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共10篇)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1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彭明发
江西省宁都县赖村中学(342823)
内容摘要: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散文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的策略,二、文本解读的策略,三、读写结合的策略,四、倡导和贯彻“大语文教育思想”策略。关键词:初中散文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散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能够起到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情操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线索与思路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揣摩散文的构思和艺术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怎么让散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呢?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深思与探索的课题,也是令中学老师不知所措甚至头疼的问题。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散文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的策略
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初中语文教学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互动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和运用哪种教辅手段,其目的都是要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导课激趣
精彩的课堂可当作一篇优美的文章,巧妙的开头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而精美的课堂导语即能够唤醒他们求知的欲望,资深的语文教师都会在每堂课的引导性语言上作文章。语文教师要用有效的导语来打开学生学习的心门,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奏出和谐的乐曲。文以情生,学生的学习在特定的,轻松的,愉悦的情境当中能获得最佳效果,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达到最高峰。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解读作品。譬如在教学冰心的《观舞记》,导课时播放一段印度舞蹈创设教学情境就很有必要。学生们在欣赏神采飞扬的印度舞姿后,情绪必然高涨,能很快入境。
2、定期进行交流、评比
有交流、有评比才有成长,才能进步。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观舞记》设置“美的发现”板块,进行“美”的交流,“发现”的评比,知识得到了巩固
3、探究激趣
不断地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紧张,活跃的状态,使他们打破思维定势,有所创新。要让他们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充分发挥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开启关闭的心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文本解读的策略
1、重视诵读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诵读是提高解读散文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对文本解读的肤浅(解读不到位)、标签化(解读错误),其根源在于老师和学生都对散文感悟中的“悟”、“情思”中的“思”,缺乏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
2、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
学生阅读时,教师一定要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才会去努力解读。一般的,我们对一篇现代散文的解读,会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和方法目标三个方面制定阅读任务。
3、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养成摘录阅读笔记、记录阅读收获的习惯。例如《观舞记》的语言非常优美,可让同学们摘抄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4、教给学生解读的方法,提高解读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
解读现代散文,把握文章主旨,关键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如何找到那句话呢?要教会学生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或点明主旨或揭示内容或提供线索;二是从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有的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三是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四是留心关键语句;四是留心过渡句;五要学会分析文章的背景。(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解读文章的关键是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思路的理清关键要抓住文章的行文顺序、线索、显示行文思路的标志性词语等,将各部分的内容分别归纳再加以整合。(3)、理清文章写法,分析表达效果
散文门类繁多,而体态风韵又各呈其秀,几乎每篇散文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让学生掌握必要地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如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设置悬念、抑扬结合等,这样学生再解读文章时,才能有意识地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归纳整合。(4)、学会揣摩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表现文章主题、组成文章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关键语句除了前面讲的能揭示主旨的句子外,还包括:警策句、运用修辞句、深层含义句、生动描写句等。这些关键语句,学生要能找到并学会利用一定的技巧理解、说明其作用。像《观舞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语言的揣摩就是重中之重。
三、读写结合的策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华,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精心策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善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做到把读写结合起来。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借物喻人的散文不乏其例。教学这类散文,通过阐明“借物”与“喻人”的关系问题,可概括出下面几条重要的写作规律:⑴借物喻人,取材广泛。(如可借蜡烛、砖、瓦等喻人写成赞歌。)⑵取其神似,喻之适宜。(神似:就是共同特征,如蜜蜂与农民的共同点就是辛勤劳动,无私奉献。)⑶写物在前,喻人在后。⑷为了喻人,详于写物。⑸由物及人,过渡自然。(有过渡段或过渡句。)学生把握了这些规律,习作时就会大为开窍。
四、倡导和贯彻“大语文教育思想”策略
结合散文教育的特点,散文教育也应当建立起“大语文教育”观念。散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上那点作品、课堂教学那点时间,要延伸到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并且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摈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诱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得出自己的看法及感受。这就是散文教学的“大语文教育”思想。结合“大语文教育“思想,搞好课外阅读,广蓄知识,为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思维活动要依赖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较宽的知识面,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从语文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散文文基础知识,但仅把知识涵盖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散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如:开辟活动课,举行各种辩论会、演讲会,自办校园文学刊物、手抄报,建立阅读课教室,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工厂、农村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感受。这对于提高活动过程中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当然提高散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恰当运用测评手段,量化测评后进行量化分析,适时运用多媒体,将阅读教学适当转化为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假定;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即时的反映并通过讨论修正他们的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鼓励学生表达、交流个人的文学阅读感受和经验;重视学生阅读经验的唤起和回顾,引导他们联想、比较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的文本等也是提高散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书目:
1、《新课程标准》
2、《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人民教育》2001(06-07)
3、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0-1
4、高慎英、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2
散文被誉为“美文”, 它美在结构, 美在语言, 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住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一、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
形散而神聚, 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这一点, 秦牧的《土地》比较典型。作者在文中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很远很远, 时间上从今天延伸至近代、上一世纪、两千六百多年前乃至一百几十万年前;空间上扩展到了平原高山, 边疆岛屿乃至世界各地;内容涉及历史掌故、现实风貌、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可谓上下五千年, 纵横数万里, 天上人间, 应有尽有。但如此丰富的材料并非“散珠碎玉”, 而是用“土地”之线, 将他们贯穿了起来, 作者的构思也并非“脱缰之马”, 而是以热爱土地、建设土地、保卫土地这一“缰绳”收拢着“野马”。这就是散文结构美的神韵。
分析散文的结构美要抓住“文眼”, 这样教学才能收到“驱万途于同归, 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 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 而无棼丝之乱”的效果。“文眼”既是全文主旨, 又是行文线索。《石钟山记》的“文眼”是“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而“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则是《故都的秋》的“文眼”;《荷塘月色》的“文眼”则在篇首:“这几天, 我的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话总领全文;《雨中登泰山》中“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 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这“雨趣”二字, 乃文之瞳孔, 不仅画出了泰山的“雨趣美”, 还道出了登山者的“雨中志”, 而且更突出了全文结构美的神韵。
二、散文教学要抓住“语言美”这个重点
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 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拟它;散文的语言质朴而自然, 人们又用“甘洌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来形容它。散文教学, 品尝语言美是重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咬文嚼字, 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 引导学生深入一层去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天山景物记》中:“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鲜花, 红、黄、蓝、白、紫, 五彩缤纷, 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 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在这里, 用“华丽”描绘“织锦”, 用“耀眼”刻画“彩霞”, 用“绚烂”形容“长虹”既准确又生动。《荷塘月色》“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一句, “哼着”的情味与“迷迷糊糊”的情态一致。还是《荷塘月色》中“微风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这里通感的运用尽显奇妙。
三、散文教学要抓住“意境美”这个难点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 又有诗一般的意境。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散文亦然, 此所谓境界即意境。何谓意境?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 必须有所寄托, 或借景以抒情, 或托物以言志, 或因事以明理。这些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 使读者如临其境, 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 引起心灵的共鸣。可见, 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 意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景物, 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 是外物与内情自然融合, 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正如古人所云:“说景即是说情, 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 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个问题比较抽象, 因此是散文教学的难点。我们还是举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如读《荷塘月色》, 谁都会感叹作者笔下的景色太美了。那“淡淡”的月光, 那“亭亭的像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 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 那“远处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 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之所以要创造出一种朦胧美的环境, 是因为这环境正是他此刻的心境。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尽管景色“恰是到了好处”, 尽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但是我仍然“什么也没有”。在此, 作者欣赏到了“无边的荷香月色”, 心里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但眼前的美景仅使他暂得偷闲而已, 那暂时排遣又不能完全排遣的几丝淡淡的忧愁始终缠在胸间。这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心境, 不正和月下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丝丝相扣么?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散文教学只有到了这一步, 我们才算是引导学生凭借语感, 透过字里行间, 通过联想和想象, 走进了作者创作的意境之中, 欣赏到了散文的意境美。这当然属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范畴, 有一定的难度, 但既然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那么, 我们就该在散文教学中努力追求之, 教给学生一些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东西。
浅谈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68-01
散文主要是抒写作者的情思和主观感受,它是一种有着自由灵活的结构和广泛多样的题材的文体。现代散文主要包括小品、杂文和随笔等。优秀的散文不仅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散文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所占篇幅最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使散文教学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首先是阅读
温儒敏先生曾说:“读”是最重要的,学好散文的第一步是阅读。首先是朗读。从语文版教材单元目标看,每个文学作品单元几乎都提到了朗读。朗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所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最重要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的起点。它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熏陶,还有利于情感的传递。阅读是一种能力,想要形成这种能力,必须要将激发兴趣放在首位。语文课应该是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的,感性的、人文的、审美的内容,都可以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将兴趣与灵性唤起;但目前在考试目标中还纳入了课外阅读的内容,这就容易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其次是调整阅读姿态。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指出:笼而统之的“阅读”及“阅读能力”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一定要对一个前提进行追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一种阅读姿态下的阅读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培养出了某种“阅读能力”,可这种能力却不是学生发展需要的,也不是得到社会认可的。
二、三种意识的树立
1、独特意识
将“贵在有我”的散文特征抓住,引导学生对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潜心体会。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独特和深刻”的“情思”,将作品中的那个“我”找到,将“我”的个性悟出来。
2、鉴赏意识
审美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不但要对散文的美进行感受,还要从遣词造句、文脉气势、修辞手法等方面对它如何产生美的效果进行分析。让学生“跳出来反观”,以审美的感性认识为依托,对其思想涵义的深刻精妙之处进行深化,对其人文情怀的感人之处进行精化。
3、语言意识
教会学生“披文入情,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学生的语感进行高质量地培养。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图”的文字中有几个关键词:让、赶趟儿、闹着、散、眨等,描绘出了百花争春的繁盛,最后三段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和健壮青年,不但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还抓住了事物特征,突出了主题,并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对鉴赏语言的方法进行熟练地掌握与运用。
三、咬文嚼字,对语言进行细品
在散文教学中,要想真正体会文本内涵,不能仅在文本表面停留,还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本语言,以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让学生体会语言所包含的情感,理解文章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背影》一文,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未进行精心地雕琢,而是通过平白、朴素的语言连缀成文,娓娓道来,看起来朴素恬淡,实际上却有丰富的意蕴。在文章中,作者用“祸不单行”、“满院狼藉”、“光景惨淡”、“触目伤怀”等词语,为全文营造出淡淡的感伤气氛,这是作者的真实心境的反应。此外,借助两个“踌躇”和“再三”,还有三个“嘱”,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有些重复,但实际上却是对父亲的不放心给予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又如作者运用了“我的眼泪又来了”、“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等语句,虽然较为口语化,但却表达出了深深的父子情……可见,虽然文字质朴,但却有着丰富的意蕴,似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四、寻找文脉,对意图加以把握
在对散文进行欣赏时,我们应从文章的行文脉络入手,把握文章的文眼,根据文路加以推敲,依循文意思考,从而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加以把握,感悟文本的内涵。(1)抓住“文眼”。通常来讲,构思精巧、充满意境的散文,一般都有“文眼”。所以,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可将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和体现全篇主旨的“文眼”找出来,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文章的“文眼”的安排也各有不同,既可以是字词、语句,又可以是细节、情丝,甚至是一景一物。(2)抓准文章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对文章立意加以把握。在散文中,文本的骨架是结构,而文本的脉络是线索,二者相互联系。通常情况下,抓准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这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鉴赏谋篇布局,由“形散”表象把握“神”之精髓,从而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加以把握。在散文阅读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线索:空间顺序作线索,如朱自清的《绿》;人物活动作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情感发展作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此外,还有一些散文以事理和事物形象作线索。这样,通过寻找文脉,可对线索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加以把握。
总之,“教无定法,妙在得法”,只要在教学中能将学生的心扉开启,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加以调动,引导他们进行想象和联想,与作者感情相通,并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与升华,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品味到散文的美,在感悟散文情趣美的同时,领会散文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 赵 睿.散文教学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3(28):170.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4
英语写作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考的升学竞争中,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成了影响学生能否升入理想高中的重要因素。现行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较之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现状,加上学生平时的训练较少、重视度较低,出现了写作水平较低的问题。笔者针对学生“有话不会说,有篇无力谋”的英语写作现状,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实践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后写作训练,以期探究出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1.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英语写作方法
1.1从细处强化学生语言学习四种能力的训练
听、读、说、写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针对课本现有的素材和内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从中找到这四种能力训练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关于“听”。听力在英?Z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会读、会写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在学生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能够听到相应的内容,更应该让他们将所听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写作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领会到所听的经典篇章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突出点,能够知道一些典型的词组、句式是如何进行表达的,掌握常用的时态、语态和其他语法手段。如此,通过对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整本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训练,在拓展了学生词汇量、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水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积攒了大量的作文写作素材。
关于“说”。会说英语是会写英语一个前提,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教材的每个单元甚至没一个模块中都有对学生“说”的针对性训练,这种训练往往是围绕着单元的主题展开的,如果学生能够在这个训练的环节中把握好,自然将所说的内容落实到字面上,也就是“写”的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规范地说、条理地说、精彩地说。从最简单的“打招呼”“见面问候语”“自我介绍”等等入手,进而掌握一些复杂的语言应用。在创设场景与条件的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会从产生用英语说话的想法,到主动喜欢上用英语说话,从而为英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听、说的基础之上,“读”和“写”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了。
1.2强化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经过听、说、读等方面能力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这个时候,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所积累的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但是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生机和活力,如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成了一步的训练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置一些画图作文或者情景作文,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片段续写、情景想象等形式进行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多幅图示,让学生以”Lily’s Busy Day”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内容要求符合图意,语意连贯,句式规范,字迹工整(在训练的过程中给出学生第一句It was May 8th yesterday.)。学生首先要看清楚图画的内容,然后通过自己对图画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写作,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有情境真实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针对性的课后训练,让英语写作学习更加有效
2.1要切实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词汇作为英语写作训练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保障,要让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有生机、有味道,就需要锻炼他们一种善于从众多的英语单词中提取和运用最恰当的词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丰富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在课外素材的听力中、在课外阅读的积累中慢慢沉淀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词汇积累大赛”、“我所制作的词汇卡”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引导学生学会对优秀篇章进行借鉴
学生在最初写作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就写出称心如意的作文,而模仿成了写作初期实效性非常明显的一种训练手段,优秀的写作范文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的技巧和套路。另外,在借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典型的句型、表达方式等背诵下来,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另一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短时间内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3加强学生写作实践方面的练习
如果说,在英语教学中大量词汇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基础素材,模仿写作的阶段为学生提供了技巧的话,那么写作实践练习则是让学生将这些素材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在强化学生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形式的创新,譬如让学生编发英语短信,以微信的形式进行每天的英语“微写作”,写简单的英语小日记,师生同题同写作等等,这些积少成多的写作训练手段,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乐于写作的过程中,从而会慢慢地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水平。
总之,英语写作训练和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技巧的掌握,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训练,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5
洋头中学
八年级
翁秀萍
【摘 要】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尽管师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存在诸多无法预见的因素。但是,教师预先的教学设计仍是教学的基础,它提供的是一幅蓝图。它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 有效设计 实现课堂有效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合理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防止机械地以“教材为本”。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会儿是小品表演,一会儿是才艺展示,一会儿又是观点陈述、小辩论、小讨论„„整堂课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整个课堂表面来来看,气氛活跃,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多样,似乎是一堂很完美的课。但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精彩表演后面,我们是否思考过,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能够收获什么,这些活动是真正起到了落实教学任务的作用 还是仅仅为了表演,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而看了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的确使我们眼前一亮。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无疑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然而,如何根据本地的情况以及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根据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师生既要共同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又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效益。二十世纪西方国家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我们要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我们知道,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了多少内容。
3、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所设计的教学有效吗?”“还能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吗?”
5、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它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方式即教学策略。洋思中学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经验即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做到四清,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强调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广义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即 “三、三、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其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这些理念对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了解支持编写所用教材的教学理论,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型”活动,每个模块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功能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师在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2、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他们在一节课中通过哪些活动,才能完成每个模块的整体教学目标。
3、以《课标》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教学设计。
4、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目标是否体现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原则
1、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
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3、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我们让学生掌握的是一门语言。给学生提供大量听和看的机会,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的培养乃至语言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4、要注意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5、设计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措施。无论我们的教学怎样改革学生在学习中都是会存在差别的,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学生全员发展,在设计课堂达标测试题和课后作业时一定要分层次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的学习中各有收获。
6.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体现“高密度、多信息、快节奏和高效率”的原则。我们在观摩公开课中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1)有的课整堂课的设计松散(2)有的课内容过少,信息量不够。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着一些简单的内容。(3)有的课节奏慢,这样的课必然会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减弱。(4)一个学生回答其他所有学生没事做。这些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即便是现在新推广的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笔者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把学生分为小组,那么是否可以采取以下活动方式:A.活动尽量在小组中进行,教师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和检查。B.在检查单词拼读或回答简单问题时由会答的学生同时回答。C.需要个别回答的问题,教师是否可以考虑设计出其他学生的相应的任务如:记录发言同学的回答内容、复述回答内容、对该学生的发言提问等,以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
(一)预习课(以《新目标英语》初中九年级教材Unit 1 Section A 为例)
第一步:安排几分钟时间在各小组中进行自由说英语,因为本单元要谈论的话题是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发言的内容为介绍自己学英语的经历。可以是一个人进行话题作文,也可以是组员之间的对话。题材不限。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第二步:展示预习目标(在发给学生的学案中有)。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要预习的Section A的目标。该部分的目标为:
1、学会谈论学习方法。
2、学会谈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评价学习方法。具体语言目标为: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listening to tapes.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I learn by studying with a group.Do you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aloud? Yes, I do.Do you ever practice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Oh, yes.It improves my speaking skills.Have you ever studied with a group? Yes, I have.I’ve learned a lot that way.第三步:预习单词(Section A 中的生词):flashcard, vocabulary, aloud, pronunciation, specific, memorize, grammar, differently, frustrating, frustrate, quickly, add.学生先根据音标自读单词,然后听录音,通过听录音来模仿和纠正他们的不正确发音。在会读的基础上,拓展单词的音、形、义及用法,以及相关的反义词、单复数、词性变化等进行学习,并进行造句。先由各小组长检查本组组员预习情况。最后由教师来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并对个别单词进行讲解、提示学生记忆单词的技巧。
第四步:整体预习(Section A的全部内容)。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该部分中的短文3a,先自读,然后 让学生听录音,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根据短文所设计的问题。接着继续仔细阅读,在这个环节中,或自己去细读,或以对话问答形式读,或以多人讨论的形式来读。
第五步:知识点的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Section A 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找出重点的词汇、句型和短语,进行讨论总结好,由小组指定一名学生抄写在黑板上。最后由教师点评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做笔记。
最后就是达标了。预习课的达标要求不要难,只要学生初步了解单词和句型。测评的内容只涉及该部分的基本内容,如短文大意、单词拼写、词组短语等。
预习课非常关键,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预习不好,宁愿不上课。预习课根据学生和预习内容的难易情况可安排一到两节课来进行。
(二)展示课(以Unit 1 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为例)
第一步:写:让学生主动在自己的黑板上写出该部分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然后由学生相互纠正,最后由老师点评。
第二步:听:听录音完成1b, 2a和2b。在完成每个听力任务之前,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听力答题技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力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让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语音和语调能够过关。
第三步: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1c和2c的句型编对话,并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最后在全班进行展示。
第四步:语言点:学生把在预习课上找到的本节课的语言点在自己的黑板上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第四步:语法焦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和巩固。教师适当地提示。
第五步:达标测评:这里设计的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能反映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最后是课堂的评价。由教师、组长、科代表对课堂进行评价。课堂评价以表扬和鼓励的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得到一种肯定和认可。这个环节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学生更是如此。在不断得到肯定和赏识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健康地发展。
(三)反馈课
反馈课可以是对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学生们在展示课上没有落实到位的知识,或一段时间后生疏的知识可以通过反馈课进行落实和复习。复习课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单词检测。让学生在自己的黑板上进行听写,然后学生互相批改。找出各自写错的单词。由组长随时进行检查。
2、着重练习该单元或该阶段的重点句型,可通过展示或练习来进行。
3、对该单元或该阶段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检测和复习。反馈的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以上三种课型是按照“洋思”和“杜郎口”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当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都不能生搬硬套,要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完全放手。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仍然是需要的,比如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控制,教师的仪表和感染力等,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学生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初一学生刚进校特别是初次接触英语的学生,毫无英语基础,这时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大量的引导、领读(听录音读和教师带读)、正音。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着“走路”,必要时教师扶一扶。
总之,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飞跃。这种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跳跃式,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知识、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人人有练习的机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这种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教会了学生怎样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循序渐进,每个学生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培养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得到了落实。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更验证了教师设计活动的成功。主要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
2、“洋思中学教学模式”
3、“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和教学策略 篇6
《济南的冬天》前测卷
1.《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著名作家。2.选出下列加粗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晌晴xiǎng 安适shì 贮蓄chǔ 慈善cí
B、着zhuó落 温晴qíng 澄清chéng 绿萍píng C、发髻jì 镶嵌xiān 狭窄xiā 宽敞chǎng D、肌肤jī 水澡zǎo 地毯tǎn 秀气xiù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A、狭窄 B、狭小)城外又那么(A、宽广 B、宽敞)山坡上(A、卧 B、躺)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A、积 B、卧)着点雪,对,这是(A、张 B、幅)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B、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C、拟人 拟人 比喻 比喻
D、拟人 比喻 比喻 拟人
5、对“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为文章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的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B、这段话和开头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
D、题目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文不对题是作者老舍先生疏忽的表现。
6、对“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中加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了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B、“不忍得”其实是“没办法”的意思。
C、“不忍得”写出水是有感情的它喜欢垂柳以它为镜。写出了济南初春时水的特点。
D、“不忍得”突出了济南水的特点和文中出现的“绿”没有关系。
《济南的冬天》后测卷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⑴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⑵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⑶ 山尖全白了给篮天壤上一道银边。
2、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比喻拟人 拟人 比喻
B、比喻比喻 拟人 拟人
C、拟人拟人 比喻 比喻
D、拟人比喻 比喻 拟人
3、对“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为文章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的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B、这段话和开头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
D、题目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文不对题是作者老舍先生疏忽的表现。
4、对“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中加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了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B、“不忍得”其实是“没办法”的意思。
C、“不忍得”写出水是有感情的它喜欢垂柳以它为镜。写出了济南初春时水的特点。
D、“不忍得”突出了济南水的特点和文中出现的“绿”没有关系。
反思教学效果
1、后测效果比前测好——教学常态
2、复讲班级比初讲班级效果好——课间反思、调整的作用
3、气氛活跃的班级比沉闷的班级效果好——学生主动活动的效果
4、进行测量比不进行测量效果好——潜意识影响了学习注意力
5、设计问题比设计环节效果好——引发思考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7
—、创建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运用实际的教学经验和知识, 创建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教学情境。这充分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创建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也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 因材施教, 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建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使学生既能学习知识, 又能享受乐趣[1]。在创建合理有趣地教学情境中, 首先, 教师要充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通过创建教学情境, 将初中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教学中, 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其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 使学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再次,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 鼓励学生创新思考, 不拘泥于传统。
二、做好充分切实的教学准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要熟悉掌握其中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要对教材认真钻研, 深入分析, 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备课准备, 要深入理解教材, 研究其中的内涵同时认真做好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尊重自然规律和生理差异, 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 定期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熟练程度等学习情况, 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做好心理咨询和帮助。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处理好学生的学习关系, 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差异, 制定合理有效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最后, 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精心设计与筹划。
三、注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有勇于探索的决心, 要不断摸索与尝试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 初中数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一的教学生, 而是进行合理引导学生, 使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 发挥自己的潜力。为了更好塑造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随着新时代的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育理论的也日益完善和成熟, 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主要应该注意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主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而当前条件下, 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混沌无序的现象,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分析中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 显著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新技术的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视频与动画的形式, 教学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技术已开始活跃应用于各行业, 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学习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吸收国外初中数学教学的最新成果, 加强国内人交流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 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初中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 与时俱进, 积极引导学生去关注、了解、学习最新动态与知识, 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学习和思考, 积极借鉴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最新理论成果, 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认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曾说:“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由此可见, 教学反思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积累教学经验与总结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结合课堂教学的实时反馈, 对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 从而逐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课前进行充分教学准备, 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并注重结合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后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提高, 从而实现教学的工作计划于目标, 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世明.浅谈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1 (1) .
[2]况达, 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 2014 (1) .
[3]王庆贵, 李思琳.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教师版, 2011 (3) .
[4]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 (1) .
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14
初中体育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和素质培养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初中体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体育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初中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培养初中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但是,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低;体育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体育课时量有限,缺乏师生互动等。因此,如何真正激发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打造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就成为了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初中体育有效教学展开讨论。
一、创新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情境
在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提升教学水平,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注重启发式和趣味性教育,创新教学策略,积极构建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情境,使初中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初中生的体育能力。比如在教初中生立定跳远时,我创设了课堂情境,假设学生都是袋鼠,在跳跃的时候要模仿袋鼠的跳跃动作,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标准规范的示范,防止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比如在教初中生投掷运动时,我创设了炸碉堡的游戏情境,假设前方就是敌人的碉堡(提前画好的固定区域),正在向我们进行着猛烈的攻击,初中生需要将手里的投掷物准确的投向碉堡,才能够取得胜利。通过创设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初中生在体育课堂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便于学生在今后的体育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个性,激发体育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初中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勇于拼搏的精神。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差异开展教学活动,使初中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比如在教初中生长跑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我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以学校的篮球场作为活动范围,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作为警察,其他学生全部扮演小偷,然后“警察”要开始抓“小偷”,每抓到一个“小偷”,“小偷”就加入到“警察”的队伍,一起去抓其他的“小偷”,直到“小偷”全部变成“警察”。通过这个体育游戏不仅锻炼了初中生的长跑耐力和技能,还充分地展示了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体育教学焕发活力。
三、师生有效互动,培养参与热情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做初中生的好朋友,而不是通过假装严肃来震慑学生。通过实际教学得出,与学生关系好的体育教师更能够构建出高效的体育课堂。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以体育教师为主,课堂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有效的挖掘,因此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所以,我在教学时会充分了解学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比如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近期总是闷闷不乐,教师安排的活动也不积极参加,我在课后直接找到这位学生,与他进行交流,最后得知该学生的家庭出现了一些状况,然后我帮助学生做出分析,给他进行心理疏导,希望他能够走出心理阴影,尽快回到课堂中。其实,体育教师与学生交流更具有优势,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来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开朗的性格。体育教师阳刚、坚毅、健壮的形象是初中生学习的榜样,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课堂评价,提升学生技能
体育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的重要性,通过评价来提升初中生的体育技能,完善初中生的体育意识,让初中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更加活跃。不同的课堂评价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定。同时,对于不同的初中生要给予不同的课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知识,收获快乐。比如有的初中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突出,每次都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这时体育教师必须要鼓励他们,教给他们更多的体育技能,不断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让学生可以有长远的发展。而对于有的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表现不佳,每次教师安排活动都不积极参与,只是在一旁观看其他学生进行游戏,我不会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这些学生讲述体育游戏和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让初中生能够意识到体育对学习和生活的有利作用。我在日常教学中还会组织学生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定期组织体育小组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做作出铺垫。
五、组织体育活动,优化综合实力
在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要把组织体育活动当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初中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发挥主动性,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增强。在组织体育活动前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内容。比如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我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发挥自身特长,为自己的班级争夺荣誉。同时,我会给学生做出体育技巧的指导和纠正,指出体育比赛中的注意事项,防止学生在比赛中受伤。同时,为了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我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舒展身心。比如下雨天无法进行室外教学,很多体育教师则让初中生上自习,而我则会带领学生自编自演“室内操”,让初中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排出有趣又锻炼的体操,然后让初中进行体操比赛,这样使课堂高潮不断,使学生在雨天也能够锻炼身体。
参考文献:
[1] 林叶.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8).
[2] 卜雪成.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14(75).
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9
以往,我们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教案上,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思维的活动,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生成,以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根据教学中的生成因素,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从教学策略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讲,前者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后者,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为课堂生成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将生成的过程最优化、生成的空间最大化。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初中科学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路灯。目标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必须研究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策略。以下从四个方面阐述教学的目标制定策略。
1、改变主体、预设目标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习惯从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出发,把自身的行为或准备讲授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课堂行为、情感变化和学习结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设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所以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定。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不是只由教师操纵。如: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也能够溶解在液体中,并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科学知识与技能)。改变那种把教师当作行为主体,从规范教师教学角度出发的陈述方式,代之以从学生角度出发陈述学生学习的行为结果;行为主体的变化不是简单的叙写方式的表面形式变化,它体现出科学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出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2、细化要求,明确目标
新课程以行为目标来表达课程内容标准,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目标,也采用行为目标表达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所以称之为“行为”,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达。其规范表述:(1)表达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目标尽可能是可理解、可操作的。(2)表述行为条件情景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出信息等。
如:“水的净化”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净化水的一般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掌握实验室过滤的正确操作要领。
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自主实验的能力开阔思维,加强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每一滴水。
这样的目标主体设置不对,目标不够具体,缺少过程方法的目标。
3、层次预设,允许差异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上存在的差异。关心学生个体差异,目标设计据之制定高低难易不同的层次。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的标准。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教师不是随意增加或降低课程难度,而应使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如:《惯性》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能知道某些现象是由惯性引起。②大多数学生能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现象。目标①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②中“大多数学生”就是层次性的体现。
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学习目标客观上存在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实现目标过程应遵循从较低层次逐步达到较高层次。教师设计不同的目标层次,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收获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培养并强化目标意识,实现学生潜能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观察蚯蚓》这节的探究教学学习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初一学生第一次被要求系统而科学地观察、探究蚯蚓的外型和生活习性,而他们对蚯蚓的原有认知肯定存在很大的差异:生活在农村的部分男生已经接触过蚯蚓,会比较熟悉蚯蚓的外型和部分生活习性;大部分的女生可能从来都没接触过蚯蚓;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只是看见过有关的一些图片等。另外,有些学生观察细心、有些粗心;有些动手能力特强,有些逻辑思维特严谨等等。针对这种差异,教师将知识、技能、策略和情感四种学习目标都设计成为具有递进层次关系的三种类型供学生选择,并向每个学生说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蚯蚓的了解程度以及自己的思维特点、动手能力的来选择自己的探究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弱项来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自主探究,最终目标是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并能体验到探究过程中的快乐。
4、关注学生 动态生成
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上课前制定下来的,但课堂上有更鲜活的教师意料之外的情景时有发生,使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是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还是我们教学方法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对教学目标设计有更深的思考,也使得我们想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有一定弹性空间,不能过于死板,教学目标应该有在一定程度上动态生成,而不是全部课前制定的。
如在讲授《生物》八年级第上册《植物的生活》时,我在讲“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时,一个学生突然问:种子如果没有种皮能不能萌发?根据科学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只需让学生探究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即可,所以备课时我也没有设计这个问题。怎么办?是搪塞过去,还是置之不理?可这毕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好机会,想到这里,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坦然地告诉大家我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用实验证明吧。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考虑得非常细致,不仅把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探究出来,而且还扩展到“土壤、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种皮,种子很难萌发”这一科学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10
零陵区黄田铺镇学校初中地理教师 荣培玲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我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及观察思考,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以下几方面:
一、要学生从态度上重视地理
初中地理传统上被人们认为是“副课”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多少对它有点轻视,导致一些学生根本就不想学好这门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可以紧抓住这次自治区和兵团会考、高考模式中,必修学科必须要参加会考这一规定对学生进行初中地理重要性的教育,要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打基础的,今天努力一点明天就可以轻松一点,要学生首先从态度上重视地理。
二、加强教研活动,强化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寻求恰当担当教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靠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俗话说“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我们认真的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更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寻找到合适的教法。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一堂课下来学生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正确把握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所呈现的一些事例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地图”时我没有按照书上的次序先讲比例尺再讲方向再讲图例与注记,而是通过和学生一起量画教学楼平面图,把地图的三要素贯穿其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有利于教学重点的掌握,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开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法的选择上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如在讲“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一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充分讨论降水与生活的关系基础上,让学生来讲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明确目标,让目标引导教学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目标引导教学。如在教“海陆的迁移”时,可以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海陆是变迁的。那海陆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并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理论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这样通过关注现象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海陆是变迁的和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学生能在这堂课开始关注自我“问题意识”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有思考意识的人,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结合教师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决自己所产生的疑惑,能够科学的解释“海陆为什么会变迁?”
六、建立评价判断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地学习过程,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人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因此,良好的评价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地理的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07-02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和教学策略07-30
散文的有效教学策略10-21
散文教学有效策略10-08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利用乡情资源的策略05-10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08-27
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08-17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07-11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06-03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