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2024-12-26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共9篇)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1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课本上有近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它们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在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差,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不愿意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农村文言文教学成了一个无从问津的“死角”,学生害怕,老师头痛。公开课、优质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篇目教学。从师生教与学两方面来看,文言文教学是农村中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用力多,但收效少。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寻求文言文教学的的有效方法,我们就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农村初中教学环境欠佳

诸多原因,农村初中学生图书拥有量少,许多农村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金钱为孩子创造一定的文言学习环境,再加上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有的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导致大部分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差,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臵的学习任务。课本上的识记、阅读、背诵等文言文教学任务落不到实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自然低下,更不用说拓展延伸到课外了。

2、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没有强烈的需要自然就不会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我们调查问卷结果来看,50%学生认为“文言文章”有趣,8%的学认为没趣,多达42%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与否,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文言文”,但也有较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是迫于应试升学压力,所以学习大打折扣,学习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3、学生对文言文畏难情绪严重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词语简洁,意境优美,但它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少,相比现代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块“硬骨头”。学生学生中有戏言曰:学习语文三大难,周树人文言文写作文。由此不难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当前农村初中生身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格外吃力,常为一些晦涩难懂的字词所困惑,对文言文的学习俨然成了学生的“第二外语”,学生普遍不喜欢,且害怕学习文言文。二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文言文题目是靠“猜答案”做答,有的整个大题全部留空,眼睁睁的文言文题目分数大量流失,如此一来,学生更是对文言文阅读望“题”没及,怕——不会——更怕——更不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自然丧失了学习兴趣。

4、学生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学习缺乏主动性 现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泛滥,学生只要有一本《教材全解》或《初中语文一本通》之类的教辅资料,上课完全可以不听讲,不做笔记,不思考,做作业照抄答案。如此一来,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没有主动性,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二)教师方面

1、文言文教学目标不明晰

大部分农村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确。文言文教学应该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更是文化的熏陶感染。文言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古汉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往往根据考试题型的要求去教学,只注重让学生掌握可怜巴巴的语言知识,会翻译、能背诵就行,对文言文中丰富的美的内涵缺少挖掘。即便有一些分析,也是简单匆忙,“从本到本”,缺少“迁移”。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文言文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无丝毫兴趣,文言阅读水平自然很低。

2、文言文教学形式简单,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我们农村初中教师文言文教学方法简单,常常先是作者介绍、背景介绍、范读齐读课文、字词串讲、翻译、句式用法归纳、主题分析,然后让学生读熟背诵,课课如此,千篇一律。这样势必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容丰富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师生都觉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

3、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一言堂”居多,限制了学生思维,不符合新课标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为提高分数及效率,文言文教学大多是串讲式,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讲到底。学生只有被动的听和说,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在课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脑子里却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文言文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自然提高不了。

4、缺乏拓展和迁移

由于目前文言文教学都是以考试为目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老师往往只注重课本,没有将课内的文言文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没有能引导、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书籍,以及在作文中运用文言文的好词好句,使作文更有文采,更有内涵。学生对文言文是了解和学习也只局限于课内,即使死记硬背了一些文言字词和课文,也往往不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当然,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言,文言文教学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弊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对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有了一点心得和体会。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应注重从激发兴趣入手。我们必须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效率的前提。(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著名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精彩导语,在教学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紧紧抓住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尤其应当重视课堂导入。(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章不同,其内容各异,文学特点各异,我们必须因“文”施教,采用灵活教法。只有不断变换教法,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3)鼓励学生探究质疑。一个优秀的课堂是一个活跃的课堂、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就必须鼓励他们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勇于质疑,这样才会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活”则生趣,趣而求知。(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文言文重点字词背诵分组竞赛,把课文改编成故事,或讲述相关的故事,或是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文言文。

2、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新课标也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上,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还可以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直至能背诵,才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强诵读的方法指导。诵读应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清字音;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读出语气、语势;第四步,体味情感,感悟情境。诵读方式灵活多变,范读自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诵读落到实处,就能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3、重视预习,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学生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分析、感悟、欣赏课文,这势必需要更多的课时量才能完成。我们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往往把要求一课时完成的课文上成两课时,要求两课时完成的课文上成三课时、甚至四课时,课堂教学效果极其低下。当前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进行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释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文言字词类就可以基本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难理解的、重点的字词句仔细讲解分析,学生能理解的只需要稍作点拨即可。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既让学生领略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了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本身也有了成就感。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肯定会越来越高。

4、转变观念,避免“满堂灌”,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避免“满堂灌”,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文言文教学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作为农村初中的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应该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传承古代文明,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因此,文言文教学就应该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体味文中之雅,接受审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5、重视积累,拓展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对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翻译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加以运用。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适当向课外迁移延伸。主要从文言文知识和思想方面迁移,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延伸,与课文内容、主题相近或相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课外文言文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另外,文言文词义也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

当然,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探讨、善于总结改进,鼓励学生去体会学习文言文的妙处,去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亲近文本、诵读感悟、学以致用,我们农村孩子也能在文言文学习上收获成功的喜悦。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农村初中,文言文,低效原因,有效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 品位”。然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出现这种情况,有下面的几个原因。

一、文言文教学低效原因分析

1.文言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第一,现在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上内容 丰富多彩,学生缺少说文言文的环境,不用文言文,自然也就产生了陌生感。第二,各套教材选择的文言文课 文,与农村的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文言文所写的内容和情节往往是现代农村初中生没有亲历、没有听说、不能理解的,且作品大都为作者成年后创作,作者的经历、认知、感情是十三四岁的学生所达不到的。第三,在农村留守儿童多,学习文言文环境不佳,爷爷奶奶辈大多只关心孙子孙女的吃穿用,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指导孩子学习或者帮孩子购买文言文学习参考书,督促孩子学习。

2.文言文教学目标功利化

文言文教学中,“读”往往没有到位,“背”的功利性 太强。学生对原文读来还别扭不畅的时候,教师已在翻译课文,已在做思想内容的分析了。“背诵一些基本课文”的要求,更因为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而显得急功近利,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点出名言名句,让学生画好死记硬背以应对考试,而忽略了文言文整体目标的落实。

3.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在农村,许多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是老套路:一本书、 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化: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教字词,读课文,翻译课文,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教师面面俱到满堂 灌,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因而文言文教学美感丧失殆尽,很难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微澜,以致学生产生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

4.文言文教学效果认识片面化

许多教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认识 不透,存在片面理解,认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只要懂一点点就行 了,忽视文言 文教学向 课外迁移。殊不知,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新课程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大纲降低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基础一般的学生也学有所得,不至于因为教材和教师的要求太高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但同时也不排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有更高的起点和目标,为高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中考“立足课本,不考课本”,着眼点是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能力情况,要求显然不会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文言文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在薄弱的文言文教学上负重而行,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 想的成绩,就必须改 变文言文 的教学现 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预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学习字词,读通课文

上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通 过查字典、找资料、找通假字,完成课堂作业,学习文中 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2)加强朗读训练,读出课文感情

利用早读、读报课、上课、课后,采用示范 读、集体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等方式,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读出句子停顿、重音、抑扬,读出课文感情语气,在朗读中积累词汇,体会文章感情,领悟文章奥妙,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

(3)讲解方法,教给学习技巧

没有学习课文之前,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一个目标、两个准备、三个意识”,即树立学好文言文的目标,准备好工具书、准备文言知识,有自主学习意识、重点字词记忆意识和读诵意识。背诵古诗的技巧:理解背诵法、形象背诵法、专注背诵法、接力背诵法。 文言文翻译基本 方法是直 译和意译,具体方法 是 “留、 删、补、换、调、变”,翻译的标 准是“信、雅、达”。让学生掌握一些 学习方法,潜移默化 中懂得怎 样去学习 文言文。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1)巧妙导入

初中生处在学习最佳状态,求知欲强,对任何事 物都好奇,用故事、成语、对联等巧妙导入,往往能有 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蔡勉旃坚 还亡友财》时可用《曾子杀猪》的故事引入,教学《黔之驴》时可用《驴和狼》的故事导入;教学《醉翁亭记》时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教学《伯牙善鼓 琴》时可用成 语“高山流水”导入;教学《岳阳楼记》时可引入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言文的学习状态。

(2)借助多媒体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有声 有色,学生会更 感兴趣,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而,教师可以 在网上下载课件或自制教学课件,让学生看优美的画面、 听悦耳的音乐,通过具体生动的素材,从视觉、听觉享受审美愉悦,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可下载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的图画,播放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学生听着优美舒缓的歌曲,看着家人团聚的热 闹场面,朗读课文 去感受作 者当时的 处境,两相对比,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希冀和向往,知道了作者的旷达情绪、豁达胸襟,懂得了词中哲理人生的探求。 学习郦道元的《三峡》,通过上网查找,也能找到关于三峡的视频、音频及图片介绍,展现三峡早晚之景、春夏秋冬四季之景。学习《木兰诗》,还可以看《花木兰替 父从军》的动画片,通过镜头更能体会木兰从军的艰辛和困难。

(3)深情表演

声色结合,再加上活 动,学生会更 加乐意参 与。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表现出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 落得个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下场,而扁鹊几次仔细地观察之后,才下断言的高明医道。通过参与表演的方式学生能深入理解文本,揣摩人物形象,与课本主人公同命运、共悲喜,真正地掌握文章的精髓。

(4)引导联想

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 的好方法,就是让学 生把单调 的文字变 成生动形 象的画面,穿越时间和空间隧道,走近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面对面交流。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若夫淫雨 霏霏”“至若春和景明”两段,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口头描述文段所绘之境、所达之情。学生很快就描述出一阴一晴两幅湖光天色图,抒发一悲一喜两种感情,两相对照, 就不难理解作者描绘登岳阳楼时览物而悲和览物而喜的心态,不难理解 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慨。 通过想象、联想,学生面对面地跟古人对话,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笔者的做法就是把全班学生按层次好中差搭配,分成几组。

(1)绘表格学习

每册都有两 课 《诗 (词)五首》、一到两课 《古文二则》。比如学习诗词,一课里任意选一首学习后,让学生列表,从题目、出处、作者、体裁、朗读停顿、抒发的感情、 诗中千古名句、赏析诗句等方面学习其他四首。

(2)故事接龙

学习了课文《崂山道士》《干将莫邪》《强项令》等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内故事接龙。

这样,目标明确,学生组内 乐于表现 自己,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4.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不少人认为文言文不实用,“文言文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如何突破文言文实用的瓶颈,这是摆在语文教 师特别是 农村语文 教师面前 的一大难 题。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开拓文言文阅读的人文内涵,抓住“实用性”这一要点,把文言文实用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对初中生而言,可结合农村实际,理解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如学生个体阅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独特理解、个人感悟等,借此提高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1)制作座右铭

把课文中一些名 言警句作 为座右铭,根据实际 情况,用于激励学习,克服困难,改变态度。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座右铭。

(2)设置采集本

把学习过、阅读到的好句子,按花、鸟、雪、季节、中秋、月亮、思乡等分类整理,便于学生用于写作、分别留言、说话等实际生活中运用。

(3)作文训练

我们学习了很多文言文课文,单元写作可进行改写训练,如改写《木兰诗》《曹刿论战》《十五从军征》等。

总之,这些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课 文的熟悉,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拓展迁移,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3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好文言文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而当前农村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尽人意。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虽言辞优美,但它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农村中学生阅读较少、学习习惯不佳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对阅读缺少兴趣,产生望“文”生怕的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生本课堂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此浅谈教学中的几点有效作法:

一、熟读成诵,语感提升。

文言教学过程中,诵读是最重要的环节,新课标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文言的音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诵读前明确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懂大意、读出情感。在教学《陋室铭》一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诵读,读中品文,体会音韵的整齐美与变化美。不但浅化了文言,同时朗读形式的多样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与兴趣,有效的促使学生成功地跨越初中文言诵读的障碍。初中生正处于第二个黄金记忆期,在教师地引导下将朗读和背诵有效地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积累,谈古论今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学习文言的最有效途径,但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文言积累过少、文言阅读有限,所以阅读文言,实词积累至关重要。怎样提高学生对文言实词的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谈古论今的方法。《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有一实词“月色入户”的“户”,很多学生脱口而出,解释为“窗户”。为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将《木兰诗》中的“木兰当户织”中的“户”进行比较。同时从“户”字的甲骨文入手,形象的使学生看到甲骨文中的“户”是“门”的一半,为此学生轻松地理解古汉语中的“户”是指小门。此种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积累文言实词的过程中,追本溯源,挖其深意,提升积累,夯实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

三、打开视野,拓展延伸

文言是文化的传承,文言的背后是精彩的历史、可歌的故事、荡气的传奇、深邃的哲思、真切的情意。所以文言文教学另一有效途径,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外补充课内。《圯上敬履》是长春版教材中节选于《史记》的文章,主人公张良善良、隐忍、敬老、勤奋。然而能成为帝王之师的张良,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司马迁又对张良怎么的一种态度?这无疑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再拿出《史记》中的原文,不喜欢文言阅读的学生也迫不及待地运用工具书来完成阅读,与同学合作交流解决阅读中的疑难,无非想进一步了解张良,这比教师的满堂灌或硬性翻译更有效。也为日后所学《毛遂自荐》、《垓下之刎》等有关《史记》文章的学习作了很好的示范与经验的总结。在此过程中,并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最基础的方法——利用工具书,为阅读文言扫除阻碍。

四、运思练笔,丰富情感

文言是语言的凝炼,是文学美的起源。教材中所选文言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因此,文言文教学就应该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体味文中之雅,提高审美情趣。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过程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仰望群山,直插云天,虎虎有气;倾听山间,百音交汇,和谐悦耳,一派生机。这样的美景、美文、美情,引导学生陶醉其间。借用图景,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文中闲适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感知作者的情感。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积淀文化功底,让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陶冶情操,运用筆端,丰富情感。

五、课本表演,体会内涵

传统文言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文言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转变教学思路,呵护学生兴趣,甚为重要。变文言教学为课本剧,学生在创作修改剧本的过程中是对课文的解读与挖掘,在揣摩人物表达语气的过程中是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在尝试展现人物形象特点的过程中是对人物的感知与评价,所以将文言转化为课本剧,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强化学生对文言的学习。《狼》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也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狼的贪婪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表演过程中淋漓尽致。课前的剧本创作、角色选定、道具制作、表演演练、人物揣摩,就是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过程,在体会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六、教会方法,自我提升

“教是为了不教”,文言文教学更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现代的语言习惯表述清楚,做到文清意顺。在阅读文言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文化的吸收,民族精神的汲取,传统美德的学习,人生态度的借鉴。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篇4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成为广大教师思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契机,反思、改进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力争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有效的传承。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指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具有独特的位置,文言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高效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成为广大教师思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首先要明确教什么。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文言文教学将古汉语语言学、语用学的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因而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知识便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容易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更无从发现渗透在文章中的古代文化。

那么,文言文要教什么?明确地讲,就是“文”和“言”。既追求古汉语语言知识、文章、文化的和谐,又追求实与虚之间的理性契合。具体说来,关注三个层面:文言、文化、文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更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

熏陶。一言以蔽之,以文章为中心,积累文言,感悟文化。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在每篇课文、每一堂课都要落实文言和关注文章、文化,“言”“文”并重的理念应着眼于整个的文言文教学,否则有限的课堂是难以承载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和年级、单元、课文整体把握,分层推进,灵活安排。譬如初中三年的教学可分成三个学段进行,七年级着重培养、提高释义能力,将重点放在文言文的词语、句子的准确理解上。八年级重点放在文章的体悟和鉴赏上,九年级则重在强化应试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知道怎样教。

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许多一线教师采用串讲法,即依照篇章结构顺序,逐层逐段乃至逐字逐句讲解,串通文意。适时适当地运用串讲法,效果甚佳,但一味滥用就会使教学低效。

文言文应该怎样教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从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出发构建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精妙,不用多言。一篇文言文,教学伊始,完全不必走老套路,作者、背景可以不管或略作解说。第一桩要事就是读。这里的难点在于怎样使学生爱读、多读,读出效果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加以引导。可以有教师的范读、领读、评读(在读中插入精要的评点,以揭示文章的精妙处),可以有学生的朗读、默读、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总之,读的形式要多样,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最后达到能背诵的程度。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听读探寻美

可采取配乐听读,特别对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

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2、议读体验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人数可确定在4-6人间);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些方法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但要明确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活动,必须是主动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活动,只有这样,就一定能让学生动起来,就一定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3、品读再现美

“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以《醉翁亭记》为例,在掌握课文结构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更理性、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文字。

A、精练形象。无论绘景写人,寥寥数字,神采飞扬。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八个字,既交代了亭的位置,更把亭子写活了,凌空欲飞。

B、多用对句。句式灵活多样,整中有散,散中有整,骈散结合,节奏明快,如沐春风。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文中“也”“而”灵活运用,更使文字清灵飘逸,潇洒自如,既透露出欧翁的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境,也掩饰不了他内心深处的淡淡感伤。

D、画面充满桃花源似的诗情画意美:景之美、鸟之乐、人之乐,情景交融,令人心仪神往。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读了以后,学生产生了研究课文的兴趣。这时,老师要借势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一允许学生讨论商量,二要求学生将疑难问题请教老师。完成这一步骤后,再选几名学生,对照课文,复述文章大意,其它同学认真听,听后将与自己理解不同的地方,或译错了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再讨论,然后教师明确。这样的疏导释义,既省时省力,又较好地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疏通词句之后,就是研究文章的内容了。由于学生对课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意会,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了。可以说课文写什么,可以说

某一段写得怎样精彩,可以说某一句说得如何精妙,也可以说课文给自己的启迪,甚至可以分析课文的不足。总之,教师要敢于把发表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观点。

一般说来,文言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不能与写作脱离,要引导学生学习古汉语中有生命的部分,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人在长期的协作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章体裁,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文言文在写作方法上,或叙事生动,刻画人物性格鲜明;或说理透彻,具有严密逻辑力量;或写景优美、状物逼真等特点,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要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文言文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教与学的互动,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思、会思、多思、深思,努力开启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讲究方法,使文言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2002年4月 2.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2002年6月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5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和人类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对初中生而言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对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极为有利。然而,在现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其物理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文章将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性

0.前言

近些年来,虽然农村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也有所提升,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教学水平还比较低,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滞后,这些都导致初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而初中物理也不例外。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极为有必要的。

1.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滞后

一些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解题为目标,中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讲,而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此外,又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新课程中所提出的标准存在极大的差距,因而导致物理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且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1]。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教学,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1.2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农村学生在教师长时间的督促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使得其认知水平较低,认知方式也不够理想,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往往无法有效的自主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开动大脑,动手操作,而是等老师公布正确答案;长期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

1.3教学环境较差

相对于城市的学校而言,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而这种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众所周知,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然而一些农村中学缺乏充足的物理实验器材,使得学生无法进行一些物理实验,仅仅只能从教材中的信息来了解实验,这种情况对提升初中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极为不利。

2.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强化教师的业务水平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倡导探究式教学,以切实做好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工作,且逐渐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有效转变[2]。作为农村中学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当大力组织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对新课标进行学习,以详细了解新课程教学的具体特点,提升其教学业务水平,转变其教学思维理念,进而从思想上改变农村教师“灌输式”教学的思维,同时将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另外,学校还应当通过各种形式与手段,加强对教师专业教学技能的培训,例如要求全部科任教师都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或者是组织教师到其他优秀学校听讲,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其上面,学习物理同样是如此,假使学生对初中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种物理知识。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农村初中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各种手段与措施,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物理实验等方式,来有效唤起初中生的兴趣。例如在对“液体汽化”一节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晒粮食的时候,人们总是将粮食完全摊在场上,而不是一堆一堆的晒,这是为什么?”之后再要求学生对“液体蒸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相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孩子都会帮家里做一些农活,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孩子知道如何晾晒衣物或者是晒粮食,才会干得快。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以激发其兴趣,进而有效的指引学生展开物理知识的探究,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

当前,一些农村中学在教学时,依然采取课本教学的方式,极少运用多媒体技术,然而,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无形的物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进而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可见,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在对“浮力”一节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展示功能,向学生演示物块在水中上浮、悬浮以及下沉等物理现象,使其切实感受到物块的浮力,以给学生直观的体验,进而激发其学习的欲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能提高农村学生的物理水平与素养。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6

内容摘要: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从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开阔知识视野;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多背名篇佳句,丰富写作语言;教会写作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分类进行训练,灵活多样批讲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以此有效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字: 初中 作文教学 有效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总是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并给予高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这些对写作有畏难心理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首先是根据中学生喜爱表扬的特点,对写得好的文章,实行高分鼓励,特别是后进生的文章,哪怕有一处闪光点,都要及时指出并加以表扬,使之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是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组织开展写作竞赛、佳作交流、自编小报等活动,使学生品尝到写作的乐趣;再次是根据中学生喜欢展示自我的特点,组织学生自编作品集进行展示。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一本本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自编小册子,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也构成了语文课外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激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由“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二、扩大阅读范围 开阔知识视野

多读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代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谈到第一次发表小小说时的感受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字”。她所强调的正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生都只有十三四岁,阅读鉴赏能力有限,所以除根据教材要求,鼓励学生阅读初中语文大纲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之外,我还筛选了《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作文指导报》等刊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经常接受新事物,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信心。

三、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素材。我要求学生每天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电视、听广播,并学会随时记录且写下感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素材,写出了很多选材新、立意新、角度新、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好文章。

四、多背名篇佳句 丰富写作语言

名篇佳句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为学生的习作增添生机与活力。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我要求学生经常熟背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课本、课外书籍中新鲜有力、生动活泼的词句、精彩篇章;其次是名人名家的古诗、散文、诗歌;再次是名人名言、思想火花、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多背名篇佳 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语言,自然写起文章来也就运用自如,意到笔随了。

五、教会写作方法,进行具体指导

为了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把握一篇文章,我指导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几个方面上下功夫。首先是指导学生审题,即拿到文题后,仔细审读题目,考虑写作重点,力争排除“跑题”现象;其次是指导学生立意,“意”是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指导学生在审定题向后,去考虑文章写成之后会给读者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再次是指导学生选材,即指导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选取最典型、最有时代感和最具表现力的材料,来强化文章中心;最后是指导学生在审准题,立完意,选好材后,去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文章的结构,使其清楚,完整,严谨,富有特色。

六、分类进行训练,灵活多样批讲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把作文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缩写、扩写、续写、读后感、观后感、看图作文、材料作文、想象作文等12种类型,然后根据教学安排,有计划地进行分类训练与指导,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材与类型,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真正提高作文质量,还必须紧紧抓住“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这两个重要环节。作文批改既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基础;作文讲评既是作文指导的加深,又是作文批改的巩固。因此,这两个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相辅相成的作用,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每次作文完成后,我首先要求学生按照“四读”“四看”的基本要求去进行作文修改。一读作文,看有无错别字,错标点、病句及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二读作文,看中心意思是否明确;三读作文,看 选材是否妥当;四读作文,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其次,要求学生根据“读”“看”写下眉批,总评。同时在学生修改,写简评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请2-3名修改有个性的同学交流修改情况,其它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本组成员修改情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修改和交流讨论的情况做简要评析,向全班同学推荐优秀作文供大家借鉴。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7

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把握, 权衡“文”“言”之间的关系, 实现“文”与“言”的并举呢?

一、正确科学地定义文言文, 实现文言并重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往往将文言文进行比较单纯地定义, 要么将其视为语言学的范畴, 要么将其视为古代文学的一隅, 殊不知, 文言文包含文言 (语言) 、文章、文化三个层面, 分别指向语言学、文章学、文化学三块领域, 忽略哪一环节都是片面的。

在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文言文中字、词、句等基础性语言知识, 使之掌握和运用;注重文本的整体认知,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篇章结构;强调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文章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文章为中心,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教学, 并不断渗透古代文化, 使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二、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设计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 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所以, 巧妙设计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导入, 增加教学导入的艺术性, 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步。比如, 教蒲松龄的《狼》时, 因为其情节性强, 教师就可以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 或者观看相关电影, 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 进而喜欢《聊斋志异》。在学生以后学习这种故事性和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 了解故事梗概, 并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复述, 将其编成故事, 自己讲解,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而对于那些抒情性强的内容, 教师就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 如教《爱莲说》, 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精美的莲花图片, 让学生仔细观察, 试图说出莲的外形, 再对照课文原句, 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辟简练, 体味古代文言的文质兼美。而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 教师就可以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 如教学《醉翁亭记》时, 如果简单地从地理的角度介绍醉翁亭, 或者从历史的角度, 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课堂导入就显得枯燥、单调。所以, 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成语,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 讲究创新和传统的完美结合

教学中, 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串讲法, 固然可以做到“字字落实, 句句清楚”, 但套用同一个模式, 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对于那些深奥难懂的文章,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加强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外, 就要一一讲解了。而对于那些篇幅较短、故事性较强、容易理解的文章, 教师就要把权利放手, 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像《短文两篇》, 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试讲, 鼓励学生课堂表演, 表演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要学生遵循原文, 按照原始文本的文言对话进行表演;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将自己翻译的对话作为台词。这样, 学生就能通过表演直观地看到文言文与白话文语言的利弊, 让学生切身体会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加强教学实践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主要看他们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 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文言文教学中, “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 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做正向迁移, 适当向课外延伸, 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迁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课外文言文迁移, 迁移的对象主要要求是难度相当的文言文、题材相同的文言文和白话文、作者相同和写作背景相同的文言文等。如学了《桃花源记》, 我们就可选《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加以比较阅读;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 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义结合起来, 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 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陶后鲜有闻”的“鲜”和“鲜为人知”的“鲜”等等。当然, 教师也可以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迁移。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8

一、积累策略

1.关联与猜读相结合,以积累新词义

要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大量的积累是一道不得不逾越的沟壑。积累是厚积薄发,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对积累的生发,运用是积累者各种经验和智慧的综合反映。文言文的学习理应如此。初中生一开始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坚持积累、积累、再积累的学习策略。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文言学习才会越来越轻松。特别是进入高中,就再不用每课都去记许多词义了。自主学习字词意思,主要依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当然也离不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现代汉语词典》更好,因为它标明了文言词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还具体标注了词义的演变过程)。其中也有一些小技巧,特别是对于一字多义词和一些生僻字词,我们可以采用关联和猜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学习与积累。实践证明,经过系列联想和大胆猜读,发展了思维,这对整个文言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联: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生字或生词时,可以根据某个或某几个词素,联想到现代汉语的某些词语之义,从而得出这个生字词的意思。有古今词义的关联、词义的内部关联,还有学习时同一个字词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的前后关联。

猜读:是指根据特定的语境,或上下文,或根据已积累的词义,从而猜出这个词的意思。

贯通:是指文言句子始终是一个通顺的句子,将猜读的意义放回到原文中,应该使整个句子通顺流畅,这样,猜读的意义就可能是正确的。

操作程序为:先关联,再猜读,后贯通。

如“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故”,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查《字典》,“故”有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朋友、死亡、事故、所以之意。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就很茫然了,不知道究竟该选哪一个意义。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教材对“物外”的解释,只有“朋友”和“所以”两项意义带到这个句子中才读得通。再看前面的句子,都是说的“余”怎么怎么样,所以,这儿的“故”只能选“所以”之意。由关联法我们可以想到“无缘无故”、“故居”、“故都”、“不知何故”、“沾亲带故”、“病故”等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这样,我们对“故”的词义就容易举一反三了,而且古今联系,也容易掌握,经得起考了。

如“心之所向”的“之”的意义的最终确定,也可以按照上述办法。根据“赤子之心”、“无价之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国之大”等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汇也容易学习和积累“之”字在古文中的多个意思了。

对于一字一义、古今异义的词,一旦出现,就要记住,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如“皆、亦、矣、哉”等词是一字一义;古文的“可以”是两个词,各是一个意思,而现代汉语的“可以”是一个词;古文的“江”、“河”常特指长江、黄河;古文的“父”与现代汉语中的“父”之区别。

2.诵读与妙悟相结合,以积累文言表达方式

宋代诗论家严羽认为:“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钱钟书对“妙悟”阐释说:“学道学诗,非悟不进。”学古诗如此,学古文理应持如是观。因为文言文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表情达意的产物,它有特定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表达类似意思时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有时体现在语序上,有时体现在成分的省略上,有时体现在语气词的运用上。经常诵读,注重对比,善于品悟,就能积累越来越多的文言表达方式。如:古汉语说“孙公子禹年”,现代汉语一般说“孙禹年公子”,而英语的表达方式是先说“身份(公子)”,再说名,最后说姓;古汉语一般用“也”在句末表示判断,而现代汉语一般是用“是”字在句中表示判断;古文一般用“哉”“乎”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而且句末常常无感叹号;而现代汉语则用“啊”在句末表示,且有感叹号表示;古文常用“岂”“何”表示反问,现代汉语则用“难道”“怎么”表示反问;古文往往用“××有××”表示在原来的基数上又增加了多少,而现代汉语却是直接用两个数字之和进行表示……看得多,读得多,想得多,学生对古汉语的表达方式就会逐渐了然于胸了。

二、联系策略

1.“言”的学习,古今联系

学习文言文,不是为学文言文而学文言文,不是只为了在中考中取得高分,而是为了更好地化用于现代汉语中,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深刻。文言具有典雅、含蓄、精练的特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注意体悟。如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句子,就不能只了解它的意思,要想象古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现代汉语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句子呢?一找,果然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故又名‘鬼市’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的对比领悟;古文“公大笑乐”与现代文“公乐得大笑”的对比感悟;感叹句“技亦灵怪矣哉”句末两个语气词连用的表达方式,也要注意。

2.“文”的理解,他我联系

文言文的“文”所呈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所揭示的道理,所暗含的写作技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写作实际,进行学习或运用。如《山市》一文,就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结尾把景物描写引发的感受和联想、想象隐去,留给读者去完成,使文章更有余味,而用传说和山市的另一名称鬼市收结,更增迷幻色彩。对《智子疑邻》的内容理解,就可以采取他我联系、适当生发的策略:不能仅认为邻人父的荒唐可笑,还应想到我们每个人在判断别人的意见对己是否有益时,是否正确时,常易受感情的欺骗,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到向别人进言未必会有好报,由此得出为人处世之难等。一旦把古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学习的内驱力就调动起来了,自主学习就会有高效。

3.“言”的化用,巧用妙用

对于“文言词句”的运用,宜采取巧用妙用的化用策略。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我们的语言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钱钟书指出:“治学为文,应在‘活’字上下工夫,要活而不浮,活而不滞,活而能变,左右逢源,上下贯通,斯为大通。”作为有志的初中生,应有这样的远大志向,所谓“取法乎上”是也!再说,文言词句在题目拟定、对联撰写、作序题跋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据笔者探究,文言文的化用方法有:摘录式、拆分式、拓展式、仿古式、散文式。现具体分析与例证如下:

(1)摘录式,就是巧妙摘录文言成语和文言句子的部分字词进行恰当运用。

如:同学们“见贤”常常不“思齐”却生“妒”,“见不贤”不“自省”却“大笑乐”,这显然是不对的!

现在笔者把个人所知道的事来补充一下,当不致有蛇足之讥。(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化用成语“画蛇添足”)

(2)拆分式:就是把原文言词语和名句拆开使用,会出现新的意蕴。对于并列式、主谓式的词语常常可以运用拆分式。

如:同学们不好好复习,一提起复习文言文,就认为枯燥无味,实际上同学们只想到“温故”的索然无味,却没有勇于“知新”的高标准与严要求。

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这活动绝对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

教育学生要“严”而有“格”。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9

洋头中学

八年级

翁秀萍

【摘 要】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尽管师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存在诸多无法预见的因素。但是,教师预先的教学设计仍是教学的基础,它提供的是一幅蓝图。它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 有效设计 实现课堂有效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合理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防止机械地以“教材为本”。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会儿是小品表演,一会儿是才艺展示,一会儿又是观点陈述、小辩论、小讨论„„整堂课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整个课堂表面来来看,气氛活跃,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多样,似乎是一堂很完美的课。但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精彩表演后面,我们是否思考过,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能够收获什么,这些活动是真正起到了落实教学任务的作用 还是仅仅为了表演,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而看了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的确使我们眼前一亮。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无疑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然而,如何根据本地的情况以及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根据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师生既要共同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又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效益。二十世纪西方国家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我们要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我们知道,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了多少内容。

3、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所设计的教学有效吗?”“还能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吗?”

5、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它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方式即教学策略。洋思中学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经验即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做到四清,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强调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广义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即 “三、三、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其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这些理念对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了解支持编写所用教材的教学理论,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型”活动,每个模块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功能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师在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2、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他们在一节课中通过哪些活动,才能完成每个模块的整体教学目标。

3、以《课标》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教学设计。

4、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目标是否体现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原则

1、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

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3、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我们让学生掌握的是一门语言。给学生提供大量听和看的机会,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的培养乃至语言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4、要注意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5、设计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措施。无论我们的教学怎样改革学生在学习中都是会存在差别的,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学生全员发展,在设计课堂达标测试题和课后作业时一定要分层次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的学习中各有收获。

6.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体现“高密度、多信息、快节奏和高效率”的原则。我们在观摩公开课中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1)有的课整堂课的设计松散(2)有的课内容过少,信息量不够。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着一些简单的内容。(3)有的课节奏慢,这样的课必然会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减弱。(4)一个学生回答其他所有学生没事做。这些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即便是现在新推广的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笔者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把学生分为小组,那么是否可以采取以下活动方式:A.活动尽量在小组中进行,教师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和检查。B.在检查单词拼读或回答简单问题时由会答的学生同时回答。C.需要个别回答的问题,教师是否可以考虑设计出其他学生的相应的任务如:记录发言同学的回答内容、复述回答内容、对该学生的发言提问等,以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

(一)预习课(以《新目标英语》初中九年级教材Unit 1 Section A 为例)

第一步:安排几分钟时间在各小组中进行自由说英语,因为本单元要谈论的话题是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发言的内容为介绍自己学英语的经历。可以是一个人进行话题作文,也可以是组员之间的对话。题材不限。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第二步:展示预习目标(在发给学生的学案中有)。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要预习的Section A的目标。该部分的目标为:

1、学会谈论学习方法。

2、学会谈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评价学习方法。具体语言目标为: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listening to tapes.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I learn by studying with a group.Do you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aloud? Yes, I do.Do you ever practice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Oh, yes.It improves my speaking skills.Have you ever studied with a group? Yes, I have.I’ve learned a lot that way.第三步:预习单词(Section A 中的生词):flashcard, vocabulary, aloud, pronunciation, specific, memorize, grammar, differently, frustrating, frustrate, quickly, add.学生先根据音标自读单词,然后听录音,通过听录音来模仿和纠正他们的不正确发音。在会读的基础上,拓展单词的音、形、义及用法,以及相关的反义词、单复数、词性变化等进行学习,并进行造句。先由各小组长检查本组组员预习情况。最后由教师来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并对个别单词进行讲解、提示学生记忆单词的技巧。

第四步:整体预习(Section A的全部内容)。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该部分中的短文3a,先自读,然后 让学生听录音,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根据短文所设计的问题。接着继续仔细阅读,在这个环节中,或自己去细读,或以对话问答形式读,或以多人讨论的形式来读。

第五步:知识点的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Section A 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找出重点的词汇、句型和短语,进行讨论总结好,由小组指定一名学生抄写在黑板上。最后由教师点评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做笔记。

最后就是达标了。预习课的达标要求不要难,只要学生初步了解单词和句型。测评的内容只涉及该部分的基本内容,如短文大意、单词拼写、词组短语等。

预习课非常关键,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预习不好,宁愿不上课。预习课根据学生和预习内容的难易情况可安排一到两节课来进行。

(二)展示课(以Unit 1 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为例)

第一步:写:让学生主动在自己的黑板上写出该部分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然后由学生相互纠正,最后由老师点评。

第二步:听:听录音完成1b, 2a和2b。在完成每个听力任务之前,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听力答题技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力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让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语音和语调能够过关。

第三步: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1c和2c的句型编对话,并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最后在全班进行展示。

第四步:语言点:学生把在预习课上找到的本节课的语言点在自己的黑板上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第四步:语法焦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和巩固。教师适当地提示。

第五步:达标测评:这里设计的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能反映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最后是课堂的评价。由教师、组长、科代表对课堂进行评价。课堂评价以表扬和鼓励的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得到一种肯定和认可。这个环节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学生更是如此。在不断得到肯定和赏识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健康地发展。

(三)反馈课

反馈课可以是对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学生们在展示课上没有落实到位的知识,或一段时间后生疏的知识可以通过反馈课进行落实和复习。复习课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单词检测。让学生在自己的黑板上进行听写,然后学生互相批改。找出各自写错的单词。由组长随时进行检查。

2、着重练习该单元或该阶段的重点句型,可通过展示或练习来进行。

3、对该单元或该阶段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检测和复习。反馈的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以上三种课型是按照“洋思”和“杜郎口”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当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都不能生搬硬套,要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完全放手。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仍然是需要的,比如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控制,教师的仪表和感染力等,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学生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初一学生刚进校特别是初次接触英语的学生,毫无英语基础,这时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大量的引导、领读(听录音读和教师带读)、正音。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着“走路”,必要时教师扶一扶。

总之,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飞跃。这种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跳跃式,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知识、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人人有练习的机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这种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教会了学生怎样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循序渐进,每个学生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培养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得到了落实。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更验证了教师设计活动的成功。主要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

2、“洋思中学教学模式”

3、“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医院新闻宣传工作思路下一篇:外贸业务员工作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