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共10篇)
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 篇1
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
◎江西省赣州市第二中学
任小平
田径项目中,跳跃项目要求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较强,而三级跳远在跳跃项目中,对于下肢力量是最高的。三级跳远技术复杂多样,要求运动员的力量、协调、速度都比较高,而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肌肉水分较多,力量不足,如果没有掌握好运动技能,很容易受伤。根据多年的田径教学,笔者就初中生三级跳远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三级跳远学生易犯错误。
1、三跳动作概念模糊。初中生在三级跳远中,它们认为只要跳或跨三下即可,容易出现三跳都是跨步跳或单足跳,缺乏动作概念。
2、助跑易出现慌乱,碎步,踏跳无力,跨大步。
3、第一跳单足跳重心过高、距离过大,造成水平速度损失较大。
4、第二跳过快、过短,摆动腿不积极上抬。
5、第三跳无力,缺乏一定的高度。
二、教学策略。
1、利用室内课观看三级跳远的视频。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观看田径世锦赛三级跳远录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三跳的概念:
1、单足跳(起跳脚落地);
2、跨步跳(摆动腿落地);
3、跳跃(双脚落地)。三跳要有明显的“嗒” —“嗒”—“嗒”的节奏感,三步的远度分布比例为:40%:30%:40%,要使学生明确三跳的节奏要鲜明,距离要合理,而不是蛮跳乱跳。
2、重点解决单足跳、跨步跳之间的衔接。很多同学在跳跃时第一跳过大、过高,导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从而第二跳过短、过快,使摆动腿提不起。因此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3一5步助跑单足跳,越过放在第一跳中间的障碍物如体操垫,落地后接着起跳,以摆动腿跨入沙坑,也可在跑道上采用标志连续做单足跳、跨步跳的练习,进一步强化两跳之间的衔接。要求加大第二跳远度、限制第一跳高度和远度、动作连贯、有节奏、速度快,教师要求摆动腿积极抬起,并主动蹬地,并可以要求第二跳踩到踏板上,便于第三跳的准备。
2)跳箱练习:设置跳箱的宽度为30cm,高度为40cm。利用跳箱“弹上”跳下,连续进行单足跳一跨步跳一单足跳一跨步跳一单足跳一跳跃练习两腿交换动作进行练习,以使双腿得到均衡的发展,便于两跳的衔接。
3)3一5步助跑三级跳,此练习要求学生要把精力放在两跳的节奏上,而不是远度。教师可以根据跳的节奏进行语言提示如:“嗒” —“嗒”—“嗒”或“单足跳—抬腿—收腿”,通过语言上的强化,使学生形成三跳的节奏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助跑不能碎步,踏板准确,起跳果断。
3、加强第三跳的力度和高度。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自身力量欠缺,前两跳的速度及力量损失较大,往往第三跳的表现无力,甚至无法完成。如果没有解决好这环节,容易引起学生怕跳形成心理负担。采取以下教学手段来加强第三跳:
1)行进中连续跨步跳——助跑——跨步跳——助跑的练习,要求起跳后腾空时间要长,在空中保持跨步姿势。
2)3一5步助跑三级跳远、第二跳处放一个横跳箱,第三跳越过较低的横杆,最后用双脚落入沙坑,要求一跳平、二跳远、三跳高。三跳节奏连贯。
3)采用标志进行三级跳远练习、限制一跳的远、高度,加大二跳的远度,增大三跳的高度。
4)跳箱练习。通过短距离助跑在跳箱上起跳,腾空后落入沙坑。
4、“三越”跳箱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适当提高学生的三跳高度,根据平抛规律我们知道高度是远度的基础,所以适当地提高三跳高度时立定三级跳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练法:在沙坑前沿助跑道平行摆放三个跳箱(纸箱代替),高度与间隔根据练习者的水平灵活调整(练习时随着练习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要求),练习者在第一个跳箱前站好,以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开始起跳,每跳越过一个跳箱。注意每次练习要确定一个侧重点,如第一次以第一跳为主,第二次就要以第二跳为侧重点,为侧重点跳越的高度要适当增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助跑4—6步进行“三越” 跳箱练习。
5、完整的技术练习。
1)短程助跑试跳。要求助跑速度要快,助跑和起跳要紧密衔接,起跳要充分,向前速度要快。
2)中程或全程助跑完整三级跳远练习,要求助跑速度达到最快时起跳,最后一步略小于倒数第二步(也即不能跨大步),重心稍下降,各跳动作正确,节奏明显,第三跳要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
3)每次练习前,对动作进行有意识地在脑中进行思维表象,然后再试跳。通过以上简化的教学方法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易于掌握,教学效果好。尤其是初二、三的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平时的教学手段和竞技运动训练方法区别开来,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 篇2
一、助跑起动姿势对速度的影响
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积极的起跳, 采用合理的姿势以及动作, 使身体腾跃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 根据跳远技术的动作结构与完成动作的先后顺序, 跳远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部分组成, 其中助跑的速度决定了后三部分技术动作的发挥。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 认为助跑技术首先应从助跑的起动姿势抓起。助跑的起动姿势因人而异, 第一种是静止状态开始的两腿微曲, 左右平行站立的 “半蹲式”或者两腿前后站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第二种是走几步或者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标志点的, 行进间起动。笔者从本校运动队参加跳远比赛分析, 甲女子跳远运动员在参加县运动会比赛中采用了走跳步结合了踩上第一标志点后开始起动, 而乙女子跳远运动员则采用的是静止状态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在助跑的开始阶段, 甲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明显比乙运动员要快些。甲运动员能较快进入到加速阶段, 而乙运动员相应慢些。虽然两位运动员最后均取得了较好的名次, 但从技术的运用效果分析, 静止状态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对助跑速度 (尤其是开始阶段) 的发挥是有影响的, 特别是低水平运动员, 相对于行进间的起动姿势影响会大些。
二、助跑距离与速度的发
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 是跳远的能量来源。助跑是有一定距离和步数的加速跑, 它能使人体获得最大水平的速度, 为起跳做好准备。助跑距离的长短, 根据在以保证助跑任务顺利完成为依据。助跑过长或者过短, 都不利助跑速度的发挥, 并影响起跳的效果。助跑距离的长短与运动员跑的能力也有关。运动员跑的能力强, 其助跑的距离较长, 反之则助跑距离短些。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得知, 距离并不是越长越好,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身体机能来定。有数据分析, 100米成绩为12秒的女运动员的最高速度约在35.5米处出现, 而跳远运动的助跑最高速度会受到起跳板等条件的影响, 很难达到本人100末最高速度, 而助跑距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还会根据比赛时外界条件的变化及运动员身体状况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一般来讲30米和100米跑的成绩可作为确定运动员助跑距离的指标之一。速度不仅包括跑的速度, 还包括单个动作速度, 如步频、步幅。 平跑的速度是跳远起跳的基础, 也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平跑速度, 就算再好的垂直起跳能力, 仅能跳得高, 而无法跳的更远。据研究所得, 助跑速度在跳远中起到的作用已经大于70%, 所以专业科研人员都比较重视跳远助跑速度与节奏的研究, 认为在跳远的助跑中应该发挥 “最大可控速”。所谓可控速度, 即大约是本人平跑速度的95%, 助跑的最大目的是使运动员在起跑前达到最大的平跑速度, 只有在快速的助跑中完成跳远一系列技术动作的情况下, 才称作有效速度, 即可控速度。 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快速有效的助跑, 助跑的速度是跳远及时的先决条件。但是, 并不是所有跑速快的运动员都能取得好成绩。例:2011年我带是3名跳远运动员中, 其中一名运动员的短跑成绩较好, 就是跳远成绩上不去, 与另外两名成绩相差无几, 通过深入分析、 研究与队员的交谈, 发现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偏短, 不利他的速度发挥, 在助跑过程中步频不平稳, 对踏板起跳有过度紧张心理, 这也是初中生运动员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找出原因后, 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助跑距离从12米增加到26米, 并从心理上积极引导, 克服上板起跳前的心理压力, 加强助跑与上板起跳的练习, 强化助跑的平跑节奏, 增强起跳的信心。通过一段有针对性的训练, 该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明显得到发挥, 优势突显, 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许多。该案例为我这么多年带跳远运动员训练启示显著。
三、助跑最后几步技术与成绩
跳远在最后几步的助跑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 它决定了起跳的速度、力量、成绩的发挥。在最后几步助跑时, 既要保持和发挥最高速度, 又要为起跳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校跳远运动员最后几步的助跑一般会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最后几步的步长逐渐偏短, 步频加快, 形成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第二种是步长并且相对平稳的情况下, 加快频率, 形成哒、哒、哒哒, 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校运动队学员跳远技术分析, 大部分运动员会采用第二种加速上板的方法。因为这种助跑方法有利于运动员的平稳过渡, 并且保持和发挥最后几步的最高速度, 让助跑与起跳更加紧密的衔接, 达到完成理想的起跳技术, 在我们通常教学中, 很多学生最后几步的助跑都完成的较差。他们上板意识过于强烈, 为了上板而上板, 把后几步平稳急速的节奏打乱, 出现拉大步子, 踩板起跳的现象, 这在初中生跳远教学中是常见的。为了确保最后几步技术的正确掌握, 我主要采用半程跑上板起跳或走跑几步衔接最后几步上板起跳的强化练习, 通过几个课时的练习, 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学生掌握全程助跑技术奠定了基础, 增强了学习跳远的信心,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从被动学习技术变主动求知、求教的学, 课堂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浅谈初中立定跳远教学 篇3
【关键词】预摆 起跳蹬地 腾空落地 技术学习
立定跳远已成为体育中考测试的主要项目之一,又是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它能有效地测定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对初中立定跳远的教学予以高度重视是必须的。立定跳远是由双脚原地起跳,腾空后收复举腿,伸小腿等连续动作组成的。这个动作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对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和协调性,特别对发展下肢肌肉、韧带、关节以及小腿、脚掌等小肌群的力量,都有较大的锻炼价值。立定跳远作为基础的素质项目,它能很好地带动许多运动项目的提高,特别是与身体协调性、爆发力相关的运动项目。如何才能做好立定跳远的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立定跳远的教学应该做好其四个组成部分的教与学,即:预摆、起跳、腾空、落地。以下就这四个步骤来谈谈我的见解。
首先,学习起跳前的上下肢预摆技术,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协调性和上肢爆发力。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预摆技术的要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双手尽量往后摆。练习中应要求学生做到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要放松,与下肢协调配合,并告知学生这是为了便于起跳时肌肉能快速发力,从而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针对预摆时缺乏力量的学生,教师可教他们,手持轻重物进行预摆练习。同时可采用多次重复预摆、负重预摆、小幅度立定跳远、诱导性练习等。
第二,学习起跳时的蹬地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量。
起跳蹬地是整个立定跳远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起跳的技术要领,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起跳要做到:重心前移放在前脚掌上,上体前倾,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充分摆动,快速向前上方跳出,并充分展体。在组织练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三快三直”。所谓“三快”,就是臂前摆动要快、制动要快、两脚蹬地要快;所谓“三直”,即髋、膝、踝这三个关节要充分伸直。教学中,可采用重复向上跳、向前跳、听信号肌肉急剧收缩再迅速放松、跳深、立定跳等。原地向上跳。两脚自然站立,从双膝微曲开始,学生按教师的口令或哨声,做快速向上的练习,要求用前脚掌爬地起跳,跳起后双膝伸直,幅度又小到大,可连续跳3~4组,每组10次。重点体会下肢的发力动作,培养肌肉感觉。起跳训练应注意:①起跳时上体要适度屈曲和前倾。②起跳时身体重心前移和降低的程度要适当。③要探索出适合自己合理的蹬地角和腾起角。④摆臂要配合蹬地,做到以摆促蹬。⑤采用两臂经前向上摆臂、跳起双手攀单杠等练习,提高摆臂的速度和力量,促使蹬摆有机结合。
第三,学习腾空技术,发展学生的腹肌、髋腰肌,以及下肢的爆发力量。
腾空技术的教学,首先也是要让学生明确腾空技术的要领,因此,教师在讲解与示范过程中,必须做到讲解清楚到位,示范准确规范,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腾空时身体要充分伸展,同样要做到“三直”,即髋、膝、踝三关节伸直,同时两臂要前举。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跳起要有高度,做到挺胸展体,大腿上抬紧贴身体,起跳后,大腿上抬找身体,两臂由前向后摆,团身紧。教法可采用屈腿跳、跳起手触脚、原地双脚跳上80~100cm高的跳箱、连续跳栏架、连续跳小屋(用小垫子折叠支起代替)等。腾空训练应注意:①采用侧卧体操垫两头起练习等手段,进行腾空姿势的造型练习,让学生体会合理的腾空姿势。②采用从原地向高跳起练习,体会腾空阶段收腹举腿练习。③要进行腾空与落地衔接技术的专门性训练。
第四,学习落地技术,提高完整技术的动作质量,同时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示范时,应结合语言讲解:“重心要低,小腿前伸,应团身紧,大小腿夹角大于90度,在脚后跟着地之后迅速下蹲缓冲,两臂前摆。”并强调学生“落地技术必须在落地前就要做好准备。”练习时,也要提醒学生小腿前伸的时机要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之后身体往前不往后。组织教学中,可采用向上轻跳迅速团身在空中全蹲,静止落下;全蹲情况下向前伸小腿,再迅速还原成全蹲;立定跳远踏线(距离等于最好成绩+脚长)。立定跳远的落地技术在教学时强调团身紧、重心低,小腿前伸的目的就是延长身体在空中向前运动的时间,使身体移动距离增大,从而提高成绩。落地训练应注意:①采用在接近个人落地点附近放置标志物等手段,培养主动两腿向前提举,然后小腿前伸落地意识。②采用跳上稍高的垫子等练习,练就浅缓冲双脚落地技术,以避免后退或后坐的现象。③落地后迅速屈膝,降身体重心两臂迅速前摆使身体重心移过落点。此外,在立定跳远练习时,学生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远”上,容易忽视起跳动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出现一些错误动作,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这种现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技术上一步一步地纠正,甚至要细到学生两脚的站位和摆臂的高度。
立定跳远作为体育中考测试的主要项目之一,又是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它的技术动作看似简单、容易掌握,但若想令每个学生跳出自身的最佳运动成绩,我们就必须遵循运动规律,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把立定跳远技术的各个环节教好、学好。
【参考文献】
[1] 赵红磊. 影响立定跳远远度的因素[J]. 少年体育训练,2005年第02期.
[2]《体育教学》,2011年第04期.
[3] 周兵 主编.《田径健身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策略的实施 篇4
摘 要:初中生学习美术激情不高,认为美术学习无关紧要,美术只是学习的一种产物,对于初中学习并无任何方面的帮助。然而教育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学习美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实现情感教育,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寻找美,发现美,领悟美。“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能力是贯穿整个美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审美艺术作品的习惯,树立正确审美意识。
关键词:审美能力;课堂设计
“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美术是艺术界的范畴,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利用学校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之魅力,引发学生想象,提高其鉴赏能力。而目前学生对美术认识的程度还不够深入,美术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学科进入同学们学习当中,如何改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艺术鉴赏能力,以下是对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总结。
一、改变传统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注重顺序性教学,强调教师按照逻辑传授学生知识。教师应对教程内容十分熟悉,在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的同时,利用新课堂优势加强学生对艺术品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美术教学集艺术和实际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特点,适时改变教学模式,突破旧思想的牢笼,创造一套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物象空间和线性图像时,假若不改变传统教学,依照旧教学思想,教师首先为学生解释线性概念,分析立体图形构成因素,其次为学生们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那么学生在接受概念学习后则很难把概念和图片中实际物体联系起来,造成学生对教学知识理解程度不够,单方面接受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无法虚实结合,那么学习美术的效果则是事倍功半了。相反地,教师面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能够及时改变教学方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先后顺序,先为同学们展示有关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形象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构造及表达方法,接着引出立体几何结构因素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线性图形的理解,深刻掌握所学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最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者尤为重要。一个人在某方面颇有成就,这其中必定不可缺少他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坚定的信念,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之前,应在课堂上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思考,从审美的角度观察事物,激发他们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视频,吸引学生们眼球,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一方面利用影音引发学生思考,一方面影音帮助教师扭转课堂局面,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美术艺术性,加强有关美术鉴赏的知识记忆。
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减轻学生们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如在讲授色彩搭配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一个收集民间艺术品的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为艺术品配上一段解说文,内容包括艺术品的出处,艺术品的巧妙构思,艺术品的时代性,艺术品的价值……教师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减轻教师工作,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使得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善于发现身边美,结合课堂内容,提升对艺术的鉴赏。
三、合理利用资源
任何学科的课堂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但学生往往对课堂概念性知识持以排斥的态度,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使人模糊不清,无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掌握教学内容,制作高效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
例如讲解七年级下册的多姿多彩的袋和包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各式各样的背包,学生通过肉眼看到包的样式,自然不由自主讨论包的种类。教师看准时机,对包进行延伸提问:生活中你看过什么包,包有哪些种类,包的材质有哪些……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答案。讨论过程中教师善于观察学生表现,遇到学生讨论时出现的状况,教师应巧妙处理。学生上课表现良好,讨论时积极踊跃,教师及时对改生提出表?P,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同学讨论之中意见不合,学生产生矛盾,教师应及时发现处理,解决突发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的方法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艺术品中存在的美感,间接增强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情,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答案,并对答案加深记忆。
艺术教学也是想象教学,教师指引学生发现艺术之美,领悟作者创作背景及思想感情,这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古人交谈的平台,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与创作者引发共鸣,实现情感教学,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篇5
海口市第八中学 陈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跳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终生体育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和腾空后的展髋,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有力的起跳是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激烈游戏中快速重复的起跳练习来解决;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做到空中展髋动作有些难度,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通过游戏中逐渐增加小垫子的高度和远度来解决。
三、教法:
将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全部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创新练习,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3、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多看动作优美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5、表扬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四、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水平段分组合作法:学生依据自身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自我评定进行分组,组内互助学习,其目的是通过自选难度,自由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真实的需要。
2、大胆尝试练习法: 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做跨越障碍练习。其目的是:通过大胆的尝试增强学生的勇气,建立自信心,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
五、动作要点、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动作要点: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1、预摆不协调
纠正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2、腾空过高或过低
纠正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3、收腿过慢或不充分
纠正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动作要及时。
4、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
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
六、教学过程:
1、热身阶段(开始和准备部分):大约用时10分钟。具体步骤为:首先是课堂基本常规(包括师生问好、宣布课的目标任务等)。然后是游戏。然后是徒手操练习。
2、发展阶段(基本部分):大约用时25分钟。本着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两步完成,一是利用辅助练习跳台阶和立定多级跳远来提高学生兴趣和跳远的收腹举腿动作要领。二是在立定跳远中增加一块或二块小垫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跳跃有一定高度的小垫子,先做基本的体验,然后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白,只有快速有力的起跳才能保证起跳的高度,并提出问题:“有了高度,如何跳得更远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难度,并让其带着问题进行第二个游戏“看谁跳得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分别跳跃有一定高度和远度的小垫子,最后,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分别示范并讲明理由,得出结论:要想跳得远既要保证起跳快速有力,又要保证身体的充分伸展。然后进入第二个游戏,让学生齐心协力,争创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既符合了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解决了本节的重难点。
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 篇6
[内容摘要] 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用所学的语言将自我的体验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检阅。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等诸多问题,原因也很复杂,针对以上现状,笔者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策略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检查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表现。多年来,各种陈规戒律禁锢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受思想局限,受素材贫乏,一个阅历并不深广的农村初中生很难写出质量好的文章。如何打破写作的瓶颈之约?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与尝试。
一、农村初中作文低效教学的现状:
首先、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基本功较为薄弱、起点不是很高、阅读量较少,词汇积累普遍贫乏,每当写作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写什么好,不知怎么写。而农村家长呢,一来外出打工或做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二来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而无力为孩子进行作文指导。
其次、农村初中的学生写作态度较差,有大部分学生视写作文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于每周的两次练笔缴纳态度随便,要么东拼西凑,要么随便应付了事。练笔内容不是“流水账”,就是内容空洞、虎头蛇尾,总体上是农村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最后、农村初中的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写作不认真构思,充分准备资料,挖掘素材,而是着急的东翻作文书西找参考类文,从来都没有动动脑子从生活经验和心灵体会中寻找创造灵感的动机。
二、农村初中作文低效现状的产生原因:
其一、缺少浓厚的写作兴趣农村初中有的学生就没有写作欲望,或完全不想作文,老师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焦眉愁脸。老师要他们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一篇,连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缺少浓厚的写作兴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中学生的写作而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激发兴趣作为一种写作的动机,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其
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歌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的积累。试想一下语文课本只有30多篇课文,又能满足学生多大的阅读需求呢?其
三、缺少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农村初中的孩子们一上初中,由于家长“望子成龙”、“跳农门”的心情,孩子们似乎自觉不自觉的被家长隔离于电视、电脑、报纸之外了,课堂上所发现学生视野的狭窄、知识的贫乏让我忧虑!孩子 1
们被埋在上课——作业——在上课,重复循环的枯燥生活中,日久失去了生活的视听感——情感的触动,他们是情感苍白的一代,基本没有太多的喜悦体验,而多的基本是抱怨!如此,怎么能他们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彩的心灵世界呢?笔下怎可有灵动的文字流淌呢?
其四、缺少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按理说,农村初中学生,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有许多见闻、体验和感受,应当有一定的“胸中积蓄”,不应该没有写的呀。可是,生活过,见闻过,并不等于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学生对周围的事情无兴趣。那么他们对生活过,见闻过的事、物就不会用心去思考,没有用情去感受,更不想去亲自体验,他们那些写作材料就不能转化,就不能成为“积蓄”。一旦老师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瞠目结舌,就记流水帐,感情空白,认识肤浅。
三、农村初中作文低效现状的应对策略:
第一.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㈠创设情境以激趣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写作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如在“写自己熟悉的人”写作前,先让学生听歌曲《父亲》,并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多种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请”;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有声语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行写作,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㈡巧设活动以激趣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赛诗会”、“故事会”、“我是小小导游员”、“新闻播音员”、“辩论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思维。“跳绳、踢毽子比赛”、“丢沙包”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观察校园的变化”、“看农村的变化”、“春游”、“秋游”、“野炊”、“外出参观”等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提高了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了表达美的欲望,写作成了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让学生多记日记、周记,养成在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时随时记录下来的良好习惯。勤于积累素材,在作文时才可信手拈来。喜欢上写作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㈢佳作评优以激趣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改,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激励。有句话说的好:“欣赏出天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老师更为重要。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所以,我首先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劣作中的某一“闪光点”经常给予夸奖,加以鼓励。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其次,我每隔一段时间选取几篇优秀作文放入板报中,贴在“作文园地”里,或在学校广播台上播出,或向报社推荐发表,大多学生好胜心很强,这些活动能让他们写作兴趣倍增,从而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写好,也愿意拿出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对较成功的作文,还可以作为范文宣读,或办班报、校报,让学生的作文变成印刷品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后兴趣。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成名成家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作文的长期兴趣。
第二.留足学生的阅读时间
㈠利用早读、活动课,进行广泛阅读利用早读、活动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阅读语文自读课本,古诗文诵读以及各类文学名著;可以印发中考满分作文,时文选萃的早读材料;可以读我们的《盐阜大众报》、《半月谈》、《中学生阅读》等报刊杂志,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与生活联系。同时教师应给学生的阅读
以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训练语感,积累素材,训练思维,学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㈡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美文共赏。“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好的文章不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能触发读者的情感,让它一泻千里。因此,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极大帮助的。但我们的教学进度那么紧,从哪里去挤时间呢?我个人认为最好是课前5分钟左右。因为一般课前几分钟,课室都是吵隆隆,乱作一团,直到老师来了,课室才能安静下来。但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这课前5分钟的话,那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试想一下,如果每节课都能抽取5分钟左右,让学生进行美文共赏,欣赏一篇好文章。
第三.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㈠.开设写作指导课我认为,作文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教学生习作的技巧。教师应当,也必须跟同学们一起探究,共同发现这些关于如何写作的技巧。比如写人的文章,写作的对象各不同,但写人的手段却就是那几样:以事写人,正面描写,侧面衬托,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又如老师在和学生一起课文《口技》后,获得了关于“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能:写作方法——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①以人衬人;②以物衬人;③以景衬人。初中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写作,教给学生拟题、开头、结尾、选材、立意等技巧,并经过扎实的训练,就会逐步形成学生综合的写作能力。
㈡.写作中先扶后放先帮扶学生一下,如布置作文题目后,提供相关素材,学生视野不够开阔,作文时无话可说,老师若能在布置作文题目的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也许情形就不同了。一方面,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思考如何取舍和组织材料,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自觉养成了解社会、关注人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些老师喜欢在台上大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这无疑会制约学生的个性思考。不思考,也就不会有提高。要让学生做好“思维体操”,首先可让几名学生分别说出他们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以及具体的构思,从而引发全体师生的争鸣,越讨论,主题越明朗。这样一来,作文审题便水到渠成地结束了。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应根据当次作文实际,抓住关键,直切要害。等学生习惯养成了,学生便有了自己的视野与思考,老师也就不必再提供素材与审题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
第四.创新作文训练的模式
㈠.以读促写,创新思维大胆采用创新讲法,挖掘课文创新写作的基点,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如在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及时地启发学生思考:“当皇帝的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两位骗子未来的命运如何?”然后布置学生写一个《皇帝的新装续篇》,这样,学生定会情绪高涨;又如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仿写一段话等。
㈡.以记促写,片段训练从作文训练的角度看,片段写作是训练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办法。一是片段意思相对完整,二是片段在文章中相对独立,三是片段比较简短,四是训练完了可以马上反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其中写日记、周记是很有效的方法。
写日记、周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抒写情感的能力和习惯,训练他们坚持写作文的毅力。要求联系自然生活,四季更替和天气阴晴雨雪的现象,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资源。适时地抓住它们、让学生感受它们,获取第一手写作素材,并与书籍中的相关描写相比照,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及写作水平;联系农村家庭生活,农村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大活动,乃至社区文化风俗等也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如在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前,我都会要求学生观看晚会,写一篇观后感。
㈢.以说促写、写评结合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从整个写作过程来看,“听”和“读”是信息输入写作个体的过程,而“说”和“写”是写作个体信息输出的过程。写作个体不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求个体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即构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确定表达中心、选择适当方式以及表达的顺序等。实际上,“说”比“写”对于写作个体而言,往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要求个体思维必须敏捷,反应必须迅速,要求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迅速作出反应。因此,进行说话训练,提高说话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把“说”和“写”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先给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说),接下来就一气呵成,形成文字(写),如我先拿出一支粉笔,把它折断,然后抛向空中,掉在地上,踩成粉末。接着就叫大家根据这一情景发挥想象,口头作一篇作文。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上台陈述自己的看法,有的想到了生命,有的想到了镇压,有的想到了奉献,有的甚至想到了地球的引力——一个连我自己都始料不及的内容。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想象,也可以揉合进其他人的联想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做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互评,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当然,让学生评改不是简单的将教师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指点,并教会学生互评的方法和原则。如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同学们的批改各有特色,不少同学的评语几乎比作文原文的篇幅还要长,可称得上精美的赏析文章。通过互评互改,同学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特别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我们农村初中来说,其实语文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会生活,用心感悟,珍惜学生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的灵感捕捉,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逐渐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作文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重庆市石柱县南宾中学文志萍
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 篇7
一、立定跳远正确的技术分析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立定跳远动项目是有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 因此, 要熟练掌握其正确的技术动作对于提高运动成绩、防止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立定跳远是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一系列关联部分组成。而预摆动作是保持人体重心平衡或提高, 起跳动作则是人体由水平方向位移相对静止处突然向上及向外的转向抛射运动形式, 腾空动作是人体作抛射运动的形式, 落地是人体抛射后下落着地缓冲动作形式。
1、预摆
在预摆阶段首先是两脚左右自然开立, 且要与肩同宽, 再次两臂要前后均匀摆动, 在做前摆运动时两腿要伸直, 后摆运动时且要屈膝以降低重心, 人体上半部分要稍微向前倾, 同时双手要尽量向后摆。这一阶段学习要点主要是强调学生上下肢动作要做到同步协调配合, 其在做摆动时的要领是一伸二屈降重心, 且上体稍前倾。在体育训练学习中预摆次数一般要多于2次, 这样会出现学生克服超重或失重现象频率过高, 不符合力学常识原理, 且易造成学生心理紧张, 令摆动动作不协调。所以应将手向前上方向摆致到最高点的同时尽量提踵, 形成脚前着地掌支撑, 稍静止后, 快速下蹲, 同时手配合下蹲动作由上经前向下向后摆, 上体稍前倾, 这样形成跳起前的动作有力稳当。
2、起跳
起跳是双脚要快速用力蹬地, 同时双臂由后要往向前上方摆动, 向前上方跳出, 并充分展体。在训练学习要点中腿脚蹬地时, 要快速有力, 腿脚蹬地的同时要与手摆动作协调, 且要及时加强背部力量, 特别注意的关键就是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3、腾空
腾空是充分伸展人体的作抛物线形式动作, 其关键是要髋、膝、踝三关节部位伸直, 双臂向前举。但在收腹落地的动作情况时, 如人在腰腹力量强的, 可在人体达到最高点后下落时快速收腹举腿, 并尽可能延长空中腾起时间, 这样能达到比较远的落地点。而腰腹力量较弱的, 可在人体达到最高点时快速收腹举腿, 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收腹举腿动作。收腹举腿的同时, 双臂要弯臂并急速用力向后摆动, 同时让小腿尽量向前伸, 这样较可能的达到远的落地点。
4、落地
在落地瞬间时两脚跟先着地后, 再迅速过渡到全脚掌, 同时屈膝使膝盖前伸落地缓冲。强调的是小腿向前伸的动作要把握好时机, 并弯腿前伸双臂往后摆, 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二、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因素
主要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形态、动作技术四方面因素。身体素质主要是人体下肢弹跳能力, 提腰收腹和双臂摆动速度, 还有是两腿前摆的速度力量、身体控制平衡能力。心理素质就是在做立定跳远运动时是否有良好的心态, 其主要表现在人的心态、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等。比如体育考试时心态状况, 预摆或起跳的动作是否做到自然、是否紧张。身体形态主要是人的体重多少、身高多少及双腿的比例或长度, 下肢肌肉是否发达有力等特点都会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发挥。最后的因素是动作技术是包括合理的预备、腾空、落地等动作技术。
三、立定跳远技术教学与练习
1、立定跳远的技术和结构
首先要分析立定跳远动作技术和结构, 并了解立定跳远技术各种因素, 依据合理的动作技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分别相对应的设计教学练习。
(1) 站位动作的练习。练习时要保持地面平整, 且两位学生一组, 分成两组面对面的站立, 站位练习的要点是体会感觉双脚在平行立定要与双肩同宽的动作技术强化练习。这样让两组练习学生面对面互相观察对方的站立技术动作, 使练习的学生感觉自己或对方的动作技术是否正确, 然后, 对自身或对方不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2) 蹬地动作的练习。蹬地是立定跳远的一个关键动作, 在学生掌握正确站位技术动作后, 双手放在身后互握, 双膝微弯屈, 两脚稍微一下用点力, 做向上蹬地跳起的动作, 这样是体会感觉下前脚掌发力的关键动作技术练习。再次由向上跳动作练习改为向前跳, 体会两脚前脚掌同时平行用力的动作技术练习。让学生体会蹲、蹬、伸配合性动作技术练习。
(3) 摆臂的练习。在正确站位后就要练习摆臂动作, 摆臂动作是下肢不动, 上肢先由上起后再向前摆至前平举, 然后由前平举向下经体侧摆至后上斜举, 接着由后上斜举经体侧摆至前上斜举, 最后由前上斜举向下向后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摆臂动作及方向是否正确。同时要强调学生下肢动作技术训练。
(4) 下肢与上肢配合性练习。站位和摆臂动作要注意配合下肢动作, 可以进行在原地、跳离地练习。让学生体会一连串的摆、蹬、伸、腾、制、落的动作技术。总之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立定跳远的全部基本动作, 并在体育考试或训练中得到最好的发挥。
2、探究针对性的练习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练习, 使学生完整地熟练掌握立定跳远基本动作技术。首先让学生练习动作由低处向高处跳, 并体会摆臂、蹬伸、腾空、屈膝的动作技术, 在学生练习动作时教师要随时指导, 并让学生放松心态和注意运动安全, 先让学生起跳角度要合适。在起跳技术熟练后, 再慢慢开始练习远跳的动作。
最后是练习由高处向低处跳, 体会掌握跳下着地后的屈膝、收腹、伸小腿、落地的动作技术。同时要注意安全不强调远度, 但要强调腾空的高度。同时用穿裤动作解析伸小腿的动作。同时要提高学生爆发力的练习次数, 让学生充分熟练掌握前面的动作技术。
3、提高性和协助性的练习
全部熟练掌握立定跳远动作技术后, 为了顺利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考试成绩, 需要进行提高性和协助性的练习。如: (1) 提高连续纵跳练习次数, 且起跳时要屈膝大腿, 可在原地练习。要能触胸、手摸脚底的动作。 (2) 也要提高连续屈膝起跳练习次数。屈膝跳过栏架或一定的栏架高度练习。 (3) 把学生可分成若干横排或若干小组进行相互比赛方式的全方位的立定跳远动作练习。
四、立定跳远技术的训练
为了顺利提高学生成绩, 就必须要加强立定跳远技术训练程度, 并在体育课中有计划性的、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目标训练计划, 并对每次的训练和学习目标做到具体实施, 并对学生的训练能力和学习表现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这对学生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有了规范性指导。
1、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所有运动能力的发挥要提前了解准备。
可让学生准备好各种活动, 动作由慢到快逐渐适应, 提高活动水平。这样做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和心血管系统适应大强度的运动, 并可减少肌肉痉挛、扭伤、拉伤和相关的伤病。
2、为提高学生成绩, 首先要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动作练习要全面检验。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的练习方法。如立定跳远就有四种摆臂方式。但要确保学生规范正确的动作技术训练。然后观察学生的运动成绩变化情况, 来制定相关的技术动作指导教学方案。最后, 在训练课中要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反馈, 向学生清楚地讲明其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提出纠正的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好好练习。
3、在比赛和升学考试阶段期间, 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
因在教学训练中往往注重动作技术方面的训练, 也不能忽视力量和潜力方面的训练。
4、在训练课结束时要进行整理运动和做好训练评价。
因适当的整理运动可使肌肉和心血管等系统逐渐放松下来, 这有利于防止伤病。好的放松方式是在训练课结束后走和慢跑5分钟并结合伸展运动。再次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练习的心得结果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提高运动训练课的效果, 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五、选择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弥补缺憾、达到动作技术的完美
立定跳远除了依靠合理的动作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外, 还可以通过许多辅助练习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如以下辅助练习方法:
1、教学目的是要提高腿部蹬地力量, 就要提高单脚跳、双脚交替单脚跳练习次数。还要让双腿具有跳斜坡或跳阶梯的能力。并能跳上适当高度的跳箱或体操凳, 同时感受摆臂的作用。
2、可以通过可分为单飞、双飞、三飞跳绳练习。一方面通过练习提高运动员踝关节的蹬伸能力, 同时提高双腿向胸提拉的收腹能力。
3、立定多级跳练习, 一方面提高腿部蹬地能力, 其次是增加身体的空中的协调配合能力, 更主要的是多级跳的第一跳很接近立定跳的蹬摆技术。对提高摆臂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4、沙坑上双脚抱膝跳或从沙坑上向外跳:此两项练习即可单独分开练习, 又可混合运用, 目的是为了提高蹬地的力量和提膝举腿的能力。
5、向前向后跳过障碍物:在立定跳远中, 运动员往往只注意水平方向的用力, 没有注意向垂直方向用力, 因而形成起跳角度不够, 可采用拦架或架设一定高度的橡皮筋在沙坑上向前跳练习。而向后跳障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制空能力以及提腿至胸的运动能力。
6、蛙跳, 跪跳起练习:这两个项目的练习, 在立定跳远练习中, 可作为主要辅助练习手段, 尤其是在海绵包上进行跪地跳起练习, 对立定跳远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效果。
7、从高往下“跳深”练习:从高往下跳, 增加了腿部肌肉承受能力。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从高往下跳练习更能提高运动的弹跳力。
8、利用杠铃的练习:如负重全蹲、半蹲起, 杠铃提拉至胸, 杠铃的胸前挺举练习等等, 都是提高运动员爆发力的有效手段。
六、结语
在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中,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除了让学生掌握正规、科学动作技术的基础上, 更要让学生了解立定跳远技术关键要领, 同时在教学中应观察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不规范和错误, 了解影响立定跳远技术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 制定科学合理的立定跳远的教学与训练计划, 只要把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熟练掌握做到正确、规范。多加提高练习次数, 才能确保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立定跳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智勇, 黄茂武, 等.体育与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学体育教学指导书[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
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篇8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更是具有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初中是一个人性格塑造、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提倡“个性化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下是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要求,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同时,教师要前期准备充分,以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尤其是语文学习方面的特点,来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相应的语文学习计划。正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分层次教学、差异化教学和教育资源差异化教学等。
1.分层次教学
学生主体本身由于先天差异和后天努力程度不同,会使得学生在语文课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上参差不齐。义务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分层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资质,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层级要求分层。这样,在同样的教师教学下,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沈复《童趣》这一课时,由于其中的语言描写生动、有趣,这篇课文在新课标要求是精读篇。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文法、修辞的运用,学生对文章的掌握可分三个层级:能力最佳者需要全篇背诵并能默写;其次不要求全篇背诵,部分精彩的句子默写流利;接着语文知识掌握最差的学生可以只将精彩的句子默写即可。
2.差异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发展性别差异化教学和民族差异化教学。
(1)性别化差异是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个时期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客观因素。对男女学生实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各方面扬长避短,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课堂上,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朱自清父子之间深沉的爱。这是一种男性表达情感的方式,沉默、不善言辞。在课堂上时,当提问学生:“爸妈经常怎样表达他们对你们的关心呢?”学生会说:“我爸爸也是像《背影》里的父亲一样,很少说话的,都是直接做动作来表示关心我”“我妈妈会唠叨个不停”……那从这里就可以给学生总结,男女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相互理解,增进友谊,同时教学任务也能顺利完成。
(2)民族差异化教学是指我国是融合多个民族文化的大国,各民族之间由于宗教信仰、生活环境、地域存在多多少少差异,使得人们要格外尊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认知。例如,在各地都有清真食店,因此相应的学校会有回族学生,那么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说到使用“猪”的贬义词,以尊重回族学生。
3.教育资源差异化教学
教育资源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工具和手段,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大体上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水平。必须承认,教育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是不均等的,这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大的关联。因而,更要求教师根据实际的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以便为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学习契机。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由于学生未见过真正的腰鼓表演,所以很难深刻体会到课文中描写的黄土高原的苍茫、雄壮和腰鼓的粗犷、势气。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下载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再接下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课文进行分门别类,以便在备课时可以事半功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常规,将语文篇目打乱原来的编辑顺序,充分进行整合,以一个整体授课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例如,《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这几篇课文,意在向学生传递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审美和工匠的高超技艺。因此,在备课时,可以将几篇课文放在一起准备,教学时也可以一起平行授课。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较。既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知识要点,又可以让老师在减少备课时间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更多的中国古建筑之美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工作在教学实践与改革第一线的战士,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组织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根据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品格良好、有个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敏。因材施教:让分层教育先行[J]。新课程学习,(12)。
[2]廖海兰。语文教学应实施个性化教育[J]。文学教育,(09)。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篇9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阶段来讲,由于面临着体育中考,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已不言而喻。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如何真正的系统地从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把握课堂节奏等的各个方面来探讨体育教学实效性呢?带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行走访调查,提出优化当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为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
一、了解学生“团队心理”,认清学生体育需求
体育教学首先要知道的是学生想学什么,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学,即认清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团队心理”就是教师必须了解的初中生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最重要阶段之一,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初中生相比于小学生显得成熟有主见,相比于高中生又显得心理波动大,容易受他人影响。正是由于他们这一特点,所以,在他们的初中青春期里,他们必定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贯穿于他们的生活、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等。“团队心理”就是这些心理问题之一,它一般有几种表现形式,即服从、模仿、从众、暗示。模仿就是学生以一个榜样行为作为自己的参照进行摹拟,这种摹拟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暗示即一个人发出信号对被动接受信号的人产生行为影响。比如我们在体育课的时候经常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从而清楚学生的情绪以及判断学生是否在状态,学生训练开小差时老师眼光注视学生,就是一种警告的暗示,学生就会有所收敛。从众指的是单个人在面临来自集体的压力的时候,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转而与集体的行动保持相同的一种行为现象。
从众的表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如表面和心理都愿意跟随集体,表面跟随集体但心里其实不愿意跟随集体,心里愿意随大流但是表面上表现为不愿意。针对从众表现的多样性,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学生心目中想要的体育课,尽量避免学生有表面顺从大流但是内心很反感的抵触心理。服从指的是因为外部的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以达到跟集体维持行动统一的心理现象。
因此,体育教学者不能够单凭学生的外在表现就判断学生对课堂的是否满意,因为这些行为也许只是受“团队心理”的影响所致。老师要深入到他们的心理层面,真正懂他们,才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加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有用”的课堂并不能成为学生乐于上课的理由。在很多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一成不变,呆板僵化,整节课下来都是老师在队伍前面演示,表现好的学生带头示范,学生在后面百无聊赖地模仿。这种课学生都是硬着头皮去上,他们根本就对这种课没有兴趣,只想应付了事,那么这节课堂的有效性又可想而知了。所以,体育课堂不仅应该“有用”,还少不了“有趣”。有趣的体育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高。并且,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还有助于他们养成一种长久的体育意识,这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极有帮助。为了让课堂更有趣味和更有效,体育教学者要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活动进行教学。通过体育游戏,老师和学生可以形成互动,有利于一种平等关系的建立,游戏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同时兼顾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篮球的课堂中,通常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联系最基本的动作,这个过程对初中生来说是极其乏味和难熬的。假如一节课都是学生单独地在那里练习运球,很快他们就会觉得不耐烦。那么我们可以试试游戏教学:把整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球的学习,每组人数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然后组员围成一圈进行传球练习,如果哪一个成员让球掉了下来就要接受小小的惩戒,比如让他唱首歌给大家听等等。等学生练习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就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团队球掉得最少。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游戏氛围的和谐。
三、分小组按层次教学,促进每个学生成长
初中时期是孩子们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不同的孩子身体发育的速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在初中发育比较早,而有的孩子在初中时期发育则比较晚。这些不同也就造成了学生间的身体素质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学生对一些运动也存在着掌握能力水平的不同。如果体育老师对全班的同学都是进行集体式的同样难度的训练,那么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可能会觉得这种训练太过低水平了,跟不上他们的需求。但是身体素质较差、掌握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就会觉得这样的训练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有点偏大,他们的身体吃不消。这样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得到符合他们水平的训练,教学的有效性明显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分组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组内根据自己的兴趣、体能等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合作训练。比如:初学篮球的小组可以开展组内运球训练,而篮球水平较高的小组则可以进行篮球技巧训练。分小组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从对方身上互相学习、集体评价,思考出符合他们实际的训练方式,继而共同进步。
四、创建良好师生关系,构建有效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堂的融入。假如学生不喜欢或者惧怕老师,那么老师在学生中必定是不受欢迎的,那他的课也必定不受学生的喜爱。所以,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还要从自身入手,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怎么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老师要做的第一步是尊重学生,对学生要有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能对学生有偏见。在生活中和课堂上多关心他们,倾听他们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完善自身业务素质和提升人格魅力。假如老师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做出完美的演示动作,谈吐幽默风趣,那么学生也会更喜欢这个老师,同样的学生会连他的课也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这对学生们运动技能的提高和动作技巧的掌握有显著帮助,这样老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很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要老师开动脑筋,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提高课堂有效性,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旭芳,以人为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曾亮,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1/07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10
一、培养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1.阅读有利于说。初中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部分,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英语程度较浅,口语表达水平相对较差,而口语表达能力是需要一定词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词汇汇总应用和表达技巧。而通过阅读刚好可以培养这样技能的有效途径,阅读中所碰到的词汇和句型,能够大量的补充英语口语材料,从而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这在运用口语表达某项内容的时候尤为明显。比如演讲、辩论、口译等等。
2.阅读有利于听。听力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的一部分,听力水平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词汇及其应用,常用的英语句型。另外,英语听力水平还需要了解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国家等知识,才能真正听懂其中的内容。进行英语阅读有利于增加词汇积累,还有益于提高英语知识,了解语言国家的背景,帮助听懂对方说的内容。
3.阅读有利于写。读之有写,犹听之于说。如果不增加听的量,就有利于说,不增加读的量,就不利于写。进行英语阅读量,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阅读英语范文,有益于写出通顺的英语文章,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有助于写的提高。
二、培养初中英语阅读的策略
1.设计兴趣情境,理解阅读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看出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英语学科,许多学生认为英语不好掌握,相对较难,兴趣不大,因此,要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英语兴趣情境,帮助理解阅读内容。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围绕英语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主动的进行关于故事、历史、地理等多样化的材料的阅读。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学生扩大阅读量,从而极大的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主动性。
2.抓好课堂教学,重视能力培养。英语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初中英语教师不能盲目和随意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对于初中时期的英语课程来说,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语言知识两种能力,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填充语言知识。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课文中的词、短语和句型分析讲解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使得学生可以从中学好阅读的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智力活动,还需要兼顾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拥有高度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是否可以学好英语阅读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营造出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以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与学生相处,相互尊重和信任,让同学们没有束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投入到课堂中,学生会对英语阅读学习更加主动,理解能力不断提升,以此达到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目的。
4.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要想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把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当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绩就及时表扬,给予他们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愿意积极的进行英语阅读。其次,在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自学的时候,学生面对阅读困境,教师应该及时点拨,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有效的英语阅读方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形成英语阅读的习惯,自学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新课改下,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地位。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每个英语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却无法尽善尽美。对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可以通过设计兴趣情境、抓好课堂重视能力培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多种策略来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三级跳远的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07-21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07-02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06-07
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09-03
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05-17
舞蹈三级教学计划05-20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策略分析08-23
三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7-13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07-26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论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