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2024-10-17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共12篇)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1

摘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落实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探索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个性化教学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萌发出创新意识——想创新, 乐创新。

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 个性才能解放, 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 蹲下身子,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允许有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 不同的解题思路, 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大力表扬, 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 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精心呵护。只有这样, 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 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二、提供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 努力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 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 铸造仅仅属于他个人的模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例题教学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 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1.已知:如图1, AB⊥BD, CD⊥BD, 垂足分别为B, D, AD和BC相交于E, EF⊥BD, 垂足为F。我们可以证明成立 (不要求证明) 。若将图1中的垂直改为斜交, 如图2, AB∥CD, AB, BC相交于点E, 过点E作EF∥AB, 交BD于点F, 则:

(1)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 请给出证明, 如果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2) 请找出S△ABD, S△BED和S△BDC间的关系式, 并给出证明。

这样的教学设计, 教师没有把统一的模式塞给学生, 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 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探索, 根据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解答问题的方法。因此只要我们教师能深入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 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 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学习, 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 达到能跑的跑起来, 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三、强化学生个性交流的机会

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 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 教师应提供更多机会, 组织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通过交流讨论, 智慧火花的碰撞, 获取共同提高。

例2.温州市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 然后每通话1分钟, 再付电话费0.40元;“神州行”不缴月基础费, 每通话1分钟, 付话费0.60元 (这里均指市内通话) 。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 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

(1) 写出y1, 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

(3) 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 则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较合算?

我让学生充分交流, 交流完毕, 我并没有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好, 而是让学生说说除了自己的方法以外, 你还准备采用哪种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事实上有些方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 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 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 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 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 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四、实施课堂教学个性化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 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同的学生, 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 更重要地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同学习个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例如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回答, 是必然存在差异的。对优生, 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话“很好”, “不错”予以肯定就行了, 对“学困生”则不妨多鼓励几句, 或者全班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更重要的是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其基本理念就在于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在初中数学课堂, 教师要因人施教, 尊重学生的差异, 为学生创造充分自主钻研的空间, 鼓励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 从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真正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初中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 是一种体验成功的教育, 是一种没有差生的教育。它不仅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也是对21世纪教育功能和人才广泛性的理解、认识与概括。

参考文献

[1]赵玉静.多彩平台引领个性化教育[J].2004.

[2]张彩珍.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探索[J].2005.

[3]周素珍.创造教育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研究[J].2005.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2

摘 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农村数学教师如何依据新时期学生特点设计好数学作业,给学生提供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62-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我们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1.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终日陷于“题海”,苦不堪言,逐渐消除了学习的热情,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因此受到伤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2.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导致学习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造成一批平庸者。3.作业形式、内容呆板单调、冰冷无情,是一些纯粹的数和形的舞台。让我们的孩子感觉无味,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出现了抄袭、马虎应付的情况。

那么,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设计数学“生命化的作业”,使其更显“魅力”,体现学生的生命化发展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了如下的实践和探索:

一、“自助餐”式作业

1.作业超市。所谓“作业超市”是指像购物超市一样,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样或几样自己喜欢,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这一节后“作业超市”里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必做题:请你将本节所学的定义、公式以及有关概念,进行综合整理。选做题:①1.在Rt△ABC中,∠C=90°,cosB=23,则a∶b∶c=。2.已知sina=1213,a为锐角,则cosa=,tana=,②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cm,面积为1cm2,则顶角的度数为。2.若3tan2α-4tanα+3=0,则α=。

2.作业套餐。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肯德基式套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而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高一层次;C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如:教学《二次函数》后布置如下作业:A套餐:1.①y=1x2+3,②y=2x2-5x+1,③y=3x(x-1),④y=x-3,⑤v=t2-4t3(t是自变量)中,二次函数是:。2.已知函数y=(m-3)xm2-7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3.求y=2x2-5x+1顶点坐标。B套餐:1.已知二次函数y=x2-6x+m的最小值为1,则m的值是。2.如果一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13x2+2的形状相同,且顶点坐标是(4,-2),则它的表达式是。C套餐:1.若抛物线y=3x2+mx+3的顶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则m的值为.2.当n= 时,抛物线y=-5x2+(n2-25)x-1的对称轴是y轴。

二、“个性化”创新作业

个性化的数学作业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40个学生,40种性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作业,使其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学习《图形变换》后,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习了《图形变换》这一节后,老师想请你们当一次“小能手”,为自己设计一个能充分表现自己的作业并完成它,时间为三天。三天后,学生纷纷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作业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无限风光。作业各式各样充满个性,说明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发展。

三、“人性化”作业评价

1.作业“个性化”展示。能上台展示,这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老师如何为学生创设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呢?作业展示是一种既简单又省时的方式:每天作业时间,大部分学生开始做作业,而前一次作业做对且完成得漂亮的同学有机会在教室里巡回展示自己的作业。这样的评价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向别人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欣赏自己、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尽显风采。更值一提的是,巡回展示不仅没有吵闹,而且使教室里更安静了,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争取展示的机会。

2.教师评语+签名。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只简单地划上“√”或“×”,有的甚至批一个“阅”,表示已经看过了。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法后,教师给答题正确、书写认真的作业批上”优秀”“良好”等批语。作业本发还下来,学生也只不过看一下就过去了,起不到矫正、反馈的作用,更达不到提醒和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作业后加上温馨的评语,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小心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作业也更重视、更珍惜,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3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29

个性化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全体性,更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具体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精选教学方法,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凸显魅力教学。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无趣是数学学习的一大特性,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数学,由此,教师必须摒弃以往机械、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教学,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乘法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内容时,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图所示,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在这个广场的相邻两边有长为10米的道路,请问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这条公路的面积是多少?请你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这个广场与道路的总占地面积,并观察比较你所给出的这些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立即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对这一实际问题感到很熟悉,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思考问题,很快学生就解出了第一问,而在解决第二问时,有的学生根据图形快速列出算式,而有的学生选择将这两条公路割补出来,从而更直观地列出相应的算式,对于第三问,有的学生选择利用前两问的结果进行相加,随后,学生又想到可以直接计算整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由于大正方形边长为(a+10),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10)(a+10)一(a+10)2,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大胆思考,仔细观察、分析,得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

这一实际问题的引入,直接激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思考,并间接地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推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开展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开发与利用操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活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相关的课件,并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结组,开始实践操作,学生开始阅读课本中的一些相关信息内容,并选择从生活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模型数据,在回忆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上网搜索,有的学生搜索了几张生活中的图片,将它们插入到自己的课件中,作为有效例证;有的学生在自己的课件中设置了一些动画效果,以凸显自己课件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个性展示在课件中,这样让学生对数学内容充满了兴趣,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数学练习比较死板,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革、创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几道开放性习题,比如:如图所示的梯形ACDE中,AC∥DE,点B在AC边上,并且AB=DE=BC,请在图中找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并给出你的理由,通过观察,有学生猜想四边形ABDE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找到自己所要探究的图形后,学生开始思考课上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并开始对号入座,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在得出这一结果后,并不满足,因为通过观察发现这一图形中好像还有别的平行四边形,其中四边形BCDE就很像,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继续思考探索,这样,学生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对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开放性练习的设计,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4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无趣是数学学习的一大特性.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数学.由此,教师必须摒弃以往机械、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教学.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乘法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内容时,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图所示,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在这个广场的相邻两边有长为10米的道路,请问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这条公路的面积是多少?请你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这个广场与道路的总占地面积,并观察比较你所给出的这些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立即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对这一实际问题感到很熟悉,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思考问题.很快学生就解出了第一问.而在解决第二问时,有的学生根据图形快速列出算式,而有的学生选择将这两条公路割补出来,从而更直观地列出相应的算式.对于第三问,有的学生选择利用前两问的结果进行相加.随后,学生又想到可以直接计算整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由于大正方形边长为(a+10),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10)(a+10)=(a+10)2.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大胆思考,仔细观察、分析,得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

这一实际问题的引入,直接激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思考,并间接地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推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开展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发与利用操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活性,从而促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相关的课件,并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结组,开始实践操作.学生开始阅读课本中的一些相关信息内容,并选择从生活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模型数据.在回忆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上网搜索.有的学生搜索了几张生活中的图片,将它们插入到自己的课件中,作为有效例证;有的学生在自己的课件中设置了一些动画效果,以凸显自己课件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个性展示在课件中,这样让学生对数学内容充满了兴趣,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数学练习比较死板,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革、创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几道开放性习题.比如:如图所示的梯形ACDE中,AC∥DE,点B在AC边上,并且AB=DE=BC,请在图中找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并给出你的理由.通过观察,有学生猜想四边形ABDE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找到自己所要探究的图形后,学生开始思考课上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并开始对号入座,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在得出这一结果后,并不满足,因为通过观察发现这一图形中好像还有别的平行四边形,其中四边形BCDE就很像.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继续思考探索.这样,学生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对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开放性练习的设计,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总结 篇5

1、.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本的关系

首先我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因为阅读获取的信息是由文本提供的,文本的客观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阅读再创造的巨大可能性也是文本给予的,阅读的目标和思路更是由文本限定的。如果为了突出个性化而不顾一切,那就变成了随意化、自由化,而不是真正的个性化。真正的个性化是在与共性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产生的,是在一定背景下建立的对文章的多角度的理解。如果学生对课文缺乏最初的理解,缺乏一些共性问题的统领,那将是不合适的。

其次,就我们学生接触到的文体,大多数可以读出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对于科技文、文言文等,在个性化阅读上则应当受到一些限制。因为科技文最基本的特点是科学性和严密性;文言文则有其固有的文化背景,所以在个性化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能要求对任何一篇作品都要个性化,这样也不符合文学本身的规律。

2、明确了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教师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风格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形成,甚至决定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不应当忽视自己的作用,不能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由传统的“惟教师是听”变成“惟学生是听”。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若失去自身精深的感悟和流畅的表达,甚至连自己的观点见解都不再表达,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个性化阅读要做到恰到好处才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就会起反作用,不但个性培养不起来,可能连共性也丢了,学生最终将一无所获。

3、明确了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恰到好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注重学科特点,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忽视文本的作用,正是文本,正是语言文字本身给我们创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品味这些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会因其直观的特点而阻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体验。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滥用,应根据文本需要来用。调查显示,学生借助多媒体获得知识的比例已不在少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个比例只会有增无减。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引导,使更多的学生关注文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悟汉语的博大精深。

二、执教课堂,自我反思 课堂,应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重要场所。师生共同创设科学而又民主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个性化阅读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重点,其基本课堂程序为:充分阅读,感悟文本——以情激情,创设氛围——咀嚼欣赏,领悟意蕴——讨论质疑,激活思维——浮想联翩,拓展延伸。本阶段,每个实验教师都精心执教课堂,教并反思着。

1、充分阅读,感悟文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达到书与我化,我与书化,书为我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裕的诵读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的目的。凡是学生自主读书能体会到的,教师重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复述、默读以及略读、浏览、精读。

2、以情激情,创设氛围语文教学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一个语文老师光靠呆板的冷冰冰的说教是难以成功的。因此,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全身心投入,激起和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如在艾青《我爱这土地》一文的教学中,用《黄河大河唱》乐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咀嚼欣赏,领悟意蕴咀嚼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为把握作品精髓、领悟作品意蕴所进行的一种“披文入情”“动情观照”的精神活动。语文教材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创作作品形象到作品意蕴等,都值得学生咀嚼欣赏。也只有通过咀嚼欣赏,学生才能获得情绪上的激动,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

4、讨论质疑,激活思维讨论式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使结论更正确更全面,知识学得更巩固,而且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许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观念不同、角度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看法,可以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5、浮想联翩,拓展延伸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因为创造想象是培养个性化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学生说话、看问题的深浅、角度和方式不可能全然一样,教师可因势利导,不妨有意选取文本中可以想象的篇章,引导学生在质疑、想象中培养创造想象力。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写教后记,大都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或伤感蜻蜓点水、草草剖析;或痛惜以讲代读,喧宾夺主;或后悔对学生阅读的缺乏指导;或感慨课堂缺乏目标,盲目性大。以本人为例,我则多反思如何以教师个性化的解读引领学生重视文本的精神层面的阅读?几番尝试,稍有收获。精神层面的解读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定位解读目标对教学文本进行精神层面的解读设计,首先要求教师处理好文本的教学定位问题,确定解读目标,即一篇课文,教师要用它教给学生什么。简而言之,解读目标的设计可以主要着眼于以下两点:一是情感培养,二是能力培养。培养情感与培养能力可以作为对文本设计解读目标时的两个主要定位,并根据这两个定位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筛选,符合这两个定位的就重点设计,以此来处理文本,确立心灵视线的解读角度。

2、组织相关情节内容在定位好解读目标的前提下,要收集、组织能够帮助有效解读文本、达成解读目标的相关情节内容。以《小桔灯》为例,根据文本特点,把解读主题定位于解读 “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作为”这一主题,从而体验小姑娘在那特定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下,直面困难,乐观坚强,从容应对生活的挑战的勇敢作为。

3、选定阅读切入点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精神层面的解读程序,应根据有效情节提出一个或几个能够统领学习全过程的阅读切入点。这些阅读切入点,能够成为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的脉络,能够贯穿于整个文本之中。教师通过这些切入点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人物的精神层面,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对文本作出富有思想意义和价值意义的解读。

4、解读心灵世界从引导性问题出发,就可以解读人物的心灵世界,可运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1)心灵换位。即将文本中处于情感焦点位置的人物(角色)与阅读者本人(学生)作心灵上的换位体验,让学生以文本中人物的身份,“亲身”去用心体验文本人物在心灵上所经历过的情感历程,体验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内涵。(2)心灵独白。即选定文本中具有独特心理状态的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文本中角色的内心独白,以此角度加深对文本所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把握。如对《小桔灯》中坚强、乐观的小姑娘,让学生写出她在大年三十的内心独白,对学生同样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此外,我校课题组成员还精选出几节有探讨价值的课例在全区展示,中区教研领导及兄弟学校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研讨,提出改进意见。

三、走出课堂,扩大视野

(一)美文赏读,链接个性化课堂 为了满足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求知欲望,也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人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提高学生业余生活品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文学社倡议七至九年级所有语文晚自习为课外阅读课,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必须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或交流课。学校领导对这一做法大力支持,对凡是有读书需求的老师和同学开绿灯,可以随时借阅图书杂志,加之我们订阅的《语文精品读本》,还有学生自带的时文杂志,充实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写作水平。将学生引向充满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文学海洋。具体做法是:

1、以文本为基点,将阅读的触角伸向原著。美国一位教育家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的教学以课文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内涵储备更丰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我们引导学生走进三国,让他们去自主阅读,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探寻杨修的真正死因,应如何看待杨修这个人?曹操又是怎样的人?文学中的形象与历史中的有何区别?前面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在交流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以作者为原点,向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作家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他们的作品展示的大千世界也是千变万化的,可是课本选择的文本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只是了解书本上的作者,那么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也未免太肤浅了,还会造成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出现偏颇甚至错误。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要以作者为原点,向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背影》之后,学生再去阅读他的《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绿》、《河塘月色》等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朱自清的散文。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中对作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才能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个性化思维  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为主。这种授课模式,是在课堂中传授教师个人的理解、感悟,进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加快教学进度,但是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思考,阻碍个性化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转变课堂授课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一、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授课,与学生互动频率不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解除学生思想中的束缚,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自我发挥。在这种自我发挥中,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在这种学习动力的推动下,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会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自我理解,没有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养成。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切合《二次函数》中的知识要点,问题难度也要适中,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又不宜太难或者太简单,影响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师给予学生课堂自由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情绪,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初中生尚不成熟,在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旦学生情绪失控,便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过分追求良好的课堂秩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当教师发现适合学生的新型教法时,应勇于打破常规,进行大胆尝试。

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同时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在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新式的学习方法,利用类比的方式,总结旧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在开拓新兴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应立即给予指导,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形成,对学生而言,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思维感受。学生可以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得到不同的启示,有助于开辟不同的思考方向,对形成学生个性化思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教师应在课前多做准备,应对不同情况

在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课堂走向就具有一些不确定性。教师要想掌控课堂,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不仅要对课堂内容有很好的把握,也要有一定的准备应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好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能够适时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困难有一定的掌握,提供合理地帮助。教师要在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对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更有益处。在教师制定良好计划的同时,学生也要能够做好相关预习工作,以响应教师的教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数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进一步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这种思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为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也要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勇于开拓,根据学生需求开拓新型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给予帮助的时机,确保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彭小青. 数学课堂教学之引导教学[J]. 现代教学·教育版,2012.

[2] 赵志刚. 试论初中数学课堂良好氛围的创设[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7

一、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个性化教学特色在于: (1) 主题词:开放课堂, 以学定教, 发展个性, 注重创新;发现问题, 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 差异发展, 考虑个别差异. (2) 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考虑个别差异, 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 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依靠学生自身的心理动力机制, 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使他们成为有个性、有特点的学习者. (3) 具体目标:独立, 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逐步提高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独创, 能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 关于质疑问难, 关于想象和联想, 养成勇于探索、乐意实践的习惯. 自律, 能够有效地排除消极因素的干扰, 及时调整信息、行为和习惯, 初步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信, 相信自己、相信潜能, 关于总结和改进学习方法, 对自己充满自信, 坚信自己, 学而有成.

教师可据此分组, 使各组学生互相学习,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展示自己的特色. 另外, 教师应安排相应的课堂活动, 使学生明确初中生学习环境的变化, 并转变学习观念, 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时, 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 自主安排学习步骤, 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最后, 教师在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行中, 应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给予明确指导, 使学生能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 发展个性, 健全人格.

二、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课程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综合性学习中采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 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上开放, 可以为每名学生的智力和特殊才能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

学习的过程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可分为:软性理解和硬性记忆. 二者应该统一于教育的主体———学生本身.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往往偏向于具有直接性的软性理解上, 即课堂教学上, 而对于对成绩有着重要意义的硬性记忆来讲是相对不够系统. 硬性记忆的特点是零散性的, 但正是这课下的零散性差异造成了学习成绩的差异性. 如果课上的理解体现的是学生自身的能力, 那么课下的复习则体现着习惯的差异. 而这一习惯正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弥补的学生的不足, 其自制力是有限的, 而且在新一代的初中生身上还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一些教师为创设情境而煞费苦心, 很动了一番心思, 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 去挖空心思地设计迷人的情境 教学, 但结果使情境游离于教学主题之外.

三、“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实施

例如, 在讲解“四边形”问题时, (1) 通过改变一个封闭题的条件使其成为开放题, 试图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 (2) 通过进一步改变“四边形”的条件, 使之成为“变化的四边形”, 把学生的探索活动引向深入, 并在探索和解决变化的四边形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中转化的基本思想方法. (3) 变化的四边形问题的进一步推广意在拓宽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也可以满足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后去探索.

又如, 在一堂课题活动课中, 这是学生第一次, 学生缺乏经验, 为了保证各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获得成功感受, 在了解学生各方面能力 (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 差异和学生自荐组长的基础上, 笔者采用了指定分组的方式, 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搭配, 4~6人为一组, 并指定组长.这样可以确保各个小组学生的能力既有差异, 又能互相补充, 从而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同时也便于对各组学生进行评价.

本堂课需要提出活动主题、收集相关数据、构造问题、制作汇报材料、进行汇报等, 因而需要学生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对组长而言, 这也是第一次. 此外, 还需要以这些组长为评委对各个小组的汇报进行评析. 因此, 对组长需要培训, 培训他们如何进行组内分工与协调, 如何拟定活动细则, 如何对各组打分等. 活动过程中要求操作的适切性、独特性, 材料的条理性, 汇报的清晰性等. 当然, 对于首次活动, 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根据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评委确定小组得分.

结论

人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各种各样的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理由, 都有其优势, 但不是万能药, 不可全盘照搬. 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吸收各种教学法的精华, 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法. 在数学教 学中, 教师要敢于张扬个性, 唯有个性化的教学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志方.试论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J].学周刊, 2014 (2) :122.

[2]余长珍.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 2014 (2) :147.

[3]况达, 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 2014 (2) :201.

[4]胡金国.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探讨[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4 (1) :16.

[5]胡作荣.对如何提高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5) :106-107.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8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面向全体学生,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小班化教学, 学生的人数少了, 数学作业就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不同个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就根据学生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 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设计了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的分层作业.在设计作业时, 我把作业依照难易程度分为A, B, C, D四类:A类作业是基础题, 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了解, 模仿课堂内容即可完成, 主要供成绩差的学生做;B类作业是中等题, 需要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完成, 主要供成绩一般的学生做;C类题是综合题, 需要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全面综合才能完成, 主要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D类是兴趣题, 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或相互交流才能完成, 主要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这样分层设计的作业正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珍视了他们不同的体验,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自主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数学课程的又一个基本理念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设计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学习主动权的自主作业.

1.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

我先把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提供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当堂课 (或近段时间) 的知识掌握情况自己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 学生可以选择一二题或三四题来完成, 也可以选择多题来完成.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式

如人教版《乘法公式》的作业,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背诵、抄写、默写公式, 也可以选择应用公式进行化简和计算, 可以逆用乘法公式, 还可以选择同桌之间或各学习小组之间各出一道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具有平方差公式结构特征的题目, 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或小组间共同批阅, 探讨, 既看谁出得有水平, 又看谁

◎邱文风 (广西宜州市第三中学546300)

解得巧.实践表明, 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感觉集体智慧的力量和温暖, 从中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 同学们由于受成就动机的趋向, 都会注重“作业题”的质量, 认真思考, 准备.这一过程也是他们深挖教材的提高过程和知识再生过程, 对于形成创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3. 学生给老师设计作业

每节课后,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空白卡片, 让学生根据学习、掌握的情况, 将自己感到困惑或有新观点、新看法的问题写在卡片上, 老师集中后于当天就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班级中“释疑”.同时将那些有创意的问题提出, 向全体同学征集解题方法.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以利于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欲望和热情.同时, 在师生之间创设了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的宽松环境和氛围, 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真正体验到学习和做作业的快乐.

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弹性作业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弹性,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发展的差异, 设计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的弹性作业.我在作业设计时, 一是给学生时间上的弹性, 二是给学生内容要求上的弹性.有的作业学生可以用一天、二天完成, 也可以用一周、二周完成;有的作业学生可以完成一项、二项, 也可以完成多项;有的作业学生可以完成最基本的要求, 也可是完成深层次的, 甚至是创造性的要求.

如在学习了人教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 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查我市城区部分路段的交通情况, 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样的作业弹性大, 学生可以马上开始, 也可以适时开始;学生可以选择到主要交通路口实地观察, 也可以选择到交通部门去询问调查, 还可以选择实地观察与询问调查相结合;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路口或一个路段进行观察, 也可以选择多个路口或多个路段进行观察;可以一个人观察, 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观察.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总之, 在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设计个性化的数学作业, 既能针对每一名学生个体的差异, 提供最适当的数学教育, 又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当今发达教育的共同趋势, 在初中小班化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且在作业设计时要体现学生的不同个性, 只有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 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才能体现“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数学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9

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其存在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现在已经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怎么显著。 现在虽然已经在实行开放式教育, 但是由于中国一直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不理想。 典型的就是教师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刻板地传输给学生, 并没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独到见解。 而学生也是囫囵吞枣地接受, 对于其实际作用知之甚少。 现在的教学没有深入地发现挖掘学生的潜力, 常常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差甚远, 使学生怎么都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 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很少, 不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奥秘所在, 致使学生就是为了考试而学, 不愿意进行深入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尊重学生个性教学,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述。

2.1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师资队伍。

现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 因此, 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 不断进行教学创新。 从老师这方面来讲, 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创新意识, 能够迅速接受新的教育观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老师方面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可以设立奖惩机制, 优化师资队伍。

2.2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所在, 做到因材施教。

这个时代的学生是极具个性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 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而且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也不是一样的。在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问题, 老师不能规避这些问题。 老师就可以在这些个性化的问题中, 发现学生的个性所在, 并且适时引领学生进行探讨, 让这些个性化的方面能够带动其他学生。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几何求解问题, 而求解方法不是唯一的, 老师不能将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发现更好的解决思路。

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结点, 这是可以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的。 因此, 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及发展方向所在,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能力方面的差异性, 灵活地制定教学目标, 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列方程求解的问题, 就可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立不同目标。 刚开始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 老师可以对一些理解能力慢的学生引领他们理解问题的结论, 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过程, 而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快的学生引领他们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 而对于理解能力超强的学生, 就可以引领他们探寻其他求解方式。 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 就可以在此问题上进行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加深学生的理解, 发展他们的个性。 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自己的个性, 再加上老师因材施教的引领方式, 教学效果会更好。

2.3课堂做到有所创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之后, 就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 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在对知识的渴求上。 当然, 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是不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体现的。 这就需要对课堂内容做到有所创新,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正是学生处于叛逆期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特别需要教师的引领的。 所以, 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对需要传授的知识采用新颖的引入方式, 而不是一味地照书的套路来, 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说, 老师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 分析提炼出适合课堂讲授的案例。 当发现学生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法的时候, 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 并且向班上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理解过程。 老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作用, 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 然后创新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初中教育是为学生在以后的高等教育打基础的, 应该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优化教育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师资队伍, 充分发挥好老师的引领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争取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 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爱上数学。 当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性的时候, 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瑞.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赤子 (中旬) , 2014, 18:249.

[2]安桂贤.初中数学教学中打造灵性与个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3:7.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10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 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采取民主态度, 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这种关系中, 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 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 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例如,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采用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想, 然后相互讨论, 再板演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从中发现较简捷的解法.在这节课中, 学生运用了运算律, 使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达到正确、简捷的目的.学生通过讨论达到参与、交流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 不断向学生提问、质疑、鼓励, 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1.自主探索

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分析、操作、判断、交流、讨论等活动,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和作用, 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望.其表现在书本由学生去读, 问题由学生去解决, 公式定理法则由学生去推导, 规律由学生提示, 知识由学生其获取, 使学生顺应和构建探索式的思维模式, 养成探索式的习惯, 培养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思维品质, 在探索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学会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体验学习

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 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 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主要从三方面研究:在情境中体验, 在实践中体验, 在应用中体验. 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节课可采取这种方法.

3.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 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 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贯穿课堂始终, 人人动手操作, 个个动脑思考, 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宏观上注重调动学生群体极大化, 微观上注重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极大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自己去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例如, 在中考复习时,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把初中阶段学过的各种方程 (组) 解法, 在转化思想的指引下, 运用消元、降次、换元等方法, 最终化为x=a的形式, 交流学习经验, 从而求得方程 (组) 的解.这样处理不仅总结、归纳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 而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4.研究学习

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 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 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教学评价多样化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 要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 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 有创意的见解, 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合理的评价.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形成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主体多一些、角度宽一些、标准弹性一些, 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多体验一点成功, 增强学生的自信, 让学生集体做“小老师”参与教学评价, 活跃课堂气氛, 体验成就感;教师在评价中要采取宽容态度, 或者延迟评价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对学困生更要注意适时评价、准确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教师充满爱心、智慧地牵引和评价, 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 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 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浓厚的兴趣.努力以真诚的语调, 鼓励的语言, 温和的表情, 友善的微笑, 期待的目光, 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 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状态, 推动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个性化 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61-02

一、前言

新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较于之前有了些许的调整,无论是整体的课程理念还是授课材料的组织都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创新意味。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小学教育者要结合新课改后的教材特点来针对原有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创新,让其能够尽可能的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巩固数学知识、预习数学新课程的最终目的。

二、多种个性化的作业形式

针对原有的数学作业形式进行丰富和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多项学习能力。

(一)制作类作业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的作业形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做作业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力。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的所学内容与作业主题来制作出完善的作业方案,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搜集作业所需的各种资料与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拓展思维能力会不断的加强,并逐渐找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例如,教育者在教授有关于数轴方面的课程之前,应先向学生不止一个动手操作的家庭作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认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并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温度计带到课堂当中。

(二)观察类作业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着好奇心强和探索欲高的特点,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性格特征来展开观察类作业的设计。无论是在何种类型的学习课堂中,观察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而发现隐藏在事物本质以下的运行规律。例如,教育者在向学生教授了轴对称图形的课程内容后,可以向学生布置观察类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影子,并在课堂中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的特征加以描绘。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家庭作业的沉重负担,同时还会让学生逐渐的了解到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

(三)探究性作业

简单一些解释,探究性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进而为后期更高难度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教育者可以结合当天的数学课程内容来布置一些实践性和思考性较强的家庭作业,进而让学生可以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赋予学生以作业主动权

首先,教育者要在数学作业总量的选择上赋予学生应有的主动选择权利,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作业的主人,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在今后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教育者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量以及喜好程度来选择作业的数量,并在学生完成自主选择后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为学生尽可能的营造出灵活性较强的选择空间。

其次,教育者还要根据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高度来进行个性化作业的分层设计。为了能够让不同背景的学生均可以得到全面的能力锻炼,教育者可以将作业内容进行分层布局管理,针对层次稍低的学生布置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的家庭作业、针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则要在教材理论的基础之上展开合理化的知识迁移,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当中。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要适当的在作业中加入一些知识难点和拔高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而将作业的真正价值全面的发挥出来。

四、创新传统的作业批改评价模式

(一)书面式作业的批改

在传统书面式作业的批改模式中,教育者采用的均为打对错号的方式,此种判断类的批改方法虽然比较有利于教育者对作业的集中评价,但是却无法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原因进行深入的掌握。因此,教育者在日后可以尝试采用启发式批改模式,对学生在做作业中呈现出来的错误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而后在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批阅等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我矫正的最终目的。

(二)开放式作业的批改

针对制作类、观察类以及探究类等个性化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学生自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式,教育者首先在各个学习小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再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批阅模式来进行作业自批和互批,而后选出水平较高和较为典型的作业来进行班级交流,让学生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根初,任升录.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浅谈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12

一、备课时, 充分体现师生的个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当教师的都知道怎样备课。但时下一些教师主张备课网络化, 主张用名师教案集。笔者认为, 网络教案也好, 名师教案也罢, 那都是他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编写的, 与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不尽相符, 如果一味凭借他人经验来应付教学, 就会丧失自己的教学主张和个性, 正如顾泠沅教授说的“同样的教案不能复制出同样的效果”。因此, 教师备课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设计符合自己本班实际及本人实际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个性化的备课应是在教师自己反复研读教材、认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并适当参考名师及优秀教师教案。例如上海市青浦区一位青年教师的“一节课三次备课”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 不看任何参考书及文献, 全按个人的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 仔细对照, “看哪些东西自己没有想到, 人家想到了, 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 哪些东西自己想到了但人家没有想到, 自己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 是否自己想的真有道理, 这些可能会成为自己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 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 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 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成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案。这一做法, 青浦区那位青年教师坚持三年, 很快成长为上海市的名师。

二、课堂上, 尽量张扬师生的个性

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学识经验来组织课堂教学, 采用适合于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方法施教, 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新课导入体现个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是从成功的导入开始的。如果在新课开始时,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 凭借自身的学识和经验来组织, 充分运用教师自身外在的条件作为导入的素材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 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 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徐州市36中附属小学高老师在一次外出借班上课中, 利用自身的资源向学生作了自我介绍, 又结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猜测他身高, 既巧妙又富有个性地引入了新课, 学生在亲切和谐的气氛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形成一种人文气息,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新课教学张扬个性

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让学生学会个性化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 在新课教学中, 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恰当地选择能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一个人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才会勇于表现自我,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四个“允许”、四个“鼓励”。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允许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允许有不同的解答结果。鼓励学生“多问”, 经常质疑, 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有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多思”, 多思就是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 对学生不同的想法, 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和表扬,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算法多样”, 算法多样化就是帮助我们实现“学习个性化,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 往往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 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并大力表扬, 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 对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以呵护。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 敢说、敢想、敢发表意见。这样, 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 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2) 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课堂上能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的方法很多,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空间与图形”可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摸、量、比、拼、测、算等方式自主构建数学模型、掌握数学知识;又如“计算课教学”可采用尝试教学法, 先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教学“时分秒”时, 可用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分钟有多久, 可以让学生在1分钟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跳绳、写字、数数、读书、唱歌、测自己的脉搏等, 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 对1分钟就有不同的感受。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了, 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大了, 学生自由体验的机会也多了, 那么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 课堂练习照顾个性

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 所以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多样的课堂练习, 使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吃得饱”, 中等学生能学得好, 学困生对学习也不产生厌恶情绪。

(1) 练习要有层次性。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基础性练习, 使每个学生都能解答, 并获取成功, 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打基础;尝试性练习, 作为巩固数学新知识练习, 让中等生可攀, 潜能生可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发展性练习, 主要用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 为培养优等生, 提高中等生, 补充“粮食”, 让潜能生得到发展。

(2) 练习要有多样性。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练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如闯关题、游戏竞赛题、抢答题、动手操作题、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求得数学能力发展的空间。

三、评价时, 尽量关注学生的个性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与导向的功能。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是不同的, 那么对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与方法也应不一样。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 例如, 对学困生要以表扬为主,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多用激励性评价, 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学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例如2010年3月27日黄爱华老师在南宁上的《平均数》一课中, 对学生的一番评价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黄老师说:“××同学, 你刚才回答问题的那一番话太有创意了, 一般来说这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 而你却能如此流畅地回答出来, 真是不简单啊……同学们, 是不是该给他一点掌声呢……”这个学生听在耳里喜在心上, 这样的评价一定会激起这个学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 并乐此不疲地投入再学习的激情中,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越来越高。其次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来进行评价,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评价应有所变化, 对外向型、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 评价时不妨泼点“冷水”, 使他们时刻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戒骄戒躁;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要更多些鼓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这样的评价, 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更重要的是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

上一篇: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下一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