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2024-07-16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精选15篇)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1

初 中 地 理 地 图 教 学

克井一中张麦娥

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地图,巧用地图,妙用地图,用活地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质。初中地理教材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配以各类地图:有反映地理事物的面目的素描图;有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的示意图;这些图象,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我就多年的地理教学生涯中对图片的教学与应用作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作以下总结,也叫抛砖引玉,以与大家共享。

1、重视地图“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俗话说:“授人已鱼不如授人以渔”。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2、精选教学挂图教学挂图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得着的直观教具。

一、乱用教学挂图在悬挂时没有遵循“左图右书,兼顾全体”的原则,挂图不醒目不显眼,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指图不准确,“东南西北”的地理图上方位用词不用,被随口称作“上下左右”。

二、滥用 为配合全国各地的地理教学教学挂图往往会兼顾南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挂图。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相关挂图就给挂上,一方面是黑板太小挂不了。一方面教学中难点也突破不了。太多太滥,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不用 受评价体制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认为使用挂图不仅花精力费时间,效果还不好。

3、巧用地理简图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精确度要求不高,但是很复杂的地图。譬如:铁路、公路干线分布图以及河流流域水系图等学生很难掌握。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和制定地理简图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地理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图形。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挥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例如: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就是采用地理简图来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教师边讲边在黑板左上角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先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到东西铁路干线。最后,再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整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2

关键词:心理地图,初中地理教学,学习能力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地理应该走向生活, 走向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方向。纵观现今中学地理教学情况,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 学生为了高分只会对地理内容死记硬背, 学习漫无目的, 更没有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地理教学效率低下, 没有综合地理学科的特点, 未能灵活运用地图, 这就使学生无法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因此, 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 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合理运用地图, 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 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地图的组合运用, 把表示不同事物的地图综合起来使用, 这符合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能促使学生更真实、更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 而且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电子地图等来构建一个“图像系统”,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运作, 来认识各种地理现象。在这种教学方法熏陶下, 学生会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其次, 我们都知道, 文字所运载信息的能力远远不如图像所运载信息的能力。所以, 教师在授课中应不断地去运用各种地图, 把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精确地落实到地图上, 通过图像把知识传播出去, 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比如, 学生可以在地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借助地图记忆地理信息, 在地图上找普遍规律等。反复地运用地图, 就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丰富的地图信息, 这对于刺激心理地图的形成是有利的, 而且在读图析图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二、训练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着地图这一中心点展开, 让地图始终贯穿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应围绕地图进行填充、仿绘, 以及地图信息的分析等训练, 以达到形成心理地图的目的。通过多次练习, 地图中地理区域的信息, 轮廓、区域间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联系、运动规律、分布特点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应尽可能多的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对地理信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终通过感官的接触形成定式记忆。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边动手边记忆, 做到手脑并用, 增强他们记忆的准确性, 以及读图析图能力, 进而形成更加精确的地图形象。

学生在这种多形式的训练方式下大脑能够对残留的地图形象很快形成清晰、准确的心理地图, 而且学生的记忆能力也会有较高的提升。

三、教师为学生做好绘图表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逐渐走进了课堂教学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地图之间的关联, 运用传统板图、板画来弥补多媒体地图繁琐、重点不突出的缺点。

板图具有简单明了, 重点突出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一优势, 通过精准的板图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板图排除了无关信息的干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画边讲, 尽可能地呈现每一个知识点的原貌, 并及时落实到图上, 使教学活动图文并茂。这种教师在上面边画边讲, 学生在下面边听边绘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动觉神经, 变枯燥的课堂为听练结合充满生趣的课堂, 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进他们心理地图的形成。

可以说, 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应和了地理学科知识与图像为一体的特点, 而且把地理图像应用在黑板上, 具有清晰易懂、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等突出优势, 同时它也顺应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知识图像化。

四、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转化能力

地理知识的另一显著特点便是图文结合, 所以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地图, 让地图环绕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同时应培养学生把文字知识转变为心理地图的能力。例如, 在学生在地图中寻找地理事物时,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地理事物, 总结地理规律, 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读图析图上, 不断培养他们的心理地图能力。

再者, 学生脑海中有了心理地图的雏形, 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心理地图把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也对旧知识也起到了温习的作用, 而且经常运用心理地图解决问题, 会增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 使心理地图变得有条理化, 清晰化,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

五、温故从而构建心理地图

无论是哪一学科, 在每节课教授结束后, 教师都会对学生说课后要复习。因为, 课后学生对已经学过知识进行回忆, 有利于他们了解自己哪一方面存在着不足, 哪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有助于他们查漏补缺。地理教学中教师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后, 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将重要知识引用到想象的地图中去。例如, 在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课时, 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后, 可以让学生闭目想象、回忆, 形成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心理地图。在此期间, 学生可以对教师进行提问,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 在已有的心理地图基础上来进一步完善所需知识,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区域特征、区域差异等知识点。

久而久之, 学生在这种形式的训练中就能逐渐养成在脑海中勾勒所学过的地图及其相关信息的习惯, 心理地图也就顺其自然地构建了起来。

总之, 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心理地图, 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减少学生学地理时的压力, 而且在此过程中也能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有利于学生养成系统、清晰的心理地图体系,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记忆力等。

参考文献

[1]周丹丹, 焦秋生.基于“心理地图”的中学地图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 (23) .

[2]谢奥宇.初中生心理地图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 2015.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探究等 篇3

实践证明,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释疑,图文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质。因此,对图象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我就几年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图片的教学与应用作的一些有益的尝试做以下总结,抛砖引玉,与大家共享。

1重视地图“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文字表述更为精简。既重视地理知识的表述,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很多以前用文字直接叙述由老师直接讲授后宣读的地理知识更多的负载于图片上。老教材的黑白图片均换化成为色彩斑斓的彩图增强学生读图兴趣,增加了更多的活动内容,以此更好的引导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不良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职责是交给学生查阅地理图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发展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解答地理想象的能力。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图”。

2巧用地理简图我国现行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有序性,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因此,新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淡化对具体地理知识的要求。并对绘制地图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精确度要求不高,但是很复杂的地图。譬如:铁路、公路干线分布图以及河流流域水系图等学生很难掌握。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和制定地理简图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地理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图形。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画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3妙用裁剪地图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学习地理,地理老师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为本,展开师生双边活动。把讲新课读地图读课文答问题做练习融为一体,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分布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可以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愿我们都能够以此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己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会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从地图上获得信息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活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问题”和“活动”教学

于春会

与使用多年的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形式更加美观大方,让学生爱不释手,在内容体系上更是作了重大调整,如增加了许多地理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了地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新教材的优势的确很多,尤其是新教材采取的“问题”导人和“活动”探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说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所以,如何搞好地理新教材的“问题”导入与“活动”探究式教学,就成为用好新教材的重要问题之一。l突出“问题”导入教学。落实主体教育原则新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与结构体系的编排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新教材用“问题”导人教学方式取代了原教材中的系统知识讲授,即在学习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之前,教材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如在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教材首先给出了“中国名茶”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图及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引导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对新课的学习;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教材首先给出了“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然后通过对示意图的认识与分析,归纳出世界主要工业区的主要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导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和对新课的学习。这种“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编排模式,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因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就是一个基础知识储备的过程,通过对个别具体“问题”的探究,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原理与规律,顺理成章,清新自然。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落实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问题”,放手发动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新教材的思想,用好新教材。z突出“活动”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教材不仅在教学内容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更加体现时代气息,更加符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也与旧教材迥然不同。在旧教材中,延续、惯用的做法一直是在新课内容结束后,安排一部分“习题”或“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它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检测,而对学生能力的检测与培养重视不够。因为做这样的“习题”或“思考题”,大多只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找答案,而不需要学生付出其他更多更复杂的劳动。显然,这种仅停留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的练习方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新教材以“活动”取代了旧教材中的“习题”或“思考题”。如“城市空间结构”一节,“活动”安排:从你学校所在的城市或者城市的市区图中,找出城市的主要功能区,看看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很显然,这些“活动”的安排,不再是让学生简单地到课本上寻找答案(当然,这些“活动”内容大多是无法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要再把学习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和狭小的课堂之上。而要转向更广阔的社会和更美好的大自然,以杜绝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这样的练习需要学生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明亮的双眼去观察自然、研究社会,开发未知的知识宝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所以,这样的练习模式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新型教学模式下的主动求索者。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4

一、判读方法

(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学生容易出错之处:山上有等高线等

三、如何纠正:

在地形图上分辨山谷山脊的最简单方法:用一直的物件(熟练后可不用)放在凸出的等高线上的一个点上。向两侧延伸,发现两侧低的,点在高处,是山脊。两侧高的,点在低处,是山谷。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5

学会使用地图辨别方向和在地图上量算不同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学会根据学习和生活的某些实际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并能自主查找所需的各种地理信息,逐步养成用图的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地图的使用与选择几个方面。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最基本的工具。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很多仍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理性对待初中课程。从地理学科看,他们读图分析和总结能力非常有限。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不是抽象的陈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和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地理乐趣又收获知识。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学生呢,则在小组探究合作中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根据使用目的、需要,合理选择地图类型和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举例说明如何在地图上识别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和精神,逐步养成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地图的习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启发法、讲述法

七、教学时间:40分钟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 【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猜一地理教学用具。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地图?怎样阅读地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阅读这一内容。 猜谜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开口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一、

【提问】观察台湾岛地图,思考: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地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是怎样获取这些信息的?——由此引出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思考】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呢?通过“缩小”引出比例尺。

【学生活动】找出比例尺含义及公式,思考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读P17第一段)

(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练一练】

1.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0米,比例尺是多少?

2.图上距离1厘米,比例尺1:00,实际距离是多少?

3.量算书本P16的图1.22中台北到高雄的距离。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完成书本P22的活动题1。

【讲解】比例尺与表示范围以及地理事物内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难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总结并提问】

1.去北京旅行办事,应该选择什么地图?

2.想了解北京在中国的什么方位时,应该选择什么地图?

让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接受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习题巩固比例尺的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研究 篇6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研究

高中地理是一门推理性比较高的学科,它的空间性很强。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主要的地理事物以及主要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的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地理范围相当广阔,还有的是不可见的,那些地球外部的各大星系、各个星球的运行轨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的山河湖川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化,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见的。课程性质也不允许学生都去进行实地考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文字的描述,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空洞乏味。地图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地球表面的事物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示出来,地图可以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地球,小小的地图储存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运用地图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地图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地图,获得更多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地图教学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地图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图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地图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地球表面的结构用符号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地图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认知、模拟、存储信息、传递信息的作用。在地理课程中,不管是感性的知识,还是理性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地图的运用得以理解掌握,所以地图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地图可以确定教师讲述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形状,还能够阐明地理事物变化的周期性。

2.地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能力可以分为动手的技能和动脑的技能。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地图的参与,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3.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教学向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地图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对现在国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地图教学还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地图教学,学生可以领略各地的优美风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用到教学地图,教学地图是根据教学目的编制的一种地图,它具有内容简明、比例尺较小等特点,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地图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学挂图。教学挂图的篇幅比较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挂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符号,便于教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是教学挂图必须和学生的课本地图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黑板略图。这是教师在地理课教学中,运用简单的笔法绘出的地理简图,黑板略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重点,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避免教学失误。

3.地图册和地理课本。地图册通常是和学生的地理课本配套的,是学生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地图册和课本的相互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知识。

4.填充地图。填充地图是只有轮廓没有文字标明的地图,它能够发挥到很好的复习、联系效果,促进学生的记忆。

这四种地图教学模式都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有各自有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目前,在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高校,教师在地理课上会运用到GIS技术。GIS的教学特点适用于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建构主义出发,两者有很高的契合度:

随着现代地理学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也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地理信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信息量超大的地理教学,所以,GIS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结语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7

一、教会学生读图

1. 要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一般都会注明地图的属性, 这是掌握地图知识的前提。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找准地图, 让学生及时知晓不同地图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当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地图, 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2. 要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利与注记) 。这是学生看懂地图的最基本条件。

3. 要学会看地图内容。教师可以紧扣地图主题, 提出相关问题, 指导学生主动结合地图的标题、图例有效思考, 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教师再适当归纳、总结, 需要时, 再适时板书, 阐述地理知识间的关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如, 在探究“东南亚”这一章节, 先组织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 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张地形图, 这节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为此, 要先让学生看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图例, 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颜色则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 分组讨论, 探究“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与范围, 然后结合内容, 回答教师的问题。当明确学习目标时, 学生们也会主动参与进来, 很快总结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一特点。这样的教学比起一味讲解效果要理想的多。

二、搭建理想地图, 提升地图意识

理想地图:地图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的保持与再现, 这也是学习地图的高境界。例如, “世界政区图”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的表象, 就算地图不在眼前, 一说到某一地区时, 则可以迅速根据理想地图进行思维定位。但是, 理想地图的形成与积累是需要一段时间, 为此, 在教学时, 就需要教师经常将相关联的各种图示展示出来, 组织学生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寻找规律, 结合地图对相关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另外, 也要适当加强地图训练, 比如《地理填充图册》, 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得一些地理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反复出现, 留下深刻印象。

三、巧用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 顾名思义, 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简图图形。根据教学需要, 要能用最简单的笔画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且准确地绘制出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或者是简图, 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边讲边画, 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沉闷单调的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便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探究的问题上来。

例如, 在探究“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时, 就可以采用简图:“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一边讲一边在黑板的左上角用圆圈绘制出铁路干线的交汇点, 再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把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用粉色笔标注出来, 在相应的位置标注出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再用直线相连, 讲明该线路的名称;讲述一条干线知识时, 就画一条, 画完南北铁路干线, 再将东西铁路干线找出来;最后, 师生再一起回忆、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结合铁路干线, 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结合农民工的流向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最便利的线路。学生们的探讨积极性很高, 简图的实用价值也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独一无二的。

四、运用地图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 结合地图教学时, 一定要把具体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当中, 再借助地图进行深入、详尽的分析, 同时, 还要注意不同的地图类型区别, 有助于师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不至于主次颠倒。另外, 在结合地图教学时, 教师也不要一味枯燥地讲解知识点,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切实做到在地图上概括问题, 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有效思考、总结, 然后再精心设计分层分明的问题,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逐渐提高他们使用地图的能力, 充分发挥出地图作为重要工具的价值。提出来的问题也要和教材有机融合, 这样的教学既有广度, 也有深度, 便于学生在有效理解知识的同时, 还能知晓知识之间固有的联系与规律性。

地图对探究地理知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 常借助地图教学,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 还能有效发展、锻炼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 在地理教学中, 也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这也是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摘要:地图被称为学习地理知识的“百科全书”, 是探究知识的重要载体, 也是探究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科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 在教授知识时, 借助地图能增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 还能强化知识的趣味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掌握知识、巩固记忆。本文围绕“教会学生读图、搭建理想地图, 提升地图意识、巧用地理简图”展开, 在地图教学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意识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素娟.初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庞泓.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设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8

一、 夯实地图知识

方向、比例尺、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教师在讲解方向的相关知识时,要讲清辨别方向的意义和方法;在讲解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时,要讲清比例尺的概念、大小、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比例尺计算距离;在讲解图例的相关知识时,要让学生记住常用图例。

“图游绍兴”是一节复习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为了更好地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地图知识,地图三要素都有哪些?

生:方向、比例尺、图例。

师:方向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生: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师: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和详略程度也不同。

生:比例尺越大,地图范围越小,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范围越大,越粗略。

师:让我们跟着地图游绍兴,绍兴在哪里?

二、 多元运用教学挂图、地理图册

在“图游绍兴”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①看地图,自主探究绍兴的地理位置,完成任务单;②看地图,自主探究绍兴的自然环境,完成任务单。这样学生就能利用地图寻找所需信息,培养解读地图的能力。

三、有机结合生活与地图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因此教师要把地图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地图教学生活化。

在“图游绍兴”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根据“绍兴市交通旅游图”,设计绍兴一日游线路。这样就能营造轻松、和谐、欢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把地图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利用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地图信息。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量曲线判定气候类型、根据等高线判定地形类型。

例如,在教学“图游绍兴”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得出绍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

2.多角度探索地图信息。

地图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教师要利用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资源、交通等信息,通过这些显性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出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方式、工业生产布局、人口流动等隐性信息。

例如,在教学“图游绍兴”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得出绍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地形河流图,分析得出绍兴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种植水稻,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建构知识,一图多用。

一幅地图可以包含多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举一反三,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建构知识时,教师要注重有效信息的获取,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围绕地图提出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挖掘地图信息,探索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原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9

陈连蕊

本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从谜语引入,这种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参与意识。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即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也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感情上的交流,从教师的教态、语言、表情等方面做到亲切,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本节课还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学习。

2、比例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感性认识很好,但在换算中很多同学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比例尺的换算能力的训练。

3、部分小组的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加强,今后要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小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10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1)地图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比重。从高中地理教材中,地图的数量、所占篇幅都是最大的,其比重甚至超过了理论知识,这在主观上说明了地图在我国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2)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唯一能够将地理知识具象化、立体化的学习途径,在地图的教学辅助下,地理知识学习不仅变得生动,而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地理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具象化的地图还可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有效锻炼,这是地理教学中除地图之外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3)地图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具有难度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很难合理、全面的吸收。在地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通过对地图的具象记忆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学习难度。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够依靠地图实现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处理,实现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学习方法

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其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等层面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学习法”、“分析学习法”、“绘制学习法”和“默记学习法”四种方式。

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是地理力图学习中最基础的方法,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高中地理知识复杂化、多元化、系统化的影响下,观察学习法的难度更大,但其仍在高中地图知识初级学习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在地理地图学习中,观察学习法更侧重于对地图图形的观察,学生在这一环节学习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其一是不了解地图图例、比例尺的意义;其二是看图不讲究顺序,没有主次之分;第三过于注重细节观察,而忽视整体环境。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观察地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图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如何让学生正确“观察”地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通过对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地图要素的观察,来掌握地图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其次要重视地图的多面性,强调多角度观察地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细致的掌握地图中所标注的`内容。最后要强调从整体角度观察地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系统、全面的观察到地图上的知识。以《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示意图》为例,在进行地图观察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掌握地图观察技能的目的。(1)世界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那些国家?(3)根据世界石油地理分布来判断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输入国。(4)根据石油运输路线来判断其途径哪些海湾、海峡、海口、运河、岛屿等。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从整体观察地图,还要通过对局部地区的分析来细致的观察地图内容。与此同时,不同问题的提出还指导了学生从多元化角度对地图进行观察,这对于提升学生地图观察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分析学习法

分析学习法是根据对地图提供信息的分析,来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这是一般难度地图观察和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对地图进行分析时,其主要方法有“一般直读法”、“量算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推理判断法”。其中“一般直读法”与观察法相近,以直接观察、读取地图符号,来实现对地图信息的了解。“量算分析法”是经过对地图信息的量算,来了解地图事物的具体数量特征,并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地图信息与周围要素的对比、分析,来获取地图信息知识,分析地图信息所描绘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原因、“推理判断法”是通过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制约等关系的推理,利用地理学、地质学等知识对地图中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地图深层信息的挖掘。例如通过的水系的分析,可以推知地势起伏,通过人口密度的分析,可以推知经济发展水平等。

3.绘制学习法

绘制学习法是地理地图知识技能培养环节的重要内容,其是通过学生对地图的绘制,来提升学生对地图的记忆、掌握和描述能力,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中,对地图的绘制学习法常常会被忽视,这对于学生的地图技能培养极为不利。在实际绘图过程中,根据地理地图表达内容的不同,绘制地图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略图”、“经济地理要素分布略图”、“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略图”和“综合性区域略图”等。在绘制地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简明、清晰,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绘图难度,还可以更好的突出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并以这些地理信息为机电,实现对其它知识内容的有效联系,形成一个地理知识网。实践证明,“绘图学习法”对学生地理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4.默记学习法

“默记学习法”是指单纯的对地图重要信息进行记忆,此种方法虽然能够应付一些初级地图知识的学习,但对地图信息不加分析的记忆方法,在学习科学性与科学效果上并不理想,目前在高中地理地图学习中,“默记学习法”的使用仍旧非常广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纯的记忆学习方法并不可取,但如果不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那么学生也难以有效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如何掌握“记忆”与“理解”的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记忆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在学生心理绘制出一副清晰的“心理地图”,在“心理地图”的支持下,学生无论是在新知识学习还是旧知识巩固复习中,都能够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教学效果。

三、如何提升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效果

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想要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提升地图技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层次的循序渐进策略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地理学习能力来为他们建立起地图学习的层次划分,进而以循序渐进的策略实现学生地图技能水平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为其设置层次性循序渐进学习策略。首先是知识点向空间概念的转变,其次是图像信息归纳向地理规律分析的转变,最后是地理素材采集向地理图像设计的转变。

2.基于信息技术的空间思维培养

对于高中地理的难度知识内容来说,有些学生很难通过地图观察和自己的逻辑思维来实现理解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对地理地图技能的提升。以一些描绘地质、地貌的地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3D模型来实现对地质、地貌的还原,让学生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其相关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基于地理实践的应用水平培养

地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的辅助手段,想要考核学生对地图技能的实际掌握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检验学生在实际中是否能够正确的使用地图。在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过程中,有许多的地图时间活动可以利用,例如“绘制校园简易平面图”、“绘制上学路线等”,这些小的考核内容都能够实现对学生地图技能应用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初步掌握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迁移,为学生地理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四、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刍谈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多样对象、界限广阔、涉及知识众多的学科,知识系统相对完复杂。常规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机械学习方法很难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鉴于学生头脑中没有相对完整的体系,空间概念较模糊,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地图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早已进入读图时代,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读地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地理学习兴趣

学生刚刚升入初中,遇到的知识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不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由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决定,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运用地图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内心激发出积极参与的热情,自然而然会产生特别强大的学习动力,积极的学习态度决定了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样在地理教学中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地理之前,应当首先带领学生遍览祖国大好风光,比如青藏高原,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不能准确把握。教师可以拿一幅祖国的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的位置和一些常见山川的位置,让学生自行比较,同时结合具体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原始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更能直观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興趣,才可能发展思维,激发出积极学习的不竭动力。地图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强化学生对地理事物记忆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感知地图,还可以锻炼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地图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对地图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奇,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喜欢地图,产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比如结合时事提出相应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对于会读图的学生来讲,可以相当肯定的说,地理肯定会学的相当好,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相当浓厚。

地理教学本身的数字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是运用地图教学,就会产生一种直观的形象,相对枯燥的语言来说,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的强烈学习热情也随之调动起来。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培养直观的感性信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能动性。

二、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方法

教师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效率评判的标准。遇到重难点内容时,运用地图教学常常可以起到解疑答惑的效果,增加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地图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对中国工业布局、发展历程及现状,所处地形、交通条件、地理人口之间的关系。具体地理知识的讲授过程可以融进为对地图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指图讲解,就能够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在讲解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具体关系时,通过一系列的地形图、气候图,可以让学生培养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详细描述了地理信息,反映了客观事物,表达着丰富的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不仅能够使学生缜密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还能够培养出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正确进行引导,发现、提出问题并能够利用地图去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重文轻图”的传统教学模式改成图文并重的教学新理念。培养地图思维、养成读图习惯,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自己动手去借助地图等工具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先翻阅课本。应将地图教学贯穿在整个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虽然对于教师来讲,地图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缺乏新意和活力,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运用地图教学,将大量的材料和文字内容整合到地图中,而不是书写大量的板书,在教学中展示教学知识所需的地图,对图形展开详细的论述。而且,教师应当学会自己绘制地图,实时根据教学的要求,要做到能够在黑板上绘制图形并讲解图形。这样对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

地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系列的地图帮助学生把相关的地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整合并加工相对零散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滴入的理解。将课本中的知识融进所学的地图中,在头脑中形成长久地稳定的记忆。做到不用让学生看教材,就能够利用地图完成对知识的整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升全面的素质,才能够最终做到无师自通,能力的真正提升。

课堂地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其次看地图的标注,再者看地图的内容。看标题等地图的属性是读图的前提,只有认真观察、不断分析,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也才能够上升为理性认知。读图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图上的信息,而是理解并尝试寻找各种代表地理事物的标注及图例,做到活学活用。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同时,要善于寻找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和地图做到真正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地图特有的作用。

三、运用地图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具体地理知识融进地图,借助地图进行深入、详尽的分析,注意不同的地图类型区别,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而不是主次颠倒。不要一味枯燥的讲解,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在地图上概括问题,实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通过精心设计的分层次的提问,让学生步步深入,逐渐提高应用地图的能力。提问的问题要与教材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广度,更要有深度,使学生能够很方便的理解知识间内在的固有联系和规律。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学习可以懂得事物的运动规律,对地图的分析可以培养完善的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对地图的展现能够培养出积极地学习兴趣,对地理现象的判断能够推导出地理事物内在之间的联系。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12

一、地图教学———思考能力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在地理学习中, 基础性的知识点为对地图的认识, 对此, 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读图或画图的方式, 利用直观性的角度, 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加之教师在授课时计划性引导, 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式地图结构, 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通过循环性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从视觉、感觉两个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记忆。初中地理教学难点为:国内的气候条件变化以及相关特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浅析, 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 在此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点仍停留在表层, 难以完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 教师在授课中, 可选用地图教学方式, 通过地图的形象化表达, 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例如:由于我国纬度跨越范围较大、地形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且在部分地区中仅与海洋遥遥相望, 这些因素的存在, 形成我国气候条件多样性的特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可向学生阐述我国气候分布类型, 即由南至北分别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以及温带大陆气候五种 (如图1所示) , 其次结合各个气候类型, 讲解我国的气候条件。

二、地图教学———理解能力提升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转折点, 不仅需要对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记忆, 还需对其进行全面理解, 特别是地理学科, 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难度较高于其它同等类学科, 因此,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 可采用读图、画图两种教学模式, 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1. 读图教学模式

首先, 我国的地形类型较为广泛, 如高原和山地、平原与盆底等, 如教师采用单一的教材解读方式, 则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 对此, 教师应在教学备课阶段, 对其相关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搜索, 与地图进行结合,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颜色区分, 例如:高原地区采用红色, 结合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实际图片, 对其海拔、温度、气候条件以及地质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选用典型人物, 告知学生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以及衣着类型等;平原地区采用蓝色, 以东北平原或华北平原为例;盆底地区采用黄色, 利用四川盆底和塔里木盆底对其进行说明。这种地理教学方式的运用, 不仅对各国的地形特征进行形象化地导读, 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吸收与整理。

2. 画图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可在教学中利用地图绘制的方式, 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 再利用图形对其进行详细记录, 以教师为教学中心, 对地图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例如:在温度带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等客观因素, 对其界限与特征进行阐述, 即中温带以东北、内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区为主, 常见农作物为玉米和大豆等, 属于一年一熟的气候条件;天山山脉、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等是中温带、暖温带的界限。

三、地图教学———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第一,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地图读图和画图过程中, 学生首先需对地图中使用的符号和图形以及文字的含义进行分析, 其次, 以此为中心, 对地图中涵盖的知识点进行准确定位。与单一的教师授课相对比, 该种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自主对知识点进行探究, 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二, 培养学生的逻辑概念。由于地图具有错综繁杂的特点, 在进行地图解读中, 应实现做好地图事物编排工作, 使其呈现顺序排列,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清晰的视角下, 完成地图读图工作。第三, 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对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普遍认为初中地理具有乏味和枯燥的特点, 对此, 教师可利用学生性别优势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对地图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学生地理水平的提升。第四,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关于地理学科是区域地理教学的目标, 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 选用地图教学的方式, 使能够在直观化的角度对区域地理有着浅显概念, 加之长期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 实现全面区域地理教学。总结上文, 通过对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模式的分析, 可知在教学中, 教师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 能够从直观化和形象化的角度, 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自主理解能力与探究能力, 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 从本质上看见, 地图属于教学工具, 能够针对教材的特定内容, 帮助学生准确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查找,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分析可知, 在教学中选用地图等教学工具, 能够利用图例的方式对理论地形进行真实化地展现, 增加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生动性和具体性,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提高, 还能培养学生问题理解能力与解答能力。基于此, 笔者作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对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国林.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 2014 (7) :15-19.

[2]黄建才.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 2014 (11) :164-164.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13

一是中国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要把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必不可少。要熟记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要掌握重要山脉、大河、海洋、邻国的相对位置。

二是中国地形图。熟悉地形概况,对掌握各区域地形的特征,对了解气候的重要界线,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大河的水文特征都有重要意义。对地形图要牢记主要山脉的位置,还要了解地势的三级阶梯。

三是气候图。包括一月、七月份平均气温图、温度带图、年降水量图、干湿状况图。掌握上述气候图,对了解气候的空间分布与主要特征,了解区域地理的水文、农业等差异都有好处。在上述气候图中,要掌握一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年降水量图中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五个温度带、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其中以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最为重要。

四是主要铁路干线、重要城市图。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两者放在一起,点线结合,学生容易掌握。铁路干线图要求学生掌握重要铁路干线,掌握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的会合点,南北向干线与长江的会合点,学会利用铁路干线作假想旅行。

要熟练掌握上述几幅重要地图,还必须突出练习。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填空图进行练习,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复习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把两幅或三幅有关地图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推理、判断,以得到系统知识。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14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的关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合理的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业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六、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共11—13课时)1 农业生产活动 1 2 农业的区位选择 1 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1 4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1 5 工业生产活动 1 6 工业的区位选择 1 7 企业的空间发展 1 8 工业地域的形成 1 9 传统工业区 1

新兴工业区 1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共7—8课时)1 聚落的形成 1 2 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2 3 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1 4 城市化 1 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2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共9—10课时)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 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2 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1 4 城市交通运输 1 5 电子通信 1 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1 7 国际贸易和金融 1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共5—6课时)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 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3 可持续发展 1 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总结:新的学期查字典大学网会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以上就是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15

一、由文化图, 强化地理思维的图象性

由文化图, 是充分运用教材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 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通过地图符号来认识具体的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形成脑中的地图。将地理信息进行由文化图转化, 绘制地图, 将抽象的信息直观化,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 形成科学的地图思维过程, 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地理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显著的不同之处, 是以平实的文字阐述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 构成地理教材独特的图文并茂, 文图共济的编排风格。为有利于学生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材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力克课堂上的死记硬背, 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的接受, 而一惯采用浅显的文字与明了的图片让学生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例如, 在学习亚洲的海陆位置时,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亚洲的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 西与欧洲相连, 西南与非洲为邻, 东隔百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指导学生读图时我注意两点:一是把地理事物分类 (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 ;二是按一定方向读图 (按逆时针方向) 。即亚洲南、东、北分别濒临哪些海洋?西、西南、东与哪些洲相连?新疆的地形轮廓特点是:“三山夹两盆”, 我先让学生由北向南找“三山”, 再让学生由北向南找“两盆”。这样按一定方向并分类读图, 注重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快速地识记地图, 搭建心灵地图 (心灵地图是指地图表象、各种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 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灵地图进行形象思维。) , 提升地图意识, 强化地理思维的图象性。

二、图文转化, 激活地理思维的主动性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强化图文转化, 更应多给学生创造机会, 精心设计图文转化能力的训练, 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地理事物的识记情趣化, 激活学生的大脑, 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 帮助学生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例如:我在教学生识记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时, 利用简称按一定的顺序编成小故事:我有一个朋友, 在一次出差的途中被困在高大的大巴山上一天一夜, 他说:想着香喷喷的饭就流口水。同学们, 你们有过饿的感觉吗?饿了是否吃什么都很香?来一碗肯定舒服吧?注意, 要干则富, 不干事则会穷哟!我嘴里一边念着黑板上板书的简称, 一边分别画上横线。 (鄂、湘, 皖、苏, 赣、浙、沪。) 学生这时突然会心一笑, 笑着望着同桌, 嘴里不停地说:“鄂、湘, 皖、苏, 赣、浙、沪”哟!当同学们说得正欢时, 一位学生举手说出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中午, 我到湖北去, 饿 (鄂) 了, 想吃午饭 (武汉) , 我还到了湖南, 因为那有特别好吃的香肠 (湘、长沙) 哟!听完, 同学们和我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就这样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就记牢图上的地理事物。又如:在指导长江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时, 我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读图, 并把11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问:同学们, 你们能不看地图按顺序全部说出11个省级行政区吗?绝大部分同学摇头, 极少数同学起来尝试, 都没有记全。我告诉他们, 请听我讲一个小故事, 听完后你会立即记住哟! (我站在青藏高原的巅峰, 空气好稀薄呀, 又冷又饿, 只好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煮熟的鱼罐头, 饿了吃起真香, 干完就舒服了!) 然后我一边念, 一边在板书的11个省级行政区名称下分别画上横线。 (青、藏、滇, 蜀、渝、鄂、湘, 赣、皖、苏、沪) 这时学生一片哗然, 有的同学双手揉着肚子, 嘴里不停地念;有的同学还闭上眼睛, 嘴里一边念还一边吞着口水……真像着了魔似的, 不由自主不停地进行图文转化。

三、图图重合, 强化地理思维的综合性

图图重合, 即多图并用, 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 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从而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把握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例如,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 主要是轮廓、位置、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人口、城市等地图, 我们在分析区域的气候时, 头脑中要再现本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高低、流经的洋流性质等众多的地图, 从而去理解气候分布规律的成因。而对本地区的物产、人口、城市的分布等, 则又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本区位置、地形、气候等地图进行分析综合, 通过分析和综合训练, 使学生明确一个地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 把握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在地理教学中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 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轻松的理解了抽象的理论, 也使其在以后类似的环节中能够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去理解地图和成因的联系。注重图图重合, 多图并用, 从而增强了地理思维的综合性。

采用图导图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中形成“图导——精讲——点拨——图练”教学程序。

图导:对教师而言, 要边启边问,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而言, 则要按图表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阅读思考问题, 找出答案。“图导”通过师生双边活动解决基础内容的学习, 在师生共议中, 把教学引向深入。

精讲:使学生在图导中的疑难问题等到解决。要求教师既要掌握知识的合理衔接, 作为学习过程的必要铺垫, 又要加强情感因素的调动。

点拨:通过点拨使教学深入, 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若以图导内容为主, 则应在识图、读图、辨图上下功夫;若以精讲内容为主, 则应在概念、原理、观点上下功夫。要注意能力层次的挖掘以及方式方法的指点, 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积累, 地理能力得到提高。

图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选择、填空、填图、绘图、读图分析等变式训练题, 通过变式训练检测与教学反馈, 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

上一篇:阳煤组函[2014]24号下一篇:转出党员组织关系抬头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