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架结构

2024-10-02

排架结构(精选10篇)

排架结构 篇1

0 引言

单层排架结构的厂房是二十世纪我国工厂主要采用的结构之一,由于使用年代久远,这种厂房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性能逐渐退化,安全性问题不断显现。

近年来业内对此类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进行了检测鉴定,其方法各有异同,本文结合某单层排架厂房结构检测鉴定的实例,介绍了该类工程检测鉴定的方法。

1 工程概况

某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排架柱网轴线尺寸为6 m,柱间跨度为15 m,建筑面积1 029.1 m2。该厂房建于20世纪80年代,使用至今已有20余年,建成初期,其围护砖墙出现多条斜裂缝并不断发展,针对此情况业主曾对其地基进行了加固,并采用型钢加固了开裂墙体,墙体裂缝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近年厂房工人反映时常可听到厂房屋面出现异常响动,并怀疑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出现变形,现场观测发现该结构墙体裂缝至今仍有发展的迹象。

厂房柱网平面布置见图1。

2 现场检测内容及结果

2.1 场地及地基基础情况调查

该工房建于沟底,建设场地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采用3∶7灰土处理,条基处理深度为500 mm,每边宽处基础底300 mm,杯形基础处理深度1 000 mm,每边宽处基础400 mm,要求灰土干容重大于1.6 g/cm3。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150号,垫层用75号素混凝土。1993年曾对该厂房北侧室外散水及路面进行修整,当时中部吊车附近室外路面层出现约70 m2的凹陷,凹陷深度为30 cm。目前室外硬化地面可见通长地面开裂。

2.2 结构变形现状检测

2.2.1 排架柱变形现状检测

采用全站仪对排架柱垂直度进行检测,柱平面外倾斜量的限值H/750=10.33 mm(H=7 750 mm为柱高),大部分柱的倾斜量已超过该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评级应评为C级构件,其中16个柱子柱平面外倾斜量超过H/500=15.5 mm的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变形应评为D级。整体看来,工房排架结构呈扭曲状,且柱倾斜值较大,已经对排架结构受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2.2 屋面梁构件变形现状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厂房内屋面梁的梁两端高差、竖向挠度进行了观测,其中每个梁构件布置3个测点。根据观测结果,该工房混凝土屋架梁的最大挠度值为1/500均未超过表中允许挠度变形限值1/450,目前屋架下挠情况不影响其正常使用。从总体观测,目前厂房屋架南端梁底标高普遍高于北端梁底标高,表现出一定的整体规律性。

2.2.3 围护墙体整体侧移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整体侧向倾斜进行了观测。经计算,发现该结构墙体顶点最大侧移值为66.2 mm,见图2。该结构墙体倾斜量已经超过D级限值60 mm。

2.2.4 围护墙体沉降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沉降进行了观测。观测过程以窗户过梁底面(即该结构圈梁底面)为测试水平线,由观测结果知,该结构北边墙体沉降差值较大,最大差值达到105 mm,同时相邻测点最大沉降差达到39 mm,局部沉降差值过大,见图3。

2.3 材料强度检测

2.3.1 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

现场对排架柱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进行检测,依据设计图纸,排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250号。采用满足现场客观条件的回弹法检测排架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由检测结果知混凝土强度试验值最大为33.1 MPa,最小为26.6 MPa,回弹法测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较为均匀。由于构件碳化深度大,为使排架结构承载力校核计算结果更加安全可靠,故以本次鉴定在计算时将排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C20取值。

2.3.2 围护墙砌筑砂浆强度

采用贯入法检测、评定该工房围护墙砌筑砂浆的实际抗压强度。现场在该工房内部随机共抽取6个测区,依据检测结果,该工房围护墙体砌筑砂浆的实际检测强度可评定为0.75 MPa,砂浆强度较低,砌筑质量差,部分砂浆呈粉末状。

3 结构安全性及结构抗震鉴定

依据GB 50144-2008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的有关规范条文对该厂房现有结构进行鉴定。

3.1 场地、地基和基础

按地基变形观测资料或上部结构反映的检查结果对地基安全性进行评级。根据上部结构现状结果,该结构围护墙体出现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有关的整体侧移,该结构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为Cu级。该结构属于8度设防时的乙类建筑,根据上部结构整体垂直度、沉降现状及墙体裂缝现状的检测结果,可判断该建筑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

依据GB 50023-2009: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丙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2 上部结构鉴定

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按结构整体性和承载功能两个项目进行评定,并取其中较低的评定等级作为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对乙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9度对结构抗震措施进行核查。

1)结构整体性的评定应根据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个项目中的较低等级作为结构整体性的评价等级。

根据上述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方面级评级结果,依据GB 50144-2008,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构件的整体性等级评为Bu级。

2)按结构承载功能的等级进行评级。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采用PKPM对该工房现有结构分别进行建模计算,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将上部结构分为12榀框架平面计算单元,考虑到排架结构的相同性,故只选择其中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

对轴线(3)上的排架柱配筋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和配筋包络图分别见图4,图5;计算结果见表1,显示排架柱各个控制截面中的实际配筋面积均大于计算所得钢筋面积,即现结构排架柱可满足承载力需求。

通过PKPM输出的结果可知各节点位移,见表2。

可知结构顶点位移最大值为15.7 mm满足《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规定的C级限值大于H/750。

经计算可知,一榀框架中重要构件符合承载力要求,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可知每榀框架的安全性等级为Bu级。但顶点侧移过大,应将上部承重结构的承载功能评级定为Cu级。

mm2

mm

3)上部结构抗震鉴定。

厂房跨度为15 m,柱距为6 m,场地类别为Ⅲ类,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不符合GB 50023-2009第8.3.1条3规定的按9度设防时屋架宜为钢屋架的要求。厂房屋盖采用15 m跨度薄腹梁无檩屋盖,未在厂房单元两端设置竖向支撑,不符合GB 50023-2009第8.3.3条2规定的“8度~9度时跨度不大于15 m的薄腹梁无檩屋盖,屋架支撑系统布置和构造可仅在厂房单元两端各有竖向支撑一道”要求。

9度时屋面梁与柱子连接宜用螺栓;屋面梁端部支承垫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 mm,9度时柱顶预埋件的锚筋416(As=803.8 mm2),有柱间支撑的柱子,柱顶预埋件还应有抗剪钢板;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点预埋件的锚件,9度宜采用角钢加端板。而该厂房屋面梁与柱子采用2根20螺栓连接,支承垫板厚度仅为8 mm,锚筋为612(As=678.2 mm2)。不符合GB 50023-2009的相关要求。

柱间支撑的有关连接部位柱顶预埋件有抗剪钢板,抗剪钢板采用螺栓连接,但螺栓锚固不紧,故厂房结构构件现有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需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依据图纸可知,粘土砖围护墙(纵墙及山墙)沿柱高每隔625 mm设置26钢筋与柱拉结,不符合GB 50023-2009第8.3.7条1规定的拉筋间距不应大于500 mm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厂房在排架的构造与配筋、厂房结构现有的连接构件、围护结构的连接构造等方面不满足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相关抗震鉴定要求,应评为结构综合抗震性能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4 结构鉴定结论及建议

4.1 不考虑抗震设防时的结构静力安全性鉴定结论

该厂房现有结构安全性等级均评为三级,在不考虑抗震设防时的结构静力状态下,该工房不满足日常安全使用要求,需做必要的加固处理。

4.2 考虑抗震设防时的结构抗震鉴定结论

该厂房现有结构的综合抗震性能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达不到该地区设防烈度(8度0.20g)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具备充分抵御地震灾害的功能。建议对厂房现有结构采取抗震加固措施,以提高结构抗震防灾能力,避免严重震害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GB50144-2008,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2]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3]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4]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5]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S].

排架结构 篇2

承包人: 以下简称甲方 分包人: 以下简称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图纸所有工作内容已熟悉,经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就劳务分包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建筑面积:

3、工程地址:

4、承包方式:包清工(包工期、包质量、包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以及小型工具)

二、工程分包范围:

扬中市港隆路仁德新能源铸锭厂房木工支模内排架及拆模工程,包含所有架的搭、拆及梁底水平管做好,梁底加固,平板水平管上好,水平不调,排架斜撑搭好及满堂扫地管,乙方做好后必须要求甲方负责人验收检查架子,若验收不合格乙方无条件按甲方要求整改完善。做好后多余的钢管、扣件必须吊走分类堆放,按甲方指定地点,拆除的排架及模板、木方必须清理和分类堆放,包括模板起钉等工程均由乙方完成。

三、分包价格及结算依据

排架及拆模工程按建筑面积计算 ㎡,计算方式按实际排架搭拆及拆模面积,按图纸所式的外边梁的边为准。以上分包结算价中已综合包括了完成本合同约定承包范围内的乙方的人工费、小型工具费、管

若乙方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视为违约:

1、乙方人员严重违反施工规范,不服从甲方的管理的。

2、乙方施工人员、技术力量和生产装备不足,甲方确认乙方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的。

3、未能按照发包人或甲方要求完成质量整改,或已完成部分的工程质量有重大问题的。

4、工程进度,严重滞后,严重影响工程竣工的。

5、甲方付款后,拖欠职工工资,而造成社会影响的。

6、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7、因上述行为而被解除本合同的,乙方须按本合同暂定总价的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另派队伍继续完成剩余工程,费用从乙方的工程款内扣除,乙方还应赔偿甲方所受的全部经济损失。

8、乙方无故解除合同或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场的,已完成的工程不得要求甲方付款,并按合同分包总额10%承担违约金。

9、由于乙方原因造成发包人或其他单位和部门对甲方的罚款,或造成甲方其他损失的,所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10、如乙方劳务人员聚众闹事、打架斗殴,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甲方相关人员的指挥和管理、围攻甲方相关人员的,没发生一次罚款2000元,情节严重的甲方有权递交公安机关处理。

11、乙方员工必须服从项目各部门和甲方负责人的管理、教育、指挥;

12、乙方必须按施工交底组织好员工()人,满足施工需要,合理组织人员;

13、乙方人员必须按各工种的工艺要求施工作业,按工艺要求操作,按验收标准衡量;

余款在年底春节前付清。

3、本分包工程如遇跨的工程;其工作量在春节前按完成工作量的80%结算,余款待年后工程主体结构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付清。

十一、双方工作:

1、甲方代表 根据授权,行使本合同约定的权利,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

2、乙方代表 全权行使本合同约定的权利,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乙方代表应常驻现场,每月出勤率不得低于28天。

3、乙方应按规定保证施工生产人员经过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乙方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100%,操作工种持证上岗率不低于70%,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不得上岗。

4、乙方主要管理人员的调动或更换必须及时向甲方报告并得到批准,如乙方未能履行上述职责而造成工程、财产和人身伤害,由乙方承担责任及发生的一切费用。

十二、补充条款

1、本合同以外的工作量,以甲方现场的书面签证为结算依据,结算单价为100元/工日(签证必须经甲方代表、技术员共同签字为有效)。

2、本合同结算价格已综合考虑本工程材料场内倒运,施工难度、施工工艺等为完成乙方承包范围内(除另行约定外)的所有工作内容所需的一切费用。

3、乙方在施工过程中达不到甲方要求,不能或不完成后续施工乙方必须无条件退场、结算按乙方完成工作量的80%确定并赔偿甲方的损失,以补后续工程的施工。

图书排架方法探究 篇3

摘 要:文章综述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采用的各种排架方法以及有关排架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各种排架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图书馆书库排架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40-03

Summary on the Methods of Ranking Books

Ding Feng-ling

(Henan university library, Henan Kaifeng 475001,China)

Key words: libraries; organization of collecting books; methods of ranking books; summary; developing trend

Abstract:The article sums up various methods of ranking books that have been adopted in our country libraries for about twenty years and gives an account of its research situation. It not only points ou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in ranking books of stack rooms in libraries, but also forecasts its developing trend in the future.

1 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各种排架方法及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得到了空前发展,藏书规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之文献出版数量的飞速发展、各类型图书馆机构的调整与合并、图书的借阅从闭架走向开架等等,都使得图书的优化排架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图书排架问题的论文,拟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各种排架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1 分类排架法

分类排架法就是将图书按其所属的学科体系来排架。图书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分类排架,为了区分同类书在架上的先后次序,一般图书馆都辅以种次号或著者号等,作为图书的排架(索书)号。

图书按分类排架的优点,一是藏书体系的逻辑性强。图书分类是运用概念划分的方法,按知识门类的逻辑关系,用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层层划分,使馆藏图书形成一个逻辑严密、联系紧密的学科体系。二是比较符合读者取书的习惯。图书分类的目的就是将内容性质相同的图书集中在一起,以便人们利用和管理,而分类排架的方式最适合读者按学科属性检索文献,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有利于读者按学科、专业分类体系去寻找、鉴别、选择自己所需的图书。分类排架体现了“方便”、“有序”的原则,便于了解藏书、研究藏书。

分类排架法是图书馆最广泛采用的排架方法,以其藏书体系逻辑性强、方便读者直观检索、适于开架借阅等优点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分类排架法也有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浪费书库空间,因为在类分图书时分类目录不受号码长短的约束,要求类分尽可能详细,对于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不可预料,对于一些架位的预留空间也无法预测;二是管理工作量大,分类排架法是依据分类法的分类体系并按严格的单线顺序排架的,有许多复杂的规则和技巧,而且架标有时在10位数以上,即使是熟练的工作人员,排架时也难免出差错,加上频繁的归架、清架和倒架都大大地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大。第三,给读者带来的困惑,读者首先必须熟悉和了解整个图书排架的分类体系与排架的内在联系,他必须先借助馆藏目录查得分类号及书次号(索书号),特别对于一些国外读者显得更为困难。当读者进入书库后,由于对分类排架体系的不了解或不熟悉,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找到所在架位,又常发生因书乱架而不在原处,或书已被借阅的情况。花费了不少时间,却只能失望而归。

1.2 两号分离法、双组类号法

将图书排架分类号与图书目录分类号分离即“两号分离法”。在图书排架问题的探讨中,有相当一段时间都徘徊在图书排架分类号与图书目录分类号是“两号合一”,还是“两号分离”之间,针对普遍实施的“两号合一”做法,西南农业大学张锦的《论图书分类号与排架号之分离》一文,提出从排架功能和检索功能对分类号的不同要求入手,认为其功能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与其在组织分类排架与编制分类目录之间努力寻求图书分类的切合点,不如将这两种目的分开,……这样一种分离相互解脱了对方的束缚,为它们各自的发展开辟了空间”。

“双组类号法”的提出,使“两号分离法”的观点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双组类号法”,即对同一种图书的同一条分类款目给予不同的号码,用粗分的分类号作为分类排架号,专用于藏书的组织与管理,用细分的分类号作为分类目录号,专用于读者分类目录的组织,也叫“细分粗排法”。2008年魏侠在《论CNMARC中的690字段和905字段——兼论图书的细分粗排》一文中分析了图书分类号在CNMARC中690字段和905字段显示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在图书馆全开放管理模式下,图书分类“细分粗排”(即“双组类号法”)的实施方案。为“两号分离”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保证,在开架借阅的环境下,两号分离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分类检索要求细分,分类排架要求粗分的矛盾,既有利于读者查找和挑选,又提高了书库管理员归架、上架的准确率。

1.3 坐标法

为了改变单一的分类排架方式,弥补分类排架法的不足之处,有人提出采用坐标排架法。先将所有书架按每一格为单位进行坐标编号,即确定书架每一格在图书馆中的坐标号(书架号)。坐标号能清楚地反映该书所在的第几排第几条第几层书架位置。比如,书架号为121,即该书架的位置是众多书架的“第1排第2条第1层”。由于坐标排架法是按图书所在书架的具体位置进行排架的,所以同一格书架一律是相同的坐标号,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取书、归架、清架都很方便。它的主要缺点是不反映图书的学科内容及专业特征,不便从书架上直接查找图书,但利用计算机管理则使此法有了可行性。利用计算机可以准确迅速地从图书分类、主题、著者、书名等多种途径检索图书,并能充分了解馆藏,即使书已被借走,也能查明去处及归还日期,办理预约借书。因此,坐标排列法在学科、逻辑和直观检索上的缺陷正好由计算机管理所弥补,使它的应用成为可能。

1.4 汉语拼音排架法(也叫“音序法”)

该法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的循序渐进排列字头。在26个字母中,除I,U,V三个字母外,共分23部。排列时先按字音的第一个字母排,第一个字母相同再按第二个字母的顺序排,依此类推。读音相同的,再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排列。可以按照《新华字典》公布的汉语拼音版本进行排序,采用大类分法后按照汉语拼音字排列法,而以下的类目按照汉语拼音字排列法进行进一步类分。采用汉语拼音字排列法的主要优点:(1)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对于不熟悉图书馆分类法、任何具有汉语拼音和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的中、外读者可以很快熟悉和掌握。(2)查找文献快速、准确。读者只需知道读音,就可以直接找到文献。文献的排列位置固定,检出文献的准确率高。并且符合国际上工具书编排的方法,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DDC)有相似之处,便于与国际接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缺点是书库管理显得混乱,不能反映馆藏图书形成一个逻辑严密、联系紧密的学科体系,不符合读者查找习惯。

1.5 密集书库固定号排架法

1.5.1 流水号排架法

本方法是给每一册进入密集书库的图书按进入的先后次序分配给一个流水号,流水号从1开始,此号不同于该书原来的财产号(条形码号),而是一个仅在密集书库内排架用的顺序号和书目数据库中的附加检索标识。在密集书库内,图书完全按照新分配的流水号排列,只要知道了该书的流水号,就可以在密集书库的相应流水号位置找到该书。本排架法的优点:①对已用空间能够满负荷存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密集书库的空间。②免除了倒架之累,由于这种排架法是按重新分配的流水号排架的,按先后次序归架,不需要预留任何空位,因此也不存在倒架问题。③上架方便,以后进入书库的书在进行以上加工后即可按流水号直接上架,出借归还的图书按流水号归架。缺点:①初始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对每本书粘贴不干胶流水号并在书目数据库中进行回溯修改。②书库排架从内容上来说是“混乱、无序”,书目数据库成为查找该书的惟一工具,如果书目数据库弄错了,该书就会成为一本“死书”。③该排架法不利于日后对书库的剔旧,如日后剔旧则会形成空架,往架上补充图书不容易操作。

1.5.2 箱式排架法

箱式排架法是与流水号排架法比较接近但相对简单的排架方法,是把密集书库书架的每一格看成是一个箱子,只要知道某本书在哪个“箱子”里,就可以找到该书。箱式排架法吸收了顺序号排架法的优点,即能充分利用书架空间、倒架及上架方便;同时,这一排架方法还有两个明显的优点。①给“激活”图书提供了方便。由于在密集库内的图书上没有任何附加标识,因此,当某书被出借归还回来时,如发现该书尚有较大使用价值,即可通过回溯修改及重新典藏,将该书调回开架书库。②日后对密集书库的剔旧和对空出的空间进行图书补充也相对容易,当需要对密集书库进行剔旧时,可以按正常方法进行剔旧和补充。箱式排架法的缺点:初始工作量比较大,书库排架从内容上来说是“混乱、无序”。读者在书架间浏览的所得与乐趣,也就永远的失去了。

2 排架方法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近期,美国凯路微电子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全新的RFID芯片技术(XPM)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在了RFID标签的制造之上,生产出了具有永久性存储性能的RFID标签,其有成本低、寿命长、工艺兼容性高、保密性强、物理不可擦除等特点,非常适用于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与传统条形码依靠光电效应方式不同,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实现批量读取,能同时对几厘米至数十米范围内的物体进行识别,从而成为了自动识别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XPM—RFID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缩短了流通服务所需花费的时间。目前大多RFID系统还能够把条形码、磁条、书目信息和流通记录全部整合存储在一起,提供系统识别利用。智能书架的每个书架之间安装了无线系统,能使图书和书架互通,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系统直接找到每本书的准确位置,如果读者将书放错书架位置时,书架还会自动“报警”;这样,利用RFID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查询书目信息和借阅信息,更可以追寻特定馆藏资料在图书馆中的准确位置,当书库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盘点或顺架作业时,利用RFID远距离读取、批次处理的特点,只需手持阅读器掠过书架,即可全自动瞬间读取大量标签的信息,并对乱架及丢失的情况了然于胸。XPM— RFID系统大幅度减少了追踪查找馆藏资料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盘点的精确度,节省了对人力资源的消耗。

目前,由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XPM—RFID的实现存有一定的差距,RFID在中国图书馆领域的推广应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少数有实力的图书馆在短期内能实现RFID系统,但对于多数图书馆来说,实现RFID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然而RFID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是其它识别技术无法比拟的,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应用发展的趋势,XPM—RFID极有可能在国际上多种RFID实现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最终取代和淘汰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识别技术起到加速作用。现在,我国一些图书馆已经认识到RFID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正在为逐步实现RFID而努力。深圳图书馆经过系统的前期论证与应用考察,已经采用了RFID系统,这标志着深图率先实现了图书馆向高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也意味着中国图书馆界向RFID技术应用迈进了一步。莞城图书馆还引进了先进的RFID超高频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新型自动借还书机、智能书架和图书ATM机。

我们坚信,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改进、RFID技术标准的统一、RFID相关设备价格的调整、国内图书馆发展观念的更新、以及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RFID系统在我国图书馆领域会愈加推广和普及,RFID技术的应用亦将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1] 梅国华.分类排架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4,(3).

[2] 李亚琼.关于图书馆坐标排架法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6,(11).

[3] 王唯玮.图书馆中外文图书分类和排架规则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4] 陈丽春.三种密集书库排架方法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建筑物排架结构上塔机附着一例 篇4

1 工程概况

丹阳某厂热电车间如图1所示。在建筑物的东面(另三面均不具备安装塔机的条件)(4)、(5)轴线间安装一台QTZ40塔机,其最大独立起升高度31m,除氧煤仓间的建筑标高是30m。显然,这台塔机独立高度不能满足该工程的施工需要。必须在安装附着装置后,再加3节标准节(7.5m),使塔机最大起升高度达到38.5m才能完成施工。靠近塔机的轴线是全排架结构,如图2所示,如果把附着装置安装在轴线上,则附着杆的长度达2 5 m,无论是从工期或经济角度讲都不可实施。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在轴线排架结构的连系梁上安装塔机附着装置。因此需要对排架结构的强度进行验算并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2 排架结构强度计算

塔机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附着装置对建筑物的作用载荷见图3。附着装置拟安装在(4)、(5)轴线间,标高17.4m的连系梁上。需要分别对排架连系梁和柱的强度进行验算。

2.1 连系梁强度计算

经计算,连系梁强度不能抵抗附着装置施加的水平载荷,需采取加强措施。加强方案有两个:一是在梁内两侧增加钢筋量;二是在梁外两侧捆绑两根钢梁,以增加连系梁水平方向强度。如果选用方案一,钢筋的用量增加较多,既影响砼的浇筑,又不能回收钢筋,因此选用方案二。加强方案见图4。钢梁选用两根16a槽钢,连系梁的砼强度等级C25,因考虑安装附着装置时,砼强度未达到28天龄期,因此按C20砼的设计强度分别计算垂直方向承载力和水平方向承载力。

2.2 柱的强度计算

计算中作如此假定:附着装置通过连系梁传递给柱的作用载荷,全部由(4)、(5)轴线两个独立柱承担,不考虑相邻轴线结构对载荷的分担作用。最大作用弯矩分别在柱的B-B和C-C截面,应分别验算B-B截面和C-C截面强度。从力学角度,此时的柱可以看作一个悬臂梁。

柱的B-B截面尺寸及钢筋配置见图5a。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受压区。经计算,受压区高度x=123mm,受压区钢筋4∅25,AS’=1 964mm2,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距离aS’=42.5mm;受拉区钢筋8∅25,AS=3 927mm2,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距离aS=171mm。按C20砼的设计强度进行计算。

附着装置对B-B截面的力矩M=255.4kNm;由结构自重产生的稳定力矩M’=10.9kNm,B-B截面承受的弯矩MB=M-M’=2 4 4.5 k N m,B-B截面承受的剪力V1=F1=75.12kN。

1)正截面受弯承截力计算依据文献[1]中公式7.2.1-1:MB≤a1fCbx(h0-x/2)+f′YA′S(h0-a′S)=501kNm;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依据文献[1]中公式7.5.1-1:V1≤0.25βcfCbh0=572kN,满足要求;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还应依据文献[1]中公式7.5.4-4计算:V1≤VCS=[1.75/(λ+1)]ftbh0+fyv(ASv/S)h0=193.3KN,满足要求。C-C截面钢筋配置见图5b),计算方法与B-B截面同。

3 结束语

该塔机的附着装置于2007年5月6日安装,并加节升高。2007年9月13日拆除该塔机,塔机处于附着式工作状态130天,其间经历了多次八级以上大风侵袭,未发生事故。对排架结构进行检查,砼表面无裂纹。这次在砼排架结构上安装塔机附着装置的实践是成功的。

摘要:通过实例,介绍在建筑物排架结构上安装塔机附着装置时,排架结构的加强及计算方法。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起升高度,附着装置,排架,连系梁

参考文献

排架结构 篇5

摘 要:通过对《中图法》分类排架法优劣的分析,说明不同类型图书馆应该有不同的排架原则,最后引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该采用的年份流水号排架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56-03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文献(包括图书、碟片、图片等),图书馆必然要把文献按一定的方法组织排列,使大量无序的文献转变为有序文献予以收藏保管,要使每一种文献在图书馆收藏体系中有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这就涉及到文献排架问题,这里我们就权且把涉及到的文献排架统称为图书排架。图书馆馆藏图书排架仅仅是提供一种排列顺序,也就是按某种法则对馆藏图书进行线性排列。读者可以通过分类、著者、书名、主题词、题名等多种途径查到合乎需要的图书,图书馆图书目录体系(过去是卡片式目录,现在是机读目录或者卡片式目录和机读式目录共存)反映图书馆全部馆藏,这些馆藏包括通过购买、赠送、交换或其他方式获得的所有实有文献。这些文献可能分置于图书馆各个书库,也可能陈列于各个阅览室。不管藏书是在书库还是在阅览室,都必须有一定的排架顺序可供查找,所以图书排架问题是任何一家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图书馆,馆藏图书通常都是依据某种分类法按学科分类排架的,即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图书集中在一起,性质相近的能联系在一起,性质不同的予以分开,便于读者按自己的学科专业查找图书。具体地说,图书馆图书都是按照索书号在书架位上进行排列的。 索书号由分类号和种次号两部分构成。图书馆员依据分类法给出图书的分类号,按图书到馆的先后次序或作者姓名的拼音字序给出图书的种次号,二者结合即确定了该册图书文献在馆藏中唯一位置。索书号成为读者检索馆藏的依据。图书馆员则依据索书号对藏书进行排架。不同的图书馆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排架策略,不一定整齐划一地采用同一种分类排架方式,但是不管是那种排架方法,都必须保证图书有序排架,都必须追求“排架简单,检索方便”的原则。

1 关于《中图法》的争论

关于排架方式问题近些年来有着很多争论。基本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1.1 第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彻底废除《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 《中图法》),其理由是:

1.1.1 《中图法》1959年由北京图书馆牵头着手编制,1975年出版以来经过三次修订,但是在第四版中,类目交叉和缺失、类目注释有歧义等诸多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它的修订永远跟不上时代,“此类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

1.1.2 图书分类号的主要功能是检索和排架。现在看来,检索的功能在逐渐降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和检索的方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读者的检索途径往往是关键词、题名和主题词等,读者在利用计算机检索时真正根据分类号检索图书的时候少之又少,因为要通过分类号检索图书,首先必须对《中图法》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还必须记住各种分类的代号,有这种能力的读者实在太少,通过关键词检索则会方便快捷得多。实际上从国内各个知名的全文数据库提供的网络检索界面来看,也没有一家提供了按分类检索的途径。所有使用者都是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途径来检索图书,所以分类号检索功能在下降,《中图法》的地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1.1.3 《中图法》分类排架功能也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替代,比如流水号排架法。国外某些图书馆的图书根本没有分类号,只有一个流水号,读者在计算机上,只要通过关键词或者作者姓名查询,就可以查到自己所需图书的流水号,然后再到书库找书。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图书进行分类。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读者根本不懂图书馆的分类原则,即使广为采用的《中图法》也不例外。

1.2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图法》是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用任何别的方法替代它的分类号排架方法均不合适。其理由是:

1.2.1 尽管《中图法》有第一种观点所指出的不足之处,但它还是可以通过不断地修订来逐步完善的,它和其它分类法相比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所以也越来越被图书馆界同仁认同,目前还没有那一种分类法比它更完备,也没有那一种分类法比它使用更广泛,不能因为它不完美就彻底废除掉。

1.2.2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读者检索图书提供了极大方便,读者很少使用分类号检索不是因为读者不喜欢分类检索,也不是分类检索功能降低,而是各大全文数据库没有为读者提供分类检索途径;计算机是一种高速运算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毫无例外的也应用于文献检索,使得文献检索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提高了检索效率。

1.2.3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文献检索,实现了文献跨馆、跨区域的检索,使得文献资源共享逐步变成了现实。要共享就需要有统一的文献检索途径,《中图法》使用的广泛性最容易成为共同标准,所以不能废除《中图法》。

1.2.4 流水号排架法使图书检索更大程度依赖于计算机检索,所以图书馆必须提供若干台计算机设备,这就给图书馆增加了必须添加设备的困难。现在大多数图书馆开架借书,相比于流水号排架法,分类排架法按学科分类更容易让读者在书架上直接找到同一类目的相关图书,不必要强调必须利用计算机检索。

1.2.5 流水号排架法使某一类图书排架位置与其他类目图书混杂排列,更加分散,这就不利于同类相关文献查找使用。

2 《中图法》分类排架方法优劣分析

以上两种观点各说各的理,争论不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没有从各个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它们都有相当的片面性。

2.1 从宏观来看,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不断发展,确实越来越有必要统一全国图书馆的分类法则,建立公用联合目录,使各馆资源全国范围内共享,这就必然体现出《中图法》的优势。《中图法》尽管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是使用近半个世纪,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也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图书馆界共同使用的分类法则。《中图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伸缩性,按此方法对图书分类可将同一门类的图书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层次清晰的学科体系,形成一个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存放方式,但是归架前的分类工作进度较慢,费时费力。不过从长远来看,全国图书馆界统一分类方法是发展趋势,没有更好的分类方法可以代替《中图法》,《中图法》必然是将来的统一标准,所以选择《中图法》应该是明智之举。不过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没有实现统一标准的当下,各馆有各馆的具体情况,我们不能机械地把《中图法》奉为图书馆界的《圣经》。

2.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对于一般图书馆来说,增加计算机设备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反而已经是十分容易做到事情,流水号排架法不会因为缺乏计算机设备而成为检索图书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国现行的流水号排架法不同于国外的纯粹流水号排架,它也为图书进行分类,仍然给大类号,只是不细分而已。从这一点看,完全抛弃分类法也不大可能,但是未必就一定要用《中图法》,只要是合理的分类方法,能使图书合理有序排放就完全可以使用。

3 各馆现行的不同排架策略

以上所讨论的图书排架方式,都是针对读者借阅图书时的查询途径而进行的,没有从图书馆自身馆舍面积大小和图书管理等具体情况出发。图书馆图书排架问题是个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它在不同的图书馆表现出不同的复杂情况。不同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排架方式,甚至在同一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部门或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采取不同的排架方式,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从2006年3月1日起,所有新到馆的图书均由原来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更改为《中图法》进行分类。这一方面说明使用《中图法》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说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存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需要有除《中图法》以外的其它分类方法存在作为补充。下面我们以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为例,用图表对《科图法》和《中图法》两种分类法进行比较(见表1)。

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科图法是以数字开头进行分类:41.687/Y417/(3);中图法是以字母开头进行分类:F23/Z427/(2006),这是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虽然它们有区别,但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馆藏图书有序排列的目的。再比如,在通借通还的服务方式下,平顶山工学院图书馆则采用了辅助排架书标。辅助排架书标是贴在书脊或者书背右上角的小标签,上面一行写书库房间号和架位号的大流水号,下面分别写书库架位号的小流水号和层位号。如下所示:

501SK表示501书库,312表示全馆所有书库架位号中的第312排书架也就是大流水号;1#表示501书库架位号中的第一排书架也就是小流水号,20表示1#架位号中的第20层。有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就是以地域为排架原则;有的图书馆全开架书库用的是《中图法》分类排架原则,闭架书库采取的是中小型分类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就目前情况看,《中图法》还不能包打天下。

4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可采用的排架新策略

现代图书馆建设,不仅理论研究必不可少,还需要与实际相联系;不仅创新精神值得提倡,而且也要把创新理论在工作中大胆实践。

从微观来看,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尤其需要图书按学科分类排架,这是由于学科性质使然,它便于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学生查找同一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然而公共图书馆未必就必须严格按学科分类体系排架。比如有的图书馆文学类新书在中文文学阅览室设立新书专架,这些新书不按分类法排架而是乱架排放。因为这一部分图书副本多流通快,而且大多属于消遣性图书,并不需要严格有序排架。有足够的事实表明,把它们乱架排放不但没有影响开架借书的服务效果,而且还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对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尤其需要创新。由于各级政府重视不够或者政府财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投入不够,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与大型图书馆相比,馆舍面积狭小、设备缺乏等具体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如果还用《中图法》作为分类排架原则,势必造成书架明显不够用和资源浪费。大家知道,以《中图法》作为分类原则,书架上必须预留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空间以备后续图书的上架。其不足之处就是预留空间不好把握,经常大范围倒架,既浪费空间又浪费时间和人力等资源。从客观上讲,这就使得排架方法的创新十分有必要。为了保持图书排架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节约设备和人力资源,改进中小型图书馆图书排架方式已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大胆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排架方法供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同行在工作中参考,这就是用图书出版年份加带大类号的流水号排架方法,我们不妨把这种排架方法叫做年份流水号排架法。具体做法就是在书标的横线上方标注图书出版年份,在横线下方根据《中图法》给出大类与流水号。以《易学津梁》这本书为例,如下所示:

书标中2006表示这本书的图书出版年份,B表示这本图书分类是哲学类,195表示这本书是本馆收藏的2006年出版的哲学类图书的第195册。它的好处是,对往年图书可以实行密实排架,既保证了大类的相对集中,又避免了书架的浪费和大范围倒架,既节约了空间也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另外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少,每年购买图书数量少种类也少,没有必要对馆藏图书进行详分、复分。机读目录强大的“细检索”功能也为年代流水号排架法的“粗排架”方式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哪种排架方法都有一定适用范围,有它各自的局限性,我们在工作中也只能是不求最完美但求最适合。只有这样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有限的图书馆资源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振宏.悖论:“彻底抛弃<中图法>”—与傅立云、刘新同志商榷[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

[2] 傅立云、刘新.从《中图法》(第四版)的不足谈图书馆分类的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3,(1).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1999.

[4] 孔伟娟.辅助书标应用的深度与文献流通的紧密度[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

排架结构 篇6

关键词:余热发电,框排架结构,楼梯,抗震设计,影响

期、刚度分布及构件内力影响较大。结构中楼梯及周边构件将承担更多的地震力,楼梯处主体结构须考虑地震影响,在抗震条件下应增强构造要求。最后提出了楼梯结构抗震设计及构造措施。

在汶川及历届地震灾害中,楼梯作为生命通道却破坏多有发生,有些甚至断裂、倒塌。这些引起了我们对以往楼梯设计方法的反思,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对其布置、构造等亦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如第3.6.6条规定:结构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余热发电项目由于是回收利用排放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回用于生产建设中,既节约了能源又能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但其规模决定了发电主厂房与燃煤电厂相比其规模将更小、布局将更加紧凑、结构形式将更加的侧重于为工艺服务等。其结构布局一般为框排架结构体系,汽机间与配电室、集控室等综合布置,其结构竖向层的布置较为杂乱,存在大量的错层现象,受其功能布局限制,楼梯往往布置于框架结构侧边或转角处,这就导致了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良”。分析了余热项目发电主厂房现浇楼梯对整体框排架结构的影响,提出了此类结构楼梯的抗震设计建议。

1 楼梯参与结构整体计算的空间分析

现浇楼梯和结构主体共同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受力体系,因此以往传统的楼梯设计将楼梯作为一个独立的构件,并无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无完整的结构概念体系来考虑是不太合适的。所以,研究楼梯的地震作用及对整体结构的影响须将楼梯与主体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楼梯包括梯板、平台板、梯柱和梯梁,在设计中须强调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概念,并参与到结构整体中进行考虑。汶川地震后,现行流行软件中大部分均有楼梯参与整体的分析功能了。设计软件要实现楼梯参与空间分析,一要操作简单,应主要采用参数化输入方式;二要计算模型自动处理功能强,无需人工干预可将楼梯构件自动网格剖分,并转换为有限元模型,楼梯板、平台板、梯梁、梯柱、楼梯间角柱、楼梯间混凝土墙、楼梯间砖墙和框架梁之间所有节点自动对应,所有构件交界处变形协调。计算结果输出应包括梯梁、梯柱、楼梯板和平台板的应力、内力和配筋。楼梯构件参与空间分析将影响结构侧向刚度、周期、位移和内力等所有计算结果。

2 实例计算及分析

2.1 楼梯结构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参照工程实例(见图1),用PKPM程序建立框排架结构模型分析楼梯地震作用及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汽机间水平向柱子间距为6.0m,垂直向柱子间距电控室跨距为8.0m、汽机间为3个5.0m,第一层(电气间)层高为3.6m,电缆夹层层高为3.4m,集中控制室层高为4.5m,楼梯均为普通板式楼梯。基础顶标高为-2.300m,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8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计算中考虑结构的非对称性引起的扭转效应,取振型数为12个,结构阻尼比为0.005,周期折减系数取0.80。表1为不输入楼梯结构和输入楼梯结构两种情况下的参数比较。图2比较了有楼梯构件与没有楼梯构件下X向和Y向地震楼层位移角。从图表可以看出,输入楼梯结构时对整个框架架结构影响较大。X向布置的梯板对结构X向和Y向均有影响,对楼梯顺跑向的影响总体说来更大,但由于框排架这种特殊结构在图示的布置中,对横向的影响亦不能较大。层2的位移角变化最明显,随层数增加影响逐渐减少。

2.2 框架梁、柱内力分析

此处仅取边跨框架进行分析,图3、图4为楼梯未参与分析与参与分析楼梯间处框架梁、柱的轴力与剪力。可见考虑了楼梯的空间作用后,在与休息平台相连的框架梁中剪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此例中增加了约116k N;平台处下部柱子因承担上跑梯段传来的轴力,剪力增大幅度较多,此例中增加了近140k N,轴力增加了近2.8倍。在输入楼梯参与分析之后,由于楼梯结构的空间作用使得楼梯间处的刚度增大,地震作用下水平力将与楼梯板轴力的水平分量相平衡,并且由于楼梯板坡度的缘故,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斜向支撑,具有更大的刚度而造成内力的集中。同时由于框架柱计算高度减小,抗侧移刚度增大,承担了比未考虑楼梯参与情况下更大的剪力。

2.3 楼梯结构地震作用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楼梯梯板呈现出反复受拉、压的受力状况,因此地震作用下楼梯梯板受力应为一种拉(压)弯受力构件。按照传统设计方法,楼梯只考虑垂直方向荷载将其当着一种简支构件计算,在此例中楼梯受力弯矩M=37.6k N·m,通过整体计算分析其梯板在地震作用状况下最大轴向力达到了596k N。设计钢筋采用二级钢筋,fy=300N/mm2,可以得到不考虑地震作用情况钢筋用量约为[2]:As=M/(γ×fy×h0)=936mm2;地震荷载作用下钢筋用量为:As=1 987mm2。可以看出其钢筋用量约常规设计方法用量的2.1倍,说明梯段的抗震承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梯段的设计需要考虑整体作用效应下地震作用的影响。

3 楼梯的抗震设计建议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楼梯的存在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参与了楼层间水平地震作用的传递过程,对框排架这种填充墙较少的结构其作用较为明显,楼梯间处框架梁、柱内力和楼梯构件内力均相应增大。因此在楼梯设计时应将其看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可以认为是结构的一个局部结构单元,需要结合震害从概念上加以把握。在此类结构设计时建议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在结构设计时应通过建立整体分析模型来确定结构与楼梯的薄弱部位及受力。

2)楼梯间周围框架结构受力均影响较大,梁内剪力提高很大,柱子形成短柱,梯板和梯梁亦不能简单的按照普通简支梁考虑。除应根据计算确定构件受力与配筋外,建议增强楼梯结构体系概念设计。

3)梯间框架梁、柱建议全(长)高加密箍筋,梯梁在跨中与端部箍筋采取加密构造,在设防烈度较高的建筑中建议全长加密。梯板增加设计厚度并纵向钢筋采用双层通长配筋,角部钢筋采用比梯板内纵筋大一个级别的钢筋,并在板垮1/3处采用类似梁的箍筋构造,以增强梯板的面外抗弯能力。

4)施工须保证梯段的连续性,施工缝的留设应位于梯板与梁的连接处,不得将其留设于板跨内。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S].

排架结构 篇7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随着建筑钢结构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各个压缩机厂房已经不再使用传统式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开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结构, 即门式钢架结构。门式钢架是一种钢材制作而成的平面形式的结构, 其主要是以变截面及等截面等结构形式作为重要的承重骨架, 在做檩条与墙梁时采用的是冷弯薄壁型钢;在做屋面和墙面时采用的是压型金属板;并且其还能够很好的承载房屋结构的整体重量。从实际角度上来看, 传统式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与门式钢架结构的压缩机厂房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优势特点呢?本文以下就对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技术性能与经济性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1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与门式刚架结构的技术比较

笔者以一个跨度为15米, 两柱子之间距离为6米, 长度为66米的压缩机厂房为实例, 在该压缩机厂房内部有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 此起重机在地面上所留下的轨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3.5米、吊车吨位是5/20。

1.1 门式刚架结构比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更能将房屋高度降低

由于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在实际制作屋面梁与厂房柱子过程中采用的是预制的形式, 那么, 其只能将柱子顶部与梁柱之间进行铰接, 并且钢筋混凝土排架屋面梁跨中弯矩程度比较大, 比门式钢架屋面梁跨中弯矩要高出七倍之多。为了能够与规定的强度以及扰度要求相一致, 钢筋混凝土屋面梁高度为1.7米, 而门式钢架结构的梁柱刚性连接支座与梁跨中弯矩之间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差距, , 所以, 其梁截面高度只有450m m, 这与应力要求是完全相符的。由于钢材具有的各种同性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因此, 降低了压缩机厂房的高度。

1.2 门式刚架结构能够将柱截面尺寸减小, 进一步增大实际操作使用面积

门式钢架结构不仅降低了压缩机厂房的柱子截面高度, 同时也降低了柱子底部的弯矩程度。

当这两种结构形式在同样的外荷载的条件作用下, 门式钢架结构不仅能够将压缩机厂房的柱子截面尺寸进一步的减小,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实际操作使用范围进一步增大了。

2 门式刚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经济性比较分析

笔者根据《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的规定对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每榀制作成本费用进行了分析, 如下:

2.1 对钢筋混凝土排架一榀成本费用分析砼厂房剖面见图1

将中间一榀作为计算对象, 计算出具体需要的混凝土体积以及钢筋实际使用数量。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颁布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等规定中提出了对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 2007年5月北京造价处颁布了《北京工程造价信息》。C30的预制混凝土的单价大概为1033.30元/m3;钢筋制作安装单价大概为5121.98元/t;每一吨钢构件的单价大概为9851.72元/t。

由相关的数据, 可以看出一榀混凝土排架的实际建成成本费用应该是51.274x1033.30+8.065×5121.98=94290.19元。

2.2 对门式刚架钢材一榀成本费用分析

门式刚架剖面见图2

每框门式钢架实际使用钢材数量为1 6.6 4 4 t, 钢材实际成本费用为16.644×9851.72=163972元。另外, 石化炼油厂的压缩机厂房耐火等级达到了二级, 因此, 吊装梁下承重的梁柱应使用防火性能好的涂料。

2.3 门式刚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之间的经济比较分析

从本文所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 门式刚架结构每榀的建成费用达到了204373元;钢筋混凝土排架达到了94290元, 那么, 我们就能够给很明显的看出门式刚架结构每榀所使用的成本费用要比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每榀成本费用高出11万元。

此外, 由于传统式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需要在压缩机厂房混凝土柱子上预先留下诸多的配管埋件, 而这些埋件所处的位置必须要等到应力计算完毕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的确定, 从而制约了混凝土柱的预制工作, 最终延长了整个工程的工期, 对工程的进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也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的实际成本费用;而采用门式刚架结构, 其设计时间不仅较短, 并且其结构与配件都是由工厂制作而成, 质量绝对可靠, 具有较轻的重量, 实际运输十分轻便。同时, 其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都是采用强度高的螺栓进行连接, 便于安装, 整个工程建设工期也比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要短很多。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由于门式刚架结构具有受力简单、构件制作快捷、传力路径明确、施工周期较短、结构坚固耐用、质量高、价格合理,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等各种优势特点, 所以, 其当前在各种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主要对门式刚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梁框架结构之间的技术与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 以期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排架结构 篇8

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见图1),汽机房、除氧间及煤仓间顺列布置。汽机房部分为单跨排架结构,跨度18m,柱距6m,设有一台A5级20t/5t桥式吊车,轨顶标高14.000m,屋架下弦标高16.500m。除氧间及煤仓间部分为单跨6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柱距9m×6m,屋面标高28.000m。单跨排架与单跨框架-抗震墙采用铰接连接形成整体框排架结构,锅炉房部分与主厂房脱开,由锅炉厂家整体设计。主厂房总建筑面积2590m2,建筑占地面积1534m2,电厂建设规模属于小型火力发电厂。

2 荷载和作用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a,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土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35s;建筑结构阻尼比取0.05。50a一遇的基本风压ω0=0.35k 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50a一遇的基本雪压s0=0.60k N/m2。屋面活荷载取0.50k N/m2。楼面活荷载根据工艺要求取值。

3 结构模型建立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属于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照有关专门规定执行。工业建筑中,一些因生产工艺要求而造成的特殊问题的抗震设计,与一般建筑工程不同,需由有关的专业标准予以规定。主厂房的结构布置应满足工艺要求及设备布置要求,并宜减轻工艺荷载和结构自重及降低建筑物的高度和重心,其质量和刚度宜均匀、对称,并不宜设置较长的悬臂结构,不宜在悬臂结构上布置重设备。主厂房框排架结构宜采用三维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并应将主厂房外侧柱、汽机房平台结构(非独立布置时)进行联解。考虑楼(屋)盖平面内的刚度,计入水平地震作用扭转的影响,必要时可选择荷载较大的代表性框架进行平面校核。主厂房钢筋混凝土单跨框排架结构体系由于工艺和设备布置的特殊要求,经常会出现楼面标高错层、平面布置不规则、纵向不等跨、竖向布置不规则,与抗震概念设计有较大出入。所以,框排架结构体系中的框架结构部分难免出现一些抗震概念设计方面的先天性薄弱环节。为避免出现超规范而使方案和施工图的审查不能通过,在本工程的建模计算和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结构抗震性能,以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本工程汽机房外侧排架柱纵向采用了框架结构,在除氧间及煤仓间相应楼层标高处均设置一道通长的框架梁,增强排架柱纵向刚度并承担外围墙砌体荷载。汽机房屋面采用有檩屋盖轻型屋面系统,屋架选用标准图《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屋面檩条使用C型截面檩条,屋面板采用压型彩钢板。从历次地震的震害情况来看,轻型屋盖比重型屋盖抗震性能好,采用轻型屋盖对整体结构抗震设计有利。

本工程除氧间、煤仓间为单跨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规定,超过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为避免施工图审查时不同的人对规范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结构形式超规范,审查一票否决,本工程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另外,在工艺布局允许的条件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能有效加强抗侧力构件,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概念设计(见图2),以保证结构“大震不倒”。本工程主厂房单跨方向(横向)设置剪力墙,可以调整抗侧力构件两个方向的刚度,使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尽可能减小建筑物的扭转效应。

4 计算分析

主厂房框排架结构计算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之SATWE(2010网络版)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三维空间整体计算分析。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计入扭转影响。由于本工程工艺布局的特殊要求,计算时SATWE建筑结构的总信息中出现薄弱层,标高11.000m层为结构薄弱层,该层X、Y两个方向侧向刚度,与上1层相应侧移刚度70%或上3层相应平均侧向刚度80%的比值Ratx1、Raty1均小于1。具体数据如下: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薄弱层应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本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结构薄弱层进行弹塑性变形计算,采用了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其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见图3所示。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层间位移角能满足限值规定,实现了“大震不倒”的要求。

结构最大水平位移计算结果见表1。

注:其中θe表示最大层间位移角,Ratio表示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比值,Ratio-D表示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比值。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计算,前两周期均为平动为主的自振周期,第3周期开始出现扭转为主的自振周期。前3振型周期计算结果见表2。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本工程中柱轴压比控制在0.4以内,框架柱及排架柱实际配筋比计算配筋值提高5%,框架柱及排架柱全高范围内箍筋加密。

5 结论

与一般建筑工程不同,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的结构设计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因生产工艺要求而造成的特殊问题的抗震设计。在理解和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同时,也要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及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如本工程所述,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一些对抗震有利的结构形式及对抗震薄弱环节的加强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满足结构使用的安全性。本工程已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使用状况良好。

摘要:结合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设计,介绍主厂房采用单跨框排架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主厂房钢筋砼框排架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按照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结合过去工程设计经验,分析并解决在设计和工程审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4]DL5022—2012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S].

[5]GB50260—9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S].

排架结构 篇9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采用汽机房、锅炉房、侧煤仓间布置方式。汽机房采用大跨度36.00m, 原除氧间取消, 5、6号低压加热器及3号高压加热器、除氧器布置在汽机房运转层, 布置形式较为独特、紧凑, 可相应缩短施工周期。

(一) 汽机房布置

汽轮发电机组的机头朝向扩建端, 纵向顺列布置, 两机中间设置检修场。中间6.90m层主要是管道层, 布置有加热器及小汽机、凝汽器等设备, 主要管道有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小汽机排汽管道, 检修孔两侧为6kV工作段配电室。汽机运转层为大平台结构, 布置有低压加热器、汽轮发电机组、汽动给水泵、除氧器, 运转层的大平台为汽机的主要检修场地。

(二) 炉前通道布置

炉前通道共分3层:0m、6.90m、13.70m。底层0m为磨煤机检修通道;6.90m层布置有辅助蒸汽联箱、大量的管道及电缆桥架;13.70m层布置有加热器、四大管道及其他管道。

(三) 锅炉及煤仓间布置

锅炉采用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 磨煤机围绕锅炉四边布置, 锅炉皮带层56.50m以上为紧身封闭, 皮带层56.50m以下为大厂房布置, 在锅炉范围内, 在13.70m运转层设混凝土大平台, 28.00m给煤机层设岛式混凝土平台。采用一个集中控制室, 布置在两炉中间。

二、汽机房结构特点及结构选型

(一) 结构特点

1.汽机房采用大跨度36.00m, 原除氧间取消, 汽机房结构横向抗侧移刚度较小。抗侧力构件较弱, 对结构计算不利。

2.机组的设备、管道及检修区等荷载较大, 且汽机房内设备、管道及检修区紧凑, 高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等大型设备布置在汽机房平台上。

(二) 结构选型

汽机房结构采用如下形式:13.70m以下由汽机房排架柱、平台梁及柱联合组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13.70m以上横向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体系, 纵向设现浇纵梁形成框架结构。汽机房纵向柱距一般为10.0m, 伸缩缝处设双柱, 2柱中心距1.20m, 纵向总长度为172.20m。

汽机房跨度36.00m, 采用梯形钢屋架, 屋架下弦底标高29.20m, 上铺金属复合保温屋面板。汽机房设2台80/20t轻级工作制桥式吊车, 采用钢制吊车梁。6.90m、13.70m楼面采用大平台, 与汽机基础脱开, 局部采用格栅板通风, 楼面采用钢梁浇制板, 压型钢板做底模。

汽机房固定端山墙及扩建端山墙运转层以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 运转层以上采用钢抗风柱, 屋架下弦及13.70m运转层处作为抗风柱的支点, 均不设置抗风桁架。

主厂房围护结构:1.20m以下为陶粒混凝土砌体, 1.20m以上为复合金属保温板封闭。炉前通道跨度8.00m, 每层平台及屋面主梁在汽机房侧连接采用滑动支座, 在锅炉房侧连接采用固定支座。

三、施工及计算模型的建立

(一) 施工问题

该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 楼面采用钢梁浇制板, 压型钢板做底模。施工时, 钢筋混凝土梁柱一同浇注, 在框架梁上部板底的位置 (板厚分别为114mm和124mm) 留施工缝, 待楼面钢梁与框架梁焊接安装完成后, 上面铺设压型钢板并浇注混凝土。实践证明此方法安全、速度快、周期短, 且与钢结构相比造价低。

(二) 计算模型及结构计算分析

横向框架、纵向框架分析采用PK软件进行结构计算。梁支座弯距调幅系数0.9 (梁端出现塑性铰是框架较合理的极限状态, 故允许对梁端最大负弯矩进行调幅, 现浇框架调幅系数0.8~0.9) ;梁惯性矩增大系数:中框架取2, 边框架取1.5;计算周期折减系数1;阻尼比0.05;抗震等级二级 (地震力计算方式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计算振型个数5个;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系数1。

典型结构计算模型是 (5) 轴和 (8) 轴, 计算结果见表1。表中F n为轴力, MX为X向弯矩, MY为Y向弯矩, VX为X向剪力, VY为Y向剪力。

四、结论

第一, 在设计中采用汽机房框排架柱、平台梁及柱联台组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同时又考虑了另外一种结构模型, 即汽机房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结构梁。若采用此种形式, 则梁上不用埋埋件, 管道安装改动也方便, 故进行了分析比较。此种结构模型中, 所有梁与柱之间铰接, 结构刚度比设计所采用方案低。由于汽机房的设备及管道与后部的锅炉连接较多, 而汽机房与后部结构为各自独立的结构体系, 部分水平荷载不能按内力考虑。计算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 还需加横向、纵向支撑, 但确定位置很困难。计算和分析对比表明工程采用的结构形式整体性和抗震性好, 能提高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第二, 机组的设备、管道及检修区等荷载较大, 且本工程汽机房内布置紧凑, 除氧器等大型设备布置在汽机房平台上, 以及除氧间取消, 导致汽机房的抗侧力构件较弱。在这些不利情况下, 虽然进行了优化设计, 但与传统汽机房钢结构平台相比, 由于混凝土梁截面高度大 (除氧器下框架梁高1.50m) , 造成13.70m及6.90m层布置热机管道空间减小。

摘要:火力发电厂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是我国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中汽机房、除氧煤仓间的主要结构形式。文章以单机容量600MW某大型火力发电厂房为例, 研究该类结构的设计及计算。

图书馆期刊排架方法的探讨 篇10

一、几种常见期刊排架方法的优劣分析

到目前为止, 图书馆期刊排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分类排架法。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期刊排架方法之一, 即依据《中国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按期刊内容所属的学科体系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可以按照学科或专业集中同类同种期刊, 使期刊馆藏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 有逻辑性的科学体系。方便读者按照主题或学科集中检索、阅读期刊, 为读者发现更多的相关信息提供方便, 从而拓宽了利用期刊的范围, 保证了期刊的查全率, 降低了漏检率。同时排架本身就能揭示馆藏, 便于管理人员按类熟悉馆藏刊物, 按类宣传推荐和指导读者阅读。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因刊名变化给期刊排架带来的影响。缺点一是相当多的读者不熟悉分类法或不习惯按类查找文献, 仅从刊名判断其所属的类别往往会出现错误判断, 加之分类难以反映期刊的所有主题, 会使读者逐类反复查找, 仍不一定能找到所需的刊物。二是现代学科错综复杂, 期刊内容跨度广、主题多、交叉频繁, 使管理人员在分类、主题词标引等方面不易把握, 分类工作具有一定难度, 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期刊分类排架需要大面积预留架位, 产生库房空间浪费, 且因计划不周或期刊的增减, 不得不频繁倒架, 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四是随着时间的变迁, 有些期刊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 甚至跨越了原有的学科, 这就不得不重新排架建立期刊索引。五是无法实现将一种正刊名的多个版本集中在一起。如《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分《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 (社科版) 》和《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 (自科版) 》。

2. 刊名排架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排架方法, 即按期刊的刊名用字母、拼音、四角号码或笔顺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管理人员不需要具备与期刊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便能够完成排架工作。读者也不用去查阅烦琐的索书号, 而是通过刊名直接、简便、迅速查到所需文献, 符合人们查找文献资料的习惯。实践表明, 读者在检索期刊时, 大部分有价值的期刊都可以通过刊名索引被轻松检索到。此法不需要编制排架号, 不需要分类, 节省人力、时间, 管理简单, 易查易懂、取还迅速, 又能体现期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它是期刊排架的基础。缺点一是需要预留书架位置, 馆藏空间浪费大, 频繁的倒架占去了管理人员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加大了工作量。二是会使同类期刊分散排列在多处, 无法体现期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使读者和工作人员难以从书架上直接了解某一学科或主题期刊收藏的全面情况, 也不便于读者按学科分类查阅。三是不同地区的同名期刊容易发生混淆。例如, 同为《少年文艺》就分别有江苏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四刊名排架法对期刊刊名的准确性要求很高, 依赖性很强, 刊名稍有变动, 就会影响到期刊的排架, 致使同一种期刊排在了两个地方。例如, 《军工富民信息》1990年更名为《现代经济信息》, 使得该期刊的索引字母 (刊名首字拼音声母) 由J变为X。

3. 年代排架法。

即以年代为单位, 将出版年代相同的期刊先行集中, 然后再按刊名或分类号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可按期刊的不同年代来揭示期刊, 基本不需倒架, 节约人力与空间, 便于计算机管理。缺点是违背了期刊自身作为连续性出版物的规律, 割裂了期刊的内在联系, 破坏了期刊的完整性, 会影响到读者对期刊连续性的需求。

4. 刊号排架法。

即利用期刊的国际标准ISSN号、国内统一刊号、国内邮发代号、国外邮发代号等本身的刊号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可以把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刊物集中在一起, 不必重新编号, 管理方便。缺点是无法体现期刊主题, 读者不容易理解, 查找费时, 不易查全, 效率较低。一些无刊号的非邮发刊物更是无法排架。有时候刊号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且与刊名没有联系, 不符合读者的阅读的查阅习惯。这种排架方法同样存在需要预留架位, 造成空间浪费。

除以上几种单一排架方法外, 还有由以上几种方法演绎或派生出来的若干种组合排架方法, 如分类加刊名法、分类加顺序号法、刊名加顺序号法等等。实践中证明单一的排架法不是科学实用的方法, 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传统的排架方法找到适应我馆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适应计算机检索环境下的新的一种排架方法。

二、选择期刊排架方法的原则

选择科学合理的排架方法的原则有: (1) 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浏览期刊。图书馆期刊收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期刊文献信息, 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因此, 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浏览期刊, 符合读者查找习惯, 缩短读者查阅时间的期刊排架方法就是期刊排架的首要原则。 (2) 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在方便读者阅读的同时, 兼顾管理人员管理的方便, 探寻简单而科学的管理方法, 避免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并节约管理费用就是期刊排架的重要原则。 (3) 适应计算机管理 (检索) 环境。在计算机检索环境下, 期刊更多充当的是一种阅读功能, 检索功能在逐渐弱化。因此期刊排架必须适应新的检索环境。 (4) 有助于节约空间资源并减少馆舍资源的浪费。在文献信息量猛增的今天, 馆舍面积不足已经成为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 期刊排架必须考虑对馆舍面积的节约, 避免造成馆舍资源的浪费。

三、关于图书馆现期刊物的排架方法

图书馆期刊的收藏分为现期刊物和过期刊物 (简称“现刊”和“过刊”) , 这两种期刊由于利用率不同, 读者利用的目的也不完全一致, 因此不必要求排架方法的统一。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 现刊的利用率远远大于过刊的利用率, 且读者查阅的目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以我馆为例, 我馆现刊有中文期刊4 000余种全部开架阅览, 过去按照刊名四角号码排架, 读者反应查找极不方便。现在采用“分类号+刊名+架位号”对期刊进行排架, 即以“分类法”为主导, 辅助以期刊的刊名和刊架架位号相结合的方法。该排架法首先根据期刊的学科进行分类, 分类号宜粗不宜细, 一般分到一级类目就可以, 然后再按刊名排序, 最后用架位号准确定位。这种方法综合了“分类排架法”和“刊名排架法”的优点, 同时尽量避免它们的缺点, 形成一个结构分明、逻辑严密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即照顾了按主题分类索刊的读者, 同时也兼顾了按刊名索刊的读者。由于“分类”一般只分到一级类目, 读者通常都具备在大的主题概念上作区分的能力, 所以查找起来并不困难。经过类目的简单确定之后, 按刊物名称字顺也能很快地查找到所需期刊。此法既有助于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也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和排检, 使管理工作变得比较简单。缺点是由于每年征订的期刊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 这就要求每类期刊的刊架都要留有少量的架位, 便于征订的期刊发生变化时进行细微调整。

四、关于图书馆过期刊物的排架方法

现在我馆过刊排架主要采用“刊名四角号码”排架法。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倒架”和同名期刊混淆的问题, 且库房空间浪费甚大。笔者认为对过刊排架应该采用“年代+刊名”排架法。

比起现刊, 过刊利用率相对较低, 再加上过刊库房一般是闭架管理, 工作人员对馆藏期刊的摆放位置非常熟悉, 所以不必再进行分类, 只须按刊物年代、名称字顺排列。读者在通过计算机的检索之后, 得到了刊名、年代等线索, 工作人员就可以非常容易取得刊物提供给读者。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密集排架, 节约库房空间, 减少倒架次数, 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在现刊分类的基础上, 迅速建立计算机分类检索目录, 保证期刊的内在联系和科学体系, 更加方便读者索刊, 同时省略了过刊的加工环节, 使过刊得到更早利用。缺点一是管理人员不能直观地按类熟悉馆藏期刊。二是在读者对期刊有连续性的需求时, 管理人员需要从多个地方提取, 加大了工作量。

总之, 图书馆期刊的排架法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完善, 如何使得更加完美, 这是摆在期刊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忠兴.浅谈重庆图书馆中文期刊阅览室有期刊排架方法[J].重庆图情研究, 2008, (4) .

[2]李雪松, 张丽萍.中文期刊排架法新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20) .

[3]冯广珍.过期期刊排架的实践及认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5) .

[4]谢亮.现阶段图书馆期刊排架方法探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3) .

上一篇: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下一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