。演员所获得的提名奖项越多,代表演员的实力越高,人气越高,那么他出演的电视剧就越有可能获得好评率。所以会有正相关的影响,假设2成立。
三、未来电视剧发展前景
电视未来发展前景巨大,但是在电视剧质量、电视剧艺术、电视剧行业战略等方面还有很多发展机会。
1.提高电视剧质量
数据分析中,不管是演员抑或集数等原因,这些数据都指向电视剧质量与观众的好评率是正相关的,电视剧的质量应当是电视剧行业接下来发展的核心。在2012年被称为 “中国首部医疗励志电视剧” 的 《感动生命》 , 里面的专业知识就广为人所诟病: 在抢救一名心脏衰竭的病人时,司马主任说: “赶快准备10 克速尿, 抽 200CC 的血。”但在临床急救中, 速尿的使用量在 20 毫克到 80 毫克之间, 10 克速尿足以致人于危险之中。从文本的专业知识角度分析,一些电视剧编剧并非医学、法律等特殊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甚至不曾彻底了解过相关专业的知识。因此,在编写该类题材电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对专业类知识的误读。保证剧本的高质量,制片人在编写剧本的时候,应该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保证专业性,表现主题,表现真正的精神出发,那么自然就会获好评。
2.寻觅艺术真谛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取得了18.4亿美元的票房,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纪录;该片在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11个奖项,詹姆斯·卡梅隆亦凭借该片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10年的沉寂之后,卡梅隆回应给世人——《阿凡达》。这部作品,用10年去历练,10年不闻其名,一朝成名天下知。任何一个好的制片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应该站在高的角度,去给世人启迪,给世人希望,而不是让世人觉得鄙夷。
3.电视剧营销短视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分析中发现,年轻的出道不闻名的演员所拍摄的电视剧也会有很好的收视率。究其原因,应该是行业发展规律以及演员自身两个因素双重作用形成。因为,目前中国文娱产业,特别是电视剧行业,如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况。所以是正在处于电视剧自由化竞争的局面,此时只要有亮点,有不一样的东西,就会取得好的收视率。但是这样的收视率仅仅是建立在行业风口这样一个特殊的局面上,在未来,制片人应该明确,不仅仅要做新的,不一样的电视剧,制片人所面临的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做到迎合观众心声的电视剧,这才是作为电视剧产业源源不断为其注入活力的核心所在。
4.蓝海战略
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互联网+”这个名词在人们口中不断响起,像《无心法师》《盗墓笔记》等网络剧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传统电视剧这个红海外,可以思考是否可以在互联网这里开辟一个蓝海,为观众创造出新的价值。
5.T2O产业模式
时下有句话十分流行,决定成败的不是成本,而是商业模式,现如今电视剧的发展也出现不同的商业模式。“T2O”作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受到传统电视和新兴电商的高度关注。“T2O”是指“TV to Online”,指的是产品从电视端营销到线上销售。“T2O”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更强调“即看即买”,通过跨界合作, 使得产品从电视端迅速转化到线上销售,尽快转化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我国“T2O”模式还处于初始阶段,东方卫视开播的《女神的新衣》被视为首个采用“T2O”模式的综艺节目。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生产销售都有出口,并且市场前景很大,符合时代潮流发展方向,通过营销的方式吸引眼球,吸引投资。
如果说电视剧的创作是一次认识社会与重构环境的机会,那么中国的电视剧创作无疑承载着历史重任。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依然期待电视剧创作者们用心记录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与感动。
参考文献:
[1]不可不说的“口红效应”,文娱产业正迎来黄金时代 钟奇.海通证券证券研究报告2016-03-17.
[2]承上启下 氤氲突破—2015年国产电视剧热点述评 [J]. 曾祥敏,倪乐融.当代电视2015-12-31.
[3][4]2015年中国电视剧热点现象述评[J].张智华. 民族艺术研究2016-03-10.
[5][7]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的问题与反思[J]. 欧阳宏生,姜海,姚远铭.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0).
[6]《沈阳日报》 综合整理:《专家为医疗影视剧挑错部分常识错误太低级》《沈阳日报》 2012-04-24.
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4
有线电视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大部分亚太地区和许多亚洲国家十分普遍,尽管现在在许多南美、中东和非洲有线电视没有多大起色,因为在这些地区人烟稀少铺设电缆相当地不划算,特别是在南非所谓的“无线电缆”或者基于微波地系统得到应用,“直接到户”的卫星电视更是普遍。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有线电视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有线电视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第一章 有线电视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有线电视概念 第二节 有线电视结构分析
一、首端宽频放大器
二、干线宽频放大器
三、支线宽频放大器
四、分配放大器
第三节 有线电视费用和节目分析
一、有线电视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有线电视网的技术优势
第二章 2010-2011年全球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全球有线电视行业发展综述
一、国外有线电视新技术发展现状
二、国外有线电视的节目管理浅谈
三、国外有线电视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2010-2011年全球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一、全球有线电视家庭用户规模
二、全球有线电视机上盒市场解析
三、国外有线电视网与电信网关系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世界有线电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2010-2011年全球有线电视产业主要地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有线电视台阵营分析
二、美国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斥巨资并购NBC环球
三、美国有线电视用户日渐流失 第二节 英国
一、英国数字电视普及率
二、英国将推下一代数字电视服务 第三节 韩国
一、韩国有线电视业的发展经验
二、韩国有线电视普及率分析
三、韩国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成功案例
第四节 其它国家分析
一、德国数字电视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荷兰有线电视家庭用户规模
三、加拿大有线电视用户可能每年多付50至100元
四、日本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分析绍
第四章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解读
二、《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解读
三、《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解读
第五章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态势浅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发展概况分析
一、中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分析
二、中国有线电视收费标准分析
三、中国有线电视网的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分析
二、中国有线电视数字整转概况分析
三、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四、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模式分析
五、中国数字电视收费标准
六、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规划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双改造发展态势分析
一、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进度加快
二、实现双向网改的因素分析
三、对各地广电机构进行双向改造提出的几点建议
四、实现双向网改后的业务动向
第六章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研究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组成分析
一、前端系统
二、有线电视网络
三、用户终端系统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拓扑结构探析
一、树枝型拓扑结构
二、星型拓扑结构
三、双星型结构
四、环型结构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技术简析
一、ATM技术
二、SDH技术
三、WDM技术
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业务剖析
一、提供模拟电视节目
二、提供数字电视节目
三、提供数据服务
第七章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有线电视产业链的介绍
第二节 网络运营商
一、网络运营商基本概述
二、网络运营商运营态势分析 第三节 机顶盒供应商
第四节 数字电视机供应商
第五节 内容供应商
第六节 软硬件设备供应商
第八章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的其他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网络电视(IPTV)业务发展概况分析
一、全球IPTV发展概况
二、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的竞争
三、中国IPTV发展现状
四、中国IPTV存在的发展问题及其政策原因
五、进一步促进中国IPTV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卫星直播电视(DTH)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卫星直播电视发展概况
二、卫星直播电视对有线电视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无线电视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四节 2010-2011年中国电信网络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ADSL(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二、HFC(光纤同轴混合网)
三、ADSL与HFC的综合比较
四、宽带接入现状
第十章 2010-2011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综述
一、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特点分析
二、VOD开启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大门
三、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难成金矿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运营分析
一、商业定位
二、商业模式
三、销售渠道
四、商业指标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用户需求结构分析
一、用户对电视增值业务的需求
二、数字电视平台上的家庭信息消费分析
三、中国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新诉求求
第四节2010-2011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第五节2010-2011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解决策略
一、发展增值业务需要解决资金问题
二、加大增值业务开发和推广力度
三、加快关于增值业务的监管和激励政策的落地
四、建立全国性的终端统一平台
第十一章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规划
二、有线电视网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有线数字电视进入快速发展期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有线电视用户预测分析
二、有线电视供给预测分析
三、有线电视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十二章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有线电视投资潜力分析
二、有线电视投资吸引力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分析
二、政策风险分析
三、竞争风险分析
四、其他风险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有线电视结构
图表:2009年中国GDP增长态势
图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图表:2009年中国人口规模
图表: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组成 图表: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拓扑结构 图表: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技术 图表:2010-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业务 图表:中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 图表:中国有线电视收费标准 图表: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
图表:中国数字电视收费标准 图表: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模式 图表:有线电视产业链
图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负债情况图 图表: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负债情况图 图表: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预测分析 图表: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供给预测分析 图表: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共十二章。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
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 篇5
--------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数字电视机的相关知识
一、数字电视机的定义
二、数字电视机的特点
第二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三、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数字电视机市场特征分析
一、市场规模
二、产业关联度
三、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
四、国内和国际市场
五、主要竞争因素
六、生命周期
第二章 全球数字电视机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08-2013年世界数字电视机产业发展综述
一、世界数字电视机产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数字电视机主要厂家分析
三、世界数字电视机产业市场分析
第二节 2007-2013年世界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7-2012年世界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3年世界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全球数字电视机市场分析
一、2011-2013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需求分析
二、2011-2013年欧美数字电视机需求分析
三、2011-2013年中外数字电视机市场对比
第三章 我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3年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2011-2013年中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动态
三、2011-2013年数字电视机行业经营业绩分析
四、2011-2013年我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热点 第二节 中国数字电视机市场供需状况
一、2011-2013年中国数字电视机行业供给能力
二、2011-2013年中国数字电视机市场供给分析
三、2011-2013年中国数字电视机市场需求分析
四、2011-2013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品价格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数字电视机市场分析
一、2010年数字电视机市场分析
二、2011年数字电视机市场分析
三、2012-2013年数字电视机市场的走向分析
第四章 数字电视机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第二节 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市场销售收入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市场总销售收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销售收入比较
第三节 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成本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五章 我国数字电视机产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数字电视机产品进口分析
一、2011-2012年进口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进口结构分析
三、2011-2012年进口区域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数字电视机产品出口分析
一、2011-2012年出口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出口结构分析
三、2011-2012年出口区域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数字电视机产品进出口预测
一、2011-2012年进口分析
二、2011-2012年出口分析
三、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进口预测
四、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出口预测
第六章 中国数字电视机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数字电视机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中国数字电视机总体市场规模分析
二、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七、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数字电视机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一、数字电视机消费群体的年龄特征分析
二、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三、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第三节 数字电视机生产分析
一、数字电视机行业产量分析
二、数字电视机行业领先技术分析
三、数字电视机行业生产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一、行业营运情况分析
二、行业盈利指标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二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
第七章 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历史竞争格局概况
一、数字电视机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研发力分析
一、数字电视机产业研发重要性分析
二、中外数字电视机研发投入和运作方式对比
三、中国数字电视机研发力问题分析 第四节 中国数字电视机产业竞争状况
一、我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品类竞争现状
二、我国数字电视机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三、中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并购重组状况
四、我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并购整合分析 第五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八章 数字电视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数字电视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1-2013年数字电视机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11-2013年数字电视机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数字电视机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数字电视机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数字电视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数字电视机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六、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九章 数字电视机重点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A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二节 B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三节 C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四节 D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略......第三部分 行业前景预测
第十章 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市场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3-2018年我国数字电视机发展趋势分析
二、2008-2012年我国数字电视机市场趋势总结
三、2013-2018年我国数字电视机市场发展空间 第二节 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产业政策趋向
二、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技术革新趋势
三、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价格走势分析
四、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十一章 未来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数字电视机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产品消费预测
二、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数字电视机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四部分 投资战略研究
第十二章 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0-2013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2010-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0-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0-2013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0-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0-2013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二节 2011-2013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1-2013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十三章 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8-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13-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2011-2013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二、2011-2013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三、2011-2013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第三节 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数字电视机技术现状
二、2011-2012年数字电视机技术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2011-2013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十四章 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08-2012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数字电视机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数字电视机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数字电视机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五章 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数字电视机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数字电视机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数字电视机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数字电视机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数字电视机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数字电视机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竞争策略
四、并购重组策略
五、营销策略
六、人力资源
七、财务管理
八、国际化策略
第四节 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11-2013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战略
二、2013-2018年数字电视机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略…………
--------网 址:
中国电视剧的微观表达论文 篇6
悲剧性在电视剧中不仅以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激情等宏观的、整体的构架存在,它更深入中国电视剧的文本中,也正是对其在电视剧文本中的提炼,才有其宏观上的景观。接下来要从电视剧文本自身入手,从电视剧本体研究出发,看电视剧的悲剧性在电视剧具体的文本中是如何存在的。“如果艺术具有表意性和象征性这两个特征,它必然会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答案是:‘艺术必须是语言’”。88电视剧也正是依托其视听语言来实现其表意性和象征性,来实现其画面情感和审美元素的表达,它的表意和象征是基于它特殊的语言体系。因此,有必要从电视剧的言说方式入手,看悲剧性在电视剧具体的文本中是如何存在的,悲剧情感是如何表达的,悲剧意境是如何营造的。
2中国电视剧的微观表达
同时,电视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也广泛吸取着其它艺术门类语言表达的优点,特别是电影的视听语言,因为两者有着近缘关系,所以很多电影理论中针对视听语言元素的阐述对电视剧悲剧性的分析来说也是适用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再现或者表现它的艺术审美对象的工具或载体。这工具或载体里面,除了一些物质材料,最重要的是语言。电影、电视使用的视听语言与其它艺术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文学,以书面文字作为自己的载体,它通过文字的描述,把客观世界的特征抽象地展现出来,再现一种模糊的形象。美术,是以色彩、光线、形状、质地为元素的语言,诉诸于视觉,对对象进行“定格式”的表现。音乐以节奏、旋律、音色、音质、音量为语言等等。视听语言与其它语言本质的区别,也是视听语言最大的优势,就是借助更为自由灵活的视听元素使语言更大可能地摆脱了时空的束缚。它同时依托人的视觉与听觉,即通过画面和声音,特别是二者的灵活的组合来实现与观众的对话与沟通。另一方面,电视剧的内容首先以单个镜头的方式存在着,镜头是其基本单位,同时蒙太奇则赋予了更多的自由组合的深层意义,并刺激了长镜头理论的发展和运用。视听语言的这些言说方式和表达潜力,特别是蒙太奇思维,给电视剧的悲剧性表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镜头是电影的基本单位,而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语法。“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1928 年,普多夫金的《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就是以这句话开始的,林格伦也说,“电影技巧的发展事实上主要是蒙太奇的发展。”
3结语
这里“电影”指的是作为视听语言的特殊艺术,在这点上,以上的评价也是适合电视剧的。不可否认,在一个镜头甚至一个画格内可以表现言外之意,可以存在悲剧冲突与悲剧矛盾,但这种方法的潜力是有限的,“由于缺乏逻辑、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连贯性,人们至少是为了照顾叙事的明确性,而不得不依靠各种造型与心理联接或过渡,以构成叙事的‘纽’。”90加之,悲剧性情景的营造与情感的体现需要时间上的积累与积淀,所以,更多的还是通过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即蒙太奇来表达。蒙太奇不仅仅是把一个景分成几个镜头使之表现得更为生动和现实,同时,还由于连续的镜头中酝酿了许多的复杂关系,如思想上的关系、镜头长度上的关系、有形运动上的关系和形式上的关系,给予这些关系以巧妙的处理就可以有力的感染观众。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蒙太奇的表现潜力,使之成为支配观众思想和联想的一个有意的指挥者。蒙太奇一般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前者强调流畅的叙事,后者更强调情感、思想的表达,更突出产生原本在单个镜头中不存在的意义。因此,对突出悲剧性这种特定的情感和美学思想来说,后者更重要。
例如,《太平天国》第四十八集,李秀成就义时的三个镜头。从这一蒙太奇场景来说,并没有对李秀成的牺牲大加渲染,但是第三个镜头的处理却充满了悲剧性的情感力量,血红的山河赋予了李秀成的牺牲以肯定的意义和光辉的形象,同时,也象征着太平天国十四年的流血和牺牲,是历史的最悲壮的注脚,而那无力的夕阳也不仅仅是对李秀成一人的哀悼,而是对太平天国最终命运的诗意暗示。另外,表现蒙太奇中的心理蒙太奇可以将人物心理活动的刹那感觉甚至是无意识的思绪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因其放入故事的时间——也就是前后镜头的不同,从而在深入人物心理上更上一个台阶。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转型分析 篇7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转型的三种模式
(一) 内容和形式的转型:从“独乐乐”到“众乐乐”到“草根化”
90年代初最红火的电视娱乐节目当属央视在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当时的娱乐节目有个共同点, 即明星和主持人是舞台的绝对主角, 明星进行舞台表演, 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和主轴, “舞台”和“话筒”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及的“神圣”, 传播学意义上与传者具有互动功能的受众在这里成为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这种“独乐乐”传播形式虽然单调, 但对于当时文化生活极度缺乏的中国人来说, 却无异于一个精彩纷呈的万花筒, 充满着莫大的吸引力。
90年代晚期, 这种单纯欣赏性的娱乐节目遍地开花, 受众的兴趣也渐渐转淡, 电视媒体急需开辟新的娱乐形式。一些邀请明星来跟观众互动做游戏的节目应运而生,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是其杰出代表, 中国娱乐电视开始步入“众乐乐”的时代。《快乐大本营》开播于1997年, 一改过去明星独自在台上表演观众只能旁观的形式, 变为请明星当嘉宾, 与观众一起做游戏, 让明星深入到观众中间进行互动, 让平时高不可攀的明星成为和蔼可亲的游戏伙伴。这种新颖形式对观众有很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很快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快乐旋风”。
进入21世纪, 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越来越高, 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更多的人渴望自己能作为主角站在舞台中央, 而不是作为嘉宾的配角, 这一时期的娱乐节目更注重展现普通受众的风采。如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等, 都是以普通人为关注焦点, 为他 (她) 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 淡化了主持人和嘉宾的作用。在这类节目中, 参加节目的选手成为主角, 主持人成为控制节目节奏和场上气氛的调节器。在节目过程中, 选手的表情、语言、动作都被给予特写, 给予一个主角应有的地位,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凭借电视这个公共平台脱颖而出, 成为家喻户晓的“红人”。
(二) 竞争策略的转型: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生存
纵观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史, 可以说就是一部克隆模仿史, 这也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最大弊端。一档优秀节目出台, 很多媒体立刻一哄而上, 拼命仿制, 把节目本来有限的收视率和利益迅速榨干, 直到这种节目形式被观众彻底厌倦, 再也无法榨出一滴利润。
1997年《快乐大本营》的播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最红火时平均收视率曾达到33%, 广告价格甚至超过中央电视台的平均价格。这样的成功立刻引发了全国电视的“仿效”热潮, 各地省级卫视和城市台在短时间内纷纷上马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为内容的综艺节目, 如北京台的《欢乐总动员》、江苏台的《非常周末》等。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下, 观众对无所不在的“快乐”由惊喜迅速转为厌倦, 各地的“快乐”节目收视都开始大幅下滑。时到今日, 全国屏幕上已经看不到几个“快乐”节目了。
同样的事情不断重演, 可以说, 每一个大红大紫的“榜样”后永远都跟着一大帮追随者。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在中国的几乎每一档优秀的娱乐节目顶多只有几年的生命周期, 在多次两败俱伤的竞争中, 内耗损失巨大的电视媒体开始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娱乐创新, 希望从更理性更冷静的角度制造娱乐, 变恶性竞争为良性发展。一些富有远见的电视台开始正视现实, 寻求对策,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探索符合本土观众口味的娱乐节目形式。
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大型真人秀互换节目《变形计》, 成为这个以娱乐为主的卫视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变形计》并非完全原创, 灵感来自国外同类节目《换妻》, 但跟简单的克隆已有天壤之别。《变形计》借鉴的仅仅是互换这种形式, 从风格到内容则完全是国产的。节目关注的是当下转型期我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城乡差别、教育鸿沟等, 通过孩子的纯真生活用镜头直接表现出来, 产生极大社会影响和深远的教化意义。
除了将社会热点、共同关注的题材融入娱乐节目之外, 湖南卫视08年推出益智类节目《以一敌百》更显示出差异化生存的技巧。益智类节目在我国兴起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但基本形式都是如出一辙, 是一种同质化很严重的节目形式。而《以一敌百》打破了这种僵局, 采取的是一个人与一百人PK答题的形式, 选手只有将这一百人全部击败, 才能获得全部奖品。与传统益智类节目相比, 《以一敌百》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而非千篇一律的人与题目的对抗, 而且层层推进的挑战模式将使节目的气氛更加紧张激烈。更为重要的是, 这档节目是湖南卫视从荷兰Endemol公司花重金引进, 并拥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节目版权, 可以合法地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一档节目, 版权意识罕见地出现在我国地方卫视的节目创意之中。其实湖南卫视并非首吃螃蟹,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这几年已经开始贯穿在一些大台的节目制作和理念当中, 面对国外优秀的节目样式, 国内的电视媒体开始冷静地进行实际分析, 不盲从不跟风, 有选择地合法地取其精华。尊重知识产权, 才能杜绝抄袭, 才能更好的保护节目。保护同行的智力成果, 让节目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实际上也是保护电视媒体自己的将来, 也更益于电视媒体自身的健康成长, 这也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 追求目标的转型:从一味追求收视率到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上世纪70年代末, 国家取消了对媒介的财政支持, 媒介必须自己到市场去寻求经济来源, 收视率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市场逻辑成为主宰, 标志着受众数量的收视率变成了电视台的生命线,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受众的追逐, 电视台节目的生产和销售就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通用原则, 即什么节目受众最多, 就生产什么, “金钱乃是评判所有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个公分母”。[1]出于对经济效益和利润原则的考虑, 不少电视节目在娱乐方面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偏离, 过分注重大众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 弱化甚至不惜消解文化产品特有的人文价值, 如对港台的一味模仿、过分娱乐导致人性的冷漠、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操守和起码的人文关怀。娱乐节目在获得较高收视率的同时, 也导致了很多诟病。
一些重视自身品牌维护和发展的电视媒体开始考虑向更高层次受众提供更优质的娱乐节目, 如湖南台和东方台打出了要向“高品质娱乐”转变的旗号, 力图在保证收视率的同时强调社会口碑, 给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以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引导。一些披着娱乐的外衣, 但却加入了国计民生、社会公益等元素的娱乐节目在这几年逐步出现, 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以城乡教育差距和城市网瘾少年为关注对象、《勇往直前》以明星为公益事业挑战自身极限为诉求、东方台的《劳动最光荣》则以明星的号召力, 弘扬勤奋吃苦的精神。
观众在观看这些节目的时候, 一方面享受到了乐趣, 随着节目的紧张刺激或轻松搞笑或悬念迭出的进程而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有效地拉升了收视率;另一方面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勤奋向学奉献爱心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电视机前的观众, 尤其是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人生引导作用,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作播放此类节目的电视台, 在获得丰厚广告回报的同时, 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
(一) 引入多个评估分析体系, 全面衡量节目
过分倚重收视率, 必然导致媒体唯受众需要马首是瞻, 而不管这种需要是正当的还是低级的。当节目风气一滑再滑, 高素养的受众只能离开电视去寻找新的娱乐方式, 受众市场必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现象。收视率作为衡量一个节目的指标, 对电视媒体了解观众收视行为的特点、把握节目传播效果、指导传播实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它却绝不是衡量一个节目好坏的唯一指标。
在全国观众总量增长有限、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的背景下, 靠单纯的卖收视点已经很难维持电视广告的持续增长, 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电视媒体不再局限于收视率这一个指标, 纷纷从更高定位来要求自己。比如从2005年开始, 央视就大力倡导频道的品牌价值, 从卖收视率转为向客户销售品牌影响力, 以达到提高广告创收的目的。再比如凤凰卫视, 在内地允许落地的范围极其狭小, 收视率几乎谈不上, 但内地知名广告商仍然踊跃投放广告, 主要原因就是凤凰卫视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社会上的良好美誉度。随着受众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受众消费的日益理性, 我们应该采用更理性的评判体系, 观众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多项指标体系均应纳入其中, 从更全面更科学的角度进行衡量。
(二) 放弃机械模仿, 重视知识产权, 加大创新力度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模仿复制风从它诞生之日起一直伴随至今, 与我们相反, 欧美很多经典娱乐节目的生命都很长, 他们有很严格的知识产权法规, 被克隆被复制的几率极小, 观众的审美期待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同样的娱乐, 因为国情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的不同, 观众接受程度会有很大差别, 简单硬搬是没有生命力的。国内很多电视媒体已经把节目创新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 希望能生产出带有自己明显风格的产品, 真正获得观众认可。节目创新主要指两方面, 一是原创, 二是在购买版权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改动, 积极加入本土元素, 使之更加符合本土观众的胃口。无论哪种方式, 只要有创造性的新东西出来, 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就是值得鼓励的。
(三) 讲究品质的娱乐同样也是讲究责任的娱乐
娱乐节目的功能主要是带给人快乐, 使人放松, 但并不意味着娱乐节目放弃了社会教导。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 娱乐节目既要照顾电视媒体传播方式的特殊性, 又要考虑到其对社会大众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性。中国人口多, 普遍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 电视节目娱乐的基调如何把握, 应根据我国的国情, 建立在我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对节目认可度的基础上。
这几年的娱乐实践也表明, 娱乐节目并不是一味低俗就能赢得受众, 一些高品质的娱乐节目既获得了广告商的青睐, 也赢得了社会的如潮好评, 同时还树立了品牌的良好形象, 可谓是一举三得。作为老百姓每天都要接触的信息源, 中国电视传媒的娱乐节目应该建立在社会价值体系之中, 与国家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同质同构。
三、结语
娱乐节目从电视诞生之日一直伴随着我们, 已经成为大众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强调“寓教于乐”, 似乎能让人在娱乐的同时也受到教育才是最好的娱乐。但很显然, 娱乐不是教育, 不能用教育的标准去衡量, 否则娱乐节目的发展将被限制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 难以成长。我们应该给予电视娱乐节目以充足发展的空间, 在资讯发达而唾手可得的今天, 过分限制娱乐并不能阻塞人们追求快乐和宣泄的渠道, 并不能让道德典范覆盖大众;相反, 如果过分严苛, 只能是窒息我国娱乐节目的生命, 而让大量的外国娱乐节目占领国内市场。
国外有很多纯娱乐节目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狂热喜爱, 如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等。很多年轻人看着这些国家的娱乐节目长大, 对这些国家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纯娱乐的东西在给人们带来欢笑和轻松的同时, 也给自己的国家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并大大拉动着本国的经济增长。娱乐节目的关键不是在于是否能教育人高雅, 任何一个娱乐作品都有高雅的一面, 也有低俗的一面。文化市场, 只要产品有竞争力, 不违背社会基本价值观, 即使低俗一点, 也应该给其发展的空间。我国娱乐节目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期, 一批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娱乐节目正在逐步出现并获得观众认可, 如果能够善加引导,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前景非常乐观。
摘要: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 很长时间内都呈现出单调、同质化竞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 在给大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饱受诟病。这几年, 中国电视媒体迫于种种压力, 从自身实际出发, 进行娱乐转型, 其中一些电视媒体已经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转型,恶性竞争,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 篇8
关键词:跨年晚会;卫视形象;品牌价值;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3-0041-02
2011~2012的这次跨年对央视来说,是非常值得记录的开始。央视和众多卫视的跨年晚会,给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与此同时引发的跨年争夺战形成了一个引人瞩目的跨年景观,十多家卫视在这期间为跨年而忙碌着。各种各样的跨年形式相继成熟,围绕跨年展开的一系列明星资源争夺战,宣传造势拼比战等,都制造了不少跨年话题,跨年似乎已经成为那个特定时间段的媒介事件[1]。
一、中國大陆跨年的时间界定和缘起
虽然央视十几年来都将新年晚会安排在元旦当晚,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年。电视媒体的跨年晚会应该是在西元年末12月31日晚,由电视台和政府为喜迎新的一年到来而举办的,并伴有一个仪式化的倒计时环节。
经仔细分析,跨年概念在电视媒体的第一次模糊出现是在是在2000年即将到来之际。当时称为“跨世纪”。这一年,中国加入了全世界迎接千禧年的跨世纪盛典。1999年12月31日,由ABC直播报道中国北京中华世纪坛和上海外滩在零点前后五分钟的跨年盛况。当晚,中国的电视媒体向观众们首次展示了中央领导人走上街头与百姓一起庆祝跨年的场景,和全球各国依次跨入新千年的庆祝场景。
瞻前观后,“跨年”一词的出现,是在2005年12月。在此之前,所有与西元年变更有关的晚会都被称为“新年晚会”,播出在新年第一天,并以传统的综艺晚会形式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跨年晚会诞生于湖南卫视,并以演唱会的形式取得了认可和成功,开辟出春晚和中秋晚会之间的另一个黄金档期。
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现场直播了一档节目,“MZONE快乐中国 2005/2006跨年演唱会”,这标志着跨年晚会进入新时期。
二、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发展历程
跨年演唱会是跨年晚会的主要形式,是湖南卫视一直沿延至今的跨年方式,诱因在于2005年那场轰动全国的“超级女声”。吸取2004年的经验,2005届超女在迅速制造诸多歌星的同时,超女的专场跨年演唱会被推上历史舞台,成为媒体的营销和包装方式。
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MZONE快乐中国 2005/2006跨年演唱会”,在全国18个城市主要频道节目收视前十排行中,占有一席可观的位置,也是跨年晚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在同一时间段还有央视一套的“2006新年音乐会”与之竞争,但与湖南卫视的显著成就差别甚大[2]。
2006年,湖南卫视举办了“2006—2007快乐中国诺基亚跨年演唱会”,收视率为2.45%,市场份额占到7.23%。虽然在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一,但并无超越前一年的辉煌成就[3]。
2007年“快乐男声”的成功,同年制作了“湖南卫视2007-2008快乐中国NOKIA跨年演唱会”。该场晚会央视-索福瑞数据收视率3.15,市场份额9.56%,同时段排名第二,成为了湖南卫视2007年所有节目中的收视至高点。
2008年元旦开始,政府规定元旦放假三日,跨年晚会逐渐被其他卫视重视起来。2008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的“2008—2009快乐中国跨年演唱会”全国平均收视率3.9%,收视份额10.82%。同时段第一。同年,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加入跨年行列,自此打破了湖南卫视垄断跨年时间段的局面。之后的几年,“跨年”概念从无人问津突然变成一块抢手的蛋糕。跨年也变成了各大卫视在“春晚”时段无法与央视竞争之后,重点打造的一档节目。
虽然在2009~2010年的跨年演唱会收视排名上,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各执一词。但据央视-索福瑞的12月份节目收视排行榜来看“无处不玩乐江苏卫视诺基亚跨年演唱会”比“快乐中国2009—2010跨年演唱会”就略胜一筹。2011年,跨年晚会也出现了湖南卫视与江苏卫视分别宣称自己是冠军的现象。
在2011~2012年的跨年夜,16家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纷纷结束。在央视索福瑞25城市的收视统计中,湖南卫视以3.58%的收视成绩夺冠,收视份额达到10.29%,江苏卫视凭借3.25%的收视率屈居第二,首次举办跨年晚会的央视以2.15%的收视率排名第三。虽然各台跨年晚会褒贬不一,但是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大卫视又各处奇招比拼创意,如东方卫视的3D灯光秀等。
三、年轻化、国际化和狂欢化的跨年晚会
究竟是叫跨年晚会,还是跨年演唱会更合适呢?传统的跨年晚会即为元旦晚会,普遍以综艺晚会的形式存在着。央视的元旦晚会尝试过“小品相声”专场、大赛,貌似定位明确,实则昙花一现。央视随即用“大赛”和“颁奖晚会”跨年,观众仍不买账。各省级电视台在元旦跨年的时段,也大都停留在综艺晚会的层面,但效果不理想。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跨年晚会在纽约曼哈顿,从1904年12月31日开始,那里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活动内容就是众多著名歌星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献唱,人群在灯光绚丽的广场上热舞高歌。跨年晚会和其他晚会的区别在于,它更加适合走年轻化、国际化和狂欢化路线。
从湖南卫视启用“超级女声”三强选手演唱做主打节目,推出的“跨年演唱会”概念之后,跨年演唱会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成为之后跨年晚会的主要形式。纵观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历程不难发现,跨年演唱会相较其他形式更加年轻化、国际化和狂欢化。而这个综艺大台成功的跨年晚会经验也在被各家卫视模仿或借鉴。
跨年晚会普遍年轻化,年轻人是跨年晚会的主要受众,因为8090后的年轻人相对容易培养新的收视习惯。狂欢化则是跨年晚会的另一个成功的要素,跨年晚会的狂欢感来自于国际化的跨年理念。西方的跨年演唱会都会在街头举办,志愿者并当场派发礼品,舞台上与舞台下充分互动。央视曾经转播的维也纳新闻音乐会之所以不成功,也就是因为没有加入狂欢的元素。
跨年晚会与春节联欢晚会相比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两者在全国的收视率相比,跨年晚会的收视率还相对较低,但较为相近的收视率也反映了各家电视台竞争的激烈。除夕看春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收视习惯,所以央视春晚的竞争感不强。而跨年晚会争夺的优势在于,将观众细分,在争夺主要收视群体的同时,拉拢各自的观众群。跨年给了各大电视台提供了有利的竞争环境。
四、各省跨年需寻求新定位
跨年晚会激烈的竞争局面,让各家卫视开始在同一平台同一时间进行节目的推广,同时也暗示着全媒体时代的电视品牌营销的开始。卫视品牌的价值就代表了观众对该品牌的信赖度和忠诚。各个卫视利用跨年晚会的契机,通过全媒体推广与观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就是品牌价值建立的过程。跨年也变成了更复杂的挑战,如果卫视品牌宣传打动了观众的心,那么观众自然甘愿成为受众,并帮助品牌进行内容传播,推进收视率和收视期待[4]。卫视通过跨年晚会塑造自己卫视的品牌形象,这反过来也有利于晚会的创新和发展。
跨年晚会的是各个省台的全新的品牌推广领域,同时,鉴于其在新年第一时间,它还有助于各省台的新年定位。虽然跨年晚会容易被定为成年轻化狂欢化的跨年演唱会,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但很多家省级电视台并不太适合这样的定位。央视的加入对跨年晚会的资源占有非常强势,本着演艺明星取胜的各台应该更加注重寻求自己的特色,尽量避免与央视竞争相同资源,同时也防止跨年晚会太过同质化。如2010~2011年云南卫视的“地球之声云南卫视大型跨年公益晚会”,安徽卫视的“2011国剧盛典”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2011—2012跨年梦想盛典”集等都具有本台特色并且取得了非常好收视效果,在各自省会城市里均排在了湖南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之前。
跨年晚会是一场比较小众的晚会,晚会没有承载传统的节日概念,也不需要多种节目样式去照顾所有的观众,完全可以将单一的节目样式一贯到底,让喜欢这类节目的人一次看到过瘾,加入互动元素达到狂欢目的,到最后都结束在一个仪式化的倒计时中。各卫视发挥各自的特色,做年度盘点或推出新人新节目,选择走文化路线或者公益路线等。也有各大卫视之间进行跨地域合作,结合优势资源、共享市场资源等。
湖南卫视经历了七年的尝试之后,成功地定位了以“快乐中国”为主题的跨年演唱会,有经验的卫视已经渐渐开始有自己的定位,初次加入跨年队伍的卫视也都在探索新的道路,跨年盛宴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戴扬,伊来休•卡茨著.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杨毅可.地方电视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声屏世界,2001(1).
[3]陈宏.论地方电视台改革与发展战略[J].传媒透视,2000(5).
[4]李倩玲等著.转向:无界限传播你做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电视行业07-27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10-13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10-24
中国电视08-13
中国电视台06-18
中国电视公益节目09-09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05-14
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07-07
中国电视购物发展10-25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研究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