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技巧(精选11篇)
初中地理教学技巧 篇1
写作对初中生来说, 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 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 对此深有感触。他们大多数写作水平较差, 低年级学生更是这样。像用词不当, 内容空洞, 条理不清, 主题不明, 甚至文不对题等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学生在写作课上写不成作文, 他们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写”。面对这些问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作文教学方法, 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兴趣, 充分调动积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 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这些道理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说明。像高考、中考中, 因写作失分而名落孙山的, 应用文中闹出笑话的, 或造成严重损失的等典型事例, 都会引起他们的重视。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在一定意义上说, 环境可以起到导向和动力的作用, 可以使人受到感染, 产生兴趣, 产生力量, 从而努力进取。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除了可让学生坚持正常的课外写作活动外, 还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 创办写作园地, 定期开展写作比赛等。
二、广积素材, 奠定写作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语可写”, 就是缺乏材料的明证。因此, 要写好作文, 就必须先具备广泛的素材。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素材呢?这就要求学生经常积累。主要可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多观察体验生活, 如组织春游、观日出、学雷锋、做好事、义务劳动等, 从中获取生活素材, 通过写日记来实现。另一种是多读典范文章, 摘抄精彩片段和写体会, 通过写读书笔记来实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三、多读范文, 揣摩写作技巧
1. 讲评好课文。
在讲课文时, 应有所侧重地讲些相应的写作技巧, 并随时让学生模仿训练, 做到读与写两种能力同时培养, 同时提高, 一举两得。像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语言技巧, 陈群的《理想的阶梯》的结构技巧, 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的说明技巧等, 都让学生领会并训练掌握, 对他们写作技能的提高很有帮助。
2. 选讲好课外作文。
平时让学生多读一结课外读物, 特别是优秀作文, 使其汲取收营养。在写作课上, 讲一些典范作文,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并随时让学生模仿, 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技能, 又能丰富知识。
3. 选讲好学生作文。
学生的作文与他们的实际联系紧密, 他们最乐意评议和模仿, 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多数写作课上, 要讲评两三篇学生生作文, 其中既有正面的优秀作文, 又有反面的问题作文, 对优秀的要给予肯定和表彰, 对有问题的要指出不足, 提出建议。同时选出一些优秀的习作让学生轮番评议并模仿。这样直接而具体地指导写作, 学生的写作技能会迅速提高。
四、加强训练,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训练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一般地说, 初中生课外时间有限, 要求写整篇文章, 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平时可以多练笔, 多写日记。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 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 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练了, 素材也丰富了, 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 就应降低写作难度。而随笔, 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 只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 可抒情, 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 无话可短, 尽兴而写, 随意而止,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 渐渐地, 观察视野不断扩大, 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 写社会、写人生。在随笔里, 我感觉到学生的写作欲望, 感受到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发的观察兴趣, 不仅有话可写, 而且更真实, 更贴近生活, 收到显著的效果。对写作训练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批阅, 老师批或学生批, 写作园地主要通过征稿和轮番写稿两种形式进行登载, 每周更换一次。每学期开展两次写作比赛, 评出优秀者, 给予表彰和鼓励。这样每学期都连续不断地训练, 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逐步提高。
五、开放评改方式,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 教师主观性强, 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 要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 请同学打分或评价, 并谈谈为什么得分、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 让学生阅读自己的, 欣赏他人的等, 并且让学生人人办自己的文学小报, 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达到充分共赏共评的效果。这样, 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 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学习别人的长处, 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 作文教学应该“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 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 并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徐风兰.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8.
[2]武小翠.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作文课.学周刊, 2013.5.
[3]赵丽芳.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作文课.科教新时代, 2013.6.
初中语文教学技巧 篇2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技巧
在漫长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语文课堂上一直都是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通常是课堂上的旁观者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制约了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课堂,使学生主动、独立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获得思维和能力的拓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和动力。初中生年纪尚小,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很多时候都是兴趣来推动他们去学习和探索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初中生对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各种接触语文知识、了解语文内涵的机会,例如,可根据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书籍,引导学生以一种阅读小数的心态去阅读这些书籍,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和掌握教材能容,用心的制作教学计划,尽量将教学内容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出来,由此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前,为学生播放一段歌曲《父亲》,学生们都喜欢听歌曲,在舒缓、婉转的旋律中,教师可自然的导入新课《背影》,学生受兴趣的驱使,随着教师的指引,开始课文的学习。
2."留心观察,利用教材资源"导入法
不少同行以为教材资源即课文,其实,教材资源除课文外,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此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我在讲授《凤筝》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画了三个孩子,一个在门里两个在门外,他们都在专注地看天上的凤筝。老师又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这三个孩子的神态?有的说门外的孩子彼此抢夺着,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过过自己掌控凤筝的瘾,而那个大些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执意不肯。有的学生说那在孩子借了小孩子的凤筝,就不肯还了。有的学生又抢着说……从这些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没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图能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就像一泉活水,荡起了无限的涟漪。
3.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尊
古人云:"無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绝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其实只是教学方法传统一点而已。也许有些领导和老师认为她的教学方法不好,但是在她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形式,没有为了追求好看而追求热闹,然而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相反,却是"热烈"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效果不错。
传统的教法有什么不好?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不是的。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到处都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要求学生注重背诵,注重积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4.激趣和讨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读者的经历的不同、观念的不同,加之欣赏角度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或者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教学过程,激趣和讨论的技巧运用,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在"三维对话"过程中的交流、冲突、介入与融合。课堂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习的热情,课堂获得的"结论"更丰富、更全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巩固,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容.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 陈翠萍. 改进教学模式 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J]. 中国校外教育,,:.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技巧初探 篇3
一、贴近生活, 深入小说
小说应该算是所有文学艺术中最“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形式了, 尤其是写实类小说。小说家们将生活经历加以修饰, 并融入个人情感, 最终构成一篇某种意义上虚实相交的作品。也许在一些小说中, 作家看似描绘的是一种理想的、虚构的情景, 但无论内容多么复杂多么理想, 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素材。鉴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 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挖掘,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说, 在小说中体验生活。
以莫泊桑的名篇《项链》为例, 主人公马蒂尔德为了一夜的虚荣, 付出了一生的辛苦劳作为代价, 结尾却如此令人哭笑不得, 在戏剧性的嘲讽中, 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是从总体的理论角度而言对《项链》一文的鉴赏, 但是学生们在嘲笑的同时未必能够切实的体会到作家传达的思想,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进行鉴赏和思考。在学生通读小说后, 教师可以试着提问:“为什么马蒂尔德要去借项链?为了这条项链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确定学生已经了解小说内容和中心思想后, 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虚荣心?为了达到目的是否也付出了很好笑的代价?又或者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们又是为什么会产生虚荣心?”可以鼓励学生也模仿《项链》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小说。当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者是周围人的经历再去阅读小说时, 就可以较好地理解马蒂尔德虚荣心产生的原因并反思背后的根本现象, 体会到作家讽刺中包含着的同情。这样, 既教育了学生, 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人物分析, 理解小说
人物作为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 是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比较典型的人物塑造, 小说可以更具体、更有代表性的映射生活。人物的描写, 可以有外貌描写, 也可以有心理描写;可以有正面描写, 也可以有侧面烘托, 无论何种方法, 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相当程度上表达了小说所要传递的信息, 通过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的介绍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 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比如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所有的情节都围绕这个如同装在套子里的人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启发学生从主人公别里科夫入手掌握小说主旨和中心思想并进行思考。如别里科夫最大的特点“怪”———打扮很怪“层层包裹”, 说话很怪“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为人处世也很怪“禁止好, 准许危险”。从外到内别里科夫都透露出封闭、保守的“怪味”。这里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别里科夫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当学生给出答案后, 教师就可进一步分析, “套子”对于别里科夫之类的人而言是否还有其他的含义?如象征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等等。接下来就可以插入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套子所代表的含义。分析完别里科夫的怪之后, 应进一步结合小说中围绕别里科夫展开的自行车事件等深入分析, 教师点拨学生对事件中别里科夫的心理神态等进行分析, 进行第二阶段的深入探究:“别里科夫值得同情么?”最后, 结合对别里科夫两个层次的探究, 得出一个结论。此外, 若课时允许,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契科夫的小说进行模仿和学习。
三、情节入手, 深化认知
同样作为小说要素, 对情节的把握和有层次的分析, 也有助于小说教学的展开。通过小说情节的划分和分析, 不仅能够疏通小说脉络, 使学生快速掌握小说内容, 对学习小说的结构布局也大有裨益。
在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中, 描述了主人公“漏斗户”陈奂生进城的一段奇遇, 非常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处于社会改革变化之中的农民如何走向新的生活, 从而表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既然小说围绕一个“奇遇”展开,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奇”在哪儿, 又“妙”在何处。在情节设计上面, 通过全文的分析, 不难帮助学生总结出故事中的巧合:如“怕脑后生风了”而买帽子偏偏感冒了;卖油绳没来的及回家而睡在车站里, 因此与吴书记相遇;因与书记相遇又因感冒而住进了高级房间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巧合, 既表现了以陈奂生为代表的农民生活的改善, 又表现了农民在思想觉悟方面有待提高的处境, 最后反映出新社会的面貌。这样的写作技巧, 是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阅读之余领悟体会的。在情节的分析上, 教师还可以通过互相比较的方法, 让学生加强印象。如《陈奂生上城》中描写了一系列巧合, 那么它与同样充满巧合的《项链》相比, 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比较, 就兼顾了两篇小说的学习, 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传统教学中, 一般通过划分段落、总结大意、概括情节、分析人物以及艺术特点等量并进的方式进行小说的教学。但是小说作为富有活力的艺术,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适量加以启发和引导, 并有侧重点的对小说进行分析鉴赏, 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兴趣, 也让教学取得突破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毛高阳.曲径通幽处, 殊途境更佳——浅谈小说教学的切入角度[J].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第13期.
[2]李新光.浅谈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科教文汇 (上半月) , 2014年第2期.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有哪些? 篇4
1.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地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教学语言在字斟句酌、符合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还应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疲劳,激发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我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精讲,指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实验教学是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我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教学。我认为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1.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并试着做一做课后的练习。
2.常复习,多记忆,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作业。
3.吃透课本,联系实际,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篇5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技巧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新的课堂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课标的数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因此,为适应新的形势,教师的观念要更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技巧,要能体现出“向课堂要效率,向教改要质量”的教学原则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
一、学生要先学后教,注重学法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做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数学这门课,由于受小学数学的影响,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失去自信,作为数学教师你应当关心他们,给他们自信,课堂上要风趣、幽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传统以师为本的先教后学、教多学少,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教学观。
要实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充分依靠学生的学习本能,借助学生先天的悟感与情感,使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学习,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而正是这个教与学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当然是充满乐趣的。 “以学定教 ”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二、教师要熟悉教材,把握要点
教师在课前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要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为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地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能够驾轻就熟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把握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动态关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使教学的过程层次分明,做到目标明确,胸有成竹。 将这些知识点梳理清楚了,学生便能对这一章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针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举例讲解、深化,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全面达标。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第二,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三、师生要注重能力,学会思维
教师要发动学生大胆质疑,遇事要问个为什么,鼓励学生有寻根问底的精神,师生商讨问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在这样的环境进行施教,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及结论,也能逐步形成一种质疑解惑、探究知识的创新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善于问、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则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又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具体地说就是要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 ,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 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技巧 篇6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尤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思想观念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近几年的教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教学课堂渐行渐远。而全新的教学思想和全新的教学模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种全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我们教学的宗旨。因为我们在教学中, 只有把学生摆在第一位置, 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做文章, 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良效。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 让其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双边互动, 积极思维, 积极创新, 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做主导。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 是师生通过双边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也就是说, 教师应站在“导”的位置, 做好教学课堂的“导演”。“导演”好做, 而做“好”导演就难了。实践证明, 当“好”导演,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一节课如何“演”?采取什么形式?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是这个“导演”幕后的工作, 就是说, 在“演”前一定要有通盘的考虑, 再做出周密的设计, 最后才能走向前台, 让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下, 积极地求知, 并在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中聚精会神、殚精竭虑。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地进行引导,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操练情况, 并从中接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 及时点拨,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能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二、教学应注意创新, 创新是教学的生命
创新是教学的生命。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运用一种方式教学, 就像我们吃一种东西吃久了就会“腻”一样, 也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求新, 学生才能有新鲜感, 才会好奇, 进而产生兴趣。
1. 恰当引导、积极激励。
它要求教师要靠火热的爱心、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和学问、娴熟而适当的授课技巧来善待学生, 对学生的答案与想法不要轻易否定, 对学生的思维过程, 要辩证地进行分析,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要充分认识到,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吹灭了学生的创新之灯, 无疑会丢失一份创新的灵性, 不仅仅是失去一次成功的机会而已。所以, 科学的激励在创新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创造契机, 积极启发。
创新不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妄想和臆想, 它需要充足的论据和论证做基础。诚然,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艺术上需要体现创新, 但更重要的是, 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要凸显新意。要让学生形成敢想、敢疑、敢说的良好个性, 就要求教师不仅善于创造教育契机, 给学生以适当点拨与启发, 而且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 一旦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即刻点燃。
3. 科学态度, 延伸课外。
科学严谨的态度, 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深远, 尤其是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 它的形成不仅仅限于课堂的45分钟, 而更重要的是延伸到课外。在课堂教学上, 我们要将科学、公正的观点渗透于其中, 将严谨、求实的态度寄寓其中, 对与错, 是与非, 一定要分明;不盲从不崇拜, 更不迷信。在现实生活中, 要理性对待事物, 要敢于质疑, 阐发主见, 相信自己, 坚持原则, 不随波逐流, 不人云亦云, 形成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4. 落实创新, 教师关键。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创新之谜简直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是那样令人向往。实践证明, 谁把握了它, 谁就拥有了未来。而创新教育又是一个大题目, 要想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所以, 英语教师应该将创新时时刻刻挂记“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语) 。
三、勤能补拙圣人训, 笨鸟先飞见奇功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语) 。勤能补拙就能彻底地诠释爱迪生的这句格言。我认为, “勤”还含有“笨鸟先飞”的意思。试想, 我们大家都是芸芸众生之一, 普普通通一员, 如果我们整天抱怨自己愚笨, 甘心流于世俗, 胸无远大目标, 吝啬不愿付出, 将“勤奋”二字置之脑后, 最终只能可怜华发早生, 不知“成”为何物, 真正可叹可悲。
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也曾有过抱负, 也曾有过理想, 也曾有憧憬, 也曾有过向往, 只是我们没有用好“勤奋”而已。古人能够做到“悬梁刺股”, 做到“囊萤映雪”, 做到“凿壁偷光”, 做到“闻鸡起舞”, 如果我们能像古人那样刻苦勤奋, 再运用一些方法, 如大浪淘沙法、拆分单词法、狂写法、联想法、循环往复法、归总法等, 英语中的单词就不难记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到那样?能不能学习到午夜?能不能东方一泛白就起床学习?能不能让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流逝?归根结底, 如果我们每一个日子离勤奋太过遥远, 我们的目标就肯定不能达到。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技巧初探 篇7
一、巧设情景, 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是教好书 面表达的前提条件
会说才有可能实现顺利地写作。针对基本句型结构的口语操练往往是学生写好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之一。所以我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把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人教版初中新目标英语“Goforit!”这套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话题, 而且单元的语法项目都是为该话题而设计的。在教学中, 我依据单元话题及语法项目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的情景或话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口头表达的热情, 并为学生开口表达铺平道路。例如, 八年级 (上) Unit1“Where didyougoonvacation?”该单元的话题是谈论去哪里度假以及在度假过程中干了什么。主要语法项目是复习一般过去时以及复合不定代词的运用。在导入新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SectionA1a中的七种度假方式的图片, 引导学生熟悉句型:Wheredidyougoonvacation?I wentto...及Whodidyougowith?...wentwithme./I wentwith...因为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且贫穷的山村, 他们见识少, 胆子小, 所以在就课文图片操练的基础上我增加了本土某景点的图片。图片一展示, 班里七成以上的学生就举手抢着说图片上的景点名称。接着我增设问 题:Didyougowithanyone?Whatdidyoudo there?Howwasthefoodthere?Howwerethepeople there?再把全班学生分成5组, 就以上问题及增设的图片讨论2分钟。然后每组自选1个代表在2分钟内口头表达讨论的结果。描述内容越全面的组, 获得星图奖励越多 (本人自制的一种课堂奖励机制) 。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 本课时知识得以巩固, 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 从而使学生轻松地开口说英语, 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整合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为学生展示写作能力 提供条件
有同行曾抱怨:咳, 我的某某学生真笨, 写作时, 连课本上出现的那些简单的句子都用不上, 真够烦人了。在教学中, 我也碰见过类似的窘境。针对该问题我尝试了以下办法:充分挖掘教材语言材料, 整合教材及各个教学环节, 结合学生实际,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条件。人教版初中新目标英语“Goforit!”这套教材的每个单元教学活动安排均采用由听到说后到写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是很难适应这种教学环节的。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只有极少数在小学阶段 能够接触英语入门教学, 所以, 对于大多数刚上初中的孩子而言, 英语课本就像天书一样, 跟读都很难, 更别说是写作了。久而久之, 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日渐消失。所以在教学中, 依据各单元话题及语法项目内容, 我重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即由读带说, 由说带听, 再说写结合的这么 一套教学 环节。如, 在八年级 (上) Unit2“Howoftendoyouexercise?”SectionA的教学中,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完成1a后, 我从1c、2c入手, 通过图片, 结合重点句型“Whatdoyouusuallydoonweekends?”引导学生熟读该部分出现的activities (活动名称) 的短语, 并用Iusually...句型作简单的回答。在此基础上, 通过图表导入询 问频率的 句型“Howoftendoyouexercise?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ever. /Never./Everyday./Twiceaweek./Onceaweek.”等。然后学生综合以上所学句型及图片、图表提示, 分组模仿2c编说对话。接着进入听力环节, 巩固以上所学句型。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Cheng Tao的日常活动当成他们自己的日常活动用英语以短文的形式说出来, 或以Reporter的身份描述ChengTao的日常活动。这样做既可以巩固SectionA的重点内容, 又能为SectionB的写作做充足的铺垫。至于Sec- tionB的写作部分 (3a—3c) , 在3a的表格信息中, 我要求学生依据Activities栏目及Daysayear栏目内容学造句。如:Janeexerciseseveryday.或Janealwaysexerci- ses.然后才进行3b的综合填空。以3a的短文为版本, 我展示以下信息让学生进行8分钟的限时写作训练。
Writeareportaboutyourgoodfriend’s (Tom’s) goodhabitsbasedonthefollowinginformation.
8分钟后, 每组选派1个代表朗读习作, 其余的学生在欣赏他人的习作时可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完善或补充。此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又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有平台展示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三、巧用多种词汇教学手法, 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 词汇
要写好书面表达, 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不少学生一见作文题, 脑子一片空白, 不是因为紧张, 而是因为单词记不住, 想不起该怎样用英语组织内容。这些学生不是平时不勤记单词, 而是缺少记单词的办法。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做法。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精美图片刺激其感官, 增强记单词的效果。
如:教学“大、中、小”, 我课前制作大、中、小碗面条各一张图片。在课堂中, 结合“Whatkindof...wouldyou like?I’dlike...”句型训练“大 (big) 、中 (ofmedium...) 、小 (small) ”。既避免费劲地解释“大、中、小”的概念, 又可使学生刚获得的瞬间记忆得以巩固。
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 引导学生把刚学到的单词迅速表达出来, 从而增强他们对单词的记忆。
如:描述人的外貌特征 (高、中等高度、矮;胖、中等身材、瘦) , 我让学生在两分钟内背熟单词“tall, ofmedi- umheight, short;heavy, ofmediumbuild, thin”后, 请全班起立, 接着选出班里三个身高或胖瘦不一的学生站到讲台前, 其余的学生则结合刚学过的描述身高、体重的词, 用简单句子描述这三位学生的身高、体重。
3.把单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教给学生, 让学生在一些得体的情境中使用刚学到的单词口头造句,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单词的意义。
四、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 力保障
在指导学生写作专题训练时要教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审题, 明确写作目标。
审好题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必须教会学生审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章的题材和表达格式。
②人称的单复数形式, 以确保主谓一致。
③时态。不同的体裁需用不同的时态。如: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特征等, 谓语动词通常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写日记、游记, 谓语动词则多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
④写作格式。特别要审好应用文的格式, 如日记、书信、通知、便条、贺卡等。
2.语言运用要规范, 表达要地道且灵活。
①要善于运用平时积累及归类好的语言, 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的句型、结构, 扬长避短, 就易避难。
②灵活变换句式表达, 为文章的内容增添表达的色彩。如, 描述某人的喜好可表达为:Sbenjoy (doing) sth; Sbbeinterestedin (doing) sth;Sbbeintosth;Sblike/ love (doing) sth等。
③长句简单化, 复合句要注意连词的正确使用及主从句时态的正确性。如:他有一个长着黑色长发的美丽表妹。 (Hehasabeautifulcousinwithlongblackhair./ Hehasabeautifulcousinwhohaslongblackhair.) 该句可以化为以下简单句:他有一个美丽的表妹。 (Hehasa beautifulcousin.) 她长着黑色长发。 (Shehaslongblack hair.)
3.准确运用过渡词, 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流畅。
写作时要根据上下文内容的内在联系正确使用连接、过渡词。如, 表示列举顺序常用first, second, third, last等;表示因果关系常用for, because, so等;表示举例常用forexample, suchas, like等;表示时间的连接词常用later, next, then, finally, atlast等;表示转折的连接词常用however, but等;表示总结的连接词常用in aword, allinall等。
五、巧用各种作文批改与评价方式, 激发学生英语 写作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评价机制和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作文批改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作文教学环节。
1.当堂自改、交叉批改相结合。
教师可以把每个单元的写作课安排在最后的课时, 其目的是通过复习单元要点知识, 为课内限时写作训练做准备。学生写完作文后, 教师进行当堂批改指导。教师先给出作文评分标准, 让学生对照标准自我批改, 再让学生组与组之间交叉批改。旨在让学生明白评分要点, 把握写作的基本要求, 同时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自我批改和生生批改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也体现了批改的及时性, 更能比较直接地实现共同提高写作技能的目的。
2.分层次批改。
教学评价不是为了证明优略, 而是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在写作教学中,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直接画出错误并加以详细的修改, 但发回去后学生根本没看, 之后仍犯同样的错误, 有的学生甚至失去写作的兴趣。因此, 我尝试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类型。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首先评出其写作的一些优点, 然后侧重指出其两到三处突出错误并提出修改方法或建议, 既可以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又避免挫伤其积极性。对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我首先点出其写作的特色, 然后建议其增加一些技巧, 增添写作色彩。如:把若干个意义相关的句子合并成复合句;运用名言警句, 放在文章恰当的位置等。
3.面批与后批有机结合。
学生交作文后, 我任意抽选两到三位学生的作文, 让他们逐一朗读自己的作文, 其余学生认真听并记录有误之处, 然后由学生当堂说出听到的有误之处及修改办法。我负责收集学生说出的典型错误并指出总结修改的方法。课后再对每篇作文进行全面的批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具体地分析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这一过程能促使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形成新的思路,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体验写作过程带来的点滴进步与成功, 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探微 篇8
一抓住本质, 抓准关键
通常情况下, 化学概念是用最简单明了、精辟凝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 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反复地推敲琢磨才定下来的, 概念中的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 要想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就需要对这些特殊字、词的含义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这些字或词我们可以将之称作关键字词。它们揭示了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如在讲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时,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再分”这个词, 让学生在理解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同时记住两者之间的差别, 从而避免概念混淆的现象。再有, 当教师讲到氧化物, 一定要强调“氧元素”, 氧化物的组成元素中一定会有氧元素的存在。总之, 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清楚事物的本质, 抓准其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精华部分, 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二比较归纳, 系统分类
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在运用的过程中频频出错。针对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归纳, 从中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点, 帮助学生准确辨析概念中的含义和联系, 促使学生更加熟练正确地运用所学概念。比较常用的比较归纳方法有列表法, 即将事物的概念、联系和区别一一对照列在表中, 方便学生对概念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记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总结, 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成。如教师可以通过绘图或列表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将这几个概念串联起来, 向学生揭示其中的从属关系、变化历程,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三联系实际, 促进理解
我国的新课改要求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素材。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实验教学才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 也应将化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或者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在向学生讲解氧化反应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如苹果生锈、铁窗生锈) ,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物质中的铁元素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元素接触而产生化学反应,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氧化反应的内涵和表现, 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巩固练习, 加深记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大, 集中程度较低, 分散在各个章节中,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 仅靠学生自己很难将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化学概念完全吃透和掌握, 遗忘、错记、漏记等现象在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过程中时有出现。针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促进学生将概念吸收内化, 使之成为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通过练习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 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到的化学概念。
五结束语
总之,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 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 其教学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与此同时, 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 其地位更加突出。因此, 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 积极探索, 不断研究, 努力提升自己, 切实搞好概念教学, 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主要分为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学生学好初中化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技巧进行初步探索, 希望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廷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3 (1)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技巧初探 篇9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引领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创设一些看似很寻常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利用问题的引入丰富课堂的内容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努力创设令师生都感到和谐、丰富、博大的课堂气氛, 改变了老套的“教师命题——确定作文要点”的授课思路,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作文本无定法, 要改变作文的“八股遗风”, 老师应打破给学生作文“松绑”的枷锁, 让学生放任思绪, 自由发挥写作能力;同时, 在评点时应鼓励为主, 不要过于注重“细枝末叶”, 给作文评价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让学生爱上写作。
二、抓住细节点滴, 积累创作素材
当学生感慨“生活平淡无奇, 没有素材可利用”的时候, 作为老师应该建议他们“擦亮”眼睛, 不错过生活细节。如果把你留意了, 别人忽视的, 写进文章里。那么你的文章不就与众不同了?
比如, 一位女生通过分了儿时、小学时、现在三个阶段描写妈妈为自己梳头的手, 感情真挚的写出了妈妈对我的关爱, 让人眼前一亮。还有一个学生写的是祖孙之间的感情, 选的材料是他在写书法时, 姥姥在旁给他磨墨为题材, 通过惟妙惟肖的刻画描写姥姥为他研墨时的迟缓的手部动作和慈祥的眼神, 侧面流露出姥姥对他的关爱, 不禁令人感动。
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有上述生活经历的学生应不在少数, 可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忽视这些可以入文的生活上的小细节。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那么写起文章一定会有所不同。
教会学生欣赏卡通和立体图画:如“神笔马良”“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等;教会学生欣赏风光片和科教片:如泰山日出、华山风光、海滨美景;动物世界、探索时代等。重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与音乐、美术教师联手将学生艺术欣赏的教育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同时, 还应专门开设文学作品欣赏课, 让学生多接触中外优秀的诗文和科幻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未来的幻想。总之, 积累素材的方式范围应尽量宽泛, 包罗万象。
三、打破“八股文”, 创新写作手法
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出生活中的狭小天地, 将眼光放远到世界甚至是未来;举办读书报告会、时事讲座;选写如下文题:中欧贸易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我认为的俄美关系、火星漫步、外星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 进行多观点提炼:如利用夸父追日的故事, 可提炼如下观点:夸父不笨、执着的夸父、“追”的魅力、夸父与新世界。打破常规写作中思维的定式。
还要指导学生从反方向进行思维。通常我们按照写文章的常规思路, 由于人人都这样写那么则如同“八股”, 缺乏新意, 导致千篇一律, 不能让人影响深刻。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促使学生独辟蹊径, 找到独特的写作点。
举例一篇有关莲花的文章,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同《爱莲说》一样, 又是要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但当慢慢细读才发现原来他的文章是在为淤泥而鸣不平!他的独到的见解认为默默无闻地为莲花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和可立足之地, 却偏偏被贬低, 淤泥为什么要忍辱负重地承担别人对它不公正的评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淤泥品格远比莲花美好高尚!这样的文章推翻了大家常规的认识, 通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按套路出牌, 当与那些赞美莲花的文章放在一起的时候自然也就显得独树一帜了。
思维方法的创新是作文创意的基础。思维定势的形成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拦路虎”。培养学生多采用逆向思维, 能够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 使作文的立意新颖、深刻。
四、选取独到的角度, 出奇制胜
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章主题角度的选取。
写人的文章方面, 学生往往总是会着重的刻画人物的正面形象, 总觉得这样保险可靠, 但却很难脱颖而出。我们先看看大作家是怎样选取不同角度, 出奇制胜的。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讴歌的是深沉的父爱。他没有描写通常人描写的正面, 而是刻画了父亲的背面, 而这个背影却让多少读者潸然泪下!朱自清选取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角度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从而文章显得独特别致!
再如有作者讴歌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没有通过正面描写父亲的正面而是通过在翻相册的时候, 注意到相册里极少有父亲的照片, 大部分都是自己和妈妈的照片, 父亲都是为自己和妈妈在拍照。由此联想到其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事, 父亲也都默默为家庭付出和奉献。
五、写出学生的心里话
在哲学的高度上“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有弊端也会有益处”。写作也是如此, 作文要写真事, 说真话, 只写一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还培养了他们虚伪自私、圆滑事故的性格。因此, 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放开手脚, 解放思想, 发挥主导作用, 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多以鼓励、抚慰、支持的教学态度, 让学生敢写真事、实事、讲实话吐真感, 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
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不是一日之功, 而需要教师付诸三五年甚至八九年的心血, 但其重点是在于平时生活细节上的积累。由于中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偏于感性, 并且思维方式和关注热点的重点以及语言表达方式都令人意料。作为教师, 需要我们更好地指引学生, 充分发挥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娟.初中作文教学:从“无序”走向“有序”[J].基础教育论坛, 2014 (16) .
初中英语教学技巧探析 篇10
【关键词】融洽 合作 激励 循序渐进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如何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已成为现阶段我国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只有树立乐学的教育观,掌握、运用乐学的教学艺术,才能帮助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
那么,在教学上如何促进学生“乐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建立融洽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1.老师要真诚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即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尖子学生。义务教育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个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包括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2.鼓励学生,注重学生的成就感,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多鼓励学生。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诸多名师也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确实如此,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以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二、促进教学过程的积极化
乐学的本质是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积极展开,即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
三、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1.情感的飞扬,知识的渴望。学生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要使其变为有效的动力,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通过激活学生的情感,向学生显示需要对象和学习活动间的联系,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和认知的渴望,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2.推波助澜,情感塑造品质。初中生正处于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期,人生观,社会观等都具有很大的探索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正确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其品质的塑造。教师可用爱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对爱与被爱的正确认识。
3.运用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1)教师健康的心理师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对心育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用爱心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还要懂得良好的自我调适,能经常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2)充分挖掘教材是情感健康教育的关键。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集体心理辅导的契机。新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中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4)关注评价体系,巩固成就动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人为本,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
总之,乐学思想有着浓厚的心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和大脑的科学基础,符合教育学原理。在教学中,以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为学生乐学的起点;以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激起并满足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乐学为关键;最终达到了创造性学习的结果。这些教学策略都可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庆余.教授是研究者[J].上海教育,2005.32.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技巧 篇1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情境,创设技巧
音乐课堂教学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渲染良好学习气氛, 为学生感知音乐、形成音乐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众多,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作出明确选择, 语言情境、媒体情境、演绎情境等, 都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能够有效启动课堂教学引擎, 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语言情境, 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共性认知。教师利用语言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简单易行, 还能够发挥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讲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 可以给学生更多认知积累, 明确音乐作品内涵;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生动解读, 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音乐作品核心, 体验音乐情感力量;教师讲述音乐故事, 利用故事情节打动学生, 能够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运用哲理名言、俗语格言、广告用语, 或者是网络语、流行歌曲等内容展开教学情境,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为打造高效课堂创设良好环境。
在学习《唱脸谱》这首歌时, 教师引入了一段故事:京剧脸谱中, 包公的形象家喻户晓, 他的黑额头上有一白月牙, 表示的是清正廉洁。据说包公这个脸谱有一段传奇故事。包公年幼时, 曾经给有钱人家放牛, 由于一时困顿就睡着了。包公躺在路边睡得正香, 突然有马匹经过, 他躲闪不及, 被马蹄子踩在脑门上, 从此留下了伤痕, 就成了一个月牙的形状。学生被教师讲述的故事所吸引, 对脸谱增加了探索欲望, 也对学唱歌曲有了更多兴趣。
教师引入传说故事, 讲述相关传说, 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热情。虽然这样的传说故事没有太多音乐理论价值, 但学生学习的关注力被集中起来, 学习思维自然启动。这对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有一定帮助。
二、媒体情境, 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所谓音乐媒体,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乐器、网络等媒介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利用乐器展示或者演奏, 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感知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可以给教师带来更多选择。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和联网功能, 可以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动画、图表等信息, 以声光电信息的形式展示出来, 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 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音乐有了积极性, 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佳境, 学习效果倍增。
在学唱《森林之歌》时,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相关图片, 并引导学生对森林的特征进行观察体验。教师播放视频歌曲《森林之歌》后提出问题: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情绪、节奏、速度、旋律、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学生结合视频音乐画面快速展开集体讨论。有学生说:大森林的早上是静谧的, 清新的空气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歌曲旋律悠扬, 节奏舒缓, 真的令人心醉。也有学生说:《森林之歌》唱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歌曲反复吟唱, 让人顿生联想, 有很强的感染效果。教师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再对歌曲进行解读, 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和森林图片并设计了集体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歌曲的意境之中, 从不同的维度对歌曲进行感知解析, 丰富了学习认知。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解读存在认知局限,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为学生思维指明方向, 体现的是现代音乐的教学意识。
三、演绎情境, 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 大多喜动不喜静。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动心理, 多设计课堂演绎活动, 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感知音乐的内质要义, 这也是音乐教学的创新体验。课堂演绎方式众多, 教师在具体设计操作时,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取向, 如音乐律动, 这是音乐课堂教学最常用的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随音乐而动, 将音乐、舞蹈、语言等要素结合在一起, 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 还能够帮助学生解析音乐内涵, 提升音乐感知频度。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绎活动, 为他们创造了难得的表现机会,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 获得了更多感知体验, 由此建立起来的音乐认知当然是立体的、鲜活的。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充满向往, 这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合理开发利用, 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技巧】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07-10
初中地理教育10-20
初中地理课堂10-24
初中地理课09-21
初中地理反思12-02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05-09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07-30
初中地理教学感悟09-22
初中地理教学模式10-14
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05-09