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精选12篇)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民的厚望全在孩子;孩子的未来全靠教育。近年来,农村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走进阔气的校门,眼前豁然开朗:在刚硬化的操场上,新篮杆得意洋洋地伫立着,教师的办公室宽敞明亮,教室里崭新的桌凳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曾经又高又小的窗户,现在变得宽大,一台台电脑悄悄地走进了教室。让曾经的学子们不能理解的是:在如此美好的校园中,缺少的是栏杆下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影,缺少的是校园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面,缺少的是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这到底是怎么啦?我作为一个小县城的班主任,对此思绪万千,先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农村生源的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农民工每年总会满载而归,一到年终岁末,亲戚朋友聚会谈论最多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在穷乡僻壤长大的农民工,各自展示着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孩子念书就像他们打工挣钱,需要往“大地方”走,所以乡下的孩子离开了恬静自然的校园,来到了喧闹繁华的城市求学。于是,农村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少。
二、农村教师的“上进心”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为了充实乡村教师队伍,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接连不断地被分配到乡村任教。刚走出大山,在城市求了几年学的他们野心勃勃,何曾想让农村成为归宿?于是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绞尽脑汁想着怎样进城,不会安心上好每节课。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第一,基础设施与学生不成正比
就拿我们所在的小县城———通渭来说,不管是乡下的小学,还是乡下的中学,这几年在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完全符合当前的办学条件。而城里仅有两所独立初中,乡下孩子一下子都涌到城里,光是学校的占地面积就会让有见识的人大跌眼镜。不要说让学生在校园里晨读,就连课间也很难让全体学生同时在校园做操。在城里学生非常拥挤的同时,乡下的校园却因没学生而荒草萋萋!
第二,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成绩不成正比
城区由于学生太多,年纪较大的教师不要说上课时顾及每个学生,作业做到精批细阅,也许带三年课,连学生也不能全部认识!尽管如此,城区的教师整天还是忙于备课,忙于批阅作业,忙于管理学生,一周下来,真是精疲力竭!大多数学生很难都能全面发展,甚至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自暴自弃,成绩逐日下滑。而就在此时,有些乡下学校七八个教师只教两三个学生,上课时不需要组织学生,下课不需要管理学生,批阅作业也不费劲,但一考试就会出现及格率为零的现象。
第三,家长的期望与取得的成绩不成正比
几乎所有的家长将孩子转到城里读书,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初衷。乡下孩子一进城,爸爸就去大城市打工挣钱,妈妈跟着孩子也进了城。还有极少的一部分,爸爸妈妈都去外地打工挣钱,孩子赤裸裸地交给了学校,成为留守儿童。进城之后的妈妈大致分成三种:一种是周一到周五给孩子做饭,周末到乡下去种田;一种是整天到超市或者建筑工地打工挣钱,中午和晚上还要吃孩子做的饭;一种是专职的陪读妈妈,白天给孩子做饭,早晨和晚上去广场跳舞。孩子学习就需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巩固,而绝大多数孩子都贪玩,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一定不愿意去自觉学习。教师呕心沥血一周教五天,而下课后再不翻书复习,双休日上山下河、捉野鸡、钓鱼、玩手机,岂不造成“5+2=0”的教育效果吗?
四、给家长的建议
第一,家长要从严要求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的伦理是倒过来的,在家里不是老子说了算而是儿子说了算。我的学生中,在家里父母说了算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很优秀,品行修养更高。“你吃我的喝我的用我的,凭什么不听我的!”霸父经常这样训斥孩子,最终,这位家长就成了学霸之父。在此我赞成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我不相信教育是快乐的,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第二,家长不要迷信城区教育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如果大家都坚守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学生多了,教师就会有信心。一旦乡下学生不进城,城区教师多到不需要再从乡下调的时候,乡下的教师就会静下心来守住自己的三尺讲台。到那时,也许乡村教育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从孩子长身体、长智慧的角度,还是从孩子待人接物、做人处事的角度都会取得让城里人羡慕的成果。
以上本人粗浅的认识,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点感慨,希望我们农村的教育能够尽快复兴,让农村再次呈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温馨场面,不要让农村校园成为上一代人美好的回忆。
摘要:农村教育的前景不容乐观,农村学生的家长应该积极改变思路,成就明天。
关键词:农村教育,严格要求,放眼未来
注释
12016·9下旬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篇2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课堂教学思路较为闭塞
在传统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思路较为闭塞,学生往往无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纵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进程,常常出现闭门造车和模仿照搬的现象,这必然衍生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农村语文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首先体现在课堂活力不足上。要想获取显著的教学成果必然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需求,但是部分农村语文教师仍旧无法认清这一客观事实,在落实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够深入具体,忽略教学与操作的联系,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与城市相比,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让人堪忧,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引导模式缺乏创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庭不重视。如何创新提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成败。因此,需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深入引导,更好开展语文引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甚至包括很多语文老师都认识不到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创新的意义。
二、创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努力目标
(一)打造新型创新课堂
在农村初中教学环境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动力。创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和学生,在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也需要富有新意,这种新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与时俱进、新式教学思想的兼容并包方面,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保持教学的创新性和敏感性,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创新培养学生语文体系
要想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学系统的构建,从宏观来看,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系都是系统之内的编排,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在研读的基础上,树立教育的全局意识。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来看,教学风格的迥异和教学经验的多寡都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依据自身的特色提高对语文学科的把控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好信息的分类与存储,实现教学创新,帮助学生形成教学体系。
三、创新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教学要先从基本功做起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素材,通过教学资料的整合,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学习综合效果。积累教学素材要通过创新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引导学生通过利用记录下自己善于接受的知识,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材料花样繁多,农村学生也接受到大量的网络学习素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比如说,对于《孔乙己》等经典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品味其中的语言表达,有效获取其中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文思维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打牢语文知识基础。
(二)帮助农村学生拓宽语文视野
由于农村初中语文常常忽视拓展学习,学生视野相对也较为有限。作为主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农村中学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这种相对较难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通过拓展学习的方式,帮助扩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通俗易懂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动能,开拓语文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农村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在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创新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的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老师一般只关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了,相应的知识也就掌握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能力才是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关键,也是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大纲也不止一次的强调,要将农村中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在农村中学教育的始终,让农村中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语文学科自主学习意识,真正让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发挥作用。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教育性质;深化改革
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知识经济兴起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农村初中教育如何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教育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集中关注的话题。在实现农村初中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价值定位以及价值诉求,这就需要充分认知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因此,笔者针对“农村初中教育的教育性质与深化改革”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探析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现阶段,由于认识、价值诉求不尽相同是的人们对于农村初中教育性质的认识存在不一致,只有将法律、教育自身以及社会发展三个角度相结合才能全面认识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一)法律视角下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198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包含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所以在法律上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强制性,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保证实施的教育阶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已任何理由破坏义务教育;第二,免费性,农村初中教育的各项费用由国家承担。第三,普及性,根据法律要求,适龄儿童或者青少年必须接受初中教育[1]。第四,公共性,农村初中教育是国家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公共的社会服务性机构;第五,平等性,农村初中教育的受教者部分种族民族、出身、性别具有公平性[2]。
(二)教育自身视角下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以教育本身而言,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初中教育承载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等任务,是受教者接受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逐步是的我国社会由原有的经济型社会、政治型社会转变为知识型社会的基础,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人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3]。
(三)社会视角下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从社会的视角进行探析,农村初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农村生活有农村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到农村经济、社会、人们思想意思发展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农村社会发展系统的支持与服务。所以,农村初中教育是为农业的发展服务的,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的。那么,农村初中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蓝本,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体制改革深化落实,农村初中教育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农村初中教育性质以及价值目标实现深化改革。
(一)推进全面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农村初中的性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继续推进全面教育。只有深化落实全面教育,才能在保证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综合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提升,最终达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农村初中在办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注意良好道德修养的树立,同时注重的业余生活,保证学生能够开心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现阶段农村初中教育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同时由于开展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条件不足,多数学校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悖的。所以,农村初中应该利用农村这一天然的“实践工具”,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投身劳动,逐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结语:进一步深化落实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是保证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继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在落实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全面了解与认知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定位。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农村教育相关部门、学校领导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整合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多维度、多视角探析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所在,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凯.农村初中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和建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5)8:67-68.
[2]黄勇樽,罗伏龙.农村初中校园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3,(09)21:38-40.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现状 篇4
一、学习美术的意义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 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不仅仅体现在提高一个人的艺术水平方面, 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其它文化课程成绩的方面。从艺术角度讲, 美术课程的开设为相关爱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 而且他们之中很有可能会有些学生具有相当的天赋。如果忽视这些课程, 很可能会造成人才损失。从另一个方面讲, 学习好美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其它文化课程的成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初中是一个学习非常紧张的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会定格。而这个时期的学生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式形成, 如果在这个阶段, 我们一味地让学生抓紧时间去学习文化课程, 而没有给他们放松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 这无疑给他们将来的学业发展不顺利埋下了伏笔。美术课堂中, 我们发现学生们是非常积极的, 较之于其它学科, 这是学生们反应最激烈的。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得到了乐趣, 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还有就是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方面。有些学生对建筑以及工程类工作有兴趣, 当他们高考结束, 报考大学的时候, 可能会发现很多相关专业很重视一个人的绘画水平, 甚至有些都会明确规定要具有基本的绘画能力。所以加强美术教学工作, 对学生未来的求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因为资源和地域问题, 有着不同的情况。例如, 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 这就导致了相关课程的无法正常开设。很简单的例子, 水彩课程在农村就很难实施。它的教学工作不同于素描, 但是对素描有兴趣的学生却很少, 因为在他们眼里, 他们觉得素描不够绚丽。但是水彩教学就需要很多较贵的资料, 颜料以及宣纸都是比较贵的教学材料, 所以很多学校是不能够承担的。其次就是农村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周围的教育环境影响, 导致学生们对艺术类课程失去兴趣。我国的大部分农村都是不富裕的, 所以很多农村的学生从小就受到的教育就是走出农村。所以, 他们在这种压力下, 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们所谓的读书, 其中并不包括艺术类课程, 因为这些课程对于他们将来报考大学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 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全身心地去投入到课本教材的学习中。其实, 他们有可能真的错了。[1,2,3,4]但是如果后来才发现这一短板, 就已经晚了。现在的高校都需要学生均衡发展, 如果学生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 而没有一点艺术细胞, 那就成为了书呆子, 这样的人是很难为社会做贡献的。另一方面讲, 教育工作者不够负责任, 他们往往只重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 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 前些年在中考中不需要考试生物和地理等科目, 一些农村的学校就将这两门课程开设在初一, 而到了初二就停止了这些课程的工作, 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中考需要考试的科目中。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完全忽视了。
三、建议
农村的教学现状之所以形成,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善教育现状, 我们必须做更多的努力。例如, 通过政府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监督。这一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课程进行突击检查, 这样很容易提高学校对美术等课程的重视水平。另一方面, 增强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很多教育工作者, 他们的思想相对陈旧, 很难接受新知识。在他们眼里, 美术是一门完全没有必要放到课堂上的课程, 所以完全没必要让学生们去接受。对于这些教师, 我们必须要提出严正的教育, 让他们意识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给他们举例说明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在接受更高级教育过程中, 发现具有一项艺术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艺术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提高自己的分量。而在学习和工作压力下, 我们的爱好还可以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之所以下降, 这跟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没有关系, 而影响最大的却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 我们应该从初中开始教育学生们不能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一个人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一个人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成绩方面, 更体现在他身心的健康水平和对团体的贡献程度。
美术是一种非常完美的艺术, 它帮助我们调节了情趣, 同时帮助我们提升了个人品味。它在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 给了我们精神食粮。重视美术教学, 为社会提供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学生, 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尽的责任。初中学习美术虽然不算很早, 但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我们不能够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 (12) .
[2]罗达瑛.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3) .
[3]成晓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考试 (科研版) , 2007, (02) .
初中农村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篇5
一、农村发展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无专业美术教师,教学硬件更无从谈起,偏远的地方连彩色纸,卡纸,水粉颜料,浆糊都买不到。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学校才给准备必需品,学生才可以尽情享受美术课堂的乐趣。本来想动员家长支持学生,但是家长大都不乐意把更多的钱用在“非主课”上。美术课作为一种文化,依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有美术爱好的学生,他们对美术课的喜爱有时超过其他学科。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去挖黄土,自己做泥塑来替代陶塑,自己种葫芦以备雕刻使用。英国著名艺术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美术教学应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的自然成长。大多数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我们要有信心去慢慢地改变这种现状。
1.改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认识
首先开好课、开足课,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立美术小组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像一起出黑板报,海报,宣传画等。这无形之中在改变着校园文化生活。美术可以提高整体观察力,让你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老板,专门做广告门市牌,海报等,镇里的多数设计都是他在做。他跟我说“我学过美术,就在第十一初级中学,那时我学了一年的素描,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整体观察,这对我的工作终生受用。”
2.营造氛围,感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xx年以来,我们学校把美术设置为特色课程,我们学校的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校本课,学校在教学楼二楼特设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每年十月份艺术节之季,我们为剪纸爱好者举办个人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大家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地从内心去接受并喜欢它,自然就会动起手去创作了。还有更好的事是,自从有了特色班,学生辍学率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些中下等的学生,我甚至试图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想来,我就愿意教,美术画室一直招兵买马,无期限。”这是我在画室门口的标语。看着初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初二的同学积极加入,初三的孩子欣喜到来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极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绘画的经历,并为之一直坚持,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3.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只要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就行,也许他们谁都成不了艺术家,但有一天回忆起初中的美术课起码是快乐的事就好。当没有创作材料的时候,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材料,如草编、泥土、葫芦、废纸壳、塑料瓶等。只要能利用上的材料,就是好素材。
二、结语
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 篇6
关键词:农村;德育;行为教育;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05-01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现象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男生蓄长发,衣服脏,指甲不勤剪,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随地乱倒剩饭菜等等。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现象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礼,不懂事。如,见到师长不打招呼,同学之间因一点小事就结仇,甚至打架;成绩好的见到老师不说话,成绩差的学生对老师有反感等等。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现象三:学生集体观念不强,学校组织的活动不积极参加,即便参加也心不在焉;若班级的玻璃打碎了,老师闻声过去问玻璃怎么碎了,学生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没听见。针对以上列举的现象,作为农村初中政治教师浅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要特别重视对班主任的培训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党支部、政教处、团委、班主任政治教师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要齐抓共管,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同时还要积极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又是学校沟通家庭、社会的桥梁。所以,班主任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证。学校为班主任的外出学习、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也可以联系外面的专家或市内的优秀班主任来作报告;甚至学校还可以给班主任订阅如《班主任之友》、《班级管理策略》、《德育报》等杂志。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班主任观看师德报告纪录片、光盘等,多渠道、多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高认识,从而加强班主任的育人效能。对于年轻的班主任,可采用“帮、扶、带”的方式或定期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这样实施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促进年轻班主任尽快胜任工作。
二、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制度
农村初中要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优秀班级、文明班级评选制度,以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为主题的活动制度等。如对班主任考核,班级量化考核都具体而详细,可操作性强,学校一旦建章立制,就要做到违章必究,从而为德育教育良性实施保驾护航,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德育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态势
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不是校长一人的事,也不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在农村初中,就某一个学生,往往只有班主任和政教处对其管理。文章开始列举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因为管理有问题,没有形成育人的氛围与网络,任课教师只教课,不育人,他看中的是学生成绩,至于班风、学风、学生思想状况她不管,学生有情绪,甚至在他课堂上吵架,他只管告诉班主任或政教处。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
1、任课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有时育人甚至比教书更重要。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各科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老师要耐心辅导,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从思想、情感、上给与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为促使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通过系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举行活动教育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如: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拔河、运动会、知识竞赛等等,在振奋精神、展示风采的同时,增强了办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校风就会更好。试想,一个班风好、校风正的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会差吗?
3、学校还要沟通家庭、利用社会力量加强育人途径。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研究对学生的教育,为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校可印发一些学习资料等,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学校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法制、安全等教育。
四、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1、对学生的各种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别是自我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的教育。
2、树立全体教师都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守则》《规范》,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组织纪律。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理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总之,农村初中要以德育教育为首,以学生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教育的新思路,逐步培养优秀,思想品德优良的合格人才。这也是我们政治思想教育者的责任和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探索 篇7
在农村初中日常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由教师一手包办进行批改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和执行,这种方法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上交习作后,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及时批改作文。等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时,对作文的内容已经淡忘,一般只是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了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再研究了。结果是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被拒之于作文评改的“大门”之外,收效甚微。
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改互评作文, 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激发学生热情。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解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明白,学生之间互相批阅作文并不是老师为减轻自己的负担而转嫁给学生,而是通过互相批阅作文发展自己的写作个性,增加相互学习的机会,以便于取长补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2.人员分组配备。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批改小 组, 小组人数以6人为宜, 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前者以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保证,后者为写作水平高低互补, 以合理的人员配备作为互评的能力保证。每组选出1名组长,必须是认真负责的, 也是写作水平比较高的,主要负责收发作业、安排批改、组织小组评议和推荐佳作的工作。
3.制定评改标准。教师主要从格式 、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中心主题、选材内容、结构层次、表达方式、语言修辞等方面制定评改标准,并讲解修改符号的用法, 将批改标准印发给每个组让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批阅作文时,修改符号要规范,添加的内容要清楚,字体要工整,不能随意改变别人的文章的原意,评语应针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写,语言宜幽默,多提闪光点,以鼓励为主。
4.互阅互改作文。小组合作批阅 。小组成员可以轻声交谈、切磋研究、讨论修改,老师了解批改情况, 巡回指导,用提示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或同学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
这是互阅作文的重点实践过程, 具体按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个人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由本组另一同学指正修改,采用一对一的方式。
第二步,掌握批阅方法后,将小组六人再分为三个小小组,每两人为一小小组,这两人主要是互补型的,由小小组两个同学合作,在短时间内完成本组一本作文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的误用、病句等错误的标注和修改。然后,三小小组再轮流修改本组所有作文的错别字、错误标点、病句。
第三步,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分析文章优美的语句、段落,文章的结构、主题、观点、选材、层次、详略内容,题目的设置,过渡的语句,首尾的特点等方面逐项点评,将每段的点评写在作文本旁批上,将全文的总结写在总评上,最后写上批改组别和批改日期。
第四步, 由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对每本作文进行评分,评选出写得最成功的作文和精彩段落语句,作为推荐给全班同学的范例。学生对本组的作文批阅一学期后,下一学期可以轮换批阅其他小组的作文更多更好地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5.习作总结反思。学生针对本次作文的创作和 批阅写出自己的写作反思,总结出经验和不足。主要找自己取得进步的方面和学到的知识, 明确下次努力的目标。
6.教师总体评价。各组将批阅完成的作文上交由教师进行总评,既评价习作又评价批阅,对每个小组的写作和批改给出分值,为作文讲评打下基础。
7.全班自由点评。对各组推荐的佳作或精彩语 段语句由本人在全班宣读,供大家互相探讨、欣赏品味,朗读后进行集体点评,学生自由发言,谈文章好在哪里,这些优点如何用到我们的作文中,还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修改。教师对写作态度端正、批阅认真细致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指出不足,供所有同学借鉴。最后挑出修改成功的文章若干篇,由学生本人张贴在学生园地里,以示表扬。
农村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初探 篇8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是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要遵循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在七年级阶段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中, 注意掌握原则, 探索新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针对关键时期, 从一点一滴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具有很强的惯性, 像转动的车轮一样, 要短时间内改变是很难的。天真无邪、对班级中的不良倾向直言不讳, 性子野、自制力差、习惯差等是初中农村新生的行为表现, 七年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对学生进行明礼诚信,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等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严格要求七年级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课精心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塘二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让学生牢记中学生行为规范及我校对学生的行为要求, 学校政教处在新学年的第二周进行检查, 班主任是否落实, 效果如何, 每学年结束时进行总结, 对成果显著的班级和个人实行奖励等, 让教育落到实处;班规制定要求全班学生参与, 细化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措施及奖惩方案等, 让新生更直观地认识中学生的行为规范, 如我校七1班的班规规定:上课说活、搞小动作等违纪的同学, 要当一天“老师”管理课堂纪律, 体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主人翁精神;班主任还通过黑板报、小抄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活动, 其实就是质的飞跃, 量的积累, 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就是建立在平平常常的教育活动中。
2 强化训练实效, 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抓起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 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 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农村初中新生养成教育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若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辅助。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 “撤点合并”的教育资源整合已实施多年, 我校招生范围的农村小学从17间减到4间, “一校一习惯”局面得到明显的改善, 七年级新生的行为规范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 但是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 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 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指引新生的良好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我校通过组织校会、级会等集会不断对新生进行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通过在教学楼、宿舍楼挂宣传牌营造校园氛围;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青年节”举行学雷锋活动, 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国庆节”进行爱国教育;以班级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 活跃校园文化, 比如“养成文明规范行为, 做二中小主人”文艺演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专题讲座, 开展了“我是小发明家”科技活动, “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我眼中的校规”演讲比赛, “我成长, 我快乐”绘画比赛;还有广播操比赛, 体艺术节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明察暗访严格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滋生, 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一帮一”共同进步, 通过“文明班级评比”、“你追我赶争第一”活动增强养成教育的兴趣;学校通过校园网先后播放过《交通安全》、《健康教育》、《自我保护》、《东方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等专题片, 并开展相关讨论、点评;2005年, 我校成立了“中学生小记者站”为行为规范教育开辟了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 小记者们在辅导员的引导下, 聚焦校园中的先进人物, 好人好事, 树立起校园中的各种榜样。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 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 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我们既有阶段性, 又有侧重面, 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 我们都有一个侧重。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 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 如:遇到老师同学问好;对于一些较难改正, 顽固性的坏行为, 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 如:固执、倔强等一些本性的行为等, 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学生行为规范是一个反复抓, 抓反复的过程。近年来, 我校新生都来自于教育薄弱的农村小学, 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努力发挥班会课的阵地作用, 采取系统教育和阶段强化双管齐下, 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一方面, 分层次细化行为规范教育要点, 将一学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段, 划分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庭中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大块, 每一块又分为: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体锻卫生和劳动习惯三方面, 确立了具体主题班会课, 根据不同要求, 循序渐进, 形成了分层要求的系统目标, 在班会中有序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训练。另一方面, 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整体行为规范薄弱环节, 确定阶段要点加以强化训练。如学校新添了花草树木, 就强化进行爱护花草树木教育训练;开学初强化课堂、课间等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开始在校就餐, 就强化进行用餐文明和节俭教育;学年中段, 当新生开始熟悉校规, 对自己要求放松时, 强化学校常规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等等, 这样有针对性、持之以恒的教育训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3 事半功倍效果, 从构建“家校”德育网络抓起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农村初中新生对中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的不适应, 建立“家校”德育网络, 有利于家校教育产生合力,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开展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 提高教育效果;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 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 我们成立新塘二中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会议, 及时交流, 出谋献策, 结合实际共同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每学期举行一次初一级家长会, 探讨新生的养成教育成效;要求七年级每一位班主任每年对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少于1次的家访, 加强与家长沟通等。构建“家校”德育网络, 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 就能达成一个共识, 目标一致, 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 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农村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培养, 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到知行合一, 又能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 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 已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 都让他们获益匪浅, 成功的几率当然也是相当高, 我们必须重视养成教育。
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 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本文对农村初中新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的探究, 我们从大处着眼, 从细微入手,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经过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 加强家校联系, 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新生,养成教育,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引领宽容发展——谈如何抓好初一学生的养成教育[J].考试周刊, 2010, (03)
[2]徐景荣.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成效[J].吉林教育, 2010, (09)
[3]蒋军利.浅谈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5)
[4]杨俊仙.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创新学校德育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 2006, (01)
[5]杨东升.抓行为规范促养成教育[J].教育革新, 2007, (02)
谈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篇9
创新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把知识运 用到未知 的或不同的领域里,从而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各种成果。但是,中国的学生却缺乏这种创新创造精神。他们书面成绩很好,动手能力却极差,追其根源,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们仅着重机械的学习,从多种选择中挑出背诵的答案,而不鼓励创造、思考,只注重以分数看人论事。中国长期以来说实行素质教育,可实际上却走不出以分数论人的这个怪圈。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却还停留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实行创新,要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创新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以下是笔者对课堂创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
在课堂上,教师一直希望学生在座 位上安安 分分,规规矩矩,稍乱一点,脸色便会“晴”转“阴”,不允许学生大声提问、讨论。殊不知,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我认为,在课堂上 可充分给学生民主自由,学生不懂的可随时随地站起来向教师或向同学提出问题、要求。允许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动手能力。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
在课堂上教学,教师可以 在遵循教 学大纲的 前提下,教学内容不拘 泥于课本。 当今世界 是个开放 的世界,是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在加强自身学习的 同时,结合书本的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放开思想,善于想象,探索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去。布置作业不拘泥于课本,可以开展一些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实现作业内容的开放。
三、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
学贵有疑。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精 神就是因 为不敢于怀疑,不敢于批判。教师给出的问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稍有异议,便是一个大大的“×”。比如,有这么一道题:雪融化后是什么?很多人回答是“水”,教师便给一个大大的“√”,而有一个学生回答是“春天”时,教师便给一个大大的“×”,这是扼杀孩子创新的一个错误啊!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雪融化后便是春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想象!要想在课堂上创新,教师就必须打破固定思维,经常提出一些答案不唯一、不固定的有发散思维的问题;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及其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四、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一节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是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的一个弊端,也是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个因素。要实行在课堂上创新,我认为必须打破这个模式,教师少一些讲解,给学生多一些讨论。当然,讨论要贯 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重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教师都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学生都有自尊,都有一颗敏感、易受伤的心。教师在课堂上批评学 生,只会使学生反感,对学习更加没兴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赞美、表扬,因为在学生心里,教师给予他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扬、肯定,都会深深印入他们的心灵。同样,教师对他们的批评、辱骂,也会使他们铭记于心,重者会让他们记恨一辈子,甚至会以行动来报复。请时刻记住一句话:如果你能每天给学生一百顶“高帽子”,那么你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好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后进生,尽量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耐心地教导、点拨、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禁止一切嘲讽。
六、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
当今世界需要什么 样的人才 呢?需要的是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人才。因 此,教师要在 课堂上创新,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也许有的学生重理轻文,有的学生重文轻理,有的学生讨厌体育而喜欢画画,我们要承认学 生间的个 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可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和 重要性,让学生懂 得各科对 自己都有益,争取全面发展。
七、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没必要书本上的每一道题都让学生做,然后教师讲。教师可选择几道有代表性的题来讲,然后出相关的题给学生练,当然题不要很多。此外,要改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艺术,语言精练,点拨到位,组织严谨,减少模仿性、重复 性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师在上课时总是按照书本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针对这种 情况,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尽量安排全体学生参与,每一个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努力解决,每一个结论都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每一项实践活动都由学生自己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要改革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 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转变角色,应从某一学科的“专家”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其次教师的师德、品格要适 应创新教育环境,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要适应创新课堂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新,还必须课前备好课,想好上课的思路,只有这样,在讲台上才能挥洒自如,驾轻就熟。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利用当今先进的科技设备,相信这样在课堂上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一流的创新人才。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篇10
一、学生顽劣, 家长对学生有较高期望值
这类顽劣学生占整个“农村初中顽劣学生”比例相当大, 和“农村初中顽劣学生”的形成基本一样, 在小学阶段因种种因素, 家长未能给孩子一个健康而又全面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空间, 单纯地以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 身体健康就行。等到小学结业时才发现孩子离家长期望甚远。到了初中, 亡羊补牢, 为孩子创造了最好成长环境和教育空间, 如在校附近租房子、亲自陪读、还请家教。家长哪里知道:他们的孩子已经处于想学和想改变恶习, 却又难学难改, 同时又觉得无法面对家长的两难境地。
面对这类顽劣学生, 所采取的教育策略:一是激励家长永葆热情。让家长明白:家长心中有希望, 学生就有希望;二是激励学生的热情。只要有梦, 就会有实现梦的那一天;三是激励教师自己的热情。深信在家庭和学校这块热土上, 学生会改掉恶习, 健康成长。
二、学生顽劣, 隔代教养或临时监护
此类顽劣学生是父母外出打工或家庭离异而留下的留守儿童组成。“隔代教养”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 履行家庭教育、生活管理等义务;“临时监护”是指定亲戚或房东作为监护人并履行相关义务。其特点是:一是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其监护人想管而不能管;二是这类顽劣学生基本不听管教, 认为自己才是现在家中“老大”。“临时监护”的家庭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这群顽劣学生, 其教育策略就是“帮”。先帮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以月为单位, 要求学生总结当月学习、与监护人的关系、心理想法等方面的进步、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 定时向工作在远方的父母汇报, 促使学生定时获得家长的肯定和教育;再是帮“祖父母”或“临时监护”加强责任心和足够的教育管理的支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 要彻底摒除“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是不可能的。而“不管不行, 管了又怕埋怨”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又令人堪忧。因此, 加强祖父母和临时监护的责任心, 从孩子父母哪里获得足够精神支持, 是解决这类顽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学生顽劣, 孤身独情
这类农村初中顽劣学生, 数量虽然不多, 但却是农村义务教育中最为沉重的一笔。他们不仅是留守儿童, 更是连个指定的监护人也没有的衣食住行都在学校还不安分的顽劣学生。与父母的亲情及教育联系就只有电话, 而这样的机会也为数不多。我调查过不少这样的学生, 这样的孩子至多一月有一次联系, 而每次电话内容就是“钱莫乱用”, “要好好读书”。经常有这样的笑话:家长从外地打电话给班主任, 通了之后要求班主任给打过去, 家长怕给电话费。其成长的环境和教育空间就可想而知了。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农村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随着我国在农村教育方面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在农村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也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额限制,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学体制中重要的部分,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农村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我国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制约
我国初中会考的体育考试项目时常变动,而且并不一定每年都考。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随着会考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体育课采取的教育方法还是旧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而且,在我国,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学校在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比体育课多得多,这就造成了并不充裕的活动资金在体育课的投入很少。因此学校的体育活动器材普遍缺少和老旧。体育教师的工资也不高,也没有其他项目的补助,教学环境也相对不好。因此,很多老师只是按时间上课,不管教学质量,在体育课的时间混过去就算了。现代的学生大多是家长手心里捧大的,没有吃过苦,难免娇气,教师不能采用强硬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眼里体育课跟自由活动课差不多,也不会主动学习教材。因此,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
1.2 学校领导不重视
学校的领导对于体育课普遍不够重视。这种态度体现在日常的早操等活动没有很好的组织进行,体育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运动会基本不开或者少开。不组织课外活动,这就让学生在上完文化课就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下课就等回家。而且就是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眼里,体育课也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没有当作是一门学生必修的课程来对待,认为体育课只是一群孩子在放羊。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们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进行,不仅让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1.3 社会各界的不同观点
家长为孩子挑学校,通常只是看一个学校是不是有名气,是不是大家说的好学校。而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好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得非常紧,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能不进行就不进行,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好好学习,进好学校就可以了,即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家长也不会鼓励孩子花费时间在体育课的锻炼上。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孩子对文化课以外的知识的学习态度,也让孩子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降低。不利于体育教育长远的发展。
1.4 生活习惯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不仅在放学后可以上网、玩游戏,也可以看电视。而且,孩子也越来越习惯以车代步,这就让学生花费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变少。而且,国家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政策也没有能够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而且,体育教师在中学普遍缺乏。受到经济的影响,很多教师转业经商。这就让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投入的精力有所下降。学校制定的各种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效果也没有保证。因此,体育教育相当困难。
2 解决的方法
2.1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可以由政府出面,提出相关的鼓励政策,将体育教育的质量与学校的考核成绩结合起来,让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提高。这样他们会主动在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的宣传和改革。也可以通过组织大的体育活动,鼓励全民参加,提高市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且,可以结合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将各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组织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从体育教师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改造。争取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2.2 加强体育教学监管力度
1)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管作用。2)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考核制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分,将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进行表扬等奖励,对于教学质量低的教师进行批评。
2.3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1)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课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树立体育教学竞争意识,经常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沟通和交流,分享体育教学先进工作经验。2)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给予体育教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激发体育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改变师生对体育课敷衍不认真的态度,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课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3)完善体育器材,提高体育训练场地的质量。在学校的教学经费中设立相关的经费来对体育设施建设,增加必要的体育教学器材,提高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的质量。
3 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1)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一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作为一门教育课程,体育课也是通过计划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在教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后,提高学生的体力和素质能力。进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学生身体器官和发育的能力,也能够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进行体育锻炼,在提高学生抵抗力的同时,让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教学中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并且也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对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2)初中的男女生性格不同。男生性格更加爱外向,开朗,在兴趣上表现得更加广泛。女生则较为文静和细心,但相对的保守,组织纪律性强。学校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学生的性格进行改造。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变为主动地想要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来进行体育学习锻炼。让男生通过体育锻炼变得有组织有纪律,能够与同伴協作,学会粗中有细。女生在进行体育学习锻炼能够学会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在与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中变得开朗大方,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
(3)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计划,并根据体育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灵活的变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程度和体育项目对学生的锻炼成果对学生进行组合教学,调整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密度。让学生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也让学生适应体育教学的密度,不至于运动过度或者不够。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体育教学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革。在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拓展内容的补充和锻炼,让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感受到轻松和有兴趣,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并且通过教学计划和制度的改革,让学生花费尽量少的精力和时间,来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小川.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年08期.
[2] 包程芳.浅谈初中体育选项分层教学模式[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9年04期.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篇12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在农村中学,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应试教育痕迹严重,教学能力低下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多侧重应试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文学艺术欣赏却普遍重视不够。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活生生的语文课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失去了语文的魅力。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某些应试技巧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能力却下降了。
(二)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现在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陈旧、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日渐失去兴趣而处于抑制状态。学生容易失去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不得不采用增大作业量的方法来弥补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当老师和学生都被题海淹没时,哪还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思路程式化
就阅读教学来说,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仍是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这三步进行。认为一篇课文教学只要完成了这三步,教学任务便完成了。在整个教学中没有听说读写训练,大量时间花费在讲解课文和提问上,不管学生是否懂,也不管提问是否有意义。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教学沦为程式化。
(四)教学手段单一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仍是很多农村中学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工具,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自然也难以得到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不少学生不喜欢语文,或者说,大多数学生更习惯于利用大脑储存知识,而不善于发挥思维的能力。这样,长此以往,势必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窒息智慧的火花,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法原则
原则通常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据此,语文教法的改革原则是指贯穿于中学语文教法改革的整个过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为初中语文教法的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认为,语文教法的改革原则有:
(一)整体教学原则
语文教法中要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以便向45分钟要更高的质量、更佳的教学效果。为此,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一方面是语文教学课堂结构应是一个马鞍型流程,课堂上应体现三个基本环节,即从整体把握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做精雕细刻的揣摩回味,再回到文章的整体结构上来总结;另一方面是在课堂上要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情操陶冶与思维训练等语文教学的四项任务熔于课堂教学的一炉之中。
(二)思维创新原则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语文能力的重要地位,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
(三)素质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育。为此,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农村语文改革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近八年,深感农村教学改革的艰难。农村中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关键在于教学改革,它取决于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强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既有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既要提高新理念、新方法的掌握能力,也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教材的运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地处理好课内、课外两种资源,实现有效整合,还要辩证地看待和理解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是讲授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学生。善于开发,综合利用,才能把教材用活,而不是囿于教材。理解了教材选择的“借用”观念,才能够跳出教材去思考,去实践,把握好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推荐阅读:
边境农村地区初中教育06-28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07-26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08-19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现状05-27
农村初中生的德育教育10-23
农村初中英语07-02
农村初中课堂07-06
农村初中美术07-22
山区农村初中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