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何老师

2024-10-09

感恩何老师(精选11篇)

感恩何老师 篇1

感恩何老师

最近观看了大型系列记录片《教师》中的两集,让我再一次走近并回顾了于漪、何金娣这两位教育楷模的教育心路。她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在讲台上,坚守着为人师表的那份正气,为广大的教师树立了学术和人格的灯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学习榜样。

于漪老师是一个中国当代的优秀教师,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一直扎根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她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位不平凡的老师不仅在语文专业学科理论问题上有独特的认识,更为可贵的是她能够坚持教书育人,重视文化熏陶。于老从教一辈子,著书立说400余万字,上了超过2000余节公开课,却始终谦逊地说自己“一辈子在学做教师。”于老是把教育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把当好教师当成一辈的追求,把教学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出了令人尊敬、尊重和景仰的成绩,成为一代师者的楷模。

何金娣老师被誉为特殊教育界的“提灯女神”。当初她被组织从干了近二十年的普校教育岗位上调到了卢湾辅读学校当校长,这一干又是二十年„„面对曾经几乎是一张白纸的特殊教育、面对她所负责的智障学生,何金娣校长潜心钻研和再学习,从白手起家编写教材,到倡导“零拒绝”的全纳教育、风雨无阻送教上门,为残障儿童提供平等的生存能力教育,何金娣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孩子们的社会化争取着百分之一的希望。让何校长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见自己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可以说,每一个成功融入社会的“折翼天使”都有力地坚定着何校长无悔奉献特教事业的人生选择,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有人问她来生再愿意选择哪个事业,她依然坚定的回答还是会选择这个特殊教育。

无论是于漪老师还是何金娣老师的事迹,都深深地感动和震撼着我。她们的伟大都是从踏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逐渐铸就她们的成功,也是在认真完成这些小事中为大我舍小我、无私奉献铸就她们的伟大,同时也在无形中发挥着她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人。相较之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作为一名特殊教师的我来说,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工作中是否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于学生是否潜心探究、面对集体与个人的冲突时能否做到牺牲小我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认真地思考和反省。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教师,我的路还很长,无论是育人能力还是师德水平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会以两位老师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积极地投身特教事业,不断钻研探索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努力做到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更好地为特教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恩何老师 篇2

写作任务:2003年3月, 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将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 与此同时, 航天局向全国征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这次标志征集收到了1026份作品, 设计者中年龄最大的70岁, 年龄最小的12岁。根据组委会要求, 每一份作品都有4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下面这个标志就是这一千多个作品中的一个。

何老师:如果, 你就是这件作品的设计者 (作品名称:月亮之上) , 你会怎么来写这份设计说明?要写好这份设计说明, 可能要用到推理的思维是什么?

第一步推理:这份设计说明是写给“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组委会的评委看的。在有限的篇幅中, 这份设计说明该写些什么内容呢?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1.肯定要把这个标志的设计创意写清楚。2.可以简单写一写自己参与这次标志设计的心情和希望入选的愿望。3.要写得有条理, 简洁明了, 因为评委要看1000多份设计说明

……

第二步推理:这个标志的设计到底有哪些独特创新之处?1.一轮圆月。2.一条巨龙。3.一对脚印。4.一群鸽子。

第三步推理:现在有4个问题需要考虑了。1.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轮圆月, 圆月象征什么?2.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条巨龙, 巨龙象征什么?3.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双脚印, 脚印象征什么?4.这个标志里为什么要设计一群鸽子, 鸽子象征什么?

何老师:这么多内容是不是感觉有点乱啊?把这些推理过程画成“概念图”就会好一些。

何老师:当然, 这样的推理过程也可以转化成文章的结构图。看着这份结构图, 你就可以条理非常清楚地分四段来写这份设计说明了。

何老师:为了训练自己的这种推理能力, 你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欣赏的“标志”, 试着给它写一份设计说明。标志有很多类, 例如城市标志、商品标志、学校标志、运动会标志等。

上面的文字, 基本忽略了教学的细节, 呈现的是《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框架。教学细节更多展现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实践智慧。而教学框架则更多反映了这堂课教学的理念、思路。《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框架就非常明显地反映了何老师教学创新的勇气, 即为我们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任务驱动写作。不像传统的作文课, 学生面对的是一道作文题, 或者一个具体的被写场景 (例如一幅图、一个游戏、一次实验) 。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上, 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写作任务, 是一个项目, 因为它具有问题解决的特征, 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 写作的成果具有一定实用目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写作任务, 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写作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这里呈现的是这个作文课程的第一课时) , 写作时需要明确写作的对象, 注重把握文章整体。下面, 我结合这堂课具体来说说。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一:作文不要求当堂完成

《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的写作任务是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写一份设计说明。对于这样一个写作任务, 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经验, 它考验的还有学生的知识、文化储备以及创意发现的能力。因此, 这个写作任务想当堂完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完成这个写作任务, 需要一个发现、思考的过程, 需要一个讨论交流、集思广益的过程, 需要一个收集资料、充实论据的过程。这是这堂作文课最大的特点, 也是优点。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蒂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是错误的。美国人的表达, 经常语不惊人誓不休。这个观点打击面太大。例如命题作文, 一课一题一文, 错了?又如“素描”作文, 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个人的样子, 描摹出一个事物的形态, 错了?再如游戏作文、实验作文……让学生体验经过精心策划的贴近学生的游戏、实验, 然后要求学生课内写一写自己的耳闻目睹, 自己的亲身经历, 错了?显然, 克拉森教授不是这个意思。因此他在下面的教学建议中, 又加了一条: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排斥一定数量的纯粹写作练习。言下之意, 命题作文、“素描”作文、游戏作文、实验作文都有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那么, 克拉森教授究竟想说明什么呢?他是让我们警惕,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 “当堂作文”的比重过大, 容易陷入“语言主义”和技术化的泥潭, 因为, 学生写这样的作文只需提取已有的语言储备、知识以及体验, 例如我们学生习惯写的《记一件难忘的事》《我最尊敬的人》。

其实, 克拉森教授是选择了一个很特殊的切入点用一种不太严密的稍嫌夸张的表达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可以换一种思路———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或者更准确地说, 我们的作文课, 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当堂完成不了的写作任务。我们可以把作文命题范围扩展, 命题可关注人生, 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与社会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甚至, 作文题目可以是一个“项目”。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比克拉森教授的理论更“夸张”, 三年级的小学生写“我们心中的美国”, 四年级写“我们怎样看人类文化”“美国的昨天与今天”;而六年级的作文题目是“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来审视这些作文题, 我们一定觉得这些作文题宏大得有些离普, 完全超出了小学生的心智年龄、生活阅历、知识容量, 但是出乎我们意料, 孩子们对这些大的没了边的作文题, 不仅毫无难色, 反而兴致勃勃。他们或到图书馆查资料, 或到实地调查访问, 他们有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他们用稚嫩的小手信心百倍地做着大文章。至于他们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文章, 我想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看了大量的书, 跟人、社会、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从而使作文不仅成为语言的应用过程, 而且是丰富知识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 人的形成的过程。而目前, 我们的作文课中, 这样的作文题, 这样的作文“项目”太少了。

好了, 我们现在再回到《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 这堂课显然是“另一种思路”上的尝试。不过, 它又对“美国式的研究性作文教学”做了改良。第一, 写作项目相对来说更接近小学生的兴趣点, 不那么宏大;第二, 老师参与了写作方向的确定过程, 而不仅仅是旁观。因为这一写作项目相对于国外的小学生写作项目, 虽然切口小很多, 但还是涉及科学、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第三, 适度整理了写作资源。直接为学生提供经过整理的资源, 学生就无法经历“为写择读”的过程, 捕捉抓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没法得到锻炼;任由学生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寻找, 学生容易迷失且效率低。提供经过适度整理的资源, 算是适合目前情况的折中办法。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二:明确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

其实,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好是让学生读一些写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文章, 因为这样的文章目标最明确, 读者对象也容易确定。这堂课一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 这份设计说明是写给“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组委会的评委看的。并引导学生讨论:在有限的篇幅中, 这份设计说明该写些什么内容?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讨论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读者对象的阅读目的、阅读心理进行分析、定位的过程。这次讨论形成的共识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向, 是针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境“真实”的写作技巧。

明确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 有这么重要吗?确实重要, 因为步入社会以后, 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写作是写给特定的读者看的, 是要给报刊发表的, 而这种“读者意识”“发表意识”不是自然生成的, 是要训练、培养的。有一种与这种作文的社会需要相对应的作文教学理论, 叫“清楚表达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 作文时, 最关键的是明确写什么,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当目标明确后, 再明确读者对象, 即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这样, 学生只需面对理想中的读者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就够了, 文章自然能写好。

明确写作对象是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关键之处暂且不论, 至少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绝大部分作文课, 习作是给老师看的, 学生写作时总是“受题目的束缚”,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 这是一套应师应试的缺乏社会应用性的伪作文技巧, 很多学生步入社会以后, 在应试写作上的自信顿时化为乌有, 写作变得力不从心, 显得十分的困惑、笨拙与艰难。对于这一点, 朱自清先生早有过呼吁: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 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所以说, 我们的作文教学, 应该像何老师一样, 让学生花一些时间考虑所写东西对读者的影响, 即怎样把自己观点传送给读者、读者需要怎样的背景知识才能读懂、什么东西能引起读者兴趣等问题。

其次, 老师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里的新尝试也提醒我们, 我们的写作教学要更重视写作的实用性, 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例如, 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家长访问学校, 例如给郊游的接待单位写感谢信, 例如给编辑、运动员写信, 又例如让学生写一份给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等等。这样的写作活动,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是交际的工具, 它可以使人们分享各种想法。写得多了, 逐渐就会建立起“读者意识”。

这堂作文课的特点之三:让学生写作时在头脑中有文章的整体轮廓

我一直觉得写作前应该让学生建立文章的整体轮廓, 例如, 让学生列提纲。

列提纲有什么好处呢?提纲是全文的浓缩, 列好了提纲, 就意味着要表达的意思明确了, 思路理清了, 大体的段落结构确定了。有了这三条, 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其实, 我们仔细想一下, 很多人写文章结构混乱, 层次不清, 就是因为不列提纲, 或者不会列提纲, 提笔之后, 就开始“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在《月亮之上》这堂作文课上, 老师显然很重视让学生在作文前形成一个粗略的文章线索或者计划。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和学生讨论如何按读者逻辑组织文字顺序, 揣测读者的问题, 从而设定文章结构。

何炅:“何老师”变身“何监制” 篇3

首次挑战美食栏目监制《透鲜滴星期天》

记者了解到,《透鲜滴星期天》是何炅在湖南卫视挑战的第一档美食类节目。与此前单纯作为主持人出镜不同的是,此番何老师被任命频道节目监制一职,将以全新身份操刀。据悉,该节目以美食为切入点,通过明星分组对抗、厨艺展示的方式,教观众如何做出一道独具特色的料理。

对于选择这样一档美食节目的动机,何炅坦言,“我在湖南卫视十八年,室内游戏综艺有《快乐大本营》,歌唱选秀有《快乐女声》《超级男声》,户外真人秀有《偶像来了》,就连时尚类节目也有《我是大美人》,唯独美食节目是我没有尝试过的。就像是拼一块完整拼图,美食节目是我最想补上的少有的未曾触及的领域。”

深度参与幕后亲自挑选“小鲜肉”

作为控场能力一流的金牌主持,何炅的合作对象从来都不是泛泛之辈。从早期《快乐大本营》中与李湘、维嘉组成的“黄金铁三角”,再到选秀系列的“涵炅配”,以及现在火遍全国的“快乐家族”,面对不同时期的每一个台作搭档,何炅都能收放自如,配合默契。

在《透鲜滴星期天》中,何炅将作为唯一的主持人掌控全场,全新设置的“x组台”则对何老师的主持功力提出了挑战。而这个全新的“x组台”正是担负了节目中“鉴味消食”功能的“透鲜小分队”。小分队成员根据高颜值、高话题、高人气、高才艺等不同要求进行甄选,并且相当程度上以综艺新面孔为主。

根据栏目的设计,“透鲜小分队”的或员已经锁定各种具备不同艺能的美食咖、综艺咖代表加盟,有凭借影视综艺多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鲜肉男神”;更有集女神、女神经、女汉子于一体的“三体”女神,均已经在节目组的邀请名单之列。其中不少“小鲜肉”都是由何炅亲自挑选,甚至动用到自身人脉邀请。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何炅在出任节目监制后,深度参与了新节目《透鲜滴星期天》的幕后工作,特别是对内容设计、嘉宾邀请等方面,提出了不少非常专业的建设性意见。

何老师作文 篇4

过了一会儿,她开口了:“我姓霍,同学们叫我霍老师就可以了,由于何老师有事就临时让我给大家带几天课。”哎呦,我的老天,她的声音可真难听!又尖又小,就像乌鸦唱歌一样。老师刚说完,有的男生就高兴成了一朵花儿,我心想,一场“灾难”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二天一早,当我踏进教室的时候,班里全部捣乱的男生已经开始实施他们阴谋的第一步了。当霍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说的不可开交,紧接着就听见有人开始打小报告:“老师,××和××打架呢”。“老师,××抢我的书呢” ……只见霍老师一拍桌子,大喝一声“别给我来这一套,我见得多了,这节课全体罚站,上课!”啊?!我顿时晕了……

终于到了放学留作业的时间了,大家都非常期待,只听霍老师说:“日记一则,听写两单元词语盘点,卷子一份!”哦,NO!太多了吧!我心想:这大概就是“恶有恶报”吧!

和何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篇5

何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的大学生,在主题班会的开办中,尽职尽责,成为我们班级中的一份子,事事都站在大家的利益上,也是我们心中一位乐于助人和我们亲密无间的大姐姐。

何老师在每次的班会前都准备得很充分,在班会上,引导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就如那次何老师让两个人背对背坐在地上,然后站起来,在她的引导之下,一组同学都能成功地站起来,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合作的力量。

还有一次班会,同学们发言不是很积极。何老师马上规劝同学们要认真对待班会,要理解班会的真正含义。你起到了组织者的作用,这也是你负责任的表现。

记得在元旦联欢会上,你没有选择和家人共度佳节,而是来我们班,和我们一起庆祝元旦,你注视着我们活动的进展,并为我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你不光是一位辅导员,更是高一一班的一员,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

你新颖的想法和无私的奉献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你认真严谨的态度会一直影响我们。谢谢你,何老师。

给何老师的一封信作文 篇6

现在,我们已经分好班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些离开了九班的,将见不到教导了我们一个半学期的老师们了。既然如此,我也想写封信与您道别。

还记得夏令营军训的时候,您天天扛着个相机,陪在我们身边。在第一天晚上大家作自我介绍时,不少同学说自己爱玩王者荣耀,站在教室后面的您说:“我也玩王者,钻石段位。”在周围的几个听了,都挺诧异的,没想到老师里还有这么会玩游戏的。而且,您还爱看电影,听音乐,是个比较跟得上潮流,会放松自己的老师。也正因如此,您从不布置过多作业,这使我们的科学学习极为轻松,课下不用花过多时间去写作业。

而您在上课时,我觉得您教科学算比较有意思的。在上课时,常常会举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还会开几个玩笑,使我们加深印象,在欢笑间,我们也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而若我们一次没听懂,那您就会仔细地再讲一遍,争取让我们都会。实在搞不懂的话,就会让我们下课找她单独给我们解决。因此,感觉跟老师您学科学不难,听不懂可以多问几遍,课堂不会死气沉沉,很有趣,下课作业不多。但是,有一项作业您却绝对不会少布置,那就是错题整理。每次错题整体您都会一个个人仔细地看过去,解析少了,写不好了啥的会叫我们修正。一开始,我觉得错题毫无作用,错的写在试卷上不就得了吗,再抄一遍干嘛呢,听懂了不就得了?但到后来,我逐渐发现整理错题的好处,忘了该怎么做,翻翻错题本就知道了。而且考试前,看看错题本可以提高很多分数,大致看了一遍自己易错的题目后,会多留个心眼,会的基本就错不了了。这可不可谓不是一个好方法。多谢您的强调使我养成了这个习惯。

睿达杯,应该是我最应该感谢老师的了。因为老师的指导,我成功地拿到了一等奖。因为在我们班数学一等奖泛滥,但科学一等奖不多,两个科学一等奖都是双一,让我感觉挺自豪的。可是,老师您的心情却不大愉悦,因为您教的两个班获奖人数较其它班是最少的。您还在朋友圈发了个“技不如人……”。包括这次分班考,我们班的科学考的并不是很好,因为两次都是我们刚要讲原题就考试了,但其它班却都讲过了。这也让您承受了挺大的舆论压力,挺多家长觉得您科学教得没有那么好。但即便如此,我们班考进竞赛班的还是最多的,况且那两次的题目您答案都放在后面给我们对了,只不过我们自己不做不去对,怨不得老师。

我知道,您的执教水平绝对不止我们的成绩考出来那样,况且您还年轻,谁知道当您也教了像其它几个科学老师那么久后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年轻是最好的资本,愿老师能化压力为动力,像弹簧一样强势反弹,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好的业绩。

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健康康!

您的学生:

何小菊《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有感》 篇7

涪陵区武陵山乡九年制学校:何小菊

拜读《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余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颇深的是:

一、余老师的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

余老师的课,课堂版块明确,少了不停的说教,少了语言的霸权。在多媒体板块引导下,引导着学生走,很是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以《我的长生果》为例: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板块清晰:

分析: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语言又包括:优美的短语、词语和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等。

赏析:针对选文的一部分,从语言、布局等方面进行赏析。

二、深入浅出,读厚教材,教薄教材。

钻研教材,以教材为基础,旁征博引,又要老师精简、提炼,把难的知识与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讲解出来,达到理解。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深入浅出,读厚教材,教薄教材。六则助读材料,讲背景,讲作者,讲历史,讲现实,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读厚教材这一理念。

三、用实、用活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比如《雨的四季》可以用原句凑成一篇四季作文。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看不到做作的亲切,听不到廉价的表扬。没有被故意拔高的思想教化,没有低效泛滥的小组合作,没有琐碎繁杂的问题,没有时下流行的尊重学生体验的“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等语言表达。他不是演技高潮的演员,不是口若悬河的演讲家,不是自我陶醉自己抒情的文学青年,不是板着脸说理的教书匠,他是实实在在着力于语文教学本质研究与实践的语文老师。他知道语文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并且知道怎样知道给学生需要的东西。他今天呈现的两堂课,犹如美酒,让人陶醉。获益匪浅,受益颇深。下面我想主要想说说让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深入浅出,读厚教材,教薄教材。

余老师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钻研教材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职责,我认为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要钻研教材,要以教材为基点,又要超越教材,要延伸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去,沟通教材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觉得学习之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还要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这样把教材读厚、读广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才可以游刃有余,实现对教材的一种超越。把教材教薄,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对知识进行概括、提炼,要精讲、精炼,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可让学生理清知识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要点,学生对学习可能就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了。

我认为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教师也不能墨守成规,照搬教材,而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再度开发教材,创造新的教材资源,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首先,不要过分拘泥于教材的逻辑顺序和教材已有的例子。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媒介,但有的一些内容则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不顾课堂上师生思维与情感的真实互动,而生搬教材顺序与例子,势必使课堂成为一塘死水,没有生气。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真实情感的互动、智慧与思维的投入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做适当的调整。其次,用活教材,使课堂丰实、富有生成性。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预设的相悖时,教师不能因为怕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而采取回避、压制的态度,这将在不经意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教学“资源”就会白白浪费了,失去课堂的独特价值 ——师生思维相互碰撞而生成的许多新东西。

再次,不拘泥于教材现有的例子。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或有地方特色的例子,加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原有的教材知识真正成为有效知识。再者,就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课堂上,教师恰当而得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余映潮老师说: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能以一问抵很多问,避免了简单琐碎的追问,可谓“问”得得法。有时候课堂上师生在热热闹闹的问答式对话中教学新知,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有温度的,但却不一定有“深度”和“广度”。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问题设计要求教师把书本内容转化成可供学生研究的问题。

完美的课堂教学,是每个老师的孜孜追求。教师力争在每一节课中做到全面兼顾和“达标”,期盼获得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学形式上五彩缤纷的“花哨”、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的“细致”、教学效果上滴水不漏的“扎实”,教师的这些“完美”之举有时反而会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使课堂教学不堪重负或流于形式。而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既没有精警隽永的开篇语和结束语,也没有煽情的课堂穿插语,有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美,一种和缓平易的情景美,像余老师这样的课,才是艺术,才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他不仅为新世纪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而秀美的广阔天地,也给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启迪。

二、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没有激情澎湃的导入,也没有诗情画意的讲述,没有花样层出的教学手段。在讲《我的“长生果”》一文,余老师安排了阅读训练活动,设计了两个环节:

(一)分析

(二)赏析。在分析这一环节,提了一个问题“分析本文的表达特点”。这一问题比较大,于是余老师又化大为小,分为四个小问题:①课文开头与结尾的特点 ②课文记叙顺序的特点 ③课文的布局谋篇的特点 ④课文的语言运用的特点。然后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研讨一个问题。目标明确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起来了。这种设计不只是花哨的外表,而真正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学生顺着这些问题一一挖出了文章的精髓,其中不乏一些精妙的言论。学生心甘情愿的真实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三年的时间,我也听了无数的公开课、示范课,但是,像余老师这样驾轻就熟的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我想,再优秀的学生,如果不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去融入课本,即使老师讲得再好也很难把这些知识和能力完全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本领。余老师做到了,因为他真正的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体,而没有把自己当作主角去吸引观众的眼球。

除了多媒体,余老师也很注重用循循善诱的语言从容引导学生深入走入文本,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我的“长生果”》赏析时,单独把插叙的部分拿出来,让学生赏析。当余老师问道:“你觉得全文哪个地方表达最好?”学生并没有一下子从谋篇布局上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余老师循循善诱,看似无意不经意间的点拨,却在提升学生的发言,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也从刚开始的只会从遣词造句方面说,到最后,从字词、短语、句式、段式,到过渡、铺垫,到开头引名言,结尾点题。学生们越说越好。最后老师总结。这一过程中,余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游刃有余地把学生引领到思维的天空自由翱翔。学生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余老师的课少了语言的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听余老师课的过程中,一直感到余老师在引导学生往前走,而不在是填压,并且余老师的课每一步都很清晰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一点“以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课堂细节之处虽精雕细琢却又教学无痕,他也在课堂上用不急不躁展示着一位大家的教学风范。

三、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

余老师也用到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他在用多媒体之时并非像我们有些优质课上是为了渲染气氛,而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读,一堂课下来,总共只用到几张幻灯片,但每一张幻灯片都充分发挥了功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节课下来,从介绍写作背景,到引领鉴赏,到指导背诵,引人入胜,不着痕迹,水到渠成。

教师语言干净简练,语速缓慢,一字一顿,清晰明白,句句有指向性、针对性。从课后整理的笔录来看,我也找不出一句或一个多余的字样。讲《念奴娇 赤壁怀古》,指导朗读,每次抓一个点,落到实处,一步步引导学生读出了味道。

引导学生朗读时,老师总是先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每一节诗的节奏、韵脚、感情等),然后作示范朗读,再鼓励学生朗读。

老师范读前三句,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让学生结合翻译朗读。在熟悉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读出抑扬,读出缓急。一句一句的指导。最后展示。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

四、精细研读教材。

余老师对课文的研读是极为全面和深刻。他提出,把教材读厚,增加实力。把课文的内容教薄,把最精彩的内容交给学生。以《行路难》为例,短短一首诗,他研读的非常精细。从背景、朗读、作家作品、字词、修辞、典故、映衬、虚实、情感波澜、警句,到感受美句,品析难句。设计非常精细。充分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能力。想想自己,讲这一课时,只是让学生读读背背,讲的也非常粗。听了讲座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五、从余老师的授课中可看出,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的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两节课,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教好学生,自己要先吃透课文,特别是语言教学,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你,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了新的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听余老师的课,更引发了我的思考:语文教学的真正视点应放在哪里?应放在感悟文本上,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实现语文课堂生命本原的回归。

余老师这样成功的教学设计让我佩服,当然我也受到很多启发,但我承认能运用到实践中技能却也只能是鹦鹉学舌。因为我相信这份成功绝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在自己没有真正的实践体会以前我并不知道这有多难。但我也相信这不是余老师的先天所条件决定的,而在于他后天的学习。是深入的专研和理解文本,丰富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余老师50岁以后才走向展示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台的。可想他成功课堂的背后有多少付出和心血。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必须积累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要深入全面的专研文本,精心的做好教学设计。

感恩老师系列之五:感恩老师 篇8

有这么一个老师,她在我的生活中是伟大的,是值得感恩的,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丹丹老师。

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严肃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心爱的体育课,被这位老师占去了,这下引来了许多同学的不满。而反抗的最终是没用的,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无趣”的数学课。可是我的心思那在课堂上,恐怕是去远方“旅游”去了。“张正涵,你来回答。“一个严厉的声音叫住了我。我由于刚才根本没有听课,只好不知所措地看着书本。老师并没有说我,但给了我一个严厉的眼神,这个眼神让我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下课之后,老师单独跟我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原本笑眯眯的老师变得十分严肃,我变得十分羞愧。但在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开过小差。

老师也是尽职的。就在前天,我们在李老师的嘴里,得知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老师做手术了。顿时,不知为何,我的眼框里充满了泪水,多么伟大的老师啊!多么尽职的老师!本来可以在家养病的老师,却因为不想缺课,还坚持上课。这点难道不值得感动吗?

学会感恩感恩老师 篇9

株洲市天元区三门镇株木中学

世上真挚的情感有许多。比如,说父爱、母爱等。别人帮助了自己,我们也应该懂得去回报他们。俗话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其实,感恩并不需要真的以涌泉相报。只需要一点真挚的心,就足够了。我们这些青少年,除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外,那就属耐心教导自己的老师了。可是,大多数人就仅报答自己的父母,却忘了自己的老师以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老师,这个人并不陌生,他是除了父母外对自己最关心的人了,他虽

然平时看上去很严格,但内心其实很温和,在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候帮助你;在你犯错的时候,耐心教导你,纠正你,表面上的严格其实是为了让你走上正规的道路……

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的生长;没有雨露,就没有百花的芳香;没有

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的前进和成长。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亮路路通明。”千百年来,多少人

把老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他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让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华夏的栋梁之才!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汗水与心血,也许老师们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就是最好的见证。

因为有了老师,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在浑浊之中,才有了指

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老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老师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老师肩负着民族的昌盛和历史的重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老师的关心下健康成长,在老师的凝望中走向美好未来。同学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感恩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吗?

然而,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老师在拐带自己,在害自己,认为老师

见钱眼开,只关心有钱的同学,偏心成绩好的同学,对不好的同学冷漠。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话,那就大错特错。其实,老师对任何同学都是一致同仁,不管你是否出色是否富有,哪怕就算你是他教过的学生中成绩最差的一个,他也是一样的关心你,老师的爱就如同父母对自己的爱。

说到父母,也有不负责的父母,你不听话就对你打骂,只关心你的成绩,却不关心你的身体,身体好与不好就好想跟他无关似的。当然,这种父母极为少数,但存在这种现象。而老师,既关心你的身体,也关心你的成绩他不要求得到回报,哪怕你长大后不认他这个老师,他也无怨无悔......同学们,请记住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师恩吧!让感恩的心在我们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总结 篇10

二年级(3)班 兰亚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今天,我班召开了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主题的队会,此次队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感恩的含义,明白父母和老师的辛苦,让他们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亲情、师情,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能够更好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常怀感激之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愉快,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动人,会使我们的生命充满温暖。

本次队会分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个小主题。

感恩父母,我们要感恩父母孕育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经常在父母面前撒娇,听着他们唠叨。如今我们慢慢长大,在父母身边待得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我们都知道,父母时刻在关心着我们,我们也应该送给父母一份关怀。体谅关心父母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在家帮父母做家务也是成长的重要表现之一。在队会上孩子们积极的发言足以表明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和关心。他们上台表演做家务,拖地、洗衣服、做饭等,尽管手忙脚乱还是乐在其中,他们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妈妈,你太辛苦了,让女儿来帮你分担一些吧!”

“妈妈,儿子知道以前我很任性不听话,从现在起我会做个懂事的孩子,好好孝敬您。”这样的话出自孩子之口实在让人感动。

都说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地传授知识;在孩子们每个迷途的路口,指引前进的方向。可这所有的文字都比不上孩子们口中那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感恩不仅仅是在于队会时同学们讲的点点滴滴。感恩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恩生活给予我一切;感恩对手让我认识自己,看清别人;感恩快乐让我幸福,美好的生活着;感恩伤痛让我学会了坚强。让感恩走进心灵,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和报答,感恩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因为有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缔

毕业演讲:感恩母校,感恩老师。 篇11

大家好!

我是六(1)班的班长陈一平。谢谢老师,让我能够代表我的班级、我的伙伴们在这里发表毕业感言。谢谢老师。

小学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今天,我们要毕业了。

同学们,我们将要告别这美丽的校园、亲爱的老师。

命运,让我们走到同一片屋檐下。我们一起追逐、一起欢笑、一起成长、一起走过几年小学生活。现在,熟悉的校园、敬爱的老师,将和那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起,慢慢变成亲切的回忆。

今天,面对我们的老师,我舍不得说“再见”;面对我们班50多位同学,我舍不得说“再见”!

九洲小学,是我们启蒙的地方。第一次步入正规学校,第一次举手答题,第一次感觉到考试的紧张,第一次体会放假后盼望开学的心情。九洲小学,是让我们感觉到学习很快乐的地方。美丽的校园、宽敞的教室、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感谢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这一生中,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说:我是在珠海九洲小学毕业的!

在这里,作为六(1)班的一员,我要代表全班同学,在这里对郭老师、孙老师、谢老师和其它的任课老师们说一句:老师,谢谢您!!

老师,几年的时光悄然过去。也许,我们曾让您头痛;也许,我们曾让您担忧;也许,我们曾让您舒心;也许,我们曾让您骄傲。老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您是无名英雄。您对我们的教诲,曾在我们脑海中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它将永远珍藏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有句话说: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万栋梁。将来,您一定会桃李满天下,那时您不一定会记得我们,但是,我们始终都会铭记您的教诲,您,永远是我们敬爱的老师。

在这里,我也读几条家长给老师的信息:

第一条,是我们班陈巧燕同学的家长发来的:“郭老师,您辛苦了!我们衷心感谢您对孩子无私的付出!谢谢了!”

第二条,是我们班杨圳桥同学的家长发来的:“老师辛苦了,我们和孩子一样舍不得您!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您辛勤的栽培!”

第三条,是我们班唐语祺同学的家长发来的::“感谢郭老师的辛勤教导!在家长眼里,您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老师、好班主任。在孩子的眼里,你是一位好师长、好朋友,引导着他们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们的几个同学也想说:

魏子龙:感谢陈校长、梁校长,为了我们这些淘气包,你们亲自来带我们,教育我们,我今后一定要改正缺点,为九洲小学争光。

刘伟:……

岳海林:……感谢孙老师……

袁薇:……

唐语琪:……这次我的数学进步了,考了100分,感谢谢老师的教育!

(齐 读):

感谢九洲小学!感谢老师们!感谢我的好同学好伙伴们!

毕业了,我们要带着老师的期望,带着对母校的留恋,充满自信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涯。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和品质,延续、发扬,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做一个优秀的公民!

再次向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感谢:老师,谢谢您!!

谢谢大家!

九洲小学 六(1)班 全体同学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认识自己下一篇:中钢笔试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