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2024-10-02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精选4篇)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篇1

小儿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是抽血工作最大的难点, 穿刺技术要求高, 特别是对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求更高, 采血操作稍有不慎, 易造成患儿严重损害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我院为心血管专科医院, 近几年儿科门诊就诊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日益增多,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多为复杂的心脏畸形, 患儿常通过静脉采血为病情的程度的判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由于小儿发育的特点, 静脉采血一般选择头皮静脉、股静脉、肘部静脉、手足表浅静脉、颈静脉 (心脏病患儿禁用) 。为配合临床检验、检查的需要, 在患儿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时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患儿并发症, 保证标本质量, 我们分4组进行对比试验,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婴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8例, 女52例, 年龄3~36个月, 平均年龄18.2个月, 体重3.5~140 Kg, 平均体重11.2 Kg。研究的所有患儿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心脏平片及超声心动检查已确诊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其中法洛四联症22例、法洛三联症24例、肺动脉高压23例、三尖瓣闭锁18例、右室双出口12例、大动脉转位11例、单心室10例。我们将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4组, 分组不按照性别、年龄、病种。4组患儿采血量最多6 m L, 最少2 m L;血标本有肝功、肾功能等生化、心肌酶、血凝四项、电解质、血常规等测定, 4组患儿的采血穿刺部位, 标本是否合格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与操作方法

1.2.1 材料

A组、B组、C组、D组均采用灵洋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1次性5号头皮针及1次性5 m L无菌注射器, 均采用汕头市金丰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真空采血管及一般的婴儿静脉抽血用物, 每次使用前检查用物包装完整性及失效期。

1.2.2 操作方法

1.2.2. 1 A组上肢肘部正中静脉穿刺采血法

将患儿取舒适仰卧位, 手臂放平, 自然伸展, 暴露上肢, 常规在患儿肘关节上方扎1根止血带, 另外在肘关节下5~8 cm处再扎1根止血带, 在肘部见到血管或触及到血管走向后, 常规消毒穿刺皮肤, 用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方皮肤, 右手持5号头皮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0°至30°角平稳快速刺入[2], 见回血后先松开肘关节下止血带, 抽足预定的血量后再松开肘关节上的止血带, 拔除针头, 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 min。

1.2.2. 2 B组头皮静脉穿刺采血

此方法必须由操作者和另一位护士相互配合, 并取得家属协助。患儿采取舒适仰卧位, 由助手固定患儿头部, 剃去局部头发, 用指尖压着静脉并看清其走向, 常规消毒后, 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进针, 在距静脉最清晰之处稍往后移少许, 将头皮绷紧, 右手持5号头皮针以15°~20°角沿静脉方向穿刺, 见回血后, 固定针头, 另一端接5 m L注射器, 抽取所需血量[2]。然后拔掉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 min, 将血液缓慢沿着试管壁注入采血管。

1.2.2. 3 C组手背、足背浅静脉穿刺采血

患儿采取舒适仰卧位, 暴露四肢末端, 在患儿手背、足背关节上方扎止血带, 操作者见到血管或触及到血管走向后, 常规消毒穿刺皮肤, 用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方皮肤, 右手持5号头皮针管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0°~20°角沿静脉走向潜行刺人, 抽足预定的血量后, 松开止血带, 拔除针头, 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 min。

1.2.2.4 D组股静脉穿刺采血法

此方法必须由操作者和另一位护士相互配合, 并取得家属协助。患儿采取舒适仰卧位, 暴露患儿下腹部, 将其大腿稍外展, 外旋, 小腿弯曲90°角呈蛙状, 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 以使股三角后壁凹陷处的肌肉将股动静脉托起[3], 协助者固定患儿制动, 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 右手持注射器, 在股动脉内侧0.5 cm处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50°~60°角刺入, 穿刺针沿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前行刺入见回血后, 立即固定针柄并抽回血, 抽足预定血量用无菌棉签按压5~10min。

1.3 观察项目

根据几个部位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口唇末梢紫绀缺氧加重、呕吐并发症、标本溶血现象4个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简明统计学软件SPSS,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组静脉采血部位效果比较

a为与A组比较P<0.05;b为与A组比较P<0.01

3讨论

静脉采血是门诊抽血室的常规护理操作, 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操作, 对护理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 特别是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其年龄小、体重轻、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血管较细、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反复穿刺易损伤局部且患儿抵抗力较差易造成感染, 感染可加重病情。在静脉穿刺过程中, 要细心并充分考虑婴儿潜在的危险因素。

从本文结果可见, A组肘部正中静脉穿刺采血很适合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此类患儿因长期低氧血症, 引起红细胞增多, 血液黏稠度增高, 因此患儿血液较为黏稠, 抽血时易发生溶血[4]。而溶血大部分也与抽血困难有关,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又能取到合格的血标本, 经分析认为, 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部的筋膜内, 较粗, 且此静脉表浅, 从上肢外侧到内侧分别是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 贵要静脉被肘正中静脉连接在一起, 肘正中静脉接受两条小的前臂正中静脉, 这些静脉呈现典型的M型或H型。此静脉弹性好, 即使看不见也能够触摸到, 且不易滑动, 操作时方便固定, 因此我们对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部分患儿进行肘部静脉双止血带采血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且因肘部静脉处于肘窝三角形区域内, 神经分布稀疏, 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 此区域内注射疼痛明显低于其他区域, 是减轻疼痛的良好部位, 能有效地减少患儿哭闹。肘正中静脉穿刺时暴露面积小, 不易着凉, 只要我们熟悉肘部静脉解剖位置, 静脉穿刺则成功率很高[5]。婴儿头皮静脉不充盈, 正常小儿穿刺哭闹才可使局部血管充盈方可抽取足够血标本, 且协助者固定患儿头部使之患儿哭闹烦躁更明显, 影响呼吸, 增加心脏负担, 缺氧症状明显, 如患儿头发较浓密时用无菌刀备皮也易划伤皮肤导致感染的发生。手背、足背浅静脉变异较大, 通常成网状分布, 也有形成静脉掌背静弓或不构成静脉弓, 手背、足背表浅静脉细小, 弹性差、回血慢, 采血穿刺成功率低, 反复静脉穿刺抽取使血标本易溶血, 且手足神经末梢丰富, 疼痛感相对肘部更敏感, 患儿哭闹明显, 哭闹时间越长缺氧症状越严重[6]。股静脉周围有骨神经, 股动脉, 腹股沟下深淋巴结等, 穿刺易伤及周围组织, 还易穿透股静脉引起出血, 加之穿刺时反复用手触摸股动脉搏动, 在其内侧进针感染机会多, 此体位操作易造成患儿下腹部不适, 患儿哭闹更明显, 特别是冬季, 暴露过多, 时间过久, 易受凉, 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抗力差容易加重病情。

肘部静脉穿刺采血法体位随意, 具有缩短选点时间、操作简便、家属更能有效的安抚患儿, 患儿的痛苦小、并发症少且安全、对血管的损伤小的特点,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效率, 又能缩短患儿哭闹时间, 因此肘部静脉穿刺采血家属更容易接受, 也更适合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摘要:目的: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1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抽血标本法, 使门诊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减少痛苦, 杜绝严重意外事故发生。方法:将120例患有紫绀型心脏病婴幼儿分为A组、B组、C组、D组, 每组30例, A组行上肢肘部正中静脉穿刺采血, B组行头皮静脉穿刺采血, C组行手足背浅静脉穿刺采血, D组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结果:A组1次采血成功29例 (97%) , 标本溶血发生1例 (3%) , 口唇末梢紫绀缺氧加重1例 (3%) , 呕吐0例 (0%) ;B组1次采血成功25例 (83%) , 标本溶血发生6例 (20%) , 口唇末梢紫绀缺氧加重5例 (17%) , 呕吐3例 (10%) ;C组1次采血成功21例 (70%) , 标本溶血发生10例 (33%) 口唇末梢紫绀缺氧加重6例 (20%) , 呕吐1例 (3%) ;D组1次采血成功例24 (80%) , 标本溶血发生8例 (27%) , 口唇末梢紫绀缺氧加重11例 (37%) , 呕吐4例 (13%) 。结论: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进行静脉采血穿刺时首选上肢肘部静脉, 上肢肘部静脉抽血操作简便安全且抽血穿刺1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适合患有紫绀型心脏病婴幼儿静脉采血。

关键词:婴幼儿,紫绀型心脏病,门诊,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范莉媛, 王增敏, 武玉兰.小儿静脉采血的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7) :848.

[2]周林娟.门诊小儿股静脉采血失败6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31) :97-98.

[3]郭亚洲, 杨秀芳, 李秋玲, 等.坐位时上肢体位对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NURSING RESEARCHCHINESE, 2013, 27 (1) :272.

[4]曲凯.小儿不同部位采血技术的探讨和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 2009, 23 (1) :48-49.

[5]赵爱梅, 杨莲.新生儿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 20 (4) :71-72.

[6]王丹丹, 宋建平, 郑春茜, 等.肘正中静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 2010, 26 (3) :145-146.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篇2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能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

1.病因治疗对病因已明确的患者,积极治疗病因可收到良好效果。

2.解剖病变的治疗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可纠正病理解剖改变,目前大多数先心病可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治。

3.病理生理的治疗对目前尚无法或难于根治的心血管病,主要是纠正其病理变化。

4.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心脏病变、年龄、体力等情况,采用动静结合的办法,在恢复期尽早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对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在康复治疗中要注意心理康复,解除思想顾虑,加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恢复工作或学习后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 年龄0~8岁, 术前心功能美国心脏病协会 (AHA) 分级为Ⅱ~Ⅲ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I组为CPB阻断时间≤30 min的患儿;II组为CPB阻断时间>30 min的患儿。

1.2 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

用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8~10μg/kg、维库溴胺0.15 mg/kg, 进行麻醉诱导, 术中以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维持麻醉。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包括放置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体外循环采用膜式氧合器, 流量为2.2~2.4 L/ (min·m2) , 鼻咽温度控制在25~28℃, 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停跳液。

1.3 资料收集及检测方法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 (T0) 、主动脉阻断后20 min (T1) 、主动脉开放后10 min (T2) 、30 min (T3) 这4个时间点, 抽取中心静脉血测Isoprostane的指标。Isoprostane浓度以酶标放射免疫法 (EIA) 测定。分别于T0、T1、T2、T3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CK-MB、c Tn I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在T0、T1、T2、T3这4个时间点的Isoprostane水平比较:I组为: (196.8±42.5) 、 (384.7±35.9) 、 (769.6±89.7) 、 (824.7±62.4) ng/L;II组为 (189.7±60.1) 、 (378.7±82.4) 、 (872.4±127.6) 、 (917.6±174.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儿在T0、T1、T2、T3这4个时间点的CK-MB水平比较:I组: (1.35±0.87) 、 (1.68±1.20) 、 (17.81±11.75) 、 (41.37±19.21) ng/ml, II组: (1.39±0.85) 、 (1.75±0.98) 、 (29.20±15.92) 、 (58.13±12.32) ng/ml, 两组T2、T3时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T0、T1、T2、T3这4个时间点的c Tn I水平比较:I组: (0.395±0.176) 、 (0.467±0.284) 、 (3.974±0.401) 、 (7.863±1.732) ng/ml, II组: (0.419±0.143) 、 (0.538±0.370) 、 (6.420±0.759) 、 (8.692±1.484) ng/ml。两组T2、T3时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Isoprostane是花生四烯酸在氧自由基催化下形成的过氧化中间产物。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样化合物。因其生成过程不需要酶催化, 而且是持续的, 生成后很快代谢并分泌到体液中, 所以它是研究氧化应激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稳定及特异性的标记物。CK-MB、c Tn I是反应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 c Tn I是较常用的心肌损伤的监测指标, 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1]。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其心肌长期缺氧, 心肌的易损性较大, 抗氧化能力减退[2], 在心肌损伤的早期发现对于保护心肌是有意义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术开始到CPB开始前Isoprostane变化无意义, 而当CPB开始后Isoprostane随着CPB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本次研究认为不同的时间段测定血Isoprostane的浓度可以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评价心肌损害的早期指标。

本次研究监测这三项指标, 发现术中异构前列腺素高的患儿术后这三项指标的值均明显高于其他患儿。说明了异构前列腺素对于心肌损伤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临床可将其作为早期评价心肌损伤程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石, 王虹, 王秀英, 等.肌酸激酶质量在小儿心肌损害诊断中的意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 23 (6) :363-364.

先天性心脏病心房怎么办呢? 篇4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先天性心脏病谱系特别广,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有些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畸形,症状千差万别,最轻者可以终身无症状,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

少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另外有少部分患者畸形轻微、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而无需任何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校正畸形。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效果已经极大提高,目前多数患者如及时手术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胜任普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畸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易疲乏、体力差等。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推荐阅读:

上一篇:排架结构下一篇: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