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共12篇)
个性化教学 篇1
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画杨桃》一课也说,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这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有个性差异的。由此, 我们的语文学习就必须体现出其个性化。新课标要求现代教学是为了每一位学生, 而倡导个性化是新课标教学的一大特征, 也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该秉承个性化这一理念, 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塑造个性、展现个性的场所, 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余秋雨先生说过, 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 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 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 应当具有个性, 也就是说, 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 是用自由之笔, 写自我之境, 抒自得之情, 表自觉之意。
一、立意的个性化
作文, 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 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 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训练, 这样的习作教学必然远离作文的本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学生在一篇有关“牛”的文章中写道, 牛不爱干净, 身上脏兮兮的, 还写牛身上的毛病多, 结果遭到了家长的反对。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重新立意构思, 定位为赞美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 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读了这个故事, 我们并不觉得它是陌生的, 而是似曾相识, 因为我们身边甚至自己经常在演绎这样的故事。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孩子们更懂得如何生活, 如何作文。
如果我们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 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 也许, 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我们感动的灵性及悟性……
二、作文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 思维活动一直贯穿始终, 并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个性化的思维, 也就不可能有个性化的立意、布局、语言, 也就没有个性化的作文。一位小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雨”:“听着雨欢快地唱, 便伸手抓雨, 却什么也没有, 扑了个空, 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 过滤了心急的雨滴, 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渍和攀在手背上摇摇欲坠的小水滴。”这段文字可谓写得清新别致, 富有鲜明的个性。其原因不仅在于她对雨的喜爱, 更在于她以个性化的思维, 运用联想, 刻画了“如漏斗般的小手”“心急的雨滴”“调皮的小雨滴”两三个形象。其中, 一个“攀”字写出了小水珠欲滴犹留的情形, 显得活泼可爱、俊俏灵动。试想, 倘若不是具有个性化的思维, 这类的描写是很难写出来的。所以, 作文必须有“我思”的切人。只有“我思”的触角才能掀开“我”周围的各种迷茫, 使作文成为“我”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
三、作文形式的个性化
每一部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 如同它的内容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一样, 它的形式也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这是美学的基本原理。黑格尔说:“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 即由于它包含成熟的形式在内。”《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
什么是“有创意地表达”?学生的作文不同于作家的创作, 教师不要以任何定规去捆绑孩子, 不要让学生有“作文该不该这样写”的顾虑。当然, 我们的“有创意地表达”即形式创新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主义, 它是对作文的外部包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打好写作基础的前提下, 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给自己的文章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表达而又最符合自己个性的外部形式, 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同时, 我们不能把“有创意地表达”定位过高, 这样就会人为地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拔高作文要求的倾向, 又一次使儿童作文走上异路。
四、作文语言的个性化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 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 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因此, 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一堂语文公开课, 教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 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 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 看谁穿得漂亮。”突然, 有个学生问:“老师, 您说呢?”老师想了想, 说:“花儿特别懂事, 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 就仰起脸, 笑了。”其实, 教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 因为春天来了。”
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 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 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 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对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 要持宽容的态度。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话语系统,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独特而富有情趣, 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 不够规范但有创意, 表达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
个性化教学 篇2
教师教学体会:再谈学生个性化教学
教师教学体会:再谈学生个性化教学
我始终认为,静安教育的“走向个性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除了学生
之外的诸多教育元素的个性化呈现。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的本原性追求,也是教育的终极性目标。是的,传统的学校教育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一统化”,希望学生在听课时按照规范的姿势坐得端端正正,要求学生背出唯一的标准答案以
便应付考试。这样的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一种限制与禁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本世纪初 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凸显其作为“人”的主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观能动性。叶澜先生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
活力》,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吹响了教学个性化的号角。
无疑,课堂教学是“走向个性化”的主阵地。
我们开展精细化的学情分析。尊重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在每一堂课之前,从学习动力、学习策
略、知识基础三个维度探知学生的兴趣、动机、习惯、方法、已知、未知、想知和能知,从而确立针对性较强 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合适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新的发展,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给学生自主学生的时间。这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因为我们知道,有了时间,才有空间;有了时
间,才有可能。如果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走”,或是随着大部队“跟着走”,那就谈不上真正的自主,更没
有个性化发展。事实证明,在那段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学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会了自己动手,体验了思考的过程,享受了
成功的喜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我们提出不同层级的学习要求。这是“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凸显了我们的教学价值追求:不是求得整齐与一
致,而是追求“不一样”。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追求“差异”。试想,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各人的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差异,课堂中的内化能力也不一样,怎么会产生最后的“一样”呢?教学的目的绝
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让弱者跟上,使优者更长。正如曹培英先生所说:“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抬高底线的上不
封顶的学习发展。”这种不同的学习要求表现为差异性学习任务单、梯度性练习设计、个性化教学评语等。
除了课堂教学,其它的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好渠道。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学习成绩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来说,他完全可以在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班级活动等方面呈现自己的优长,实现自己的价
值。
我们要知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受许多教育因素的影响的。我们要致力于个性化德育活动的设计、个性化
学校的创建、个性化实践基地的开发、个性化评价制度的研制,但我更为看重的是“个性化教师的培育”,因
为教师是“走向个性化”的最关键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样,离开了个
个性化的教学成就优质的历史教学 篇3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 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
中学生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漠视个性的培养,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集成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情感培养;师生对教材奉诺神明,一味地被动传授与学习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僵化地学习,缺少了自主性和主体性;忽视过程性评价及评价的发展性、个性化。他们不会轻易把老师当成偶像,而是常常带着几分挑剔打量老师,有时会用沉默抵制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有时用叛逆的行为对抗你声色俱厉的批评指正。
中学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具有培养人文精神的作用,也具有以史为鉴的生活启迪作用。我认为作为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应该借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根据自己的专业、学识、性格和教学设备、教学对象、课文类别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将各种教法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展开个性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掌握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通俗地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新课程改革必将颠覆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平等开放、自由的理念,由以往的“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要站在新课改的风口浪尖上,不断汲取和内化先进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育过程中把“民主”和“科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成了它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创造和谐教学气氛是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每一个学生理解和认识,即使有再多的个人意见和主张,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来对待。“无源之水怎得长流,无本之木怎能生长”,历史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展开教学。因此,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你,让学生主动与你交流历史与现实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这样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有了源泉,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只有教师的民主、平等、尊重,才能换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迸发,实现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建立“朋友式”的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关系模式,教师不做权威的垄断者和解说人,鼓励学生坚持“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学习探索精神,师生心灵相互沟通,思维彼此碰撞,智慧之门得到开启,生命之树才能够得到自由成长。允许双方存在错误,同时相互以善意的神情、语言和动作给予改进的机会,或帮助纠正错误,共同探究真理。恰恰是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微笑,予以肯定的点头,温和的询问等非语言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传递了成功的希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敢于提出问题,主动接近老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放飞自由的思想、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情绪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自由、充满激情,感悟,让学生笑着面对各种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成就感”,还能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和思考,指导学生怎样独立阅读和思考,分析文字材料,指导学生整理错题集,并把错题订正到相应的书本文字附近,完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在今后复习过程中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和反思。
解读教材应该以“富有个性的读者”的身份审视和解读,根据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创造能力,重新整合与构建教材体系,使其具有鲜明个性与独特见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课堂和生活的智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1.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思维潜能,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境,进行有效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讲《工业革命》时,讲美国人史提芬孙发明的汽船先是推荐给法国人,但是法国人认为这种铁甲船会沉入海底,没有接受。后来史提芬孙就把汽船推销给英国人,英国人接受了。后来在英法两国的海战中发挥了威力,阻止了法国人登陆英国领土,用事实证明了科技的力量,也证明了谁能抓住机遇,谁就取得了优势。另外,讲爱迪生试验灯泡里的灯丝,共用了六千种不同材料,最后才成功发明了在以后的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灯泡。这就是说,他失败了五千九百九十九次。验证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无数次的失败是对人毅力与意志的考验,只要你不放弃,咬紧牙关,就不难收获成功的果实。怕就怕失败后,不思进取,还自得其乐。借此我们可以间接地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引导,从正面鼓舞和肯定每一位同学,使他们都懂得了在失败中坚强,在成功的基础上还在努力拼搏。因为你们坐在探索科技的教室里。这就是证明。在教师的肯定面前,學生会更加积极投入学习,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生机盎然。在讲授《文艺复兴》这一课时,展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讲述关于这幅画的故事。据说达·芬奇用时七年完成这幅画,费力找到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作为耶稣画像的模特。以后又用六年逐个完成十一个门徒的画像。最后需要找到一个贪婪、奸诈、伪善、冷酷、无情的犹大的模特就能完成这幅作品。费尽周折后,达·芬奇找到了罗马土牢里一个被判死刑的犯人,几乎完全符合他的要求。几个月后,达·芬奇完成了这幅画。当卫兵要把犯人带走时,犯人哭着喊道:“噢,达·芬奇,你看看我,认不出我了吗?”达·芬奇说:“我从未见过你。”犯人望着天空叹道:“噢,上帝,真的那么堕落吗?我就是七年前给你做耶稣画像的模特的人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是犹大还是耶稣,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发挥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启迪心智。
2.捕捉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历史教学过程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生动的现实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历史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历史与生动的现实的密切联系。抗日战争时,展示原子弹爆炸后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也认识到原子能的巨大威力,思考如何利用科技造福人类。又如讲选官制度时,联系当前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对比联系,对当前和古代选官有所了解和认识,激励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人民爱戴的公仆,创造人生价值。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1929年的经济危机联系起来,以史为鉴,吸取1929年经济危机的教训,以史为鉴,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勿忘历史,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联系,相似的原因,金融危机,对策,罗斯福新政对银行业采取的措施——整顿金融,设立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外提高关税,造成贸易壁垒,加重危机,后果是爆发世界大战;2008年对策类似,但是对外虽有提高关税的趋势,但是吸取教训,加强合作,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战后人类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整顿国际金融秩序和货币关系。再结合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分析对中國的利与弊。又如讲授《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课时,补充强调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后,日元的变化和整个国家的发展。1985年美欧联合拉抬日元,涨幅近三分之一,吃掉了日本大半外汇,日本正式进入泡沫经济时代,也终结战后最大繁荣期。1988年还高兴地抱着现金买下洛克菲勒大厦,但是在这一年后,日本经济消失20年;前10年泡沫经济留下坏账,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正式结束神话;后10年经济停滞,只能靠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2008年美国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向全球兜售“有毒金融产品”。一年后美国人复制1985年那场戏。这一次他们的演出对象,是中国。反思2008年后人民币是否要迅速大幅度升值的问题和要不要大量增持美国国债,如果美元贬值怎么办等问题,我们该如何以史为鉴,不要掉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陷阱。现在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激发了思维,课堂教学进一步展开。许多生活化的历史问题能够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历史课堂就更加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调动学生的热情。
3.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时,我们可以借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的一道面试题,即“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帮助谁”导入本课。用具有趣味性问题导入本节课,使学生带着对到底他们有没有打架的可能,为什么会打架等疑问,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之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得出结论比较具有历史依据的结论,就是老子和孔子不可能打架。第一个依据是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老子出生在公元前571年两人相差二十岁,老子成名时,孔子可能还就读于小学。第二个依据是再看他们的所处的诸侯国不同,孔子是鲁国人,老子是楚国人,两个人相距几千里,在当时的交通技术水平下,这辈子连见面都机会都非常少。第三个依据是他们的思想观点没有矛盾冲突,所以不可能打架。这样以趣味性的问题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
⒋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在讲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这段文字时,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这段文字,之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对这段结论性的文字逐一提出质疑,比如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这时埋怨有这么多要死记硬背的文字的同学看到质疑的问题,眼前一亮,开始动脑筋分析为什么有这些结论。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自己的搜索和阅读,结合教科书中的文字找到了历史依据,必修二中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员国,联合国的创始国等史实。通过对文字的质疑和分析,搜集材料,使学生懂得论从史出的道理,也学会用事实说话,深刻理解和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掌握,消除对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的错误认识。通过对各种问题的质疑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要质疑,以理性地认识对待,不可盲从。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辉煌灿烂的三十年。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我们更应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发挥中学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的功能。我们要用生动的历史教学,为新时期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历史借鉴,体验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反思历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历史的影子,用历史课堂上不断磨炼出来的思维品质从容冷静地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孙云逸,赵霞.自主学习决定成功.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孙才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历史教学,2007(1).
[4]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杨兆山.教育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孙建军.生命课堂.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个性化教学 篇4
1.1 理论背景
(1) 个性化教学的提出背景。
19世纪末期, 有人开始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可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遭到非议:不民主、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和“高能儿童”的娇宠。1957年, 苏联卫星上天, 欧美各国意识到科学技术落后的危险, 产生了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的紧迫感, 于是, 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重新认识评价。
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天下大事,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2) 因材施教理论。
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二”。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个性差异使之然。孔子说:“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 因材施教” (《二程遗书·卷十九》) , 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 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 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 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 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 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予不同的教育。
(3)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利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 合理组织教学, 使教学建立在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发展水平上, 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 深度和教学的进度, 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 再创造教学的理论。
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 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 感觉到创造的需要, 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 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 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 就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 技能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主动学习原则。
G·波利亚提倡的“主动学习”原则,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 最好的途径是自已去发现”, “为了有效地学习, 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 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材料”。
1.2 生源背景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 人们对学历的追求日益加剧, 高中热、大学热的不断升温, 使得职业高中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几年的招生统计数据显示, 我们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更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 其中语文基础的层次跨度较大,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感觉和经验出发, 也发现接连几届的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纵比还是横比差异性都较大。以前总认为, 在众多的学科中, 语文是最平衡的科目, 学生之间拉分不多, 但现在看来, 以前的认识只能说“非也!非也!”了。
1.3 实施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意义
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职业高中学生, 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 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 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课堂难于管理。另外, 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 对那些本来就是数理化学习失败者的职高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莫大的打击, 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流失。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 实施个性化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职高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2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内容
个性化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它包含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考虑职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 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 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 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 具有普适性, 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 具有挑战性, 属应用范畴, 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目标个性化由教师把握, 与学生密切联系, 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 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为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作了不同目的的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 具体如下:
(1) 个性化教学前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掌握学生的意愿, 为个性化分层教学作准备;
(2) 适应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在层次适应度, 以便作小范围的调整;
(3) 中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的适应程度等的要求与建议等。其中如果了解到学生认为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的信息后, 教师马上采取不同的奖励机制以鼓励学生参与层内竞争及层间竞赛, 以期取得各个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的教学目标;
(4) 调整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分流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的影响, 以便作学生的心理辅导;
(5) 后期作一个调查:对个性化教学的整体认识, 以作今后全面铺开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3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预期目标
采用了“个性化教学”后, 老师觉得教得较为轻松, 学生也学得愉快, 教学效果要显著提高。
3.1 学生学习有较大进步
(1) 愿意学习。
目前, 学校在课程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部分学生厌学, 特别是对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我们分析, 这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就是由于基础差、对课程内容难以接受从而失去了自信心甚至是放弃。个性化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 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 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 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 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开始尝试参与学习。
(2) 参与竞争。
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 因此, 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 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 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 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3.2 教师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 认真备课。
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 更加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关心每一个体, 这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 积极教研。
个性化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但另一方面对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技巧大有裨益, 对师德修养、敬业乐业精神也是一大促进。教师之间的教研气氛比传统教学时更热烈, 集体备课、说课、评课, 外出调研、学习机会增多, 各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中得到提高。
4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条件分析
以往几年的探索表明, 个性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同时, 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学生发展的弊端, 如占多数人的中间层在教学目标有所降低的情况下, 相对容易地获得成功, 因而会产生满足感和懈怠情绪, 他们即使有能力也不愿再往上一层学习;而部分处于较为低层的学生由于在降低教学目标后仍未能完成学业从而容易失去学习自信心。为了尽可能地顾及到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个性化教学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差异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
事实上, 个性化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来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 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忠.语文个性化教学理念与策略[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7.
[2]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个性化教学 篇5
【摘要】教育是要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而不是随意去改造,甚至是创造我们所认为的理想个性,也不是要将他们机械地加工成教者、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给学生自由生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真正得以张扬,学习才能不僵化。
【关键词】个性化 语文学习彰显个性
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瑞吉欧教育体系创始人洛利斯・马拉古兹在《不,一百种是在那里》诗中这样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种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是充满灵性的,有着不同的特质、能力、思维。在培养生命的道路上,我们要留住“九十九种”,让智慧绽放成五彩的花园。
一、搭建民主的平台,走出平等的大道
教育需要民主,民主的教育才能铺设平等的大道。教育中,教师需从师生关系入手,为和谐教育创设条件。
1.呼唤心灵的尊重
以爱释怀教育,拉近心灵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从教师自身的转变开始。教师只有从心底真正尊重学生,信任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热切关注的目光,轻柔爱抚的动作,真诚平等的交谈,无一不体现了一种人性的关怀。如此出自内心的关怀与期望,必定能奠定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此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敢于大胆坦露心扉,为展示个性搭建了舞台。
2.实现平等的对话
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大胆发表意见,不会害怕因自己离奇的想法而遭受斥责,可以大胆地对老师、对教学提出意见。老师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评价,充满鼓励,充满关怀。尊重个性,从实现平等开始。
二、解放思想桎梏,认识个性的真我
新课程改革,不仅革新了教育者僵固不变的头脑,也让学生对“学”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学生,不仅要去适应老师的“教”,更要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敢于面对自我
教育如果太压抑,学生就会变得虚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了学生心理的这种顾虑,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把握自己。如班上可以开展说说心里话的交流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写“秘密”日记,让学生正确地对自己的行为给予评价。
2.勇于挑战“权威”
不唯上,不唯师,有独特见解,勇于挑战“权威”,这是学生一项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学习《三袋麦子》一文后,请同学对文中三个人物作评价,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小猴。原因是小猴聪明能干,这也是教者心中较为满意的答案。而有一个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小牛,因为小牛节俭,我们现在生活条件都很好,也不该忘了“节俭”两字。多么富有个性化的回答,对于这种敢于挑战“大众意见”的想法,应该给予鼓励。
三、实施个性化教学,寻找适我的学法
要真正地保护好这种积极状态,个性化的教学是关键。指导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自由地读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习主体的多样性、丰富性,在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个性情感上下功夫。朗读被日益重视,课堂上、课后教师总会留给学生朗读时间,然而重视了形式,却忽视了朗读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朗读方式过多过硬的规定。课堂里,曾发现不少这样的细节,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高声朗读时,发现在这许多高声朗读的同学之外,还有个别没有张嘴,而在默看,老师便会走过去轻敲几下桌沿,以示提醒,或直接传达“命令”――不可默看,只能朗读。殊不知,这种统一的朗读模式,是否真正适合每个同学的学习特质。也许默看静思更能激活一些同学的思维。
2.开放地背
语文学习注重积累,因而背诵成为语文的一种必备素养。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背诵的有效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同学喜欢大声朗读记忆,有的则喜欢默看静记;有的擅长整篇文章一起背诵,有的擅长分段式记忆;有的要先反复研领文章的.意味后再背,有的则要理清脉络再记……总之,各有各的法子。教师不必强求一种背法,要开放背诵的形式,最终实现“殊途同归”.
3.大胆地写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语文个性得以充分体现的地方。倡导学生大胆地写,既要敢于对丰富的生活真实地反映,又要勇于大胆地想象,对五彩的世界产生更多的遐想,这也是个性化的最佳体现之处。
在真实中彰显个性。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总是以“真”为前提,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同学想写“真”生活却又不敢写。在批阅作文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凡是写一件难忘的事,就总是扶老奶奶过马路一类的助人为乐事。内容千篇 一律的背后,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那颗没有被释放的心。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学生为何会没有内容可写,并不是生活忽视了他们,而是他们缺少了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一个自由放飞的心灵。因而追求作文的“真”,就要让学生摒弃心中的诸多顾忌,大胆地抛开一切其他因素的干扰,真真实实地用语言、用心灵来表现,率真地将个性融入其中。
个性化教学 篇6
“玩”是每个人的天性,不仅学生爱玩,教师也爱玩,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玩”的因素渗入美术教学之中,将死板的美术活动变成“玩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审美,在“玩”中体验美,在“玩”中创造美,这是一个新的教学尝试。“玩”式体验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玩”的快乐,教师先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景,在游戏中充分“玩”动学生及小组成员主动求知的积极性,积极性起来了,学生也就主动参与进来了,课堂也就“玩”活了,学习兴趣也就来了,凭兴趣,在“玩”中认识美,在“玩”中体验美,在“玩”中享受创造美的过程。这样不仅克服了在课堂中師生对立的“矛盾”,增进师生友谊,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培养了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1.因材施教——让学习成为快乐
2.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教育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教学对象
对所选学生具体分析其学习情况及学生对学习方案的认可度,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劣势、哪些方面有优势,为学生设计学习及人生目标。
4.分析教材的优势及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5.根据该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6.教学重点
通过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时的重点、难点。
7.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运用简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要充分确立学习方案顺利进行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具体可行做法,对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预测并灵活调控。
四、教学过程
1.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课程导入
时间的掌控,时机的把握,合理的运用。
个性化教学 篇7
一、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资源的开发
1. 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园和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英语教学的有利环境, 营造英语学习的浓厚氛围, 让学生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体验英语。比如, 校园标识和指示语、通知、标语可以用双语书写;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英文图片,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英语的气息;张贴一些学生自制的英语作品, 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英语, 更能使学生感受成功, 享受学习的乐趣。此外, 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教学设施, 给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舞台, 如组织英语角、成立英语俱乐部, 筹办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 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 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2. 注重校外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意大利教育家Mentessori说过:“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可见, 给学生充分活动和实践的机会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有效创设条件, 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 通过朗读、演唱、表演、英语演讲等活动, 给学生增添活泼多彩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倡导英语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积极探究形式多样、活泼生动, 有利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 要给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 给他们创造参加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的场所, 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 接受教育, 提高认识。为此, 教师可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 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获取信息, 感悟英语;再如, 结合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节日、纪念日, 将它们有意识的融入英语教学之中, 既可加强英语课程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更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创设个性化的课堂语言教学氛围
英语是一门语言, 其功能主要是用于交流。因此, 学生的英语能力也主要依赖英语的运用和相互交流。但对于普通的初中学生来说, 有限的英语交流环境是制约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在平时的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安排下机械的重复训练, 学生也逐渐在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训练中慢慢丧失兴趣, 直至感到英语学习的乏味。为了突破这一困境, 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 给学生创设情景交融, 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自然顺畅的情境中有话要说, 有话可说。例如, 开展课前五分钟Free Talk活动, 让学生结合当前所学的内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好课前准备。既可使学生敢于开口, 扩大词汇量, 又可为学生的表达打下基础, 更能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
三、设计面向学生实际的个性化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 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知识差异, 笼统的给学生布置作业, 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 采取应付式态度, 不去认真地思考, 当然也就无从领悟老师作业的意图, 所以, 作业的效果难免差强人意。因此, 我们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应该善动脑筋, 针对学生实际, 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强、有新意, 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题目, 摒弃那种不动脑筋, 机械抄写、翻译、背诵的作业。否则, 势必造成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厌倦, 久而久之, 形成恶性循环。比如, 我在教学“food”这一单元时, 设计了这样一份课前作业:让学生走进超市, 针对自己的喜好, 将食品的英文名称整理标注好, 在课堂上展示;再如, 在教学“Going shopping”一课时, 我让学生同样在课前走入商店, 相互配合, 完成对话的设计。通过这些个性化作业的设计, 学生自然地对这些话题充满了热情。
四、创建个性化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堂评价过分关注学生成绩, 仅仅凭借几张试卷, 就给学生打上了标签。其实这种评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缺乏科学性。它忽视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作出的努力, 而且评价周期过长, 自然也就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勇于突破现状,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注重学生成长轨迹的记录。为此, 我细化评价方式, 通过评比每日、每周、每月之星来激励学生。比如通过背单词比赛, 英语阅读竞赛, 英语能力测试,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进而激励他们获取更多的成功。
个性化教学 篇8
一、营造宽松氛围, 引领个性发挥
每一次课堂教学开始之初的导入环节对于整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它为数学课堂奠定了一个整体基调, 让学生们从思想和心理上都能沉浸在这种氛围当中, 顺利迈入教师预设的思维轨道. 对于个性化教学来讲, 这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切入点, 教师们应当将之牢牢抓住, 把功课做足.
例如, 在带领学生们研究运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方法之前, 我提前为大家设计了一个调查课题: 试用抽取样本的方法来调查班上70 名学生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我并没有直接提供正确方法, 而是先请学生们在课前自由发挥进行实践, 我在课程一开始公布正确结果, 大家进行交流分析. 有的学生只抽取了5 名学生进行估算, 发现结果很不准确. 有的学生抽取了10 名学生, 效果也不理想. 抽取50 名学生的结果基本吻合. 抽取全体学生的则完全准确. 对此, 学生们又对样本估计这一形式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发表了不同意见, 进而试着找出准确有效的估算方法, 气氛很热烈.
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前提是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 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学习过程当中的被动地位, 失去了展现个性的意识和欲望. 因此, 将学生的个性元素激发出来是教师们的首要任务. 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宽松的氛围, 让学生们的想法有处可去并能够得到初步展现, 是引领个性发挥的关键一步.
二、创新教学方法, 激活多样思维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不可替代. 当这种个性反映在数学学习当中时, 便表现为多样化的数学思维. 多样思维的出现, 对于个性化教学来讲, 既是必然, 也是必需. 因此, 教师们在实际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多样思维的激发, 并不断引导, 让学生的个性化想法越来越多的出现, 且得以走向深入.
例如, 在学习过三角函数知识后, 我请学生们试着证明这个命题. 大多数学生都想到了通过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方法来降幂, 从而得证. 我并没有将这个思考过程结束, 而是给学生们更多的考虑和讨论的时间. 没过多久, 就有学生提出, 可以引入参数, 设sin220° + sin280° + cos20° cos80° = m, cos220° + cos280° +sin20°sin80° = n, 将两式相加减得证. 在这样的启发之下, 又有学生表示, 可以运用特殊角, 将80°看做20°与60°之和, 果然可行. 一道习题, 却激发出了这么多个思考方向.
在数学学习中, 想要让学生们的多样思维得以展现, 就要为他们创造出充足的自由空间. 具体说来, 就是在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 允许并鼓励学生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大胆将自己的个性想法运用到问题解答过程当中去, 敢想, 更会想, 并积极地将这些思路表达出来. 这样的方式, 不仅能够拓展学生自身的视野, 更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启发.
三、转变评价观念, 充分张扬个性
评价环节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顺利收尾, 更影响着学生们在学习当中的个性释放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 评价一定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教师负责指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然而, 这只是评价进行的一个侧面. 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机会, 便会发现, 加入学生个性元素的自主评价往往能够收获更优的评价效果.
例如, 在对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进行教学时, 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概率的概念. 教材上的表述是: 一般的, 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 在它附近摆动, 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 记作p ( a) . 在评价环节, 我请学生们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提出注意事项. 有的学生提出了频率与概率是否相同的问题. 由此, 大家通过讨论找出了二者在内涵和计算方法上的区别. 更有学生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两种极端情况来界定, 找到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取值. 同单一的教师评价相比, 这种方式显然精彩了许多.
想要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学评价环节充分张扬个性, 灵动思维, 教师就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 学生自身并不是不具备进行评价的能力, 很多时候只是缺少了必要的启发与点拨. 对于那些具有挖掘空间的内容, 教师们可以适当地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并从旁予以恰到好处的引导, 不断触发学生的个性化想法, 实现多角度的有效评价.
个性化教学 篇9
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如智力水平上的高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不同,还有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基础上的差异等等.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实行的是统一化的教学,做的是统一化的数学练习,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从哲学上来看,就是只看到了共性,却没有看到个性,只进行了普遍性的分析问题,却没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在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去进行数学教学.
一、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创设积极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沟通和理解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教师在尊重其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去与之相处,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互相信任的关系也会使得教学的效果更加良好. 如何实施这样的个性化的教学呢?
( 1) 在教学上应该营造一种更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他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师,更是作为前辈、长者的老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心,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事半功倍. 这种真诚的交往和信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积极、快乐的体验,通过与学生相互沟通,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够更针对性地对待学生产生和提出的问题.
( 2)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地教授学生以学习方法,让学生再试着去进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在数学上产生的错误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最大的宽容和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那些学业不好、缺乏信心的学生,要时常地进行沟通,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创设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 1)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以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进行指导教学,在不断地实践中发现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多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数学的学习更具有趣味性. 计算机教学在如今已经逐渐渗透到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利用计算机的相关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记忆.
例如: 在讲圆锥体积公式的时候,它的公式里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动态的演示,三棱柱被三个平面所截,得到了三个体积相同的三棱锥. 在学习排列问题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图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 现今,已经开发出了很多数学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 几何画板、几何实验室、几何专家等等,特别是像几何画板这样的软件,已经被很多教学工作者吸收到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工具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动态的教学过程和一些先进的教学软件,使得学生对图形的产生和变化过程有所了解,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教学视角,对于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好的教学办法. 以此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 2) 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探索各种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方法. 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说到底就是一个解题的过程,如何解题,运用什么方法解题,在解题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思维,这样的内容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说最为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如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解题的过程以及解题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具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进行总结,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
例如,在求函数值域问题的时候,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解决,如配方法、图像法、单调性法、反函数法等等,但是哪种方法更为简单和直接,对于学生进行解题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选择,这也是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如: 函数y =2x - 1/4x + 4的值域求法,可以利用反函数法、分离常数法等等,但是通过观察这类函数的特点发现,它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一次未知数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比较,发现,函数的值不能等于其一次项的比值,即值域{ y | y≠1/2,y∈R} .这样学生再遇到这类题,特别是填空和选择题的时候就能够节省时间,很快地写出正确答案.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实际情况、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基础的不同程度来进行教学的,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就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不同层次,先进行分层,然后在教学、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例如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加大他们的训练难度,对待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们,则进行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上的辅导,以此来巩固和提高.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此来达到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学科上不同进步的目标.
个性化教学 篇10
早在春秋时期, 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传授知识。因此, 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 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掌握知识量等加以引导, 不断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差异, 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使各种层次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1.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由于初中学生自身性别、遗传等内因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外因的影响, 他们在能力和智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导致思维、理解、接受、操作等能力存在着不同。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将问题的各个阶段, 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去完成。例如, 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 可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阅读, 回答出书写方法和步骤, 再让能力中等的学生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 最后让比较优秀的学生去完成方程式的配平。总之,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个别差异, 合理地组织教学和进行因材施教。
2.结合学生实际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难易程度
化学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要求不高, 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 才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我们面对的是智能水平不同的学生, 而导致课堂气氛活跃的是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 即所谓的尖子生。而其他稍弱或更弱的学生, 往往跟不上, 无所适从, 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因此, 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从中等基础的学生层面出发,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练习, 同时让学生相互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适当照顾一些基础好的学生, 对他们进行一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防止他们因知识容量太小或太简单而注意力不集中, 而对于基础很弱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要求, 只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 有时还可以让别人回答问题后, 让他们再重复一次,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 合理搭配, 相互融合影响, 取长补短
人的性格是比较复杂的, 它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 一般来说具有相对稳定性。初中生已形成一定的性格特征, 但又远未成型。在化学学习中, 学生的一些性格特征也能表现出来, 它们会多少影响化学教学。性格内向的学生表现出好静, 胆小, 不喜欢讨论、交流, 但他们又往往能独立思考、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的学生好动, 喜欢表现自己, 积极发言,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但常常很马虎, 不求甚解。若将他们合理搭配, 教师再适当引导、帮助,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互补的改变。为了激发全班学生学习兴趣, 我往往先让一位性格外向的学生回答问题, 由于他表情丰富, 口齿伶俐, 我对他表示赞赏, 此时就会发觉邻座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小声地称赞他。这时, 由于他的感染, 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敢举手要求发言了, 而此时如果他回答正确, 教师应对他进行鼓励;如果回答不正确, 也要对他的大胆发言进行鼓励。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由探究的空间
1.了解学生, 为学生自主学习作准备
在初中化学课程学习前, 最好调出任教班级的学生个性档案, 然后进行分析, 全面了解每个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 准备开学时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同时做好每个学生化学学习档案, 内容有学生的成绩、小论文、调查报告、探究实验报告、演讲稿等, 同时进行适当的评价。
2. 通过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个性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半肯教学 英语 个性化
在英语教学面对大班化为主流的今天,学生在教师“训练有素”的课堂上,统一了思想、统一了答案,统一了表情,统一了作业,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一个被动学习者。教师的课堂过程可能进行得很流畅,教学任务也可能完成得很顺利,但学生也被统一地烙上了Made in China的印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堂个性元素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过分关注课堂的节奏,忽视课堂细水流长的铺垫与酝酿;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突出学生个体展现平台的铺建;过分强调现实封闭的教学设计,忽视开放与创造性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与养成。
一、放慢节奏,思维半肯,充分延续个性释放的时间
记得有一节外教课是这样设计的,外教在黑板上画了交汇的两个圆,请大家来谈一谈中加文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其中阴影部分代表着相同,其余部分代表不同。每个人的大脑都在仔细地扫描,几乎班里的每一个人都讲了至少一条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说出别人没有想到的一点,因此答案非常精彩。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教学环节,却引发了每一个人的头脑风暴,一个环节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但说到最后大家还是觉得意犹未尽。这就达到了目的。试想我们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又给了学生多少的思考、组织语言和反馈交流的时间?往往过多的教学环节挤占了原本属于训练思维和锻炼表达的时间,而且由于环节设计得过多,一个环节尚未成熟,就要马不停蹄地开向下一个环节,学生吃进肚子的食物就来不及消化,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应该放慢节奏,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地展开,得到充分地运用,让慢教学释放出别样的精彩。
二、多种交流,方式半肯,多元打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自己做角色。拿3A unit 10 Thank you.一课举例,整篇课文共有8句话,对话的功能和整体性都很强,教师只需设计简单的卖东西的场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进行语言交流,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突出角色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2.利用读写绘,渗透多角度的个性化教学。在小学牛津英语的教材中有许多的关于儿歌的学习,这些内容有的老师把它们视为鸡肋,实际上立足于在学生发展语言的基础上,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语言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
3.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⑴演一演。在牛津教材 5B A PE lesson 中,对于巩固体育课上各种动作这一内容。与其让学生课后听录音磁带去背诵,不如让学生分角色把这些内容表演出来。⑵找一找。如在学习了 Public signs后,讓学生在周末找一找生活中的警示标语,并记录下来在课上交流。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增加了信息输入。⑶画一画。在牛津教材 5 A 中,学生学习了 Shapes 后,可以组织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画一画,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动物、物品等,然后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来谈谈自己所画的内容。⑷写一写。在学习了 There be 句型后,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应用于自己卧室的布置或者学校教室的分布状况的描写,并进行交流。
三、注重细节,提问半肯,智慧开辟个性张扬空间
事实上在外教的课上你能感受到,她们对于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引导,期待的是每个人的不同声音,这是她们课上所努力追求的。那么,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注意开放性。例:在上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 friend一课时,我将整篇课文分成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刘涛想给笔友peter写信后,很自然引出了笔友Peter,接下来教者并没有落入套路自己提一些关于Peter的问题,而是取而代之由学生站在刘涛妈妈的角度对peter的个人信息进行提问,并让学生将问题书写在黑板上,学生围绕年龄、爱好、居住地址、家庭成员等信息进行提问。学生通过听对话,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后再将问题擦去,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四、融洽关系,情感半肯,以尊重涵养个性沟通的底气
著名教育家弗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对话中师生双方相对平等,相互尊重。学生不仅可以问教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权威,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点在外教的课上体现得最明显,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外教都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在讲到与英语无关的学科时,他们也总会问Do we have…teachers here?正因为这样谦虚开放的姿态,让师生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
个性化教学 篇12
(1) 因材施教和个体全面发展理论要求实施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和特长, 根据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优点和长处的发挥, 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受教育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求实施个性化教学。初中生开始进入人生第二个成长高峰期——青春期, 进入青春期时间早晚的差别, 导致了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这样的差别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别, 这样的差别要求实施个性化教学。
(3) 英语基础上的差别要求实施个性化教学。我国的教育发展还不均衡, 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 初中生可能会来自不同的小学, 他们在小学时接触英语的程度不同导致了他们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 进而影响到了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发育速度等也会影响学生英语的学习, 即便是来自同一所小学的学生也可能在英语基础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1) 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特点、爱好和需要实施个性化教学, 有利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基础差的学生能够进步、基础好的同学能够更快的提高。避免了学生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掉队、由于跟不上课而放弃。
(2)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的教学不仅看到了学生的差距, 还看到了学生的差别和特长。及时根据各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缺陷和特长安排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做到扬长避短, 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 不足得到弥补, 实现全面发展。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化教学模式为学生量身订制了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层次,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都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益处极大,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
(1) 坚持差异化备课和授课。以往的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大纲, 虽然也涉及“备学生”, 但是更多的是“备学生”的整体情况, 根据多数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一套教学方案, 这样的备课不符合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实施个性化教学应当把“备学生”的差异放在首位, 将不同学生的特点结合大纲和考纲制定出完美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备课和授课中, 教师不能盲目追求教学的统一进度, 应该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具体制订教学计划和策略。作为英语教师可以参考学生小学时的考试成绩, 结合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地了解学生, 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 坚持差别化辅导。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构成不同, 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接受的速度也不同, 在进行辅导时应该根据这些进行差别化的辅导。对于程度较差的同学不妨较多地给其“吃偏饭”, 使其能够较快地迎头赶上;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 可以为其定制更高一级的“套餐”, 使其能够有更大地提高。还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成绩差的学生, 最后他们都有提高。
(3) 布置差别化的作业、练习和检测。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 我们进行了个性化的授课, 与个性化授课直接相关的就是要进行差别化的训练。八年级时, 基础差的同学已经经过一年的努力赶上了教学进度;而基础好的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已经较为熟练, 甚至于已经学会了关于定语从句等的一些知识了。这时在作业布置上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考试是学生必须面对的, 个性化教学要求差别化检测。尤其在初一上学期, 由于学生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期末检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重点的差别化检测。
初中英语教学中坚持个性化教学模式, 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因而其实施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实施个性化的英语教学, 需要从备课、授课、辅导、作业和检测等多个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蔓萍.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 2012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