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使用(精选12篇)
设计和使用 篇1
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 各种形式直播活动越来越多;同时, 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冲击, 特别是热点事件和大型户外活动, 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移动直播作为广播节目播出的一种延伸, 能进行现在报道、移动现场解说、大型晚会直播等活动, 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整体设计原则
可靠性:在整个系统中, 要确保播出的高质量、不间断, 操作安全快捷。功能完备性:能够满足移动直播、户外活动的直播等直播功能。先进性:直播系统的设备采用现阶段在广电行业普遍采用的设备, 具有在其他电台使用的成功范例。经济性:对广播直播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设备配置的过程中考虑单个设备最高使用效率。方便性:直播系统的设计对操作直观简易, 播出信号和信号源的切换要方便, 设备的维护和调整能做到方便快捷。
2 车辆结构和功能设计
根据整体设计原则, 考虑到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经济和相关因素, 最终选择的是福特汽车。考虑到机器等相关设备的重量及山区道路需要足够的动力, 采用的是柴油发动机。
2.1 改装车顶和安装天线
因为在车顶要安装吸盘天线底座, 考虑到直播车在行进过程中速度快, 推力大等因素, 特别在固定时加大了底盘固定的强度。焊接师傅按要求做了一个10 mm的加长螺母, 并固定在车顶上。然后把吸盘天线底座拧到这个加长螺母上, 根据螺丝的长度调整好吸盘天线与铁板接触的吻合, 增加天线底座的固定强度。同时, 加装防雨盒。在车顶还安装了4个高音喇叭。
2.2 改装直播间和设备室
最前面是驾驶区, 在车体内部划分区域, 一个作为直播间, 一个作为技术设备间。在车内部安装节能灯, 以备光线不足时增加直播间的亮度。安装播音桌子, 把播音桌安装在车体的左边, 后侧的车座位改变方向, 技术人员和导播人员方便操作设备。驾驶区和播音区使用中间瞭望窗玻璃进行隔音, 主持人也可以通过瞭望窗看到车前方的位置。考虑到工作中除了主持人和技术人员, 还有熟悉线路的领导, 在车体右侧安排了竖向两个座位。播音区后面是技术设备间, 设备整齐摆放在机架上。
2.3 安装控制仪表盘
在仪表盘上安装有:输入电压表, 用于检测市电电压;输出电压表, 用于监测UPS蓄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池直流电压表, 用于监测蓄电池的实际电压。
3 供电系统
整车采用的是松下UPS蓄电池供电方式, 蓄电池选用的是12V100AH 8块, 理论上在800 W负载情况下, 放电效率70%计算, 可提供8.4小时的电量供应, 基本能保证现场直播和移动直播解说等活动的时间要求。考虑到特殊情况, 在车体设备区域增加了逆变器, 逆变器工频逆变, 电流输出带载能力强, 逆变器设计有控制模块面板, 操作逆变器的开关方便, 有利于技术人员监控逆变器的运行, 同时逆变器的耐冲击功率的额定功率的3倍。在设备区域有电源监测屏幕, 可以显示工作通道的电压, 还有过压报警提示。也能实时监测和显示电池剩余容量。
4 制播系统
制播系统选用的是A&H WZ20S调音台, 该调音台为高灵敏的4段均衡器、能将aux6总线 (作为辅助返回线路) 的专门的单声道输出推子, 以及专门设计的中央混音台。所有双 (“A/B”输入) 立体声输入通道增设了sub-panel开关, 其允许TRS接口的“A”输入直接跳线到LR总线。另外, “B”输入为XLR接口。能胜任多立体声声源的混音, WZ320S提供了4对单声道话筒/线路输入、8组双立体声输入通道以及2路立体声返回通道——共44个输入接口。方便与cd、音频工作站等音源设备切换, 并通过输出推子实现对播出工作站信号、现场信号、返送信号和发射信号等的调用。在话筒选择上, 一开始使用的是大振膜的AKG3000B, 考虑到外出直播噪声, 以及路况的影响, 最终采用的是美国SHURE SM2专业头戴式耳麦, SHURE SM2专业头戴式话筒的耳机带有双层耳聋套, 心型动圈式话筒, 头戴支架可调, 独立的密封耳机套可以让声音在一般的噪音环境中提升声音的清晰度。此外, 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直播车配备了苏州众信生产的单机版ZX2000广播自动化播出系统, 该音频系统集成了播出与制作一体, 并可以与台内系统兼容, 方便素材的导入导出。播出工作站使用1台戴尔笔记本加外置专业声卡。制播系框图见图1。
5 发射和传输
移动直播车的发射信号还要和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广播总控机房进行信号对接, 所以传输距离和所处的环境就显得很重要。由于六安市处于大别山腹地, 山地较多。为了保证收听效果, 一种在移动车队直播时, 采用1台全进口固态立体声调频发射机AEV EXC120S进行发射信号, 另外1台进口发射机RVR作为备份。发射天线采用圆极化吸盘天线, 线体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成, 全向辐射, 工作频率和驻波比可调, 车载调频广播专用天线, 无功分器和分馈线设计, 可靠性高。一种在现场直播活动时, 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采用的是3G数字音频编解码传输器进行信号的回传。在直播过程中, 还将电话线路作为备用的传输通道, 采用的是福川4路电话耦合器及双控制切换器。实现了广播直播车全天候高质量的实时播出。
6 扩声系统
车内配置了1台VBO VC-P2600定压功放, 与车载的高音喇叭VBO VK-282相匹配, 共6只喇叭为30 W, 有2个备用。同时, 为提高在活动现场声音的音质, 扬声器还在功放前端配备音响处理中心DBX PA。2路输入6路输出, 含压限器、反馈抑制器和分频及均衡等功能。DBX PA内置了12个陷波器, 可方便地配置现场陷波器和固定陷波器个数, 使之自动检测并消除现场的声反馈。
7 移动直播车使用心得
一是通过长时间连续行驶, 发现在开阔的沥青路面行驶时, 车辆的减震效果很好, 主持人播音时候很方便。但是在乡间道路或者颠簸的小路上就出现减震差, 主持人播音操作时困难。同时, 由于车子为柴油发动机, 噪声大。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选用进口车。另外, 装配设备时, 机架、发射机、设备与设备之间都需要留有空隙, 加强防震减震处理。同时, 发动机能改成汽油发动机, 降低噪声。
二是移动直播活动更多的是在车队行进过程中进行直播, 所以对车速有一定的要求。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福特汽车车速比较慢, 加上车辆上设备重量和车体自重, 在高速上跟不上车队速度, 影响了整个车队的行进速度。建议其他台今后设计移动直播车时, 能考虑车身设设备的重量对驾驶速度的影响。
三是关于UPS电池问题, 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移动直播时间一般不是很长, 可以满足日常要求。考虑到以后有大型户外连续时间长的情况, 使用UPS充电不方便、更换电池费用高, 且UPS在使用过程中电量供应时间会降低, 除了逆变器充电, 没有备份的电源使用。所以建议以后其他台设计移动直播车时能增加备用电源或者发电机。
四是移动直播的过程中, 发射信号质量与设备和所处位置影响很大。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地处大别山腹地, 经常会经过山区, 因树木茂密、电缆架设高度较低等原因, 移动直播车加装天线后, 由于没有安装天线升降云台, 整体高度太高, 给移动直播车的行驶带来了一定麻烦。建议以后其他电台设计时, 考虑升降云台或者鞭装天线。
8 结语
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移动直播车使用了一段时间后, 从车体改装到设备选择, 以及系统设计集成, 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充分体现了其实用、经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电台, 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
摘要:结合六安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直播车的工程建设, 分别从车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和线路设计等各个层面详细阐述了该工程建设的经验, 并介绍了安徽六安广播电视台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类似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广播直播,车载广播,装配,移动直播
参考文献
[1]沈一德.广播转播车播控室的声学设计[J].电声技术, 1996 (10) :25-28.
[2]丁有信, 王波.直播车的声学设计[J].音响技术, 2010 (4) :38-39.
[3]张勇, 刘振兴.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分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
[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GY/T196-2003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设计和使用 篇2
安州中学
1.教材分析
1.1 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本主题又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三个二级主题。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知道并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B、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目镜、物镜长短及所标数字大小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分析、推测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显微镜的使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良好品质。②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重点:①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②成像的特点 难点:①如何对光。
②观察时镜筒先降后升。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4.教学程序
预热项目:*认识材料和用具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之后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显微镜的使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1)写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数字的透明纸;(3)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对光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强调
⑴用低倍物镜(10×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⑶镜茼先下降后上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标本。⑷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1 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篇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3 复习过程
活动一 : 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完成学案
1取镜与安放
一手---------,一手----------,将显微镜取出后轻轻放在实验台--------------------的地方。2对光
①转动,使 镜对准通孔。
②转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安放装片:装片放在 上,用 压住,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
4观察: 从侧面注视,方向转动 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至发现物像;必要时,转动 使物像更清晰。5整理和存放:提升,取下 ;转动,使 偏向两旁,将 转到最低,竖起。6成像特点
(1)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像。(2)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教师活动:安排学生完成 活动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1如何取镜和安放?
2识别目镜与物镜上的标识,说明其意义,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说出镜筒的升降情况 4分别转动反光镜的两个面,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6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根据光线情况选择合适的光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解决活动一的六个问题,小组代表进行抢答
活动三:达标检测
一、我来选(一题10分)1观察生物的显微结构,最常用的仪器是()A放大镜 B 显微镜 C望远镜 D潜望镜
2、下列四台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哪一台?()a)A 5* 8* b)B 10* 40* c)C 15* 10* d)D 20* 45*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正好遇上阴天你应该选用()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4、显微镜对好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A.白亮的B.有直射阳光的C.暗灰色的D.黑暗的
5下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对物象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3]的名称是 它是安放 的结构。
(2)[11]和[12]分别是
和,它们的作用是。
(3)图中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是[ ]
,它的中央有一个圆孔,叫做
。两旁各有一个[ ]
,下面有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做
,遮光器具有
的作用。
(4)对好光后,要找到观察的物象时,把载玻片上的要观察的物体置于
地理教室设计和使用的几个问题 篇3
现代地理教室 设计 使用 问题
地理教室因其创新的地理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显著的教学效益,对课程改革的有力推进,而备受地理教师的青睐,自上世纪80年代最早在广东等地出现以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设备、设施、结构、功能等也在不断演变,极大地方便了中学地理教学。但毋庸讳言的是,有些学校的地理教室在实际的设计、建设和使用等方面,存在设计理念滞后、部分设备和设施过时、地理教室布局不合理、使用不便、管理不严等问题,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地理教室独特功能的发挥。本文基于本校地理教室建设及其后来的改造实际,以及先后对几所学校地理教室的参观、考察,谈谈在地理教室的建设和使用等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设计理念前沿,凸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是地理教室建设的灵魂,它直接影响到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地理教室功能的发挥、地理教学效益的高低。笔者认为,地理教室的设计,必须在以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1.有利于转变地理课程“教”和“学”的方式。地理教室选配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以及各功能区布局的格局,要能为创设丰富而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2.彰显地理学科特色,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熟练使用、分析、制作地理图表的能力。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但传统的地理标本、模型、仪器、图片、地理教具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如果把地理教室建成单一的“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室”、“网络教室”等,都是有失偏颇的。地理教室应做到最新信息技术、设备与传统地理直观手段兼容并蓄、相得益彰,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使学生获取更大量、更新鲜的关键信息,更生动、形象、动态地展现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有效突破时空跨度大、内容抽象等地理教学难点;另一方面,借助传统地理手段,落实地理观察、地理观测、地理演示、地理实验和制作等实践与应用要求的功能,运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运用辩证思维,揭示地理要素和人地之间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让学生学会地理判断和推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地理教室助推地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
3.有利于信息化、网络化合作学习。在地理新课程提倡的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等理念指导下,新型的地理教室应同时设计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系统,以便于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信息资料、合作探究、讨论问题,也便于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对学生做出更科学的评价,对教学做出及时调整;同时还有利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实施。
二、师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室建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地理教室的建设,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应积极争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争使地理教室建设列入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学校评估的必选项目,至少成为加分项目。在此基础上,争取将它列入学校建设计划,从而使地理教室的建设得到保证。其次,地理教室的设计和建设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无地理教师参与,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长期影响着后期的使用便捷程度和教学效果。所以,一定要避免由学校领导直接交给有关公司一手包揽,地理教师务必从一开始就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室设计中,地理教研组内教师要反复研究、讨论,集思广益,拿出最佳方案,积极主动地向领导提供地理教室建设的近期、长远规划,以及设计方案和布局安排。再次,地理教室建设也要征求、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了解他们的看法和要求;在标本、学具等学生作品陈列区建设过程中,地理教师还要发动学生参与,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精心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教学效益
地理教室一般可分为五个功能区,地理教师要根据本校财力、教室实际大小和结构,精心布局,合理安排,使各功能区密切联系,动静结合,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从多角度、多层面,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
1.教学演示区
教学演示区是地理教师组织、演示、引导、调控并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区域,地理教室最重要的先进技术设备都集中在该区域范围。以往这一功能区的设备构成主要有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活动图板、黑板等,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它们已显得比较陈旧、落后,不便使用,往往需改造、淘汰、更新。目前改造或新建这一功能区,先进的设备构成主要有:
(1)数字星球系统(多媒体球幕投影演示仪):它是当前地理教室建设的最先进、最核心设备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三维立体动态展示的单体数字化教学设备。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二部分:硬件系统由投影机、鱼眼透镜组、球形投影屏幕、底座、遥控器等组成;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二次开发软件包、使用指导手册、配套新课标资源组成。它能融合多媒体信息、实时互动演示及屏中屏功能,使平面问题立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虚拟问题实时化,抽象问题形象化,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地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透彻理解地理原理、规律,有效扩大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它融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图形、平面、立体于一体,能有效构建认知、体验、感悟的新型地理教学环境,满足地理教学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能促进地理教师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的更新。
(2)交互式电子白板:由电子白板、电脑、投影机组成交互式演示系统,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交互性、灵活性和实时性,通过电子白板的触摸等功能,实现教师、学生、电脑之间的互动;可以在PPT、Word等任何界面下选用任意颜色和粗细的笔进行板书,各种地理板图、板画能够随意画;各种辅助工具更使地理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可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课堂录制、页面回放功能不仅便于课堂上随时复习,也便于教师课后总结、反思、改进;用电子白板、教育资源库制作的课件还比传统多媒体课件更方便、有趣,并使可操作性、可变化性、自主性等都有很大提高。
(3)多媒体系统、电脑、实物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与数字星球系统是有机的一体,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共同显现教学内容。如暂无条件配置数字星球系统,那么,多媒体系统可说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以上两个系统不管是否同时具备,也不管有多先进,实物投影仪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与软件无关,可实时投影任意图文材料,特别是随时投影从学生课堂练习、绘图中随机抽取的习作,作为鲜活的案例分析,效果尤佳。
2.学习活动区
学习活动区是供学生听讲、讨论、演讲、观摩、填绘地图和进行地理实验、地理制作、地理游戏、地理竞赛等的主要场所。课桌椅设计的大小、性能和形状须考虑以上活动的需要。要改变传统教室“秧田式”课桌椅的安排,可设计成“团围式”(如图1),以便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为方便学生绘图和做简单的地理实验,可设计大课桌(如图1中②)和小方凳(如图1中③)组合,使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桌面,又有便于移动的位置;为便于实施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如条件许可,每个桌面还可配置一台电脑显示器;同时在每个座位配备14厘米直径的小地球仪一个,供学生随时使用。每一小组每台电脑显示器和小地球仪可放置在中间区域(图1中①)。
3.模型图像区
在地理教室内布置一些精选、实用的地理模型和图像,既可以生动直观地说明抽象地理事物、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又可以营造地理学科特色鲜明的氛围和学习环境。模型图像区主要布局于学习活动区两侧靠墙的区域、墙壁、学习区中心的顶板,其中顶板上可安置旋转天体星象仪(含四季星图),可演示不同纬度、季节、时刻的星空,以及恒星升落和不同的方位。两侧靠墙可安排几组透明橱柜,内置流水地貌模型、风沙地貌模型、黄土地貌模型、喀斯特地貌模型、海岸地貌模型、重力地貌模型、火山地貌模型、地震模型、褶皱构造及地貌演变模型、板块构造及地表形态模型、断裂构造及地貌演变模型、5种基本地形模型、冰川地貌模型、丹霞地貌模型、风化作用模型、温室效应和酸雨模型、石油和煤的开采模型,等高线模型等。至于中国地形模型、世界地形模型,因需空间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地方(我校布置在后墙墙壁上)。两侧橱柜上方墙壁布置地理图像,由于墙壁空间有限,所以应精选地理示意图,且是重点难点的教材内容,尤其是易混概念、抽象原理的示意图,学生经常看到,会帮助他们辨别和理解。
4.标本教具区
可布局在地理教室后面预留空间的约1/2区域。玻璃橱柜主要内置地球仪、经纬网仪、三球仪、罗盘、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演示教具、气象仪器、气压带和风带演示教具、环境监测仪以及矿物、岩石、化石、土壤等标本。教具按用途,矿物按品种,岩石按成因,化石按年代进行摆设展示。
5.习作书报区
可布局在地理教室后面预留空间另外的约1/2区域。一个玻璃橱柜用来展示学生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探究)型课程中的地理学习成果,例如社会调查报告、野外考察报告、地理旅行日记、实地景观照片、地理小报、小论文等。另一个书橱主要用于放置供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期刊、画报等地理资料。也应放置相关的地理电子阅读材料。
以上配置是相对经费投入较充足的学校而言的,实际上,各校可根据具体“校情”灵活配置,如经费较紧,象数字星球系统(目前价格35万左右)这样的“奢侈品”可暂时不配置;有的教具、图像也可由教师、学生动手制作,以节省经费;另一方面,地理教室的配置和布局也要有发展的眼光,注意“留白”,为以后的补充、改造、更新预留空间。
四、规范使用和管理,共建地理学科美好“家园”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地理教室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和使用的问题,或使用率不高,成为“摆设”,或教室和设备管理、环境卫生不到位,等等。因此,必须加强使用和管理的规范要求。
1.教师研讨
地理教研组教师一起讨论、制定地理教室使用、管理规定,其中包括对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并印制、布置在地理教室墙壁上,同时对首次使用的班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合理使用
做好地理教室使用的安排工作,避免不同教师使用上的时间冲突,又要尽量使地理教室不闲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
3.做好使用登记
每位地理教师使用后及时做好使用记录,个别器材如确需借出地理教室,必须征得地理教研组长同意,做好登记并尽快归还。
4.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地理教室财物安全、卫生工作,把及时关锁门窗、器材的爱护和管理、环境卫生打扫等工作落到实处。
5.提高利用率
要求无特殊情况,地理组教研活动、各年级地理集体备课活动、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等,都尽量安排在地理教室进行,把地理教室真正建成地理学科的美好“家园”。
水泥散装出库振动筛的设计和使用 篇4
1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库体净高度25m, 下部使用4mm厚镀锌钢板, 往上分段钢板厚度依次降低。镀锌板直接和空气接触, 没有外保温措施。
厂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新区, 夏季潮湿多雨。2007年4月初正式生产, 9月份开始陆续有客户反映水泥内有结皮结块状物, 2009~2010年, 陆续有司机反映罐车内出灰管道口易堵塞, 清理出20~50mm左右大小不等的片状水泥块。2010年夏、秋季, 出现几次罐车一车水泥只能打出来半车, 剩下20多吨打不出来, 需要人工戴上防毒面具进入罐车清理的严重情况。一些商混用户也反映水泥内有窝窝头状物, 手捏即碎。
上述情况, 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 综合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1) 钢板库没有外保温措施, 内外温差大, 水泥吸附在库壁上吸潮初凝形成结皮, 发展到一定的厚度后自行剥离、脱落, 混入水泥中。
2) 个别库顶存在焊缝不密实、雨季焊孔渗水的情况。
3) 钢板库内净高25m, 顶部锥体高度3m, 故入库水泥库位一般保持在20~22m左右。顶部3m的空间也存在潮气上升吸附, 冷凝水聚集形成水滴落在水泥上。窝窝头状的物体应为上述第2) 和第3) 条原因所致。
2 改进措施
1) 对于顶部焊缝不实造成漏水, 责成钢板仓制作单位采取了排查补焊的措施。
2) 为滤出水泥中的颗粒及块状物, 改善出厂水泥品质, 公司最先采取在散装伸缩头的下部, 放置一个钢筋笼子过滤的办法。但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理想, 由于水泥内块状颗粒物较多, 每装一辆载量为80t的罐车, 需要停机清理笼子2~3次, 岗位人员劳动强度加大;装车时间长, 司机也不满意。
受袋装水泥包装机进料端设置振动筛的启发, 经反复研究, 根据库侧散装设备布局空间的现有尺寸, 自行设计、制作、安装了散装水泥专用的振动筛。振动筛及散装设备的布局见图1。
3 使用效果
2011年3月, 第一台振动筛安装在1号水泥库侧散装上, 以后陆续对其他库侧散装进行了技改。
使用两年来, 产生了如下效果:
1) 有效筛除了水泥中结皮、结块以及窝窝头状颗粒物, 改善了出厂水泥品质, 客户再没有反映水泥中的颗粒物问题。
2) 振动筛尾部对废物自动归集, 可连续生产, 根据出厂量, 一周清理1~2次即可, 大大减轻了岗位人员的劳动量。
3) 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 受前述库侧散装改造成功的影响, 在2013年11月新建设的两个300t散装专用库工艺装备上, 公司主动要求设计单位设计了振动筛 (见图2) 。虽因此库容量有所减少, 但是明显改善了出厂水泥的品质, 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4 注意事项
1) 筛网的孔径:经实践证明, 孔径为 (22×22) mm, 或者 (25×25) mm高锰钢筛网, 过滤效果好, 耐磨损, 使用周期长。
2) 振动电动机使用0.55k W即可, 且要调整好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过小, 出料慢, 易堵塞;反之, 振动弹簧、筛体和密封帆布容易损坏, 现场噪声大。
3) 振动筛产量及尺寸的确定:根据最常用的大型罐车净载重85t, 30min装满的常规做法, 振动筛应设计为180t/h;振动筛的外部尺寸应不小于 (长200×宽120) cm, 若空间允许, 以 (长220×宽140) cm为佳。
4) 筛网斜度:以4°~5°为宜。斜度若过大, 过滤的废物里会含有水泥造成浪费;斜度过小, 水泥在筛网上的流动速度慢, 容易积料堵塞筛网。
5) 振动筛顶部有三个直径Φ220mm的管道开口:下料口、收尘管道口和除尘器回灰管落点。这三个开口的位置很重要。排列顺序从上至下应依次为:下料管、收尘管、 (中间振动电动机) 和收尘回灰管。下料点宜在振动筛靠近上部的中间位置, 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筛网的有效面积;收尘管开口距离下料管口2m以上为宜, 过近容易把水泥直接吸进除尘器, 增大除尘器负担。
设计和使用 篇5
一、项目名称
压力管道的设计、安装、使用、检验单位和人员资格认定
二、审批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告(第17 号)。
三、审批条件
按照相应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应项目资格许可规则和现场鉴定评审规则以及相应设备注册登记管理办法。
检验人员资格认定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资格认定》程序办理。
四、审批程序
流程:申请-受理-评审-审核-批准-发证;
程序: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检验许可程序和要求以及《云南省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细则(试行)》。
五、审批时限
申请受理:15个工作日;鉴定评审后的审核、发证:30个工作日。
六、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手册、管理 制度、设备及人员一览表、人员资质证书、设备注册登记表等。按照《申请云南省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应提交材料的要求》。
七、收费事项
无
八、办理机构
云南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或各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压力管道设计、安装、检验单位和人员资格认可受理部门:云南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受理人:刘军红
电话:0871-3132996-1632 办公地点:省质监大楼1208号
压力管道使用许可受理部门和受理人:各州市质监局特设科有关人员
十、投诉监督电话
设计和使用 篇6
关键词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30
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问题,需要在结合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关系[1]。
1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需要查清拟使用林地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的内容要求和特性科学地分析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的可行性,编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审核审批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據。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主要包括:使用林地地块的地类、林地权属、林地保护等级、森林类别、使用林地类型、林种和起源等主要属性因子的确定;优势树种(组)、龄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覆盖度)、活立木每公顷蓄积、经济(竹)林株树、退耕还林地和森林采伐作业设计调查因子等其他属性因子的调查;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区域的调查,古树名木、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林地权属争议调查;违法使用林地情况调查和特定建设项目调查等。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地球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连接性,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林木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在水文和气候、地质等作用影响下,易爆发生态、自然灾害。而在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做好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林地森林覆盖率。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发展可持续,在林地项目建设中,提前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能系统地将林区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与水资源纳入生物圈中,分析其中的连带效应,合理布局建设项目,促进林地保护和发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具有指导和管理监督的作用[2]。
2.2 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完善,保护林地资源
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是森林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林地,林业建设无从谈起。因此,做好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一方面是了解林地的具体使用情况,根据谁承包、谁受益、谁投资、谁使用的原则,保护个体或单位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则是根据林地开发使用前的情况,制定用地规划,明确其工业用途或商业用途,保证林地使用的合规、合法、高效。
2.3 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在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管理人员既要集合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分析林业资源与建设用地情况,同时要查找不同的资料,运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完善林业调查内容。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是一项极其考验经验与技术的工作,在实际中对管理人员的技能技术要求较高。这种规范性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有利于部门不断加强林业监管力度、提高建设项目林业用地的管理水平,促进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系统化建设。
2.4 获取林地调查数据,促进项目建设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考察工作,是将林业调查的内容予以整合和分析,也是对林业规划内容和要求的明确,并制订筛选出可用方案。在林业调查规划中,调查人员项目部门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当地林业发展状况。可在项目建设规划中与技术人员协作,保持水土,做好生态维护工作,同时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研究林业与水土的关系,利用生物技术改善地质环境。
3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意义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改善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培育、维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景观、森林文化遗产等生态建设化服务是林业的首要工作和优先职责。因此,完成外业调查后,需要统筹各方因素科学地分析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的可行性,这也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意义所在[3]。首先,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和出台的有关林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符合当地林业保护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空间利用规划,符合相关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等;其次,要根据外业调查成果对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的数量、质量、特征、分布,林木数量和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再次,建设项目在使用林地对自然环境的人工干预力度较大,生态多样性、生态效能、自然景观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对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主要保护对象、古树名木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其他生态防护效能的影响和对森林、水文、人文等景观的影响等;最后,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选址的合理性、用地规模合理性、使用林地的必要性、使用林地的保护利用等级、是否属于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区域的林地和是否体现了不占或少占林地的原则等。
4 结语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工作,对建设项目林地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因而需要在实际调查中,分析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解决,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和效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结合现代技术增强调查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孔令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意义及合理化建议[J].中国林业产业,2016(9):176-177.
[2]滕建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4):77-78.
[3]陈智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绿色科技,2016(5):106-107.
设计和使用 篇7
一、作业设计与使用中的主要问题
1. 作业的数量偏多, 造成学生很累
有些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而杂, 不顾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 不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协调, 致使大部分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课余时间都用来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 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所剩无几。作业过多, 时间不够, 学生只能采用减少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办法, 不少学生完成作业到深更半夜, 睡眠不足, 感觉身心疲惫, 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这是对学生身心的最大摧残。
2. 作业的质量不高, 造成学生无趣
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从数学作业的来源看, 都是课本习题和教辅资料题目的直接搬用, 有些题目重复或雷同, 有些题目太难或“超标”, 教师对如何将课本习题与几种教辅资料上的题目进行整合, 如何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有一定针对性的作业等等, 都缺乏思考; (2) 从数学作业的层次看, 作业布置没有照顾到学生差异, 缺乏层次, 千篇一律, 统一要求, 对数学课本中的习题如何安排, 哪些是必做题, 哪些是选做题, 很少研究过; (3) 从数学作业的形式看, 非常单一, 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书面作业, 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 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网上学习、数学日记、论文写作等作业很少见到, 致使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缺少激情, 对数学学习感到苦不堪言, 感到泛味无趣, 这样的作业何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3. 作业的批改“粗放”, 造成偷工减料
数学作业批改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 本应因人而异, 精批细批, 但由于作业布置量过大, 给数学教师的批改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常常加班加点仍无济于事, 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这种情况下, 部分数学教师的批改较为“粗放”, 多数教师不能及时收集、分析学生的错误, 没有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何谈教学研究!教师忽视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 缺乏基础知识或思维方法的拓展、归纳和延伸。教师的这种行为为学生偷工减料提供了条件, 少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经常发生, 抄袭与代笔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造假现象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4. 作业的过程不科学, 造成效果不佳
有些学生仅仅将完成数学作业当成一个任务, 把写作业当成例行公事, 敷衍了事, 不求质量和效果, 写完了就万事大吉;有些学生为了赶进度, 做数学作业之前不先行复习, 而是拿起作业就做, 遇到不会的马上查阅数学课本或课堂笔记, 通过套用例题、比对范例来完成作业;学生做完作业后, 不去深入思考作业的要点、变式等, 缺乏对作业的反思与总结;对于老师批改过的作业,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学生缺乏改进的自觉性及相应的方法等, 忽视作业的纠错与反思, 结果造成某些习题屡做屡错。由于缺乏科学的作业方式, 在作业完成前后都没有深入的思考, 难以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观念的转变、评价制度的改革, 并非一日之功, 有些更非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能力所及的, 在呼吁评价制度改革的同时, 我们一线的数学老师更需要加强对作业设计与使用的研究, 研究作业的设计与使用的技术, 借助于较高的技术水平来发挥数学作业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在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 完成作业是学生对知识由认知到应用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通过完成作业可以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它是培养学生参与实践, 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作业的效果如何, 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数学作业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对作业作用的认识提高了, 教师才能加强对作业设计与使用的研究, 进而提高作业设计与使用的效果。
2. 注重研究, 明确关键
要做好作业的设计与使用工作, 教师必须加强对有关题目的研究, 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 (1) 认真做题。教师对每道题目都要认真分析, 亲手解题, 而不能满足于现成的“标准答案”。只有这样, 才能从每一道题目的解法及其产生这一解法的背景中去发现深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渗透思想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等因素。 (2) 归纳整理。教师要对课本和相关资料中的有关题目进行归纳, 这样, 一方面可以总结解题方法, 避免题目选择的重复;另一方面, 有利于搞清课本题目与课外题目的联系, 提高教师自身“离开课本, 又回到课本”的高度驾驭能力。 (3) 把握难度。教师要通过课本中相关题目的难度来理解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 使得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定性要求有一个定量指标, 即应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同时也为选择课本外的题目提供了把握难度的依据。 (4) 试题研究。教师要研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中考题, 从知识到能力、题型到方法, 找出试题与课本题目的联系, 并有机渗透到作业中, 这样有利于学生熟悉中考题的命题特点, 消除对中考题的神秘感,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提高作业的效果。
3. 掌握原则, 科学设计
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将相应的题目进行堆砌, 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科学设计。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下面几个原则。
(1) 内容的针对性原则
(1) 切合教学的任务。作业最直接的功能是巩固知识, 因此, 作业的内容应力求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匹配。设计作业前, 应注意分析课堂教学的目标, 根据目标选配相应的题目, 突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特别是新课中的作业是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的初步应用,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 在理解领悟、灵活运用等方面都不到火候,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基础性, 使学生通过练习理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综合性不能太强, 有些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时, 就进行“综合拓展”、“能力提升”、“中考链接”等训练,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学生容易两极分化, 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教学质量下降, 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例1. (1) (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近年来,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 我市近郊游持续升温。据统计, 在今年“五一”期间, 某风景区接待游览的人数约为20.3万人, 这一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20.3×104人B.2.03×105人
C.2.03×104人D.2.03×103人
(2) 近年来,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 我市近郊游持续升温。据统计, 在今年“五一”期间, 某风景区接待游览的人数约为20.3万人, 数据20.3万人 (203000人) 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20.3×104人B.2.03×105人
C.2.03×104人D.2.03×103人
如果用于教学科学记数法这节课的作业, 哪一题比较好, 针对性比较强呢?我们认为第 (2) 题要比第 (1) 题更好, 这是因为, 学生在完成第 (1) 题时需要应用到两个知识点:单位的转化和科学记数法。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 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两个:单位的转化出问题或科学记数法没有掌握。而第 (2) 题涉及的知识点只有一个, 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 错误的原因只可能是科学记数法没有掌握, 错误的根源就很明显, 针对性很强。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作业, 用基础的题目来真实反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情况, 这也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即使要进行“综合拓展”、“能力提升”、“中考链接”等练习, 在难度和数量上也要以合适为宜。必须指出:强调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相匹配, 并不是说作业完全是课堂结论或者过程的复制、翻版, 否则无从谈发展了。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种, 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式问题, 让学生换个角度认识课堂的内容。通过一题多变来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切实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如图1, 在△ABC中, 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 且BD>D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点D到AB边的距离大于点D到AC边的距离
B.点D到AB边的距离小于点D到AC边的距离
C.点D到AB边的距离等于点D到AC边的距离
D.点D到AB边的距离与点D到AC边的距离大小关系不确定
这是某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中的一道试题, 它是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变式, 只是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中增加了一个干扰条件“BD>DC”, 却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理解的深刻程度。然而, 就因为增加了一个干扰条件, 某些学生对定理认识的肤浅性就暴露出来了, 据统计, 该省学生答案的正确率只有71.7%, 特别有趣的是, 受干扰条件“BD>DC”的影响, 选A的学生竟有15.6%, 这充分说明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变式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种, 设计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性作业, 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教学了用全等三角形测量河塘的宽度后, 可以设计一个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宽度的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三种, 适度设计一些对全体学生要求的挑战性问题, 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如教学了绝对值知识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已知|a-2|+|b-4|=0, 求2a+3b的值。
(2) 切合学生的学力。切合学生的学力, 就是要求所设计的作业与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为此设计作业时, 要认真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 认真分析现阶段学生的整体认知状况, 使设计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学力。在现今班额的情况下,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 学生的学力存在差异是十分正常而普遍的, 因此, 分层作业设计可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所谓分层设计作业, 就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布置难易不等的作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 使得作业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分层作业的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矫正、检测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把学生所理解的课堂知识通过分层作业转化成技能, 反馈教学信息, 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 起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如有巩固双基的模仿性的A类题;加深概念、定理等理解或方法灵活运用的B类题;知识拓展或思维提高的C类题, 以供学生选择。也可以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 但收作业时仍要求按三个层次收齐, 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A类学生的作业上, 对A类学生, 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B类学生, 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 掌握一般地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C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 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 在解题反思上下功夫, 掌握一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
(2) 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作业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从作业内容的来源渠道看, 可分为教师指定性作业与学生自主选择性作业;从作业设计的开放程度看, 可分为封闭性作业与开放性作业;从作业成果的呈现形式看, 可分为文本性作业与实践操作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主体关系看, 可分为独立性作业和合作性作业。我们过去普遍采用的作业形式多为前者, 即为教师指定的、结果封闭的、独立完成的文本性作业, 少有后者, 长此以往, 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 甚至引起思维的僵化。因此, 我们要积极开展作业形式多样化的研究, 探索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让作业的设计在指定与自主、封闭与开放、文本与实践、独立与合作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探索设计适当的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自主性作业、个性化作业, 进而在作业的多样性变化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 提高作业的效益。
(1) 自主性作业。自主选择的作业, 学生自我认同感强, 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自然就高, 同时自主选择作业的过程也是知识重组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这有利于知识深化和自我反馈。因此, 适度增加学生的自主性作业是必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情, 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从中选择部分去完成“自己的作业”,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保护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例如, 在学习了等腰梯形后, 可布置作业“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做作业时可分为三个层次, 学困生用一种方法求解, 中等生用两种方法求解, 优等生用四种方法求解。这样, 既保证了所有学生双基的落实, 又给了优等生以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我们也可以布置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数学小报等个性化作业。
(2) 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开放, 意味着不唯一、多样, 因此, 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都能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解答, 有成功感, 这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多样化的答案, 又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出不同学生的学力水平和思维特征,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例如, 学习因式分解后, 可让学生完成作业:请写出一个多项式, 可以先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 再应用公式法分解, 并写出解题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 最高层次的学生写出了先提取公因式, 再用完全平方公式, 最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多项式, 涵盖了因式分解的所有知识, 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3) 合作性作业。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而思维具有内隐性, 因此数学学习大多数是在独立的情况下进行的。但一定程度的合作交流, 有助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促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具体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有些特定的任务, 更不是个体所能够完成的 (如一些调查活动等) , 需要借助群体的力量。因此, 一定程度的合作性作业还是必要的。如学习完统计知识后, 可安排一个合作性的作业: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段时间内各种交通工具及人员的流动情况, 分类进行统计, 用不同的统计图表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分析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小组协作完成, 这样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互动中能充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4) 操作性作业。学习效果原理告诉我们, 以看、听、说为主的人只能接受新知识的60%~70%, 而通过看、听、说并亲自做的人能接受新知识的80%~90%, 可见操作在接受新知识中的巨大作用。设计操作性作业, 让学生借助眼看、耳听、口说、手做等多感官刺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操作性作业的形式有:数学制作、数学实验、数学调查、数学课题研究、数学操作活动等。
(3) 数量的适度性原则
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 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作业量过大,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不完, 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教学信息就得不到及时反馈, 这不仅影响了整个教学工作, 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作业量过少, 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久而久之, 学生的能力便会降低。所以, 作业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以适度为前提。首先, 要用足、用好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注意对这些题目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 做到题尽其能。其次对教辅资料应仔细甄别、科学精选。目前, 教辅资料相互模仿、大同小异的现象屡见不鲜, 甚至有完全雷同的题目, 完成这样的作业, 对学生而言, 是一种巨大的时间浪费, 是一种无效的劳动。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任务, 纵览所有的相关资料, 从中精选更为合适的题目, 通过少而精的作业来达到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少而精的作业, 又可以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进行解题的反思、总结与提升, 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再次, 严格控制作业量, 应各学科齐头并进。学校最好能从管理层面形成制度, 促进各门学科完成课外作业时间的定量化。
(4) 评价的层次性原则
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对学困生可多采用进步性评价, 寻找其细微的进步, 抓住一点点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可采取激励性评价, 对完成作业质量很高者要加倍鼓励, 让他们对学好数学更加自信, 对作业中的问题, 既指出其不足又给他们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而对优等生则可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督促他们养成解题后总结反思的习惯, 通过总结反思提高解题的效益,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
要合理使用评价。我们可增加课前展示环节, 教师有准备地从课堂作业本中抽出几本投影展示其书写、作业的正确率等情况,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 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 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介绍总结反思的优点和成果, 将作业本上给出的变式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与其他同学交流。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参考文献
[1]陈德前.优化习题选编, 提升教学质量.中学数学 (初中) , 2011 (5) .
[2]陈德前, 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条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 (1~2) (中旬刊) .
[3]陈德前, 等.怎样上好习题课.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 (3-4) (中旬刊) .
[4]张宜兴.谈初中数学作业模式改革.数学通报, 2011 (7) .
[5]杜慧诗.实施分层作业的若干策略.中学数学 (初中) , 2011 (12) .
设计和使用 篇8
以前我公司大修时, 用来拆卸液力偶合器的工具是一个靠人力绞动的丝杠, 费事费力, 在遇到偶合器与减速器轴配合过紧的情况下, 受场地和空间的影响, 拆卸非常困难, 拆卸一个液力偶合器往往需要16h左右。为此, 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拆卸工具, 依靠液压力, 可以快速可靠地拆卸不同型号规格的液力偶合器。
该工具结构见图1。拆卸时把丝杠套筒旋进液力偶合器丝孔, 把用圆钢做的导杆从套筒中穿进去, 使用液压或机械千斤顶对导杆施力, 通过导杆把作用力传递到液力偶合器丝孔对面的固定轴上, 把液力偶合器从电动机传动端固定轴上脱开。不同型号规格的液力偶合器使用不同直径的导杆和丝杠套筒。这种方式摆脱了以前完全依靠人力绞动的落后方式, 拆卸一个液力偶合器用时2h左右, 省时省力。
图2为液力偶合器拆卸作业。
设计和使用 篇9
1 GTK+简介
GTK (GIMP Took Kit) 是一套跨多种平台的图形工具包, 是按照LGPL许可协议发布的。虽然最初是为GIMP而写的, 但时至今日早已发展为一个功能强大、设计灵活的通用图形库, 特别是被GNOME选中, 使得GTK+被广泛应用, 成为Linux下开发图形界面应用程序的主流开发工具之一。GTK+是一套开放源码的自由软件, 这一点保证了它的信息安全性。
2 GTK+自定义控件设计和使用
当已有的界面库元素不能很好地满足开发者要求时, 需要考虑编写自定义GTK+界面控件。
首先, 分析该自定义控件需要满足的功能, 定义头文件和实现文件。以自定义面板Test Panel为例, 假设存在一个自定义面板, 其中包含两个按钮button1和button2。另外给Test Panel定义一个回调函数pressed, 应用程序绑定此回调函数。当点击button1或者button2时, 都触发此回调函数。这就是Test Panel的功能定义。
参考gtkbutton的源码, 我们应该定义Test Panel.h、Test Panel.c、Test Panel Private.h这三个文件。由于Test Panel Private.h文件只包含一个控件信息结构体, 因此可考虑把Test Panel Private.h文件的内容合并到Test Panel.h中。在Test Panel.h中就包含Test Panel、Test Panel Class、private_data这三个结构体的定义, 如图1所示。
Test Panel中的Gtk VBox是该自定义控件的父控件, 表示该自定义控件是基于工具包中的VBox之上的。Private_data参数就是结构体private_data对象, 此处用指针表示。对应的Test Panel Class中包含一个Gtk VBox Class对象和pressed回调函数的声明。
然后从自定义控件的创建函数开始逐步分析实现过程。在创建函数Test Panel_new中, 调用GTK+的相关方法获取自定义控件的类型信息, 返回Gtk Type的对象。在获取类型信息的同时, 调用了test Panel_class_init的初始化方法。根据这个Gtk Type对象, 创建一个自定义控件的Gtk Widget对象。接着初始化该自定义控件, 包括在控件上添加两个按钮, 并绑定按钮的点击事件。
接下来要定义回调函数。在自定义控件的实现文件中定义一个静态数组, 为static guint test Panel signals[LAST SIGNAL]={0};, 用来存储所有的回调命令。然后在test Panel_class_init方法中初始化回调命令, 如图2所示, 其中, object_class是把参数Test Panel Class*klass强转成Gtk Object Class*。
接着定义在自定义控件内部何时触发此回调函数, 调用gtk_signal_emit函数即可触发。在本例中, 在button1和button2的clicked事件中触发pressed回调函数, 程序为gtk_signal_emi (GTK_OBJECT (panel) , test Panel_signals[PRESSED]) ;
最后, 实现完自定义控件后, 应用程序就像和使用基础类库的基本界面元素一样使用自定义控件。如图3所示, 调用new方法来构造对象, 调用gtk_signal_connect方法绑定回调函数, 调用gtk_container_add把它添加到其他的GTK容器中。
3 结束语
GTK+是在Linux环境下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界面库。同时, 它也是一套完全开源的自由软件, 对源码的研究有助于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 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GTK+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参考源码实现, 开发者们可以自定义一些适用于界面应用程序的界面控件。在实现自定义控件的过程中, 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来实现, 不需要照本宣科。当然, 这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摘要:GTK+是一套跨多种平台的图形工具包, 它提供了多种界面库元素供用户调用。但是, 已有的界面库元素仅能保证基础的界面应用程序开发, 当用户需要特定功能的界面库元素时, 自定义控件的设计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 对GTK+自定义控件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对GTK+感兴趣的爱好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GTK+,界面库,自定义控件,工具包
参考文献
[1]战晓苏.Gtk+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设计和使用 篇10
关键词:移动即时通讯,用户体验设计,用户研究,商务办公
1 移动互联网应用概述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日趋丰富, 用户习惯从非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迁移, 使得手机不再局限于通信相关功能, 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服务被用户接受。从手机QQ、移动微博到移动微信, 从手机冲浪逛淘宝到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移动定票, 我国的智能手机用户的移动产品使用能力日趋成熟, 服务也呈现多样化发展[2]。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 手机即时通讯类服务依然占据首要位置。而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产品如地图、导航类应用是目前用户渗透率最快的应用, 用户使用量提升达35%。工具类应用如移动搜索等服务与社交媒体类应用如微博等涨幅也在10%~20%之间。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订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也达到了破冰性的发展。总结一下,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应用类型包括: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 (LBS) 、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电子商务、实用效率工具。这些真实研究结果也反映了市面上大多数的移动应用产品形式。
2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情景和用户特征
研究以上类型应用与移动设备的使用特点, 可以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一些使用情境和用户习惯特征:
(1) 基于完成微任务的效率型使用。和笔记本电脑、便利贴与记事本最大的区别是, iphone不离身且非常轻便易携带。用户利用随处的一点点碎片化时间可以记录下刚闪过的想法, 查看下日历与待办事项, 查收下邮件, 而智能手机正好可以帮助到人们。在这种情境下, 应用要保证用户在一手持机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完成一些精简的任务流程, 界面的容错性、识别性都要高, 要能适应随时被打断的情况。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来说, 这种类型的需求可以归入效率类, 需要建立短小明确的用户故事, 分析用户使用中的重点, 并从任务目标出发简化操作路径, 为短暂而频繁的使用而优化。
(2) 基于即时位置的工具型使用。智能手机往往包含各种传感器, 以典型的Iphone为例, 机内装备有摄像头、话筒、GPS、指南针、运动检测仪等, 可以说除了嗅觉和味觉, 占据了人类最主要的感知能力:视觉、听觉和触觉。于是只能手机上各种基于位置的应用层出不穷:即时当地天气预报、周围餐厅探路, 旅游向导……使用这类服务时, 用户往往处于室外或异地的途中, 所想获取的信息也是高度基于地理位置的。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来说, 建立用户故事时要发掘用户所想要关注的点, 将产品自身的核心功能与移动设备所处的位置和上下文情境建立有创意的联系, 使产品的价值得到提升。
(3) 基于闲散时间的娱乐型使用。作为一种覆盖面很大的需求, 这种情况出现于很多种产品形式之中, 显而易见的是移动游戏, 其实移动视频、移动阅读等一系列需要引发用户沉浸的功能都可以算作娱乐类型。这种形式在ipad等一些新兴的移动平板端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使用这类应用时, 用户往往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 有一段相对比较长的空闲时间用来放松。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 设计师要着力于研究用户的娱乐消费喜好, 设计产品时采用特色鲜明、高吸引度的方案, 创造更加逼真、令人愉悦的体验。
(4) 移动平台体验设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 系统平台种类多, 且大多拥有自己的设计规范。对于移动产品设计师来说, 熟悉这些差异, 并针对每个平台提供一致又适配的体验设计方案非常重要。
3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体验设计差异
设计以市场占有率最高i 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个平台为例, 主要有以下一些体验设计差异。
3.1 基本视图设计模式的区别
以切换不同功能模块的组件为例, 作为应用最顶级的设计元素, 在三个平台中处理方式完全不相同。i OS应用采用一贯的“tab bar”水平切换的形式, 一般放置在页面的地步。而在逐渐成熟统一的Android平台4.0规范中, 提供两种视图切换控制的方案, 一种是顶部的导航栏标题添加下拉触发点击下拉后显示供切换的视图菜单, 另一种是在顶部的导航栏下方加入一个视图控制栏, 提倡支持手持滑动切换。在Windows Phone平台上视图导航通过“全景视图”的创新交互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将所有供切换的视图一次性载入, 用户的手机默认只显示第一屏的内容, 通过滑动手势直接呼出后面的页面, 使视图切换平滑度大为提升。类似的界面交互差异还有很多, 在三个平台各自的设计规范中有详尽的描述。
3.2 导航逻辑的不同
在i OS平台的导航系统中, 所有前进和后退是通过屏幕上的可触按钮激发的, 程序是按照逐页逐页的方式切换, 类似于顺序播放的电影逐帧画面。点击返回按钮返回前一页, 可以发现i OS以页面为单位控制切换。而在Android和Windows Phone中使用物理返回键完成后退动作的, 且是按照时间为顺序的操作流逻辑进行。比如打开某功能, 在页面上点击出现弹框, 那么按返回后是隐去弹窗而不是去往上层界面。在Win Phone平台中, 返回逻辑是系统级别的, 也就是说在桌面点击返回, 会打开前次打开的应用。
3.3 系统机制的差异
在系统的层面上, i OS和Windows Phone应用的权限较低, 不能参与到系统级别的一些属性设置中去, 更不能修改其他应用的内容。而在Android系统中一款应用有权限对系统进行一些操作, 还可以让其他应用执行特定操作。这使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设计可以涉及到一些i OS和Windows phone上不能支持的功能, 类似系统优化, 杀毒类的功能。还有一个系统级别的区别就是多任务的支持, Android真正支持后台运行的功能, 而i OS和Win Phone会对转移到后台的程序暂停运行进程。
3.4 分辨率的差异与视觉设计的不同风格
对于i OS和Win Phone手机来说, 有固定的有限屏幕尺寸, 且基本无比例变化。而Andoid界面的设计则要考虑多种屏幕分辨率和长宽比例下, 被拉伸或缩小该如何布局界面和设计视觉元素。目前多采用根据低、中、高、超高划分来对不同尺寸的界面做有一定容忍性的简化处理, 尽可能使界面视觉稿被拉伸的时候不出现严重问题。三个平台的屏幕与硬件性能差异也直接影响到其在视觉和交互上的设计风格:由于贴图不会被拉伸, 屏幕呈现度高, i OS风格偏向精致质感与拟物化, 动效方面创新空间也较大, 增加了产品设计上的亮点;Android平台视觉风格受屏幕特点限制, 纹理使用较少, 多为微质感形式, 整体风格简约明确, 不宜使用复杂的动效, 容易造成界面执行效率低下;Windows Phone提倡聚焦内容本身, 摒弃不必要的界面装饰, 使用平滑的过渡动画, 对设计者的排版和平面设计功力要求较高。
4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交互方式
相比于PC端, 人们常说移动端的体验设计是一种“受限设计”, 基于手指触控的交互、有限的屏幕尺寸和处理能力确实是需要考虑的移动设计特点。同时, 伴随着智能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进步和硬件性能的提升, 很多只在移动平台上可以实现的交互方式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以下从触屏交互的特点出发, 研究具有移动特点的交互体验设计[3]。
在智能手机上, 用户与产品的交互多通过手指与屏幕的点触来实现, 与使用精确交互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等不同, 基于手指的交互需要考虑用户的握机习惯、点击区域特点等影响因素。
根据UX Matters的最新研究数据, 在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中, 除了与界面不发生直接交互的拨打电话与收看收听视音频活动, 往往通过单手持机并点触、一手握机一手点触、双手握机并点触三种方式与移动界面交互。其中三种方式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9%、36%、15%, 而在单手持机并触控的情况下, 有67%的用户使用右手持机并使用右手大拇指点触屏幕, 使用左手的占33%, 这比人群中惯用左手的比例要高。这可能和移动设备被使用的情景有关, 用户可能在右手被占用的情况下习惯使用左手操作移动设备完成一些任务。这种情况下, 用户往往会用调整手掌的方式扩大拇指的可触范围, 主要界面热区是围绕拇指弧度的区域, 向外逐步递减接触热度。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效率性需求的使用场景之中[4]。
在第二种情况下, 用户一手稳定移动设备, 与界面交互由另一只手单独完成。其中使用拇指触控的占72%, 使用食指触控的占28%。这使得手指与移动界面的交互可触及区域大大增加, 用户习惯在这种方式与其他两种方式之间进行转换。这种方式广泛出现在工具型需求的使用场景之中。
在第三种情况下, 用户双手持机的同时使用两个拇指操纵屏幕, 屏幕交互热度围绕两个拇指可滑动的连续区域向外递减。这种使用情况在横屏模式下, 打字输入情景下以及一些娱乐型需求中尤其常见。
5 结语
介绍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些特点, 从产品的用户与使用情境、多平台体验设计的差异、移动产品的交互方式三个方面着手, 阐述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设计工作所应关注的特有属性。
参考文献
论借喻和语义双关的使用和异同 篇11
关键词:语义双关 借喻 内容 功能
借喻和语义双关都是修辞格的一种。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典型格式。比喻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用甲事物描述乙事物,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使要讲述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借喻中只出现喻体,而没有显现出来的本体才是作者表达的关键。语义双关是一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即字面意思和深层意思。作者用字面意思影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才是作者表达的重点。比喻和双关所要表达的重点都是没有显现出来的部分,这导致二者的形式相似,让人难以区分。而且二者都以联想为基础,都是形象和意境的描绘。[1]笔者拟对二者从内容、功能上进行区分。
一、内容
能指和所指是语言符号学中最重要的一对概念。语言符号学是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开创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脑子里。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记。[2]。很多语言学家认为这种定义过于狭隘和难以理解,索绪尔在后来的研究中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现在“能指”这一概念不限在“音响形象”上,还包括其他语言表现形式,而指语音,甚至用来指语言的表现形式,包括书写形式。“所指”也不仅仅指“概念”,也用来指“所指物”“信息”“思想”“功能”等。[3]因此,当我们用语言符号学理论辨析语义双关和借喻时,我们使用的是广义上的概念。
借喻是一个能指对应一个所指。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如:
(1)中国最多的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例(1)中,“落水狗”是喻体,代替的是没有出现的本体。结合上下文语境和作者写作的意图,我们可以得知作为喻体出现的“落水狗”只有一个所指,即没有出现的本体——反革命分子。可以分析为:
落水狗 反革命分子
能指 所指
语义双关是一个能指对应两个所指。例如:
(2)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例(2)中,能指是“春天”。这篇文章是郭沫若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发表的,“春天”对应的第一个所指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这是字典中已经固定下来的含义。结合语境和时代背景,可以得知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十年文革结束,“春天”所指的是科学发展迎来了光明的新时期,这个含义是在作者写作的背景语境中获得的。可以分析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语义双关中,一个能指和两个所指相对应,其中一个所指是字典中固定的含义,另一个所指是字典中没有的,是环境赋予的含义。而借喻只有一个所指和能指相对应,这个所指不是字典中固定的含义,而是环境赋予的含义。而且在借喻中,能指往往和显现出的喻体相对应,所指往往和隐去的本体相对应。
二、功能
(一)修辞功能
借喻和语义双关的修辞功能的不同点在于:1.借喻的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2.语义双关的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4]这是二者的基本功能,也是二者的主要区别。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借喻是为了让对方更容易懂得自己表达的意思,因此往往将抽象的含义具象化。而双关是将想表达的含义模糊化,将真正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掩藏在表层含义下面,让人产生“距离感”。
借喻和语义双关修辞功能的相同点有:
1.二者都可以体现出使用者的情感态度。例如:
(3)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项目”要记熟。
困款时留神门户防野狗,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现代京剧《红灯剧》)
例(3)中运用的是语义双关,表面上是李玉和叮嘱女儿家事,实际上是嘱咐女儿协助奶奶担起革命的重任,完成送密电码的任务。其中的“防野狗”是指要识破敌人的特务活动,“喜鹊唱枝头”是指革命胜利的喜讯。用“野狗”和“喜鹊”分别双关革命党和共产党,表达了对敌我双方的革命态度和爱憎情感。上文例(1)中用的是借喻,其中的“落水狗”用来指反革命分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狗”经常用来指含有贬义色彩的事物。用“落水狗”表达了对反革命分子厌恶憎恨的情感。
2.二者都可以调节话语风格,使语言变得幽默、风趣、生动活泼。例如:
(4)富人纳税的情况和他们手中掌握的财富的比例相差甚远。有相当一部分人一直和税务局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刘晓庆案吓出补税高潮》)
用“猫捉老鼠”比喻有些富人躲税的行为。这样的表达使文章风格变得生动起来。
(5)“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一句用的是语义双关,使语言幽默诙谐,既指说这句话时的语言环境,也暗指旧社会的黑暗。
(二)语言建构功能
借喻和双关作为修辞手法,不仅有修辞功能,还有语言建构功能。借喻和双关的语言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熟语的构成上。由借喻构成的熟语可以分为:
1.成语类:
打草惊蛇、燕语莺声、白云苍狗、凤毛麟角、柳暗花明、泥牛入海、杯弓蛇影、火上浇油
2.谚语类:
出头的椽子先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3.歇后语类:
铁锤砸西瓜——不好收拾
骆驼看天——眼高
徒手拿刺猬——不知哪里下手
4.俗语类:
雷声大,雨点小
打肿脸充胖子
天上掉馅饼
给点颜色开起染坊来
5.惯用语类:
背黑锅、马后炮、捅马蜂窝、登门槛、灌迷魂汤、开绿灯、嚼舌头、放冷箭、喝西北风
而由语义双关构成的熟语较少,由谐音双关构成的歇后语较多,例如:
民航路开业——有机可乘;头发做琴弦——弹(谈)不得;石灰煮水——白沸(废);水上打一棒——空响(想)
还有由谐音双关构成的俗语,例如:
不蒸馒头也要蒸(争)口气;满口金牙说黄(慌)话;给个棒槌认作针(真)
借喻的语言构建功能要比双关的语言构建功能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借喻作为比喻的一种典型格式,已不仅仅是修辞格的一种,也是思维方式的一种。[5]近些年来,隐喻的认知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会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隐喻,这使得隐喻在语言体系中变得随处可见。双关的使用和理解要更依赖语境。骆小所在《现代修辞学》中指出,语境可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前者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后者是指表达时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6]在运用双关时,要充分了解语言环境,这使得双关的运用存在更多的局限。因此双关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修辞功能上。
注释:
[1]唐桂兰:《现代汉语修辞艺术》,合肥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2]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08页。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199页。
[5]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年版。
[6]骆小所:《现代修辞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7页。
设计和使用 篇12
高压静电除尘器被广泛应用于水泥和其它工业企业的粉尘治理。我厂也在生料磨和水泥磨上采用了高压静电除尘器,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此,结合我厂应用的实践经验,就高压静电除尘器的设计与使用作一简介。
1 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该除尘器的除尘原理是:经外部硅整流变压器,将380V交流电转变成100kV的直流电,输入除尘器筒体内中心的电晕极,与除尘器的壳体形成正负电场, 通过电晕线“芒刺”放电,筒体内气体电离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使电场区域的粉尘获得相同的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带电荷的粉尘趋向于与其极性相反的电极上,依靠自重和振打,向下落入集灰斗内,达到除尘的目的。
2 磨机含尘废气及粉尘的性质
磨机废气的性质、粉尘颗粒组成见表1、表2。
%
3 有关参数的设计计算
3.1 确定处理风量Q
高压静电除尘器需处理的风量Q,依据磨机的通风量来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磨机通风量,m3/h;
D———磨机有效内径,m;
φ———磨机内填充系数;
υ———磨内风速,取(0.6~0.7), m/s;
k———漏风系数,取1.3;
3.2 除尘效率的确定
以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废气温度、出口粉尘浓度(应符合国家工业企业粉尘浓度排放标准)废气温度为条件,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η———除尘效率,%;
Q———处理风量,m3/h;
C出———除尘器出口废气粉尘浓度,g/m3;
C入———除尘器入口废气粉尘浓度,g/m3;
t出———除尘器出口废气温度,℃;
t入———除尘器入口废气温度,℃;
k———废气绝对温度,℃。
3.3 电场基本尺寸的确定
3.3.1电场有效长度
含尘气体在有效电场区区域应停留一定的时间,使粉尘在高压电场力的作用下,粉尘被控制回收,起到除尘目的。一般而言,粉尘气体在电场区域停留时间越长,除尘效率就越高,在设计电场结构时,要求含尘气体在电场区域停留时间不少于10s,电场有效长度可依据下式计算:
L=u T
式中:L———电场有效长度,即电晕极有效长度,m;
u———电场内风速,取0.7~0.8, m/s,;
T———含尘气体在电场内停留时间,s,取10s以上为宜。
3.3.2电场截面积形状
电场截面的形状,国内一般有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几种,我厂采用以电晕极间距为2倍电场半径的双电晕极扁圆,由二组构成,见图1。实际每组电场截面积依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F———电场截面积,m2;
R———电场半径,m;
采用扁圆电场结构,具有能处理粘度大的粉尘介质、风量易于均匀分配、清理筒体内壁粘结粉尘较为容易等优点。
3.3.3电场半径
根据高压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为100kV,工作电流为10mA,电场强度选2.5 kV/cm,则电场半径为:
R=U/E
式中:R———电场半径(即电晕极间距),cm;
U———电压,kV;
E———电场强度,kV/cm;
3.4 电晕线结构的选择
高压静电除尘器的电晕线结构形式,国内一般采用直线型、弹簧型、芒刺型三种形式。
考虑到磨机气体温度正常,但是含尘浓度较高,且生料磨废气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我厂选用芒刺型电晕线,芒刺为Φ1.0mm的钢材,以下密上疏分布。这种电晕线结构电场力分布均匀,具有强烈的放电性能,能提高电收尘器的收尘效率。
4 清灰振打装置的改进
高压静电除尘器电晕线的振打,一般多采用电磁振动器径向振打,造成电晕线上下受振不匀,电晕极间距变化大,很易引起场强的波动,严重影响除尘器的稳定运行。同时,振落下来的粉尘产生径向惯性运动,加剧了粉尘的二次飞扬。
我厂将电晕线的振打装置改为由时间继电器控制的小型电机带动一组连杆与打击锤,振打时对电晕线向下轴向微振打。这样,电晕线上下受振一致,极间距离变化微小,场强波动小,除尘器运行比较稳定。振落下来的粉尘呈垂直向下惯性运动,粉尘的二次飞扬减少,清灰效果比径向振打要好。
5 使用效果
高压静电除尘器在我厂生料磨上使用近2年,在水泥磨上使用已3年。经有关部门测定,其粉尘治理效果明显,见表3。
6 操作使用注意事项
高压静电除尘器投入运行中,正常的维护,严格的管理,正确的操作,是保证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1)高压静电除尘器投运后,应设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清理除尘器的电晕极、瓷瓶、绝缘套管、筒壁等主要部位。
(2)保温措施。冬季使用高压静电除尘器是否能成功,保温措施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电场区域的保温更为关键。因此我厂除尘器筒体采用双层外壳,内填充膨胀珍珠岩,厚度为100mm,保温效果较好。
对于气体含湿度大,气体温度又不高的生料磨的高压静电除尘器,又加设了小型燃煤炉,用管道与除尘器相接,使电场区域获得必要的升温措施,确保了稳定运行。
(3)高压硅整流变压器的安置,应设有高压屏蔽室(至少应设安全栏栅),既安全,又符合技术要求。同时尽量使变压器靠近高压静电除尘器的筒体,以减少二次电压、电流的损耗。
(4)含尘气体的浓度。高压静电除尘器处理含尘气体的浓度,其上限一般为40g/m3,当含尘气体浓度超过此值时,收尘效率将大大下降。因此在设计时,如果含尘气体浓度较高,则应考虑采用二级收尘工艺,第一级用旋风除尘,第二级用高压静电除尘。
(5)含尘气体比电阻率。粉尘介质的比电阻率是影响收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高压静电除尘器粉尘比电阻率的适用范围为104~1011Ω/cm。低于104Ω/cm时,会产生电晕封闭;高于1011Ω/cm时,会产生反电晕现象,此二种情况都将使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大幅下降。
(6)在停用高压静电除尘器时,高压电气控制箱应比磨机迟停10min,待电场区域的湿热气体排出除尘器,使电晕极、壳体金属材料减少腐蚀,同时,使粉尘气体达标排放。
【设计和使用】推荐阅读:
扣件式钢管支架的设计和安全使用10-03
使用体验设计09-17
《使用“画图”》教学设计09-13
使用函数教学设计10-04
《使用函数》教学设计10-29
读书笔记的设计及使用10-20
看高手如何设计使用ICON图标07-03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教学设计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