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共2篇)
“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 篇1
“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小摄影师》微课教学设计
一、目标设计:
观察目标:观察本课人物对话句子标点符号的特点。知识目标:学会“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教学重难点:同目标。
二、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小摄影师》中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们之间的事主要是通过什么展开的呢?(对话)
二)、新课呈现:
(一)默读课文,划出小男孩和高尔基、高尔基和秘书之间的对话的句子。全体交流。
(二)仔细观察这些句子,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1、小组合作。并做好评价。
2、全班交流。做好评价。
(三)出示:说话人在前面的句子。
1、(1)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3)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4)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5)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2、观察特点并交流。
师小结: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
这种方法是写人物对话最常用的形式。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四)出示:说话人在后面的句子。(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2)“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3)“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4)“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2、观察特点并交流。
师小结:说话人姓名及提示语在后,说话内容在前。
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五)出示:说话人在中间的句子。
1、“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2、观察特点并交流。
师小结: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
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话。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三)总结口决:口诀记忆法:
提示语在前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提示语在后先加双引号,后画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后加逗号。(学生记忆)
三、评价设计: 课堂观察
观察是评价人类技巧和行为的基本方式,所有语言信息收集的方法都可以被理解为:在特定情况下,用以了解学生学习行为、态度的具体工具,这里讲的课堂观察主要是检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遵守课堂纪律情况。
方式:教师评价。鉴于学生数在40人左右的大班额教学,而且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所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目的: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教师及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奖励每个小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学会不断改进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以形成同质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具体操作:
(1)教师制定以小组为单位(A、B、C、D组)进行评价和奖励的记录表。(2)每堂课前将A、B、C、D组画在黑板上,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全面地签名来记录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
(3)课后把评价情况及时在图表上记载,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课堂对话教学的三种实践形式 篇2
一.生本对话
有学者指出:“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对话过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接受。”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情感去体验和建构文本意义世界的过程。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思想,教材身后隐藏着的主体,需要学生体悟、理解。而在体悟、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肯定要与之展开交流和对话。
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与文本一种无声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回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发生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回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许、批判等。笔者在教授《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在让学生预习文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走进焦仲卿、刘兰芝的内心世界,仔细体味二人的心理感受,学生提出一些了代表性问题,如:“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会遭人鄙弃,为何刘兰芝被休后文章安排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这一情节?”“根据文章情节,我们可以发现焦仲卿之母与刘兰芝的婆媳矛盾不可调和,为何结尾处却出现了‘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的结局?”这些疑问的提出,实质就是学生和教材的展开直接对话的过程,而学生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的知识背景、文化修养和人生体验等先前的知识建构,从而生成了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新的文本解读,尽管他们对有些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它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的“友人”进行交流,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对象,只同自己想谈的或愿意谈的“友人”交谈,达到精神的自由交流,实现心灵的对话和碰撞。
二.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生生对话往往表现为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从而使得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组织式教学,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针对某一或若干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将问题的解决交给学生自己去探讨,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候,抓住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某些词句、某些问题组织学生评长道短,论是说非,常会出现“神来之笔”。还是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在前面生本对话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各抒己见,学生思想上的闸门一打开,种种看法奔涌而出,不仅在语言上咬文嚼字,辨微析毫,而且还会涉及到内容、结构、文风的探讨。
这样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
三.师生对话
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是指师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言语谈话,而且是指双方敞开心灵的对话。这一层次是学生在充分感悟文章思想、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和老师展开对话。
这种深层次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难得的。它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条件下,在梳理自己的思想进而组织自己的语言后,付出很大的心力才能实现,同时也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把握后才能实现的,它是师生在对话中的精神相遇和共享世界的过程。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笔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何不私奔而选择殉情?大多数学生认为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和幸福,因此,他们不可能私奔。而我则在课堂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们可以私奔,因为“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私奔既可以保全二人的爱情,更重要的是留住了生命。虽然当场很多学生提出异议,争论激烈,但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让语文课堂回归了本真。
不过,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而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对话”三种不同形式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三种不同的人生讲章11-30
对话的艺术形式08-21
人物对话加标点11-08
不同形式作业05-26
植物三种不同遗传方式基因的地理家系谱理论与应用初探08-02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方法05-11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管教方法12-16
吃不同的牛排的方法11-16
管理不同类型的员工的方法09-06
不同方法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