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2024-07-30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共8篇)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篇1

1 引言

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着手研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2006年8月18日正式发布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于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自2007年开始,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端配套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并依托国家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摸底测试工作。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体系, 制定完成并颁布实施17项国家、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2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总体介绍

2.1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体系

欧洲DVB系列标准和美国ATSC系列标准 (见表1) 作为起步研究及规模应用较早的标准体系, 在标准的分类、侧重及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积极有益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归纳总结并吸收学习。通过研究分析,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标准工作组结合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状况, 提出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体系 (见图1) , 主要分为基础类、产品类、应用类、安全类以及测试测量类标准。

其中, 基础类标准适用于数字电视而非仅适用于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方式, 主要包括产品关键接口标准、传输协议标准、信源音视频编解码标准等。

产品类标准主要指不同应用场景的终端产品标准, 既涵盖一体机、机顶盒等常规产品, 也包括CAN调谐器、硅调谐器等关键部件产品, 还包括手持式MP4、USB接收棒等新型产品。

应用类标准主要指适合数字电视特点, 支持扩展应用的标准, 主要分为字幕、交互应用等两大类。

安全类标准主要包括条件接收和内容保护两大类标准, 主要涉及并适用于内容加密接收、图像内容保护等方面。

测试测量类标准主要包括测试方法标准和测试系统、仪器设备等标准, 主要为规范测试的过程要素, 保障测试环节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2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在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体系指导下,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相关力量, 历时四年制定完成17项国家、行业标准 (见表2) , 为产业发展提供标准保障, 有力地推动了地面数字电视的推广应用。

3 接收机标准关键技术内容

GB/T 26686-2011作为关键性、基础性产品标准, 主要涉及一体机产品的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性能、解复用处理、音视频解码、显示输出等方面内容, 其中前三部分技术内容与机顶盒产品要求存在技术共通性。以下详细介绍接收机标准中关键技术内容。

3.1 标准适用范围及主要内容

标准针对一体机产品, 适用于66 cm (26英寸) 以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 66 cm (26英寸) 及以下接收机参照使用;内容涵盖一般要求、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其中, 技术要求部分包括射频解调与信道解码、解复用、传送流解码、音视频特性、电源适应性、功能要求、遥控性能与遥控发射器、电磁兼容性特性限值、安全性、可靠性、环境试验、开箱检验、工艺装配检验等。

标准所引用的标准中包括GB/T 20090.2-2006《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22726-2008《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两项标准中所涉及专利。

关键概念包括“可接受误码”:在规定的测试时间内, 观察接收机视频解码输出到显示屏幕上的视频图像, 图像不出现可察觉差错。对于性能试验, 主观的测量周期为60 s。对于功能试验, 主观的测量周期为15 s。

3.2 射频解调与信道解码

本部分技术内容都是指可接受误码情况下的要求, 接收机宜支持接收GB 20600-2006中规定的工作模式, 但应至少能接收并正确解调表3所列出的7种工作模式。本标准中各项性能参数要求依据表3中的工作模式进行规定。

射频解调与信道解码主要包括频率范围、频率捕捉范围、节目搜索与调谐、射频端口、 (高斯信道、莱斯信道、瑞利信道) 载噪比门限、最小接收信号电平、最大接收信号电平、抑制模拟电视邻频干扰能力、抑制模拟电视同频干扰能力、抑制数字电视邻频干扰能力、抑制数字电视同频干扰能力、抑制0 dB回波能力、抑制动态多径能力、抑制脉冲干扰能力, 具体要求见表4。

以上性能指标既考虑了与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保持协调一致, 又基于多次摸底测试结果而确定的, 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具有技术领先性。主要包括:

(1) 我国标准在频率捕抓范围指标方面优于日本标准的±30 kHz、欧洲标准的±50 kHz;

(2) 我国标准在最小输入电平指标方面优于日本标准的-75 dBm, 与欧洲及美国标准基本持平;

(3) 我国标准在抑制模拟邻频干扰能力指标方面大大优于日本标准的-35 dB、欧洲标准的-33 dB, 优于美国标准的-40 dB及-35 dB (不同输入信号强度) ;

(4) 我国标准在抑制模拟同频干扰能力指标方面大大优于日本标准的18 dB, 优于欧洲标准的3dB (64QAM 2/3模式) 和7 dB (64QAM 3/4模式) 、美国标准的2.5 dB;

(5) 我国标准在抑制数字邻频干扰能力指标方面大大优于欧洲标准的28 dB (UHFⅤ频段) , 与日本标准的-35d B (抑制数字上邻频干扰能力) 和-33 dB (抑制数字下邻频干扰能力) 、美国标准的-33 dB基本持平;

(6) 我国标准在抑制数字同频干扰能力指标方面大大优于日本标准的24 dB, 优于美国标准的15.5 dB。

3.3 解复用要求

解复用要求主要规定了对于符合GB/T 17975.1规定的传送流, 接收机应能进行正确解复用。接口及最小解多路复用要求满足ETSI ETR 154的规定。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传送流数据率、系统时钟恢复、差错控制、PID过滤、多成份节目处理、传送流解码要求、字幕、条件接收及数字内容保护等。

其中, 传送流解码要求主要包括业务和节目信息、电子节目指南 (EPG) 两方面, 分别参照GY/T 230-2008和GY/T 231-2008标准, 规定了接收机应能识别并处理的一些至关重要的SI和PSI信息、数字电视广播的基本EPG信息的内容格式, 并能正确处理工作。

接收机应能识别和处理PSI表中的节目关联表 (PAT) 、节目映射表 (PMT) , 以及SI表中的网络信息表 (NIT) 、业务描述表 (SDT) 、事件信息表 (EIT) 、时间日期表 (TDT) 。若接收机存在条件接收接口, 接收机应能识别并处理PSI表中的条件接收表 (CAT) 。

接收机应支持的EPG基本要求见表5。

3.4 音视频特性要求

本标准引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码标准, 以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升级, 其中视频解码部分规定“接收机应对符合GB/T 17975.2-2000或GB/T 20090.2-2006中规定的帧频为25 Hz、4:3和16:9幅型比的码流进行解码。自本规范实施之日起1年后, 接收机应能对符合GB/T 20090.2-2006中规定的帧频为25 Hz、4:3和16:9幅型比的码流进行解码。”主要参数格式见表6。

音频解码部分规定“接收机应能识别一个节目中复用的多个音频流, 并能选择其中任一音频流解码输出。接收机应具备解码符合GB/T17975.3-2002中MPEG-1层II或GB/T 22726-2008中规定的数字音频流的功能, 可具备解码符合ETSI TS 102 366中规定的数字音频流或其他数字音频流的功能。自本规范实施之日起1年后, 接收机应具备解码符合GB/T 22726-2008的数字音频流功能。”

4 未来工作计划

4.1 完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体系, 开展后续标准的研究制定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将继续组织各相关单位深入开展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 进一步丰富完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体系, 加快后续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具体计划见表7。

4.2 推动产品自愿性认证工作, 保障标准的贯彻实施

在标准颁布实施后,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积极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产品认证工作, 以认证方式推动产品的标准符合性设计, 提升产品性能, 促进产业发展。包括长虹、海尔、海信、索尼、松下、三星、LG等企业成为首批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产品认证的企业, 相信随着地面数字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将会有更多产品通过此项认证。

同时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 第一批通过国家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 完全符合GB/T 26686-2011《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标准中“射频解调与信道解码”要求的解调芯片方案的已有7个。

参考文献

[1]赵新华, 张素兵, 胡鹏, 等.GB/T 26686-2011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2]张素兵, 胡鹏, 陈仁伟, 等.GB/T 26685-2011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测量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3]李桂苓, 张素兵, 徐岩, 等.GB/T 26270-2010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测试信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4]张素兵, 胡鹏, 陈仁伟.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现状及思考[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0 (05) :22-25.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篇2

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 Terre

strial),为混合传输模式的单载波系统,是由美国ATSC标准发展而来;

2、国家HDTV总体组(The HDTV Technical Executive Experts Group)的2号提案—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BDB-T/OFDM),基于多载波调制技术;

3、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Academy of Broadcasting Scienc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V)的技术方案—射频子带分割双载波混合调变系统(CDTB-T),由欧洲DVB-T标准发展而来;

4、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的技术方案—基于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的DMB-T(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

dia/Television Broadcasting),采用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TDS-OFDM (Time Domain Synch

ronou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由欧洲DVB-T标准发展而来;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技术演进 篇3

ITU新发布全球数字电视广播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约80%的家庭拥有电视,普及率大大超过其他信息系统,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依然存在;其次,在付费电视的推动下,数字电视家庭数量首次超过模拟电视家庭; 此外,来自各地区的数据显示,地面广播依然是最普遍的传播平台(见表1)。

全球新一代数字电视标准的进展

1欧洲DVB-T2标准提高了系统性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降低开销增加了选项,频谱效率比DVB-T高约30%;采用了新的纠错编码,接收C/N门限比DVB-T标准显著降低;使用了物理层管道P2,可支持多业务广播,此外,该标准采用MISO技术,可支持增强型单频组网。

2中国DTMB-A的系统性能已超越DVB-T2

在新的DTMB-A标准中,增加了256APSK和高阶FFT参数选项,传输码率显著高于DVB-T2;采用Gray-APSK调制和新型LDPC码技术,接收C/N门限低于DVB-T2;采用新型复帧信令结构和时频二维动态分配方式,可更方便地支持多业务同播;基于时频综合的多天线技术,不但可支持增强型单频网, 且复杂度也大大降低。

3美国ATSC 3.0正在征集标准方案

ATSC2.0是作为对现有标准进行移动业务补充的标准,ATSC3.0需满足灵活频谱、鲁棒接收、超高清、移动、混合服务等基本需求。

4日本下一代ISDB-T已在研究过程中

目前,NHK科学和技术研究实验室正在开发NHKsuper Hi-vision——基于4 000扫描线的超高清宽屏系统ISDB-T标准。

DTMB-A系统的最新进展

1发展历程

2011年12月,DTMB-A应用示范系统(见图1)公开展示。在技术层面, 新标准8 MHz带宽传输速率范围为5.00~49.31 Mbit/s;AWGN信道下C/N门限范围为0.6~21.2 dB,此外,新标准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的52项标准制定及产业化开发已在进行过程中。

2013年9月,《DTMB-A接收专用芯片研发》项目通过发改委评审。

2013年11月,中国政府向国际电联提交DTMB-A标准方案。

2 DTMB-A/DVB-T2实验室样机测试

2013 年 1 月,DTMB-A /DVB-T2委托广电总局测试,而根据教育部组织的鉴定结果,DTMB-A/DVB-T2的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TMB-A应用前景

笔者认为,未来DTMB-A将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最迫切的应用是提高DTMB标准国际市场竞争力,以拓展电视产业和文化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采用DTMB-A标准后,一个8 MHz带宽的模拟频道可传输5套顶级高清节目,可实现在地面电视中传输多路高清及3D电视广播业务。

支持数字地面电视标准的硅调谐器 篇4

随着世界各国的电视广播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平移, 市场对数字机顶盒和数字电视一体机 (i DTV) 的需求日益增长, 针对这一市场需求, 意法半导体推出全新的支持DVB-T广播标准的硅调谐器STV4100。STV4100符合DVB-T的全部标准, 包括DTG、Nord ig Unifie d v2.0和Dig ite nne。

目前硅调谐器正在取代通常由第三方供货商提供的“铁壳式调谐器”。铁壳式调谐器在一个金属壳内整合多个分立器件, 必须经过单独调节才能实现最佳的接收性能。意法半导体的STV4100节省多达30个分立器件, 紧凑的QFN封装占板面积为5 x 5mm, 而且无需调节。此外, 仅为600mA的工作电流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产品的功耗, 如机顶盒、i DTV、PC-TV接收器和DVD或蓝光录像机。

STV4100可以配合STV0362解调器, 组成机顶盒的通用前端模块配合解码器芯片, 如STi7105。或者配合意法半导体的解调器/解码器二合一IC, 如STi516x系列标清MPEG2解码器, 或未来的STi5267标清解码器和STi7167 H.264高清解码器。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篇5

1 地面数字电视及其广播技术标准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是数字电视技术的一个分支, 地面数字技术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将图像、声音等信号进行处理、压缩、编码, 经存储或实施广播后, 使用户能够供接收、播放电视节目的电视系统。

国内外地面数字广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欧洲的DVB-T标准;日本的ISDB-T标准;美国的ATSC标准。其中欧洲的DVB-T标准标准是1998年通过的, 是DVB系列标准中最为复杂的系统, 其核心是MPEC-2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 即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的调制方式, 适用于大范围多部发射机8k载波方式。可以为高清晰度电视提供大于20Mbps的净荷码率信号传输, 还可以支持简单天线室内固定接收。为标准清晰度电视提供大于5Mbps的净荷码率信号传输, 也可以在车速移动中移动接收信号。

经过长期的艰苦攻关和不断的试验、检验, 我国与2007年8月正式执行国标,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能够较好地支持移动接收、高清数字电视广播, 并支持单频组网, 在信号传输、室内接收等方面体现出了比欧洲DVB-T标准系统更为优越的性能。

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 我国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不论是在数字节目的制作能力还是播送数字节目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数字电视用户的逐渐增多, 和数字电视经营模式的不断完善, 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数字电视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也以陆续开始生产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在这样的背景下, 实行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 整合现有资源并合理建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 是推动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往,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被作为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技术的辅助手段, 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随着CMMB网络后来居上, 超越了地面数字技术, 更加使其发展受限。地面数字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 其播出内容具有大众娱乐和大众新闻的性质, 而CMMB作为个人手持终端, 除了拥有接收广播节目的功能外, 还与电信行业融合, 提供有有偿收费节目等互动性选项, 因此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和交互性。而目前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仅限于城市公共场所, 如地铁、车站、出租车内等, 缺乏交互性、仅限于公共资讯方向。加之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由于独立于广播电视系统, 不能与电信行业终端和网络进行整合, 因此初期投入较高, 除了一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外,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中小型城市的发展举步维艰。但近年国家采取统一规划, 统筹建设的管理手段后, 地面数字电视逐渐开始被纳入各城市的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运营中, 地面数字电视重新面临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 独立手机等电信终端的设备陆续推出, 随着数字电视的逐渐普及, 数字电视不会再局限于单纯的“广播”功能, 数字电视技术的日趋成熟, 和终端产品产量、质量、性能的不断提升, 地面数字电视也伴随数字电视业务将逐渐拓宽其业务种类, 并克服资金和建造困难的缺点, 逐渐发展成为独立于CMMB和3G网络的独立网络, 并随着标准的确立和政策的落实, 随着数字电视设备的发展, 陆续开发出专门芯片和与之配套的专用终端设备, 同时也更可能兼容到他移动载体上。

3 总结

总而言之,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电视广播服务, 且具随着网络的建设和数字电视技术的移植, 将有良好的稳定性、普遍性、可控性。目前, 我国有大量无线频谱资源尚处于闲置状态, 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源, 还提高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运行效益, 因而数字电视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地面数字广播技术在今后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数字电视领域工作人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地面数字技术的发展, 看待其市场前景, 并转变认识和创新经营模式, 促进数字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孟侠.评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J].电视技术.2009, 33 (1) :9-15.[1]徐孟侠.评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J].电视技术.2009, 33 (1) :9-15.

[2]李军辉, 郁桦.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1 (8) :5.[2]李军辉, 郁桦.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1 (8) :5.

[3]杨知行, 王昭诚.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关键技术.[J].2011, 35 (8) :22-27.[3]杨知行, 王昭诚.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关键技术.[J].2011, 35 (8) :22-27.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篇6

一直以来, 我国广播电视和视音频行业长期受制于国外厂商制定的技术标准, 在产业链下游充当着“制造商”和“使用者”的角色, 进行着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我国企业每年向杜比、DTS以及MPEG等国外企业和组织交纳的数字音频技术许可费用高达数亿美元, 并且这一趋势正愈演愈烈, 严重制约着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 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推动我国自主视音频标准的研发和相关产业的形成。十年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视频编码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 相关标准无论在技术指标和产业形成方面都未能达到理想效果[1]。

在近年, 随着我国基础科技实力的提升, 我国的音视频产品企业也开始对音视频技术标准进行攻关,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广州本地企业研发的《广播电视先进音视频编解码第1部分:视频》 (标准号:GY/T257.1—2012, 简称AVS+) 和《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 (标准号:GB/T 22726—2008, 简称DRA) 。经过由总局组织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 AVS+视频编码标准和DRA音频编码标准在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技术发展规律, 我国音视频编码技术已经从标准研发阶段进入到集成共用技术阶段, 需要进行实际应用环境的现场技术试验。为此, 在广州市文广新局与广东省广电局的努力争取下, 国家广电总局发了《广电总局关于同意在广东珠三角开展“AVS++DRA”音视频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试验的批复》文件 (广局[2012]382号) , 同意广州市以AVS+和DRA标准为核心技术, 以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为实验床, 搭建国内首个基于“AVS++DRA”音视频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试验平台, 开展“AVS++DRA”双标准试验[2,3,4]。

2 试验项目平台介绍

2.1 试验项目平台

试播节目为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高清节目 (CCTV-1高清) 以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CCTV-1) 、军事农业频道 (CCTV-7) 、新闻频道 (CCTV-新闻) 3套标清节目共4套电视节目 (1套高清, 3套标清) , 其中CCTV-1和CCTV-7信源编码使用MPEG-2, CCTV-1高清和CCTV-新闻信源编码使用“AVS++DRA”开展试验。

试验项目涉及广州花果山发射台、广州花都区发射台和广州增城市发射台3个发射台站, 使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DTMB组建成单频网, 进行“AVS++DRA”音视频标准的传送广播试验。

2.2 平台技术路线

该平台的系统设备配置应满足系统功能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其技术路线为:

1) 信源编码以及接收终端解码应具有AVS+与DRA标准融合体系。

2) 系统传输分配网采用光纤方式实现业务传送。

3) 工作频率选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频率规划:DS-47频道 (中心频率为786 MHz) 。

4) 模式和参数的选定遵循《广电总局关于同意在广东珠三角开展“AVS++DRA”音视频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试验的批复》文件 (广局[2012]382号) 中的要求:采用上模式7 (C=1, 32QAM, 0.8, PN595, 720, 25.989 Mbit/s) , 单频网ID为GDGZDTMBSY01。

5) 码率大小选取参考家用接收器的良好主观评价效果。

6) 在集成播控平台上建立系统监测系统平台, 实现对全网业务内容和主要设备的统一监测、监控。

2.3 平台系统设计方案

广州地区开展“AVS++DRA”音视频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试验平台架构由信源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监控和网管系统、终端接收系统共5个部分组成, 其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1) 信源部分完成节目的编码、复用、适配, 输出同步的适配码流。

2) 传输分配网采用光纤链路, 负责将前端输出的同步适配码流分配传输到单频网中的各个发射台站, 主要包括发端适配器、收端适配器、传输网络等部分。

3) 发射系统负责到达发射台站的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信道调制、功率放大、天馈发射, 主要包括激励器、发射机、多工器、馈揽、天线等设备。

4) 用户终端用于接收试验播出无线节目信号, 完成信号的解调、解码、显示等。

5) 监测系统负责系统中传输链路、发射机房等多方面的监测、分析、报警任务。

3 试验项目内容和方法

本次试验项目以前端闭路测试和外场开路测试两种方式进行测试, 分别采用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进行数据采集与比对。

3.1 前端闭路测试

前端闭路测试是在信源前端构建端到端的试验环境, 测试“AVS++DRA”双国标的编解码效率、质量以及系统的融合性。

3.1.1 测试内容

试验项目通过闭路测试, 主要针对“AVS++DRA”与MPEG-2编码模式进行测试, 为了更客观地体现“AVS++DRA”双国标的编解码效率、质量, 一些测试环节将加入AVS以及H.264两种编码模式以示对比。

1) 比对测试参考码率下经过AVS++DRA与MPEG-2, AVS, H.264编解码后高清节目的图像质量;

2) 比对测试参考码率下经过AVS++DRA与MPEG-2, AVS编解码后标清节目的图像质量;

3) 当多路节目输出的数据总码率调整到系统单信道承载的最大净荷数据率时, “AVS++DRA”编码器输出码率抖动对系统融合性的影响;

4) 测试“AVS++DRA”融合集成的音视频同步情况。

3.1.2 测试方法

主观测试:对于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专业人士在严格观看的条件下对编码前后图像的优劣程度进行主观评定, 为了保证主观测试人员拥有相同的监测环境, 减少主观测试人员的主观视觉误差, 将多个接收机解码显示的图像通过多画面分割器在同一个显示屏同时显示, 让主观测试人员很方便地进行比较, 从而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客观测试:采用泰克公司的图像质量分析仪PQA500, 根据GY/T 134—1998和ITU-R BT.500中的规定, 对不同编码方式、不同编码率下的图像质量进行参数测量。

3.1.3 前端闭路测试比对框图

前端闭路测试比对框图见图2。

3.2 外场开路测试

外场开路测试是在采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覆盖网络实际环境中, 使用支持双解码方式的接收终端对比不同视频解码能力, 测试“AVS++DRA”系统的融合性, 以及是否对DTMB单频网的组网存在影响。

外场开路测试分为室外固定接收、室内固定接收两种情况。室外固定接收, 根据单频网覆盖仿真效果, 在室外选取典型定点接收环境进行测试, 典型定点测试环境包括覆盖良好的接收区域, 以排除信道环境对接收效果的影响;室内固定接收, 在市内、远近郊区选取不同的建筑物结构, 在每个测试地点, 应尽量寻找能够满足接收要求的接收点, 如靠近门窗、阳台的地点, 同时测试门窗、阳台外的信号电平。

3.2.1 测试内容

本项测试将继续采用前端闭路测试的测试内容, 对“AVS++DRA”音视频编解码器的效率和信号质量进行评测, 同时新增了以下对DTMB单频网网络的相关测试:

1) 接收电平、载噪比、误码率等信道指标在复杂环境下的测试;

2) DTMB单频网的相干区域的测试。

3.2.2 测试方法

主观测试:在各个测试点, 采用前端闭路测试相同的主观测试法, 通过多画面分割器显示, 对不同信源编码技术进行主观效果评价。

客观测试:采用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业信号测试车 (内置国标网络综合分析仪ETL、地面数字电视路测仪、泰克公司的图像质量分析仪PQA500、接收系统等) , 对各个测试点信号覆盖的接收电平、载噪比、误码率等测试点测试数据进行采集。为了保证在相同接收条件下对接收机的效果进行测试, 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指标接近的天线;天线的接收角度, 摆放方式尽可能一致。

3.2.3 外场开路测试系统框图

在不同的测试项目中, 在信源前端完成调整, 整个接收端测试系统置于测试车中, 接收天线置于测试车顶部。现场测试示意图见图3, 框图见图4。

3.3 主要测试仪器

PQA500是泰克公司研发的图像质量分析仪, 采用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模型, 提供了一整套可重复的、与主观人眼视觉评估十分接近的图像质量客观测量, 用它来代替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

本次试验将对“AVS++DRA”与MPEG-2, AVS, H.264编解码后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等级 (Picture Quality Rating, PQR) 、峰值信噪比 (PSNR) 、差异平均评估计分 (Difference Mean Opinion Score, DMOS) 等多项测试, 其中PQR和DMOS值越大, 则图像质量损伤越严重。

4 试验项目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为:

1) 本试验将实现“AVS++DRA”双标准的集成兼容, 使我国在音视频信源编码方面, 形成完整的、完全自主创新的视音频编码技术体系。

2) 本试验所获得的经验和测试数据, 为我国“AVS++DRA”行/国标的制定、“AVS++DRA”编码器及接收终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3) 本试验将为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体系中采用“AVS++DRA”双标准的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可行性提供试验验证, 为今后“AVS++DRA”双标准将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和户户通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4) 本试验将通过“AVS++DRA”相关设备在试验网内的性能测试及客观表现, 获得各种实地测量数据, 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验证和确认, 并对各项设计指标参数进行判断和优化, 从而形成适合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环境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实质性建议, 进一步促进我国音视频编码产业链的成熟完善。

5) 本试验将发挥企业在产业化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定向研发, 加速产品的研发与跟进, 形成小批量终试产品, 为下一步“AVS++DRA”的产业化推动提供技术依据。

5 试验项目进展情况

5.1 试验项目小组

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对本试验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 成立了以省、市广电局和总局广科院领导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以及相关单位的工作小组, 全力推进项目的实施。

1) 领导小组

组长: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总工程师, 郄小斌;

副组长: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任天华;

总顾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 邹峰。

2) 项目工作小组

项目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项目规划: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项目实施:广州珠江移动多媒体信息有限公司;

技术支撑:广州市柯维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晟集团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5.2 试验项目预研

1) 完成了实验室的系统搭建和测试环节, 确保“AVS++DRA”标准在实验室环境中融合, 并在DTMB系统中兼容。

2) 完成了前端机房、传输链路和发射台站的实地勘察工作, 确保了单频网的顺利建设。

5.3 试验项目方案

由广科院主导完成了《系统规划方案》、《单频网设计方案》、《试验测试方案》的策划和编写工作。

由珠江移动主导完成了《系统集成方案》、《工程实施方案》的策划和编写工作。

5.4 试验平台建设

1) 完成了前端“AVS++DRA”编解码测试平台建设。

2) 完成了广州花果山发射台、广州花都区发射台和广州增城市发射台3个发射台站单频网的组网建设。

5.5 实验

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 前端闭路试验平台、各类试验仪器、外场开路测试的测试车等都已落实或到位, 下阶段将进行深入的试验测试工作, 最终的试验测试结论报告将在全部相关试验测试工作完成后出具。

本文参与编写的其他人员有:邹文锋、白鹤、何勇兴、黎骏、李健。

摘要:我国广播电视和视音频行业长期受制于国外厂商制定的技术标准, 制约着行业发展, 因此, 国家大力推动自主视音频标准的研发。我国音视频编码技术已经从标准研发阶段进入到集成共用技术阶段, 需要进行实际应用环境的现场技术试验, 因此广州市基于“AVS++DRA”音视频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试验平台, 开展了“AVS++DRA”双标准试验。目前, 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 前端闭路试验平台、各类试验仪器、外场开路测试的测试车等都已落实或到位。

关键词:AVS+,DRA,音视频编码,数字电视地面广播

参考文献

[1]谢江浩.加快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发展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 (11) :90-93.

[2]张晓亮.AVS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化推广和应用[J].电视技术, 2012, 36 (22) :3-4.

[3]王国中.基于中国AVS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解决方案[J].电视技术, 2011, 35 (24) :6.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篇7

关键词:油田企业,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标准

迎合新时期背景下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我国的油田企业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开始了改革的进程,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整合应用不断探索着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旨在能够提升油田企业的运作效率,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长期以来, 油田企业的油气田数字化水平均不高, 唯有不断强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 对老油气田数字化进行高速升级并致力于深化对数字化建设标准的研究, 才能通过技术经验的积累全面拉动油气田数字化建设标准的可靠性, 从而提升地面工程实效性。

1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现状

当前, 我国油气田企业数量众多, 不仅有着极其广泛的分布, 同时还因区域特点的差异性具有着鲜明的环境特征, 碍于信息的对称性不高, 导致油田企业数字化建设标准难以统一, 不同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水平也就极为参差。综合分析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 大多数油区位置偏远, 信息网络资源缺失;其次, 油气井数字化覆盖率低;第三, 不同油气田所拥有的技术实力和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数据技术难以统一致使不同油气田之间的数据交换存在明显障碍[1];第四, 对于数据的分析手段单一, 也就导致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的价值降低, 智能化同信息化脱节, 不利于油田企业信息化的普及。

2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标准的实施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标准的构建实为现代科学技术作用于油田企业的重大创新, 然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又需要以统一和协调为最基本原则, 因此数字化建设标准的实施需要全面关注到油气田的区域、建设模式、工艺技术与管理方式等等方面的差异性, 对各模块的功能框架进行有针对性地完善, 通过实时监控促进基础数据的标准化。

首先, 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功能模块。尽管不同的油气田企业具有着不同的机构与职能, 但主体业务却相差无几, 因此地面工程的数字化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于此确保秩序和效率的统一性。具体而言, 可与时俱进, 应用物联网体系架构对数字化模块进行分层, 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控制、数据的传输和生产、数据的监控与管理等, 同时将子母系统功能统一[2]。以上三个方面系统具有着不同的分工,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已油气藏的类型和需求作为依据, 在传感器或变速器的作用下对地面工程现场的各类数据进行即时采集, 在接受相应控制命令之后行使控制的自动化;数据的传输和生产主要基于互联网络结构, 在组网方式的作用下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各指令的下达;数据的监控与管理则负责对所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 使数据的价值提升, 作用并满足于油气井的工况分析、决策支撑与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其次, 构建统一的数字化业务流程。油气田企业的运营以油气生产作为核心业务, 然而不同的油气田企业对于油气的开采工艺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要想实现业务流程的统一化, 则有必要对工艺模式进行简化。原则上应当对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筛选, 将其中的低效、多余的环节剔除, 保证所有环节流程的高效性, 由此推动油气开采功能效率的最大化[3]。在此流程当中, 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除了应当覆盖上述功能模块之外, 还应涵盖到对生产过程的实施控制以及对设备的检测维护等。另外对于业务需求数据的传输亦应当保证其能够直接录入到生产管理数据库当中, 成为后端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第三, 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系统标准。就所有事物的标准化体系来看, 需要具备的标志性特征包括系列化、组合化与通用化, 也就是同社会化大生产有着本质上的共通之处。因此, 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数字化建设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方面, 结合油气田企业的实际状况对现场条件、油田规模和工艺流程与复杂程度等等进行全方位综合考量, 最终将各规模的站场控制系统统一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综合作用下, 油气田建设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已成必然趋势, 在油气田地面施工中, 会生成并应用到诸多的海量信息, 对于油气开采作业效率的提升大有帮助。因此, 油田企业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的浪潮正视到数字化建设标准的优势与必要性,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的统一标准, 推进项目运作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天寿, 谭中国, 吕永杰, 杨世海, 赵文博.长庆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关键技术[J].石油规划设计, 2013 (01) :19-23+59.

[2]黄晓丽, 解红军, 孙铁民, 王小林, 梁月玖.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标准及体系适应性分析[J].石油规划设计, 2014 (02) :1-4.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篇8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和《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国家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是指导我国电视机、机顶盒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标准。标准将AVS作为唯一必须支持的标准,意味着我国4亿多个家庭都将能够播放同一格式的视频节目,这必将成为我国数字电视和网络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电视机和机顶盒终端标准的统一,不仅为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也为通过有线、卫星、互联网等通道向4亿多家庭提供视频服务提供了统一标准。而4亿多家庭均能接收统一标准的视频节目将会激发影视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发展,从而终端统一、内容爆炸、服务提升的良性循环。

AVS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表示,通过统一海量终端的标准激发产业发展已得到多次成功验证,在模拟电视时代我国确立PAL制式后,我国成长出了一批彩电企业,Web标准出台后互联网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目前的竞争焦点仍然是客户端,我国数字电视终端标准的统一同样将成为激发视听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黄铁军同时也表示,标准颁布的近期效应是AVS芯片和AVS终端产业的爆炸式发展,并建议国家在此基础上尽早部署新一代视听终端的标准制定工作。

AVS应时而生

众所周知,2002年,我国的DVD产业因专利费问题遭受了致命打击,我国的DVD品牌和DVD制造业由此跌入谷底。为了应对国外标准对中国产业界的各种制约、为了国内产业界不再重蹈覆辙,2002年6月,在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批准和支持下,AVS标准工作组成立,开始制定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标准——AVS。2006年3月,《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AVS产品百花齐放

作为最基础的信源编码技术标准,AVS拥有强大、完整的产业链。几年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对AVS标准制定、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试验推广给予了大力扶持,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等地方政府对AVS产业化和应用示范也给予了重要支持,一百多家AVS研发单位的协作正在创造一个中国标准创新的奇迹——北京、上海、美国、欧洲的公司独立开发出了十多款AVS系列芯片,多款专业级AVS编码器分别在北京、上海和美国硅谷诞生。数十款AVS机顶盒产品已经能够进入广播电视市场,AVS测试设备、AVS软件和内容的AVS产品已经形成系列。

目前,国内外共有十七家芯片公司的支持AVS解码的芯片进入市场:包括国内的展迅通信(北京)有限公司、上海龙晶微电子、杭州国芯、北京芯晟、海尔集成等,台湾的mStar和扬智科技等,国外公司包括美国博通(Broadcom)和SigmaDesign、欧洲的恩智浦(NXP)和意法半导体(ST)、韩国的Chips&Media、日本的富士通等,芯片覆盖高清、标清、手机等多种终端。

在AVS前端产品方面,联合信源(北京)公司、上海国茂公司、美国Envivo公司、Telarity公司、德国的EDbox公司等开发出了系列化的AVS编码器,其中标准清晰度和移动视频编码器已经支持两百多套电视节目的播出,高清编码器已经在广州有线网和北京大学有线电视网进行试验播出。

AVS终端产品方面,长虹、TCL、海信、创维、康佳、华为、中兴、九洲、朝歌、天柏、金网通、江苏银河等五十家多企业开发出了AVS数字电视机、机顶盒产品,多数产品已经在多个运营商中批量采购和成熟使用,AVS产品百花齐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重点锁定地面数字电视应用

为了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推进AVS标准的产业化进展,2007年初,AVS工作组和AVS产业联盟提出了“AVS地面双国标一步到位”的口号,配合国家“地面电视双国标系统”,积极地推进AVS在各地广电的应用。

2007年9月,杭州数字地面电视“双国标”系统的正式运营。2008年7月,上海东方明珠集团采用地面传输国家标准和AVS视频国家标准进行“双国标”试验性广播,覆盖上海郊区县的农村用户,顺利地完成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转播任务。

2009年12月18日,工信部和广电总局联合发文对AVS国标的全系列产品进行测试。2010年4月,测试完成。

2010年5月,山西省地面数字电视终端进行了招标,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支持AVS。

2010年10月2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一规划,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项目AVS编转码器正式招标,并在太原、石家庄、长春、兰州、南昌等5个城市正式开通AVS地面数字电视的应用。

2011年2月,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标AVS转码器44路、编码器20路,湖南株洲声屏无线数字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招标70路AVS电视节目,拉开了AVS省级大规模应用的序幕。

截止目前,杭州、上海、青岛、石家庄、西安、太原、无锡、寿光、绵竹、乌鲁木齐、株洲、湖南全省等已经正式开播AVS。正在进行AVS测试的省市包括安徽、河南、武汉、温州、新疆巴州、南京、宁波、广州、沈阳、呼和浩特、黑河、安阳、新乡、商丘、保定等。

AVS产业应用走出国门,迈开国际化步伐

2011年1月,AVS产业应用走出了国门——老挝进行了地面数字电视的招标工作,云南无线数字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针对应用于老挝沙湾,巴色,朗勃三省招标66台AVS编转码器设备。为了有力促进AVS在国外的发展,AVS产业联盟成立了海外推广小组,以推动AVS的国际化。

从国内到国际,从IPTV到地面数字电视,再到高清光盘、卫星直播、AVS-3D等应用,我们看到:AVS正一步一步占据新的应用高地,日益绽放出炫丽的光彩!我们相信,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加之AVS的自强不息,AVS必将为中国数字音视频产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出台的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器通用规范, 指出了此规范的指导意义, 并对AVS在此影响下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说明。

上一篇:高中校本课程下一篇:课堂教学录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