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

2024-10-09

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共10篇)

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 篇1

认识自己

华中科技大学

古往今来,“人的本质是什么”困扰着一代代的人,不知愁白了多少发,但是人们从没有放弃过思考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世界到古老而神秘的东部,从公元前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空间的跨度没有阻拦不同种族的人产生同样的疑惑进而寻求之,时间的流逝也没有像沙漠中千年的风沙掩埋了古城域一样将它逐渐蚕食磨灭。也许这个问题是上帝的惩罚,自从《圣经》故事中所讲的人类之祖亚当夏娃偷食智慧之果后,便烙印在他们的灵魂中,血液里,并传承了下来,使我们每个人都深深为之头痛。但我更愿意相信它是智慧之源——智慧之果真在意义所在,当你终于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角时,你会为面纱后惊世的美貌所倾倒,仿佛甘甜的玉液琼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甚至无须“一瓢饮”,只是闻闻香醇美好的气息,便足够余下的人生充满幸福的味道。因为理解了人的本质,我们才能深入理解“我是谁”,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全面地接受自己,进而理解他人,宽容世事,拥抱一切。

新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前人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的思索已经快接近其根源,现在的你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形成自己对人的正确的看法,接着也更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正确的看法。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何为社会关系?我理解,它是人与外界种种有形成无形的联系的所有,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种种。我对人的看法便是建立在这些社会关系之上,我们不是以一张白纸开始的自己的人生之旅,而是背负着个人的历史和集体的无意识,在文化的熏染中长大,它们——统称为社会关系,对我们的影响复杂而深远,微妙而神秘。我不敢谈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根,而开花结果,毕竟我只是断章取义地选址而建起了自己的思想楼阁,其渊源,确属马克思主义,而其文其理,实实在在是我自己描画的纹路。当然,这些无需深究。

言归正传,我对人的看法。人之本质——在现实性上既然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这些关系也可以说成是人的基本组成元素。元素有序而构成物质,无序就是混沌,一盘散沙。而社会关系也需有序,有规则,才能构成真正的人,如父母抚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老师教导学生,学生敬爱老师之类,便是规则,人有规则,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才能认准自己而得到应有的幸福。如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株大树,所有的社会关系便成了分枝,长有扭曲纠结的枝条的树,也固然没有枝条圆顺有序的树好看,而歪曲的分叉还有可能将主干引向歧途而万劫不复。

有了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就好比在蒙昧未知与晓畅通顺的人生状态的洪流之间架上了一座铁索桥,只是有了铁链的桥身,还需要两边坚固的扶手,才能让我们挟带着木板——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安然渡河。构建扶手——世界观,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毕竟世界观与对“人之本质”的探索同源,你在探索思考人的本质时,明里是问题渐渐被解答,深处是自己的世界观在悄然建构。这个道理在于一道中间联系——人生观。人生观是自己对人的理解,对生命的探索,人生观而是属于世界观的重要组成。故在对人之本质的理解形成之后,人生观构建完毕,此时世界观可比作上好木质结构的宫殿,大梁,横拱,堂柱等皆已完成,宫殿初具规模,接下来就是搭瓦,砌砖,上色,置粉等组合。当然这些也很重要,如此才可建出一幢辉煌的殿宇。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世界观,而人生观人对人生的看法和世界观——人对世界的看法,如果完美地建成,那么人们在认识自我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更有子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为生活所轻易击倒崩溃涣散我们。能大方豁达地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接纳和坦然面对它。这样,对他人的多样性,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包容和欣赏。这便是通往幸福彼岸的保障所在。

我是谁?每个有思想的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有闲暇不为体力劳动所支配的时间来稍微思考的人,面对苍茫之境,或立于汪洋之畔,或望于星空之下,或游于千木之林,或登于高山之巅,甚至于一花一叶中发掘一世界,一菩提,忽生渺小之感“呜呼苍天,此何人哉?沧海一粟,彼人是也,”总会思索这个问题,自问时过千年,是否还有曾经存在的证明。

我是谁?在我自己谈论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前,我想首先介绍一个游戏,取自毕淑敏《心灵七游戏》书中的游戏之三——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游戏内容是这样讲的:在横向上挑开三格写下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纵向上延伸,也划好一栏栏分界线,填写外貌,性格之类基本属性,游戏开始。参与者分类填好表格,当然纵向分界栏也可以自己再开辟一些,增加特有的内容。接下来是对比,书中讲到参加游戏者中,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天差地别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属性迥异的也有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书中有说:归根到底一句话——你已拥有的,你不喜欢。而不喜欢的外在往深处挖,即对自己的不了解。

书中有一段引例。李肇显回答一个网友的提问:“如果别人说你的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他答复:“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是山东农村的一位普通妇女,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我在美国最大的大学俄亥俄代谢演讲的时候,3000名学生曾经起立给我鼓掌达3分钟。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国人觉得我看重的是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得很轻,这正如美国的谚语: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李大使的回答很

巧妙,先委婉指出有人为自己的长相而自豪,再间接说明自己不凭外貌而借出色的外交礼仪赢得尊敬和喜爱,最后慢慢点出自己并不看重自身而看重国家荣誉。这些说明李肇显驻美大使对自己看得很清,很明白“我是谁”。也许身为演员,必须要出众的长相,但身为外交官,真正起作用的是优雅的言行举止,出众的气质风度及不卑不亢的大国气态。反观我们自己,有谁能清晰地认识到职责所在,而不为边角毫末作无用功呢?太多的时间里,我们抱怨没有好相貌,抱怨缺少好出身,抱怨空乏好运气,却忘了“人老珠黄”,相貌终会随岁月流逝;却忘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身好也“富不过三代”;却忘了“命运垂青有准备的人”,世界上并不缺乏机会,只缺乏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种种。于是,我们没有幸福感,因为爱自己的能力,加上爱生命的能力,并且完全接受人是不能永存于世的这一事实,才是幸福的基础。

对自己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要费大力气去探索。而今天的我们很幸运地可以做一些性格测试来帮助自己深入了解内心世界。不久前,我做了一次测验,得到一组霍兰德代号ASI。A代表艺术,S表示社会,I则是调研的符号。A属性说明我富有艺术家的浪漫,有无尽的幻想;S属性想强调我乐于与人沟通,把交往看做快乐,能和他人打成一片;I属性从其他方面表现我对细节的不懈要求。而这些与我对自己的看法基本相符,我对愿望是当一名兼职写作的医师,社会和调研决定我比较适合学习医术,而艺术又能给我写作的无限灵感。当然这些属性也有不好的地方,我必须承认,我的大局观很弱,处事强调细枝末节却过于急躁等等。这些不足也促使我要不断完善通往幸福的三利器。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话:“我爱过,我也受苦过,但尤其是,我能够很真实地说,我活过。”当我真正能真实吐出三个字“我活过”,也许那时便是心轻上天堂之刻。

参考书目: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教科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法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 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角色互换,认识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民主教学, 主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启迪者、学习的合作者。在这些新观念的引领下, 尝试一种“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组织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传统的“你讲我听, 你示范我模范”的被动接受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唱主角, 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 才会愿意学习、爱上学习, 并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职责就是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走上讲台, 实行师生角色互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鼓舞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中营造出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师生角色互换是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课改不仅仅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而且也变革人, 改变着教师的角色, 改变着学生的生活, 课改呼唤教师走智慧型、研究型发展的道路, 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教师角色也需要转变, 教师应该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和最信赖的人。如学生在前边讲课时, 我会像一名学生一样认真听讲, 仔细观摩学生讲课时的言行举止和讲课内容, 如有错误, 我也会像学生一样举手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时, 我从座位上走下来, 和小老师同时转一转、看一看、听一听学生所讨论的内容, 有时也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 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有时小老师出示问题, 需要学生在书里找出来, 那些双差生, 懒于动笔和思考, 我就走到他 (她) 们那给予提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小老师的作用, 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一些平时很少注意的问题。真正做到这些,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 还要研究学生, 心里必须装着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引领者。

二、创设互动课堂, 促进师生角色互换

互动型的课堂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而是教师从课堂的“主体”回归为课堂的“指导者”, 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为教学的“中心”。在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中, 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获取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互动的课堂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 相互理解和启发, 并使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质疑、思考、表达、体悟, 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交流彼此的情感。互动课堂的创设丰富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从中学会了创新和探索, 有助于促进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相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师生角色互换,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下, 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要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师生角色互换, 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敢于走上讲台。一旦学生能走上讲台, 不管他所讲的内容怎样, 他都会从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 特别是对所讲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 这种体验是没有上过讲台的同学所感悟不到的。其次, 教师要做好指导。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 并不是说学生要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而是通过这一措施促使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进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备课时对整堂课有宏观的、合理的设计, 把握住课堂的方向和教学目标, 不要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角色而失去了对课堂的掌控。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的工作更多地用在课下, 包括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 从而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 放手让学生独立活动。教师选定课题, 或者是新授课的内容或者是复习的某一章节, 提前布置给学生, 由学生在课后做准备, 这是小老师教学法的先期工作。充当小老师的学生,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发挥其特有的思维优势, 找到解决所讲内容的方案 (可以说是教案) , 包括所讲内容的知识体系、具体问题的设计甚至是案例等。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实践中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真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开发了潜能,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而且树立了其探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师生角色互换, 不是教师完全放手, 把课堂交给学生, 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比如,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讨论, 再由小组代表陈述各组观点, 最后由教师代领学生总结出最终的观点;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 把要讨论的选题或观点分为正反两个方, 通过学生分别支持正方、反方观点来划分小组, 再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情感得到了升华, 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此外, 还可以通过角色模拟、小品表演、影视观摩、焦点访谈、主办时政小报等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场所, 每个学生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恰当的位置, 使每个学生发现智能的“最佳点”, 这样做为普通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提供了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再认识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师职业 行为科学 层次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18-02

提起初中思想品德课,许多人(包括部分教师在内)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这门功课实在太好教了。它的内容浅显易懂,中考成绩又不计入选拔升学的总分,也不影响学生升学或择业。因此,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感到有压力。然而,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所谓传统主科的对比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单从其内容的深度上来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传统主科相比,好像要平实、好懂一些,容易领会一些。因为,它没有语文那么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伤脑,没有数学那么多的定理、公式和运算费神,也没有英语那么多的单词和语法去劳心。教育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既省心又省事,轻松到了极点。但是,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是因为,第一,对于初中的传统主科语文来说,只是需要让学生们熟记足够多的所谓优秀课文,熟记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及其用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法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知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中国语文传统教育延续下来的“成法”。很多语言类专家学者雄厚的文字功底不都是这样扎下的吗?

第二,对于数学来说,只需要多看例题,多做习题;反复练习,题海战术就能解决问题——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吗?

第三,至于英语,更是如此,只需要多背单词,多背课文就行了——这种表音文字的语法,都藏在课文中,熟悉了课文,语法就不难掌握了;而且,背诵单词还有诀窍可循只要掌握了拼写规则,背诵起来就如鱼得水。现在,不是有许多“专家”在网络等媒体上大肆宣扬“会说汉语就会说英语”吗?但是,对于思想品德,则并不能只是简单地记住其课文内容,熟悉课文内容就能达到目的的。对于它的教育教学要求,是属于另一层次另一境界的,要远比这些传统主科的要求高得多,也难得多。毕竟,不管这些传统主科有多么难,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记。而思想品德不仅需要这个“记”字,更需要在这个“记”字的基础上升华为“行”字。要让学生自觉地把内在的品德美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外在的行为美,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心中有他人和国家,做事有仁爱和忠心的旷达境界。这是任何传统主科的教育教学都办不到的,也不是他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思想品德的地位及作用

根据现行中考“3+2”(即:语文+数学+英语+理综(物理+化学)+文综(历史+政治)模式,实际上我县只是“3+1”,文综只根据考分评定等级,不计分。)来看,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似乎并不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但是,我相信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暂时的“不得已而为之”。从长远来看,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大局来看,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历史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没有精神文明辅助的物质文明是短命的文明,没有物质文明作支撑的精神文明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重礼教(即现在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称为“精神文明建设”),哪个朝代就强盛(如汉、唐);哪个朝代只重武力,哪个朝代就短命(如秦、元)。就连颇负盛名的清太祖,凭借其强悍的“八旗”入主中原,创建了大清帝国两三百年的基业,最后却为先进的汉文明所同化,其满民族文化也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终不知是他征服了汉民族,还是汉民族征服了他。中国共产党人高屋建瓴,懂得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道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正是党在新形势下教育方针的要求和表现,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也需要思想品德去传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思想品德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小卫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是净化心灵、扶正驱邪的总司令。

在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中,只有思想品德课淡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崇尚良好品德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心性(性格)养成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强,也是关键性时期。我们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进行有力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此。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虽然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以后才正式命名的,但是,这种类似的思想教育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子不学,断机杼”和“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两则典故,就是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教育影响下产生的迥异结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就一定要狠抓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一定要让青少年学生清楚地懂得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善良的民族,“忠、孝、仁、爱”历来就是中华教育的宗旨,广结善缘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我国古代在国家间的交往中采取“薄来厚往”的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进行长期友好的往来,正是中华民族善良天性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一直奉行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平等地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再现了中华民族仁爱的特点。中华民族永远都是热爱和平的民族,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秩序正在遭受考验,逐渐由单级世界向多级世界变化发展的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今天,在党中央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的确浅显易懂,但对于它的教育教学,并不像有的人所想的那样简单、轻松。因为,它并不是一门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的学科,而是一门以教化人类、培育品德为主的行为科学。俗语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可见,知识与品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传统的主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是武装人们的枪支弹药,那么,思想品德课就是指挥人们正确使用各种武器的中枢神经。渊博知识与良好品德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福泽天下的人间奇迹。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某一天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其后果就难以想象了。在号称“知识爆炸”、“信息社会”的今天,仅靠教师来传播知识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靠报刊杂志、电讯网络等方式来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数不胜数。这就意味着单纯由教师、学校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统模式已被打破,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将会越来越多,但是,也会让人们越来越纠结。因为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知识,并不会主动地、有选择地去为人们服务。为了收视率、点击率、销售率等,近年来,某些电视台、网络运营、报刊杂志等媒体,传播了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应该勇敢地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净化青少年学生心灵的重任,紧密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把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推上新台阶。虽然近年来有的人开始质疑教师职业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教师也决不能三心二意,懈怠职守,要一如既往地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常言说得好,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伟大的教师才能教出人格伟大的学生。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成功,不都是有好老师教育的结果吗?

在现代,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职业和学校永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化人类、传播文明、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思想品德的传承和表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烙印。

在现代,一個民族良好品德的养成,最迟必须从性格不稳定、可塑性强的初中阶段(青少年时期)抓起。

让我自己来思想品德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感知“整理”。

【设计意图】:开展比赛,激发兴趣;分析结果,导入课题。初步认识自己整理的好处。

(一)教师活动

1.组织教学。

2.以竞赛形式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3.记录学生完成1-5项任务的时间,计个人。计小组。

(二)学生活动

1.按要求做,参加竞赛。

(1)从书包中取出《品德与生活》教材放在桌面中央。

(2)从书包中取出文具盒放在桌面右上角。

(3)从文具盒中取出铅笔。

(4)打开课本42页,把铅笔夹在42-43页码中。

(5)安静端坐。

2.比赛后最快、最慢的学生谈谈体会。

(三)活动点评

1.注意学生活动细节:取出铅笔时是否将文具盒关好放回原处?

2.课堂小调查:你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是自己整理书包的?

二、读图明理,尝试“整理”。

【设计意图】:以图中人物的形象启发学生,从帮着做到学着做,在尝试中提高能力。

(一)教师活动

1.42页图1-2的故事,激发学生整理书包的愿望。

2.组织整理书包比赛:有意识的按照今天的课表选择待整理课本文具,让学生进行整理,多出物品暂不放入书包。观察记录。

3.归纳:分类整理的方法。

(二)学生活动

1.指名学生完成书包整理过程,注意观察先后顺序。

2.学着做:怎样整理书包?

3.复赛:课的开始的比赛活动。再次体验:整理带来方便。

(三)活动点评

1.注意听清活动要求。

2.整理书包时可以自己安排先后顺序,体现归类、整齐、方便。

三、指导践行:学会“整理”。

【设计意图】:练习运用整理方法,完成简单整理工作,并进行思维训练。

(一)教师活动

1.课件:课堂整理小练习。

2.指导完成44-45课文练习。

3.教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4.指导学生新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二)学生活动

1.完成课堂练习:①将物品“奶糖、袜子、水彩笔、饼干、手套、牛奶、文具盒、尺子、太阳帽”分类放入三个整理箱内。②帮明明按照一日课表(语文、数学、音乐、品德与生活)整理书包。③听题作判断(44-45页图中内容)。

2.填涂颜色:44-45页图,做到了在“○”涂上喜欢的颜色。没有做到的,努力做到。

3.学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4.编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整理离不开双手,以“会„„会„„”的句式自编儿歌,并配以动作表演。

(三)活动点评

1.编儿歌注意以学生观察过和体验过的生活小事入手。

2.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理,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思想汇报6:分析形势认识自己 篇5

尊敬的党支部:

当前,中国的话语体系相对于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国提倡要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贡献,一直以来我国也是不懈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不断帮助需要帮助的国家并对外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在去年我们的邻国日本发生地震后,我国积极在国内发起捐赠活动,发动全国的力量来援助日本,尽最大的能力帮助日本度过这次厄运。在与世界的相处中,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的主体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首先要能动的认识世界,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分析国家的形势认识自己以进一步更好的与世界相处。

这种认识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认清国情。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资源很多但是如果按人均算下来每个人就不多了,而且我国现在正处于发展时期,对于资源的消耗很大所形成的污染也是巨大的,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是我们正面对并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国情问题上,我们要首先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才能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要正确看待世界跟中国的认识,一定是站在中国看世界。对于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这是一个不能简单界定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要尽量用最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相互补充;第二,认清世情。对于当前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首先应该认识到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只是这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再是以往那种呈现在表面的,现在它以一种人们不易察觉的方式来渗透入人们的生活中,比如现在大热的好莱坞电影,从表面上看这和其他电影没什么区别都是满足人们的娱乐和消遣的需求,但是从深层次看,在好莱坞的大片中无不传递着西方的文化以及其文化的优越性,在影片中更多呈现的是世界以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人们的世界观。而且,恐怖组织也在恶性膨胀,破坏着人们平静的生活。

在这个日益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一些问题也越发突出了,首当其中的是环境恶化,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网络,这是个现在让人又爱又恨的高科技产品,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电脑人”,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第三,认识周边状况。对于周边关系,我国实行的是“大国是关键”的原则,特别是中日与中俄关系。对于中俄关系,中国和俄国是战略伙伴关系,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以及共同利益点——要稳定后方、东方。对于中日走关系,首先在客观的认识中国和日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放眼未来,认识到日本的经济实力、不屈的实力,认清日本想要成为一个军事大国的事实。不管对于哪个国家,我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要作细致的分析并认识到经济安全不容忽视。刘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我国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

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虽然这当中的道路是很曲折的但是中国***凭借其不屈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这段艰

苦的岁月,听到老师的讲解,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于可以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感到异常的激动和神圣。对于这次的党课培训我异常的珍惜,让我学到了很多,期待着下个星期的党课。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希望党组织及时给于我批评指导,我会虚心接受意见,不断改正缺点和不足,从思想上、行动上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汇报人:

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 篇6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2012思想品德中考专题:分辨是非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答案)

知识整合

(一)、关于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是什么——(1)(能够判断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现象或自己列举)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结论)(2)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真、善、美:能够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假恶丑现象:对社会: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对个人: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对未成年人: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为什么——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意义)

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才能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才能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三)、怎样做——怎样明辨是非(方法)

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既心中要有“一把尺子”这把尺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要用道德和法律去衡量,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其次,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再次,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还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行为,坚决摒弃。

(四)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两个结论)(1)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每一种行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对自己及周围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2)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结果。(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行为与正确的、错误的结果不一定一 一对应)

(五)、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以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2)我做事我负责

①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只有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②不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损害,并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的事,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社会带来损害,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做。

③如果因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成了损害,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即使是与同伴一起做错了事,也不要推委,逃避责任。

注:本课复习课联系七年级

精品系列资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精品系列资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A.人生不能有

精品系列资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8、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扭曲。有的人信奉“金钱至上”,变得利欲熏心,造假售假、坑蒙拐骗,成了金钱的奴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深渊;有的人迷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慷国家之慨,以国家、人民的利益换取个人私利;有的人崇尚那种“自由”的生活方式,生活在醉生梦死中,“黄、赌、毒”成了他们追逐的目标。这些人的行为()①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②对一些人,尤其是意志薄弱者,会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③既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又给自己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④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德漠克里特说:“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了解正义的基本要求

B.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 C.有正义感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D.既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义,也要维护集体的正义,更要维护国家、民族的正义

10.赵新刚听说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同龄人无钱上学,于是就和父母商量,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一部分钱,然后再向父母借一部分钱(让父母记好,等挣钱后再还),每年拿出500元钱资助一个同龄人,让他和自己一样有上学的机会。我认为()

① 赵新刚的做法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 ② 赵新刚的做法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没有必要这么做 ③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④ 赵新刚是想出名,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1.小军喜欢集邮。一天他在学校传达室。发现一封信上有张自己喜欢的邮票。他悄悄的把信拿走,撕下了邮票,把信丢到了垃圾桶里。他的做法()①没有分清是非 ②是个人的正当爱好,没有什么错误 ③应该受到批评,因为他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④是违背道德和法律标准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由于父母离异,中学生李帅成了无人管的野孩子,常常是东家吃一顿,西家住一晚。长期的无人管束,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错误的是非观,跟着一些同学逃学、打架、玩游戏。两年下来,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混混,花光了钱,李帅就开始偷东西,学校多次对他进行教育都无济于事。从李帅的身上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具备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 ③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④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赵明和王朋由于贪玩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们几句,让他们注意要把精力用到学习上。赵明听了后很惭愧,决心彻底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结果学习进步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喜欢。王朋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则想,反正我又不准备上高中考大学,学不学无关紧要。结果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并且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同学们,受到了同学们的批评。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只要认识并改正缺点,就能不断进步B.赵明不够哥们,只想到自己受表扬

C.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D.青少年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选择正确的道路 14.与往常一样,小琳起床后,妈妈早已为她准备了可口的早餐;早饭后,她走向学校,清洁工人还是在认真地清扫路面;十字路口,警察在挥动着有力的手势;学校大门口,校长照例在迎候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慈祥的脸上暗含着期望;教室里,值日生挥汗擦去了最后一点联系地址:郑州市经五路66号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邮编 450002

电话

400-688-1789

精品系列资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污垢;课桌上,新发下的作业本上有老师细致的批阅……这说明()①生活中人人都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②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③我们学生可以不承担责任 ④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王晓磊是一所乡镇初中的学生,他家在村头开了一家杂货店。由于父亲要外出进货,晓磊有时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看店。一天中午,店里来了一位带外乡口音的人,他买了一些土特产后就匆匆离去了。按照以往养成的习惯,顾客走后王晓磊又把帐算了一遍,结果发现多收了7角钱。王晓磊没有犹豫,关上店门就骑车朝顾客走的方向追去,终于在3里路外追上了顾客,找还了多收的钱。王晓磊的诚实得到了顾客的赞扬,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心里感到无比轻松。这说明()①王晓磊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 ②他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③他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④他能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答案:

1---5 BDBBA

6----10 DCCCC

11---15

DCBCD

联系地址:郑州市经五路66号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邮编 450002

电话

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 篇7

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学生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其他学生。例如,在讲授“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学生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学生

趣味性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初中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的教法。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说:“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说:“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学生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学生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发布,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次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得好的学生来念此图片上的文字说明。念文章的学生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学生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学生

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积极能动地影响、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榜样的一种德育特点。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前者,注重身教,是“润物细无声”的静止形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情态、言行及衣着上;后者,则注重言传, 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

错位认识与思想品德课教学 篇8

现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而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变化中有许多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等,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这些社会问题影响的不断加深,使学生认识上的错位性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

根据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中存在着现实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又有什么不同?”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岗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情却有片面性,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夸张和曲解了一些事实。

二是在学生中存在着历史性错位认识,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一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新旧社会的对比,可有位学生说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穿草鞋,女孩子没有裙子穿。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显然这位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史缺乏比较完整和接近本质真实的了解,而且给人的印象是参照系数错位,把改革前后社会生活的对比误作为新旧社会加以比较了。

三是在学生中存在着观点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如同学们在讨论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符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制造那么多汽车,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四是在学生中存在着兴趣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网络游戏,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洋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等。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明星、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致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五是在学生中存在着态度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也无法正常生活。我家中午就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学生错位认识的综合效应是十分消极的,它会为学生的成长设置思想和心理障碍,轻者缺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严重的会成为没有信念追求、丧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 篇9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优秀教学反思

在上《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节课中,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运用的`事例都是学生的身边事、日常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就是事例的参与者,真正把自己置身于这种情境中来学习和思考问题。因此,学生对本课有较大的热情,能积极思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达到了知识和情感的内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懂得了“情绪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但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易冲动,不稳定,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加之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家中倍受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较为严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反应强烈,波动性大。通过本节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宣泄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 篇10

浦北县六硍镇横岭初级中学廉全光

【摘要】农村初中特别是镇办初中,由于环境,设备,师资,生源等原因,教育改革落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方法落后;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教师课堂教学乏味,学生不主动参与。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品德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较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要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既要有爱心有恒心,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成因,对策,动力,学法,课堂教学生活化,合力,自爱。

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就是“学困生”面过大,直接影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提高“学困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做简单探讨。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在学习方法等多方面不科学从而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心理有障碍,学习方法不对头,成绩低下,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学困生”在行为表现上常会出现严重厌学、纪律散慢等现象;在心理上缺乏学习热情,认知水平较低,依赖心理严重,意志脆弱,情感淡漠;在思维方面,再认能力、迁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差,思维水平较低;在学习上表现为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动力不足,学习懒惰,成绩落后。思想品德“学困生”,泛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思想品德学习感到困难,理解较差,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想转化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

笔者选择一个九年级作为实验班级,该班全班60人,八年级期末考试思想品德学科不及格有30人,确定不及格为思想品德“学困生”,对全班展开一系列调查,根据在实验班级所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以下成因: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内因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不积极主动学习。

根据笔者对实验班级全体学生的调查统计,有25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因而厌恶学习,抄袭作业、不做作业、考试作弊的行为时有发生。

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学生的鄙视,因而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情绪低落,失去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劲头不足,从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 1

量。学习动力不足,简言之,就是对学习和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无所事事,让大好的时光白白流逝。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不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兴趣的中心不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调查显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抱无所谓的态度的有36人。

“学困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因而不积极主动学习。调查问卷中,“当你学习中遇到不明的问题时是否主动找老师问清楚?”,有80%回答“否”。30“学困生”中有20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从来都不参与课堂讨论,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老师讲评作业或试题时,只想要一个答案,不去理解,不去探究,不会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是不符合思想品德的特点,成绩就自然落后了。

2、学习意志不坚、毅力不强,不够努力学习。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学生在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厌烦学习。学习情绪化,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思想品德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0%回答“不努力学习”,“不刻苦学习”。“学困生”意志薄弱,缺乏耐心、恒心。怕苦怕累,经受不了挫折,不努力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3、学习方法不对、能力不强,农村初中生读书看报少,没有养成阅读书报,关心时政要闻、社会生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农村初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课,不主动参与,不独立完成作业;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等,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低,成绩直线下降,进入了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行列。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外因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有:

1、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轻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重视成绩的提高,轻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到50分,大部分的思想品德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导致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淡化初中思想品德,忽视思想品德的学习,沦为了思想品德“学困生”。统计结果显示,思想品德“学困生”每天的课外时间,除了完成作业外,几乎不再投入时间,甚至有部分学生连作业都不能完成,必然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下降。

2、教师课教学堂乏味

有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课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所处的现实生活,以机械的灌输和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为主,课堂教学乏味,死板,未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据统计,实验班级的“学困生”有26人认为之前的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乏味,没有新意,导致学生对教师不满转嫁到对思想品德学科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3、教师关心不够

教师对思想品德“学困生”关心不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师生关系疏远,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统计结果显示,有23位同学认为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学困生”不闻不问,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不愿努力学习。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随意批

评训斥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成绩越来越差。

4、家长督促不力

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初中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更不要说辅导子女学习;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下坡路。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惰性、好玩,学习更得不到巩固,成绩明显下降。

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将子女托给父母亲戚照料,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有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教不了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厌学无可奈何,学习下降的占多数。在实验班级的30名思想品德“学困生”中有近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5、社会不良影响

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也使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学生沉迷游戏娱乐,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明确了“学困生”的成因,就可以寻找有效的对策,笔者总结出转化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以下对策:

(一)从“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入手转化

1、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恰当地提出一些“学困生”感兴趣的问题,巧妙地引导他们轻松作答,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使单调抽象的思想品课变得轻松、生动而丰富多彩。“学困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抢答竞赛、小游戏等,吸引“学困生”,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学困生”往往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作业、试题过难,使他们无从下手,越来越没有信心去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因此,教师在作业和单元测试可以用部分不同的题目,实行“选择做题”,“学困生”可以选做难度低的题目,让他们能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保持乐学的激情,从而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动力。

提高学习动力。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一是学习兴趣;二是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不气馁,坚持学习。动力源于兴趣,动力来自信心。帮助“学困生”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旧教学教程中片面强调知识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积极讨论,真正做到“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安排学生进行

时事政治讲演,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讲演的机会。课中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师生进行对话,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辩论。同时课堂上特别注重关注“学困生”的动向,主动与“学困生”进行讨论,师生互动。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

2、坚定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努力学习。

学习要拥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要拥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教师要不断地去激励“学困生”学习,不断地提醒他要持之以恒,特别注意在每次考试后,找“学困生”谈心,帮助他分析考试的得与失,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减轻情绪化学习的负面影响,增强“学困生”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4、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习融入生活,增添学习的乐趣,将学习与问题结合,增添学习的针对性;将学习汇于心灵,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会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即课堂”,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身心感受活动中的人与事、情与理,体验情绪、丰富情感、感受新知,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要带着问题学习。新教材中以鲜活的情境(包括故事、插图等)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在问题中学习。

重视体验在体会中学习。学会用身心去体验和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阅读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如:列表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概括记忆法,如依法治国的含义,可概括为一依三管两化。

(二)从“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入手转化

1、学校重视,教书育人

学校既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又重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教书育人,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安排思想品德学科专任教师上思想品德课。使农村初中学生重视思想品德学习,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易学乐学。

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引导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困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上课时针对“学困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领悟到人生哲理。

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上课时针对“学困生”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容易明白问题所说的道理,活化知识,使思想品德“学困生”易学乐学。如我在讲“关注弱势群体”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残疾人学习生活的情境,派3个“学困生”,一个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教师说的一句话,一个用一只手系鞋带,一个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这三个学生谈感想。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体会到社会中的一些残疾人学习生活的困难,对残疾人产生了同情,明白了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道理。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3、关爱学生,激励上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鼓励,多留意每一个“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会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这门课。

4、密切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通过电话或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增进家长和学生感情、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特别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经常回来看看学生,或是经常打打电话,让“学困生”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进而转化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

5、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尊自爱。

针对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要指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中的是是非非。不沉迷游戏娱乐,自尊自爱。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出现严重影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严重影响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转化时,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桃李争艳。我坚信,通过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转化已经产生的“学困生”,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培养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毛华玮:《浅谈农村高中政治“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基于ASP SQL网上购物系统 网上书店下一篇:感恩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