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教学(通用10篇)
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1
一.(1)项目的基本内容:
1.态度决定行动,首先要把创新的思想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作文创新的激情。
2.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创造宽松的写作氛围。坚决杜绝作文模式化教学。
3.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础。把真情实感同创新联系起来十分难能可贵,要培养学生在创新作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4.体验生活,丰富创新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新写作也离不开生活的体验。
5.广泛阅读,夯实创新写作基础,做到读写结合。
6.建立多样化的教学形式。(1)让不同感官与作文相结合,如作文与音乐或美术的巧妙结合。(2)多渠道的作文训练形式,如研究类的社会调查写作训练,网上的习作训练。(3)多种题材的训练,如人物传记,想象作文,科幻故事,童话、寓言故事的写作训练。
7.建立交互式的作文评改模式。由学生自我评改,教师评改,小组评改和家长评改几部分组成。在评讲时,一要保证学生有评讲权,二是评讲要以片段为主,整篇为辅。
8.及时发表文章,并把优秀习作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便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原文)
目前,世界各国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日本语文教学界倡导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思想。“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学生的自由表达为主的教学形态,值得我们借鉴。又如,美国的写作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
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情境作文”,“读写结合”,“素描作文”,“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童话引路”,“语言、思维训练”,“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快速作文”,“想像作文”,“创新作文”等等,作文教学研究的百花园一片繁荣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
二.(1)项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研究国内外有关资料、研究的观点、方法等,形成对本课题相关概念的科学认识,并争取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升。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方法,了解课题实施状况,写成调查报告,明确研究方向并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试验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家长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从而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与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个案进行剖析,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研讨,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对作文个性化教学大有禆益。
5、观摩、交流、竞赛法:通过在不同班级和年级开展作文课堂观摩,习作欣赏及召开大型师生座谈会进行相互交流,开展个性化作文竞赛等活动,营造浓郁的个性化写作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写作思维,提高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水平。
6、经验总结法: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总结研究的得失,并全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的教学所用。
三.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从对教师的影响方面看,本次研究可以加深教师对个性化写作的体悟,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更好的进行以后的教学组织活动。
2.对作文教学的贡献,通过此项研究活动,总结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目标、内容组成、方法策略、新的作文教学程序,得出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操作性结论。
3.对有关学生写作方面的影响,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观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4.从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方面看,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混合学习为理论指导,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5.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及作文个性化教学的一般规律,能丰富作文教学理论,能有效地为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服务。提倡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这体现了 “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也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是实现学生真实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6.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看,个性化写作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个性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个性教育也随之成为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四.本项目研究的进度安排,中期成果,最终成果(未改)本课题于开始申请,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若立项成功,将采取扎实措施,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课题预计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申请立项阶段(2006.3-2006.4):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积极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申报确认。
研究准备阶段(2006.5-2006.7):确定实验班级,布置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围绕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构建理论框架,为课题的全面实施作好铺垫。
研究实施阶段(2006.8-2009.7):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总结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逐步完善理论框架,撰写各阶段的研究报告。
总结验收阶段(2009.8-2009.12):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收集整理档案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未改)
为保障实验的顺利实施,建立良好的课题实验研究管理机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指导小组并聘请专家指导研究实验工作。
1、准备阶段: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起草并拟定本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边投稿。
3、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论文,提供优秀课例,学生优秀习作。
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2
余秋雨先生说过, 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 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 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 应当具有个性, 也就是说, 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 是用自由之笔, 写自我之境, 抒自得之情, 表自觉之意。
一、立意的个性化
作文, 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 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 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训练, 这样的习作教学必然远离作文的本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学生在一篇有关“牛”的文章中写道, 牛不爱干净, 身上脏兮兮的, 还写牛身上的毛病多, 结果遭到了家长的反对。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重新立意构思, 定位为赞美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 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读了这个故事, 我们并不觉得它是陌生的, 而是似曾相识, 因为我们身边甚至自己经常在演绎这样的故事。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孩子们更懂得如何生活, 如何作文。
如果我们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 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 也许, 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我们感动的灵性及悟性……
二、作文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 思维活动一直贯穿始终, 并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个性化的思维, 也就不可能有个性化的立意、布局、语言, 也就没有个性化的作文。一位小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雨”:“听着雨欢快地唱, 便伸手抓雨, 却什么也没有, 扑了个空, 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 过滤了心急的雨滴, 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渍和攀在手背上摇摇欲坠的小水滴。”这段文字可谓写得清新别致, 富有鲜明的个性。其原因不仅在于她对雨的喜爱, 更在于她以个性化的思维, 运用联想, 刻画了“如漏斗般的小手”“心急的雨滴”“调皮的小雨滴”两三个形象。其中, 一个“攀”字写出了小水珠欲滴犹留的情形, 显得活泼可爱、俊俏灵动。试想, 倘若不是具有个性化的思维, 这类的描写是很难写出来的。所以, 作文必须有“我思”的切人。只有“我思”的触角才能掀开“我”周围的各种迷茫, 使作文成为“我”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
三、作文形式的个性化
每一部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 如同它的内容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一样, 它的形式也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这是美学的基本原理。黑格尔说:“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 即由于它包含成熟的形式在内。”《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
什么是“有创意地表达”?学生的作文不同于作家的创作, 教师不要以任何定规去捆绑孩子, 不要让学生有“作文该不该这样写”的顾虑。当然, 我们的“有创意地表达”即形式创新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主义, 它是对作文的外部包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打好写作基础的前提下, 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给自己的文章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表达而又最符合自己个性的外部形式, 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同时, 我们不能把“有创意地表达”定位过高, 这样就会人为地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拔高作文要求的倾向, 又一次使儿童作文走上异路。
四、作文语言的个性化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 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 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因此, 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一堂语文公开课, 教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 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 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 看谁穿得漂亮。”突然, 有个学生问:“老师, 您说呢?”老师想了想, 说:“花儿特别懂事, 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 就仰起脸, 笑了。”其实, 教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 因为春天来了。”
个性化作文评价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篇3
新课标指出:“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革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理解多元化,以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新课标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个性化作文评价作了初步探索,并通过对学生作文实施个性化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树立个性作文评价理念
学生的作文是个人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个人创新意识的自由发挥,因此学生的作文应是充满个性的作文,所以,评价主体对学生习作所作的评价也应是个性化的。所谓个性化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即学生个性化作文)作出的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特征的评价。其本质特征是与众不同。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用老眼光来看新事物,无异于是固步自封之举。因此作为老师,当顺应时代要求,用个性化的作文评价去引导学生,去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二、确定个性作文评价内容
作文评价应该以学生作文的个性为重点内容。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作示范,让孩子在现实生活或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孩子画完,往往问“好不好”,而中国孩子学画画,画完后往往问“像不像”,细想一下,“好不好”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问题,“像不像”强调的是模仿能力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存在同样的弊端,追求的是“像不像”,而“像不像”的评价标准是老师的共同要求或范文的“样子”,忽视的是“好不好”,不关注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创造能力,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老师心里总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个“参照物”,如所谓的学生优秀作文选、课文中的范文等,这种旧观念必须改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评价新理念,主要从作文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是否有创造性等方面来评价,多看学生的纵向发展和进步,这样,个性化作文教学才能在正确的导向下健康发展三、制定个性化的作文评价标准判断一篇作文是否有个性,或者个性化进度如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1)内容是否新颖,特别是观察到别人未注意的材料,有无时代气息;(2)主题是否新意,表达或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3)构思是否独特,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从平常中见异常;(4)布局是否巧妙,使文章看起来跌岩起伏,引人入胜;(5)语言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修辞手法,用词简炼形象,含蓄动人;(6)感情是否真挚,没有“无病呻吟”的感觉;(7)想象是否丰富,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欲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个性化作文评价要做到“多议少评,多评少改”
个性化作文评价就评议来说,要提倡多“议”少“评”的本质是欣赏,“评”的本质是下定论,这是完全不同的作文评价观。“议”的前提是师生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以商议的语气自由地发现自己的观点,学生易于接受,而“评”是老师作为“裁判者”,师生地位不平等,“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就评改来说,要提倡多“评”少“改”,因为根据语言习得心理机制的理论,学生作文中的语言缺点和毛病不是老师的一两次修改就能解决的,而是随着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解决,在作文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老师这次改了,下次学生还犯同一个错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再说,作文的毛病由学生自主修改效果会更好。因此学生,教师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评”字上下功夫,多实施激励性评价,重在培养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树立作文信心。
四、个性作文评价学会宽容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缺陷是正常的,对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评价学生作文有一条“底线”就是学生想写、敢写、能写,如果因为修改学生作文而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挫傷学生写作的兴趣,而宁可不改!因此,教师要宽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毛病,允许它存在,特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这不是教师有无责任心的问题,而是尊重学生写作规律、保护学生写作兴趣的明智之举。比如小学生作文中错别字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有识字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也有小学生口头语言发展比书面语言快的原因,这样正常的现象,因此,评价学生作文时老师要多一点宽容心,不要因为错别字多而全部否定学生作文中的其它优点,至少不要把错别字的多少当作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标准。修改其实是“裁剪”,为的是使树苗更好看一些,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更要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有了营养,“树苗才能生长得更好,我们必须在“生长”和“好看”之间权衡轻重,做出取舍,不要为了使“好看”而限制其“生长”。
五、个性作文评语的撰写方式
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是传统作文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由于受旧的作文教学理念的影响,实际运用时还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不佳,表现在评语内容空泛,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有些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原因是教师写评语都是“评定式”的,有点“盖棺定论”的味道,俨然法庭上的法官的“宣判”,语言生硬,是标签式的。因此,在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时,要提倡从“评定式评语”转变为“对话式评语”。对话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就要求老师用评语和学生对话。比如我这样写评语:“你的家乡太美了,特别是那条迷人的清水河,有机会我一定去那里旅游,到时请你当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你是一位很懂事的孩子,虽然自己受了委屈,但仍然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如果我拥有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的!”(《独特的我》)像这样的对话式评语,语气更加委婉,感情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学生更容易接受。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由于学生个人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绪体验等都存在差异,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也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主观色彩更加浓厚,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善待学生的创见,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创新,彰显个性潜能。
一、素材积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指的是什么呢?即为写作素材。因此,积累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目前,小学生中对作文不感兴趣或害怕作文的仍是为数不少,很大的原因就是感觉没东西可写。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线,视野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事事都可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是学生却对身边的宝库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黄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惜的缘故。一旦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她)们会如同骑在会飞的“飞毯”上降落在神奇的峡谷,忽然发现周围有无数的珍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藏的大门,让他(她)们乘上飞毯,飞进那神奇的峡谷。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那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能有一双千里眼,一对顺风耳,做生活的有心人。人们常说:“作文功夫在课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而,我们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摘抄本,一个观察记录本。这样当他(她)们经过换角度观察及体验之后,他(她)们会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会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不断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及自己真实的感觉和体验。
二、个性指导----个性化作文的关键
作文教学要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作文写作以兴趣为先导,以个性的展示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动态地将老师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思维、个性化的作文语言,以及诸如个性化的阅读等其他层面的语文活动,有趣、有效的整合起来,从而取得个性作文训练的综合效益。
作文个性化正如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由于迫于“考试”“评比”等压力不得不强化训练,疲于“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作文已成了“凑、抄、套”的写作套路,“假、大、空”的习作内容,千
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其次还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倡自主拟题,文体不限。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引导学生着重不同点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独特视野。例如,在一次写与春天有关的作文中,学生们有写游记的,有写诗歌的,有写散文的,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其中有一些写春雨的学生,不仅谈了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也谈了自己对于春雨绵长,让自己无法外出活动的抱怨。另外,在一次自己最熟悉的亲人,有一位学生表达的是对自己取了后妈的爸爸的失望与满腹牢骚,这种灰色情绪,灰色作文对今后学生的发展不利。但它写出了学生真实的感受,发自学生的心声。课后,我找了这位同学,进行一次交流和谈心,让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自己的爸爸,去了解爸爸,最后,她能理解爸爸。实现学生本来的思想状态,然后让灰色变成亮丽的颜色。这样的过程才是充满人性、灵性、个性的。
三、多元评价----个性化作文的方向
作文个性化的评价应摆脱考试的压力,本着从学生自身出发,放大的看学生作文的优点,善于抓住学生细致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哪怕学生用准一个词都 给圈点出来,予以鼓励。针对具体的作文,我采取综合讲评、佳作讲评、个别讲评相结合的方式,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我手写吾心”“写出自我个性”就予以肯定,再根据具体情况去提高或引导。让其个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
中学个性化教学作文辅导教案一 篇5
(审题与立意)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教学重难点: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课时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如何审题(确定写作文体和写作内容、重点、角度等):
1、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根据命题,确定写作的对象与写作的重心。
如:《爱唠叨的老师》写作对象是“老师”,而写作的重心是“爱唠叨”。
2)若命题的标题较宽泛或概念抽象的话,则可以在心中填补标题,以确定题旨,化难为易。
如:《风景》可确定为“大自然的”风景或“学校的”风景等,《追求》可确定为“一位下岗工人的”追求或“一位老师的”追求或“一个中学生的”追求等。
2、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2)抓住关键词,正确筛选信息。3)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如何立意(确定中心)
1、立意要正确:立意要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上,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2、立意要集中:做到一文一义,确定一个中心并贯穿始终。
3、立意要鲜明:作者的爱与恨,赞成与反对,美与丑,是与非,态度要明确,旗帜要鲜明
4、立意要深刻:对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力求“言有尽而意无穷”。
(具体方法:阅读经验→人生历程→现实社会)
5、立意要新颖:“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站在时代的角度,以小见大,揭示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
三、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1作文训练之审题与立意
(感悟生活)
试写出以下作文的立意,并任选一篇按要求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
要求: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若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假名代替。立意:
2、材料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天真的预言》: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立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作文。立意:
3、→话题作文:
蜡烛期待着燃烧,小鸟期待着飞翔,干旱的土地期待着甘露,冰封的冬天期待着春风„„期待着,我们才有希望;期待着,我们才能去争取。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作文,文体不限。立意:
备注:
审题:先确定写作的文体,初中一般为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再确定内容,一般是写人或记事或描景;最后确定写作角度(人、物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和挖掘)。立意:第一课时先做到正确,集中,鲜明;第二课时在要求做到深刻、新颖。
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6
作者简介:徐蓓春,宁波大学初等教育分院初等教育系讲师(浙江 宁波 315010)。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 徐蓓春摘要:文章以个性化教学理论为依托,提出了在当前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构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及其要遵循的原则和主要实施途径。
关键词:工具性教育;个性化作文教学;个别化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627(2003)02-0117-03
审视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主体的迷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导致中小学生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写作教学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正是教育本身所难以承受的痼疾,这痼疾如不根治,必将不断引发和加剧人类文明的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把写作教学这一学科问题从狭隘的学科论中剥离出来,放在更为深广的社会和历史的大环境中,从哲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从而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
一、时代呼唤个性化作文教学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导致教育痼疾的根源:“现代教育已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潭,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这种倾向带来了两个害处,一是使教育变成了政治、经济的工具,进而失去了它天生的主体性及尊严;其二,由于只承认实用性知识和技术的价值,便使从事这类学科的人们沦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随之产生的结果便是尊严的丧失。”
工具性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教育,而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思想,它反映了支配教育的一种哲学理念。顾名思义,工具性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工具,把教育作为工具使用。因此,这里理解的“工具性教育”有两义:第一义是指教育消失了它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独立地位,而成为其他社会系统的附庸,成为外部社会要求的被动适应者,教育不再是教育本身,而是社会的工具;第二义是指教育不再把人作为独立的主体来培养,发展人的内在价值,而是把人作为工具,发展人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反映在写作教学中,即丧失了写作的主体,丧失了写作作为一种生命活动存在的本质意义,而被纯粹当作了为社会服务的工具。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因此,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更应该尽快摆脱“工具性”对其的影响,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能。新时代的教育不应该再是简单地为维持一个已存在的社会而培养工具人,而是要为尚未出现的社会培养主体人。当然,教育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在某一时期强调教育的某种社会功能是无可非议的,但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也只能通过培养人这一主体功能来进行,否则,教育为社会服务也是畸形的。而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畸形的现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孩子“做文章”,但却做出了一大批“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文章没写好,文风却搞坏了,这样的教学就会把人往极其危险的方向引导。
于是,呼唤主体的回归,要求作文教学尽快摆脱“工具性”对其的影响,把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作为终极目标,成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作为主体而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的总体特征。”个性是多层次、多难度的复合体,在抽象的意义上讲,它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个性的自主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
综上所述,“意义上的个性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个人对社会的多层次动态关系,突出了个人的独立自主、独特价值和创造性。”既然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寻求以“自由个性”为内核的全人格内涵,这就使得当前的教学模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教学应该得到广泛的推行。
(一)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界定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领域的实践体现。它除了作文教学所涵盖的学科定义和学科使命外还包含着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
1、在教学目标指向上,把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最终形成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别化的教学方法;
3、在作文评价体制上,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概念化、模式化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级的教学要求。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
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的存在家园”,“在通向语言的路上”就是要“亲身”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特点,而不是把“语言”作“事实”来静观,把它作支离破碎的分解,语言与人的存在相联系,是人对本真的存在的体验。语言与人格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学亦人学,文品亦人品,作文亦即是人的真实灵魂的投射、真实人格的反映。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首要的目标,也是它的终极目标,即培养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当然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指向性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作文教学独自可以承担的责任,它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教育总体目标,作文教学不应该背离这一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作文教学中应该把这个目标具体化、现实化、专业化,以增强它的可操作性。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近几年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培养人格教育的先行军,要以培养学生求实、向真、尚美的精神,坚强、勇敢、诚实的品性,以及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己任。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排除一切由工具性教育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现实目标。
一是基础目标。
作文教学除了要遵循教育的总目标,还应该遵循本学科的专业教学目标。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简要地说,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求文从字顺、感情真实、表达方式得当、写作习惯良好。
二是前瞻目标。
在工具性教育观的影响下,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缺失。似乎学作文就是为了能写简单的说明文,或者写报告、公告之类的应用文,总而言之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必须掌握的工具。这无疑降低了作文教学本体的地位,使作文丧失了应有的魅力。作文教学应该和其它学科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科价值,应该有自己更高级更有前瞻意义的教学目标,即为将来培养语言学家、文学家等专业人才,作文教学应该承担这样的任务。但当前的作文教学显然没有把此作为教学目标,这可以从近年来出现的少年作家群体中得到证明,这些少年大多厌恶学校教育,特别是作文课。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值得语文教育界人士深思“我在语文课上写诗,老师在讲台上讲诗,我想,是否有一天我的诗也会被老师这样讲着,下面坐着一群写着自己的诗的孩子„„”。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给这样的孩子以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从小亲近文学,让有文学天赋的孩子多吃点营养,而不应该用衡量一般文章的标准去轻易否定这些孩子的灵感,使他们快乐地写作,名正言顺地写作。
西方很多国家历来重视文学教育,从小就鼓励孩子进行文学创作,强调:“通过对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他们逐步理解别人,了解自己,欣赏语言的魅力以及语言运用的千姿百态。”美国在整个写作教学中均强调“美学意义和富有想象力的写作。”法国语文教育界认为,“语言和文学是一种互补关系:学习语言包括学习文学知识,文学课本又为语言学习提供最好的范文。”英国一直有文学教育的传统,40年代以来确立的文学中心的传统认为,语文教学的中心是文学性,文学鉴赏力不只是少数人才能具有的特殊才能,语文课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如何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7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让写作素材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 没有什么情感能够比学生在真实生活世界中的所想所感更具真实性。学生对生活世界的经验、体验与理解构成了他们最直接的写作素材, 而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真实情感便是这些素材的自然升华。因此, 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 引导学生写作,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入手, 以小见大, 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 眼观大世界, 抒发真感情。
生活素材是丰富的, 但生活素材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够在学生的思想中“发酵”, 才能上升为情感, 才能让学生有所表达。而这个过程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
首先,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 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正是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以及与其有关的生物环境, 我们才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热爱自然的教育, 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
其次, 引导学生关注情感的生活。学生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的相处, 实际上是他们不断维系情感的一种互动交流的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面对的关系不同, 他们由此而形成的理解与情感也会不相同。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和感悟, 正是教师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契机。比如, 在《背影》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重点分析作者对父爱的细节描写, 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对自己的点滴之爱, 体验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当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份情时, 他们无疑会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寻找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只有阅读, 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并让学生把思维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个性化阅读也必然会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创造奠定基石。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每个作品都代表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是作品的外在读者, 要想真正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就必须要走进文本, 进入角色, 去深入感悟文本表达的意图, 收获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此,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文本, 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从多种角度参与文本的解读。在形式上,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和交流, 允许他们各抒己见, 以便让学生的理解与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形成碰撞, 从而在无形中为他们提供独特的写作素材, 避免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
其次, 在阅读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写作教学最需要的是内在情感的表达。由于认知经验的不同, 学生对事物的见解也会不同。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 去展开想象, 在作文中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在学生的想象中, 教师要根据作文的内容和教学需要, 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让他们有想象也有目标。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在阅读的不断积累中逐渐培养写作的兴趣, 为个性化写作奠定基础。
三、通过科学评价, 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风格
现代教学理念特别强调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在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中, 评价的科学性非常重要。教师除了要客观地评价学生外,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开展小组评价, 并将各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典型范文作一定形式的点评。教师可通过集体欣赏、朗读或对话的形式, 来分析文章中的优点和不足, 做到肯定与表扬相结合, 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让他们有成功的愉悦, 激发他们个性化写作的热情。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时, 主要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分析自己文章的取材来源, 是来源于生活观察, 还是来源于对事件的思考, 或者是来源于自我阅读的积累等;分析文章中最令自己满意的地方是哪里, 在哪些方面张扬了自己个性, 并思考文章中的不足之处等。
小组之间的评价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先让他们对某些典型的文章在小组内部进行欣赏与分析, 形成集中与优化的组内观点, 然后再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个性思维的碰撞, 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个性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向前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作文创作提出个性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个性已成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成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首先简要分析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改进作文评估方法等措施,以期提高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2 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2.1作文结构过于生硬呆板、大众化
在形式上,高中学生作文结构的布局过于机械化,表现方法过于单一,特别是写作用语,由于受语法相关规则的束缚,学生在写作上,容易表现出明显的雷同性,如句式结构、语句选择以及语调等方面均是大同小异。有大多数的作文,不管是从谋篇布局,还是词语选用、开头结尾,均是如出一辙,少见富有创新、个性的作文。总之,高中学生的写作思路以及言语方式过于大众化了。
2.2写作内容趋同化、模式化
文章写作最忌讳空话、大话、假话,而目前的高中学生为应付考试或是完成学习任务,随意编造一些大话、假话、空话,脱离实际生活,投入自身独特情感体验极少,自然难以创造出个性化作文。学生为获取高分数,写作内容往往是言之无物,千人一面。例如写母爱,常常会联系到祖国存亡;写教师,则还是比作蜡烛;写到蚂蚁搬家,常常是表达团结就是力量等等。这样的文章走的是老套路,说的是大而无当的假话,未运用自身语言、自身感受,内容模式化、趋同化,自然文章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思想与灵魂。
3 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1提高教师素质
实施作文个性化教学,前提是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这样才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按照语文教学的大纲要求进行教学,确保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个性特长,有侧重地选择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实现有所突破以及有所创新。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教学上均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均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均能在教学中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带动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具有自身的个性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要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特色,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由于教师起到典范的作用,高中学生的模仿性较强,且可塑性较大,非常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教师实施极具个性特色的教学,将会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及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使学生的写作富有个性化。
3.2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
对于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脱离生活、无个性的现象,最佳的解决途径是引导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体验人生,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复杂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经验,进而能结合生活实例选择富有思想韵味的题材,从而进行写作。教师给出的作文题目范围应尽可能放宽,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在组织活动形式方面,应不做过多限制。深入实际生活中的学生,更能深刻了解世界万物,才能如某学生的《道德距离人类还有多远》,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通过结合近段时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深刻地揭示了当前人们道德沦丧的现象,提出拒绝冷漠,关爱生命的倡议。深入实际的作文,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3改进作文训练方式
深入生活,可积累到许多别具个性的素材,这需要学生能够以日记、随笔等此类方式记录下来。这些积累下来的素材,对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改进作文训练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写作上,可通过随笔、日记等训练方式要求学生积累内心的独特感悟,学生的感悟正是对事物的一种独到见解。虽然这种感悟有时只是一闪而过的想法,但这是自己思维形成的结果,很有可能为以后的某一次创新提供帮助,因此学生应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关注社会现实,是获得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今年九月份我国公安部侦破的“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通过了解这方面的新闻案件,可为今后以“诚信”为主题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日积月累之后,会成为一个思想宝藏,这对个性化写作的帮助可想而知。此外,应要求学生注重对自主阅读素材的积累,博览群书,以积累不同的写作素材,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
3.4改进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应注重作文评改的个性化。传统的作文评改多以教师批改为主。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个性的教育理念下,除了采用必要的教师评改方式外,运用学生自审自改、学生互改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改方式,对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上述个性的评改方式,學生在评改过程中,不仅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这对增强学生的参与写作的主体意识以及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有很大的作用。学生能在自评、互评中,可发现并学习到他人的独特的写作方法,还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他人的方法,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总之,只有运用个性化的评改方法,才能加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起学生的个性思维火花,进而启发学生的益智,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
4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此外,还应安排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在写作时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彰显其极具个性化的写作思想。
参考文献
[1] 代勇.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D].河南大学,2008.
[2] 宋辉.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
[3] 张雪冬.高中作文新课程教学准备过程分析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9
《新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目标中指出,要重视写作的个性与创新性。写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只有以个性化为中心,不断进行探索与思考,才能使作文教学的魅力更好地展现出来。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作文教学与写作的本质产生了偏离。教师太过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内在需要的关注。这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缺失,作文缺少个性与创意。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个性化作文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个性化作文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的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要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做到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
二、个性化作文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作文思想内容的个性化引导
写作是一个极富创意魅力与个性特征的创作活动,其重视的就是个性与独特。所以学生在文章中根据自身经历写出自己心里的话、诚实的话,将自己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有利于体现文章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教师在个性化的写作指导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学会独立思考探幽发微,努力表达出自己独到见解,大胆地进行创新,勇敢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或看法,使文章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比如在写题目为《我懂得了珍惜》的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往往会想到“青春”“友情”等方面,但写这方面的作文数不胜数,而且主题太过千篇 一律,如果还以这方面的内容为中心进行写作,会使人感觉太过普通、毫无新意可言。所以语文教师在面对这种题目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审题思路的培养。笔者在安排学生写作之前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林肯在二十一岁时生意失败,二十二岁时参选美国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三十四岁时参选美国联邦众议员落选,四十五岁时参选美国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参选美国联邦参议员又落选。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五十二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然后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失败没有关系,要珍惜失败令你得到的经验,从而引导学生往“珍惜失败”的方面进行富有个性的写作。
(二)淡化作文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以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好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士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找破。”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写作行为。它包括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写作指导的个性化、写作过程的个性化等等,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写作相遇时的原始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因此笔者认为,个性化作文指导时教师应该大胆开放作文形式,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才能写出个性飞扬的作文。
创新作文教学之个性就是创新 篇10
创新作文教学之个性就是创新
摘 要:创新的作文教学,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还应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有匠心独运的立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建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应还学生以灵性的天空,让学生的作文有个性,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动手积累知识,放飞思想、点燃激情,呵护并鼓励学生新奇的技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 呵护 个性化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令老师们头痛的是学生的作文总是大同小异,总是那么空洞洞的、干巴巴的几句空话、假话、大话,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每次的作文课,学生们也总是叫苦连天,痛恨不已。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如应试教育、社会、家长、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学生的这种集体真话失语症,教师当务之急是要鼓励他们放胆为文,首先让他们学会讲真话,继而展露其丰富的个性,写出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即具有个性化的作文,让作文园地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解放思想,必须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评价观念去指导学生。
一、作文教学须还学生以灵性的天空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文以载道”是为文之法则,因而许多教师认为,作文必须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在他们的评价标准中,家庭琐事难登大雅之堂,风花雪月有伤风俗教化,个人情怀难免消极沉沦。当然,真善美需要高扬,崇高、伟大也必须提倡,但如果仅仅抱着这些“传统”而排斥一切,棒杀一切,作文教学会是怎样一种景况呢?“崇高、伟大”会成为作文立意的桎梏,陈旧的材料,堆砌的词藻,满纸的空话、大话、套话,千篇一律的“八股”模式就会占据学生作文的全部空间……久之,人文主义哪里还会有踪影?又怎么可能见到学生个性的锋芒?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突破定势思维,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观察、分析,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即使是不很正确,我们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而要诱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分析、思考我们天天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企业改制、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泛滥、社会风气恶化、贫富悬殊加剧、精神家园丧失、党风整顿、民风变化及贫困、失业、失学、民生、民心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等精彩纷呈的事件,让它们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课堂,反应在学生的笔下。
但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也不乏创新意识及个性展露。著名作家陈燕丹在为《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所作的评论中说:“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洗净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可见,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打破条条框框,肯定、激励那些在立意、构思、语言,或无论在某一点上有点新意的文章;要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敢于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用惊奇、赞叹”去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让学生在作文中敢吐真意,发真情,冲破一切虚伪的自我包装和他人设下的牢笼,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内心世界。
二、作文教学要建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多少年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已形成很大的相似性,思维的范围和内容具有严重的封闭性,这也不可避免地通过教师和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思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能够“同中求异”,能够通过已知求得未知,能够从旧知求得新知,从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增强创新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中保持一个良好的个体心理状态。为此师生之间要有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尤其是他们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允许学生的“离经叛道”,要允许学生的文章“豁点边”,要尊重学生,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大朋友”,学会与学生“商量”和“探讨”。批改作文时,不可任意“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鲁迅语),特别是发现“异类”文章时不要粗暴地乱挥“狼牙棒”,多想想是否有合理的因素在其中,而且应看到“异类”后面往往隐藏着鲜活的个性;学生在作文中尖刻地讽刺了社会、学校乃至老师的丑陋面孔的时候,你要有海一样的容量,允许学生揭自己的疮疤并快乐,而不应大发其火借机泻愤;打作文分时允许学生跟自己“讨价还价”,但一定要讲得出道理来。
此外,教师还要紧跟时代,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开阔自己的视野。特别是在当今传媒发展迅速,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们早已不是过去封闭在四堵高墙里孤陋寡闻的学生了。他们知识广泛,而且无所不纳,甚至有些知识超出了老师了解的范围,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紧跟时代,不断地学习、深造、探究,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去张扬个性、发展个性。
三、作文教学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其实,叶老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面对这些至理名言,我时常感到我们的学生的悲哀!迫于升学的压力,他们长期受困在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家庭的单调的直线式的生活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他们可以熟视无睹;周围的车来人往、世事变迁,他们可以麻木不仁;国际间的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他们可以漠不关心。美丽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升学的压力而无情的隔在他们的身外。难怪学生写起作文来,常常感到无从下笔。他们不是饱尝搜肠刮肚之苦,就是显露捉襟见肘之窘。个中道理很简单: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这种现象正好验证了叶老的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其实,切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不只是阻截了作文之源,而且失去了生活对学生作文的现实关照,因而导致脱离实际、无病呻吟的作文四处泛滥。在他们的笔下,天空或是晴空万里、瓦蓝瓦蓝,或是乌云翻滚、大雨瓢泼;他们的表弟表妹,都长着一双又大又黑、会说话的眼睛;他们的好老师都是未老先衰两鬓斑白;夜晚十二点,老师的窗前还映出批改作业的身影。他们一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就想起了烈士的鲜血;一看到黄河就想起了父亲,一看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到长江就想起了母亲;一写到《战胜脆弱》,就精心设计父母离异或是父母遇难、自己残疾......这样的作文经得起社会和自然的检验吗?让学生年复一年地炮制这样的伪作,能不愧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美妙的大自然么,学生的创作个性从何谈起呢。当务之急,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否则,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创作个性。
四、作文教学让学生动手积累知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坚持摘抄好词妙句、优美的诗歌、散文、名人名言。每次作文课之前,可布置一次专题摘抄,如笔者在七年级第五单元的“我爱我家”作文课前,要求学生摘抄有关“爱”的名言,阅读有关爱的名篇,这样在书香的浸润下,学生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摘抄佳词丽句,是写作成功的知识铺垫,但学生容易犯的毛病,是缺乏生活素材,出现写作的题材范围狭窄,思想感情苍白等问题。因此,在写作的准备阶段,生活积累更为重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生,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在平时的作文课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如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作文是感受自然、描绘自然景致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虽然是同样的景物,但因学生的感受不同,景致也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观察感受,直接从生活中认识了自然,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对春、夏、秋、冬的景物描写就自由了,有创意了。
五、作文教学要呵护学生新奇的技法
作文显个性,讲究技法也很重要。黑格尔曾在《逻辑学》中指出:“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无限的力量。”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写作实践中,同样的题材或内容,如果能精心设计开头结尾,层次之间巧妙过渡,讲究铺垫和照应,熔倒叙、插叙于一炉;行文一波三折,巧妙运用抑扬法、悬念法、虚实法等,效果会迥然不同。
技法运用巧妙娴熟,是作文成熟的表现。因为作文的目的并非技法的刻意的炫耀,而是在作者生命状态的燃烧与释放的过程中,在作者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中,为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自然选择和需要。因为,当作者将已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观对象外化为语言文字时,所使用的技法也会打上其观察客观对象时的主观差异性的烙印。这也正是“文有法而无定法”的根本原因。既然技法的个性化是作文与生俱来的特性,作文教学就要遵循这一法则,破除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结构套路及写作模式;在技法上尊重学生的创见,鼓励标新立异,评价标准上对新颖的结构或独特技法的文章应敢于肯定,及时勉励,特别是对于技法上有新意但行文稚嫩的作品,更要倍加宽容,不可随意否定。
此外,要鼓励学生运用拟题的方法和技巧也十分必要。题好一半文,题目亮丽出彩,也反映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基本功。对于那些巧用修辞格,化用俗语,套用歌词、诗句的题目,教师当加以呵护、肯定。
总之,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弊病。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责任更新观念,在写作的目的上正本清源,在评价标准上去伪存真,还学生张扬个性、抒发心声的本能愿望,在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
【个性化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08-11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尝试05-10
浅谈精品作文的个性化教学10-29
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11-24
Ejlaoox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议案10-06
个性化教学05-16
教师个性及教学个性08-13
数学个性化教学07-14
个性化教学刍议05-14
个性化的教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