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架混凝土

2024-08-29

排架混凝土(精选9篇)

排架混凝土 篇1

0引言

某大型炼钢企业钢渣车间, 建筑面积约4880m2, 采用6m、12m柱网, 混凝土排架结构体系, 轻型角钢屋架, 预应力屋面板。该厂房建于1970年, 车间主要用于红钢渣热处理, 且使用中立落锤破碎大体积钢渣, 为高温烘烤、高湿蒸汽、动力荷载和重级工作制吊车作用, 环境条件恶劣, 已投入使用38年。

1厂房鉴定、检测结果

1.1鉴定结果

按照《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2:88)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3:88) 的要求, 构建检测结果表1。

1.1.1混凝土吊车梁

(1) 混凝土吊车梁强度推定值fcu, 分位置) , 与原设计强度450#相差17.3%。 (2) 经ZBL-630钢筋探测仪探测, 混凝土吊车梁的钢筋数量、直径、间距均与原设计图纸相符。 (3) 碳化进度正常。

1.1.2混凝土柱

(1) 混凝土柱强度推定值fcu, 分位置) , 与原设计强度300#相差4.9%。 (2) 经ZBL-630钢筋探测仪探测, 混凝土柱的钢筋数量、直径、间距均与原设计图纸相符, 但个别保护层偏差较大。 (3) 碳化进度正常。 (4) 混凝土柱截面为工字型截面, 在腹板纵向处, 无横向混凝土加劲格, (以前老规范均未设置) , 按现行新规范验算, 抗扭刚度不满足使用要求。

1.1.3道轨与吊车梁连接部位

预应力鱼腹梁上预埋螺栓已多处松动, 少数螺栓已不起作用, 由此增大了吊车在运行中, 平面外的水平力及位移, 导致混凝土柱顶晃动超过限值, 偏大。

1.2鉴定结论

1.2.1混凝土吊车梁,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已运行38年多, 由于生产环境恶劣, 混凝土强度降低较大, 承载力已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且部分构件端部出现裂缝, 对于重级制吊车梁, 隐患巨大。

1.2.2混凝土柱, 由于抗扭刚度不足, 导致产生的柱顶颤动等现象, 需对柱进行刚度补强处理, 提高其承载力。

1.2.3原排架结构柱间支撑, 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需设计补强。

1.2.4混凝土吊车梁上翼缘, 梁上轨道与吊车梁的连接无法有效固定。

综合计算分析:混凝土柱可靠性评定为B级;混凝土吊车梁、柱基础、以及结构柱间支撑, 可靠性评定为C级, 必需立即处理。

2加固设计

2.1加固设计原则

原厂房按老规范设计, 现按现行规范、标准图集进行设计、加固。

2.2混凝土吊车梁

由于现使用强度降低较大, 且吊车梁上翼缘预埋螺栓处, 混凝土已多处严重损坏, 对吊车运行危险隐患较大, 故决定全部拆除, 更换位钢结构行车梁, 按重级工作制A6, 参国标03SG520-1修改执行。为使体系受力一致, 将原混凝土走道板也同时拆除, 相应增加钢结构制动系统。

2.3混凝土柱

原柱在腹板纵向处, 无横向混凝土加劲格, (以前老规范均未设置) , 按现行新规范验算, 抗扭刚度不满足使用要求将原工字型混凝土柱, 改为距型截面柱, 满足抗扭与刚度要求。

矩形柱, 新旧混凝土结合的厂房柱的截面特征值和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对包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柱, 其截面特征值取现有的断面, 但受压区和受拉区新增混凝土和纵向钢筋设计值, 乘以0.9的折减系数;对外包钢湿法加固柱, 其截面刚度EI等, 参照计算。

下柱, 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方法加固, 外包钢筋伸入加固柱的基础内, 牛退下部位, 箍筋加密。

因下柱截面加大, 对基础部分, 通过植筋锚固, 基础周边地板面积扩大450mm。

上柱, 因受吊车纵向运行安全净距的限制, 采用外包角钢, 用钢板焊接成整体。

2.4道轨与吊车梁连接部位

钢梁上, 通过高强压板固定道轨;原牛腿处, 检查加固;上柱头处, 外包角钢与补强钢板内, 压力法灌实微膨胀灌浆料, 与钢梁上翼缘, 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2.5柱间支撑

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95)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2001) , 对新钢结构体系模型计算, 设计后, 柱、梁制动系统均满足, 唯柱间支撑需加大杆件截面, 提高刚度与强度, 同时在厂房中部加设一道。

3加固设计结合生产实际的实施

因生产上不能长时间停产, 更换吊车梁时, 只能分段实施, 提前准确测出各牛腿处标高控制点。

3.1基础加固处理

基础周边按计算书需扩大底板增宽0.45m, 采用植筋技术处理搭接。

3.2柱身加固处理

首先将原混凝土柱牛腿以下柱表面, 采用磨光机打毛、磨净, 在柱表面划出2-4mm深的划痕, 间距100*100mm, 用压缩空气吹净表面, 由于环境干燥, 加固混凝土浇灌前两小时, 用清水 (不可用工业污水) 湿润混凝土表面, 冲洗干净。施工中尽量防止柱身腹板损坏, 柱翼缘板外侧, 做间距400mm植筋, 插入到柱外侧四周配置的加固钢筋内, 迅速灌浆完成, 做好养护。

牛腿以上上柱, 因受吊车纵向运行安全净距的限制, 采用外包角钢湿式加固法, 将4∠90×8角钢, 直接埋入牛腿以下500-650mm处, 四边采用8mm钢板, 断焊封闭做为箍筋, 锚固在下柱包裹的混凝土内, 间隙用微膨胀灌浆料灌实。 (图1)

3.3吊车梁制作、安装更换

因生产的不可耽误, 需以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 决定吊车梁更换分段实施, 不停产, 排架结构稳定性通过设置临时柱间支撑来解决, 同时吊车必须缓慢运行, 以减小吊车纵向刹车力。

吊车梁制做安装

因受老厂房柱肩梁标高的限制, 吊车梁支座构造比较复杂, 6m12m的, 如原厂房12m6m处, 柱牛腿标高较低, 吊车梁支座处断面高度达1200mm, 而跨度6m、12m的钢吊车梁, 经计算后, 仅需要600mm高的断面即可, 节点处理见图2。

1-12m吊车梁;2-端坐抬高处, 加劲肋板顶紧不焊;3-下翼缘处刨平顶紧;4-钢板125*85*10竖向肋;5-加固后混凝土柱.

对钢吊车梁在柱端头剪应力过大, 为了使梁端与制动板联结可靠, 在柱侧面增设小刚柱, 并在上柱处, 用钢板将二者连接成整体。参照G514图集, 因对上柱头引起的剪力过大, 采用增大端头截面法, 进行加固。

4结语

工程已实行2年, 厂房安全使用状况较好, 证明加固方法节点是符合实际的。

老厂房鉴定、加固设计中, 设计人员要亲自到现场调查实际, 与生产单位交流加固实施过程中的时间间隔特点, 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能够实施的加固方案。

参考文献

[1]CECS25:90,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2]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

[3]CECS77:96,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4]GB 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5]汪一骏, 等.钢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6]左成平, 左明汉.混凝土结构粘结加固设计与算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艺术类图书排架管理对策 篇2

关键词:艺术类图书;排架

1 图书馆排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越来越多,图书馆里的图书也与日俱增,图书馆由原来的闭架管理到现在的开架式管理,这些都是图书馆的发展。但是众多的图书需要依照一个规律来组织管理,让每本书有个固定的架号、架位,才能便于馆员管理图书、读者找书。目前在各图书馆中使用得比较多的图书排架是以下两种,一种是流水账号排架,另一种是分类-种次号排架。流水账号排架即根据图书的流水号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其优点是一旦固定好了架位,不用倒架,缺点就是从某一书架看过去,各种图书都有,显得杂乱、无规律,读者要找某本书必须检索出其流水号,才能到相应架位去取书。分类-种次号排架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22个大类来将图书分类上架的,这样的排架法优点是某一类的图书集中放在一起,读者想找某类书直接去该类书架上找就可以了。缺点是需要频繁倒架,特别是如果该图书馆集中购买、补缺某一类的大量的图书,会造成大面积的倒架。每种排架法都各有优缺点,流水账号排架适用用密集书架的排架。图书分类排架更适用于开架管理,因为它更符合以“为读者服务”这个宗旨。

2 艺术类图书的特殊性

在22个大类图书中,绝大多数的图书都是按照上述的排架法来上架、排列的,唯有艺术类图书的排架困难、乱架严重、损坏最快。最主要的原因是艺术类的图书为了达到图书的艺术效果,使得艺术类图书在开本、纸张和书本薄厚上都大不相同,所以造成了上架困难。以下是艺术类图书的三个特性:

2.1 开本

书籍的开本也是一种语言。作为最外在一种形式,开本仿佛是一本书对读者传达的第一句话。好的设计可以带给读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还能体现出这本书的实用目的和艺术个性。比如,小开本可能表现了设计者对读者衣袋书包空间的体贴,大开本也许又能为读者的藏籍和礼品增添几分高雅和气派。美编们的匠心不仅体现了书的个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开本分为大型本:12开以上的开本。适用于图表较多,篇幅较大的厚部头著作或期刊印刷;中型本:16开 ~ 32开的所有开本,此属一般开本,适用范围较广,各类书籍印刷均可应用;小型本:适用于手册、工具书、通俗读物或短篇文献,如46开、60开、50开、44开、40开等。平时常见的图书均为16开以下的,因为只有不超过16开的书才能方便读者的阅读。但艺术类图书为了完美展现其艺术效果会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如方长开本、正偏开本、横竖开本等。尤其是画册要将大小横竖不同的作品安排得当,又要充分利用纸张,故常用近似正方形的开本,如6开、12开、20开、24开等,如果是中国画,还要考虑其独特的狭长幅面而采用长方形开本。

2.2 纸张

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纸张:纸的总称。纸张一般为分: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艺术类图书根据该书展现内容的需要会用到多种类型的纸张:第一,凸版纸是采用凸版印刷书籍、杂志时的主要用纸。适用于重要著作、科技图书、学术刊物、大中专教材等正文用纸。第二,新闻纸也叫白报纸,是报刊及书籍的主要用纸;适用于报纸、期刊、课本、连环画等正文用纸。新闻纸的特点有:纸质松轻、富有较好的弹性;吸墨性能好。第四,胶版纸主要是供平版(胶印)印刷机或其他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彩色印刷品时使用,胶版纸伸缩性小,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平滑度好,质地紧密不透明,白度好,抗水性能强。如彩色画报、画册、宣传画、彩印商标及一些高级书籍封面、插图等。第四,铜版纸又称涂料纸,这种纸是在原纸上涂布一层白色浆料,经过压光而制成的。纸张表面光滑,白度较高,纸质纤维分布均匀,厚薄一致,伸缩性小,有较好的弹性和较强的抗水性能和抗张性能,对油墨的吸收性与接收状态良好。铜版纸主要用于印刷画册、封面、明信片、精美的产品样本以及彩色商标等。第五,画报纸的质地细白、平滑,用于印刷画报、图册和宣传画等。第六,书皮纸,是印刷书籍封面用的纸张。书面纸造纸时加了颜料,有灰、蓝、米黄等颜色。第七,字典纸是一种高级的薄型书刊用纸,纸薄而强韧耐折,纸面洁白细致,质地紧密平滑,稍微透明,有一定的抗水性能。主要用于印刷字典、辞书、手册、经典书籍及页码较多、便于携带的书籍。第八,拷贝纸:拷贝纸主要用于印刷多联单,适合于复写、打字。由于拷贝纸呈半透明状,在书刊印刷中,主要用于装帧有画像页的护页使用。第九,板纸:板纸种类很多,书刊印刷所使用的板纸,主要是用于制作精装书壳面的封面压榨纸板,和制作精装书、画册封套用的封套压榨纸板。[1]

2.3 薄厚

从图书的厚度上看,艺术类图书有几页、十几页的平装本或活页本,也有数百页、上千页厚度在8厘米以上的精装本。

以上这些特性使得形式不一、大小不一、厚度不一的艺术类图书在排架上造成了极大的困惑。

3 藝术类书的排架

3.1 现状

对艺术类图书排架,如果按照常规的分类——种次号这样传统方式来排的话,回碰到以下几种困难:第一,书脊较长的大开本图书,会受到书架层高的限制,书籍无法正常插入书架,上书、取书过程中很容易损坏图书。第二,书页较长的图书,同样受到架宽的限制,书籍无法正常放入书架,上书找书过程中容易造成书页卷曲损坏。第三,书页较少的图书几乎没有书脊,正常上架的话,读者无法看到书标,老师上架图书及读者查找图书都会抽出图书来查看书标,找书上架都带来大大的不便。

3.2 改造

(1)重叠平放法。重叠平放法是将不规范的图书、画册按同一主题内容先归类,如:油画类画册、摄影类画册、水彩类画册等等,同一类画册归类后,再按种次号从小到大重叠平放在书架上。但是这样的重叠平放并不是将一类画册厚厚的重叠平放在架子上,而是每叠书根据图书厚度而定,每叠5-10册,并在架上标明该叠书的分类、种次号的范围,这样才能方便读者查找,并且不会在上书、取书过程中造成图书的损坏。另外,有的画册还可以按出版社进行归类再按内容来排架,这也是艺术类图书的一个特点,比如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在美术类图书中占很大比重,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荣宝斋出版社的图书集中起来,再按水彩、油画、素描等这样的内容分类后按顺序排架,这样在方便排架的同时也能算是图书馆一个特色收藏架了。

(2)盒装排架法。盒装排架法是将那些很薄的、纸质软的图书放到自制书盒里,再在书盒上贴上书标。很多音乐图书的乐谱比较薄,还有些名师画作几乎就是一张纸,这样一些图书都没有书脊,贴上的书标不能直接展示出来,读者在查找时是极易弄坏乐谱、画作的,如果能每种乐谱制作一个书盒,这样极大方便工作人员上书及读者找书。如果没有每种书一个盒子的条件,最多5种书就需要一个书盒,并在书盒上标明清楚该盒内的书,不然也达不到盒装排架的效果。

(3)代书板指示平放位置法。代书板指示平放法是将不合适上架的图书平放在书台上,而在该书应在位置上放置一个代书板,代书板上写上该书的放置位置,告知读者。该排架法的优点是:不适合上架的书集中存放,避免乱架,虽然产生了二次查找的时间,但是利用率提高了。

4 结语

各图书馆同仁对艺术类图书的排架都各有方法,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有关艺术类图书的排架方式,真正解决艺术类图书排架困难的问题,最终方便读者,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排架混凝土 篇3

1 预制柱施工

(1) 底模在夯实土上砌三层砖胎模, 在砖顶面抹1:3水泥砂浆20mm找平抹光, 侧模采用木模板拼制而成, 底层用三角铁架支撑侧模, 铁架锚入地下固定牢固, 间距600mm一道, 侧模上端用定型钢芯模的侧翼卡紧固定;牛脚处采用创光木模板。基土必须夯实, 砖胎模板平整度控制在5mm以内, 隔离剂不得漏刷, 干后方能绑筋。预制构件埋件种类多标高不一, 在绑筋及打砼前应逐个核对, 无误后用电焊点牢, 表面与模板紧贴, 但电焊时不能烧伤主筋。构件强度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方可吊装。现场采用两榀叠浇生产。

(2) 底层第一榀构件的底模要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 拆模后沿构件四周弹出水平线, 逐层校正上层模板的平整。

(3) 柱预制时, 特别需要注意确保其外形尺寸和预埋件位置以及柱的编号的准确。

(4) 重叠生产时, 注意柱的吊装顺序, 先吊装的柱在上面, 后吊装的柱放在下面, 为便于吊装, 柱预留穿钢丝绳的孔道或吊环。砖胎底模面层可做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 隔离层可在混合砂浆, 水泥砂浆面层上直接刷废机油, 或撒滑石粉、刷脱模剂等。柱模支撑后绑扎钢筋, 并检查钢筋的种类、直径、数量。弯起角度位置、尺寸等与设计是否相符。砼浇捣前, 对模板尺寸, 所配制的钢筋、预埋件等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作记录。砼浇捣时必须振捣密实, 振捣时耍注意振动棒的头子严禁碰动模板, 钢筋、预埋件。

(5) 预制柱的构造特点是长度较长, 在牛腿处, 柱中钢筋较密, 柱边有许多伸出的钢筋或预埋件, 以便与圈梁或墙体连接, 其埋置标高必须准确, 所有预埋件, 要求埋设准确以保证屋架和吊车梁的安装。

(6) 柱子要求一次捣完, 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浇筑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7) 要防止侧模在砼振捣时往上浮动, 必要时加压重, 重叠法制作构件砼, 并应有隔离措施, 可采用纸筋石灰膏作隔离层。

(8) 在构件上根据就位、校正需要弹好轴线, 柱子应弹好三面中心线、牛腿面与柱顶面中心线、±0.00线, 吊点位置。基础杯口弹出纵横轴线。

(9) 检查厂房柱基础轴线和跨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找好柱基标高。

(10) 按图纸对构件进行编号。不易辨别上下左右的构件, 应用记号标明, 以免搞错。

当同型号的预制柱较多时, 可以采用定性钢模, 以加快预制速度, 并得到更好的成型。

2 测量准备

2.1柱插在柱基的杯口中, 为了便于柱吊装对位和校正, 确保其轴线位置的正确, 柱吊装前, 应在杯口面弹出杯口十字中心线或轴线, 并用红漆作出标记。

2.2为了保证柱吊装标高的正确, 柱基施工时, 杯底标高一般做得比设计标高要求低2.5~5cm, 以便在柱吊装前, 根据量得柱的实际长度和用水平仪测得杯底的实际标高, 用1:2水泥砂浆将杯底抹至所需的高度。

2.3 构件的检查和弹线

1) 结构构件在安装时, 砼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标号, 为保证构件吊装后, 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 且为了保证吊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吊装前, 应检查整个柱的长度以及柱顶到牛腿面的长度, 是否与设计规定的尺寸相符, 如果总长过大, 则凿去过长的砼, 如果总长过小, 则在基础杯口底加厚垫层, 如果总长符合要求, 但上柱过长, 也即牛腿标高低了, 则可在柱吊装后, 在牛腿面上加放钢垫板来解决, 因此, 在构件制作时, 我们就应加强对尺寸的检查。

2) 构件吊装时, 应检查构件底垫座是否平整, 构件是否挠曲。为了便于吊装对位、校正, 构件吊装前应弹线, 柱的弹线包括:柱身三面中心线、牛腿面与顶面中心线、地坪标高线 (以牛腿面标高为准) 等。

3 吊装工艺

3.1 柱的开片

将1000mm园钢插入开片孔, 50T吊主钩头上挂上钢三角扁担, 钢扁担上的两根吊索下端挂住柱上段的园钢, 25T汽车吊主钩头挂住柱下段的园钢, 两机同时缓慢起吊。

待柱脱模约15cm, 在柱下端头两根柱间放置φ20圆钢一根, 然后稍松钩, 两吊装工分别用撬棍将柱向柱顶方向移动600mm, 同时再微微起吊, 在柱身顶部向下200mm处垫好木方将吊钩下放, 卸去吊索重新将吊索对称绑扎在柱的大面重心起吊翻身。

3.2 柱的吊装

1) 柱子吊装用三点翻身、二点起吊, 吊点位置应根据结构配筋进行计算, 要求吊装过程中不开裂。柱身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方可吊装。

滑行法和旋转法是吊装柱的两个基本方法, 在实际施工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构件并灵活使用吊升方法。

2) 对位与临时固定

柱对位与临时固定的步骤如下:当柱脚接近杯底时 (约离杯底3cm~5cm) , 刹住车, 每个柱面插入木楔然后目测柱的垂直度, 并通过起重机操作使柱身大体垂直, 接着用撬杆撬动或用大锤敲打楔块, 使柱中心线 (或轴线) 对齐, 再落钩让柱借助自重沉于杯底, 并复查对位的情况, 若已符合要求, 即可将楔块打紧, 使柱临时固定, 起重机即可安全松钩, 并拆除绑扎索具, 等柱校正后, 再予以最后固定。如楔块不能保证临时固定的稳定时, 应增设缆风绳。

3) 校正

柱校正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工作, 因为柱吊装的准确程序不但将影响吊车梁, 屋架等构件的吊装, 而且还影响到整个厂房的稳定性, 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所要校正的主要是竖直偏差。柱竖向偏差的检查, 可用两台经纬仪于柱的纵横方向, 观察柱的吊装中心线是否垂直, 也可用吊锤来检查柱的竖向偏差, 柱校正后, 应即进行最后固定, 在柱脚与杯口的空隙中灌筑细石砼, 所用砼标号应比柱所用的砼标号提高一级。

细石砼的灌筑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灌筑至楔块下端, 待第一次灌筑的砼强度达到25%设计强度时, 即可拔去楔块, 将杯口灌满砼。在第二次灌筑前, 必须对柱的垂直度进行复查。

4 构件布置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柱布置在跨处边, 斜向布置、位于起重机的回转半径内。在场内就位堆放, 其位置靠近吊装位置的柱列轴线。

地胎模距杯形基础基坑边1m以外布置。

5 吊装工程安全措施

(1) 吊点位置要选准, 吊索与构件水平面应成不小于450的角。必要时对构件耍进行吊点验算;有的应做加强加固措施。

(2) 构件安装中及就位后, 应具备临时固定的措施和工具以保证构件临稳定, 防止倾倒砸坏构件自身和其他构件而影响整个质量。

(3) 柱子吊装及基础灌缝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 才允许吊装上部构件。这一点必须控制好, 而不要因抢工期而失控。

(4) 吊装作业时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统筹各项事宜, 并随时监督全过程。

(5) 起重机的行走道路必须平整坚实。

(6) 吊装前必须对施工条件进行检查并确认, 并对吊索、吊具等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作业, 遇大风雨天暂停吊装。

(7) 严禁超载吊装, 严禁歪拉斜吊。

(8) 吊车司机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指挥信号应统一、鲜明、准确。

(9) 设置吊装区域警戒线, 一律不准站在吊装物件下方, 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 清理吊装区域内的建筑杂物, 确保吊装的顺利进行。

对于清水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吊装前尤其要做好对混凝土结构的边角的保护, 以提高施工的素质和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 所有结构件的预埋件需要在吊装前做认真的清理, 补漆和位置的检查工作, 以确保所有的预埋件都按图埋设, 以此保证将来的安装工作能顺利开展。

随着材料科技和施工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预制和安装也将越趋规范和成熟, 保证实体质量和成型质量并安全的安装重型混凝土构件, 是对我们项目执行人员的普遍要求。

摘要:介绍大型排架结构混凝土柱预制、吊装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的经验。

排架混凝土 篇4

摘 要:通过对《中图法》分类排架法优劣的分析,说明不同类型图书馆应该有不同的排架原则,最后引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该采用的年份流水号排架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56-03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文献(包括图书、碟片、图片等),图书馆必然要把文献按一定的方法组织排列,使大量无序的文献转变为有序文献予以收藏保管,要使每一种文献在图书馆收藏体系中有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这就涉及到文献排架问题,这里我们就权且把涉及到的文献排架统称为图书排架。图书馆馆藏图书排架仅仅是提供一种排列顺序,也就是按某种法则对馆藏图书进行线性排列。读者可以通过分类、著者、书名、主题词、题名等多种途径查到合乎需要的图书,图书馆图书目录体系(过去是卡片式目录,现在是机读目录或者卡片式目录和机读式目录共存)反映图书馆全部馆藏,这些馆藏包括通过购买、赠送、交换或其他方式获得的所有实有文献。这些文献可能分置于图书馆各个书库,也可能陈列于各个阅览室。不管藏书是在书库还是在阅览室,都必须有一定的排架顺序可供查找,所以图书排架问题是任何一家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图书馆,馆藏图书通常都是依据某种分类法按学科分类排架的,即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图书集中在一起,性质相近的能联系在一起,性质不同的予以分开,便于读者按自己的学科专业查找图书。具体地说,图书馆图书都是按照索书号在书架位上进行排列的。 索书号由分类号和种次号两部分构成。图书馆员依据分类法给出图书的分类号,按图书到馆的先后次序或作者姓名的拼音字序给出图书的种次号,二者结合即确定了该册图书文献在馆藏中唯一位置。索书号成为读者检索馆藏的依据。图书馆员则依据索书号对藏书进行排架。不同的图书馆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排架策略,不一定整齐划一地采用同一种分类排架方式,但是不管是那种排架方法,都必须保证图书有序排架,都必须追求“排架简单,检索方便”的原则。

1 关于《中图法》的争论

关于排架方式问题近些年来有着很多争论。基本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1.1 第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彻底废除《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 《中图法》),其理由是:

1.1.1 《中图法》1959年由北京图书馆牵头着手编制,1975年出版以来经过三次修订,但是在第四版中,类目交叉和缺失、类目注释有歧义等诸多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它的修订永远跟不上时代,“此类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

1.1.2 图书分类号的主要功能是检索和排架。现在看来,检索的功能在逐渐降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和检索的方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读者的检索途径往往是关键词、题名和主题词等,读者在利用计算机检索时真正根据分类号检索图书的时候少之又少,因为要通过分类号检索图书,首先必须对《中图法》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还必须记住各种分类的代号,有这种能力的读者实在太少,通过关键词检索则会方便快捷得多。实际上从国内各个知名的全文数据库提供的网络检索界面来看,也没有一家提供了按分类检索的途径。所有使用者都是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等途径来检索图书,所以分类号检索功能在下降,《中图法》的地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1.1.3 《中图法》分类排架功能也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替代,比如流水号排架法。国外某些图书馆的图书根本没有分类号,只有一个流水号,读者在计算机上,只要通过关键词或者作者姓名查询,就可以查到自己所需图书的流水号,然后再到书库找书。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图书进行分类。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读者根本不懂图书馆的分类原则,即使广为采用的《中图法》也不例外。

1.2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图法》是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用任何别的方法替代它的分类号排架方法均不合适。其理由是:

1.2.1 尽管《中图法》有第一种观点所指出的不足之处,但它还是可以通过不断地修订来逐步完善的,它和其它分类法相比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所以也越来越被图书馆界同仁认同,目前还没有那一种分类法比它更完备,也没有那一种分类法比它使用更广泛,不能因为它不完美就彻底废除掉。

1.2.2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读者检索图书提供了极大方便,读者很少使用分类号检索不是因为读者不喜欢分类检索,也不是分类检索功能降低,而是各大全文数据库没有为读者提供分类检索途径;计算机是一种高速运算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毫无例外的也应用于文献检索,使得文献检索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提高了检索效率。

1.2.3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文献检索,实现了文献跨馆、跨区域的检索,使得文献资源共享逐步变成了现实。要共享就需要有统一的文献检索途径,《中图法》使用的广泛性最容易成为共同标准,所以不能废除《中图法》。

1.2.4 流水号排架法使图书检索更大程度依赖于计算机检索,所以图书馆必须提供若干台计算机设备,这就给图书馆增加了必须添加设备的困难。现在大多数图书馆开架借书,相比于流水号排架法,分类排架法按学科分类更容易让读者在书架上直接找到同一类目的相关图书,不必要强调必须利用计算机检索。

1.2.5 流水号排架法使某一类图书排架位置与其他类目图书混杂排列,更加分散,这就不利于同类相关文献查找使用。

2 《中图法》分类排架方法优劣分析

以上两种观点各说各的理,争论不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没有从各个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它们都有相当的片面性。

2.1 从宏观来看,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不断发展,确实越来越有必要统一全国图书馆的分类法则,建立公用联合目录,使各馆资源全国范围内共享,这就必然体现出《中图法》的优势。《中图法》尽管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是使用近半个世纪,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也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图书馆界共同使用的分类法则。《中图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伸缩性,按此方法对图书分类可将同一门类的图书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层次清晰的学科体系,形成一个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存放方式,但是归架前的分类工作进度较慢,费时费力。不过从长远来看,全国图书馆界统一分类方法是发展趋势,没有更好的分类方法可以代替《中图法》,《中图法》必然是将来的统一标准,所以选择《中图法》应该是明智之举。不过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没有实现统一标准的当下,各馆有各馆的具体情况,我们不能机械地把《中图法》奉为图书馆界的《圣经》。

2.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对于一般图书馆来说,增加计算机设备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反而已经是十分容易做到事情,流水号排架法不会因为缺乏计算机设备而成为检索图书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国现行的流水号排架法不同于国外的纯粹流水号排架,它也为图书进行分类,仍然给大类号,只是不细分而已。从这一点看,完全抛弃分类法也不大可能,但是未必就一定要用《中图法》,只要是合理的分类方法,能使图书合理有序排放就完全可以使用。

3 各馆现行的不同排架策略

以上所讨论的图书排架方式,都是针对读者借阅图书时的查询途径而进行的,没有从图书馆自身馆舍面积大小和图书管理等具体情况出发。图书馆图书排架问题是个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它在不同的图书馆表现出不同的复杂情况。不同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排架方式,甚至在同一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部门或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采取不同的排架方式,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从2006年3月1日起,所有新到馆的图书均由原来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更改为《中图法》进行分类。这一方面说明使用《中图法》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说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存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需要有除《中图法》以外的其它分类方法存在作为补充。下面我们以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为例,用图表对《科图法》和《中图法》两种分类法进行比较(见表1)。

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科图法是以数字开头进行分类:41.687/Y417/(3);中图法是以字母开头进行分类:F23/Z427/(2006),这是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虽然它们有区别,但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馆藏图书有序排列的目的。再比如,在通借通还的服务方式下,平顶山工学院图书馆则采用了辅助排架书标。辅助排架书标是贴在书脊或者书背右上角的小标签,上面一行写书库房间号和架位号的大流水号,下面分别写书库架位号的小流水号和层位号。如下所示:

501SK表示501书库,312表示全馆所有书库架位号中的第312排书架也就是大流水号;1#表示501书库架位号中的第一排书架也就是小流水号,20表示1#架位号中的第20层。有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就是以地域为排架原则;有的图书馆全开架书库用的是《中图法》分类排架原则,闭架书库采取的是中小型分类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就目前情况看,《中图法》还不能包打天下。

4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可采用的排架新策略

现代图书馆建设,不仅理论研究必不可少,还需要与实际相联系;不仅创新精神值得提倡,而且也要把创新理论在工作中大胆实践。

从微观来看,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尤其需要图书按学科分类排架,这是由于学科性质使然,它便于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学生查找同一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然而公共图书馆未必就必须严格按学科分类体系排架。比如有的图书馆文学类新书在中文文学阅览室设立新书专架,这些新书不按分类法排架而是乱架排放。因为这一部分图书副本多流通快,而且大多属于消遣性图书,并不需要严格有序排架。有足够的事实表明,把它们乱架排放不但没有影响开架借书的服务效果,而且还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对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尤其需要创新。由于各级政府重视不够或者政府财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投入不够,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与大型图书馆相比,馆舍面积狭小、设备缺乏等具体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如果还用《中图法》作为分类排架原则,势必造成书架明显不够用和资源浪费。大家知道,以《中图法》作为分类原则,书架上必须预留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空间以备后续图书的上架。其不足之处就是预留空间不好把握,经常大范围倒架,既浪费空间又浪费时间和人力等资源。从客观上讲,这就使得排架方法的创新十分有必要。为了保持图书排架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节约设备和人力资源,改进中小型图书馆图书排架方式已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大胆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排架方法供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同行在工作中参考,这就是用图书出版年份加带大类号的流水号排架方法,我们不妨把这种排架方法叫做年份流水号排架法。具体做法就是在书标的横线上方标注图书出版年份,在横线下方根据《中图法》给出大类与流水号。以《易学津梁》这本书为例,如下所示:

书标中2006表示这本书的图书出版年份,B表示这本图书分类是哲学类,195表示这本书是本馆收藏的2006年出版的哲学类图书的第195册。它的好处是,对往年图书可以实行密实排架,既保证了大类的相对集中,又避免了书架的浪费和大范围倒架,既节约了空间也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另外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少,每年购买图书数量少种类也少,没有必要对馆藏图书进行详分、复分。机读目录强大的“细检索”功能也为年代流水号排架法的“粗排架”方式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哪种排架方法都有一定适用范围,有它各自的局限性,我们在工作中也只能是不求最完美但求最适合。只有这样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有限的图书馆资源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振宏.悖论:“彻底抛弃<中图法>”—与傅立云、刘新同志商榷[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

[2] 傅立云、刘新.从《中图法》(第四版)的不足谈图书馆分类的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3,(1).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1999.

[4] 孔伟娟.辅助书标应用的深度与文献流通的紧密度[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

排架混凝土 篇5

1.1 混凝土上浮力出现的根源

用轨排框架法施工时,轨枕通过扣件与轨排的钢轨相连接,在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时会对轨枕块产生一定的上浮力,该上浮力是由于液态混凝土对埋入轨枕产生的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埋入混凝土内轨枕的体积与液态混凝土比重的乘积。

1.2 轨排结构及实际工况

1.3 混凝土上浮力对轨道高程的影响只取决于钢轨和托梁的刚度,与轨排横向调整及锁定方式无关轨道排架横向调整和锁定采用的是斜支撑轨向锁定器,是基于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特性,确保轨道在混凝土浇筑及其他操作过程中横向位置的精准性。

如前所述,上浮力主要是由液态混凝土对轨枕块产生的,在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斜支撑轨向锁定器已将轨排调整到位并且锁死。上浮力通过轨枕块传递到钢轨,再由钢轨传递到轨排的托梁。该上浮力若对精调完的轨道产生高程上的影响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钢轨和轨排托梁自身刚度原因产生变形而引起;第二种情况是:若该上浮力太大,足以将轨排和轨枕顶离地面,对轨道高程上的影响为钢轨和托梁变形与顶离地面高度的叠加。这两种均与轨排横向调整锁定器是否有斜度无关,只是由于上浮力的存在会使得轨排竖向支撑丝杠与斜支撑锁定器竖向分力的大小和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

1.4 混凝土上浮力较小,不足以将轨排和轨枕顶离地面,上述第二种情况不存在

下面以计算说明,计算时以7.15m轨排为例。

轨排框架整体自重量:2337kg

7.15轨排悬挂11组轨枕,每组轨枕重250kg,一个轨排悬挂的轨枕重量为:11×250=2750kg;

(轨排+轨枕)重量G=2337kg+2750kg=5087kg=50870N

灌筑混凝土后,液态混凝土对每组轨枕的浮力:

一组轨枕埋入混凝土内体积:

V=840×275×100×2=4.6×107mm3

液态混凝土比重取rc=25k N/m3

一组轨枕产生的上浮力F1=25000×10-9×4.6×107=1150N

对整个轨排产生的上浮力F=11×1150N=12650N

经计算可得:F=12650N

故轨排框架不会被上浮力顶离地面,所以上浮力对轨道高程的影响仅由钢轨和轨排托梁产生的变形而引起。

2 上浮力对单梁式轨排轨道高程影响的计算分析

下面对轨排框架上浮值进行计算和分析,本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是MSC.Nastran V 2005.1。

2.1 计算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2.2 计算参数及工况

以下计算参数均为五院轨排的实际参数。

矩形管尺寸为:3000(长)mm×180(高)mm×90(宽)mm×10(厚)mm;

轨枕被混凝土包裹尺寸约为:840(长)mm×275(宽)mm×100(高)mm;

矩形钢管:Q235钢;

杨氏模量:E=2.1×105N/mm2;泊松比v=0.3;质量密度ρ=7.85×10-6kg/mm3

钢轨:采用60kg轨;

混凝土重度取rc=25 k N/m3

计算时分为两种工况,对比混凝土浇筑前后上浮力对轨道高程的影响。

工况一:混凝土浇筑前未产生上浮力工况;

工况二:混凝土浇筑后产生上浮力工况。

2.3 有限元模型

以7.15m轨排建模,挂11组轨枕,每组轨枕按8个受力点施加在钢轨上,即每个扣件按2个施力点。

在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矩形钢管结构所采用的单元为板单元,钢轨结构所采用的单元为体单元。单元大小合理配置,形状尽量接近正方形或正方体。

有限元模型中考虑的主要构件参见图2~图5。包括矩形钢管(如图3);钢轨(如图4);

2.4 边界条件

计算采用如图5所示的边界条件:在矩形钢管螺栓固定位置处施加约束,Tx=Ty=Tz=0,Rx=Ry=Rz=0

2.5 荷载

●结构自重:1370kg(模型重)。

●轨枕荷载:一组为250kg。

每处悬挂点按四点接触,每个点集中力为

F=2500÷2÷4=312.5N(向下)

●轨排配件重量分配到每个点力:

(23370-13700)÷88=110N(向下)(其中2337kg为排架总重)

●灌筑混凝土后,液态混凝土对每组轨枕的浮力:

F浮=1150N

等效于每个点集中力为:F'=1150÷8=143.8N(向上)

2.6 计算结果与分析

计算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由以上计算结果分析可知:混凝土浇筑后上浮力对轨道的影响值仅为0.01025mm,《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中规定轨道轨面高程误差为±2.0mm,由上浮力对轨道高程产生的影响仅为规范允许误差值的四百分之一。

由此可见,混凝土上浮力对轨道精度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施工精度带来影响。

参考文献

[1]章远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装备组合式轨排的研制及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1(增):244-245.

[2]郑乃刚,高智峰.武广铁路客运专线CRTSI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9(S1)47-51.

[3]严少发,丁立金,王善高.隧道内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9(11):13-16.

[4]王红亮.隧道内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框架法施工工艺[J].铁道建筑,2012(4):81-84.

排架混凝土 篇6

关键词:改造加固,排架,冶炼车间

1工程概况

该冶炼厂房为单层单跨排架结构,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总建筑面积为1620平方米,厂房柱距为6米,每跨跨度为18m。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工字形柱、钢屋架、混凝土槽型预制屋面板建造。建筑物和构建处于弱腐蚀液体及气体的Ⅴ类化学腐蚀环境,作用等级为C级。该建筑与1991年7月竣工后使用至今,竣工资料齐全。

根据鉴定报告,该厂房损伤严重的构件为混凝土大型屋面板、混凝土排架柱及钢屋架等。

钢筋混凝土槽型预制屋面板腐蚀的主要原因为弱酸性液体及高温引起的化学腐蚀,板底为主要的腐蚀部位,由于弱酸性液体和高温导致水气凝结渗入混凝土板中,混凝土粉化失效,多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直接导致内部钢筋裸露锈蚀,严重处完全断裂。混凝土排架柱柱顶与大型屋面板的板底相似,多处出现混凝土剥落钢筋出现锈蚀,部分部位出现锈断情况。柱底处既有高温及弱腐蚀液体造成的化学腐蚀又由于生产运输过程中撞击导致混凝土剥落使柱底的破坏更为严重。梯形钢屋架未进行防腐处理多处以出现较大面积的锈蚀与削弱,部分杆件出现锈穿情况。

对于上述不能满足要求且有安全隐患的部位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2加固处理方案比选

2.1屋面处理

方案一:大多数板的碳化深度达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且出现细微裂缝且钢筋出现锈蚀、部分出现断裂直接造成该构件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下降。考虑到屋面荷载较小且屋面板的承载力下降较少及经济性的要求,对大多数屋面采用外粘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

方案二:考虑到轻型屋面施工周期短、费用低等优势,采用轻型屋面体系。但由于冶炼过程中产生高温、腐蚀等环境情况,采用较为耐腐蚀的双层压型镀锌钢板保温轻型屋面对大型屋面板进行整体更换。

对于经济性而言,方案一优于方案二。更换原有屋面板会产生较大的成本,但考虑施工中停工所产生的时间成本,采用双层压型钢板保温轻型屋面更换原有屋面板与对几乎每块大型屋面板进行外粘碳纤维片材加固施工周期要短且工艺工序要简便。加之方案一对预应力钢筋应力损失、裸露的钢筋的腐蚀情况及碳化后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的无法准确的计算,进行方案一处理该厂房依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对于两方案的比选得出方案二由于方案一,该厂房屋面选用方案二优化。

2.2钢屋架处理

方案一:对于出现大面积腐蚀及已出现腐蚀的钢屋架中的杆件先将腐蚀部分处理,再对杆件以原有尺寸进行对焊焊接加固,最后进行防腐处理。

方案二:拆除原有钢屋架,重新制作新的钢屋架,尺寸按照原有标准图集进行施工。

方案二更换原有的屋架会造成成本的急剧上升,施工周期长且造成较大的浪费,而方案一针对物价中的部分杆件进行以原尺寸进行对焊处理完全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且不需要对屋架进行拆除,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又满足了使用要求,因此该冶炼车间屋架按照方案二进行处理。

2.3排架柱处理

排架柱的柱身及柱头部位混凝土腐蚀严重,外露钢筋锈蚀严重。

方案一:将相邻的两排架柱增设支撑构件;选择托梁换柱或托梁截柱的方法进行加固。

方案二:将排架柱的柱头及柱身分别进行补强处理,完成后进行防火防腐处理。

方案一提出增设支撑会占用使用空间给今后的生产带来不便。托梁换柱的方法施工复杂施工、工作量大、周期较长。采用对排架柱进行补强处理,施工工序简便且不占用厂房的使用空间。因而选用方案二进行排架柱的处理。

3优选方案的施工方法

3.1屋面施工

采用200T以上的吊车对大型屋面板进行拆除,具体施工方法:拆除山墙顶部1.0米,降低伸臂高度。在厂房前后分别安置相应吨位的吊机,从厂房中间开始拆除。最中间两跨人工拆除后挪移至起吊半径内(200吨吊机起吊半径约40米),再由吊机吊出屋面;然后在逐步向两端推进,直至全部拆完。根据厂房的工作环境、条件,对屋面进行重新设计,屋面采用双层压型镀锌钢板复合保温屋面,外涂环氧树脂三道。具体檩条设计及布置可见图1。

3.2屋架施工

对于钢屋架中出现较大面积腐蚀并使截面有明显削弱,腐蚀措施已破坏失效的杆件将腐蚀部分处理后,用原设计尺寸的杆件与相对位置的原杆件进行对焊焊接处理。完毕后对整个钢屋架进行除锈处理并涂刷防火及防锈漆。

3.3排架柱施工

对于混凝土腐蚀严重,钢筋外露锈蚀严重的排架柱柱身,凿除混凝土排架柱中已腐蚀的混凝土,采用原截面尺寸钢筋(包括主筋及箍筋)替换锈蚀严重的钢筋后,采用C35级混凝土及时进行修补,并在混凝土外部刷防火防锈漆。

对于混凝土腐蚀严重,钢筋外露锈蚀严重的排架柱柱头,先将柱头损坏部位凿除,用C35细石混凝土重新浇筑,以高800mm宽700mm(具体根据柱子和墙壁尺寸决定)厚8mm钢板四面夹住,并以螺杆拉结箍紧,顶面以10mm厚钢板封闭,以便屋架焊接。焊连屋架后,将原柱头上屋架搭头用C35的细石混凝土封闭,在外部刷防火防锈漆。

4结论

该厂房经过以轻型屋面代替原有重型屋面、对屋架的加固以及对排架柱柱头及柱身的处理能够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同时满足冶炼车间的使用工艺要求,与拆除重建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投资,对今后的厂房加固起到一些借鉴作用。该厂房在加固修葺后的投入使用两年来,未出现明显腐蚀情况,厂房生产运行良好。目前旧厂房的改造及加固是政府所大力推行倡导的,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6-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李凯文.单层钢结构厂房加固方案优选[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

[4]徐抒言.某单层化工厂房的检测及加固[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6

排架混凝土 篇7

1 计算模型的建立

厂房结构按8度2类场地要求进行设计其平布置见图1。

考虑到结构形式的复杂性, 将原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简化:a.将屋架部分简化为一轴力杆件, 并认为屋架与排架理想铰接;b.将实际结构中的结构构件简化为空间杆或壳单元, 即梁柱简化为三维空间杆单元;楼板和剪力墙简化为各向同性的三维矩形板、壳单元。将离散化的杆、壳单元, 通过梁、柱、楼板、剪力墙程序自动形成的节点进行连接, 从而生成考虑楼板平面内和平面外变形的结构整体三维有限元空间计算模型。现采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进行该结构计算、分析。

结构第一周期1.7846s, 为带扭转的横向振动;第二周期1.6255s, 为带扭转的纵向振动;第三周期1.1552s, 为扭转振动, 振型图如图2。

2 单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结构反应

由于a列与b列是排架连接, 实际结构中起一个2道防线作用, 故选取c列和d列柱, 由程序计算在纵横向地震力作用下, 各轴线柱的位移如下表表示。

由表1~4可以看出由于纵横向刚度差值很大, 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也就相差很多。结构在受横向水平地震力时, 2轴纵向附带有很大位移, 12轴纵向位移就减小很多, 也就是结构产生了很大的扭转变形。而结构在受纵向水平地震力时, 各柱间横向位移差值相对较小。这是由于结构端部横向有一道抗震墙, 在横向地震时能消耗结构近端的地震能量所造成。这道抗震墙对纵向振动影响较小。

结构层间位移最大处是在34.7m处, 这是由于在这一层, 结构有一道2.5m高的深梁, 与其他层梁相比刚度很大。在地震力作用下, 这道梁承担了很大的剪力, 造成局部层刚度及质量与相邻层过分悬殊, 致使层间位移过大。

3 双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结构反映

对结构输入横向影响系数为1, 纵向影响系数为0.85的双向水平地震力。经sap计算, c列柱与d列柱的位移如下表。

将表5与6, 与表1~4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双向地震力输入时, 结构横向最大位移与横向输入地震力时, 无太大差别, 但纵向位移与结构受纵向地震力时, 有很大差值, 结构的扭转效应更明显。但对比这6个表的同时发现, 双向地震力时部分层间的位移 (采用平方和开方的方式计算) , 并不一定比单向地震力时位移大多少。这是由于结构的复杂性, 在双向力地震力时, 某一个方向的振动会对部分构件产生有利的效果。

不同的地震波对于单双向地震动输入产生的影响不同, 有可能单向输入产生的反应与双向输入没有太大区别, 也有可能产生的差别非常大。总的说来, 双向输入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大于单向地震输入下结构的地震反应, 只考虑单向地震输入会带来较大误差, 偏于不安全。对于不同的结构形式, 单双向地震输入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单向地震动输入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简单结构, 对于复杂结构其计算结果偏小, 有时可达40%以上, 对于框排架这种非规则偏心结构, 会导致更严重的不合理结果。因此, 基于安全角度考虑, 在复杂结构计算时, 有必要考虑双向地震动输入。

4 结论与建议

用sap分析单双向地震力下的框排架结构, 认为双向地震力对该种结构有较大的影响, 在设计分析时, 应考虑双向地震力的影响。

摘要:对钢筋混凝土横向框排架、纵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发电厂主厂房进行单双向地震力反应分析。研究了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 供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框排架,框架-剪力墙,双向地震力

参考文献

[1]刘大海, 杨翠如.厂房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617-626.

[2]王广军.框排架厂房空间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工程抗震, 1995 (6) :14-19.

排架混凝土 篇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随着建筑钢结构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各个压缩机厂房已经不再使用传统式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 开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结构, 即门式钢架结构。门式钢架是一种钢材制作而成的平面形式的结构, 其主要是以变截面及等截面等结构形式作为重要的承重骨架, 在做檩条与墙梁时采用的是冷弯薄壁型钢;在做屋面和墙面时采用的是压型金属板;并且其还能够很好的承载房屋结构的整体重量。从实际角度上来看, 传统式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与门式钢架结构的压缩机厂房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优势特点呢?本文以下就对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技术性能与经济性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1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与门式刚架结构的技术比较

笔者以一个跨度为15米, 两柱子之间距离为6米, 长度为66米的压缩机厂房为实例, 在该压缩机厂房内部有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 此起重机在地面上所留下的轨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3.5米、吊车吨位是5/20。

1.1 门式刚架结构比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更能将房屋高度降低

由于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在实际制作屋面梁与厂房柱子过程中采用的是预制的形式, 那么, 其只能将柱子顶部与梁柱之间进行铰接, 并且钢筋混凝土排架屋面梁跨中弯矩程度比较大, 比门式钢架屋面梁跨中弯矩要高出七倍之多。为了能够与规定的强度以及扰度要求相一致, 钢筋混凝土屋面梁高度为1.7米, 而门式钢架结构的梁柱刚性连接支座与梁跨中弯矩之间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差距, , 所以, 其梁截面高度只有450m m, 这与应力要求是完全相符的。由于钢材具有的各种同性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因此, 降低了压缩机厂房的高度。

1.2 门式刚架结构能够将柱截面尺寸减小, 进一步增大实际操作使用面积

门式钢架结构不仅降低了压缩机厂房的柱子截面高度, 同时也降低了柱子底部的弯矩程度。

当这两种结构形式在同样的外荷载的条件作用下, 门式钢架结构不仅能够将压缩机厂房的柱子截面尺寸进一步的减小,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实际操作使用范围进一步增大了。

2 门式刚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经济性比较分析

笔者根据《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的规定对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每榀制作成本费用进行了分析, 如下:

2.1 对钢筋混凝土排架一榀成本费用分析砼厂房剖面见图1

将中间一榀作为计算对象, 计算出具体需要的混凝土体积以及钢筋实际使用数量。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颁布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等规定中提出了对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 2007年5月北京造价处颁布了《北京工程造价信息》。C30的预制混凝土的单价大概为1033.30元/m3;钢筋制作安装单价大概为5121.98元/t;每一吨钢构件的单价大概为9851.72元/t。

由相关的数据, 可以看出一榀混凝土排架的实际建成成本费用应该是51.274x1033.30+8.065×5121.98=94290.19元。

2.2 对门式刚架钢材一榀成本费用分析

门式刚架剖面见图2

每框门式钢架实际使用钢材数量为1 6.6 4 4 t, 钢材实际成本费用为16.644×9851.72=163972元。另外, 石化炼油厂的压缩机厂房耐火等级达到了二级, 因此, 吊装梁下承重的梁柱应使用防火性能好的涂料。

2.3 门式刚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之间的经济比较分析

从本文所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 门式刚架结构每榀的建成费用达到了204373元;钢筋混凝土排架达到了94290元, 那么, 我们就能够给很明显的看出门式刚架结构每榀所使用的成本费用要比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每榀成本费用高出11万元。

此外, 由于传统式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需要在压缩机厂房混凝土柱子上预先留下诸多的配管埋件, 而这些埋件所处的位置必须要等到应力计算完毕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的确定, 从而制约了混凝土柱的预制工作, 最终延长了整个工程的工期, 对工程的进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也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的实际成本费用;而采用门式刚架结构, 其设计时间不仅较短, 并且其结构与配件都是由工厂制作而成, 质量绝对可靠, 具有较轻的重量, 实际运输十分轻便。同时, 其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都是采用强度高的螺栓进行连接, 便于安装, 整个工程建设工期也比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要短很多。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由于门式刚架结构具有受力简单、构件制作快捷、传力路径明确、施工周期较短、结构坚固耐用、质量高、价格合理,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等各种优势特点, 所以, 其当前在各种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主要对门式刚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梁框架结构之间的技术与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 以期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图书馆期刊排架方法的探讨 篇9

一、几种常见期刊排架方法的优劣分析

到目前为止, 图书馆期刊排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分类排架法。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期刊排架方法之一, 即依据《中国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按期刊内容所属的学科体系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可以按照学科或专业集中同类同种期刊, 使期刊馆藏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 有逻辑性的科学体系。方便读者按照主题或学科集中检索、阅读期刊, 为读者发现更多的相关信息提供方便, 从而拓宽了利用期刊的范围, 保证了期刊的查全率, 降低了漏检率。同时排架本身就能揭示馆藏, 便于管理人员按类熟悉馆藏刊物, 按类宣传推荐和指导读者阅读。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因刊名变化给期刊排架带来的影响。缺点一是相当多的读者不熟悉分类法或不习惯按类查找文献, 仅从刊名判断其所属的类别往往会出现错误判断, 加之分类难以反映期刊的所有主题, 会使读者逐类反复查找, 仍不一定能找到所需的刊物。二是现代学科错综复杂, 期刊内容跨度广、主题多、交叉频繁, 使管理人员在分类、主题词标引等方面不易把握, 分类工作具有一定难度, 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期刊分类排架需要大面积预留架位, 产生库房空间浪费, 且因计划不周或期刊的增减, 不得不频繁倒架, 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四是随着时间的变迁, 有些期刊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 甚至跨越了原有的学科, 这就不得不重新排架建立期刊索引。五是无法实现将一种正刊名的多个版本集中在一起。如《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分《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 (社科版) 》和《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 (自科版) 》。

2. 刊名排架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排架方法, 即按期刊的刊名用字母、拼音、四角号码或笔顺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管理人员不需要具备与期刊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便能够完成排架工作。读者也不用去查阅烦琐的索书号, 而是通过刊名直接、简便、迅速查到所需文献, 符合人们查找文献资料的习惯。实践表明, 读者在检索期刊时, 大部分有价值的期刊都可以通过刊名索引被轻松检索到。此法不需要编制排架号, 不需要分类, 节省人力、时间, 管理简单, 易查易懂、取还迅速, 又能体现期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它是期刊排架的基础。缺点一是需要预留书架位置, 馆藏空间浪费大, 频繁的倒架占去了管理人员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加大了工作量。二是会使同类期刊分散排列在多处, 无法体现期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使读者和工作人员难以从书架上直接了解某一学科或主题期刊收藏的全面情况, 也不便于读者按学科分类查阅。三是不同地区的同名期刊容易发生混淆。例如, 同为《少年文艺》就分别有江苏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四刊名排架法对期刊刊名的准确性要求很高, 依赖性很强, 刊名稍有变动, 就会影响到期刊的排架, 致使同一种期刊排在了两个地方。例如, 《军工富民信息》1990年更名为《现代经济信息》, 使得该期刊的索引字母 (刊名首字拼音声母) 由J变为X。

3. 年代排架法。

即以年代为单位, 将出版年代相同的期刊先行集中, 然后再按刊名或分类号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可按期刊的不同年代来揭示期刊, 基本不需倒架, 节约人力与空间, 便于计算机管理。缺点是违背了期刊自身作为连续性出版物的规律, 割裂了期刊的内在联系, 破坏了期刊的完整性, 会影响到读者对期刊连续性的需求。

4. 刊号排架法。

即利用期刊的国际标准ISSN号、国内统一刊号、国内邮发代号、国外邮发代号等本身的刊号来排列期刊的方法。优点是可以把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刊物集中在一起, 不必重新编号, 管理方便。缺点是无法体现期刊主题, 读者不容易理解, 查找费时, 不易查全, 效率较低。一些无刊号的非邮发刊物更是无法排架。有时候刊号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且与刊名没有联系, 不符合读者的阅读的查阅习惯。这种排架方法同样存在需要预留架位, 造成空间浪费。

除以上几种单一排架方法外, 还有由以上几种方法演绎或派生出来的若干种组合排架方法, 如分类加刊名法、分类加顺序号法、刊名加顺序号法等等。实践中证明单一的排架法不是科学实用的方法, 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传统的排架方法找到适应我馆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适应计算机检索环境下的新的一种排架方法。

二、选择期刊排架方法的原则

选择科学合理的排架方法的原则有: (1) 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浏览期刊。图书馆期刊收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期刊文献信息, 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因此, 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浏览期刊, 符合读者查找习惯, 缩短读者查阅时间的期刊排架方法就是期刊排架的首要原则。 (2) 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在方便读者阅读的同时, 兼顾管理人员管理的方便, 探寻简单而科学的管理方法, 避免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并节约管理费用就是期刊排架的重要原则。 (3) 适应计算机管理 (检索) 环境。在计算机检索环境下, 期刊更多充当的是一种阅读功能, 检索功能在逐渐弱化。因此期刊排架必须适应新的检索环境。 (4) 有助于节约空间资源并减少馆舍资源的浪费。在文献信息量猛增的今天, 馆舍面积不足已经成为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 期刊排架必须考虑对馆舍面积的节约, 避免造成馆舍资源的浪费。

三、关于图书馆现期刊物的排架方法

图书馆期刊的收藏分为现期刊物和过期刊物 (简称“现刊”和“过刊”) , 这两种期刊由于利用率不同, 读者利用的目的也不完全一致, 因此不必要求排架方法的统一。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 现刊的利用率远远大于过刊的利用率, 且读者查阅的目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以我馆为例, 我馆现刊有中文期刊4 000余种全部开架阅览, 过去按照刊名四角号码排架, 读者反应查找极不方便。现在采用“分类号+刊名+架位号”对期刊进行排架, 即以“分类法”为主导, 辅助以期刊的刊名和刊架架位号相结合的方法。该排架法首先根据期刊的学科进行分类, 分类号宜粗不宜细, 一般分到一级类目就可以, 然后再按刊名排序, 最后用架位号准确定位。这种方法综合了“分类排架法”和“刊名排架法”的优点, 同时尽量避免它们的缺点, 形成一个结构分明、逻辑严密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即照顾了按主题分类索刊的读者, 同时也兼顾了按刊名索刊的读者。由于“分类”一般只分到一级类目, 读者通常都具备在大的主题概念上作区分的能力, 所以查找起来并不困难。经过类目的简单确定之后, 按刊物名称字顺也能很快地查找到所需期刊。此法既有助于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也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和排检, 使管理工作变得比较简单。缺点是由于每年征订的期刊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 这就要求每类期刊的刊架都要留有少量的架位, 便于征订的期刊发生变化时进行细微调整。

四、关于图书馆过期刊物的排架方法

现在我馆过刊排架主要采用“刊名四角号码”排架法。在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倒架”和同名期刊混淆的问题, 且库房空间浪费甚大。笔者认为对过刊排架应该采用“年代+刊名”排架法。

比起现刊, 过刊利用率相对较低, 再加上过刊库房一般是闭架管理, 工作人员对馆藏期刊的摆放位置非常熟悉, 所以不必再进行分类, 只须按刊物年代、名称字顺排列。读者在通过计算机的检索之后, 得到了刊名、年代等线索, 工作人员就可以非常容易取得刊物提供给读者。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密集排架, 节约库房空间, 减少倒架次数, 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在现刊分类的基础上, 迅速建立计算机分类检索目录, 保证期刊的内在联系和科学体系, 更加方便读者索刊, 同时省略了过刊的加工环节, 使过刊得到更早利用。缺点一是管理人员不能直观地按类熟悉馆藏期刊。二是在读者对期刊有连续性的需求时, 管理人员需要从多个地方提取, 加大了工作量。

总之, 图书馆期刊的排架法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完善, 如何使得更加完美, 这是摆在期刊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忠兴.浅谈重庆图书馆中文期刊阅览室有期刊排架方法[J].重庆图情研究, 2008, (4) .

[2]李雪松, 张丽萍.中文期刊排架法新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20) .

[3]冯广珍.过期期刊排架的实践及认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5) .

[4]谢亮.现阶段图书馆期刊排架方法探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3) .

上一篇:蓬勃开展下一篇: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