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刍议

2024-05-14

个性化教学刍议(精选10篇)

个性化教学刍议 篇1

两年前, 我带初三毕业班, 暑期要提前上课, 学校却只发了一本语文书。用惯了教参和教案, 一时没有了, 还真有点无所适从。只好静下心来, 深入钻研, 认真备课。虽然好多是老课文, 有的已教过八九遍, 烂熟于心, 但我还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 一遍又一遍地读文本, 广泛查阅资料, 仔细地作笔记、写心得, 竟有了不少新感受、新收获。吃透了教材, 分析清楚了学生的现状, 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精心设计了适合自己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上了几节课, 效果却出人意料地好。从此以后, 我再也不生搬硬套《初中语文教案》、《特级教师教案选》等教学设计书籍了, 而把它们仅仅作为参考和补充。在根据自己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的课总是得心应手, 讲起来有劲, 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效果也格外地好。

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魅力:一方面, 教师以自己的所有的学养、兴趣、特长及优势来解读教材;另一方面,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也显示或张扬了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可事实上是, 出于中考、高考功利性的目的, 教师往往唯“教参是举”。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大多不是来自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而是建立在参阅、研究教学参考书这一权威资料的基础上, 教师以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姿态宣讲教参上的要义, 把教参的理解绝对化、神圣化、终极化, 拒绝、排斥学生的个性解读, 凡有悖于教参的理解都视为不正确的、不恰当的, 而教师自己也不知不觉充当了教参的“代言人”。这样的教学, 学生当然能在中考、高考中取得高分, 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趋于狭隘和单一, 它剥夺了学生批判、质疑的权利, 使学生失去了思考、体验、想象、参与、再创造的机会。教师在牢牢占据权威者的位置、紧握绝对解释权的同时, 使自己沦为阅读教学的“独裁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本可擦出的思维火花, 都在这种思想的统一中泯灭了。正因如此, 新课标倡导“注重个性化阅读, 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其实, 进行个性化阅读, 是有其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的。首先从阅读客体上来看, 文本本身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收的对象, 而是蕴涵丰富含义等待师生积极探索、发掘、充盈的意义之源。师生既可以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生活背景对文本进行阐释、理解, 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 深入到文本的多重空间、多重管道, 创造性地阅读文本。事实上, 阅读教学的文本即课文本身具有可创造性。由此看来, 个性化阅读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人文科学的语文, 它本身就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追求标准化、精确化、客观化, 它更倾向于理解、解释、自我反思和批判分析, 更注重多元化和差异性。而作家在创作时, 给文本留下了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 使其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意义领域, 需要师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它、品味它, 实现意义的具体化以填补文本的意义空白, 体会、品评、叩问、质疑文本、丰富文本。

再从文本的阅读对象来说, 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由于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知识储备的不同, 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与教师、教参上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怎么能强求一律呢?正是出于对阅读主体不同特点的考虑, 新课标倡导要敢于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更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对融入了学生个人体验、感情、情绪、直观想象和主观判断的理解应予以肯定和赞赏。否定个人建构上理解的差异性, 追求千人一面的同一性, 这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扼杀。在同一文本面前, 教师是阅读的主体, 学生也是阅读的主体, 同为阅读主体, 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文本面前, 人人平等。那么, 不同的阅读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包容、接纳、探讨、批判, 才是推进正确理解的重要途径。虽然, 教师在知识程度、理解水平、阅读能力方面要强于学生, 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实行理解专制。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世界带入文本世界, 用情于文本, 在文本世界里为悲而泣、为聚而喜、为离而伤、为勇而赞、为智而服, 与文本世界相共鸣, 撞击出思想和感情的火花, 也才能从文本中有所获、有所得, 并形成自我生活世界里真善美的标尺。

只有个性化教学, 才能彰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也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德智才能, 何乐而不为呢?笔者认为, 这才是教师教学创新的真正体现。作为教师要认清形势, 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贯彻新课标精神, 创造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教材的个性化教学活动, 才能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刍议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通过文本语文接收知识信息,实现信息和非认知因素二者互动的作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效果差异。整个个性化阅读是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作者沟通的过程,有较为明显的个性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性研究、创造性感受、深刻性理解、客观性评价的过程。因为不同的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审美特点也不同。所以,阅读凸显了个性化的特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分析生活文化背景,采取一些符合农村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阅读。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己,则学生可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加强学生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完全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要求,可以任其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要分析农村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依照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确定适合的学习与交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组织学生阅读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升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致和能力。当学生完全实现自主学习的时候,就会主动阅读、自觉阅读、愉快阅读,将阅读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所在。这样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阅读的内心体验,满足学习需求,提升个性发展。

三、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生成或難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都要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育,充当被塑造、依附性的角色。阅读教学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他们往往被圈定在教师设计好的一定的模式里,课堂的答案是千篇一律。而在如今的新课改中,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动、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首先,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孔子曾说,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即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知识面较窄,语文成绩一直徘徊不前。因此,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就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内外阅读,使他们以各种阅读评价为乐趣。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退居幕后,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以平等、民主的教育价值观对待学生。其次,要竭尽全力为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阅读面越广,参与的兴趣越浓,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容易完成阅读任务。否则,课堂就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沉闷气氛,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游离于课堂阅读之外,收获甚微;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或印象深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也可出示问题组进行引导,注意结合他们的实际,贴近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去深入文本,体味文本的意味、意蕴、意趣!在此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字求其意、句求其质,让他们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体验感悟、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认识到现今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学生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以此采用正确适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将课内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融合,加强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塑造,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刍议 篇3

一、个性化阅读要求实施对话活动

1.教师与学生对话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关爱、谦虚、信任的基础之上,也即对话的双方须是平等的。师生对话的前提就是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实现对话,首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弯下腰”甚至“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地相处,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只有面对亲切的老师时,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和学生交流时,说话语气必须有亲和力,必须具启发性。要尽可能免去居高临下的问话语气,也要设法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不要先预设一个方向,用话语去导引学生往既定的方向思考,这种预设方向的做法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某教师在《海力布》一文的执教中启发学生发表对海力布的看法,不少学生都赞美海力布的善良,其中一位学生却认为海力布笨。同学们听到这位同学的说法后,哄堂大笑,教师却鼓励学生继续往下讲。学生说:“海力布如果把石头放在乡亲们的嘴里,让他们自己去呼鸟的话,乡亲们就会相信他,这样乡亲们得救,他自己也不会变成石头了。”这显然是一种独特的意见,如果教师不善于诱导,恐怕全班同学都不知道问题还可以这样去思考呢。

2.学生与文本“对话”

阅读其实就是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对文本作出再创造的解释的过程。不过,在现实阅读中,学生面对的文本往往并非完全凭学生已有知识就能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补充相应的知识背景。这种知识背景的补充不宜直接单向传递式地告知,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找到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知识。

小学语文中《草原》这篇文章描写了辽阔的蒙古草原,以及美丽的草原上的人民对客人的热情友好。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草原,草原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或说是模糊的,因此阻碍了他们与文本间的“对话”。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展示草原图景给学生,让他们感知草原的状况是很有必要的。一定量的草原图片展示完成后,学生对草原便多了不少了解,这时无须教师归纳概括,学生也大体能说出对草原的印象来。

3.学生与学生对话

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在于“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于“解”,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则在于“思”。学生与学生对话即是在理解文本之后各自发表意见、不同意见相互碰撞而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进一步彰显,主体作用会进一步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文本时遇到的一些疑难就会迎刃而解。

二、个性化阅读要注重课文批注

在与文本对话时,边阅读,边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时,就在相应的地方作批注,这就是课文批注。小学生往往不懂如何批注,也没有这种习惯。教师就要注意教给他们批注的方法,并培养他们批注的习惯。

1.符号式批注

学生初读课文时,可以用符号式批注,如用彩色笔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句,或在相应的地方标上自己明白的符号(比如圆圈、小三角形等)。不过,如果用特殊的符号来作标记,应让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画的符号的意义,比如小圆圈表示重点,小三角形表示不理解等。注意避免一段时间后就不知道自己当初标注的意义的现象。

2.感想式批注

阅读文本时,读到一些字、句、段时,可能会有一些自觉重要的感想,这种感想如不记下来,很快就会消失。为使之变为永恒可查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句段间的空白,写下自己的这些临时的感想。要让学生一方面懂得利用文中的空白,另一方也要注意感想要写在恰当的空白,而且还应注意排版美观。切不可这里写点,那里写点,结果弄得很散乱。

3.补写式批注

文本总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读者去补充和完善。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文本内容作出相应的补充,并把补充的内容写在适当的空白处。

课文《再见了,亲人》叙写了志愿军战士回国时,在火车站与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话别涉及两个人物,但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这正是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予以补充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想象在两相惜别之时,朝鲜人民会怎么想?他们会说什么?然后从大娘、小金花、大嫂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她们分别时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通过这种办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个性化教学刍议 篇4

初中生物个性化教学高效课堂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知识化、试验性的教学运用模式,在个性学生自我要求的条件下,结合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展开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小组合作、生活体验、情境教学等模式,更好地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全面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有探究式教学的更多误区,譬如,探究点与知识相偏离,探究过程程式化,运用探究手段相对泛滥等存在不足,并且将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脱节,不利于整个教学知识的全面推进。

2.合作教学的个性化不凸显

生物教学不单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个性形成、思维意识培养、综合知识舞台搭建、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形成,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效果,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过分追求在分数追求、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缺乏整体的引导,在小组合作中也不能采用与教学想要求的具体的方式,造成整个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3.师生交流的盲目性

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传授,但是,由于学生个差异的不同,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教学点之中,容易造成与实际生物教学相违背的方面。

二、分析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生物认知能力的提升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将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认识能力与个性化教学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兴趣探究培养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物知识引导情况下,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认识与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个人生活态度与生物知识的融入性,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运用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在生物知识方面的整体认知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2.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将情感引导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与全面的理解,增强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形成与大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的追求,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生物知识的寻求之中,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实施有趣的活动教学,采用个性化的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技巧的个性化运用模式

技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实行灵活多变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导与个性化思维方式相融合,在知识的引导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将生物知识点与教学的多样性、形象化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教學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的生物理性思考与微观生物知识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搬到校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乐趣,构建生活化的个性教学模式,形成生动而且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生物知识中感受到其中的力量。譬如在教学“细胞”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从接触的食品着手,对于细胞的构成等,包括生物各种形态的表现特征,形成个性化的生物学的养成。

2.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培养的过程,因此,要融入情感引导的模式,将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形成作为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综合讲解中,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在连贯性的乐趣引导中增强生物情感态度的形成,从而给学生营造真正的有效生物课堂模式。譬如,在教学《根的作用》主题时,教师对于生物中的“根”有一个详细的讲解,并对于“根的作用”有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中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深入分析“根”的延伸意义,让学生体会到“落叶归根”以及“化作春泥”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价值,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类比教学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在创新教学手段上下功夫,采用类比教学的方式。类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运用中,将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生活想贴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类比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点。譬如,在教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从基因技术、生活中的亲子鉴定等原理进行分析,形成类比的数据显示,学生通过电脑查找资料以及翻阅图书等方式,形成类比教学的方式,并填补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不足,激活学生浓厚的兴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个性化模式形成,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突显出生物学科特殊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知识的兴趣养成中,形成知识点的共鸣,营造生物教学和谐、宽松、个性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孟祥林.分层教学与教学过程最优化:从中日美对比论我国的策略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4).

\[2\]高弘.个性化教育中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48-52.

个性化教学刍议 篇5

一、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 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全面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习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 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存在有探究式教学的更多误区, 譬如, 探究点与知识相偏离, 探究过程程式化, 运用探究手段相对泛滥等存在不足, 并且将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脱节, 不利于整个教学知识的全面推进。

2. 合作教学的个性化不凸显

生物教学不单是知识的简单记忆, 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个性形成、思维意识培养、综合知识舞台搭建、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形成, 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效果, 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过分追求在分数追求、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 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 缺乏整体的引导, 在小组合作中也不能采用与教学想要求的具体的方式, 造成整个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3. 师生交流的盲目性

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 许多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传授, 但是, 由于学生个差异的不同, 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 没有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教学点之中, 容易造成与实际生物教学相违背的方面。

二、分析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 生物认知能力的提升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 主动将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认识能力与个性化教学联系起来, 形成系统化的兴趣探究培养模式, 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物知识引导情况下, 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认识与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 形成个人生活态度与生物知识的融入性, 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运用方式, 能全面提升学生在生物知识方面的整体认知能力, 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2. 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式, 尤其是将情感引导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与全面的理解, 增强知识学习的好奇心, 并保持良好的情绪, 形成与大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的追求, 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生物知识的寻求之中, 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实施有趣的活动教学, 采用个性化的情境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学技巧的个性化运用模式

技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实行灵活多变的生物教学方式, 尤其是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导与个性化思维方式相融合, 在知识的引导中,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将生物知识点与教学的多样性、形象化结合在一起, 形成生物教学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 让学生的生物理性思考与微观生物知识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搬到校外,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乐趣, 构建生活化的个性教学模式, 形成生动而且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生物知识中感受到其中的力量。譬如在教学“细胞”的知识点时, 可以让学生从接触的食品着手, 对于细胞的构成等, 包括生物各种形态的表现特征, 形成个性化的生物学的养成。

2. 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培养的过程, 因此, 要融入情感引导的模式, 将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形成作为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的突破口, 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综合讲解中, 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 让学生在连贯性的乐趣引导中增强生物情感态度的形成, 从而给学生营造真正的有效生物课堂模式。譬如, 在教学《根的作用》主题时, 教师对于生物中的“根”有一个详细的讲解, 并对于“根的作用”有全面的了解, 引导学生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中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的特点进行分析, 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 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 深入分析“根”的延伸意义, 让学生体会到“落叶归根”以及“化作春泥”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价值, 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 类比教学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 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还可以在创新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采用类比教学的方式。类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在教学运用中, 将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生活想贴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形成类比分析的方式, 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点。譬如, 在教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 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 让学生从基因技术、生活中的亲子鉴定等原理进行分析, 形成类比的数据显示, 学生通过电脑查找资料以及翻阅图书等方式, 形成类比教学的方式, 并填补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不足, 激活学生浓厚的兴趣,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个性化模式形成, 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也是突显出生物学科特殊性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知识的兴趣养成中, 形成知识点的共鸣, 营造生物教学和谐、宽松、个性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孟祥林.分层教学与教学过程最优化:从中日美对比论我国的策略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 (04) .

[2]高弘.个性化教育中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

[3]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05) :48-52.

关于职中体育教学的个性突出刍议 篇6

1.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或许不是职业中学的重点专业课程,但是在所有的课程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一般而言,体育课程是为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而设。但在职业中学这个特殊环境中,体育教学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职业中学的专业课程导向性非常明确,学生都在为了未来职业而进行规划和努力,因此也肩负着更重的就业压力。另外,学校既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并发展学生个性。体育课作为培育职中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阵地,必须将教学与职业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需求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突出学生个性的必要性

具体而言,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个性是为了减轻学生不良情绪,缓解其就业压力,消除精神疲劳,并在增强体魄的同时提升职业中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使其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在一般的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并不高,因为他们的个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而一旦体育课失去了个性的支撑,体育活动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锻炼,体育课程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因此,在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个性,可以增强职业中学生的个人魅力和主观意识。在体育教学管理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运动场地来选择学生适合和喜欢的体育课程教学,放眼未来,努力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培育学生个性,积极发现和发展学生体育特长,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专业选择或辅助作用非常之必要。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 职业中学体育突出学生个性的具体办法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个性呢?在明确其必要性之后,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体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1 培养学生主体认知

学生对体育课的主体认知,表现在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想法及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等等方面。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观点,让职业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其在观点的输出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学会看重自己的观点,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增强自己的主体认知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询问学生对体育课程如何开展的想法,在贴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入让学生满意的教学环节,和他们进行亲切互动。此外,体育兴趣是学生个性最直接的体现。每个人由于个性的不同会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点,他们将不同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体育课程之中,使体育课程变得异彩纷呈。

3.2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兴趣

体育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这将关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其实,职业中学生尽管有着不尽相同的个性特点,但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目标,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设计一些贴合学生兴趣的环节将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意义。比如选择一些合乎职业中学生的体育游戏,篮球竞技或者可以提供一些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是否参与等等。从学生兴趣所在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将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轻松有趣的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发展了个性。

3.3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观念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跟他们成为朋友,成为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的伙伴,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器械的管理,给他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器材选择,在教会他们爱护公物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在他们心中就会形成一种主人翁意识,不仅教师和学生成为了朋友,学生也会把体育训练当成一个亲密的朋友,乐于参与,乐于管理自己。在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对其个性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个性十分必要。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魅力,提升其主体意识,增强其价值判断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逐渐养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对将来走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体育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这一目标实质上蕴含了培养学生主体个性的重要意义。在高职学生群体中,体育教学相比于其他职业导向十分明确的专业课程,成为培育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个性,彰显学生风采,是所有职中体育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职中,体育,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1]刘永祥.应突出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个性[J].教育与职业,2006.

刍议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篇7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三个层次:企业文体活动、企业道德、企业精神, 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 企业文化就是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还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感染性, 能够将新进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统一起来, 真正实现“化”人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共性, 即出发点均是为企业提供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与此同时, 企业文化又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个性, 首先是一种自然的表现, 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文化传统、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 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彼此相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 索尼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则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 惠普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 B M则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个性, 更是企业发展到高层次境界的成熟表现, 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尽管有个性的未必都是优秀的, 但优秀的必定是有个性的。纵观肯德基、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 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对内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外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推动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这些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鲜明, 不可能被原汁原味地复制和模仿。因而, 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和核心竞争力, 牢牢扎根并不断延续、发展企业文化

二、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 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 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商业竞争, 已从最初层面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转向高层次的文化竞争, 比拼的是对理念的经营、对文化的经营。就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而言, 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适应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信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 能够自动跟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自动趋向某种特定状态的能力。一个企业处在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 能否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 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时代性。任何形式的文化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创造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首先应将企业文化中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精神提炼出来, 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当前, 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经济一体化, 信息网络化, 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 引发市场竞争日益惨迫切呼唤敬业精神、改革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 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无论是硬件设施的投入, 还是软件建设的加强, 都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在普遍性中营造个性化特色, 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地缘性。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企业都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谋求发展。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离不开其发展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色。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 给企业文化的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肯德基能风靡全球, 得益于其浓郁的美国风味;周庄之所以成为众多旅游者踏访之所, 就是因其独特的水乡古镇的韵致在到处充溢马赛克的千城一面的建筑中保留着纯朴的远古情思。“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企业文化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地缘因素。

前瞻性。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土壤, 同时又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重复, 它还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展望与追求。企业文化的构建, 要具有适度的超前, 以此开发潜在的市场空间。实践证明, 只有观念的创新, 才有行动的超前;只有观念和经营的不断创新, 企业才能上规模, 出效益。创新, 虽不意味着成功, 但不创新, 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就一定不会成功, 就一定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如TCL公司, 早在就提出了“市场是企业的生命, 营销是企业的先导”的观念, 以后又总结提炼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一营销新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化又进一步定位于“为顾客创造价值, 为社会创造效益”。

三、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应做到“量体裁衣”

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 也就失去生存和立足之本。只有富有特色的东西, 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让人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众多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团结”、“高效”、“求实”、“进取”等字眼随处可见, 雷同、模仿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通病, 其实质是这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并不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行为本身既是一种缺乏个性的表现, 也是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的原因。

盲目跟风去搞企业文化具有相当的危害, 不但会使企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而且还会在企业里形成一种盲目、虚伪的文化。因此, 关键是让企业明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而不在于是否有个性。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意义没有充分的认识, 盲目提出构建个性化企业是不能见到成效的。打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关键是要“量体裁衣”, 从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来考量文化, 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谋划文化。只有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 才能避免雷同、凸显个性;只有个性鲜明, 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如果在搞清楚企业文化或是其他管理行为的意义和方法之前, 能够抵制住诱惑和冲动, 不去跟风、随大流, 那么, 这也是真正的有个性。

2.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应追求独创性精神

不断创新, 不断超越, 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之源, 也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化的魅力所在。一个企业的组织就象一个活的有机体, 既有各种硬件构成的躯体, 也有一套精神理念构成的灵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支配着从企业家到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而, 价值创新就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和根本趋势的首要体现。

企业精神的培养, 首要的就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企业的行为, 无论是产品的开发, 还是市场竞争的手段, 都可发现其背后起作用的价值观。就中国目前一部分企业的行为来看, 为什么有的企业热衷于盗版侵权?就是其“搭便车”的价值观起作用;为什么有的企业热衷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其背后就是机会主义的价值观;为什么有的企业不惜污染环境来追求利润?其背后就是唯利是图,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价值观。与此相反, 也有许多企业不是依靠这些不正当的行为, 而是靠取得公众的信任取得市场, 不仅其产品和服务得到公众的欢迎, 其企业也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海尔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倡导的的“真诚到永远”理念, 把商品与服务贴近消费者, 处处体现为顾客着想, 着力营造宽松、高雅的文化氛围。公司还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调整品种结构, 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在一系列活动中既体现出经营者厚蕴的文化素养, 也表现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使企业的发展连年跃上新的台阶。

3. 构建个性化的企业应以适用为原则

目前不少企业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认为“个性”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唯一标准, 一味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别致, 不惜求偏、求怪, 看起来个性十足, 实际上严重脱离实际, 没有任何意义, 最终成为过眼烟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各自不同特点, 不尽相同的基础条件、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方式, 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必然不尽相同, 所以不能单纯模仿和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适用”、“好用”, 应该看它是否适合于自己的企业, 真正为企业服务。一定要结合本企业有具体情况, 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 从而塑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只要是适合的, 即使与别人有相似之处也无妨;而如果不适合, 哪怕卓尔不群, 也没有任何意义。片面追求个性而忽视内涵, 无疑是舍本逐末, 最终必将失去自我。因为它选择的参照系是别人, 而不是自己;它是为了有别于别人, 而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 这样的特色文化即使建设了, 也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现吻合, 因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力, 也终将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事实上, 无论是微软还是I B M, 它们企业文化的特色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 正是因为它们的文化适合于企业, 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且造就了非凡的商业成就。反之, 它们的文化即使再有个性、再有特色, 如果不能导致成功, 也是无人知晓的。个性只是这些大公司非凡的结果, 而不是非凡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内涵着手, 分析了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特征:适应性、前瞻性、地缘性、时代性, 指出需避免单纯求新求异, 而应结合企业自身特征来构建个性化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个性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苗顺太: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 2006 (8)

[2]赵永光:创建独特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5)

[3]汪希成汪全勇: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8)

[4]张英陈方正: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力量[J].党政论坛, 2006 (4)

个性化财务查询软件刍议 篇8

大型国有建设单位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末, 主要从事城东新城9.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并完成区域内农民及居民的拆迁安置和各类安置房的建管工作, 尤其是杭州火车东站东西广场项目, 是其重点建设管理的项目之一。单位涉及的各类项目数量达数百个, 目前已启动建设的项目均处于在建或基本建成的阶段。

随着国家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 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 对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不多, 而现行基建会计制度规定不详细和不尽合理, 已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给国有基建单位核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使企业财务人员无所适从, 不知道该执行哪个制度或准则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我们对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仍然以现行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为准, 具体会计核算时采用“一个账套、多个项目”的方式进行。

二、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采用的通用财务软件面临的问题

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目前采用的是通用财务软件, 具备日常账务、部门核算、往来账管理和项目核算等基本功能。我们根据建设单位相关会计制度设置了会计科目并赋于科目相应的往来、部门或项目核算等属性, 还根据立项情况设置了各类项目及子项目, 通过一系列设置, 通用软件已能够基本满足日常核算的需要。但作为通用软件, 针对建设单位的具体特点, 在实际使用中特别是针对各类查询的要求仍存在不足:

第一, 查询跨年度财务数据不方便, 查询往年数据需逐年切换, 每次切换只能查询到切换年度的明细。由于建设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5年, 涉及具体项目的会计信息每次只能查一年, 遇到查询跨多个年度的财务信息时需不断地切换年度, 既费时又费力, 十分不方便。

第二, 项目核算不方便, 通用财务软件可提供的项目账查询功能较单一, 难以满足大量的项目核算和查询需要。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和管理人员经常要对各项目要进行不同角度的查询和统计, 而该软件在提供项目查询时需要操作人员有极好的记忆力, 记住相应项目编码以方便项目定位, 而后提供功能较单一的查询。

第三, 往来账核算不方便, 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多项目、多科目、多往来的多重多对多模式, 而通用软件可提供的往来单位核算仅能提供简单项目往来查询功能, 不能快捷地查询有关往来单位余额的历年组成明细和通过明细账链接到凭证查询。此外, 通用财务软件的往来账核销等功能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一旦反记账后, 往来账核销的工作需要重做, 降低了工作效率。

第四, 细节仍需改进, 通用财务软件在模糊查询凭证方面需要改进。由于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面对大量的往来单位、同时摘要内容类型多, 笔者在查询某单位或某摘要时仅记得其中一、两个关键字, 但软件对摘要字段只能提供单个关键字的查询, 对往来单位则只支持代码查询, 而且提供的查询结果不是列表, 而是单张凭证, 需要一张一张凭证的翻阅, 也不是很方便。

三、提高效率, 解决问题, 笔者自编查询软件的思路和主要功能

(一) 软件编写的思路

1、在本地电脑上生成用于查询的完整数据库。通过ODBC数据接口访问财务软件数据库, 将不同年度和月份的财务数据按年月顺序联接起来, 在本地生成一个用以查询的临时数据库, 并通过必要的程序处理对其进行项目信息、往来单位、明细科目的梳理, 最终在本地生成满足各类查询需要的完整数据库。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对服务器财务数据安全隐患, 也可以在后续本地财务查询中提高运行效率。

2、提供尽可能方便的操作界面 (见图1) 。 (1) 所有的查询结果均提供列表形式, 通过双击列表中的某条记录自动链接到该记录的明细账列表, 继续双击明细账中的记录可查询到该记录的详细凭证。 (2) 提供针对多个关键字的模糊查询功能, 如“杭州, 地质, 勘察”等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间加逗号输入到往来单位栏内, 在选项中选择“并且”, 则提供的查询结果是往来单位信息中同时包括了“杭州”“地质”“勘察”这三个关键词的所有记录。如果选项中选择了“或者”, 则显示的查询结果会有很多记录, 因为“或者”意味着结果中只要有其中一个关键字就符合条件 (见图1) 。

(二) 软件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提供的主要功能

1、跨年度查询明细账、往来账、项目账。该功能为基本功能, 通过对科目代码、摘要、项目名称或往来单位等只字片语的关键字可快速查询到需要的结果。

2、提供六种一对多模式的余额表查询, 同时针对查询结果还提供了账账联查、账证联查等查询嵌套功能。六种一对多模式的余额表分别为:科目往来余额表 (单个会计科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 、科目项目余额表 (单个会计科目下所有项目的余额表) 、往来项目余额表 (单个往来单位下所有项目的余额表) 、往来科目余额表 (单个往来单位下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表) 、项目科目余额表 (单个项目下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表) 、项目往来余额表 (单个项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 , 且查询到的结果均可提供跨年明细。 (工程款科目的项目余额表见图2;项目明细账见图3) 。

3、提供三种多对多模式的明细账功能, 分别为多栏式科目下所有项目的余额表、多栏式科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多栏式项目下所有往来单位的余额表。

4、针对上述所有查询结果提供EXCEL导出功能, 方便编辑和制作各类过程台账, 如笔者前文所述的往来账核销功能作为通用财务软件的鸡肋, 一经反记账就不得不推倒重来, 笔者则采用将重点往来单位的数据定期导出, 单独记台账进行核销管理的模式会更加可靠。同时, 灵活的财务数据导出功能还为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需要的数据提供了方便的接口。

四、对通用财务软件的几点建议

(一) 在主要功能模块之外, 应提供额外的功能更为强大且可跨年度查询的功能模块

笔者从事财务工作10余年, 其间使用过多款通用财务软件, 对各个软件编写的思路也进行了体会和比较, 发现各通用财务软件在设计时会不约而同地考虑采用一个会计年度对应一个数据库的原则来进行架构, 这样做的好处应该是十分明显, 如果假设笔者设计财务软件也同样会采用这种模式, 但作者一定会要求设计人员提供专门的跨年度的灵活查询软件。

(二) 提供开放并且灵活的各类凭证导入接口

目前很多单位都有自己完整的企业管理软件, 且许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其凭证数据完全可通过企业管理软件导出到EXCEL或DBF数据表, 然而有些通用财务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功能较为单一, 且未经认真调试, 尽管具备基本功能, 但仍无法顺畅使用, 通用软件应在这方面下足功夫, 为用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 加强计划和预算管理功能

很多大型企业在年初制定各类计划, 拟定各种预算, 并在季度或年中根据实际工作进度与年初制定的计划和预算进行对比, 为提高管理效率, 通用软件同样应重视并加强此项功能的配置。

五、结束语

笔者针对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 编写的相关查询软件在日常使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但随着相关项目的建成使用, 面对最后的财务决算时仍需有所改进。然而, 不论查询软件如何改进,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通用财务软件能够提供的基本功能是否全面可靠。二是初如化时的建账思路及相关科目、项目等设置时是否有足够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 2001.

个性化教学刍议 篇9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化;自由;表达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80-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个性化”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如何研究、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自由”入手。

一、选择内容题材的自由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和学校。他主张做中学,学中做,用人本感悟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取大量的生活信息,捕捉大量的生活素材。因此,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从丰富多彩的身后中获取的。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一些人、事、景物的作文,还要拓宽习作的路子,有意识地把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价值意义的题材,引入到习作训练之中,让学生试着写儿童诗、童话、启事,建议书等生活应用性文章,还可以让学生撰写小品、相声、快板等艺术性作文。这样不给学生选定内容,做到写作题材多样化,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写作的灵感,留给学生自由选材的空间。学生选材自由了,习作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课外练笔的自主性也会增强,学生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管质量如何,写出来在进行引导,只要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内心的表白,就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达到习作的目的。

二、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

有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事先给学生确定好“中心”,拟好提纲,规定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结果学生一提笔,就“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增强灵活性,让他们能自由发挥,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当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人时,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爸爸,我很——》(伤心、快乐、委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自补题目。不给学生任何提示,结果这一次作文写得很成功,有的写出了爸爸的坏习惯,有的写出了爸爸勤劳朴实的品质,有的向爸爸诉说了心中的苦恼……

这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都出自于学生真实的内心。这样的作文训练避免了学生说假话、空话的毛病,还为学生和家长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达到了作文训练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目而写”目的。

三、习作训练时空的自由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如果只限于两节作文课,拘泥于在学校,教室里进行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拓宽作文训练的空间和时间,捕捉习作时机。抓住一切训练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从而培养学生随时都喜欢自由作文的习惯。

训练的空间指的是教师除了校内的习作训练以外,应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社会。让学生实地观察,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社区,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做适量的家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游览名胜古迹……这样不仅充实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灵魂,启发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还能拓宽学生习作的外延,积累习作素材,活跃思维,捕捉写作灵感。

训练的时间指的是一篇习作不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把时间延伸到一段时间。比如写“家乡的变化”,先提前公布习作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实地考察,访问调查家乡的历史等。对本次习作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学生通过语言的准备,情感的准备,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拨,学生定会文思泉涌,有话可说,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文章。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想写时就写,想说时就说,,哪怕是一句话,一段话,都能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

四、参与评改、交流的自由

传统的作为评价总是教师一个人转制的作文批改、讲评,极少让学生参与,并且评价标准高,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丧失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打破旧观念,把评价的自由权交还给学生。首先教师的评价应多表扬,少批评,给学生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在评改的过程中,体验做教师的感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评改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其次是给学生搭建展示写作的平台。如建立写作专栏,编制作文集,自制手抄报等。学生只要认为是好文章,就可以得到班级、学校的评价和认可,优秀的文章还经常推荐到各级报刊上发表。利用晨读、课余诵读学生的作文,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交给自己信任的人评价,如老师、家长及其他亲人。这些人的公正评价,能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能更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作文,要让作文课堂有“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就要改变“千人一面”的作文现状。了解学生个性,熟悉学生生活,观察学生动态,研究学生心理。营造自由宽松的作文氛围,让学生的真情在作文中得到流露,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作文中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们就能达到一种真正的自由作文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东营市城市形象个性化定位刍议 篇10

1 城市形象定位的内涵

城市形象通常是指某一城市给予社会公众 (包括城市居民) 的综合印象和具体观感, 主要由城市景观和环境形象、城市行为和精神形象、城市生态形象、城市文化形象等要素构成。城市形象定位是依据对城市形象构成各要素的深刻把握, 系统全面地提出城市形象定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和内涵[1]。城市形象定位的原则是发挥地缘优势, 展示城市个性。

2 东营城市形象定位的个性化要素

2.1 区位优势明显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 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 北临渤海, 与天津市滨海新区隔海相望, 东靠莱州湾, 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东营市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是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国家战略的城市。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东营市大河“黄金三角”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

2.2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东营市是我国的石油重镇, 油气资源丰富, 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石油化工相关的多种特色产业经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 东营市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 2011年GDP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3 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随着人类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水和土地等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 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东营市地处黄河之尾, 有丰富的淡水、海洋资源和大片未利用的土地。据统计, 黄河每年带来的泥沙沉积, 在东营市境内可形成0.1万hm2左右的新生陆地。这使东营市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城市, 也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最多的城市, 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2.4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东营市虽然建市较晚, 但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齐文化、孙子文化、石油文化、湿地文化、生态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据有关资料显示, 东营市南部的广饶县城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早期人类活动的足迹。东营市是古代大军事家、一代兵圣孙子 (名武, 字长卿) 的故里, 其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历史瑰宝, 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等多国文字, 至今几乎被所有国家用作军事教材。东营市也是华东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 各类湿地面积多达55.21万hm2, 境内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全球十九大湿地之一。

3 东营城市形象个性化定位的建议

东营市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就要有明确的形象定位。2012年, 东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城市形象的目标定位, 东营市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3.1 突出生态发展理念

在实施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的同时, 规划实施生态林场建设工程、金湖银河生态工程、湿地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2009年初, 东营市坚持生态文明方向, 在东营港和广利港之间布局了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和生态高效农业区等4个主体功能产业区, 这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科学规划, 是东营市实现由传统能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的有力举措。

3.2 依托资源环境优势

以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天鹅湖旅游度假区、孙子文化旅游区为重点, 开发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和文化品牌企业。结合推进林网、路网、水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各类公园修复开发, 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面貌, 提升城市视觉形象。在加强市容卫生管理、主城区园林建设、水系管理、建筑物管理的同时, 规划包括胜利大街综合改造等重点工程, 对明月湖、秋月湖、新世纪广场等公园广场进行改造完善, 对城区道路、沿街单位和老旧小区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和美化。

3.3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东营市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 要注重巩固和弘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城市精神。坚持举办“十佳文明市民”、“十佳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最美东营人”和“十大孝星”等活动, 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发挥了其模范带头作用, 促进市民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谐。

3.4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东营市文化资源丰富, 但尚未形成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要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举办孙子国际文化节、高水平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将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向国际, 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开拓奉献”为核心的胜利精神;继承和发展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新建一批文化场馆, 积极举办“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节庆活动。

3.5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东营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在提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传统能源型产业生产能力的同时, 坚持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加快金融、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引进境外投资, 依托主体产业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等项目建设, 推动东营市新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下一篇: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