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2024-09-22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共12篇)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1

初中作文教学感悟

◆张凤梅

作文历来是令学生头疼的事。以往的作文课,都是语文老师先讲解作文题目,讲明写作要求,然后就是学生绷着脸、皱着眉,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要不就是翻阅作文寻找灵感,一问,他们总说不会写作文。那么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会作文呢?

以兴趣为良师。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在“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里简单而机械地进行直线运动,他们的目光聚焦于方形的黑板,聚焦于老师慈爱中透着严肃的面孔,他们有多少时间能将自己的视线延伸到外面的世界中?又有多少机会去感悟社会这个万花筒?社会是写作的基石。文学作品一旦离开生活这片沃土,一旦缺少生活的真实,它只能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同样,孩子们缺少对生活的理解,他们又怎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编造,编造,模仿。一次一次的掩卷沉思,激活了我教学的灵感。那是一堂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我带着多日的沉思与感悟在黑板上写下我的第一个尝试——让记忆带你去写作。

也许是出于新鲜,也许是有了兴趣,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思考的状态。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为孩子们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寂静的课堂很快为学生酝酿了回忆的美酒。一阵回忆之后,孩子们进行了最真实的交流。在这里,他们悟出了成长的真谛;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写作的乐趣,初次体验到了写作的甜美。

把生活当源泉。有了这个开端,学生们写作的兴致也高了。紧接着,我大胆尝试着我的第二个设想——到街头巷尾中去发掘写作的素材。我这样对学生们说:拿起你手中的笔,让曾经某个不期而遇的人成为你笔下的主人,让曾经擦肩而过的面孔成为你笔下最熟悉的陌生人。于是,你会发现,那个卖菜的小商贩那粗糙的大手中折射着人性最柔嫩的光环,那个卖臭豆腐的大叔浑身上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个补鞋的老人手中的一针一线都缝补着慈祥的爱。还有,放晚学时,那一个个候在校门口的三轮车夫„„这些社会生活中所谓的“小人物”,他们在不起眼的街巷中,默默无闻地服务于社会。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是为了赚钱,但是我们不能如此简单庸俗地看待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这样,我们习作中便处处流露着真情,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在进行一番声情并茂的演说之后,我发现教室里是那么安静,孩子们的表情是那么专注,我甚至为自己刚才精彩的演说而骄傲了。在这次写作中,学生们带给我不一样的写作效果,不一样的惊喜与感动。在他们的文章里,虽然也出现或多或少的语病,但是我发现一种真实的情感在他们的文字间流淌。

写作即生活,生活即写作。渐渐地,孩子们发现写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留意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你写作的源泉。从这以后,每到周五,当我走进教室的瞬间,我总能发现学生眼里有一种期待——那是对写作课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源于写作的兴趣。用技巧去表现。兴趣让写作的课堂有了生机。我听到了一种声音,一种从孩子们的笔尖流淌出来的真实的哭声、笑声。这种声音的名字真实。虽然,以他们目前的水平,他们手中的那支笔还很稚嫩,但是,从他们坚定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写作的希望。在兴趣的指引下,我开始从技巧上去提升孩子的写作素养。

教材中选入的都是名家之作。只要语文教师勇于挖掘,其实每篇课文都有作家独特的写作技巧。所以,我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提升技巧的最佳平台。我带着学生一起品读作者情感,我让学生自主挖掘作品中写作的亮点,并在课堂中进行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生活即细节,写作中更离不开细节的点缀。可是,怎么让学生明白细节在写作中的妙处呢?我这样给学生阐述:细节是为了让主题更加鲜亮的一种写作技法。没有细节的文章犹如没有装修的毛胚房——四周黑压压的,没有光亮。细节是文中燃起的一团火,它可以照亮毛胚房漆黑的四壁,可以燃起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灵魂。我还举出这样的例子:寂静的冬夜,你还在灯下写作业,这时,母亲给你端来飘香的酥油茶,这是一种简单而少细节的叙述,叙述中表达了平平的母爱;同样,还是在灯下,母亲又端来了飘香酥油茶,借着灯光,你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母亲粗糙的大手,刻画了母亲眼角的皱纹,点染了母亲黑发中闪烁的几根银丝,还融入了酥油茶蒸腾的热气,弥漫的香气。这时,在飘香的酥油茶中,同样是歌颂母爱,后者中母亲的爱显得更加鲜明,更加伟大。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了。他们懂得用技巧去表现,用细节去点缀,在他们学生的作品中,我再也寻不见千篇一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题材,见不到千篇一律“捡钱包”的事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体验着写作的快乐,在小有成就的喜悦中用文字弹奏着写作的自信。

在修改中提升。为了让学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在评语批写方面也讲究一定的技巧。以前,我总是埋头苦改,在学生的批语中罗列一大推毛病。其实,这种“吹毛求疵”的工作态度苦了自己,也苦了学生。试想想,在没有兴趣导航的背景下,在缺少赏识的前提下,学生会乖乖的“拜读”老师的指责吗?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另一方面我委婉地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醒进行修改。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们偷懒,不重视教师评语和修改情况的现象,我也略施“小计”。每次写作课上,我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先品味老师给自己作文写的评语,然后再让他们相互充当读者,交换着看别人的习作,看完以后还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意见。每每此时,那些被争着“拜读”的作文的原创者总有一种成就感,看着同学给自己的赞语,孩子们如同看到自己忠实的“粉丝”给自己的签名,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快乐。那些被“光顾”机会较少的同学虽有些失落,但并不气馁,他们似乎在期待着下一次的成功。

“文不厌改”,“修改出佳作”,每次作文课后,我总要挑出一部分作文(好的差的都有)让学生修改再修改,重写再重写。为了让学生“晓之以理”,我循循善诱,用不耻下问,反复推敲诗文等故事,让他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的道理。这样,学生也就“乐修乐改”了。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兴趣是成功的良师,快乐是写作的动力。走一步,再走一步,在经历几番曲折之后,学生们收获了写作的自信,而作为教师的我,也收获了源自学生的那一份感动,那一份快乐。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2

关键词:几何教学,培养兴趣,理清概念,几何语言,推理

在初中数学学习领域中, 学生普遍对几何知识学习倍感困难, 不仅没兴趣, 而且收效甚微。这一现状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几何学习, 为了切实改变现状,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几何知识素养,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认为在几何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几何认识, 培养学习兴趣

几何知识是数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几何史和几何名人趣事, 如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的故事, 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 树立学好平面几何的信心, 那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害怕学习几何知识过渡到喜爱学习几何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动画展示, 几何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时举例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能太深奥, 太抽象, 要简单易懂, 比如几何中数线段的条数与计算球队参加比赛的场数的问题, 原来农村里的师傅修建房屋时不懂得勾股定理知识又怎样保证修建时墙角是直角等。二是要让学生在初步接触几何时就要把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维弄扎实, 让他们对于几何的学习有一些成就感, 相信自己的能力, 增强自信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理清几何概念, 建立知识框架

几何概念是学习几何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在几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高度重视几何概念的教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先观察几何模型, 形成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 再给出数学名称, 画出数学图形, 定义图形, 研究性质。如圆的概念教学, 生活中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 是因为车轮边缘上任意一点到车轮轴心的距离都相等, 使得车轮在滚动时比较稳定。是从实际例子中引发抽象出来的。另外, 应突出概念间内涵的差异,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当新、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时, 必须抓住它的内涵差异进行讲解, 对概念进行逻辑分析, 利用概念的内涵差异和知识的迁移, 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牢固掌握几何概念。其次, 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 建立知识框架, 如初中几何主要是围绕三角形、四边形和圆而进行的。让学生根据知识框架图, 串起所有知识。提起四边形, 就应想起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

三、掌握几何语言, 打好推理基础

学习几何, 学生普遍出现的困惑, 是看不懂题意, 尤其是文字几何命题。为此应引导学生理解几何语言, 并运用几何语言书写推理过程。几何教学有三种不同形式的语言即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及符号语言。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三种几何语言, 还要培养学生对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在三种语言中符号语言是几何初学者最难掌握的一种, 也是逻辑推理必备的能力基础。目前, 对于初中阶段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循序渐进的, 由开始的“说点儿理”到“说理”“简单推理”, 到最后的“符号表示推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符号表示推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将定义、公理、定理、命题等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训练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符号化的意识, 训练学生文字语言符号化的能力。例如:等腰三角形性质 (三线合一) 运用, 结合图形写出字母符号语言: (在△ABC中, AB=AC, 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 ∵AB=AC AD=CD∴AD⊥BC。这种“互译”训练, 可使学生对几何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 为书写几何推理过程建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分段指导推理证明

七年级的推理与证明, 只对学生提出简单的, 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不需写出证明, 不提严密的推理, 教师切不可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七年级就是要逐渐把计算转移到说理。因此, 只要求学生会说即可。进入八年级, 对学生的推理与证明要求也提高了一级。此阶段, 不但要求学生对写出的推理证明题要懂得填写理由, 而且要初步了解, 学会推理证明的写法, 初步接触证明题。老师还要精心地组织练习, 让学生以练习填空题为主 (填写推理理由) , 并让学生初步接触只有两三步的非常简单的几何证明题, 而且要求每证明一步, 都要清楚为什么, 有什么理由, 有什么根据。到了九年级, 要求学生对几何证明题要能独立的分析、推理, 自己找出证明途径, 独立完成证明题。老师可从倒推法、综合法等几何证明常用方法着手, 逐步教给学生分析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合乎逻辑、有理有据地证明, 这也是几何推理证明的最高境界。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 如果让每个学生都注意以上几点, 对几何的学习就会轻松有趣, 事半功倍, 就能真正学好几何这门课。总之, 学好几何必须重基础知识、重习题积累, 善于归纳总结, 坚持解后反思, 才能真正走出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底钟英编著.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体会.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贾士代主编.初中几何35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

一、抓住学习兴趣,树立长远学习观

地理学科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等,都会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更应该把这种兴趣始终贯穿在这门学科当中,让学生在一种有兴趣探讨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中进行,真正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想学”的理念上来。随着年级的升高,当学生对地理学科开始放松时,就应该向学生指出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地理学科带来的丰富知识、广阔的视野,可以足不出户也能知晓世界,从而树立学生长远的学习观。

二、激活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学科每周仅两节课,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好每节课的45分钟,让课堂教学生动活跃起来,使学生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力求高效完成每一堂课。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

1.多种教法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经常性地变换教学方法,或者聚几种教法的优点为一体,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由于我们都知道,天天吃同样的菜,久而久之会厌,而经常性地变化菜的种类,那人的胃口就会大增。因此,课堂教学也不例外,适当变化教学方法,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应不但总结教学方法,根据学校和本班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比如,对于比较活跃班级的学生,则可采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民主对话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并且掌握牢固、师生间又能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好地图

有一位地理教师把地图与地理学比作“骨”和“肉”的关系,地理犹如“骨架”,只有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副骨架上,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可见地图的重要性,它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地图的最大效应呢?通过笔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认为,可以从读图和画图两方面进行:

(1)、读图。在应用地图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按照地图的“三要素”进行读图,然后把书上的内容逐一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多看、多比较、多比划,找出其特点、规律,再由图像信息综合体现出地理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地理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形象、生动、深刻地识记地理知识。最后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读图的特殊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识记。比如,形状打比方:我国像一只雄鸡,黄河干流像“几”字。意大利则像一只女式高跟皮鞋伸向地中海,澳大利亚像一只沙漠旅行者的皮囊浮在太平洋上。

(2)、画图。读图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让学生做到了动脑、动眼,如果再让学生画一画地图,那么则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并且会增加他们的兴趣、加深印象。因此,每节课我都会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画图,每位学生专门准备一本画地图的本子,对每节内容的地形、位置、气候等再现在地图上,并作为一份作业,当堂给予肯定,指出需要努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地图的理解,以及对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

3.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手段也亮相于课堂,多媒体教学所特有的直观、形象、新颖性是地理教师所无法替代的,而地理这门学科其独特的特点,又恰巧非常适合多媒体教学。所以,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首先向学生播放一些非洲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美丽的自然景观,让他们陶醉在其中,然后自然引入本章节的教学当中,会有不错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识记地理知识的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还没完善的今天,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要看考试的结局。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还可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以便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1.比较法。(1)、比同、比异。如,中国与印度两个国家,在人口、生活习惯有相同之处,在航空、航天、电子高科技方面有一定优势的发展中大国,这是相同之处。另外,从气候来说,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而中国则属于温带;(2)、纵比。纵比也可以说是自己比较,从时间跨度上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我比较,可以揭示其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各个异同点,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现在和过去,分析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2.抓重点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已作了详细讲解,要求学生识记时,应结合知识网络图,找出各部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钻研透彻、灵活应用地识记。

3.综合识记。由于地理知识宽而广,所以可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识记方式。首先在整理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分段记忆,把眼看、口说、脑记、耳听、手写等一系列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多感官、立体式、全方位的识记。

4.回忆播放,查漏补缺。如果用回忆的方式再现过去所学的知识,可以加深、巩固学过的知识,而回忆则可以在许多时间、场合均能实施。比如,临睡前对所学知识进行像播放电影一样,在眼前再现一遍,就会加深印象,同时在回忆的过程中找出没有记住的地方,或出错的地方,再进行改正完善。这样一来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漏网之鱼”了。

5.特殊识记。在识记地理知识过程中,还可以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发明性地进行一些特殊的识记。比如,我在教学地球半径长度(6731千米)时,告诉学生我就是67年3月1日出生的,记住我的生日便记住地球的半径。课后有位学生告诉我,“落基山腰”同6731谐音也可这样记。我肯定了他的这一创举,并在全班把他的这种方法进行推广。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感悟 篇4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实施者,但是新的问题也不断的出现,让人难以适从。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兴趣 目标

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我们师生要共同发展,共同学习,争取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

二、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二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学培训感悟 篇5

首先是明素梅老师的一节听说训练课。她精心设计了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期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看课时我帮她写下了“素梅美女打先锋,精讲多练英民风。聚焦语法稳准狠,双基能力培养中。”以表达对她的欣赏。

潘相琴老师是一位亲和力很强的老师,课堂上以他的平易近人和极大的耐心很受学生的欢迎。他在课堂训练中紧跟中考指向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的能力。看课时为他写下“柔情似水潘百万,英语课堂不简单。注重读译又多练,成绩提升已不远。”以表达对他的课堂风格的赞同。

段淑丽老师上的是一节阅读课。她苗条的身材个性的装束以及她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对她崇拜不已。她的课堂环节清晰,注重让学生多读,并有效拓展文本中的知识点。看课时忍不住写下了“台上飘逸一美女,如沐春风一缕缕。阅读方法一 一举,原是淑丽授人渔。”以表达对她阅读课的欣赏。

宋士琴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口语流利悦耳。导课很有艺术性,为学生设计了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有指向地去互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看课时为她写下了“不怒而威宋士琴,任务教学功夫深。点拨用心有追问,学生自主真英民。”以表达对她的崇拜之情。

张会玲老师是一个跳舞跳得特别好的性格开朗的老师,我经常开玩笑喊她“张会舞”。别看刚刚生了个宝贝闺女,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可在教学上一点儿都不懈怠,天天带着小闺女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认真备课,还把课上得风生水起,金点子频出,顺口溜脱口而出,学生一个个崇拜得五体投地。看她的课时我帮她写下了“宝妈美女张会舞,语法编曲秀功夫。课堂环节多套路,小组展示令人慕。”我要学习她的睿智,借鉴她的教学智慧。

苏花利老师是一个外柔内刚型的老师,她的课总是很直接,很实惠。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到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一颦一笑中透着刚毅,举手投足间显出严厉。看课时我写下了“看似闲庭信步,实则胸有成竹。导课单刀直入,练习学生自主。”以表达对她发自内心的称赞。

李英老师是我多年的老同事,教学风格我再熟悉不过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要求严格,历年教学成绩名列前茅,这与她的敬业是紧密相连的。别看教龄二十多年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教育抱着一颗赤诚的心,连续当选为雷锋式教师就是所有英民老师对她的认可。在看课时我为她写下了“叱咤风云瓦岗军,献身英民已六春。听说读写严要求,稳打稳战做头阵。”已表达对她的崇拜和赞叹。

王万叶老师性格直爽,对学生视如己出。以前没有与她教过同一年级,因此这也是第一次看她的课,我惊叹于她的精心备课,课堂预设很到位。看她的课时我写下了“亦师亦友王万叶,课堂氛围真和谐。有效引导巧环节,来日成绩定有别。”以表达对她那种执着的教学态度的崇拜。

金玉琴主任上的是一节大阅读课,这也是令我们所有人最头疼的,不知道该如何上的一种课型,可是她不怕困难,坚持为我们做好指引。她的阅读课真是上出了阅读课的味道,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答了疑惑,让我们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看她的课时我为她写下了“英语教学遇瓶颈,玉芹主任全力挺。力挽狂澜大姐大,只为不日英语兴。”我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叹,为我们组有这样优秀的领路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专家说过:教而不思则浅,思而不教则空。我一定要以这次看课议课活动为契机,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将登上巅峰!愿我们英语组的兄弟姐妹们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创造美好的英语学科的明天!

初中英语教学的感悟 张卫红 篇6

范县实验中学 张卫红

一、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背诵而较少要点分析 很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还能背出初中课本中教师要求背诵过的课文,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短语、句型也理解不透,不会运用,这与中考英语试卷的指导方向有关。中考试卷中很多题目都是直观的和缺少陷阱的,学生平时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多读多背和多做题目,就能在中考英语学科上取得高分,不少题目只要一顺读就能答出,所以初中教师也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不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其结果是很多学生即使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以后也很难适应高中学习。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懒于分析问题,懒于记住单词、短语和句型的灵活用法。

二、过多地强调领读而较少语音教学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语音关不过的学生必然会单词记忆困难,听、说、读更加困难,长期下去就会养成羞于开口的不良习惯,从而使英语由有声语言而变成“哑吧语言”。初三学生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读不出或读不准音标,能撇开音标看词发音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还是一些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存在急于求成心理,并且作为中学起使年级的初一英语在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平常抽考中对语音考查的力度也不大。如果能在语音教学上多花些时间,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拼读单词,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音基础,使每名学生能有一把运用自如的拼读金钥匙,则一定会使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重视做题而较少语法讲解 学生语法知识贫乏,很多学生在汉译英时都是一一对应,写作更是中国式的英语(Chinglish),即使简单的句子也多是没有主语的“无主句”,没有谓语的“无谓句”,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可数名词单数前不知加冠词,对动词时态更是无所适从,写作中只用动词原形。例如,学生在翻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就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在译“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时译成“I want to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而在译“马马虎虎”时又译成“Horse horse, tiger tiger.”。事实证明,学生一旦在头脑中形成了不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就很难改掉。很多学生学了三年英语还会保持这些错误的模式。我们说英语语法在很多语言中是最简单的一种,只要平时多给予指导,注意指出英汉之间在表述上的差异,把那些幼稚的错误习惯在早期就消灭在萌芽状态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对基本单词书写规范强调不够 不少学生词汇量太少,不知词形变化,不会写go与see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学生比比皆是,学生字迹潦草叫人难以辨认。少数教师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了,事事要追求速度,更何况现在有了最先进的书写工具——电脑和打字机,书写好坏无所谓,只要能识辨就行了。可是我要说,电脑和打字机虽然先进,但是终究不能完全代替手写,更何况电脑在我们国家要达到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大量的信息交流仍需要通过手写才能完成,虽然不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当然英语中不存在书法家),但是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体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我在高中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书写的规范性,但是有的学生由于已经养成了潦草的习惯,所以究正的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些学生在英语试卷作文一项的评分中总要吃点亏。

五、只顾初中教学,不能放开眼界 少数教师认为:只要我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高分就行,至于以后怎样就是高中教师的事了。在此我联想到了一幅漫画:一名士兵身中一箭,前去找一名医生治疗,医生拿来剪刀将箭齐肤剪断,说:我是外科医生,里面是内科医生的事啦。事实上,正如开头说的,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为升入高等学校和走入社会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我们现在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恰恰弥补里这一点。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感悟 篇7

一、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

在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 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探究。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标准, 为学生的探究设置问题, 营造探究的氛围, 促进探究的开展, 把握探究的深度, 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 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 明确探究的目标, 思考探究的问题, 掌握探究的方法, 敞开探究的思路, 交流探究的内容, 总结探究的结果。

二、以可操作性和可探究性为教学主线。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成与建构, 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 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的观念。要以可操作性和可探究性为教学主线, 即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使用探究式教学, 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探究式教学, 过于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 过于宽泛、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能展开探究。探究的问题一定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范围之内, 是学生有言可发的, 即可操作的;是学生有言想发,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结合政治术语学以致用的, 即具有探究性。如一位教师在《党的基本路线》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 党基本路线的依据、领导者、主体、中心环节、内容、实现方式、最终目的各是什么? (2) 党为什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3) 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前一个问题太简单, 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后两个问题太大而且比较抽象, 不仅难以操作, 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 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深浅适当, 而且要有探究性。即要让学生运用身边的事和国家的政策, 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否则, 学生只会“敷衍了事”, 从而使探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只能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坚持探究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原则,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使他们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成功, 体验愉悦。

三、以社会实际、点拨、诱导为课堂教学基本功。

1.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社会实际和国家政策引出问题, 使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探究式教学首当其冲的因素是“设问”。那么, 教师应在什么地方设问呢?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 要在教学重点处设问, 在规律性的问题上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使设问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合理点拨, 驾驭课堂。要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设问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难度充当磨刀石, 学生的思维、意志、情感就得不到磨炼。怎样使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设问面前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热烈讨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讨论时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

3.积极诱导, 启发思维。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 各有各的见解, 老师怎样适时地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进行探究、开展讨论, 使合作探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诱导功夫。

四、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 以免远离主题、草场牧羊。

1.课堂教学不能无度开放, 应胸有成竹, 从容上阵。开展探究式教学, 课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它既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 又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围绕探究的问题,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或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 让学生心中有数, 讨论时有话可讲。其次, 教师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 预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办法, 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

2.课堂教学要考虑所教对象, 不能选题过大, 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因为探究问题, 学生要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设计的探究问题太大, 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就很难组织学生进行正常、有效的探究。

3.适度引导, 以免偏离探究主题。在探究中, 教师不应是观众, 而应是积极的参加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把握探究的动态和进程, 并适时给学生的探究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 或者偏离主题, 使探究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同时,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学生不参加合作探究, 无所事事, 做场外观众。教师要引导、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融入集体讨论中。

4.草场牧羊, 有头有尾。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时, 教师要作出小结或点评, 对疑难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 要阐明自己的看法, 指出合作探究中学生观点的正确、合理之处, 还应指出观点中的不足, 并及时加以纠正。

五、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多媒体已经走进教室。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 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相整合, 越来越为政治教师所认同。作为第一线的教师, 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以动感的画面和悠扬的声音及饱满的感情来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 能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学习才能有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主体作用。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事物有一种新鲜感, 他们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政治教材中有许多重点、难点, 以及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术语, 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费力, 而借助多媒体教学, 可使教学内容更富形象性、生动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含蓄的知识具体化, 高深的理论浅显化, 有利于学生掌握,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走出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领略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片面地追求学生考试的分数,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实践运用能力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就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积极性,考试成绩尚且提不上去,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材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扭转这一尴尬局面,不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事业多年,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读者能给出充分的指导和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极大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提高学习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比如,“民族情民族魂”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讲解,不但教师讲起来没有激情,学生学习起来也是毫无兴致,没有头绪,这种状态下,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简直相当于天方夜谭。因此,在学习到这部分知识时,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短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身着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服装和首饰,在阳光下手拉着手围成了一个大圈。他们跳舞,他们欢呼,到处都是欢歌笑语、语笑喧阗,氛围积极而融洽……多媒体将“民族感情”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不但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情感冲击,关键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情民族魂”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为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持的基础。又比如,在学习“与诚信通行”时,我会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在实践辩论中,明白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他们更好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点比较偏重基础性的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和总结。既然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需要将知识不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现实生活提供更多、更好地帮助和服务。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中不乏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会明显地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利用机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街头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研究。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思想品德知识就存在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彻底抛弃“思想品德只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下来应付教师、应付考试的无用科目”等不良想法;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通过对身边普通人的深入调查,更好地明白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真正含义,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人们常说“学无定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反思上。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当积极遵循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保证学生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促使他们加倍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不断提高运用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与发展,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在本质。

参考文献:

[1]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朱明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的感悟 篇9

我是一名初为人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者,2010年秋天才踏上这三尺讲台。初始担任了彝族山区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走上讲台还没有摸着当教师的基本之道时,就承担了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研究课题,这使我感到压力巨大。幸好,我在实习期间得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训练,教学基本功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对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情况了解甚多。一年来,在校领导以及全体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地掌握了初中阶段的教材教法,同时在课题的引导下,不断学习钻研,又不断从其他老教师那里汲取教学经验。现在我想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最为基本。确实,生字词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自身素养。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学习,终身有益。所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语文也提出新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很显然这必须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的目标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新的挑战。过去(我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上语文课时,多数情况是以讲四川话为主,严重导致学生读音出现偏差,结果呢,学了八九年的语文课,却不能独立、准确、流利地阅读一篇较简单的文章,这不仅让学生变成哑巴,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现在我通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因为无论到哪里,都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的感悟如下:

刚刚接手这两个班时,我发现由于受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很大,唱读书本的现象特别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严格要求自己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时利用网络,下载普通话标准朗读,要求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不断校正。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正是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将来参与社会各项活动必需的语言,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以上是我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体验。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只有基础打牢,才能让语文教育更进一步,我也将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不断进取。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 篇10

——参加成都市农村初中校长培训班感悟

都江堰市紫坪铺学校:王泽林

自2007年3月担任学校副校长以来,有幸第一次参加培训,而且是成都市2012年农村初中校长培训,我倍加珍惜。

市教育局领导和教科院领导为我们明确了培训的目的意义,认清了形势和要求;17中胡校长潜心课堂为我们指明了抓质量的方向;川师文学院张伟老师让我们清楚了高效课堂的组成要素;成都八中刘强校长让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有效课堂和怎样写课后反思;成都七中初中校李校长为我们阐明了创生型课堂的新理念;教科院钟院长教会了我们如何做质量分析。

在青羊实验中学跟岗学习感悟最深的是学生习惯规范性培养和教学工作规范性流程;在七中育才中学学习最大的感受是教师们(每班早读教师和班主任)7:20就到教室组织学生早读、罪业辅导、谈心,该校的发现教学是一门全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让七中育才长期处于成都市领头羊的位置。

通过近10天的学习,让我最大的触动是必须对课堂进行改革,不改革学校只能走向并、关之路,唯有改革,学校才能有一线生存和发展之机。如何改革,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如下的一些思路:

1必须坚定课堂改革的思想:我校长期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处于都江堰市的最后几名,生源急剧萎缩,随时有被合并的可能。怨天尤人无人会可怜,只有下真功夫抓内部管理、抓课堂效益,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才能提升质量、提高学校声誉,才有生存的机会。

2提高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改革:首先是行政人员要深入课堂,将焦点聚焦在课堂上,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其次是教师要精心准备、优化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是进行考核,以考核促课堂改革实实在在地开展。

3课堂改革的载体是导学案,学校需要投入人力、资金的支持,借鉴他校经验,编写出适合我校师生的导学案。

4课堂改革需要校长的支持、德育办的协助、教导处负责具体实施,是一个团体作战的系统工程。

我相信,通过上述的措施的落实,我校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

初中平面几何教学感悟 篇11

【关键词】衔接 几何语言 数学技能 数学能力

几何教学,历来为数学教师所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几何入门的问题,也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与技能的形成。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几何教学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重视与小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联系紧密。一方面初中几何是小学数学的推广、扩展。许多内容直接源于小学;另一方面,初中几何的许多内容的引入,公理、定理、性质的导出多从小学教学相关知识归纳类比,抽象概括而成。教学中充分注意与小学的衔接,对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能力是十分关键的。

初中几何入门历来是难关,但与小学的衔接恰到好处会使许多内容让学生很顺利地接受,如线段、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发挥小学的作用,因这一部分知识与小学联系密切,如直线,角等。因此,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相应内容的联系是必要的,但比较两者的区别则更为重要。教学中必须通过分析与小学相关的联系,在联系中发现冲突,进而引入初中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比较二者的区别。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初中内容的学习,而且可以避免许多错误产生。

在几何教学中,讲清小学数学与初中几何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几何入门阶段教学,尽管许多概念、图形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已经见到,有利于建立联系。但小学数学与初中几何有着很大的区别:①小学以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为重;初中则偏重判断、推理。②小学几何没有符号语言;初中大量使用符号语言。③小学研究线段、角度的和、差、倍、分,是从数量上讨论的;初中则是从形的角度研究它们。

二、重视几何语言的教学

几何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还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在结合图形形成概念时,也要有空间想象力的参与。用符号、字母表示几何图形,是几何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这些符号、字母的表示就是通常所说的几何语言。教材中的很多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并没有全部形成一定的几何语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几何语言,掌握相应的表达式,以便达到推理论证。

三、重视数學技能的训练

数学技能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数学技能可分为心智活动技能和动作技能。这两种数学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心智活动技能的形成与动作技能有关;另一方面,动作技能又受心智活动技能的控制。

对于技能的培养,应以知识的理解为前提,知识的理解并不等于技能的形成,它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获得。并且在技能形成后,将十分有利于后面知识的学习。成为以后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若没有形成整式运算的技能,那么必将阻碍分式等知识的学习。

对于技能的培养,应认识到它是一个从“会”到“熟”的过程,其间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变。

首先,应对形成什么技能及其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对所需知识要清楚理解,这样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其次待学生明白“算理”后就可以逐步缩短思维过程,把活动连贯协调起来,使有些中间过程省略。

对于技能的培养,要及时矫正,及时总结,达到“熟能生巧”。由于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步接一步的,一步出差,将影响后继学习,及时纠正,认真总结,能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掌握有关数学技能。造成目前有些学生推理不真、计算不准、表达不清、作图不规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普通轻视数学技能的形成;二是技能的规范程度不高。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的平时教学就应加强技能培养。

四、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要的心理条件。数学能力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数学能力应着力培养三大能力:①认知能力,学会吸收营养。②实践应用能力,学会解决试题。③创新能力,会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协同发展。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互生性,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从横纵两个方面教学,“横”指知识内在的异同,“纵”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异同的比较,也离不开清脉络、找联系,使各个知识纳入整个学科体系中,达到条件化、系统化,这样方能为我所用。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全面考虑、精心设计,不只从知识体系来考虑,还要考虑到如何组织安排才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废除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演算、探索、思考甚至自己去实验,去找有关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知识。教给学生如何将知识归类,寻找规律;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审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对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理解与应用的规律;教给学生自己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教给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等等,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五、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交流对几何学习的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树立学好平面几何的信心,那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害怕学习几何知识过渡到喜爱学习几何知识。

和学生进行情感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几何应用或几何史学的故事等,如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12

一、语言关

作为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授课语言, 讲一堂好的历史课, 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 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 就应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 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 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构关

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是“教师讲, 学生听, 听后背”,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 这就压制学生思想, 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理念。那么, “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 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 要求学生课上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 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 讲。

在读书的基础上, 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 请其他学生纠正;其中, 前两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3. 剖。

剖析中考的考点, 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 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

4. 感。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 对待知识, 努力有自己的想法, 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 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 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 练。

选择精题当堂训练, 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 学生少做题、做精题, 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原理, 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能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 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 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不仅要多听课, 多评课, 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 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形成学科思想, 去引领学生学习。

上一篇:元旦晚会节目征集单下一篇:京华散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